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

2024-06-10

胃癌根治术(精选10篇)

胃癌根治术 篇1

胃癌 (gastric carcinoma, GC) 即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症[1]。早期胃癌患者最佳治疗手段依然是根治手术, 早在20世纪末, 著名医学家Kitano就借助腹腔镜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 该种术式经过20年的发展和完善, 其以有效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2]。腹腔镜手术是在传统开腹手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微创手术方式, 其具有治疗费用低、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充分等诸多优势。本文现以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实践情况,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充分考虑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基础前提下,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不同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4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 列为观察组,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0~65岁, 平均 (55.2±6.5) 岁, 体重 (69.7±11.2) kg;40例患者接受开腹根治术, 列为对照组, 其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38~63岁, 平均 (54.0±5.9) 岁, 体重 (69.5±12.1) 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术前B超、CT、胸片检查确认病灶位置、大小、分型及浸润和转移情况, 胃镜病理确诊为胃癌;排除标准:术中见肿瘤已侵犯邻近脏器、血管, 改行扩大根治或联合器官切除根治术者。

1.3 方法

1.3.1 腹腔镜根治术

患者行气管插管复合静脉全麻, 取仰卧位, 头低盆高、两腿分开, 术者立于患者左侧, 助手立右侧, 扶镜者立患者两腿当中。行电子腹腔镜系统建立人工气腹 (腹压12~15 mm Hg) , 探查腹腔, 确认肿瘤位置、大小及浸润情况, 同时确认淋巴清扫范围和切除范围。肿瘤边缘距切缘5 cm以上, 切除十二指肠部分球部、胃远端大部及大网膜, 行淋巴结清扫, 具体操作如下:将大网膜翻向头侧, 沿横结肠边缘, 采用超声刀由横结肠中部切割至大网膜, 直至切断大网膜, 充分暴露胰尾和脾门, 定位胃网膜左血管, 采用超声刀切断左血管根部, 行4sb淋巴结清扫;游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 解剖并充分暴露肠系膜上静脉, 定位胃网膜右动静脉, 裸化其根部, 上hem-o-lok夹夹闭, 采用超声刀离断, 行6和14v淋巴结清扫;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胃韧带, 游离胃十二指肠动脉, 充分暴露胃右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并切断, 充分暴露肝固右动脉, 行12a组淋巴结清扫, 依次行8、7、11、9组淋巴结清扫;于胃左动脉根部上hem-o-lok夹夹闭, 采用超声刀离断, 行5组淋巴结清扫, 游离小网膜, 行1、3组淋巴结清扫;取上腹正中5 cm切口, 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十二指肠和胃, 重建消化道[3]。

1.3.2 开腹根治术

患者经气管内插管全麻, 取平卧位, 于上腹正中15~18 cm绕脐切口, 探查腹腔, 确认肿瘤位置, 进行常规开腹根治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术中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 (194.8±50.8) min, 略短于对照组的 (208.4±54.7) min,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 (120.68±43.34) ml, 少于对照组的 (189.06±63.04) 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切口大小 (6.65±1.22) cm, 小于对照组的 (19.37±2.51) cm (P<0.05) , 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 (22.51±6.53) 枚, 与对照组的 (24.15±7.13) 枚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手术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共有3例使用镇痛药物镇痛, 使用率为7.50%, 对照组为25.00%, 观察组的镇痛药物使用率远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胃肠减压停止时间、腹腔引流停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d

2.3 两组手术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产生, 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感染1例及残胃无力2例, 并发症共5例, 发生率为12.50%;而对照组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2例、残胃无力2例、切口感染1例和肺部感染1例, 并发症共11例, 发生率为27.50%,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自1994年日本Kitano完成全球首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以来, 腹腔镜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 腹腔镜根治术在临床医学上的意义愈发突出。腹腔镜根治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 其显著特征是切口小, 手术切口的大小直接影响术中出血量的多少, 采用小切口势必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4]。受术者技术水平、对腹腔镜的熟练程度及腹腔镜自身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 采用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根治术相比, 手术时间并未有所延长, 而且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 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设备的更新换代, 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术后住院时间会有所缩短[5,6]。为进一步保障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避免手术风险, 临床在针对胃癌采取根治性切除时, 应遵循如下原则: (1) 病灶整块切除; (2) 切缘距肿瘤≥5 cm; (3) 淋巴结完全清除; (4) 非接触原则及消灭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7]。

腹腔镜根治术切口小、出血量少, 加之超声刀止凝血效果良好, 操作精细等诸多优点, 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 使用镇痛药镇痛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小。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判断淋巴清扫是否彻底的标准, 但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据此可说明腹腔镜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从恢复进度角度考虑, 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缩短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胃肠减压停止时间、腹腔引流停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从安全性角度考虑, 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大大降低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残胃无力等并发症发生率, 且与传统开腹根治术相比, 术后无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8,9]。

综上所述, 在胃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似的根治效果, 且安全性更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普及。

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和开腹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抽选笔者所在以院近年间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进行研究,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 (40例) , 该组接受腹腔镜根治术, 对照组 (40例) , 该组接受开腹根治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短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镇痛药物使用率远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胃肠减压停止时间、腹腔引流停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 低于对照组的27.50% (P<0.05) 。结论:胃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似的根治效果, 且安全性更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普及。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开腹根治术,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余佩武, 钱锋, 郝迎学, 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726例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1, 10 (1) :44-47.

[2]侯超.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比较[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7 (3) :1005-1006.

[3]黄昌明, 林建贤, 郑朝辉, 等.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 2011, 49 (3) :200-203.

[4]Sarela A I.Entirely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adenocarcinoma:lymph node yield and resection margins[J].Surgical Endoscopy, 2009, 23 (1) :153-160.

[5]王君辅, 谢勇, 胡林, 等.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比较Meta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7 (7) :852-853.

[6]杜建军, 双剑博, 郑建勇, 等.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6 (1) :1-4.

