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论文

2024-10-26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论文(精选11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论文 篇1

在近几年历史高考中,知识和能力立意已成为高考的大方向,提高高三的复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尤其重要,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力求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科能力。

一、主干知识逐个击破

所谓历史的主干知识,也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阶段特征,以及一定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等。文综历史考试受分值大、所考知识点少的限制,往往侧重于主干知识考核,因此在复习时要特别注重主干知识的掌握。如:

中国古代史部分: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理解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古代中国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系统归纳古代传统文化的演变和科技教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分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掌握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而进行艰苦探索的历史;了解中国近代社会新的生产力代表的出现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1中国近(C代H3)化2C、=工CH业CH3化、民主化是中国10.近4代史的重点;理解新、旧2民主主CH3义CH革=C命H2的两个历史过程,尤2.其03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民主主义胜利的历程;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建国初期的三大任务,社会主义的曲折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形成,等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正确认识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发达的历程,尤其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创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三次工业革命及比较,近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几乎每年都考,常考常新;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如:资本主义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及教训;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二、警惕复习中的误区

针对目前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我建议复习中应注意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倾向,从而增强复习效果。

1. 知识性失误。

表现为史实记忆不清、概念模糊、知识零乱、结构不明、记忆不全面、知识点混淆的现象相当突出。

2. 思维性失误。

思维混乱,考虑不周,脱离史实,不能做到史论结合,缺乏思维规律,做题答不到点上、逻辑性差,等等。有的同学因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不清,表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逻辑性,讲了后面的历史又回过来讲前面的历史。

3. 缺少计划性。

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必修一、明天必修二,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必修一、或复习必修二、或复习必修三,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前面又忘了后面。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

三、一轮复习重在基础

第一轮复习,不是对原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认识、理解、记忆的过程,因此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还要做到能力的提升。

第一轮复习,考生必须理清单元知识,把握阶段特征,挖掘各个考点知识,掌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理解其基本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将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中外知识进行类比分析,以突出各自的个性特征。例如,复习“戊戌变法”时,明确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除了解其背景、过程、结果外,还需了解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机遇。同时,还可将它与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比较。也可与世界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等进行比较。这样就可加强中外知识的融会贯通,突出时代特征,加强对已复习内容的巩固,还能为后续阶段的相关知识复习引路铺石,为第二轮复习奠基。

四、全面复习

自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以来,历史试题选择题的命制一直是采取主题式命制方式。这种主题式的命题方式,体现了对学科内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对高考复习专题教学发挥了很强的指导作用,但是缺点是形式比较单一,更限制了对教材知识抽样考查的范围。基于这种现实,这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作了较大的改革,选择题多根据能力考查的需要进行自主命制。这种主题和非主题相结合的选择题考查方式的出现,既体现了对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又增强了根据考查能力需要进行抽样考查知识的自由性,提高了对知识考查的覆盖率。针对这种选择题考查呈现方式的变化,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要依据高考大纲,对考点进行全面落实。这就要求同学们熟练地掌握所有的书本知识,包括隐性的一些部分,而复习中有的同学往往只注意正文部分,这样容易造成学习中的薄弱点。因此,在复习中,除正文部分外,前言、大事年表、材料、图表、注解、习题、黑体字学生都要注意,以免造成知识上的遗漏。还要关注教材细微点,如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总理衙门的设立,分别标志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中央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等等。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论文 篇2

高三数学复习,面广量大知识点多,不少学生感到既枯燥无趣,又不能灵活应用,从而是很多学生产生了为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效率,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重视预习,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分析与数学方法的运用,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明确它们要求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两先两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勤动手,多动脑。

高三的课一般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高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弄清那些已懂那些还不懂,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现在学生手中都会有一种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三建好错题档案,做好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更多。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2、概念不清、似懂非懂。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5、情景设计看不懂。

6、不熟练,时间不够。

7、粗心,或算错。

以上方法经过一个阶段自查,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

四、强化定时训练,及时反馈矫

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题,但反过来做了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因此要提高解题的效率,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定式训练是必要的。

1、要有针对性地做题,典型的题目,应该规范地完成,同时还应了解自己,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的题,但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

2、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对做过了典型题目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

4、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5、独立思考是数学的灵魂,遇到不懂或困难的问题时,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要知道高考题是要自己完成的,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五、养成良好的审解题解题习惯,做到一快一慢

养成良好的审解题解题习惯,如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规范解题格式,做到审题要慢解题要快,注重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学生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六、从考试中学会考试,提高应试技能

(一)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就是说,先做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二)一慢一快,相得益彰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三)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四)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考试的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

家长晒经验:高考数学如何得到的147高分

又是一批学生进入高三,家长、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紧张过了头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家有考生的心情,我深有体会,只是我辅导我的孩子比较迟。2006年高考前一个月,我孩子对数学深感担忧,她过去的每次考试几乎也都在120分以下,但在各方努力下,2006年高考数学得了创纪录的147分。这一故事我曾提到过,但还是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在找这个过程,我再次如实表述出来,虽是个例,但可给学生及家长以参考。同时给予学生新学年学习加以启发,早一步动手,早一步胜利。

