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2024-08-29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精选8篇)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篇1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 手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994年日本的KITANO首次将腹腔镜应用于胃癌根治术[1]。但是胃癌D2根治术由于镜下解剖复杂, 淋巴结需要清扫的范围很大, 使得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难度加大, 因此, 为了顺利的完成手术需要精心的护理配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胃癌患者78例, 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39例, 其中男28例, 女11例, 年龄为25-73岁, 平均年龄为 (55.7±4.58) 岁, 胃癌早期9例, 发展期30例;观察组患者39例, 其中男30例, 女9例, 年龄为26-76岁, 平均年龄为 (55.6±4.49) 岁, 胃癌早期10例, 发展期29例。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 P>0.05, 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1.3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即,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 当P<0.05时,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附表: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营养支持:由于一般的胃癌患者都普遍的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 很多存在贫血、低蛋白等症状[2], 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因此, 手术前需要给予纠正, 可以用结晶氨基酸混合液、胰岛素、脂肪乳、电解质以及葡萄糖注射液, 如果患者贫血可加适量的浓缩红细胞, 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术前准备:由于腹腔镜手术时要建立气腹, 要求患者有较好的肺功能, 术前要指导患者进行一定的呼吸锻炼, 对于吸烟的患者要叮嘱其吸烟。术前要特别注意对脐内的清洁, 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浸泡后再用无菌棉签进行清理。术前1d给予患者口服蓖麻油30mL[3]。

3.2 术后护理

心电图监视: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心电图监视, 以便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 以此判断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情况。一般24h内1次/h。

胃、鼻腔管护理:为了给胃肠减压同时可以观察吻合口漏或出血情况, 滞留胃、鼻腔管是非常有必要的。滞留成功后护士要密切关注, 如果出现胃管早期引流出鲜血的情况需要及时的通知医生, 此时可能是患者吻合口出血或者消化道出血。若观察到患者肛门已经排气且胃肠引流量比较少时可以在术后3-4d后拔出滞留管[4], 因为长期放置滞留管会使得患者感觉不是, 甚至造成患者咽喉部黏膜水肿。

饮食护理:术后在患者胃管拔出之前是禁止饮水、饮食的, 这段时间可以给予患者静脉补液。一旦胃管拔出后患者就可以进水、饮食了, 一般现给予少量的饮水, 若患者无不是反应, 可以给患者吃流质的食物了, 然后在患者无不是感的情况下逐步的过度到半流食, 半个月之后就可以给予患者米饭等正常食物, 但是一定要少食多餐以便减轻患者胃肠的压力。

并发症护理:胃癌患者术后多并发吻合口瘘, 一般发生于术后5-10d。因此, 术后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吻合口瘘出现, 同时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腔积液、呼吸困难、高热以及寒战等并发症。为了让患者的吻合口尽快的愈合, 可以让患者去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在患者头部垫枕使得患者颈部呈屈曲位, 并要要相对限制头部的活动, 这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且可以减轻吻合口的张力。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手术结果的影响, 探索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的胃癌患者78例, 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 观察组给予比较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的护理可以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唐华, 徐亚香, 蒋国庆.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0) :5.

[2]苏琳, 葸敏.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 10 (5) :44.

[3]吕晓强.腹腔镜模块化胃癌D2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8) :102.

[4]官计, 寇红艳, 侯华芳, 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护理对照[J].医学信息, 2008, 21 (2) :88.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篇2

【关键词】 早期胃癌;腹腔镜下根治术;围术期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简称为QOL。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亦日趋严苛[1]。尤其是在医学领域,患者及医生都逐渐认识到生存质量的高低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较大的影响,继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2]。因此,在医疗系统的各个领域,生存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很多治疗方法效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对60例早期胃癌患者分别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4岁-73岁,平均年龄为56.3岁。患者肿瘤部位为:22例为贲门部,21例为胃窦小弯部,13例为胃体小弯部,4例其它部位。医师对患者及家属阐明两种手术方法的异同、疗效、预后等,结合患者或家属的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腔镜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其中采用D2根治术患者16例,采用Dl根治术14例;开腹根治术组剖腹行远端胃癌根治术,采用D2根治术者14例,采用Dl根治术者16例。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围术期注意事项、预后等知识,术后均进行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等。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术后7d、30d均进行生活质量评分(Kamofsky)、生存质量总体评分(spitzer)并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3]:总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低患者的状况越差,其中0分表示死亡,100分表示健康,无疾病,无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1.3.2 生存质量总体(spitzer)评分[4]:包括5项评估内容: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精神,每个项目为0~2分,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患者围术期Kamofsky、spitzer评分结果

