临床特点分析

2024-09-18

临床特点分析(精选12篇)

临床特点分析 篇1

老年支气管哮喘容易被忽略。一是普遍认为哮喘主要始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但近年来有关老年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哮喘发病率为5%~7%, 其中2/3为新发病例[1]。二是老年人合并症多, 易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左心功能不全。因此, 易被漏诊和漏治。本研究选取本院2007—2008年确诊为支气管哮喘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60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60~80岁。并取同期住院3~40岁哮喘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 男9例, 女17例。

1.2 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选取患者。哮喘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符合GINA诊断标准。分析患者的首发年龄, 临床特点, 并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首发年龄 老年人哮喘发病占同期哮喘患者总数的53.53% (60/113) 。老年组中60岁以后发病者40例, 60岁以前发病者20例。首次发病年龄14~78岁, 为青少年期延续至今者只有8例。青壮年组哮喘首次发病年龄3~40岁, 青少年期开始发病者9例。

2.2 老年患者有吸烟史者28例。青壮年组有吸烟史者只有3例。

2.3 有明确诱因者老年组43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40例;青壮年组10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7例。

2.4 临床表现 老年哮喘患者咳嗽、喘息、胸闷与青壮年组比较无差异, 而呼吸困难28例, 紫绀16例, 哮鸣音60例, 湿啰音40例等表现更为明显。

2.5 老年组中、重度哮喘多见, 中、重度发作者48例。治疗中使用吸入表面激素的患者少, 而静脉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多。两组患者都常规使用β2-受体激动剂、茶碱、部分患者使用了抗过敏药物。3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因激素依赖致高血压、糖尿病加重者3例, 1例因使用茶碱静脉注射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病情缓解时间:老年组为 (9.21±4.72) d;青壮年组为 (4.50±2.76) d。

3 讨论

3.1 支气管哮喘发病在人群中有两个高峰, 最常见于儿童, 其次为老年人。

广义的老年哮喘是指哮喘患者年龄>60岁, 而狭义的老年哮喘是指60岁或60岁以后新发生的哮喘, 又称为晚发老年哮喘。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1) 病程长。本组病程平均为 (10.47±14.33) 年, 而对照组病程平均为 (4±7.03) 年。 (2) 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本组患者出现肺部啰音占76%, 半数以上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可能由于增龄关系, 机体免疫功能及局部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 易引起感染所致。加之某些人长期大量全身使用皮质激素, 更易发生感染。 (3) 老年患者中呼吸困难发生率教对照组高, 而且活动后呼吸困难更为突出。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基础肺功能差, 通气储备量小, 并发感染多有关。此外, 某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并发有心源性哮喘, 更加重了呼吸困难的程度。 (4) 老年人基础肺功能较年轻人差。老年哮喘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常有不可逆的气流阻塞, 可逆性减少。 (5) 老年哮喘重症患者多, 缓解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

3.2 诊断

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多数有长期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喘息的病史, 但皆非哮喘特征性状, 胸部听诊哮鸣音未必很明显, 常与心血管或其他肺部疾病难以辨别。故应注意仔细询问病史, 细致全面体检, 对具有呼吸道症状的老年人应常规进行肺功能检测, 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及PEF变异率的测定。

3.3 治疗

老年哮喘治疗应吸入药物为主, 特别是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吸入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滞剂等。吸入方式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加用储物器更适于老年患者。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使用使病情加重的药物:严格控制使用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尽量不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因该药可以加重咳嗽, 易误认为哮喘加重。 (2) 老年患者中重度发作多, 而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大多需用全身激素, 而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体内清除速率减慢。因此, 口服或静脉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间隔时间应稍长, 剂量应偏小, 并尽可能用短效制剂, 全身用药过程中应缓慢地减量, 疗程不宜过长, 以避免全身不良反应。 (3) 随着年龄增加, 茶碱清除率也会下降。红霉素、喹诺酮类等可降低茶碱的清除, 从而提高其血药浓度。氨茶碱引起的呕吐、心律失常、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 对老年人危害甚大, 应予注意。同时应尽量选用较安全大的缓释剂型。 (4) β2-受体激动剂可使老年人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 大剂量易致心律失常。因此, 不要盲目增加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频率和剂量。 (5) 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 注意防止受凉、感冒。控制生活环境中的致喘因素。同时, 应嘱患者随诊, 提高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Stephen TH, Homer AB, Leonardo MF, et al.Difficult Asthma[M].London:Martin Dunitz, 1999:147-161.

临床特点分析 篇2

1.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劳动不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从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出发,培养人的目的出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仅教书,而且要育人,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将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教学的知识,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了解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全面性和艰巨性。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科研工作等。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和其他相关的举措知识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特点,钻研和革新教学方法。

2.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教师也要集体备课、相互学习,但其目的也是要使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它不能代替教师个人的独立工作。学校的各科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人工作来独立完成的,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都各有其特点。教师虽然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是每个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自我要求,自我监督和创造性。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脑力劳动,包括精神财富的占有和输出,这些都是由教师本人来完成的,带有明显的个体特点和独立性。

3.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群体,每个学生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也会不同。教师的工作必须针对这些不同有的放矢。教师的工作对象既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一般的有生命的动物而是一群有思想、意志、情感和性格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别,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而且正处于多变化的阶段,又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有主体存在,并要求得到别人承认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只有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的活力配合默契时,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不仅要以其思想、知识和人格作用于教师,即所谓:“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随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注意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4.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工作过程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转化、渐进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学生从入学校到接受教育到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教师的工作周期比较长。另外,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一定的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并且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品格,而且要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需要经历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同时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社会对人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也在不断变化,这一切决定了教师工作过程的复杂性。

