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2024-07-03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通用10篇)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1

胃癌在我国是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发病率60/10万,病死率30/10万[1],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2],并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现时病期晚、治疗困难、预后差是我国胃癌的基本特点,且发病率已日趋年轻化[3],如何治疗胃癌,提高生存率,已成为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胃癌的治疗方式很多,但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并辅以放疗、化疗。本组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3年来手术治疗的40例胃癌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27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34~75岁,平均51岁。多数病例因上腹部隐痛伴腹胀入院检查,部分病人因呕血、黑便入院检查,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其中10例为中分化腺癌,8例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为高分化腺癌,6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并癌变,4例为印戒细胞癌。其中5例患者伴有重度贫血,12例患者伴有轻中度贫血,7例患者伴有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身体均无其他器官肿瘤,无其他器官衰竭。病程最短10d,最长20年,平均10个月。

1.2 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

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术8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8例,剖腹探查、胃空肠吻合5例,剖腹探查开关术6例,胃癌根治并受累脏器联合切除术3例。术后住院期间以CAP方案化疗21例,其中13例化疗5疗程,6例化疗3疗程,2例化疗6疗程,余19例均未化疗。

1.3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发现:胃低分化腺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8例,胃印戒细胞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4例,晚期胃癌11例,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层,未突破粘膜肌4例,中分化腺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5例,胃粘液腺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3例,中分化腺癌,浸润胃壁全层至浆膜外5例。查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15例,第二站淋巴结转移10例,第三站淋巴结转移5例,无淋巴结转移10例。

1.4 影像学检查

全部患者胸片示6例肺转移;B超4例见肝转移;余30例均未见异常。

1.5 随访

所有病例定期随访,术后前3年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失访8例,总随访率85.75%。

2 结果

2.1 临床愈合情况

所有病例中,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9~10d,切口无感染、裂开,并按期拆线者38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裂开者2例。未有行切口二期缝合者。

2.2 总生存率及死亡率

临床全部治愈,全部患者随访1~3年,除8例失访外,其余1年、2年、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6%、78%、75%。3年共有9例死亡患者,其中因晚期胃癌,手术未能切除肿瘤者4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3例。

3 讨论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越来越有年轻化趋势,由于胃癌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适应证较前相应扩大[4]。目前除了原发灶巨大,固定,腹内脏器广泛转移,伴腹血性水呈液恶质者外,只要患者全身状况许可,即使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肝脏有转移结节等,均应争取剖腹探查,切除原发病灶,减轻症状。根据国内11 734例胃癌手术的统计,手术率为81.8%,总切除率为49.7%。近年来癌瘤切除率已提高至75%左右,主要是Ⅱ、Ⅲ期胃癌。手术作为最有效治疗手段,还必须把握准确的术前分期、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规范化的手术范围[5]。术后辅助放化疗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有利于残余部分癌细胞及亚临床型转移灶的杀死,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胃癌患者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疗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锋,王亚军,李非.胃癌辅助放化疗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9,18(1):202-205.

[2]FORMAN D,BURLEYVJ.Gastric cancer:global pattern ofthe diseaseand overview of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J].Baillieres BestPractResClin Gastro,2006,20(4):633-649.

[3]吴春晓,郑莹,鲍萍萍,等.胃癌流行病趋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8,13(1):10-40.

[4]季加孚.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模式的转换[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091-2093.

[5]季加孚.胃癌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1):31-33.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 胃癌穿孔 胃癌穿孔修补术 诊断 疗效

胃癌穿孔是胃癌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变化快[1],若不及时处理,后果十分严重,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为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和效果,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治胃癌急性穿孔患者1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治胃癌急性穿孔患者168例,男128例(76.2%),女40例(23.8%),男女之比3.2∶1;年龄33~79岁,平均58.6岁。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加重,食欲减退,食后饱胀,黑便,贫血。穿孔诱因:饱餐后引起121例,酗酒引起15例,胃镜检查所致4例,胃肠X线钡餐检查引起3例,化疗期间发生3例,无明显诱因18例。病理学检查:腺癌158例,印戒细胞癌10例,TNM分期:2期81例,3期54例,4期33例。

诊断与治疗:本组168例中穿孔12小时内就诊148例,20例超过12小时。均有突发上腹部剧痛,继而全腹疼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腹穿抽出浑浊血性液体142例;腹部立位摄片示膈下一侧或两侧有游离气体26例;可触及左锁骨上肿大淋巴结42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58例,治疗方法单纯胃癌穿孔修补术;B组62例采取胃癌姑息性切除术治疗,术中主要采取胃大部切除术及毕-2式吻合术;C组48例,采取胃癌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

结 果

三组不同术式治疗效果比较:A组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6.9%,生存时间248.34±26.11天,死亡4例,B组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6.5%,生存时间664.64±44.32天,死亡4例,C组术后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6.3%,生存时间938.61±95.23天,见表1。

讨 论

胃癌穿孔是胃癌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处理,后果十分严重。胃癌穿孔的诊断一旦确立,应紧急行手术治疗,而合理的术中术式选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2]。胃癌穿孔的治疗应等同于非穿孔胃癌的治疗,胃癌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并不影响手术种类的选择,对术后效果也并无实质性影响[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手术处理上可采用单纯修补、姑息性胃切除术、根治性胃切除术等不同方式[4]。根治性胃切除是胃癌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对年龄较轻、病变范围较小、病期较早,以及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腹腔污染及胃壁水肿较轻、癌灶可切除者,应尽可能施行胃癌根治术,这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效果好。本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术式比较,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显示,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胃癌穿孔疗效显著,患者生存时间长。

参考文献

1 李治国,高勇.高龄胃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休会.临床医学,2003,23(8):7-8.

