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

2024-06-21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精选10篇)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 篇1

阑尾炎是普外科中常见病和多发病, 约有10%急性阑尾炎患者就诊时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传统的观念主要行非手术治疗, 但阑尾周围脓肿破溃后常引起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 少数病例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 亦可向膀胱阴道腹壁穿破, 形成各种内外瘘。非手术治疗病程长、花费高、痛苦大、危险性大、治愈后复发率高。所以我们对87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效果非常满意,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 男51例, 女36例。年龄4~87岁, 入院病程<7d39例, 8~14d44例, >15d4例。术前体温正常13例, 37.5~38.5℃56例, 38.6~39.5℃15例, 39.6℃3例。WBC (10.1~15.0) ×109/L59例, 15.1×109/L以上8例。术前误诊7例其中误诊为急性胆囊炎1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回盲部肿瘤2例、急性肠梗阻1例、盆腔巨大囊肿1例、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1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除误诊病例外均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并能触及肿块, 65例有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 3例高烧。B超检查17例肿块内未发现脓腔, 脓腔直径<3cm16例, 3~5cm34例, 5~10cm18例, >10cm2例。

1.3 手术情况

右下腹麦氏点切口46例, 右下腹直肌外缘切口34例, 误诊的7例根据术中需要延长切口完成手术。本组全部行阑尾切除术, 发现阑尾穿孔32例, 其中根部穿孔13例。常规阑尾切除术46例, 逆行阑尾切除术27例, 浆膜下阑尾切除术14例。阑尾根部结扎荷包缝合包埋残端27例, 阑尾根部单纯结扎42例, 阑尾根部修剪后在盲肠壁上间断缝合关闭阑尾开口4例, 浆膜下分离至阑尾根部并结扎切除阑尾, 修剪浆膜间断缝合覆盖残端14例。进腹先吸净脓液, 然后仔细分离粘连, 彻底清除炎症较重的网膜组织、坏死脱落的阑尾、坏死物和粪石等。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感染波及的区域, 后用5%碘伏冲洗5min后吸除。

2 结果

87例全部行阑尾切除术, 74例切口甲级愈合, 10例切口乙级愈合, 切口感染3例。术后15d粘连肠梗阻1例, 盆腔脓肿2例, 肠间隙脓肿1例, 经抗炎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

3 讨论

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法, 切除阑尾、清除坏死组织、粪石等, 能够及时清除感染源, 避免了反复发作和阑尾周围炎症肿块及脓肿引起的并发症, 避免了保守治疗者择期手术、引流者再次手术切除阑尾, 患者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痛苦少[1]。手术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前仔细检查做到心中有数, 避免很多医生以为阑尾切除术是小手术有轻视麻痹思想。 (2) 选择切口要足够长并便于延长, 术中暴露充分, 手术操作在直视下进行。 (3) 打开腹膜时, 先分离与腹膜的粘连, 防止误伤粘连的器官。 (4) 沿右侧腹壁用手指顿性分离进入脓腔, 正确识别脓肿壁的组成结构, 仔细分离粘连组织, 避免误伤炎性水肿的肠管、膀胱或子宫附件等。 (5) 在脓肿壁先分离一小切口, 吸净脓液避免脓液外溢, 以防感染扩散。 (6) 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可行阑尾切除术、逆行阑尾切除术、浆膜下阑尾切除术。阑尾系膜因水肿而脆弱, 结扎不用止血钳钳夹, 而是用针从系膜的无血管区带线穿过, 以结扎系膜血管, 然后再切断系膜, 此方法较安全可靠。阑尾残端不能包埋的以单纯结扎即可, 不应企图做任何包埋处理, 因盲肠壁炎性水肿增厚, 对阑尾残端做任何包埋处理都有困难和危险的。不能结扎的阑尾残端修剪后连盲肠壁间断缝合关闭阑尾开口, 此优于“8字”或“U字”缝合。 (7) 切除炎症较重的网膜组织, 清除坏死物、粪石等, 避免引起腹腔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 (8)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感染波及的区域, 后用5%碘伏冲洗5min后吸除。碘伏对细菌杀灭能力强, 作用持久, 无刺激性, 毒性性小。 (9) 关腹前重新换手套和手术器械, 关腹后用生理盐水和碘伏冲洗切口。 (10)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早期下床活动, 合理应用中药等综合治疗措施,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4 结语

阑尾周围脓肿是应首选手术治疗, 手术要把握好手术时机, 充分的术前准备, 合理的切口选择, 暴露充分, 解剖清晰, 探查全面, 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正确处理, 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

参考文献

[1]黄勇强, 温敏杰.40例阑尾脓肿的手术治疗体会[J].现代医院, 2004, 4 (2) :38.