将两组患者手术前1d、手术后1d、手术后7d、手术后30d的Kamofsky、spitzer评分进行比较。所有患者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各项评分也逐渐得到改善,且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两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d两项指标比较,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均具有优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30d比较,两项指标比较,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诊断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的早期诊断率逐渐提高,使得很多胃癌患者有了根治的希望。传统的恶性肿瘤治疗追求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新的药物、医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出现,医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控制疾病及病理状态的主动权[5]。这些治疗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预防疾病和治愈疾病。但传统的治疗思想却较少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的不断发展,微创外科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也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007年,中华医学会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作为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腹腔镜下胃肿瘤组织切除术治疗胃癌较开腹手术治疗胃癌具有明显的优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预后良好等优势[6]。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整个手术过程在封闭的腹腔内完成。克服了传统开腹手术时腹腔中的脏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减少了患者液体的丢失,使腹腔内环境保持稳定。因其对腹壁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大大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率,利于患者的康复。正是由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上述的优点,使得患者的身体在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创伤、痛苦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使患者从生理上及心理上都获得了较开腹根治手术更多的好处。根据生存质量总体(spitzer)评分的5项内容(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精神),患者在整个围术期能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由于创伤小,术后很快就能早期活动,日常生活亦能尽快恢复,相关并发症少,身体基本能保持健康狀态,这些优点,体现在生存质量总体评分上,其结果就是spitzer总体评分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本组研究资料亦显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福安,于世英.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52的设计及质量评价[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3):235-239.

[2]周燕,李金林,刘静梅.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9.

[3] 杨晓丽.循证护理模式对改善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4,18.27(11):36-38.

[4] 余佩武.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原则与评价[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2009。16(1):1-5.

[5]王瑜,王燕婷,邹忠东,等.腹腔镜胃癌手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3):312-314.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普通外科行胃癌 (D2) 根治术116例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 其中腹腔镜组56例, 开腹组60例。腹腔镜组:男性40例, 女性16例, 年龄36~73岁, 平均年龄 (59.3±8.7) 岁;开腹组:男48例, 女12例, 年龄34~70岁, 平均年龄 (61.5±6.3) 岁。该组116例患者术前均行电子胃镜检查, 明确胃癌部位及病理学分型;同时行胸、腹部影像学检查排除癌肿远处转移。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3]参考《腹腔镜胃恶性肿瘤手术操作指南2007年版》。

1.2 手术方法

1.2.1腹腔镜组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平卧“大”字位, 主刀于患者左侧站立, 第一助手于患者右侧站立, 患者两腿之间为扶镜手所占位置。于脐孔处成功穿刺并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 (压力维持在12~15 mm Hg范围内) , 将10 mm套管针 (Trocar) 置入后常规行腹腔镜探查:确定病变部位、有无淋巴结及腹腔转移等情况。如发现腹腔广泛转移或肿瘤不能切除, 则终止手术或行姑息性手术, 避免传统开腹手术给患者身体及精神造成的伤害;如肿瘤可完整切除, 则将主操作孔置于左侧腋前线肋缘下约12 mm处, 辅操作孔位于左锁骨中线与脐平 (约偏上5 mm) , 分别于右侧腋前线肋缘下、右锁骨中线与脐平 (约偏上5 mm) 实施穿刺, 5孔呈“V”形分布。手术操作步骤主要有分离大网膜、根治性胃切除 (远端、近端、全胃) 、规范化淋巴结清扫和标准化的消化道重建。

1.2.2开腹组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平卧左侧稍垫高15°, 上腹正中切口, 约12~15 cm, 按胃癌D2根治术操作指南, 其手术切除胃容量、淋巴结清除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与腹腔镜组相同。

