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改教学(共12篇)
初中数学课改教学 篇1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 本人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大家交流, 希望共同提高.
一、创建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在过去, 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 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 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 最高明的教师也就是那些具有高超的教学表演艺术的教师.这种认识不能说完全不合理, 因为在教学行为与舞台表演行为之间是有着一些相似性的成分的.但是, 若教师如同舞台表演一样, 一味地把自己的行为演示给别人看, 按照教参或教案设计 (剧本) 亦步亦趋地展示自己的行为, 把学生当作观众, 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 教学也就成了没有学生参加甚至是完全忽视学生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 是以交往为媒介, 以交往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的.表演的水平再高, “艺术”表现能力再强, 也只能说明教师自身“塑造角色”的能力与水平, 而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与表现参与在内.换句话说, 表演可以是无互动的、无交往的, 而教学却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中与互动中, 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 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 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讲, 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 行为举止是否大方, 时间控制是否合理, 而更多地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 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效.
二、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新的教学大纲提出“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一教学目标, 并将数学创新意识界定为“对自然和社会中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 会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问题, 并加以探索和解决”.这一教学目标的提出,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 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可以促进学生大胆质疑.俗话说“学问学问, 有学有问”, 学问常常起源于疑问, 质疑不止于发现问题, 还要提出问题.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观察、思考, 并提出质疑, 再引起知识的迁移, 问题的解决.
(2) 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可促进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发展.非逻辑思维包括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能在一瞬间迅速解决问题, 或解题思维中迅速定向认清解题方向或途径.A
例如, 已知:△ABC中, AB=3AC, ∠A的平分线交BC于D点, 过B作BE⊥AD, 求证:AD=DE.
分析由于题中, 给出了角平分线与垂线的形象, 学生凭直感, 会说这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模式的一部分, 于是, 如图所示, 延长BE, AC交于点F, 补全图形后, 就容易想到过E作EG∥BC, 交AF于G, 则G为CF的中点, 且 , 故C又为AG之中点, 再由EG∥DC即可推得结论.
三、营造轻松、生活化的环境, 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从表面上看, 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 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 学生就容易接受.
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上) 的“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问题1: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问题2:通过数墙砖的块数算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3:猜猜同桌的身高和体重?
通过上述问题, 启发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也不必要都要用准确的数字来表达问题, 故有必要引入近似数的概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数感, 特别是针对一些较大的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 并且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 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初中数学课改教学 篇2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需做到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新课程削弱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定理的证明,减少定理的数量,删去了大量繁难的几何证明题,降低了论证过程形式化的要求和证明的难度,加强合情的推理,淡化了几何证明的技巧。新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编写总量比以往要减少很多,但探索的经历明显增多了。这都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了提高。首先是对数学的兴趣更高,更加热爱数学了,兴趣与爱好更广泛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肯定和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与人品,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强,激发他们的激情与梦想。新的初中数学教材还加注重了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绝大多数章节知识的引入都是以生活原型的姿态出现,但是不同地区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又不相同。因此,在选取问题情境时,要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十分熟悉的、能够亲身经历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的知识特点,重视纯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内在联系,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从而找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数学科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和创造力与想像力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应力求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严谨的数学证明得到有效的、直观的认知。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增加的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介绍古今数学发展历史,反映数学的应用知识,提高初中生科学文化素养和应用意识。对教材中的阅读、观察、思考、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数学活动等增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创新教学模式。选取学生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根本就没有发觉是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我们把这些数学问题设计成课堂问题情境,更能引起初中生思考,学生由开始的困惑到之后的顿悟,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39-01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学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改变。初中数学是重要课程之一,它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如何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呢?