2006年五一过后,孩子跟我说:老爸,我的数学怎么越来越没有底了?为了打消孩子的顾虑,我说:你老爸就是教数学的,这点事好办,包在我身上了!还有四周的时间,前三周你集中精力把其它学科搞定,最后给我留一周的时间,我给你解决数学问题。这一番话给孩子吃了定心丸,她果然相信了我的许诺,并全力投入了其它学科的复习中。其实我这句话既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又提高了她的学习效率(从她的四周的时间中硬挤出了一周)。最后一周到了,我问她:你的选择题有问题吗?她说:这个题我自己解决!填空题有问题吗?她说:这个题我自己解决!后面还有六个大题,我逐一问:三角函数能得满分吗?她说:没问题。我说:过了。立体几何能得满分吗?她说:没问题。我说:过了。我说:概率题有问题吗?她说:概率题经常出错误。我说:好!这个题交给我。我说:解析几何这个题有问题吗?她说:这个题我第一问还行,第二问经常出错。我说:好了,这个题交给我!我说:代数大题,比如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求最值、或者求参数的范围,这个有问题吗?她说:没问题。我说:过了。我说:只剩最后一个题了,这个在高考中是个难题,很难预测的,还有不到一个月了,我们就把它放弃吧。她也同意了。那么我就跟她说:七天的时间,你利用五天的时间把你负责的题目干掉,给我腾出两天的时间,解决这两个题目。我的这个举动就等于从她最后七天的时间里,又挤出了两天时间,自然就提高了她的复习效率。这个期间,我把近几年全国的高考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把概率的题目精选了八个题目,把解析几何的题目精选了六个,最后两天让孩子来做。她做对的题目就过了,做错的地方我进行认真讲评。当她把概率的八个题目做完后,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底气大多了!我说:今年高考这个题目绝对没问题了!(这个时候,即使有问题,也不能说有问题!)第二天解决六个解析几何题,她在第一个题思路上就卡了壳,我给她梳理了一番后让她做,结果她在做题的过程中,由于计算能力不过关,又做不下去了。我给她又疏导了一番后,让她重头再来一遍,并要求她一定要把这个题做到底。第三遍,她一气呵成,然后长出了一口气,说:嗨呀!解析几何我找到感觉啦!以后的题目就越做越顺,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她说:我不做了行不行?我问:为什么?她说:我给你讲讲思路。结果她把思路从头说来,说得非常清晰。我跟她说:今年你的解析几何绝对没问题了!她问:真的?我说:真的!(这个时候,即使是假的,也得说是真的!)很多学生害怕解析几何,其实解析几何是规律性很强的,学生害怕解析几何通常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计算能力,心里障碍突破不了,缺乏自信心。在高考前,如果能够彻底的解决几个类似的题目,心里障碍一旦突破,你会发现解析几何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我给孩子的这六个题目,它更大的作用是帮助孩子突破了她的心理障碍。

在2006年的高考中,孩子以居高临下的心态走向考场,数学竟得了创纪录的147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策略

高中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紧张而繁忙的一轮复习,本校生物学科的一轮复习也已经进行到了必修一的第二章。研究近年生物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已经完成了从“经验型命题”到“素质型命题”的转化。高三复习能否贴近“素质型命题”这一理念,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绩。现结合我校近年高三生物复习的实际,说几点自己的感悟,在此与大家共勉。

《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根据近年来对《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纪不循

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主要归纳如下: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利用教材插图,理解相关知识

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照片、图表等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插图,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利用。

(1)抓住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能否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是识图的关键,故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的识别及相关特征的比较,这类型的考题会渗透进高中知识的各个模块中。

(2)进行对比

在教学中,把课本前后相关的图形进行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通过比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就能归纳总结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3)据图拓展

在复习时,通过看图识图,引导学生增加图中知识量,加大图的负载量,促进知识融合,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如,给一个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各个结构的同时,还要知道每个结构的作用,及其参与的各个生理过程,最好还要知道参与的生理过程的大概流程。像这样教学中据图拓展,可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整个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多、杂,但很多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把这些“点”相互连接,则可形成与食物网类似的“知识网”。如,元素—脱氧核苷酸—DNA—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遗传变异—进化。这样归纳出一条主线,既帮助学生对整个教材内容形成整体观念,又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性考题的能力。

二、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1.练

在系统回归教材内容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单元测试题,让学生自查知识掌握情况,也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常见考查方式。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认真审题,避免“懂而不会”的情况。②类化相关知识。③精心组织语言。④经常反思,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讲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重点分析错误率较高的题。并选择经典题、难题讲解,在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

1.掌握课本中的实验

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能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知道实验目的和实验中的材料用具,尤其是要分析给出的材料用具的用途,这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教材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①显微观察类实验,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学生要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②生化鉴定类实验,此类实验是利用物质的一些特征来鉴定该物质,因此物质的特征及常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牢牢掌握。③生理分析类实验,此类实验指对生物的生理现象进行分析的实验,一般属于析因实验,即分析引起某种生理想象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关键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2.分析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

生物实验设计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高,教学中不断分析总结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让学生知道解题的方法,掌握设计实验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分析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要求学生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

总之,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制订适合学生的复习计划,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充实准确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皓兮.中学生物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2]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张迎春,汪忠.生物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心得 篇4

高考数学复习面广,容量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将整个高中的数学知识复习巩固加深,时间紧,复习任务繁重。教师该如何复习,才能使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这是每位高三数学教师渴望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找准目标,提高效率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为此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参考和依据,让教师明确教什么,如何教。考试大纲以及考试大纲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核心,有哪些考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知识分别是什么?告诉我们复习的方向。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全国各地新课标高考试卷设计,把握试题命制和变化的动向。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加大对新增内容的研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常考考点的研究以及数学主干知识考查研究、考情分析等要落到实处,扎实有效。

二、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

当下关于数学高考复习的资料种类繁多,并且大多资料的题目大同小异,部分资料就是知识点的重现,习题的组合,没有合理的设计,涉及的题目偏怪难,对数学知识结构不完备的一轮复习的学生而言,不能起到真正巩固知识的作用。从近些年的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来看,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贯彻的原则是: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甚至有许多基础题目源于课本。

