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术方式临床评价

2024-10-14

胃癌手术方式临床评价(共7篇)

胃癌手术方式临床评价 篇1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也可见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胃壁侵犯,当癌灶局限在黏膜内或黏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1],手术是早期胃癌主要和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胃部癌灶的切除、及尽可能清扫干净胃癌最可能转移到的淋巴结,临床中如何提高手术疗效、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痛苦,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2],本文在手术治疗前给予短期化疗,探讨化疗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同时还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早期胃癌患者79例,男43例,女36例,年龄18~70岁,所有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早期胃癌患者,TNM分期均为Ⅰ、Ⅱ期患者,根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7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6±2.9)岁,治疗前有明显上腹部不适、胃炎症状患者18例,ⅠA期患者13例,ⅠB期患者10例,ⅡA期患者6例,ⅡB期患者3例;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49.1±3.3)岁,治疗前有明显上腹部不适、胃炎症状患者25例,ⅠA期患者19例,ⅠB期患者14例,ⅡA期患者8例,ⅡB期患者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3],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TNM分期处于Ⅰ期或ⅡA期患者,肿瘤细胞仅位于胃黏膜层内、未见转移及病灶直径小于1 cm,且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无溃疡或溃疡瘢痕[4];(2)经腹腔镜做胃部分切除术(LPG),TNM分期处于Ⅰ期或ⅡA期的隆起型早期胃癌患者,病灶直径小于3 cm,需要手术切除胃壁组织直径在5~10 cm之间,临床切除胃部组织时要将病灶周边0.5 cm以上的正常组织均切除;(3)保留胃功能的胃部分切除术(PPG),患者病灶小于整个胃体的1/3区域,肿瘤细胞局限于胃黏膜层内,隆起型病灶小于6 cm,凹陷型病灶小于3 cm;术前后常规放置胃管与腹腔引流管[5]。观察组术前给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第1天给予静脉滴注奥沙利铂70 mg/m2和亚叶酸钙200 mg/m2,上述药物给药2 h后,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300 mg/m2,连用药物3 d后停药1 d,2周为1个疗程,共化疗2个疗程后行手术治疗[6],手术方式同对照组。

1.3 疗效观察

术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剖腹探查率[7],同时采用胃癌特异性问卷量表(OLQ-ST022),从吞咽困难、胃部疼痛、饮食受限及身体受限等6个维度,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者表明生活质量越差[8];通过以上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外,观察组肿瘤细胞切除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根治性切除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OLQ-ST022量表各项维度及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 讨论

早期胃癌患者大部分毫无症状,部分有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常见上腹轻度不适、消化不良或胃炎症状,适宜的治疗方法是早期胃癌能否治愈的关键,常见临床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但早期胃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早期胃癌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在保证肿瘤细胞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为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高频激光黏膜切除术等微创手术方法被应用于临床,不同的手术方案适宜不同患者,概括起来主要看患者的肿瘤细胞是否局限于胃黏膜层、病灶直径大小及病灶呈隆起型还是凹陷型,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理的术式,不仅能保证临床疗效,也能降低对患者的创伤而减少痛苦[9]。因此,临床治疗中辩证施治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为了探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在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前给予相应的化疗,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和复发率发现,术前给予化疗患者术后根治性切除率和复发率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单纯手术患者,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也显示,术前化疗能杀灭肿瘤细胞,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能有效减弱肿瘤细胞更深入的浸润和远处转移,为手术治疗获得根治性切除打下基础[10,11],从本文临床实验看,观察组患者根治性切除和术后复发也确实优于单纯手术患者,本文还观察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总之,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前给予短期化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6例残胃癌手术方式探讨 篇2

