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精选10篇)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篇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 在一般医院中居急腹症首位。手术切除阑尾是治疗本病有效的手段。现将我院 2006 年1月-2009年1月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0例, 男80例, 女70例, 年龄3~73岁, 中位年龄33.6岁。其中已行手术治疗的100例, 男56例, 女44例。本组150例中,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8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7例, 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3例, 阑尾周围脓肿11例, 择期性阑尾炎11例。发病时间:各种急性阑尾炎139例;24h以内21例, 2~3d 103例, 4~7d 4例, 8~14d 8例, 15d以上3例;择期性阑尾炎11例, 病程3周~12 年。28例采用保守治疗:急性 (单纯性、化脓性) 阑尾炎22例, 阑尾周围脓肿6例。122例行手术治疗, 切口选择:右下腹斜切口108例, 右侧腹直肌旁或腹直肌切口14例。手术方式:单纯阑尾切除术99例, 阑尾切除加腹腔另戳口引流术18例, 阑尾周围脓肿引流加阑尾切除术3例, 单纯行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2例。
1.2 手术时机的选择
11例择期性阑尾炎均在入院后1~3d之内安排手术切除阑尾, 39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与4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均在入院后4~24h之内急诊手术切除阑尾, 23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均在入院后4~10h之内急诊手术切除阑尾 (加腹腔引流28例) , 5例阑尾周围脓肿在规范应用抗生素1周后仍有发热、右下腹体征加重或消退不明显等, 而在入院后8~14d之内行脓肿引流手术 (1例阑尾切除) 。
2结果
150例患者全部达到临床治愈出院, 122例手术患者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1例, 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1例, 阑尾脓肿切口感染2例, 全组无腹腔内出血及残余脓肿形成, 无术后肠瘘、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
3讨论
总结本组150例阑尾炎患者, 28例经保守治疗治愈 (或好转) 出院, 122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全部治愈,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3.3%。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重视阑尾炎的手术时机, 尤其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入院后充分准备4~6h后再进行手术是明智的选择, 为了减少并发症, 既要有满意的麻醉与优秀的手术操作更要有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三者缺一不可。
蔡元坤[1]报道阑尾炎延迟手术不会影响其病理分型, 笔者未发现患者当入院后及时足量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在准备期间出现阑尾穿孔的情况。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所引起的急腹症, 不同于肝脾破裂的患者, 其中毒症状常被忽视,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大多合并有水电解质紊乱、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等, 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可通过多个环节激活炎性细胞, 释放氧自由基、炎性介质, 成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的主要诱因[2], 甚至最终可导致脓毒症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阑尾炎入院后充分准备4~6h, 是以“时间换空间”为策略的实施整体性原则的基本保障, 具体准备包括:首先选用足量有效的1/2日量抗生素快速静脉输入, 使抗生素浓度在血浆及组织中迅速达到峰值;反复询问病史、观察腹痛变化, 进一步确定阑尾炎诊断;准确估计病理分型, 术中可按照术者所设计的步骤进行操作, 不至于顾此失彼;快速补液可纠正大多数患者已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促进代谢并稀释细菌及毒素;胃肠准备, 尽量使患者有排便的机会;并存疾病的检查和处理;可能遇到情况的预准备等, 以使患者与手术组人员均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 对已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原则是以保守治疗为主, 急于手术, 弊多利少, 手术时机应在3个月左右脓肿吸收消退后再择期手术;若出现持续或间歇发热、右下腹体征加重或消退不明显、脓肿扩大、无局限趋势、甚至全身中毒症状等, 应规范应用抗生素1周左右, 在入院8~14d之内行脓肿引流手术, 方便时亦应同时切除阑尾。
行阑尾切除处理阑尾残端困难的病例占6.7%[2]。根据张国虎等[3]报道的56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阑尾炎的发展是炎症向深部发展或继之血栓形成致组织坏死。因阑尾根部的一分支动脉与盲肠后动脉交通, 阑尾根部有良好的血液供应, 不向坏死方向发展, 影响阑尾残端的处理, 而放弃手术。阑尾周围脓肿多见于发病后5~7d。在此期间手术组织粘连疏松, 用手沿组织间隙很容易分离, 暴露阑尾不会损伤周围组织, 超过8d后周围组织粘连较紧密, 不利于分离, 强行分离将损伤周围组织, 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笔者体会:不同的阑尾炎患者, 其围手术期的处理不尽相同, 重视阑尾炎的手术时机, 以期更加完善阑尾炎的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时机,分析
参考文献
[1]蔡元坤.阑尾炎延迟手术与其病理分型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2000, 3 (3) :166-168.
[2]张延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1998, 25 (2) :74-76.
