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快乐教学(共12篇)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 篇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传统死板、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轻松、活跃的快乐教学模式所替代.这种改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直以来我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践行快乐教学模式.我认为,初中数学快乐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三步进行.
一、情趣导入,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实施快乐教学的关键阶段.为了有效践行快乐教学模式,我在每一堂课的导入阶段都会进行精心的预设,实施情趣化导入,尽量在课堂上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在我的努力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以普遍提高.
例如,在执教“从三个方向看”一课时,我设计了 一个有趣的课堂导入.我缓缓步入教室,口中默念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到我的表现,学生哈哈大笑起 来.这首诗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是在数学课上听到这首诗,学生又感到莫名其妙:“难道老师今天要上语文课?”看到学生疑惑的表情,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认为观察事物应该要像这首诗中所说的从不同角度观察才够全面呢?”问题提出之后,大家纷纷点头称 是.看到学生的表现,我接着说:“看来你们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恰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这首诗有关———从三个方向看.现在我们 就一起打 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上述内容中,我运用了 一首古诗 进行了课 堂导入.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是充满情趣且轻松愉快的,在快乐的教学氛围 里,学生快速 进入了本 节课的学 习状态,这也是本次课堂导入的成功之处———在课堂导入阶段巧妙实现了快乐教学.
二、丰富活动,优化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我们也应实施快乐教学模式,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肯用心就可以.我在课堂教学的主要阶段往往会花费很多精力进行教学,在我的精心引导下,课堂呈现出一片快乐的景象.
例如,在执教“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有效地理解本概念,我精心设计了“找到我的好伙伴”的游戏活动.我将学生的座位看做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再请x轴和y轴上的学生起立,然后说道:“请同学们将你们的前方视为y轴的正方向,将你们的右方视为x轴的正方向,说出自己现在所在的坐标,并快速找到你的好伙伴.第一个好伙伴是与你关于原点对称的同学;第二个好伙伴是与你关于x轴对称的同学;第三个好伙伴是与你关于y轴对称的同学.”这样的游戏方式深得学生喜爱,他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很好地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数学教师不应过于死板地进行教学,而应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丰富的活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巧妙结课,保持快乐的教学氛围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重视在课堂教学的结课阶段巧妙地进行结课,从而让我们的快乐教学氛围得以维持.
例如,执教完“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 后,在结课阶段,我说道:“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都非常积极,这一点让我非常满意.”话毕,学生的脸 上立刻洋溢出灿烂的 笑容.看到学生 这种表情,我接着说 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大家已经知道用配方法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麻烦呢?是不是还有更为简便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呢?请大家回去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该问题.如果下节课同学们有更好的表现,老师还会有额外的奖励哦!”这句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他们纷纷表示下课后要好好研究该问题,课堂教学氛围再一次达到高潮.
对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来说,他们并不 注重结课,更不会注重在课堂 结尾阶段 营造快乐 的教学氛 围.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无论是一堂课的开始还是结尾,我们都应该始终保持快乐的教学氛围,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快乐教学.
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初中数学快乐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快乐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其数学学习兴趣也得到普遍提升.能够取得这样的教学成效,可以说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探寻快乐教学模式的 实施策略,不断提高 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希望本文所论述的快乐教学“三部曲”能够给更多的一线教师以启示.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 篇2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更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却是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快乐教学法进行探析,提出一些具体的快乐教学法。关键词:初中数学;快乐教学 引言
快乐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的全身心投人学习中,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较为有效的作用。
1改变教学方法 激起学习兴趣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界人士逐渐认识到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快乐教学成为当前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老师不能完全照搬书本理论或者简单介绍概念,应该要结合生活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各种教学方式来开展数学教学,尽可能的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数学知识。2注重课堂氛围 营造高效课堂
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学生的成绩好坏不仅与其自身的智力情况、学习方法有关系,还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只关注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因为学生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学习的质量。
高效课堂的营造,可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教师的自身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充当引导者角色。对新知识知之甚少的学生们只有跟随教师的引导才能去掌握这些知识。若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自身状态不佳,会直接影响到引导的质量,学生学习自然受到影响。而快乐、良好的情绪状态则会带来较好的效果。第二,即时、合理的评价能能有效改善教学氛围。除了教师自身状态外,教师的教课方式也是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利用诙谐、幽默,或者人情化的语言来适时的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间关系,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3传授知识与表扬、激励并重
表扬和激励是减轻学生压力,促使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手段。具体实施办法有:第一,传递积极期望,确保学习动力。积极的期望能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学生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递重视给学生,还要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兴趣,给他们学习的希望。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道难过的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起他们的信心,让他们重新拾起学习的动力,这是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第二,表扬学生,促进学习成功。表扬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激励方法。这种方式对于成绩好以及成绩差的学生都能够适用。不过,表扬方法的实施也要依照地点、场合以及对象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表扬方式。结束语
总之,数学作为初中学生的一项基础且重要的课程。数学老师的教学任务也较为繁重,他们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得找出适当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了解、熟知且能够灵活的应用这些知识。通过有关的实践表明,快乐教学法是初中数学的一项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法探讨 篇3