[7]李兵, 黄振国, 卢泽文.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病人临床指标的比较分析[EB/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 5 (1) :1080-1081.

[8]孙少川, 周鑫, 郑春宁, 等.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 (5) :342-345.

[9]余佩武, 罗华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未来治疗胃癌的标准手术[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 (18) :1889-1892.

胃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篇2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18-01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发病年龄以40-60岁的患者最为多见,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可以延长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方法[2]。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10月共收治24例此类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胃癌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2~76岁,平均63.4岁;病变部位:胃窦癌、胃体癌、胃贲门癌;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病理切片证实为胃癌。

2.护理

2.1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于术前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详细阅读病历,了解医生的手术计划和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很多胃癌患者术前并不知道自己患癌症,患者对手术成功抱有很高的希望值,术前表现焦虑、恐惧。护士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严格保守秘密,严防将癌症的真实病情泄露给患者,否则会造成患者心理巨大打击,甚至拒绝治疗,病情快速恶化。医护人员对患者应理解和同情,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向病人解释手术的疗程及必要性,解除病人的顾虑和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另外要向家属交代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

2.2术前准备 术前1天瞩患者沐浴修剪指甲,用肥皂液彻底清洁脐部、备皮、配血作麻醉剂过敏试验,向患者讲述有效咳嗽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介绍术后早期活动意义:如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下肢血栓形成,减少腹胀,减少肠粘连等等。瞩患者戒烟,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幽门梗阻者术前3天开始每晚洗胃,以减轻胃壁水肿。有贲门梗阻者需洗食管。术前3天改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改流质饮食,给予适当的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情况。术前肠道准备,术前一天下午先给予20%甘露醇250ml口服,再温开水1000ml口服。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晚上8时开始禁食,临睡前给予安眠药口服,以帮助睡眠。术晨留置胃管、导尿管。

2.3术中配合

2.3.1 巡回护士配合 患者接到手术室后,巡回护士给患者吸氧并行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监护,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将吸引装置放于病人头侧,导尿,安置手术体位,打开并连接各种导线调至使用状态,清点用物,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手术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及时注意病情变化[4],调控好输液和输血的速度与量,配合麻醉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准确地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2.3.2器械护士配合 术前20分钟洗手,整理器械台,与巡回护士清点物品。碘伏消毒后铺巾,常规固定电刀、吸引器。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野贴薄膜以保护切口。手术切口,上腹正中切口。手术野皮肤消毒,开腹,腹部拉钩牵开显露手术野。探查腹腔,检查有无腹水,记录腹水颜色及量[5]。探查肝右、左叶及脾、胆囊、胰腺、双肾、结肠、小肠、大网膜、盆腔有无肿瘤转移和淋巴结肿大。在横结肠上缘剪开胃横结肠韧带,分离到胰腺下缘。用中弯血管钳分离、钳夹,组织剪剪断,2-0丝线结扎,切除大网膜。递小直角钳,中弯血管钳依次钳夹血管,组织剪剪断,4号丝线结扎,近端小圆针1号丝线缝扎或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血管,清除幽门下及胰后淋巴结。切开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将胰头和十二指肠向内侧充分分离翻起,见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清扫胰后淋巴结及胆总管下端淋巴结,显露肝固有动脉,胆总管,切断胃右动、静脉,递长平镊,电烧切开腹膜,递长平镊,组织剪清扫各区域淋巴结,1号丝线结扎出血点。在距幽门3~5cm处切断十二指肠,递60cm闭合器,血管钳分别夹闭十二指肠,递7号丝线结扎近端,递小圆针1号丝线间断缝合远端。双重结扎、切断胃左动脉,4号丝线结扎,于胃左动脉近心端递小圆针1号丝线再次缝扎。递长平镊,组织剪清扫胃左动脉干、脾门及脾动脉干淋巴结。切断胃远端60%以上胃体,胃内放入吻合器,吻合器的游离端放置空肠内,胃与空肠做端端吻合,递小圆针1号丝线间断加固缝合吻合口。用闭合器关闭为残端,递小圆针1号丝线间断加固缝合残端。止血,冲洗腹腔递纱布,电烧充分止血后,MMC:10mg+5-FU:500mg∕㎡+43℃-45℃的温盐水1000ml行腹腔灌注,保留15-30min,行腹腔热化疗,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递角针4号丝线固定引流管,连接引流袋。关腹,纱布覆盖伤口及引流口。护士术中严格执行沾染技术,手术中污染器械与无菌器械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感染。正确实施无瘤操作技术,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防止癌细胞种植[6],手术过程中尽量做到不接触肿瘤。

2.4术后处置 对置引流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病人麻醉苏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巡回护士将病人及其术中资料送回病房,向病区护士交代必要的情况,如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等。

3.讨论

通过本组患者的护理得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充分了解手术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术中施行熟练的手术配合,严格无菌、无瘤原则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及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0.

[2]Park CH,Song KY,Kim SN. Treatment results for gas

triccancer surgery:12 years experience at a single institute in

Korea[J].Eur J Surg Oncol,2008,34(1):36.

[3]刘义民,程荣.胰十二指肠肿瘤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3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24.

[4]梁美萍,江彩兰.延迟性脾破裂的观察与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8):101-104.

[5]樊雨舟.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护理配合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811.

