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2024-09-22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选12篇)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篇1

一、以纲为纲, 明晰要求

所谓“纲”, 主要指《考试说明》, 就是要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了如指掌。不做“无用功”, 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突出重点, 加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高考数学中一般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不少省份命题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 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 在这个板块里, 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 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 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 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

二、立足稳定, 兼顾变化

2010年仍会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认真分析最近几年各地高考就会发现有些重要知识点几乎每年必考, 例如:圆锥曲线中的离心率问题、立体几何中的位置关系判定、复数的化简计算、立几中的垂直距离证明计算等。坚持以能力立意命题, 突出考能力与数学素质是命题的方向。加入思维量, 降低入手难度, 考查主干知识和通性通法, 重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的方向仍是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解题的速度。 “概念是否模糊不清, 方法是否模棱两可”是考生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 填空一直是新题型的试验田, “开放性”的题型都是在这里出现的, 但新题型不会是难题, 需要认真分析、联想、转化、沉着应答。

解答题命题仍从能力立意, 将新旧知识综合的基本精神不会变。其中立体几何综合大题仍将有两种解法:①常规解法 (证法) ②利用空间向量 (坐标) 求解 (证明) 。要注意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和题型解法的总结。一般来说, 如下四道解答题题型是固定要出的:①立体几何综合题, ②解析几何 (和平面向量糅合) 综合题, ③数列综合题 (可以是猜想、归纳法, 也可以是与函数知识综合等) , ④应用性大题 (概率统计或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数学建模题) 。

三、回归课本, 把握“两通”

近几年, 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均能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 强调“注意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 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 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 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 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 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尽管复习时间不多, 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 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 以不变应万变。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 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而回归课本, 并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 而是要抓纲悟本, 能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 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另外, 对于课本中的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思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高考命题, 可以发现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法通解, 历来是高考考察的重点。特别是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 其思路及扩展变化常常成为命题的重要载体。很多的“好题”也由此产生。例如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推导方法,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 (叠加法) , 等等。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 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 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

四、精心导练, 触类旁通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从本质上讲, 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 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 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 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如:设计某一专题复习时, 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 引导学生从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 形成不同于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在复习策略上, 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 要精心设计, 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壁垒, 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

专题复习设计, 应体现以下特点: (1) 要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思想; (2) 尽量选择主干知识及知识交汇处, 讲求针对性、实效性、目的明确; (3) 注意层次性、递进性和系统性 (串联) ; (4) 应能充分提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并联) ; (5) 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克服偏向, 高效讲评

二轮复习中, 需要克服如下偏向:难题过多, 起点过高;速度过快, 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只练不讲, 教师不选范例, 不指导, 忙于选题刻印;对外来资料试题照抄照搬, 题目重复, 针对性不强;备课组不调查学情, 不研究学生, 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大考”“小考”次数过多, 学生忙于应付, 被动做题, 兴趣下降, 思维呆滞。

测练题评讲, 需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本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④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属于知识上、逻辑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教师自己还要考虑一个问题, 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复习策略, 使复习更有重点、有针对性。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篇2

突破“计算关”,对一些成绩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在平时,我常看到有些同学拿着发回来的卷子,看到自己会做而做错的题目,一拍脑袋“哎,气死我了!这一题不该被扣分的。”有些同学在仔细检查后,发现不是由于自己粗心马虎写错一个符号或数字,就把一道题的计算过程复杂化了,走了不该走的弯路,而导致不必要的计算过程错误,要知道每一道题的做题过程都是有各自的规律的,该写的步骤一定要写,否则就会失去得分点,不该写的地方你多写了,一方面你绕弯路了,而且还给自己增加出错的机率。黄华数学老师认为,粗心马虎也好,计算走弯路也好,归根到底,一句话,还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应用不够熟练,做题的技巧方法不够。

首先,要认识到扣分的地方在哪里,错误的关键在哪里,是公式定理知识点没记清楚,互相混淆代入时错了,还是粗心大意写错一个符号少写一个数字错了,如果是前者,赶紧把各章节的公式定理细细地整理梳理一遍,然后,再作相应的题把它应用自如如果是后者,就要在做题过程中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做完题后,更要检查一遍,这对于找回关键的几分关系重大,或许正是这关键的几分,使你能够进入你理想中的某所大学,或许正是这关键的几分,使你能够进入清华北大,所以,千万别忘了在做完题后的检查。

高考二轮复习技法指导 篇3

【关键词】高考 二轮复习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应试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32-01

一、试题信息呈现的形式和特点

(一)情境文字类

这是高考政治试题提供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二)漫画类

以漫画或图文结合的内容来批评生活中一些错误思想或行为的形式。

(三)数据图表类

是用一定的文字、数据等作为背景,让学生辩证地分析概括其中的现象、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等的形式。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思路和方法

准确把握信息的性质是获取和解读的前提.现以2014年高考全国卷38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后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

2013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一)结合材料一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12分)

