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2024-10-19

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共8篇)

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篇1

高考数学考前10天有效复习方法

一、我们要正视几个现实的问题:

由于在一线教学,一年来分析了400多位学生的试卷。我们在试卷分析中,还有在实际教学中,看到了学生在数学这科的不足。以下所列举的问题,肯定不是一个学生会遇到,都会涉及到众多的学生。那么现实中学生们在数学这科上会遇到哪些问题?

1.学生数学学科很脆弱,只要题目稍微加大一些难度,直接导致很多学生不适应。原因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题型总结不全,训练不合理,特别是对各种试卷适应能力没有到一定的程度。

2.半数学生时间不够用。

3.90%以上的考生,对第20题2、3问束手无策。

4.四分之三的学生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题计算不到底,也就是不能计算出最终结果,整体计算能力欠缺。

5.对于选择题,填空题把握性不强。有的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例如粗心大意直接导致一些题目会而不对,还有更多的学生,对那些稍微难一点的填空、选择题驾驭力不足,在这类的题上花费很多时间,直接导致整个考试时间不够用,甚至心态会产生变化。

以上这些都是北京学生,乃至全国学生在数学学科备考中存在的不足。如果说,你想得到145分以上的高分,那么上面的几个问题,肯定要避免,除了上面为题之外,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你要做。

二、考前如何训练最有效?

对于我班上的学生,在题型上肯定给他们总结全了,在解题方法上也基本涵盖了。但是训练还有停止,我打算一直到训练到高考前一天,因此训练上也给他们明确的建议。但是很多看我博客的学生,没有机会在我班上上课,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好操作的方法:

1.在训练中对题型进行总结:

数学学科虽然包涵了46个基本概念、公式,也涵盖了18个规律和推论。可是题型终究有限,因此说你不能掉进题海中,平时做题一定要注重质量,不要盲目追求数量。那么在考试之前,对题型上把握还是有必要的,对相关的题型进行合理的训练也是有必要。例如说数学压轴题部分,数列综合题、解析几何综合题等,你在平时对其涉及到题型专项训练了,那么在考试中,对这些题型的把握能力就大了很多。你在题型上可以这样归纳:

解析几何部分:

曲线的方程与性质

解析几何中的几种探究性问题

最值问题

定点、定值问题

与其它知识交汇性的问题

数列部分

求通项(一般常见的情况有6种)

求和(一般常见的情况有7种)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运用(一般常见的题型有5种)

那么高考中,所有相关的题型,一般都不会超出上面的范围。

那么题型是有限的,我们在训练中对每种题型都熟悉了,解题思路也就熟悉了,看到某块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马上就明白这题目的知识点是什么,题型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基本解题思路,得分点把握如何等等,在头脑里马上构建出解题体系。这就是训练的效果。在考前十天,学生们也不用再去做更多新的试卷,应该把之前做过的试卷,拿过来重新整理一下,对相关的题型做一次总结,对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再一次熟悉,这样效果肯定不错。一方面直接把平时训练的收获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增强了自己的解题信心,这些题目都可能做过了,就是没有总结到位或者归纳到位,那么在考前十天,你这样去尝试,效率应该很高。

2.在训练中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

我是这样来训练班上学生解题速度的,例如一个小时之内,给他们三份试卷的选择题、填空题,让他们完成,如果完成不了,我们再来重新规范,统计一下,是什么方面存在不足,比如题型把握不到位、思路不明确、计算慢、知识不熟悉?等等。然后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再次训练,例如说遇到比较大小这样的选择题,我们看到这样的题目马上就知道这个题目是属于不等式范围的,不等式范围内的题目,属于比较大小的题型以及方法共有8种,分别是作差法、作商法、中间值法、数形结合法、单调性法、、、、马上在头脑里过一下这个方法,看看你面前的题目属于哪一种,我想很快就能给出答案了,因为熟悉,再熟练掌握答题方法,所用的时间就少,正确率也高。

后来,这样练得熟悉了,大家遇到选择或者填空的时候,甚至能一眼看出来多数题目的答案,我相信对于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考试中时间不够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与众不同的训练,才能让学生考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前面题目做好了,正确率高,用的时间少,直接为后面压轴题提供了信心、时间上的.保证,加上对压轴题也训练过,那么相信学生对试卷的适应能力很强大,数学成绩肯定不差。那么大家可以借用上面的方法来尝试一下,我觉得十天时间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一定要有章法,不要继续盲目做题了。

3.在训练中积累解题思路。

对于解题思路,上面已经提到一些,我觉得你在训练中,特别是通过对以往题目的总结,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思路,例如解函数与导数题目中恒成立的问题有几种思路,数形结合思想适用于什么样的题目,换元法一般都什么时候用?等等。同时在训练中,把一些工具用熟练,一些常用的解题工具,例如说一些定理、函数的关键词(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等)这些都是常用的工具,把这些工具用好,加上合理的材料,你就能在短时间内打造“豪华宫殿”。

4.找一些成套的题目来训练,在考试的时间段,例如每天下午15:00――17:00,仔细的做一份试卷,然后根据标准答案判分,看看还有哪些不足。然后再针对性的弥补,同时,要看一份试卷,看看是否对试卷中每一道题目都有思路,这样既训练,又在整体上熟悉了做题的思路。不一定非得把面前的试卷做完,有的试卷是用来做的,有的则是用来“看”的,只要你看出思路即可。

5.建议大家从即日起,每天都要做几道如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的题目,按照不同的题型来训练,如果基础一般的学生还得做一到两题如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等题目。这样的题目分数不能丢,要不你就被动了。

6.对那些基础很好的学生来说,还要积累一些新题型,特别是北京卷,第20题,大家在平时的做题中,积累一些抽象函数、数列新式题、康托悖论等等相关题型,这些都是北京卷的命题热点部分。当然只要你前面题目做得好,还能给最后一题留下充足的时间,那么把最后一道题目半数以上的分数拿到手还是很容易的。