[3]张国虎, 周庆贤.难以结扎的阑尾残端处理技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8) :487.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老年人;Ⅰ期手术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08-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 延长,人口逐渐老年化。老年人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老年人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及围术期处理的难度。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5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老年人阑尾周围脓肿围术期处理和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60~85 岁,平均70.8岁。病程5~30d。合并2型糖尿病 6例,合并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8例,胆石症1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2例。38例中性粒在0.70以下,白细胞25例正常。体温在36.5-39.5℃,全部病例伴有食欲减退,腹胀、腹部包块者18例,右下腹压痛者34例,单纯腹泻者2例,4例以胃痛就诊由内科转入。58例围术期处理:术前查血糖、尿糖、肺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BNP、肝肾功能、腹部B超、血清电解质等,评估病情,制定治疗计划,治疗伴发病。患者手术所造成的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肠梗阻、肠瘘、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围手术期应积极补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和氮平衡等。术前积极处理伴发疾病,如控制高血压,对并存冠心病者常规用硝酸甘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利血平者,术前停用1周。控制肺部感染,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护胃、护肝等综合治疗。
1.2 手术方法:48例在硬腰联合麻醉下手术, 6例全麻,4例局部麻醉,麻醉完全后,从患者右侧腹直肌或麦氏切口处给予切口。将粘连的肠管分离,在脓肿壁粘连较为薄弱的地区给予钝性分离,并将坏死部位清除。如粘连较重,不易寻找阑尾,则切开側腹膜,将回盲部掀起,寻找患者的阑尾,结扎阑尾系膜。使用荷包包埋阑尾根部,阑尾根部坏疽严重者,可仅结扎根部并用大网膜及周围组织侧腹膜包裹覆盖。如阑尾根部处理不好易形成阑尾残株炎、肠瘘、腹腔残余脓肿等。打开腹膜时一定先护皮,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术中应用吸引器清除脓液,或盐水纱布沾净术区,不建议应用甲硝唑或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如冲洗腹腔可造成炎症扩散。术后均置乳胶腹腔引流管接引流袋。并给予抗生素全身抗感染治疗。关闭腹膜后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并干净纱布蘸净切口,以预防术后脂肪液化。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及或甲硝唑。
2 结果
结果本组58例切口一期愈合47例(81%),5例切口有轻微红肿和线结反应(8.6%),4例(7%)切口感染经撑开引流、换药15-20天二期缝合切口治愈,1例(1.7%)术后引流不畅,术后腹腔残余脓肿,3月后行2次手术治愈。1例(1.7%)术后出现肠粘连,保守治疗3月无明显好转,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后治愈。全组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5d。
3 讨论
老年人脏器功能和抵抗疾病免疫功能呈生理性低下,对炎性反应差,对疼痛反应迟钝,由于肌肉萎缩,腹壁肌力变弱,脂肪多,对炎性反应差,且伴发病较多,故临床表现不明显,但病理改变较年轻人严重,常入院病史叙述不清,腹部体征不明显,常常入院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好多老年患者出现症状体征分离现象,即患者无明显腹膜刺激征,可血象白细胞可达2万以上。 既往以为急性阑尾炎病程超过3天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待炎症消退3月后再行手术治疗切除阑尾,其理由主要是避免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但非手术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确切,部分患者可出现脓肿破溃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残余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肠梗阻等并发症。而且非手术治疗不能避免阑尾炎的复发和阑尾周围炎性肿块及脓肿引起的并发症。手术切除的优点是缩短疗程,节省医疗费用,消除了感染源,避免了复发和非手术治疗带来的并发症。我们建议一旦确诊为老年阑尾周围脓肿形成,病人身体条件尚可,合并疾病能够控制,并能耐受麻醉,应建议患者行手术治疗。但注意伴发脑梗塞者,需治疗一月以上,病情稳定后方可手术。伴发脑出血者则需三月以上,方可考虑手术。如患者基础条件差,心、脑、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则应放弃手术,保守治疗,或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
Ⅰ期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我们的体会是:(1)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起病后3~15天内手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老年患者往往出现症状体征分离现象,血常规高低不是绝对手术适应症,有人建议白细胞高于1.2万不建议手术。我们认为应根据患者病程、身体状况、合并症情况综合分析,个体化对待。如患者病程超过2周,腹部症状明显,病痛显著,有强烈手术愿望,也可考虑手术治疗。(2)提高手术技巧,切口一般选择经腹直肌切口,时间短的也可选择麦氏切口,口宜大勿小;术野暴露尽量充分,吸尽脓液,急性期阑尾脓肿与周围肠管、网膜粘连疏松,易于分离,但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勿作过多潜行分离,避免损伤水肿的肠管、血管;处理好阑尾根部,可水平褥式缝合,包埋残端,加用阑尾系膜、脂肪垂、后腹膜甚至大网膜补贴在残端,以求加固。对肠壁严重水肿者切忌缝合过紧;对残端难以包埋者可行残端缝扎,系膜包埋或用附近脂肪垂覆盖。只要处理好阑尾根部就能减少甚至避免肠瘘的发生。(3)清除坏死物、粪石用吸引器或纱布吸尽,腹腔不留残余液體。炎症坏死物、粪石等未能彻底清除,常是术后腹腔残余脓肿的重要原因。尽量不用盐水或甲硝唑冲洗腹腔,易造成炎症扩散。(4)术后腹腔常规放置乳胶管引流,打开腹膜时护皮和关闭腹膜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能有效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5)有效的联合抗生素应用。阑尾周围脓肿手术中留取脓液作细菌培养、药敏,手术干预后,由于感染病灶不能彻底清除,加上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衰退,术后仍需继续抗感染。抗菌药物要选择同时抑制需氧菌和厌氧菌的药物,通常选择广谱青霉素,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与甲硝唑配伍用药5~7d,如果用药5天患者临床表现无改善,考虑腹腔引流管不畅,如能除外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调整抗感染药物 。老年患者对麻醉及手术耐受力差,手术原则是稳、准、轻、敏、快,求简单。(6)术后不宜过早进食,建议排气后进流质饮食。大多数患者术后2-3天排气后便进食。引流管不宜过早拔除,拔管时间可推迟到术后3~5d,如有肠瘘则时间更长。本组1例术后观察不仔细至引流不畅,拔出引流管较早,术后2天拔管,一周拆线出院,术后1月患者仍有右下腹不适,大便性状改变,经B超复查腹腔残余脓肿形成,给予抗炎、对症处理无好转,3月后行2次手术治愈。手术后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鼓励咳嗽,有利于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病。术后肾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亢进,容易导致水钠潴留。因此,要十分重视输液的速度和量,防止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尿量维持在1000ml/d左右即可。 总之,我们认为认真处理伴发病,个体化手术是老年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保障。总之,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I期手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治愈率较高,术后恢复较快,优于保守治疗和切开引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134
[2] David C.Sabiston Jr. Text Book of surgery,15th ed.Philadelphia: WB Saunders,1997,969.
[3] 刘重安,史陈让,张兆林,等阑尾周围脓肿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附138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1,25(6):329.