联系新一轮基础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快乐数学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确立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情感教学着手,创设以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学生年龄的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对学生进行三维价值观相统一的数学思想教学,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逐步形成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探索培养学生具备多元数学智能的教学方法。快乐教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趣激学,引发动机,展示目标。
要做到以趣激学,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七节《有趣的七巧板》时,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因为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重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培养创造、创新精神。所以本课先以丰富的图案引出课题,让学生观察一组用七巧板拼出的图案,并让学生给这些图案各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第二阶段:以趣导学,组织认知,掌握目标。
这是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核心阶段。教师要设置问题或启发学生提问题,以疑启学,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教给思路、方法或指导学生自我发现、掌握,以思导学,使学生在学中寻趣;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合作、愉悦的氛围,满腔热情,感染学生,以情引学,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动手操作环节,组织学生自觉完成各项作业,以练展学,发展学习兴趣。
例如:《代数式》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一改过去教学中数火柴棒数量引进代数式概念的方法,匠心独运,在教学时有意添加一些学生最为关注的实际事情作为引例,采用了如下的方法:首先故作神秘地问学生:“你想知道你将来能长多高吗?那么请看身高预测公式—(屏幕上出现)”男孩成人时的身高:(x+y)÷2×1.08,女孩成人时的身高:(0. 923x+y)÷2,其中X表示你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
此时学生乐趣盎然,都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带着惊奇的表情,兴奋地通报着。有的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四!”此时,教师又不失时机:“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父母的身高分别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知识的掌握犹如水到渠成而且牢固。
这种快乐学习中获得的成功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的情感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总之要在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民主。
第三阶段:以趣励学,适时评价,反馈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和效果适时地作出评价,并采取相应手段及时回授信息,让学生知道学习上的进步,体会学有所得,再通过巧设课外益智、有趣的作业,使学生独立完成的同时,使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成励学,更好地培养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如在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昨天有一位同学拾到10元钱交给了老师,为了找到失主,请你帮助他写一份失物招领启示,你认为怎样写比较合适?结果学生非常快的用刚学的知识写出五花八门的招领启示。
在重建知识结构时,让学生再次回味一节课的收获,有可能的话,把知识活用到课外,带着问题出课堂,把快乐延续到课外。在实践中,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頻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观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一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为新知铺路搭桥,激趣引题,唤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这是学习过程学生快乐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为学习新知创设最佳的快乐开端和背景;为此,教师在上课伊始,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生动有趣的学生所喜欢的多样形式,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从上课前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转向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课题常用激趣方式有:
谈话激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像谈家常那样一问一答,提出问题。引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入新课。
问题激趣。从一定意义上说,兴趣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将教学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提出,让学生一听就明白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能够激起学生探求奥秘的情趣。
故事激趣。学生喜欢引人入胜的故事。运用故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情趣,但要紧扣教学目标,使学生急切地为探求知识而投入学习,万万不能喧宾夺主。
比较激趣。为了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教师可采取明暗、好坏、大小等差异性很大的事例作比较,能产生良好的激趣效果。
直观激趣。运用挂图、幻灯、实物或演示等直观手段,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容易诱发学习兴趣,快捷投入探究知识奥秘的学习中去。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 篇4
1.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1.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理论性较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会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1.2 实现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
新课标改革,希望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享有更多的话语权. 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和谐 的师生关 系,实现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进而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
1.3 学生的宝贵收获
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在心智还是认知等方面都是不全面的,如果教师不及时地进行疏导,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 初中数学逻辑性思维要求较为严格, 学生上课听不懂, 学习压力就会加大. 为此我国教育部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一定的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进而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学会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快乐教学模式的应用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赏,才能在学生心中萌发和体会出数学的 “魅力”,进而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在快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背景下,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互帮互助开展学习. 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小组学习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缓和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2.2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正面鼓励和赞扬很重要,相比于传统的对学习落后的学生采取惩戒措施,正面的鼓励和赞扬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长路途中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精神面貌与课堂的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关联,假如教师是面带微笑走进教室的,那么学生的心情也会莫名的被教师感染,甚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目光和微笑, 整个课堂气氛随之就缓和下来了. 与此同时教师态度是温和的,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的,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是和谐平等的,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作用.