关键词:残胃癌,单纯残胃全切术,残胃全切+脾切除术

为探讨单纯残胃全切术和残胃全切+脾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残胃癌的临床效果,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6例残胃癌的手术资料,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人民医院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26例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确诊, 无手术禁忌证。男21例, 女5例。发病年龄45~75 (平均60) 岁。原发疾病为消化性溃疡24例, 胃癌2例。前次手术方式:毕Ⅰ式吻合7例, 毕Ⅱ式吻合19例。残胃癌发生部位:吻合口13例, 胃底部7例, 小弯侧4例, 全胃2例。患者国际TNM分期:Ⅰ期2例, Ⅱ期5例, Ⅲ期18例, Ⅳ期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消瘦、乏力、贫血、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伴饱胀感、嗳气、吞咽困难、黑便等。发病距前次手术时间158~600 (375.65±130.24) 月。根据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前次手术方式、国际TNM分期等因素,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资料收集和评价指标所有病例均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 记录患者的生存资料, 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6月。比较两组的术后生存率。

2 结果

13例残胃全切除术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76.9%、46.2%, 30.8%。13例残胃并脾切除术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92.3%、76.9%、38.5%。中位生存时间为残胃全切除组36.9个月, 残胃并脾切除术组64.6个月,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904, P<0.05) 。说明残胃全切除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少于残胃并脾切除术组, 残胃并脾切除术组生存率更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8.6、47.4、24.9、9.3个月。

3 讨论

对早期残胃癌, 由于整个残胃黏膜癌变呈散在的多灶分布, 且目前全胃切除的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 行根治性残胃全切术可有效提高生存率, 若能在残胃全切的基础上加脾切除术, 则效果更佳[1]。这是因为初次手术已造成胃的淋巴回流改变, 残胃癌第2、10、11、14组淋巴结阳性率高, 联合脾切除可使这几组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彻底[2]。本研究行残胃全切加脾切除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行残胃全切术组, 说明第10、11组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可有效降低早期复发率。本研究显示, 分期越高, 中位生存时间越短。综上所述, 对残胃癌应积极争取早期治疗, 选择残胃全切术加脾切术要优于单纯行残胃全切术。

参考文献

[1]何而斯泰, 房学东.残胃癌[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7, 12 (17) :750.

胃癌手术方式临床评价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68例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 观察组87例, 女性38例, 男性49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 (56.3±8.7) 岁;肿瘤大小在2.0~8cm之间 (直径) , 平均 (4.9±1.1) cm;其中行近端半胃切除术23例, 行远端半胃切除术43例, 行全胃切除术19例、合并脾脏切除2例。对照组81例, 女性34例, 男性47例;年龄32~71岁、平均 (57.6±9.2) 岁;肿瘤大小在1.5~7.5cm之间 (直径) , 平均 (4.6±1.2) cm;其中行远半胃切除术37例、合并胆囊切除术2例, 行近半胃切除术18例、合并胆囊切除术1例, 行全胃切除术21例、其中合并横结肠部分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术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肿瘤发生部位、阳性淋巴结数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进展期胃癌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胃癌分期诊断标准。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 术前胃镜病理证实为不合并其他疾病的胃癌; (3) 胃癌无远端转移者; (4) 愿意配合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1) 排除非胃癌者以及早期胃癌患者; (2) 围手术期因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耐受或接受手术治疗者; (3) 腹腔镜手术中又转为开腹手术者; (4) 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 亦予以排除。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开腹组比较, #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平卧位, 行气管插管术及全身麻醉后行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辅助下D2胃癌根治术, 对照组患者接受胃癌传统开腹手术D2根治术治疗。两组均于腹部切开后常规查探肿瘤的位置、肿瘤转移情况以及浆膜侵犯程度, 据此决定切除术式, 并据日本胃癌协会1998年胃癌淋巴结分组情况[6], 施D2淋巴结清扫术, 两组标准一致。

1.2.2 观测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疗效情况;并分别于手术前24h、手术后24h测定血清CD4+、CD8+水平, 并计算CD4+/CD8+比值。