[4] 吴龙.238例阑尾脓肿个体化治疗的分析.海南医学,2005,16(30):4-6.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12月, 选取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0例;年龄18~83岁, 平均 (55.5±4.8) 岁。观察组男28例, 女17例;年龄18~82岁, 平均 (56.8±4.4) 岁。两组上述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术前准备物品及器械, 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积极给予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工作, 掌握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 并利用宣传手册、图片资料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 缓解并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及紧张情绪, 积极指导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和疾病护理;同时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 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性。 (2) 术中护理:帮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者采取去枕平卧体位, 腰椎麻醉者采取去枕平卧体位, 维持时间为6~12 h, 预防脑脊液外漏引起头痛的发生;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次/h, 监测持续6~8 h, 直至生命体征平稳为止;出现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现象时, 考虑有出血的发生, 应密切观察伤口情况, 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术后护理: (1) 切口的护理:术后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对切口进行冲洗, 预防切口感染;原切口引出腹腔引流物, 腹腔引流液与引流物造成切口组织感染, 不利于切口愈合及健康恢复, 应另切创口进行引流, 24~48 h内将引流管拔除, 以避免组织感染的发生;注意切口有无异常情况发生, 化脓时给予最低位拆线引流;根据切口愈合情况, 换药1~2次/d, 换药时将脓苔、线头及坏死组织刮除;术后切口给予庆大霉素局封, 加强抗菌治疗, 并置盐水纱条进行引流。 (2) 疼痛护理:疼痛易引起睡眠障碍、心肌缺血、高血压的发生, 应给予杜啡合剂2 m L (异丙嗪25 mg, 盐酸哌替啶50 mg) 肌内注射, 并采取吸引注意力、局部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
1.3 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满意度。根据WHO疼痛评分标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评分越小表明疼痛程度越轻;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百分数 (%) 和均数±标准差 (±s) 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 SPSS16.0处理数据, χ2和t检验, 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
3 讨论
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 发病者多伴有压痛及转移性疼痛。由于阑尾炎介于回肠和盲肠之间, 属于人类进化的退行性器官。因而, 传统医学普遍认为切除阑尾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现代医学则认为阑尾与机体免疫功能紧密相关[2]。但由于保守治疗的复发率较高, 患者在经济和精神上承受的压力较大, 多数患者都会选择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切除阑尾可以起到根治疾病的效果, 但术后疼痛、感染的发生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的恢复。因此, 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 对手术效果的提升及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手术前后的整体护理工作, 涉及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切口护理等有关工作, 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护理工作的加强, 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优质护理服务, 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和疼痛的缓解, 且对患者健康的早期恢复具有明显作用。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 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从而有利于术后健康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 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其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摘要:目的 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疼痛程度明显缓解, 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其临床效果显著, 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艳艳, 冯伟, 刘岩, 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阑尾炎的术后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16 (10) :1337-1339.
30例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4
【关键词】 阑尾炎手术 临床治疗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7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03-01
阑尾炎是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多表现为阑尾炎患者体温升高、右下腹部疼痛、伴有呕吐和中性细胞增多等。引发阑尾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不重视饮食卫生,进而引起肠胃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引起阑尾炎,阑尾炎患者多为青壮年。阑尾炎一旦经过确诊,就应该采取阑尾切除手术。而手术方法对于治疗阑尾炎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术式可以减少阑尾炎手术中的困难,降低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实验选取近期收治的30例阑尾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是从本院近期就诊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中抽取30例阑尾炎患者的原始病例资料。通过对该3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入院后的门诊观察,系统的分析阑尾炎患者的病情症状,严格遵循医嘱对阑尾炎患者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进而提供相对应的有效治疗依据。在这30例阑尾炎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该30例阑尾炎患者的年龄在23~55岁之间,患者的身体重量在55~87kg之间。这30例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不会对本次的研究造成影响。
1.2 门诊观察
对阑尾炎患者进行入院后的门诊检查,发现在这30例阑尾炎患者发作时间,最长就诊时间为33h左右,最短时间为2.4h左右。对阑尾炎患者的门诊进行观察,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者的腹部存在疼痛,大多数阑尾炎患者存在发烧发热的症状,患者体表温度达到38度以上,部分阑尾炎患者存在压痛感、出现皮肤过敏的现象,或者是伴有恶性呕吐感,少数患者甚至因疼痛而导致休克。
1.3 方法
检查方法: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以及B超检查等常规性检查。在血液检查这一环节,阑尾炎患者的血液白细胞检测值均在正常值左右;在尿液检查过程中,对阑尾炎患者尿液中的上皮细胞、蛋白质以及白细胞进行测定,检查结果表示患者的酸碱度值在5.1~8.2之间,患者的上皮细胞、蛋白质以及白细胞均表现为阴性;在B超检查过程中,需要阑尾炎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
治疗方法:该次医学实验研究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15例阑尾炎患者,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传统的阑尾切除手术;实验组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其中腹腔镜微创手术采用的全麻的治疗方式,利用三孔治疗手术,首先在阑尾炎患者肚脐上方切一个小口,然后向小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将腹腔镜的探头深入患者的腹部,然后在其两侧再做两个相同的切口,左侧的切口慢慢植入抓钳,右侧的切口植入分离钳,将患者的阑尾拉起,慢慢分开,利用这两个钳子将患者的阑尾血管断开。通过腹腔镜找到患者阑尾所在,利用超声刀切除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在患者的阑尾系膜成为黄色时就可以断开,进而达到降低患者出血量的目的。
1.4 统计学意义
