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精选12篇)
急性阑尾炎 篇1
急性阑尾炎是“急腹症”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根据其特征性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固定压痛及全身感染征象, 诊断并不困难[1]。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急性阑尾炎表现出非典型的临床特征, 出现模棱两可的表现,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现代影像学技术 (如CT、超声波、腹腔镜等) 在诊断拟诊阑尾炎的准确性, 但误诊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给及时正确的诊治带来一定麻烦而进行了非正确的处理, 从而延误病情预后不良。现将2013年5月收治的1例阑尾炎误诊为急性胃炎患者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36岁, 已婚, 病历号:1305036, 突发腹痛6h于2013年5月18日11:30急诊入院。患者于昨日喝啤酒及暴饮暴食后, 于今日凌晨5点左右开始出现腹痛, 腹痛以上腹部胀痛为主要表现, 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感恶心、呕吐2次 (胃内容物) , 无腹泻、发热、寒战等, 无肉眼血尿。当时未予重视, 在乡医诊所开口服药 (具体不详) 治疗, 症状无缓解。故到某三甲医院查腹部、泌尿系、阑尾彩超:未见明确异常。故以“654-2”10mg肌注。但症状无明显缓解。急诊来我院。门诊以“腹痛待诊: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收住入院。PE:T 37℃、P 80次/min、R 18次/min, BP 120/80mmHg (1mmHg=0.133kPa) 。心肺无异常。发育正常, 急性病容, 扶入病房, 神志清楚, 精神差, 被动膝胸卧位, 辗转反侧。腹软, 左上腹及剑突下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莫非氏征阴性, 右下腹麦氏点无压痛, 肠鸣音正常略有亢进。辅查:血常规:Hb 150g/L, WBC 15×109/L, N 87.8%, 肝胆胰脾、泌尿系B超:未见明确异常。初步考虑:腹痛待查:急性胃炎?予以住院观察, 一级护理、禁饮食, 抗炎、抑酸、补液对症治疗, 5月18日13:20, 查血、尿淀粉酶:未见异常。患者仍诉腹痛明显, 腹痛以左上腹及剑突下明显, 无转移。感腹痛为胀痛。目前患者查血、尿淀粉酶正常, 仍考虑急性胃炎可能性大, 患者自行刺激咽喉部催吐, 呕吐黄色液体少许, 呕吐后感腹胀有所缓解。继续观察病情变化情况。18:50患者出现腹痛以右下腹为主, 再次经影像学和进一步详细检查, 出现阑尾充血水肿, 遂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经手术后痊愈。所幸治疗没有太大偏差而造成恶性后果。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病, 阑尾炎在临床上千变万化, 在腹痛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 应积极保守对症治疗。临床遇到腹痛或急腹症患者要仔细全面连续的检查患者的腹部体征变化, 时刻小心, 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压痛点的变化、肠鸣音的变化、腹痛的程度、性质等等, 急性阑尾炎早期症状不典型很正常, 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工作, 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尽量避免误诊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淑牗.阑尾疾病[M]//吴孟超, 吴在德, 主编.黄家驷外科学 (中册)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71-1586.
急性阑尾炎 篇2
一、病例分析:患者,男,26岁,因2小时前出现中上腹及脐周疼痛,后转移到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伴有呕心呕吐,入科时查:T37.9℃,P86次/分,R20次/分,Bp125/75mmHg,腹平,软,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急查血常规:WBC14.8×10*9。医生初步诊断:急性阑尾炎。遵医嘱给予抗炎、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送七楼住院部择其手术。
二、临床表现: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三、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心状况:腹痛、胃肠道症状、还有全身症状,体征等等
3、诊断检查
四、护理诊断:
1、疼痛
与急性阑尾炎的炎性刺激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急性阑尾炎有关
3、体液不足
与禁食、呕吐、高热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弥漫性腹膜炎、切口感染、出血、腹腔脓肿等
五、护理目标
1、减轻疼痛
2、防止炎症扩散
3、恢复正常体温
4、补充足够液体
5、预防或是及时发现并发症
六、护理措施
1.减轻或控制疼痛 根据疼痛的程度,采取非药物或药物方法止痛。(1)采取适当卧位:(a)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有助于缓解疼痛。(b)指导病人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作用。(2)禁食或合理饮食
(a)拟手术治疗的病人予以禁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和腹痛。(b)非手术治疗的病人,应在严密的病情观察下,指导病人进食清淡饮食,防止腹胀而引起疼痛。
(3)药物止痛:对诊断明确疼痛剧烈的病人,可遵医嘱给予解痉或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4)控制感染: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内出血: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松脱所致,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故手术后当天应严密观察脉搏、血压。病人如有面色苍白、脉速、血压下降等内出血的表现,或是腹腔引流管有血液流出。应立即将病人平卧,静脉快速输液、输血,报告医生并做好手术止血的准备。(2)切口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术后j~5天体温升高,切口疼痛且扃部有红肿、压痛或波动感。应给予抗生素、理疗等治疗,如已化脓应拆线引流。
(3)腹腔脓肿:炎症渗液积聚于膈下、肠间、盆腔而形成。表现为术后5~7天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上升,并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或排便排尿改变等,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进行处理。
(4)肠瘘:多因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或术中误伤盲肠所致。表现为发热、腹痛、少量粪性肠内容物从腹壁伤口流出。经全身支持疗法、有效抗生素应用,局部引流,大多数病人可愈合。
七、护理评价
1、疼痛是否减轻
2、体温是否降到正常
3、是否补充足够的液体
4、炎症是否得到控制
急性阑尾炎诊疗体会 篇3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99-01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是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阑尾是一个细长的盲管结构,其腔内原来已有很多微生物,故发生梗阻时更易发生感染。阑尾解剖特点决定了其易于发生急性炎症。各年龄段(不满1岁至90岁以上)及妊娠期妇女均可发病。一些阑尾炎的表现不典型,如异位阑尾炎;容易与引起右下腹疼痛的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误治,需要引起重视。下面将阑尾炎的临床诊疗汇报如下:
1分型 根据临床病理过程和病理解剖学变化,分为四种病理类型:
1.1 单纯性阑尾炎 属早期轻度感染,症状轻,如及时处理,炎症完全吸收。
1.2化脓性阑尾炎 一般由早期炎症加重而致,或由于阑尾管腔梗阻,内压增高,远端血运受阻,感染迅速蔓延所致。
1.3 坏疽性阑尾炎 可发生于特定的发病条件,如阑尾管腔严重梗阻,阑尾血运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而致阑尾坏疽,也可发生于临床上误诊和延误治疗后,如阑尾化脓性感染未能控制而加重等。
1.4 阑尾脓肿与腹膜炎 阑尾有渗出、坏死、穿孔时,网膜与附近小肠会趋向阑尾形成包围。如阑尾坏死、穿孔发生较慢,包裹成功,成为脓肿;如未能成功,可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1.1 腹痛 为急性阑尾炎的最常见症状。早期疼痛为上腹部或脐周部隐痛,亦可有明显的阵发性绞痛。经过6~36小时后腹痛亦为持续性并转移到右下腹,且疼痛加剧,此即为转移性右下腹痛,70%左右患者有此典型表现。当阑尾化脓穿孔并发腹膜炎时,即出现全腹疼痛,一般仍以右下腹为重。
2.1.2 全身症状 早期多不严重。可出现低热、乏力等不适。当病情严重时,可有高热、寒战等表现,甚至有心、肺、肝、肾等生命器官功能障碍。
2.1.3 其他症状 呕吐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症状。当阑尾管腔梗阻及炎症程度较重时更为突出,并与进食有关,亦可出现恶心、腹泻、便秘等。阑尾穿孔或腹膜炎时出现腹胀等。
2.2 体征
2.2.1 压痛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最主要和典型的体征,也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依据。等出现腹膜炎时,压痛范围可扩大甚至波及全腹。
2.2.2 反跳痛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这是腹膜受到刺激的反应,可以更肯定局部炎症的存在。
2.2.3 腹肌紧张 此是腹壁对炎症刺激的一种反应性痉挛。当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同时出现的时候,说明局部炎症肯定存在。
2.2.4 有些体位检查可以提示病变存在或存在部位。如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内触诊等。
2.3 辅助检查
2.3.1 实验室检查 90%的患者常有白细胞增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为(10~15)×10^9/L,重者可达到20×10^9/L以上。白细胞增高常伴有核左移,仅有核左移时,对临床指导仍有重要意义。如果阑尾远端炎症与输尿管或膀胱相连,尿中亦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
2.3.2 B超检查 具有简便、无创伤、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目前已被公认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此外,B超检查还可推测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病理类型,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确定手术方案也有重要价值。
2.3.3 CT和MRI检查 可显示阑尾周围组织块影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因其费用相对较高,故一般不作为常用检查。
2.3.4 腹腔镜检查 对明确诊断可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腹腔检查是急性阑尾炎诊断手段中最能得到肯定结果的一种方法。
3 诊断要点
3.1 大多数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初始即为右下腹痛。
3.2 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可以有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晚期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时出现肠麻痹。
3.3 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达38℃左右,全身中毒症状如倦怠、乏力、头痛、脉快。
3.4 右下腹固定压痛,合并阑尾穿孔时出现腹膜炎体征。
3.5 结肠充气试验可能阳性,腰大肌试验、闭孔肌试验、直肠指诊等检查措施,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辅助意义。
3.6 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
3.7 诊断有疑问时,酌情选用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如B超、CT、腹部X线平片、诊断性腹腔穿刺和灌洗,避免误诊误治。
4 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但阑尾炎症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非手术治疗仍有其价值。
4.1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早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病人全身情况差或因客观条件不允许,如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③当急性阑尾炎已被延误诊断超过48小时,形成炎性肿块,也应采用非手术治疗,,再考虑择期切除阑尾。④诊断尚未肯定时,等待观察期间,采用非手术治疗;⑤作为阑尾手术前准备。
4.2 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后均应采用手术治疗。
4.2.1 急性阑尾炎诊断肯定,手术指征明确。
4.2.2 急性阑尾炎并发局限性腹膜炎,如尚未形成脓肿,则应积极手术切除阑尾。如已局限形成脓肿,可先手术切开脓肿引流,待炎症消退、局部愈合后,再考虑择期手术。
4.2.3 急性阑尾炎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应积极准备,改善病人条件,争取及早手术。
4.2.4 急性阑尾炎形成炎性肿块经非手术治疗控制,以及阑尾脓肿行引流术后存留之阑尾,一般须等3-6个月后可择期手术切除阑尾。
4.2.5 继发性阑尾炎应首先探查发现原发病灶,并给予正确处理。至于阑尾是否切除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急性阑尾炎误诊临床分析 篇4
例1:患者, 男, 6岁, 以右下腹部疼痛伴发热3 d之主诉入院。查体:体温38.5℃, 脉搏96次/min, 呼吸20次/min, 体重17 kg, 右下腹部压痛, 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 腹部X线片提示肠胀气。血常规:白细胞 (WBC) 8.0×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Gran%) 63.0%, 淋巴细胞百分比 (Lymph%) 30.1%, 血红蛋白 (HGB) 119 g/L, 红细胞压积 (Hct) 32.9%, 红细胞 (RBC) 3.46×1012/L, 血小板 (PLT) 157×109/L。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急诊经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发现阑尾充血, 遂行阑尾切除,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 术后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 患者治愈出院。