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复习钻研教材,对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及推论烂熟于心,整体把握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生要认真理解、学习课本上典型的例题和课后习题。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固本”,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随着高考深化改革措施的推进,试题命制在求活、求新、求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试题虽不会直接考查基本概念、默写公式等,更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就高考试卷整理分析就会发现,许多题目都源于课本,或是课本题目的改编,或是以课本题目为背景进行综合拓展等。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选择一种适合学生训练的学习辅导资料,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删选和补充,达到训练巩固的目的。

练习要避免题海战术,并不是做的题越多越好,教师要在广泛查阅资料和精心备课的前提下,精选一些背景新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变“以多取胜”为“以精取胜”,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对知识点众多,知识面广泛的高中数学复习而言,老师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应如何复习?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要认真考虑的。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把握通性通法。众所周知,掌握数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思想方法这些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在高三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应根据考纲要求,源于教材,落实双基,逐步恢复和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并揭示它们的形成过程,形成一个知识与能力的框架。其次,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中学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以下几类: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几何变换法等。最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切莫代替学生的学习。

四、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

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复习的目的既要巩固知识也要适当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不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也不是简单的温习课本。那么教师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复习计划,实施教学。所以,认真研究数学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宏观掌控复习的动态与方向,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实施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方法 篇5

2.做好解题后的开拓引申,培养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中得到提高,因而解完题后,需要再回味和引申,它包括对解题方法开拓引申即一道数学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

考虑的愈广泛愈深刻,获得的思路愈广阔,解法愈多样;及对题目做开拓引申,引申出新题和新解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创造精神,提高解题能力:(1)把题目条件开拓引申。①把特殊条件一般化;②把一般条件特殊化;③把特殊条件和一般条件交替变化。(2)把题目结论开拓引申。(3)把题型开拓引申,同一个题目,给出不同的提法,可以变成不同的题型。俗称为“一题多变”但其解法仍类似,按其解法而言,这些题又可称为“多题一解”或“一法多用”。

3.提高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

英语高考第一轮复习的六种策略 篇6

【关键词】英语 高考 复习 体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52-02

在常规的高考英语复习中,我们通常把9个月左右的复习过程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段,即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乃至第四轮复习。但无论怎样划分,前三个阶段的任务都是一样的。而在这几个阶段中,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又是后面复习有效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过好第一轮复习,我们的高考才能取得成功。高考第一轮复习一般是从当年10月份开始到次年3月中旬结束,历时6个多月。而高三复习一共只有9个月,从第一轮复习的时间跨度上就可以看出它对高考成功的重要意义。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基本内容,熟悉高考所涉及的重点词汇、句法、语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英语高考备考复习实践,现对多年来从事高考第一轮复习的体会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做好后期复习工作。

一、明确认识,激发动力

对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还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一下子就进入高考复习多少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再加上一看又是“吃剩饭”,走回头路,没有多少新鲜感,好多知识似懂非懂,不能积极地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复习,这样第一轮复习就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所以,在第一轮复习开始前,教师必须把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讲清楚,并将自己的一整套备考思路向学生和盘托出,如课时的安排、教材的处理和资料的使用,让学生真正明白第一轮复习的意义、要求和预期的效果,把学生和老师的认识统一到一个方向上来。然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第一轮复习的成功做好思想动员和精神准备。

二、扎实备课,紧扣考点

要做好第一轮复习,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英语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教材和考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扣高考考点,该考的一个不漏,不考的一个不讲,突出复习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要根据《高考考试说明》对课本和资料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补充,坚决摒弃照本宣科、机械重复知识点和复习资料的做法。不能拘泥於资料,对资料要取长补短,对资料内涉及考点的内容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要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该内容、该知识点的出题角度、考查方式、考查深度使学生学到资料上没有的东西。备课要突出高考第一轮复习的特点,大容量、高密度,合理使用课件和其他教学素材,做到考点题型化,训练高考化,课堂既不能显得枯燥无味,一味的重复知识,提不起学生兴趣,又不能过于虚华,让学生看了热闹而无所收获。

在每单元课文复习时,首先,要根据话题材料进行一些背景材料补充和相关文化知识如历史、地理、政治等语言信息的输入,一方面增加新鲜感和趣味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语言材料的输入中自然地拓展词汇知识,体味异域文化的韵味,充分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其次,要运用语篇分析法,帮助学生树立语篇意识和语篇分析的能力。既要通过复习知识点来做好知识的积累,同时要从提高写作的角度考虑,树立学习课文为综合运用语言服务,尤其是为高考书面表达做准备服务。

尽管近年英语高考逐渐淡化语法,侧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但是对于高考,语法还是不能被忽视的,要“为写作而学语法,强调学以致用”。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要按单元顺序对语法进行梳理。重点梳理各种时态、语态、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独立主格结构、倒装、虚拟语气等习题,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从而达到扎实语法功底的目的。纵观近几年的英语高考题,从词汇角度讲,《高考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是考查的重点;从语法角度讲,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倒装句以及强调句型应该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这些内容年年必考,在英语试题的各个角落都有体现。

三、精选例题,明辨是非

在第一轮复习中,不论是词汇复习还是语法复习,都要精选一些例题来帮助学生掌握复习内容。在例题选择上,要做到精、准、效。精就是要精炼、经典,例题有典型性、代表性,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准就是选题要紧扣考点,切中要害;效就是例题要有实效性和启发性,通过这一例题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一个知识点,学会一种做题思路和方法。如下面两个例句:

1.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_____we spent together on the farm with the farmers 15 years ago.

