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误诊病例分析

2024-10-21

阑尾炎误诊病例分析(精选10篇)

阑尾炎误诊病例分析 篇1

摘要:目的:总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特点,分析误诊原因,采取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收治并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656例,误诊20例。其中以右半结肠癌及妇科疾病居多。误诊主要原因与病史采集不全、查体不仔细、对疾病认识局限及缺乏相应辅助检查有关。结论:对阑尾炎的诊断应谨慎,注重病史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考虑疾病全面,强化不典型探查。腹部CT及腹腔镜的探查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阑尾炎,误诊,CT腹腔镜

急性阑尾炎发病率高,占急腹症之首,约占外科住院患者10%~15%,目前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虽较以往大为降低,但仍有0.1%~0.5%的死亡率[1]。其误诊率在20%~40%[2]。若耽误诊治,可以发展为阑尾坏疽及穿孔,并发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准确的诊断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7~2010年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20例,男6例,女13例,年龄14~75岁,平均(42.2±5.7)岁。其中右半结肠癌7例,上消化道穿孔3例,盲肠及回肠憩室2例,输卵管脓肿3例(其中2例为右侧脓肿;1例为双侧脓肿,右侧脓肿破裂),右侧输卵管妊娠1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1例,过敏性紫癜2例,酮症酸中毒1例。

1.2 临床表现:

转移性右下腹痛15例(呕吐剧烈者2例),单纯性右下腹疼痛5例,伴发热6例。腹部查体:均右下腹压痛阳性,伴反跳痛及肌紧张者11例。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者9例。胸腹X线平片:腹腔见液气平面1例,余均未见异常。12例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1例见右下腹局限性低回声,4例提示右下腹无回声区。

1.3 治疗经过:

20例患者中,1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腹腔镜手术),3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肠癌中,经术中诊断者6例,1例腹腔镜探查诊断为结肠癌,中转开腹手术,其余5例为常规开腹手术。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者4例。1例因存在梗阻症状且年龄较大,行结肠造瘘病情平稳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输卵管脓肿均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更正临床诊断为输卵管脓肿,其中1例为双侧脓肿,右侧脓肿破裂,术中请妇科会诊行双侧输卵管伞端造口术、盆腹腔冲洗引流术。右侧输卵管妊娠1例,请妇科会诊处理。右侧卵巢黄体破裂1例,为腹腔镜探查诊断,请妇科会诊后行腹腔镜下卵巢黄体剥脱术。过敏性紫癜2例均因腹部体征不典型而行非手术治疗,治疗期间于脚踝处发现皮疹,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其后转入内科治疗。酮症酸中毒1例,右下腹痛伴呕吐,既往无糖尿病史,入科后血糖17.2mmol/L,尿酮体阳性,查体有右下腹局限性腹膜炎体征,降糖消酮体至正常亦缓解不明显,24h后才缓解。

1.4 愈后情况:

7例结肠癌中的6例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肠管一期吻合,临床治愈出院;其余1例行近端造口术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临床治愈出院。17例手术患者中的5例为腹腔镜手术,其中1例诊断为结肠癌中转开腹,余4例均在腹腔镜下操作完成,术中未延长切口,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12例为开腹手术,有9例延长切口,或另行开口。4例术后合并切口液化和感染。

2 讨论

2.1 对转移性右下腹痛的正确认识:

分布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由于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当急性阑尾炎发病起初时,常表现为脐周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位置不明确。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到肠系膜、阑尾系膜及壁层腹膜这些由神经支配的组织时,就可引起明确的病灶所在部位的疼痛,即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需要注意的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并不是急性阑尾炎的特有临床表现。由于解剖位置关系,很多其他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引起临床上的混淆,如上消化道穿孔时,消化液沿右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便可出现类似临床表现;右半结肠肿瘤、右侧附件疾病、右侧胸膜炎、右下腹带状疱疹等由于其解剖位置与阑尾相近,同样可出现右下腹痛表现。因此,临床上做出急性阑尾炎诊断应谨慎,应结合各项临床资料,以免误诊、漏诊。

2.2 重视女性患者的特殊性:

本组20例误诊为阑尾炎患者中3例为输卵管脓肿、1例为右侧输卵管妊娠、1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均为育龄期女性,性接触频繁。其中1例17岁,术前问诊存在近期月经,但未仔细询问出月经量较平时明显减少。术中诊断右侧输卵管妊娠,通过术中情况及病史,考虑其为阴道流血,并非真正月经。因此,对于女性患者应详细询问月经史、性接触史等。对年轻未婚女性的问诊更应注意技巧,既要问诊全面,又要考虑患者隐私问题,避免患者产生不满情绪。不典型的女性患者应及时请妇科会诊,避免误诊。

2.3 年龄与病史结合:

本组20例误诊患者中7例为右半结肠癌,7例患者平均年龄(67.7±13.2)岁,其中1例存在不全梗阻症状,另有2例存在排便习惯改变,且有轻度贫血,术前未予以重视,术中诊断右半结肠癌。注意老年患者合并结肠疾病的特殊性。

2.4 腹腔镜的探查作用:

本组17例手术患者中的5例为腹腔镜手术,其中1例腹腔镜探查诊断为结肠癌,中转开腹;余4例均在腹腔镜下探查发现并非阑尾炎,并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未延长切口,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阑尾炎常规开腹手术,由于切口小,视野窄,很难对腹腔内病变进行详细探查。如发现其他病变需要增加切口或延长切口。腹腔镜手术可利用其镜头对全腹腔及盆腔进行探查,且其镜头有放大作用,可对某些细小病变进行辨别,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误诊、漏诊的发生。

2.5 必要的辅助检查:

对于转移性右下腹痛或仅有右下腹痛的患者,某些临床医生由于过份自信或由于急于手术治疗而忽略了相关的必要的辅助检查,忽略了尿常规及必要的穿刺、直肠指诊、B超、CT等检查,导致误诊的发生。误诊结肠癌的7例中均未行急诊CT检查。而许多不典型的病例,因CT检查,而确诊为非单纯阑尾炎。MSCT检查对阑尾炎术前的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当阑尾直径>7.8 nnn、MDIAF>2.6 mm时,可早期诊断急性阑尾炎[4]。

2.6 对内科及需鉴别的相关疾病的认识不足:

误诊20例患者中2例最终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均因腹部体征不典型而行非手术治疗,治疗期间于脚踝处发现皮疹,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避免类似误诊病例的发生要求临床医生不仅要对常见外科疾病熟练掌握,而且要对内科疾病及需要鉴别的相关疾病有系统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启瑜主编.钱礼腹部外科学.第1版.2006.402-403.

