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艺术

2024-06-30

初中数学教学艺术(通用12篇)

初中数学教学艺术 篇1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但是客观来看, 数学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数学是一门极富逻辑性的学科, 数学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以及教学语言艺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都将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 立足于数学教学语言艺术, 探究运用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具体措施,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探析

将数学教学语言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去不仅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具体, 而且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长期以来,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几乎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常态, 教师对公式、理论的刻板讲解, 对教科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套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数学教学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更是无从体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 数学教师应探讨运用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措施,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运用和蔼、通俗的语言

为了将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更好地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中去, 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 提高教学实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方面抓住两个关键点: (1) 更为和蔼亲切; (2) 更为通俗易懂.从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本质来看, 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数学教学语言艺术就是利用激励的话语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并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而和蔼亲切正是这一切实现的基础所在.从数学教学的内容来看, 由于其中涉及大量抽象的概念以及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 教师只有运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对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 才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 这就为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技巧提出较大的挑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身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并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与时代信息相关的数学教学语言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去, 让呆板的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合理、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数学教学中涉及很多的定理与定义, 但是由于很多初中生还未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未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他们在学习这些定理和定义时, 往往较为吃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 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对相关的定义、定理进行理解, 并运用较为科学、准确的专业术语, 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在必要时, 教师还可以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表现.具体来说, 就是教师运用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客观来说,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直接语言交流的有力补充, 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领悟.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目光注视在教学中是一项很重要且必要的活动.在注视中, 教师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 在注视中, 教师也可以传达很多的情感, 或鼓励, 或信赖, 或批评.学生能从教师的眼神中接收到信息, 获得启发与教育.比如, 在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时, 学生在教师无声的注视下很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 从而快速安静下来.而手势也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体态语言.比如, 教师在讲授“两线垂直”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做出三个动作:伸直双臂与地面形成平行关系;弯腰呈90度;一臂平直, 小臂竖直.学生观察教师的手势动作, 从中受到启发, 直观地感受到“垂直”的概念.

三、运用富有逻辑性和严谨性的课堂教学语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谨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数学教学语言时, 需要更加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 由于初中生大多还缺乏较强的自制力, 而课堂作为其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实质与根本目的, 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 注重数学语言运用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学有所获.比如, 教师在讲授“三角形是三条线段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这一概念时, 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 教师需要对“线段”“顺次连接”“组成”这三个关键点进行着重的讲解, 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概念.

当然,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背景之下,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需要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需要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认可.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课堂评价机制, 对学生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 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以及教师对自己的期许,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不断总结、不断探索, 立足于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 探究出一门适合自己的语言艺术, 让学生从数学教学语言中受到启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艺术 篇2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型设计的艺术、营造课堂气氛的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和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艺术;教学质量

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艺术就是要求教师应钻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只有掌握好这门艺术,才能真正做到授业有方、传道有术。笔者结合“生活中的轴对称”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型设计的艺术

初中数学课型丰富多彩,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型。《轴对称现象》设计成欣赏、活动课,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动手折、剪、印墨迹等活动感受轴对称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广泛。经过师生互动归纳轴对称的共同特征,再通过游戏活动巩固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整节课让学生在优美、宽松的环境下学习轴对称知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设计成活动、探究课,学生经历折简单图形(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过程,感受到对称轴两旁部分的图形是全等的,让学生经历画、量、折等验证方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积累了学习数学经验。发展学生有条理表达能力。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设计成自学辅导课,拟出自学提纲,从点、线、角的位置与大小的关系上设置问题。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再次感受到对称轴两旁部分的图形是全等的,从而得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关系。《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自学、展示课,课前布置各小组学生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并用一句简短的话给图案赋予含义。课上各小组学生交流作品,并收集有代表性的图案展示,由学生说明设计步骤与蕴含的含义。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

《镜子改变了什么》设计活动、探究课,通过创设情境(教室摆放镜子,学生自带小镜子)进行数字、字母等素材照镜子,通过正对照(物体平行于镜子)、躺着照(物体垂直于镜子)让学生感受镜子中的像的变化。明确镜子有时会改变左右或上下方向。再引导学生探究为何发生这些变化,让学生在活动、思考、探究中学习数学。《镶边也剪纸》设计成活动课,让手巧的女生与男生合作完成手工品,并在小组内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总之,无论是哪种课型,都应该要给学生留足时间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而教师只要精心策划充当好“导演”。

二、营造课堂气氛的艺术

在课堂,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应当成为参与者。新课程专家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诱导者,教师的教育艺术就在于把学生诱导成自信的人、快乐的人、成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会引起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教师好好充当“艺人”。

1、引入新课的艺术。新课的情境引入,是对学生提出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教师应当把它当作艺术来设计。如在《轴对称现象》中通过3分钟图片的欣赏,静心地感觉“数学美”后动手折纸飞机,在教室中放飞,再剪去其中一侧机翼一个角,放飞。充分感受到“轴对称”特征。这样一静一动,既提出了问题,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很快地营造出学习气氛来。

2、课堂讲解的艺术。课堂讲解重在思路,重在数学思想的渗透。同时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是核心艺术之一。教师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直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加学习的信心。如: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你的设计太有创意了”。教师都可以对大部分的学生进行称赞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那么美与有用的东西也可以自己创造出来。再如: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在学生进行多次尝试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诗句进行铺垫:“山穷水尽疑无路。”若是居民区A、B在街道异侧时,学生自然想到直接连接两点,如何利用本节知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异侧转化同侧。此时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能适时吟上几句诗句或讲一些典故等,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消除疲劳,让学生开怀大笑,茅塞顿开。