(二)结合材料二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的研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出关键词句,这将直接影响考生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从例题材料一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已经通过并付诸实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达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创新管理方式的目的。政府措施行为能够涉及的政治生活知识就是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建设管理型政府和树立政府权威等知识点。从材料中可以获取这些信息从而作为我答题的方向。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有效信息不仅包括在试题的背景材料中,而且也体现在试题的设问中。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把握:

第一,明确“知识限定”“主体限定”“客体限定”。例题中第一问的“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第二问中“所学经济知识”做为知识限定给我们答题提出了答题范围。第一问中“我国政府”即为主体限定,要求我们从政府角度出发来回答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即为客体限定。准确把握设问对客体的限定,解答时避免答案“跑题”的现象。

第二,明确“对材料的要求”和“设问指向”。一般情况下,主观题的设问中包含对背景材料的要求和设问的指向。

(1)对材料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结合”材料。这种要求相对比较灵活,主要要求在解答问题时,除了用材料所涉及的知识点外,也可以用该材料中虽未涉及但对解决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有作用的知识点。②“根据”“依据”材料。解答该问题时,所用知识点必须是材料体现和涉及的,不能超出材料本身。③“材料体现、反映或说明了……”。只能回答材料本身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的现象、道理或问题。④“上述几组材料分别体现了……”要对每一组材料所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现象、道理或者问题分别进行回答。⑤“上述几组材料共同体现了……”需要回答所有材料共同反映、体现或说明的现象、道理或者问题。

(2)明确设问的指向。设问指向主要指从哪个角度或者解决说明问题,即“具体问题”和“角度”的要求。角度一般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

例题中第一问“结合材料一”明确了对材料一的要求;“说明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了设问指向为“意义”属于“为什么”的范畴。例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限定了对材料二以及对知识主题的要求。“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问题中的“如何”明确设问指向。

三、扎实的知识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

扎实的知识功底是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基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答案绝大部分是所学过的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基础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事物的判断则愈准确。

浅析高考数学二轮备考复习策略 篇4

一、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所谓“纲”, 主要指《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简单地说, 《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我们可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 并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 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经过一轮的复习, 知识点已经具备。那么在二轮复习当中, 更应夯实基础知识, 把握纵横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揭示普遍规律, 同时寻求知识网络的交叉点, 加大交叉点的知识整合, 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如:三角与向量交融, 解析几何与向量交融, 数列与不等式交融, 函数导数与不等式交融等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以本为本, 抓好专题复习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 指导思想是全面、系统、灵活, 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则重在知识和方法专题的复习, 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 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是数学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阶段, 高考数学能否考高分, 关键在于第二轮专题复习效果的好坏, 对此同学们要高度重视, 切不可掉以轻心。第二轮专题复习主要有以下三类:

1. 围绕知识点交汇的专题复习。

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加强各知识板块的综合, 对知识的交*点和结合点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专题复习。例如, 以函数为主干, 不等式、导数、方程、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再如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 平向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等。

2. 有关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专题复习。

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1) 函数思想方法:根据问题的特点构建函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 转化为对构建函数的性质牗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对称性、范围和图像的交点个数等牘的研究; (2) 方程思想方法:通过列方程 (组) 建立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 通过解方程 (组) 实现化未知为已知, 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3数形结合的思想: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相对应, 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比如点M (x, y) 到点A (a, b) 距离的平方, 点M与点A (a, b) 两点间直线的斜率。但此方法主要运用于解选择题和填空题, 在解答题中要使用慎重。 (4) 分类讨论的思想:此思想方法在解答题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地位, 在解题中应明确分类原则:标准要统一;不重不漏;不主动先讨论, 尽量推迟讨论。此外在解题过程中, 尽可能地简化分类讨论, 常可采取: (1) 消去参数; (2) 整体换元; (3) 变换主元; (4) 考虑反面; (5) 整体变形; (6) 数形结合。

3. 有关于三种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的解法的专题复习。

三、以练代练, 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想要真正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勤练习才是王道。想要熟练唯有通过不断的机械练习, 这是学数学最痛苦的一段过程, 但这也是每个高分取得者的必经之路。

1. 要侧重于训练客观题和中档题, 训练速度和正确率, 也要适量做一些综合题, 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并及时总结、记忆, 内化提高。

2. 要强化技能的形成。

技能包括: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 这些必须做得非常规范, 非常熟练, 做的时候要再现数学思想, 也就是要明白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以考学考, 提高应试技巧

考试是一门学问,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 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 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 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 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 逐步适应。

平时考试的试题要精选, 要注意试题的新颖性、典型性, 难度、梯度和计算量适中。一般说来, 考试时首先要调整好心态, 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 力争让会做的题不扣分, 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然后认真、仔细读题、审题, 细心算题, 规范答题。其次,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讲究快速、准确。平时做题应做到:想明白、说清楚、算准确, 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密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当然应试的策略要因人而异, 比如基础好的学生做填空、选择题可以控制在45分钟左右, 基础较差的可能需要一小时, 主要是看怎样处理效果最好。每次考完后都应认真总结。