1.3 两组对照指标

(1) 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 (2) 胃癌根治程度:手术标本切缘阳性例数, 清扫淋巴结总数; (3) 术后恢复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下床、首次进食 (流食) 、及住院所需时间; (4) 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用%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资料术中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中转开腹1例, 由于侵犯到胃后壁, 与胰腺分界不清且淋巴结转移灶融合并包绕腹腔干、胃左动脉, 腹腔镜因分离困难而需中转开腹治疗。腹腔镜组术中所需时间显著高于开腹组, 但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少于开腹组 (P<0.05) , 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资料术后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术后情况, 如肠道功能恢复、首次进食 (流食) 、下床活动及住院所需时间, 均优于开腹组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开腹组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 (发生率13.33%) , 腹腔镜组术后2例发生并发症 (发生率为3.57%) ,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两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情。

3 讨论

腹腔镜胃癌 (D2) 根治术由于胃局部血管解剖复杂、淋巴结清扫范围广和消化道重建困难以及部分外科医生的畏难情绪,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开展落后于其他腹部手术。Kitano等人 (1994年) [3]首次将利用腹腔镜对早期胃癌疾病实施根治性手术情况进行报道, 指出应用此法治疗胃癌疾病相较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性手术具有显著优势。Goh等人 (1997年) [4]首次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过程中选用腹腔镜D2手术方式, 由此提示利用腹腔镜已不仅局限于治疗早期胃癌疾病, 其手术指征已成功扩大至进展期胃癌。我国胃癌患者就诊时大多是进展期胃癌,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 余佩武等提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能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同时却不会使其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等发生率上升, 因此其所获得的疗效及预后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认可, 将其视为目前临床可推广使用的标准胃癌手术治疗方式[5]。在纳入标准统一的情况下, 通过该组资料研究发现: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开腹手术, 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腹腔镜手术难度大、腹腔内操作相对开放手术困难, 助手以及持镜手的配合不默契。腹腔镜手术本身存在一个学习曲线, 随着手术例数的逐渐增加, 经过一定的学习阶段, 不断积累经验, 当达到一定的手术数量和适度的手术频度时, 技术上自然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顺利地跨越学习曲线, 则利用腹腔镜实施胃癌根治性手术所需时间也将逐渐减少[6]。

该文中腹腔镜组手术中失血量较少于开腹组的失血量, 同时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小, 术后疼痛轻, 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早期下床活动, 因此腹腔镜组术后情况显著优于开腹组, 如肠道功能恢复、首次进食 (流食) 、下床运动及住院所需时间等, 上述对比结果提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优势更为明显[7]。

研究表明, 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特有并发症包括穿刺损伤、气体栓塞、皮下气肿等。该组病例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肠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则与开腹手术相同。开腹组切口感染及肠梗阻发生的例数较多, 究其原因考虑:开腹组在手术过程中对切口的牵拉, 腹腔内肠管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导致下床活动时间晚。加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而腹腔镜手术则正好避免上述因素的存在。腹腔镜组出现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 分析原因为术中腔内切割闭合器 (爱惜龙D60) 使用不熟练, 成钉不可靠, 开腹后未行浆肌层加强缝合有一定关系。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相对于开腹手术而言, 利用腹腔镜完成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较低, 与该研究对比结果相符[8]。

该研究中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 (17.7±3.8) 枚, 开腹组为 (18.5±5.3) 枚, 提示淋巴结清除数目对比并无显著差异。相关文献中指出, 胃癌患者经腹腔镜D2及开腹手术所获得的淋巴结清除范围并无显著差异, 因此两种手术方法所能完成的淋巴结清扫数量也不尽相同[9]。而该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章完全吻合。规范的淋巴结清扫是腹腔镜手术的重点与难点, 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 因此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应遵循《胃癌处理规约》 (日本) 、《腹腔镜胃恶性肿瘤手术操作指南》 (中国) 等资料中涉及的相关[10]要求, 根据胃癌患者病灶具体情况完成规范的淋巴结清扫工作, 尽量做到完整切除。我国胃癌诊疗规范 (2011年版) 明确提出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总数≥15枚。该研究中两组病例均达到上述根治标准, 由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时具有较为复杂的解剖层面, 因此提示操作者手术过程中需对不同解剖层面进行有效跨越, 而机体中胃部相关淋巴结分布于周围血管、胰腺、胆管旁等部位, 而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根治术失去了手部对淋巴结的触觉感受, 从而需建立全新的腹腔镜淋巴结清扫路径[11,12]。由于腹腔镜的放大效果能够充分暴露视野:胃后壁、胰腺被膜、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胃周血管间筋膜均能做到精细解剖, 腹腔镜手术均可达到鞘内清扫[13]。