2.3 将数学游戏运用到快乐教学中
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性思维还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相比较于传统数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应该更喜欢直观而富有趣味性的东西. 那么将数学游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相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进而实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数学游戏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因为数学游戏相比较于枯燥的数学原理和公式更加能够缓和学习的枯燥性和晦涩性. 数学游戏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这一章节内容时,开头引入一个小游戏吸引学生的目光———巧用扑克牌. 将学生分成小组,4人一组. 加入某一个小组抽到的扑克牌分别为梅花6, 方片8,红桃9,梅花5,由另外的一个小组进行提问:“从这四张牌中任意抽出一张,抽到梅花和红桃以及方片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抽到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小组之间展开合作, 分别动手将自己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在数学游戏的帮助下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课 前预习 ,设置障碍 ,激发求知欲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预习提纲或者是预习作业中不懂的问题标记下来,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目的性. 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 那么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应该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抽取10分钟个别提问就会对学生的预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与此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回答问题流畅和全面的学生进行表扬,而对于预习不到位的学生通过回答也能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快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解除初中生对数学的排斥感, 体会到数学的美和魅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在愉悦的氛围下便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了.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得更好, 学得更快. 初中阶段的学生理性思维还较为欠缺,教师只有通过熟练掌握并运用这种快乐教学模式,才能将学生的感性思维慢慢地提升为理性思维,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以及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
摘要:长期以来造成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罗列了大段的理论公式,课堂上教师的说教显得十分的苍白无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应用快乐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进而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然而然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论文 篇5
一、精心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小学生一节课有效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在十几分钟,而且也不稳定,有趣的东西时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使他们老老实实地坐上四十分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调节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处在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中,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既有节奏又有乐趣。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让小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学习。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进行集体性游戏,开展自觉探究学习。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加强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通过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复习旧知自然地渗透到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作好了铺垫。
4、在游戏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挖掘教材中“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组织,确保游戏教学的合理开展
1、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制定计划是游戏教学组织的首要环节。一个游戏的开展,必须经过严密的安排、设置,有计划的进行制定,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点。具体设置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怎样来对它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等,都必须要有一个计划,按照计划来开展游戏教学。如我们开展“玩七巧板”的游戏时,这个游戏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怎样安排等等,事先一定要有一个严密的计划,才更加容易对游戏进行操作。
2、明确一定的数学游戏形式与内容。数学游戏的组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游戏教学。只为游戏而开展的游戏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只有以兴趣为前提,完成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内容,并实现教学要求,这样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设置一个游戏在课堂上实施,必须要先学习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置。总之,对于数学游戏的设置,要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重点是那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选用徒手游戏,使游戏教学起到真正的效果。
3、提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在游戏活动中认真完成。数学游戏进行时,必须要交待游戏的具体规则,对参与者和不参与者,都要提出要求,要遵守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活动,而且还要有意识地提出相应的教育要求。例如:这个游戏要认真仔细才能完成等等,使儿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4、进行激励性的活动评价。一个教学游戏的活动结束后,必须对这个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抽象出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对于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充分发动学生共同总结评价,然后加以提炼与系统完善。
初中数学的快乐教学和学习引导 篇6
一、“四重”: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学科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学法指导,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二、“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
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响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三、“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爱心。
3.兴趣引导。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