2 赵占吉,王国良,李轩,等.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8例报道).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7):876-877.

3 陈道达.胃癌急性穿孔的治疗.临床外科杂志,2005,13(8):471-472.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胃癌效果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消化科收治的45例老年胃癌患者,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70~85岁, 平均年龄 (76.5±8.6) 岁。饮食无关的上腹疼痛15例 (33.3%) , 恶心呕吐10例 (22.2%) , 嗳气、胃酸反流15例 (33.3%) , 呕血、黑便5例 (11.1%) 。经过胃镜检查后确定病变部位, 其中位于胃窦10例 (22.2%) , 胃体10例 (22.2%) , 胃角15例 (33.3%) , 贲门10例 (22.2%) 。胃镜下组织形态Ⅰ型 (隆起型) 6例 (13.3%) , Ⅱa型 (浅表隆起型) 8例 (17.7%) , Ⅱb型 (浅表平坦型) 8例 (17.7%) , Ⅱ型 (浅表凹陷型) 10例 (22.2%) , Ⅲ型 (溃疡型) 13例 (28.9%) 。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管状腺癌11例 (24.4%) , 黏液腺癌13例 (28.9%) , 乳头状腺癌9例 (20.0%) , 印戒细胞癌6例 (13.3%) , 未分化癌6例 (13.3%) 。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远端胃次全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 , 切除癌灶周围相当的正常胃壁。癌灶位于胃窦部附近时选用远端胃次全切除术, 癌灶位于胃底或贲门附近时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若癌灶位于胃体或底体部时使用全胃切除术。

1.2.2 观察组

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早期胃癌根据肿瘤侵犯深度采用内镜下手术;局部进展期根据肿瘤侵犯深度进行根治性手术或术前先化疗再手术, 根治性手术成功后出现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患者, 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制定个体化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方案;复发和转移性胃癌患者采取内镜下激光观察、氩气刀、电凝烧灼和局部注射化疗药物。

1.3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拟定标准。完全缓解:自觉症状消失, 客观检查连续三年以上无复发并能参加工作者。部分缓解:凡触及或可以测量的肿块 (包括X线造影所见) 消失或缩小一半以上, 且自出现疗效起维持一个月以上者。稳定:肿块缩小, 但不及一半以上, 能维持一个月以上者, 或症状明显好转, 客观指标检查稳定, 维持半年以上者。发展:肿块或X线表现无改变或恶化者。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 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汇总, 使用S P S 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资料为等级计数资料, 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均取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由表1可见,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3, P<0.05) 。

3 讨论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 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一般来说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 而胃体部略少, 会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范围。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是由原始新生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而成, 生长及死亡均受机体严格调控, 不会出现疯狂生长的失控情况。各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于原始新生细胞中, 大多数情况下原癌基因不表达则不会发展形成胃癌细胞。但是由于遗传因素, 如有胃癌家族史者, 原癌基因更容易表达;外在致癌因素 (如长期的抽烟、喝酒) 也可直接诱发、破坏胃黏膜屏障, 促使基因突变产生致癌物或诱发癌基因表达, 于是原始新生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并逃逸了机体的免疫监测, 最终变成癌细胞。胃癌的高危人群:患有癌前病变 (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 、饮食习惯不良、长期酗酒及吸烟、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心理状态不佳、某些特殊职业 (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及金属行业中等) 、地质和水质含有害物质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2]。

老年胃癌患者对疼痛不敏感, 症状容易隐匿、不典型, 胃癌早期多无症状, 因此不能尽早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 结果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老年人慢性疾病相对较多, 同时会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胃部的疾病容易被各种已得的内脏疾病和药物的不良消化道症状所掩盖。

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 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手段, 最大限度的抑制或控制肿瘤生长, 大大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3,4]。本文结果显示,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治疗, 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96-400.

[2]廉建红, 王晋芬.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 2009, 17 (5) :324-326.

[3]张晓梅, 张桂英, 王娟.早期胃癌内镜特点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 (11) :776.

宫颈妊娠综合治疗31例临床分析 篇4

【关键词】 宫颈妊娠;宫腔镜;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65-02

宫颈妊娠是异位妊娠的一种极罕见类型,即孕卵在子宫颈管内着床和发育,是临床上罕见、危重急症,其早期临床为无特异性,常导致误诊、延误治疗导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或丧失生育功能等[1]。近年提高了对宫颈妊娠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的多样性,既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本文分析我院自2005.3——2010.11收治的31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3——2010.11我院收治宫颈妊娠31例,年龄为17-43岁,平均27.5岁。1次人工流产3例,初次妊娠3例,2次或2次以上人工流产18例,剖宫产7例。

1.2 临床特点 所有31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5-6周19例,7-8周12例。19例停经后无痛性阴道流血;均伴有阴道流血史,出血时间2-32天。妇科检查:19例宫颈管增粗、充血、肿胀,宫口松,见少许组织物;12例宫颈口松弛,宫颈和宫体无增大。超声扫描16例提示宫颈妊娠;8例见宫颈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提示血液丰富,7例提示子宫正常或略增大,宫腔内未见孕囊。血HCG:370-5600lU/L。