[2]Naoum JJ,Mileski WJ,Daller J A et al.The use of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decreases the frequency of misdiagnosis in cases of suspected appendicitis[J].Ann Surg.2002,184(6):589-590.

[3]李光明,等.多层螺旋CT检查在阑尾炎术前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548-549.

[4]刘文,等.多层螺旋CT诊断早期急性阑尾炎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9):881-883.

阑尾炎误诊分析 篇2

[关键词] 阑尾炎;误诊;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5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70-02

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阑尾切除术是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的手术,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根据其特征性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固定压痛及全身感染征象,诊断并不困难[1],但是有相当部分的急性阑尾炎表现出非典型的临床特征,给及时正确的诊治带来一定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同样也存在一些不典型的急腹症表现类似阑尾炎的症状及体征,易误诊为阑尾炎而进行了非正确的处理[2]。目前大多数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认为阑尾炎的诊治很简单,但是由于阑尾炎的诊断大多数只是依靠病史和体征,缺乏客观的指标(腹腔镜检查除外,因为腹腔镜尚未普及),误诊经常发生,而且误诊后也容易发生医疗纠纷,为此,如何减少阑尾炎临床误诊,降低误诊率,值得研究。最为重要的还是误诊后尽量采取补救的措施,减少误治的病例。其实,手术既是一种治疗的手段,也是一种明确诊断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5月~2011年5月通过手术治疗的术前诊断为阑尾炎的病例共557例。

1.2 研究方法

557例诊断为阑尾炎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即可明确诊断。

2 结果

557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有28例误诊,误诊率为5.03%。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女性误诊的病例较多,约占64.3%,比文献报道的73.8%[3]少。年齡最大81岁,是1例异物(鸡骨头)导致回肠末段穿孔;最小4岁,是1例外伤性脾破裂;平均38岁。另外26例的情况如下:肠系膜淋巴结炎3例,输卵管妊娠3例,盆腔炎3例,肠梗阻3例,过敏性紫癜2例,克罗恩病2例,回盲部癌并穿孔2例,十二指肠穿孔2例,肠套叠1例,重症胰腺炎1例,回肠憩室炎并穿孔1例,肠结核1例,阑尾黏液囊肿1例,阑尾类癌1例。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3.1.1 病史询问不详细,采集不全面、不细致 例如3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术后追问病史才明确术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儿童因为年幼,病史多由家长提供。3例宫外孕误诊为阑尾炎手术的患者术前未能具体了解月经史,其中1例未婚、否认性行为的14岁女学生,曾经在某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就诊;1例已行输卵管结扎的中年患者,症状和体征完全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急诊拟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为右输卵管妊娠破裂;3例盆腔炎患者术后仔细追问病史均有先发热后腹痛的特点,术前未能发现;2例溃疡病穿孔患者未记录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是由于医生对该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所致,过敏性紫癜的腹痛起病突然,范围较广,不一定局限在右下腹,常伴有关节痛的表现,以往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呕吐物中含血液,可有血尿或便血等症状;2例克罗恩病患者有反复的肚脐周围隐痛病史多年;1例美克尔憩室患者除右下腹痛外还存在慢性脐周疼痛,术前未能注重该特征性症状;1例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是肥胖的妇女,主诉仅仅是右下腹疼痛,术后发现血脂高达正常上限的8倍,发病前有饮酒史;1例异物(鸡骨头)导致回肠末段穿孔的患者是老年患者,因为无牙,有吞食鸡肉连同骨头的饮食史,但是老年人往往比较健忘,也不能联系腹痛和饮食的关系;1例外伤性脾破裂的儿童,术后追问病史才明确术前有腹部外伤史:和小朋友玩“斗鸡”的游戏时撞击腹部;1例回肠憩室炎并穿孔的患者既往有反复右下腹疼痛和黑便史。

3.1.2 体格检查不细致、不全面,没有注意动态的观察 例如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改变;3例盆腔炎患者有白带增多和异味;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在改变体位后压痛位置改变,以上阳性体征均未获得,引起误诊。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术后第一天才出现皮疹(术中发现阑尾稍僵硬,术后病理报告慢性阑尾炎);2例回盲部肿瘤和1例阑尾黏液囊肿的患者可能是术前没有认真的触诊,未能发现本来应该触及的腹部包块;3例肠梗阻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鸣音亢进的表现,未能引起重视。

3.1.3 辅助检查不完善 例如1例急性重症型胰腺炎血、尿淀粉酶检测正常,又只有右下腹压痛,未行胰腺超声或CT检查;2例盲肠癌亦未行肿瘤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或肠镜检查,而盲目主观诊断;1例阑尾黏液囊肿和1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未行腹部B超检查;3例肠梗阻患者和1例异物(鸡骨头)导致回肠末段穿孔的患者未行腹部X线透视等检查。

