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二轮复习(精选12篇)
生物二轮复习 篇1
摘要:在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中, 教师需要应用相关复习策略, 才能够提高复习效率, 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复习, 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 备战高考。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物二轮复习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希望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复习策略
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相比, 存在很大差异, 教师需要认清二轮复习的实际特点, 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1.1为学生制订二轮复习计划
在二轮复习开始前, 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制订二轮复习的计划, 由于一些学生复习存在无计划的问题, 影响复习效果, 不利于高考成绩的提高, 因此, 在实际复习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制订计划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制订科学的计划, 才能够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复习, 才能强化复习效果[1]。在二轮复习计划的制订中, 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制订科学的计划, 由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不同, 如果制订的计划过高, 就会导致学生复习失去信心, 影响复习效果, 而如果制订的计划过低, 那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将会影响到能力的再次提高。因此, 制订复习计划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科学制订[2]。二是复习计划应该落实到实处, 由于一些学生存在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制订复习计划的心理, 复习计划制订后, 没有按照计划实施, 影响到学生的复习效果, 因此, 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按照复习计划复习, 全面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更好地备战高考。
1.2教材知识的深挖掘
在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中, 已经对教材知识进行了系统复习, 在第二轮复习中, 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教材知识。由于在高考生物的命题中, 总体的命题思路就是以教材上的知识为原型命题, 教师应该把握命题的关键所在, 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 通过带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深入复习, 对于易考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 这样, 学生在答卷时, 通过平时全面深入的复习, 很容易获得高分, 提高高考成绩。
1.3把握专题训练
所谓的专题训练就是教师将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 带领学生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训练,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进行专题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专题训练的难度要把握好, 教师应该细致研究高考考试大纲, 研究考试要考核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学生展开专题训练。二是在专题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该结合历年的高考题目带领学生复习, 这样, 学生会对高考需要考查哪些方面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难度有具体了解[3]。三是专题训练与一轮复习中的系统学习不一样, 教师需要把握每个章节的精髓, 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考试要求有重点地复习。针对一些次重点的知识, 大概了解就可以, 不需要学生花费过多的精力复习, 以免耽误复习时间, 影响复习效果。
1.4系统的真题训练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 当复习任务要结束的时候,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二轮复习效果进行检验。由于二轮复习的知识点难度大, 知识重点的把握与高考非常相近, 因此, 教师可以采用历年的高考真题了解学生的二轮复习效果。如果学生在二轮复习过程中, 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掌握得较为全面, 那么在历年的高考真题中就能很好地表现, 反之, 如果学生在真题考试中成绩不理想, 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学生二轮复习得不够深入和全面,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真题考试中答错的题目并且结合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讲解, 确保学生在二轮复习中没有出现知识点的盲区, 这样, 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备战高考, 确保高考能够获得好成绩[4]。
2.二轮复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 一些教师让学生对所有知识点都进行细致复习,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在二轮复习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复习内容主次分明, 针对主要知识重点复习和把握, 对次重点知识不需要进行细致的复习, 学生只要有大概的了解即可。二是注意查漏补缺。由于在一轮复习中, 学生有很多知识点还没有掌握, 因此,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一轮复习中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 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具有很强的衔接性, 提高复习效率。三是要重点强调复习中的难点知识。很多学生对于难点知识心存畏惧, 复习效果不佳, 教师可以采取多次讲解和让学生多次练习的方法, 促使学生掌握难点知识。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通过研究, 我们了解到,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学生在高考前最后一些系统的复习, 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 教师需要结合生物这门学科的实际特点, 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复习策略,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好地备战高考。
参考文献
[1]吴启建.生物新课程高三总复习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9) .
[2]奚伟红.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提高高三生物复习实效性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10 (03) .
[3]吴扣兰.高三生物复习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学生物学, 2008 (03) .
[4]付秋红.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法漫谈[J].中学政史地 (高中文综) , 2008 (10) .
生物二轮复习 篇2
1.时间安排:二月初~~~四月底。
2.复习方式:生物学知识专题复习+热点小专题复习,高考真题的对点训练。穿插年级统一安排的综合训练。 二、复习策略:
二轮复习是跨章节进行小专题综合,训练分析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以例题的形式进一步阐明《考纲》中各种能力的考查形式和应试方法,使考生在能力方面达到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目的。复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四会,夯实四基,紧扣教材
强调学生四会是会读、会背、会默、会理解。会读: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会背: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背熟;会默: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确保用生物学术语准确答题;会理解: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
四基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基本知识:生物学的主干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清晰、理解透彻;基本技能:实验方法和基本技巧,如对照原则实施、装片制作、显微镜使用等;基本方法:试题的思考方法,解题的一般性思路,如遗传谱系的分析、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等;基本习惯:指生物学学习和解题的习惯,这也是严重影响的得分的因素之一。
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考纲》的范围内针对性地复习,尽量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这是我们二轮复习教学的宗旨。面向基础题,突出中档题,作为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从高考命题看,基础是课本,应注意加深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记忆。 (1)
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以主干知识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总结指导,使零碎知识规范有序。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立体化。最后就是使基础知识的外延扩大,迁移、拓宽,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跃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突出主干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现代生物技术都是必考考点;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免疫等知识点,也不可忽视。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2)形成网络
复习时应把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进行归类、整理和归纳,用分枝法、辐射法、图表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用概念图、流程图强化内涵和过程,把每个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
3、重视图表类试题的归类解答。
图表题就是指含有图解的生物试题,它往往是表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某一些生物学现象、过程或规律的图表,其形式包括数据表格、直方图、二维坐标图等。主要有生理功能图解、遗传图解、进化图解、生态图解、实验图解、直方形图解、曲线图解、流程图和综合图解等。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诸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的考查。这类题条件隐蔽,灵活多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试题信息的图表化在近几年考题中一直存在。也可以说是目前生物高考的特征之一。
因此我们在二轮复习时,一要重视读图、析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相关生物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二要对生物教学插图、图解可能的话进行多角度分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三要对典型例题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类图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及常见陷阱的识别分析,最后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
4、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实验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图表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复习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在实验方案中自觉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分析和解释。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同学们不断磨练,更需要二轮复习的归纳总结强化训练等等。
5、注重联系实际,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 复习时,要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航天生物学、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生态农业、禽流感、近年诺贝尔奖、灾害性天气(如:冰冻雨雪、沙尘天气)食品安全、人类健康问题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筛选有效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做到:一不惧怕,二能找准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三能找准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答题。 6、题海捞金,提高复习效率
近些年来高考试题不断翻新,与此同时,各类模拟题也与日俱增,茫茫题海,如何捞金?其实习题训练的效果关键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让每一个训练题都落到实处。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或一轮复习中错误率较高的经典试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多方设问,逆向思维。以练题来促进解题技能的提高,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准确性和速度。 三、复习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大部分同学经过一轮复习,往往存在:基础不牢、审题不细、表达不准、分析不透、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不强等问题。
对此二轮复习中力求通过习题巩固基础、掌握答题技巧、提升答题能力。复习过程中注意如下几点:
1.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把握重点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使复习目标更具明确性、有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突出重点和主次分明。