13例小儿阑尾脓肿手术治疗体会 篇2

小儿阑尾脓肿可选择保守治疗[1]和手术治疗[2]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保守治疗。认为阑尾炎症已局限,保守治疗并发症少。一期手术治疗感染扩散机率高,急性炎症控制后择期切除阑尾更安全可行,而手术治疗多只做阑尾脓肿引流。本文总结13例阑尾脓肿患儿的二期手术治疗经验并认为,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症,阑尾脓肿一期行阑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资料与方法

发病时间2~15天,平均5.5天。有急性阑尾炎病史8例,13例患儿入院前均给予不南度酌抗菌素抗炎治疗。主要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象升高。13例均触及右下腹包块,并经B超证实诊断。

治疗:13例阑尾脓肿均给行一期阑尾切除术。均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以便于暴露,开腹后注意保护,吸尽腹腔内脓液,并仔细分离粘连,切除阑尾,残端作荷包包埋,包埋困难者结扎残端,一并用0.5%甲硝唑液及淡碘伏液冲洗腹腔,并放置腹腔引流管。

讨 论

小儿阑尾脓肿是小儿阑尾炎延误诊治所致。炎症被网膜包裹局限化,或继发于阑导誊孔,坏死形成局限性腹膜炎所致。发生率约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4%~10%,是小兒腹部外科,的常见急腹症。因患儿年幼,不能准确伤痛述病史,仅诉腹痛或腹部不适,且查体不合作,故难以发现腹部不明显包块,且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调节及适应能力差,发病初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内儿科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病治疗,导致小儿阑尾脓肿的发病率增高。而B超是证实阑尾脓肿的主要检查手段。

时机问题又存在不同观点。多数学者认为长时间抗菌素治疗,脓肿终可局限化吸收,炎症消除后3~6月再行阑尾切除术。随着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和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更多学者认为阑尾脓肿可给一期手术治疗。孙小兵等[3]认为阑尾脓肿给一期阑尾切除术及腹腔冲洗是可行的。其优点主要在于手术直接清除了感染灶,同时又减少了毒素吸收及炎症所致的组织损伤和粘连,尚能避免延期切除阑尾而再次入院。13例阑尾脓肿行一期阑尾切除术后全部冶愈,未出现脓肿扩散,感染加重、肠瘘、肠梗阻,残余脓肿等并发症。因为多数阑尾穿孔、坏死部位多不在根部,自阑尾根部起自结肠带,组织韧性大,即使阑尾坏死、溃烂,残端根部仍可缝合或作肠壁吻合处理。关键是术中操作时应避免肠壁损伤并彻底清除病灶,适当冲洗,放置引流,同时手术前后积极抗基染,营养支持可降低手术风险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因此本人认为,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小儿阑尾脓肿,可先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金哲.小儿阑尾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43

2 余亚雄.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

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76例报告 篇3

关键词:阑尾炎,脓肿,手术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是由阑尾炎症扩散至周围组织以及机体在病变的周围形成纤维素性粘连及大网膜包裹而形成[1], 传统医学均采取非手术治疗, 对非手术治疗难以控制的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为缩短患者疗程, 降低费用我们对76例急性期阑尾周围脓肿作了脓肿切开引流阑尾切除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6年~2009年8月, 对76例急性阑尾周围脓肿均行脓肿切开引流阑尾切除治疗。患者男48例, 女28例;年龄16~78岁;病程3~21d。症状均有转移性或固定的右下腹疼痛、发热, 部分伴恶心呕吐。查体右下腹均有压痛、反跳痛, 均可触及肿块, 部分有腹膜刺激症。B超检查均提示为阑尾脓肿。白细胞计数增高的63例。

1.2 手术方法

一般经右下腹阑尾切口进入腹腔, 对腹壁比较厚脂肪多可行右下腹直肌旁切口, 开始切口不要过大, 可酌情延长, 进腹后手指探查阑尾及脓肿与周围状况, 顺便分离疏松粘连, 对于致密粘连可锐性分离, 分离时, 脓肿基本会破, 可见20~80ml脓液, 吸净后行阑尾切除。对盲肠水肿、坏疽明显者阑尾残端包埋不理想者予8字缝合, 予大网膜填塞。清除脓腔中坏死组织、阑尾粪石及炎症明显的大网膜。用甲硝唑冲洗腹腔, 于右髂窝置一胶管引流经切口旁戳孔引出。缝合腹膜后, 甲硝唑冲洗腹壁切口后缝合切口。重要的是阑尾系膜缝扎牢固, 残端包埋或大网膜覆盖满意, 保持引流通畅。

2 结果

76例均治愈, 无肠瘘发生。切口甲级愈合61例, 乙级愈合10例, 丙级愈合5例。住院时间7~14d。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传统医学均先采取非手术治疗, 认为过早手术担心脓肿破溃促使炎症扩散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或残端处理不当出现残端瘘。而对保守治疗后疗效不明显且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患者, 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 不切除阑尾。国内部分学者主张对急性期阑尾脓肿施行手术治疗, 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 对76例患者施行了一期手术治疗, 结果全部治愈, 无肠瘘发生, 仅有5例切口感染, 效果满意。

