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阑尾(精选7篇)
异位阑尾 篇1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 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较为简单, 主要是给予阑尾切除治疗, 而异位阑尾炎患者由于阑尾位置异常, 导致其在临床上出现其他表现和临床体征, 导致患者病情复杂, 延误了对阑尾炎的正确诊断, 因此, 加强对异位急性阑尾炎诊治的研究, 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我院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以期能够为异位阑尾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共23例, 其中男14例, 女9例, 年龄为20~59岁, 平均为 (42.1±2.5) 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生询问病情症状、实验室检查后确诊, 且经手术病理证实, 在术前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腹痛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反跳痛症状[1], 白细胞升高。
1.2 方法
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 对其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分类等进行观察, 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 本组体温在38℃以上的患者有15例, 温度在37℃以上的患者有6例, 在37℃以下的患者仅有2例。对患者异位类型进行分辨, 其中腹膜外位类型患者有10例, 高位类型患者有4例, 低位类型患者有7例, 壁内类型的患者有2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阑尾切除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2], 在患者右下腹做常规麦氏口, 将皮肤组织切开后对阑尾进行探查, 若阑尾不在患者右髂窝处时可适当向下向上进行探查, 找出阑尾确切位置, 然后将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后切除。术后常规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并给予其必要的临床护理干预, 以优化治疗效果。
2 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治疗, 其中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的患者有6例, 占比为26.1%;麦氏切口的患者有11例, 占比为47.8%;在上腹正中切口的患者有6例, 占比为26.1%。患者在术后住院4~9 d后均达到出院标准, 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经手术证实, 本组23例患者中患有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有7例, 占比为30.4%;患有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有12例, 占比为52.2%;患有坏疽性阑尾炎的患者有1例, 占比为4.3%;患有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有3例, 占比为13.0%。
3 讨论
异位阑尾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阑尾位置较为特殊, 而阑尾位置是由患者盲肠位置和形态决定的, 若患者中肠旋转不全或不旋转就会出现异位阑尾, 或是患者中肠固定不完全也会造成异位阑尾[3], 这种阑尾特殊位置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因而异位阑尾炎在临床上也较为少见。由于患者阑尾位置特殊, 在发生阑尾炎时其临床表现与一般阑尾炎之间具有一定差异, 使得医生在诊断时容易出现差错, 造成误诊或漏诊的出现, 延误患者的治疗, 带给患者以严重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异位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够为异位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在本次研究中的23例患者中, 患者的阑尾均不在标准位置上, 其中位于腹膜外位的患者有10例, 位于高位患者有4例, 位于低位患者有7例, 位于壁内的患者有2例。所有患者的阑尾炎均是经过手术证实, 由于患者阑尾异位,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 医生需要谨慎选择手术切口, 对于腹痛不位于右下腹的患者, 应对其腹痛位置进行准确确认, 然后选择相应手术切口,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最多的还是麦氏切口, 有11例患者采用麦氏切口, 而有6例患者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有6例患者应用上腹正中切口, 由此可以看出异位阑尾炎与普通阑尾炎在手术切口上的差异。而对于不同异位类型阑尾炎患者, 在手术治疗上也有所不同, 在临床治疗中, 医生应该尽早采用影像学手段对患者的异位阑尾炎异位类型进行确定, 并依此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4]。
综上所述, 异位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与普通阑尾炎之间具有一定差异, 在术前医护人员应该尽早对其异位类型进行诊断, 根据患者的异位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手段,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园园, 田延锋, 胡静, 等.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异位阑尾炎1例[J].河北医药, 2013, 35 (23) :3677-3678.
[2]梁永全, 卿笃桔, 龚志军.异位阑尾炎的误诊及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8) :65-66.
[3]官一平, 朱鹏, 朱代华, 等.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诊治[D].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 (11) :1008-1010.
[4]张益民, 刘汉叶.38例异位急性阑尾炎异位类型的临床诊治体会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10 (10) :1154-1155.