总之, 高三复习夯实基础是根本, 掌握规律是方向, 提升能力是关键。我们必须“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从复习备考策略上多下功夫。以不变应万变, 才可能利用有限时间, 取得最佳效果。

摘要:高三复习夯实基础是根本, 掌握规律是方向, 提高能力是关键。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搞清基本原理, 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从复习备考策略上多下功夫。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篇5

1、章节复习

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联系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考前突击

俗话说的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很多学生平时不下功夫,总是在考试前做突击,虽然这种方法不可取,但是不得不说考前突击的记忆还是非常深刻,尤其是当你看到一个知识点而考试中有考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对它的记忆便会更深,虽然不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但是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3、轮番复习

虽然我们学习的科目不止一项,但是有些学生就喜欢单一的`复习,例如语文不好,就一直在复习语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问,其实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当人在长时间重复的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疲劳,进而产生倦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做复习的时候不要单一复习某一门科目,应该使它们轮番上阵,看语文看烦了,就换换数学,在烦了就换换英语,这样可以把单调的复习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4、纠错整理法

浅谈高考英语二轮复习策略 篇6

一、引导学生找准复习切入点,以点带面,合理构建知识体系

在二轮复习的课堂上,教师通常会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这样的复习相对一轮复习的按部就班而言,知识体系跨度增大,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抓住知识间内在的、横向的联系。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些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比如,动词短语作为历届高考必考的考点,在各种题型中均超高频地出现,应给予其高度重视。而在以往的教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它们的掌握并不扎实,用错的现象比比皆是。拿cut一词构成的动词短语来说,若让学生很快记住cut up, cut down, cut off, cut in, cut out 的含义并做到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观察,目前市场上充斥的参考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按照动词的排列顺序来讲解这些动词短语的,而学生往往也无意识的按这种排序来记忆短语,但往往刚刚记住一个,转而却忘了另一个。其实在笔者看来,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准串起零碎知识的那根“线”。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的渗透给学生一些技巧性的知识,让学生转变思路,把动词后的小品词(up, down, off, in, out等)作为“线”的话,通过分析这些小品词的内在含义,我们可以全面、精准地掌握动词短语,构建更加牢固的知识脉络。比如:小品词off在字典中有这样的义项:“表示除掉或分离”,那么它所构成的短语cut off表示“切断;使隔绝”就不难理解了,另外take off表示“脱掉(衣物)”,“(飞机)起飞(与地面分离)”以及wash off表示“洗掉”,turn off表示“截断(电流﹑ 水等);关掉(电器)”等等,这样的记忆,便达到了“识字不识字,先识半个字”的境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切入点,这样的切入点我们找到的越多,对考题窥视的角度越全面,对知识点把握的越精准,对问题的思考也就越透彻。

二、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做题效果,重做揣摩高考真题

一轮复习后的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仍较为薄弱。同时,由于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一轮复习所涉及的知识繁冗庞大,在二轮复习阶段,更应该通过做题来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效果。但面对做题,很多学生一味的为了做题而做题,最终沦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建议教师在平日的试题讲解中,灌输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做题态度,鼓励学生注重提高做题的效果,学会就题论“理”,就题寻“规”,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道题目的效用。比如这样一道单选考题:

(2006重庆)______ and I’ll get the work finished.

A. Have one more hourB. One more hour

C. Given one more hourD. If I have one more hour

本题考查的是句式“祈使句/名词短语+and/or+陈述句”,由此得出正确选项B。如选项A表达有误,可改为“Give me one more hour”;选项C除可改为祈使句外,还可以把题干中的and去掉,转化成“Given one more hour, I'll get the work finished.”;而选项D中若使用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就要把与之冲突的并列连词and去掉。通过这样的步骤,这道题被我们做透、做细了,实现了此题作用的最大化。

另外,通过对近些年各省高考真题的研究,笔者建议,教师极有必要在考前利用高考真题指导学生掌握高考命题的“脉门”,明确复习方向。为什么历年真题被置于如此高的位置予以重视?

第一,各省高考试题的命题难度、广度相对稳定,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命题思路,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复习;

第二,高考真题自身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且试题内容跨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很多文章都可以作为平时阅读、背诵的优秀素材。加之,如果我们把这些文章像学习课文一样的做到精读,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单词也一同解决了;另外,对于其中长难句的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对单选题、改错题的把握;再者,如果我们从文章中提炼出一些含金量较高的词句,并把它们应用于书面表达,为自己的文章增色,则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第三,高考中常常会有考题“重现”的现象。比如:remain作为系动词,2007年山东省、2008年辽宁省及2009年四川省连续三年考查了“remain seated”结构。

所以说,历年真题的作用不容小视,利用真题来达到磨练应试技巧、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省时、省力、高效。