4.目标引导。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整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竞赛引导。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6.环境引导。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 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7.榜样引导。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8.方法引导。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 篇7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在课堂上师生的角色与地位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要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收获技能。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大部分知识都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学习掌握的,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学习。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节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剪刀和彩纸,做完了准备工作后,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天安门广场、脸谱、蜻蜓风筝等,并让学生观察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他们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课堂气氛瞬间就变得热烈起来,学生都十分活跃。然后我引出本节课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知识,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最后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有的小组剪出了“囍”字,有的小组剪出了一个简易的蝴蝶,还有的小组剪出了一个三毛,在轻松而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提高,学习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要创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能力,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某企业原来有一个大型的三角架,架在两边的柱子上,企业现在需要一个相同的三角架架在另外的两根柱子上。如果你是工人,怎样在不拆下原来三角架的前提下做出一个相同的三角架呢?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在充满求知欲的状态下学生会充分发散思维,积极探索,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活跃。在学生说出测量每个边后,我继续引导学生:如果不测量所有的边,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制作出一个相同的三角架呢?如何通过最少的条件完成这个工作呢?学生便开始从角入手,将边与角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通过推理证明得出了结论。
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使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实际意义,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三、巧妙组织设计数学活动
实践出真知,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合适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习到知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参与活动仍然是他们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在轻松而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更灵活,他们对所学内容也会有更强的接受能力,从而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了《圆》这一章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圆的基本性质、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等,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我便组织学生参与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即让学生设计一条6道400m的跑道,每条跑道由两条直的跑道和两端是半圆形的跑道组成。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生活经验确定出跑道的宽度,并确定出400m比赛时6个选手所在的起点位置。由于学生都参与过运动会,他们都见过在不同跑道上的运动员起点不在同一位置上的现象,将这个现象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合情合理了。在实际计算设计过程中,秉着认真负责的精神与态度,也为了运动员比赛时的公平与公正,学生都十分细心认真地计算着,数学活动进展得十分顺利。
总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生为本,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的教学环节与活动,进而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郗洋.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案例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5.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趣味式教学,方法运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 从学习过程中, 从探究新知中, 从解答问题中, 得到身心的愉悦, 学习的满足, 良好的情感, 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目标和追求方向。但长期以来, 许多教师受到升学率和应试教育政策的熏染, 往往只注重知识内容的灌输, 忽视学生内心情感的培养, 导致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 缺少探知能动特性, 导致学生带着压力、带着苦闷参与教学活动, 影响和降低了教学和学习效能的提升。当前,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 学出乐趣, 已是广大教师进行努力追求的方向, 同时, 许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不懈的探索, “情境教学法”、“榜样教学法”、“母爱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等成为教学探究的硕果, 斯霞、李思归、希奇、袁腾飞等成为趣味教学法探索实践的典型。本人现根据他们的教育实践成果, 谈一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法, 提升教学和学习活动效能的方法和措施。
一、善于遵循教学规律特点, 教学方式体现多变性
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总是遵循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过程。趣味式教学活动, 就是按照教学活动规律要求,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体现实时性和实效性特点, 不以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进行单板、僵硬的教学活动, 而是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和符合教学规律要求, 选择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进行问题的有效讲解, 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内容, 切实感受到学习知识的无穷乐趣。如在进行“有一个两位数, 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 如果把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调换位置, 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所得的积就等于1008, 求调换位置后得到的两位数。”问题讲解时, 由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特性, 教师采用单一教学方式进行此题讲解, 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 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 结合教学内容, 对优等生采用“点拨式”教学方式, 对这一问题的关键条件和复杂内涵进行指明, 进行“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 让他们进行解答;对中等生采用“陪护式”教学方式, 与学生一起找寻问题所隐含的条件, 指明本题所采用的方法, 进行“收放自如”的教学方式;对后进生采用“全程式”教学方式, 教师与学生一起自始自终进行引导和指导, 带领学生进行问题的逐步解答, 进行“全程导引”的教学方式。教学中,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式, 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 可以有效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不同类型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情感和思想基础。
二、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性, 教学活动体现多样性
趣味式教学方式的开展, 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性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 脱离这一特点的教学活动, 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动情感和积极潜能。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能够对学习的主体———学生, 整体上能够准确号准“脉络”, 主动走进学生,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深入学生内心深处, 能够及时、准确、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 能够知道学生内心在想什么, 要做什么, 想干什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在教学活动的设置上, 处处围绕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实际特点, 针对同一内容的讲解, 在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 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真正体现“教无定法”的精髓, 让学生在多样教学活动中, 情感得到激发, 潜能得到挖掘。如在新知导入环节, 可以通过游戏导入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在新知教授环节, 可以采用讲解法, 实验法、探究法等活动;在巩固知识环节, 可以通过练习法、探究法、合作法、评析法等。又如教师在进行“合并同类项”知识教学时, 教师根据学生对同类项定义还不了解的实际情况, 通过设置游戏环节, 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呈现, 让学生找出一模一样的事物, 从而自然而然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对同类项知识的了解水到渠成。
三、善于紧扣数学问题特点, 问题设置体现灵活性
例题1、若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经过点 (-1, 2) , 则二次函数y=ax2的解析式是___.