2..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等进行梳理和查漏补缺,对没有掌握好的内容开展补缺性的专题复习和题组训练,清理知识盲点,并对一些疑难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
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切忌丢开教材,做难题、偏题、怪题。 3.习题切忌一知半解。二轮复习内容多,时间短,但一定要做一个会一个。
4.对外来资料、试题切忌不加选择,题目过多重复,针对性不强。要努力做到以质取胜,做一题会一类题。 四、调整心态,提高应试技巧
1.规范解题答题,提高审题能力,用生物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遗传图解的规范化书写、遗传学符号的正确使用,用专业术语描述现象和给出结论,不写错别字等。如果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应加强审题训练,减少低级层面的失分。
2.翻阅曾经做过的试卷,主要看以前做过的好题、易错题、一错再错题,再现解题思维过程,领悟试题的命题意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浅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法 篇3
一、明确复习思路
统计近五年所有理综试卷生物试题的分布、赋分,体会命题立意,把握命题角度,尤其研究新课程地区试题特点,把握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大胆取舍,少讲或略讲某些知识,制订详细的课时计划,形成有特色的专题课堂设计。
二、回归教材仍是二轮之本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从来都是教材大于考纲,即读什么课本,考什么课本。所以应对高考,就得研究现行教材。二轮复习中一定要回归教材,注重知识的广度,注重教材中新增知识、变化知识的梳理与分析。
重点复读以下几类知识:
1.生物的术语、名词概念
如酶、细胞的分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等。
2.经典实验的探究方法
光合作用、生长素的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等实验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表述概念要素、原理要点、理论观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如酶概念的要素:活细胞、催化、有机物、降低、活化能。细胞分化的要素: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态结构稳定性差异,不可逆。再如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其要点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结合。
4.学科内知识一起读,形成知识网络
如蛋白质的有关知识:(1)结构、功能及计算。(2)细胞膜的结构、功能载体。(3)信息交流的糖蛋白。(4)生物膜的分泌蛋白。(5)癌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变化。(6)遗传变异蛋白质的合成过程。(7)免疫中抗体的知识等。使蛋白质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解答问题时知识储备充分,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提取。
5.看图理解,以图解文
新课程教材有丰富图片,利用好这些图片对于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复习中对教材中的结构图、示意图、概念图、流程图等要充分理解,让学生能说出结构、方法、原理等,联想挖掘隐含知识,并从命题者的角度思考出题点,提问方法等。
三、构建网络,提升能力
通过一轮复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知识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关键是要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要学生自己以重点、热点为中心,用联想的方法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各种资料上有大量的知识网络图,学生可以参考并自制一些重要的章节知识网络图,强化记忆,有利于记忆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实验题型训练与拓展
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是对考纲中19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经典实验深入剖析,同时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1.在复习中对相关实验归纳总结
例如教材中多个学生实验均涉及到化学物质,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二苯胺、甲基绿吡罗红、健那绿、重铬酸钾、二氧化硅、碳酸钙、卡诺氏液、层析液、醋酸洋红、秋水仙素、聚乙二醇、不同浓度的酒精、盐酸、氯化钠等,以实验为线索进行整理组合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条件、结果。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吸水和失水、真核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等实验,复习显微镜的使用与临时装片制作。这样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归纳起来,是相关实验形成有机的整体。
2.变换实验相关内容,拓展新实验
如利用有机物的鉴定可以解决:鉴定生物组织器官中的有关成分,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鉴定某消化液中酶的化学本质,用于食品相关成分得鉴定,比较不同生物组织中的相关成分含量的高低,检测生物在不同的代谢条件下尿液成分的变化等。
总之在解答实验拓展题时,“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
五、注重训练的有效性,重视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轮复习阶段的联系要量少质优内容精。在习题选择上,要做到不求新、不求难,但求活,要善于从多套练习题精选一套小卷,要勇于对多套相似或不同试题加工融合为一道知识涵盖面广的综合题。在训练中不要只求结果而贵在求过程,注意相同知识点的变式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练习和考试中要训练学生做到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即用语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语句的精练性、结论的科学性。
2013级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建议 篇4
一、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高考是具有较高标准, 区分度及适当难度的选拔性考试, 能力要求很高, 但在考纲的命题要求中仍然要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虽然一轮复习已经结束, 但是很多考生仍然基础知识不过关, 在关键的概念上混淆, 导致解题时审题不清, 无从下手。所以, 注重课本、强调基础仍是复习之本。
1.理解着读书
通读与精选相结合, 读得内容有图表、文字、旁栏思考、小资料、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等。读书的时候注意思考题中常考哪些结论, 自己的出错点在哪里, 要求学生在自己出错的地方用笔勾划。要求学生对知识点不仅要知其表象, 更要知其内涵及外延。
2.理解着记忆
生物学知识点多而且杂, 复习备考时必须熟记知识点, 因为这是提升能力的基础。包括核心概念、原理、方法、专业术语、遗传图解、结论性句子等, 复习中要经常提问学生, 锻炼并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养成用生物学语言答题的习惯。
3.构建网络, 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惩治是网络, 有助于他们在解题时能快速提取有关的知识, 并有助于形成学科能力。因此, 在二轮复习中, 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 让他们自己来梳理所学生物知识的联系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4.突出主干
从近几年高考卷看, 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必考点, 化合物、生殖发育、进化、免疫、人与生物圈是常考点, 二轮复习中要抓住主干, 突出重点, 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二、注重思考, 提高能力
生物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 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层次:表达能力, 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分析综合能力, 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探索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 用恰当方法探索和验证生物学事实;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以上五种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在生物学科的第二轮复习中, 要通过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 有意识地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努力提高思维能力。
1.解题能力训练
主要是进行各种题型训练, 主要有:单选题、非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训练等。
(1) 图表题
包括图像题、图解题、表格题及综合题。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 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 从局部到整体, 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表格题要看清楚横格和纵格的含义, 把我数据规律。
(2) 曲线题曲线的一般解法
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 把握曲线变化规律, 特别是变化点如上升、下降的点要弄清原因;几条曲线在一个坐标中, 要分析比较他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题训练
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 而且不断出现新的题型, 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 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4) 应用题训练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栽培蔬菜如何提高产量, 神舟飞船上涉及的太空育种, 植物生长、癌症、艾滋病、禽流感等问题。联系生产生活, 关注热点, 并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思维能力训练
主要是进行变式题训练和一题多解得训练。
3.应试能力训练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穿插综合训练, 教师可选择各地一摸、二模及三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 按高考要求进行考核, 认真评讲, 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基础好的同学, 可以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基础较差的同学, 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 保证不丢基本分。
三、加强实验教学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看, 实验设计类试题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 题目背景新、难度也大。复习中, 一是要对照考纲, 一试验专题形式, 将考纲要求的17个实验逐一认真复习, 明确每一个实验的原理、目的、材料、方法步骤、结果分析, 并要通过训练学会迁移与综合运用。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涉及表格题、结果 讨论题等。实验设计题一定要学会对照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 , 即:对比 (或对照) 、等量和单一变量。实验结果预测题有两种:探究性试验和研究性试验。探究性试验是指事先不知结果, 结果讨论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组合一定要全,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 (若) ……则……”。验证性试验是指已知实验结果, 讨论时就是要验证的结论, 不能分几种情况讨论。
四、运用生物学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生物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生物的物质性观点;结构和功能形象统一的观点;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在总复习的过程中, 要把知识点归纳、整合起来放在相应的观点下, 再加以整理,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复习提纲。从历年高考生物试题来看, 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另外, 近几年生物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 这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 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还会继续体现。因此, 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 这也是高考备考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摘要: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节,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只有教师多管齐下、科学教学, 学生能动性充分发挥, 才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4-3 篇5
2.自然选择怎样改变基因频率的变化? 专题4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3讲 变异、育种和进化
【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
考点一 生物变异类型辨析
(2013·高考福建卷)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
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拓展]①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病毒和原核生物中不发生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链接提升】 1.变异类型的确定
(1)若为体细胞有丝分裂(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受精卵等),则只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2)若为减数分裂,则原因是基因突变(间期)或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
(3)若题目中问造成B、b不同的根本原因,应考虑可遗传变异中的最根本来源——基因突变;(4)若题目中有××分裂××时期提示,如减Ⅰ前期造成的则考虑交叉互换,间期造成的则考虑基因突变。
2.三种可遗传变异中的相关问题(1)关于“互换”问题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问题
DNA分子中碱基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
1.所有育种方法中,哪种育种方法是最简捷、最常规的?
