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2024-06-03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共10篇)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篇1

化学

注重基本理论 切忌死记硬背

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题内容几乎涵盖了该学科所有基本理论的重点和考点,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在复习时要学会总结规律,例如在复习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如非金属部分: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应的含氧酸盐;确定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实验:“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实验探究”。把知识点连成线,再构建成知识网,避免因死记硬背而产生乱用、误用等问题。

相关内容推荐:

名师指导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政治知识点: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高三冲刺:给自己一颗勇敢的心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篇2

所谓“纲”, 主要指《考试说明》, 就是要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了如指掌。不做“无用功”, 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突出重点, 加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高考数学中一般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不少省份命题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 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 在这个板块里, 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 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 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 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

二、立足稳定, 兼顾变化

2010年仍会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认真分析最近几年各地高考就会发现有些重要知识点几乎每年必考, 例如:圆锥曲线中的离心率问题、立体几何中的位置关系判定、复数的化简计算、立几中的垂直距离证明计算等。坚持以能力立意命题, 突出考能力与数学素质是命题的方向。加入思维量, 降低入手难度, 考查主干知识和通性通法, 重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的方向仍是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解题的速度。 “概念是否模糊不清, 方法是否模棱两可”是考生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 填空一直是新题型的试验田, “开放性”的题型都是在这里出现的, 但新题型不会是难题, 需要认真分析、联想、转化、沉着应答。

解答题命题仍从能力立意, 将新旧知识综合的基本精神不会变。其中立体几何综合大题仍将有两种解法:①常规解法 (证法) ②利用空间向量 (坐标) 求解 (证明) 。要注意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和题型解法的总结。一般来说, 如下四道解答题题型是固定要出的:①立体几何综合题, ②解析几何 (和平面向量糅合) 综合题, ③数列综合题 (可以是猜想、归纳法, 也可以是与函数知识综合等) , ④应用性大题 (概率统计或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数学建模题) 。

三、回归课本, 把握“两通”

近几年, 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均能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 强调“注意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 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 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 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 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 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尽管复习时间不多, 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 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 以不变应万变。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 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而回归课本, 并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 而是要抓纲悟本, 能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 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另外, 对于课本中的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思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高考命题, 可以发现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法通解, 历来是高考考察的重点。特别是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 其思路及扩展变化常常成为命题的重要载体。很多的“好题”也由此产生。例如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推导方法,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 (叠加法) , 等等。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 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 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

四、精心导练, 触类旁通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从本质上讲, 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 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 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 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如:设计某一专题复习时, 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 引导学生从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 形成不同于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在复习策略上, 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 要精心设计, 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壁垒, 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

专题复习设计, 应体现以下特点: (1) 要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思想; (2) 尽量选择主干知识及知识交汇处, 讲求针对性、实效性、目的明确; (3) 注意层次性、递进性和系统性 (串联) ; (4) 应能充分提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并联) ; (5) 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克服偏向, 高效讲评

二轮复习中, 需要克服如下偏向:难题过多, 起点过高;速度过快, 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只练不讲, 教师不选范例, 不指导, 忙于选题刻印;对外来资料试题照抄照搬, 题目重复, 针对性不强;备课组不调查学情, 不研究学生, 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大考”“小考”次数过多, 学生忙于应付, 被动做题, 兴趣下降, 思维呆滞。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篇3

关键词:新课标;新策略;二轮复习;化学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57-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23

高考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强化训练,提高自己的应战能力。我们应首先以专题的形式把高中化学复杂的内容条理化、概念化、规律化,做到有的放矢,深入理解高中化学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构筑完整的、严密的知识体系,在复习中要把所涉及的知识适当放大,善于将复习的内容进行纵向、横向联系,学会总结命题规律,解题思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一、夯实基础知识,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方法的指导

新课改地区高考命题虽然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重视能力不等于削弱基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没有基础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基础是能力的基石。

试题的命制遵循考试说明,既没有盲目拓展,也没有忽视新课程、新增内容和探究性学习过程,加强化学基础,增强学习体验,注意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考并不会因新的课程理念而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加强基础仍然是教学与复习中的重中之中;在此基础上要充分重视学生方法与技能的培养,加强常规题型训练。在高考复习中要想将知识点的梳理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必须做到针对不同复习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意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突出重点、难点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针对这些特点,在高考复习中应利用典型的化学例题,培养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找到题眼、寻找原型、展开联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主干、巧整合,培养统摄化学知识的能力