3.2 阑尾炎误诊预防措施

3.2.1 仔细询问病史 注意鉴别诊断资料特别是有鉴别意义的各种病史,熟悉掌握典型阑尾炎和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征。应明确典型阑尾炎右下腹痛是转移性的,不是扩大,亦不是扩散,而是原发部位的疼痛消失;阑尾梗阻发展到感染成立,需要一定的时间,腹痛转移的时间短不少于2 h,长可达1~2 d。阑尾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阑尾区的固定压痛是诊断的关键,这就需要动态的观察(也不该小于2 h),对于起病急,病程短,又不能充分肯定或排除阑尾炎的患者,不要急于手术,可观察一段时间,因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在6 h内和6~24 h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其阑尾发生穿孔的几率没有实质性差别[4]。

3.2.2 细致、系统的体检和动态的观察 如果有疑问,应该申请科内或科间会诊,必要时可行腹腔穿刺术。阑尾炎一般表现阑尾区(麦氏点)的固定压痛,即使穿孔出现腹膜炎,也常以阑尾区的压痛最严重。其他疾病各有表现:如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腹部体征特点是腹痛范围较急性阑尾炎为广,部位较阑尾的位置高,并较靠近内侧,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体征;溃疡病穿孔患者除了全腹压痛和反跳痛,剑突下压痛一般比较严重。诊断性腹腔穿刺抽液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如那位脾破裂和宫外孕的患者可以抽出不凝固的血液,但是那位异物(鸡骨头)导致回肠末段穿孔的老年患者有行腹腔穿刺也抽出脓性腹水,提示腹腔穿刺的局限性。对于自己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应该注重申请上级医师或相关科室医师的会诊,育龄妇女务必请妇科医师会诊,这样可以避免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对于一时不能明确诊断的急性阑尾炎可以观察6~12 h再手术而并不影响疗效。

3.2.3 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 特别是影像学的资料: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的动态检测红细胞或白细胞的变化,可以提示出血或炎症的程度;尿常规了解尿液是否有红细胞或白细胞,提示泌尿系的疾病;血、尿淀粉酶测定可以提示胆胰的疾病;血、尿HCG的检测可以提示妇科疾病;胸、腹部X线检查可提示胃肠穿孔、肠梗阻、异物等;腹部B超检查既能发现肿大的阑尾,又能发现其他腹腔内脏器的疾病,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必要时选择腹部CT检查,对可疑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CT检查,其特异度为95%,敏感度为100%。笔者所在医院自2001年后强调术前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特别是2006年后广泛开展腹部B超检查,阑尾炎的误诊率有所下降。

3.2.4 腹腔镜探查或剖腹手术探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临床上应用腹腔镜检查诊断阑尾炎,确诊后可同时行阑尾切除术,关键是设备的普及和技术的培训推广。没有条件的医院,对需要手术探查的病例,手术切口选择应慎重,应选择经右侧腹直肌探查切口,如果术中发现阑尾正常,应该探查回肠1~2米,肠系膜淋巴结,盲肠,附件,甚至胃十二指肠、胆囊、胰腺等腹内脏器。

3.2.5 注重医患沟通,签署手术同意书 建议使用卫生部推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知情同意书,其中阑尾炎手术的部分16条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主刀医师手术前务必同患者和(或)家属充分的沟通,让患者或家属了解阑尾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让他们相信医师会尽力而为,尽量的减少但是不能杜绝意外或并发症的发生;万一出现误诊、意外或并发症,医师会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尽力抢救患者;尽量的减少误治,让患者的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对于某个患者个体而言,一旦出现误诊、意外或并发症,可能会有不良的后果。因此,对于有疑问或不能理解的患者,最好让他转诊到有腹腔镜条件的上级医院救治。让患者了解诊断阑尾炎,没有100%把握,目前阑尾炎诊断是一个经验性诊断,唯有腹腔镜可以明确诊断[5]。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误诊,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魏启蒙,童德敏.女性右下腹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1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125.

[2] 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04.

[3] 蔡清萍,王强.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2例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5):F003.

[4] 吴钢,蔡端.急性阑尾炎误诊分析[J].上海医学,2002,25(7):440-441.

[5]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中册) [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71-1586.

3例胃癌误诊病例分析 篇3

1.1 患者男, 37岁。

以“上腹部不适2月余”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既往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经予抑酸、调节胃肠动力治疗, 症状无缓解。复查胃镜见胃窦黏膜发红、糜烂, 病理诊断:胃窦腺癌;术中发现癌组织侵及黏膜下层。

1.2 患者女, 29岁。

以“黑便1周”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 余无阳性体征。经止血治疗短期内出血停止, 惧怕胃镜拒绝检查。之后因“头晕、乏力”再次就诊;大便潜血阳性;胃镜提示:胃溃疡, HP阳性;予抗HP治疗1周、抑酸治疗1月;仍感渐进性头晕、乏力加重, 再次复查胃镜见溃疡局部胃壁僵硬、溃疡边缘组织水肿, 病理诊断:印戒细胞癌。

1.3 患者男, 33岁。

以“腹胀月余”入院。查体:腹水征阳性, 余无阳性体征。腹部B超提示:少量腹水。腹水常规提示:渗出液;血沉54 mm/h;腹水ADA 36U/L;考虑结核性腹膜炎, 经诊断性抗痨治疗1月, 患者出现渐进性腹胀加重、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胃镜见胃壁增厚、变硬;上消化道造影见胃容积变小、蠕动消失, 呈革袋状;病理诊断:胃粘液癌。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胃癌的误诊主要 (1) 缺乏应有的足够的警惕性是重要原因;

(2) 对胃癌早期症状缺乏认识; (3) 临床上因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给予抑酸剂治疗, 症状减轻或缓解, 造成病情耽误; (4) 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未进一步寻找出血的原因; (5) 既往曾做过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胃炎, 坚信以往检查结果; (6) 以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 而局部症状轻微或缺如; (7) 胃镜下对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差有关。

2.2 防止误诊措施胃癌约占恶性肿瘤的95%以上[1], 我国胃癌的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