这30例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不会对本次的研究造成影响;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后的恢复状况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是术后伤口损伤的大小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对比发现:无论是手术治疗时间、手术后的恢复状况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是术后伤口损伤的大小,实验组患者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从前关于阑尾的看法是,认为其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器官,没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类没有很大的作用,是否切除阑尾对机体没有不良的影响,所以在患有阑尾炎之后将阑尾切除即可,但是这些观念正在逐渐的改变[1]。单纯性的急性阑尾炎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多数的阑尾炎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方案下可以治愈,但是却遗留慢性炎症或者是管腔狭窄的患者易于复发,因此对于任何种类的急性阑尾炎,理论上都应该采取早期切除阑尾的手术。对于妊娠妇女而言,妊娠期因盆腔充血的原因,阑尾炎症会较正常的阑尾炎患者而言发展的更快,所以也应该及时进行阑尾炎手术。对于诊断不明的患者,如果患者全身感染症状明显或者是有局部腹膜炎,也应该进行开腹检查,以免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对于在阑尾炎手术中发现患者没有急性炎症,那么应该对患者进行有无其他急性炎症的检查[2]。对于阑尾炎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形成周围脓肿的现象,应该过半年再次进行切除手术。
综合全文,在阑尾炎治疗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可以显著有效的减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使治疗阑尾炎的安全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后的恢复状况,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阑尾炎。
参考文献
[1] 高原 孔棣.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炎性包块[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19(10):211-212.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篇5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急性穿孔性阑尾炎,住院时长,并发症
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均属于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常见术式,尽管2种术式各有优势,其应用价值却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进一步提升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预后及疗效,对腹腔镜手术方案的临床可行性进行客观评定,笔者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00例进行重点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予以不同手术方案,观察所有入选患者疗效,再选出适合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式,具体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女22例,男2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27±2.57)岁。对照组50例,女21例,男29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28±2.13)岁。所有入选患者都出现白细胞数异常升高、腹部疼痛感剧烈以及高热等症状,均已确诊。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1)选择三孔方案作切口,观察孔选择患者脐部上缘,作弧形切口,长度控制在1cm左右。(2)将气腹针置入观察孔中,并创建二氧化碳气腹,将患者腹腔组织的压力值控制在12~15mmHg(1mmHg=0.133kPa)。(3)将长为10mm的套管针置入其中,再置入腔镜镜头,对患者腹腔组织进行全面观察。(4)于脐部、耻骨连接处的中点左侧约2cm处设置主操作孔,长度约10mm。(5)取患者脚低头高位,朝着左侧适度倾斜,约30°即可。选择左麦氏点再做手术切口,设置为副操作孔,长度约5mm,用以全面探查患者腹腔组织,并对病灶组织进行定位。(6)将患者腹腔组织中脓液吸除,并对其阑尾粘连组织进行分离,提起阑尾后,对其动脉组织进行游离,并用钛夹将其夹闭,再用电凝设备将阑尾动脉直接剪断。(7)采取双极电凝方案夹住患者系膜,并对其进行电凝,直至系膜组织处于苍白状后,再予以单级电钩嵌处理。(8)轻夹患者阑尾根部,将根部粪石排出后,用专业丝线对其进行双重套扎,同时予以钛夹夹闭,并于套扎线以外约0.5cm处对阑尾进行切除,再进行电凝止血[1]。(9)术后用甲硝唑对患者右髂窝进行重复冲洗,并查看患者腹腔组织中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点,消除气腹后,将套管针拔出,并予以无菌缝合。
1.2.2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实施麦氏切口,对患者阑尾残端组织的荷包进行包埋。手术完毕后,用甲硝唑对患者腹腔组织进行冲洗,若分泌物对患者腹腔组织造成污染,还需在盆底处放置乳胶管进行引流。
1.3临床评定指标对入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长、术后进食时长以及排气时长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选择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征比较所有入选患者均已配合完成手术治疗,予以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入选患者在住院时长、排气时长、下床活动时长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比较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有1例(2.00%)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9例(18.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王有利等[2]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腹腔镜手术有并发症较少、创伤较小以及恢复速率快等优势,用于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具有可行性:(1)该方案可避免并发症出现。腹腔镜手术方案的切口面积较小,而且需要用套筒进行隔离,防止穿孔组织中的脓液以及患者切口进行直接接触,可防止感染症状出现。不仅如此,由于该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可对患者腹腔组织的脓液进行充分冲洗,可避免残余脓肿、肠梗阻以及肠瘘等症状出现[3]。本文中,治疗组入选患者中未出现肠梗阻症状以及肠瘘症状,对照组中有2例(4.00%)肠梗阻和2例(4.00%)肠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该术式创伤较小,不仅能避免患者脏器组织长时间暴露,还能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其恢复时间,促使患者加快排气。不仅如此,该方案还可以充分保护患者肠管,防止其脏器受损[4]。本文中,治疗组入选患者住院时长、排气时长以及下床活动时长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该方案可提升患者创口美容效果,通过进行皮内缝合,可有效缩小瘢痕面积。(4)腹腔镜方案还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在扩大患者术野的基础上,防止误诊现象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3]。本文通过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陆欢华等[5]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结果表明,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治疗中,推行腹腔镜手术方案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水平,促进患者康复。但是,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由于腹腔镜方案操作时间较长、手术费用普遍较高,因此其使用效果仍然存在限制性影响因素,且阑尾组织恶性肿瘤患者、孕产妇患者、出血症状严重患者、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有副损伤症状患者以及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等,均不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所以在展开治疗工作时,建议医务人员深入分析患者临床指征,及时排除禁忌证,并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手术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疗效,避免不良症状出现。
参考文献
[1]李龙振,齐红海.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51-152.
[2]王有利,刘凡,叶颖江,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疗效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2):93-95.
[3]曹李明,徐冰,杨纲,等.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炎的手术方法及策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3):131-132.