5.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教师的工作价值就是学生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这不像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的工作那样可以立竿见影。教师工作的价值最终转化为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但这种转化不能立刻显现出来,也不能直接显现出来。在学生未走向社会服务之前,教师工作的价值处在一种潜在状态,只有当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时,教师的价值才会显现出来,而且是通过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间接地表现出来的。

临床幼儿护理特点分析 篇3

【关键词】 幼儿;临床护理;特点分析;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56-01

在临床当中,幼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患者,他们的自主表达能力比较差,心智发育尚不完善,在护理过程当中不懂得配合护理人员,护理难度较大;同时幼儿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再加上一些儿科病的季节性较强,在高峰时期患儿的数量会大幅度地增加,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1]。现将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3岁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对临床幼儿护理特点进行探讨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患儿4986例,其中1-3岁幼儿患者共有2842例,占58.05%。其中男1674例,女1168例。

1.2 调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岁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信息从医院数据库当中提取,再查阅儿科患儿就诊的病历,由专人对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统计在这2年零8个月当中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

2 结果

2.1 疾病种类 在2842例患儿当中,最常见的两种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共有患儿1137例,占到40.00%;消化系统疾病共有患儿484例,占到17.03%。发病的种类主要有肺炎、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惊厥、高热惊厥、病毒性脑炎、支气管炎、胃肠炎、哮喘、喉炎,其中肺炎患儿最多870例,占到30.61%;其次为腹泻有360例,占到12.66%;余为上呼吸道感染(331例,占11.65%),无热惊厥(319例,占11.22%),高热惊厥(298例,占10.49%),病毒性脑炎(174例,占6.12%),支气管炎(124例,占4.36%),胃肠炎(112例,占3.94%),哮喘(149例,占5.56%),喉炎(82例,占2.86%);其他共有23例,占0.81%。

2.2 患儿病情特点分析 ①患儿各器官功能较弱,在临床当中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性障碍,严重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性衰竭,如果患儿合并多器官功能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患儿的预后较差,病死率高。②季节性特点。在夏季则以脑炎多见,本组患儿当中共有79例;例如在秋季患儿容易出现轮状病毒感染,本组当中秋季腹泻患儿共有185例;在冬春季则以重症肺炎及哮喘多见,本组当中共有45例。③在本组患儿当中,肺炎、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惊厥以及高热惊厥最为多见,均达到了10%以上。患儿起病急且病情进展较快,再加上患儿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以及护理的时候难度较大。

2.3 护理差错事件 在这2年零8月当中,共发生护理差错事件33起,以护理缺陷最多,其次是护理差错。其中护理缺陷有14例(占42.42%),护理差错有10例(占30.3%),投诉争议有5例(占15.15%),意外伤害有4例(占12.13%)。具体分类为:给药错误有12例(占36.36%),医嘱处理错误有11例(占33.33%),穿刺部位皮肤损伤有4例(12.12%),身份识别出现错误有2例(占6.06%),滴速过快例有3例(占9.09%)。

3 护理对策

3.1 提高责任心,加强沟通 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大部分的儿科医护人员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家长对于某些问题会进行反复地询问。对于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问有答,而且还要答而不厌。第一,医患沟通也属于治疗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发挥药效的。对于一些重复性的问题,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讲是重复地回答,但是对于大部分患儿家长而言,确实是第一次接触,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耐心进行回答,详细讲解患儿家长不明白的地方,使患儿家长解除心中的疑惑,主动配合治疗。第二,当患儿来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不少患儿有害怕恐惧的心理,此时医护人员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为患儿服务,不要怕麻烦。第三,通过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使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病情可以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治疗的时候取得信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3.2 加强巡视 由于危重患儿较多,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巡视,积极做到勤询问与勤观察,不能放过任何的有疑问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通过对患儿仔细观察以及检查来发现一些主要的症状与阳性体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高危重患儿的治疗成功率。

3.3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由于患儿较多,当季节性疾病到来的时候,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会成倍地增加,因此,必须要进行合理排班。例如当危重患儿较多时,可以增派人员,加强中夜班等时段的薄弱环节,以保障患儿的安全,使护理治疗工作能够不间断的及时落实到位;当恢复常态时,再将人员进行调配甚至分流支援其他部门。

3.4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在对患儿用药之前,要了解药物的禁忌证、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要了解患儿的用药禁忌情况以及合并症情况,以保证准确用药。同时,在用药之后,护理人员先要对患儿观察一段时间,在确定没有不良反应发生迹象之后才能离开。另外,还要备好一些急救药品及物品,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抢救和治疗。

4 讨论

临床幼儿病种较多,再加上患儿身体组织以及系统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2],增加了護理的难度。因此,在临床护理当中,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加强巡视,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尽最大努力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吉华,李慧丽,李兰,郑永华.幼儿手术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药,2010,32(02):240-242.

临床特点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抑郁障碍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所有入院患者均能较好配合调查与治疗。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①设置调查表。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调查。②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予以评分。

1.2.2 治疗方法

主要就是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精神科就诊等方式达到治疗目的。1.3评分标准

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标准[2]为:轻度为8-16分,中度为17-23分,重度为≥24分。

1.4 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头晕、失眠、头痛、肢体麻木、心烦、紧张、胸闷、面部发热、哭泣、疲乏无力等。90例抑郁障碍患者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52例,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患者。

2.2 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患者HAMD平均评分为16.9±4.1分。其中轻度患者42例,中度患者42例,重度患者6例,以轻中度抑郁为主。早醒患者20例,睡眠不足患者2例,胃肠道症状患者4例,工作兴趣减退患者10例,阻滞患者2例,激越患者3例,体重减轻患者12例,入睡困难2例,自知力患者15例,抑郁情绪2例,有罪感4例,疑病4例,性症状4例,躯体性焦虑1例,精神性焦虑1例,全身症状2例。从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中分析可知,重度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入睡困难、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全身症状。