一、转变教学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包括教材与教师;但是新课标下的教学中却包含了教材、教师与学生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都是课程的一部分,属于课程的建设者。数学课堂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是由教学环境与情景组成的生态系统,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新知识的平台。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将新的教学观念作为指导,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侧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教与学的过程,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用科学的发展观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不能只做课堂上的听众,必须手脑并用,亲自动手进行推论与研究,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还应加大学生课堂讨论的力度,鼓励他们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步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数学教学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师生之间人人平等,建立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气氛,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自主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数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个激励、探索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是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翱翔。
三、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的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受教育者的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观、学生观。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得到发展。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扮演帮助、指导的角色,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指点建议和解决的办法以及鼓励支持他们。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是主导,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不可以任意对学生活动指手画脚,横加干涉,不能包办代替,快速地给出正确的、唯一的答案,这样会使阻碍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信息。把学生不能当作容器,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样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得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引导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做支持者、帮助者、协商者、指导者,而不做决策者和指挥者。
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适合学生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分层教学能够在班级中对于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激励和导向作用,能够为学生建立递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方法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由成绩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解决,将一些难度较大、较为灵活的问题交给拔尖层次的学生完成。在数学作业方面,可以要求成绩较差层次的学生以基础性习题为主进行练习;成绩中等层次的学生在基础性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少量的难度较大的习题的练习,培养知识迁移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的练习。对于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尽量让其花费较少的时间在基础习题上,而是以做综合性习题为主以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方法加以优化,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盘荫成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J].新课程学习,2009,(09)
[2] 高宏珍.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3).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析 篇4
一、创设教学情境所要注意的原则
1. 创设情境要适度
所谓过犹不及,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 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 利用情境是为了给更好的课堂教学服务, 但如若教师总是刻意地制造过多的情境, 不仅不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目的, 还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 无法突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课堂也许看起来很精彩, 教学情境不断, 学生像听故事一样从一个情境跳到另一个情境, 但是兴趣盎然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混乱的知识结构, 课堂华而不实。
2. 教学情境要科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密的学科,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不得有任何一点马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情境教学要十分注意科学性原则, 绝对不能随便引入一个漏洞百出的情境, 对所需要的条件不加以具体说明和限定, 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在一次教学交流活动中, 我曾经听过一堂课, 教师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难船只的报警, 已知∠A=∠B, 如果这两艘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 能否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尽管这个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 但是显然它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首先, 教师并没有说明∠A和∠B是如何测得的, 此处, 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其次, 两艘船的运动轨迹并不清楚, 只有在两艘船分别沿0A、OB这两条线段行进的时候, 才能应用到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由此可见,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需要多花心思, 多加注意, 一定要做到严谨。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1. 以情境引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 课题上对新知识的引入至关重要,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了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一整章知识的学习兴趣。课题引入不仅要能够对学生起到了“知识预热”的作用, 让他们对即将所学的知识有个大致的感受, 也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 对课堂新知识的引入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还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创设恰当的情境以引入新课, 在课堂伊始便给知识注入了趣味的成分, 甚至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产生学习的动力, 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奠定基础, 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很大作用。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时候, 我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让他们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来测量其所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和各个内角的角度。经过自己动手和体验, 学生沉浸于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自主探索中, 不仅很快对其性质有了直观的了解, 还通过自主探索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 以情境诱发思考, 调动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进行探索、获得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生动的问题情境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基础, 它能够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知识结构, 形成学生个体的数学知识体系, 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为数学能力, 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创设能够有效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培养学习情趣, 激起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的讲解和训练时, 我便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校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投下影子, 已知在某一时刻, 阳光恰好于教学楼成30°角, 此时影子的长度为5米, 问教学楼有多高?这一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学中, 学生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给出解决方案, 成功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3. 以情境诠释内涵, 便抽象为具体
初中数学的抽象性虽然不如高中数学那样高, 但是对于仍然习惯以感性思维来考虑问题的初中生来说, 数学仍具有很大的难度, 很多数学名词和术语都让学生感到费解, 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 尽量让自己的表述更能加通俗易懂, 但是学生仍然是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在这个时候, 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创设一个直观、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频数”的概念, 我在课前统计了全班学生的身高, 事先做好了统计表。在课堂上, 我邀请学生和我一起对全班同学的身高作一个统计。由于教学内容关系到每一个学生, 于是他们个个都积极参与。在按照计划作好了统计表后, 我带领学生分析所作的统计表, 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频数的概念, 学生也在这样的情境下轻松理解了这一个概念, 省去了过多枯燥的语言解释。
总之,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用好情境教学, 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具体的情境展示出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他们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 让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诱发学生思考和诠释数学内涵, 同时还要注意适度、合理和科学的原则, 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章燕飞;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10年24期
[2]潘燏;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陕西教育1995年08期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在数学教学中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模拟情境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在新课改下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模拟情境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带领着每一个学生一起探索,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效学习,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对学生综合培养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要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带入课堂,如有些方便折叠的桌椅,其内部都是有呈现三角形的钢体结构,在打开桌椅使用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的晾衣架,之所以挂上沉甸甸的衣服不会变形,也是因为其形状类似三角形,结构十分稳定.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加以解决.第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好强心理,如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初中学生的年龄只是十几岁,心理需要更多的是鼓励,如果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不会再对这方面的事物产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鼓励,加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他们的心理还比较稚嫩,对于许多不懂的事物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好奇心的增强,伴随着兴趣的增强,把握好这一点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提出数学问题,难度最好要适中,问题要有趣味性,增加学生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强兴趣,他们就会因为兴趣而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抛物线”时,教师可以用打篮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究竟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出手,才能投篮更准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对篮球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关于抛物线的知识.