3.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别
(1)判别依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的是基因突变。
(2)具体操作:制作正常个体与待测变异个体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
第 1页(共 10 页)第 2页(共 10 页)主动自信合作探究发展自己成就未来
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经过杂交获得F1,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4.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定(1)理论基础:
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AA个体如果突变成Aa个体,则突变性状在当代不会表现出来,只有Aa个体自交后代才会有aa变异个体出现,因此这种变异个体一旦出现即是纯合子。相反,如果aa个体突变成Aa个体,则当代就会表现出突变性状。(2)判断方法:
①选择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通过观察后代变异性状的比例来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
②植物还可以利用突变体自交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进行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定。跟踪训练1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会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跟踪训练2 在减数分裂时,每个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如图为染色体之间交换的两种模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种变异交换的是等位基因,乙种变异交换的不是等位基因 B.甲、乙两种变异均不会产生新的基因
C.甲、乙两种变异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 D.甲、乙两种变异后基因中碱基对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二 生物育种
(2013·高考江苏卷)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 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 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多选)()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产品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 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链接提升】
1.生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1)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杂交育种。
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经过杂交→自交过程,在F2中选择,如果选取显性个体,还需要连续自交。
(2)集中优良性状,又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3)获得较大果实或大型植株或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加倍而形成多倍体。
(4)提高变异频率,“改良”或“改造”或直接改变现有性状,获得当前不存在的基因或性状——诱变育种。
(5)实现定向改变现有性状——基因工程育种。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
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
跟踪训练1 下列有关利用基因型为MMNN与mmnn的小麦进行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育种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将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人工诱变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基因型为MMmmNNnn的小麦通常可比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跟踪训练2 如图是植物育种的几种方法,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致,则子代中()秆抗病小麦新品种时,应从________________开始选出矮秆抗病植株进行连续自交,F2矮秆抗病小麦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______(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过程表示________。
(3)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选择图中________(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
考点三 生物的进化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2013北京,4D)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13江苏,12B)C.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2011重庆,4A)D.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2010山东,2A)【链接提升】
1.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3)已知基因型AA或aa的频率,求A或a的频率经常用到开平方的方法,即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伴性遗传除外)。2.运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1)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
(p+q)2=p2+2pq+q2=1。
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2)适用条件:
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的发生;④没有新基因的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
3.隔离、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
物种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跟踪训练1 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频率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FF(20%)、Ff(40%)、ff(40%)。假设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
10.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都是有利的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 B.Ff基因型频率为52%
C.F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
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 跟踪训练2 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如果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易错判断】
1.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那么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2013江苏,12A)()2.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013北京,4C)()3.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2012江苏,5D)()
4.“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定向突变(2011广东,25A)()
5.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2010全国大纲Ⅰ,4C)()6.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2011海南,19C)()
7.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2011江苏,22A)()
8.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2011江苏,22C)()
9.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2013·四川,1D)()(经典高考题)()
1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2010·江苏,6C)()
(2011·江苏,22C)()
12.染色体组整倍性、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2011·海南,19改编)()
【提升训练】
1.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C.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将活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 因重组
2. 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有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不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的变异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是()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B.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9.如图为某植物种群(雌雄同花且为纯合子)中甲植株的A基因(扁茎)和乙植株的B基因(缺刻叶)C.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D.染色体不能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3.(2013·海南卷,22)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
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1)简述上图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
A.基因突变发生于特定的DNA分子片段,一定会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不一定会引起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性状的改变,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3)若a基因与b基因分别控制圆茎和圆叶,则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B.自然条件下的基因重组一般只发生于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表
________,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白化病(aa)儿子的变异来源是基因重组
(4)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程序,培育出具有圆茎圆叶C.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得到的无子番茄的果肉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的观赏植物品种。得的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所以番茄的无子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生物个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无论是染色体结构变异,还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显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镜下都能观察到
5.(2013·四川卷,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
10.果蝇的染色体组如图所示。如果Ⅳ号染色体多一条(这样的个体称为Ⅳ—三体)或少一条(Ⅳ—单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体)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6.(2013·江苏卷,25改编)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
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1)Ⅳ—三体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可产生________种配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的数目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是________。7.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2)野生型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据此回答下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列问题:(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
①基因E和e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约有1/4为纯
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合子
③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三体等于____________。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
选择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需有配子育后代
8.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及子代的种类和比例)。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答案(1)DNA复制的过程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取代,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2)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3)AaBB AABb 扁茎缺刻叶 扁茎缺刻叶(4)①将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②选取甲子代中表现型为圆茎缺刻叶(aaBB)的植株与乙子代中表现型为扁茎圆叶(AAbb)的植株进行杂交,获得扁茎缺刻叶(AaBb);③让得到的扁茎缺刻叶自交,从子代中选择圆茎圆叶植株即为所需品种(也可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1)4 0、1、2(2)①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②野生型∶无眼=1∶1 ③1∶
生物二轮复习 篇6
关键词: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63-1在生物复习中,学生往往都有这么一个思想意识,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认为要想学好生物,只要死记硬背即可。教师也往往会利用填鸭式教学或题海战术来增强学生的知识量,但往往这种方法阻碍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性。要提高复习质量,必须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但要增长知识,还要掌握解题技巧及自我学习和反思总结能力,为此我认为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提高生物复习效率。
一、横向比较,熟悉概念
大家都知道,生物这门学科概念繁多,相似的概念也较多,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将相似的概念加以区分进行记忆复习,这样的话不仅能够将易错易混淆项一次性区分清楚,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横向串联。这样的话就解决了生物中的第一大难题,概念繁多,易混易乱。
具体到实际的复习之中,我们可以这样来做:比如复习到细胞的分裂方式,不仅可以单单联想到必修一中的细胞的生命历程章节中的细胞的分化即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还可以联想到必修二中的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的减数分裂。首先可以将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列一个表格,先从概念上进行对比,其次是过程,最后是结果。通过表格把易混淆的过程和概念进行对比梳理,可以使学生们马上直面这种易错点,从心理上不再惧怕这些知识点,再次面对时则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学生们在生物复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老师应该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把这些同类型知识点进行集中整理复习,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明确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二、纵向比较,捋清过程
生物中涉及到的过程很多,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教师对于这些知识点可以多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来加深记忆。又如减数分裂教师利用前后纵向对比,既能够让学生们理解其分裂过程,也能够理解其变化规律。在比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在高考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型:给出一部分图是关于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据图回答问题:其中给图片进行编号,题目要求是让学生把有关有丝分裂的图号,按照顺序进行排列;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按照先后的发生顺序进行排列。我是这样要求学生,首先分开复习,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单拿出来,将两者的分裂过程进行一一列出,如减数分裂的过程为总的来说分为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其中第一次减数分裂又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之分,在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明确前期和中期的区别中期与后期的区别,并能够自己画图进行区别。只要能够达到这种效果,解答这类题型,自热不是什么难事,同样的适用于相类似的有关过程的知识点的复习。
通过这个例子的讲述,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这些过程中的规律。教师只要一说出时期,学生就能够说出其当时的特点,这就达到了纵向比较的效果。前后对比总结规律是一种过程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把这种前后对比的复习法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的灌输给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总结,提升能力
二轮复习,已经不是一轮复习中的单元复习,它需要跨章节地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有明确的复习重点。教师要在每次的复习之后,都对本次的复习进行一下总结,或在一开始或在最后,使学生们养成一种多总结的好习惯。
例如:高二必修三中的种群和群落,其就可以算是一个专题,教师在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候,要善于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列出如下提纲:(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2)种群的特征包括: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迁出及迁入率、死亡率及出生率、还有种群密度。(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4)K值:在不受破坏的生态环境下,在一定的空间中种群所能够维持的最大数量。(5)“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6)群落:各种生物种群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集合。(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8)种间关系包括:单键、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只有这样在复习之前,给复习内容进行一下总结梳理,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明确目标,引导学生们高效掌握这个专题的复习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生物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很多方法,但是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师都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引导学生真正将这些知识理解透彻记住记牢,这样才能够提高能力,为将来面对各种考题都能够有相应对策。
总之,二轮复习重在培养学生把本学科的知识内在串联起来,侧重跨单元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教师就是要利用多元比较的方法,把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在解题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基本概念混乱,试题理解能力较差的现象。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不会出现如题海战术培养出来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赵德强.谈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小专题的确定[J].中学生物学,2015(07).