例题2、已知抛物线C1的解析式是y=2x2-4x+5, 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关于x轴对称, 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
例题3、已知:二次函数y=x2-mx-4。 (1) 求证:该函数的图象一定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 设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x1, 0) 、 (x2, 0) , 且1/x1+1/x2=1。求m的值。
上述三道数学例题, 都是教师在进行二次函数知识教学巩固练习环节, 所出示的数学习题。通过对这三道问题的分析, 此三道问题都是有关二次函数实际运用方面的数学试题, 教师只是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展示, 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问题形式的多样性,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由此可见, 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 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分析、解答, 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体味数学学习活动的深远意义, 形成品质优秀的数学思想。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要始终紧扣数学学科问题特点, 能够对同一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思考, 运用创造性思维模式, 找寻出知识点内容呈现不同形式, 进行问题的灵活设置, 让学生在一题多变的开放性问题中增强知识学习的愿望和潜能。
“情感是人类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 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师要紧扣学生心理发展实际, 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实现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积极情感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改革纲要》 (实验稿)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 篇9
问题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学家马赫穆托夫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发展, 更加丰富而成熟, 非常适合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尤其适合数学的教学, 因为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答问题的过程。但是,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并没有掌握问题教学法的真正精髓, 在运用的过程中, 存在种种问题, 有的教师提问过于匆忙, 提问方式过于单调,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有的问题无法调动学生的回答热情等等, 导致无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那么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生活为基础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言:“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可见,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数学。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讲, 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养成, 在学习中更加喜欢生活化、形象化的内容, 因此, 作为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密切结合, 在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 同样应该多提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相关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 笔者就出了一道较为生活化的题目:某商场元旦期间搞促销, 某品牌32寸电视的售价比日常价格的7折还要低100元, 已知该电视元旦期间售价为2000元, 那么该电视日常售价是多少元啊?笔者接着说:“此类问题是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 之前可能要爸爸、妈妈去计算,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 你们知不知道怎么计算啊?, 请大家列出方程式”, 结果同学们很快就列出了方程:70%x-100=2000元, 得出电视原先售价为3000元,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模式。此外, 笔者还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情境, 互相出题, 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
二、以趣味为引导
初中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 一些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 方式单一, 只是通过单纯直白的口头提问法,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有时会对教师的提问充耳不闻。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法的时候, 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增强提问的趣味性。笔者在教学中就比较注重提问的方式, 经常会运用多媒体的辅助, 进行问题的提问, 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以赞赏为激励
中学生大都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和表扬, 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 在运用问题教学法中, 多说一些鼓励性、赞美型的语言, 多进行一些表彰, 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些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就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赞扬和表彰, 例如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运用一些表扬性的话语, 鼓励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或者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 如“某某同学, 回答得非常好!”、“某某同学, 比以前更加踊跃了”,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表扬会非常高兴, 回答问题更加积极主动, 自主学习意识会给更强。此外一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还专门设立了各种表彰奖项, 如“回答问题最踊跃奖”、“回答问题进步奖”, 每月都会在班级内部进行评选, 为了获得各种奖项, 学生会更加自主而踊跃的回答问题, 掌握各个知识点, 会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以适度为原则
我国有句成语叫“适可而止”, 意思是说, 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 过犹不及,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要想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同样要以适度为原则。一方面, 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度, 不能太简单, 太简单的问题, 学生未经思考就能得出答案, 无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太难的问题, 学生想半天得不到答案, 就会失去继续探求的动力, 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 提问的多少要适度, 问题教学法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作为教师, 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 不能在一堂课上自始至终都在提问, 这样会让学生疲于回答, 降低课堂效率,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 提问也不能太少, 太少就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无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同样不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作为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 定要灵活掌握尺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问题教学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该灵活运用问题教学的方法, 让教学更加高效, 让学生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林志东.新课程下的数学问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2008 (S1)
[2]罗坚实.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7)
[3]樊海华.在问题海洋里提升学习能力——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刍议[J].文理导航 (中旬) .2011 (07)
畅谈初中数学的“快乐教育” 篇10
一、两大误区
“快乐教育”的理念已深入许多中小学校, 也被许多老师所接受.怎样实施“快乐教育”, 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用快乐的心情来接受知识, 将“快乐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建立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许多教师正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遗憾的是, 很多教师虽想尽了各种办法,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仍然感觉力不从心, 障碍重重.究其原因, 是许多老师对“快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 存在误区.
