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联合切除术(共10篇)
阑尾联合切除术 篇1
运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给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该术式具有创伤小, 给患者制造的痛苦小, 恢复快的特点, 目前是治疗胆囊疾病的较有效的手段。为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护理方法, 现对该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6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就手术效果以及护理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9例, 女31例, 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 (45.5±8.5) 岁。60例患者中,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慢性阑尾炎的患者有30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并发慢性阑尾炎的患者有18例, 胆囊息肉伴有慢性阑尾炎的患者有9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急性阑尾炎的有3例。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诊断确诊为相应的胆囊部病变以及急性阑尾炎。
1.2 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 做好术前准备, 加强营养增加患者手术耐受力, 增强抵抗力, 同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纠正患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对60例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术, 应用三孔法腹腔镜治疗, 将患者阑尾、胆囊以及周围病变组织一并切除。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无病例转为开腹手术, 手术时间45~115 min, 平均时间68 min。术后1例患者进行了阑尾周围引流操作, 3例患者进行胆囊周围引流操作, 引流部位均在腹部右中下部, 1~2 d后拔除引流管。术后护士对患者体征严密监护, 按时巡房, 对腹部引流状况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流量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遵医嘱进行治疗。60例患者无阑尾残端漏、伤口感染以及胆囊漏的发生, 住院时间2~5 d。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 未发现有并发症状发生。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患者术前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特别是听说要采取两种疾病联合切除的手术, 由于缺乏对该术式的了解, 会误认为创伤性更大, 进而表现更加不安。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 向他们介绍胆囊部位息肉是一种常见良性疾病, 阑尾炎更是外科普通疾病, 而腹腔镜在临床手术中是一种常规治疗仪器, 对手术的治疗起到很大的作用, 并且腹腔镜手术优点多, 可以减轻患者痛苦、用时短、创伤小, 使患者对此有正确的认知。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倾听, 了解患者心理特点, 取得患者信任, 消除患者顾虑,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尤其是重要脏器器官, 如发现有功能障碍要及时给予纠正[1]。指导患者进行胸式呼吸训练, 并训练患者进行病床上排便, 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前使患者沐浴, 清洁身体, 并进行剃毛操作, 尤其注意脐部以及会阴部的操作。术前摄取少量清淡食物, 切勿摄入过多脂肪, 术前8 h禁止进食, 4 h内禁止饮水, 术前给予麻醉前用药。
3.2 术后护理
3.2.1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麻醉药效未完全消退时, 为患者去枕使之平卧于病床上, 头偏向一侧, 防止造成呼吸道误吸, 待患者清醒后改为半坐卧体位。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工作, 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 如有体温下降、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生时应立即向医师汇报, 密切观察腹部体征, 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疼痛, 判断患者有无出现气腹。6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 并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调节静脉输液速度, 保证药物有效准确的执行。协助患者进行翻身, 并轻叩患者背部鼓励患者咳嗽, 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阻滞, 根据情况适当给予患者超声雾化治疗, 稀释痰液, 防止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2]。
3.2.2 腹痛护理
患者术后有可能会出现腹部右上侧、右下侧同时疼痛现象, 由于二氧化碳作用, 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背部疼痛的症状, 一般无需治疗2 d内会自行消退。但部分患者会产生剧烈疼痛的症状, 要及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镇痛处理。有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腹部钝痛、刺痛、压痛、跳痛等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 医护人员要及时汇报给医师, 采取相应措施。
3.3.3引流管的护理
胆囊与阑尾属于不同的两个病变区域, 故安放的引流管位置也有所不同, 护理人员要分清是属于胆囊引流管还是阑尾部引流管, 常规给予引流管消毒, 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量的情况, 注意不要压迫、扭曲、松脱引流管, 患者翻身时要特别注意, 以保证引流管的畅通无阻, 防止堵塞。要注意胆囊区引流液是否有胆汁样液体流出, 判断有无胆漏、阑尾残端漏的现象发生, 如有异常, 要及时向医师汇报,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2.4 创口护理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切口小, 可用透气创可贴贴合即可。要保证伤口的清洁卫生, 防止创口周围潮湿, 定时给引流管伤口换药, 观察是否有感染状况的发生, 一旦发现伤口有渗漏现象要及时汇报给医师, 并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术后要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防止伤口感染。
3.2.5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该组60例患者中未出现并发症, 但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少数患者会并发皮下气肿症状如症状明显并且肿胀范围大, 可用针头将之刺破然后抗消炎处理。发生胆漏、阑尾漏并发症的患者, 要减少运动量, 避免过度劳累并且要注意防寒保暖, 加强营养供给。如有黄疸、腹胀等症状发生, 应考虑进行二次手术进行治疗[3]。
4 结语
该研究表明腹腔镜下行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 创伤小, 患者痛苦小, 术后并发症少, 且恢复较快, 住院时间较短。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 术后认真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60例患者顺利手术后均预后良好, 未发现并发症。该手术方法与围手术期护理相结合, 收效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6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观察。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 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同时解决治疗两种疾病, 减少了患者两次手术的创伤, 给患者带来极小的痛苦折磨, 并且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 积极护理, 患者术后恢复快, 痊愈所需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护理
参考文献
[1]祖存.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67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2 (20) :47-48.
[2]许军.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1, 12 (17) :49-50.
[3]宋付美.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8, 1 (26) :15-16.