生物二轮复习 篇7
一、强化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的首要任务。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能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主要强调以能力立意,综合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科学方法。既然是能力立意,就是围绕考查某些方面的能力展开试题,所以必然根椐某些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围绕某一主干知识展开的试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如:识图、分析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推理能力等。同时也考查了一再强调的基础知识。“无知便无能”,只有知识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才能形成能力;只有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才能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所以在二轮复习时应该打破模块和章节的限制,深入研究各章节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交汇点,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一些相关的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明辨是非,把握本质,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A.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等。另处就是分专题复习,即把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讲或引导学生进行一人主讲,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的办法。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构建起了高中生物的基本知识框架。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二、关注实验,提高解题能力
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以专题复习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因此提高能力二轮复习的重点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中生物实验题的命题趋势,2010年高考实验命题将有可能加大对教材实验的考查力度,并且更重视能力考查。如:信息的获取、原理、目的的确定、结果的分析和预测、设计实验等,同时加大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所以在二轮复习中以专题的形式对实验进行突破,主要措施有:(1)对高考必考的书中实验归类总结:如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模拟性实验、调查类实验。分类掌握各类试题的解题技巧。(2)归纳相关的实验技术,如:不同实验中制临时装片制作的不同之处;不同染色剂的使用;常见试剂的使用及用量等。(3)把握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对照原则(含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单一变量原则。(4)掌握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准确找准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并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能力的提升,通过分析综合、比较,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思维能力是二轮复习能力提高最关键的部分,在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应有意识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辨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在复习时可以对题目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多方面的训练,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从不同方向更完善地解决问题,变定式思维为发散思维,有效地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
三、规范答题,提高表达能力
连续几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指出:“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有“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常常以为自己懂了,不注意进行书面练习。当考试时,语义不清、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前后予盾、答非所问、学科用语不规范的现象还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注重对教材中生物学术语的积累与应用,而且在平时练习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对选择题任意勾画而对于简答题和实验题,不去认真思考如何作答,只是结合标准答案看一下就过去了。久而久之,导致生物学术语很不规范,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极差。因此,能够熟练地使用本学科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定性地描述和解释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力求达到文法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是学生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应继续强化和着力培养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仔细琢磨每一句话,积累丰富的生物学术语;其次,要认真对待练习。可能在刚开始时无从下手,只要多思考,多琢磨,慢慢地就会悟出一些道道来。只有把平时当成高考,这样才能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准确完整地回答问题。
四、强化训练,提升综合能力
二轮专题训练答题方法及技巧的训练也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训练中要“冲破框框,跳出圈圈”,开拓思维,巧妙地利用题目条件及相关知识、信息解题。复习中必须跳出对习题“反复做,反复错”的怪圈,充分挖掘典型习题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通过做题巩固知识,总结方法经验重点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灵活运用的能力。听老师讲评,应侧重审题意、释疑点、理思路、记规律、联网络、学解题、听方法,针对错题剖析错因,在“听会”的基础上,迈上“熟练掌握、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台阶,完成知识和技能与能力的嫁接过程。“题海无边,回头是岸”。精选精练题目要做到“三突出”:即突出题目的典型性(重点、共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针对性(针对主干知识点,学习的弱点)和开放性(拓展视野、发散思维)。主要采取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潜心研究考纲和课标,根据各自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基础题用来提升学生的信心;选择一些高考题或仿真的经典题进行定时训练和讲评,师生共同反思总结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是审题不严,还是知识缺乏等,及时进行查缺补漏;选题时不能一味强调难、怪,应注重题目的实用和新颖,尤其对重点内容宜选择有一定梯度的题,加强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指导,做到能举一反三,知一会十。第二,教会学生答题的方法:解答常规生物试题的四个步骤:周密审题(认真读题从中分析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准确破题(寻找解题切入点)→缜密析题(分析题中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回归课本)→精当答题(选择合理的和简洁的生物学语言巧妙答题)。在生物二轮复习中坚决要把方向导“正”,把“练”落实,在不断反思中寻求突破。
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的切入点 篇8
二轮复习是一个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 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过程。它应有两个特点:一是“理”, 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 即融会贯通, 弄清思路, 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目前在二轮复习中常见的问题是:有些教师在复习中缺乏应有的目标和方向, 重教辅资料轻教材, 倾向于搞题海战术, 采取广种薄收、撒大网捕鱼的方法, 通过增加练习量来寻求心中的踏实, 忽视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 甚至不乏同一个题目要学生做了再做的现象。这样教学, 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都在简单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导致复习课效率低, 学生收获小, 身心俱疲, 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复习课不应仅仅上成一节练习与讲评课, 它应该是一门教程。教师在复习课中, 对知识的梳理还是要“讲”的, 不能仅以考代教。但教师的“讲”要受到限制, 要有针对性, 即要“精讲”。教师要在对学情了解的基础上, 围绕复习内容中的主干知识, 提炼归纳, 总结阐释, 拓展联系;要精讲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漏点;要讲方法, 讲规律, 讲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思维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教师要着眼于诱导, 变“苦学”为“乐学”;要着力于引导, 变“死学”为“活学”;要着重于疏导, 变“难学”为“易学”;要着手于指导, 变“学会”为“会学”。
二、提高二轮复习有效性的几个切入点
(一) 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近年高考试卷, 关注命题趋势
我们要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 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 对照生物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逐条复习, 以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 生物命题的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课标、课本, 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 而能力要求不一定要遵循课本内涉及到的层次, 可以大大超越课本。也就是说, 我们在平时复习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 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 力求抓住:知识点;考试点;能力点;教育点 (爱国主义、科学史) ;应用点 (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的实际) ;结合点 (各章节的结合、跨学科的结合) 。根据课本抓知识的归纳小结, 抓知识点间的联系, 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 强化知识的重点。反对死记硬背, 提高复习的实效。
高考试卷会折射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并以不同的情景呈现出来。所以, 在试卷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是形成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案、提高复习有效性的保证。在二轮复习时, 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注意做好四件事情: (1) 对照教材研究寻找试题原型; (2) 研究近年试题找出共性和变化; (3) 研究近年试题寻找命题趋势; (4) 从不同模式的试题中归纳出命题模式。尽可能运用生物教学或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知识, 选取大学普通生物学、科技发展热点等专业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素材, 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 从各个方面指向中学生物学知识体系, 在大学与中学的知识交叉点上找到命题的突破口。因为这些交叉点就是复习中的知识生长点和能力增长点。同时, 必须研究吃透《考试说明》, 研究《考试说明》中知识的要求是怎么定位的、考题是如何体现的。把《考试说明》、高考题与教材进行对比研究, 我们就能准确把握高考走向。明确“如何考”, 就会抓纲抓本;明确“考什么”, 就会精选教法;明确“如何教”, 就会准确了解学情;明白“教什么”, 就会对高考如何考有一定的了解。