所谓主干知识,是指学科知识结构中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化学学科的主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⑴以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主线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⑵以官能团结构特征和性质为重点的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⑶以物质的性质和制备为基础、以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为重点的化学实验技能;⑷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基本计算技能。

所谓“整合”,主要包括:⑴把分散的同一知识归纳在一起(如把几个模块的化学课本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放在一起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网);⑵对某一知识进行合理的发散和辐射(如“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⑶从不同角度对某一知识进行深度挖掘(不同板块知识的整合)。

对于《考试大纲》中指出的主干知识,要深究细探,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告诫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熟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化学素养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高考试题进行了创新,摒弃虚拟的、不真实的框图提问,体现出化学的真实性。

加强关注过去不多见的工艺流程图题,所谓工艺流程题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即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工工艺试题。这类试题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设计问题,考察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方面是老师及学生均欠缺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复习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类化学问题,重视化学与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科技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化学素养,以活应变。

四、加强规范化训练和解题过程性的教学

任何学科考查反映在答卷上的是文字语言和书面学科语言,就本人去年高考阅卷所见所感,失分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知识的没有掌握,而且还有很多是非智力因素的丢分,大致如下:(1)写方程式时漏写或者错写化学式或者没有配平;(2)答非所问;(3)专有名词中的汉字写成错别字;(4)化学用语不规范或者书写太随意;(5)不敢作答;(6)没有揣摩阅卷人的心理,很少用化学方程式答题,尤其是简答题等。可见加强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非常必要,特别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习惯,有机物的结构式的书写和同分异构体书写的有序性以及简答题的语言组织的学科特点等,对于要求学生分步的解答要能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同时一定要注意解答过程中的关键词和对一些现象描述的准确性。

五、教会学生学会做题,开拓发散思维能力

高考实际上就是限时做题,因此高三专题复习阶段做大量习题也是必要的。不过同样是做题,平时和正式考试是不一样的,考试时只要做对就可以了,因而讲究解题技巧和方法,而平时练习不但要学习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培养各种能力,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解题时不但要求答案的正确率还要对题目中的有关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科学家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DDT,化合物A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A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分子式为C15H22O3

B.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显紫色

C.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D.1molA最多与1molH2完全加成

在考试中做这题时选AC就可以了,但在讲评时我们老师要就讲细,多问几个问题,1molA最多与多少molH2完全加成?最多能有多少原子共面?能和Na、NaOH反应吗?1molA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能生成多少摩尔银?化合物A还能发生哪些反应?等等。通过这样练习可以一题变成多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六、重视化学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过程学习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活动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检验知识、发展知识。所以在高考化学复习中,不应该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个个现成的结果、方法,而应该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通过设计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探究,最终得出结果,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从而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七、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在错题本中“淘金”

做题目不出现错误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不现实,不符合知识形成、掌握的规律;出现错题是正常的,不足为怪。问题是如何对待错题,有的同学厌恶错题,不知道怎样与错题打交道,更不知道错题对于发现问题、巩固知识的特殊作用。要教会学生在错题中找出知识的漏洞、思维的缺陷,在错题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的目标,在错中求进、进中改错、步步为营。

总之,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第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紧扣考纲,讲究策略,注重效率,就会为新高考取得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俞水泉.从新课标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谈新课标下高考化学复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2)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篇4

高三化学的第一轮复习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二月底结束,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保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我经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与工作安排。

一、吃透教材,落实教纲:我认真学习钻研《考试大纲》,按《考试大纲》要求复习备考,把握要求、明确方向;其次,要把《考试大纲》与高考试题、教材、练习相结合,重在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把握领会高考试题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发现今年处在高考考查方向上的知识点,在吃透《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命题趋向,增强备考的目的性,强调学科内的真正融合和学科间的交融。

二、确立好专题:高三第一轮复习对所学知识已进行了充分的回忆和加工建立了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将对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要做到概念准、规律清,准确理解化字概念和原理的意义及适用条件,以教材为立足点,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第二轮复习我们将化学分为五大块:化学实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体安排如下:

第二轮复习分五大部分十六个专题时间从3月1日至4月30日。

一、实验部分:专题一: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实验安全预防和处理,时间:3月2日~3日

专题二: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时间:3月4日~5日。

专题三:物质的性质与制备实验

时间:3月5日~7日。

专题四: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应对策略

时间:3月9日~10日。

二、基本概念部分:

专题五: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表达式的书写

时间:3月11日~12日。

专题六:无机反应类型、反应热

时间:3月13日~14日。

三、基本理论部分:

专题七:物质的量、守恒思想

时间:3月16日~18日。

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时间:3月19日~21日。

专题九:电解质溶液、胶体

时间:3月23日~24日。

专题十:电化学

时间:3月25日~28日。

专题十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时间:3月30日~31日。

四、元素及化合物:

专题十二:元素化合物

时间:4月1日~4月4日。

专题十三:无机推断题型应对策略

时间:4月7日~4月15日。

五、有机部分

专题十四:有机物结构、组成、性质

时间:4月16日—4月20日

专题十五:有机物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应对策略

时间:4月21日—4月25日

专题十六:有机推断、有机含成题型应对策略

时间:4月27日—4月30日

专题确立后,组织本专题知识内容时,不能简单重复一轮内容,而是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整合,把握主干知识要做到两点:

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相结合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复习本专题内容时,会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去联系现实进行分析,为后面热点专题复习打下基础;

三、明确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的角色:第二轮复习不同于第一轮复习,因此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要适当地转换角色。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当好一名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即要指导学生干什么,怎么干,知识要精讲,课堂上要少讲、多引导、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所谓策划者,即要教师要精选试题,每一次训练、测验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争取使每次训练,达到好的效果,使学生有效地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二轮复习策略:语文 篇5

语言表达题

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对付这类题,莫过于多练。无论是扩展还是压缩语段,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及对照答案进行总结,要提高真的很快。

作文

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现代文阅读

这部分着重考查高三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高三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文章读不懂,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对于答题技巧的储备也太少。

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总结每类题型的技巧。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高三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在阅读练习中,高三生应该训练以下技巧:

1.通读全文时,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2.做题时,一般有一半的题型,只涉及到局部段落。这类型的题,首先要找到与题目相关的段落,然后精读这些段落,尽可能多的利用文段中总结概括性的句子作为答案。

3.只要涉及到问答题,高三生一定要分点答题。没有哪个阅卷老师会喜欢一坨文字的。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篇6

(建议2课时)

[考试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溶液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要点精析]

一、物质的量浓度(CB)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nBc表达式:

B=V

单位:mol·L-1或mol·m-3 注意:

1.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如C(Cl2)=0.1mol·L-1,C(NaCl)=3.1mol·L-1;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C(Al3+)=2.6mol·L-1,C(SO42-)=0.3mol·L-1。

2.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NH3、Cl2等溶于水后成分复杂,求算浓度时仍以溶解前的NH3、Cl2为溶质。3.V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

4.在一定浓度的溶液里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大小不变,所含溶质的质量改变。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所需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钥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若溶质为液体或浓溶液,上述仪器中的托盘天平、钥匙改为量筒。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溶质的体积

(3)溶解:将称量或量取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4)转移: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准备好的容量瓶里,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5)定容:往容量瓶中继续缓慢地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容量瓶塞,颠倒摇匀,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注意事项:(1)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其程序为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2)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也不能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作试剂瓶(即不能久贮溶液)。(3)定容时,视线、液面凹面、刻度线三点处于同一水平。3.误差分析

原理:cB = 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1)称量或量取时所引起的误差

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3.溶液各种浓度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ρC=1000w % M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

ρC=1000S(100+S)M

(3)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① 稀释定律:C1V1=C2V2或m1W1=m2W2 ②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 C1V1+C2V2=C混(V1+V2)③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 C1V1+C2V2=C混V混

V混=m混/ρ混

(4)标准状况下求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 ρV1000MV+22400VH2O

例6: 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 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水密度为1 g/cm3)

()

A.18.4 mol·L-1

B.20.4 mol·L-1

C.31.25 mol·L-1

D.33.1 mol·L-1

解析:正确答案选A。水的体积和氨气的体积必须单位相同,如果以“L”为单位,则分别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例7:体积为VmL,密度为dg/cm3的溶液,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g,其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w 1001000mC.w%=(c×M)/(1000×d)%