[4]滕廷鹏,张春皎,李胜,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B):2670-2673.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其中,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10~48岁, 平均32岁。发病时间:≤8 h 6例, 9~24 h 30例;25~72 h 11例, 73 h~5 d 3例。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20例, 全腹持续性疼痛21例, 下腹部持续性疼痛9例。伴发热10例, 恶心、呕吐6例, 反跳痛17例, 腹肌紧张19例, 移动性浊音8例。
1.3 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 (10.0~20.0) ×109/L 25例, >20.0×109/L 18例, <10.0×109/L 7例。
1.4 腹部B超检查
14例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 提示为阑尾脓肿。
1.5 术前诊断
20例诊断为阑尾炎急性穿孔;16例诊断为阑尾炎穿孔伴腹膜炎;14例诊断为阑尾炎穿孔伴阑尾周围脓肿。
1.6 手术方法
1.6.1 术前准备
对于阑尾穿孔并腹膜炎患者, 首先必须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同时静脉点滴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特别强调要在术前1 h及术后3 h内用足抗生素。
1.6.2 手术方法
(1) 宜采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28例取麦氏切口;22例行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 (2) 打开腹膜前需用纱布保护好切口, 先将腹膜挑起打开一小口, 向腹内插入吸引器吸出部分脓液后再扩大腹膜切口, 将腹膜缘上提以蚊式钳固定于切口四周敷料上, 进一步吸净腹腔脓液, 严防脓液污染切口。结扎阑尾系膜要可靠, 肥厚系膜双重结扎, 如需分段结扎系膜时, 越靠近根部之系膜越要结扎牢靠, 必要时作双道结扎或缝扎。 (3) 阑尾根部的处理是否妥当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阑尾根部尚未坏死者, 可做根部结扎,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若遇阑尾根部穿孔、坏死, 则做阑尾全切除。若与阑尾、盲肠及其他脏器粘连的大网膜充血水肿明显, 甚至发生坏死者予以切除, 且一并清除腹膜内粘连之假膜及纤维蛋白。 (4) 阑尾切除后, 腹腔冲洗至关重要。对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者, 以生理盐水加0.5%甲硝唑及3%双氧水进行腹腔冲洗, 然后腹内放入庆大霉素24万U加0.5%甲硝唑。如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时, 仅在回盲部用0.5%甲硝唑加3%双氧水局部灌注, 不做腹腔冲洗, 以免炎症扩散。 (5) 关腹, 根据情况放置引流管, 术后, 根据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2 结果
50例中, 20例诊断为阑尾炎急性穿孔;16例诊断为阑尾炎穿孔伴腹膜炎;14例诊断为阑尾炎穿孔伴阑尾周围脓肿, 均早期行手术治疗, 46例治愈, 4例好转, 无死亡病例;治愈率为92.0%。住院时间最短5 d, 最长19 d, 平均13 d。切口甲级愈合39例, 乙级愈合11例。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穿孔后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继发局限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早手术, 但对穿孔时间较长已形成阑尾周围包块的病例, 传统观念认为在急性期采用综合对症的非手术治疗, 6~8周后, 择期行阑尾切除。
本组14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均早期行手术治疗, 均取得良好疗效。笔者认为对于阑尾穿孔伴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 应把握手术时机, 早期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不但可以消除感染源, 还可以引流脓液, 而且减少了其他并发症如:盲肠瘘、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对腹腔脏器广泛粘连、解剖关系不清, 则不能勉强解剖寻找及切除阑尾。
对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 腹腔脓液较多, 生命体征平稳, 应彻底冲洗腹腔。如患者伴休克或术中血压不平稳, 应吸净脓液, 拭净腹腔, 争取切除, 但不应强求切除阑尾, 放置腹腔引流管后, 尽早关腹。对阑尾穿孔已经形成局限脓肿, 应吸净脓液, 尽可能切除阑尾, 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对弥漫性腹膜炎脓液较多者, 以及脓腔较大者, 阑尾残端处理不可靠者, 均需放置引流管。
另外, 术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例如, 如何预防切口的感染, 术前、术中应用足够浓度抗生素包括认真的腹腔及切口冲洗, 对减少术后腹腔脓肿形成及切口感染起到重要作用。肠线结扎阑尾根部, 大小合适的荷包包埋可有效地减轻荷包内异物反应, 减少荷包脓肿形成。阑尾根部坏死、穿孔作阑尾全切除术, 盲肠壁上作Lemberts间断内翻缝合, 可防止阑尾残端炎及盲肠瘘的发生。
本组50例阑尾炎穿孔患者, 根据术前的诊断情况, 均采取早期手术治疗, 46例治愈, 4例好转, 无死亡病例;治愈率为92.0%, 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总之, 对于阑尾炎穿孔患者, 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引起其他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院50例手术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治疗, 50例患者中, 46例治愈, 4例好转, 无死亡病例。治愈率为92.0%。结论:对于穿孔性阑尾炎患者, 应根据病情,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 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邹俭财.穿孔性阑尾炎应早期行手术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8, 14 (12) :1817-1818.