3.1 一期手术的优点

切除阑尾、脓肿清除引流后能够彻底消除感染源, 再配合抗生素治疗, 使得患者较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治愈快。传统治疗的方法, 因未行阑尾切除, 患者可多次复发最终还需择期手术。而一期手术降低了费用, 缩短了疗程,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2 一期手术的可行性

传统医学认为阑尾周围脓肿时由于炎症、水肿和广泛粘连, 不易分离和寻找阑尾, 若强行切除阑尾, 可损伤肠管, 并难以包埋阑尾残端, 从而出现肠瘘。游冬阳等[2]认为急性期阑尾脓肿与周围肠管、网膜粘连疏松, 易于分离。王孟彬[3]认为凡阑尾根部能找到者近盲肠壁处很少有坏疽。对此我们有相似的观点。手术中主要注意:阑尾系膜缝扎牢固, 残端包埋满意的行荷包包埋, 对盲肠水肿、坏疽明显者阑尾残端包埋不理想者予8字缝合, 予大网膜填塞。打结时收紧缝线, 将组织轻轻靠拢即可, 这样能避免肠管撕裂及肠瘘的发生。对病程超过半个月, 形成致密粘连者, 分离较为困难。但只要操作认真、仔细、得当, 肠壁间、肠壁与网膜间还是有间隙的, 均能切除阑尾。

3.3 术后加强抗生素使用

因造成感染的原发灶已清除, 只要引流通畅, 可用二代的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加甲硝唑联合用药, 以避免腹腔感染及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本组仅有5例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率为6%。我们认为, 对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患者, 只要术中操作认真、仔细、得当, 均能施行一期手术治疗, 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80.

[2]游冬阳, 陈梦龙.50例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J].腹部外科杂志, 2000 (3) :181.

阑尾脓肿个体化治疗的分析 篇4

关键词:阑尾脓肿;个体化治疗;分析;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00-01

近年来,阑尾脓肿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属于一种阑尾炎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阑尾脓肿患者临床治疗上,经常采用穿刺治疗方法和手术切除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常规治疗方法来说,效果都更加明显?为了探讨阑尾脓肿个体化治疗效果,寻找阑尾脓肿患者有效治疗方法,为阑尾脓肿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选取2010年-2014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阑尾脓肿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2014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阑尾脓肿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10-8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0.2±3.9)岁,患者病程在4-30天之间,平均病程为(7.01±5,94)天,观察组患者3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11-79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0.3±3.6)岁,患者病程在5-30天之间,平均病程为(7.21±5,97)天?两组患者在相关信息上是不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P>0.05),是具有可比性的?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阑尾脓肿临床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主要进行药物常规治疗,采取中医药结合治疗方法,西药主要是用安苄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等合成药物,中药主要是鱼腥草,采取煎汤内服的方法,患者服药量在20-25克之间,起到消毒排脓的作用?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阑尾手术切除,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手术切口,然后寻找患者阑尾部位,找到盲肠之后,进行把盲肠提出来,把盲肠提出之后就可以准确找到阑尾,然后使用医学专用阑尾钳把患者阑尾提出来;接着进行系膜有效处理,在处理完成之后把系膜切断,进行有效的结扎和缝扎,用干纱布把患者阑尾包住,防止阑尾被污染;把阑尾提出之后还要采取有效的盲肠保护措施,之后进行荷包合理缝合;结扎患者阑尾根部,把患者阑尾切断,切断后进行消毒处理;最后覆盖系膜,做好相关检查之后把腹腔正常关闭[1]?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患者治愈率(%);(2)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主要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主要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主要采用χ2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計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在患者治愈率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对照组组患者治愈例数为18例,观察组患者治愈例数为31例,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例数为7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例数为1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和比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综上所述,导致阑尾脓肿的主要原因就是阑尾部位出现炎症,出现纤维素性粘连现象之后,就会在阑尾部位产生阑尾脓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阑尾脓肿患者治疗上,以往经常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但当前经常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关于两方法适用性的问题还尚待研究当中?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实施阑尾切除手术可以促进患者痊愈,但也不能盲目进行手术阑尾切除,不然会导致患者盲肠瘘病症出现,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本文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达到了51.43%?20.0%,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达到了88.57%?2.86%,观察组患者治疗情况要比对照组好得多,因此传统保守治疗效果明显比手术切除治疗组要差,患者治愈率明显较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但要想真正提高切除手术成功率,必须严格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另外对患者进行穿刺稀释抽脓治疗,从而大大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率[2]?其实只要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其手术安全性都是比较高的,要想降低手术治疗风险,必须有效了解患者手术适应症,在患者治疗4-13天之间实施切除手术?