二、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改变,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题思想,以前的灌输式的教学不再适合新教材和现代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互动教学是目前为止在新课背景下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教育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努力研究问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
初中数学的新课改教学初探 篇6
【关键词】改革 形式 情境
一、新课标的改革形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设计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将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很好把握,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课题了。
二、營造数学价值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思想教育熏陶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三、有效创设情境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何创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四、趣味性引入新课
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数学题,或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等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揭示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新课题自然而出。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还相对贫乏,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训练和提高。因此必须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逐步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和渗透的程度,举一反三循序渐进。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教学《有理数》这一章,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六、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数学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可表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
新课改中的初中数学教学 篇7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教学方法和理念,数学思想
在课程改革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数学教师更应该转变旧思想,寻找新的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变: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究”;变“注重教条结论”为“注重知识发现过程”。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出示两道与学生生活非常密切的应用题,让学生先把式子列出来,在比较两个式子的异同点,最后再归纳小结出“一次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从一般问题过渡到特殊问题中来,然后又将特殊问题回归到一般问题中去。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一次函数定义”的掌握,充分地体现了上述的教学理念。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就能培养的,而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举学生身边的实例。例如:存钱的利息计算、土地的面积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等。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性,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注意渗透数学思想。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近年来,由于数学考题中增加了对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代数中的数量和几何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初中数学符号是比较多的,而且各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运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达深奥复杂的数学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即:如果未知数的解集都是大于,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较大的那一个;如果未知数的解集都是小于,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较小的那一个;如果未知数大于小的数而小于大的数,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中间的那一部份;如果未知数小于小的数而大于大的数,则不等式组没有解。)
(3)渗透开放性的教学思想。一提起数学,许多学生就会想到“听课”、“做题”、“考试”等,把数学看作是单一的、被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渗透开放性的内容,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表现在学习的材料上不应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学生的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学习材料。例如:学校要在教学楼前的一块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选用的图形可以是圆、矩形、菱形、三角形等),应如何设计?再如:如何测量学校的旗杆高度?请设计测量方案。这些问题都有助于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渗透“化归类比”的思想。运用化归类比思想,往往可以让学生在沉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激情和灵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对旧知识的遗忘,使知识能顺利的迁移。
三、控制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地追求课堂内容的“多而全”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要想把所有问题都说清楚都说透,就会造成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事实上每堂数学课都有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点,教师只要把这一知识点揭示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探索、去联想、去生发,那么其他问题自然就迎韧而解了。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精讲多练,以点带面,抓住重点,使所授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
四、努力分层推进,科学评价学生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当前许多教师都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的教学时间,以便腾出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总复习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习时间变短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被教师的灌输所代替,就容易导致学生知识静化,能力弱化的结果产生,到时反而欲速不达。
(1)数学知识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把分析考试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以此来确定教学起点,使好中差的学生都能接受,从而把全班的学生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还应掌握好教学进度。
(2)作业练习分层。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不要一概而论否则会造成“好的吃不饱,差的消化不了”的现象。笔者通常把作业分成较难、一般、简单三个层次来布置,让学生都有机会独立完成作业,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克服了抄袭作业的现象,从而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习目标分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的能力也不另外。给学生定目标时应因人而异,一般成绩好的学生,把目标定高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目标要尽量地低一些,尽量让他们接近目标,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自信心。
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篇8
以往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数学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新形势, 现在的教学课堂更多的是需要师生的共同互动, 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数学课堂起着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 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 教师要将充分熟悉教材各个知识模块, 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要点,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师应该认真思考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课后练习等环节, 以有效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使之全神贯注地学习数学知识, 并且能够在学习中有较大的收获. 例如,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一章时, 教师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应该在新课导入时让每名学生准备好一个长方形的纸张, 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 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 每组派一个代表将讨论结果写到黑板上, 由教师来补充学生不完善的观念, 接着再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单纯讲理论性质所取得的效果好得多, 而且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又提升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将帮助同学们实现相互沟通, 强化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 使之学习到其他学生的长处. 在合作实践中, 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教师也能在这样的教学中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 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有效激发出来, 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无法体现出来. 教师要根据现实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自主思考,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以圆的教学为例, 教师在课堂上抛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根据生活实例来构建数学模型, 发散学生的思维, 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足球是圆的而不是方形的”之类的问题. 