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阑尾临床诊治分析

2024-11-28

异位阑尾临床诊治分析(共7篇)

异位阑尾临床诊治分析 篇1

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时诊断较容易。但如患者阑尾出现位置变异, 即异位阑尾炎时, 会导致临床表现和体征变化不定, 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甚至会造成误诊[1]。因此, 提高对异位阑尾炎的认识, 及时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68例异位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 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异位阑尾炎患者68例, 男44例, 女24例;年龄14~56岁, 平均 (36.5±15.7) 岁;病程2~70小时, 平均 (26.5±11.4) 小时。入院时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疼痛范围较广泛, 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并向右侧肩背部及会阴部放射47例 (69.1%) , 右下腹痛8例 (11.8%) , 下腹痛7例 (10.3%) , 右上腹痛4例 (5.9%) , 腰痛2例 (2.9%) ;腹部查体显示所有患者均有腹肌紧张, 压痛66例 (97.1%) , 反跳痛58例 (85.3%) ;同时伴有发热16例 (23.5%) , 恶心呕吐12例 (17.6%) , 尿频尿急9例 (13.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13~26) ×1 09/L, 中性粒细胞75%~88%, 淋巴细胞10%~30%, 红细胞 (5.5~18.8) ×101 2/L, 尿常规均正常, 腹部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均正常。

1.2 初诊情况

初诊时诊断为异位阑尾炎17例 (25.0%) , 可疑异位阑尾炎40例 (58.8%) ;其余11例 (16.2%) 均发生误诊, 其中误诊为盆腔炎5例, 附件炎3例, 尿路结石2例, 上消化道穿孔1例。

1.3 术中及术后病理分型

手术证实低位型46例 (67.6%) , 高位型21例 (30.9%) , 左侧型1例 (1.5%) ;病理结果显示化脓性阑尾炎32例 (47.1%) , 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8例 (41.2%) , 单纯性阑尾炎8例 (11.8%) 。

1.4 治疗与转归

68例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手术, 其中57例 (83.8%) 行急诊手术切除, 取右下腹麦氏切口, 11例 (16.2%) 经观察后手术, 行剖腹探查切口。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为50~220分钟, 未发生术中并发症。6例 (8.8%) 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其中切口感染4例, 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 术后均常规抗生素辅助治疗2~6天及对症处理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人体阑尾正常的解剖位置为右髂窝内, 自盲肠开口, 为游离性器官, 体表投影位于麦氏点。异位阑尾炎是指阑尾出现在腹腔的异常位置。一般情况下, 阑尾的位置由盲肠决定, 而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 由于结肠不断旋转, 阑尾和盲肠可能会出现异位情况。如果结肠未进行270°旋转或旋转不充分, 阑尾和盲肠就会游离在腹腔内, 在进一步发育时阑尾会停留在左侧腹部或右上腹部等异常的解剖位置[2]。

常见的由于肠道旋转异常导致的异位阑尾炎有下列几种类型。 (1) 低位急性阑尾炎, 又叫盆腔位阑尾炎, 由于盲肠下降过多或右半结肠游离而缺乏固定时, 阑尾进入盆腔内。该类型阑尾炎表现为转移性腹痛, 但腹痛部位及压痛区均较低, 同时还可能出现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 易误诊为输尿管结石[3]。 (2) 高位急性阑尾炎, 又叫肝下位阑尾炎, 由于肠道旋转下降不全时盲肠和阑尾停留于肝下。患者腹痛、压痛和肌紧张均局限于右上腹, 临床常误诊为急性胆囊炎[4]。 (3) 左侧急性阑尾炎, 此类型极少见, 一般为先天性腹腔内脏异位导致盲肠位于左下腹部。当然, 后天性游离盲肠也可移动并粘连固定于左下腹。其病理类型和发病过程与右侧急性阑尾炎相同, 有转移左下腹痛, 压痛和肌紧张也局限于左髓窝, 可被误诊为盆腔炎[5]。

本组患者初诊确诊率仅25.0%, 误诊率为16.2%。误诊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医师对异位阑尾炎的认识不足。笔者体会, 为了减少社区医院对异位阑尾炎的误诊, 应注意以下方面: (1) 提高社区外科医生对异位阑尾炎的认识和了解; (2) 出现非右下腹转移性腹痛和固定压痛时, 要注意异位阑尾炎的可能; (3) 怀疑异位阑尾炎时, 应仔细进一步询问病史, 认真体检; (4) 借助B超等辅助检查工具进行鉴别; (5) 患者病情复杂时, 及时请专科会诊或转上级医院; (6) 情况紧急时, 可行手术探查, 以明确诊断。