相关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对于那些不要求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法是比较好的,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手术痛苦,减少手术操作环节,有效降低患者体内毒素吸收水平,防止药物和病菌直接接触,降低麻醉风险,减少手术损失,另外对于那些经济能力较弱的患者和家属来说,还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治疗费用[3]?但对于那些要求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必须进行有效的手术阑尾切除?另外在手术结束之后,还要为患者注射适量的抗生素,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和盲肠功能恢复[4]?对于那些小儿患者来说,应适当延长抗感染治疗时间,对于那些炎症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最好在治疗5个月之后实施切除手术?

总之,要想提高阑尾脓肿患者治疗有效率,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严格按照个体化治疗要求进行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技巧,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 王轲,金先庆,李晓庆等.318例小儿阑尾脓肿的临床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7):2323-2324.

[2] 王永春,冯文明,陆文明等.超声引导下阑尾脓肿穿刺引流结合中药红藤汤治疗78例体会[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8(6):725-726.

[3] 姚礼,严轶群,包巴特尔等.阑尾脓肿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3,11(1):125.

[4] 侯雪松,白守宇,杨红颖等.抗生素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10):1535-1536.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12例, 其中男性67例, 女性45例;年龄14~65岁, 平均年龄40.5岁。发病时间2~8d, 平均5d。患者均有明显的腹痛并伴有畏寒发热症状, 并可扪及右下腹肿块, 临床查血常规白细胞 (10~22.5) ×109/L, 中性粒细胞 (N) (0.70~0.93) 。其中86例患者在入院前进行过抗生素治疗, 约占76.8%。手术中所见所见的组织包裹及炎性包块共87例, 穿孔者25例。

1.2 诊断依据

(1)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史; (2) 发病后3~5d右下腹或近髂窝部有明显固定性包块, 并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但无明显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3) 全身中毒及胃肠道症状, 白细胞计数在10.0×109/L以上, 中性粒细胞升高; (4)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包块; (5) B超检查右下腹均有炎性包块及液平反射[2]。

1.3 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位置为右下腹麦氏点, 行皮肤及皮下逐层切开, 剖腹探查所见约4cm×3cm×3cm大小被肠系膜、大网膜等包裹的包块。后用手指行钝性分离, 见包块内流出淡黄色稠脓液流出后将液体吸净。视野下见阑尾充血肿胀呈暗紫色, 并有化脓穿孔。将阑尾系膜、阑尾残端常规消毒处理切除后行荷包缝合, 并将网膜进行缝合。后清理腹腔用甲硝唑溶液进行腹腔冲洗, 消除坏死物后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手术后临床消炎抗菌处理, 留院观察。

2 结果

本组112例患者经过Ⅰ期手术治疗, 术后给予联合抗生素静脉滴注, 全部治愈, 未发生死亡。除3例发生伤口感染, 1例腹腔残余脓肿, 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4.5d。

3 讨论

3.1 阑尾周围脓肿的病因

阑尾周围脓肿是常见的临床急腹症, 其发病急、进展也较快。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得当经数小时后阑尾周围可被组织包围形成阑尾周围炎性包块, 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后则会发生穿孔, 但感染灶常常较局限[3]。

3.2 诊断

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并不困难, 临床常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血常规检查、结合术中所见常可诊断[4]。做临床体检时超声提示的右下腹包块液性暗区, 常提示有较多脓液存在。超声提示有中低声改变的区域, 无液性存在。但此位置常提示有网膜粘连。

3.3 治疗

临床治疗上由于经济困难、患者的意愿早期多采取抗生素消炎、抗菌等保守治疗[5]。长时间的炎症控制可造成组织水肿、广泛粘连。进而影响临床手术治疗, 在手术时给寻找阑尾造成困难或难分离粘连部位。如果强行切除阑尾则难免损伤肠管, 严重者造成肠瘘、对大网膜保护屏障形成破坏等后果。部分患者经抗炎处理后疗效不能满意, 部分患者可因脓肿破裂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且保守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大[6]。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切除病变部位, 清理受污染的阑尾周围组织, 从而抑制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使病情缓解进而治愈[7]。

