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2024-06-03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精选14篇)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1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

三打白骨精是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过程。其中第一次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第二次更是念了20遍紧箍咒,第三次悟空终于打死了白骨精,证明了自己清白。

唐僧总是心肠慈善,以慈悲为怀,但唐僧分不出是非善恶。而悟空就不一样了,他有火眼金睛,是人是妖一眼便可看出,所以唐僧总是冤枉了悟空,还念紧箍咒惩罚悟空。最后把悟空赶走,我想我如果是孙悟空就走,管它取不取经,可是孙悟空并没有离开师父,对师父忠心耿耿,一路护送师父到西天取经。

每一次唐僧被妖怪捉走,都是孙悟空勇敢的去救师父。尽管唐僧一次又一次要赶悟空走,悟空都舍不得离开,尽管孙悟空有一回走了,可当得知师父有难时还是义不容辞的立马赶去救师父。孙悟空机智勇敢,但是它也有缺点,骄傲,可是他的品格是好的。孙悟空是个好徒弟,唐僧会糊涂但是他是幸运的,能收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好徒弟。我也要学习孙悟空的那种精神。

《西游记》是一本非常给人正义感的名著,每一次阅读都给我启迪。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2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中的一本《西游记》。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了。

三打白骨精让我明白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第一次,白骨精变成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悟空急中生智,一棒就打到了白骨精的假身,可惜白骨精早就化成一团青烟飞走了,地上只留下一具死尸。可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目的。第二、三次就分别变成了爸爸和妈妈来蒙骗唐僧,可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给识破了,最终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心地太善良了,不能明辨是非,念了二十多遍的紧箍咒。本来唐僧就已经很恼怒了,再加上猪八戒的加油甜醋,火上浇油,最后唐僧便赶走了孙悟空,让他回花果山去了。

这个故事不但让我明白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火眼金睛,而且也让我知道了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不要跟猪八戒一样火上浇油。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们身边的同学,大家要互相信任,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像孙悟空一样做做题目,明辨是非,火眼金睛,才能理解题意,做好题目。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2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是《三打白骨精》, 这篇课文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选作教材时作了改编。

作为教师, 应怎样用好这一选自经典名著的教学文本, 预想学生怎样走进文本去体会、品味、感悟, 又怎样走出文本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在文本中走个来回, 在与经典文本的对话中进行语言实践, 培养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探究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浓厚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是本设计的出发点。笔者试图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教学文本的角度, 结合语文学科本位及学情, 最大限度地了解编者意图, 继而进行教学设计。

一、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解读

课文改编自经典神话小说, 故而笔者先读课文, 再读原文。

(一) 读课文

1. 人物。

从文题入手, 结合全文, 可以看出本文主人公为孙悟空, 其他人物还有白骨精、唐僧、猪八戒。人物性格鲜明, 个性迥异。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白骨精——诡计多端、奸诈狡猾;唐僧———人妖不分、善良糊涂、胆小怕事;猪八戒———贪吃嘴馋。

2. 情节。

课文情节以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和唐僧“三责”贯穿全文, 线索清晰, 因叙述内容的变化, 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也更能反衬出孙悟空除妖降魔的不易。白骨精的“三变”:一变成了美貌的村姑, 可以说是使了一招美人计;二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 使的是苦肉计;三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 可以说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使了连环计。白骨精有“三变”, 孙悟空便有“三打”, 即使受尽委屈责骂, 也毫不手软, 越打越有精神, 越打越注意策略。情节可谓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

3. 环境。

与原文相比, 课文中描写环境的语言更为凝炼, 这也体现了编者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因为学生对人物情节比较感兴趣, 对大段的描写环境则不是很喜欢。因此, 可以指导学生课后与原文作比较。

(二) 读原文

通过阅读原文, 与改编的教学文本作比较:原文篇幅长, 生僻字多, 学生读起来有点吃力, 改编后的文本语言通俗易懂, 更为简练, 矛盾冲突更为集中, 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原著中注重环境的渲染, 人物关系较为复杂, 特别是猪八戒的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写得十分精彩, 人物对话个性鲜明, 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风趣诙谐, 充满了艺术魅力, 但课文因篇幅压缩, 作了删节, 语言与原文相比少了原汁原味。

教学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原文, 补充原文片断, 引导学生作比较, 并将阅读延伸至课外,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二、从教学文本的角度解读