此外,注意解题步骤,还有试卷清洁等方面的问题。

三、对自己有信心。

都说信心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是的,你有了上面的积累,那么就相信数学题型还是有限的,高考题目也是有限的,尽管时间有限,那么还是给您留下充足的施展空间。保持清醒的头脑,让思路清晰起来,那么属于的分数肯定渐渐高了起来,孩子们,努力!我还是那句话,十天的时间,还能做很多事情。

数学高考前10天该做哪些事情

一是关注知识交叉点。知识的交叉点,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这恰恰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弱点”。

二是瞄准热点。高中数学是中学教学内容与高等数学的结合部。例: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包括导数的应用,图象的平移、伸缩、对称变换,二次函数闭区间的最值;用二次函数研究方程的根的分布,数列的求和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以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三是复习资料要少而精。复习资料最好不要超过两套,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千万不要贪多,资料多了不但使自己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会因为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究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

四是答题有几条原则: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无须拘泥于题号次序。先熟后生,先做那些题型结构和内容比较熟悉的题,后做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比较陌生的题。对于前者,不能因一时冲动匆忙对号入座而落入陷阱,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彼此的区别;对于后者,切不可惊慌失措,万一有偏难题,要及时自我安慰,对别人可能会更难。先高后低,难度大致相当时,先做分值高的题,后做分值低的题。不要专挑高分题做,以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坚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先高后低”的基本原则。不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高考以能力立意”,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即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观点形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和生活事实之中,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五是突破瓶颈

(一)存在的瓶颈问题

1.应该会的题不会做的是瓶颈。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2卷的选择题与填空题都不难,是每个参加高考同学都应该会的。

2.会做但不熟练(或得不了满分)的是瓶颈。

3.知识体系有欠缺,不知道知识(结论公式等)的形成过程,靠记住结论去套题型的是瓶颈。

4.不会“通性通法”只会用技巧或笨办法的是瓶颈。

5.心态不好,主动性不强,学习倦怠更是瓶颈。

从现在开始到5月27日的30天为第一阶段,是数学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突破瓶颈,以见题型为主。

(二)要明确的内容

我们做过的题,80%高考是不会考的。所经历的解题过程,学会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所锻炼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100%高考是能用得上的。经历“不会到会”的过程最重要,要舍得花时间去思考、去经历、去领悟,让你“高品质数学思维”的量达到最大值。。

现在开始的30天,要步步为营,通过对一些考试常考和一些还不太会或者根本就不会的题的深入研究,来复习巩固一些数学思维方法的本质,并找到自己在重点知识方面的漏洞,及时加以解决。

(三)解决瓶颈

解决瓶颈要过四关:会做题的满分关、较难小题会做关、较难解答题得一多半分关、对数学成绩提高的自信关。

1.不解足够数量的题就形不成技能,解题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时候我们做过的题,特别是小题,其实我们没有做会,仅仅是得到了正确答案而已。解题的关键在于质量而不完全靠数量,保证了所做每个题的质量,一段时间后就会有质的飞跃,否则再多的量也不会发生质变,在这个前提下,尽可能多做题。

2.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不需要做很多题,必须用很多时间去做题。题不贪多,但求精彩,要认真思考,独立完成。要重视解题过程,过程好了,结果就不会差。

3.这30天,要在不会做的题上下到功夫,不要在会做的题上反反复复。对不会做的题要先冥思苦想、独立研究,如果还不会,再研究资料上的答案,能看懂答案的难题,弄明白细节后独立做,达到题后满分;看不懂答案的去问老师或请教同学,弄明白细节后独立做,达到题后满分。难题之所以叫难题,关键是不知道题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要反思解题的关键,领悟题目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一种思想和方法胜过做很多题。

六是科学训练

高考不需要什么都会,只需快速做对会的,蒙对不会的。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2卷试题相对不难,150分的题中,有120分左右的题难度在中档以下。设想:把考场的120分钟分为3个40分钟,第一个40分钟得到一多半分(75分以上),第二个40分钟得到50分左右,最后一个40分钟得到25分左右,就能超常发挥。从5月16日开始的20天,练就试卷中会做题的准与快、不会做的题不得0分等应试技巧,也叫限时训练,这个训练要有科学性。

设想考试的120分钟分为3个40分钟,第一个40分钟得到一多半分(75分以上),第二个40分钟得到50分左右,最后一个40分钟得到25分左右,就能超常发挥。

(一)限时训练

1.数学有十二道选择题、四道填空、七道解答题,从选择题开始,限时40分钟去拿回一多半分(75分以上)。如果遇到个别小题不会做,要放弃,用解答题去补回得分。这个40分钟能否得回一多半分,是高考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所在。

2.40分钟从选择题开始做,得最多分的训练是限时训练重点,可以适当穿插:从填空题开始往后做,用40分钟得回50分左右。或者做选择的后两个、填空的后两个以及20题、21题,要求用40分钟拿回30分左右。

3.训练40分钟后是最佳的反馈时间,训练后的反思领悟非常重要,每次训练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

4.限时训练应该从考前20天开始,不宜过早,瓶颈不突破的限时训练没有意义。

(二)注意事项

1.要训练集中精力做题。限时训练的目的是训练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得分,不是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做完多少道题,不要强调必须得到多少分,只要尽全力去做题。

2.要训练解题准确、快速、灵活。把会做的题做快,做出考试的感觉来,会做的题目做快,就容易出错,出现的错误现象,要跟踪追击,一查到底,在不断的错误修正中去提高能力。不要用定势思维去对待曾做过的题,曾做过的题也要当成新题来做,要学会巧算和巧解(例如选择题可使用排除法、填空题可使用特例法、解答题可使用特例实验法等)。

3.要营造考试的氛围(需要学校以及老师帮助)。将训练当作考试,严格按时完成。要记录时间及分数,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

4.要训练应对考试技巧。在得到试卷后,要迅速摸清题情,识别试卷中曾做过且会做的题,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高后低。

5.要训练读题审题。在答题时要认真读题审题, 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稳做会的求全对。