阑尾联合切除术 篇2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74-01
阑尾炎是一种人体的阑尾发生炎性改变的急腹症,是临床上的多发病,死亡率极低。如果阑尾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患者遭受剧烈的疼痛[1]。为了提高阑尾炎治疗的有效率,本研究选择6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阑尾炎的诊断标准,且经过患者及家属的同意。60例患者包括12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8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和10例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将其按照阑尾炎类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31.2±5.9)岁;观察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9-42)岁,平均年龄为(32.9±6.4)岁。将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0.05,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1.3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得到的汇总数据完成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腹腔脓肿,1例患者发生肠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后均为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3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9,P<0.05)。
3讨论
阑尾炎患者一般都是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发热、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等)、腹肌紧张等[2]。临床上治疗阑尾炎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是药物治疗仅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早期阶段,见效慢,会引起阑尾局部肿胀、阑尾周围组织粘连等,且日后复发的可能性较高,因而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3]。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开腹阑尾切除术(OA),这种手术方式须将患者的手术切口逐层切开,会造成明显的创伤,产生剧烈的疼痛,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而且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很高。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3.3%。
观察组使用的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这种手术方式的切口是采用穿刺套管完成的,术后不需缝合,不会留下瘢痕,不影响美观性,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医生通过腹腔镜能够对患者的腹腔展开全方位的详细探查,探查结果准确,误诊率极低[4];腹腔镜探查范围可达阑尾以外,如果患者有盆腔积液、胃十二指肠穿孔等病变也可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全程不与患者的阑尾和皮下组织接触,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发生[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将患者腹腔中的脓液完全吸出,避免术后产生腹腔脓肿。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均大幅降低,没有发生术后并发症[6]。
综上所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于阑尾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大幅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立健,刘朝阳,周小渔,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J]. 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9): 1131-1132.
[2] 李春生,刘铜军,申震,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5, 30(8): 647-649.
[3] 王秀彬.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比较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7): 36-37.
[4] 张伟耀,周霞.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大样本对比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3): 322-324.
[5] 李爱敬.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14): 1139-1140.
阑尾联合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腹腔镜联合手术的80例胆囊疾病合并急慢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患者占总数53.8%, 女性患者占46.2%;胆囊合并阑尾炎患者年龄15~67岁, 平均 (45.6±3.9) 岁;所有的研究对象中, 胆囊结石患者47例, 胆囊息肉病变的患者3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12例, 慢性阑尾炎患者64例, 阑尾无病变仍要求进行切除处理的患者4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患者多达19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性麻醉, 当完成CO2气腹后, 采取常规性四孔法进行胆囊切除术, 其中四孔分别为作为观察孔脐下缘10 mm处、作为主操作孔剑突下腹10 mm处以及位于锁骨中线、腋前线处的两个辅助孔, 并将10 mm的套管针和腹腔镜植入脐下缘观察孔内;当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患者由头高脚低调整为头低脚高, 腹腔镜植入位置亦发生由脐下缘观察孔至剑突下孔, 并将原胆囊切除术时观察孔变为主操作孔, 其余两孔变为辅助孔, 从两个辅助孔之一抓钳钳夹并提起阑尾尾部, 将阑尾剔除腹腔外, 并采用常规的手术器械进行阑尾切除处理, 将切除的阑尾装入标本袋子和胆囊一起从脐下缘戳孔出取出, 然后按照顺序将腹腔镜、穿刺套管、套管针一一取出;当手术发现操作孔被污染时, 手术人员应采取消毒措施, 避免切除出现感染, 手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胆囊和阑尾炎情况设置腹腔引流管, 并缝合切口处皮肤, 宣布手术结束。
1.3 护理措施
1.3.1 手术前心理护理和准备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状态, 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使患者对腹腔镜联合切除法有充分认识, 帮助患者缓解和克服抵触、焦虑等情绪, 给患者以一定精神鼓励和支持, 使患者情绪稳定, 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 使其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护理人员应知会患者, 在手术前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 如肝功能、腹部B型超声等;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让患者清洁手术切口附近皮肤, 防止手术后伤口发生感染发炎;叮嘱患者手术前3~5 h禁食, 在手术前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1.3.2 术后观察及护理
护理人员手术后加强对患者临床症状观察, 看是否有发热、头痛、出血、肠漏等并发症出现, 根据实际需要结合B型超声、X线等进行及时、有效处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感染、腹腔脓肿率高于传统阑尾切除手术, 需加强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观察, 做到早观察、早诊断、早治疗;一般手术后24 h内, 患者创口即可恢复良好, 出血率较低, 当24 h内出现出血状况时, 需要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当患者引流管通畅时, 根据引流液颜色加以判断;当对未放置引流管患者, 可根据血压、脉搏变化判断。并根据出血原因迅速做出处理, 帮助患者止血;根据患者腹腔镜联合切除术后腹部症状、体温、血压、血常规中的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以及对引流管液的观察综合判断患者胆囊、阑尾是否存在残端, 当胆瘘、阑尾残端瘘的症状和体征局限在右上腹或右下腹, 可以将细小的吸痰管植入引流管, 并进行长期持续冲洗, 以减轻腹腔感染情况。
1.3.3术后饮食和服药指导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患者饮食要规律, 要严格按照医嘱去饮食和食药, 不能按照自我意愿去饮食和进行医药食用;护理人员严格观察患者恶心、呕吐、腹痛、排便等各方面恢复情况, 并根据患者实际肠功能恢复情况指导饮食。
2 结果
作为研究对象的80例患者经过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手术和精心的护理, 手术成功率达到100%, 并发症出现仅有2例, 且均由护理不合理所引发。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 不存在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37~100 min, 平均手术时间62 min, 手术后患者休息2~7 h即出院;手术24 h内患者肠胃功能即恢复, 伤口愈合情况良好;手术后90 d内的随访中, 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且均由护理不足所引起。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升和医疗技术迅速发展, 胆囊炎合并阑尾炎患者对腹腔镜联合治疗需求逐渐增大[1,2]。腹腔镜器械具备独特性, 既需要护理人员和手术人员熟练掌握腹腔镜功能和保养方法, 又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器械保管和检测, 并对腹腔镜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在每一次手术进行之前, 都需要对腹腔镜进行科学、合理、详细检验, 以确保手术正常进行[3,4,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打破传统手术模式, 患者仅需要进行一次全身麻醉既可以完成两个不同手术, 且手术部位完全不同, 腹腔镜联合切除术手术时间很短、治疗时创口较小、且临床疗效极佳, 但在患者手术后观察护理和心理护理常被忽略, 对患者康复带来不利影响。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需熟悉手术操作过程, 还要掌握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症状方面医学常识, 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必须向患者说明腹腔镜手术原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以及如何做好术后护理[6]。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家属之间沟通, 帮助患者和其家属增加对手术的了解, 减少患者和家属心理的焦虑、不信任等, 使得患者可以主动配合手术进行。将护理工作融贯于患者治疗、恢复的各个阶段, 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宝胤, 骆成玉.经脐免夹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15例操作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5 (11) :15.