对于异位阑尾炎诊断明确者, 原则上应尽早手术切除阑尾;对于未明确诊断者, 应在积极抗感染的情况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时应及早手术。患者如术前能够明确阑尾位置, 可在阑尾所在处作为切口;如不能明确诊断, 则行剖腹探查切口。本组病例中行右下腹麦氏切口57例 (83.8%) , 剖腹探查切口11例 (16.2%) , 手术时间为50~220分钟。

决定异位阑尾炎手术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是术中准确找到阑尾。根据笔者经验, 术中先找到升结肠, 沿结肠带向下, 一般会在腹腔或盆腔找到阑尾。如怀疑高位阑尾时, 应上延切口, 在肝下寻找阑尾;如在腹腔内未找到阑尾, 则于腹膜后进行探查。总之, 要清楚腹腔解剖结构, 术中仔细寻找, 操作要轻柔, 避免出现副损伤。此外, 由于术前误诊, 多数患者病情延误, 加上术中寻找阑尾, 容易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 经过积极抗感染等处理治愈出院。综上所述, 社区临床医生应加强学习, 提高对异位阑尾炎的认识, 提高确诊率, 减少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涂文斌, 易石坚, 赵振伟, 等.急性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5) :69.

[2]任志华, 叶慧兰.浅谈异位阑尾炎的诊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1 (13) :1252.

[3]吕君尉.异位阑尾炎87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 (4) :569.

[4]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00.

[5]李立伟, 王山杰.17例急性异位阑尾炎误诊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1, 35 (8) :613.

异位阑尾临床诊治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共23例, 其中男14例, 女9例, 年龄为20~59岁, 平均为 (42.1±2.5) 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生询问病情症状、实验室检查后确诊, 且经手术病理证实, 在术前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腹痛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反跳痛症状[1], 白细胞升高。

1.2 方法

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 对其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分类等进行观察, 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 本组体温在38℃以上的患者有15例, 温度在37℃以上的患者有6例, 在37℃以下的患者仅有2例。对患者异位类型进行分辨, 其中腹膜外位类型患者有10例, 高位类型患者有4例, 低位类型患者有7例, 壁内类型的患者有2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阑尾切除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2], 在患者右下腹做常规麦氏口, 将皮肤组织切开后对阑尾进行探查, 若阑尾不在患者右髂窝处时可适当向下向上进行探查, 找出阑尾确切位置, 然后将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后切除。术后常规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并给予其必要的临床护理干预, 以优化治疗效果。

2 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治疗, 其中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的患者有6例, 占比为26.1%;麦氏切口的患者有11例, 占比为47.8%;在上腹正中切口的患者有6例, 占比为26.1%。患者在术后住院4~9 d后均达到出院标准, 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经手术证实, 本组23例患者中患有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有7例, 占比为30.4%;患有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有12例, 占比为52.2%;患有坏疽性阑尾炎的患者有1例, 占比为4.3%;患有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有3例, 占比为13.0%。

3 讨论

异位阑尾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阑尾位置较为特殊, 而阑尾位置是由患者盲肠位置和形态决定的, 若患者中肠旋转不全或不旋转就会出现异位阑尾, 或是患者中肠固定不完全也会造成异位阑尾[3], 这种阑尾特殊位置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因而异位阑尾炎在临床上也较为少见。由于患者阑尾位置特殊, 在发生阑尾炎时其临床表现与一般阑尾炎之间具有一定差异, 使得医生在诊断时容易出现差错, 造成误诊或漏诊的出现, 延误患者的治疗, 带给患者以严重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异位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够为异位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在本次研究中的23例患者中, 患者的阑尾均不在标准位置上, 其中位于腹膜外位的患者有10例, 位于高位患者有4例, 位于低位患者有7例, 位于壁内的患者有2例。所有患者的阑尾炎均是经过手术证实, 由于患者阑尾异位,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 医生需要谨慎选择手术切口, 对于腹痛不位于右下腹的患者, 应对其腹痛位置进行准确确认, 然后选择相应手术切口,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最多的还是麦氏切口, 有11例患者采用麦氏切口, 而有6例患者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有6例患者应用上腹正中切口, 由此可以看出异位阑尾炎与普通阑尾炎在手术切口上的差异。而对于不同异位类型阑尾炎患者, 在手术治疗上也有所不同, 在临床治疗中, 医生应该尽早采用影像学手段对患者的异位阑尾炎异位类型进行确定, 并依此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4]。