1.3 治疗方法 ①药物治疗:MTX50mg宫颈注射,观察患者阴道流血、生命体征、血象变化,血HCG下降到<100U/L后复查B超,若孕囊体积较前缩小且血流减少,行宫腔镜下清宫术。②子宫动脉栓塞术:将导管插入到子宫动脉,PVA或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周后再行清宫术。③宫腔镜下胚胎吸取或切除术:麻醉后电切环清除妊娠物,配合钳夹和搔刮清除妊娠组织。④根治性治疗方法:行子宫全切术。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能早期确诊。12例先以甲氨蝶呤治疗,血HCG降至100U/L以下后宫腔镜下清宫成功。8例超声提示宫颈下方病灶体积较大,血流丰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7d宫腔镜清官成功。6例入院时HCG水平较低,局部病灶不大,用电切环清除妊娠物,配合钳夹和搔刮清除妊娠组织。5例无生育要求、妊娠时间较长、保守治疗失败且有出血休克,为抢救患者生命,行子宫全切术。31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月经与一般妊娠无异。所有患者无严重化疗不良反应,仅3例轻度恶心、纳差,3d后消失。

3 讨 论

宫颈妊娠可能与子宫内膜损伤、孕卵发育延缓等因素有关,妊娠囊着床于宫颈部位,宫颈内膜组织较为薄弱或缺如,滋养细胞种植于宫颈肌层,造成胎盘植入[2]。本文3例为初次妊娠患者,4例原发不孕,21例有人工流产史,提示人工流产造成宫内膜损伤是导致宫颈妊娠的重要因素。

宫颈妊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先兆流产、稽留流产等,且宫颈组织血供丰富,一旦出血易发生致命性大出血。诊断宫颈妊娠要重视病史,借助辅助检查,一旦怀疑宫颈妊娠,超声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本组31例患者参照方法中的诊断标准加上B超检查均早期诊断正确。通过本组病例观察,认为停经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者、人工流产、分娩、及剖宫产史的育龄期妇女,应常规做超声检查,且应注意与流产、宫颈肌瘤、宫颈恶性肿瘤等进行鉴别。

宫颈妊娠的治疗原则是尽快终止妊娠,以免大出血性休克。过去宫颈妊娠的治疗以切除子宫为主,用于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或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3]。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现在可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宫腔镜下胚胎吸取术和子宫切除术等[4]。MTX可以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四氢叶酸形成,抑制细胞内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使滋养细胞死亡,使胚胎发育停止、坏死,便于妊娠物的清除。本组12例宫颈妊娠患者通过注射MTX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成功,保留了子宫及生育能力,血HCG值均下降至100IU/L以内,术中出血少。宫腔镜下清宫可在直视下进行,以便彻底清除妊娠组织,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以保证手术的质量及安全。宫腔镜电切术适用于孕4-6周左右、阴道出血量不多、血HCG值不高的患者[5],且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仍需做子宫切除准备。本组6例行宫腔镜下胚胎切除术,术中出血少,痊愈出院。介入治疗见效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对于宫颈妊娠患者不但能减少胚胎血供,也能促进胚胎缺血坏死,保证以后清宫术的安全性[6]。本组8例患者先行介入栓塞术,术后1周行清宫术,术后血HCG降至正常水平,安全出院。

综合上述,宫颈妊娠虽然罕见,但病情重,要做到早期诊断;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早期治疗,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而且有效预防了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莫秀兰,华少萍,凌奕,等.异位妊娠744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7):901-902.

[2] Stafford IA,Dashe JS,Shivvers SA,Alexander JM,McIntire DD,Leveno KJ.Ultrasonographic cervical length and risk of hemorrhage in pregnancies with placenta previa[J].Obstet Gynecol,2010,116(3):595-600.

[3] 周白云,周蓉,魏丽惠.宫颈妊娠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2):104-106.

[4] 汤萍萍,刘欣燕,陈娜,等.宫颈妊娠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5):497-500.

[5] 何小丽,肖松舒,邓新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保守治疗宫颈妊娠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9):557-558.

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胃癌患者, 按照诊断标准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 早期组58例男29例, 女19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 (46.1±2.5) 岁;晚期组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 (43.1±3.5) 岁。98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

1.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3 症状表现

两组患者因病情发展情况的不同, 具体临床表现也不同, 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差异性显著 (P<0.05) , 见表1。

1.4 判定标准

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晚期胃癌:已经转移扩散或无法进行根治手术。

1.5 合并症

冠心病16例 (16.3%) , 慢性病毒性肝炎9例 (9.1%) , 高血压36例 (36.7%) , 糖尿病41例 (41.8%) , 慢性支气管炎19例 (19.4%) , 肝硬化17例 (17.3%) 贫血27例 (27.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 (13.3%) , 两种合并症以上者25例 (26%) 。并发症11例 (5%) 。其中肺部感染3例, 切口感染3例, 切口裂开4例, 腹腔感染1例。

1.6 治疗方法

58例早期患者均行经腹手术, 根治性切除术, 其中远端胃手术39例, 全胃6例, 近端胃手术12例, 联合脏器切除1例;晚期胃癌患者均采取姑息性切除术, 短路吻合5例, 营养性造瘘2例.持续硬膜外麻醉22例, 插管全麻18例。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27例 (29.5%) 。其中早期组肺部感染1例, 腹腔感染2例, 切口裂开1例, 切口感染2例。晚期组肺部感染6例, 腹腔感染4例, 切口裂开3例, 切口感染3例。两组对比, 有显著差异性 (P<0.05) , 见表2.

