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艺术教学

2024-11-05

初中语文艺术教学(精选12篇)

初中语文艺术教学 篇1

新课程标准给予语文教学研究新的启示, 拓宽了教学研究的思维空间, 给予我们总体性动态研究新思路。初中语文试题的命题应该遵循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色彩与地方特色、引领教学方向等原则。

一、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

无论是哪一门功课, 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都在于抓基础, 不能过于追求新异, 赶时髦, 盲目使用新名词, 摆花架子, 不重实效。其实, 中考语文对基础能力很关注, 如第1、2题的字词, 第3题的默写, 第二部分古文与课内现代文的阅读等。因此, 语文教学目标要落实到语言文字上, 通过听说读写多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继承发扬人文精神。

二、体现人文教育,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2010年苏州中考试题中, 第1、2题的字词 (梦幻、挺拔、孜孜不倦) 均为中性或褒义词, 第3题的默写 (《观沧海》、《饮酒》、《行路难》等都是经典古诗文, 第4题的阅读 (《西游记》、《水浒传》) 等都是经典或美文, 《愚公移山》、《我叔叔于勒》等思想性较强, 尤其人文性较强, 这是一个方向。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掌握知识, 锻炼能力。如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或课后, 精选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美文让学生朗读, 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了解祖国语言和文学的博大精深, 并培养人文精神。

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用多媒体, 如录音机的范读、画面的适时投影等都会给予人美感, 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给语文教学增色不少。如看戏剧《陈毅市长》、《苏州园林》的园林图片都给人直观的感受, 印象非常深刻。又如教学《春》这篇课文时, 通过PowerPoint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一系列图画, 色彩艳丽的画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视觉上的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入新课时, 可通过声音 (或一首歌) 导入, 或画面 (包括动画、影片) 导入, 刺激学生的视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千篇一律, 甚至脱离传统, 造成人机对话, 否则提高语文素养将是空话。

三、体现具体的生活感受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中《我的叔叔于勒》的第11题则应揣摩人物心理,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才能回答正确。这就提醒我们, 语文教学应该联系生活体验, 增强实践性。文学来源于生活, 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 同样生活体验也能反映语文学习。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等时, 可让学生讲述有关童年的趣事。在写作中同样如此, 如写儿时趣事时, 凭借课文或范文的“触媒”, 通过问题的激发和老师的启发与诱导, 使得儿时的生活趣事又活跃在学生心头。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实 践应用能力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中课外阅读《寂寞的月亮》第19题对句子的理解, 第17、18题“哪些方面”和“特点”体现的是概括能力, 第20、21题“安排理由”和“表达作用”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及其他实践应用能力。我们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引导语文教学联系生活体验, 增强语文的实践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我班曾有一位同学孙某, 一直很少交作文, 写作自觉性不高。一次写《龙舟赛》时, 我发现他写得相当细腻, 针对这个优点我写了评语:“你很有文学细胞。我相信, 如果你持之以恒十年或二十年后, 定能成为一个作家。”结果, 这个学生真的奋发图强, 再也没少交过作业。

五、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

初中语文试题命题对学生知识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重视主要体现在科普说明文阅读中。如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的倒数第二篇科普说明文阅读《—暴雨的形成》, 2009年的水资源, 等等, 与自然学科掺杂, 充分体现知识性、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 使教学更具知识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我在教授《三峡》一课时, 是这样尝试的:导入时以三峡画面切入, 给予学生感性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新课时, 通过配乐朗诵,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领略三峡风光;通过小组讨论, 让学生合作学习, 讨论三峡的景物及特点, 体会语言的优美精彩、生动简练和写景状物的方法, 品味三峡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拓展练习时, 讲究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了解祖国的三峡工程,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布置巩固练习时, 紧跟大纲要求和中考题型, 避免过多过滥。

六、体现地方特色, 突出人文色彩与欣赏性

原来, 苏州中考语文试卷中关于地名, 如周庄、山塘和苏州名人唐寅、范仲淹、伍子胥、常建等内容经常出现。2009、2010年有所改变, 但人文色彩与欣赏性更强。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 注意强调课文中的人文色彩与欣赏性。如我在教学《黄鹤楼》时, 就曾经让学生模仿《黄鹤楼》写方塔, 既有地方特色, 又有人文色彩与欣赏性。