1.3 统计方法

用SPSSl9.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检测变量指标的相关程度,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基本情况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开腹组少, 手术切口长度亦短于开腹组, 但其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 (均P<0.05) ;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均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与开腹组比较, 腹腔镜组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镇痛泵使用时间均较短 (均P<0.05) ;但其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的术前CD4+/CD8+比值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腹腔镜组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开腹组 (P<0.05) , 表明腹腔镜组的免疫抑制较轻 (见表3) 。

3 讨论

进一步探索腹腔镜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报道显示[7~10], 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比较, 二者在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均可达到根治性切除目的, 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中亦显示: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程度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并且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长度较短, 术后引流量较少、手术切口愈合快、胃肠功能恢复迅速、疼痛缓解较快, 差异均较为显著 (P<0.05)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在术中、术后虽具有开腹胃癌D2根治术不能比拟的微创优势, 但本组研究中仍存手术耗时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问题;Kunisaki等研究表明:这些都会随着手术例数的逐渐增加而呈现逐渐缩短趋势。CD4+/CD8+比值是目前公认的机体免疫功能的敏感指标, 若其比值下降, 则提示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免疫功能较为低下。本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开腹组 (P<0.05) , 结果显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作用较轻, 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Saka M, Morita S, Fukagawa T, et al.Present and future status of gastric Cancer surgery[J].Jpn J Clin Oncol, 2011;41 (3) :307~313

[2]Kitano S, Iso Y, Moriyama M, et al.Laparoscopic assisted Billroth I gastrectomy[J].Surg Laparosc Endosc, 1994;4 (2) :146~148

[3]Kitano S, Shiraishi N.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gastric tumors[J].Surg Clin North Am, 2005;85 (1) :151~164

[4] Bo T, Peiwu Y, Feng Q, et al.Laparoscopy assisted vs opentota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ong-term outcomes an technical aspects of a case control study[J].J Gastrointes Surg, 2013;17 (7) :1202~1208

[5]Volk T, Schenk M, Voigt K, et al.Postoperative epidural anesthesia preserves lymphocyte, but not monocyte, immune function after major spine surgery[J].Anesth Analg, 2004;98 (6) :1086~1092

[6]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Japanes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ic Carcinoma-2nd English Edition[J].Gastric Cancer, 1998;1 (1) :10~24

[7]施伟, 王建, 张梅玲, 等.134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1 (9) :1310~1315

[8]孟继明, 秦长江, 王朝阳, 等.进展期胃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3年疗效的对比研究[J].消化肿瘤杂志 (电子版) , 2013;5 (2) :84~87

[9]Scatizzi M, Kröning KC, Lenzi E, 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distal gastrectomy for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 case control study[J].Updates Surg, 2011;63 (1) :17~23

胃癌手术方式临床评价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拟行胃癌切除手术的患者120例, 男98例, 女24例, 年龄在33~65岁, 体质量40~75 kg, ASA分级I~II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患者分成两组 (甲组和乙组) , 每组60例。患者及患者的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参加本次研究。患者术前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1.2 手术治疗方式

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胃切除术或远端胃切除术, 以及腹腔内的淋巴结切除活检。

1.3 麻醉方式

两组患者均常规术前禁食。常规术前手术准备, 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 常规检测心电图、血压 (BP) 、心率 (HR) 、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麻醉诱导甲组:咪达唑仑 (0.03 mg/kg) 、芬太尼 (3μg/kg) 、异丙酚 (1.5mg/kg) 、罗库溴氨 (0.6 mg/kg) , 乙组:咪达唑仑 (0.03mg/kg) 、舒芬太尼 (0.4μg/kg) 、异丙酚 (1.5 mg/kg) 、罗库溴氨 (0.6 mg/kg) , 肌松起效后进行快速气管插管, 手术开始时, 甲组追加芬太尼5.0μg/kg, 乙组追加舒芬太尼0.6μg/kg, 以及持续泵注异丙酚[4~6mg/ (kg·h) ]维持麻醉, 间断推注顺式阿曲库铵0.1mg/kg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用药。