通过生活案例启发学生去分析和思考, 让学生充满信心. 在学完这一章知识以后,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学生身边的问题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 “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圆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灵活的知识学习来提升实践能力. 这样一来, 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感觉过于枯燥, 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数学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 数学教师在制定评价机制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考虑, 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具体来说,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实施自评, 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目标进度, 并据此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有助于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而学生间的互评则是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来结成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主要是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成长情况, 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 并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然后小组长用书面评价的方式公开每名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 学生间的互评可以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组成员间通过真诚的合作交流来互勉互励,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相互之间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 需要教师重视的是, 评价机制刚实施时, 应该向学生详细说明具体的评价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教师在实 施自评时, 不能把评价结果和奖惩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胆自评, 评价结果也会比较客观, 才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省, 积极参与评价. 关于学生的互评结果, 教师应该理性地分析, 而不是笼统地进行评价. 学生间的互评也有一定局限性, 会因为和某名同学关系好而给出好的评价, 和某名同学关系不好而给出不好的评价, 评价结果会有意无意地夸大. 对于教师来说, 则要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尽量平衡学生的评价结果, 严肃对待每名学生的评价态度,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健康发展.
四、结语
新课改思想改变了传统的初中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 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而大胆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素质教育时代,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 其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成分也越来越多了. 与此同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也更加广泛了, 这给教师的教学创新与突破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教师要改变既有的教学思维, 加强和学生的学习互动, 不断利用一切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霞.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1.
[2]谭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习题教学有效性[J].成才之路, 2011 (36) .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向探究 篇9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局限,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推崇.因为行为主义是通过不断强化而获得知识, 构建主义是通过学生已有的图式再创造和接受新的知识, 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这需要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也要懂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 要让学生在自身的学习与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 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 而不是单纯的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
例如,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 可以先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 这个知识点就成了学生创造新知识的基础,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们不难得出: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继续提问: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含三角形的图形呢?学生也可以立即想到用画对角线的方法.继续问: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通过这些提问,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就能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 又获得了知识, 也形成了一种探究分析的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 发扬民主教学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 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学生, 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能够亲自去探究和体验, 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 提升能力.
三、联系现实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 成绩也上不去, 很大原因是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一点不假, 如果一名学生对一门课程有了兴趣, 那他就会很投入地去学习, 成绩好自然不在话下.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毕竟数学不同文科类, 数学的那些公式、定理、法则等都属于比较枯燥的, 教师如何在枯燥的公式、定理中寻求出真正让学生觉得有兴趣的东西呢?这就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 可以提前让学生到家里附近的银行去调查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 然后做好相关的记录.教学中, 先让每名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 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成果展示出来, 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 最后请一些代表做总结, 总结这次活动的益处和局限等, 反思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最后老师加以点评, 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不但要促进每名学生的发展, 而且要促进每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每名学生的性格不一样, 其学习能力和水平也不一样, 教学不能要求每名学生都能达到同样的能力, 但要求每名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最大能力, 获得自己最大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从学生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让他们获得相对自己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新教材正体现了这种人本思想, 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一些来思考, 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来组织小组学习, 适当地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上, 让成绩好的可以帮助到成绩差的, 在交流合作中形成学生们的感情.对于这类题目, 教师不能吝啬课堂上的时间, 应该给足时间, 让学生自行去探索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 教师可以另外再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题目来让他们思考, 真正做到人人都发展, 人人都有最好发展.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 充实自己, 不断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 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精彩更高效的课堂, 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 我们要认清新课改的方向, 把握好新课改的关键, 坚持用新课改的理念来上好每一堂课, 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 善于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 主动学习.这样, 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 而不只是一句口号.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 新课改应运而生, 只有把握好新课改的方向, 抓住新课改的精髓, 转变观念, 发挥新教材特点, 才能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要利用好新教材, 教师就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多领会、多揣摩, 才能真正体会到新教材的优势.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路 篇10
革新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总结以往初中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成果;第二, 努力解决以往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1. 总结以往初中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成果
以往教学中很多好的经验和成果已经得到了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的认可, 并在自己的课堂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些好的经验和成果我们要继续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采用, 以便提高教学质量.这些优秀的教学经验主要包括: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等等.