综上所述, 异位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与普通阑尾炎之间具有一定差异, 在术前医护人员应该尽早对其异位类型进行诊断, 根据患者的异位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手段,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园园, 田延锋, 胡静, 等.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异位阑尾炎1例[J].河北医药, 2013, 35 (23) :3677-3678.

[2]梁永全, 卿笃桔, 龚志军.异位阑尾炎的误诊及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8) :65-66.

[3]官一平, 朱鹏, 朱代华, 等.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诊治[D].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 (11) :1008-1010.

异位阑尾炎的诊断治疗临床分析 篇3

1 异位阑尾炎原因及类型

在第6周的胚胎, 中肠远侧支对系膜缘出现一个锥形盲囊, 即盲肠和阑尾的原基。盲囊的尖端渐成长为阑尾。于第10周, 脐带内的中肠返回腹腔, 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出生时共旋转270°, 原左下方的盲肠和阑尾旋转到右髂部。如中肠不旋转或旋转不全, 盲肠和阑尾则位于左下腹或旋转途中的某一部位, 即形成异位阑尾。异位阑尾的另一原因是中肠固定不完全导致盲肠和阑尾处于游离状态。临床上异位阑尾炎多见于下列5种类型: (1) 高位阑尾 (又称肝下阑尾) ; (2) 腹膜外位阑尾; (3) 浆膜下阑尾 (又称壁内阑尾) ; (4) 左腹部阑尾; (5) 盆位阑尾。

2 异位阑尾炎的诊断

由于特殊类型的阑尾位置不局限于右下腹, 当其发炎时, 缺乏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的固定压痛点, 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也往往因此失去最佳的手术时机, 同时并发症增多。通过临床观察, 我们发现异位阑尾炎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早期诊断的关键是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观察病情, 认真分析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正确认识转移性腹痛和伴随症状在诊断中的价值等类型。异位阑尾炎的特点是转移痛, 其表现为腹痛是转移性的, 不是扩大的[1]。腹痛转移需要一定的时间, 长者可达1~2 d, 但最短不少于1 h, 如腹痛开始数分钟或十几分钟就发生转移痛, 是急性异位阑尾炎的可能性就不大。同时异位阑尾炎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表现, 尤其伴有厌食者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如腹痛患者食欲良好, 应慎重考虑阑尾炎的诊断。对非右下腹麦氏点的压痛, 应根据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特点, 首先考虑为炎症引起, 进一步排除穿孔、相邻脏器炎性改变的可能, 可行有针对性的B 超、腹部平片、腹部透视、CT等检查, 对原因不明固定的压痛均应考虑异位阑尾炎的可能, 不一定强调有典型表现时才考虑阑尾炎的诊断。但对于无转移性腹痛的异位阑尾炎, 诊断要困难得多。B超检查不但有助于排除胆道、泌尿、妇产科的疾病, 且不受阑尾位置影响, 对异位阑尾一旦显影就可以诊断, 可作首选。腹部平片及CT检查可做B超检查难以诊断时的补充。腹腔镜既有诊断又有治疗的双重作用, 有条件者可广泛开展应用。对少数难以确诊的患者可作剖腹探查。①转移性腹痛。疼痛从脐周或上腹部转移至腹部其他部位。但这种转移不是扩大, 而是原部位疼痛消失。疼痛转移间隔时间至少2 h以上。②腹部出现局限性疼痛、肌紧张、甚至反跳痛。③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全身性反应,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3 异位阑尾炎的治疗