2.2 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4年。早期胃癌患者, 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均存活, 术后4年生存率56%, 晚期胃癌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7个月。

3 讨论

受老年人身体机体代谢与免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老年胃癌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 老年胃癌患者男性发病率高, 男女比例约为1.7:1。第二, 老年人感觉一般比较迟钝, 临床症状无典型性, 亦无特殊性, 以致临床误诊率较高, 发现晚。第三并存病多:老年人常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且老年人在生理、病理以及临床特点上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晚期胃癌患者因为病情严重, 身体各项机能均有损害, 且营养易流失, 多不能采取行根治性切除术, 进行姑息性切除术后存活率较低, 且平均存活时间短。研究表明, 胃癌早期患者存活率比晚期患者要高, 临床表现少且轻, 所以对老年胃癌患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胃癌患者, 按照诊断标准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 早期组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晚期组采用姑息性切除术。结果 早期组较晚期组并发症少, 且存活率高。结论 治疗老年胃癌疾病, 要根据病患的具体病症进行治疗, 早期胃癌的存活率以及其他临床症状均优于晚期组, 胃癌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老年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

参考文献

[1]苏振江.老年胃癌患者60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6 (1) :36-37.

[2]陆欢;陈力平.90例老年胃癌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16) :2487-2488.

[3]刘晓栋;李俊海.老年胃癌患者63例治疗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 (5) :741-742.

[4]李小冬;王崇高.老年高位胃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23) :21-22.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6

关键词:胃癌,胃癌扩大根治术,疗效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可发生在任意年龄段, 而且中老人发病率比其他年龄段都要高。导致胃癌发生的原因虽然还不明确, 但多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免疫功能、癌前病变、遗传和基因等原因有关, 该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目前, 手术方法是治疗胃癌唯一可能治愈的疗法, 而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并辅以适当的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 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胃癌扩大根治术广泛应用于治疗胃癌, 该根治性疗法主要包括胰体及脾在内的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3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39~76岁,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胃癌并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进行治疗。选取的35例胃癌患者中有2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乏力、消瘦等不良症状, 而且有些患者入院后经身体检查有程度不一的上腹部压痛和反跳痛。患者术前全部进行病理、X线钡餐、纤维胃镜、淋巴结活检、CT、B超等检查, 这些检查均有利于确诊和治疗疾病。

1.2 胃癌诊断标准

胃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张化武主编的《临床外科学》相关准则, 此外稍微加以改动而形成。这些标准主要包括: (1) 患者存在上腹部不适、重压感或逐渐出现疼痛等现象, 有些患者甚至在进食时会出现发堵、呕吐、呕血、便血等不良症状。 (2) 患者入院后采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胃黏膜有所改变, 而且胃部黏膜出现紊乱情况, 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胃体外有龛影或软组织影, 以及胃壁僵硬、充盈缺损等情况。 (3) 患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或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 而且经过胃细胞学检查癌细胞呈现阳性现象, 通过淋巴结活检乃至其他实验室检查均表明患者出现癌变情况。

1.3 方法

1.3.1 术前常规准备。

选取的35例胃癌患者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进行治疗, 术前应对入院治疗的患者行综合评估, 并给予适当措施改善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不良情况, 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心肺功能。术前必须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生化、血常规等进行检查, 并且必须与患者进行常规谈话以及签署与手术相关的同意书。手术前3d给予患者止血药以及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术前1夜应进行灌肠清洁, 而手术当天清晨则应常规放置胃管和导尿管。

1.3.2 手术方法。

手术时, 患者以仰卧位姿势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全麻, 并进行常规消毒及铺无菌巾。麻醉成功后, 在患者的上腹部正中做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进入腹腔, 之后对胃和十二指肠进行探查, 有效查看患者的病变部位、大小、范围、性质等, 以此确定切除范围。手术的常规顺序主要是:将胃向下牵引, 并对胃网膜左动、静脉进行结扎, 为预防癌细胞通过血液进行扩散, 应采用粗线将贲门口与幽门口阻断。将胃向上提, 为使胃横结肠间系膜变得紧, 应将横结肠向下牵引, 之后采用电刀从横结肠缘上切开, 将横结肠系膜前叶和14、15组淋巴结切除, 之后逐渐将胃网膜右动、静脉切断, 并且对第6组淋巴结、胰后淋巴结、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等进行有效清除, 此外应将十二指肠切断。手术的最后是将胃网膜左动脉淋巴结清除, 切断肝左叶三角韧带以及切开食管裂口周围腹膜, 可从病灶上端6cm和幽门下端3cm处对胃进行切除, 切除后采用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 最后完成整个胃癌扩大根治术。

1.3.3 术后常规检查与护理。

患者术后当天应在ICU病房进行观察, 术后第2天如果没有出现特殊情况即可转入普通病房, 转入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术后情况实施一级护理, 医护人员应嘱咐可出院的患者定时到指定的门诊进行相应的随访和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胃癌扩大根治术疗效评定标准以王克山的相关标准作为参考, 但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改动。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疗效标准, 可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等, 并以此作为这些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指标。完全缓解:患者上腹部不适、呕吐、呕血等临床不良症状明显消失, 胃部黏膜紊乱及胃体外龛影情况均消除, 且无胃壁僵硬、充盈缺损等情况。部分缓解:上腹部不适、呕吐、呕血等临床不良症状稍有缓解, 胃部黏膜紊乱及胃体外龛影情况部分消除, 尚存在胃壁僵硬、充盈缺损等情况。无变化:经过治疗后, 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作为患者总有效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意义[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情况

选取的35例胃癌患者均对胃癌扩大根治术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住院期间无1例死亡,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并相继出院。对出院的患者进行1~4年随访, 随访期间, 患者生存30例, 生存率为85.71%, 其中1年内生存34例, 2年内生存33例, 3年内生存31例, 4年内生存30例。