[2]杜裕涛.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16 (4) :10.
[3]宋付美, 李红姿, 李新华.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 2008, 15 (1) :26.
[4]张晓英, 孙美泽.68例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5) :5.
[5]金道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 2013, 18 (1) :11.
阑尾联合切除术 篇4
【关键词】 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057-01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但保守治疗时间长,且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1],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与进步,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笔者采用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104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7~62岁,平均(36.54±8.62)岁;观察组52例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9~60岁,平均(35.96±8.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行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做传统的经腹直肌切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对于粘连较轻者,直接行阑尾切除术,然后放置1~2根粗乳胶管引流;对于粘连较严重者,先行引流术,然后在二期行阑尾切除术。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复合麻醉,在脐上缘、右侧锁骨中线脐上3cm处、平右髂前下棘处三个地方建立操作孔,并分别并置入10mm腹腔镜以及10mm、5mm的Trocar,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探查。在本组52例患者中,有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肠粘连,通过粘连松解,并且对脓肿与腹壁或侧壁膜的粘连行钝性分离,找出阑尾并对其周围粘连进行分离,行阑尾切除术,封闭阑尾根部。术后常规放置硅胶引流管,从右下腹辅助操作孔引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分组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对于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来讲,由于寻找阑尾难度大,术后难以切除阑尾,所以在传统治疗中,前期主张以抗炎、保守治疗为主,3个月后再行二期阑尾切除术[2]。但是,上述治疗方法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且效果不甚理想。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越来越成熟,将其用于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通过腹腔镜,可以观察患者腹腔内的情况,手术视野开阔,有助于准确找到阑尾并且将其彻底清除,大大减少残余脓肿的发生率[3]。②手术切口小,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且恢复快,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③术中操作时阑尾与切口不需要直接接触,从而大大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4]。④减少对肠管的牵拉翻转,并且还能避免纱布对肠壁的反复摩擦,减少对肠组织的损害。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采用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小,同时可减少治疗费用;且观察组患者感染、阑尾残端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易石坚,王兴群,赵振伟,等.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09):1051-1052.
[2]徐道增,李福泉.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0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2,16(01):80.
[3]朱世录.一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112-113.
阑尾联合切除术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我院2004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胆囊炎合并阑尾炎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800例, 随机进行分组, 传统组患者400例, 其中男性206例, 女性194例, 年龄32~59岁, 平均年龄41.5岁;改良组患者400例, 其中男性209例, 女性191例, 年龄 (34~60) 岁, 平均年龄41.5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排除患有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
1.2 手术方法
800例患者首先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 无手术禁忌证和麻醉禁忌证, 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好监护系统, 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 常规进行气管插管全麻, 传统组400例患者, 常规进行皮肤消毒后, 分别按A、B、C、D进行4点手术切口, A点在脐周切口、B点剑突下方、C点肋缘下3 cm与右锁骨中线连点, D点在右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脐上水平连点4个孔, 也可依据患者患者的情况进行微调整。改良组患者400例, 按A、B、C进行3个手术切口, A点在脐下缘, 主要是建立气腹, 置入手术套管;B点在剑突下;C点在右肋缘下锁骨中线移至脐部偏右, 常规置入套管, 进行常规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 发生异常和手术操作困难时, 及时进行处理或是开腹手术[3]。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比例、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传统组患者相比, 差异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
改良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对比传统组患者,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手术操作或是手术麻醉不良反应。
3 讨论
进行胆囊-阑尾联合手术切除在很早就已经开展了, 并且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胆囊炎和阑尾炎的发病比例均较高, 两种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均为手术切除治疗;两个脏器相距较近, 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 如果合并两种疾病, 可以进行联合手术切除治疗[4]。腹腔镜在临床上已经开展较长的时间, 手术方法和操作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初始腹腔镜手术治疗均为4孔手术, 伴随技术的革新, 目前已经改良为3孔手术操作, 既满足手术操作需要还可减少手术切口数量, 减少患者身体创伤, 同时还能够减少手术出血,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文献和实践结果显示进行3孔操作完全可以满足手术操作需要, 减少手术切口, 减轻患者身体负担[5,6]。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及阑尾切除联合术患者800例, 分别给予4孔手术和3孔手术操作, 治疗结果显示对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手术治疗患者, 应用3孔手术切口操作, 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手术成功比例高等优点, 手术安全性较高, 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7,8]。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3孔法对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胆囊炎合并阑尾炎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800例, 随机进行分组, 传统组患者400例, 进行4孔手术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改良组患者400例, 进行3孔手术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比例、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对比传统组患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改良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与传统组患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手术操作或是麻醉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手术的患者应用3孔手术切口操作, 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手术成功比例高等优点, 手术安全性较高, 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及阑尾切除联合术,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
参考文献
[1]方孙阳, 董怡民, 俞学军, 等.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 2006, 11 (2) :129-130.