6.要训练难题不得“0”分的方法。高考时,难题未必会做,但不可以空白,写点与问题相关的结论等,也能得分。

7.考前20天,每天都要进行40分钟得最高分的限时训练,建议以“3天抢分,1天总结”的形式循环下去。6月6日的晚上要训练,6月7日下午进入考场前更要训练,要保持一种做题的状态,要使用新题进行训练,那种认为考前就不要做新题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6月7日15点——17点的高考试题就是新题。

五是熟读教材。教书上的课后练习题中B组题也要做一下,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六是保持良好的复习心态。心态甚至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是在情感、心态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复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们必须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轻松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愉悦是成功的催化剂,严谨则是成功的监控器,而成功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

高考前10天的注意事项

一、心态决定一切

考生心态好就会事半功倍。在这个阶段,同学们知识点大都复习好了,考场的发挥如何就要看自己的心态了。临近高考,许多同学感到紧张,甚至焦虑。这种心态要不得。我的建议是: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以平常心待之。决战前夕更要冷静。课余适当活动或与父母交流一些轻松话题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同时告诫大家,千万不要扩大紧张情绪。部分同学总怀疑自己还有很多知识没有复习到,忙于向同学借笔记来复印,结果是徒增紧张罢了。高考对于已经历过百场考试的同学们来说,只不过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考试。只要同学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沉着应考,一定会考出理想成绩。范例:我班有位女生,我不同意她学理科,而且每次理科考得都不怎么样。考完之后我没注意她考得如何。一年以后她从北航回来看我。我问她高考成绩,她说理综263分、数学135分,我很惊讶。她说考试时感觉做每道题都很顺手。实际是因为她做好了最坏打算:如果考不上,家长不会怪她,会让她回自己家的小作坊上班。正应为如此,考的时候轻松多了。考得上就上,考不上就回家。心情放松了反而能超常发挥。

二、合理安排作息

高考的时间要求是很严格的,所以要尽量在这10天里培养和高考时间同样的步调。早上不要贪睡,要求自己在7∶00起床,吃好早饭可以背背英语单词。9∶00开始上午的正式复习,到11∶30(考试结束时间)休息。中午尽量小睡一会儿,在下午考试的时间开始另一个整段的复习。晚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要再看一些复杂的资料,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或者英语填空题做做。当然,看看电视放松一下也好。文科类的考生可以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和时事有关的节目,给自己考试回答问题储备一些灵感。切记千万不要熬夜复习,否则既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又容易使自己陷入疲劳状态,不利于考试的发挥。专家推荐高考前三天作息时间表:

6∶00 起床(适当运动)

6∶30 早餐

7∶15学习

10∶00点心+小憩

10∶30学习

12∶00午餐

12∶30午休(一定要平躺,不能坐着打盹;让大脑充分休息,午睡不超过30分钟)

13∶30学习

14∶30 小憩

15∶00学习

18∶00晚餐

19∶00根据需要安排学习

22∶00睡觉(睡前洗个热水澡,如果有条件,可以用热水泡脚5分钟,这样有助于睡眠)

这个表基本和我们在学校的安排一样,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主要目的是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适应高考的安排,使自己在考试的时间段内快速进入状态。

三、学习注意事项

1.各科知识点的复习重在基础。

现在不必要再在难、偏、计算很繁琐的题上下功夫了。基本的题型我们都见了很多,解题的常见思路老师讲过很多,即使有新题型也只不过是知识的延伸。只要认真分析所给条件,或套用定义就可解决。我的.建议还是做卷子,在做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尽量和高考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做完了题,时间不到绝不交卷,沉得住气,锻炼自己的耐性。不查资料工具书等,考完自评。这样更能使自己适应高考的节奏。其余时间就是反思试卷上的问题,找出自己不会和生疏的知识点,复习并加以强化。早上把总结的反思内容加深印象(尤其是语文和英语);晚上把计算型的反思内容进行整理,个别生疏的计算过程重新强化。物理、化学的解题思路很关键。考完后把试题的解题思路分析归类。

我的建议是把这样的训练一直进行到考试的前一天。经过10天这样严格的训练,会使自己感到高考和平常考试没什么两样,只是做几张试卷而已,从而缓解考试的压力,自己便能正常甚至是超常发挥。

2.规范答题步骤和书写。

英语、语文试卷中书写是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在作文上,可以说这已经决定了你的得分等级。连字都写不好的文章,即使很有文采,给人的感觉也是美中不足。优美的字体加上绝伦的文采不是更好吗?如果字体没练过,那就把它写整齐、干净。其它试卷也要干净整齐。这样扫描到电脑上的试卷会更美观。

3.教师的坚守

临近高考,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虽然需要讲解的知识很少了,但学生一定还有问题。这时教师要耐心讲解、愉快讲解,不要使用刺激性的语言。而且要坚守在学校,直至学生考完。有各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自己身边,学生心里会感到支柱的存在,会更踏实、更安心。

四、饮食与用具

家长不必花样百出地为孩子调整饮食。营养专家时启国认为,健康熟悉的食物最利于放松考生心情。同时,食物摄入量要比平时适当地减少,以七成饱为宜。因为考生在紧张疲劳时,胃肠的排空能力较平时弱。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紧张与疲劳,也有助于减轻胃肠的压力。晚餐不必过于奢华丰盛,但可以多有几种菜或小吃品种,而且应该多增加些肉蛋类食品。因为明晨的早餐再好,真正能够摄取的营养也很难马上消化吸收,况且早餐也不可能如中晚正餐一样营养丰富。六七月份,天气炎热,考生宜补充水份,可以喝淡盐水、绿豆汤、酸梅汤或桔子汁等。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应当吃好。基本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可选择含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比如:稀饭、馒头、包子、绿豆粥、牛奶、鸡蛋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中餐和晚餐每餐吃个七八成饱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分流体内血液,以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仍在校的同学遵循和以往相同的饮食习惯就行。特别要注意的是饮食卫生,少吃冷饮或燥热食品,考场外的小食店最好不要再去了。

五、安全与防暑

高考前夕天气炎热,加上紧张气氛,极易中暑。这里提出几点夏季防暑降温法及夏天居家防暑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敞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许多人(尤其是男同学)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影响考试。