2.2 不良反应情况

患者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后出现7例不良反应,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情况, 有些患者伴随着营养不良综合征, 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经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处理后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对于进展期胃癌, 手术方式是其首选治疗, 患者的胃癌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生物学特性等直接影响胃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该方式相比于常规手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对所有的D2淋巴结进行清除, 尤其是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近年的研究表明, 由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胃癌进展期早已有肿瘤细胞浸润, 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清除。胃癌扩大根治术主要有三式, 为达到治疗要求, 应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的手术术式, 即对于早期胃癌可进行胃癌根治术Ⅰ式, 该术式可对胃周第1组淋巴结进行有效清除;对于进行期胃癌可采用胃癌根治术Ⅱ式, 可有效清除第2组淋巴结;对于合并第3组淋巴结转移的胃癌, 应采取胃癌根治术Ⅲ式, 该术式可有效清除第3组淋巴结, 以取得相应的治愈效果。

胃癌扩大根治术的要点主要包括: (1) 进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 同时切除部分胃周脏器。 (2)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第一和第二站淋巴结常规清除。 (3) 扩大清除范围, 即对第三站淋巴结进行清除, 同时清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4) 对胃肠道进行重建。扩大胃癌根治术主要是对淋巴结进行清除, 为确保手术的彻底性与有效性, 手术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顺序进行清除, 该顺序为横结肠上区-右上腹区-小网膜囊区-贲门胃底区-左上腹区, 以此为序并顺时针方向进行, 但是具体的术中操作还应以手术执行者的经验为准[3]。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主要注意事项包括: (1) 必须严格依照肿瘤的处理原则对胃癌进行探查, 探查时应从远处开始, 最后对原发部位进行相应的探查, 探查过程中为防止肿块扩散, 应尽可能避免挤压或乱摸肿块。进行切除时, 应在距离肿瘤5cm以上的正常胃壁处将其切除。 (2) 如果空肠和食管吻合时, 为避免发生内疝情况, 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将系膜裂口缝闭。 (3) 胃癌患者的体质通常比较弱, 手术后由于患者淋巴区域的清创面积大, 会导致出血量过多, 而且手术过程中因进行麻醉及长时间手术, 必须预防和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患者出现的休克情况。 (4) 手术后应给予患者3~5d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以抗感染, 术后3d内应持续进行静脉输液, 对于营养状况不良的患者应进行维生素B、维生素C等肌肉注射或适当输血。

综上所述, 在掌握胃癌扩大根治术适应证的情况下, 采用该根治术治疗胃癌可取得显著疗效, 而且该方式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等特点, 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值得在临床治疗胃癌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波.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合理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9) :24.

[2]杨逵.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36) :60.

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接收晚期胃癌患者28例, 其中男15例, 女13例;年龄20~76 (平均40.5) 岁;病理类型:黏液腺癌4例、管状腺癌13例、印戒细胞癌6例、乳头状腺癌5例。TNM分期均为Ⅳ期, 均未使用过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化疗, 化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收奥沙利铂为主联合希罗达的化疗方案, 第1d静脉滴注130mg/m2奥沙利铂, 滴注时间维持3h以上, 每日口服希罗达 (罗氏制药公司) , 一次1000mg/m2, 2次/d, 早晚各1次。2w为1个疗程, 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决定具体疗程, 所有患者均在每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价和安全评价。治疗期间叮嘱患者注意保暖, 避免受寒, 忌食冷硬食物, 严密观测血常规, 若白细胞下降明显, 使用集落刺激因子。

1.3 疗效及毒性评价标准

参考1981年WHO标准评价, 临床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进展;毒性评价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表现及分级进行判断, 分为0~Ⅳ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情况

本组研究对象均完成化疗周期, 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无变化6例、进展5例, 总有效率为60.71%;平均生存期为12.35±1.24个月;生存期>1年有18例, 1年生存率为67.85%。

2.2 不良反应情况

以奥沙利铂为主治疗晚期胃癌方案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下降, 腹泻、恶心呕吐、口腔炎症状。见附表。

3 讨论

胃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在我国胃癌具有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 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方式, 可延长生存期, 改善生活质量[3]。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化疗药物, 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 其作用机制与DDP药物相同, 通过铂原子与DNA形成交联, 损伤癌细胞的DNA, 进而阻止癌细胞的复制和转录[4]。奥沙利铂在体内与DNA的联合速度非常快, 比顺铂快10倍以上, 具有更广谱的抗癌活性, 无肾脏和视听神经毒性, 对胃肠道和血液的毒性作用也相应较低[5]。希罗达是一种新型氟尿嘧啶药物, 可提高肿瘤内的药物浓度, 增强杀伤肿瘤细胞能力, 降低正常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大肠癌具有很好疗效, 后发现其对胃癌也有一定作用[6]。本组研究发现, 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总有效率达60.71%, 临床疗效肯定, 最严重的毒性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症状, 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应密切关注白细胞水平和恶心呕吐症状, 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 以奥沙利铂为主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肯定、耐受性较好, 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且服用方便, 患者大部分时间可在家中治疗, 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阮新建, 张侠, 于忠和.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 2010, 19 (1) :41-42.

[2]金懋林, 陈强, 程风歧, 等.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3, 25 (2) :172-174.

[3]钟锡明, 范钰, 邱志运.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6) :6-8.

[4]范圣涛.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38例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 2008, 23 (3) :296.