异位阑尾炎明确诊断者, 原则上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未明确诊断者应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前提下,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若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明显腹膜刺激征, 应及时中转手术。在切口选择方面, 对于能明确阑尾位置的患者可做阑尾位置腹部就近切口, 其他患者选择右腹直肌切口或右下腹部旁正中切口较为合适, 便于术中做切口延长。异位阑尾炎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中如何找到阑尾。寻找异位阑尾的方法是:先找到升结肠, 然后沿结肠纵肌向下追踪, 在腹中或盆腔均可找到。如盲肠在腹膜后, 则打开后腹膜, 可找到阑尾。详细检查不能发现升结肠时, 结合体征, 在右侧要考虑盲肠未降落而位于肝下, 此时要果断地延长切口, 暴露右、中上腹, 然后在回盲部找到阑尾。活动盲肠在腹腔内的位置不固定, 但多数仍在右下腹, 至少升结肠仍固定在右侧腹后壁, 探查时手指沿右侧腹壁平脐或稍上的位置摸到腹膜返折及相连的肠管则为升结肠, 然后探查盲肠及阑尾。有时找到回盲部后仍不能找到阑尾, 此时要考虑是少见的壁内阑尾或腔内阑尾, 结合回盲部有炎症水肿, 在水肿严重部位打开浆肌层, 多数能找到阑尾, 但尚有极少见的错位阑尾或肠系膜内阑尾, 仍需仔细查找。若以前未行阑尾切除术, 回盲部仔细探查不能找到阑尾, 同时回盲部附近有较多脓液, 应考虑阑尾自然消失的可能。但对此诊断要慎重, 防止漏诊造成不良后果。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与腹主动脉或者髂血管严重粘连的阑尾手术时应耐心仔细地分离, 否则易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对于腹膜后的阑尾炎手术时要防止损伤输尿管。总之, 及时诊断与治疗是减少异位阑尾炎并发症的最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异位阑尾炎的诊断治疗临床分析 篇4

关键词:异位型,阑尾炎,临床诊断

作为临床医学上高发的急腹痛病症之一,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 然而在急性阑尾炎中有一种并不常见的病型——异位型阑尾炎, 因为其特殊的解剖结构给诊断带来了难度。所谓异位阑尾炎就是指阑尾在腹腔内的生理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引起了多样的临床症状使得术前诊断准确率不高, 延误了治疗, 加大手术的实施难度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1]。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在58例异位型阑尾炎的治疗中的不同病征来提高对临床异位型阑尾炎的辨识能力, 从而减少它的确诊时间, 使其治疗手法得到改善。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至2010年间的前郭县医院长山院区外科的异位型阑尾炎病例作为分析样本, 在该样本中, 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6岁, 最小年龄为13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岁, 其中女性患者为28例, 男性患者为30例。

1.2 方法

一般根据固定的压痛点的方向取腹部切口, 对于在术前无法诊断明确的病例, 在手术时要尽量位于右下腹方做探查切口或者直切口[2]。根据异位型阑尾炎的多种临床症状和表现来进行相关的排查:大多数异位型阑尾炎会出现全身乏力且伴随发热, 患者体温多为38℃, 心率加快, 有时会伴有轻度的黄疸, 寒战, 高热。其次在发病的初期会有胃肠的不适, 伴有恶心呕吐, 消化功能紊乱导致便秘等。大多数患者会发生转移性腹痛, 一般转移至异位阑尾的实际位置, 多为左腹部、右上腹等, 在显著的疼痛区域常会有压痛, 深压痛有的为反跳痛。因此取明显痛感部位做手术切口。

2 结果

在58例阑尾发生异位的总样本中有10例 (17.2%) 在术前被确诊, 做急性阑尾炎处理, 有30例 (51.7%) 是通过留院进行观察后在手术中被诊断为异位型急性阑尾炎, 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的有7例 (12.1%) , 误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有6例 (10.3%) , 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的有3例 (5.2%) , 被误诊为盆腔炎的有2例 (3.4%) , 所有58例患者经腹部阑尾炎切除手术后均痊愈出院, 术后无伤口感染及腹腔污染产生脓肿情况。

3 讨论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阑尾应该是位于右髂窝内, 开口位于盲肠处, 整个阑尾处于腹腔的膜内, 而异位型阑尾的形成一般是指在胚胎发育期间中肠没有发生270°的旋转或着中肠的旋转不完全, 导致中肠无法完全固定, 使盲肠和阑尾在体内处于游离的状态。因此在发育时阑尾就停留于左腹部或者右上腹等非常规的位置, 造成了异位阑尾。可以说, 阑尾的位置取决于盲肠在腹腔的位置, 以及盲肠的形态。正常的情况下阑尾大多位于右下腹, 故异位阑尾炎的发病率较低。