胃癌根治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8例, 女32例, 年龄 (25~80) 岁, 平均年龄 (56.8±4.3) 岁, 患者入院后均经胃镜、颈部淋巴结活检、胃细胞学检查确诊, 病理学检查显示为腺癌, 经B超、CT提示未出现全身转移, 器官未受到侵及。患者多表现为消瘦、食欲下降、乏力、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 绝大部分患者都没有出现较为显著体征, 其中上腹部轻微压痛患者21例, 胃体、幽门窦扪及肿块患者12例, 肿块质硬, 呈结节状。经胃细胞学检查颈部淋巴结活检为阳性, 癌细胞均呈阳性, X线钡餐有胃粘膜改变影。

1.2 纳入标准

X线胃钡餐造影显示胃粘膜改变, 出现软组织阴影、龛影, 胃壁僵硬、充盈缺损等临床表现;上腹部出现重压、不适感, 进食发堵、逐渐出现疼痛, 严重者出现便血、呕血、呕吐等临床症状;经活组织病理及胃镜检查证实存在癌变, 颈部淋巴结活检、癌细胞均为阳性[2]。

1.3 方法

该研究中患者全部应用胃癌扩大根治术进行临床治疗, 术前改善营养、纠正贫血等治疗, 增强患者体积免疫力, 并对患者肺、心、肾功能障碍及糖尿病患者等进行严密监测。术前3 d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及止血药物, 术前1 d晚上常规灌肠清洁, 手术当天在体内留置导尿管及胃管。气管内采用全麻, 并按照常规进行铺巾和消毒处理。选择上腹部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确保腹白线完全裸露, 分离腹膜外脂肪显露腹膜, 使用甲状腺拉钩将腹壁由双侧牵拉, 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显露。探及十二指肠、胃部, 确定发生病变具体大小、部位、性质、范围和手术必要的切除范围, 并把胃部向下方做牵引处理, 将胃网膜左侧动脉和静脉做结扎处理, 并用粗线将幽门口和贲门口阻断, 防止癌细胞通过循环进一步扩散。把胃部做向上提拉并向下对横结肠做牵引处理, 保持胃横结常见系膜处于紧张状态, 采用电刀将横结肠缘上切开, 切开方位是从结肠中间至横结肠肝曲。将14~15组淋巴结、横结肠系膜前叶切除, 之后切除胃网膜动脉、右静, 将第6组、胰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彻底清除之后, 按照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肝总动脉干淋巴结、胃网膜左动脉淋巴结的顺序进行切割, 切断肝左叶三角韧带, 外翻肝左外叶到右下方, 贲门区完全暴露, 把食管裂口周围腹膜充分切开后, 分离食管下端, 把迷走神经前后干切断。胃部切除范围:上端到病灶6 cm, 下端至幽门下3 cm, 切除完成后重建消化道, 手术完毕。

1.4 疗效判定

近期疗效参考组世卫组织 (WHO) 对胃癌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分为完全、部分、无缓解3种情况, 其中无缓解包括无变化和病情恶化。该研究中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判定不良反应[3]。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中未出现死亡, 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出现5例腹胀、8例腹痛, 并发症发生率为18.6%, 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 死亡16例, 其中1年死亡2例, 2年内死亡4例, 3年内死亡5例, 4年2例, 5年内死亡3例, 死亡率为21.9%, 患者存活54例, 存活率为77.1%。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见腺癌, 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 目前关于胃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多认为与饮食生活因素、地域环境、癌前病变、精神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基因与遗传等[4]。临床治疗主要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进行, 其中手术治疗为最为主要治疗手段, 胃癌扩大根治术是临床使用治疗时间较长手术方法, 然而手术切口大,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因此逐渐被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内镜下胃粘膜切除术等取代。然而胃癌扩大根治术在临床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因此对胃癌扩大根治术进行临床分析有着重要作用。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生物学特性等, 当病变位置只在粘膜层时 (早期胃癌) , 可采取胃癌根治术Ⅰ式进行治疗, 对胃部周围第1组淋巴结彻底清除即可治愈。治疗发展中胃癌, 可采取胃癌根治Ⅱ式进行治疗, 清理胃部周围存在的第2组淋巴结, 确保符合治疗要求。当胃癌处于合并3组淋巴结转移阶段, 利用根治Ⅲ式可将第3组淋巴结彻底清除, 从而获得相对性治愈切除[5]。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在手术进行中, 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进行探查过程中, 必须按照肿瘤处理原则, 从远处开始探查, 之才对原发部位做最后探查, 且探查过程中禁止挤压和乱摸肿块等一些容易导致肿块扩散的危险动作。当吻合食管和空肠过程中, 缝合系膜裂口要采用适当合理的方式进行, 严格控制导致内疝出现的几率到最低[6]。②术后清除淋巴区域较大, 患者出血量较大。胃癌患者体质较差, 机体免疫力较差, 而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均比较长, 因此术后常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 治疗时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术后感染是手术常见并发症, 因此术后3~5 d需采用链霉素、青霉素及其他光谱抗生素药物, 为了保证患者营养状况, 术后应静脉输液3 d, 保证患者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B及维生素K。

该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 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6%, 患者5年内死亡率为21.9%, 由此可见, 掌握胃癌扩大根治术适应症, 严格规范扩大根治术治疗手术流程能够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 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患者5年内存活率较高,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收治胃癌患者70例进行临床研究, 研究中患者都应用胃癌扩大根治术进行临床治疗,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5年内存活率。结果 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 治疗成功率为100%, 患者术后出现5例腹胀、8例腹痛, 并发症发生率为18.6%, 5年内随访期内患者死亡16例, 存活54例, 存活率为77.1%。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胃癌扩大根治术适应证, 规范手术操作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不良反应较少, 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癌,扩大根治术,并发症,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朱正纲.扩大根治术在胃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6, 9 (1) :11-12.

[2]郑民华, 胡伟国, 陆爱国, 等.腹腔镜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11) :876-878.

[3]陈峻青.胃癌缩小手术与扩大手术的选择与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6, 9 (1) :8-10.

[4]胡克强.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6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5) :769-771.

[5]吴小剑.詹文华, 兰平, 等.应用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 21 (18) :342-344.