2.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每日饮水3―6升,以含氯化钠0.3%―0.5%的水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4.衣服不宜过露。外出时尽量穿着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还要戴好帽子,防止日光直接暴晒头部。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因此要做好防晒措施。

5.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6.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水分减少,所以应当多喝开水和淡盐茶水以补充失掉的水分和盐分。另外,应多摄取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及均衡的盐分,可以补充人体失掉的盐分。

六、最后的准备

考试前一天要把考试用品,如橡皮、直尺、2B专用涂卡笔、画图铅笔、中性笔两只四个芯、身份证、准考证、领队老师和班主任的电话,少量现金、清凉油(防暑)、卫生纸等必要的用品都准备好装到一个袋子里(最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到容易见到的地方。看天气预报,如需要,应准备好雨具。如果要骑自行车,要提前打好气,检查车闸等有没有问题。带眼镜的同学,临睡前要把眼镜放在明显的地方。

每天考试出发前,再检查一下必备品是不是都带齐了,以确保“万无一失”。考完试后应保留好准考证,高校录取时还要用。

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篇2

关键词: 数学    概念    复习

一、填空“补充式”,回顾概念

教师要想方设法,巧妙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复习概念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前设计好概念填空题,采取填空“补充式”让学生填概念的关键字、词、句,从而达到回顾概念的目的,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核心,熟悉概念的数学语言和表达方式.例如:复习映射和函数概念时,设计两个填空题:

①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②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二、问题“诱导式”,重温概念

绝大多数复习书都是直接在知识点中给出定义和概念,很多学生在复习阶段,可能只是随便看看,有的甚至连看也不看,就开始盲目做题、大量做题,这样可能会由于概念不清,影响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教师在组织概念复习时,要防止学生不愿复习概念的现象,灵活采取问题“诱导式”让学生重温概念,即在课前设计好问题,在上课时先导出问题,在学生碰到疑惑时再引出概念,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概念重温的欲望.

三、内涵“探讨式”,剖析概念

在复习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讨和剖析概念内涵,真正理解概念和掌握概念.例如:上面的两个填空题,如果只给两个填空题就完成概念的复习,那么自然是没有效果的.上面函数定义的复习,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探讨:

①定义中的A、B集合有限制条件吗?如有,是什么?

②在A→B的对应中,A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有剩余吗?B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有剩余吗?即A集合强调的是什么?B集合强调的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问题探讨,学生明白在判断一种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关系时,更重要的是看A集合元素的任意性,B集合元素的唯一性,从而抓住函数的本质.

四、图表“对比式”,整合概念

高中数学概念多、杂、混,在上新课时,通常是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学习,题也是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单独出的,不会交叉,不易出错,但高考是综合性特别强的题,如果不能很清楚地区分概念,就容易混淆,在复习阶段,我们需要把“相似的、相近的、相反的”概念以图表的形式整合,列出相关属性,并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便于区分与掌握.

五、例证“列举式”,反证概念

概念的反面就是错误的,适当列举特殊的反面例证,有利于学生辨别概念的是非,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巧妙设计反例,让学生明确概念的特殊属性,更深层次地掌握概念.如:刚提到的奇函数的概念,除了一般的例子之外,还可以提供更多例子让学生辨别.通过具体特殊例证反面说明概念的本质,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而且易于学生迁移到其他概念中,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

六、例题“多变式”,巩固概念

概念只是基础,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掌握概念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需要有一个应用概念的过程,把概念运用到具体题型中,例题“多变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概念,通过多变式训练认识同类事物,推进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一题多变能很好地反映出概念中所含的条件,也能很好地反映出使用概念时的易错点.

七、课后“实战式”,吃透概念

知识转化为能力,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实践才是理解概念、消化概念、巩固概念的最高境界,才是知识的升华与形成.如:在奇函数概念的复习中,除了辨别奇函数这一类的运用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已知奇函数f(x)在区间[-3,-1]上是增函数,且有最大值-2,那么f(x)在区间[1,3]上的最小值是多少?

已知奇函数f(x)在x>0时的表达式为f(x)=2x-0.5,那么当x≤0.25时恒有(?摇?摇)

A.f(x)>0?摇?摇?摇?摇B.f(x)<0?摇?摇?摇?摇C.f(x)-f(-x)≤0?摇?摇?摇?摇D.f(x)-f(-x)>0

若已知奇函数f(x)在定义域(-1,1)上是减函数,试求满足f(1-m)+f(1-m■)<0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

八、总结“反思式”,活用概念

活用概念,需要学生善于总结与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如:在复习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时,我们先给出题目让学生分析:已知数列{a}满足a=4a-4a,a=1,a=1,a=5,设b=a-2a,求证:{b}为等比数列.有些学生算出b,b,b计算出==2就以为证明完成了;有些学生求出了b,b,并算出=2,接下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也有学生会把条件化为a-2a=2(a-2a)来证明.从学生的证明过程反映学生对证明等比数列的方法是不太懂的,尤其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学生,连等比数列的概念都没有掌握.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活用概念,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首先要明确概念,等比数列只要满足定义:=q,q为常数且不为0即可.

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要让学生明白概念的重要性,严防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等不愿复习、不想复习、不会复习概念的现象发生,并通过“灵活高效”的方法组织数学概念的复习,使学生数学知识系统化、解题思路清晰化,为应对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

如何安排成人高考复习计划最有效 篇3

LEARNING.SOHU.COM 2005-03-09 作者: 北京安通学校 来源:北京安通学校【我来说两句】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考生都必须签《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保证书》,并且规定考试开考60分钟后考生方可离开考室。在最后的1个多月复习时间里,考生怎么复习才最有效呢?