消化道重建是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技术难点[14]。开腹组术后吻合方式均采用管状吻合器完成。腹腔组56例患者均采用小切口辅助消化道重建。其中: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采用小切口辅助下毕Ⅱ式吻合, 结肠前胃空肠侧侧吻合[10]。相对于毕Ⅰ式吻合及Roux-en-y吻合, 此方式方便、快捷, 切口最小, 同时可充分保证切缘阴性, 吻合口张力、血供正常, 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操作者应根据全胃、近端胃切除后所获得的食管切断平面、体型等时机情况确定吻合方法, 对于胃体癌、胃-食管结合部癌 (Siewert II型) 患者, 应在将肿瘤上方 (约3 cm) 食管切除后留有足够长度腹段食管给予食管-胃吻合 (小切口辅助) ;根治性全胃切除采用食管空场Roux-en-y吻合或布朗吻合。对于食管放置抵钉座的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小切口上荷包钳荷包缝合法。而对于进展期胃上部癌, 要求切除肿瘤上方食管达5cm以上, 由于食管位置过高, 荷包钳荷包缝合食管放置抵钉座的方法往往不能完成抵钉座的置入。因此该研究采用食管内置入带线抵钉座后腔内直线切割缝合器切断食管的方法[15], 也能有效置入抵钉座, 满意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两种方法中, 笔者认为小切口上荷包钳荷包缝合法是最常用、实用及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完成的全组116例患者中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及输入、输出袢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上述吻合方式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0例。纳入标准[3]: (1) 临床诊断为胃癌, 分期为进展期; (2) 肿瘤浸润深度T2~T3。排除标准[4]: (1) 肝脏有其他转移征象; (2) 腹腔镜转开腹手术; (3) 术中见肿瘤侵出浆膜外, 周围脏器浸润, 甚至发现腹膜广泛转移; (4) 严重脏器损伤及手术禁忌者。所有患者均经术前胃镜、腹CT、消化道钡餐、病理活检等确诊, 浸润深度T2~T3。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9例, 女16例, 年龄41~76 (53.6±3.4) 岁, 病理分型:高分化7例, 中分化11例, 低分化27例, 肿瘤位于胃窦25例, 胃体20例。观察组男31例, 女14例, 年龄38~75 (52.9±3.1) 岁。病理分型:高分化6例, 中分化13例, 低分化26例, 肿瘤位于胃窦28例, 胃体1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D2根治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双腿分开, 维持气腹压力在12~15mm Hg, 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弧形五孔法安置穿刺孔, 施术者位于患者左侧, 助手位于右侧。主操作孔为左侧腋前线肋缘下行10mm。具体操作方法参考赵庆洪等[5]的文献报道。对照组采用开腹D2根治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于上腹正中做长15~20cm切口, 游离、吻合方法同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胃肠道恢复情况, 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2年生存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Karnofsky百分评定法 (KPS评分) 评价[6]2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2年生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采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生存质量

观察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 (75.2±13.2) 分, 术后生存质量评分 (91.5±20.6) 分。对照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 (76.5±13.5) 分, 术后生存质量评分 (84.2±18.5) 分。2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并发症及生存率

随访结果显示,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胃癌为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目前临床多采用病灶扩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胃癌D2根治术治疗。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过程中[7], 传统的开腹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创伤。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因其对患者创伤小,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中。但对于进展期胃癌是否可进行腹腔镜手术, 临床目前尚存争议。有人认为, 胃癌手术由于解剖层面多, 手术操作复杂, 在腹腔镜下行扩大淋巴结清扫较为困难。有人认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已被广大临床医师掌握, 技术较为成熟, 采用腹腔镜辅助治疗胃癌已成为现实[8]。

本研究中, 笔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行离断胃周血管, 清除第1、第2组淋巴结的胃大部或全胃切除, 最后以上腹部辅助切口直视下切除标本, 行胃肠道重建。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根治术, 与腹腔镜手术的微创、对患者创伤小、利于患者恢复等优势相符, 提示腹腔镜辅助下行胃癌D2根治术已实现了对患者的微创性, 临床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进一步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腹腔镜手术组在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效果上优于对照组。随访观察腹腔镜组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腹腔镜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 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 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胃肠功能, 对患者创伤小, 术中出血量少, 并发症少, 生存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武凌.开腹与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 2013, 42 (19) :2222-2224.