三、协助学生调整心态,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掌握正确的应试策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在研究影响高考的因素中发现:占第一位的因素是考生应试中的心理状态,其次是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再是学习方法及学习基础。换句话说,知识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而考生心理状态的调节是决定应试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要想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必须调整心态,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掌握正确的应试策略。

首先,学生对每次考试的期望值应该尽力且量力。在制定考试成绩争取达到的目标之前,每个学生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应该做出正确的估计,正视自身实际水平,保证在考试中做到心态平和,正常发挥。

其次,学生应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高考是面向全省高中毕业生的选拔性考试,试卷中的基础题、中档题占全卷的80%左右。可见,如若学生在答题时能够集中精力,细心审题,把会做的题做到万无一失,其余的难题争取最大限度的拿分,取得满意的成绩并不是件可望不可及的事。同时,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把重点落实到位,“抓大放小”,抓住基础,不搞难题、偏题、怪题的钻研。

再次,考试中,学生的答卷速度应适中。太慢,时间不够,易导致试卷的大量失分;太快,易急躁、马虎,准确率降低。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对知识点与解题思路的熟悉度,注重培养分析解题能力。学生平时做题时可以把每道题或每套题都掐好时间,开始做题时可适当放慢速度,着重训练解题思维,随着解题思维的日益成熟,逐步缩短做题时间。

总之,对于英语学科而言,高考备考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二轮复习则是重中之重。如果每位教师能够认真落实以上几点,就能为之后的三轮复习及其他备考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保证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中国高考真题全编(英语)[Z]. 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9.

3. 第二轮复习需提高做题效果 [N]. 扬州晚报. 2011.12.28. (C3)

4. 常艳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访谈录 [DB/OL]. 新华网河南频道, 2006.5.17.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篇7

1. 基本情况

2012年1月, 2012届无锡市职高三进行了一模考试, 共有655名学生参加了考试, 全卷满分150分, 其中选择题48分, 填空题24分, 解答题78分.90分为及格, 120分以上为优秀, 及格人数270人, 及格率为58.4%, 优秀率为19.3%, 平均分为91.7分, 方差为29.9.现分析如下:

(1) 选择题得分统计表:

(2) 填空题得分统计表:

(3) 各分数段如下:

(4) 各分数段人数百分比柱状图:

2. 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首先, 从选择题来看, 题量适中, 难度不大, 灵活性也不大, 大多数与常规训练相当, 得分率正常.前10道题都是常规性的基础知识题, 中上水平的学生都能快速、正确作答, 只是最后两道选择题增加了一点“陌生度”, 最后一道选择题是一道非常规题, 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填空题难度也不大, 解答题的难度正常, 第22题函数、25题解析几何难度稍大.整份试题难度适中, 符合中职学生实际;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但对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度不大, 中上水平的同学只要做题细致就不易失分, 但是对尖子学生却没有太多“用武之地”, 使他们占不到太大的优势.从成绩看, 两极分化严重, 尖子生不多, 差生却不少.

3. 卷面情况

(1) 多数同学解题不规范、不严谨.不少同学解答题中的“解”都没有写.少数同学用白色修正液涂改, 极个别同学用铅笔答题.这与老师平时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高、教学不够严谨有关.

(2) 基础不扎实, 应知应会的内容还不熟练.不少同学不能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对→a⊥→b与→a·→b=0的相互转化不熟练;数列中不少同学不会进行拆项求和;对独立、互斥、对立事件的概念理解不清, 对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伯努利概型的掌握有待提高等等.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函数的综合应用是高考的重点, 也是学生的难点.

(3) 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在计算中, 不少学生没有分步解题, 只笼统地列出了一个算式, 以致一错全错.有的学生由于粗心出现了计算错误, 有的学生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技巧不会使用, 出现了“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的现象.

(4)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有的学生不能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 选择并制定合理的、简洁的解题方案, 进而实施解题方案.

二、第二轮复习的对策

从职高三第二学期开始就进入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 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的关键阶段, 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要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要精讲精练, 做到减少重复, 重点突出, 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 学有收获, 学有发展;三要注意查漏补缺, 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 缺漏的知识弥补起来, 杂乱的知识条理起来, 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要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熟练掌握上, 不拔高, 不降低.具体地, 怎样开展好第二轮复习呢?我们的构想如下:

1. 注意分类指导, 个性补偿

(1) 就近发展, 各就各位.基础好的同学, 多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 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争取拿高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 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 中档、低档题把握住, 保证不丢基本分.

(2) 查漏补缺, 强化训练.在第一轮复习结束的基础上选一本专项复习的参考资料或自选自编一些专项训练题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及时加以弥补.复习中应适当加强对重点内容的训练和讲解, 提高对考点知识的识别能力, 注重培养寻找已知条件, 已知与未知的桥梁, 由因索果, 执果索因的思维能力.