[2]郑伟杰, 林运全, 金永寿, 等.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3) :60-62, 63.
[3]厉学民, 毛根军.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4, 10 (7) :487-488.
[4]李观华, 张慧, 黎龙, 等.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的临床报告[J].井冈山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6, 12 (27) :150-151.
[5]黄建平, 葛茂军, 张海阳, 等.三孔法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4, 9 (1) :37-38.
[6]陈重飙, 林晨, 张再重, 等.开展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认识与提高[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3, (20) :9034-9036.
[7]冉锋.腹腔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 2006, 35 (8) :767-768.
阑尾联合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联合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 均为男, 平均年龄42岁, 患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例, 慢性阑尾炎2例 (术后病例报告证实) , 8例患者均为成人腹股沟疝, 其中右侧腹股沟斜疝4例, 右侧直疝2例, 左侧斜疝2例。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麻醉, 作脐上缘切口, 建立CO2气腹后置10 cm trocar 作腹腔镜观察孔, 取头低足高15度仰卧位, 左右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交点作为主辅操作孔, 患侧为主操作孔, 长10 mm, 健侧为辅操作孔, 长5 mm。
1.2.1 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
腹腔镜进入腹腔后, 仔细观察阑尾炎症程度,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炎慢性炎症改变, 才联合TAPP术, 如阑尾炎化脓、坏疽、穿孔或脓肿形成, 则不宜联合实施, 单行LA术。确定联合TAPP术后, 辨别腹股沟区解剖标志:疝囊口的位置、腹壁下动脉的走向、腹直肌、耻骨联合、脐韧带、输精管、精索血管等。在疝环口上缘剪开腹膜, 入腹膜前间隙进行分离, 解剖出疝囊、输精管, 精索血管, cooper韧带, 将聚丙烯补片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 剪成大小合适后送入腹腔, 置于腹膜前间隙, 覆盖内环、Hassebach三角、股环内口, 用连发钉合器将补片固定于cooper韧带、腹横肌下缘、腹直肌外缘, 彻底止血, 关闭腹膜切口使之腹膜化。
1.2.2 腹腔内置网疝修补术 (IPOM)
将聚丙烯防粘连补片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 剪成合适大小及形状后置于腹膜内表面, 覆盖于斜疝或直疝缺损区, 用连发钉合器固定。
1.2.3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
头低左倾30°仰卧位, 不再增加操作孔, 提起阑尾, 电钩电凝离断阑尾系膜至根部, 钳夹电凝离断阑尾动脉, 必要时使用超声刀。阑尾根部套扎二圈, 剪断阑尾, 其残端电灼, 取出阑尾。
1.2.4
本组LA+TAPP6例, LA+IPOM 2例, 先行LA后TAPP术2例, 先行TAPP后LA 术4例, LA与IPOM术先后次序各一例。
2 结果
2例LA+TAPP发生术后感染, 术式均为先行LA后行TAPP术的病例, 经拆除补片, 切开引流后治愈;余6例均一期愈合, 无并发症。
3 讨论
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在普外科日渐广泛和成熟, LA+LC应用最广, 报道最多, LC+TAPP也常有报道, LA+TAPP、LA+IPOM、LA+TEP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 目前报道均比较少。
3.1
LA+LC LA、LC都是Ⅱ~Ⅲ类手术, 联合实施符合腹腔镜联合手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联合实施腹腔镜手术时, 手术种类间不矛盾, 最好为同类或相近手术[1], 真正体现出联合手术各种优势。
3.2 LC+TAPP
腹腔镜使用补片的疝修补术属Ⅰ类无菌手术, 不宜与污染严重的手术联合实施, LC属Ⅱ~Ⅲ类手术, TAPP为Ⅰ类手术, 通常不宜联合实施, 但由于胆囊切除与疝修补操作部位有一定距离, 如果胆囊不呈明显急性炎症, 而是慢性炎症或胆囊息肉等, 并且正确安排手术顺序, 遵循先Ⅰ类再Ⅱ类, 先Ⅱ类再Ⅲ类的排序[1], 先行腹股沟疝修补术, 再行胆囊切除术, 可以避免手术污染, 取得满意效果[2]。
3.3 LA+TAPP、LA+IPOM、LA+TEP
原则上腹腔镜疝修补术只允许与慢性阑尾炎联合实施阑尾切除术[1], 阑尾根部化脓、穿孔、阑尾周围脓肿应视为联合切除的禁忌证[3], 同时遵循先行疝修补, 再行阑尾切除的手术顺序, 临床效果是肯定的。本组4例先行TAPP后LA术, 无感染发生。2例LA联合TAPP术后发生感染, 均由于违背了Ⅰ类联合Ⅱ类手术的手术顺序, 而导致手术失败。只需单纯缝合修补的腹股沟隐性疝和食管裂孔疝患者, 则可与多种类型的阑尾炎联合手术[1], IPOM由于操作简单, 损伤小, 理论上可与各种类型的阑尾炎联合 (阑尾脓肿除外) , 也不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手术;TEP由于操作较为复杂, 技术要求较高, 创伤相对大些, 故联合LA应慎重。
综合上述, 本研究认为:只要遵循手术的指征、手术种类间为同类或相近手术的原则, 按照先Ⅰ类再Ⅱ类, 先Ⅱ类再Ⅲ类的排序,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联合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阳德.内镜微创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65-868.