文科:记忆要善于“抓大放小”

文科科目很多记忆的内容来不得半点含糊,目前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突击这些内容。有备考专家指出:记忆的内容要注意“抓大放小”,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最后这段时间里,不要纠缠于细微的知识点,而是要抓住大的方面。例如每个章节的重点问题及主要观点,起码要在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看到题目就知道该到哪一部分去找答案。

理科:反复练习提高速度

在谈到理科的最后复习时,专家们普遍认为,在冲刺阶段,理科要注意练习,提高计算能力。根据以往经验,有的考生会做题目,但是运算太慢,结果影响了发挥。另外做题目不要盲目,不必做太多,要精选做题,每套题做完后要分析总结,吃透后再做下一套,反复练习纠错,才能真正提高。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某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要立即查漏补缺。

语文:今年作文将做重大调整

从每年的考试状况看,很多平时成绩不错的考生在考场上都会把握不准考试时间,尤其以作文为甚,经常写不完。作为成考考生,很多都有社会工作经验,届时只须正常发挥,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成人高考作文题将做调整,以前成人高考作文题一般是定题目,限制体裁,但今年作文题改为“自选动作”,作文题只是给出一个话题,考生自己定题,自己立意,自定体裁,完全不受限制,这么调整的目的是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这种题型在成人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首次使用,考生相对比较陌生,考生在平常要多练习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专家们特别提醒考生,写作文时要把握好文章主旨,无论任何文体,都要把握其中心思想;此外,重点理解材料内涵;第三,作文要有一定深度。

数学:答题时遇到难题就放弃

首先要注意复习概念。大纲是所有考生都需要彻底理一遍的首要复习材料。所有的概念都须搞清记熟,查漏补缺。在做题的时候,要强调做题质量。从9月份开始,做题是考生这一段时间必须勤加练习的重要内容。综合题、模拟题、历年真题都是最后阶段的必练题目。

从近几年的数学题来看,没有很难的题,考题以常规题为主,只要考生能够将常规题答准确,一般就能够拿到120分左右。

英语:注意多做练习题

从《考试大纲》来看,语音题占7%,词汇语法题占27%,完型填空占13%,阅读理解占40%,短文写作占13%。考生要想在成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最后阶段多做练习题,同时多看英文书报,这样提高词汇量。通过做题,可以体会到写作者的思路,并领会出题人的思路。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这时考生就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理解,要调整自己的思路。复习语法知识时,不能只顾记忆语法知识,要通过做题发现出题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考某一个知识点的。

在谈到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想在阅读理解题得高分,还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在答阅读题的时候,先初步浏览一遍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一个关键词、专业名词、或者作者的某一个观点,考生就应该特别注意,这些一般会成为考试的对象。有的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喜欢反复看文章,这样会影响答题效率,一般看一遍文章就可以开始答题了。最后,在谈到短文写作时,写作题不会很难,一般就是写封信、或者介绍某个地方、或者描述一个场景。只要考生动笔写了,没有单词、语法错误,都能够得分。再有,她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时间分配。考生一定要训练自己15分钟完成完型填空,10-15分钟完成一篇阅读理解,这样才能合理分配整个考试时间。

政治:善于结合时事复习

在谈到政治课复习时,政治考的内容为四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占28%)、毛泽东思想概论(占28%)、邓小平理论概论(37%)、时事政治(占7%)。在最后复习阶段,要注意记忆并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否则就很难下笔答题。其次,适当做一些模拟题,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简答、辨析题的方式来考。

在谈到时事政治的复习时,考核的时事政治内容为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考生不要刻意去背很多时事政治,要善于抓住重大事件,并对其中一些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政策方针和热点问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够在这门功课中拿高分。

冲刺阶段复习小窍门

同时,专家们分别给考生提供了一些复习的小窍门:其一:根据试题比重复习。在考生拿到的复习教材中,一般都附有《考试大纲》,在每门功课的《考试大纲》中,则注明了每章的知识点和各种题型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和分值,考生可对照大纲进行复习;其二:注意每个章节的总序和总结。每个章节的总序和结语涵盖了本章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其三:临考前晚浏览书本。把自己平时的每一本习题册都翻一翻,看的时候不用太细致,而只需要浏览一遍就行。

高考最后十天复习安排 篇4

时间安排:

1.早上6:30点起床,看一会儿书,加强记忆;

2.上午认真学习4个小时,中间休息15分钟到半小时;

3.中午小睡半小时左右;下午认真学习3个半小时左右;

4.晚饭前后适当休息;

5.晚上学习3个小时左右,晚上10点前结束一天的学习;

6.考生可以调整自己的兴奋点,尽量把学习时间安排在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科目与高考对应。晚上在11点左右入睡,保证自己的生物钟符合高考的时间安排;

7.考前及考试中几天,仍然要坚持在11点左右就睡,早上七点钟准时起床,保持和平时一样的生活规律,以便能在考试时进入应试的兴奋状态。

学习与生活安排:

回归课本,整理错题;以课本知识为主,以练习为辅。

1.回归基础。考前这几天要回归课本。这种回归不是简单地拿着课本看,而是先分析自己平时出错的题,看上边涉及到哪些知识点,然后再从课本上查找相应内容,加深理解。另外,考生也可以翻开课本目录,自己回想知识框架,把课本读“薄”。

2.要制定一份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每天完成什么任务,几点到几点复习哪一科,复习什么资料等等,一方面,计划可以保证复习效率;另一方面,复习起来不会丢三落

四。一定要注意:计划制定出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它,但不能不遵守它。不能专攻一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各科都要有安排,但是要有重点,目标是让好的更好,不好的尽可能好一些。

3.注意审题,保持节奏。读题时,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查看给出的条件,强迫自己认真读题。考生还要注意做题的规范性,抓住步骤分。形成了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节奏,现在没有必要再刻意提高速度。如果盲目打乱节奏,反而容易降低做题准确率。保持节奏感,不要在一道题上浪费太多时间。

4.适当训练。考生要定时定量地以高考的心态做中档题,保持手感,模拟高考的实战状态,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在一个题上磨半天,要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率。没有必要为了猜题、押题而多做新题,特别是不做难题,不要对高考试题中会出现哪些题目,有过多的猜测和不必要的忧虑。考前练习近平5年高考真题,“手眼结合”,看题目的同时练练手,将解题步骤与标准答案、范例作比较。考试前也可以做一些常规的题目,复习一些主要定理的变化类型。

5.温错知新。把应知应会的题目做好、练熟。具体就是把从今年2月份以来的考试试卷重新拿出来研究,找自己做错的题,重新演练,看看为什么出错,现在自己是不是真正会做了。查找还没有补上的知识漏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弄明白,不留知识死角。