本组患者共112例, 在接诊后根据病情程度均实行Ⅰ期手术切除术, 对于发病时间不长, 病情发展快、症状体征较明显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及伴有一定中毒症状、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效果良好。全部治愈, 未发生死亡。除3例发生伤口感染, 1例腹腔残余脓肿, 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4.5d。结合笔者的临床体会认为阑尾周围脓肿的Ⅰ期手术适用于: (1) 经短期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并有病情恶化的, 并经临床观察患者的脉搏、体温等有上升趋势, 患者病发部位有疼痛加剧的; (2) 有肠梗阻症状的并出现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 (3) 患者保守治疗长时间后超声提示病变部位没有缩小的; (4) 诊断不明确, 需要进一步剖腹探查的; (5) 不能排除其他病变的。笔者对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体会: (1) 为使手术视野好更清晰尽量采取腹直肌切口; (2) 尽量提高手术技巧, 切除坏死炎症组织并减少引发肠瘘的发生; (3) 为控制感染及术后粘连的发生对于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应用抗生素及甲硝唑进行腹腔冲洗, 并于术后进行必要的引流; (4) 对于引流及残端处理不良的手术伤口在残端附近放置引流, 这样即可避免发生腹腔脓肿也可将引发肠瘘的肠液引流; (5) 术前给予抗生素, 以避免发生伤口感染, 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6) 术后给予足量抗生素进行预防, 必要时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手术采取一期进行, 虽然可收到良好疗效但有时不可避免引起感染扩散引起伤口感染, 严重者可引起肠瘘。所以临床所见的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应早期手术, 并在术时充分保护手术切口避免感染。术时处理阑尾根部应合理, 并在必要时根据情况留置引流管, 术后为减少肠粘连早期下床活动。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 通过对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阑尾周围脓肿急诊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手术治疗优势。结果 本组112例患者经过Ⅰ期手术治疗全部治愈, 未发生死亡。除3例发生伤口感染, 1例腹腔残余脓肿, 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4.5d。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确定手术治疗方案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92.

[2]景永军, 韩顺昌.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320例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 16 (3) :185.

[3]王诚, 林汉曼.I期手术切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8例[J].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 (9) :786.

[4]戴先鹏, 秦春宏, 熊国祚.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 1 (1) :64-65.

[5]张河江.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及治疗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 6 (1) :107.

[6]Guller U, Hervey S, Purves H, 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 Outcomes Comparison Based on a Large Adminis-trative Database[J].Annals of Surgery, 2004, 239 (1) :43-51.

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新体会 篇6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 女6例。年龄10~74岁, 平均42岁。病史4~18d, 其中有14例患者入院前做过不同程度的抗感染治疗, 10例选择麦氏切口, 6例选择下腹部腹直肌切口手术, 术中发现阑尾根部穿孔者8例, 阑尾化脓6例, 阑尾囊肿感染1例, 盲肠肿瘤并发阑尾化脓1例, 术中均见大网膜不同程度与回盲部黏连并包裹, 形成了阑尾周围脓肿。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16例阑尾周围脓肿均行Ⅰ期手术治疗, 其中1例盲肠肿瘤并发阑尾化脓1例同时行右半结肠根性切除, 带蒂大网膜包绕吻合口。全部病例术后顺利恢复无并发症。

2讨论

传统的观念对急性阑尾周围脓肿采用综合、对症、非手术治疗, 但保守治疗时间长, 疗效并不满意, 部分患者可因脓肿破裂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或肠梗阻;最严重的继发病是感染物质沿静脉进入肝, 形成多个肝脓肿, 即化脓性门静脉炎;而且保守治疗不能避免阑尾炎的复发和阑尾周围炎性肿块引起的并发症。Ⅰ期切除的优点是缩短疗程, 消除感染源, 避免复发和保守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只要仔细操作, 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并切除阑尾是比较安全的, 对患者是有利的[1]。

2.1 术前注意

临床如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 右下腹扪及一边界不清的触痛性包快, 应首先考虑本病[2]。B超提示右下腹混合包块对本病诊断颇有价值, 阑尾黏液囊肿或者阑尾肿瘤也不鲜见, 中老年患者需应考虑是否同时有回盲部肿瘤的存在。

2.2 切口选择

笔者认为, 病程短或者包块较小可选麦氏口, 老年人不能排除合并肿瘤或者包块较大者应作探查切口。

2.3 术中关键

阑尾周围脓肿并不是一个腔的积脓, 常是一个炎性团块的网膜和小肠。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 避免损伤炎性水肿的肠管, 分离组织之前应将正常解剖关系理清, 分离时先易后难, 先钝性后锐性, 先靠侧腹后靠中线, 勿用暴力牵拉。阑尾根部穿孔盲肠浆膜水肿较重者, 仅做根部稍稍结扎, 将临近的系膜、皱襞等组织缝合覆盖, 用大网膜填塞或者覆盖等, 同时清除坏死物、粪石等。如合并有盲肠肿瘤, 可以Ⅰ期做右伴结肠肿瘤根治切除, 用带蒂大网膜包绕结肠吻合口, 能有效避免肠瘘, 因大网膜易于其他组织黏连而形成广泛的侧支循环, 具有迅速修复的能力[3]。

2.4 冲洗引流

究竟是否需要术中进行腹腔冲洗, 笔者16例手术均未采用腹腔冲洗, 冲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笔者认为只要术中注意保护正常组织, 保持吸引, 术后抗炎的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 因营养支持是甚为重要的辅助治疗, 从根本上提高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腹腔冲洗没有必要。笔者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只要处理得当, 预先防范, 术中操作细致得当, Ⅰ期手术是安全可取的。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何鹏飞.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体会 (J) .实用外科学杂志, 1992, 4:181.