[2]李俊华, 冯新富, 唐敬铭.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的研究.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07, 1:127.
阑尾联合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胆囊、阑尾联合患者, 其中, 男29例, 女33例;患者年龄23~60 (41.53±1.24) 岁;患者疾病类型:胆囊病变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44例, 急性胆囊炎11例, 胆囊息肉7例;合并慢性阑尾炎44例, 单纯急性阑尾炎12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
1.2 方法
麻醉师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措施对患者实施麻醉, 指引患者选取头高足低体位, 左倾约为15°, 在患者脐下缘做一10mm切口, 置入trocar和腹腔镜, 成功建立人工气腹, 气压维持在12~13mm Hg。之后依次在患者剑突下4~5cm处以及右锁骨中线脐水平上做切口, 其大小分别为10mm、5mm, 并置入相应的trocar。首先对患者胆囊及阑尾状况进行探查, 通过腹腔镜对胆囊进行切除, 手术成功后, 将监视器放置在患者右足侧, 充分暴露患者右下腹视野, 认真寻找阑尾。提起阑尾, 通过双极电凝器对其进行电凝, 并将阑尾系膜切断。对于较为难处理的患者, 医护人员可在患者下腹部脐和耻骨连线中点偏右3cm处做一辅助切口。手术完成后, 用可吸收线对阑尾根部进行缝合, 双重结扎后切断。检查若患者无活动性出血, 有效消除其气腹, 并逐层缝合腹壁, 结束手术。
2 结果
62例胆囊、阑尾联合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为51~98 (74.52±1.03) min;患者住院时间为3~10 (6.57±1.25) d;其中2例中转为开腹手术, 但未出现副损伤及活动性出血等症状。患者在术后24h可下床活动, 术后1~4d肛门首次排气, 并给以患者流质饮食。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12个月的随访, 无复发及并发症症状。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逐渐被推广应用。其治疗胆囊疾病及阑尾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创伤性小、视野开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 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医护人员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阑尾疾病时, 应指引患者选取平卧位、头高足低、右侧抬高体位 (切除胆囊) 和平卧位、头低足高、右侧抬高体位 (切除阑尾) ;待麻醉成功后, 在患者脐下缘、剑突下、两肋弓下缘同锁骨中线交点及右下腹麦氏点出做4个切口,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 可另外增加相应的穿刺孔。手术完成后, 采用肠溶线对患者阑尾根实施常规结扎、缝扎, 根部穿孔的阑尾炎实施荷包缝合。对于需要的患者, 可留置引流管, 便于将液体排除体外[3]。同时, 采用该种手术对胆囊、阑尾患者进行治疗时, 其具有相应优点, 可一次完成两种手术, 且手术不用充分暴露患者腹腔, 减小腹壁切口, 几乎不留瘢痕, 充分体现美观效果;同时, 该术式不会出现纱布垫接触患者腹内脏器等现象, 彻底清除腹腔中的积液, 对患者干扰较少, 术后肠粘连机会显著减少。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 住院时间较短, 本研究中, 选取的62例胆囊、阑尾联合患者, 其住院时间为3~10 (6.57±1.25) d。但在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过程中, 潜在中转开腹的可能性, 本研究中, 2例中转为开腹手术, 但未出现副损伤及活动性出血等症状。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囊、阑尾联合疾病临床上较之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地等优点,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程雷, 王洪江, 金实, 等.腹腔镜下胆囊与阑尾联合切除45例疗效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1 (5) :520-521.
[2]梁家强, 朱一宁, 黎木淦.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4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 2010, 6 (9) :175-176.