2.3 治疗对策

根据门诊分析,要想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精神科就诊。通过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分析可知,患者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针对这些患者而言,首先进行心理辅导,给予心理护理,如基础疾病知识讲解、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多和家人相处,并且放松心情。如果心理咨询效果不明显,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如服用西酞普兰、丁螺环酮等抗抑郁药物。如果患者病情在上述治疗之后依然无法控制,需要送往精神科就诊。在三种治疗方法中,心理辅导配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最为明显,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升,医学模式不断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形势下,神经内科门诊对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与研究越来越深入。通过本文研究表明,在神经内科门诊初诊中,抑郁障碍疾病占有较大的比重。通过对患者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可以了解患者的不同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就诊误区,也就是,患者经常将心理障碍伴有的身体不适误当成是躯体化障碍,就诊于非精神科门诊,加之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正确的治疗,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3]。在就诊之后,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出现了焦虑情绪,导致不断就诊,形成往复循环,导致患者开始怀疑医生诊疗水平,逐渐丧失治疗信心,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同时也是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

现阶段,治疗抑郁障碍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精神科就诊[4]。通过有关研究表明,心理辅导配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最为明显,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在治疗中,患者最容易接受的就是药物治疗,其次为心理咨询,最后是精神科就诊。

总而言之,加强神经内科门诊对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建平,刘煜帆,李年春,等.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30):420-421.

[2]王效敏,唐登华,孙绪坤,等.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02):94-96.

[3]牛德旺.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08):4244-4244.

人物特点分析 篇5

柴静说,她在采访每一个人之前,都很战战兢兢,到现在她还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采访技巧。有人可能会说,柴静采访有什么特点,王志采访有什么特点,但柴静认为每个人自然会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变成一种模式,那是很可怕的。所以,柴静对于弱势群体,会有亲和理解之态,对于强势群体,则有时会针锋相对。她一直在从自己的新闻经历中汲取营养和教训,然后让下次采访更加完美,她是一个在新闻中成长的人物。

1、关注新闻中的人

在柴静的采访中,一直都有着一股强烈的人文精神。当陈虻第一次找到柴静,邀请她加入《东方时空》,陈虻问柴静:“你对新闻感兴趣的是什么?”柴静的的回答是:“新闻当中的人”。这一点,无论是在《双城的创伤》、《注射隆胸》等调查报道中,还是在《看见》中对姚晨、卢安克等人物的专访里,都得到了很大的体现。新闻的核心是人,柴静把对人的关注,延伸到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把关注弱势群体,看作是记者的一项使命。

最初,只是坐在演播室里工作的柴静,并没有对此领悟很深。当她的电台听众跑到中央电视台门口,问她做电视节目主持人,天天出镜,但是还能找到当年做电台时和听众亲如骨肉的信赖吗?柴静才意识到她失去了做传播最初的东西,她坐在演播室里,没有关注新闻中的人,没有和他们发生共鸣和联系。过后,她在《双城的创伤》中找回自己的初衷,找到她和观众亲如骨肉的感觉。她说,“我想触摸到人的心灵,哪怕是血肉模糊的心灵。”

在《双城的创伤》这期节目中,柴静调查甘肃省双城县几起少年集体自杀的事件,调查的重点,便在于对自杀者苗苗的几个同学的采访。他们都是六年级的孩子,柴静问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问他们什么是最难以忍受的事,问他们没有想到过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忙解决。甚至,在这期节目中,柴静还去抚摸一个哭泣的小男孩的头,她在节目中最后提到,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仍然是迷。触摸到人的心灵,理解新闻中的人,这是柴静的一大特点。

2、柴静式的叙事

柴静擅长讲故事,她用平和的语气,波澜不惊地把故事娓娓道来,虽然平淡,却耐人寻味。这种叙事有时试图揭示真相,有时试图传递道理,有时试图表达情

感。不论何者,她总能成功,而且如水到渠成一般丝毫没有造作的痕迹。柴静的叙事,成为她的一大特点。

柴静经常是写关于她的采访对象的故事,其中她对罗永浩、冯唐、野夫等人的描写,已经是网络争相传阅的经典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她对一些对话细节的抓取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总能在不大的篇幅里给人触动。这些文字的流传和受追捧,很大程度上是柴静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柴静的直接原因。柴静自2006年开始写博客,刚开始是一些读者回复,甚至是略带调侃的生活博客,没有讲故事的韵味。从她的第一篇博文看起,会看到,她如今这般讲故事的功力,并非天生而成,后来,她的叙事才慢慢成熟。

柴静的叙事技巧,很大程度上与电视新闻的特性有关。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用来听的,因此,主持人的解说要讲故事给观众听。柴静说,她从CBS《60分》的制片人唐·休伊特那里学到一样对她非常重要的东西——电视是用来听的。唐.休伊特说:“与其抓住观众的眼球,不如抓住观众的耳朵”、“好的记者不依靠画面,他们自己创造画面”。柴静在写《征地破局》的稿子时,便学习他的“为耳朵写作”——争取做到“简短”、“没有多余的形容词和副词”、“有话直说,不要害怕写得像人们说的一样”。她把稿子念给实习生听,如果实习生开始玩手里的笔,她就把那段改掉,如果有实习生听不懂的术语,她就用设问和比方来让实习生明白。柴静讲故事的能力,是在一遍遍的改稿中练出来的。

3、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

《看见》制片人李伦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这就是柴静在新闻中成长的变化: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在《征地破局》、《村官的价格》、《虎照疑云》等调查报道中,柴静总是在用平淡的语气、平和的表情,提出尖锐的问题。她在《村官的价格》中,对乡人大主席薛长军就选举当日贿选情况进行采访时,便直接针锋相对。

柴静:这个现金放到台上了吗?