[2]吴在德.外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92.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 篇7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Ⅰ期阑尾切除,Ⅰ期切开引流术,保守治疗

阑尾周围脓肿一直以来多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但常存在住院时间长, 愈后易复发, 需再次手术治疗等缺点。近几年, 对阑尾周围脓肿的Ⅰ期手术治疗逐渐得到重视, Ⅰ期手术, 且不同方式的Ⅰ期手术与保守治疗的选择尚存争议。比较我院近年来对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 分析其临床优势与不足。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阑尾周围脓肿住院患者68例, 有急性阑尾炎病史, 发病时间大于72 h, 腹部CT或B超提示下腹部包块, 证实为蜂窝织炎或脓肿[1];男41例, 女27例;年龄18~70岁, 平均 (39.6±28.1) 岁。病程3~7 d, 平均5 d。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三组, 保守治疗组27例, 男15例, 女12例;Ⅰ期切开引流术组10例, 男6例, 女4例;Ⅰ期阑尾切除组31例, 男20例, 女11例。三组一般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同时手术组立即准备手术。①保守治疗组采用三代头孢类联合抗厌氧菌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7~14 d。对于脓肿直径>3 cm、病情稳定、感染中毒症状较轻的患者, 采用B超定位下或直接扪及包块后, 经皮空针穿刺治疗。隔日一次或根据B超提示脓肿大小再次穿刺抽脓, 直至不易抽出脓液。注意无菌操作;②Ⅰ期切开引流术组:经右下腹麦氏切口行脓肿冲洗引流术, 术中吸尽脓液后用甲硝唑液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用纱布将腹腔液体吸干净, 右下腹壁另开口置烟卷引流, 缝合切口, 甲硝唑加丁胺卡那霉素冲洗、浸泡。根据引流情况3~7 d拔除引流管;③取麦氏切口16例, 右下腹直切口15例, 打开脓腔吸尽脓液, 清除坏死阑尾及其他坏死组织, 清除粪石等脓腔异物。根据手术情况, 行单纯阑尾根部结扎或加缝扎, 阑尾根部结扎+荷包缝合包埋或全层缝合肓肠壁。阑尾切除后再次清理脓腔, 用0.5%甲硝唑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放置腹腔引流14例。手术治疗组术后继续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术后疗效、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价

保守治疗组治愈20例 (74.1%) , I期切开引流术组治愈7例 (70.0%) , Ⅰ期阑尾切除组治愈31例 (100%) 。保守治疗组及I期切开引流术组未治愈患者均转手术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

2.2 三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见表1。

三组比较, Ⅰ期阑尾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与I期切开引流术组 (P<0.05) 。

2.3 平均住院天数

保守治疗组与I期切开引流术组及Ⅰ期阑尾切除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 (13±4.8) d, (15±5.9) d, (9±3.1) d, Ⅰ期阑尾切除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传统治疗观点认为, 脓肿形成是炎症局限的表现, 保守治疗的治愈率很高, 阑尾周围脓肿导致组织炎症水肿和广泛粘连, 不易分离和寻找阑尾, 手术操作困难且危险, 手术有可能破坏机体已经建立起来的使炎症局限的屏障, 导致炎症扩散;保守治疗可使症状稳定或有治愈的可能, 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痛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本组资料表明, 保守治疗及引流均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 有研究表明, I期手术切除阑尾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赵玉东[2]对635例病例行I期阑尾切除引流术资料作回顾分析, 635例全部治愈, 伤口甲级愈合的95.9%, 切口感染4.10%, 术后无一例发生肠瘘, 腹腔脓肿, 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 采用保守治疗治愈。表明阑尾周围脓肿采取I期手术切除阑尾, 引流脓肿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避免复发和阑尾周围炎症肿块以及脓肿引起并发症。

急性阑尾周围脓肿不是I期手术治疗的禁忌证, 积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注意术后护理, 能及早控制炎症、缩短病程。Ⅰ期阑尾切除且可以避免复发及二期手术,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子卫, 韩文妙.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与治疗.腹部外科, 2002, 15 (5) :264-265.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32例, 男性87例, 女性45例, 年龄6~81岁, 平均年龄42岁。发病至诊治时间最短3d, 最长10d, 均有阑尾炎病史及体征, 辅助检查支持诊断,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6例, 伴穿孔30例, 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包裹46例。其中5例伴肠梗阻。右下腹包块疑似回盲部肿瘤, 经探查排除肿瘤手术治愈。全部病例均行一期手术治疗。