(二) 发挥团队力量, 提高课堂效率
二轮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 帮助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第二, 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思路、规律与技巧;第三,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突破难点, 提高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要求层次上是逐步提高的。回顾我们平时复习效益不高的原因, 主要是把复习课的目标定位在第一层次的要求上, 很少涉及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有些即使想到, 也往往由于方法不当、选题不佳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效益。所以, 要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必须发挥高三备课组团队力量, 分工合作订计划、定专题、编试卷、促反思, 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互相学习。
生物高考试题量少, 选择题6题、非选择题只有3题。目前一道非选择题只考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很少, 大多涉及多个知识点。因而, 在复习时, 我们要注意挖掘一些辐射作用强的知识点, 以点连成线, 以线形成面, 建立知识网络, 找到学科内综合点、热点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面对烦琐复杂的知识点, 学生难以独自建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思维方法引路, 提升学习能力
二轮复习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阶段, 一定要把握机会。教师要针对各类知识特点, 利用分析、推理、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方法, 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精练、放大、升华、迁移进行复习。提倡用科学思维引领成绩, 用科学思维理解题目, 利用题目的信息去处理问题, 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但是, 这段时间确实考试、练习比较多, 所以还是应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读题”上, 也就是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 通过逻辑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在分析一个具体的复杂问题时, 弄清所给问题中的问题情境、产生原因与条件, 因为这是解决生物问题的钥匙。下面介绍几种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归纳能力的方法。
1.提高分析能力的常用方法
(1) 逐步接近法: (1) 把一个问题划分为几个部分, 从而使问题缩小, 思考起来比较集中, 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 (2) 耐心地一次研究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 通过其中逻辑关系, 找到需要的答案。
这是一种借助于逻辑思维的方法。因为所有的逻辑思考都是有步骤的连续思考。所以有意识地划分步骤, 有条理地进行思维, 一步步向结论逼近, 使其研究范围得到限定, 问题解答自然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 从而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例1911年, 科学家劳斯为研究一种鸡的肉瘤 (生长在结缔组织中的癌) 作了下面的实验:他把鸡肉瘤组织取出来磨成液体, 用一种特别的“筛子”过滤, 这种过滤装置连最小的细菌也通不过去。然后把滤液放在光学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任何生物。他把滤液注射到健康的鸡体内, 结果鸡很快长出了肉瘤。是什么导致鸡产生了肉瘤呢?当时劳斯就想:可能有一种比细菌这类原核生物更简单更微小的生物通过那种“筛子”。于是,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独特的观点。
根据以上内容, 你推测劳斯当时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这个观点为以后细胞癌变的哪一种致癌因子研究提供了证据。
上述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把鸡肉瘤组织取出来磨成液体, 再把滤液注射到健康的鸡体内, 结果鸡很快长出了肉瘤, 说明液体内有致癌的东西, 这样就可以把思考范围先缩小到鸡肉瘤组织提取的液体中;再把这种东西用一种连最小的细菌也通不过去的特别“筛子”过滤, 并且放在光学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任何生物中思考, 就很容易推测可能是病毒;然后再用病毒做实验材料来得到证实。所以, 逐步接近法是一种将问题缩小到最低限度的思维技巧, 即通过某些简化的推论或者直接抛开无关因素、不可能的因素以及方向, 从而缩小问题的范围。
(2) 图表解析法。图表解析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方法。借助图表使问题变得明朗化、具体化、形象化, 将大大推动和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一对夫妇, 男性为色盲患者, 女性表现为正常, 生了一个既患色盲又患白化病的女儿, 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多大?
根据题目要求, 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P患=P白化+P色盲-P白化×P色盲。这是一个数学集合问题。解这类题目只要绘出图解 (如图1) , 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题目抽象的内在联系清晰而形象地表达出来, 非常有利于分析和思考。
(3) 系列连环法。系列连环法是一种将所需要考虑的各种可能性、各个因素、不同方案按一定规则或内在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方法: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可按时间或空间的序列联系在一起 (如按照生化反应的程序, 把生物体内尿素循环中涉及的不同的中间化学物质联系起来, 来考虑各种基因、酶及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 ;也可按其他某种关系联系 (如按照空间关系, 说明细胞的内膜系统中胞外酶的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的关系) 。联系时常采用箭头、图表或树形图解及其他方式, 使其系统、全面、连环起来, 便于人们去追踪、考察、说明所有已知的、看起来有可能的办法或答案。
(4) 重新表述法。重新表述法就是在解题时, 以自己的语言或表达方式将问题或中间结论加以重新描述, 使自己对问题理解得更清楚,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结论就容易得到。
(5) 充分列举法。充分列举法就是在寻求答案时, 简明而无遗漏地列举出各种方案、各种可能性、各种情况、各种组合或安排等, 加以考虑, 判断出最佳方案, 或达到充分的水平。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 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包括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两条途径, 如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比较、各种实验方法的比较, 等等。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 然后导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 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如我们可以把分散在不同章节里的有关染色体内容归纳成系统综合复习:染色体从组合上分有染色体组、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从关系上分有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从性质上分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从活动上分有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变异上分有数量变异、结构变异;从成分上分有DNA、蛋白质;从数量上分有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从间期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变、从第一次分裂末期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少一半、第二次分裂后期又不变、第二次分裂末期再减少一半。这样就可以把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类连成网络结构了。
(四) 突出主干知识, 理解回归教材
在复习中,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 是高考命题的最直接蓝本, 生物试题的知识落点肯定在教材上。要抓紧课本, 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是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 我们要抓住课本的主干知识点, 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 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纵向着重在“理解”, 横向着重是“渗透”。理解应有层次、有序, 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 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 使知识系统化,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 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和强化。特别是那些反映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如遗传知识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之一, 其基本规律及计算是高考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特别是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主要集中在: (1) 测交、基因型、表现型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根据亲 (子) 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比例推子 (亲) 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比例; (3) 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产生特殊配子的概率; (4) 遗传系谱图的判定、亲子代基因型的推断及遗传概率的计算, 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运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5) 与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变异等知识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其中遗传系谱图是考查获取知识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常见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具有很高的重现率。另外还有减数分裂、生物育种、基因工程等知识, 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 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是:始终抓住“能力”这个核心, 抓住主干, 突出重点, 进行联系性复习。如遗传系谱分析题方面, 我们复习时就可以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 显性或隐性性状遗传的判定; (2) 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遗传的判定; (3) 亲 (子) 代表现型或基因型的确定; (4) 遗传病发生概率的分析及预测。