1.4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诱导时间, 手术时间,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清醒时间, 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和追加镇痛药情况。并记录麻醉诱导前 (T1) 、麻醉诱导后 (T2) 、插管时 (T3) 、插管后10 min (T4) 、拔管时 (T5) 、清醒时 (T6) 的血压 (BP) 、心率 (HR) 、脉搏氧饱和度 (Sp O) 2。

1.5 结果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组间采用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不同监测指标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 (P>0.05) , 乙组的自主恢复呼吸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甲组, 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P<0.05) , 见表2。与甲组比较, 乙组患者术中体动和追加镇痛药物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 术中知晓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3。与诱导前相比, 甲组插管后BP, HR下降显著 (P<0.05) , 拔管前后BP, HR有所增加 (P<0.05) , 而麻醉前后和手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 (P>0.05) , 见表4。乙组插管后BP, HR下降显著 (P<0.05) , 拔管前后BP, HR有所增加 (P<0.05) , 而麻醉前后和手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 (P>0.05) , 见表5。两组之间在BP, HR以及SPO2变化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胃癌是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仍然是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临床手术中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手术的效果影响非常大[4]。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的选择要求诱导迅速, 镇痛效果完善, 肌松良好, 术后患者苏醒迅速而彻底[5]。伴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 静脉麻醉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6]。

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 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 镇痛作用产生快, 但持续时间较短, 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 也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 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 其亲脂性为芬太尼的7~10倍, 更易通过血脑屏障, 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麻醉诱导、术后镇痛等。其相比于芬太尼, 镇痛作用更强, 且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 约为芬太尼的2倍[7,8,9]。其缺点是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 但它对诱导、插管、术中强刺激的心血管反应弱于芬太尼。因此, 能更好的抑制气管插管、手术中操作造成的血液动力学波动, 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异丙酚是一种短效镇痛麻醉药,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诱导快速, 苏醒完全, 临床上常与其他麻醉药进行复合用药[10]。

本研究中, 笔者观察了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不同麻醉方法在120例胃癌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导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而不同时间点的BP、HR和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是术中乙组患者体动和术后追加镇痛药物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 术中术后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 。相比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方式,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方式在术中和术后具有更好的麻醉质量。

综上所述, 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都是安全的麻醉方式, 可以满足临床上胃癌手术的麻醉要求, 但是相比于芬太尼,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具有更好的麻醉质量。

参考文献

[1]MASSEY J.Stop the pain:fentanyl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morphine[J].JEMS, 2011, 36 (8) :54-57.

[2]刘鲲鹏, 廖旭, 薛富善.舒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药物临床研究与应用, 2005, 41 (2) :454-455.[2]LIU KP, LIAO X, XUE FS.The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fentanil[J].Drug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05, 41 (2) :454-455.Chinese

[3]SEP簪LVEDA VOULLIEME PO, ABAD魱A LL.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in geriatrics:the example of propofol[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 2013, 60 (6) :327-335.

[4]尤新民, 鲍泽民.妇科内镜手术的麻醉与监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11) :647-648.[4]YOU XM, BAO ZM.Gynecological endoscopic surgery anesthesia and monitoring[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03, 19 (11) :647-648.Chinese

[5]卿恩明.心血管手术麻醉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718-727.[5]QING EM.Cardiovascular surgery anaesthesia[M].Beijing:People&apos;s Military Medical Press, 2006:718-727.Chinese

[6]SNEYD JR, HOLMES KA.Inhalational or 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is 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useful and are there economic benefits[J].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1, 24 (2) :182-187.

[7]PARKANRATTANA U, SUKSOMPING S.Comparison of sufentanil and fentanyl for surgical repair of congenital cardiac defects[J].Med Asso Thai, 2002, 85 (suppl3) :807-814.