社区医院异位阑尾炎治疗效果观察 篇2
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8例异位阑尾炎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前期已确诊为异位阑尾炎的患者,对照组则是误诊为普通阑尾炎或治疗过程中确诊的病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恢复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现象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治疗前能确诊患有异位阑尾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医院异位阑尾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02-01
阑尾炎本身是较常见的普通外科的急腹症,通常情况下对它的诊断和治疗也非常容易。但患者的阑尾如果由于病变而发生了异位的现象,即异位阑尾炎,它在临床上的症状就没那么明显,所以就会给治疗前的诊断环节带去诸多困难[1]。如果异性阑尾炎前期出现误诊或者在手术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就会耽误治疗的时间,致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者还会出现并发症以及手术的之后的后遗症。所以越早能异位阑尾炎的患者进行确诊,搭配有效的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2,3]。本文研究了我社区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异位阑尾炎患者,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就诊的28例异位阑尾炎的患者。将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为14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8例,女性6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8岁~61岁,平均年龄为32.4岁,发病时间为3小时~4天,平均时间为1.3天;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分布为10岁~64岁,平均年龄为33岁,发病时间为2小时~2天,平均时间为1.2天。选取的两组研究对象在自身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因此两组间的比较具有可行性。
1.2方法。将28个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其中观察组为在手术前已确诊为异位阑尾炎的患者,对照组则为术前误诊为普通阑尾炎或术中确诊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数据进行分析。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的资料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人数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二组的数据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详情见表1。
3讨论
阑尾发生异位现象的原因大致归为两点:第一,人体的结肠出现了不旋转或者是旋转没完整的现象,导致了盲肠和阑尾处在右下腹的原位或者是转位过程中的任何某个部位,第二,结肠的固定效果不牢固,导致盲肠和阑尾一直是游离的状态。在研究中可总结异位阑尾炎的几大特点:①异位阑尾炎虽然也会出现转移性的腹痛症状,但它的最终固定的压痛点会有一些偏移。②异位阑尾炎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且变化多端,经常会误导主治医生的判断。比如,腹泻、腹痛、以及下腹压痛常被误诊成盆腔感染;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等常被误诊为结石或者泌尿系疾病。
当患者的异位阑尾炎得到确诊之后,在通常情况下还是建议采取手术进行治疗。而对那些尚未得到明确给予诊断的患者,应该在积极预防感染的治疗前提下,对病情变化进行缜密的观察,假如患者发生了全身中毒或腹膜刺激明显改变时,应立即进行剖腹检查,确认病因后立即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对于阑尾的位置较明确的患者,可选择在患者阑尾的位置进行近腹部切口,也可以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便于手术的考虑将切口适当延长,选择在右腹部直肌切口或右下腹旁的正中进行切口,这样治疗效果就会相对好一些。手术成功进行的关键因素就是在于是否能及时确定患者阑尾的位置。通常情况,在确定升结肠的基础上,要寻找阑尾的有效方法主要就是顺着结肠带可发现三条结肠带的集合到其末端部位时,就是阑尾的根部了。
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确保手术切口的正确无误。第二,手术中要注意切口的保护和清洗,避免伤口发生感染。第三,手术中,当阑尾无法马上找到时,要保持冷静,操作时一定要轻柔,及时处理干净腹腔炎性出现的渗液。第四,在手术后要配合使用预防性的抗菌药,并鼓励患者今早下床活动,以便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4,5]。
经研究分析表明,人的阑尾可出现在右下腹的任意部位,也会出现在右下腹之外的部位,所以患者的腹痛是转移的,并非普通常见的转移性的右下腹疼痛。所以社区医生在诊断治疗异位阑尾炎时要认真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检查,结合以前的各种病例,尽量在第一时间内就确诊这类病症,根据患者的情况立即制定治疗方案,避免误诊多带来病情延误的损失。减轻患者的痛苦,将治疗效果发挥到最好。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恢复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在术后出现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治疗前能确诊患有异位阑尾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术华,龚琼.彩色多普勒超聲诊断成人腹膜后异位阑尾炎1例[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0,11(11):96
[2]王浩龙.异位阑尾炎55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6):826-828
[3]谭军卫,杨进娜.浅谈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和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306
[4]陆炎飞.12例异位阑尾炎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84
异位阑尾炎31例总结分析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 男23例, 女8例;年龄8岁~62岁, 平均年龄38.2岁。其中低位阑尾炎12例, 占38.71%;腹膜后位阑尾炎9例, 占29.03%;高位阑尾炎6例, 占19.35%;盲肠壁内阑尾炎、系膜内阑尾炎各2例, 各占6.45%.从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7.2 h, 从就诊到手术平均13.1 h.