(3) 分层施教, 双管齐下.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实施分层教学, 讲解时要有所区别, 训练有所不同, 既要培优又要补差, 使每名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2. 突出“一个加强三个关注”

(1) 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 选择题容易得分, 也容易失分.这是因为客观题的知识覆盖面广, 数量不多, 难度一般也不大, 但占全卷的三分之一的分数.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解答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 做到“既快又准”.从审题能力、思维品质等出发, 组织几次客观题的专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就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 充分发挥试卷的选拔功能.

(2) 关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 基础性强了, 但能力要求没有降低, 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 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下去”, 让重视分析、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3) 关注知识交叉点的训练.知识的交叉点, 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 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 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而这恰恰也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弱点”.

(4) 关注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过程表现形式, 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 又是师生共同交流的纽带.在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人人参与讨论, 相互进行交流, 得以共同提高.

3. 做到“三个转变”

(1) 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 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 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复习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变“给出方法解题目”为“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方法是思维活动, 只有在如何“选”上做文章, 才能解决好学生自己“不会做, 做不对, 老师一讲就通, 一见考试就蒙”的现象, 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 突出高考热点题型.因为高考时间提前, 4月底就要进行对口高考,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从头再来, 要紧紧围绕重点方法、重点知识点及近几年“热点”题型, 狠抓过关.

(3) 变追求数量为追求质量, 突出讲练结合.一切讲练都要围绕学生的理解与运用展开, 贪多嚼不烂, 学生消化不了, 落实不到学生独立运用上, 题海战役讲练再多作用也不大.只有重质减量, 在精选上下工夫, 才能抓好落实, 做到非重点的少讲少做甚至不讲不做.

4. 处理好复习中的五个问题

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 不是追求过多的讲, 过多的练, 面面俱到, 而是重点问题舍得花时间, 非重点问题敢于舍弃, 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 增大思维容量.

二是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两种极端,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因此精讲精练, 合理分配好每堂课讲练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问题.课堂中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真正体现, 有的讲得多、讲得快, 学生被动听、机械记, 久而久之, 学生思维僵化, 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 过多的板演、笔算, 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 其实是老师的惰性行为,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学生收获甚微.双边活动的真谛是提问能启迪思维, 点拨能切中要害, 让学生真正参与解题活动.

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学情抓不住, 讲评随意, 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评前认真阅卷, 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相结合, 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 剖析根源, 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 让学生讲好解法, 讲错误处, 展开争论.这种方式, 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比教师讲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五是专项训练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复习的前提下, 围绕函数、概率统计、解析几何等主干知识, 突破知识分类, 做好专题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 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 在经过了第一轮“拉网式”复习之后, 第二轮复习应有针对性地采用“查缺补漏”的方法, 帮助学生找出疑点, 分析重点, 突破难点.既要上好专题训练课, 又要强化综合训练.既要重视审题的科学性、运算的准确性、解题的规范性、表述的精确性以及提高解题速度, 又要突出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努力杜绝懂而不会, 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 全而不快的现象.从而不断提高复习效率,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 2009.

[2]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0.

高考语文二轮冲刺复习技巧 篇8

2012年的高考复习很多学校已步入第二轮的紧张备考阶段。语文学科的二轮复习和模拟考试同时展开。语文学科的二轮复习首先要研读新考纲,明确考试要求,整体把握复习内容,然后将其分类细化。针对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要求,复习时应各有侧重。

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这部分内容可分成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是字词的音、形、义,应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复习,融会贯通地进行记忆和理解,以常见常用为原则,偏、难、怪的不必涉及。第二方面是标点和病句,重在对类型的掌握。要对考纲要求的病句类型和常见的标点错误烂熟于心,再配合适量的练习,对每一类型中的具体情形多些了解。第三方面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以上这些主要见于第Ⅱ卷的语言运用题的考查。这类题的复习重点应放在掌握具体题型上,要对高考练习题中出现的题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见多才能识广。当然,见多不是大量盲目地练习,而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巧学精练,一般每种题型练习两三道就可以对该题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了。另外需要注意,这类题大多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从复习的时段上看,这个阶段记忆和背诵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是最佳阶段。第一轮的复习内容已有部分开始遗忘,及时复习巩固,可以起到强化记忆、加深印象的作用。抓好本轮复习,更有利于考场上有最好的发挥。所以,这个阶段背诵记忆的内容,应作为重点来抓。注意回归教材,以教材中出现的为主,适当地有所扩展即可。

古诗文阅读。

古文方面,要弄清高中阶段应掌握的古汉语基本语言知识,做题时重点放在文言文断句、翻译和对人物的分析评价、对文意的理解领会上。古诗方面,要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积累古诗鉴赏中常用的一些词语,学会用鉴赏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当中还应注意练习逐字逐句揣摩的功夫。现在也有将诗歌鉴赏和文学常识结合起来的考查形式,应引起注意。在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注意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

现代文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要贯彻熟能生巧的方针,重点放在对规律方法的总结上。一方面总结命题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归纳阅读理解的技能、技巧。要经常不断地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写作。