D.c=

VMA.c=(w×100×d)/M

B.m=V×d×解析: 正确答案为B、D。

对A应为:c=(w%×1000×d)/M=(w×10×d)/M;对B溶质的质量为:m(溶质)=m(溶液)×ρ=(v×d)×w%;对C取1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c×M)/1000×d]×100%=[(c×M)/10×d]%;mol1000mM对D:c mol·L-1。3V10LVM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篇7

1.条块结合, 重组加工。专题复习不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 而是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 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 本着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的目的, 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

2.史政挂钩, 提高应用。把握当前社会热点, 找出相应的书中的重点, 通过两者结合来进行思考、训练。

3.中外联系, 因果分析。把中国历史的发展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加以思考, 从联系中了解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4.析解专题, 合理讲练。

基于以上二轮复习的原则, 具体做法如下:

(1) 明确重点, 剖析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 突破难点, 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化”专题时, 我们确定“含义”、“过程”、“特点”为重点, “特点”、“制约因素”、“中外对比”、“启示”为难点。

(2) 分析专题, 确定角度。在大专题确定以后, 首先进行内容分解, 如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时, 我们将其内容分为“政治制度的发展的演变”、“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成熟”、“统治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三方面。其次, 在具体内容里, 再从小角度进行分析和讲解, 如“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分为“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而后者又可分为“中央官制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的发展”、“文化专制的加强”等小角度进行分析, 这样相对高考重点考察小专题的要求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师生互动, 讲练结合。教师在确定好每个小角度后, 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 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从学生的失误中找到切入点, 进行理论分析和规律探讨。

(4) 精选试题, 强化训练。每个专题复习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在试题的组成上, 主要是三部分, 一是精选各地的模拟题;二是在一轮复习中学生暴露出的此专题相关薄弱之处;三是已考高考题的变形和角度的再选择。在试题的讲评过程中, 注意试题的回归课本的过程, 并进行拓展性讲评。通过对典型习题的有序训练,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达到“遇到陌生不紧张, 遇到熟悉不大意”的效果。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浅谈 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  高考复习   学习策略

一、把握高考动向,早作准备,积极应对

教师在根据考纲抓好稳定题型的基础上,还要把握《考试说明》中透露出的最新信息。今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考查。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判断,有可能在文言文、詩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考查,如古诗词鉴赏、汉字书法、楹联等。

今年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新增了新闻类文本阅读,《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增加了新闻比较阅读的考查方式,主要的考察点有:概括对同一事件报道中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不同;比较由于视角不同、立场不同、目的不同,报道的侧重点又有哪些不同;针对某一现象,不同记者有哪些观点分歧。

这样看来,比较阅读的阅读量明显加大,难度增加。我们可以预料到的难点是由于学生对新闻体裁不熟悉而造成的恐慌感和技巧的不熟练。我们应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类文体的特征和表现手法,通过新闻类文本阅读的专题训练,使学生熟悉新闻的表达习惯、行文逻辑以及用语上的褒贬,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另外,面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文学类文体的阅读复习。据北京市年前考试统计,采用新闻比较阅读题型后,学生得分率大幅下降,甚至低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所以,教师在重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同时,还要加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

二、革新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学生在反复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现象,做题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反复讲,学生也会产生腻烦心理。因此,教师应该抓纲务本,革新复习方法。郝润生老师提出的“一例多用”高效复习方法值得借鉴。比如,诗歌鉴赏,教师可引导学生大力挖掘课本的应试价值,利用已做过的典型试题以少胜多,提高复习效率。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这首怀古诗比较熟悉的优势,让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己出题,自设问题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强化答题的规范化。学生通过对熟悉诗歌的研究能提高对高考诗词鉴赏题的把握能力。我们可以这样设题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虚实角度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词中的形象(周瑜,“我”);分析词中用典的妙处,分析用典的得失;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拟考题、答案和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评判同学的练习。这种另类的复习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在活动中加深对答题规范的要求的理解,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探索有效途径,提供具体指导,让学生在作文深刻性上增分