胃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因此, 必须提高确诊率。我们在临床上须注意: (1) 胃癌起病隐匿, 症状缺乏特异性, 易造成误诊, 因此对胃炎或溃疡患者经内科正规治疗无效者需考虑胃癌的可能性, 短期内复查胃镜并随访黏膜活检; (2) 胃镜医师除熟练操作外, 在胃镜检查中必须提高镜下直观的辨病能力, 必须熟悉上消化道常见疾病镜下表现和特点, 才能减少或避免误诊; (3) 胃镜下早期胃癌表现为局部黏膜发红、糜烂, 表现粗糙、僵硬感, 根据病变疑点, 采用多方向或深挖式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钳取第一块时应准确; (4) 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息肉、贫血、胃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应作为胃癌高危人群, 须定期随访复查, 并及时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确定性质, 进行病理检查; (5) 有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及时行胃镜检查; (6) 病理科医师对活检标本应多次切片, 详细进行检查, 提高显微镜下组织细胞学诊断技术也是防止漏误诊的关键之一; (7) 临床医师要提高对胃癌胃外表现的识别, 从多角度进行临床分析、广泛联系, 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误诊,胃癌,分析

参考文献

阑尾炎误诊病例分析 篇4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资料。

结果:患者精神极差,神志不清,烦燥不安,出现休克,四肢冰冷,有口干,入院后未解黑便,无呕血,无腹部不适,无胸闷心悸,无明显气促,无端坐呼吸,无咳粉红色泡沫痰,无畏寒发热,胃纳一般,小便量少。

结论: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与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取得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休克原因误诊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94-01

在临床上,由于上消化道出血而引起的休克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该病病情非常凶险,病死率相当高,所以患者出现休克首先考虑失血引起低血容有关,而忽略输液速度过快、补液量过多引起急性心功能衰竭,导致休克可能,患者入院前有呕血、黑便病史,出血量具体不详,在镇卫生院输液量约1500-2000ml,入院前患者精神差,烦燥不安,言语混乱,血压明显偏低,有休克症状,入院使用三管加快输液及输血等处理,短时间内输液量约2000-3000ml,患者血压仍明显偏低,后经行胸部CT检查及中心静压测定,患者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肺水肿明显,并出现胸水情况,确定心源性休克引起,经利尿、扩管、强心等处理后,心源性休克改善,消化道出血停止,病情好转出院,笔者将以我科所收治过的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例,进行相关病例报告,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苏某某,男,47岁,因“解黑便3天,神志欠清1小时”于2012年04月02日17时50分由家属陪同急诊车接回入院。该患者临床特征如下:第一,患者为中年男性,47岁。第二,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余年,2年前曾因呕血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具体诊断及用药不详,经治疗好转出院。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第三,患者及其家属代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解黑便2次,量中等(具体不详),有腹部不适,今早再次出现解黑便1次,量约150g,有呕血1次,量约200克,有头晕、心悸、胸闷、全身乏力,无畏寒发热,无里急后重,遂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经輸液治疗后上症无明显好转,期间共排两次黑便,量少不详,随后出现神志欠清,嗜睡,烦躁,畏寒发热,有口干、胸闷、心悸等不适,今为进一步系统诊治遂我院急诊车接回,急诊拟“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差,神志欠清。第四,查体:T38.7℃,R23次/分,P112次/分,BP66/33mmHg体重64kg,神志欠清,精神差,烦躁,营养一般,自动体位,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HR11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坦,腹肌软,腹壁未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肝区叩痛(-)。双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1.2方法。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B超显示肝硬化超声改变,胆囊壁水肿,胆囊多发结石,脾大,左肾囊肿。余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两肺感染性病变。胸部CT示:第一,心影略增大考虑心衰-肺水肿;第二,左右胸腔少量积液。血常规示白细胞2.25×109,N78.74%。血红蛋白69g/L。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肾功示肌酐149umol/L。电解质示K2.62mmol/L。心肌酶示CK734U/L,CKMB47。尿常规示隐血+2,肝功示总胆37.25umol/L。直胆12.73umol/L,间胆24.52umol/L。ALT130U/L,AST285U/L,血氨123umol/L。白蛋白25.6g/L。乙肝两对半示1、3、5项阳性。复查肾功示肌酐279umol/L,尿酸474umol/L。电解质无明显异常。入院后予以制酸、强心、利尿、扩管、抗感染、补钾、输血、营养等治疗,现患者病情好转,要求出院,告知病情后予以出院。

2结果

患者精神渐好转,无口干,无解黑便,无呕血,无腹部不适,无胸闷心悸,无畏寒发热,胃纳一般,小便正常。9/4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59×109,N61.24%。血红蛋白98g/L,10/4复查肾功、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肝功总胆42.57umol/L。直胆18.93umol/L,间胆23.64umol/L。ALT183U/L,AST153U/L,白蛋白36.0g/L。查体:生命征平稳,神清,精神好,两肺呼吸音清,未闻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正常,心音有力,听诊未闻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3讨论

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出现休克原因要注意分析原因,大部分可能低血容量引起,经充分补液处理后,休克得以纠正,如血压仍明显偏低,而上消化道出血已停止,这样就应该考虑是否有其它原因,是否存在心源性、肺源性、肾源性引起休克可能,必要时注意补充血浆胶体,要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分析排查,其中中心静脉压测定对上消化道出血补液指导是非常重要指标,经锁骨下深静脉置管,能正确测定中心静脉压力,了解补液是否充足,同时可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以便输液处理,患者入院前及入院后进行快速输液,出现严重左心功能衰竭,休克原因不是血容量不足引起,而是心衰引起,患者入院前有呼吸道感染病史,进一步诱发引起急性肺水肿发生,患者渐出现呼吸症状,及时确诊,避免因误诊引起患者不能及时救治,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等严重后果。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在血压稳定情况下可行急诊胃镜检查明显诊断,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胃镜下内镜止血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患者有肝病史,或者有疑似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可对这类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控制,或者是与其相似的药物,如果有必要的,可进行特利加压素等药物的应用。对于急性出血的一些患者而言,往往无法马上确定其是否患有门脉高压,我们可以在对其进行质子泵抑制剂应用的时候,对这类患者进行生长抑素的静脉滴注,因为生长抑素对于内脏血管的收缩是有选择性的,它能够将门脉的压力降低,并且能够将门脉以及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同时,它还能将胰与胃酸的外分泌有效地抑制住,且不会将体循环动脉压引起明显的变化[5]。无论是胃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还是门脉高压食管引起的出血,都可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生长抑素的滴注,它不仅能有效地将急性出血控制住,而且还由于其将门脉的血流量减少了,从而使胃曲张静脉以及食管内血液的充盈度降低了许多,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6]。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得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鸿浩,杨晓妍,李幼平,沈建通,方锐,王莉,王应强,王帅,易敬林,韩金祥,周小军,李胜,李艳萍,刘亚民,郑勇,徐勇,李长江,范怀昌.四川省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2009年度住院疾病构成与用药情况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2):998