A.when B.that C.what D.How

2.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_____we lived together on the farm with the farmers 15 years ago.

A.when B.that C.what D.How

这两个句子,都考查定语从句,看似相同,其实不同。“1”句中先行词“the days”之后的定语从句中需要及物动词“spent”的宾语,即先行词要做从句中“spent”的宾语,该句需要一个关系代词,所以选B.that 。而“2”句中,先行词“the days”之后的定语从句不需要主要成分,所以需要一个关系副词来做引导词,因此选择的答案应是A.when。

类似的知识在高考英语中有很多,教师要善于收集、整理此类知识,通过仔细的辨析、比较和质疑,帮助学生弄清楚易混点和易错点,从而准确掌握知识,正确进行使用。

四、加强积累,扩大内存

在第一轮复习中,除了复习语法、句法和词汇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的朗读、背诵和记忆。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的常用句型,这些句型结构很相似,很容易被混淆,无论是在完形、改错还是书面表达中都非常有用,要让学生准确理解、牢固记忆并正确使用。

第一部分:

1.There is no doubt that ...

2.There is no point/sense (in) doing sth ...

3.There is no need to do sth ...

4.There is no possibility/chance that ...

5.It is no wonder that ...

6.It is no use doing sth...

第二部分:

1.It is /was + 点时间 + when…

2.It is /was + 介词短语/时间副词 + that …

3.It is /has been + 段时间 + since + 一般过去时

4.It was + 段时间 + since + 过去完成时

5.It be/take +段时间 + before...

第三部分:

1.It is the first/second ... last time that sb. has done sth.

2.It was the first/second ... last time that sb. had done sth.

第四部分:

1.As we all know... / As is known to all ...

2.It is known that...

3.What is known is that...

由于以上句式都很相似,所以必须让学生记忆清楚,防止混淆。

在词汇方面,应加大实词的积累。在单项选择、完形填空、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中,动词和名词约占60%-70%,其次是形容词和副词。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尽可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要记住与一个词有关的多个同源词,达到举一反三,扩大内存。词汇量扩大了,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如:succeed (v.成功)、success(n.成功)、successful(adj.成功的)、successfully(adv.成功地)、unsuccessful(adj.不成功的)、 unsuccessfully(adv.不成功地)。

五、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中,除复习有关知识点、词汇、语法和句法外,还要督促学生完成相关练习。词汇练习、语法练习、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每一项都不能忽视,要将这些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练习根据复习进度、课本话题进行合理搭配,做到花样齐全,内容多样,切实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和能力。

要科学分配训练任务,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布置。学习好的学生,可让他们每天做两到三篇阅读理解、一篇完形填空、一篇短文改错,每周一篇作文。学习中下的学生,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一篇完形填空,每两周一篇作文,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训练任务布置下去,老师就要按时进行严格检查,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规定任务,同时对检查结果和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确保学习不走过场,真正体现复习效果。

六、重视检测,认真分析

为了检查学生阶段性复习效果,必须按期进行阶段检测。检测题要贴近学生实际,难度适中,内容要有针对性,必须对学生该阶段复习的重点进行命题,选题要精,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对每一道题都要精雕细琢,确保考试能体现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对试卷要认真严格评阅,严格按高考阅卷标准来评卷,得分有理,扣分有据,做到客观、公正、准确,使考试结果能真实反映每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通过严格阅卷程序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得分意识。

考试后对试卷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要具体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题型,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分析试卷来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还未完全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和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思考这些问题来调整和优化复习思路、复习内容,以期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英语第一轮复习在高考总复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第一轮复习扎实有效地进行下去,后面的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才会达到预期效果。如果第一轮复习走了过场,缺乏实效,那么其后的几轮复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极大地影响学生高考英语的成绩。所以,我们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第一轮复习。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论文 篇7

一、近三年来高考试题凸显的一些特点

1. 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重视观点、材料、角度的创设与运用;

试题的选材主要有文字与表格材料、地图、图片等形式, 考查考生准确再认, 再现历史基本知识, 以及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9年22题, 从直观考查风俗习惯的变化到深层次的经济基础的变革, 不同观点的立意方向。

2. 突击抽查边角知识, 教材中标识的章节、用楷体字排版的内容、教材中的图表注释、平时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

以各种材料为载体的试题不断增加, 形式更加多样化, 阅读信息不断扩大。如2009江苏历史第5题。

3. 文明史观整合试题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文明史范式成为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范式之一。

淡化古代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 跨知识渗透、跨区域链接, 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4. 隐性介入热点问题, 引导关注社会生活。

如:商业城市发展、儒学与民族精神,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城市群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等。

二、复习策略

1. 明确高考能力要求, 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历史高考能力要求共4大项12条, 在平常复习时, 应把高考的能力要求和各个考点作为巩固基础知识, 提高应试能力的指针, 落实到复习的各个环节。

高考一方面考查一些原生态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考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即衍生态知识的能力, 没有可供迁移运用的原生态知识, 衍生态知识也就不存在了。原生态知识复习的依据就是课标和考纲, 应注意将课标和考纲要求的陈述式变成一个个设问式, 利用教材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整合取舍, 形成主干知识体系。有的学生初中通史知识掌握有欠缺, 不能满足高中阶段学习专题历史的要求, 建议按照课标、考纲要求对初中历史课本的相关通史内容和阶段特征进行补充学习, 把初中史的知识体系和高中专题的知识体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知识整体, 随时注意用目录学习法梳理知识, 保证每天拿出一段时间复习, 这样定有大的飞跃。