薛长军:现金,当时有几个人把它从台子后面抬上来了。

柴静:你们当时没有制止吗?

薛长军:当时你制止不了。

柴静:您去监督这场选举怎么会制止不了呢?

薛长军:我也怕群众围攻我,打我。我也怕这个。

柴静:这个不是您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吗?

薛长军:乡人大主席群众也监督了嘛,不起作用。你到村里采访群众就知道了。

在这样的刚性新闻中,柴静直接用逻辑和提问,甚至是质问来调查事情的真相,这是她在《新闻调查》中常用的对抗式的采访方法。到了《看见》,当她采访李阳家暴事件时,面对同样“强势”的李阳,也用了对抗式的采访方法。而这次采访后,她的反思,则显示她在变得宽容。

柴静:那现在家庭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位置?

李阳:家庭只不过是千万家庭中的一个家庭而已,没有什么位置不位置而言。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事业强人,我相信你会大量的时间扑在工作上,你没有选择的。

柴静: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对我身边的人起到应有的爱和责任,我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完成一个好的采访的。

李阳: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对你爸爸妈妈的责任,其实丈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柴静:你知道伴侣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

李阳:最亲密也是最丑恶的关系。

柴静:但是如果我们要对一个陌生人,我们要友善,要同情和爱,那我们对我们身边人也一样。

李阳:身边是一个人,旁边是成千上万的人。

外科阑尾手术临床特点分析与探究 篇6

【关键词】外科;阑尾手术;阑尾手术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24-02

一阑尾炎病发的相关表现

阑尾炎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其发病的年龄段较为广泛,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现今阑尾炎发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壮年。阑尾炎通常被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一般慢性阑尾炎诊断较难,而治疗的方法较为唯一,只有通过手术;而急性阑尾炎诊断比较简单,在进行治疗时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当然最为彻底的治疗方法还是进行手术。阑尾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阑尾黏膜下淋巴组织肿大导致异物在阑尾与盲肠相通处阻塞,典型阑尾炎的病发症状主要有发热、腹痛、胃肠道症状、腹肌紧张等,人们进行观察的最为直接表现就是发热以及腹痛,但是在年幼阶段有些阑尾炎的症状并不是十分的典型。虽然目前因为阑尾炎导致的病亡事件较少,但是阑尾炎发病后如果没能得到较为及时的医治依旧会存在危险。但我们只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阑尾炎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不需要在精神上产生压力。

二外科阑尾手术临床特点分析与探究

一般情况下阑尾炎多是通过外科阑尾手术进行治疗,很少进行药物治疗,因为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手术。下面笔者将针对外科阑尾手术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与探究。只有对这些临床额特点进行充分的把握,然后加以科学全面的分析,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对病情加以控制、根除。

(一)典型症状--腹痛

腹痛是外科阑尾手术临床的典型特点,无论是慢性阑尾炎还是急性阑尾炎,腹痛都是最为常见的。并且腹痛是会在病者身上转移的,病发前期疼痛主要集中在中上腹,病发几小时之后将会转移到右下腹且固定于此,所以在日常情况下人们通常会认为腹痛是集中于右下腹的。导致腹痛的原因一般会因为腹痛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中上腹时期的腹痛主要是因为内脏神经反射而致,而在后期的右下腹疼痛主要是因为化脓或者是坏疽性阑尾炎所致,并且后期的疼痛较为剧烈,是危险性较大的时期。

(二)发热

一般情况下,阑尾炎所导致的发热状况属于低热,不高于38度,但是阑尾坏疽则会出现高热状况。由阑尾炎引起的发热状况一般不会伴有寒颤,尽管如此在实际的生活中,当人们见到病患出现发热状况时容易误以为是感冒发烧所致,如果没能及时的就医往往会误诊。因为阑尾炎病发的年龄段较广,尤其是儿童阶段出现发热状况之后,应该要能对发热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区分清楚,以免错过最佳的就医时间发生危险。导致病患发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体内组织发炎,作为医务人员要能够很清楚的区分不同原因导致的阑尾炎发热状况的区别,做好病患医治的准备。

(三)發跳痛及压痛

除了腹痛之外,压痛及反跳痛也是阑尾炎患者较为常见的病症。压痛一般的部位在麦氏点,但是压痛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阑尾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之时压痛点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固定的痛点基本位于右下腹,尽管在病发时患者的右下腹出现疼痛,导致疼痛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单一,可能是多种疼痛。一般出现压痛的原因主要是壁腹膜受发炎刺激而导致的。至于发跳痛,一般发病患者主要是肥胖人群或者阑尾炎属于盲肠后位的阑尾炎,在病患产生发跳痛时,一般压痛的程度将会降低,但是发跳痛将会变得更加的明显。因此进行外科阑尾手术时,应该要学会根据病痛的不同,阑尾炎的病发点,不能同一而论。

(四)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的变现并不是十分的广泛,一般单纯的阑尾炎出现胃肠道症状的几率并不大。在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时候,初期一般较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恶心、呕吐等,导致该系列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反射性胃痉挛。当然所谓的胃肠道症状并不是简单的恶心之类的反应,一般胃肠道出现问题而出现的状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观察分析得不够认真,往往会将此症状的原因归结于肠胃问题进行整治。此外,当患者出现的是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那么出现的状况往往会是排便的次数增多,其原因也是胃肠道症状。

(五)皮肤过敏

外科阑尾手术临床特点中最为忽略的就是皮肤过敏症状。出现该种状况的原因及时期主要是当阑尾腔梗塞的时候,在病患的右下腹或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范围较小,所形成的一般为三角区域。出现皮肤过敏的区域一般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并且过敏现象并不是持久存在的,当患者出现阑尾坏疽穿孔时过敏现象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外科手术中一般可以根据患者右下腹皮肤的状况来判断患者的具体情况。