误区一:“快乐教育”只是学生的快乐
有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快乐, 就能达到快乐教育的效果.但身心疲惫、神情忧郁的教师永远不会带给学生真正的快乐.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 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 他便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 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 他便学会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 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那么,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呢?我想, 他一定是快乐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行为是营造快乐环境的根本与载体, 是学生快乐的源泉.只有快乐的教师才会给学生真正的快乐.所以, 作为教师, 先问问自己:“我快乐吗?”首先, 教师应把教书当做一种快乐的事业, 用真爱浇灌学生的心灵.每天, 当走进校园、走进教室时, 教师心里应充满快乐和期待, 而并非出于无奈.其次, 教师不应该对工作环境过多抱怨, 不应该抱怨自己的学生不够优秀, 也不要抱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再次, 妥善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教师的工作带有极强的群体性, 所以应与同事在教学中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 对同事的工作乐于提供帮助和支持.当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处处都能得到有效的配合, 那他怎么会不是快乐的教师呢?最后, 教师应在生活中享受职业以外的快乐.虽身为教师, 但业余生活可以丰富多彩.在教书之余, 可以静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从事自己喜爱的户外活动, 并将自己的心得用适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快乐.
“快乐教育”不只是学生的快乐, 只有当快乐的教师感受着、传播着真正快乐的时候, 他与他的学生才会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最终形成“快乐教育”的共振.
误区二:片面地把“快乐教育”理解为课堂上让学生“愉快”、让学生“放松”地学习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游戏、活动, 在作业方面没有负担, 就是“快乐教育”了.于是, 学习中, 老师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繁多花样, 课堂上变得热热闹闹, 学生们似乎也非常快乐.我们常看到一些公开课上, 不分课的类型、教学内容, 不论学习内容掌握如何, 把快乐教学演化成课堂的妙趣横生的学生表演、精彩纷呈的师生对话、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 教师诸多的赞扬声, 学生快乐的呼叫声.这种形式表面上看固然很好, 但遗憾的是花哨太多.家庭作业呢, 布置得少, 受到学生的拥护.这难道是“快乐教育”?例如, 我曾经听过一节关于“圆的轴对称性”教学的公开课, 课堂上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关于“圆的轴对称性”的图片, 也让学生自主回答图形中的特点, 整堂课气氛活跃, 学生非常开心, 但老师始终没有重视这节内容中的“垂径定理”原理的讲解, 只是一味地调动课堂气氛, 让学生快乐.课后学生的反馈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很好地利用那宝贵的45分钟.快乐教育的课堂, 改变的应该是老师陈旧的教学方式, 而不是对学生学习要求、目标的降低.老师应该运用新颖而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应改变过去那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内容, 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既巩固所学知识, 又提高综合能力的作业, 而不是简单地取消或减少作业, 或是只追求作业形式的“花”而没有实际作用的作业.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两方面入手, 开展真正的“快乐教育”
教学是一门艺术, 体现在引发兴趣的导入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融洽畅达的沟通美;回味无穷的结尾美.“快乐教育”要想让学生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充满美的感受, 获得快乐, 就必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创设生动活泼的乐学气氛, 倡导积极主动的乐学态度, 引导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 使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 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素,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 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 从而思维活跃, 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 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 好动、爱玩的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有大的改变.而在数学的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开始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 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 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 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 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
(1) 针对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 不妨使教学过程动态化
初中数学教材中只有静止的文字、图片、符号, 缺乏立体感和动感.因此, 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 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 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 借助模型、电脑软件等把这些静止的知识立体地、动态地呈现, 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 针对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 不妨设计一些参与性的教学环节
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的实践和交流活动将使数学问题更具有挑战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交流也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得更深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几何图形的剪拼问题, 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 自主参与, 积极交流, 真正做到“玩中学”.