2.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日益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已成为高考的主要方面, 在明确高考能力要求的基础上。

(1) 参考近几年各地高考题, 建立典题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手头资料不少, 大多数情况下做过也就过去了, 缺少精心的参悟, 尚未达到“格物致知”的要求, 而高考命题对于考查哪些知识点、体现什么意图都有一个通盘的考虑, 且科学性较高。因此, 要对近几年高考题有认真地思考, 把答案写出来, 然后对照高考答案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理解题目意图的能力和综合处理材料、史论结合的能力;建立一个记录好题和错题的典型题目本, 把日常练习中的好题错题及时搜集整理, 把典型题目本充实起来并经常参悟。

(2)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重视打破思维定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克服思维角度的单一性、片面性, 坚决避免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地利用课本原话答题;要能够真正理解命题人的命题立意, 再结合设问和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在充分审明设问的前提下作答就不会偏离命题立意这个中心;要学会从材料组合中、从题干语中、从设问中把握命题立意;要抓住问题中的核心词、关键词、条件限制词、分值来确定回答内容的主次、多少, 寻找答题途径。

(3) 提高理论认识能力。重视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要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 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4) 加强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在形式上要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指所需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 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各类序号分隔, 使要点突出, 一目了然;“整洁化”指卷面美观, 整齐洁净。内容要面全、点齐、话简。“面全”指所回答问题角度齐全, 碰到隐含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散思维来确定;“点齐”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 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 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1到2个要点, 以免失分;“话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 避免文学化语言。

3. 加强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训练, 提高材料解析题的答题能力。

(1) 准确审题。主要审:时间、人物、空间、事件、关键词、答题方式等。

(2) 紧扣题意:“问什么”———时间、关键词。如原因、背景、过程、影响等;“怎么问”———答题方式, 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等。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论文 篇8

关键词:一轮复习,课堂有效性,三四五类

三四五类普通高中的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是“抓会考, 促高考”, 所以时间紧, 强度大。提高一轮复习课堂有效性是解决当前师生教学超负荷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 就一轮复习的课堂有效性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的想法, 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情感投入——课堂有效性的铺垫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 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 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 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可见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隐性而长远的。

到了高三阶段, 有时候学生的成绩不是因为智力因素, 而是因为心理因素。教师如果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 课堂准备——课堂有效性的核心

2.1 在语言上下功夫——课堂有效性的阐述方式

在语言上下功夫包含以下两层意义。

(1) 口述语言要简洁明了。首先是由学科特征决定的。尤其是对数学定理和定义的描述决不能含糊其辞。如果口述语言不准确, 势必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而错误的数学思想意识一旦形成, 往往是很难纠正的。

教师在课堂要做到“三讲, 三不讲, 三到位”。所谓“三讲”就是:核心内容必讲;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必讲;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必讲。“三不讲”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 (讲了只是浪费时间) ;学生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讲了不但浪费时间, 还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到位”是指讲练到位、点评到位和纠错到位。

(2)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课改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民主的氛围中, 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 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关爱学生, 重视情感, 提高学习效率。平时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比如上课期间的对话, 提问等等。晚自习问数学题目的肯定很多, 这时候老师特别要注意回答的口吻和语气。

2.2 于课堂结束时进行小结——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一轮复习课堂容量大, 如果老师忽略课堂小结, 那么势必导致学生的知识网络模糊不清, 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应用, 创新。课堂小结要让学生们来做, 教师在学生说不全的地方加以引导, 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3 作业布置——课堂有效性的延伸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布置一定的作业是课堂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选择布置作业的原则

(1) 针对性强, 紧扣目标。作业既要突出本节授课内容的重点, 又要达到本节课知识点的广度。

(2) 作业题目要有典型性, 限时限量。减少学生的负担, 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效益。

(3) 题目要有梯度。让全部同学都有成功的体会, 而且有挑战自己的机会。

对于我们三四五类学校的学生, 不管哪本资料及其配套作业都是有难度的。最好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 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发校本教材, 编制学案, 并随时调整, 修改, 为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积累资料。

3.2 作业的评价方式

(1) 及时性。课堂作业当堂校对, 家庭作业当天批改并下发, 着重培养学生解题规范性。

(2) 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学情,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不同难度的题目。

(3) 肯定为主旋律。以表扬的态度为主, 肯定学生的成绩。例如:对于那些比较基础的、简单的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回答, 哪怕他只答对一小部分, 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通过语言、行动把精神传给他们, 让学生感受到“我行”、“我能”、“我可以”。

4 课堂反思——课堂有效性的升华

一节课设计得再周密, 常常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 所以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还是三角函数复习, 三个例题对应“高考赏析”中的三种考查方式。

例1、 (07年重庆卷文) 已知函数)

(I) 求f (x) 的定义域;

(II) 若角α在第一象限, 且cosα=, 求f (α) 。

例2、已知函数, 该函数图象可由y=sinx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缩变换得到?

例3、已知向量若

(I) 求函数xf) (的最小正周期和图象的对称轴方程;

(II) 求函数 (xf) 在区间上的值域。

上完一个班后, 我及时进行了改编。

例1、已知向量若

(I) 求

(II) 求函数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图象的对称轴方程;

(III) 求函数 (xf) 在区间上的值域。

完成后, 请同学思考, 如果你是高考出卷老师, 在这题的基础上, 你还可以出什么题目?

在第一个班, 学生反应兴趣不高, 而且时间不够, 改编后, 课堂反应很好。而且超额完成了任务。

三四五类高中学生的学情决定了一轮复习教学时既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较多的实用的数学知识”, 又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针对“学生底子薄, 层次参差不齐”的特点, 又要注意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有效的策略, 激活学生们的思维,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刊, 2008.