1.2临床表现转移性腹痛者16例, 占51.61%;右下腹痛5例, 下腹痛5例, 右上腹痛3例, 腰痛2例;有阑尾位置的固定压痛点者27例, 占87.10%.伴泌尿系刺激征或镜下血尿者8例, 伴腹泻者6例, 有轻度黄疸者2例。
1.3术前诊断术前确诊为异位阑尾炎者仅3例, 占9.68%.误诊28例, 误诊病种分布:盆腔炎5例, 肾盂肾炎2例, 输尿管结石6例, 胆囊炎5例, 消化道溃疡、穿孔4例, 胃肠炎4例, 肠梗阻2例。
1.4治疗方法31例患者全部施行阑尾切除术, 其中行右下腹麦氏切口16例, 剖腹探查切口15例。手术时间:50 min~220 min, 平均90 min.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9例, 化脓性阑尾炎14例, 坏疽、穿孔性阑尾炎8例。
2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住院时间8 d~14 d, 平均10.3 d, 无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及腹腔、盆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异位阑尾炎成因异位阑尾炎指阑尾在腹腔内的位置出现异常, 不在右髂窝。其成因系胚胎发育过程中, 由于结肠旋转的不同情况, 导致盲肠及根植其下端的阑尾可能出现多种异位, 盲肠可停留在右上腹肝下、盆腔、左下腹, 可达盆腔入口处, 可移动到腹中部, 甚至左侧[1]。通常临床所见的有低位 (盆腔位) 阑尾炎、高位 (肝下位) 阑尾炎、腹膜后位阑尾炎、盲肠壁内阑尾炎和系膜内阑尾炎, 而左侧阑尾炎较罕见[2], 本组未见。
3.2异位阑尾炎临床特点通过回顾31例患者病史, 笔者总结出其症状、体征上的一些规律: (1) 转移性腹痛仍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肌紧张等, 异位阑尾炎虽多不转移到右下腹, 但多有“转移”特性。本组具转移性腹痛特征者占51.61%, 虽未达到文献记载常位阑尾炎的70%~80%[3], 但仍有诊断参考价值。 (2) 腹痛有特点。有阑尾位置的固定压痛点, 本组占87.10%, 且往往初起为阵发性腹痛, 渐衍变为持续性腹痛, 或同时出现转移性腹痛。其腹痛有别于胆囊炎的进油腻食物后起病、阵发性剧痛、右肩胛区放射痛等;有别于溃疡病的饥饿时起病、骤发刀割样上腹部剧痛并迅速扩散到全腹;有别于盆腔炎的下腹痛、下坠、高热、寒战、阴道大量脓性分泌物;有别于肾盂肾炎的尿频、尿急、尿痛、高热;有别于结石在运动中突发性后阵发性绞痛、会阴部放射痛;有别于肠梗阻的痛、呕、胀、闭;有别于急性胃肠炎的腹痛后腹泻而后疼痛缓解规律等。 (3) 辅助检查以血象和腹部X线片为明显。白细胞 (WBC) 多在10.0×109/L~15.0×109/L, 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 但前者很少超过15.0×109/L, 除非穿孔而出现腹膜炎。腹部X线片可见盲肠和外结肠充气扩大, 局部炎症明显时可见右腰大肌边缘不清, 右下腹腹脂线边缘模糊加宽甚至消失, 低位阑尾炎可见盆脂线消失。B超、尿液化验对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3.3误诊教训异位阑尾炎术前确诊率不高[4], 本组仅为9.68%.教训: (1) 经验不足。基层中医院急腹症患者较少, 缺乏对异位阑尾炎的敏感性, 考虑面窄。如5例患者腹部压痛和肌紧张局限右上腹, 其中2例伴轻度黄疸, 便凭印象误诊为异位阑尾邻近脏器的疾病——胆囊炎。 (2) 采集病史及体检不仔细。对多数病例过分依赖辅助检查, 对老幼妇女患者更疏于病史和体检。本组13例误诊为盆腔炎、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结石患者, B超诊断不明确, 其中6例失误在问诊不详, 7例忽略了麦氏点和腹膜刺激征的采集与甄别。 (3) 认识片面。过分注重“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固定压痛”的症状, 而对疼痛非右下腹或非麦氏点者缺乏此病考虑。本组转移性腹痛16例, 仅3例在右下腹而得到及时确诊, 另13例及13例无转移性腹痛者全部误诊。因此, 当出现非右下腹的转移性腹痛和固定压痛时, 要高度怀疑异位阑尾炎[5]。