3、课堂小结的.艺术。小结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小结会使学生在类比中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在探索中培养分析与归纳能力,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使整堂课在归纳中得以升华。如:《轴对称现象》这节课的小结中,我的学生说道:“这节课我学会了轴对称的特征,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我觉得做人应该像轴对称图形一样要表里如一,体现自己的内在美。”《镜子改变了什么》小结时,我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总结解题经验:当正对镜子照时给出镜中的像,说出原像时,可以左右翻看反面。当给出水中倒影(物体垂直于镜子),说出原像时,可以上下翻看反面。这样在今后的解题中就多了一种解题技巧。

三、课堂提问的艺术

数学课中,教师必然要提出若干问题,一是引导学生思维,二是把教学引入预定的方向。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当0~9的数字躺着照到镜子时(物体垂直于镜子),教师可设置如下的问题串。

(1)哪些数字在镜子中的像与原来的数字完全一样?说说你的理由。

(2)将纸条在桌面上旋转90度,哪些数字在镜子中的像与原来的数字完全一样?

(3)如果正对镜面呢?学生通过活动较容易得出结论,同时善于思考的同学会发现有的数字改变。

此时可以进一步设问:

(1)哪些数字在镜子中的像与原来的数字不一样?它是如何改变的?

(2)如果正对镜面呢?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可设置游戏方式(如,猜时间、猜字母、猜电话号码)来解决有关镜子的问题。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

课堂是生成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是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学情的接受程度来调控教学速度的快与慢,并适时调整处理好课堂突发的若干问题。程序安排应有弹性,不能毫无变化。如让学生举例说轴对称图案时,比较简单的题目,可让学生在座位上直接从身边、自然界、科技领域等方面去说,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面,又可以节省时间。较难的题目,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上台板演,形成竞争意识,避免只有一个学生在上面拖延时间,同时也便于比较、发现问题、及时纠错,若是在关键地方,应留足时间。又如在图案设计中先让学生小组紧张激动地交流后,教师与各小组长们收集有代表性地进行展示。适时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使学生在平和、轻松的环境下欣赏、评判,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数学课堂留给大家的印象更多的是枯燥无味。因此,充分掌握、应用课堂教学艺术更显重要性。艺术的形成需每一位教师长期积累,认真思考,及时反思改进,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

初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篇3

探究运用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具体措施,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 数学教学 语言艺术 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42

将数学教学语言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去不仅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具体,而且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几乎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常态,教师对公式、理论的刻板讲解,对教科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套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数学教学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更是无从体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数学教师应探讨运用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措施,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运用和蔼、通俗的语言

为了将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更好地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中去,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实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方面抓住两个关键点:(1)更为和蔼亲切;(2)更为通俗易懂.从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本质来看,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数学教学语言艺术就是利用激励的话语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和蔼亲切正是这一切实现的基础所在.从数学教学的内容来看,由于其中涉及大量抽象的概念以及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教师只有运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对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才能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这就为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技巧提出较大的挑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身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与时代信息相关的数学教学语言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去,让呆板的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合理、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数学教学中涉及很多的定理与定义,但是由于很多初中生还未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未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这些定理和定义时,往往较为吃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相关的定义、定理进行理解,并运用较为科学、准确的专业术语,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在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表现.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运用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客观来说,教师的体态语言是直接语言交流的有力补充,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领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目光注视在教学中是一项很重要且必要的活动.在注视中,教师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在注视中,教师也可以传达很多的情感,或鼓励,或信赖,或批评.学生能从教师的眼神中接收到信息,获得启发与教育.比如,在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时,学生在教师无声的注视下很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从而快速安静下来.而手势也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体态语言.比如,教师在讲授“两线垂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做出三个动作:伸直双臂与地面形成平行关系;弯腰呈90度;一臂平直,小臂竖直.学生观察教师的手势动作,从中受到启发,直观地感受到“垂直”的概念.

三、运用富有逻辑性和严谨性的课堂教学语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谨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数学教学语言时,需要更加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由于初中生大多还缺乏较强的自制力,而课堂作为其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实质与根本目的,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注重数学语言运用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学有所获.比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是三条线段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这一概念时,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需要对“线段”“顺次连接”“组成”这三个关键点进行着重的讲解,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概念.

当然,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需要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需要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认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课堂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以及教师对自己的期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立足于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探究出一门适合自己的语言艺术,让学生从数学教学语言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 参 考 文 献 ]

[1]王书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143-144.

[2]袁文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153.

[3]皮瑜.初中数学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分析[J].教师,2011,28:72.

[4]王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0:127.