[2]沈忱, 王飞通, 李克清, 等.开腹与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5, 20 (4) :273-276.

[3]朱甲明, 刘选文, 刘晶晶, 等.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肿瘤安全性临床分析[J].消化肿瘤杂志, 2012, 4 (3) :150-153.

[4]罗建飞, 赫杰, 童仕伦, 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2013, 21 (12) :927-929.

[5]赵庆洪, 鲁明, 张弛, 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0, 15 (5) :438-440.

[6]汤黎明, 钱峻, 朱杰, 等.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8 (12) :1079-1081.

[7]王轶群.腹腔镜辅助性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金吒, 2014, 17 (7) :537-539.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共30例行胃癌在D2根治手术患者,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1岁(41~78)岁。分两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 Ligasure组(15例):所有淋巴管和血管(包括胃网膜左动静脉、胃网膜右动静脉、胃短动静脉、胃右动静脉、胃左静脉等)均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闭合;胃左动脉相对较粗,切断后丝线双道结扎。

(2)传统手术组(15例):多数淋巴管和血管采用丝线结扎。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人员完成。

1.3 评价指标

比较Ligasure组和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d腹腔引流液总量。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分析采用配对资料χ2检验和Pears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分析用t检验。

2 结果

30例行胃癌在D2根治手术患者行全胃切除9例,近端胃次全切除2例,远端胃次全切除19例。Ligasure组手术时间为(120±15) min,较传统手术组的(150±30) min明显缩短(P<0.01);Ligasure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7d腹腔引流液总量(100±50) ml和(420±60) 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200±50) ml (P<0.01)和(700±130) ml(P<0.01)。Ligasure组无术后并发腹腔出血,无吻合口瘘;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腹腔出血1例,无吻合口瘘。

3 讨论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是针对外科手术设计的一种新的止血技术。该技术采用“实时反馈技术”和“智能主机技术”,结合血管钳压力,采用低电压、高电流,使人体组织内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溶解变性,血管壁融合变性形成一几乎透明的闭合带,产生永久性管腔闭合,形成的闭合带可以抵御超过3倍正常人体动脉收缩压的压力。可以闭合直径7mm以内的血管、韧带和组织束,而超声刀、双极电凝只能闭合3mm以下的动脉。闭合时的热传导距离短,平均1.5~2.0mm,热扩散和负损伤极小;不同于高频电刀,无炭化效应,不出现或极少出现组织粘连和焦痂,患者体内无异物残留。我们术中体会,胃周血管包括胃网膜左动静脉、胃网膜右动静脉、胃短动静脉、胃右动静脉、胃左静脉等均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闭合;其中胃左动脉相对较粗,切断后丝线双道结扎。另外,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闭合包含在组织束中的血管时,无须对组织束进行分离,而传统的手术操作在处理血管和组织束时一般经过钳夹一切断一打结一剪线这一复杂过程,尤其脾窝的深部打结如结扎不确切尚需重复操作,Ligasure技术则大大简化手术步骤,且该技术可在数毫米操作空间内操作,使得闭合血管更安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因分离组织造成的失血量。本研究显示,胃癌在D2根治术中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明显缩短(P<0.01);Ligasur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1);Ligasure组术后7d腹腔引流液总量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少,引流量减少的原因可能为Ligasure组淋巴管及毛细血管闭合总量增加,端口开放的淋巴管及毛细血管减少。

总之,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应作为可供胃癌D2根治术选择的较好的组织分离微创技术。

参考文献

[1] Degiuli M, Sasako M, Ponti A, et al. Survival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phase Ⅱ study to evaluate D2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J]. Br J Cancer, 2004; 90:1727~1732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2013年在本院确诊胃癌并行腹腔镜及同期行开腹术式者4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5~67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5~68岁。两组患者均无术前化疗及术后残留。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批准,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通过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成功后进行手术。