1.2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查体所见和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 胃肠道反应和全身反应。

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 逐渐移向脐部, 数小时 (6~8h) 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呈持续性加重。此过程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病变发展的程度和阑尾位置。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 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 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发病早期腹痛尚未转移至右下腹时, 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相关。有些成年人对压痛的反应较轻, 当炎症加重压痛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小儿压痛通常在麦氏点, 它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 但压痛始终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当阑尾穿孔时, 疼痛和压痛的范围可波及全腹。但此时, 仍以阑尾所在位置压痛最明显。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最为常见, 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 常发生在腹痛的高峰期, 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和胃液, 晚期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全身反应:病程中发热, 单纯性阑尾炎的体温多在37.5~38.0℃, 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时, 体温较高, 可达39℃左右, 极少数患者出现寒战高热, 体温可达40℃。

大多数急性阑尾炎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有些升高不明显不能否定诊断应复查, 逐渐升高有诊断价值。

1.3 方法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应采用阑尾切除术。腹腔如有脓液应仔细清除, 用湿纱布蘸净脓汁后关腹。注意保护切口, 一期缝合。

切口选择:临床表现典型者采用右下腹麦氏切口, 不典型者取腹直肌旁或经腹直肌探查切口, 切口大小视术中情况定, 尽量用腹膜保护切口。

术中处理单纯阑尾化脓穿孔者, 吸净脓液, 无粘连, 常规切除阑尾, 残端包埋, 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包裹, 可用手指钝性分离机化大网膜, 切除炎症浸润大网膜, 分离粘连, 剥至脓腔, 吸净脓液, 尽量游离化脓穿孔阑尾, 于根部结扎切除, 盲肠壁水肿明显, 无法包埋者, 可行“8”字缝合包埋残端或单纯结扎阑尾根部, 也可用大网膜覆盖保护。局限性腹膜炎, 将局部擦净不宜广泛冲洗, 于皮下应用庆大霉素冲洗, 弥漫性腹膜炎者, 可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干净后以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腔, 于右髂窝内放置胶管引流, 均于皮下应用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后缝合皮肤。术后要特别注意预防切口感染。

2 结果

术后7例切口感染, 4例出现腹腔积液, 3例粘连性肠梗阻, 经保守治疗治愈。余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 住院时间5~15d, 平均7d, 无腹腔脓肿、出血、肠瘘等严重并发症。

3 结语

化脓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 阑尾肿胀明显, 浆膜高度充血, 表面覆以纤维素性 (脓性) 渗出物。镜下阑尾黏膜的溃疡面加大并深达肌层和浆膜层, 管壁各层有小脓肿形成, 腔内亦有积脓。阑尾周围的腹腔内有稀薄脓液, 形成局限性腹膜炎, 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因此, 一旦诊断明确后应即早进行手术, 手术中清除原发病灶, 从根本上治疗该病。另外, 对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 可以降低感染率, 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摘要: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各种急腹症首位。其症状变化多端, 诊断也不易。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 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仔细分析其临床症状。如延误治疗, 发展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手术操作则有一定困难, 若处理不当, 易出现感染和较多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黄家驷.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934.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 篇9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中西医结合疗法

阑尾周围脓肿多因急性阑尾炎延误治疗,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后自体大网膜及四周肠袢包裹局限而形成的右下腹脓肿,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行阑尾脓肿切除术,则并发肠癌概率高,有一定病死率。其治疗原则以西医保守治疗为主,但病程长,复发率高,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2009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外科住院患者,均有阑尾炎病史,从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3d,最长15d,平均4.32d。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4~71岁,平均30.12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平均31.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及治愈好转标准》[1]:①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发热,发病3~5h后右下腹出现或不出现肿块。②右下腹或右髂腰部压痛,可有反跳痛,肿块能或不能触及,体温升高。③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超声显示局限性包块其中可有低密度区。

1.3 治疗方法 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12h1次;甲硝唑250ml静滴,每12h1次。结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基本方为大黄10g,丹皮10g,桃仁10g,芒硝10g,冬瓜仁30g,败酱草20g,皂角刺10g。每天1剂,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②西医保守治疗组: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12h1次;甲硝唑250ml静滴,每12h1次。

2 结 果

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体温下降至37.0℃,白细胞计数降低,超声复查脓肿明显缩小,或脓肿界限愈来愈清楚,局部炎症明显减轻则判为有明显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84±3.58)d,治疗3d后即有明显疗效者14例,脓肿最早消失时间为3d,最迟消失时间为15d,无1例因炎症扩散而中转手术。西医保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51±3.67)d,3d有明显疗效者5例,脓肿消失最早时间为7d,3例因炎症不局限,有明显扩大趋势或脓肿破裂而改行开腹引流处理。两组住院时间及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血液循环不良致阑尾炎性水肿,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网膜与附近肠管趋向阑尾形成包围,炎症局限于阑尾周围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不合时宜的手术非但因粘连过多、组织水肿质脆、操作困难而阑尾切除不宜,且有破坏自然防御机能而使炎症扩散的危险,甚至造成盲肠穿孔,术后切口感染率很高。