高考作文占据了高考的半壁江山,学生要想获得高分,就必须在作文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作文复习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作为应试作文出彩的文章并不多,能到50分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距高考还有三个月,如果教师希望学生作文维持在40分左右,只需要每周写一篇作文,重点练审题,同时保持成文的语感即可。学生要得到50分以上,就要做到内容深刻。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写作文时能把道理讲清、有理有据就很难得了,很难做到深刻。

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方法,如果能够做到写下水作文现身说法就更好了。教师要明白短时间里让学生思想认识迅速提高是不现实的。因而作文深刻不是让学生增加内涵,而是让他们释放内涵。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做到深刻呢?方法就是用形式倒逼内容,教会学生使用以下策略来体现作文的深刻性。

首先,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现在大部分学生采用例证法写议论文,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议论,因为例证法所举例证如果是正例,那么必然可以用反例来反驳,用例证法对第一个事例好分析,但第二个、第三个事例所讲道理就只能与第一个事例重复,很可能无话可说。而多角度立意可规避这种情况,做到一个观点三点理由,把道理讲透。

其次,联系社会热点。如果议论文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联系,就能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也能给人留下关心时事、积极上进的好印象。近几年的高考或直击热点,或暗扣热点,都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生作文议论时如果能联系社会热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写得深入。

再次,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即能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想到事件发展的可能性。现实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又是彼此联系的,学生应该学会利用政治课所学到的哲学思维来考虑问题。笼统的议论很难深刻,甚至还会偏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增强议论的针对性,写得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对比进行说理,通过正反对比来进行论证,这样就能把道理分析得全面和深刻。

最后,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原理,如矛盾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马太效应、破窗理论等,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复习备考头绪多、任务重,二轮复习更要抓重点,讲方法,科学备考,把工作做细,不断突破,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明确重点和难点,针对一轮复习中的缺陷和不足,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集中突破,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问题,不断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霄萌.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祝新华.侧重评核选取与运用信息的能力——阅读测试文本的选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2(10).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篇9

[关键词]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二轮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41

经过一轮复习(夯实基础阶段之后,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了相对坚实的写作基础,尤其是基本句型结构方面。那么在接下来的二轮复习中写作备考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了。下面我从三大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稍作总结。

一、学生一轮复习后的英语写作状态

一轮复习过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没有了写作的恐惧心理。

2.学生会使用五种基本句型结构(如:在汉译英练习中准确度相对高了。

3.学生的写作作品中能涵盖题目所要求的基本要点。

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如:

1.文章整体结构布局不合理,层次不分明。

2文章不能开门见山,与话题无关的话较多。

3.信息点之间缺乏逻辑关系。

4.缺少优美的句式或必要的衔接词句。

5.书写不规范。

二、二轮复习中书面表达备考策略

1. 掌握和运用高级语法结构

在学生利用简单句式正确表述观点和内容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使用复杂句式,和一定量的高级语法结构增加文章的优美度和采分点。

2.训练学生恰当使用过渡性词语

恰当地使用过渡词及表达,能增强文章的连贯性,使之浑然一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将书面表达中的过渡语作了专门收集和整理,在写作训练中有针对性的穿插训练。

3.语篇训练

训练学生将零散而杂乱的内容有机地结合为一篇流畅的作文,有利于训练学生上下文衔接的技巧和按一定逻辑顺序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4.经典范文诵读

背诵经典范文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和提高语感。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诵读历年高考书面表达范文,培养语感 ,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这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5.限时作文训练(二轮专项训练阶段

在二轮专项训练阶段,老师应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所要求的作文,并坚持限时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应试能力。

三、写作具体训练策略

1.背诵范文,积累素材,培养语感

老师收集并整理各省、市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范文或英语教学报刊上的优秀文章,每天花15分钟左右让学生大声朗读,力争背诵下来以扩展思路、培养语感。

2.进行熟悉题材的写作训练

高考书面表达的题材大都源自于学生日常生活,是与他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在训练时应选熟悉的题材,并尽量通过各种体裁“输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坚持师生及时点评作文和生生互评作文

在作文评阅中,要坚持一个原则,持有一种态度,主张一个做法,不忘留点记号。

4.佳作欣赏

每次作文评讲完后,老师挑选一定数量的精品作文在学生中交互传阅或粘贴在学习园地供学生欣赏借鉴。教师也可将优秀习作扫描,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和欣赏。

5.坚持不懈,坚持训练

坚持二轮复习中,每周至少训练一篇作文,并针对高考常考题型和体裁,坚持常规训练。训练要循序渐进,要做到由词到词组,再到句子,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简单句往往是主菜,要彻底消化,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复杂句(包括并列句则是佐料,有之增色,缺之乏味。要视具体情况运用,不可片面追求,舍本逐末,以免弄巧成拙。

最后让学生要记牢:认真审题,是关键;开篇末尾,要准确;语言输出,要规范;誊写之前,细查看; 卷面整洁,要做到。

[参考文献]

[1]姚腾亚,龚轶.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2).