例2:患者, 女, 78岁, 持续性右下腹部疼痛3 d, 在院外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给予抗炎治疗, 腹痛无缓解。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腹部膨隆, 右下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 腹部平片提示腹部可见大量液平面, 肠管胀气并扩张, 盆腔可见液性游离暗区, 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并穿孔。急诊行右下腹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有淡黄色渗液约500 m L, 回盲部肠壁增厚, 质地较硬, 与回盲部粘连, 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肠腔胀气明显, 术中诊断右半结肠癌。向家属交代病情, 行Ⅰ期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中分化腺癌,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给予氟尿嘧啶+顺铂+丝裂霉素C 6周常规化疗。
例3:患者, 男, 45岁, 以腹痛伴恶心、呕吐1 d的主诉入院。有暴饮暴食史, 查体:体温38.0℃, 中上腹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腹部平片提示腹部可见一液平面, 肠管胀气并扩张, 血常规:WBC 12.6×109/L、Gran%83.0%, 血钙1.66 mmol/L, 血淀粉酶135 U/L, 腹部B超提示胰腺轮廓不清晰, 主胰管正常, 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按阑尾炎常规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腹腔少量积液约300 m L, 胰腺轮廓不清, 肠系膜根部脂肪坏死组织, 大网膜可见皂化斑。术中给予胰周引流, 术后给予禁食、解痉、抑酸、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经治疗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2.1 病例1误诊原因
小儿阑尾呈漏斗形, 基底部较宽, 腹腔炎症易进入肠腔, 神经发育不健全, 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史询问困难, 小儿查体不合作, 误诊率高。必须掌握小儿腹部检查技巧, 取得患儿信任, 反复查体, 于患儿入睡后进行查体, 如患儿出现哭闹或者躲闪即为疼痛部位。对于小儿阑尾炎诊断应谨慎, 应排除内科疾病。
2.2 病例2误诊原因
急性阑尾炎是右半结肠癌的并发症, 分析原因:结肠癌导致肠腔变窄, 出现阑尾腔梗阻, 使细菌在阑尾腔增生繁殖, 导致阑尾炎。肿瘤形成癌栓, 阻塞阑尾血管, 致阑尾坏死、穿孔。肿瘤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阑尾炎。肿瘤坏死感染时波及阑尾, 导致阑尾炎。应详细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 避免临床误诊。
2.3 病例3误诊原因
写教案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篇5
一、1、授课题目 :第十九章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2、授课对象 :护理本科
3、授课方式 :讲授 4.、学时数
:两个学时 5.、使用教材:外科护理学 第四版
6、具体目标 :说出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
叙述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说出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
简述几种特殊阑尾炎的特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7重点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几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8难点
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生理、鉴别诊断 二.教学过程
题目
第十九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容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首先
1、引入新课:大家来回忆下解剖课上学的阑尾的解剖位置,阑尾为盲肠后内侧的蚓状盲管,属淋巴免疫器官。阑尾炎是由多种自身肠菌所致的阑尾化脓性感染。急性阑尾炎属于最常见的急腹症,好发于青壮年。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及其临床症状,以及在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2/ 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
3.讲述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4、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生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
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的转归
5、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常见症状
1)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反应 3)全身反应
(2)体征
1)右下腹压痛 2)腹膜刺激征 3)右下腹包快
6、特殊类型的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讲授方法2、3主要通过复习阑尾的解剖知识讲解 4.5主要通过阑尾的解剖
生理 病理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体征 6通过举例引导学生鉴别不同类型的急性阑尾炎的不同表现
其次
处理原则
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再次
护理评估
包括术前评估和术后评估
常见护理诊断
疼痛
潜在并发症
制定护理目标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重点掌握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护理评价
健康教育 教授方法
通过临床个案举例,自己在医院期间所遇到的个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体验,从而让学生有个更直观的了解和把握
三.课堂总结
急性阑尾炎是阑尾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青壮年,大家一定要重点掌握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临床表现,从而采取正确的健康教育预防措施,进而能够正确的进行护理评估对术后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课后作业
选择题
1.下列哪种因素是急性阑尾炎的最常见发病因素()
A.细菌入侵 B.胃肠道疾病C阑尾腔受粪石压迫缺血D阑尾管腔阻塞
认知分级:识记
2、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多开始于()
A脐下B右下腹C左下腹D上腹部
认知分级:识记
填空题
1、急性阑尾炎的的四种病理类型()()()()
认知分级:识记
2、急性阑尾炎术后潜在并发症()()
认知分级:识记 改错题
1、持续性剧烈腹痛多提示阑尾炎可能转发至化脓性炎症
认知分级:识记
2、妊娠急性阑尾炎多表现为压痛点上移,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
认知分级:识记 简答题
1、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认知分级:识记
2、说出几种特殊类型的阑尾炎的特点
认知分级:领会
论述题
1、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护理措施?