[2]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论[M].新蕾出版社, 2006.

[3]王培德.专题复习课的模式建构初探[J].中国数学教育, 2008.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论文 篇9

关键词: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函数概念

函数知识中包含着许多数学解题的思想,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函数知识不仅是高中学生掌握解答数学难题的关键武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三数学第一轮的复习中,教师要重视函数概念的教学,在实际复习中,教师要采用有效地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为下一轮的全面复习中实现系统以及灵活运用函数知识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一、教师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对于函数的概念复习,教师需要学生掌握函数的构成要素,理解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含义,并且能够计算一些比较简单类型的函数定义域与值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函数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集合知识与对应关系的方式刻画函数概念,为进一步的学习运用函数思想解答题目做准备[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出函数概念,如设置问题情境,先求解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函数是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来定义这样的一个函数?这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例题来帮助学生分析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A(-3,0),B(4,0),点C为直线y=4上任意一点,那么所形成的三角形ABC的面积与C点横坐标之间的关系怎样表达?

这是一道引导学生对函数知识进行回顾的题目,教师通过这样的题目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函数的思维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函数有关的知识点,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函数的知识.

由此可以得知一般情况下对函数的定义,假如A与B分别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根据某一对应的法则f使得集合A中的元素x都能够在集合B中存在一个与之唯一对应的y元素,那么这样的关系就叫做A到B的函数,可以将其记为y=f(x),x∈A,那么x所组成的集合A就可以称之为函数y=f(x)的定义域.由此可见,函数的本质是两个数集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用于描述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最后教师可以将复习的知识落实在教材中,要求学生用集合的方式描述城市一天中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这就能够体现函数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即函数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与工作中的便利.

二、教师要安排适当的练习题目巩固函数概念的基本知识

由于函数知识本身属于高中数学中的一个教学重难点,而学生在第一轮的复习中,由于复习中的压力比较大,学习的任务量也比较大,再加上对于函数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到充分的掌握,所以学生在函数学习中一定会产生遗忘的问题.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刻产生,而遗忘的速度在开始阶段十分快,以后就会逐渐的降低[2],他经过具体的实验后得出关于遗忘时间x与记忆率y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表达为y=1-0.56x0.06.由此告诉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遗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进程是先快后慢,并随着时间变化,遗忘速度会逐渐地降低.如果人们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地复习,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需要在复习函数概念之后及时地组织一些练习题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这部分知识降低遗忘率,另一方面还通过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这部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关注学生出错的部分,以便于在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题目:函数y=x2-3x+1,其定义域是{0,1,2,3},那么值域是多少?

可引导学生通过把各个x的值分别代入函数的表达式可得到相应的y值为1,-1,-1,1.所以函数y=x2-3x+1值域是﹛-1,1﹜.

解:由题意可以得到3-x≥0,同时x+1>0,由此得到-1<x≤3,所以f(x)的定义域为(-1,3].

通过以上这两道比较简单的题目分析和解答,一方面可以保证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成功的解答,保持了学生对函数知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是这两道简单的函数题目中设计求解的是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3],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从而能够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函数知识,以及画相应的函数图像提供重要指导.

三、教师要在课后总结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取得的效果

在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中,重点是帮助学生打基础.所以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复习,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揭示一些基本数学概念的本质、发展与运用,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在高三的数学复习中,时间比较紧迫、任务量也比较大,学生的身心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中积极地变换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度,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者教师要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要将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然后想办法有效地解决.对函数概念的复习,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基本知识,同时可以为学生进入第二轮的复习打牢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在复习之后可以增加一些函数题目的难度,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做好知识的准备.

总之,在高三阶段数学函数的复习中,第一轮的复习重点是掌握基本的函数概念以及运用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帮助高三学生夯实函数的基础知识,首先需要教师严格地按照数学教材的内容开展复习函数的教学工作,将抽象的函数概念具体化的运用在实际的解题中,从而帮助高三学生较好地掌握数学函数概念的知识;其次,教师要重视对各种资料进行整合与改编,让学生通过做足够多的习题进行基础训练,最终能够让学生达到巩固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目的;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高函数的学习要求,为下一轮的复习做铺垫.

参考文献

[1]覃尚猷,姚晓洁.探究性学习在高考数学复习中的策略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5(6):132-134.

[2]邵玉兰.科学有效复习提升数学能力——浅谈高三数学总复习课堂教学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0):319.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论文 篇10

一、对“大一轮”复习真实存在问题的审视和考量

高三数学教学“大一轮”复习, 打破了高三传统教学中“三轮复习”间的藩篱, 但与此同时, 也会遇到一些无法回避的瓶颈,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

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内涵———对象的“质”的特征及其外延———对象的“量”的范围了然于心.否则, 无法进行准确的解题思维.一次主题为“直线与圆的习题课”的高三听课活动中, 教师一开始提出了一个热身问题:“已知点P (1, 2) 和圆x2+y2=1, 求过点P的圆的切线方程.”经反馈竟有许多同学得到了如下错解.错解一的学生直接套用了公式x0x+y0y=r2, 得到切线方程为x+2y-1=0, 他们对公式x0x+y0y=r2只重形式, 对点 (x0, y0) 应在圆x2+y2=r2上的条件却熟视无睹, 导致囫囵吞枣, 理解片面.错解二的同学是设了切线的点斜式方程y-2=k (x-1) , 求得切线为3x-4y+5=0, 不知不觉地忽视了直线点斜式方程的适用条件, 将斜率不存在的切线x=1遗漏了.上述错解, 究其原因都是教师对基本概念的复习“走过场”, 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

因而, 教师在高三的教学过程中, 只有深化概念教学, 引导学生悉心感受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 加以体会理解, 才能真正落实“双基”,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二) 审题语言成掣肘, 解题能力难提高

数学是一种符号的语言, 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把握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但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彼此沟通, 互为转化言易行难, 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恰恰成为了他们能力提高的瓶颈.因此做题前的审题教学, 是厘清, 是分析, 是转换, 至为重要, 但对这一方面的教学长期以来未得到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以致教学效率低下.