(一) 挖掘教学价值

1. 凭借语言材料感悟人物形象, 受到人文熏陶。

(1) 课文中一些描写细节的词语尤其是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 “夺”、“闪”、“摔”、“笑”等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2) 人物语言十分有特色, 特别是提示语生动地表现了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活动。如白骨精发现唐僧后自言自语时的“不胜欢喜”, 孙悟空二打白骨精后唐僧的“喝道”、“非常生气”、“大惊”、“无奈”等, 都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朗读品味。

(3) 叙述语言干脆利落, “跳上云端, 四处观看”、“头痛难忍, 连忙哀告”等四字词语及“便”、“就”、“又”、“但”等关联词语的运用, 读来很有白话文的味道, 能培养学生对古典白话小说的语感, 适宜朗读及复述训练。

2. 指导古典名著的阅读, 注重文化浸润。

理解编者意图, 通过学习课文, 引领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西游记》, 师生在灵动的语文课堂中充分传承文本的文化特质, 在文化浸润中获得生命的成长、精神的提升。

(二) 选择教学内容

本文内涵深刻, 教学中可利用的内容很多, 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一一挖掘, 不能因“面面俱到”而导致“面面不到”, 因此教师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其因面面俱到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不如挖一口深泉,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实现思维的共振、心灵的共鸣。

1. 情节。

以“三变”、“三打”为主线, 可使教学流程清晰而不繁琐零碎, 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重点品味, 在语言实践中感悟形象;此外还要注意点拨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 了解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这种写法的好处。

2. 人物。

《西游记》中的人物有着浓厚的神奇色彩, 同时又有强烈的现实感, 在猪八戒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得也很突出, 书中许多故事表现了他神、人、猪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 本文亦是如此, 学生对他也是有许多话想说, 但是在本课教学中他不是重要人物, 教学时拟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重点解读, 并挖掘这个人物身上的人文内涵,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3. 反衬的写作手法。

本文人物、情节的描写都注意对主人公孙悟空的衬托作用, 唐僧是非不明、人妖不辨、忠愚不分、肉眼凡胎、一再冤枉孙悟空, 让人气愤;白骨精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让人愤怒;白骨精“三变”, 唐僧“三责”, 更能反衬出孙悟空“三打”, 以及他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忠心耿耿与坚定不移。

4. 学情。

根据高年段学生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原著的语言魅力, 走进更为广阔的精神境界。

总之, 本文故事性强, 情节曲折生动, 又是学生所熟悉的题材, 适合学生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作为教师, 在解读这篇课文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它的文学价值, 二是它的教学价值, 而在解读过程中始终不能忽视的是要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心中始终具有生本意识, 把握文本特点, 坚守语文本位, 增强文化浸润意识, 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如编者所期望的那样, 通过学习本课, 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游记》, 然后在“我读书, 我快乐”的栏目中简介全书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增加读书兴趣, 把课标中提出的“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和具体情节的分析、比较, 深刻理解, 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3.初步培养学生对传统白话文语言的语感,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 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与课文的对话中,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人物, 走近人物, 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 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学情预测

这篇课文改编自经典名著《西游记》片断, 学生课前大多读过原著或少年版本, 对故事的内容应是十分熟悉, 教学第一课时, 请学生讲《西游记》故事, 评其中人物, 学生能联系故事情节谈人物特点。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 学生完全可以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动作、语言等描写, 感悟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与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但学生对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及本课反复叙事的写作手法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 对人物特点的体会可能会概念化, 教师应适时点拨, 启发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内化、运用语言。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 学生欣赏, 引出主要人物, 交流对孙悟空的印象。

一、复习检查, 整体感知故事

1.在《三打白骨精》一文中, 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_____, 地点_____, 人物_____, 起因_____, 经过_____, 结果_____。

2.检查预习。出示《语文学习手册》表格:

设计意图:这两个检查练习, 一是了解学生学习第一课时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 二是了解学生学习第二课时前的预习情况, 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合作探究, 感悟人物形象

1.预设探究的问题 (参考《语文学习手册》) 。

从白骨精的“三变”, 我们可以看出_____;从孙悟空的“三打”, 我们又能明白_____。

2.预设探究的方法。

(1) 学生自学课文2~7自然段, 方法:读课文、思考、圈画相关句子或词语、做批注。

(2) 组内交流, 人人发言。

(3) 集体交流, 小组指派一名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主要情节谈主要人物, 提纲挈领, 重点突出;指导学生用已经习惯的方法自学探究, 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

三、互动展示, 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交流对探究问题的看法。

白骨精:狡猾、诡计多端;孙悟空:机智勇敢、忠心耿耿、神通广大等。

2.结合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交流。

(1) 指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人物动作、语言描写说说、议议、读读。

(2) 补充原文中白骨精三变后的出场描写, 体会它的诡计多端。

(3) 用唐僧及猪八戒的表现与孙悟空对比, 体会反衬的手法, 深入了解人物特点。

(4) 补充对金箍棒的介绍,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带给学生经典的润泽与熏陶感染, 使课堂更为厚重。

设计意图:本文故事简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同时抓住教学契机, 适时引导学生把握教学有关的知识点。

四、精讲点拨, 了解表达方式

1.为什么三打?反复叙事、反衬作用。你们还读过哪些带“三”字的故事?