[8]常玉坤, 吕志伟, 李宏山.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 (7) :881-882, 886.[8]CHANG YK, LV ZW, LI HS.Comparison of sufentanil and fentanyl anesthesia in abdominal surgery[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11, 21 (7) :881-882, 886.Chinese

[9]余守章.新型阿片类药物在病人自控镇痛中的应用[J].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5, 12 (1) :34-35.[9]YU SZ.New opioid application in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J].Anesthesia and Monitoring BBS, 2005, 12 (1) :34-35.Chinese

胃癌手术方式临床评价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同一手术室进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的32例患者, 患者均能够接受胃切除根治手术, 所有患者均采用D2廓清淋巴结手术, 并且具有明确的淋巴结分组病理诊断信息。上述两组患者中不存在姑息手术患者、非上皮胃癌患者、食管胃结合部位癌症患者。上述患者分成两组, 一组为腹腔镜手术组 (20例) , 另一组为开放手术组 (12例)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 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基线分析指标包括:肿瘤分期、患者年龄、患者性别、MBI数据、采取的手术方式, 详细情况见表1。患者临床结局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患者住院时间、检获淋巴结数量、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中转开放率、做手术所用的费用、手术后引发的病症、患者住院期间的花费。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4.0软件, 以平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计量数据, 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数据, 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患者的性别组成、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比较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以及患者处于的临床分期, 如果P<0.05说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基线分析

开放手术组性别 (女/男) 为9/11, 腹腔镜手术组性别 (女/男) 为7/5, 两组对比χ2=2.734, P=0.7312。

经过分析比较后, 我们发现相比于腹腔镜手术组而言, 开放手术组患者的年龄较大, 但是这两组患者的肿瘤分期、患者年龄、患者性别、MBI数据、采取的手术模式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分析

与开放手术组相比,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在廓清淋巴结后获得的淋巴结数量明显较多, 此组患者在手术时的切口长度也仅仅略高于开放手术组的1/2, 患者在手术后住院时间也比开放手术少了大约5~6 d, 但是进行腹腔镜手术所需的花费比开放手术组高。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在总共需要的住院花费、手术时候的出血量、手术需要的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手术期间没有患者出现死亡, 腹腔镜手术组有2位患者由于难以控制的手术期间出血情况而被迫转为开放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均未出现肺部感染。

3 讨论

到现在为止, 人们对于腹腔镜手术在胃癌根治中的应用还是褒贬不一, 它的发展之所以这么缓慢, 是因为: (1) 胃相对于其他器官而言还是比较复杂的; (2) 作为腹膜内器官, 胃比较容易发生移位, 因而要想解剖局部的淋巴结就显得比较困难; (3) 在进行胃癌根治手术时, 对廓清淋巴结的要求很高, 尤其是进展期胃癌要求更高; (4) 在完成根治手术后, 胃肠道可能会以多样的复杂方式进行重新构建, 并且有浪费医疗资源的可能性[3,4,5]。这是由于胃癌根治手术具有以上的一些困难, 使得进行此类手术时, 需要手术团队精密配合。大多数人不赞成使用腹腔镜手术, 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此类手术在廓清淋巴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来说, 进行此类手术后获得的淋巴结数量要低于开放手术, 但是也存在一些其他情况, 即检获的淋巴结数量高于开放手术[6,7]。在进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时, 对廓清淋巴结的要求会进一步增加, 需要采用更严格标准的廓清方案, 比如D2手术。研究[8]发现, 在尽早采取小切口并配合使用腹腔镜, 廓清淋巴结的水平可以达到开放手术的标准。本次延吉结果显示, 腹腔镜手术组检获的淋巴结数量 (37.98±9.89) 个超过了开放手术组检获的淋巴结数量 (19.89±15.35) 个。这充分证实了给予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可增加淋巴结数量的检获率。