阑尾周围脓肿属中医学“肠痈”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湿阻、气滞、血瘀、热壅,最终导致湿热瘀滞,凝结肠道,郁而化热,热壅肉腐而成痈[2]。方中大黄清热泻火,通腑化瘀,清洁肠道,排瘀血败脓,同时有抗菌消炎作用;芒硝荡涤湿热,两药合用效果更佳;丹皮、桃仁凉血逐淤;冬瓜仁、薏苡仁均能排脓散痈;败酱草泄热导滞、破血消瘀、消肿排脓,为治内痈之要药;皂角刺消肿止痛、透脓托毒;附子散寒化湿,行郁滞,扶正气。

据国内文献报道,4%~10%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就诊时已有阑尾周围脓肿的形成。表现为右下腹边缘清楚,压痛明显的包块[3]。脓肿形成后如不经手术治疗任其发展,可有3种不同的结局:①脓肿吸收,包块消失,炎症消退。②脓液增多,脓肿破溃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破溃入腹内空腔脏器形成内瘘,或经腹壁破溃形成外瘘。③脓液部分吸收,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厚壁慢性脓肿,在右下腹可触及一硬块。单纯西医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也可采用非手术疗法,但需时颇长,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需中转手术。手术治疗一般只能做脓腔引流,阑尾无法切除,3个月后需要再次手术切除阑尾。故有引起感染扩散、肠瘘及切口感染的危险。对高龄和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手术可能引起死亡。据国内一组文献报道10例阑尾脓肿切开引流术,发生肠瘘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1d[4]。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84±3.58)d,治疗3d后即有明显疗效者14例,脓肿最早消失时间为3d,最迟消失时间为15d,无1例因炎症扩散而中转手术。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安全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及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58.

[2] 蔡增进.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囊肿3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616.

[3] 许根川,曾昭时,金遵禹.老年急性阑尾炎193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9,8(2):96.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阑尾脓肿患者76例,均经术中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共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3~74岁,开腹手术组共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1~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腔镜组:全身麻醉,头低右高仰卧位,常规三孔法手术,先于脐上缘取1cm切口,常规穿刺、充气腹,置入Trocai作为观察孔,观察腹腔情况,在腹腔镜引导下分别于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及右锁骨中线平脐处取1cm及0.5cm切口作为操作孔,以剥离棒、超声刀等小心钝锐结合分离粘连,打开脓腔,显露阑尾并洗净脓汁,若阑尾根部良好则予以结扎或套扎根部,切除阑尾,若阑尾根部坏疽,则以大网膜或周围8字缝合关闭残端并以周围组织或大网膜覆盖,彻底冲净腹腔内脓液,阑尾装取物袋中由戳孔取出,并置盆腔引流管1枚。

开腹组:联合阻滞麻醉,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或麦氏点交错切口进腹,吸除盆、腹腔内积(脓)液,找出阑尾进行离断,荷包缝合并包埋阑尾残端或依据阑尾情况行脓肿引流术,同样冲洗腹腔,盆腔置引流管1枚。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资料用SPSS 16.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腔镜组全部一期切除阑尾,对照组29例一期切除阑尾,4例患者行脓肿引流,二期切除阑尾。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化脓性阑尾炎或穿孔坏疽性阑尾炎刺激大网膜及周围组织包裹粘连使炎症局限并形成脓肿,传统观点认为,由于切口所限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盲肠壁水肿,切除阑尾后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导致炎症扩散,因此多行保守治疗或脓肿引流[6]。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阑尾周围脓肿临床较为少见,目前所谓的“阑尾周围脓肿”绝大多数为大网膜及周围组织包裹形成的含有脓液的炎性肿块,故手术切除一期阑尾是可行的,目前多数学者已经达成了共识[7,8]。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如今腹腔镜手术已经逐渐成为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腹腔镜手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患者恢复时间显著缩短[9]。同时,急性阑尾炎虽然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情况比比皆是,因腹腔镜手术视野广阔、戳孔选择灵活,在术中可以探查其他脏器情况,为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提供了一道保障[10]。万里鹏等[11]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等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性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腹腔镜手术的美容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公认。本研究发现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之前的文献报道一致,手术时间短及一期切除率高,与腹腔镜成像系统有放大功能,局部解剖更加清晰;全腹腔360度“全方位”观察,术野更开阔有关。术后恢复快即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可能与腹腔镜手术对脏器干扰小、术中体液蒸发少,且因术野开阔,腹腔内积脓处理更确切术后肠道炎性刺激小有关[12,13]。

上一篇: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下一篇:低压空气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