《三顾茅庐》、《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情, 对学生易忽视处, 不太明白处进行精讲点拨, 对小说的叙事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并结合其他名著中的相关故事加深印象。

2.文中还有哪些人物?

唐僧——善良糊涂, 人妖不分;猪八戒———贪吃嘴馋。

设计意图:点拨反衬的表达方法, 更突出主要人物孙悟空的忠心耿耿、坚定不移、机智勇敢。

3.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最应当赞美的人物是谁?

(1) 出示毛泽东写的《三打白骨精》。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2) 齐读赞美孙悟空的句子: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设计意图:补充毛主席的诗, 使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拓展了知识。

五、适度拓展, 感受经典魅力

1.出示儿歌: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 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 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 挑着箩, 后面跟着个老妖婆。老妖婆真叫坏, 骗过唐僧和八戒。唐僧八戒真糊涂, 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 多亏悟空眼睛亮。眼睛亮, 冒金光, 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 妖魔鬼怪消灭光, 消灭光。

设计意图:用琅琅上口的儿歌再度感悟课文的主要情节, 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理解, 潜移默化地进行语言积累。

2.感悟经典的魅力。

漫漫人生就是漫漫取经路。我们也要努力取一部做人的真经。做一个好人, 做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 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那么我们无论面对外界的艰难险阻, 还是内心深处的困惑迷茫, 都要像孙悟空那样机智勇敢、坚定不移。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

设计意图:感悟经典, 走近人物, 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 观照自己的人生,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布置作业

1.必做题:

完成巩固案 (见《学习手册》、《补充习题》) 。

2.选做题:

(1) 搜集与《西游记》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做一张手抄报。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篇3

1.由大徒弟孙悟空带路,唐僧与护送他的其他几位徒弟猪八戒、沙和尚一起,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艰辛征程。

2.正当他们在艰难跋涉时,天突然阴了起来。只见前方峰岩重叠,里面透着阵阵妖气。“大家当心!”孙悟空叫道,“恐怕前方有妖怪!”

3.唐僧一惊,顿时在马鞍上坐立不安起来。孙悟空扶他下马:“师父莫慌!只要有俺老孙在,前方道路的妖怪都会死在俺老孙手下!”唐僧告诫他:“切莫杀生,佛家杀生是罪恶的。”

4.就在这时,天空飘过一团黑烟,孙悟空立刻警觉起来。正当他想跳入黑烟一看究竟,黑烟却消失在山峰之上。

5.八戒嘲笑悟空:“大师兄,你太多疑了。”他拍拍自己的肚子道:“我们去找些东西吃吧。”

6.孙悟空不禁担心道:“这儿的山光秃秃的,方圆几里之内又没有人迹,我还是先到前面去看看,给你们找些新鲜的果子吧。”

7.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将唐僧等师徒三人和一些金银细软圈在圆圈之中,并告诉他们三个人,在他走之后,呆在圈内不要和任何人搭讪,也不要吃别人给的任何东西。

8.悟空走后不久,黑云再次在师徒三人上方不断盘旋。驾驭黑云的是一个正在山间巡逻的狼妖。

9.住在这个山上的是白骨精和她手下的狮子、老虎、熊和狼,他们都是一些食人的妖精。当狼妖返回山洞,汇报了情报,妖精们立刻叫嚷着要去抓唐僧师徒。

10.狮王刚准备拿着它的三角叉和其他小妖精们出发时,白骨精一声冷笑:“你难道不知道唐僧有个徒弟叫孙悟空吗?”