2. 努力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
现如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效率低, 质量差.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必须革新教学思路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在教学目标上.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比较模糊.
(2) 在教学内容上.严重的错误便是考什么教什么, 对于不考的知识不去教授, 剩下时间巩固考的知识.这样便不能广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梳理.
(3) 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主要是老师占主动, 学生非常被动, 老师总是在一味地机械地讲授, 忽略了学生的发挥空间,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 连自主提问的机会都没有.
(4) 在教学评价上.存在着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考试成绩忽视素质发展的问题, 忽视学生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与水平.
由于在以往教学中存在以上的突出问题, 因此必须革新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路, 这也是新课改的主要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思路达到的目标
明确了革新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目的之后, 就要了解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思路要达到的目标.初中数学教学思路要达到的目标宏观上来讲便是做到科学发展观统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找到合理优质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微观上来讲就是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率.其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落实“三维目标”
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 落实过程与方法教育目标,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
2. 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三、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路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路主要是在课堂上创新氛围, 开放教学, 并采用以练促学;课堂小结时注重实效;课后要学会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并要注重成果的展示.
1. 初中数学教学应巧设创新氛围和开放模式
创新氛围和开放模式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思路.通过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 可以做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摆脱了以往总是老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也融洽了师生关系, 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在进行开放式教学中, 教学情景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老师找一些数学与实际结合的例子,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学生可以大胆地去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巩固了数学知识, 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技能.
2. 以练促学加以巩固
课上讲授完一个知识点, 要进行练习.具体的做法是老师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后, 便出一道相关的题目, 让学生去解答, 通过这个过程, 不论是做错还是做对, 再加上老师对题目的讲解, 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适度的课堂练习可达成较高的教学效果, 该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课上教学思路
3. 在课堂小结的设计上, 应注重实效性
课堂小结非常重要, 不能走形式, 一堂课45分钟, 我们可以拿出最后的十分钟进行课堂总结, 真正做到每个过程的反思, 让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 也可以让学生来总结.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老师对于课上的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 并给学生安排总结作业, 比如本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我的表现是什么?我的困惑是什么?等等.要从老师开始重视总结, 来影响学生, 让其知道总结的重要性, 如果这个过程做好了, 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
4. 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小结中有了好的思路以后, 课后要学会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 课堂的学习是最重要的, 但也不能忽略课后的学习, 这个过程是巩固和提高的最好过程.在课后的学习中要学会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课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几名同学可以形成一个互动小组, 相互帮助, 共同提高, 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自主探索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探索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 也可以读一下相关的书籍, 增大自己的知识面.只有通过学生探索研究、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 才能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5. 课后练习, 展示成果
课后的练习和归纳总结也要有好的思路, 这将是一个良好的补充.课后练习、展示成果这个过程要求课后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来展示典型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这些过程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有种成功的感觉, 这种感觉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通过从课堂到课结到课后的教学思路的优化, 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有非常好的思路, 条理清晰, 循序渐进, 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 优化了教学质量, 提高了数学成绩.
四、总结
新课改下如何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篇11
一、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新形势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内容,以及包括学情在内,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如果教师仍旧采用原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就很难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以此为指导,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授的内容还是教授的形式,一般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步伐,几乎没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机会.因此,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性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扼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对教学的质量,还是对教学的目标,人们都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最主要就表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进而开始注重思考怎样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尝试,亲自动手,自主完成探究活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二、使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开始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试用,为此,一线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把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进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图文并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个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
初中数学在教学内容上难度系数较大,学业任务较重,所以很难让学生爱上数学课,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兴趣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四、授人以渔,讲授学习方法
面对新形势,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主要目的不再是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定理或者基础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和解题能力.其中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初中数学的化归思想具有灵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数学试题也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的,并且每个要素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是可以转化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数学问题的转换方法可以说并没有什么标准的模式可以遵循.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认真分析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具体来说,运用化归思想解题,要注意紧盯化归目标,确保化归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同时保证逻辑的正确性,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转化方案.而在实际的问题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学会采取多种转化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与时俱进,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陈晨.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2).