认知分级:领会
2、女性,26岁,已婚,腹痛,腹泻,发热、呕吐20小时,于2007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在路边餐馆吃饭,半天后,出现腹部不适,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自服654—2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发热并腹泻数次,稀便,无脓血,体温37—38.5摄氏度,来我院急诊,查便常规阴性,按“急性胃肠炎”予颠茄、黄连素类等治疗,晚间,腹痛加重,伴发热,体温38.6摄氏度,腹痛由腹部移至右下腹,仍有腹泻,夜里再来就诊,查血象21×109/升,急收入院。(1)初步诊断及依据
(2)根据病历,给出相应的护理诊断(3)针对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认知分级:应用
谈谈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篇6
【关键词】超声检查 急性阑尾炎 诊断标准
【中图分类号】R 656.8 R 44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65-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患,临床表现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有时变化多端,如果处理不当,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通常主要依靠临床经验,传统的影像技术,如X线等对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效果不大,不容易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的普及和蔓延,对过去因肠气干扰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发现阑尾炎困难而导致的漏诊和误诊,现已逐步得到了改善。尤其是采用了高频探头技术,更能利用阑尾炎的声像特点,准确无误的对阑尾炎进行诊断。经多年的的经验证明,超声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及其合并症、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了重要的诊断价值。我院近几年来,经超声诊断检出急性阑尾炎54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确诊或手术证实,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急性阑尾炎54例,年龄7~58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阑尾炎伴穿孔2例,急性阑尾炎伴脓肿1例。以上均为我院急诊患者,临床表现多为阵发性脐周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部分表现为下腹压痛、反跳痛,白细胞、中型粒细胞升高等症状。
1.2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LOGLQP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比较瘦的人结合采用7~10MHZ高频探头。患者取仰卧位,或左斜侧卧位,膀胱保持充盈,并辅助常规进行双肾和输尿管的检查,女性患者对膀胱、子宫、附件进行检查,已排除泌尿、妇科系统疾病因素;男性患者对膀胱、前列腺等全部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已排除相关疾病因素。对患者指定的疼痛出做重点检查,用局部加压检查法,将探头平放右下腹阑尾区,于探头两端缓缓加压将周围的组织推开,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动、静脉之间,可见到发炎的阑尾与盲肠相延续。
2结果
a.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患者多表现为发病时间短,一般在12-36小时之间,超声表现为阑尾呈管状结构,轻度肿胀,呈蚯蚓状,边界模糊、壁增厚呈双边影,内部呈低而均匀或欠均匀的回声,浆膜回声不光滑,管壁层次欠清晰。其内可见液性暗区,当呼吸时,阑尾随盲肠向下移动,从腰大肌滑过,动态观察,回盲部肠内有气液流动,而阑尾腔内未见气液流动声像。
b.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二者声像图相似,不易区别,阳性率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长轴似手指状,末端钝圆,肠壁增厚,层次不清晰,浆膜回声稍强,尚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腔内呈强回声,阑尾腔及周围渗出液增多,纵切呈腊肠状,阑尾壁厚薄不一,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呼吸时阑尾随盲肠上下移动。
c.急性阑尾炎伴穿孔2例,超声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肠壁增厚,层次不清晰,浆膜回声稍强,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内膜面的粘膜与粘膜下层的强回声连续中断,考虑阑尾穿孔,后经手术证实。
d.急性阑尾炎伴脓肿1例,急性阑尾炎伴脓肿是因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时,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包裹粘连而形成的炎性肿块,其阳性率高96.5%。上述病例超声表现为:于右下腹部探及低回声炎性肿块,形态不规则的回声区,阑尾形态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或囊实混合性包块,边界不清楚,其内无正常的阑尾声像,脓肿形成的时间较长时,内部液化明显透声差,呼吸时活动性消失,疑为阑尾脓肿,后经手术证实。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如果阑尾在正常解剖位置上,依靠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部定位压痛的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但如果位置变异,同时受到镇静剂等的影响时,诊断就变得困难。实验室检查中多数急性阑尾炎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但升高不明显也不能否定诊断。实时超声检查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简便迅速,能重复动态观察等优点,超声检查时采用加压探测法,将四围肠内气体驱开而阑尾形态不变;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准确率高达90%~96%,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均在90%左右。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有报道临床典型病人即使超声检查为阴性,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二者均不肯定则宜观察。通过探查阑尾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移动度等再结合临床资料能够对阑尾炎做出较为正确的超声诊断,提高了临床确诊率,使B超在急性阑尾炎和其他急腹症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有些病例也存在假阴性,所以也应结合详细的病史,全面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总之,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徐飞,史赛敏. 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显示方法的探讨[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1(01)
[2] 陈运洪.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及Alvarado评分法的辅助作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02)