七、体现思维广度和难度的结合

2010年苏州中考语文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不仅有诗意, 还有语文味道。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准确导向, 尤其第一语文味道要浓, 第二要有“我”, 初中倡导写记叙文, 真情实感, 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 诸如四不像之类的文章就违背了写作的初衷。

总之, 新课程新标准下, 我们要用全新的教学理念, 用创新思维进行课堂教学。考试只是检验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试题命题的宗旨只有一个“提高语文素养”。 考是为不考, 但愿我们有不再统一命题的那一天。

初中语文艺术教学 篇2

内容摘要: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育人这个任务。教师在不断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中。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教育渗透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将影响到今后几代人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育人这个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在不断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就是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好教材。饱经苦难的犹太民族能如此出色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犹太民族那种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祈祷和百折不挠,重视智慧,重视文化、精神教育的民族精神。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领悟到只有保持我们民族每个个体优秀,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二、在教学中渗透树立人生观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识别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所以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在教授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后题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以讨论的方式,来探讨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同学们被保尔把整个生命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的革命人生观深深震撼,纷纷表示要向保尔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读书。

有句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作课前一分钟演讲时,我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中外名人怎样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尊敬师长的故事,岳飞、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作为演讲材料。让学生把听演讲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写成读后感作为周记上交给我。学生的周记一下子变得言之有物,而且感情真挚。我把写得较有特色的若干篇周记张贴在墙壁上供其他学生观看借鉴,或者抽时间在课堂上让他本人读给其他同学听。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爱家乡、爱党、爱人民是我们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感。有一些语文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以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体会到文中的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党这些情感,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例如课文《中国的土地》、《我的中国心》、《黄河颂》、《七子之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枣核》、《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用心爱心专心 1

《始终眷恋着祖国》、专题《长城》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阿里山风光、西双版纳的美景,体会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神韵,回顾长城悠久的历史,领略华夏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美文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在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

我们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好几个省份,行为习惯的差异很大,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比如不遵守纪律,不尊敬师长,说话不文明,不遵守社会公德等。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他们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我深信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

中华民族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尊敬师长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授课文《我的老师》时,我利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开展辩论会,让学生明白讲礼貌,懂礼仪是一个学生起码的行为规范。

针对初中学生语言不美,乱给同学、老师起绰号现象,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要讲文明话、做文明事。事后一位女同学在周记里告诉我:“老师,谢谢你。以前同学们常叫我侮辱性的外号,使我感到自卑,抬不起头,通过这堂课,班中乱起绰号现象明显好转,他们也不再叫我绰号了,我重新树立起了自信心。”看着学生的周记,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没有想到短短四十五分钟有这样的收获,从中我体会到思想教育对学生影响之重大。

五、在教学中渗透感恩之心的教育

疯狂英语的李阳老师说“凡事感恩,经常向人表达感激之情,这是中国青少年最缺失的!”此言不假,有一次当堂练习半命题作文《假如我有》,有一位同学在作文《假如我有魔力》中竟然这样写到“假如我有魔力,我要将我的父母和我校所有的老师都赶到南极去,让他们永远都不能回来”。看了这样的文字真的让人感到痛心,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已迫在眉睫。因为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对于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积聚感恩这笔财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一)品味感恩内容的美文,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下用心去感恩,“体会到感恩让我们变得快乐”(阿尔伯特·克拉克言)

(二)用心去感受别人特别是父母亲的关爱。学习课文《父母的心》、《背影》等,让同学们用语言来表达出对父母关爱的感谢。

(三)最后像《七颗钻石》中的小女孩一样用行动来报答别人的关爱。每天感恩一人,让感恩成为习惯。鼓励同学们试着每天向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用语言表示感激,配合“感恩校园行”征文活动,要求学生抒写感恩内容的文章,转换角色编演课本剧,体悟感恩带来的快感。就像歌曲《感恩的心》中所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孩子们心中常存感恩之念,相信他们一定会成长为值得他人尊敬的人。珍视别人的付出,并用行动来表达对他人付出的尊重,这不就是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该有的吗?在《感恩之心》的专题课上,同学张某说:“我原来特别挑食,不是嫌妈妈这个菜烧得太咸,就是嫌妈妈那个菜