综上所述, 异位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 症状和体征变化多端, 因此, 要求临床医师要了解异位阑尾的解剖特点, 掌握其临床特点, 并遵循急性阑尾炎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详细诊查, 全面考虑, 科学分析, 从而不断提高异位阑尾炎的确诊率。
参考文献
[1]吴孟超, 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71.
[2]李鸣.异位阑尾炎19例诊治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 2006, 27 (2) :130-131.
[3]张福奎, 张彬.实用乡村医师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331.
[4]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00.
异位阑尾炎的诊断治疗临床分析 篇4
1 异位阑尾炎原因及类型
在第6周的胚胎, 中肠远侧支对系膜缘出现一个锥形盲囊, 即盲肠和阑尾的原基。盲囊的尖端渐成长为阑尾。于第10周, 脐带内的中肠返回腹腔, 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出生时共旋转270°, 原左下方的盲肠和阑尾旋转到右髂部。如中肠不旋转或旋转不全, 盲肠和阑尾则位于左下腹或旋转途中的某一部位, 即形成异位阑尾。异位阑尾的另一原因是中肠固定不完全导致盲肠和阑尾处于游离状态。临床上异位阑尾炎多见于下列5种类型: (1) 高位阑尾 (又称肝下阑尾) ; (2) 腹膜外位阑尾; (3) 浆膜下阑尾 (又称壁内阑尾) ; (4) 左腹部阑尾; (5) 盆位阑尾。
2 异位阑尾炎的诊断
由于特殊类型的阑尾位置不局限于右下腹, 当其发炎时, 缺乏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的固定压痛点, 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也往往因此失去最佳的手术时机, 同时并发症增多。通过临床观察, 我们发现异位阑尾炎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早期诊断的关键是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观察病情, 认真分析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正确认识转移性腹痛和伴随症状在诊断中的价值等类型。异位阑尾炎的特点是转移痛, 其表现为腹痛是转移性的, 不是扩大的[1]。腹痛转移需要一定的时间, 长者可达1~2 d, 但最短不少于1 h, 如腹痛开始数分钟或十几分钟就发生转移痛, 是急性异位阑尾炎的可能性就不大。同时异位阑尾炎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表现, 尤其伴有厌食者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如腹痛患者食欲良好, 应慎重考虑阑尾炎的诊断。对非右下腹麦氏点的压痛, 应根据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特点, 首先考虑为炎症引起, 进一步排除穿孔、相邻脏器炎性改变的可能, 可行有针对性的B 超、腹部平片、腹部透视、CT等检查, 对原因不明固定的压痛均应考虑异位阑尾炎的可能, 不一定强调有典型表现时才考虑阑尾炎的诊断。但对于无转移性腹痛的异位阑尾炎, 诊断要困难得多。B超检查不但有助于排除胆道、泌尿、妇产科的疾病, 且不受阑尾位置影响, 对异位阑尾一旦显影就可以诊断, 可作首选。腹部平片及CT检查可做B超检查难以诊断时的补充。腹腔镜既有诊断又有治疗的双重作用, 有条件者可广泛开展应用。对少数难以确诊的患者可作剖腹探查。①转移性腹痛。疼痛从脐周或上腹部转移至腹部其他部位。但这种转移不是扩大, 而是原部位疼痛消失。疼痛转移间隔时间至少2 h以上。②腹部出现局限性疼痛、肌紧张、甚至反跳痛。③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全身性反应,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3 异位阑尾炎的治疗