[2]范智峰, 张宏.穿孔性阑尾炎早期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0) :86.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 男28例, 女17例;年龄13~74岁。其中30例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 15例有右下腹疼痛史, 15例中有2例合并右侧输尿管结石, 2例合并右侧卵巢囊肿 (1例卵巢巨大囊肿并扭转, 1例巧克力囊肿) , 1例合并盲肠穿孔。本组病例中均形成包块, 其中有3例无法手术切除。病史特点:所有患者病史均>72 h, 体检时均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B超发现右下腹有占位性改变, WB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2 方法
诊断标准[1]: (1) 典型急性阑尾炎病史遗留右下腹疼痛。 (2) 反复发作右下腹痛排除其他病变。 (3) 右下腹固定性限局性压痛。 (4) X线钡2 新疆乌鲁木齐,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核医学科, 餐检查具备下述之一可诊断:①阑尾充盈并有压痛或者充盈位置随着肠位置而变动的压痛;②阑尾充盈不规则呈结节状或扭曲固定;③阑尾充盈但排空延长 (>48 h) 。 (5) 排除胃肠道和其他疾病。 (6) 确立诊断的诊疗标准, 症状、体征存在超过2 d, 手术及病理确定为阑尾有慢性炎症, 阑尾切除后症状消失。
1.3 术中所见
本组病例中阑尾全部有包裹的形成, 其中3例阑尾盲端游离, 19例包裹轻微, 仅稍加分离就暴露出阑尾, 但阑尾均有脓苔, 有的已成坏疽, 但水肿不很明显, 组织的脆性也不大。余皆包裹严重, 分离困难, 有的已失去正常的解剖关系。阑尾均长4~8cm, 最短的1.5 cm, 最长的有11 cm, 直径0.5~2 cm, 大多为0.4~1.5 cm, 与文献报道的大致相同[2]。
1.4 治疗方式
所有患者 (包括抗感染后又来行手术的患者) 入院后都经术前检查, 在谈话充分的基础上, 取连续硬膜外下麻醉, 切口大多取麦氏切口, 有2例为保险起见取腹直肌旁切口, 上述的22例有轻微包裹或无包裹的阑尾, 均能顺利的实施阑尾摘除术, 余复杂之阑尾。
2结果
本组病例40例能1周期拆线出院 (痊愈) , 余5例术后分别并发盆腔脓肿、阑尾残端瘘、腹壁脂肪液化, 均经过适当的处理后, 没有留下后遗症。
3讨论
3.1 诊断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伴有别的疾病发生, 比如伴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 由于病情的掩盖, 医生往往忽视了阑尾炎的诊断, 造成漏诊。另一种情况:阑尾炎发病轻微, 经长期抗生素治疗, 造成炎性反应迁延不愈致确诊困难。所以对高度怀疑的慢性阑尾炎只要没有禁忌证宜手术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去除了病根, 又排除以后再次发病时出现诊断的困难。
3.2 关于复杂性阑尾术式是
麦氏点常规切开, 打开腹腔, 在炎性包块最薄弱处打一小孔, 挤尽脓液,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再用稀释的碘伏冲洗, 用尖弯钳通过该孔在其对侧打一小孔, 最后该两孔处 (其中高位的1根引流抗菌水) 、陶氏腔处分别置引流管1根, 术后绝对禁食水至少1周, 痊愈后没再出现阑尾炎症状。本组病例中最大的阑尾长约11 cm, 直径约2 cm, 和回肠的外观差不多, 由于直径太大, 不敢确认, 后经过再次对结肠带以及系带的辨认以及快速送检, 最终确认阑尾病变。还有1例过小阑尾, 长约1.5 cm, 又是腹膜后阑尾, 也是不敢确认。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认准一条:三条结肠系带的会合点。对于无法包埋者, 采取阑尾双重结扎, 再在根部做横贯缝扎, 阑尾残端烧灼黏膜后外涂碘酒, 不做包埋。
3.3 术后腹腔探查
首先要明确不要采用小切口。慢性阑尾炎本身经历的病程比较长, 好多患者都已形成包块, 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有时还合并其他疾病, 这些都给手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其次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 往往并发了其他疾病或者本身就是其他的疾病为主因, 这要求医务工作者在术中一定要仔细探查周围的脏器。
3.4 腹腔灌洗的选择及引流管问题
吴云毅[7]对于化脓性阑尾炎用0.2%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 发现术中使用甲硝唑灌洗后, 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缩短, 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笔者倾向于灌洗, 灌洗液选择稀释的碘伏, 理由如下:①慢性阑尾炎以化脓性感染居多, 冲洗后能达到稀释细菌的浓度;②慢性阑尾炎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 碘伏抗菌具有广谱、高效等特点, 该消毒本品对各类致病微生物均有强力杀灭作用。有文献报道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感染致病菌主要是由厌氧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为主。笔者通过对比, 碘伏与甲硝唑对于化脓性阑尾炎腹腔灌洗在降低术后感染、粘连、肠梗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也间接证实了碘伏用于人体皮肤、黏膜的消毒是安全有效的。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45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采取回顾性研究, 并结合近期文献作了分析。结果本组45例, 其中40例经治疗痊愈出院, 余5例经后期治疗没有留下后遗症。结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经过适当的处理是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359.
[2]李新良.慢性阑尾炎手术治疗58例分析.航空航天医药, 2004, 16 (3) :126-127.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92例, 女64例, 年龄6~79岁。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54例。其中 (1例为肝下阑尾炎) , 弥漫性腹膜炎2例。本组156例阑尾切除手术, 其中43例是采用麦氏切口, 2例采用右腹直肌探查切口。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5例, 坏疽性阑尾炎31例, 穿孔性阑尾炎14例。腹腔镜手术的不列为本组病例。
1.2 切口感染标准
术后切口出现红、肿、压痛、局部皮温上升, 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早期出现硬节并有脓性渗出物需拆线引流, 在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 穿刺有脓液或破溃流脓。拆线后切口裂开流脓, 反复出现小脓点并有线头溢出的定为切口感染。