初中数学导入艺术漫谈 篇4

一、借助新课相关趣题进行导入

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章节知识的趣味因素, 根据有关本节内容的、 易于理解的趣题作引例, 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他们的眼球, 调动其积极思维, 使其对本节内容感兴趣, 并大致了解本节知识特点乃至用途。 比如我在讲解代数合并同类项开头一节选用引例:小明和妈妈去市场买菜, 回家途中遇到了小虹。小虹问他:“小明, 你们买了什么菜啊? ”小明不假思索地说:“买了三只鱼鸡! ”小虹哈哈大笑。 小明赶紧改口说:“不, 不, 是三只鸡鱼!”小虹笑得在地上打滚。 小明见了, 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同学们, 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 这时学生立即回答鸡和鱼是不一样的东西, 不能合在一起说。 紧接着又有举了一个例子, 今天我上课前吃了五个橘子苹果, 同学们立即说这样说不对, 橘子苹果不能放在一起。 于是, 我进行小结: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 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相同的东西才可以放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合并同类项。 通过这个生动的引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习效果良好。 经过一节课的讲解,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二、联系实际生活问题进行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如在教学垂直这一节的时候我引入了这样一个例子, 让学生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 同时反复出现三类比赛镜头, 中国选手田亮入水镜头 (解说……笔直入水, 基本无水花……) , 还有另两类外国选手的比赛片段, 一个水花大, 一个水花小。 提问:三名选手比赛中入水时水花有什么不同,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通过画出示意图的方法, 让学生区分这三种情况的原因, 什么情况下水花小呢? 自然地引入了垂直的内容。 再如我讲授比例一节内容的时候, 说:“同学们, 现在在咱们学校的操场上有一根旗杆, 谁能告诉我怎么测量它的高度呢? ”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 望着操场上的旗杆讨论起来, 有的说放倒了, 有的说爬上去, 方法各种各样。 等他们安静了, 我说:“老师有一个办法, 你们看行不行? 我用一根一米的竹竿立在地面上, 测量它的影子的长度, 然后再测量一下旗杆的影子的长度, 这样我们就知道旗杆的高度了, 你们说可以吗? ”从而引入了本章的内容——比例。 下课后, 我带着同学们实地测量了旗杆的高度, 让他们验证所学方法是否正确。 引导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从而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

三、课前设置问题悬念进行导入

任何数学知识的传授, 如果采取“单刀直入式”的信息传输, 学生接受知识并最终完全理解掌握的概率不高。 如果我们在课前准备相关的问题, 在新知传授之前, 设置相关的问题悬念让他们思考, 即问题悬念导入, 无疑可以激发起他们对新知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负数”的引入, 我没有讲“零上”与“零下”, “前进”与“后退”等“相反意义的量”, 而是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张丽的爸爸是做生意的, 每天接触很多钱, 前天赚了180元, 昨天赚了320元, 但是今天赔了151元, 如果让你们来记账, 怎么区分赚了和赔了呢”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自然又很有吸引力, 因为学生对于钱很感兴趣, 做生意不可能天天赚钱, 赚了可以用“+”号, 那赔了呢? 自然而然地引出正负的关系, 最后向学生给出“负数”的定义, 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正负的关系。

四、巧妙布置陷阱进行问题导入

在引入新课时故意布置疑障和陷阱, 使学生处于欲求而不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或诱使学生上当的方法。 如在讲授“去括号”一节内容时, 我做如下导入。

老师:-2+1-3+4=? (学生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很快算出来)

老师:大家再猜想。 (要求口算)

- (2-5) -4-7=?

过了两分钟后, 仍有60%学生无法算出。

老师: 这道题影响我们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学生:是括号。

此时, 去括号课题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 去括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认识了, 同时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去掉括号。

五、以旧换新方法进行问题导入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很多知识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各自独立的。 我们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 旧的知识也将得以巩固;反之, 旧知识的巩固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 采用以旧换新的方法进行问题导入, 既对于前后知识的连接有系统性的加深, 又对新知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如我在讲解不等式求解集一课的时候, 就利用了它和方程的关系特点, 既让学生学习了新知识, 又复习巩固了旧的知识。

通过这样对比, 学生对于解不等式很容易理解, 他们只需要记住解不等式什么时候变号, 什么时候不变号就可以了, 简单易学,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旧知识。

所以说一节课的开头如何导入, 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上好这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要我们用心设计每一堂课, 每节课带给学生的感受都是那么的新奇有趣, 用数学独有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学生一定会自觉地爱上数学, 迷上数学, 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参考文献

[1]成先锋.浅谈“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11) .

[2]杨国莲.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导入新课[J].中学教学参考, 2009 (14) .

[3]武忠亮.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导入新课浅谈[J].基础教育论坛, 2011 (06) .

初中数学教学艺术 篇5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写人的作文课,唤醒艺术十分有效,使初入作文之道的三年级学生能茅塞顿开,情趣盎然地进行习作。其教学步骤为:首先,于老师要认识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抓住特点介绍这位同学,写(画)这位同学;接着,让学生写(画)其他同学,也可以写(画)神话人物、想象人物;最后评点习作、漫画。于老师这两节作文课把写人与漫画结合起来,把写实与想象结合起来,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经验结合起来,把写实与想象结合起来,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完成习作任务。这是作文教学的新突破,完全符合小学语文新课标“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精神。在众多的教学特色中,现撷取几个精彩的唤醒镜头以飨读者:

一、唤醒——引发情趣

一部交响乐要有摄人心魄的序曲,一场戏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好的开头。同样,一节课的起始阶段也应让学生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

师:听说我们班有个同学叫李亚,很聪明,我不想通过同学们简单地一指就认识他。谁愿意抓住他的外貌特征给我介绍一下(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来也可以),让老师在班里能够找到他。

生:李亚同学个子高高的,留着平头,大眼睛,不大不小的鼻子,大嘴巴,平时爱穿蓝背心。

师:什么样的表情?

生:我们再看两个同学的板画。漫画有一点像就行,这两位同学画得都不错。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了漫画,如果能读读同学们的文字介绍,我一定能准确地找到李亚同学。请同学们快速把李亚的外貌写出来。

新课伊始,于老师故设找人环节,抓住儿童感情的坦白、直露以及乐于助人的特点,让学生尽其所能说出李亚外貌特征,进行语言交流,接着动笔写(画)出来。真是课伊始,趣已生,教师设谜,学生破谜,素描作文已不显得那么单调,显得那么多姿多彩。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倾吐成为他们动笔写(画)的素材。于老师的这一举措,是对儿童情趣和选材的唤醒!