1.2.1对照组实施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取平卧位,腹正中切开腹腔,严格依据胃癌根治术要求,手术步骤主要集中在大网膜分离、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据患者癌灶大小、部位情况选择相应的切除方式。

1.2.2试验组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取平卧体位,使患者两腿分开,手术者站于患者的左边,嘱手术助手站于患者的右侧,施术持镜手站于患者的两腿之间。选择脐上或者肚脐下位置穿刺点,建立人工气腹,保持给予压力在12~13 mm Hg(1 mm Hg=0.133 k Pa),置10 mm套管针,然后确认无误后下置腹腔镜。在左侧腋前线部位近肋缘下安置10 mm套管针一套,设为主要操作孔,然后在左锁骨中线脐水平上约5 cm部位安置5 mm套管针,并在其右侧相对称位置分别安置2个5 mm套管针,腹腔手术过程中应用超声刀技术处置胃部及胃部周围血管,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的清扫方式同开腹术式。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入选患者均选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1、3年的生存率。

2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及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胃癌根治术作为胃癌最有效的疗法之一,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开腹术式[3],是在切除肿瘤部位的同时对其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随着内镜技术快速发展,腹腔镜在外科领域广泛应用,腹腔镜技术从最初应用于良性疾病已经发展到用于恶性肿瘤的根治术中,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学者Kitano首次使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癌根治手术,相对于胃癌开腹根治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具有术后疼痛感小、排气早、肠道功能快速恢复、患者下床活动较早、患者在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好以及对机体各器官功能影响小等微创优势,因此人们对此技术重视度日益增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越来越受到重视[4,5]。虽然腹腔镜技术有其优势,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腹腔镜手术医师学习曲线较长,手术操作难度很大,需要建立一个腹腔镜手术培训基地,才能建立标准的手术规范和保证腹腔镜手术的安全;尚需要大宗病例的多基地临床试验随机对照实验来进一步验证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有文献报道[2]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患者在实施腹腔镜手术后仍有较高的腹腔转移以及肝转移发生率,虽然在采取保护措施后,腹腔种植率下降至接近开腹手术水平,但是文献报道不尽相同,因此仍需要广大外科医师的进一步临床观察讨论。本次研究表明手术时间越短创伤相对越少,术后恢复快,随着术者对腹腔镜运用灵活度增加,两种术式时间基本接近;且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对消化道干扰小,术后排气对消化功能恢复起到良好作用;腹腔镜术式对组织的创伤小于开腹;总体说明了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与其他多项研究结果类似[6,7]。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二者一致,并且通过近10余年的大宗病例的前瞻性对比临床实验研究显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与胃癌开腹手术进行比较,其复发率及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同时腹腔镜术式与开腹术式在胃癌治疗中,术后多项常规检查无差异,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证实了腹腔镜用于胃癌根治手术是安全高效的[8,9,10]。

总之,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不存在明显差异,但腹腔镜相比于开腹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势。此次研究存在的最大缺点是入选样本数量较小,可能对数据的准确性有影响,需要扩大样本含量作进一步的研究,以获得更可靠证据。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明确腹腔镜运用于胃癌根治术的优势。方法 4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实施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远期生存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157.9±13.9)ml、术后排气时间(4.2±1.1)d优于对照组(178.2±15.8)ml、(6.3±1.4)d(P<0.01),两组手术时间及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不存在明显差异,但腹腔镜相比于开腹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势。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田磊,肖秀英,叶明.胃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6):773-781.

[2]贺赛奇,谭曙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43(2):175-178.

[3]Yamashita K,Sakuramoto S,Shibata T,et al.Survival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clinical early(c T1)gastric cancer.Surg Today,2013,43(9):1013-1018.

[4]陆日克,李国星,韦宝甘.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4):553-555.

[5]杜建军,双剑博,郑建勇,等.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经典Roux-en-Y吻合42例.中华外科杂志,2012,50(2):190-191.

[6]余佩武.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进展与展望.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2):105.

[7]赵永亮,余佩武,钱锋,等.远端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比较.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9):713-716.

[8]陈建安,王晓华,张金成,等.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内镜杂志,2013,19(9):923-926.