1.3 手术前后及术中切口的处理方法
①术前0~2 h内开始静滴有效抗生素;②切口位置常规选择麦氏切口, 以压痛最明显处为中心便于显露及操作, 异位阑尾炎及腹膜炎重术前无法确诊或考虑手术难度较大的病例采用右下腹腹直肌探查切口。腹壁切口上出血点均用盐水纱垫压迫止血或电凝, 尽量少用线结扎。腹膜先打开一小孔吸除脓液, 避免脓液流出污染切口, 然后再边切开边吸引, 边将腹膜外翻固定于皮肤巾上, 施行全腹膜保护法妥善保护切口;③阑尾按常规切除处理, 然后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 直至冲洗液清水样, 再以0.5%甲硝唑200~400 ml冲洗腹腔并吸净, 最后腹腔内留置甲硝唑溶液约50 ml, 随后更换手套及手术器械, 污染严重或手术单较湿时, 也要及时更换。尽量少放置腹腔引流, 确需放置者不从原切口引出, 均另打孔引出;④缝合腹膜后, 以0.3%碘伏10~20 ml浸泡切口5 min后吸净, 依次缝合腹壁各层, 皮下脂肪层除肥厚者需缝合外, 余者均不缝合, 皮下脂肪层需缝合的, 采用3个“0”不加铬可吸收单丝线缝合。
2 结果
术后3 d检查切口, 7 d拆线, 有脓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者:拆线后切口裂开流脓, 反复出现小脓点并有线头溢出的定为切口感染。结果本组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 发生率为0.04%, 明显低于国内外的文献报道。本例为79岁高龄阑尾炎。因手术不及时致阑尾坏疽穿孔, 腹腔感染重, 脓性分泌物多, 术后控制不当而感染, 经换药、有效抗菌素、理疗后, 术后两周内愈合。
3 讨论
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是阑尾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阑尾未穿孔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左右, 穿孔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可达20%以上。而我院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大大低于上述数据, 可见在规范手术治疗阑尾炎同时, 加强正确保护切口, 用生理盐水和灭滴灵清洗创口, 吸干切口组织间隙液, 术后酒精纱布湿敷等预防切口感染措施, 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是相当有效的。
3.1 早期诊断和处理甚为重要, 术前准备要充分, 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参与者和接受手术者两个方面的准备, 重点是手术者的手和患者术野的皮肤准备, 尽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数并能维持一段时间完成手术。
3.2 切口大小适合, 术中严密保护切口。手术切口以恰到好处为理想, 为避免感染, 术者在手术前就要考虑切口的设计。腹壁脂肪较厚者, 尽量避免用电刀切割, 防止切口脂肪坏死、液化。术中用过的器械要及时擦净血迹。切除阑尾之后所用的器械不再使用。腹腔探查前要洗净手套上的血迹, 在缝合阑尾残端时再洗一遍手。缝合腹膜时需剪掉缝扎坏死的腹膜和结扎线, 以减少坏死腹膜的感染机会。缝合腹直肌肌腱及腹外斜肌腱膜后, 皮下组织再用1%稀释聚维酮碘溶液冲洗, 缝合皮下组织时避免缝合过紧或留有死腔, 并防止皮下脂肪滴的残留。
3.3 术中止血要完善, 要钝性分离肌肉。术中出血要逐一止血。肌肉组织要钝性分离, 不要用力过猛, 切断肌肉组织的方法尽可能少用。
3.4 术后需置引流管者, 其位置最好在离切口较远的低位处从腹壁引出, 引流管有妨碍间质细胞覆盖脏器吻合口的不良作用, 从而延迟伤口愈合并增加感染发生率, 因此, 不宜紧贴吻合口处安置引流管。引流管剪有侧孔部分应放在腹腔内, 避免腹壁内这一段留有侧孔, 使引流出的部分炎性渗出液及脓液通过侧孔流至腹壁的间隙积存而导致腹壁切口感染。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篇9
关键字:急性阑尾炎手术,人性化护理,临床探讨
作者简介:潘丹丽(1985.5-),女,汉族,浙江义乌,护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42-02
引言:
阑尾炎是一种人类常见的因多种原因导致阑尾出现炎性改变的腹部外科疾病?以如今的医疗手段来讲,死亡率极低,大约在0.1%至0.2%左右?只要在该病的早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患者就可以尽早康复?若迟迟未对此病进行相应治疗就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就很有可能出现死亡?阑尾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增高,呕吐等[1]?因为目前的超声学技术有较快的发展,故普遍运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并效果较为明显?而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针对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探究: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100名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的50例患者進行人性化护理,而对对照组的50名病患进行外科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结束后,观察其护理效果的不同,并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体,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分布在27岁至36岁;有阑尾穿孔13例,坏疽性阑尾例25例,化脓性阑尾炎例则有12例?对照组50位病患中有20位男性,30位女性,平均年龄大约在29岁至38岁;阑尾穿孔者为19例,坏疽性阑尾炎者有26例,化脓性阑尾炎者为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史以及病情均不影响此次的研究课题的结果?
1.2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其具体内容有:一?针对患者在手术中易出现焦虑?恐慌的情绪进行安抚和沟通,为患者讲述手术内容与过程并告知减轻疼痛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从心理上不在惧怕手术?二?为患者进行较为细致的基础护理,时刻注意病房清洁,为患者提供较为舒适整洁的环境?在对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动作轻柔,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要为长期卧床的病患进行翻身拍背和皮肤护理?三?对疼痛感较为强烈的患者适当的配以镇痛药物,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对疼痛感较轻的患者则进行注意力转移法,为其放映电影或者播放音乐,舒缓患者心情,使其忘记疼痛?
对对照组则采取外科较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视觉评分来区分程度,0分表示无疼痛,10分则为疼痛难忍?当患者康复出院时,对其进行问卷统计,统计内容为对病患护理的满意度?医疗专业水平等?