二、唤醒——推进教学

“研究事物的异中之同,就能使千头万绪的现象变得简明、清晰;研究事物同中之异,又能使我们看到事物间关系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张光鉴的《相似论》)引向发现,求同存异,于老师深谙此道。

师:写完了李亚同学,你可以写其他同学。如果你不愿意写其他同学,我给你们介绍几位新朋友来写——孙悟空、白骨精、猪八戒、猪九戒„„

师:朱梦迪同学你准备写谁?

朱:我准备写宗帮东。

师:你抓住他的特点介绍一下。

生:宗帮东矮矮的个子,瘦瘦的脸,白白的皮肤。

师:有好几位这样长相的同学,我找不到呀!

用心爱心专心 1

生:大耳朵。

师:还是找不到。

生: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

师:(于老师指着一位同学,高兴地说)找到了。宗帮东同学请你到前面来。(于老师围绕宗帮东转了一圈,仔细打量一番,笑呵呵地说)别看小伙长得瘦,满身都是腱子肉。这么结实的肉,你平时爱干什么?

如果由说写李亚到说写宗帮东仅仅是外貌的区别,那就属于说写的平面迁移,体现不出由浅入深的训练层次。于老师没有这样去做。他围绕宗帮东转了一圈,仔细打量一番,笑呵呵地说:“别看小伙长得瘦,满身都是腱子肉”足出看出于老师导学的艺术。看似不经意的一句幽默语言,既点出了宗帮东的鲜明特点,充实外貌描写的语言材料,又把外貌描写引向行动(爱好)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新鲜、生动,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往往能给人启迪。这是对儿童观察、语言表达和行动描写的唤醒!

这时,有一位小画家正在黑板上画白骨精。于老师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头饰、刘海、耳坠、大眼睛、小鼻子、樱桃小口„„”说者有意,听者有心。栩栩如生的白骨精在小画家笔下诞生了。于老师的唤醒用得多么高明!把小说、电视剧中的白骨精用文字表述出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非易事。于老师巧用漫画这一触媒,点拨学生画画,实际上也是在点拨学生选材和行文构思。我们整天大声疾呼:“作文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要注意培养儿童的个性,要注意激发儿童的灵感。”我们在这里欣喜地发现了。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手脑并用,“画”、“话”双丰收,这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于老师对学生画画的点拨,是对儿童选材和行文构思的唤醒!

三、唤醒——深化训练

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我们再来看看于老师是如何唤醒学生写“猪九戒”的:

师:猪九戒是猪八戒的什么?

生:弟弟。

师:猪九戒长得怎么样?爱穿什么样的衣服?

„„

师:猪九戒使用什么兵器?大胆地想。

于老师指导到这里,唤醒的关键处又到了。大家知道,猪九戒尽管属于想象中的人物,但是,他的长相、穿着受猪八戒的影响,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只要看过《西游记》的同学,写出来应该不成问题。要想写出有个性的猪九戒,使用的兵器至关重要。因为使用不同的兵器,会产生不同的故事情节。于老师反复强调:“猪九戒使用什么兵器?大胆地想。”这是对儿童创造思维的唤醒,是本次习作训练的升华。后来,孩子们的习作验证了这一点,孩子们不光把古代的十八班兵器写进去了,而且连现代高科技武器也写进去了。创造的战斗故事可以编成《西游记》续集„„孩子们的创造性发端于猪九戒的“兵器”。由写(画)一个人,推广典型经验扩展到写(画)其他人,由写(画)身边人物唤醒写(画)神话人物、想象人物。这种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是对儿童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和智慧的唤醒!

用心爱心专心

2精彩的唤醒处远不止这些。窥一斑而知其全豹。我们从于老师的唤醒艺术中会得到四点启示:

第一,应找准情感的激发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么能唤醒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完成。一是由动机引向目的。二是把“实际事物”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于老师故设找人环节就属于这种方法的完美结合。

第二,应找准语言的转换点。语言的转换固然靠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但在关键处,教师妙语点拨,画龙点睛,能一箭数雕。“别看小伙长得瘦,满身都是腱子肉”便是语言转换的亮点。由于儿童对语言有天然的敏感性,决定了他们对语言接受、转换的迅速。难怪有的孩子对孙悟空情有独钟,写道:“别看悟空长得瘦,敢跟玉皇老子斗”。

第三,应找准思维的展开点。课堂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这是实现创造性学习的关键,切忌让学生直接地消极接受现成的结论。于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爱好、生活经验,借助“猪九戒使用什么兵器?大胆地想”自然把学生创造思维引向深入,避免了千人一面。

第四,应找准“物”、“文”的中介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在《劝学》中的这一段精彩的论述对于我们学会唤醒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于老师让学生画同学(也可以画神话人物、想象人物)属于善假于物也。

试论初中数学语言教学艺术 篇6

1 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简洁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叙述数学事物时用词应贴切,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直线和射线”、“坐标与坐标轴”等,一字或一词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如“全不为零”与“不全为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等。

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教学时,不要轻易改变。还有某些符号语言应加以说明,使之更易理解。如:“解关于x的方程:x2+ax+b=0”,则人们一看便知,方程中x是未知数,a、b应视为常数。

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要求是指叙述数学事物时简短有力,数学语言的简洁还表现在它的符号化、公式化和形式化。高度的科学性是数学学科最明显的特征。故此,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明确,符合科学原理。