(五) 讲究解题技巧, 严格答题规范
历来理综考试时间紧、题量大, 再加上生物学试题隐含信息多, 题干常常咬文嚼字。因此, 复习时应该重视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 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 (1) 学会找到所给信息与课本知识的切合点; (2) 学会辨别试题指向; (3) 学会分析有效信息、干扰信息, 找出隐含条件, 用全已知条件; (4) 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所给的所有信息。下面举一例说明如何教学生快速判断遗传病的基因位点 (特例除外) 及显、隐性的方法。
首先看是否代代相传, 如代代相传, 则是显性, 否则是隐性。因为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代代相传。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有隔代遗传现象, 一般双亲无病, 后代有病。
如果是显性遗传病, 而且是发生在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 应该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即男女患病的机会不等。如果疾病基因发生在Y上, 则患者都是男性。有男性患病连续遗传现象。如果疾病基因发生在X上:假如女性是X显性患者, 则子女1/2是患者;如男性是X显性患者, 则其后代女儿都生病, 儿子都正常;如果没有上述现象, 则可以判定常染色体显性。
如果代与代之间疾病不连续, 则是隐性。如发生在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则男性多于女性, 而且有交叉遗传 (男传女, 女传男) 现象。如果患病没有性别差异现象, 男女发病概率均等, 则是常染色体隐性。
另外, 二轮复习还应狠抓解题规范训练与准确率, 突出包括“审题关—表达关—反思关”三关完整的解题训练。
1.明确题目的基本结构
像问答题, 通常情况下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四部分构成。提示项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 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 中心项则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 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其内在关系是: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 提示项、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 中心项决定求答项。四大项共处于一道问答题中, 但先后位置和出现的次序不定, 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 共同服务于问答题的考查功效。
2.细心审题
能否审好题, 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 学生审题应做到“三读”, 具体包括: (1) 泛读, 指明确几个条件以及求解问题; (2) 细读, 指把握关键字、词、数量关系等; (3) 精读, 就是深入思考, 注意挖掘隐含信息等, 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 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 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 搜索出若干个相关的知识点, 如果是简单的题目, 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 而复杂的题目可能涉及到几个知识点, 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此外, 还要注意四个方面。 (1) 明确问答题的类别和基本结构, 要正确地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 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 (2) 根据提示项及设计、概述、说明、简析等说明性文字, 确定好题目类型, 明确命题人要求所答的内容, 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 (3) 根据要求, 挖掘题意, 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 (4) 明确“一个前提”, 把握“两个原则”: (1) 明确“一个前提”, 即“读懂读透材料 (尤其是图表与数据) ”, 必须明确其中的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 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 把握“两个原则”, 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原则及“立足材料, 联系课本”原则。
3.构思表达的“三个步骤”
构思表达的“三个步骤”为:“一看”, 看有几个设问;“二找”, 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 (或项目) 和限制条件;“三答”, 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1) 初拟腹稿。根据题目要求, 迅速编列解答提纲。提纲力求简约, 不必详列, 自己明了即可。
(2) 规范准确, 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答案的编写, 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以求层次清楚, 使人一目了然。在文字及编写要求方面:字迹要清晰、工整、避免涂抹, 格式要规范、详略得当。
4.过好反思关
过好反思关, 即要求学生通过做题, 反思知识点, 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反思解题方法, 力求发现更简洁、更合理的解题途径。
上述“审题关—表达关—反思关”三关的完整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引导学生向“细心要分、向整洁规范要分”, 减少解题的失误, 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六) 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突出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类试题是生物高考的“重头戏”, 因此, 二轮复习应重视实验设计类试题解题思路的训练, 教给学生分析该类试题的方法是以下四点。
1.搞清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解题程序
对于实验设计类试题, 我们可用2011年高考浙江卷理综第31题为例进行说明。
(1) 对于题意的要求:是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2011年理综第31题是通过研究者探究某物质 (X) 作用的实验设计, 要求分析实验目的、实验结果及采用3H-TdR实验材料的原因。
(2)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原理, 即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从该题的分析看, 其实验目的是探究X对Y细胞增殖 (DNA合成) 的影响。用到的原料之一是3H—TdR, 实验原理是根据CRD变化来判断对细胞增殖 (DNA合成) 影响。
2.确定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思路, 就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 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作出预测, 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 确定实验思路。该题的实验思路是:根据甲、乙两组CRD变化来预测, 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 说明X对Y细胞增殖 (DNA合成) 有促进作用;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 说明X对Y细胞增殖 (DNA合成) 无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 说明X对Y细胞增殖 (DNA合成) 有抑制作用。
3.设计实验步骤
如果题目要求是实验设计题, 那么要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并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同时, 还要注意两点。 (1) 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 除非题目条件允许, 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2) 要控制变量, 对无关变量, 在设置对照组时, 要排除它对实验的干扰, 用来抵消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此要做到: (1) 分组, 根据实验要求和材料, 有的实验只分2组, 有的实验要分3组及以上, 各组材料要相同, 如观察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类实验中, 每组要取符合统计要求的一定量 (如10、20、30粒) 求平均值 (不要只给每组一粒种子) , 并给每组编号; (2) 其他条件作相同处理, 如在同一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或都恒温或都水浴加热等; (3) 做对照处理,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改变的是自变量, 这样观察到的因变量中实验现象或结果差异才一定是这种自变量引起的, 否则得不出结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及图表的结果, 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处理, 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 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作一个简明的总结。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条件的差异, 因此实验结果的不同, 一定是由唯一的这个条件差异引起的。如果是验证性实验, 结论就在题目中;如果是探索性实验, 结论一般要分情况讨论, 结果至少有2种或2种以上的可能。
(七) 精选二轮试题, 强化限时训练
二轮复习最忌讳是两个方面。一忌题海战术、拿来主义。习题的选择必须要有针对性, 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出题, 根据学生易混淆或易错、易疏忽的知识点出题。必要时还要加强题目的变式练习, 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忌难题过多, 起点过高。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是:题型不生, 起点不高, 设问不难, 难度不大。复习中教师要精选试题, 要改变让学生多练习难题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的想法, 也不必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型而练习一些难题、偏题。平时练习的难度要中等,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定。可以通过强化限时训练, 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及时检查复习效率,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 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 力求提高解题速度。检查自己在限定时间内能否平稳地答完试卷的能力, 检查自己的答题速率和解题能力以及审题、分析题意等各种能力, 检查自己是否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另外, 要提高解题质量, 还要善于归纳总结, 想一想该题用了哪些概念、原理, 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属于哪一类, 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等等。经过比较, 就可以以一题抵十题、百题。
(八) 做好成绩分析, 落实查漏补缺
试卷分析和考后纠错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资源, 必须重视。每一次练习考后, 我们都要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 对差错作出深入分析, 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成果总结, 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从而不断地消除复习中疑点、盲点。
1.分析试卷
(1) 考查范围, 统计各模块所占分值。
(2) 统计各知识点及得分率。
(3) 目标达成情况。