用心爱心专心

2搭配不合理。有一次,爸妈都不在家,我实在太饿了,就学着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想烧个蛋炒饭先对付一顿,没成想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炒出来的饭,还是我生平吃过最难吃的蛋炒饭了。通过这次经历,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爸妈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也应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了。”其他同学对张某的想法表示赞同。我一下子觉得孩子们在瞬间长大了„„

六、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创造了人类”,可见劳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但现在的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好逸恶劳者不在少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社会意义,明白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布置学生一份特殊的回家作业,那就是每天至少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哪怕是盛饭,收碗筷这样的小事情。原来不知劳动的艰辛,对别人的劳动果实不懂得珍惜的孩子们,现在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觉得劳动者是伟大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的。

七、在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助的精神,集体观念淡薄。结合单元口语交际的有关内容,我让学生以《集体主义现在还要不要》为题展开辩论,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家庭、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品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但他们毕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他们的品德的形成更多地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我们教师首先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初中语文艺术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增多,学生在理解上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打造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逐渐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逐渐提升,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高效课堂的建立,是教学情感、教学媒体、教学模式、教学目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打造生动的、丰富的、趣味性的高校课堂,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地提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它与其他劳动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对象是人,他们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身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需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敏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对教学活动可能有一些制约。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喜爱语文,热爱语文,增强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笔者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学生向来是一视同仁的,不会歧视讽刺任何学生。在班级中有的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消除学生自卑的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活动中来,对于那些学习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给与鼓励,表扬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主动地帮助学生,寻找他们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学习计划,一点点的进步。教师要在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打造快乐语文的课堂,在“乐”中教,在“乐”中学

教师要教的快乐。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专心的教语文,快乐的教学生。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新的交流媒介正在发展,给社会语言带来巨大的变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语文文字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初中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初中语文课程在弘扬传统文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语文教师自身也要具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素养,例如运用普通话的能力、朗诵的能力、吸引与打动学生的能力,这是建设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适度合理,不可过高,不可过低。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语文教学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包含汉字之美、语言之美、诗词歌赋之美等等,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之美,并且将之传递给学生,让语文课堂成为快乐的课堂,只有教师的教学是快乐的,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

三、打造实践语文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是实践的课程,应该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的资源有很多,学习的机会也无处不在,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多多读书,多多积累,在大量的阅读与语文实践中,体会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交际、思维等多方面进行影响,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进行把握。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感受的是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习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听”,听清楚字音、字义,专心收听语言信息,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看法,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困惑、感悟表达出来。教师要特别注重阅读环节的教学,阅读是学生、教师与作者进行对话的桥梁,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获取语言文字的能力,要重视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评价能力。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创设一切的机会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建设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与质疑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质疑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新课程提倡的是问题时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大有益处,将问题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与探究的动机,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利用这个优势,善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去质疑,去疑问,对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与多多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提出自己内心的疑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悟,感悟出人生的道理与真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青民.课改十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2).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04).

[3]蒋义清.初中语文积累之我见[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3).

初中语文艺术教学初探 篇4

一、提高对语文的重视

在古代, 上学就是读书。读书, 基本上就是学习语文了, 时至今日, 语文的重要地位牢不可破:语文是综合素质之帝王、解开心结之圣手、传递文明之车乘、沟通情感之良械, 是知识大厦之根基, 是祛除精神黑暗之火炬, 是进入其他学科圣地之船筏;一个人如语文水平低下, 学习的路上必然障碍重重、疑云片片, 即便才华卓绝, 胸怀谋略, 若是将言而唇闭, 欲文而笔投, 亦必英才难展, 一生湮没;语文水平若高, 必然水澄珠莹、月明云散, 不论学习什么, 都能解粘而释缚, 涤垢以离尘;由是知之, 语文学习意义重大, 不可忽视。