[3] 何春林. 有些疾病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附6例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01(05)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进展 篇7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急腹症,外科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方法主要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然而临床主要根据患者类型来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一般采用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采用阑尾切除及清除腹腔脓液;穿孔性阑尾炎则采用切除阑尾并冲洗腹腔等[1]。而阑尾周围脓肿则一般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 如采用抗生素或中西医联合治疗, 以促进脓肿吸收、消退等。现对临床阑尾炎治疗方法及情况做以下综述。
1 手术治疗
临床手术方法主要为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阑尾切除。然急性阑尾炎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 其切口较小, 且医师可快速掌握。近年来,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及医疗器械快速发展, 腹腔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经研究发现, 临床采用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术治疗急慢性单纯性阑尾炎且不伴穿孔化脓性阑尾炎患者, 结果发现, 采用腹腔镜术治疗, 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术治疗[2]。而伴有穿孔化脓性阑尾炎与坏疽性阑尾炎治疗中, 腹腔镜术治疗所发生残余脓肿率明显高于传统开腹术[3]。因此, 急慢性单纯性阑尾炎与不伴穿孔化脓性阑尾患者采用腹腔镜术治疗, 其具有创伤小和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因此可作为临床常规手术使用。然其在治疗伴有穿孔化脓性阑尾炎与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时, 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 其所发生腹腔残余脓肿率少, 手术时间延长, 因此可进一步研究, 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但临床使用腹腔镜术治疗时, 术前需严格掌握好手术禁忌证及适应证, 不能盲目地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创伤。经相关研究发现, 腹腔镜术具有以下优点:微创, 其切口小, 愈合后不留瘢痕, 且不需使用止痛剂;治疗同时兼有诊断功能, 腹腔镜可较好地探查患者腹腔脏器, 以便及时发现其他疾病, 避免发生误诊及漏诊情况[4]。术后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快, 这主要是因伤口小, 且创伤少, 给患者带来疼痛较小, 促进患者更快适应日常生活。但经大量研究表明, 虽腹腔镜术具有较多优点, 但其难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 对于病程<24 h和肥胖及体征明显者, 采用腹腔镜术治疗, 其较易操作[5]。然而对于发病时间>24 h和高度怀疑为穿孔和化脓及坏疽者, 采用开腹术治疗则效果更为理想。也有相关研究认为, 阑尾与周围脏器组织相粘连时, 且根部不能完全暴露及层次不清, 对手术治疗产生影响、阑尾附近恶性肿瘤、阑尾动脉出血且无法止血者, 需及时实施开腹术治疗[6]。
2 非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 但保守治疗也逐渐受到重视。由于部分医院条件有限, 因此难以实施手术治疗, 同时部分患者因病情危急且不能实施手术治疗, 因此需采用保守方法治疗。但在对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时, 需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进行严密监控。当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及白细胞上升时, 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以及时改善患者病情。目前保守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单纯性阑尾炎和机械阑尾炎早期阶段, 同时也用于部分拒绝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7]。对于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来说, 一般需先采用保守方法治疗3~6个月后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说实施手术治疗[8]。这主要是因穿孔性阑尾炎等患者存在炎症而致周围存在充血及水肿等症状, 从而导致手术治疗存在较大困难, 所以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极易出现肠瘘。因此临床实施保守治疗时, 一般需待患者炎症消失3~6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9]。
目前保守治疗主要分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西医主要给患者选择足量、有效、安全抗生素治疗, 并及时补液治疗。一般需选择档次较高的抗生素实施质量, 同时补液时需注意能力及水分, 并及时纠正患者临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10]。急性阑尾炎属中医“肠痈”范畴, 这种疾病病变在肠, 由于患者气机阻滞, 升降失调, 血行不畅, 瘀滞不通, 使气滞、湿阻、热毒壅积肠道, 导致肠道传导不利, 糟粕积滞, 湿热气血瘀阻肠中, 化热腐蒸气血则成痈肿[11]。因此注意宜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等治疗。然中药内服主要采用大黄牡丹汤治疗, 组方为大黄、桃仁、牡丹皮、冬瓜仁、芒硝组成[12]。中药外敷组方为芒硝、黄芪、黄柏、大黄、黄连、牡蛎、蚤休等, 并研成细末, 再使用黄酒和醋将其调成黏糊状, 然后外敷于患者阑尾包块区。使用药物外敷时需摊放要厚薄均匀, 一般0.2~0.3 cm为宜。调制干湿适当, 围敷范围须超出肿块1.0~2.0 cm[13]。针刺治疗选择患者上巨虚和足三里及阑尾穴。发热甚者:加用合谷和大椎及曲池。中药外敷可加速患者炎症吸收和包块消散, 简单易行[14,1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时, 西医可有效控制患者全身症状, 中药具有破瘀散积及排脓消肿等效果, 两者合用共奏消炎止痛和排腐去毒[16]。
3 手术结合中医治疗
临床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后积极采用中医治疗, 其可减少患者发生肠梗阻和肠黏连等并发症, 同时还可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加速患者康复。
4 结语
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策略,并发症