2 数学教学语言口语化,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数学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有时会使用较抽象的、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型,教师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是那么僵硬、难懂,缺乏亲和力。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数学书面语言改造成能让学生易懂的口语。

3 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增添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

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常用的语言修辞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比喻和拟人。比喻法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把数学事物或数学过程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很好地掌握这一知识难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时,对于条件①a≠0,②△≠0,我们可以跟学生讲这是两块“暗礁”,要求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处处小心,时时注意”。这样就形象地强调了这两个条件的隐蔽性和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又如,在相反数这一节,课本上有这样的一个结论:“所以在有理数的范围内,正数和负数是一一对应的。”书上列举的例子“+1和-1、+5和-5”来说明“一一对应”这个词的含义。教学中可以借助于镜子中的人像与镜子前的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一一对应,会比较形象,容易理解。再如用“朋友”关系、“同学”关系来说明“互为”一词所表达的依存关系,也颇见成效。

3.2 引用。引用就是在说明数学事物时,引用古人和名人的诗词、民间谚语甚至歌曲等,使讲解变得具体充分,教学气氛变得更热烈,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如在计算两直角边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时,我会引用“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既能方便计算,也能使学生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技而自豪。

3.3 幽默。幽默是语言的调料,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幽默一下,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语言修辞技巧要适可而止不能滥用,否则就有可能起反作用。

4 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而且还应富有节奏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必须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声传情,以情传声,只有这样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语言表达还应富有节奏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流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千种风情,时而平缓如行云流水,时而急促如山雨欲来,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 认真揣摩,日积月累

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必须注意平时的磨炼和积累,如经常进行演讲练习,努力使语言规范、流畅、清晰,富有感情;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广览博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重点部分还可用讲稿形式写出来,以便进行修改,完成初步设想以后,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最初的设想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以便使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这项工作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备课工作的一部分,却很容易被人有意或无意地遗忘。而实际上,课前的这项工作对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缺了这一步,课堂教学语言很可能流于随便,而随便则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艺术谈 篇7

一、在应用中反复记忆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 有一种随文识字的模式, 即把生字识记放在阅读分析课文的同时进行。这样的教学, 学生很容易附着一些其他的信息来认识和记忆生词, 效果自然比较理想。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可以借鉴这一模式, 让学生在应用中反复记忆来提高效率。英语单词的应用一般是以句为单位的, 那么, 我们可以分别实施词单位教学和句单位教学。词单位教学, 注重的是生词的个体性, 从单词的语音、拼读规则入手, 再讲到词汇自身的基本意义, 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句单位教学, 则是结合了词汇自身的语法特点, 把单词放在具体运用的句子里, 让学生从分析单词使用的句子开始记忆, 结合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进行操练。教新词, 用学生熟悉的句型, 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单词, 而且学会了具体的运用, 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教学“cook”这个单词的时候, 教师举了一个例子, “Liu Yiwei is a famous cook, do you want to be a cook like him?”因为学生对名人是十分感兴趣的, 所以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单词。

二、在情境中形象记忆

情境式教学强调的是生活情境的再度创设, 让学生在模拟构建的情境中进行表演, 使词汇教学与听、说、用等实践性的场景结合起来, 在具体实践中体验, 在具体交流中应用, 在具体情景中记忆。情境式教学的形式有很多种, 一般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利用实物记忆词汇, 如教师把各种水果带进教室, 然后向学生提问“What’s this?”“What colour is it?”等问题, 让学生在相互的对话中认识并记忆水果和颜色等词汇。二是利用图片记忆词汇。图片是实施的静态影像, 用配套的教学挂图同样可以起到与实物相似的效果, 而且挂图有时可以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三是利用体态语记忆词汇。运用多种体态语, 可以使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学生兴趣盎然。如介绍clean时, 教师可以做出许多的动作进行介绍, 学生也可以跟着老师的动作一边做一边说“clean desk、clean the blackboard”等, 以此加强学生的记忆。四是利用简笔画记忆词汇。简笔画结构简单, 易于诱发学生思考,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在规律中集群记忆

作为一种语言, 一定有着自身的规律, 在教学词汇的时候, 如果仅仅只是就词讲词, 那样效率会非常低下。对于教师而言, 应该尽可能地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总结词汇的内在规律, 以掌握语法规则的方法, 规模化记忆词汇。比如可以通过掌握构词法的手段去记忆单词。构词法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前缀、后缀、转化、派生等, 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 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探索的乐趣, 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促进记忆。比如以“ation”作为后缀的单词有:conversation, discrimination, education, application, generation等;以“pre”为前缀的单词有prehistoric, preview, premature, prepay等。当然, 在教学词汇时, 还可以通过词与词之间的联系, 把有限的词汇知识转化为无限的词汇生成, 以此来加强词汇教学的广度。如学习了“happy”一词后, 可以引申到“happily, unhappy, unhappily, happiness”等词语。

四、在联想中相关记忆

联想是词汇教学生成的重要手段, 运用联想来增进记忆的策略是以线索依存遗忘理论为依据的。词汇教学重在记忆, 而克服遗忘就必须寻找到一个相互触发的记忆依存点。利用这一理念, 如果对某一词汇产生暂时性遗忘时, 学生就可以根据当初预设的联系点进行探寻, 提取线索, 促进记忆。比如学到cupboard时,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像, 器皿柜、橱柜里有些什么东西:bowl, fork, knife, dish, plate, spoon, chopstick 还有kettle, gas, tap, wash cloth, bottle及sugar, bean, source, salt, wine, oil等, 以后, 如果cupboard出现遗忘, 学生可以顺藤摸瓜, 借其他的词汇想起这个词语。更为重要的是, 相关记忆可以将一些零散的词有机地联系起来。