二、语文教学多读是重中之重

读书, 就是要学习感受文字, 揣摩每个文字的含义, 悉心体会。把阅读的愉悦转化到每一寸肌肤, 找到那种宁静、安谧、身心通畅的感觉, 充分放飞思维, 尽力地去想象, 将每一个优秀的句子铭记, 并且深深镌刻在内心。阅读, 一边被作者引导, 一边在头脑中进行分析和创造。每一位读书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有一位专门研究书籍的出版人叫王冶秋, 他以犀利的目光阅读书籍, 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他曾经介绍过他非常喜爱的《阿Q正传》的读后感, 那是他阅读了十四遍的个人体悟。

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二为一;第九遍:又一次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第十一遍:扩大到全国;第十二遍:甚至洋人的国土;第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个镜;第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从这位出版人的读书笔记, 我们可以感觉到读书的真谛, 那就是一步步地深入, 每一遍有每一遍的感受, 前后不同, 反复体味, 一字字咀嚼, 一段段推敲, 一遍遍感受, 真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这样的阅读, 必然有别样的收获。

三、背诵经典句子

从小学开始, 学生就开始了背诵, 背诵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关键是扩大背诵的范围。我给学生找来言言见谛, 击玉敲金的慧人慧语的文字。慧人慧语内容博大, 包罗万象, 学生受益良多。慧人慧语中, 引导学生写作文的:要出意外而没出意外的表演才扣人心弦;词句平淡而寓意精彩的文字更令人击节。启示学生进德修身的:天天要吃饭, 年年在增寿, 道德加进乎?日日贪快乐, 刻刻求享福, 习气减退否?在阐述孝敬父母方面, 慧人慧语如此敲击:父母诞辰, 如圆周率循环的数字, 难以记准确;儿女生日, 似左右手上面的指头, 睡着也清楚。引领学生远离诱惑静心学问的:名利像火, 理智者围炉夜话, 贪心者投火自焚;学问像水, 窄浅者哗哗流响, 宽深者默默无声。在读书与修身养性方面, 慧人慧语有独特的见解:好 (hào) 读书, 读好 (hǎo) 书, 好好 (hǎo hǎo) 读书;省 (shěng) 身心, 身省 (xǐng) 心, 省省 (xǐng xǐng) 身心。省, 减少, 精简, 意即不使身心在欲望方面疲惫不堪;省, 知觉, 觉悟, 慧可跪九年只求安心, 意即通过身体的磨炼、感受让心有所知觉、觉悟;省, 检查;《论语》说, 吾日三省吾身。意即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省察自己的身心, 否则愧对人生、追悔莫及。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学生从中学习了语言技巧, 也学会了做人, 一举两得。

初中语文艺术教学 篇5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一些老师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法和竞争法。我首先把一些优秀的作文给他们阅读,并给他们讲解这些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作文中的亮点,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更好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其他同学,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

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我所教的初一的几个学生竞无师自通的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叫我校的许多老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第二类,良好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学生。

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去年春季,我校举行了作文比赛,要求每班选出三名代表参加,在初二年级十一名选手中选前十名进行奖励,结果我派出的六名选手全部获奖,分别排在第四、六、七、名的位置,在这些学生中,有二名是新培养出来的新秀。这一事实说明,语文老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学生是何等重要。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否则语文老师会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抄写。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而山区中学不跟班教学的模式,又把这一大部分学生推进了写作教学被遗忘了的角落,这正是造成山区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特别低下的原因之一。

第四类,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 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初中语文教学的艺术 篇6

关键词:语文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

那么,下面简要探讨一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方法值得一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如学习《核舟记》一课,我拿出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四)“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我首先朗读李瑛写的《一月的哀思》感染学生,然后转入正课。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六)“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事先准备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课上,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来变魔术。哗!语文教师变魔术,学生的心儿一下被“吊”起。于是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马上变蓝,又放进醋里,又变红,学生纷纷问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对本课就产生了兴趣。