阑尾炎按发病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好发于中青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里急后重等不适, 需急诊手术切除病变的阑尾。本文对我院诊治93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3例, 男72例, 女21例, 年龄18岁~57岁, 平均年龄 (30.5±2.8) 岁, 发病到住院时间为0.5 h~11 h, 平均6 h, 患者入院时体温37.1~39.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1×109~16.2×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6%~90%不等。临床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其中单纯性阑尾炎36例, 化脓性阑尾炎52例, 坏疽性阑尾炎5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腰椎麻醉下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均顺利,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患者平均住院5 d~7 d。术后随访半年, 未发现异常。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 并作出正确的解释, 适当地安慰患者。同时可以给予患者宣教指导, 告知手术的目的、操作流程, 讲解手术对于治疗阑尾炎的必要性, 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工作, 放松心情, 消除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此外, 告知患者常规需要手术术区备皮, 并向他们细致地讲解原因, 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2.2 一般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脉搏、血压等, 定时测量体温, 同时观察患者腹痛特点, 有无转移。禁止使用止痛药如吗啡, 以免延误病情, 影响诊断。一旦患者腹痛加剧、体温迅速升高, 要及时告知医生, 嘱患者禁食, 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 严禁使用泻药和肥皂水灌肠, 一方面防止肠蠕动加快, 引起急性阑尾穿孔或者炎症的扩散;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患者术后肠内压力增加, 导致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者缝合的伤口裂开, 必要时可以口服轻泻剂。
2.3 术后一般护理
腰椎麻醉患者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6 h~12 h, 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可以给予低枕平卧位。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 术后约12 h后, 或患者血压平稳, 应改为半卧位, 以利于积液引流。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注意每天通风, 定期消毒, 室温控制在20℃左右, 保持一定的湿度。如患者血压下降, 脉搏加快, 要提防内出血的发生。术后当天禁饮食;第2天待肛门排气后可以进食流质饮食, 给予水果汁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第3天改为易消化软食, 如小米粥、菜汤、鱼肉等富含蛋白的食物;第4天以后开始进普食, 以清淡饮食为主,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同时应嘱患者尽量少喝咖啡、浓茶, 少食马铃薯、红薯等易产酸的食物, 少食生葱等易产气的食物。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 减少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 同时可以加速伤口愈合。
2.4 术后切口疼痛护理
患者术后会感觉疼痛属于正常现象, 护士有必要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及机制, 同时可以给患者按摩等减轻其疼痛, 消除紧张心理。同时术后如行静脉穿刺应让护理技能娴熟的护士进行, 尽量减轻患者痛苦。
2.5 术后并发症护理
如果患者术后3 d~5 d内体温持续升高, 或者体温下降后又升高, 伤口处疼痛, 切口周围皮肤红肿, 要高度警惕切口处感染, 必要时外科换药处理。如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等, 要警惕腹腔脓肿形成, 此时嘱患者最好保持半卧位, 促使脓液局限于盆腔, 利于引流和抽脓, 同时可以全身静脉输注抗炎药治疗。如果患者血压降低, 脉搏加快, 面色苍白, 口唇紫绀, 要及时排除术中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导致腹腔内出血的可能, 一旦确诊, 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镇静、平卧位输液治疗。与此同时, 要抽血化验血型, 必要时联系血库配血, 手术止血治疗。如患者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 可以形成粪瘘, 不过此时患者体温一般升高不明显, 仅需给予抗生素治疗即可治愈。
2.6 出院指导
嘱患者院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 平常多参加体育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 戒烟限酒, 但术后半月内不可做剧烈运动或提重物等, 预防腹压增高形成切口疝[1]。改变既往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给予高热量、低脂肪、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优质饮食, 少食用营养价值不高的油炸食品, 少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做到荤素搭配, 避免多吃肉少吃菜的不良饮食, 定期复查, 不适随诊。
3 讨论
阑尾炎作为常见病、多发病, 在临床治疗中常发生误诊误治[2]。阑尾位于右髂窝部, 长约5 cm~10 cm, 直径约0.5 cm~0.7 cm, 急性阑尾炎起病急, 患者最初可表现为脐周痛, 然后在短时间内腹痛转移并逐渐加重, 最后固定于右下腹。患者一般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伴有血白细胞数目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如患者体温过高, 一般提示病情较严重, 可能伴有化脓性阑尾炎或者阑尾坏疽穿孔, 需紧急处理。倘若患者出现寒战、高热、黄疸等, 则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如给予及时治疗, 预后一般较好;如治疗不及时, 可能引起急性大面积腹腔感染导致患者休克或死亡。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 应注意术前做好急症手术准备, 术后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同时术后注意嘱咐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并严密观察腹腔内出血、残余脓肿形成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 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本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腰椎麻醉下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手术均顺利,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患者平均住院5 d~7 d。术后随访半年, 未发现异常。
总之,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术后施以精心护理, 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使患者早日康复, 尽早出院, 并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艳.急性阑尾炎180例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3) :174.