并不是所有的错题都要“重复”,要仔细把它们进行分类:一类题目经分析或老师指点后,发现题目本身超纲或有不严谨的地方,对于此类题目,全部pass掉;另一类是由于马虎而引起的失误,比如审题不慎,计算错误等没有“技术含量”的错误,做一般标记,复习时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还有一类就是有典型性、挑战性,而自己又没有掌握好的题目,要做一个重点标记。因为错误的概念、思维一旦形成,就会形成“惯性”,有的题目一错再错。所以,反复做有挑战性的错题。

6.保持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部分考生认为,“高考在即,已经学不进什么了,干脆考前来个彻底放松”;还有一些考生唯恐错失“最后的机会”,挑灯夜战连轴转。这两种心态都不可取。不必过于忙碌或特意地悠闲,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放松。比如:散步、轻微运动、同学谈心,可以让自己减少紧张的心情,调节好学习状态,不要使自己筋疲力尽。要“外松内紧”。参加体育活动时,切忌剧烈运动,防止受伤。不想考试后的事,在考前应集中心思,全力以赴迎考。看考场后,心里不断暗示自己:我的座位真好。在考试前与考试中默念:“我一定能高考成功!”“我有实力”,“我能行”,走路挺胸抬头。

中考前十天学生复习注意事项_3 篇5

中考前十天的调适包括知识和身体、心理三个方面,最后十天调适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天一次,热身训练。中考越来越像体育竞赛,考前的热身训练对于考生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有利于提高应战能力。最后十天各校都以自由复习为主,但是笔者认为最后阶段对学生管理不能过于松散,自由复习虽然有利于缓解考试压力,但是却打破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十天的散漫无节奏的生活足以影响学生对考试的灵敏度和适当的紧张度。有的学生甚至开夜车,拼搏最后十天,与中考节奏不吻合;甚至个别学生不够自觉,熬夜看电视、睡懒觉等,也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每天热身训练目的是适应,给自己增加“底气”,自由复习则往往只看题不做题,十天不动手就会手生。热身训练注意试题不要难,不要偏,题量不要大,主要是适应性测试,对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技巧、考试心理等有一个训练和延续的过程。不必做整张综合卷,可以集中某一块内容进行训练。不看分数,重在适应,有适度的紧张感。即使是自由复习,也要调节时间,一天全是自己复习,容易出现倦怠感,热身训练则容易进入状态。

二.查漏补缺,由易到难。最后十天的自由复习,给学生一个抓住自己的薄弱环节的机会,查漏补缺,即使最后十天,也不要有“大局已定”的心理,越是到最后,学习内容越明晰,查漏补缺会有很大的好处,原来不太清晰的可能就清晰了,也许会有一个突破“瓶颈”的转机。但是查漏补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把所有问题全摆在面前,而是根据实际,梳理几个重点问题,由易到难,逐个击破,允许放弃。基础的内容考到的可能性大,难题考到的可能性小。最简单的最容易解决,而且最容易产生自信,也有利于中考状态的调整。

三.博览群“卷”,举一反三。最后十天看书不如看试卷效果明显,主要是以前的试卷中的错题,也可以是最后老师安排的针对性强的试卷,试卷很多,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每卷必做,看卷做错题是一个好办法。要注意寻找与以前做过的题目之间的关联,知识点,答题规范,解题技巧,时间安排等,往往能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效。

四.关注健康,家常便饭。关注的目的是保持良好势头,不是要刻意改变什么。最后阶段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心理健康也往往会影响身体健康。首先要有精、气、神,要有吃一点苦的准备,不要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快速变换自己的穿着,也不要天气稍热就开空调等,身体对天气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不变应万变才不容易感冒,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不容易生病,不要因为考试在即,家长千方百计在饮食等方面过于关心,“胃”不适应这种过度的“关照”,容易出现腹泻等不良症状。也可能因为家长的过度关注,让考生心理和身体不适应,帮了倒忙。考试前夕一点不紧张是不可能的,适度紧张是应该的,家长、教师和考生都要正确的认识,不要人为制造紧张氛围。过分的紧张从何而来?一是心里没“底”,每天的热身训练和浏览试卷可以缓解;二是来自家长的过度关心和学校的放任,家常便饭和学校的正常生活可以化解。考前虽然要多一点休息,但是要有事情干,最紧张的也许不是复习应考,而是无事可做,考前一点都不紧张,自己反倒会因此紧张的。

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篇6

Ⅰ国内部分 政治类

1.《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年4月13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两年中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2、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3、7月26日,崔世安当选为澳门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7月2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4.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 全会于2009年9月15—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党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5.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 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6、1月20 日,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同首都各界群众一道.深情送别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等8位中国维和警察。

7.修正选举法实现城乡“同票同权”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的变化。新修改的选举法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l。这一修正,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进一步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类

8.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发布。9、5月16日,迄今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民间交流活动——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以“扩大民问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海峡论坛是为加强两岸普通民众交流而专门打造的一个新平台。10、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餐饮服务许可证”将取代沿用了几十年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11、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大会2009年5月29日在江苏省泰州市举行。这是我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12.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2009年6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我国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13.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14、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提出2009年在全国l0%的县(市、区、旗)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15、9月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16.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周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于2009年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2010年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19.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中国经济保八成功 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宣布,据初步测算,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21.中央“一号文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于1月31日公布,这是本世纪连续第七个涉农“一号文件”。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央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指80后、90后农民工)这个词。

22.西南五省5000多万人遭受旱灾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旱灾已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5000多万人受灾。科教文体类 23、5月3日,温家宝来到清华大学,与部分应届毕业生和学生代表座谈并讲话。温家宝指出,科学、民主、爱国应该是我们纪念五四,牢牢记住并且应该发扬的精神和传统。

24.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009年6月1日,以“多彩民族文化•人类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25.第四个文化遗产日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200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26、我国成功研制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6月15日,中国首台国产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每秒峰值计算速度超过200万亿次的曙光5000A—“魔方”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用。27、6月2日,国际数学联盟宣布设立“陈省身奖”,纪念已故的“微分几何之父”、南开