[5]董雪, 李平.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机制和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7, 10 (2) :215-218.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8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切除术,化疗,分析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40~60岁多见, 男多于女约为2比1。其发病原因不明, 可能与多种因素, 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 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手术后残胃, 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 但多见于胃窦部, 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 (中、晚期胃癌) 。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 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要引起注意。现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39例中黏膜癌30例, 无淋巴结转移, 黏膜下癌9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胃镜确诊, 无明显临床症状者经常规胃镜检查确诊21例;因各种胃肠道症状 (上腹隐痛, 饱胀不适, 胃纳差, 体重下降等) 胃镜检查确诊者18例。男31例, 女8例;年龄42~80岁, 平均61岁。

1.2 手术治疗方法

1.2.1 根治性切除术

根治性切除手术有根治性切除和扩大根治性切除两种术式。 (1) 根治性切除范围应包括原发病灶, 连同胃远端的2/3或4/5, 全部大、小网膜, 十二指肠第一部分和区域淋巴结以及局部受浸润的脏器整块切除, 胃或十二指肠断端无癌细胞残癌。 (2) 扩大根治性切除范围除了上述内容外, 还要切除全胃或邻近受侵犯的横结肠、肝左叶、脾脏, 胰体尾和贲门左、脾脉管旁的淋巴结等。以上2种手术方式的选择直至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主要分歧点是胃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除的范围。

1.2.2 姑息性切除术

凡胃癌已有腹膜或淋巴结广泛转移时, 而原发肿瘤可以切除, 病人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者, 可以施姑息性胃切除术。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病人中毒症状, 消除因癌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1.3 化疗方法

1.3.1 单一用药方案

单一用药只用于早期胃癌需化疗的患者或不能承受联合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 (1) 呋喃氟尿嘧啶又称喃氟啶。用药方法为每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00~150mg, 每日3~4次, 口服, 总量40g。 (2) 复方喃氟啶又称优福定。每粒胶囊或每片含喃氟啶50mg, 氟尿嘧啶112mg。每次3~4片, 每日3次, 口服, 总量20~30g (以喃氟啶含量计) 。 (3) 5`-DFUR又称氟铁龙。每日800~1200mg, 分3~4次口服, 连服2个月, 为1个疗程。

1.3.2 联合用药方案是目前胃癌化疗最有效的方案之

一。联合应用奥沙利铂[1]剂量为85mg/m2;亚叶酸钙200mg/m2, 静脉滴注2h后静脉输注5Fu400mg/m2, 然后在22h内滴注完5Fu600mg/m2, 连用2d。方案是临床上胃癌化疗最常选用的方案, 广泛用于进展期胃癌, 也可以用于治疗晚期胃癌, 是术前新辅助化疗常用方案。

2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施手术切除术, 术后39例随访1~6年, 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 (10.25%) , 其中左膈下脓肿2例, 胸腔积液1例, 腹腔感染1例。总有效率为89.75%。

3 讨论

早期胃癌是指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胃癌。尽管早期胃癌较为表浅, 但各类早期胃癌的生物学特性及进展速度均有所不同, 且早期胃癌中有10%~30%可发生淋巴结转移, 所以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对预后至关重要[2]。目前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胃癌最主要的办法, 有根治性切除手术及姑息性切除手术两种。其中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可能使部分胃癌患者得以治愈。因此, 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尚好, 能够耐受手术, 而又未发现远处转移, 则应争取手术切除肿瘤, 清扫淋巴结及切除肿瘤浸润的组织。姑息性手术包括短路手术, 或仅切除原发瘤灶而不作淋巴结清扫和周围浸润组织的彻底切除。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可不再给予化疗, 而进展期胃癌术后应予化疗。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化疗治疗, 以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胃癌是多种因素致病多阶段发展的疾病, 但是, 可以采取一些预防胃癌的措施[3]。改变传统的盐腌或烟熏等保存食物的方法, 广泛应用冷冻保鲜贮存法;减少饮食中盐分的摄入;多食牛奶及奶制品;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肉类、鱼类等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改善粮食保存方法, 不食用霉变的粮食。除此之外, 应积极治疗胃的癌前期疾病, 如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等。并积极随访这些病人, 以期发现胃癌, 做到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胜璋, 游涛.老年人早期胃癌的外科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6, 21 (2) :128~129.

[2]季加孚, 武爱文.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8, 11 (5) :110.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临床观察分析 篇9

【关键词】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临床效果

【中国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59-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重视追求健康,由单纯的治病发展到治疗、康复、保健及预防一体的综合卫生需求。作为特殊人群的产妇,则更需要产后及时恢复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但由于妊娠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改变,以及刚分娩的疲倦或其他社会因素,致使大部分产妇产后处在焦燥、紧张等易激惹状态。产后康复治疗仪采用不断改变蜗形磁场,把电磁波逐渐透射至深层组织,对患者实行更加持久深层治疗,加速血液循环和毛细血管收缩,刺激腺体的分泌,能有效恢复肌肉的弹性和紧张度,肌体功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恢复。产后康复治疗仪能够加速产妇乳汁产生,提前分泌乳汁,提高泌乳量,疏通乳腺管,降低哺乳的痛苦,调节体内环境,使盆腔的肌肉和筋膜做规律运动,促进膀胱壁肌肉运动更有节律,达到排尿即时的效果,避免发生尿潴留,从而达到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下就治疗仪的使用方法和实际使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50例自然分娩且初产、单胎、活产的正常产妇,没有严重的全身疾病及产科并发症,产妇年龄处于21~39岁间,产后采用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和产后康复指导。获得知情同意之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观察项目为催乳常规治疗、泌乳不足、产后恢复、乳腺管不通、子宫复旧、加快产后排尿等6项。

1.2方法:催乳常规治疗,子宫复旧,产后恢复设置对照组,其观察组应用治疗仪,对照组选择自然恢复,逐个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全过程。对照组采取按摩、热敷和健康指导等常规方法,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治疗仪。在对应部位实施20min低频脉冲的刺激,每天治疗两次,连续治疗在6 次以内(促进产后排尿的刺激时间每次为30min)。