很多人认为腹腔镜手术期间的中转开放手术为手术期间的并发症, 但是在合适的时机将患者转移为开放手术并不算被迫中转。本研究中我们定义被迫中转为在手术期间出现意外情况, 并且难以控制而不得不转为开放手术的情况。本研究中, 腹腔镜手术组有两例患者被迫转为开放手术, 这是由于这两位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出血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腹腔镜手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切口长度优于开放手术组 (P<0.05) , 但手术花费低于开放手术组 (P<0.05) , 这说明了腹腔镜手术术后需要的康复时间较短, 手术时切口长度大, 但手术费用相对较高。综合分析, 本文认为虽然手术费用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但是缩短了康复时间, 也因而两者在总共花费上相差不多, 两者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另外, 优于本文次研究病例相对较少, 因此建议, 再此研究基础上继续加入病例, 并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巧, 以为临床提高更加可靠的数据。

总而言之, 腹腔镜结合胃癌根治手术不仅能够很好地廓清淋巴结, 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而且不会给患者增加经济压力。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合胃癌根治手术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同一手术室进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32例, 其中有20例进行腹腔镜手术, 另外12例患者进行开放手术, 同时这两组患者都进行D2廓清淋巴结处理。两组患者在组期间对患者资料进行基线比较, 以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指标。结果进行腹腔镜手术后, 检获的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 (37.98±9.89) 个明显多于开放手术组 (19.89±15.35) 个;而且进行手术时的切口长度 (9.45±3.21) cm也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 (17.67±5.89) cm;患者的住院时间 (14.58±4.21) d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 (30.34±5.23) d,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虽然相对于开放手术, 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花费较多, 但是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总共花费相当, 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结合胃癌根治手术不仅能够很好地廓清淋巴结, 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而且不会给患者增加经济压力。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进展期胃癌,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KITANO S, ISO Y, MORIYAMA M, et al.Laparoscopyassisted.Billroth-I gastrectomy[J].Surg Laparosc Endosc Endosc, 1994, 4 (2) :146-148.

[2]SIEWERT J R.Gastric cancer:the dispute between East and West[J].Gastric Cancer, 2005, 8 (2) :59-61.

[3]HOYA Y, TAKI T, TANAKA Y, et al.Disadvantage of operation cost inlaparoscopy-assisted aistal gastrectomy under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in Japan[J].Dig Surg, 2010 (27) :343-346.

[4]SHEHZAD K, MOHIUDDIN K, NIZAMI S, et al.Current status of minimal access 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J].Surg Oncol, 2007, 16 (2) :85-98.

[5]MEMON M A, BUTLER N, MEMON B.The issue of lymphadenectomy during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J].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 2010, 2 (2) :65-67.

[6]HIKI N, FUKUNAGA T, YAMAGUCHI T, et al.Increased fat content and body shape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accuracy of lymph node retrieval and blood loss in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J].J Gastrointest Surg, 2009, 13 (4) :626-633.

[7]KAWAMURA H, HOMMA S, YOKOTA R, et al.Inspection of safety and accuracy of D2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J].World J Surg, 2008, 32 (11) :2366-2370.

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42例, 女性18例, 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 (53.6±10.2) 岁, 病程1个月~3年,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腹部不适、嗳气、腹胀、食欲减退、上消化道出血及黑便、呕吐、消瘦, 上腹部触及结节样肿块等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 病灶部位:胃窦部30例, 胃体9例, 胃切迹部5例, 胃底部4例, 贲门部5例, 胃体与胃窦交界处7例。临床分期:Ⅰ期13例, Ⅱ期20例, Ⅲ期18例, Ⅳ期9例。病理诊断:腺癌43例, 印成细胞癌7例, 乳头状细胞癌6例, 硬癌4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无手术死亡发生。其中行胃次全切除术35例, 全胃切除术13例, 姑息性切除术12例。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实施化疗和放疗。术后随访0.5~5年。