(3) 针对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不妨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已确定, 教学内容已明确的条件下, 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特别重要, 并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每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都有一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成功的教学方法.方法虽然成熟, 如果没有变化, 天长日久学生也容易厌倦, 所以教学中要不断地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以新颖、奇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感受到数学知识奥妙的乐趣.如在讲解无理数一节时, 可以从《无理数与谋杀案》的故事讲起, 相信一定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
2. 以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为根本,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快乐因素, 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教学大纲是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而钻研教科书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数学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 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 不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具有明显的快乐教学因素.虽说现代初中数学教材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已有体现, 浙教版教材中的“节前语”、“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人教版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及图形的变换、实习作业等都为快乐教育提供了素材.但还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入手, 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挖掘, 发现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1) 生动处理枯燥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过于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 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一大障碍, 而对枯燥的数学问题的生动处理将有效地消除这一障碍.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尝试, 发现数学课上学生喜爱听其他学科的知识, 而在其他课上学生对数学知识很感兴趣, 由此可见学生对知识综合性问题并不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我在讲纯数学问题时, 总是加入一点其他学科的元素, 还时不时地与学生一同探讨甚至向同学们请教相关的知识.例如讲解反比例函数时, 加入科学学科中有关压强的元素, 学生很感兴趣, 特别是许多学生想在数学老师这个“外行”面前露一手, 因此非常积极.不过, 处理这类问题时必须紧扣教学内容, 始终坚持这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能改变教学的目标.
(2) 具体处理抽象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过于抽象使得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深不可测, 由此知难而退.因此, 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 恰当地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思维的具体问题, 学生不仅感到好学, 而且对这一转化过程很感兴趣.如在教学圆的相关概念时, 学生对圆和圆面的区别难以理解, 这直接造成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的混乱.当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先演示一个点 (圆心) , 再画出许多个到这个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 学生就会很清楚地看到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而非一个面.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处理, 使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对教师的演示过程产生乐趣的潜在因素将会成为学生爱学数学、喜欢数学的内在动力.
(3) 多元化处理单一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可, 既科学又合理, 但教材中的习题受其本身的局限, 形式比较单一.因此, 要让学生快乐而主动地接受练习就必须对习题进行适当处理, 完成作业的形式适当改变.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 总之这些习题的处理方法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材特点恰当运用.除此之外, 在习题设置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增加题型, 如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歌谣题等.多元化地处理让学生感到一成不变的问题, 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4) 动态处理静态的数学问题
静态的数学问题中往往蕴涵着变幻无穷的数学知识和神奇的数学规律, 而学生却往往只能看见表面现象, 这是因为学生对静止的问题缺乏兴趣, 难以集中注意力, 当然也就不愿去主动思考.如果对静态的数学问题进行动态化处理, 则更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便于突破教学难点, 而且学生对动态的转化过程感到新奇、有趣.因此, 这一转化过程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优化.例如, 在圆锥的侧面积面积公式的教学中, 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意义难以理清, 对公式的推理过程不能接受, 进而对这节内容的学习毫无乐趣, 最后只求背下公式了事, 这完全违背了本节教材设计的初衷.所以这节课教师应尽量详尽地用手动或多媒体辅助展示立体侧面变化至平面图形的过程, 并让学生自主观察半径、母线等元素的变化情况.这一动态过程显然抓住了教学重点, 突破了教学难点, 而学生在直观的动态演示过程中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 篇11
关键词:结合 初中 数学 教学 快乐 学习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征等原因,大多数学生学不好数学,甚至经过多次尝试、努力仍以失败告终,从而怕学、厌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爱学、乐学呢?