(六)腹肌出现紧张状况

腹肌几张这一状况并不是出现在任何时期,一般当患者出现阑尾化脓时,经常伴随着出现腹肌紧张的状况,而腹肌紧张最为明显的时期一般在阑尾坏疽穿孔并发的腹膜炎阶段。但是阑尾手术时需要注意,并不是任何人发生腹肌紧张的症状都很明显,对于青壮年来说,因为其体质较为强壮,所以腹肌紧张的症状较为明显,而对于那些年龄较大或者年龄偏小的患者来说,腹肌紧张并不明显,因此进行观察时需要通过侧腹肌进行辅助。腹肌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疼痛所致的神经反应而随即产生的。

三结语

就现今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而言,想要医治阑尾炎并不难,但是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外科阑尾手术临床特点有利进一步提高阑尾手术的成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的术后恢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帮助患者解决阑尾病患的痛苦,就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患者病情信息的准确性。了解阑尾手术所有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将会使医务人员及病患对阑尾炎拥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医学发展,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玛依努尔·阿布都哈地尔,对我国医院外科阑尾手术临床特点分析与探究问题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

[2]郭雨,外科阑尾手术临床特点分析与探究比较分析[J],东方医学文化,2011(23).

[3]华冰,我国医院外科阑尾手术临床特点分析研究[J],社会财富,2010(21).

青年胃癌75例临床特点分析 篇7

资料与方法

年龄、性别与病程:本组病例中发病年龄17~35岁;男24例, 女51例, 男女之比1:2.12,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依次为17~20岁14例。病程6个月内10例 (71%) ;21~25岁20例, 病程<6个月10例 (50%) ;26~35岁41例, 病程<6个月18例 (44%) 。

临床症状及体征: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起病隐匿, 出现症状时多为进展期。临床症状依次为上腹疼痛23例, 呕吐14例, 贫血12例, 黑便14例, 食欲下降10例, 反酸8例, 体重下降6例, 腹部包块4例。以上腹疼痛、呕吐、黑便、食欲下降、贫血为主要表现。青年人胃癌病程大多在1年内。本组病史最短者仅12 d。多数年轻患者患病早期上腹疼痛常可以用抗酸药物缓解, 确诊时多呈晚期。

辅助检查:本组患者中56例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内镜、CT检查和B超检查。

胃镜检查: (1) 病变部位胃窦34例 (45%) , 贲门19例 (25%) 。胃体13例 (17%) , 病变广泛9例 (12%) 。 (2) 病变性状特点:胃癌溃疡型30例 (40%) , 隆起型24例 (32%) , 糜烂型12例 (16%) , 菜花状9例 (12%) 。

病理检查:75例中60例经手术治疗, 切除病灶, 送病理检查, 低分化腺癌36例 (48%) , 黏液腺癌15例 (20%) , 高分化腺癌6例 (8%) , 胃恶性淋巴瘤1例 (4%) , 提示青年人胃癌以低分化腺癌为多见, 且恶性程度高。

诊断: (1) 病史及临床症状:有多年胃病史近期有加重改变者, 短期病史出现上腹疼痛、不适、发胀、反酸、嗳气、无力等常见症状者;无胃痛史突然出现黑便、呕吐、呕血、食欲减退、消瘦、胃内灼热感等特殊症状者;粪隐血阳性者[1]。 (2) 当有下列情况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a.近期出现消化不良、呕血或黑粪;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酸缺乏。b.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个月无效。c.X线钡餐提示溃疡增大。d.X线发现>2 cm的胃息肉者, 应进一步做胃镜检查;内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 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胃镜活检1次阴性不能排除胃癌, 应定期复, 对每1处可疑病变应多块取材。为此要多取活检, 应在病灶边缘与正常交界处至少取6块以上。对有些特殊病例临床症状与体征高度可疑但辅助检查不明确者, 应放宽手术指征, 必要时结合手术进行检查。 (3) 胃癌常见误诊原因:a.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症状类似胃溃疡, 对青年人胃癌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易导致漏诊、误诊, 加上癌体发展快, 确诊时大多数已是晚期, 预后差[2]。对青年人出现上腹部闷痛、腹胀纳差等症状多考虑为“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所致, 未给予胃镜和黏膜病理检查, 造成延误诊断。本组有12例误诊患者属于此类情况。b.对胃癌的胃外表现认识不足:不乏因转移癌的表现掩盖了原发病灶, 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胰和腹腔, 有时临床表现以转移灶为突出, 易将转移癌误诊为原发癌。也可因肿瘤细胞增殖快。常因缺血造成部分肿瘤细胞坏死[3], 释放致热原引起发热或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引起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胃癌外表现。对不明原因发热或肌肉酸痛者经常规治疗无效, 即使无消化道症状也需考虑胃癌可能性, 应给予相应检查。本组有4例误诊为胰腺癌后经详细询问病史, 作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并胰腺转移。

治疗: (1) 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是治疗胃癌的关键, 根治性手术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青年人胃癌早期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原则:一旦确诊, 原则上应尽早手术治疗。整块肿瘤切除, 包括癌灶周围至少5 cm以上和可能受浸润胃壁在内的目的部分或全部。按照癌灶部位和临床分期标准清除周围的淋巴结, 重建消化道。青年人胃癌组织学类型, 生物学行为特别, 淋巴转移早, 且术前重要脏器功能和免疫功能良好, 对手术耐受性较强, 因此青年人胃癌的根治范围可适当扩大。应尽量予以切除, 尽量做到D2、D3术式, 以达到治愈目的。若不能根治性切除, 也应争取姑息性切除。 (2) 化疗:青年人胃癌的化疗, 有广泛转移能行姑息切除者, 应给予姑息切除, 术后应行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选择敏感化疗药物做初始化疗, 化疗作用时间正值肿瘤细胞处于增殖期, 对化疗药物特别敏感可以杀死因手术未切除或转移的癌细胞, 巩固手术效果, 延长患者生命。常用的FAM方案, 6周1疗程。MF方案, 1个月1疗程。ELP方案。3~4周1疗程。 (3) 辅助治疗:生物治疗能调整宿主对肿瘤免疫应答及杀伤肿瘤细胞。为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调整和改善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可给以中药治疗。