五、在变化中科学记忆

艺术化的教学方法还应该包括授学生以记忆之“渔”, 让学生掌握多种科学记忆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注重改善教学方法的时候, 可以适当渗透一些相关的记忆法, 辅助内容的记忆。具体方法如分类记忆法, 让学生对纷繁的词汇进行分类, 如体育用品类、颜色类、人称类等, 在类群中加强记忆;图表记忆, 让学生将复数变化、人称变化、级的变化、五种代词列成图表, 利用图表独特的直观性加强记忆;卡片记忆, 让学生自制小卡片, 随时记忆等。其他的方法如感观记忆、口诀记忆、回放电影式记忆等, 都可以在可能实行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配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记忆。

初中物理教学艺术浅析 篇8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用灵活多变的教法, 引出好奇心, 激起浓厚兴趣。

针对初中物理概念、规律较多, 有些比较抽象, 学生一时难于理解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 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在实践中, 一些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引出好奇心, 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他们就会愿意学, 喜欢钻, 自主地探索知识奥妙, 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 从而唤起更高的求知欲, 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用有趣新颖的实例, 化枯燥为生动, 产生感召力。

书本不可能在有限的纸张上举无限的事例。在讲解知识上, 不必满足于书本现成的例子, 如:讲相对运动, 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讲音色, 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闻其声而知其人”的道理;讲光的折射, 引用毛主席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这样做, 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 产生很强的感召力, 使课堂气氛活跃, 知识信息传递轻松愉快。

3. 用具体演示实验, 使学生在操作中, 快乐驾驭知识。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盛, 实验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实验过程中, 同学们既得动手, 又得动脑, 不仅要想是什么?还要想为什么, 特别是实验设计, 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为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得到迅速全面的发展。对于物理教师来讲, 除学生实验必须全部做以外, 还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 改造实验, 把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地变成学生实验, 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一些, 使其手之所演, 目之所视, 耳之所听, 鼻之所嗅, 心之所想融为一体。这样做, 一来可加深理解, 二来可增强记忆, 三来可提高兴趣。所以在教具和学具上, 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 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 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知识、驾驭知识的快乐, 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欲的刺激物。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可增加教师的魅力。正确并熟练地运用语言, 是执教的基本条件。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 可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生动地再现教材的主要内容。为此, 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语言温和、风趣, 则会极大地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师生之间产生极大的亲合力。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 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 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 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 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 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 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 高低适宜。在实际教学中, 充分使用演讲的艺术, 或高亢激昂, 或和风细雨, 或如高山流水, 或如青风拂面……在跌宕起伏中, 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艺术, 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 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 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 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 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这不但引起了同学们兴趣, 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 取得最佳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

初中语文艺术教学初探 篇9

一、提高对语文的重视

在古代, 上学就是读书。读书, 基本上就是学习语文了, 时至今日, 语文的重要地位牢不可破:语文是综合素质之帝王、解开心结之圣手、传递文明之车乘、沟通情感之良械, 是知识大厦之根基, 是祛除精神黑暗之火炬, 是进入其他学科圣地之船筏;一个人如语文水平低下, 学习的路上必然障碍重重、疑云片片, 即便才华卓绝, 胸怀谋略, 若是将言而唇闭, 欲文而笔投, 亦必英才难展, 一生湮没;语文水平若高, 必然水澄珠莹、月明云散, 不论学习什么, 都能解粘而释缚, 涤垢以离尘;由是知之, 语文学习意义重大, 不可忽视。

二、语文教学多读是重中之重

读书, 就是要学习感受文字, 揣摩每个文字的含义, 悉心体会。把阅读的愉悦转化到每一寸肌肤, 找到那种宁静、安谧、身心通畅的感觉, 充分放飞思维, 尽力地去想象, 将每一个优秀的句子铭记, 并且深深镌刻在内心。阅读, 一边被作者引导, 一边在头脑中进行分析和创造。每一位读书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有一位专门研究书籍的出版人叫王冶秋, 他以犀利的目光阅读书籍, 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他曾经介绍过他非常喜爱的《阿Q正传》的读后感, 那是他阅读了十四遍的个人体悟。

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二为一;第九遍:又一次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第十一遍:扩大到全国;第十二遍:甚至洋人的国土;第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个镜;第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从这位出版人的读书笔记, 我们可以感觉到读书的真谛, 那就是一步步地深入, 每一遍有每一遍的感受, 前后不同, 反复体味, 一字字咀嚼, 一段段推敲, 一遍遍感受, 真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这样的阅读, 必然有别样的收获。

三、背诵经典句子

从小学开始, 学生就开始了背诵, 背诵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关键是扩大背诵的范围。我给学生找来言言见谛, 击玉敲金的慧人慧语的文字。慧人慧语内容博大, 包罗万象, 学生受益良多。慧人慧语中, 引导学生写作文的:要出意外而没出意外的表演才扣人心弦;词句平淡而寓意精彩的文字更令人击节。启示学生进德修身的:天天要吃饭, 年年在增寿, 道德加进乎?日日贪快乐, 刻刻求享福, 习气减退否?在阐述孝敬父母方面, 慧人慧语如此敲击:父母诞辰, 如圆周率循环的数字, 难以记准确;儿女生日, 似左右手上面的指头, 睡着也清楚。引领学生远离诱惑静心学问的:名利像火, 理智者围炉夜话, 贪心者投火自焚;学问像水, 窄浅者哗哗流响, 宽深者默默无声。在读书与修身养性方面, 慧人慧语有独特的见解:好 (hào) 读书, 读好 (hǎo) 书, 好好 (hǎo hǎo) 读书;省 (shěng) 身心, 身省 (xǐng) 心, 省省 (xǐng xǐng) 身心。省, 减少, 精简, 意即不使身心在欲望方面疲惫不堪;省, 知觉, 觉悟, 慧可跪九年只求安心, 意即通过身体的磨炼、感受让心有所知觉、觉悟;省, 检查;《论语》说, 吾日三省吾身。意即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省察自己的身心, 否则愧对人生、追悔莫及。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学生从中学习了语言技巧, 也学会了做人, 一举两得。