在临床上常见的异位阑尾有六种类型:位于左下腹或者肝下的称为高位阑尾, 位于盲肠壁的浆膜下方的称为游走性阑尾, 位于盲肠的后腹膜外的腰部阑尾, 位于左侧腹腔或者左髂窝为左腹部阑尾, 还有阑尾末端在髂前上棘连线水平线以下称为盆位阑尾[3]。当阑尾位于肝下时, 炎症会引起其附近相关的十二指肠胆囊区域的疼痛, 放射至右肩背部, 因此容易被当作急性胆囊炎来诊断, 而盆腔区域的异位阑尾炎会由于受到炎症的刺激影响到输尿管, 从而使得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 尿急, 血尿等。导致异性阑尾炎在临床诊断时被误诊为输尿管结石。左下腹或盆位阑尾会引起附近的盆腔的炎症反应表现出盆腔炎的相关症状而被误诊为盆腔炎。在本文中58例阑尾发生异位的总样本中只有10例 (17.2%) 在术前被确诊, 准确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处理, 有30例 (51.7%) 是因为病症复杂无法确定, 通过留院进行观察后在手术中被诊断为异位型急性阑尾炎, 余下的18例中均被误诊, 其中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的有7例 (12.1%) , 被误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有6例 (10.3%) , 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的有3例 (5.2%) , 被误诊为盆腔炎的有2例 (3.4%) 相对于普通的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来说, 异位型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

因此在对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要小心细致, 仔细排查, 由于病征情况复杂导致的诊断出现争议的手术需要选择能够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的主要医师来进行主刀, 因为阑尾的位置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所以在手术中如果在回盲部没有发现患者阑尾, 不能轻易草率的作出判断, 要在患者被充分麻醉以后, 反复在腹腔内触摸回盲部和其周围的组织, 认真查找, 以免造成异位的腹腔内阑尾, 膜下阑尾, 或者腹腔外阑尾的遗漏, 如果在回盲部找寻未果, 可沿结肠带逆行向上仔细查找, 避免因阑尾的异位和其他的相关器官病症造成混淆而延误了病情[4]。在手术之后需要送检做常规的病理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 从而有效的防止异位阑尾炎的误诊和误治, 提高其临床手术的成功率, 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陆炎飞.12例异位阑尾炎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8) :184.

[2]牛玉海.12例异位阑尾炎误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20) :3274.

[3]郏茂兵.23例异位阑尾炎临床诊治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2) :51-52.

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5±3.3)岁,孕次为1~4次,其中初产妇23例,经产妇37例;停经时间为35~64 d,平均为(53.3±2.1)d;伴随有下腹疼痛史34例,盆腔炎、附件炎36例,不规则阴道出血病史43例,宫内节育器8例,绝育术后5例,有人工流产史26例,不孕症5例。其中误诊2例,1次误诊为阑尾炎,另一例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有22例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38例为手术治疗,其中2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9例为开腹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目前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体格检查。异位妊娠患者多伴随腹痛、阴道出血以及停经等症状,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要首先考虑异位妊娠;有节育手术史以及宫内节育器也不能够排除异位妊娠的可能。另外要对异位妊娠的多发因素进行严密观察,人流次数多、有输卵管手术史等患者均应加强早期诊断,避免错失治疗时机[2]。(2)血、尿HCG检测。近年来,血尿HCG检测在临床中得以普及,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有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发现。该次研究中对52例患者进行血尿HCG检测,45例患者均显示为HCG阳性,准确率达到100%。(3)血孕酮检测。据国内外研究表明,怀孕5~10周期间,孕妇的血清孕酮会保持稳定状态,而若出现血清孕酮水平降低的现象,则考虑异位妊娠的发生,通常当血清孕酮<15 ng/m L[3],则存在异位妊娠的可能,该次研究中对10例患者进行血孕酮检测,孕酮值在4.35~11.26 ng/m L之间。(4)超声检查。超声检测主要针对的是妊娠6周左右的孕妇,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鉴别假胎囊,若出现附件包块、宫外胎心搏动则可确诊为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为90%以上。(5)引导后穹隆穿刺。其作为辨别腹腔内出血的重要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快捷。首先抽取2~3 m L静脉血,显示暗红且不凝血则为阳性,一般情况下阳性异位妊娠的可能性达到85%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该检测方式下要与黄体破裂、经血倒流等相鉴别。