[2]武强,张连存,冯德宏,杨希亮,王东臣.生大黄乌贼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01):1104-1106

[3]Joseph A D,Lucie O,James M B,et al. Drug-drug interaction between antithrombotic medications and the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MAJ, 2007, 177 (4) :347-351

[4]张海涛,杨跃进,程宇彤,康晟,赵京林,孟亮,田毅,张燕婉,叶珏.通心络预给药2h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和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09):505-508

[5]杨跃进,赵京林,孟亮,田毅,荆志成,吴永建,尤士杰,杨伟宪,陈纪林,高润林,陈在嘉.中药通心络(超微粉碎)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01):1102-1104

急性阑尾炎误诊临床分析 篇5

例1:患者, 男, 6岁, 以右下腹部疼痛伴发热3 d之主诉入院。查体:体温38.5℃, 脉搏96次/min, 呼吸20次/min, 体重17 kg, 右下腹部压痛, 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 腹部X线片提示肠胀气。血常规:白细胞 (WBC) 8.0×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Gran%) 63.0%, 淋巴细胞百分比 (Lymph%) 30.1%, 血红蛋白 (HGB) 119 g/L, 红细胞压积 (Hct) 32.9%, 红细胞 (RBC) 3.46×1012/L, 血小板 (PLT) 157×109/L。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急诊经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发现阑尾充血, 遂行阑尾切除,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 术后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 患者治愈出院。

例2:患者, 女, 78岁, 持续性右下腹部疼痛3 d, 在院外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给予抗炎治疗, 腹痛无缓解。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腹部膨隆, 右下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 腹部平片提示腹部可见大量液平面, 肠管胀气并扩张, 盆腔可见液性游离暗区, 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并穿孔。急诊行右下腹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有淡黄色渗液约500 m L, 回盲部肠壁增厚, 质地较硬, 与回盲部粘连, 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肠腔胀气明显, 术中诊断右半结肠癌。向家属交代病情, 行Ⅰ期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中分化腺癌,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给予氟尿嘧啶+顺铂+丝裂霉素C 6周常规化疗。

例3:患者, 男, 45岁, 以腹痛伴恶心、呕吐1 d的主诉入院。有暴饮暴食史, 查体:体温38.0℃, 中上腹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腹部平片提示腹部可见一液平面, 肠管胀气并扩张, 血常规:WBC 12.6×109/L、Gran%83.0%, 血钙1.66 mmol/L, 血淀粉酶135 U/L, 腹部B超提示胰腺轮廓不清晰, 主胰管正常, 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按阑尾炎常规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腹腔少量积液约300 m L, 胰腺轮廓不清, 肠系膜根部脂肪坏死组织, 大网膜可见皂化斑。术中给予胰周引流, 术后给予禁食、解痉、抑酸、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经治疗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2.1 病例1误诊原因

小儿阑尾呈漏斗形, 基底部较宽, 腹腔炎症易进入肠腔, 神经发育不健全, 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史询问困难, 小儿查体不合作, 误诊率高。必须掌握小儿腹部检查技巧, 取得患儿信任, 反复查体, 于患儿入睡后进行查体, 如患儿出现哭闹或者躲闪即为疼痛部位。对于小儿阑尾炎诊断应谨慎, 应排除内科疾病。

2.2 病例2误诊原因

急性阑尾炎是右半结肠癌的并发症, 分析原因:结肠癌导致肠腔变窄, 出现阑尾腔梗阻, 使细菌在阑尾腔增生繁殖, 导致阑尾炎。肿瘤形成癌栓, 阻塞阑尾血管, 致阑尾坏死、穿孔。肿瘤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阑尾炎。肿瘤坏死感染时波及阑尾, 导致阑尾炎。应详细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 避免临床误诊。

2.3 病例3误诊原因

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分析 篇6

1 皮肤科疾病误诊为阑尾炎

常见疾病有带状疱疹。带状疱疹首次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肋间神经, 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再次发作, 表现为感染部位疱疹和明显疼痛。有的发病部位在右下腹部, 正是阑尾炎发病部位。同时, 伴有全身不适、低热、持续性右下腹痛, 容易误诊。

2 外科疾病误诊为阑尾炎

2.1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穿孔后消化液沿右结肠旁侧沟流向右下腹, 可引起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似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征象, 但多数溃疡病患者有溃疡史, 发病急, 腹痛呈刀割样, 多数呈板状腹, 肝浊音界消失。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且腹腔穿刺内容物也有区别, 可予以鉴别诊断。老年患者上述症状和体征可能不那么明显, 更容易误诊。

2.2 急性胆囊炎

从解剖位置胆囊炎与阑尾炎不易混淆, 但高位阑尾炎与胆囊管阻塞炎症渗出液流向右下腹, 胆囊肿大伸至脐下时右下腹可有压痛、反跳痛而造成混淆, 但认真查体不难鉴别。

2.3 右侧输尿管结石

出现右下腹痛, 容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 但右侧输尿管结石沿输尿管走行有压痛, 无腹肌紧张, 尿中有红细胞, 腹部平片及B超检查有阳性发现。