胃癌根治术 篇4

随着豫南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我院作为县级医院,近年来开展的胃癌根治术例数明显增加。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省胃癌是发病仅次于肺癌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预后较差,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与患者及家属预期有一定差距。笔者作为手术室护士,多次参与腹腔镜下或开放式胃癌根治术,笔者对参与过的胃癌根治术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在手术室工作以来参与的胃癌D2根治术(包括胃体下部癌、胃窦癌和幽门癌) 。所有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前均经病理活检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

1.2 一般资料

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组56例。

1.3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后,患者取平卧位,第一助手位于左侧,第二助手于患者两腿之间协助扶住镜头;将气腹针传入脐下方,充气后维持压力在手术需求水平,观察孔取脐孔下约1厘米处,选定位置后刺入套管。主操作孔选右腋前线平脐上约4厘米处。选择肋缘下2厘米处为副操作孔,置入Trocar挡开肝左叶。

根据术前影像结果寻找,确定肿瘤部位,常规探查患者腹腔及其内各脏器情况,探查有无内脏转移,有无盆腹腔种植转移。操作时紧贴横结肠上缘,依次切除大网膜,尽量钝性分离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左侧直至结肠脾曲,右侧直至向右至结肠肝曲。在巡回护士和麻醉师的帮助下重新帮患者摆体位, 选择头高脚低的右侧卧位,游离胃大弯直至胃网膜左血管,游离胃短动脉,夹闭切断,清除相关淋巴结。恢复患者体位为平卧位,使用相关器械显露出肠系膜上静脉,清扫对应数组淋巴结,钝性游离,直至十二指肠球部。剥离胰腺周围软组织及被膜,结扎胃网膜右动脉及右静脉,清扫对应淋巴结;选择后入路,游离显露胃左动脉和冠状静脉后,继续游离肝总动脉、腹腔动脉干、脾动脉起始部,夹闭进行断流处理,清扫淋巴结,继续沿肝总动脉分离,显露出肝固有动脉,清扫相关淋巴结,于根部切断胃右动脉,清扫相应组淋巴结。

更改手术方式为前入路后,依次离断贲门右侧之前的肝胃韧带和网膜囊,仔细清扫淋巴结。 沿剑突做越6厘米的手术切口,于辅助切口直视下可见腹腔情况,耐心钝性游离十二指肠,沿相关手术孔将胃拖出至于腹腔外,根据术前评估时所确定的切缘距离切除肿瘤及远端胃大部,行胃肠吻合术后冲洗腹腔,并放置引流管。

2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术后护理后,好转出院。

3巡回护士配合及护理经验总结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肿瘤学疾病,手术是其治疗的最有效方法。目前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并未在我国大部分医院推广,我院作为新技术的先行者,对此项手术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笔者常作为此类手术的巡回护士,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

接送患者进出手术室时,认真核对、热情接待,注意调节室温,尤以冬季,如室温过低与腹腔内温差过大,腹腔镜镜面易产生雾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这种情况下要及时打开手术室的中央空调[1]。

查对无误后帮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而后将患者右上肢置于支臂架上行静脉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协助麻醉医生共同完成全身麻醉然后给患者涂眼膏保护球结膜,左上肢测血压自然平放于身体一侧,静脉穿刺的右上肢不可过度外展,防止牵拉臂丛神经。 妥善安置患者于电动手术床上,让患者处于摆截石位的低度,提前卸去床头,铺适量厚度的棉垫于患者身下,以免手术时间过长导致患者皮肤压红,由于手术的特殊性将患者摆放为“ 大” 字体位,同时一定要注意妥善约束患者的上下肢,之后留置尿管并妥善放置以便术中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观察尿量[2]。

注意摆放体位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患者身体各部直接与手术床及体位架的金属部件接触,电刀负极板应平整贴在肌肉丰富离手术区较近的部位,以防电灼伤,体位安置好后,再次检查以确保患者身体各部位均不受压。

与器械护士一起正确连接各导线、认真清点物品,并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合理放置腹腔鏡设备,保证术者能清晰观看图像。 待医生与器械护士完成铺单后,准备连接仪器及各种管道、吸引器等,如超声刀、电刀都要调至适量大小并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将气腹机压力设置为,正常运转后,不宜过多搬到,拆卸或频繁变换位置,以避免损坏[3]。

为了更好地术后追踪及总结经验,将患者的病理检查和报告单进行录制,之后开始手术。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还需调整体位和患者胃管的长度,所以巡回护士一定要专心关注手术进展和手术患者的整体情况。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输液速度和补液量。 应用一次性吻合器、闭合器时,因价格昂贵,不要过早拆开,应与术者认真核对名称、型号后方可拆开上台,并将外包装上的条形码粘贴在病历上,以备医生术后核实。 术毕待患者麻醉清醒后与麻醉师一同将患者送麻醉恢复室,并做好交班。

参考文献

[1] 马冬梅, 张丽华.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配合及护理[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28(4):93-94.

[2]许敏, 邓志红.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20):1920, 封31921.

胃癌根治术 篇5

关键词:胃癌,胃癌扩大根治术,疗效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可发生在任意年龄段, 而且中老人发病率比其他年龄段都要高。导致胃癌发生的原因虽然还不明确, 但多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免疫功能、癌前病变、遗传和基因等原因有关, 该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目前, 手术方法是治疗胃癌唯一可能治愈的疗法, 而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并辅以适当的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 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胃癌扩大根治术广泛应用于治疗胃癌, 该根治性疗法主要包括胰体及脾在内的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3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39~76岁,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胃癌并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进行治疗。选取的35例胃癌患者中有2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乏力、消瘦等不良症状, 而且有些患者入院后经身体检查有程度不一的上腹部压痛和反跳痛。患者术前全部进行病理、X线钡餐、纤维胃镜、淋巴结活检、CT、B超等检查, 这些检查均有利于确诊和治疗疾病。