这一部分是语文试卷上的重头戏,绝对马虎不得,要确保不失误。对于作文,考生要对自己心中有数,而要想心中有数,就得做一定量的审题训练。审题准确、立意正确是正常发挥的前提。除了过好审题关,还要练好写作技巧。写作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的掌握和提高,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实践。隔段时间动动笔,写一篇作文,这是必不可少的。写完的作文还要进行修改,在不断的修改中才会有提高。试着写几篇改几篇,相信你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强化弱项。

二轮复习有一轮复习作基础,不必再贪多求全,对于已掌握的知识能力可以少花费甚至不花费时间和精力,而是要针对自己的弱项,有重点地复习,专攻某一项或某几项。找出知识上的缺漏和能力上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复习。

高考英语第二轮复习方略 篇9

对原来分散复习形成的高考题型板块、考点知识、解题技巧、思维定势及对策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梳理,从而形成周密、熟练、切合实际的思维体系及思维定势,进而形成考试能力。由于考试时间太紧, 高考试卷除部分偏难题型需要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外,大部分题都是平时练就的惯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本阶段应把形成周密、熟练、切实可行的惯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作为本轮复习的目标, 从而避免在紧张的考试中乱了阵脚。

二、主要任务

本轮复习的重点是:阅读、完型、单项选择、短文改错、书面表达。

由于语法专题在第一轮复习中已经涉及, 再加上其耗时费力且所占分值小,因此,本轮复习只进行死角清理、浓缩、建立错误档案,在专项训练中查漏补缺。如,对大型语法专项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督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规模训练, 教师只把学生不会的作为重点讲解, 避免对语法大讲特讲而浪费时间。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1.单项选择。英语中单选题分值比例小, 且情景对话占一定比例。因此,要注意知识的扎实推进与讲解中的“串联”相结合,以一当十。要建立错误档案,且经常归纳总结,并结合高考真题,反复训练,以达到特别熟练的程度。高考有时候不回避重点,特别是热点,这些考点往往并不难。有些考点甚至连年或隔年出现。但是,这些热点往往被忽略。笔者认为重点热点应该反复练,甚至关注该考点在教材中的原句以及在某些大型词典,特别是牛津﹑朗文词典中的例句,达到特别熟练甚至触类旁通的程度。切记二轮复习中单项选择的复习要以前期错误档案中的错题为中心的查漏补缺为主。

2.完型。以 精选的高考题 为中心,教思路,教方法,练套路,形成惯性体系。具体操作要特别注意完型中的情景意识、中心意识,理思路,破解复杂情节,并注意完型填空中选词的轻重。

3.阅读。要 将高考真题与 新题相结合,坚持长期练,进而形成思路,套路,忙而不乱。一是坚持四步走的体系意识: 前三十秒读完题干,对他们要不读选项、不求记忆、只留印象;进入阅读感觉到命题之处可用铅笔画线, 对首末段、首末句及复杂之处要适当放慢速度,但要防止反复回视;后三十秒悟中心及纠结之处。悟中心要特别注意从作者的用词倾向,如褒贬、出现频率、首末段等。二是恰当的识别定位:识别题型,如细节考察题,词义猜测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归纳题;定位错题的设置方向,如张冠李戴型、本末倒置型、无中生有型、以点带面型、偷梁换柱型等, 从而做到错误选项识别透,对正确选项选的清;印证回归意识, 用题干核心词与原文中的重复词作为印证标记, 切记凭印象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4.改错。特别 注意套路 ,民族语言差异等, 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一是通读全文在翻译与理解中查出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连词, 代词; 二是回读大型考点———也就是关注语法错误;三是要化整为零,从词入手,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代词等。改错时有以下几点需格外注意: 冷不丁冒出一个异样时态需注意该时态;遇见代词时,要关注其与指代对象的一致性以及个别词与反身代词的搭配; 要格外关注碰着的连词; 要关注里面出现的反义词与近义词、否定、肯定以及主动被动的合理使用; 要注意形容词、副词的合理使用;要注意以介词为核心的介词短语及介词的合理使用。

5.写作。这 一阶段的 写作训练要特别强调速度、句型、短语、结构,以及熟背5—6篇范文。同时, 在写作训练中要注重以下几点:写作中的首末段要特别关注;考场作文要体现快、准,因此反复背几篇经典短文, 要在熟练中悟出其结构、内容;为实现零错误的目标,可经常以时态、语态以及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 有意识地使用短语和一些常见的“万能”句式,每天练至少五个句子。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浅谈 篇10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考复习,学习策略

一、把握高考动向, 早作准备, 积极应对

教师在根据考纲抓好稳定题型的基础上, 还要把握《考试说明》中透露出的最新信息。今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考查。这样, 我们就可以进行判断, 有可能在文言文、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考查, 如古诗词鉴赏、汉字书法、楹联等。