阑尾联合切除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阑尾切除术患者男69例, 女33例, 年龄最小7岁, 最大68岁;7~14岁22例, 18岁以上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68例, 慢性阑尾炎患者3 4例, A S AⅠ~Ⅱ级, 体重2 0~8 0 k g, 身高1 1 0~175cm, 手术时间50~90min, 所有患者皆无明显心肺疾患和麻醉禁忌证。
1.2 麻醉方法
入室常规给氧, 建立静脉通路, 监测BP、HR、ECG及SpO2, 麻醉前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500mL (儿童:10~20mL/kg) , 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 (儿童:鲁米那钠2mg/kg, 阿托品0.02mg/kg) 。患者取侧卧位, 选用合适腰-硬联合穿刺针于L2/3或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硬膜外麻醉针到达硬膜外腔, 再用腰麻针经硬膜外腔穿刺至蛛网膜下腔, 见有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75%布比卡因2mL、25%葡萄糖0.9mL、肾上腺素0.1mL, 注射时间为30~50s, (儿童:0.5%的布比卡因0.3mg/kg, 20~30s注完) , 退出腰麻针, 置入硬膜外导管, 操作完毕后置患者于水平仰卧位, 5~10min后测试麻醉平面。根据平面或术中情况可追加局麻药 (2%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 。对于不能配合的患儿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0.05mg/kg, 氯胺酮0.5~1.0mg/kg。
1.3 麻醉效果观察与评定
术中观察麻醉镇静、镇痛效果, 腹壁肌松和牵拉反应。我们将麻醉效果分为3级, 优:无不适感, 肌松好, 无须任何辅助药;良:偶有轻微不适、可忍受, 肌松稍差;差:疼痛, 肌紧张, 需改麻醉方法。
2 结果
其中麻醉效果评优的患者95例 (93.14%) , 麻醉效果评良的患者7例 (6.86%) , 没有患者出现麻醉效果评差。
3 讨论
正确选择麻醉方式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 新开展的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集二者优势于一体, 弥补了二者单一麻醉的不足, 增加了对传入神经的阻滞, 起效迅速, 阻滞完善, 获得了满意的肌松和完善的镇痛, 减轻了机体的应激反应, 已广泛应用于阑尾切除术、分娩镇痛等下腹部、盆腔手术的麻醉。有文献报道[1]采用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 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中有80%的患者阑尾牵拉反射较重, 且麻醉诱导时间长、起效慢, 麻醉完善率仅为90.45%, 增加了人工气腹对患者的不适感, 为此常需辅助强效麻醉性镇痛药, 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有硬膜外置管, 可以根据平面和术中需要追加药物, 不受手术时间的影响;术后还可接一次性使用的持续微量泵用于镇痛。所以, 现已常用于发作时间短、没有腹膜炎症状及全身症状的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麻醉。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减退, 尤其是老年人, 心血管的调节能力下降, 腰麻容易引起老年人麻醉后低血压和循环波动;老年人由于椎管内解剖的变化, 硬膜外阻滞可导致用药量的不确定性, 时常出现麻醉平面不足或平面过广现象, 甚至有时需要静脉辅助其他药物才能完成手术, 增加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如果麻醉平面过高, 又因老年人肺组织退行性变, 肺活量、肺顺应性和弥散功能降低, 可并发低氧血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一般情况, 严格控制麻醉药的剂量、注药速度及麻醉平面;如果麻醉平面或深度不够, 可以随时通过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 增加麻醉平面和深度;所以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 血液动力学稳定, 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本组102例患者均阻滞完善, 效果满意, 无中途改转麻醉方式;1例67岁患者由于身体素质低下, 麻醉后出现低血压, 积极处理后好转。小儿由于发育尚未成熟, 脊柱较为平直, 体表解剖标志清晰及脊柱韧带富于弹性, 穿刺时层次感觉明显而容易。由于小儿循环系统代偿能力较大, 我们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5~8以下, 术前适当扩容, 本组患儿术中血压平稳, 未出现明显波动。小儿水代谢比成人快, 脱水耐受性差, 术中要适量补液, 以免因血容量的变化影响到循环功能。有时术中气腹和手术牵拉对小儿产生的不适感, 我们积极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和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 (0.5~1.0mg/kg) , 有效地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患儿均注射一次便顺利完成手术。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是最目前常采用的椎管内麻醉技术, 损伤相对较小, 患者术后取仰卧位, 头颈部下垫枕头稍抬高, 可以避免因头部低于躯干, 颈部肌肉和腰部肌肉均保持僵硬状态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近代心理生理学对慢性疼痛的研究发现, 负性情绪直接影响下丘脑的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 造成体液、激素酶类的异常, 导致内源性致痛物质增高, 抑痛物质降低, 使痛阈下降[2]。患者术后在保持清醒状态下, 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会产生烦躁情绪, 术后鼓励病人翻身变换体位, 可以取侧卧, 同时还可效防止呕吐物误吸。有报道显示[3], 腰穿恐惧及术后头痛、腰痛有明确的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所以, 术后使病人处于舒适的体位和心理干预, 可以使病人处于愉悦状态, 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穿刺针较细, 脑脊液丢失少, 术前积极补液, 术中适当补液, 损失的脑脊液易恢复, 麻后头痛发生率低;本组术后仅1例老年患者发生麻醉后头痛。有资料显示[4]一般腰麻后头痛率为3%~30%, 明显高于本组。
本组研究发现, 使用重比重液局麻药时, 患者取右侧卧位穿刺麻醉效果更好, 肌松好, 术中牵拉反射轻, 可能与阻滞平面易于固定在患侧, 阻滞更加完善有关。麻醉时积极防止全脊麻醉, 追加硬膜外用药时要少量、多次、缓慢;腰麻给药后, 要快速硬膜外置管, 以便抓紧时间调节麻醉平面, 防止麻醉平面过广或不足;对于小儿和高龄患者, 我们根据身体素质和一般情况, 合理用药, 均可取得满意效果。本组102例患者, 其中麻醉效果评优的患者95例 (93.14%) , 评价良是7例 (6.86%) , 没有患者出现麻醉效果评差。
总之,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备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双重特点, 起效迅速, 效果确切, 可控性大, 并发症少, 可延长麻醉时间和用于术后硬膜外麻醉止痛等优点, 为急诊阑尾腹腔镜切除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摘要: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 广泛用于下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的麻醉。
关键词:麻醉,硬膜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参考文献
[1]谢荣, 刘亚军.我国临床应用硬膜外阻滞的调查报告[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1, 11 (2) :240.
[2]赵俊, 张立生.疼痛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4:10~23.
[3]刘业, 杨长琼, 雷音, 等.心理干预在减轻腰穿恐惧及术后头痛和腰痛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12) :707~709.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篇9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改良
【中图分类号】R 65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64-0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laparoscopic appendctomy(LA). Methods: The data of 237 cases with appendicit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of them,153cases recepted LA;84cases recepted ameliorative laparoscopic appendctomy(ALA).Results:None occurred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The mean operating time and the rate of wound infections was43±12.35、26±9.56(minutes)and 4(2.61)、0(0.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LA was secure、available,and rapider,had lower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than LA.