2.4 梅克尔憩室

本病腹痛和压痛部位常在脐周, 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阑尾炎, 腹部压痛点均在麦氏点内侧。

2.5 回盲部肿瘤

因为盲肠腔宽大, 早期未形成溃疡时诊断困难, 一旦出现大便改变或少量出血, 肉眼不易察觉, 当出现右下腹痛时, 容易考虑到阑尾炎。肿瘤在升结肠, 因切口小术中不易发现。盲升结肠癌导致阑尾根部阻塞, 引起急性或亚急性阑尾炎, 也可见肿瘤和阑尾炎同时存在, 或盲升结肠穿孔形成脓肿, 很难与阑尾脓肿鉴别。因此, 对中老年阑尾炎者应询问有无大便习惯、性状改变及进行性消瘦等表现。

3 儿、内科疾病误诊为阑尾炎

3.1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一般来说, 本病发热在前, 腹痛在后, 部分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无转移性腹痛, 腹痛范围较广, 腹肌紧张不明显, 右下腹压痛相对较轻, 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体温高等。患儿年龄小, 病史叙述不清楚且查体不合作, 也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3.2 腹型紫癜

过敏性紫癜在肠道毛细血管受累时, 往往以腹痛为首发症状, 多位于脐周、下腹部或全腹部, 发作时可有明显压痛, 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 (1) 皮疹作为本病的特征性改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若皮肤改变晚于腹痛表现, 因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2) 临床医师缺乏经验, 未详细采集病史, 忽略过敏性紫癜的诱因, 仅满足主要症状及局部表现, 加上过分相信个别辅助检查结果, 查体时仅注意腹部体征而误诊。

4 妇科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4.1 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

右下腹突发性剧痛, 有闭经、早孕反应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 腹内出血严重者可伴有失血性休克、直肠刺激症状, 腹部移动性浊音 (+) , 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 宫颈举痛 (+) , 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 特别要警惕未婚育龄妇女。

4.2 右侧黄体破裂

发生于月经周期中黄体期的突发性腹痛, 有性交史或腹部外伤史, 有腹腔内出血体征, 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 无停经史, 往往容易忽略。本病除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与阑尾炎相似外, 体温正常, 白细胞计数不升高, 血红蛋白多有下降, 这些表现值得我们认真分析鉴别。

4.3 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

突发性右下腹痛, 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甚至休克, 妇检右侧输卵管囊肿包块且有腹痛, B超检查可提示右侧卵巢囊肿。

4.4 右侧急性输卵管炎

疼痛位于右下腹部, 位置偏低, 多发生于已婚妇女, 白带过多, 急性发病多在月经前, 无转移性右下腹痛, 下腹部均有压痛、反跳痛, 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 应特别注意鉴别。

5 预防误诊的措施及对策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误诊分析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 女8例, 年龄6个月至14岁, 其中6个月1例, 2岁1例, 3~6岁5例, 6~14岁7例。误诊时间24~125h。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均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 伴有发热9例;呕吐、腹泻9例;肠梗阻伴黏液血便1例;伴肛门失禁样排便1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10×109/L 3例, 10~20×109/L 3例, 20~30×109/L 7例, 中性粒细胞<70%2例, 70%~80%2例, 80%~90%8例, >90%1例, 尿常规:红细胞 (++) 、白细胞 (+) 1例, 腹部B超检查除1例见右下腹包块影, 余均未发现阑尾炎性影像, 其中2例腹腔少量积液, 1例胆囊内充满炎性积液, 腹部平片示不全肠梗阻2例。

1.4 误诊情况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7例、急性胃肠炎4例、急性胆囊炎1例、泌尿系感染1例。

1.5 治疗与转归

13例患儿均入住儿内科病房经抗感染退热、解痉等治疗, 症状不缓解, 请儿外科会诊后, 转科行剖腹探查术后均明确诊断, 术中见阑尾粪石2例, 粪泥1例, 1例见直肠上部肠壁与阑尾粘连, 1例因阑尾位于盲肠后位, 距回盲部10cm处回肠粘连于后腹膜形成梗阻。术后病理诊断:单纯性阑尾炎4例, 坏疽性阑尾炎2例, 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3例, 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2例, 坏疽性阑尾炎伴阑尾脓肿、局限性腹膜炎2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儿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小儿查体不合作等特点, 极易发生误诊, 有文献报道误诊率15%~30%, 婴幼儿误诊率更高[1]。如得不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易导致穿孔, 文献报道穿孔率高达30~60%。1~4岁儿童, 穿孔危险最高 (70%~75%) [2]。另据文献报道, 小儿急性阑尾炎穿孔50%以上确诊前经内科诊治过, 从发病到穿孔时间常为36~48h, 穿孔率高于65%[3]。本组资料误诊13例均首先收住儿内科, 高度疑诊为阑尾炎后转入儿外科手术, 手术证实5例发生阑尾穿孔, 2例发生弥漫性腹膜炎, 1例发生肠梗阻, 故急性阑尾炎早期正确诊断不仅应引起小儿外科医师重视, 对我们小儿内科医师更不应忽视。