(七)“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人民的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九)“讲文学史”导入法

许多文学家的感人的事迹,不但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先辈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如朱自清“抵制日货”、“不为五斗米折腰”事迹,鲁迅先生的“口诛笔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等等,这些文学史料能深深打动学生,使他们产生热爱文学的共鸣。

(十)“幻灯投影”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7

一、着力通过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兴趣是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沟通的需要,是我们必需的能力;其次,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要让学生感到压力存在,使学生能够破除畏难情绪,从而大胆设想,敢于创新想象,为他们营造一种安全心理氛围;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写自己所想所思,在立意、谋篇、选词上拥有自己的特点,对待学生的作品,要善于肯定,发现文章的美,及时挖掘文中的闪光点,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其乐于表达。

二、拓展写作空间,鼓励自由表达

写作需要有丰富的素材和空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要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放开对学生的束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资源,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拟题,如通过写读书笔记、写观察记录、生活练笔等形式来练习。另外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留给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如可以多提供几个命题,或是多几个角度,让学生自己选择,自由立意、自主选材,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写作空间,减少统一要求,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驰骋他们思维的快车。

三、培养学生独立写作意识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意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交流方式,是自己与内心、与外界、与精神的沟通活动。自己就是写作的主人,写作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完全依赖别人的指导,而应靠自己的力量提高能力。因此,写作的材料、写作的立意、写作的形式、写作的结构等等,都要自己去构思、去选择、去拟定,总而言之,一切都要自己独立完成。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还意味着要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有意义的题材,要能够及时记录下来;有了新的感受、体验,要能够立刻付诸笔端;有了一些发现,要能够赶快写在本子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完成写作任务,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

四、丰富阅读,蓄足水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学生学好写作的最好的教师,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书刊的经典性、思想性、基础性、批判性要符合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一可以组织一些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二可以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才;三可以办墙报、文学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之所以有不少学生写作时咬笔头,即使写了,也是干巴巴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肚子里没内容,无话可说。因此,通过广泛阅读,学生既可以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的诗文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的精粹,同时又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写作材料。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增加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五、引导学生互助自改与讲评

新课标提出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改文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由于思维的定势影响和疲劳因素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大乐意看自己的文章的。即使看也不易发现其中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互助自改,是一种较理想的批改方式。学生之间互评互改也是一种交流互动和提高的方式。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批改讲评,学生通过评改其他同学的作品,不仅可以交流写作心得,分享写作感受,取长补短,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提高和竞争的热情,从而达到以评改促写作的效果。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学生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通过细致分析别人的文章,并进行修改,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就进行了一次自主建构的过程。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毫无疑问意味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各种能力的形成。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 篇8

一、活跃课堂气氛

把兴趣带进课堂, 让学生活跃起来, 这是对新课标的一个要求, 也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要求。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然后对其产生了兴趣, 才会让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把兴趣带进课堂是一种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带进课堂, 然后提高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他们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去接受知识。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 只有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才能让学生对其感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目前很多老师的讲课方式还是停留在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式都非常的厌烦。所以老师应该尽量在课堂中穿插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多媒体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老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留一些问题, 然后让他们通过看一部电影, 来阐述自己的观念。学生生活是枯燥的, 所以电影是他们乏味生活中的一个亮点, 他们会非常兴奋的等待这样的课程的到来。老师通过对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 联系课本知识, 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做一些总结和阐述。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更让他们在兴趣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知识。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这部电影, 写一些小论文, 每一部电影都要留这些任务。学生虽然不愿意去完成老师的任务, 但是他们在电影的诱惑下, 就情愿去接受这些任务了。这样的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让学生既放松了心情, 又掌握了知识。