通乳治疗在分娩后72 h开始,催乳则是产后6~8 h,治疗前先清洁皮肤,将治疗仪同电源连接后启动备用。将生理盐水润湿的纱布置于两侧乳头周围,治疗片紧贴局部放置在纱布上,暴露乳头,用固定带加压,调节其强度约170 Hz,适应之后,上调到200 Hz并连续进行20 min。

促进产后排尿的准备工作相同。将治疗片于骶尾部和耻骨联合上方各放置1 片,用固定带固定,由低到高增强治疗强度到170~200 Hz,连续进行30 min。

2结果

2. 1催乳常规治疗:观察组24 h治疗2 次的共75例,其中1次有效的32例,2次有效43例,总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4h 出现乳汁增加或奶胀的42 例,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卡方检验,P<0.01,结果有显著差异。

2. 2产后恢复治疗:观察组24h内治疗1 次63例,2 次的11例,当中产后排气68例,腰痛、腰酸减缓51例,疲劳减缓71例,且一次见效,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卡方检验,P<0.01,差异显著。

2. 3子宫复旧治疗:观察组于产后24 h内治疗2 次,1次有效有67 例,2次有效有8例,2次有效率达100%。对照组在24h内子宫底明显下降有31例。观察组同对照组经过卡方检验,P<0.01,差异显著。

2. 4乳腺管不通治疗:观察组中乳房淤块有12例,乳汁较难吸出63例,经治疗1次有效15例,二次有效37例,三次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100%。P<0.01,差异显著。

2. 5乳汁分泌不足治疗:观察组治疗前基本无乳的42 例,泌乳量1-6ml有33 例,治疗2、3次后的平均泌乳量约40ml/d。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P<0.01,差异显著。

2. 6促进产后排尿治疗:观察组1次有效54 例,治疗二次有效13例,治疗三次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P<0.01,差异显著。

3讨论

孕妇分娩之后,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产时消耗了大量体能,再者妊娠期和分娩期的焦虑紧张,容易引发产妇生理功能的不协调,最后引发泌乳量不足、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排尿等,严重影响到产妇康复以及抚育新生儿。剖宫产则更不利于产妇早期泌乳,且饮食受限,排气前仅可进食流质食物,补充的营养不够,术后腹胀及尿管置留引发产妇不适,进而影響到情绪和睡眠,降低婴儿的吸吮频率,影响生乳及射乳反射。产后康复治疗仪能够克服影响泌乳的相关因素,使产妇舒适、提前排气排尿、促进子宫复旧、稳定情绪、促进产后恢复等,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1]。

3. 1治疗仪对泌乳的效果:正常生理状态下,胎盘泌乳素是引发泌乳的重要激素。产后泌乳依靠吸吮乳头以刺激其感觉神经末梢,冲动经过脊髓传进丘脑,反射性引起缩宫素及泌乳素分泌,进而维持泌乳。治疗仪可使产妇的乳房内部发生旋转作用,其机制为涡旋电磁波在生物系统新陈代谢时能激发有关振荡,并由组织吸收,进而使毛细血管得以扩张,加快了乳腺的血流速度,完善了乳腺的局部组织灌流,增强了乳腺细胞组织营养代谢,提升了组织功能及组织再生,改善其循环,促进排空,最后刺激泌乳,解决了泌乳、排空、回胀间的反馈问题,进而起到通乳及催乳作用。同时由于微波电动仪有着婴儿吸吮效果,其吸吮强度比婴儿高5~10倍,更好的促进催产素和泌乳素分泌,改善微循环,使乳腺管畅通,增加泌乳量,减少乳汁堆积,使婴儿吸允顺畅,明显降低乳头皲裂及乳房疼痛的发生概率 [2]。

娩出胎儿后乳腺发生哺乳期改变,于产后两三天内,产妇乳房经过垂体所分泌的大量催乳素作用后,将会呈现快速膨胀及结实。哺乳腺一系列的变化是由于催乳素及相关的其他激素相互协同作用后,腺泡以及小叶内导管增多、密集,腺管腔扩张,小叶间组织减少明显,部分上皮从立方变为柱状,胞浆因分泌物富足而透明,有些腺腔大大扩张,有乳汁充满,各腺泡分泌活动轮流进行。分泌后的乳汁由乳腺管进入乳池,乳腺管在乳头表面有多个开口。若阻塞不通,则会出现乳房疼痛,胀痛使产妇出现哺乳恐惧,某些产妇可能因此停止哺乳,同时疼痛会反射性刺激大脑,影响泌乳活动。

3. 2 治疗仪对子宫复旧的效果:产后良好的子宫复旧可以减少产后的出血,减短恶露时间,降低感染几率。剖宫产子宫复旧较差,宫底可能持续不降,常需要应用缩宫剂来宫缩,达到子宫复旧目的。治疗仪采用低频脉冲的电刺激促使盆腔内肌肉收缩,增加筋膜张力,带动子宫韧带活动,加速子宫收缩,排除盆腔淤血,促使恶露排出,利于子宫复旧良好[3]。

产妇剖宫产后,由于受麻醉影响,肠管常处麻痹状态,再者产妇术后的活动受限,胃肠蠕动的功能减退,延迟了排气时间,从而影响进食。而治疗仪可运用低频脉冲的电刺激,调节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帮助改善局部循环,增强肠管蠕动,加快肛门的排气。早排气可使产妇恢复正常饮食,营养补充充足,可以有效预防产后便秘及肠粘连。