(4) 对于主观题, 统计错误答案, 讲评试卷时, 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师生共同分析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这样能进一步加强讲评试卷的有效性,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分析能力。
2.分析数据
(1) 根据一本上线分, 找出所教班级的一本边缘生, 配合班主任把这一部分人往上推。
(2) 从各试题的得分率情况中, 认清优势与不足, 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复习策略和计划。
3.分析学生
下面是我们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两个层面去寻找漏洞的做法。
以下是学生差错统计表 (供参考) 。
生物二轮复习 篇9
一、课前准备
1. 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三二轮复习过程中的每份练习我都准备了答题纸, 做完练习后只收答题纸并将答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回去订正并反思。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分析试卷, 而且能够通过参照课本、笔记、错题集等自己独立解决一部分失误的习题。例如, 由于审题、知识的记忆、识图等方面存在问题而出错的题, 对于学生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 应指导学生做好标记。另外, 让学生以文字形式反思自己在本次考试中的得与失及以后的纠正措施。这种反思能够反映出真实的学习情况, 以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
2. 教师的试卷分析与统计
对于学生的作业批改不能简单地打“勾”、打“叉”, 批改后应做好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主要包括: (1) 考试结果的统计, 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以及每题的得分率; (2) 试题的分布, 例如, 考试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一, 就可以统计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各占百分比, 按比例进行列表统计; (3) 与高考接轨的热点题, 例如, 对实验的考查, 对曲线、表格、图像的分析题; (4) 出错率的统计, 对于个别同学做错的题目, 要记下他们的名字, 课后单独辅导。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利用课堂, 在讲评时也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
3. 学生的课前讨论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前3分钟, 将错误率高的且适合学生讨论的题目提前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来教学生。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学生的疑问, 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有效课堂教学
1. 考情及试题简介
对测试情况进行简要总结: (1) 成绩总体情况, 据此表扬先进, 鼓励后进。在高三复习阶段, 做题量明显比高一、高二打基础时要多, 自然评讲课也要多出许多。大量的评讲课往往造成学生心理疲劳, 产生厌倦情绪, 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试卷特点、考点分布, 同时点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习题或试卷。 (2分钟)
2. 学生的自我反思情况反馈
根据教师的课前统计, 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简述自己的反思结果。教师肯定其闪光点, 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为什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简述反思结果呢?这并不是浪费时间, 我发现很多学生遇到文字性的简答题时总拿不到全分, 并不是他们不会解题, 而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回答问题时不能切中问题的要点。所以每节评讲课上我都会找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自己的反思结果, 以训练他们语言思维的逻辑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分钟)
3. 师生互动, 指导讲评
试卷讲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整个归纳过程的主体, 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动接受者。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实践才是最有效的。例如, 2010年江苏高考生物第29题遗传图谱推算题, 以遗传病家系图分析为载体, 综合考查学生对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以及后代发病率计算等知识的掌握。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说出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方法, 其次, 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方法及步骤, 也可提出疑问。教师则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最后是规律、方法的总结:1) 遗传方式判定顺序: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是否患者全为男性) →确定是否为母系遗传 (是否为母系遗传) →确定是显、隐性→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2) (1) 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 (1) 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则为伴X隐性遗传。 (2) 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 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1) 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 则为伴X显性遗传。 (2) 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 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 如果系谱中无上述特征, 就只能从可能性大小上判断: (1) 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 则该病很可能是显性遗传病。 (2) 若患者无性别差异, 男女患病率相当, 则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在评讲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相关的基础知识, 将基本知识点由点串成线连成网, 形成扎实的知识网络。从而做到通过纠正一例, 预防一片相关的问题,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促进学生解题技巧的提升。
三、课后反思
生物二轮复习 篇10
二轮复习的宗旨是:使知识习题化、习题知识化、知识网络化。即:教师在课前将该专题学生必须掌握和应用的知识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 以题代知识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 将知识点尽可能巧妙的囊括在习题中;课堂上处理导学案的过程中, 再引导学生将习题重新回到知识中来, 对于习题中遗漏的知识点, 要巧妙地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总结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将其一并构建成知识网络。这样能使学生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知识回扣的同时, 有时还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主干知识, 从而明白“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的道理, 让学生不但能知其然, 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还能知其何时然。即:将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下面以“细菌、真菌、病毒”专题为例, 具体说明二轮复习的实施过程。
该专题可编写导学案如下:
1考点扫描
(1) 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概述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2) 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
(3) 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
(4)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5)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食品腐败的原因及保存方法;
(6) 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特点、繁殖及与人类的关系。
2热身练习
(1) 痢疾杆菌噬菌体属于 ()
A.细菌病毒B.动物病毒
C.植物病毒D.人类病毒
(2)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为 ()
A.取食、消化、吸收B.游动和生长
C.生长发育D.繁殖新个体
(3) 将病毒从细胞中提取出来, 病毒会 ()
A.失去生命活性B.正常生活, 但不繁殖
C.形成结晶体D.结构马上解体
(4) 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结构由 () 和 () 组成。
(5) 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 小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聚落。请你帮他判断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 ()
A.菌落小, 表面光滑粘稠B.菌落大, 呈青绿色
C.菌落大, 呈青绿色D.菌落大, 呈絮状
(6) 如图是细菌和酵母菌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①细菌与酵母菌都含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酵母菌与细菌细胞的主要区别________, 因此, 酵母菌属于________菌, 除酵母菌外, 该类生物还有哪些种类?
③细菌、酵母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酵母菌细胞内无________, 不能进行________,
不能制造有机物, 营养方式是________, 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角色。
④从生殖方式看, 细菌进行________生殖, 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或________生殖。在不良环境下, 细菌可以形成________以抵抗不良环境。形成芽孢是不是细菌的生殖方式?
3中考体验
(1) (2013.常德) “德山大曲”酒享誉全国, 它的酿造与下列哪种微生物有关?
A.醋酸菌B.乳酸菌C.酵母菌D.黄色短杆菌
(2) (2013.龙岩) 许多方便面里配有一包干蔬菜, 这些蔬菜采用的保存方法是
A.冷冻法B.盐腌法C.巴氏消毒法D.脱水法
(3) 近十几年,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 温室效应日趋明显, 引起极端天气的出现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所以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右图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 图中①表示碳从无机环境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进入生物体的过程;④表示分解者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作用分解为________, ________
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④过程体现了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哪方面的作用?________。
(2) 请据图分析, 生物体中的碳返回大气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 其中的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是造成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有哪些?