二、鼓励同学参与课堂活动

初中语文课本中, 有很多是需要朗读的, 里面有很多的对白。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场景, 然后让同学们排练成节目, 让他们以记台词的形式对课本进行记忆。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设置角色, 然后让学生们对角色的理解, 自己去自导自演。这不仅是对同学们组织能力和演讲能力的锻炼,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课本的记忆增加了。可能学生在若干年后, 还会记得自己曾经参加过这样的活动, 而且对台词还记忆犹新,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其次,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去讲课, 让学生在课下准备某一课程。这样学生由于受到了老师的鼓舞, 会非常积极的去备课, 不用说, 他们肯定会对课本掌握得倒背如流。老师可以对学生讲课的内容和方法, 进行评论。表扬他们的优点, 指出他们的不足, 让他们努力去做的更好。学生通过给其他同学上课, 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也是对他们掌握课本程度的一种检测, 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将来的人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会让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 而且会在自尊心的作用下努力去提高学习水平。这样老师就可以在一种轻松状态下,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成立课下辩论小组

辩论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一种检测,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一件历史事件或者是课本中的一个内容让学生准备辩论赛, 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自由分组, 然后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 开始辩论。为了公平起见, 各组出一个人和老师作为谈判, 这样一个辩论赛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同学们为了辩论赛中能够战胜对方, 所以他们就会通过多种途径, 然后去搜集大量的资料, 然后总结, 准备应对对方的问题。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辩论赛的视频, 让他们掌握一些辩论赛的技巧, 对辩论的内容进行补充。辩论时, 老师尽量少的参与他们的争论, 做好笔记, 把学生辩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 作为时候教学的一种参考。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辩论赛, 找到学生掌握不够好的地方, 还可以发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这些都可以作为日后教学的资料, 让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通过辩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包括自己总结不到的内容以及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所以教学中适当的插入辩论赛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进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觉悟, 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学校应该对其他学科也鼓励这种教学方式, 尤其是政治和历史课, 这些内容里都有存在争议的问题。所以这就为辩论赛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 让学生学到知识, 而且还对学习更感兴趣, 这种方式必将会得到很大的推广。

总而言之, 学习方法有很多, 教学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服务的。在面向未来的教育中, 语文教师有很大的责任去寻找和发现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并且还要将这些方法在其他专业里推广,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兴趣课堂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它并没有摒弃以前教育方式中的优点, 而是对其好的东西进行了继承, 同时又通过不断努力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时代在变, 教育的目的是不变的, 所以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努力培养出更多的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香.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性[J].教育教学专论, 2011.

[2]李运芝.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1, (6) .

[3]李春燕.初中语文学习方法谈[J].语文教育研究, 2011, (52)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篇9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偏颇

之所以选择以古文教学为例, 笔者认为, 古文乃文学之根本,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文教学把许多教师在教学侧重点上的偏颇放大, 我们能更加直观的发现这一教学方法的缺陷。众所周知, 我们之所以重视阅读教学是希望通过阅读达到以下几个目的:首先, 最基础的是见文识字,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古文阅读使学生能更多掌握一些文言字词;其次是丰富见识, 学生通过阅读能领略到不同的文化, 增长自己的见识;再次, 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之后, 学生要细细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一训练对学生情感培养有很大帮助;最后就是希望学生将作者的思想积极“内化”, 通过阅读塑造出完美人格。只有完整将这四个过程都落实到实处, 才有可能通过语文阅读训练来培养情操,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反观现在的实际教学, 我们发现, 教师在阅读中往往侧重于前两个教学目的。在古文教学中, 教师在拿到一篇文章后往往会逐字逐句进行字词解释, 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重要实词和虚词, 然后会向学生进行文章写作背景的讲解, 再完成这两个教学步骤之后, 教师便会认为已经完成了对该篇古文的教学。长此以往, 学生不仅会丧失了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认为其枯燥乏味, 而且语文阅读素养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阅读水平停滞不前。这一阅读教学方法上的偏颇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针对上述情况, 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就显得刻不容缓。除了通过其他教学方法, 例如活动教学法等形式来增加初中生阅读的兴趣之外, 在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上也应该有所改变。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作者的文化背景之外,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探究。例如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当学生读到这一段的时候, 很容易就会得出结论, 周敦颐“爱莲”原来是因为莲花生长在淤泥中却依然洁白美好, 带给人美的享受。所以学生在回答本文中心思想时候就会认为本文是通过与其他花的对比来表达作者自己对莲花单纯的喜爱和尊敬。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只看到了文章的表面含义, 没有深层次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刻意写一篇文章来赞美莲花, 仅仅是因为自己真的十分喜欢莲花么?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 引导他们把莲花的品性和人的品质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领悟作者希望通过表达对莲花的喜爱来表明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立场。这才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是作者想要极力传达的内容。学生没有教师的引导, 自己很难自我领会。只有反复对诸如此类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的训练才有可能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除了要领会作者的中心思想之外, 最高层次的阅读目的也最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就是要将作者思想化为己用, 来塑造完美人格。我们都知道阅读最高层次就是能进行人与人的心灵交流, 可以实现与高尚灵魂的对话, 吸取其中的精神文明的营养, 丰富精神世界。例如学习先秦名篇《<孟子>两章》的时候, 除了疏通文章的大意, 领略孟子在谏劝时的说话艺术和人格魅力之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章思想的精华的好好领悟, 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引以为鉴, 例如“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就是要告诫学生时时刻刻都要自律, 不要因为有一时的成就而骄傲自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就是要学生保持危险意识, 不要沉浸于安逸之中, 这不仅对个人的自身发展而且对社会主义初级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所领会的道理内化成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准则, 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 塑造出完美人格。这才是阅读的真谛。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初探 篇10