【Key works】 appendicectomy; laparoscopes; amendment.
阑尾炎为常见病、多发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明显优势,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常规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一定的不足,本文对手术方法做了一些有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切除术237例,其中男129例,女108例,年龄7~79岁,平均35±2.91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6例、慢性阑尾炎18例。LA组153例,ALA组84例,二组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手术方法:LA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全麻,气管插管。CO2气腹压力12~14 mm Hg,体位可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整。脐环下沿为观察孔,麦氏点和左腹对称处分别置5mm和l0mm trocar为辅助操作孔和主操作孔,超声刀凝固阑尾系膜血管,切断或用钛夹夹闭或套扎线于根部双重结扎阑尾。ALA:将LA做如下改进:下腹正中偏左约2 cm置5 mm trocar作辅助孔,根据阑尾根部位置于右侧腹适当位置放置5 mm trocar作主操作孔。经辅助孔用抓钳抓起阑尾头部向外、向前、向下牵位,以展开系膜,主操作孔伸入电凝钩,紧贴阑尾将系膜从尖端一直离断到根部。阑尾根部用可吸收线结扎2道,在二结扎线间剪断阑尾。残端电灼但不包埋。遇根部水肿明显,疑有结扎不牢靠者行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包埋。彻底冲洗术野,阑尾装入手指套中或直接由脐部trocar取出。根据腹腔内渗出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数据用(χ(-)±s)表示,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τ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术中并发症:2组患者均未出现阑尾系膜大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手术时间的对比:本组资料对手术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LA组明显高于ALA组(P 2.3 术后并发症:本组资料仅对切口感染和腹腔内CO2残留所致的疼痛进行比较,统计结果表明,切口感染率LA组明显高于ALA组(P 2.4 住院时间的比较:LA和ALA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19±1.83、3.07±2.39天, 二者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O.05)。 3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具有相同的手术安全性[1-2],LA同时具有腹腔全方位探查、术野清晰、冲洗腹腔和盆腔彻底、创伤小的手术效果[3-4],在行阑尾切除的同时可发现其他并存的腹腔内疾病,如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胃穿孔等,可在术中一并处理,从而在我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A约占同期阑尾切除手术的65%。 在近三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认为LA存在以下不足并作了相应的改良:LA以麦氏点作为辅助孔,操作器械与阑尾呈直角,带线结扎时异常困难。将其改为先在下腹正中偏左约2 cm置5 mm trocar作辅助孔,寻及阑尾确定根部后在右侧腹适当位置放置另一5 mm trocar作主操作孔,使该点与阑尾根部在冠状面及横切面上皆有一定的夹角,操作十分方便。 分离阑尾系膜不用超声刀,而用电凝钩紧贴阑尾分离,阑尾动脉不结扎。阑尾血管是由回结肠动脉分出的四级终末枝,电凝足以安全处理,越贴近阑尾,血管分枝越细,电凝止血效果越好,同时切除后的阑尾体积越小,越有利于装入手指套中。若阑尾系膜上的血管较粗,估计电凝止血不牢靠或分离阑尾系膜时发生出血,可用血管钳夹住血管后电凝,效果良好。如阑尾系膜肥厚,无法或不便于从头部开始分离,可用抓钳提起阑尾体部,从近根部处分离系膜,因此处系膜常较薄弱,然后再逐层凝断系膜。 本改良放弃了阑尾根部套扎法和丝线结扎法,前者在结扎线进入腹腔后线圈常有旋转、纠缠现象,单用一把分离钳将阑尾套入费时费力,后一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有二:一是由于腹腔内的渗液使丝线与阑尾周围组织形成粘着不易夹持,其次是在收紧线结时丝线容易被拉断,ALA改用3-0可吸收线,该种线有一定的韧度,容易成形,在体外先打外科结,持针器夹持线结送入腹腔,另一钳套入线圈内提起阑尾头部,可将阑尾迅速套入至根部,拉紧结扎线后再打第三个结,线结十分牢固。第二道结扎线同法处理,但线尾不剪,在將阑尾装入指套后,结扎线的线尾留在指套的外面,用分离钳夹持指套前后二层及线尾从脐孔trocar送出后,血管钳夹住线尾可将阑尾快速取出,避免了常规方法取阑尾时由于标本的卷曲、送出过程中的挤压使阑尾团于指套底部而难于取出的困境。如标本直接从trocar取出,应在阑尾进入trocar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从腹腔内trocar,再连同标本一并拔出,可以预防切口感染。从表1可以看出,LA的切口感染率高于ALA,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标本取出时困难,从而导致指套破裂或阑尾断裂,切口污染所致。 由于本方法的三个穿刺孔较小,故不用常规的标本袋取阑尾,而是改用乳胶手套的拇指套为标本袋,将阑尾装入指套有时由于指套前后二层相粘、阑尾壁上有脓液或血液或是阑尾弯曲而异常困难,可事先将指套剪成前后二層不等高,从脐部trocar中置入后放在盆腔后壁从而自然形成上高下低状态,分离钳夹持指套边缘,用另一钳分开指套再将阑尾装入,如仍有困难,可在指套内注水使其膨胀,此时装入标本十分轻松。 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CO2残留引起的肩背部、上腹部的疼痛常使患者难于忍受、坐卧不安,大多数通过改变体位可改善症状,少部分患者的疼痛与体位无关,且各种止痛剂效果较差,只有在腹腔内的残留CO2在经过2-3天吸收完全后才能彻底缓解。因此,手术结束时尽可能地吸尽腹腔内的CO2才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ALA通过对阑尾系膜的分离、阑尾根部的结扎、指套装入标本及标本取出等方面做了改良,从而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率,既节省了费用又减少了麻醉时间,使病人更有利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Esposito C, Borzi P, Valla JS,et al. Mastroianni 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 in children: A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2332 cases[J]. World J Surg,2007,31:750-755. [2] Skrovina M, Vanko R, Czudek S,et al.Appendectomy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laparoscopy versus open surgery[J]. Rozhl Chir 2007,86:92-96. [3] Yong JL, Law WL, Lo CY,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outine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J].. JSLS,2006;10:188-19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胆囊良性疾病合并阑尾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27~55岁, 平均年龄 (45.8±6.2) 岁。