1.2.2 治疗方法

(1)药物保守治疗。该治疗方式更适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且治疗及时的年轻妇女,该群体患者对生育功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其适应症为生命体征稳定、肝肺肾功能正常,且在腹腔内无出现现象,输卵管包块不超过5 cm。临床中常用的药物为甲氨喋吟,单次肌肉注射给药50 mg/m2,一周内患者的血HCG下降低于15%则重复给药[4]。(2)手术治疗。对异位妊娠患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开腹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患侧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开窗妊娠物清除术等。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为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首选。在手术过程中,检验科、输血科要相互协调、配合,术后给予必要的抗生素治疗,避免发生感染,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位妊娠诊断的正确率分析

经过多种方式的综合检测,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共有52例准确,准确率达到86.7%;手术前诊断准确率达到96.7%,体现出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2.2 异位妊娠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确诊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于早期异位妊娠且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20/22);对于错失治疗时机的异位妊娠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其中29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9例行传统开腹治疗,可以发现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病率仅为3.4%,而传统开腹手术术后病率达到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异位妊娠又被称为宫外孕,指的是受精卵于子宫体腔外的妊娠,以输卵管尤为常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复杂多样,输卵管炎症、急慢性盆腔炎、月经紊乱、频繁流产等都会引起异位妊娠的发生,其中输卵管炎症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受精卵的正常运行,是异位妊娠的首要高危因素,近年来发病率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另外置宫内节育器、绝育术后再次异位妊娠有剖宫产史等均为此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对于此类人群出现停经、下腹痛、休克表现者应高度警惕异位妊娠的可能性。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与治疗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B超技术在妇产科常规检查中的广泛地应用,能够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研究发现β-HCG指标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采用动态血清β-HCG指标检测也成为异位妊娠的一个重要参考项目;而生化检验手段根据尿检结果对异位妊娠进行早期诊断也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当HCG>25 m IU/m L即为阳性,其对妊娠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度达到99%,不仅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而且快速、无创,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6]。异位妊娠的误诊率比较高,一旦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将会使患者措施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诊断中可将临床特征、生化检测与阴道超声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诊断结果的正确性。该次研究中,对患者给予了多种方式的综合检测,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准确率达到85%,手术前诊断准确率达到96%,体现了良好的诊断效果。据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而死亡率却显著降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治疗技术的发展[7]。目前对异位妊娠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药物治疗两种方式。保守治疗针对的是早期异位妊娠患者,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常用的药物为甲氨喋吟,该次研究中有22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目前国内外对异位妊娠的治疗已经逐渐趋于规范、统一,治疗观念也由降低死亡率转为降低发病率和维护生育能力。对于早期异位妊娠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药物保守治疗为首选,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就诊较晚,失去了保守治疗机会而不得不采用手术干预治疗。有研究者[8]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达到92.1%,与该次研究具有一致性。开腹手术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然而术中出血量多,且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已经成为目前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首选。

综上所述,对异位妊娠患者给予早期诊断与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胡素君.异位妊娠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01.

[2]牛金秀.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5,36(5):861.

[3]孙建荣.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及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9):32-33.

[4]王敏霞.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5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21(8):1079-1080.

[5]张瑞霞.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2547.

[6]李淑红.探讨急诊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92-93.

[7]王云萍.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诊治异位妊娠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08-109.

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 机选急性阑尾炎儿童病患131例, 年龄0~13岁, 男78例, 女53例。以上病患的发病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粪石梗阻性阑尾炎、寄生虫性阑尾炎、阴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

1.2 方法

少数病患用传统方法治疗, 大多数病患用手术方法治疗。而采用手术治疗的儿童病患, 则要进一步采取抗感染治疗, 常用使用引流术的方法及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术后切口严重感染的考虑做二期缝合。有肠梗阻现象的病患, 则要稳定其内部环境, 对胃肠实施减压, 并用汤剂或是药物进行治疗。

2 结果

在131例儿童急性阑尾炎患儿里, 111例为手术治疗;99例为急性化脓性炎性反应;21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为慢性炎性反应急性发作。