今年还有一个变化, 那就是新增了新闻类文本阅读, 《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增加了新闻比较阅读的考查方式, 主要的考察点有:概括对同一事件报道中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不同;比较由于视角不同、立场不同、目的不同, 报道的侧重点又有哪些不同;针对某一现象, 不同记者有哪些观点分歧。

这样看来, 比较阅读的阅读量明显加大, 难度增加。我们可以预料到的难点是由于学生对新闻体裁不熟悉而造成的恐慌感和技巧的不熟练。我们应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类文体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通过新闻类文本阅读的专题训练, 使学生熟悉新闻的表达习惯、行文逻辑以及用语上的褒贬, 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另外, 面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文学类文体的阅读复习。据北京市年前考试统计, 采用新闻比较阅读题型后, 学生得分率大幅下降, 甚至低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所以, 教师在重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同时, 还要加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

二、革新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

学生在反复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现象, 做题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反复讲, 学生也会产生腻烦心理。因此, 教师应该抓纲务本, 革新复习方法。郝润生老师提出的“一例多用”高效复习方法值得借鉴。比如, 诗歌鉴赏, 教师可引导学生大力挖掘课本的应试价值, 利用已做过的典型试题以少胜多, 提高复习效率。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这首怀古诗比较熟悉的优势, 让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己出题, 自设问题答案和评分标准, 以强化答题的规范化。学生通过对熟悉诗歌的研究能提高对高考诗词鉴赏题的把握能力。我们可以这样设题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虚实角度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词中的形象 (周瑜, “我”) ;分析词中用典的妙处, 分析用典的得失;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拟考题、答案和评分标准, 根据评分标准评判同学的练习。这种另类的复习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 兴趣盎然, 在活动中加深对答题规范的要求的理解,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探索有效途径, 提供具体指导, 让学生在作文深刻性上增分

高考作文占据了高考的半壁江山, 学生要想获得高分, 就必须在作文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以作文复习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作为应试作文出彩的文章并不多, 能到50分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距高考还有三个月, 如果教师希望学生作文维持在40分左右, 只需要每周写一篇作文, 重点练审题, 同时保持成文的语感即可。学生要得到50分以上, 就要做到内容深刻。而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写作文时能把道理讲清、有理有据就很难得了, 很难做到深刻。

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方法, 如果能够做到写下水作文现身说法就更好了。教师要明白短时间里让学生思想认识迅速提高是不现实的。因而作文深刻不是让学生增加内涵, 而是让他们释放内涵。那么, 如何让学生作文做到深刻呢?方法就是用形式倒逼内容, 教会学生使用以下策略来体现作文的深刻性。

首先, 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现在大部分学生采用例证法写议论文,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议论, 因为例证法所举例证如果是正例, 那么必然可以用反例来反驳, 用例证法对第一个事例好分析, 但第二个、第三个事例所讲道理就只能与第一个事例重复, 很可能无话可说。而多角度立意可规避这种情况, 做到一个观点三点理由, 把道理讲透。

其次, 联系社会热点。如果议论文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联系, 就能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也能给人留下关心时事、积极上进的好印象。近几年的高考或直击热点, 或暗扣热点, 都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生作文议论时如果能联系社会热点,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就能写得深入。

再次,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即能根据不同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多想到事件发展的可能性。现实社会是复杂多变的, 又是彼此联系的, 学生应该学会利用政治课所学到的哲学思维来考虑问题。笼统的议论很难深刻, 甚至还会偏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才能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写得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对比进行说理, 通过正反对比来进行论证, 这样就能把道理分析得全面和深刻。

最后, 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原理, 如矛盾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马太效应、破窗理论等, 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复习备考头绪多、任务重, 二轮复习更要抓重点, 讲方法, 科学备考, 把工作做细, 不断突破,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在二轮复习中, 教师要明确重点和难点, 针对一轮复习中的缺陷和不足, 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集中突破, 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问题, 不断进行解题训练, 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霄萌.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4.

[2]祝新华.侧重评核选取与运用信息的能力——阅读测试文本的选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12 (10)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篇11

【关键词】2012 高考 复习

目前,贵州省大部分中学高三年级已经基本完成或完成了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的教学,通过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已比较全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查漏补缺,扫除了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第二轮复习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作为一名连续多年在高三任教的教师,笔者对如何抓好物理学科第二轮复习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2012届物理高考试题应起到指引方向、平稳过渡的作用,因此试题难度和考点相比2011年不会有较大变化

2012届考生是我省最后一批使用老课程教材的考生,2012届高考试题肯定还有指引方向、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考大纲,同时对近几年贵州省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试题认真进行研究,复习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应在复习老教材的同时,教师自己应多关注新教材,特别注意新旧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结合点部分。其实在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中也有体现,例如第23题实验题,考察的是多用电表的原理及使用,这与新课程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八节的《多用电表原理》内容如出一辙。