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始人陈省身教授。这是国际数学联盟首次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大奖。28、6月26日,中国山西省五台山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38个。29、7月11日,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98岁。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30、7月22日,我国境内发生本世纪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天象,能够观测到的全食时间最长达到6分1秒,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31.海南建设航天发射场 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9月14日,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海南航天发射场在海南省史昌市开始动工建没。海南航天发射场位于北纬19度,是我国在低纬度滨海地区建没的首个航天发射场。我国现拥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大航天发射场。

32.我国成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2009年10月29日第一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天河一号”在湖南长沙研制成功,这是继美国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33.钱学森同志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34.重大交通建设成果 ①2009年10月31日,经过11年的研究论证、近5年的艰苦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正式建成通车。②11月5日,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全线贯通。③12月26日,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1068km)、运营速度最快(394km/小时)的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④2010年3月14日,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水运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消除了千百年来长江口“拦门沙”对长江航运的制约。

35.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大会 2010年1月11日,2009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知名数学家谷超豪和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绕月探测工程”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6.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首飞成功

2010年3月18日,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在江西首飞成功。该直升机由中航工业集团自主研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填补了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的空白,表明中国和欧、美、俄一样具备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3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民意 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38.上海世博会 2010年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举办时间为5月1日至10月31日。

39.全国道德模范评选

2009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在北京举行。江苏共有三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的陈光标,敬业奉献的吴仁宝,孝老爱亲的张公兰。

40.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英雄集体 2009年10月24日,湖北长江大学15名学生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冒着生命危险,跳入长江救起了两名落水少年,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教育部授予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41.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2010年3月5日是第十一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迎世博、迎亚运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

42.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 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暨中国水利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杭州举行。中国水利博物馆的建成,对于弘扬水文化、推动科学发展、传承中华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3.全运会在济南举行

2009年10月16—28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大会办赛主题:“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山东队获金牌总数第一名。江苏体育健儿共夺得48.5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二。

44.冬奥会历史性突破 中国代表团在2010年第二十一届温哥华冬奥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共获得5金2银4铜,列奖牌榜第七位,首次进入前八名。花样滑冰双人滑组合申雪、赵宏博打破俄罗斯46年的垄断夺取金牌;女子短道速滑队成为首支包揽4金的队伍。短道速滑运动员王蒙夺得3块金牌,成为中国历史上夺得冬奥会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45.南京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2009年2月11日,中国南京以5票的优势成功获得2014年夏季青年奥运会主办权,这是继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中国将承办的又一盛大综合性体育赛事。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14岁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与奥运会一样也是每4年举办一届,分为冬季青奥会和夏季青奥会。今年8月,新加坡将举办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类

46.平息乌鲁木齐7•5事件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依法平息事态和处置了事件。

47.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2009年7月11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提出了加强两岸文教交流的总体思路,为推动两岸文教交流迈上新台阶描绘了蓝图。

48.“台湾江苏周” 2009年11月9日—14日,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率江苏代表团访问台湾,并成功举办“台湾江苏周”活动。此次访台“合作之旅”取得重要成果,有力推动了两岸特别是苏台交流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49.第四次“陈江会” 2009年12月22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在台湾台中市会谈并签署相关协议。这是两岸第四次领导人会谈。50.澳门回归10周年

2009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举行。崔世安就任第三任行政长官。51.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 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

52.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 2010年3月29日至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是中央新时期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两个大局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对外交往类 53、8月 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巴西总统卢拉、印度总理辛格出席。这是“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举行正式会晤。

54.全方位外交再上新台阶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峰会和20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12月17日至1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2009年外交工作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为重要平台,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国际合作,各项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55.世界媒体峰会在京举行 2009年10月8日—10日,被誉为世界媒体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囊括媒体形态最多的一次世界传媒业盛会,会议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宗旨,通过了《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56、11月 15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闭幕。会后发表的《促进持续增长,密切区域联系——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称,要通过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支持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

57.奥巴马访华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积极评价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的巨大发展,并就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达成一致。

58.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峰会

2009年1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南京举行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峰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江苏省第一次承办如此高规格的国事活动。

5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该贸易区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建成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贸易区。贸易区内将陆续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Ⅱ 国际部分 60.世界环境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61、2009年6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世界海洋日”,主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 62、8月 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由五级升至六级,即最高级。这是1968年以来,世卫组织首次宣布全球性“流感大流行”。63.巴西申奥成功 2009年10月2日,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夏季(31届)奥运会举办权,这是南美洲首次获得举办权。

64.第29个世界粮食日 2009年10月16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2009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目前全世界人口约为67亿,饥饿人口上升到10.2亿,比2008年增加了ll%。65、2009诺贝尔奖 美国总统奥巴马获2009诺贝尔“和平奖”。华裔科学家、“光纤之父”高锟(拥有英国、美国国籍,目前定居香港)获2009度诺贝尔“物理学奖”。66.欧盟首任“总统”诞生 2009年11月1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一致选举比利时首相范龙佩为首任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

67.迪拜债务危机 2009年11月25日,有迪拜“经济发动机”之称的阿联酋迪拜世界公司宣布将延期偿还600亿美元债务,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市场引起连锁震动。

68.《里斯本条约》生效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 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至此,欧盟长达8年的立宪建制进程暂告一段落,标志着欧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69.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2009年12月7日—1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达成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70.海地大地震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的强烈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8位维和警察不幸遇难。

71.温哥华冬奥会 当地时间2010年2月12日—28日,第二十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体育馆举行。本届冬奥会是奥林匹克大家庭在冬季里最大规模的一次团聚。在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上,中国前短道速滑名将杨扬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也是继何振梁、吕圣荣和于再清后第四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国际奥委会委员。

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篇7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简洁实际有效的规划最后二十天的高考复习工作,我校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书本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为此,最后二十天最有效的复习是回归教材。