1.2 胃癌诊断标准

胃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张化武主编的《临床外科学》相关准则, 此外稍微加以改动而形成。这些标准主要包括: (1) 患者存在上腹部不适、重压感或逐渐出现疼痛等现象, 有些患者甚至在进食时会出现发堵、呕吐、呕血、便血等不良症状。 (2) 患者入院后采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胃黏膜有所改变, 而且胃部黏膜出现紊乱情况, 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胃体外有龛影或软组织影, 以及胃壁僵硬、充盈缺损等情况。 (3) 患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或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 而且经过胃细胞学检查癌细胞呈现阳性现象, 通过淋巴结活检乃至其他实验室检查均表明患者出现癌变情况。

1.3 方法

1.3.1 术前常规准备。

选取的35例胃癌患者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进行治疗, 术前应对入院治疗的患者行综合评估, 并给予适当措施改善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不良情况, 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心肺功能。术前必须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生化、血常规等进行检查, 并且必须与患者进行常规谈话以及签署与手术相关的同意书。手术前3d给予患者止血药以及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术前1夜应进行灌肠清洁, 而手术当天清晨则应常规放置胃管和导尿管。

1.3.2 手术方法。

手术时, 患者以仰卧位姿势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全麻, 并进行常规消毒及铺无菌巾。麻醉成功后, 在患者的上腹部正中做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进入腹腔, 之后对胃和十二指肠进行探查, 有效查看患者的病变部位、大小、范围、性质等, 以此确定切除范围。手术的常规顺序主要是:将胃向下牵引, 并对胃网膜左动、静脉进行结扎, 为预防癌细胞通过血液进行扩散, 应采用粗线将贲门口与幽门口阻断。将胃向上提, 为使胃横结肠间系膜变得紧, 应将横结肠向下牵引, 之后采用电刀从横结肠缘上切开, 将横结肠系膜前叶和14、15组淋巴结切除, 之后逐渐将胃网膜右动、静脉切断, 并且对第6组淋巴结、胰后淋巴结、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等进行有效清除, 此外应将十二指肠切断。手术的最后是将胃网膜左动脉淋巴结清除, 切断肝左叶三角韧带以及切开食管裂口周围腹膜, 可从病灶上端6cm和幽门下端3cm处对胃进行切除, 切除后采用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 最后完成整个胃癌扩大根治术。

1.3.3 术后常规检查与护理。

患者术后当天应在ICU病房进行观察, 术后第2天如果没有出现特殊情况即可转入普通病房, 转入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术后情况实施一级护理, 医护人员应嘱咐可出院的患者定时到指定的门诊进行相应的随访和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胃癌扩大根治术疗效评定标准以王克山的相关标准作为参考, 但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改动。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疗效标准, 可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等, 并以此作为这些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指标。完全缓解:患者上腹部不适、呕吐、呕血等临床不良症状明显消失, 胃部黏膜紊乱及胃体外龛影情况均消除, 且无胃壁僵硬、充盈缺损等情况。部分缓解:上腹部不适、呕吐、呕血等临床不良症状稍有缓解, 胃部黏膜紊乱及胃体外龛影情况部分消除, 尚存在胃壁僵硬、充盈缺损等情况。无变化:经过治疗后, 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作为患者总有效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意义[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情况

选取的35例胃癌患者均对胃癌扩大根治术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住院期间无1例死亡,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并相继出院。对出院的患者进行1~4年随访, 随访期间, 患者生存30例, 生存率为85.71%, 其中1年内生存34例, 2年内生存33例, 3年内生存31例, 4年内生存30例。

2.2 不良反应情况

患者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后出现7例不良反应,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情况, 有些患者伴随着营养不良综合征, 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经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处理后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对于进展期胃癌, 手术方式是其首选治疗, 患者的胃癌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生物学特性等直接影响胃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该方式相比于常规手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对所有的D2淋巴结进行清除, 尤其是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近年的研究表明, 由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胃癌进展期早已有肿瘤细胞浸润, 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清除。胃癌扩大根治术主要有三式, 为达到治疗要求, 应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的手术术式, 即对于早期胃癌可进行胃癌根治术Ⅰ式, 该术式可对胃周第1组淋巴结进行有效清除;对于进行期胃癌可采用胃癌根治术Ⅱ式, 可有效清除第2组淋巴结;对于合并第3组淋巴结转移的胃癌, 应采取胃癌根治术Ⅲ式, 该术式可有效清除第3组淋巴结, 以取得相应的治愈效果。

胃癌扩大根治术的要点主要包括: (1) 进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 同时切除部分胃周脏器。 (2)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第一和第二站淋巴结常规清除。 (3) 扩大清除范围, 即对第三站淋巴结进行清除, 同时清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4) 对胃肠道进行重建。扩大胃癌根治术主要是对淋巴结进行清除, 为确保手术的彻底性与有效性, 手术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顺序进行清除, 该顺序为横结肠上区-右上腹区-小网膜囊区-贲门胃底区-左上腹区, 以此为序并顺时针方向进行, 但是具体的术中操作还应以手术执行者的经验为准[3]。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主要注意事项包括: (1) 必须严格依照肿瘤的处理原则对胃癌进行探查, 探查时应从远处开始, 最后对原发部位进行相应的探查, 探查过程中为防止肿块扩散, 应尽可能避免挤压或乱摸肿块。进行切除时, 应在距离肿瘤5cm以上的正常胃壁处将其切除。 (2) 如果空肠和食管吻合时, 为避免发生内疝情况, 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将系膜裂口缝闭。 (3) 胃癌患者的体质通常比较弱, 手术后由于患者淋巴区域的清创面积大, 会导致出血量过多, 而且手术过程中因进行麻醉及长时间手术, 必须预防和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患者出现的休克情况。 (4) 手术后应给予患者3~5d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以抗感染, 术后3d内应持续进行静脉输液, 对于营养状况不良的患者应进行维生素B、维生素C等肌肉注射或适当输血。

综上所述, 在掌握胃癌扩大根治术适应证的情况下, 采用该根治术治疗胃癌可取得显著疗效, 而且该方式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等特点, 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值得在临床治疗胃癌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波.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合理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9) :24.