初中地理教学艺术管窥 篇10

一、明确学习目的

要想搞好教学工作,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一个重要前提。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以后, 学习起来才有动力, 就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非常有利于教学;在学习地理之前, 学生要先了解地理的价值, 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哪些和地理息息相关?学习知识要层层推进, 这节课说的是什么?讲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风俗习惯?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还有哪一个地方和这里相似?讲授每一节新课都是如此,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地理课学好。

二、利用地理教学的特性, 重视德育工作

众所周知, 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那么爱国主义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每一个人说起自己的祖国都会流露出无比骄傲的感觉, 这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神圣的情感。优秀的教师, 必须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要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激发。课堂上, 教师应依据教材介绍我国的名胜古迹, 期间让到过名胜古迹旅游过的学生介绍一下他们的旅游经历, 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我国的壮丽山河, 吸引了无数的外国友人, 在我们的国家, 生活着世界上的珍稀动物, 这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教师通过多媒体, 播放我国的美丽风光, 指点江山, 展望未来, 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油然而生。

三、揣摩教学地理之道

教学是一门大学问。教学地理更是学问中的学问;对于学生来说, 学会地理知识是必需的, 一则掌握知识随时准备应用, 二则能够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三则实现个人价值之升华。会学则是有一定的方法, 有一定的技巧, 节时高效、寓学于乐, 从而有事半功倍之得;想学则是学会和会学的基础与源泉, 想学使学生动力充沛, 其乐融融, 轻松愉快。艺术的教学, 打造三学课堂, 让学生“想学”, 对学习有兴趣, 有了“想学”的基础, 就会主动学习, 就会迎难而上, 就会主动钻研, 学生“想学”才是最完美的教学成果, 学生“想学”了, “会学”水到渠成, “学会”不在话下。三学课堂上, 教师带领着学生信心满怀地“学会”知识、掌握“会学”的技巧, 臻于“想学”的完善, 和学生一起, 在课堂上唱响一首首和谐动人的“三学”之歌。教学地理, 要让学生“想学”, 弘扬个性, 打造非凡;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 都有独特的一面, 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现学生的亮点。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对地理出奇得爱好, 地理知识无所不备, 说起地理头头是道,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进行了研究, 原来他的父亲嗜好旅游, 而且写了很多旅游笔记, 这位学生从小耳濡目染, 所以, 我对他“因材施教”,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还带动了一大批学生一起研究地理。慧人慧语中说:“先要求最不同, 再要求最出色。”无论什么年代, 无论是什么行业, 概莫能外。教学中,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要发挥自身的优势, 取长补短, 为了掌握知识、为了祛除疑惑而孜孜不倦地学习, 体验到成功的收获, 分享学习的快乐, 从而调动起每个人学习的主动性, 逐步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初中数学课堂活力艺术初探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课堂活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开启学生抽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功能。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唤起学生求知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与学的方法策略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升活力的基础

实践证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接受知识,教与学的效率最高、效益最大。不仅教师教学目标容易达成,而且临时生成的智慧火花频频闪现,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知识学习达到夯实,解题技能得到锻炼,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能够激发他们参与学习、自主研究的兴趣。

如我在解方程397(x-3)+7571(x-3)-14999(x-3)=0时,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得到方程的解是大多数学生采取的常规步骤,由于数字偏大,学生叫苦连天。我鼓励学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并例举一些数学名人诸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激励学生。突然,一位从不活跃的女生站起来就说:“老师,我找到了一个窍门!”“你说说看!”“我们可以把(x-3)当作未知数y,把397、7571、-14999写在一起加减就可以了。”“好!”全班报以掌声。事后我在同学中了解得知,这位同学其他课从不发言,因为老师对说错的同学会讽刺挖苦,在我的课上师生民主平等,我从不打击学生,鼓励为主。

二、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成为课堂活力的源泉

陶行知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放手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去反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远比满堂灌、火急火燎完成教学任务要强上百倍。试想一直吃夹生饭,学生的胃口能好吗?