2.1 误诊原因分析

(1) 小儿阑尾炎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史询问困难的特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 腹痛最为常见, 学龄期儿童可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 但学龄前儿童多不能明确表述腹痛部位和性质, 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常不能明确表述腹痛部位而代之以哭吵或烦躁不安[4]。除腹痛外, 常可伴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本组伴呕吐、腹泻10例, 占76%, 其中1例因阑尾与直肠上壁粘连而出现失禁样排便。又因阑尾位置不同, 发生炎症时可引起尿常规改变, 本组1例入院时表现为下腹正中压痛为主伴尿常规改变, 误诊为尿路感染。婴幼儿阑尾炎高热出现早, 全身症状较局部症状更明显[5], 伴腹痛及胃肠道症状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本组有7例, 占首位, 其中1例仅6月大, 主要表现为发热、频繁呕吐、哭闹明显, 行B超检查排除肠套迭后初步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 经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再次B超检查示右下腹包块影, 肛门指检见暗红色粪便染指, 外科会诊后转科治疗, 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 术后予抗炎治疗治愈出院。 (2) 未能准确掌握小儿腹部体征。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是阑尾炎典型体征, 但由于小儿盲肠移动度大, 压痛部位可以偏内、偏上, 而小儿查体多不能很好配合, 尤其是婴幼儿表现更加明显, 哭闹时更不能准确表述压痛部位, 另外儿童腹壁薄, 腹肌发育不健全, 即使在全腹膜炎时, 腹肌紧张也不明显, 常出现假阴性体征, 而导致误诊。 (3) 过分依赖辅助检查。急性阑尾炎小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常增多, 中性粒细胞常在85%以上, 本组资料外周血WBC>10×109/L9例, 中性粒细胞>85%9例, 2例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完全正常, 入院时忽视了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文献报道, B超在阑尾炎诊断中, 其诊断符合率79%~90%[6], 可表现为阑尾的肿胀粗大, 长轴似蚯蚓状或手指状[7], 但本组资料13例均行B超检查, 除1例第二次B超发现右下腹炎性包块外, 均无异常超声表现, 分析原因可能与操作者经验不足或早期阑尾炎B超诊断符合率通常不高有关。1例见胆囊内充满炎性胆汁而以急性胆囊炎收入院, 手术证实为坏疽性阑尾炎。因此小儿阑尾炎早期诊断仍应以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 任何辅助检查都有其局限性, 仅能给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不能过多依赖辅助检查。

2.2 避免误诊措施

(1) 对以腹痛、发热就诊的小儿, 应详细询问病史, 反复多次比对腹部体征变化, 最好是在患儿安睡后检查一次, 必要时可口服水合氯醛, 使患儿熟睡再复查核对以便准确判断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的性质和范围[8]。 (2) 小儿腹痛伴呕吐腹泻、不明原因发热、尿粪常规检查轻度异常, 不能仅仅满足于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的诊断, 应警惕患急性阑尾炎可能。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常同时出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 对持续高热不退、哭闹不安的患儿更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 警惕患急性阑尾炎的可能。 (3) 结合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对疑似病例仍以临床诊断为主, 辅以腹部B超检查, 切勿过分依赖辅助检查。 (4) 对高度怀疑为急性阑尾炎患儿, 及时请小儿外科医师会诊, 争取得到早期诊治。总之,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科领域最易误诊的急腹症之一, 小儿内科医生应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 严格的体格检查, 必要的辅助检查, 密切的病情观察, 综合判断分析, 尽量减少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纪世宏.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探索[J].中外医疗, 2009, (6) :49.

[2]周界志.小儿阑尾炎误诊31例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 20 (2) :151.

[3]陈荣华, 译.急性阑尾炎[M]//Nelson WE, Behrman RE.尼尔逊儿科学 (第15版)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1608-1611.

[4]李哓庆, 周得凯.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4 (4) :125-127.

[5]李正, 王慧贞, 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37-859.

[6]孙承洪.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7, 5 (5) :57.

[7]蔡勋, 吕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7, 30 (4) :1.

急性阑尾炎42例误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90例中男384例, 女506例, 年龄6-88岁, 其中70岁以上90例。其中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650例, 占73%;其中疼痛转移至右下腹时间>6小时480例, 3-6小时120例, 2-3小时48例, <2小时2例。不典型转移病74例, 占8.3%, 表现为转移至右腰部、下腹部、盆腔及左下腹。无转移痛166例, 占18.7%, 主要是开始就表现为右下腹疼痛。该组大多有发热与白细胞升高及右下腹压痛或伴其他部位压痛。

1.2 误诊情况

误诊共42例, 其中男7例, 女35例。分别为:卵巢囊肿扭转/破裂6例, 盆腔炎与附件炎4例, 卵泡破裂/卵巢黄体破裂2例, 异位妊娠2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8例, 小肠肿瘤穿孔3例, 回盲部异物梗阻2例, 回肓部肿瘤4例, 直肠癌1例, 胆囊穿孔1例, 胰腺炎1例, 原发性腹膜炎2例, 大网膜扭转坏死2例, 炎性肠病2例, 肠系膜淋巴结炎2例。

2 结果

24例确诊后行阑尾切除术;5例查体触及右下腹包块, 行B超检查探及右下腹包块, 提示阑尾周围脓肿确诊, 经保守治疗痊愈, 3个月后择期行阑尾切除术;13例阑尾穿孔致急性腹膜炎行腹部探查术, 术中发现并切除阑尾, 平均住院7-15天。

3 讨论

3.1 诊断

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病史者诊断不难, 一般占60-70%[2]。本组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650例, 误诊4例, 误诊率0.6%;其中有2例术后证实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其他二例为胆囊穿孔及卵巢黄体破裂。不典型转移痛74例, 误诊7例, 误诊率9.5%;仔细分析, 其“转移”大多为扩散;其他67例术后证实为阑尾位置变异。其他误诊的31例均无转移痛, 误诊率18.7%。

因此, 对于无明确转移痛病例不能单凭右下腹压痛, 草率作出诊断。对于有转移痛病例, 应注意转移时间, 2小时以内的阑尾炎可能很小, 本组2例均为误诊, 1例胆囊穿孔病例, 右上腹疼痛一小时后即出现右下腹痛。由于老年女性, 反应迟钝, 故体检时仅有右下腹压痛。另一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小穿孔, 穿孔处基本闭合, 右下腹有胆汁样液体, 体检时也仅有右下腹痛。