急性阑尾炎误诊1例 篇9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5岁,因右腹股沟上方疼痛伴高热(39.2℃)2d由中医科转外科治疗。患者3 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部隐痛,无放散,伴低热,无畏寒,恶心未吐,大小便正常,故来门诊部就诊。患者于7年前被诊断为胃溃疡,经制酸剂、止痛药治疗后,症状好转,虽仍时有腹痛发作,但服药后均缓解。门诊化验: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大便常规(-)。查体:体温37.2℃,呼吸30次/min,血压118/76 mm 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于剑突下扪及轻压痛。综合上述病史、体征,中医科门诊以“消化性溃疡”收入住院。患者翌日感右腹股沟上方及右大腿根部剧烈疼痛伴高热(39.2℃),平卧时右大腿不能伸直,特请外科会诊并转外科治疗。转科诊断:右髂窝脓肿。于转科当日下午行髂窝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引流出稀薄恶臭脓液约30 ml。手术当晚10时患者出现全腹疼痛伴高热(39.5℃),并典型的腹膜刺激症状,故于凌晨2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外后位,阑尾末端与右髂窝相连,有大网膜包裹,经剥离见少许脓液渗入右髂窝,阑尾化脓、穿孔、坏疽。切除阑尾未送病检。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切口皮肤坏死继发感染,经换药治疗后痊愈出院,住院45 d。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即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转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80%的患者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腹痛呈阵发性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1]。早期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并发腹膜炎时可出现畏寒、高热、腹痛加剧[2]。体征:右下腹压痛,当出现腹膜刺激征象、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情况,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但是,在小儿、老人、孕妇、肥胖、虚弱者或盲肠后位阑尾炎时,腹膜刺激征象可不明显。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除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相似的外科急腹症外,其他脏器病变引起的急性腹痛以及一些非外科急腹症,都需要与急性阑尾炎进行鉴别。常见的有:右侧输尿管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妇产科疾病、回盲部肿瘤、髂窝脓肿等。由于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多变,临床医生仍时常在本病的诊断或手术处理中遇到麻烦,因此,应认真对待每一个具体的病例,不可忽视。摒弃“先入为主”的不良工作习惯,培养独立思考、详细体检、综合分析的工作作风,基层医生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早期确诊,早期手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误诊,急腹症
参考文献
[1]徐长生.西医外科学总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9例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中, 男20例, 女29例, 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39.5岁。确诊疾病为右侧输卵管妊娠8例,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肠胃炎、急性盆腔炎和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各5例, 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回盲部肿瘤各3例, 胸膜炎、肝癌破裂、过敏性紫癜 (腹型) 、右侧输卵管脓肿和黄体破裂出血各2例, 带状疱疹、肾综合征出血热各1例。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采用非手术治疗29例, 手术治疗20例, 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误诊时间最短3小时, 最长7 2小时, 所有病例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急性阑尾炎在外科急腹症中占首位, 国内曾报道其误诊率为4.5%~5.6%[1]。分析本组病例误诊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2.1.1 思想上重视不够, 先入为主
认为阑尾炎是小病, 阑尾切除是小手术, 患者经急诊或门诊医师诊断为“阑尾炎”收入院后, 病房值班医师往往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觉, 未进行全面检查分析, 便同意入院诊断。加上低年资医师乐于动手, 高年资医师也未能把关, 而致误诊。
2.1.2 采集病史不全面, 忽视鉴别诊断
主观上对右下腹痛以外的其他症状未加重视, 未认真分析腹痛的起病缓急、腹痛性质和变化等。急性阑尾炎患者70%~80%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痛[2], 但是某些空腔脏器如胆囊、胃十二指肠等破裂穿孔的内容物, 某些实质性脏器如肝、胰等破裂出血或炎症性出血, 均可沿横结肠、右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 出现类似“转移性右下腹痛”, 其实这只是原发腹痛的“扩散”而非“转移”, 而急性阑尾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后, 上腹部及脐周疼痛减轻或消失。本组3例急性胆囊炎, 3例消化性溃疡穿孔, 都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征而造成误诊。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使用, 对于诊断确有困难的患者, 先行腹腔镜探查, 对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2.1.3 体格检查不全面不仔细
对于有右下腹痛的患者, 仅依靠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作出诊断是很不够的。本组有2例过敏性紫癜 (腹型) 患者, 由于未检查两下肢皮肤造成误诊;1例2 2岁女性患者右髂部散在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丘疹, 未引起重视, 把带状疱疹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还有1例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也误诊为“阑尾炎”。
2.1.4 对育龄妇女的某些妇科病认识不足
对于女性患者, 急性阑尾炎最易与妇产科急腹症混淆, 误诊原因均与医师对此认识不足、询问病史尤其是月经史不详细有关。本组8例右侧输卵管妊娠, 4例已做绝育术, 2例为离婚妇女, 2例为17~18岁未婚少女。其中4例否认有“性生活”史, 给临床诊断带来影响, 造成误诊。笔者认为, 对育龄妇女急腹症患者, 应将尿妊娠试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妇科B超检查、腹腔穿刺列为常规检查, 必要时请妇产科医师会诊。对于盆腔感染、黄体破裂出血等, 后穹隆穿刺液及其细菌学检查也有重要鉴别意义。
2.2 把误诊降到最低限度
2.2.1 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 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由于疾病病因的多样性、病理机制的复杂性、症状的多变性、患者个体的差异性, 临床医师不能仅凭习惯性思维和自身经验工作, 必须尽量避免主观性, 开阔思路, 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查体, 尽可能客观、全面地收集第一手资料, 密切观察、准确记录疾病的变化, 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本质, 减少误诊。这需要医者有强烈的责任心, 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2.2.2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总结经验教训, 增强鉴别诊断能力
目前, 在年轻外科医师中存在着“重手术能力培养, 轻基础知识学习”的倾向。本组误诊病例, 半数发生在少数几种疾病中, 提示我们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正确掌握阑尾炎和这些疾病的诊断标准, 必能减少阑尾炎的误诊率。如果外科医师只注重手术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思维就局限, 鉴别诊断能力不够, 发展下去就可能会被培养为一个“手术匠”。
参考文献
[1]卿烈益.急性阑尾炎400例的治疗经验[J].四川医学, 1994, 3:131.