1.3 生活质量评分

参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QOL) 标准, 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治疗的不良反应、面部表情等进行评价积分, 以百分制进行评分, 分数越高, 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见表1。

2.2 不同术式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见表2。

2.3 不同术式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可能与吸烟、饮酒有关, 临床上多以老年患者居多, 一般主要是老年患者的胃部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 从而导致临床上胃癌临床症状较严重, 危及生命[2]。目前治疗胃癌有效的方法多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3]。本研究中60例胃癌患者, 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全胃切除术、胃次全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3种术式。其中全胃切除术绝大多数是癌瘤侵犯两个以上分区, 或者残胃癌, 甚至胃已经失去其特有的生理功能。但是由于全胃切除术一般创伤较大, 且使胃丧失了胃的贮存, 混合食物及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一般如果胃次全切除术能够达到治疗目的, 多采用胃次全切除术。姑息性手术一般是胃癌到达晚期, 癌灶的局部浸润、腹膜播散、转移等影响了根治性手术的最佳时机, 只有通过姑息性手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量延长生命。本研究通过上述3种术式治疗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 全胃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胃次全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通过对3种术式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发现, 三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全胃切除术和胃次全切除术均较姑息性手术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明显, P<0.05;另外两组的生存情况也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根据患者的癌灶的具体情况, 选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 对提高临床疗效, 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3种术式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发现, 三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全胃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胃次全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胃切除术和胃次全切除术均较姑息性手术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明显, P<0.05;另外两组的生存情况也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临床疗效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胃癌

参考文献

[1]黄新.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胃癌急性穿孔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 :30-31.

[2]赵占吉, 王国良, 李轩, 等.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 33 (7) :876-877.

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研究 篇7

关键词:胃癌,病理特点,根治性胃癌切除术

目前, 胃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 但仍是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 其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的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 位, 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有统计资料指出, 每年中国胃癌的男女死亡率分别为 (40.7/10 万) 和 (18.7/10 万) 。从流行病学特点来看, 较发达的国家中胃癌患者的发病部位主要为贲门等近端胃癌, 而我国关于胃癌发病部位的研究总结仍较少见。由于经济及医疗政策的原因, 我国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查至今较少, 大多数确诊的患者均为中晚期胃癌[2], 故对于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是我国的医疗重点问题。近年来, 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有研究指出不同部位的胃癌其具有不同的病理特点, 而不同的病理特点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次研究通过对近3 年来于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为本院的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l2 月在本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136 例, 排除多中心性胃癌 (2 个或2 个以上不同部位原发灶的胃癌) 及浸润性全胃癌26 例后, 将剩余110 例患者选为分析对象。其中男68 例, 女42 例, 年龄29~75 岁, 平均 (56.23±11.36) 岁。136 例患者均为住院治疗患者, 出院后随访时间≥ 6 个月。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胃镜取胃组织活检确诊为胃恶性肿瘤, 在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 确定患者手术治疗禁忌证后, 均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 并对切除后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136例患者手术治疗顺利, 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 术后存活时间>6个月。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3观察指标 (1) 癌肿部位:按照《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4], 根据癌肿原发灶的部位可将胃癌分为3类:胃底贲门部 (U) 胃癌、胃体小弯部 (M) 胃癌和胃窦幽门部 (L) 胃癌, 并将患者病例分为U组、M组、L组。 (2) 癌肿大小参考病理检查结果。 (3) 临床分型包括大体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大体分型按照Borrmann分型原则分为4型:Ⅰ型 (息肉型) 、Ⅱ型 (溃疡型) 、Ⅲ型 (溃疡浸润型) 、Ⅳ型 (浸润型) ;组织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型和低分化型[5]。 (4) TNM分期:参照2002年UICC颁布的TNM分期方法对癌肿进行分期。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0 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110 例患者中, U组16 例 (14.55%) 、M组28 例 (25.45%) 、L组66 例 (60.00%) 。 三组患者性别、 年龄、 癌肿大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 U组男女比例为4.33∶1 (13/3) , M组为2.11∶1 (19/9) , L组为2.14∶1 (45/21) , 三组中U组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最大 (P<0.05) ;U组中年轻患者最少, 老年患者最多, 平均年龄 (60.23±10.25) 岁, 均高于M组和L组 (P<0.05) ;癌肿大小上, U组最大, M组次之, L组最小 (P<0.05) 。见表1。