(3) 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目前, 常利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将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
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课上让学生先阅读导学案第一部分“考点扫描”, 或为了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将“考点扫描”投影、强化, 让学生明确该专题的考点有哪些,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然后, 再给学生限时, 完成第二部分“热身练习” (约7分钟) 。接下来是学生展示。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1-4题思考:题目中考察到的有关病毒的知识点有哪些?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考点扫描”及教材有关知识, 启发:看还有哪些有关病毒的知识点没有考察到?学生很容易将病毒的知识总结出来, 为构建知识网络做好铺垫。
有了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之后, 学生对该专题的知识就有了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做导学案第三部分“中考体验”, 就得心应手了。通过这种复习方法进行二轮复习, 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摘要:二轮复习不应是一轮复习的机械重复和浓缩, 要从新的角度、分专题进行, 给学生一种新的感觉。要求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 将知识点尽可能巧妙的囊括在习题中。以新课标这个“抓手”, 立足教材重点、把握中考考点、发现一轮复习的忽略点、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在处理导学案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从习题回到知识, 并将相关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这样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将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二轮复习,新角度,导学案,构建,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朱正威、赵占良主编.《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生物二轮复习 篇11
一、提高基础知识复习的有效性
进入二轮复习很多学生为了能迅速提高成绩,开始采用题海战术,希望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增加知识面,而忽略了阅读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的环节。实际上题目有很多,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改动都可以形成一道新题,通过题海战术进行基础知识复习是不可取的,关键是要掌握题目中包含的知识点。不管题目怎么改变,知识点是不变的。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二轮复习时,仍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能忽略看书的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二轮复习基础知识要讲究方法,不能像一轮复习时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这样学生会没有新鲜感,复习失去动力,课堂效率很难保证。为了提高基础知识复习的效率,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充分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在新课标教材中几乎每一章的自我检测都有一道画概念图的题目,足以说明概念图在复习时的重要性。但是教材中的概念图也有不足的地方,它只是每一章知识的小结,并没有体现出不同章节相关知识的联系。因此,在二轮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跨章节的概念图,形成相关知识网络,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上教师可用学案或课件的形式给出不完整的概念图,由学生补充完整;或者给出几个相关的概念,由学生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绘制成图。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构建以细胞为中心的概念图,组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网络;构建以神经调节为中心的概念图,组建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网络;构建以蛋白质为中心的概念图,组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网络等等。
2.精心设计问题解决重难点知识
二轮基础知识复习的重中之重是突破重点、分解难点,很多教师在处理重难点时采取的方法是直白地讲授、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但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并不好。实际上高考题中涉及的重难点知识的考察并不是简单的识记或对过程的描述,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果在复习时教师能设计与之相应的有梯度的问题串,将难点知识分解为许多小问题,引导学生从基础题出发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例如,在二轮复习基因工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将一道高考题进行改编,设置了九个问题,将基因工程的四步骤融入到题目中,并将其中比较难理解的酶切过程和重组质粒的筛选过程配以图形进行解析,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课上利用一题多问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有效地完成了这部分重点知识的复习。
3.认真分析教材完成专题归纳
除按照教材进行基础知识复习之外,教师还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就某一相关知识进行专题复习。例如,教材在不同的章节介绍了几种育种方法,这些育种方法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也有一些区别。在课上我指导学生从原理、方法步骤、实例、优缺点、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完成生物育种专题的复习。类似的方法还可以归纳出蛋白质专题、遗传相关计算专题、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等等。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归纳和总结,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够准确快捷地调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提高模拟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在二轮复习阶段学生会经历多次的模拟考试,测试后教师及时带领学生分析试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试卷讲评课也成为二轮复习十分重要的一种课型。试卷讲评课应该怎么讲?讲什么?是不是只要及时更正答案,把学生做错的题讲一遍就达到目的了呢?实际上一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应该是教师针对学生试卷出现的问题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的一节课。通过教师的讲评帮助学生解决考试时出现的问题,达到学生能力的提升。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呢?在试卷讲评课上,我通常是这样处理的:
1.整体分析试卷
上课前我会对学生的试卷进行评阅和研究,分析学生在本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类。了解哪些题目是学生的知识性错误,哪些是马虎性失分,哪些是规范性失分。在课上,我将阅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失分的原因。另外,我还会告诉学生试卷的难易程度,这次考试年级的平均成绩,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做到心中有数。
2.归类讲解重点题目
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经常会在一些重难点知识上出现差错,有时是某一道题,有时是某一类型的题目,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就是试卷讲评的重点。通常我会将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发现题目的本质,并通过举一反三进行强化训练,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标。例如,有一次模拟考试要求学生写出红绿色盲伴性遗传的遗传图解,在阅卷时我发现很少有学生能正确规范地写出。于是,在讲评课上我将教材涉及的几类遗传图解作为重点知识进行了归类复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由几位学生扮演其他学生挑错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发现并更正错误的演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3.总结方法技巧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试卷讲评课除了让学生听懂题目解除疑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解答某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学生在拿到试卷后首先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读题、审题,经常有学生向我反映某道题根本没看懂、没读懂,这就需要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上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怎样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何找到题眼排除干扰条件。另外分析不同的题型,教师也应适当地总结方法技巧。比如,怎样做图表题,怎样做简答题,怎样做实验设计题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只泛泛地讲理论,而应结合题目来分析引导,并配以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技巧,当类似的题目出现时,他们就能迅速判断出题者意图,把握答题的方向,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答案。
我认为,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二轮复习时如果能坚持做好以上两方面的复习工作,课堂效率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经过二轮复习后成绩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漫谈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篇12
一、构建知识体系, 注重拓展延伸
这是二轮复习的重点之一。二轮复习又叫专题复习, 通过这个阶段的强化复习, 要使学生能理清各专题的知识脉络, 构建专题知识体系。面对不同的班情和学情, 采用的策略不同。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依教材体系, 循序渐进向前推进, 如将内容划分为地球、大气、水、陆地、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等若干个专题,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基础较弱的班级和学生, 其好处是知识跨度小, 便于掌握, 但学生感觉没有新鲜感,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另一种方法就是以某一方面的知识为主线, 将所有涉及到该知识的考点, 编写为一个专题,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班级和学生进行复习, 跨度大, 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专题知识体系, 提升能力, 但对于教师来说, 备课量大, 任务重, 必须在备课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下, 团结协作, 方能顺利实施。
二、强化重要考点, 注重实际应用
二轮复习时间短, 目标达成难度大, 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专题进行复习时, 应认真对照考纲和考试说明,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找出专题重点及重要考点, 强化对考点的分析、联系、拓展和延伸。如《大气》专题, 近几年高考主要集中在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分布、气候要素分析及其与生产活动等方面, 那么这些就是该专题进行复习时, 需要强化的重要考点。对每个考点复习时, 应结合具体问题 (尤其是近些年的高考题) , 引导学生思考, 归纳总结出考点的应用规律。如强化复习考点“气候要素分析及其与生产活动”时, 可以选用08海南高考卷19、20题和08江苏高考卷28题为例题, 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三、加强专题训练, 注重能力提升
二轮复习一般学校都安排在每年的3、4月份, 时间紧, 任务重, 因此要求精讲精练。训练是检验能力的重要方法, 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许多要点和技巧, 在知识点复习时都无法面面俱到, 所以只能通过训练来完成。为了达到最佳效果, 专题训练时, 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专题训练题应精心编写, 尽可能不用现成的资料, 因为每一本资料, 不可能十全十美, 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自己编写, 不仅可以集众人之所长, 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2.每一个专题训练的题型、题量应与高考一致, 这样便于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高考。3.每次训练时, 时间安排最好与高考时间完全一致,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时间把握度, 并能更科学的分配考试时间。4.尽可能将近年来的各地高考题、质量较高的模拟题编入专题训练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专题训练的质量, 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5.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化训练。如, 读图的规范性、答题要点的全面性、语言的规范性、地理术语的应用、作图的规范性、字迹书写的清晰、卷面的整洁、题号与答题卡的对应, 等等, 都必须在训练中不断的强化, 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6.注重习题的讲评。对于错误率比较高的习题, 一定要在上课前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 归纳出正确的分析、答题思路, 提炼出完整的答案要点;对于答题不规范等方面的错误, 务必要点到具体的表现, 不能泛泛而谈, 以便让学生引以为戒。
【生物二轮复习】推荐阅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计划08-30
化学二轮复习06-13
物理二轮复习06-16
地理二轮复习09-16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08-22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09-22
历史二轮复习秦汉07-27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07-02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策略07-19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