对数学语言认知不足, 使得学生解题思维受挫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学生往往对习题中出现“至少有一个”“对于任意的……使……恒成立”“至少存在一个……使……成立”“xy=0”“x2+y2=0”“不都是”等数学语句感到头疼, 思维出现了障碍, 严重迟滞了他们高三阶段解题能力的提高.

因而广大教师在解题教学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时, 一定要高度重视有效解决如何完成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转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成为一个有心人, 应将习题中常见的数学命题语言及时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仔细揣摩, 反复比较, 甄别差异.只有这样, 方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激情, 解题效率和质量必会大为改观.

(三) 按轮复习泾渭分, 数学思维难提升

高三的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 一轮复习结束后, 进入二轮时, 学生在面对综合题时仍无从下手, 茫然若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呢?笔者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窘境, 有过类似的困惑.痛定思痛, 终于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原因, 那就是面对内容庞杂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我们的复习方略不甚合理, 值得商榷.

在这高三一年的复习教学中, 当下的复习方略即分两轮至三轮安排复习:第一轮, 按章节进行知识点的系统复习;第二轮, 进行专题复习 (主要针对高考中的解答题类型, 对号入座) .第三轮,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复习.笔者经过反复实践, 觉得这样的复习常常导致各轮的复习“脱节”, 学生很难踏上高考所体现的能力要求的“台阶”, 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经过实践, 在高三的教学中提倡“大一轮”的复习策略.

(四) 通性通法过度用, 解题效率提高难

解决问题普遍适用的策略和方法, 称之为通性通法.它毫无疑问是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突破解题能力瓶颈的金钥匙.但在高考中, 许多考生无法合理分配宝贵的时间, 解决问题时由于过度依赖通性通法, 导致耗时较多, 解题效能大打折扣.

而能使学生最终摆脱这种“两难困境”的捷径, 就是开展对典型习题的深入探究, 从而生成一些衍生知识能力, 即笔者所谓的“特殊技巧”.波利亚说:“一道好题的价值之一在于它能产生其他一些好题.丰富而有条理的知识储备是解题者的至宝.”因而教师在通性通法解题教学唱主角的同时, 若能适时渗透利用“特殊技巧”的配角功能来解题的理念, 双管齐下, 必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大一轮”复习的策略

对于以上问题, 笔者已进行了两方面的教学实践, 采取如下几项策略:

(一) 奇招妙解信手捻, 储备知识作基奠

例1已知 ( ) .

若用常规方法解题过程烦琐, 笔者在处理时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函数线的“特殊技巧”, 即当θ在二、四象限时, |sinθ+cosθ|<1, 又由从而快速得到答案.

(二) 投石问路巧解题, 特殊情形做先锋

特殊化与一般化是有用的辅助问题的重要源泉 (波利亚语) .教学中, 在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 笔者常指导其采取将问题特殊化进而探究解题突破口的“特殊技巧”,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举例说明.

例2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F1, F2, P是右支上的一个动点, 则△F1PF2的内切圆⊙I必与x轴切于点________. (写出切点坐标)

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 对P点实施“特殊化”策略, 使点P无限趋近于双曲线的右顶点, 则⊙I半径越来越小, 最终变成一个“点圆”, 此时圆心I就是双曲线右顶点, 故所求切点的坐标为 (a, 0) .在此基础上严格加以论证, 该问题的解决就完满了.

(三) 特殊一般互转化, 公式性质巧记忆

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除了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公式性质外, 若能对从中衍生出来的结论、性质有所了解和掌握, 这对数学解题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如何既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又能使学生准确把握这些知识又成了难题, 如何解决呢?笔者试图运用“特殊化”技巧帮学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实践, 收效甚好.

举例来说, 有关抛物线的焦点弦的相关性质结论有很多, 如焦点弦两个端点的横、纵坐标积均为定值, 焦点弦的两条焦半径长度的倒数和为常数……笔者做法是让学生使焦点弦处于通径位置处, 指导其说出结论并加以记忆;又如为了使学生正确记忆sinα, cosα, tanα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笔者设计了“全, s, t, c”的口诀 (只需记忆各象限中符号为正的三角函数名即可) , 也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三、“大一轮”复习的实施途径

(一) 巧编组题, 穿插渗透

考虑到二轮复习出现的数学习题素材往往难度大、知识综合程度高, 加之大量新背景题、知识交汇题的频繁出现, 会使许多同学一下子失去了“防御力”, 故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着眼全局, 精心设计组题, 通过变式训练、一题多解, 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为后续的二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进行了“直线与圆”系统复习后, 为学生设计了一套组题, 通过训练, 在巩固落实知识点的同时, 又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母题——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 (m+2) x- (m+3) y- (m+1) =0, (m∈R) .求证:直线l必经过第一象限.

组题——题1:判断直线l与圆x2+y2=9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l所过定点 (2, 1) 既位于第一象限也在该圆内.)