[2]杨逵.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36) :60.

胃癌根治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7年8月本院共收治114例胃癌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43~75岁,平均(61.7±2.3)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3岁,平均(61.2±2.6)岁。所有患者肿瘤部位:6例位于胃窦幽门部位,53例位于胃体中下部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肿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开腹后严格辨认迷走神经的肝支和前干以及胃部前分支,并彻底清除第1组淋巴结,后将胰腺被膜横切开,辨清腹腔支及迷走神经的后干,并使用超声刀将第7、8、9、11组淋巴结切断并清除,分别将胃后支和胃左动脉结扎,游离并保留迷走神经的腹腔支[3]。术后重建消化道,并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感染。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迷走神经以及胃前后支、肝支等均予以切断,术后重建消化道[4],并使用抗生素防感染。

1.3 评价指标

(1)对两组手术基本情况予以统计比较:(1)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2)术中淋巴结扫描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患者随访,对5年生存率统计。(2)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吞咽困难情况进行统计比较,采用Stooler予以分级:0级,吞咽所有食物均无困难;1级,吞咽软食无困难;2级,吞咽半流质食物无困难;3级,吞咽流质食物无困难;4级,无法吞咽所有食物[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

在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观察组相对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手术淋巴结扫描比相对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且5年生存率明显更高。整体比较,观察组手术效果更为显著。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吞咽困难情况比较见表3。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临床基本的治疗方式,但手术术式的选择不同,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差异性较大。传统手术方式常采用全胃切除根治术进行治疗,但对患者身体的损伤相对较大,对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胃癌治疗的目的之一是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尽量减少手术的损伤程度,为患者保留部分胃部相关功能,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逐步成为临床胃癌手术追求的效果[6]。

随着临床胃癌手术经验的丰富及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胃癌手术技术取得了新的进步,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已得到当前临床的认可。传统胃根治术易造成腹腔神经的较大损伤,由于腹腔神经丛是内脏最大的神经丛,其受损后很容易造成患者内脏神经功能出现异常,发生吸收以及消化功能等方面的障碍,肠部的分泌功能易出现紊乱,导致术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8]。保留迷走神经可有效减少患者腹腔的受损程度,术后重建消化道后,患者的消化以及吸收功能所受影响明显降低,利于术后并发症的降低以及或者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另外,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一般适用于对手术耐受性强,肿瘤未发生远处器官扩散以及淋巴结清扫不受影响的患者;且手术医师需要具备熟练的临床手术经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应在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并保证手术过程的严格,以利于手术实现预期效果[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较之传统胃癌根治手术,整体效果更为理想,在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不会明显增加的前提下,能加快患者术后排气和排便的时间,同时,手术对淋巴结的扫描比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5年生存率相对更高;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进食困难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进食情况明显更佳,总体比较效果更为显著,充分表明,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延学军.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889-3890.

[2]范恩学,孙海侠,房学东,等.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2):1182-1183.

[3]桑温昌,李兆德,宫东尧,等.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8):2232-2235.

[4]胡英斌,江勃年,唐自元,等.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2):98-100.

[5]张洪军,王戈,张兆伟,等.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16例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5):399-400.

[6]房学东,王旭东,刘卓.保留迷走神经的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09,1(1):24-28.

[7]胡祥,田大宇,宝全.早期胃癌行保留迷走神经及幽门的胃切除术[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08,12(1):35-41.

[8]翟秀朋,施宝民,吴泰璜.迷走神经切除与保留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10(6):527-529.

[9]张明基,周东.44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4(6):224-226.

胃癌根治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门诊确诊, 排除周围脏器大面积浸润和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以及处于病危期或妊娠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男32例, 女16例, 年龄35~81岁, 平均 (62.65±10.21) 岁, 胃体部12例, 胃窦部20例, 胃体与胃窦交界处6例, 胃切迹部4例, 贲门胃底部6例。实验组者男30例, 女18例, 年龄41~79岁, 平均 (65.64±10.91) 岁, 胃体部14例, 胃窦部16例, 胃体与胃窦交界处8例, 胃切迹部6例, 贲门胃底部4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常规胸部CT检查, 以判断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淋巴结位置及大小等。96例患者行全身麻醉并插管, 取平卧位。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脐孔穿刺后建立CO2气腹, 维持腹内压13~14 mmHg, 将套针管置入, 放置腹腔镜头, 左侧腋前线肋缘下12 mm处, 脐左5 cm处, 右侧腋前线肋缘下5 mm处, 右锁骨中线平脐偏上12 mm处分别戳孔, 探查病变器官和周围脏器有无肿瘤转移, 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或根治性远端切除。术后进行常规消毒和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大,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4例 (8.3%)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例 (33.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胃癌患者常见症状为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 腹部疼痛, 食欲下降、乏力, 晚期患者甚至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3]。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胃癌因创面大、出血多、恢复缓慢, 疗效难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 而腹腔镜手术有效的弥补了这些缺点。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等优势得到广泛的发展[4,5]。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也将成为胃肠道外科的发展趋势。

自1994年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应用于早起胃癌以来, 其微创优点使手术逐步扩展到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胃癌胃根除术必须遵循传统胃癌根除手术的肿瘤根治原则, 包括肿瘤操作的非接触原则、强调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足够的切缘以及彻底的淋巴清扫[6,7]。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关键是合理的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是判定手术能否满足根治肿瘤的要求的重要指标[8]。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有效地将胃癌淋巴结清除, 同时较传统开腹手术切口小, 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患者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该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提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具有创口小, 出血少, 恢复快的优点, 比传统手术方法疗效好。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相差不大, 分别为 (45.5±8.3) 、 (44.1±8.9) , 说明腹腔镜手术虽然创口小, 但是淋巴结清扫程度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 能够满足胃癌肿瘤根治的要求。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8.3%) 显著低于对照组 (3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比传统手术更安全。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安全有效, 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 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大,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 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癌,疗效

参考文献

[1]石国豪, 陈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 13 (9) :716-718.