3.2 治疗

急性阑尾炎任其自然发展, 穿孔率>75%, 因此应早期手术[3]。为减少阑尾穿孔率 (APR) 而鼓励手术、误诊率及正常阑尾切除率 (NAR) 随之升高。 有文献[4]指出APR与NAR为两个独立现象, 非反比关系, 但如何减少误诊率与穿孔率始终困扰着我们。

从本组病例分析, 误诊42例中半数应急诊手术, 1/4应该或可以手术, 1/4应保守治疗为主。为此在全面的病史、正确的体检与必要的辅助检查下仍不能确诊, 应密切动态观察, 有手术指征时应果断手术, 决不能为了确诊而延误治疗。

我院有1例因腹痛、压痛均在腹下区而保守治疗, 直至穿孔形成脓肿术后并发肠瘘, 教训深刻。应该注意的是术前、术中的专科会诊与切口的选择。由于误诊病例女性占大多数, 曾有文献报告女性不典型阑尾常规探查切口, 有必要值得探讨。但切口应该在压痛最明显处, 而非固定麦氏切口。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343.

[2]牛玉海.12例异位阑尾炎误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10 (20) :48.

[3]王保航.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8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22 (19) :112.

阑尾炎误诊病例分析 篇9

资料与方法

1999~2006年收治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等5例,年龄20~28岁,平均25.5岁;已婚3例,未婚2例;其中右侧黄体破裂2例,左、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各1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

临床表现:右下腹痛4例,下腹痛右下腹明显1例,呕吐3例,发热37~38.5℃3例,37℃以下2例,均有压痛、反跳痛,肌紧3例,右下腹触及包块1例,血红蛋白最低75g/L。

讨论

以下几种妇科急腹症,尤其是发生在右侧的病例,其症状与体征同急性阑尾炎极为相似,容易造成误诊。

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右侧滤泡或黄体破裂出血有右下腹痛,右下腹痛固定压痛与反跳痛,轻微的胃肠道症状等与阑尾炎相似症状,但肌紧张不典型。本病多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本病腹痛较急性阑尾炎突然,右下腹痛较弥散,且肌紧张不明显,病人可有失血症状,故疑似急性阑尾炎的女性患者应请妇科医生会诊并应行超声检查。

输卵管妊娠破裂:典型的输卵管妊娠破裂,如有明显的停经史,明显的失血性休克症状,则不难诊断。而有些不典型病例,如出血量少,且有转移性右下腹痛者则容易误诊。本组2例误诊的原因是对病史缺乏细致的分析,对急性阑尾炎不应有的症状。体征不加鉴别,忽视了必要的辅助检查,有些病人因未婚、丧偶或已行输卵管结扎术,而被轻易地排除了与妊娠有关的疾病,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本组有1例无停经史,虽均有转移性腹痛,但肌紧张均不明显,无明显大量失血症状,故未行后穹隆穿刺和尿妊娠试验。故当患者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月经不调史时,应想到有内出血的妇科急腹症可能,应行B超检查、后穹隆穿刺和尿妊娠试验,以鉴别宫外孕和急性阑尾炎。

卵巢囊肿蒂扭转,此病是妇科常见急腹症,虽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但较阑尾炎发生突然而剧烈,妇科检查可发现囊肿。本组1例有包块史,有转移性右下腹痛,但发作突然且呈阵发性加剧,体温和白细胞不高,与急性阑尾炎低热、白细胞增高不同,B超检查对本病诊断很有帮助,但本组1例病人未做此项检查,也是误诊原因之一。

急性阑尾炎26例误诊分析 篇10

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 男9例, 女17例, 年龄4~71岁, 中位年龄47岁;12例患者均有右下腹疼痛及压痛, 伴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者12例, 有恶心、呕吐9例, 腹泻4例, 发热6例, 血液检查白细胞升高13例, 中性粒细胞升高10例。误诊为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7例, 右卵巢囊肿蒂扭转6例, 卵巢黄体破裂4例, 右侧输尿管结石3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例,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2例, 原发性腹膜炎1例;内科右下肺炎1例。

2讨论

阑尾炎的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加上右下腹局限性的压痛点和体温及血细胞计数升高的感染表现, 临床诊断可以成立[2]。典型的阑尾炎诊断容易, 如遇有不典型或疑难病例须与多种疾病鉴别, 使从事腹部外科多年的医师有时也感到棘手。分析其原因如下:女性患者急性阑尾炎最易与妇产科急腹症混淆。其误诊原因均与询问病史不详, 尤其是月经史, 以及体检不仔细有关。如右侧卵巢囊肿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多为突发性右下腹痛, 并阵发加剧, 疼痛较阑尾炎剧烈;卵巢黄体破裂多为未婚女性, 在月经周期中间突发腹痛, 开始较重, 以后逐渐减轻;急性输卵管炎、盆腔炎多为已婚妇女, 腹痛开始即为下腹痛, 无转移性右下腹痛, 常伴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 部分患者有经期同房史;异位妊娠破裂则有停经史及阴道流血。必要时请妇科会诊, 行专科检查, 行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提高诊断率, 以减少误诊。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通过认真询问病史及细致体检, 一般总会有一些与阑尾炎不符的临床证据。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先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先发热后腹痛, 压痛部位不固定, 无肌紧张;原发性腹膜炎初期有高热, 且中毒症状较重;因小儿不能明确说明腹痛部位, 查体不合作, 增加了诊断的困难。内科主要是右下肺炎、右侧胸膜炎, 误诊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发热咳嗽的病史, 未胸透摄片, 忽略了胸部查体。对泌尿系结石患者未详细询问排尿情况, 未行尿液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不能因其为常见病、多发病而疏忽, 遇到疑难病例、异常情况必须十分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尤其对女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更为重要。合理恰当运用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胸腹透视、B型超声等有望减少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继良, 张运气, 薛芝兰, 等.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4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06, 19 (7) :24.

上一篇:生态观光茶园建设下一篇:JSON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