11.一提到孙悟空,小妖精们立刻吓得脸色惨白。白骨精又是一声冷笑:“无需惊慌,我知道该怎么对付他们。”

12.白骨精走出山洞,远远看见打坐的三师徒,却不见孙悟空的踪影。

13.白骨精万分庆幸,刚准备扑向唐僧,只见地上的圈射出金色的光芒。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靠近唐僧师徒。

14.“孙悟空在保护他们。”她转念道,“不如我变个身,不信他们不会落入我的陷阱!”想到这里,她便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消失了。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4

《西游记》是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孙悟空也是每一个小孩子都钟爱的角色。在这个假期时间读了了这本书。

在其中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的.小故事我非常喜欢,它关键讲了:当白骨精趁孙悟空化斋之时发生变化一个女孩,假心来给唐僧送餐,但唐僧却茫然不知,我十分着急,当慧眼的孙悟空立即赶来把它击败,.我学会放下静下心来;白骨精又想到阴谋,变为老太太和老头儿,假装一副可伶的模样,总算欺骗了唐僧,孙悟空被老师傅赶出门派,我来孙悟空打动憋屈,我大喊起恚 唐僧,你有眼无珠!你明明知道孙悟空慧眼,可为何不敢相信孙悟空得话呢?

读过这个故事,我认为唐僧太善解人意了,不可以辨别是非,我很喜欢孙悟空,我如果有他那般的七十二变本事就好了。因此 ,我想勤奋学习,未来一定会有孙悟空一样的聪明智慧,长大后为祖国奉献自身的能量!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5

“唐僧,你怎么能这样呢?那三个人是妖精变的呀!”每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嘴里总会这样自言自语。

孙悟空火眼金睛,可唐僧是肉眼凡胎不识妖怪。这一天,唐僧一行人遇到一座高山,唐僧让悟空去化斋。一会儿,崎岖的山路上走出一个貌似天仙的女子来,左手提着一个青纱罐儿,右手提着一只绿瓷罐儿,其实她是妖精变的来捉唐僧,可唐僧看不出来。

正扯着,孙悟空摘果子回来了,睁着火眼金睛一瞧:“那里的妖精?敢在这儿骗我师父!”它放下果子一棒打去,那妖精用了“解尸法”,真身化阵风逃走了,唐僧还怪孙悟空无故伤人,念起了紧箍咒。那妖精又变成老太婆来捉唐僧,结果又被孙悟空识破打伤了,唐僧不信那老太婆是妖精变的,就念了五遍紧箍咒并告诉它不要在无故伤人,可是那妖精不死心,又变成了一位老公公来捉唐僧,这回被孙悟空狠狠的一棒打死了,现出一堆白骨,可是唐僧仍不信孙悟空的话,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精选 篇6

在这章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一个千年尸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与朝山进香的老妪,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了当,可两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而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第三次化为一个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软、善恶不分的弱点,三施攻心计,孙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执迷不悟,即使老丈为妖怪所化也不准孙悟空去打,还念紧箍咒来惩戒孙悟空。孙悟空为了取经,忍住痛苦,终将老丈打下深涧。白骨精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孙悟空恳求师父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孙悟空走后,白骨精将波月洞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来救师父。孙悟空虽被贬回山,仍不忘取经大业和师父的安危,准备下山。见八戒来求援,立即赶往波月洞。途中,孙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变成老妖模样来到洞内,伺机搭救师父。在筵前,孙悟空为用事实教育唐僧,设计诱使白骨精重又变化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的模样,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来面目,痛悔自己不该乱发善心,不分人妖,逐走孙悟空。这时,孙悟空现出本相,经过激战,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真理不会因为表面现象的不同而改变,只要自己的判断符合真理的标准是对的,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

1.小作者开头直奔主题,结尾干脆明了,表达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2.小作者对《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的阅读后,能紧紧地抓住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进行分析,深刻的刻画了人物的善与恶,正与反两面性格。

3.小作者不仅能恰当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把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的精神转化到了自己的身上,从而明白了“真理不会因为表面现象的不同而改变,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能因别人与自己的想法不同,就听取别人的想法,而否定自己的想法。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7

师:同学们,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打白骨精》。先来默写两组词语。 (指名上黑板写)

(第一组:妖怪、斋饭、蛤蟆;第二组:责怪、蒙骗、识破。第二组词语要求按照“三角状”排布, 详见板书。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斋”, 上下结构, 注意将上下两部分写得扁一些;“蛤蟆”均是虫字旁。)

师: (擦去第一组词语) 谁能围绕第二组词语带领我们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 先后变成村姑、老妇人、老公公来蒙骗唐僧, 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 而唐僧却责怪悟空误伤他人性命。不过, 白骨精最终还是被消灭了。

师: (将“孙悟空”“唐僧”“白骨精”板书在相应的位置) 语言简练, 概括全面。看来, 抓住关键词也能帮助我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评析:教者将生字词默写与课文内容回顾巧妙地结合起来, 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围绕文本特点, 教给解读方法

师:这堂课我们主要探讨孙悟空的形象。还记得平时老师是怎么带领大家品悟人物形象的吗?