题2:若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求直线l的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概念, 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题3:当坐标原点距离直线l最远时, 求直线l的方程. (设计意图:审题教学, 渗透数形结合与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题4:直线l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两点, 求当|PA|·|PB|最小时的直线l的方程.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利用函数及不等式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例可以看到,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若能注意时时积累习题素材, 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习题中进行呈现,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难度分散, 化整为零, 最终集腋成裘, 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转变.

(二) 迁移类比, 化归整合

许多学生在高三解题学习时都会碰到两种典型的困惑.一种是“知行分离”式的困惑, 即自认为已对书本上的概念、公式、性质了然于心, 但到做习题时却一筹莫展了.一次次的失败使得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屡屡受挫.另一种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困惑, 即有的错题经老师讲评后, 感到很亲切, 似曾相识, 认为只不过是自己“遗忘了”, 但在解题实践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遗忘”.

上述两种困惑究竟从何而来?事实上, 面对新课程背景下异彩纷呈的习题资源, 学生若不具备对知识合理迁移, 整合化归的能力, 就会被茫茫“题海”所吞没.波利亚曾说过:“别忽视类比, 它能引导我们去发现.类比是发现的另一丰富的源泉.”学生只有学会通过类比, 将典型问题的思考模式加以模块化整合, 从而才能形成进而发展迁移运用能力.尽管数学习题推陈出新, 灿若星辰, 却万变不离其宗, 不知迁移化归正是产生“事后诸葛亮”式困惑的成因.

针对学生的上述困境,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必须对某一知识点的外延进行深入挖掘, 对其不同的表述方式整理归纳, 进一步总结这一知识的考查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指导学生在类比迁移的基础上对习题从解题技巧、思维模式等方面进行整合, 进行“模块化理解”, 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下面举例说明.

浅谈初中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知识网络;夯实双基;当堂反馈;方法总结 纠错练习;解题规范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更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学生及教师所关心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中考的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进行,针对一轮复习,我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以教材和《中考指要》为抓手

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知识的整理归类,系统复习,俗称“梳辫子”,经常这样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久而久之,我们所学知识就很清晰地印在大脑里。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课本为主,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体系;搞清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 法则、性质、公理、定理; 抓住基本题型,记住常用公式,理解来龙去脉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轮复习一般分为三十课时左右,可以以《中考指要》为复习的教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复习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以当堂反馈和周测为抓手

数学中考试题中,基础分值占的最多。从近几年数学学科的中考试卷结构看难易比例为7:2:1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解题训练应立足于中、低档综合题。中、低档综合题训练价值高,因为它占中考数学试题的70%~80%。中、低档综合题要讲的深、学的透,教师讲的清楚,学生听得明白。一定要规范解题步骤。习题来自课本题和历年中考题的改编。要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

中考前的大考、小考,同学们不仅要重视它,还要体验它。有一些同学对老师频繁的考试,挺烦躁的,不理解,其实很多同学都说,中考后才知道那些考试很重要,不经过那些考试的锻炼,突然进入中考,肯定要失败。所以这些同学要力求一种体验,日常考试是一种锻炼,一个机会。可要求学生每周完成至少一套中考模拟训练题,至少让学生完成前120分的题目,完成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每堂课都需有课堂反馈,选题要难度适宜,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回忆每个知识点,即把知识点设计成为题目的形式显性化,并且注意是直接的显示,没有任何的变形,基础达标练习: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以便教师能在课内批改、反馈,注意控制题量和难度,尽量能在本节课内完成。能力提高训练练习:这是一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数量不宜多,举一反三,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加强落实:千法、万法,落实好才是好法。初三复习每一步都离不开知识是落实,哪位同学知识落实得好,将来在中考中的收效就比较大。要经常性地进行归纳,没有知识是归纳总结,就没有知识的落实。特别是每次练习和考试的失误,要认真总结,防止今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重视数学思想及解题方法的总结——以纠错练习为抓手

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并有目的地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做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而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要将较为简单的题组合成较有价值的综合题。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否则,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心理负担。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得多用时间,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少做无用功,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重视复习课中的典型的例题的讲解。例题不是习题,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习题最好来源于课本,对课本上题目进行演变,如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改变题目的问法,看看会得出什么结果,这就是“变式训练”;运用一题多拓,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导一题多变,深化思维的灵活性;提倡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独创性。不要只追求做题数量,而要追求做题的质量。糊糊涂涂做三套,不如明明白白做一套,要讲质量,讲效果。只追求数量,什么问题都摸棱两可,知道的越多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用多种方法做,全方位地“透视”;其余题目则一般化地做;有把握的题目、做过多遍的题目可以不做。建备忘录,对疑难问题和错误随时记录,不能轻易放过。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以备以后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才能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否则问题得不到解决,学习成绩就很难得到提高。把每次考试当中,不会的题抄在本上。中考前的所有考试差错,都写在笔记本上。现在也不用从头到尾把所有的书再看一遍,重点放在错误改正本上。

四、重视解题规范速度——以近三年的中考评分标准为抓手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要抓住中考动向,勤练解题规范。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尤为重要。“快”则是平时训练的结果。因此,平时做题,既要做到“准”又要做到“快”,而不是只要做对即可。最后的综合复习中要注意书写要求,特别是做完历年的中考题后不能完事大吉,而要针对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检验自己实际的得分情况,不仅要自己分析,必要时还要请教老师,这样才能做到针对自己平时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试题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提高复习课的效益,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知识网络和知识系统结构,经历知识的再现与发展过程,关注内容设计,关注课堂教学,关注题型的归纳和思想的总结,逐步掌握思维方法与形成解题技能。

上一篇:港口生产下一篇:企业系统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