异位阑尾炎明确诊断者, 原则上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未明确诊断者应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前提下,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若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明显腹膜刺激征, 应及时中转手术。在切口选择方面, 对于能明确阑尾位置的患者可做阑尾位置腹部就近切口, 其他患者选择右腹直肌切口或右下腹部旁正中切口较为合适, 便于术中做切口延长。异位阑尾炎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中如何找到阑尾。寻找异位阑尾的方法是:先找到升结肠, 然后沿结肠纵肌向下追踪, 在腹中或盆腔均可找到。如盲肠在腹膜后, 则打开后腹膜, 可找到阑尾。详细检查不能发现升结肠时, 结合体征, 在右侧要考虑盲肠未降落而位于肝下, 此时要果断地延长切口, 暴露右、中上腹, 然后在回盲部找到阑尾。活动盲肠在腹腔内的位置不固定, 但多数仍在右下腹, 至少升结肠仍固定在右侧腹后壁, 探查时手指沿右侧腹壁平脐或稍上的位置摸到腹膜返折及相连的肠管则为升结肠, 然后探查盲肠及阑尾。有时找到回盲部后仍不能找到阑尾, 此时要考虑是少见的壁内阑尾或腔内阑尾, 结合回盲部有炎症水肿, 在水肿严重部位打开浆肌层, 多数能找到阑尾, 但尚有极少见的错位阑尾或肠系膜内阑尾, 仍需仔细查找。若以前未行阑尾切除术, 回盲部仔细探查不能找到阑尾, 同时回盲部附近有较多脓液, 应考虑阑尾自然消失的可能。但对此诊断要慎重, 防止漏诊造成不良后果。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与腹主动脉或者髂血管严重粘连的阑尾手术时应耐心仔细地分离, 否则易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对于腹膜后的阑尾炎手术时要防止损伤输尿管。总之, 及时诊断与治疗是减少异位阑尾炎并发症的最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异位阑尾炎的诊断治疗临床分析 篇5
关键词:异位型,阑尾炎,临床诊断
作为临床医学上高发的急腹痛病症之一,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 然而在急性阑尾炎中有一种并不常见的病型——异位型阑尾炎, 因为其特殊的解剖结构给诊断带来了难度。所谓异位阑尾炎就是指阑尾在腹腔内的生理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引起了多样的临床症状使得术前诊断准确率不高, 延误了治疗, 加大手术的实施难度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1]。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在58例异位型阑尾炎的治疗中的不同病征来提高对临床异位型阑尾炎的辨识能力, 从而减少它的确诊时间, 使其治疗手法得到改善。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至2010年间的前郭县医院长山院区外科的异位型阑尾炎病例作为分析样本, 在该样本中, 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6岁, 最小年龄为13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岁, 其中女性患者为28例, 男性患者为30例。
1.2 方法
一般根据固定的压痛点的方向取腹部切口, 对于在术前无法诊断明确的病例, 在手术时要尽量位于右下腹方做探查切口或者直切口[2]。根据异位型阑尾炎的多种临床症状和表现来进行相关的排查:大多数异位型阑尾炎会出现全身乏力且伴随发热, 患者体温多为38℃, 心率加快, 有时会伴有轻度的黄疸, 寒战, 高热。其次在发病的初期会有胃肠的不适, 伴有恶心呕吐, 消化功能紊乱导致便秘等。大多数患者会发生转移性腹痛, 一般转移至异位阑尾的实际位置, 多为左腹部、右上腹等, 在显著的疼痛区域常会有压痛, 深压痛有的为反跳痛。因此取明显痛感部位做手术切口。
2 结果
在58例阑尾发生异位的总样本中有10例 (17.2%) 在术前被确诊, 做急性阑尾炎处理, 有30例 (51.7%) 是通过留院进行观察后在手术中被诊断为异位型急性阑尾炎, 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的有7例 (12.1%) , 误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有6例 (10.3%) , 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的有3例 (5.2%) , 被误诊为盆腔炎的有2例 (3.4%) , 所有58例患者经腹部阑尾炎切除手术后均痊愈出院, 术后无伤口感染及腹腔污染产生脓肿情况。