100例急性阑尾炎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42-02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一种最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急性阑尾炎术后可能发生发生疼痛、切口感染、肠功能恢复慢等 [2],如果护理措施不合理,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3]。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100例,所有病例均检查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52岁,平均43.9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9-55岁,平均43.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统计患者恐惧心理及疼痛不适感等发生情况。
1.2.1 术前护理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病房适宜的温度、湿度;同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无异味;准备手术的患者需要禁食,禁食期间为维持患者的能量及水电解质需要,可以应用静脉补液以缓解症状;为保证患者休息良好,病室内保持安静。
1.2.2 术后护理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采用半卧位利于减轻切口疼痛。为尽早恢复切口及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鼓励患者短时间下床活动。
1.2.3 饮食指导
饮食上指导患者多进食清淡可口、易消化、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忌食过多甜食及牛奶,以免引起腹胀;坚持少吃多餐以达到满足身体需要。
1.2.4 并发症护理
急性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缓慢,机体免疫力较差,可能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有出血、切口感染、疼痛等;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出血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出现出血症状时,应立即进行输血、补液,必要时需要采取手术手段进行止血。
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感染,一旦发现体温持续升高,腹痛、腹胀等切口感染征象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需要加强皮肤清洁,保持被褥平整干净,防止患者发生褥疮。
阑尾炎术后可能出现疼痛,为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指导认识疼痛的原因,机理等,同时对患者进行按摩等。
1.2.5 功能锻炼
坚持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是防止患者发生肠粘连和尽早恢复肠蠕动功能的重要保障。锻炼时期避免急于求成,以患者不感疲劳、心情舒畅为度。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是提高治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等、恐惧心理及疼痛不适感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
表1可见,护理后,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缩短控制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表2可见,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恐惧8例(16.00%),疼痛不适5例(10、00%);观察组患者恐惧1例(2.00%),疼痛不适1例(2.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及疼痛不适感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全面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4]。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全面的護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患者的恐惧心理及疼痛不适感均明显改善(P<0.05)。
18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80例, 其中男128例, 女52例, 平均年龄32岁。
1.2 护理措施及方法
(1) 嘱患者屈膝将躯体稍向床右边移动, 然后屈膝右侧卧位, 并将两下肢放下床沿。 (2) 患者左手按住床头桌一角, 右肘支撑在床面, 起身坐于床沿。 (3) 嘱患者双手按住切口, 眼睛看前方同时做深呼吸运动, 并将弓着的躯体逐渐挺直, 如此在床周围来回踱步1次。 (4) 上床指导。踱步结束后患者坐于床沿, 臀部尽量往后挪, 左手再次按住床头桌一角, 右肘支撑床面, 顺势将上身躯体成右侧卧位躺下, 后将垂于床沿的下肢呈屈曲状提上床, 最后转为平卧位。 (5) 患者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的整个过程, 以病人自主活动为主, 护士在身旁指导, 必要时予以协助。以后的下床活动视病人情况由护士或家属协助, 使病人对下床活动无恐惧心理, 且不感觉切口疼痛为宜。
1.3 结果
180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 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2 体会
以往急性阑尾炎术后由于患者下床姿势不正确, 往往导致切口疼痛, 从而加重患者对下床活动的恐惧心理, 不能按时下床活动, 不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 且易发生肠粘连。阑尾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是医护人员、家属、病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而鼓励病人术后24h下床活动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床活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 防止肠粘连, 促进血液循环及伤口愈合。然而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素质和认知程度不同, 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益处往往认识不足, 虽然在术前已做过术后宣教和训练, 但因害怕下床活动时切口疼痛仍使患者望而生畏, 恐惧心理较重。护士在场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增强了患者的心理安全感。阑尾炎术后加强活动可以防止肠粘连, 但要注意近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特别是增加腹压的活动, 防止形成切口疝。 (1) 根据不同麻醉, 选择适当卧位, 如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12h, 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低枕平卧。 (2) 观察生命体征, 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 连续测量3次, 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 则考虑有出血, 应及时观察伤口, 采取必要措施。 (3) 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h, 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 如置有引流管, 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 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4) 手术当天禁食, 术后第1天流质, 第2天进软食, 在正常情况下, 第3~4天可进普食。 (5) 术后3~5d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 以免增加肠蠕动, 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 如术后便秘可口服轻泻剂。 (6) 术后24h可起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恢复, 防止肠粘连发生, 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 加速伤口愈合。 (7) 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 经常拍背帮助咳嗽, 预防坠积性肺炎。 (8)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1) 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 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术后3~5d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重又升高, 病人感觉伤口疼痛, 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 则提示有切口感染。 (2) 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均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 病人表现面色苍白、伴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 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必须立即平卧, 镇静, 氧气吸入, 静脉输液, 同时抽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准备手术止血。 (3) 腹腔残余脓肿病人表现术后持续高烧, 感觉腹痛, 腹胀, 有里急后重感, 进而出现中毒症状。应注意采取半卧位体位引流, 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 减轻中毒现象。 (4) 粪瘘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手术时误伤肠管等, 均可导致粪瘘。粪瘘通常为结肠瘘, 形成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 无弥漫性腹膜炎的威胁, 体温不很高, 营养缺失亦不严重, 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大多能自愈。
3 讨论
阑尾是与盲肠相通的一个盲管, 它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 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一定作用。阑尾的粘膜深部有嗜银细胞, 是发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同时, 阑尾在化脓和穿孔时, 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而术后发生出血甚至休克, 患者则会出现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腹胀痛、血压下降、引流液出血迅速等情况。粘连性肠梗阻多与局部炎症重、损伤、术后缺乏活动等因素有关。放线菌阑尾炎在临床上非常少见, 一旦发生, 则危及患者生命。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为常见, 由于手术时间短, 操作简单, 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 几年来, 通过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我们体会到, 任何一个手术患者, 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 在护理过程中都要把他们作为危重病人来看待, 消除麻痹思想。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动口, 加强巡视, 善于发现异常情况, 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