1.3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过程中统计所得的相关数据运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取软件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数据间的比较运用X2检验?所得出的P值小于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的疼痛感进行比较后所得的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患者对两组的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的比较如表2所示:
讨论:
阑尾炎患者在手术过后通常都会出现疼痛感,这是机体自我保护的具有防御性和保护性的正常术后并发症?这种疼痛感主要是类似皮肤?内脏感受器等神经末梢在受到伤害时将这种刺激通过脊髓传输到大脑皮质从而使患者感受到疼痛的部位和程度的?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的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护理中心,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护理的新兴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先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方式,以足够的耐心帮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减轻疼痛感,从而进一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和惧怕,与此同时,对病患的基础护理要更加细致,保持病患的病室环境舒适整洁?接着还要督促患者注意饮食?睡眠等日常习惯问题,并且在护理时动作尽量轻柔,使患者少受刺激,引发疼痛?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通过多听音乐?看电影一类的活动转移对疼痛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心情?在此次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观察组的病患所受的疼痛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总而言之,人性化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恢复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使患者对临床护理更加满意?所以,此类护理方式应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范永晶 人性化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4:148-149
[2] 刘丽琴 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临床疗效[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2:339-340
[3] 彭霞,孙瑛,刘琴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儿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4,21:1945-1946
[4] 陈灵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3,21:102-103
[5] 陈灵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1:102-103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1例, 女27例, 年龄25岁~60岁, 平均年龄为 (45.7±5.65) 岁。全部患者从开始发病到住院治疗的时间是6 h~149 h, 平均时间为 (71.52±10.58) h。在68例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患者中, 伴有糖尿病者14例, 伴有高血压者22例, 伴有心脏疾病者18例, 同时伴有糖尿病与心脏病者10例, 伴有颅脑疾病者7例, 伴有高血压与心脏病者15例。右下腹出现固定压痛点并且有反跳痛症状的15例, 仅仅有腹胀症状的13例, 有腹泻症状的12例。68例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食欲不振、精神状态欠佳的现象出现, 其中无固定压痛点的症状27例, 腹胀并且伴有下腹疼痛33例, 右下腹痛22例, 体温高于38℃15例, 有呕吐与恶心症状16例, 右下腹有压痛但是没有明显反跳痛症状的22例。
1.2 方法
本组68例患者, 经检查血常规指标白细胞 (WBC) 10×109/L之上的患者有12例[2]。经过B超检查其结果为:盆腔与下腹有渗液18例, 右下腹有包块15例, 阑尾增粗13例, 没有发现明显阳性表现11例。病情检查结果为:坏死性阑尾炎38例, 化脓性阑尾炎10例, 急性蜂窝炎型阑尾炎20例。X线检查腹部立卧位片结果为:肠胀气反射性肠淤积20例, 膈下有游离气体29例, 有肠梗阻征象28例。本组20例行保守治疗, 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8例, 其中采取单纯阑尾切除术12例, 采取单纯脓肿引流术8例, 采取阑尾切除术加引流术28例。
1.3 护理
手术前护理:对患者的病史做详细的了解, 并进行全面的检查,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要采用胰岛素[3]。在进行手术以前, 准备术野皮肤, 并对皮肤进行清洁, 不影响手术视野的毛发不必剔除。手术之前的0.5 h~2 h抗生素可以通过静脉使用。
手术中护理:通常情况下采取麦氏切口, 诊断不明或者是有严重腹腔炎症的患者, 对切口的探查要经过腹直肌。再将腹膜切开以前, 切口要用纱布保护, 在切开以后要注意腹腔中的渗液或者是脓液, 避免对切口造成污染[4,5]。提起并且将腹膜翻开, 对切口进行保护。先要将脓液吸尽, 之后再将阑尾找出, 在手术的过程中不要用手与阑尾直接接触, 要使用阑尾钳, 再用纱布将阑尾保护以后, 才能进行阑尾切除。阑尾如果发生穿孔, 腹腔中有比较严重的炎症, 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放置引流管, 引流管要尽可能与切口远离, 要另外引出。如果切口没有受到污染, 不需要进行冲洗, 切口出现污染的患者, 冲洗可以使用碘伏或者是生理盐水。
手术后护理:注意生命体征及疾病动态趋势, 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防止引流管受压堵塞等现象发生, 并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和量的变化, 了解患者肠道蠕动情况。对于有营养不良情况的患者要予以静脉营养;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 要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控;静脉滴注抗生素。
2 结果
采取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中治愈40例, 好转6例, 无效2例, 有效率为95.8%;采取保守治疗的20例患者中治愈4例, 好转10例, 无效6例, 有效率为70%。68例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 d~11 d, 平均 (6.37±1.22) d。其中经过治疗以后痊愈出院的44例, 在治疗以后病情有明显好转趋势16例, 在患者在入院治疗后由于抢救无效而死亡8例, 其中由于感染性休克死亡3例, 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中, 手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 其中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9例, 切口感染脂肪液化10例, 腹腔残余脓肿3例, 切口裂开6例。
3 讨论
大部分的阑尾炎手术都属于急诊, 一般情况下由于手术前对患者的病史了解不充分, 身体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的不完善, 造成术前诊断不明确, 对手术的准备不够充分, 进而导致对手术切口的不恰当选择。本文主要分析了68例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出以下几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全身性反应较少[5,6,7], 通常情况下无显著的发热症状, WBC值没有升高的趋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体征较少, 本组无固定压痛点症状的患者27例, 占39.71%, 右下腹有压痛但是没有明显反跳痛症状的患者22例, 占32.35%;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少,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和腹痛。本组发生右下腹痛的症状的患者22例, 占32.35%。在阑尾炎手术以后, 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 其不仅会对手术的效果造成影响, 也会增加患者住院的时间, 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通常情况下, 如果没有出现细菌感染, 就不需要采用抗菌类的药物, 但是围术期除外, 对于发生切口感染概率的降低, 预防与护理更加重要。一般会选择二代头孢菌素, 在进行手术以前的0.5 h~2 h对患者使用药物, 手术以后的48 h~72 h, 体温以及血象基本上恢复正常, 就可以停止使用药物。一旦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 要及时对切口进行引流, 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按照患者药敏试验结果。提高手术操作水平, 并且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能使阑尾炎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得到明显降低。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手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 68例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 (3.53±8.25) d, 经过治疗以后, 由于抢救无效而死亡8例, 病情有明显好转趋势16例, 痊愈出院44例。在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中, 出现手术并发症的28例, 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后, 22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在临床中, 急性阑尾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多、三少, 所以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以免耽误最佳诊断与治疗时间。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肠梗阻,临床护理,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勇, 李圣国.阑尾炎与肠梗阻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5 (4) :561-562.
[2]汪启斌, 董荣坤, 张笃, 等.以肠梗阻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阑尾炎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刊) , 2011, 40 (14) :688-689.
[3]安斐.18例以肠梗阻为表现的老年人急性阑尾炎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9) :4578.
[4]范海涛.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9例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3) :112.
[5]孙茂, 周辉, 牟洪超, 等.肠梗阻的临床诊治:附268例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0 (10) :1143-1145.
[6]吴超, 张锋, 田国伟.老年人肠梗阻72例诊治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 19 (7) :726.
【阑尾炎手术临床分析】推荐阅读:
阑尾炎手术时机分析12-21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06-21
异位阑尾临床诊治分析11-28
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10-04
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10-10
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11-13
单纯性阑尾炎手术05-28
阑尾炎手术的时机选择01-07
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诊治09-18
阑尾切除围手术期护理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