[2]周丰玫.英语书面表达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

[3]周玉云.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高分策略[J].高中生之友,200523).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篇10

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往往以新材料、新药物、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并串联多个重要有机反应进行综合考查。此类试题既可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有机化学的推断与合成题展开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基本转化关系,关注特殊转化形式

(1)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作“题眼”的特殊转化

A可能为酯(若E、C相同,则A肯定为酯)

卤代烃

二、掌握官能团的变化

(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消除。(3)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①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方法: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②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遇到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通过酯化反应,使酚羟基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殊反应条件:①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②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浓H2SO4,加热——醇消去、酯化、苯环的硝化等;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烯烃、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反应;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2)特征现象:①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④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有机推断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可能通过4~6问的设问包含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知识,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推断题经常会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来考查。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以此作为突破口,再多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此外,解题时如果第一感觉比较难的话,也不应当全盘放弃,因为在有机题设问上,即便某个路线没有推导出结果,但是只要能够写出部分反应类型、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甚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即使没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也能得分。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二轮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当然,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同学们还得不断地多加练习,并且在课外多关注当年有机化学在医药、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这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方向。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常以有机框图推断或合成题的形式出现,情景新、要求高、综合性强,几乎涵盖有机化学中的所有重点知识,涉及的主要考点有:(1)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的判断;(2)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4)有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5)利用所给原料合成有机物并设计合成路线等。

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往往以新材料、新药物、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并串联多个重要有机反应进行综合考查。此类试题既可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有机化学的推断与合成题展开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基本转化关系,关注特殊转化形式

(1)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作“题眼”的特殊转化

A可能为酯(若E、C相同,则A肯定为酯)

卤代烃

二、掌握官能团的变化

(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消除。(3)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①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方法: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②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遇到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通过酯化反应,使酚羟基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殊反应条件:①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②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浓H2SO4,加热——醇消去、酯化、苯环的硝化等;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烯烃、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反应;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2)特征现象:①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④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有机推断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可能通过4~6问的设问包含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知识,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推断题经常会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来考查。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以此作为突破口,再多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此外,解题时如果第一感觉比较难的话,也不应当全盘放弃,因为在有机题设问上,即便某个路线没有推导出结果,但是只要能够写出部分反应类型、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甚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即使没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也能得分。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二轮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当然,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同学们还得不断地多加练习,并且在课外多关注当年有机化学在医药、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这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方向。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常以有机框图推断或合成题的形式出现,情景新、要求高、综合性强,几乎涵盖有机化学中的所有重点知识,涉及的主要考点有:(1)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的判断;(2)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4)有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5)利用所给原料合成有机物并设计合成路线等。

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往往以新材料、新药物、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并串联多个重要有机反应进行综合考查。此类试题既可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有机化学的推断与合成题展开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基本转化关系,关注特殊转化形式

(1)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作“题眼”的特殊转化

A可能为酯(若E、C相同,则A肯定为酯)

卤代烃

二、掌握官能团的变化

(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消除。(3)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①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方法: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②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遇到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通过酯化反应,使酚羟基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殊反应条件:①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②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浓H2SO4,加热——醇消去、酯化、苯环的硝化等;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烯烃、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反应;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2)特征现象:①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④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有机推断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可能通过4~6问的设问包含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知识,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推断题经常会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来考查。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以此作为突破口,再多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此外,解题时如果第一感觉比较难的话,也不应当全盘放弃,因为在有机题设问上,即便某个路线没有推导出结果,但是只要能够写出部分反应类型、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甚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即使没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也能得分。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二轮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当然,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同学们还得不断地多加练习,并且在课外多关注当年有机化学在医药、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这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方向。

上一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下一篇:理学院公用房临时使用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