结果

青年人胃癌临床特点: (1) 青年人胃癌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2) 早期症状不典型, 误诊率高, 年龄越小病程越短, 发病率越高, 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 (3) 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 (4) 发病部位以胃窦为主, 病理以组织分化差为主。 (5) 转移早、预后差, 5年生存率低。讨论

发病机理:近年来表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炎症在胃癌发生中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年, 甚或二三十年后可能诱发胃癌。

临床特点: (1) 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 因为是门诊急诊病例, 常常在使用制酸剂后可暂时缓解, 易误诊为胃炎、胃溃疡等良性疾病。 (2) 恶性程度高:青年人胃癌多为低分化、未分化和黏液癌, 临床表现为病程短、进展快、转移早, 且恶性程度高, 手术切除率低。 (3) 误诊率高:这可能由于多数医生对青年人胃癌容易忽视, 往往满足于普通良性胃病的诊断, 没有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 绝大多数青年人胃癌均经过不同程度的误诊。

综上所述, 青年人胃癌并不少见, 而且年龄越小, 病程越短, 并且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出现周围脏器转移, 手术切除率低, 预后不佳。本组患者病程1年内39例 (52%) 。为避免误诊误治, 对青年人, 尤其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长时间上腹隐痛不适, 或伴有贫血、消瘦者, 就应警惕胃癌之可能, 常规进行胃镜检查。及早实施胃镜检查, 以早期发现胃部等病变, 并应常规多点深取活检, 并定期随访观察。目前胃癌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 主要包括内镜下治疗、化疗以及如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 但综合治疗已越来越受关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60-465.

[2]陈峻青, 王梅先.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分型的病理生物学意义[J].实用外科杂志, 1989, 9 (9) :478-480.

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篇8

关键词:儿童,大叶性肺炎,肺炎支原体

大叶性肺炎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 但是, 随着抗生素的应用, 其发病率明显降低, 然而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则明显增多[2], 为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治疗的3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大叶性肺炎患儿30例, 男16例, 女14例, 男女之比1.14:1, 年龄2~12岁, 平均5.5岁。

方法:所有患儿均进行拍片检查, 同时进行血液常规检查、血生化、C-反应蛋白 (CRP) 、血沉 (ESR) 、腺病毒抗原检测、副流感病毒 (Ⅰ、Ⅱ、Ⅲ型) 抗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检测、痰细菌培养等。

结果

3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表现:有发热无咳嗽1例 (3.3%) , 有咳嗽无发热1例 (3.3%) , 发热伴咳嗽28例 (3.3%) , 肺部呼吸音低或消失2例 (6.7%) , 肺部湿罗音15例 (50.0%) , 肺部干啰音13例 (43.3%) 。

实验室检查结果:外周白细胞升高20例 (66.7%) , 外周白细胞降低10例 (33.3%) , CRP升高27例 (90.0%) , ESR升高26例 (86.7%) , 支原体阳性9例 (30.0%) , 痰细菌培养阳性18例 (60.0%) , 病毒检测阳性3例 (10.0%) , 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1例, 副流感病毒Ⅰ阳性2例。

胸片检查结果:表现为一侧大片阴影26例 (86.7%) , 双侧大片阴影4例 (13.3%) , 合并肺不张1例 (3.3%) , 合并脓胸1例 (3.3%) , 合并胸腔积液2例 (6.7%) 。

治疗与转归:对病毒导致的大叶性肺炎给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35 mg/ (kg·d) , 连用2周, 外加肺泡灌洗2~3次。对支原体导致的大叶性肺炎给予阿奇霉素10mg/ (kg·d) , 连用3~5 d, 4 d后改口服阿奇霉素2个疗程, 对细菌性肺炎给予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连续治疗15 d。经过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讨论

大叶性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种多发病, 肺炎链球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3]。散发并多见于>3岁小儿[4], 年长儿较多, 随着年长者的机体防御能力的成熟, 可以使病变局限在一个肺叶, 不导致病变扩散, 由于气候的变化, 人体抵抗力随之变化, 因此本病以冬季较为常见。诊断主要依据X线检查和患者临床表现。本组所有病例在发病4~6 d内胸片结果发现肺部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X线发现较少波及肺泡壁和支气管壁间质, 肺泡炎症较多。若持续高热伴咳嗽的年长儿, 早期的拍片能够起到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以便尽早得到治疗。随着抗生素的应用, 大叶性肺炎也呈逐年降低趋势, 但由于早期的肺部体征不明显, 容易延误对疾病的诊断, 出现肺外的并发症。细菌、支原体都是较常见的致病原, 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伴刺激性无痰干咳, 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对病毒导致的大叶性肺炎给予肺泡灌洗2~3次及静脉滴注更昔洛韦35 mg/ (kg·d) , 连用2周。对支原体导致的大叶性肺炎给予阿奇霉素10 mg/ (kg·d) , 连用3~5 d, 4 d后改口服阿奇霉素2个疗程, 对细菌性肺炎者给予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连续治疗15 d。经过治疗, 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因此, 对儿童大叶性肺炎要及时治疗, 要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疗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参考文献

[1]冯益真.实用小儿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357.

[2]CDC.Revised U.S.surveillance case definition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_RS) and update on SARS cases-United States and Worldwide, December2003[J].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13, (49) :1202-1206.

[3]Zilberbcrg MD, Shorr AF.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the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as a surrogate for diagnostics and outcome[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1) :131-135.