[9]王自强,余佩武,钱锋,等.腹腔镜下胃癌全胃切除79例的体会.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08,2(1):31-33.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7例。其中, 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7例, 年龄为35~73岁, 平均 (53.8±3.8) 岁。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9例, 年龄为37~75岁, 平均 (56.2±4.1) 岁。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 确定病理类型及病变部位, 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平卧位, 分开双下肢, 呈“人”字形。首先在患者的脐孔处穿刺, 并建立气腹, 气腹压力维持在10~15 mm Hg, 将腹腔镜置入, 并于双侧中上腹部分别安置4个穿刺管套。阻断胃周静脉血流, 以防止癌细胞在手术操作中经血行扩散, 并采用超声刀切除游离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前的14、15组淋巴结, 且切除胃网膜的静脉及右动脉, 同时进行第6组淋巴结的清除。其次牵引胃、十二指肠, 以充分显露出小网膜与肝门区, 并切断肝十二指肠韧带中的淋巴结沿肝下无血管区, 且在距离幽门远端3 cm处切除十二指肠, 同时在胰腺上缘清除肝总动脉干及其根部的淋巴结, 术中必须要切断汇入门静脉或脾静脉的胃冠状静脉, 并进行结扎, 然后将切断的胃向左上翻与提起, 且沿着肝总动脉干向将腹腔动脉周围的淋巴结清除。肿瘤切除的范围:上端距离肿瘤6 cm, 下端距离幽门下3 cm。最后进行胃十二指肠吻合重建消化道, 并置引流管。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 气管插管, 全麻, 取仰卧位, 在腹部正中切口处置入腹腔进行探查, 其他手术步骤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于术中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切缘、淋巴结数清扫数目) 与术后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的各项指标, 并观察与统计好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

根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判定[2]。 (1) 治愈:肿瘤彻底切除, 且癌细胞活检阴性能保持一个月以上; (2) 显效:肿瘤缩小50%以上, 且癌细胞活检阴性不低于1个月; (3) 有效:肿瘤有所缩小, 但不足50%, 癌细胞活检阴性不低于1个月; (4) 无效:肿瘤无缩小或逐渐增大。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肿瘤切缘与淋巴结清除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3所示。

例 (%)

2.4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4所示。

例 (%)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早期肺癌是指仅浸润在胃黏膜层与黏膜下层的胃癌。传统的开腹根治术虽能有效清除淋巴结, 但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 出血量较高, 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临床中对胃癌治疗的手术方法、麻醉技术及护理水平的提升, 有效提高复杂手术的安全性[4,5]。临床中对胃癌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逐渐成为胃癌治疗的必然发展趋势。

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主要是由于腹腔镜具有手术微创性, 切口比较小, 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再加上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用超声刀进行组织间游离, 能有效减少出血, 有利于提高镜头清晰度, 不仅能有效减少出血, 还能保证手术的连续性而缩短手术时间。胡长松[6]认为, 腹腔镜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的切口较小, 能有效减少开关胸腹的时间, 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而言, 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淋巴结。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平均淋巴结清除个数为 (14.72±2.68) 个, 与对照组的 (15.38±3.14) 个数差异不明显, 说明腹腔镜手术对淋巴结的清除效果能接近开腹手术, 具有较高的淋巴结清除率。腹腔镜手术主要是在腹腔镜下进行胃的游离与清扫淋巴结, 再利用辅助切口将胃组织取出, 以完成胃空肠吻合。常明等[7]认为, 腹腔镜手术可通过腹腔镜将手术部位的镜像放大, 使术者的术野较好, 在手术中能清晰地暴露出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 有利于进行清扫, 从而增加患者淋巴结的清扫数量,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 观察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手术后的恢复较好。主要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在切除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比较小, 如采用采用超声刀进行组织间游离, 切割的准确性较高, 能有效避免对重要血管及脏器的损伤。另外, 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的, 能有效避免腹腔中各个脏器暴露在空气中, 从而减少污染几率, 有效缩短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师玉海等[8]认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通过采用超声刀进行胃组织的游离, 有利于提高切割的精确性, 避免周围组织、血管及脏器的损伤, 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肠道功能、切口的恢复。另外, 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且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再加上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 患者下床活动较早, 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张天辉等[9]通过对120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腹腔镜组的总有效率为93.3% (56/60) , 与本研究的94.59%相符,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 (46/60) ;其认为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 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 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对早期胃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 与对照组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 每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切缘、淋巴结数清扫数目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肿瘤切缘与淋巴结清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且能提高治疗效率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参考文献

[1]郑开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1) :91-92.