[2]余佩武, 钱锋, 郝迎学.腹腔镜胃癌根治术726例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1, 10 (1) :44-47.

[3]刘海涛.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31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1) :39.

[4]李佑, 臧潞, 胡伟国, 等.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 (12) :899-902.

[5]罗国德, 曹永宽, 张林,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华西医学, 2011, 26 (9) :1323-1326.

[6]曹永宽, 刘立业, 罗国德, 等.手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三例报告[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1, 5 (4) :411-415.

[7]黄昌明, 陈建新, 郑朝辉, 等.肥胖胃癌病人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手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 (8) :681-683.

胃癌根治术 篇8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 在我院相关科室就诊的早期胃癌患者68例资料, 在68例患者中, 男性38例, 女性30例;年龄在34~67岁, 平均年龄为 (51.2±12.1) 岁。在6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 49例的肿瘤在黏膜层, 19例的肿瘤在黏膜下。以肿瘤的位置进行分类, 23例在上部, 19例在中部, 26例在下部。以Borrmann进行分型, 13例为Ⅰ型, 12例为Ⅱ型, 24例为Ⅲ型, 19例为Ⅳ型。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和病情轻重, 还是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等方面都不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可比性,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 实验组34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手术, 并进行淋巴清扫[1]。

对照组:在患者上腹部开口, 使切口上至剑突, 下到脐部2cm处, 将术野充分暴露, 将大网膜与肠系膜游离以后, 对胃网膜血管进行结扎切断, 将尾部的癌变组织切断, 并进行淋巴清扫, 再进行十二指肠的吻合。

实验组:使患者取头高脚低的仰卧体位, 选择二氧化碳气体来建立气腹, 分别在脐孔的下部位置、左右腋的前线肋缘的下部、左右侧锁骨连线的中点平脐向上2cm处进行开孔, 应用超声刀对大网膜进行剥离, 其他操作同对照组无异。取出两组术后所切除的肿瘤, 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化验[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 而剂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详见表1。

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情况, 差异较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对比详见表2。

注: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详见表3。

注:P>0.05

2.4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对比详见表4。

注:P>0.05

3 讨论

胃癌是由于消化道恶化产生肿瘤所致, 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很高,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采取手术切除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广的胃癌切除术主要有传统的开腹术与腹腔镜下的胃癌根治手术[3]。开腹手术的优点是肿瘤的切除效果较好, 淋巴清扫较为彻底, 缺点是创伤较大, 不利于术后的恢复。腹腔镜下的胃癌根治手术的主要优点是创伤很小, 切口较小, 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但无法从根本上扫清淋巴, 手术切缘无法充分保留[4]。本文通过研究发现, 腹腔镜下对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手术对减少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具有很好的效果, 还能将手术损伤有效降低, 其远期效果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无异,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俊.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近远期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医学卷, 2012, 9 (7) :7-9.

[2]赵耀, 陶国全, 周光荣, 等.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48例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4月第11卷第10期临床研究563[J].山东医药, 2008, 48 (48) :49-50.

[3]杜建军, 双剑博, 郑建勇, 等.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6 (1) :1-4.

胃癌根治术 篇9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并发症;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24-02

胃癌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国际国内均采用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胃癌根除术成功的主要因素除了手术时机和手术技术外,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液很关键,术后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还会造成患者的身心创伤[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6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加上活组织检查,被确诊为胃癌。其中男性为38例,女性为22例;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58±2.45)岁。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24例,肺部感染16例,肠麻痹10例,十二指肠端瘘6例,胃瘫4例。

1.2护理方法针对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

1.2.1切口感染护理胃癌患者由于其病理所致,患者的免疫功能都比较低下,身体的愈合能力也较迟缓,因此,患者术后的切口发生感染的机率很高。所以,在进行胃癌根治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加强对会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患者手术处的皮肤干燥整洁,同时,还应随时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尽量避免切口感染的情况发生。对已经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取热敷、理疗及使用抗生素等方式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还需随时更换患者的敷料,保持患者的切口清洁,促进患者伤口早日康复。

1.2.2肺部感染护理胃癌根治术会让患者的呼吸容量减少,呼吸力度减轻,患者因害怕切口痛而不敢大声咳嗽,从而会引起肺部感染。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教会患者进行呼吸练习,并在术后帮助患者翻身排痰。对于肺部已经感染了的患者,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1.2.3肠麻痹护理对于高龄、体质较差的患者,术后会发生肠麻痹的并发症,其病症是患者术后进食会出现腹部胀痛、呕吐,经过检查,发现全小肠及结肠有胀气。此时,护理人员应让患者禁食,并取半卧床位,帮助胃肠进行减压和补液,并给予其温盐水洗肠,待患者自肛门排除气体后即可。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胃动力的药物治疗,协助患者适当进行运动,从而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

1.2.4十二指肠残端瘘护理十二指肠残端瘘属于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故护理人员应当时刻观察术中或者术后患者的腹部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腹部剧痛、高热、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对其进行处理。由于消化液发生外漏,极易导致患者的瘘口处皮肤被腐蚀,从而引起患者的伤口糜烂,发生剧烈疼痛或者感染,护理人员应当采取方法帮助患者减少肠液的流出现象,并对其周围皮肤用特殊的材料物进行保护,以防止其被感染。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供给,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

1.2.5胃瘫护理术后患者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营养不良等胃瘫病症,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并帮助患者进行胃肠排压。同时经胃管注入250ml的4%左右的高渗盐水到胃肠中,30min后抽出,每日2次,治疗约4d左右即可。另外,还需给予患者营养护理,让患者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并建议患者少食多餐,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促进肠胃消化[2]。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2结果

60例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并给予相应的并发症治疗和精心护理之后,患者的并发症病症均已消失,并发症的治愈率达到100%,患者均康复出院。并在后面的3-8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所有患者均会定期复查,并且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

3讨论

胃癌根除术术后会发生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胃瘫等。因此针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的首要条件。护理人员除了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外,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和卫生护理等其他护理。胃癌患者本身就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并经历了胃癌根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心理会比较压抑或者抑郁,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心理压力缓解和辅导,帮助其端正心态,接受并发症的治疗[3]。

本研究表明,对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之后,患者的并发症病症均已消失,并发症的治愈率达到100%,患者均康复出院。并在后面的3-8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所有患者均会定期复查,并且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

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其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从而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愈合情况。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能够大大减少或者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能对并发症的病症的消除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胃癌根治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贝世娟.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1):244.