3 讨论

通过对本院以往131例治疗资料的详细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超声检查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病情的炎性反应就是通过超声检查阑尾壁厚度来判断的。而本院131例病患中急性单纯性炎病患儿童以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患儿童的病情, 则都是通过超声检查出来的, 该设备也可以充分弥补医师能力方面的不足。而MRI和CT等检测方式也是除超声检测之外常用的检测方法。不过, 由于其强大的磁场和放射性, 对会病患儿童的健康产生诸多潜伏性伤害, 加之其检测费用也相对较高。与前几种检测方式相比, 超声检测具有医疗费用低、检测准确及对患儿伤害小等优点, 使之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广泛[2]。

另外, 对本院以往131例治疗资料的详细分析还显示出一个问题ā对患儿诊断时会存在一部分模糊性。追踪其原因, 则表现在对病患儿童检测血常规中, 由于病患儿童的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上升显著, 导致对急性化脓性炎性反应和急性单纯性炎性反应的差异判断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故此, 我们不能单单依据血常规的检测去判断病患儿童阑尾炎的症状。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 IL-6、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做为判断阑尾炎症状的手段之外, 身体检测以及辅助其他等检测方法一起进行诊断。以达到诊断无误, 避免由误诊带来的不必要医疗纠纷及对病患儿童产生的不宜伤害。关于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阑尾炎病患儿童在手术后, 切口感染、肠粘连或是肠梗阻所引起的感染等都会引发并发症[4]。炎性反应多发生于病患术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术后往往会留置引流管, 这样就更容易引起炎性反应。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并发症则要比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低的多。所以, 实践表明, 儿童急性阑尾炎在治疗时应多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出现阑尾炎征兆的病患儿童, 多为右下腹出现疼痛并伴有食欲不振。 (2) 用可吸收缝线来处理切口, 来降低对深部的延迟感染[5]。

4 结语

做为儿童常见病之一的急性阑尾炎, 医师首先要通过临床观察并辅以各种现有医疗设备, 如超声检测或是CT检测等, 对病患儿童的病情进行分析并准确无误的做出相应诊断。对于已经为病患儿童做出准确无误的诊断之后, 就要求医师及时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 降低因延误等原因造成阑尾穿孔的可能性。并要注意术前、术后各方面的卫生, 尽量避免手术之后发生感染以及由感染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尤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则更要求我们在术后防感染、引流术、抗生素药物应用等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摘要:目的 对儿童患者的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等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131例急性阑尾炎儿童病患, 分析和调查他们过去的治疗资料, 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相关并发症、病学特征、抗生素及其病理类型的应用方案进行总结。结果 由于儿童病患中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与发病率季节性差异并不大, 而且阑尾的穿孔率下降明显。同时, 在应用抗生素之后, 术后引发的并发症率也极低。结论 病患儿童在发病后, 应于16h内进行临床观察, 及时由医师做出鉴别及诊断, 再实施手术。

关键词:诊断,急性阑尾炎,儿童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153.

[2]王荣成.儿童急性阑尾炎临床及病理特点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9 (1) :13.

[3]张金哲, 潘少川, 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83.

[4]余世耀, 施诚仁, 潘伟华, 等.儿童急性阑尾炎若干临床问题20年回顾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4, 22 (1) :2.

异位阑尾临床诊治分析 篇7

关键词:儿童,急性阑尾炎,特点,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因儿童机体调节和适应能力稍差, 腹腔大网膜发育不健全, 且盲肠位置较高, 部分患者发病不典型, 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1]。因此, 在发病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阑尾炎是降低阑尾炎病死率的首要条件。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阑尾炎主要的手术方法有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保守治疗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急性阑尾炎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中病理切片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男38例, 女20例, 男女比例为1.9:1;年龄2~16岁, 平均 (7.9±4.2) 岁, 其中3岁以下2例, 3~5岁8例, 5~7岁15例, 7~12岁3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 h~5 d, 平均 (42.8±9.3) h。其中单纯性阑尾炎7例, 化脓性阑尾炎24例, 坏疽性阑尾炎22例, 阑尾炎伴周围脓肿5例。临床表现为29例患者出现腹痛 (50.0%) , 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者10例 (17.2%) ;12例表现为哭闹不止 (20.7%) ;49例 (84.5%) 患者出现发热, 体温37.8~39.2℃;23例伴有恶心呕吐;13例伴腹泻。查体:52例患者有右下腹压痛 (89.7%) , 24例患者出现肌紧张和反跳痛 (41.4%) 。