二、突出重点,建立知识网络架构

第二轮复习可以把高中物理划分成七个大的单元:①运动和力;②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③动量与能量;④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⑤电磁感应与电路分析;⑥热光原波;⑦物理实验。在第二轮复习中,应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高度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并且力争达到熟练记忆。

由于理综高考中物理试题数量有限,不可能覆盖高中的全部内容,但重点内容、主干知识一定会考。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每个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在主干知识上狠下工夫。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做到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中要重视对热光原的教学,将必拿的选择题分数拿到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有近30个知识点,在每年高考试题中约占18一24分。从这些年的高考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命题方向在回归课本,考查基础知识,“考课本”“不回避陈题”成为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对于一些优秀学生来说,可能平时注意去做大的计算题而忽略了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导致高考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你要求他能很好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大题、难题是不现实的,而热光原这一部分与其他内容无太大联系,没有什么复杂运算,学生容易掌握,所以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部分分数。因此教师在复习这一块时不可大意,不能一带而过,而要认真对待。

四、注意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由于高考物理试题的题量较少,所以突出学科内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要特别加强背景教学、规律应用教学,注意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如:

1.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是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中出现。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五、重视实验复习

纵观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明显具有以下特点:

1. 注重对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读数的考查。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是实验的基础,特别是对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多用电表的正确读数的考察。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深刻理解其测量原理,学会准确读数。

2. 对实际操作的考查;注重考查实验的多种思想和数据的处理方法;注重课本基本实验所掌握的实验原理、技能的迁移。

因此备考要以大纲中的每个实验(包括演示实验)为依托,以实验能力的要求为中心,以实验中所涉及的思想方法、实验原理为重点,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实验方法,这样,许多实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及规范的答题格式

由于到了第二轮复习階段,经常是理化生三科合成一起进行综合测试,不少学生总感觉到时间不够,因此看题很快,而忽略了一些关键字以致条件疏漏甚至读错题,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与老师也有一定关系。因为课时紧,而物理需要的复习的内容又太多,所以很多老师在上课时,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审题时间,常常是自己念题目,并给学生提示题目的关键字眼。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一离开教师,就不会读题。因此,在平时练习中,我们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审题,其实学生审好题后,解题速度就会快了,反而节约了时间。

还有,很多学生答题格式不规范,比如在画电路图时平手画,线不直;作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不用圆规,画的圆不规范,而影响了解题;在答计算题时不分步把关键式子逐一列出,导致一步错误,全步都错等;这样,都有赖于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加以规范。

对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12

一、大胆取舍,重点突破

学生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已经掌握各部分的基础知识,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也已基本了解.因此,第二轮复习时切忌“炒冷饭”,应该大胆取舍.对历年高考中出现频率低,甚至根本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在第二轮复习时最好不要涉及或少涉及,比如:数学归纳法,计算机语言等.对三选一(22题,23题.24题)题应重点落实一个,不要三个题目的内容都练习.

二、知识专题,构框架、织网络、建系统

对任何一个内容,应构建知识框架、编织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系统.让学生能清楚的回忆出这部分知识的主要内容.明晰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抓住知识节点,建立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1.模块式复习将高中数学知识分成几个模块(如:函数与数列、函数与导数、向量与三角、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统计与概率、向量与解析几何等),将相关内容放在一起编织知识网络,寻找知识节点.

例1(2010重庆卷10)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A.直线B.椭圆

C.抛物线D.双曲线

该题是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相结合的典型题,单独靠立体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都无法解决它,如能将他们有机的结合,作出下面的图形,问题会迎刃而解.

解如图,设AD,C1D1间的距离为d,P(x,y).则由PM=PN得:x2=y2+d2.所以P点轨迹为双曲线.答案:D.再比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内容,通过知识专题的复习使学生对圆锥曲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知道解这类问题所用的韦达定理2.讲、练、评有机结合以具体问题为例,经过:1知识再现(解决这类问题所用的知识),2方法应用(解决这类问题所用的方法和手段),3高考链接(近些年高考中出现的此类问题举例),4反馈检测(利用各地模拟试题,前些年的高考试题进行检测,并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5课后巩固(针对所复习内容,采取每日一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方法,反思不足).

三、方法专题,注重通法、渗透

“巧解”高考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具有一般性的解法,在复习中应重点落实通法,在通法掌握的基础上适当渗透“巧解”.

例2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面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与面AC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

该问题属于立体几何中,求不规则几何体体积问题.通常的方法是“割补求积法”.教师应讲清楚“割补求积法”的实质,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同时渗透“巧解”.其实,本题除用“割补求积法”外,更有“巧解”:VABCDEF>VF-ABCD=6,而选项中只有D选项的值比6大,因此,D选项正确.“巧解”,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功底,需要临场的“灵机一动”.学生们的程度不同,知识功底不同,考场上又不可能总是灵光闪现.因此,必须先教会通法,再渗透“巧解”.

四、题型专题,规范训练

上一篇:旋转技巧下一篇:经纬仪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