一、教会学生预习
上课开始利用课堂前几分钟,教他们预习。先让学生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然后告知他们这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要了解、掌握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教材,阅读之后让他们认真思考、体会书上的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白己还有疑问,有疑问的做上记号,等老师上课时认真去听、去思考,并将书上练习题能做的尽量做,不能做的留着老师讲解后再做。当然,预习小能過粗,必须能够“读进去”;预习也不能过细,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难以释怀,会影响进‘步学习,并且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还可能产生错误理解。当多次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指导后,要将这种行为转变为一种学生自觉行为,让他们逐步养成在家里预习的好习惯。当然,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就应该给学生提出预习的问题,上课前要检查一下他们预习的结果。自学效果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给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对于自学能力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并降低要求,当然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适当表扬、鼓励,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学、乐学。
二、课堂快乐学习
1.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那么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就很关键。这需要教师博览资料,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从而去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问题情境。当然,问题提出来了,学生回答时也应讲究策略,如简单的问题由后进生来回答,有点难度的问题由中等生来回答,难度大的问题由优秀生来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体验不同成功的喜悦。
2.要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随时保持新鲜感,让学生心情舒畅,从而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现自己的见解。
3.要让学生快乐学习,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教学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参与学习活动。
4.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在教学训练中教会学生反思、总结。总结是为了使知识系统化,反思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所以,要教会学生反思。反思今天学了什么知识?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有疑问,怎样解决?反思每一个题有哪些解法,哪一种解法为最优解法?反思这题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反思怎样记住这些结论……,并把反思结果总结下来,从而让学生觉得学到很多,体验反思带来的快乐。
三、快乐学习在课后
组建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小组的任务除了相互探讨数学知识、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外还可帮助老师批改作业,要求他们将作业中做得好的以及典型错误总结出来,公示给全班,并在教师章节总结时给大家展示好的解题方法并把典型错误指出,有利于改正、提高。这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能力,体现自我价值。
四、快乐学习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在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学习只要有进步或表现优秀,就可以适当奖励。比如一个作业本、一支铅笔、一块橡皮等,虽然奖励不大,但却是一种荣誉,体现自我价值。再比如做作业也可以给予奖励,作业做得好的可以奖励不做一次作业,那也不必担心功课会纳下,你可以要求他帮你批改作业,他会很乐意,从而功课不但不会纳下,还会进一步巩固、提高。
五、快乐学习需要家长配合
孩子就是孩子,由于年龄特征等原因,自控能力差,这时就需要家长配合。可以事先与家长联系,通过学生传纸条相互沟通,要求家长在纸条上写下鼓励、表扬的话,并且不让学生知道,要求学生传纸条并且不能打开纸条看,但是学生怎么会忍住不去看呢,虽说是家长与老师沟通,实际是故意给学生看的,这样能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六、让学生快乐学习,老师将付出更多心血
首先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关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有了爱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其次,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必须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前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一盆水”、“一池水”甚至带领他们去寻找水源。只有不断地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地获取知识,增长自身才干、能力,才能对教学游刃有余。
把快乐带进初中数学课堂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快乐,课堂教学
人们常用“十年寒窗”来形容学生学习中的压力和艰辛,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就应该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并且,现在的初中学生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面对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压力,更应该让学生养成以学为乐、乐于探索的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数学在众多学生眼中是枯燥的,其实不然,数学的世界有很多快乐的元素。将快乐带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教学的快乐,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对新知识的渴求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可以说,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出新知识,学生就会产生兴趣,快乐地接受知识。比如,在为学生讲解角度时,教师可以从打台球的生活经验出发,使用帅气的青年打台球的照片,让学生来探讨,如果要精确地击中球,准确的角度是多少。这时,学生不仅要思考该问题,还要联系生活中打台球的经验。打台球,是学生中一项常见的运动,学生都有打台球的经验。即使没有打过台球,肯定也会打过乒乓球,踢过足球,打过篮球,这些都是相通的。因为足球的射门、篮球的投篮,都和角度有关系,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引起学生对球类的关注,引导学生对角度的探究。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保证和前提,因为只有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好,学生爱教师,教师喜欢学生,课堂教学的氛围也会比较好,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信任感,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会相当顺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应该拥有一个好心情,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颗轻松的心。微笑是沟通的基础,教师要经常保持微笑,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和信任,让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还可以使自己乐在其中,轻松地面对课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打动学生,以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品位数学是快乐的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只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妙趣,乐在其中。例如,在学习数学概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一个袋子里,放入10个黑色的球,10个白色的球,混合后,让几个学生从袋子里面随便抓球,分别数一数抓到的白色球和黑色球的次数是多少。几次之后,学生就会自己发现规律,这样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记得比较牢固。这种生活情景的方式是学生最熟悉的,能够享受数学知识带给自己的乐趣。又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选取天安门到故宫的图进行引入,再举建筑的倒影以及立交桥等例子,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对称现象的广泛性,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四、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快乐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教师的设计思维中形成的,因此要为学生的思维寻找最好的起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不同的观点,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资源,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会得到调节,有利于学生的效率提高。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鼓励学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在教学中加入游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练习内容融于游戏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愿望。通过借助游戏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把被动式的教学变为直观式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教室立刻活跃起来了,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巩固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六、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活泼、生动和主动的过程。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如果教师能在数学课堂中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实现真正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为数学学习插上快乐的翅膀,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建林.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快乐地学习[J].现代农村科技,2010(6).
[2]郎国永.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快乐学习的途径和方法[J].中小学杂志,2011(3).
[3]段记飞.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快乐学习的意识[J].青少年论坛,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