[2]马鸣.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3(32).
(责任编辑 钟伟芳)endprint
要想优化数学教学,首先要数学教师转变以往的滞后观念,能在教学中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等科学技术来辅助教学,并且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学习心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
一、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新形势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内容,以及包括学情在内,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如果教师仍旧采用原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就很难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以此为指导,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授的内容还是教授的形式,一般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步伐,几乎没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机会.因此,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性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扼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对教学的质量,还是对教学的目标,人们都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最主要就表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进而开始注重思考怎样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尝试,亲自动手,自主完成探究活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二、使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开始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试用,为此,一线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把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进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图文并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个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
初中数学在教学内容上难度系数较大,学业任务较重,所以很难让学生爱上数学课,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兴趣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四、授人以渔,讲授学习方法
面对新形势,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主要目的不再是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定理或者基础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和解题能力.其中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初中数学的化归思想具有灵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数学试题也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的,并且每个要素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是可以转化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数学问题的转换方法可以说并没有什么标准的模式可以遵循.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认真分析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具体来说,运用化归思想解题,要注意紧盯化归目标,确保化归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同时保证逻辑的正确性,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转化方案.而在实际的问题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学会采取多种转化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与时俱进,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陈晨.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2).
[2]马鸣.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3(32).
(责任编辑 钟伟芳)endprint
要想优化数学教学,首先要数学教师转变以往的滞后观念,能在教学中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等科学技术来辅助教学,并且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学习心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
一、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新形势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内容,以及包括学情在内,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如果教师仍旧采用原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就很难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以此为指导,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授的内容还是教授的形式,一般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步伐,几乎没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机会.因此,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性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扼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对教学的质量,还是对教学的目标,人们都有了不同以往的要求.最主要就表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进而开始注重思考怎样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尝试,亲自动手,自主完成探究活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二、使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开始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试用,为此,一线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把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进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图文并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个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
初中数学在教学内容上难度系数较大,学业任务较重,所以很难让学生爱上数学课,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兴趣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四、授人以渔,讲授学习方法
面对新形势,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主要目的不再是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定理或者基础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和解题能力.其中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初中数学的化归思想具有灵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数学试题也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的,并且每个要素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是可以转化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数学问题的转换方法可以说并没有什么标准的模式可以遵循.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认真分析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具体来说,运用化归思想解题,要注意紧盯化归目标,确保化归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同时保证逻辑的正确性,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转化方案.而在实际的问题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学会采取多种转化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与时俱进,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陈晨.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2).
[2]马鸣.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3(32).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篇12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教师的教, 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重复记忆、题海训练、强化储存, 根本没有学生主体活动过程, 虽然实施的是新教材,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 教师的教学观念往往不能及时的转变, 这样一来在教学时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不能保证有效性, 教师教得很累, 学生学得很苦。新课程则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知识观、课程观、课程知识价值观转向, 理解新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中应确立以学生为本, 教师主导的教学机制。转变教师的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因此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 要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 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不断学习, 与时共进。
结论和讨论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必须突出三思和转变:
一、对数学教学理念的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 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平等交流是目前数学课堂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的体现, 就是是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说, 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有以下的转变: (1) 由过去重“教”转变为现在重“学”; (2) 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重“过程”; (3) 由过去重“问答”转变为现在重“对话”; (4) 由过去重“讲解”转变为现在重“引导”; (5) 由过去重“程式化”转变为现在重“个性化”; (6) 由过去重“强记”转变为现在技能的拓展。总而言之,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 不仅要看教师讲课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二、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否以为学生的发展, 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是有效地上好每节课的必需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些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用活用好教材, 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课堂, 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在设计时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 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总之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 精心设计好课堂, 只有好的设计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
三、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是否做到生活———数学———社会, 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 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于已有的这些经验, 如果教师能在讲授新知识前用问题形式提出来, 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学习劲头定会高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 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 教师要把生活、数学、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气。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有了他们的切身经验体会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 目前还是个新课题, 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 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 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 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 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 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 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 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 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二部分。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顾润生,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改教学】推荐阅读:
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05-16
初中数学课改11-07
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05-13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08-10
初中数学老师新课改影响因素探讨论文05-28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05-11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09-21
初中数学活动教学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