3 讨论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阑尾应该是位于右髂窝内, 开口位于盲肠处, 整个阑尾处于腹腔的膜内, 而异位型阑尾的形成一般是指在胚胎发育期间中肠没有发生270°的旋转或着中肠的旋转不完全, 导致中肠无法完全固定, 使盲肠和阑尾在体内处于游离的状态。因此在发育时阑尾就停留于左腹部或者右上腹等非常规的位置, 造成了异位阑尾。可以说, 阑尾的位置取决于盲肠在腹腔的位置, 以及盲肠的形态。正常的情况下阑尾大多位于右下腹, 故异位阑尾炎的发病率较低。
在临床上常见的异位阑尾有六种类型:位于左下腹或者肝下的称为高位阑尾, 位于盲肠壁的浆膜下方的称为游走性阑尾, 位于盲肠的后腹膜外的腰部阑尾, 位于左侧腹腔或者左髂窝为左腹部阑尾, 还有阑尾末端在髂前上棘连线水平线以下称为盆位阑尾[3]。当阑尾位于肝下时, 炎症会引起其附近相关的十二指肠胆囊区域的疼痛, 放射至右肩背部, 因此容易被当作急性胆囊炎来诊断, 而盆腔区域的异位阑尾炎会由于受到炎症的刺激影响到输尿管, 从而使得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 尿急, 血尿等。导致异性阑尾炎在临床诊断时被误诊为输尿管结石。左下腹或盆位阑尾会引起附近的盆腔的炎症反应表现出盆腔炎的相关症状而被误诊为盆腔炎。在本文中58例阑尾发生异位的总样本中只有10例 (17.2%) 在术前被确诊, 准确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处理, 有30例 (51.7%) 是因为病症复杂无法确定, 通过留院进行观察后在手术中被诊断为异位型急性阑尾炎, 余下的18例中均被误诊, 其中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的有7例 (12.1%) , 被误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有6例 (10.3%) , 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的有3例 (5.2%) , 被误诊为盆腔炎的有2例 (3.4%) 相对于普通的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来说, 异位型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
因此在对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要小心细致, 仔细排查, 由于病征情况复杂导致的诊断出现争议的手术需要选择能够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的主要医师来进行主刀, 因为阑尾的位置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所以在手术中如果在回盲部没有发现患者阑尾, 不能轻易草率的作出判断, 要在患者被充分麻醉以后, 反复在腹腔内触摸回盲部和其周围的组织, 认真查找, 以免造成异位的腹腔内阑尾, 膜下阑尾, 或者腹腔外阑尾的遗漏, 如果在回盲部找寻未果, 可沿结肠带逆行向上仔细查找, 避免因阑尾的异位和其他的相关器官病症造成混淆而延误了病情[4]。在手术之后需要送检做常规的病理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 从而有效的防止异位阑尾炎的误诊和误治, 提高其临床手术的成功率, 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陆炎飞.12例异位阑尾炎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8) :184.
[2]牛玉海.12例异位阑尾炎误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20) :3274.
[3]郏茂兵.23例异位阑尾炎临床诊治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2) :51-52.