2.2 胃癌Borrmann分型及组织分化程度比较三组患者的胃癌Borrmann分型、组织分化程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局限型 (Ⅰ~Ⅱ型) 与浸润型 (Ⅲ~Ⅳ型) 之比, U组为1∶7 (2/14) , M组为1∶1.8 (10/18) , L组为2.3∶1 (46/20) , U组浸润型所占比例最大, M组次之, L组最小 (P<0.05) 。三组分化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例 (%)

2.3 TNM分期比较三组患者TNM分期比较, 癌肿的浸润程度U组最大, M组次之, L组最小 (P<0.05) ;淋巴结转移程度, M组最大, U组次之, L组最小 (P<0.05) ;L组较少发生远处转移, U组和M组发生转移的比例较大 (P<0.05) ;L组分期明显早于U组与M组 (P<0.05) 。见表3。

3 讨论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虽然其发病率有所下降, 但其死亡率仍然较高。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 仅次于肺癌, 严重威胁国民身体健康。对于胃癌的防治已经成为临床上的重点问题[6]。临床上对于胃癌的诊断, 主要通过对疑似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镜检查, 及对疑似病变组织取样进行病理活检来鉴别, 此法已经成为胃癌的诊断的主要方式并被广泛应用。胃癌确诊后主要通过手术切除癌肿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术后对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分析癌肿的组织类型、分期等, 以指导后续治疗[7]。

例 (%)

本次研究发现, 三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对比, U组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最大 (P<0.05) ;年龄上, U组中年轻患者最少, 老年患者最多;癌肿大小上, U组最大, M组次之, L组最小 (P<0.05) , 其原因主要与胃的解剖特点相关。胃底部肿瘤较少引起上腹部不适及梗阻症状, 或者症状出现时间较晚, 常常当癌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不适症状, 故胃底部肿瘤发现时, 其肿瘤体积通常较大[8,9,10]。有研究指出, 胃癌Borrmann分型及分化程度与其预后息息相关, 局限型 (Ⅰ~Ⅱ型) 、分化程度较高的肿瘤, 切除后复发率较低, 预后较好, 而浸润型 (Ⅲ~Ⅳ型) 、分化程度较低的预后则较差, 手术后其复发率较高[9,10,11]。本文结果显示, 三组患者Borrmann分型比较, U组浸润型所占比例最大, M组次之, L组最小 (P<0.05) , 三组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 (P>0.05) 。浸润性肿瘤, 早期病变常位于胃壁较深处, 黏膜层可能无病变表现, 而黏膜下层及肌层已有癌组织浸润, 胃镜活检时取材较为表浅, 导致其易漏诊, 需要通过多次检查才能发现[10,11,12]。而对于分化程度较低的癌组织, 其由于细胞表面相关定位蛋白缺失, 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3]。目前, 国际上主要根据原发肿瘤 (T) 、淋巴结转移 (N) 、是否远处转移 (M) 对癌肿进行TNM分期, 由于该分期较为全面结合了癌症预后相关指标, 所以, 目前国际上主要根据TNM分期对癌症的预后进行判断[14,15,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癌肿浸润程度比较, U组最大, M组次之, L组最小 (P<0.05) ;淋巴结转移程度比较, M组最大, U组次之, L组最小 (P<0.05) , L组较少发生远处转移, U组和M组发生转移的比例较大 (P<0.05) ;TNM分期比较, L组分期明显早于U组与M组 (P<0.05) 。

上一篇:杭州植物园论文下一篇:偷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