怎么回归教材呢?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种状态,一种是平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所定位的具体复习目标应该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课本标题,整体把握课本,形成知识网络,淡化细节。回忆自己要看的这一部分的相关章、节甚至子目的标题,通过对这些“纲”的综合、归纳,形成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对照《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逐个对知识点进行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或内容、影响、评价全面的地毯式搜查复述。另一种是平时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先看章节子目的标题,首先对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进行理解和记忆,这些同学就要学会舍得,可以把要看的这一部分中你认为重要的问题先找一个出来,比如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和历史概念等,注意不能以时间有限为理由跳过复述、记忆这一环节,可是你在复述和记忆时可以抓中心词、关键词,不一定要求复述成完整的句子,然后再第二个、第三个如法炮制。

当然,最后二十天除了回归教材外,我们要进行适当的练习,最好是做一到两套的文综试卷,而且要规定时间。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要进行必要的选择题训练,选几套杭州的、宁波的、绍兴的模拟卷进行练习,12题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让学生自己看看自己的命中率有多高。

最后,我们要有信心,越到后面,很多同学越没有信心了,很多学生总认为复习不够,没有充足的信心走进考场。其实,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学生只要比别人复习得多一点,他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点。即使是高考状元,走进考场时,复习都未必完美。所以,学生调整好复习心态是很关键的。

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篇8

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们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看着一叠叠的复习资料,考生们也愈发紧张,生怕自己在考试中发挥失常。高考前几天该如何复习?考生考试时都要注意啥?昨天,记者就考生们最关心的问题,邀请山师附中高三各学科教师为考生“支招”。

记者 张雯雯

语数外

语文:多读报纸积累写作素材

附中语文老师杨海燕告诉记者,对语文学科而言,考前几天,考生每静心复习一点,就会增加提分的可能性。考生复习应该以“反思、温故”和“查缺补漏”为主,还可以多准备一些写作材料,读报纸、翻看积累的素材、读美文,写一些作文练笔。

数学:数学公式要“信手拈来”

附中高三数学备课组长袁竞介绍,高考中的数学题的解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立体几何中,证明垂直平行的常用方法;数列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常见解决方法。

除了归纳一类题目的通性通法外,考生们对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一定要熟练记忆,如三角函数中的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等。

考试注意事项:“五先五后”确定答题策略。

袁竞根据自己多年带高三的经验,为考生总结了考试答题时的“五先五后”。先易后难。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先熟后生。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位、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 先高后低。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两题都简单,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

英语:合理作息,调节“兴奋点”

按照高考时间安排,英语学科考试在6月8日下午3:00-5:00开考。为此,附中英语老师李敏介绍,在临考前一周,考生要进入高考的时间节奏,把复习英语的时间调整到下午3:00-5:00,让学习的“兴奋点”在考试时间“爆发”。

李敏表示,高考前一周不建议大家再大量做题,但这不意味着不做题。尤其是像阅读理解、完型填空、阅读表达等题目,更需要每天练习以保持手感。“和其他学科不同,英语复习需要每天整理词汇、强化听力。根据科学研究,词汇从陌生到熟悉掌握需要复现7次。所以在高考前,为了克服遗忘,反复背诵非常有必要。除此之外,强化听力训练,还要再背诵一些短文或范文,增加灵感。”

文 综

历史:回归课本适度练习

附中历史老师钟令彩介绍,考前几天建议学生按照教材目录或考试说明把基础知识梳理一遍,反思错题,总结原因,注意规避。还可选择两三套试题,按照高考的时间和要求进行模拟训练,主要侧重于对试卷的宏观把握、应试技巧和答题规范的训练。

考试注意事项:历史答卷千万别留白,钟令彩老师称,考生拿到试卷后,要先浏览试题,会做的题一分不丢。在写问答题时,答案要面宽、点多、话短。书写要序号化、段落化、提示化、要点化,千万不要留白,能多写一个知识点就多挣一分。

政治:学会总结答题技术

附中政治教师赵炳勇有着多年带高三的经验,他告诉记者,考生要总结各种典型题型的答题技术,如图表题、原因意义类、措施建议类、辨析类等。

考试注意事项:不要被新的设问句“难倒”。赵炳勇表示,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新的`设问句所困扰,考生要善于转化为自己熟悉的设问。

地理:重做近5年的山东卷真题

附中地理老师刘长增表示,对于地理学科的复习,建议考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将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归纳。“最好能结合地图册再温习一遍重要的区域,重做一遍5年以来的山东卷真题。”

考试注意事项:带着疑问阅读图表信息。

理 综

物理:考前别再做难题了

附中高三物理备课组长秦然建议考生,考前几天要多看看以前的笔记和错题本,让自己快速熟悉所学知识,争取做过、见过的题型不出错。每天所做题目不宜太难、太新。

考试注意事项:计算题要写原始公式。

秦然表示,对某些同学,要敢于舍弃一部分题目。同时,物理计算题要写完整的原始方程或公式,不要写大综合式或直接代入数值。公式中的物理量一定用题目所给的符号或是习惯用英文符号。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但不是越多越好,贵在恰当。题目结果一般直接得出,数据计算过程不必写在试卷上,但结果要有单位(无单位的物理量除外)。

化学:“补漏”可分类复习

附中高三化学备课组长栾军德称,考前几天考生要回顾基础,查漏补缺,看题时可分类复习,如28题、29题的热化学、电化学、速率平衡题、30题实验题等放一起看,熟练分析方法、解题思路,也可旧题重做。

考试注意事项:选择题多用“排除法”。

栾军德提醒考生,考生做选择题要多用“排除法”。文字描述题一定抓住问题的关键,要用化学语言准确描述。化学平衡常数K计算注意用“浓度”,别忘“系数次方”。在时间安排上,最好用10分钟做完选择,二卷4个题用时不少于40分钟,33题用6分钟,相信用40分钟定会收获40分以上。

生物:考前要多翻“错题本”

附中高三生物老师王凤芝表示,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教材是关键,必做题中的一些非选择题,尤其是选做题,答案就在教材中。此外,利用好自己手中积累的习题或错题本,也可以通过习题来回顾教材,效果可能会更好。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要有

“三样法宝”

基本能力:

上一篇:模联土耳其立场文件下一篇:带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