老年人异位阑尾炎52例临床分析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老年人异位阑尾炎中男32例, 女20例;年龄60~82岁, 平均 (71.2±5.4) 岁;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1天12例 (23.1%) , 2天19例 (36.5%) , 超过2天21例 (40.4%) 。主诉: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2 7例 (5 1.9%) , 恶心、呕吐等1 7例 (3 2.7%) , 右侧腰部不适8例 (15.4%) , 无转移性右下腹痛主诉病例。合并高血压病12例 (23.1%) , 糖尿病7例 (13.5%)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 (11.5%) , 冠心病5例 (9.6%) , 同时合并冠心病与高血压病4例 (7.7%) 。
1.2 手术情况
患者在留观后根据病情发展需要行手术探查治疗, 其中取麦氏切口39例 (75.0%) , 取腹直肌切口13例 (25.0%) ;因移位较难切除延长切口27例 (51.9%) 。术中探知坏疽性阑尾炎22例 (42.3%) , 穿孔性阑尾炎19例 (36.5%) , 蜂窝织炎性阑尾炎11例 (21.2%) , 术后均引流条引流。术中阑尾切除后予头孢类抗生素冲洗, 术后及时予头孢类加甲硝唑类抗生素联用。
1.3 结局及预后
异位阑尾炎经B超确诊38例 (73.1%) , 术中确诊14例 (26.9%) ;回肠前位16例 (30.8%) , 盆位13例 (25.0%) , 盲肠后位3例 (5.8%) , 盲肠下位8例 (1 5.4%) , 盲肠外位5例 (9.6%) , 回肠后位7例 (13.5%) 。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例 (9.6%) , 切口延迟愈合8例 (15.4%) ;并发尿路感染3例 (5.8%) , 坠积性肺炎2例 (3.8%) 。患者均痊愈, 平均住院18天。术后3、6、12个月随访, 均未出现远期并发症, 且切口愈合良好。
2 讨论
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 在阑尾局部会出现生理性萎缩、动脉硬化, 从而使阑尾局部血供减少, 容易发生阑尾炎[1]。研究证实, 在血供减少的情况下老年人阑尾炎更容易形成坏疽、穿孔等, 加之大网膜生理功能降低, 在穿孔后易形成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 甚至危及生命[2]。但老年人对疼痛感觉的反应迟钝, 不会出现明显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这样典型的阑尾炎症状, 大多数老年阑尾炎患者是以腹部轻微疼痛、不适就诊, 容易误诊[3]。
对于老年人异位阑尾炎, 由于异位的阑尾改变了原来的位置, 且会存在穿孔、坏疽等状况, 因此需在手术过程中明确阑尾移位后的位置, 然后将其完整切除, 且需对周围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反复冲洗, 一般采用浓度为0.5%的甲硝唑液, 必须进行适当引流, 减少渗出液的蓄积, 控制感染。术后要积极预防卧床并发症, 如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对于有陈旧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需指导其咳痰、深呼吸, 并及时进行翻身叩背等, 同时予有效抗生素治疗[4]。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血压, 并密切观察切口恢复情况。如有渗出、红肿等感染征象需及时拆除缝线, 清洗伤口, 放置引流, 增加换药次数等。
参考文献
[1]Gasior AC, Marty Knott E, Ostlie DJ, et al.To drain or not to drain:an analysis of abscess drains in the treatment of appendicitis with abscess[J].Pediatr Surg Int, 2013, 29 (5) :455.
[2]高靖.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学, 2012, 10 (33) :491.
[3]Karam MM, Abdalla MF, Bedair S.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phlebitis with acute appendicitis[J].Int J Surg Case Rep, 2013, 4 (4) :432.