如学习圆周长公式时,我事先准备好圆的道具,只是布置学生动手去测量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数量关系。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比赛看谁量的精确,热烈讨论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甚至争的面红耳赤。火候到了,我就亮出圆周率这个概念:即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通过学生的动手、思考、辨析,学生对圆周率的概念了然于胸,远比死记硬背来得深刻。

三、巧用游戏教学激起课堂教学的活力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升上来,游戏教学给了他们很好的学习知识的途径。学生热爱游戏,而教师则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安排恰当的游戏内容,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游戏中解决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强化重点。

如学习路程时,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在圆形上操场练习跑步,甲每分钟跑480米,乙每分钟跑320米,甲乙同时同地同向跑多长时间首次相遇?苦思冥想的去做,很少有学生能解决,果然有不少学生直接喊不会。我就让两名同学按题中要求在教室中模拟跑圈,大家一下子情绪被调动起来,先是看热闹,看着看着就有些学生看出门道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操场一圈长度。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的视角

数学教学训练的是学生抽象思维,枯燥乏味。尽管老师讲解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学生还是容易开小差。特别学习截面问题、面动成体、图形的旋转等知识点时,光靠教师一张嘴是讲不清的,辅助实物直观演示,学生也是晕乎晕乎。但是现在多媒体普及了,借助多媒体展示几何方面相关知识点时,文字、声音、影像、动画全员总动员,就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学生更能清楚一些知识的生成过程。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和学习状态,时间节省了,效果也达到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四、引导学生学会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活力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 篇12

一、直接点明法

直接点明法也叫开门见山法。上课一开始,我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讲“整式的加减”时我这样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这样一来,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我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A×2=B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2=B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开门见山导入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点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直接点明法。

二、联系生活法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我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准备。例如,在“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导入:我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地砖和墙砖的图案,介绍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一天,小明到他爸爸开的瓷砖厂里参观,发现各色各样的地板砖令人目不暇接,他走到样品展览区,发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地板砖铺成的样板,由三角形铺成的井然有序,由正六边形铺成的像盛开的花朵,由四边形拼接的错落有致。小明心想,怎么不见由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等其他形状的地板拼成的样板呢?他突发奇想,要是开发研制正五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地板砖,这些形状的地板砖市面上都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四、注重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主体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会为教学增添无限乐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能力。数学教材中许多抽象的数学命题往往来源于现实世界,与日常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果直接给出这些数学命题,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而且比较抽象,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设计与它们有关的实际问题导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同时也能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立体几何》入门教学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用6根长度相等的牙签或火柴搭正三角形,试试你最多能搭几个?”学生兴趣很浓,在桌面上摆出两个正三角形余下一根没见过,投入市场后肯定会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小明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和设计科的人员,结果引来哄堂大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完本节课,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像这样的引入,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计算、思考,很自然、亲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道理,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很多数学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导入,如数轴的概念、科学记数法概念、正负数概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

三、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我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四、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教师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五、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我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六、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牙签。当我告诉学生最多可搭出4个时,学生感到疑惑,产生了认知冲突和矛盾的心理,于是积极地探索摆法,最后探索到在空间可搭成4个正三角形。然后我向学生展示正四面体骨架模型。这样将学生思维由平面向空间拓展,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引出了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课堂教学的导入有法,但导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类型,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采用最有效的导入方法,进行有效的导入。导入是“点睛”之笔,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教学高潮,就能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做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造灵活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中学,江苏吴江

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挖掘教材,营造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注重学生交流和合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打造灵活课堂。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些认识。

一、充分相信学生,有效挖掘潜力

目前,有一部分老师总觉得自己的学生基础要比其他学校的差,加之受一部分领导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课堂上对学生十分不放心,觉得课堂上要讲的知识太多,甚至怕学生不懂,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讲解。结果,学生仍不知所措,不是自己探究得来的知识,印象总是不深,课堂死气沉沉,学习效果甚差。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全身心地去分析题意、去探究、去思考,从而不断有效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例如:在教学正弦定理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分析题意。看完书后问学生:“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推导正弦定理?”有学生抢答:“三角形面积公式。”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判断题,要求学生判断出那些等式是正弦定理表达式。学生很容易发现了正弦定理其它表达式。我又问:“符合哪些条件才能使用正弦定理?”“正弦定理不能解决哪些问题?”在整个堂课教学中,同学们我一句你一句,大家互相补充、互相探索、互相讨论,这些内容,我没有多讲,但学生通过自己看、说、讨论、交流、合作,就全部掌握了。而且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同学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的,印象特别深刻,不容易忘记。同学们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锻炼了探究、自学、概括的能力,不断培养了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个性得到了发展,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的愉悦感得到满足。

二、运用发展交流,进行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强化学生之间的联系,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种开放的活动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要积极创设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

七、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生动、直观。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我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圆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八、强调式导入法

强调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

例如:我在教学函数时,设计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直线y=x+a与抛物线y=2x2+1相交于A、B两点,%%%%%%,求直线AB的方程。同学们,你能对直线补充一个恰当的条件,使直线方程得以确定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出色的完成任务。

此题一出示,学生在下面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在小组中合作,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讨论,经过努力探究、交流,补充的条件形形色色。如:(1)OA⊥OB;(2)AB=10;(3)线段AB的中点到Y轴的距离最短;(4)线段AB被Y轴平分;(5)AB中点坐标(2,3),等等。

同学们畅所欲言,涉及到的知识有中点坐标公式、弦长公式、最值问题、韦达定理、两直线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形数结合思想等。同学们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我运用开放交流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整合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情境,激发灵活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能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而且,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探索真理的勇气;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学习探究的全过程,获取教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个过程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与交流协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展示自我平台,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数列时,我设计问题: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是否存在常数c,使数列{Sn+c}也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常数c;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分析:此题是一开放题,解答这类问题,一般从结论出发,运用假设存在入手,设想出合乎要求的一些条件,逐步深化解题进程的。即:逐一列出,逐一推导,从中找出满足结论的条件,从而得出本题解法(解题过程略)。

四、巧用数学思想,培养灵活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灵活思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类型和方法是很多的,不只是以上几种。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导入方法。即使是同一个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导入。导入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各种方法一般都在交叉使用。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导入的方式及导入的例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让不同的学生都会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都能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上一篇:生物二轮复习下一篇:工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