口腔内科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400例。纳入标准: (1) 患者均符合口腔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并且疾病类型可以明确诊断。 (2) 未患凝血障碍性疾病或者传染病等, 并且可收集患者完整治疗和检查资料。 (3) 符合伦理道德, 家属或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 (1) 患有严重肿瘤性疾病或者血凝障碍性疾病。 (2) 患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性疾病或者不配合不能完成调查者。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以及疾病类型选择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明显者, 应先安抚治疗, 待症状消失后再行充填术治疗; (2) 充填术治疗:除去龋坏组织, 制备洞型, 用人工材料填补、修复, 恢复正常牙体形态和功能;近髓者可用氢氧化钙间接盖髓后再行充填术治疗。 (3) 磨除治疗:将面积较小的龋损磨除, 使其停止发展或消失。 (4) 激光治疗:YAG激光照射过敏区。 (4) 牙轻度松动者应在受伤后1-2周内避免使用患牙咀嚼。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中央尖折断, 已引起牙髓或根尖病变时, 可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及患牙构成比例

4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 其中男267例, 占66.75%, 女133例, 占33.25%;年龄5~20岁187例, 占46.75%, 21~50岁115例, 占28.75%, 51~65岁98例, 占24.50%。400例患者共520颗患牙, 其中恒牙467例, 占89.81%, 乳牙53例, 占10.19%。

2.2患者疾病分类情况以及治疗方法分类

口腔内科疾病患病人数最多为高位龋齿和牙周炎, 见表1;治疗方式根据比例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牙髓治疗, 见表2。

3 讨论

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一般是多种方法综合, 为了有效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减小不良影响, 首先要保持口腔卫生, 减少牙龈出血, 用正确方式刷牙。生活中患者一旦发现口腔问题需要尽早进行就医治疗, 避免病情继续发展[3]。

口腔在外界理化因子的损害、病原侵入、颌面发育异常以及全身性疾病等情况下出现病理现象。口腔疾病种类很多, 许多口腔症状如口干、口臭、牙痛等, 本身虽不是独立的疾病, 但是疾病表现的症状或体征, 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口腔疾病是现在临床最常见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对人们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口腔疾病都是多种疾病共同发生, 或者由身体的其他部分疾病引起。

本文回顾性调查了400例口腔疾病患者, 结果显示400例患者共520颗患牙, 其中恒牙467例, 占89.81%, 乳牙53例, 占10.19%。口腔内科疾病患病人数最多为高位龋齿和牙周炎, 依据发病率依次为龋齿、牙周炎、根尖周病、牙髓病。治疗方式根据占比多少依次为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牙髓治疗。

参考文献

[1]哈斯也提·玉素甫.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9) :161.

[2]史绍英, 王成良.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3) :90-91.

老年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 男53例, 女47例;年龄61岁~89岁, 平均年龄7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2 结果

2.1 按症状分类无症状15例, 7例出单纯性心绞痛, 心绞痛合并其他症状78例。

2.2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AMI) 43例。其中单纯性心肌梗死24例, 合并心律失常6例、心力衰竭13例。

2.3 在心肌梗死中, Q波型AMI 30例, 非Q波型的AM13例。

2.4 心律失常21例。其中心房纤颤1例, 室性期前收缩12例, 房性期前收缩3例, 房室传导阻滞2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率占我国老年疾病的第二位, 病死率占第三位, 是导致老年期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己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的重要问题[2]。

3.1 冠心病为老年常见病, 多发病, 初期症状不典型, 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3]。究其原因,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腔狭窄或阻塞, 长期慢性缺血会使病变部位心肌对缺血、缺氧产生适应。该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 患者对疼痛刺激敏感性不高, 造成心绞痛等症状不够剧烈, 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心绞痛表现为咽部疼痛、上腹部疼痛, 或其他部位疼痛, 易误诊。

3.2 老年人心脏退行性改变, 多表现为脂肪浸润、心肌细胞肥大等。同时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贫血、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退等合并症, 这些病症表现突出时, 极容易造成医生对病种诊断的偏差。

3.3 常产生严重合并症, 如肺水肿、休克和泵衰竭等。当出现这些严重合并症, 老年冠心病的预后往往较差。

3.4 控制血糖和血压以及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 如避免肥胖、适量运动、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充足睡眠等, 可防止或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3.5 由于老年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具有病程长、高危因素多等特点, 其预后也较差。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增强对该病的认识, 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无症状15例, 7例出现单纯性心绞痛, 心绞痛合并其他症状78例;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43例。其中, 单纯性心肌梗死24例, 合并心律失常6例、心力衰竭13例;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 Q波型30例, 非Q波型13例。结论 老年冠心病具有病理及生理等方面的特殊性, 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或无症状, 易误诊或漏诊, 且合并症较多, 给诊治带来困难。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1]贾娟玲.老年冠心病60例临床特点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8) :219-220.

[2]李忠.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5 (11) :1987-1988.