异位阑尾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8~70岁,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者39例,占69.6%。右下腹疼痛者19例,占33.9%。右侧腹疼痛者4例,占7.1%,右上腹疼痛者3例,占5.4%。术前明确诊断者51例,占91%。怀疑阑尾炎可能的5例,占9%。全组病例均经腹腔镜手术证实为异位或异形阑尾炎,情况见表1。
1.2 方法
全组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在脐上取1 cm的弧形皮肤切口,气腹针穿刺造气腹,腹压设定6~12 mm Hg,气腹完成后自切口插入10 mm Trocar,取头低脚高左倾体位。置入30°镜,于直视下分别于左下腹及右下腹麦氏点附近置入10 mm及5 mm Trocar。首选探查腹腔,有脓液者及渗液积聚者吸尽积液,有粘连者先分离粘连,沿结肠带寻找阑尾。肝下高位阑尾者于右上腹再置入-5 mm Trocar,寻找不到阑尾者及部分腹膜外位阑尾者,剪开盲肠外侧下方腹膜,游离盲肠查找腹膜外位阑尾。仍未找到者则向上剪开深结肠外侧腹膜,查找深结肠处阑尾。对于寻找不到阑尾而盲肠壁触及到条索状硬结者,则分离盲肠浆膜找到盲肠壁内阑尾。找到阑尾后与阑尾系膜根部无血管区戳一小孔,用电凝或钛夹处理系膜,分离后阑尾即可显露,阑尾根部采取圈套器结扎,残端电凝后不包埋。单纯性异位阑尾标本自左下腹Trocar取出,化脓性阑尾及异形阑尾标本用自制标本袋取出。解除气腹后,10 mm戳孔皮下缝合一针,创可贴拉合,5 mm的戳孔直接创可贴拉合。
2 结果
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45 min,所有病例8~12 h下床活动,14~24 h通气后进流食,3~4d出院。随访2~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在基层医院经常遇到,其中部分病例常常被误诊而失去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异位阑尾尤其如此,男性误诊率低于10%,而年轻女性误诊率可超过40%[1],因此选择恰当的诊疗手段以减少对此病的误诊误治很有必要。
对于异位异形阑尾的概念,全国高等学校外科各版教材中从未提出明确的概念。只是指出绝大多数阑尾属腹膜内器官,其位置多变,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关系恒定,因此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位置而变异。一般在右下腹,但也可高之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至越过中线至左侧[2]。只有专科书《阑尾外科》作者毕玉华等[3]明确提出了阑尾畸形及异位阑尾的概念。认为阑尾畸形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常见畸形有阑尾过长、短小阑尾、马蹄形阑尾、双阑尾、异位阑尾等。异位阑尾是指阑尾根部异常,不应和阑尾末端伸向的不同方位相混淆,异位阑尾的根部常在升结肠之外侧,或在结肠肝曲部位,而盲肠部阑尾缺如。故绝大多数临床工作者缺乏对异位异形阑尾的认识,习惯地认为阑尾就是异位于盲肠根部结肠带的汇合处器官,而忽略了异位异形阑尾的存在,造成误诊不恰当的手术方式,这也是对此类急腹症误诊误治的原因所在。
急性阑尾炎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腹手术切除,但当怀疑异位阑尾或阑尾诊断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开放性手术为了安全需要常需做大切口或术中扩大切口,造成术后切口疼痛或感染率增加。近年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得以广泛开展[4]。因其能够进行腹腔镜诊断可通过小套管全面探查腹腔,从而在术中可准确发现异位异形阑尾的存在,减少了对此类疾病的误诊。
对于急性异形异位阑尾切除手术的关键在于找到阑尾,因此术中如何寻找阑尾十分重要,这也是手术的要点所在。笔者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认为术中寻找阑尾应遵循以下步骤:(1)首先找到升结肠,沿结肠带向下寻找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汇合处,非异位阑尾多可方便地寻找到。(2)如寻找不到,则探查结肠带汇合处及盲肠壁,如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则打开盲肠浆膜查找短小阑尾和壁内阑尾。(3)如果再未找到,则剪开盲肠外侧后腹膜,游离盲肠查找腹膜外位阑尾。(4)如仍未找到,则向上剪开升结肠外侧腹膜游离升结肠查找升结肠及肝下阑尾。(5)以上方法未找到者,应探查左下腹找到左下腹异位阑尾。
总之,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观察,笔者认为腹腔镜治疗急性异位异形阑尾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外,还具有术中能方便地寻找到异位异形阑尾及全面探查腹腔的优点,从而大大减少了对急性异位异形阑尾炎的误诊误治,其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便捷,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emm K,Appendectomy.Ln:MacFadyen BV,Ponsky J,eds.Operative Laparoscopy and thoracoscopy.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 1996:739-755.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90.
[3]毕玉华,由仁和,傅洪宝.阑尾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