一.初中说话教学的方法

(一) 复述法

复述就是通过自己的话复述书本内容的表达方式。可以由老师先朗读, 让学生复述内容, 或者让学生谈听后感, 也可以选择一些精美的课文或者趣味性、故事性强的课文, 让学生先自行朗读, 再找其它同学谈听后感, 可在课堂进行良性互动, 锻炼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议论法

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有疑难的地方, 或者某篇课文中的某个疑难问题, 老师可以先不说结论, 而是让学生们自行议论, 再请多位学生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 取长补短,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老师也可以故意找出一篇有问题的课文, 让学生们听完后自己找错误, 不但可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也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 表演法

这是一种自我设计, 由学生充当老师, 并按照教材来设计课程的教案。包括授课的所有流程, 开场白、教学板书、提问环节、总结等, 可以进行整堂课的教学。表演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即兴演讲, 由老师临时出题,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思考题目, 继而演讲。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课堂发言法

初中生大多有初生之犊般勇敢, 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喜欢发言。老师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对话式的教学, 通过设问, 让学生主动发言。目前的初中教材大多贴近学生生活, 课文里的人和事也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老师要善于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抛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思考回答, 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 朗读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 也是提高说话能力的最基础训练。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朗读, 或者分段指定学生朗读, 可尽量提高朗读人数, 并且要对朗读进行讲评。要求要有感情、声音洪亮, 表情到位, 并注意语气抑扬顿挫等。

(六) 背诵法

初中课本里要求背诵的课文就有很多, 同时, 老师可以挑选一些精彩的语句或段落要求学生背诵下来, 背诵不但能掌握丰富的语言, 也增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也直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老师在说话教学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用词, 明白词的褒义贬义及感情色彩。其次要引导学生做到用词语来传情达意, 避免含混不清、张冠李戴的现象。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说话的语序, 要思路清晰、前后连贯、井然有条, 避免出现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现象。再次,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用通俗易懂、朴实简洁的语言说话, 正确使用华丽的语言, 正确使用反问或者排比等渲染情感、加强语气的语言, 不必去刻意地追求华丽的词藻。有时附加语和修饰语太多反而会弄巧成拙,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做好对学生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 巩固学习的成果, 要定时进行评价,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 老师评价

老师要结合学生说话的综合表现给予其恰当评价, 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去。老师的评价要使学生有所触动, 激发起学生心底的信心和勇气。

(二) 相互评价

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别人的见解和意见, 或者其它学生说话时的表情和思路进行评价。通过相互评价, 相互学习,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所长所短, 使学生全面提高。老师在这个时候一般不轻易正面表态, 可以用平等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相互评价当中, 还可以对少数人的意见表示支持, 或者特别去关注一下错误观点, 推动相互评价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 自我评价