1.2 辅助检查

血常规提示均有WBC不同程度升高, 其中 (10~15) ×109/L 14例, (15~20) ×109/L 32例, 超过20×109/L14例, 中性粒细胞比例82%~95%。39例患者出现C-反应蛋白 (CRP) 升高, 32例患者血细胞沉降率 (ESR) 升高。影像学检查中42例 (72.4%) 患者彩超提示阑尾增大模糊或阑尾脓肿, 32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28例 (87.5%) 提示阑尾增粗或炎性改变。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阑尾长度为2.5~13 cm, 直径为0.3~1.6 cm, 阑尾表面充血水肿, 16例伴有粪石, 32例伴有管腔狭窄。光镜下可见阑尾组织出现典型的炎性改变, 黏膜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增多、生发中心扩大等表现。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具体病情去右下腹横切口、麦氏切口、腹直肌切口等。对于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的阑尾炎患者术中使用甲硝唑100~150 ml冲洗腹腔, 对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后吸尽脓液并充分引流。术后给予对症及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58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有49例在入院时即确诊为阑尾炎, 9例患儿因发病不典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腹型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 6例在确诊时已经出现阑尾穿孔, 初诊误诊率为15.5%。所有患儿均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单纯的阑尾切除术31例, 阑尾切除术+腹腔冲洗术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 其中切口感染3例, 肠梗阻3例, 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儿童阑尾炎因其自身的特点而与成人阑尾炎的发病特点并不完全相同, 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者主诉表达不真实都容易给临床大夫造成误诊, 研究报道儿童阑尾炎的误诊率高达28.75% (22/77) [2]。本研究选取了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现总结如下。

3.1 致病原因

能够引起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肠道细菌移位进入阑尾引起炎症反应; (2) 机体其他部位炎症如小儿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也可引起远隔部位的阑尾壁增厚, 导致阑尾阻塞引起细菌滋生繁殖[3]; (3) 阑尾腔内异物、粪石或者寄生虫等也可以引起阑尾阻塞; (4) 胃肠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阑尾动脉和阑尾环形肌痉挛收缩导致缺血引起炎症反应[4]。

3.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是诊断疾病的重要证据, 往往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腹痛是儿童阑尾炎最常见的症状, 但小儿常常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会出现其他如哭闹不安、拒绝进食等表现。本研究显示有50.0% (29/58) 的患儿出现腹痛, 20.7% (12/58) 的患儿出现哭闹不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是阑尾炎的典型表现, 但是仅有部分患者有此典型症状, 本研究中有10例 (17.2%) 患者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另外对于伴有发热的患儿也要格外注意寻找引起发热的原因和部位, 尤其是伴有腹痛的发热患儿要注意排除有无阑尾炎。本研究中有49例 (84.5%) 患者出现发热, 主要表现为中到高热。体格检查中最常见的仍是阑尾处固定压痛, 本研究中有52例患者有右下腹压痛 (89.7%) , 24例患者出现肌紧张和反跳痛 (41.4%) , 而出现腹膜炎症状的患儿一般都会不同程度的误诊, 导致病情进展。

3.3影像学检查

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超声检查, 因其具有无创、简单和经济的优点而广泛应用。本研究显示超声诊断儿童阑尾炎的特异性约为72.4% (42/58) , 主要表现为阑尾的增粗或模糊;而CT作为超声的补充检查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 对于病变严重需要手术的患者或者诊断不明的患者有必要进一步行CT检查[5]。本研究中32例患者行CT检查, 有28例 (87.5%) 提示阑尾增粗或炎性改变, 特异性较超声提高。病理学检查是术中常规应用的手段, 对于排除恶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3.4 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阑尾炎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各有优缺点。一般来说首选内科保守治疗, 但是治愈率较低, 若效果不佳则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但手术治疗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或者肠粘连造成肠梗阻等并发症, 对机体创伤也较大,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根据病情和患者或家属的意愿来选择[6]。

参考文献

[1]顾秀文, 金先庆, 李晓庆, 等.1179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0, 39 (17) :2357-2361.

[2]薛湘平, 聂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 (zl) :38-39.

[3]胡倩, 石磊.27例小儿童阑尾炎误诊原因分析.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10) :322.

[4]李伦刚.儿童急性阑尾78例临床诊治分析.健康之路, 2013, 12 (5) :417.

[5]蒋海燕, 许云峰, 胡慧勇, 等.超声及CT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学, 2013, 20 (2) :199-201.

上一篇:五味子的优质栽培技术下一篇:高素质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