3. 3 治疗仪对促进产后排尿的效果: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有: ①分娩前后的母体心理、生理变化较大,产时消耗巨大的体能,分娩时焦虑、紧张情绪,易导致生理功能的不协调,再者膀胱受压过久膨胀影响其收缩功能,进而造成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排尿不畅;②镇痛和麻醉药物导致膀胱肌发生不同程度上的麻痹;③尿管留置作为异物给产妇造成不适感。同时,留置导尿改变了正常的排尿模式,尿管长时间开放导致膀胱的储存功能废弃,排尿反射中断,膀胱处于有尿就流的惰性状态,且收缩性减弱,导致尿潴留。治疗仪能够促进腰骶盆腔肌肉以及筋膜进行节律性收缩运动,促使膀胱肌肉进行节律性运动,促进局部的血循环,消除了膀胱肌麻痹,加速膀胱的收缩功能恢复,出现自主排尿。临床观察,术后拔掉尿管1~2 h后经治疗仪一般治疗20~30 min,随即出现尿意,能够自行排尿。所以,产后应用治疗仪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大大缓解了尿潴留带给患者的身心痛苦[4]。

4 小结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促进产妇提前泌乳、子宫复旧、排尿、增加泌乳、及产后恢复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使用体外贴膜,对身体无创,效果显著。因此不失为一种好的产后康复辅助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雅莉,李王乐,荆琳等.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49-50.

[2]刘卫红,赵春艳,张秋玲.联合应用产后综合治疗仪和微波电动仪护理产后乳房的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2007,18(9):679-680.

[3]李亚玲,高健.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防治产后及术后尿潴留[J].华北国防医药,2006, 18(2):134.

[4]董红艳.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剖宫产后产妇康复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 9,15(4):38-39.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 其中7例患者并发胃瘫综合征, 其中男4例, 女3例, 最小年龄53岁, 最大年龄68岁, 平均年龄63.5岁。患者职业:4例为职工, 2例为教师, 1例为农民。患者术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 7例患者均行手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治疗。

1.2 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

患者胃大部切除后, 饮食从流质食物过渡为半流质食物, 患者均发生突发性呕吐、恶心、大量胃内容物、上腹部饱胀、顽固性呃逆等症状, 且呕吐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短暂性缓解。给予患者胃管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患者胃蠕动均不同程度的减轻, 甚至消失, 且患者均出现造影剂排空延缓、残胃扩张无力、无吻合梗阻等现象。经胃镜检查, 患者胃内均残留有较多液体, 且吻合口均出现水肿现象。

1.3 方法

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逐渐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从而使其以最佳的状态进行治疗;禁止食用食物, 并且禁止患者饮水, 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 并利用浓度为3%的温盐水进行洗胃;同时要维持酸碱、电解质、水、肠内营养等处于平衡状态, 同时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热量、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补充, 并对正负氮平衡进行纠正。此外, 还要给予患者10 mg地塞米松静滴治疗, 1次/d, 持续治疗5~8 d。每6小时给予患者一次胃复安肌内注射治疗, 20 mg/次, 且每6小时给予患者吗丁啉口服治疗, 每次10~20 mg。

2 结果

本组89例患者中7例患者并发胃瘫综合征, 其发生率为7.87%, 7例患者均行非手术治愈, 其中1例患者15 d后恢复, 2例患者18 d后恢复, 3例患者22 d后恢复, 1例患者56 d后恢复。给予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病情恢复时, 患者均伴有上腹阻塞感突然消失感, 经钡剂透视检查, 患者吻合口均恢复通畅。且残胃蠕动正常。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胃排空迟缓[1]。该病是一种功能性并发症, 临床上通常将保守治疗作为其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患者多伴有长时间呕吐、不能进食等现象, 因此, 极易被误诊为胃出口机械性梗阻或输出袢, 使得治疗方法错误, 导致治疗延误。因此, 临床上必要及时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 同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式。

3.1 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导致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手术期间切断了迷走神经。导致近端胃容受性舒张功能丧、胃蠕动性收缩减弱或丧失;同时还会对小肠异位起搏点位的抑制作用产生损伤, 从而导致十二指肠慢波及胃窦压力波分离, 导致固体食物直流时间增长。二是胃癌根治术后, 胃大弯侧起搏点减少或消失[2]。三是精神因素,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多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负面情绪则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植物神经调节紊乱, 使得胃肠道反射性抑制时间增长, 从而导致排空障碍。四是术中脏器暴露、缝合线反应、手术时间过长、吻合技术差等也是导致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常见原因;此外, 胃内环境改变、患者过早使用鱼、虾、花生米等难消化食物也是导致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常见原因。

3.2 诊断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通常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一是经一项或多项检查, 患者均无胃出口机械性梗阻发生;二是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现象发生;三是每天的胃引流量应>800 ml, 且持续时间超过10 d;四是患者均未伴有糖尿病、硬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五是患者均无吗啡、阿托品等药物史[3]。

3.3 治疗

应给予患者系统全面的检查, 在病症确诊后, 则要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使患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增强其对抗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要给予患者温盐水洗胃, 并且要及时留置胃管。此外, 还要及时给予患者热量、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补充, 术后要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明确诊断的患者则要耐心治疗, 由于部分患者恢复时间为术后70 d, 因此, 再手术一定要慎重。

总而言之, 术后胃肠带运动改变、吻合口水肿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 且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腹腔感染、高龄等则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几种主要诱因。而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则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诊断胃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 营养支持、激素、心理治疗及胃动力药物治疗则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胃瘫综合征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1]侯丽艳, 贾如江, 马博, 等.中药联合电针治疗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4) :379-380.

[2]王岩松.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6) :355.

上一篇:送变电施工企业下一篇:固定开关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