60例患者通过体检发现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有9例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阑尾炎;11例为胆囊息肉并发阑尾炎;40例为慢性结石胆囊炎伴随阑尾炎。其中所有的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均由B超诊断确诊。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15例, 女15例, 年龄27~55岁, 平均年龄 (44.9±5.4) 岁, 有4例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阑尾炎;5例为胆囊息肉并发阑尾炎;21例为慢性结石胆囊炎伴随阑尾炎。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7~55岁, 平均年龄 (46.1±4.8) 岁, 有5例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阑尾炎;6例为胆囊息肉并发阑尾炎;19例为慢性结石胆囊炎伴随阑尾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术治疗。给予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切除术治疗, 30例患者都用气管插管全麻, 在手术前置入尿管、胃管, 以脐轮下边缘的微小切口为P孔, 将气腹针插入, 这样一来形成了CO2气腹, 将剑突下方当作Q孔;以患者右锁骨中线、两肋弓下边缘连线的交点为R孔, 将这三个孔作为切口, 在Trocar进行穿刺以后, 置入需用到的医疗器械。 (1) 认真检查患者胆囊、阑尾情况, 促使其保持头部高脚部低、右侧体位偏高的姿势, 切除胆囊, 并将其放置在肝脏下方。 (2) 改变患者体位使其保持头部低脚部高、且右半身较高的姿势, 戳一小孔于麦氏点处, 将无损伤抓钳放入其中, 提起阑尾, 再用超声刀剥离阑尾系膜, 用电凝灼烧阑尾残端。 (3) 从麦氏点戳的孔中取出阑尾, 从剑突下戳孔中取出胆囊, 借助腹腔镜检查患者阑尾系膜残端是否发生出血迹象, 以及肛门、腹壁戳孔的情况。针对炎症比较严重的患者, 如有必要可在其右肝下方或者右侧盆腔部位放置引流管, 需从R孔引流, 进而彻底促使气腹消失, 最后缝合腹壁穿刺孔, 手术完成。术后第一天需要让患者进食流质食物, 静脉服用抗生素48~72 h, 建议患者尽早地下床走动, 降低肠粘连概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并对其相关数据实施统计学处理。 1.4统计学处理:本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16.0统计包统计分析, 所得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均用4孔法操作, 手术都非常顺利, 手术时间42~119 min, 平均手术时间 (75.5±10.6) min, 平均住院天数 (8.7±2.1) d。并且0例中转开腹, 无1例发生阑尾残端瘘、胆瘘、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随访5~18个月, 患者手术后均已恢复正常生活, 1例并发切口感染。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 (102.3±21.7) min, 平均住院天数 (15.8±3.8) d, 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χ2=5.87, P=0.02) ,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为93.33%, 对照组患者则为83.33%, 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缝合结扎技术的不断进步, 腹腔镜联合切除术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感与经济压力, 而且安全性越来越高[2]。其中腹腔镜联合切除术的优点主要以下几点: (1) 只用1次彻底完成两种手术, 微创美观, 腹壁切口分散、小。同时手术时不会暴露腹腔, 不用缝合腹膜, 不触及腹内脏器, 腹腔积液清除彻底, 外界干扰因素少之又少[3]。 (2) 引流留置少, 几乎不会伤及患者腹腔内肠管浆膜, 能够大大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手术后患者能够尽早地离床活动, 疼痛感轻, 住院时间较短, 胃肠功能恢复良好[4]。本研究治疗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手术都非常顺利, 平均手术时间 (75.5±10.6) min, 平均住院天数 (8.7±2.1) d, 而对照组开腹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102.3±21.7) min, 平均住院天数 (15.8±3.8) d, 两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借助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阑尾部位, 腹腔部位, 进而降低阑尾炎误诊率、误切率。检查范围扩大, 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下手术清洗、引流更彻底, 且阑尾不会直接触及腹腔、切口, 降低切口感染概率[5]。而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1例并发切口感染, 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体而言, 腹腔镜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合并阑尾炎患者, 创伤小, 安全系数高, 患者疼痛感轻,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路文明, 郭小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30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10) :2124-2125. [2]杨振雄, 杨浩雷, 刘云明.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 2013, 34 (36) :7713. [3]欧建生.腔镜下胆囊阑尾手术4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8) :47-48. [4]程雷, 王洪江, 金实, 等.腹腔镜下胆囊与阑尾联合切除45例疗效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 (10) :46-47. 【阑尾联合切除术】推荐阅读: 阑尾切除术患者08-22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09-19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09-30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护理06-04 腹腔镜逆行阑尾切除术10-12 联合切除06-07 肝切除联合T管引流术论文08-15 阑尾脓肿误诊06-06 阑尾巨大脓肿06-08 阑尾残端11-01阑尾联合切除术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