临床特点分析 篇11

【关键词】 临床检验;分析质量;参考测量系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59-02

临床检验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其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可比性对临床治疗有着很大的影响,也是判断治疗效果和检查相关病症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检验使用方法有很多,原理也不一,使用的检测药品也不相同。因此,医院相关实验室所采取的检验方法以及检查原理一般不相同。要想提升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就需要建立并保证相同检验项目在不同检验方法下所显示的结果具有计量学溯源性,这也就是说将参考系统和常规检验相互联系起来。同时临床检验结果其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是保证疾病得到良好控制和治疗的主要保障,也是临床检验参考系统的另外形式的肯定和表现。本文从临床检验参考测量系统以及临床检修分析质量为探讨出发点,分析了相关检验方法与参考物质在临床实际检验中的应用。

1 关于临床检验所涉及的参考测量

参考测量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位为与临床检验有关的实验室,几乎所有临床检验都在该处地点进行;第二部分为参考物质,该部分常常被分为两种物质,一种是校准物质,另外一种是质控物质;最后一部分为参考方法,该部分一般都会对临床检验所使用的检验方法起到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根据ISO17511(2003版)中的相关规定,在执行确切检验项目时所借鉴使用的参考方法被分成一级和二级两种级别,相应的参考物质也分为一级和二级两种级别。不同级别的参考物质,其适用的范围不一,对于一级级别的参考物质,常常为高纯化物;而对于二级级别的参考物质,其常常为基质或者和样品相差不大的参考物质。级别不同的参考方法,其计量学特点也不一,适用范围也不一样,一级级别的参考方法,因为其具有很高的计量学特点使得其常常使用与定值为一级级别的参考物质,一般来说,临床检验常常使用的都是二级参考方法,因此二级级别的参考方法使用更为广泛。

一般来说参考实验室对相关技术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只有相关实验室的技术标准满足了相关流程的要求,才能进入参考实验室的行列之中。参考实验室有着国家标准化的检验指标,其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有力的对比和分析,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相关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保证的因素分析

要保障临床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质量,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成的应用参考系统,相关质量分析标准的统一化,这样检验所表现的分析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单次检验所得出的结果和真值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相似性,这也就是说检验分析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同时检验结果所表现出的正确度以及精密度又和分析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联系。当根据检验值计算出的均值和真值越来越接近时,这就说明正确度越高;而单次检验结果之间若是呈现出一定相似性,那么就说明检验结果具有非常高的精密度。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真值只存在于理论中,因为只有在理论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完美的测量,而实际工作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真值常常被称为约定真值,是人为的,而约定真值一般是都是通过大量的测量和计算才得出。对于系统误差,其解决方式一般是通过参考系统来解决的,在临床分析检验中所造成的问题,常常也是系统误差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建立应用参考系统,以保证分析质量。

3 参考方法以及参考物质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中的应用

建立临床检验参考测量系统是就为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保证检验分析的质量性。检验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常常需要参考实际值和一次结果之间的相符率,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结果的精确性以及准确性有着很大联系。

临床检验分析质量的优良和参考方法有一定联系,参考方法是制定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检验量值标准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和参考物质联合使用,能很好保证分析质量的互通性以及相关基质效应。除此之外,参考方法还具有很强的计量溯源性,这种溯源性是能同时对参考物质以及新鲜样品做出分析,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判断作用,而参考物质所具有互通性以及基质效益,两者的联合使得临床检验分析质量具有极强的可比性以及相关可靠性,从而对分析质量做出保证。

4 结束语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相关医疗体系也逐渐变得完善,这种其中临床检验所具有的溯源性也得到很高的重视,但一般医疗企业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加强建设临床参考测量系统,对资源的共享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也将为临床诊治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数据和分析数据,有利于相关临床检验分析质量的保证以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小华.探讨临床检验参考测量系统及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保证[J].医药前沿,2012(29):150-151.

[2] 林鸿.试析临床检验参考测量系统及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保证[J].北方药学,2011(11):61-63.

临床特点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尿液标本来源于我院门诊、住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的尿液, 共抽取其中的6549份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门诊标本2961份, 住院标本1803份, 健康体检标本1785份。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所抽取的尿液标本进行评估, 统计不合格的标本, 对比门诊、住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的尿液标本不合格率, 并对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1.2.2 不合格标本判定方法

(1) 标本污染:标本中混入经血、白带、精液以及粪便等, 或者是受到烟灰等异物污染者。 (2) 标本量不足:标本量不足12m L者。 (3) 采集时间不当:标本采集时间是在受检者大量饮水或者是剧烈运动后;受检者服用了对尿检会产生影响的药物或者是食物。 (4) 容器不合格:容器材料会同尿液发生反应;所选用的容器不透明或者是不清洁;容器容量不足50m L。 (5) 标本标记不清:尿液标本标记不清或者是标签发生脱落;有标本无化验单或者是有化验单无标本者。 (6) 超时送检:一般情况为标本留取后到检验使超过2h, 或者是冷藏标本超过6h后送检[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在P<0.05时, 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标本不合格率

经统计得知, 本组6549份标本中, 包括有不合格标本34份, 不合格率为0.52%, 其中包括门诊标本19份, 占55.88%, 住院患者标本8份, 占23.53%, 健康体检者标本7份, 占20.59%。显然门诊标本所占比例最高 (P<0.05) 。

2.2 标本不合格原因分布

统计发现, 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标记不清, 其次为标本污染、标本量不足等。详见表1。

注:#与门诊标本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与标本标记不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3 讨论

对于临床检验科而言, 标本质量为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 因此正确收集、保存以及处理尿液标本, 为尿液常规检查结果准确的基础与前提。本次研究中对我院6549份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了统计, 结果发现有34份不合格标本, 不合格因素主要为标本标记不清、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尿样本量不足、容器不合格以及超时送检等。以上各因素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应将其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体会到, 应采取如下几项措施来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 (1) 加强沟通。应加强检验科同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 积极针对实验室中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展开交流, 对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验收方式、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措施等做出正确的规定。并且应保证医患间沟通良好, 检验人员、医师、护士有责任、有义务将留取标本的方法、时间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以及家属告知, 并争取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3]。 (2) 加强实验室管理。对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予以建立并积极完善, 制定合格的送检标本的验收制度以及设计合理的验收程序, 针对质量合格者需立即退回或拒收。 (3) 提高检验人员素质。保证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 曾强责任心。

参考文献

[1]王正善.尿液标本的质量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7) :2308-2309.

[2]吴舟飞.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 2012, 33 (24) :5261.

上一篇:循环气压缩机下一篇:儿童个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