[2]郝会芬.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2):183.

胃癌根治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胃肠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1例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 (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 46例) , 平均年龄为 (59.62±10.83) 岁, 开腹组 (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45例) , 平均年龄为 (58.75±13.02)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纳入标准: (1) 均为术前经胃镜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 (2) 年龄均≤80岁; (3)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Ⅰ~Ⅱ级; (4) 术前均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经出现肝、肺部肿瘤转移的患者;手术记录及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辅助组

将Trocars安置于患者的左上腹部, 建立CO2气腹, 设置12~14 mm Hg的腹腔内压, 进行腹腔探查, 决定手术方式。采用超声刀游离脾侧的大网膜和胃结肠韧带, 切断胰腺尾部被摸和胃网膜的左血管。切除胃短血管, 沿着一定的顺序探查胃部相关的引流淋巴结, 清扫No.1、No.2、No.5、No.6、No.7、No.8a、No.9、No.10、No.11和No.12a的淋巴结, 切断相关动静脉。重建消化道。

1.2.2 开腹手术组

沿腹部正中线在剑突下作一8 cm左右的切口, 将手助器安置于合适位置。主刀医生站于患者右侧, 打开腹腔, 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范围, 综合判断患者可否进行手术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掀开大网膜暴露出其下结构, 将大网膜、胃结肠韧带和结肠系膜前叶分离。进行全胃切除术, 并清除胃周围相关的引流淋巴结。采用常规方法重建消化道, 放置引流管, 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查阅两组患者的手术记录及病历资料, 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在SPSS 17.0统计软件中进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3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 (192.4±16.6) min显著长于开腹组 (P<0.05) ;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的小于开腹组 (P<0.05)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 (279.4±46.3) m L显著小于开腹组 (P<0.05) ;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的短于开腹组患者 (P<0.05) ;开腹组术中共清扫淋巴结 (18.1±2.2) 枚, 与腹腔镜组的 (17.2±2.5) 枚相当 (P>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

两组患者9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部手术过程, 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的患者;腹腔镜组有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 其他并发症未出现;开腹组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 4例发生术后出血,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17, P<0.05) 。

注:*与开腹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不同地方其发病率明显不同,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胃癌发病初期, 对机体不造成明显的不适, 病情进展到中晚期, 可引起患者纳差、乏力、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等症状。病灶位置的不同可使胃癌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肿瘤位于贲门可有渐进性吞咽困难和胸骨后持续性疼痛;幽门临近部位的癌症, 可引起呕吐、胃胀等幽门梗阻的症状。消化道钡餐造影和纤维胃镜是胃癌临床诊断的常见手段[3]。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胃癌唯一的治疗手段, 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累及范围、组织类型有关。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指大部分手术操作在电视腹腔镜监视下完成, 然后通过腹壁一个小的辅助切口, 将胃、肠管脱出腹腔进行切除吻合[4]。外科开腹根治性手术的要求有: (1) 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可能累及的周围组织器官, 保证足够的切缘; (2) 彻底清除胃周淋巴结; (3) 完全消灭腹腔内脱落的癌细胞[5]。其中胃周淋巴结的清扫是整个胃癌根治性手术过程中耗时最长和难度最大的环节, 且需要很高的技术, 特别是腹主动脉的腹腔干周边及其分支临近的No.7、No.8a、No.9和No.11淋巴结[6,7]。

有研究报道[8],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而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并不增加。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可清楚显示胃部及其周边组织器官的脉管、神经及筋膜等结构, 便于主刀医生寻找特定的静默间隙和血管鞘内淋巴结的清除[9];超声刀在切除组织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止血效应, 对周围组织损伤小, 完全暴露血管[10]。因此, 腹腔镜辅助性手术可完成血管根部结扎和彻底清除淋巴结。开腹根治性手术过程中因为借助手的灵活性, 便于牵拉组织和控制出血, 更重要的是主刀医师可手眼协调, 用手背撑起胃和网膜组织, 手指钝性分离胃裸区的网膜, 清扫胰腺上方的No.11和No.9处淋巴结, 在肝左叶的邻近处游离肝胃韧带, 清除No.1的淋巴结[11,12,13]。正如该研究所示, 开腹组术中共清扫淋巴结 (18.1±2.2) 枚, 与腹腔镜组的 (17.2±2.5) 枚相当 (P>0.05) , 提示该2种术式均可彻底清除淋巴结。

腹腔镜辅助性胃癌根治术中较为困难的环节即是横结肠系膜前叶的切除。有研究报道[14], III期胃癌患者约有12.2%的患者发生胰腺被摸和横结肠系膜前叶转移, IV期约有23.5%的患者发生这两处转移。在研究中发现, 开腹胃癌根治性手术较腹腔镜辅助性手术更容易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属于微创外科范畴, 具有微创手术的所有的优点, 如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愈合快等优点, 正如该研究所示, 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的短于开腹组患者 (P<0.05) , 与相关研究结果类似[15]。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清除淋巴结的数量与开腹根治术相当, 说明二者疗效相当, 但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开腹手术患者。

上一篇:英语阅读课程的改革下一篇:经济发展科技能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