学生们大多喜欢去分析自己的失误之处, 总是会以为自己发言没有成功, 觉得自己不行。老师要引导学生从积极的方面去评价总结, 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 激发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 并且减少他们的紧张感。

培养初中生的说话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更能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准和全面能力。因此, 不能把说话教学当成写作和阅读教学的一个附庸品, 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并且不断地去探索及完善教学的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篇11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探索中我终于悟到: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個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所在的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四十分钟)。早读课上,我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我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不会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三、赏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人都能读有所获。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 ;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作为老师,切记: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教师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丰收的喜悦。

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之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一定要改掉以应试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阅读模式。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总之,我力求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

初中语文古诗的教学艺术初探 篇12

然而, 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古诗的时候总爱把古诗当作古文一样, 一字一词地去讲解, 然后把她翻译成现代汉语, 叫学生背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讲就是:枯藤缠着老树, 老树上有一只乌鸦, 远处有小桥、流水和百姓家。在荒凉的古道上, 有一个人骑着马在走。本来这首曲子描写的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却被老师隔离得支离破碎, 一幅美丽的图景顿时黯然失色。她圣洁的灵魂因此而玷污, 她那博大精深的意境因此而变得平淡无奇, 她的韵味已不复存在, 她不再给人以美的遐想, 不再给人以细嚼慢咽的满足。她已面目全非, 失去了她夺目的光泽, 失去了她的原汁原味。

那么, 怎样才能让古诗这一最高艺术以她原来的姿态去走进读者的心里呢?

常言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古诗就是要在读中去品尝诗的韵味, 在读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古之学者读书大都摇头晃脑, 而且颇为陶醉, 其神情难以言表。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去写老师读书的神态:“因为读到这里, 他总是微笑起来, 而且将头仰起, 摇着, 向后面拗过去, 拗过去。”我想此时的这位先生肯定已完全融入了书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之中, 他此刻的心情恐怕比吃了任何一种美味佳肴还要舒爽。

当然, 作为一名初中生, 他们是不会在读中领会诗的深邃的内涵, 也不会在心中勾画出蕴含在诗中的美丽图画。教师应以读带讲, 讲中再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把学生带入那神奇而优美的画面之中。如: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 边读边作如下讲解:“常言道: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美妙绝伦, 而西湖六月的风光更是无与伦比, 美不胜收。红日当空, 莲叶满湖, 似与天相接。朵朵荷花姹紫嫣红, 娇艳欲滴。莲叶上露珠晶莹, 在阳光的映射下, 闪闪发光, 像一粒粒珍珠。微风吹来, 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 就像喝了一口陈年的老酒。那珍珠也一粒粒的滚动, 显示出无穷的生机。此时, 天空日丽, 那红碧交辉的彩色画卷, 令人心旷神怡。你会感觉到:此时的我已并非凡夫俗子, 而已飘飘欲仙了, 似在天上走, 何似在人间。在这如诗如画的场景中送别友人, 心中是何等的惬意, 没有丝毫的哀怨和忧伤。”

经过上述讲解, 师生共同走进了天堂般美丽的西湖, 共同去领略西湖那“淡抹浓妆总相宜”的胜景。这样, 我们既走进了诗的意境, 又带给了学生无穷的美的遐想。如此讲读结合, 学生易于理解, 易于成诵, 培养了学生欣赏古诗的综合能力。

另外, 我们在讲古诗的时候, 并不是单纯地只讲一首, 而应联系其他与之内容相关的诗一起讲。这样, 既可扩大学生知识面, 又可激发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如讲《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时, 让学生了解“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细雨如丝, 繁花似锦的三月, 表现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是在古道西风, 杨柳依人的初春送别友人, 作者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凄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在奇寒无比, 冰天雪地的隆冬送别友人, 作者心中满怀惆怅。这样, 一组送别的场面像放电影式的在眼前浮现, 清晰而生动, 这不仅加深了印象, 而且还展示了古诗的无穷魅力与生机, 带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上一篇:股骨髁解剖钢板下一篇:临床不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