[2]何永林, 郑本波, 李峰.两种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0 (12) :1376-1379.

[3]张建军, 刘耀刚, 杨志忠, 等.两种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7) :107-108.

[4]马沛.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与生存率[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4, 10 (2) :350-352.

[5]朱维宁.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4) :441-442.

[6]胡长松.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19) :73-75.

[7]常明, 厉建蕖.微创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8) :93-94.

[8]师玉海, 李一杰.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13) :112-113.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24例, 男性13例, 女性11例, 年龄32~81岁, 平均年龄 (58.3±2.7) 岁, 病程1周~22个月, 平均病程 (12.7±4.2) 个月;实验组有患者24例,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13例, 年龄31~84岁, 平均年龄 (59.2±3.4) 岁, 病程2周~18个月, 平均病程 (11.3±3.6) 个月。两组患者经全面身体检查证实无过往病史, 且两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饮食习惯、营养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中在患者的肚脐正下方3 cm处切口, 观察患处情况, 将周围的淋巴结清理干净, 并且将肝脏左部分的韧带切开, 进行手术。实验组患者中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手术, 这种手术方式分成两种, 有远端切除和近端切除。根据患者情况不同进行手术, 跟对照组相同, 将患处周围的淋巴结清理干净, 再进行切除手术。其中两组患者都需要在全身麻醉并且气管插管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情况, 手术完成后肠道排气时间, 住院时间以及感染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两种不同方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术后感染情况

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过程中, 对这48例患者进行统计得到, 实验组中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率为 (112.7±12.6) m L、 (4.17%)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率 (146.5±14.8) m L、 (33.33%) , 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两种不同方式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情况

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 对这48例患者进行统计得到, 实验组中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 (10.8±2.8) d、 (127.8±30.8) 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 (38±3.6) d、 (166.5±34.8) h, 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详情见表2。

3 讨论

导致胃癌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表现在饮食、饮酒和遗传方面等[3]。胃癌患者在早期时, 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所以不易被察觉, 但随着病情不断的发展, 患者的症状也逐渐的显露出来。经过检查发现的患者, 大多属于中、晚期[4]。因此, 对于胃癌的治疗, 越早发现就越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样就可以增加患者治愈的可能性。一般一旦发现患有胃癌, 应尽早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手术治疗比药物治疗更彻底。以往都是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但这种方法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较大, 很多时候会给手术过程增加困难, 延长手术时间, 术后感染率较高[5]。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近年来新引进的种技术, 是在腹腔镜的帮助下, 更好的找出淋巴结所在的区域, 能够准确的清除淋巴结, 防止术后因淋巴结清除不彻底导致患者发生再次转移等[6,7]。但此类方法操作范围较小, 需要医护人员有很好的专业技术水平, 防止患者在术中发生感染。

为了找出更好地治疗该病的手术方法, 我院特我院特选取近两年来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进行统计研究。通过本研究发现, 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 对这48例患者统计可得到, 实验组中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时间短。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可以很好地提示患者出现胃癌的病灶, 能够为手术治疗确定手术的范围, 尽可能在清除癌灶的同时保留患者的胃功能, 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8]。早期的胃癌手术在早期胃癌的治疗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并且此方法伤口小, 患者术后感染率低, 在临床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疗效, 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章文杰, 梁章炎, 梁思重.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9) :111.

[2]蔡立智, 万正东, 胡从兵, 等.腹腔镜辅助下远螭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比较的临床研究[J].腹部外科, 2009, 21 (1) :34-35.

[3]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4) :441-442.

[4]李佑, 臧潞, 胡伟同, 等.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 (12) :899-902.

[5]欧阳满照, 陈小伍, 朱达坚,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早期胃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师, 2012, 50 (15) :48-49.

[6]王自强, 泉佩武, 蔡志民, 等.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同期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6 (5) :359-363.

[7]罗少杰.早期胃癌5倒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9) :111-112.

上一篇:产能淘汰论文下一篇:CAD、P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