生:平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体会人物形象的。 (师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师:《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改写自《西游记》的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当然, 我们也可以将它看成是一篇独立的小说。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那就是充满了矛盾冲突。 (板书:矛盾冲突) 在生活中, 你有没有和别人产生过矛盾冲突?

生:记得有一次, 我和同桌为了争夺位置发生了冲突, 我还和他大吵了一架。

师:那什么是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呢?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就是人物与人物之间, 因某种观点不和或利益相争所发生的矛盾、冲突。抓住矛盾冲突体会人物形象是阅读小说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今天, 就让我们来尝试这种新方法。仔细观察这幅人物关系图, (指板书) 你们发现谁和谁之间有矛盾?

生:白骨精想吃唐僧肉, 孙悟空不让, 白骨精与孙悟空之间有矛盾;孙悟空要打白骨精, 唐僧不让, 唐僧和孙悟空之间有矛盾。

【评析:切实加强阅读策略教学是实现“教课文”向“教阅读”转变的重要途径, 但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确定阅读策略。此教学环节启示我们, 确定阅读策略可以参照两方面的标准:一是根据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二是立足文本的文体特点。】

三、品读矛盾冲突, 涵泳人物形象

(一) 白骨精的“变化”与孙悟空的“三打”

师:下面先让我们走进白骨精与孙悟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就是白骨精, (出示第2自然段中描写白骨精自言自语的语句) 谁来读?

(生“妖声妖气”地读)

师:看, 这就是白骨精。在取经过程中, 唐僧师徒遇到的每个妖怪都有一样法宝, 白骨精的法宝是什么呢?

生:变化。

师: (出示描写白骨精变化的语段) 这些是课文中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内容, 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在这三次变化中白骨精使用了好多计策, 你们发现了哪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变:美人计、瞒天过海、金蝉脱壳……二变:苦肉计、金蝉脱壳……三变:无中生有、连环计、借刀杀人……)

师:白骨精真是诡计多端, 该不该打?

生:该打!

师:再读读悟空的“三打”。 (分别出示课文中描写悟空“三打”的语段, 指名读。)

师:不管怎么变, 打你没商量。在白骨精和孙悟空的矛盾冲突中, 你读出了悟空的什么呢?

生:我读出了白骨精再狡猾也逃不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孙悟空真是神通广大。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 在这组矛盾冲突中, 白骨精主要起什么作用?

生:衬托。

(二) 唐僧的“责罚”与孙悟空的“坚持”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的另一组矛盾冲突。你们认为理想的师徒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生:理想的师徒关系应该充满信任、理解、关爱、和谐……

1. 初会冲突。

师:但是在这篇课文中, 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是自始至终的。快速浏览课文的第3、4自然段,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他们的矛盾冲突已经开始了?画出来。

(生自读、圈画。)

生:我从“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这句话中读出了他们师徒二人的矛盾冲突已经开始了。

师:什么是“扯”?来, 你上来, (用两个手指头捏住学生的衣袖) 这是“扯”吗?

生:不是。

师:什么是“扯”?谁愿意上来演示下?

(一位学生演示:猛地一把抓住了另一位学生的衣袖。)

师:我们再回到那句话当中, 唐僧为什么要“连忙扯住”悟空?

生:阻挡悟空打白骨精。

生:我从“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读出了他们已经开始有矛盾冲突了。

生:我从“这才有些相信”看出唐僧并不是真的相信悟空打死的是妖精, 所以他“才有些相信”。

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那就是———

生:半信半疑!

2. 品读责罚。

师: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渐尖锐, 唐僧对悟空的责罚也越来越重。再读读第6自然段, 唐僧是怎么责罚悟空的?

生:念紧箍咒。

师:怎么念的?抓住细节。

生:一口气念了20遍。

师:紧箍咒念一遍, 金箍儿就紧一些。你们看, 此时悟空的头成了什么样子了?

(出示:可怜把个行者头, 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 十分疼痛难忍……

师:亚腰儿葫芦, 知道吗?

生:葫芦中间是凹陷下去的。

师:悟空的头被紧箍咒勒成这个样子了, 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个紧箍咒的惩罚真的是很残酷, 悟空很可怜!

生:悟空可能这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个苦头!

师:唐僧还怎么责罚悟空了?

生:唐僧还赶悟空走, 不让他留在身边。

3. 感悟坚持。

师:同学们, 对悟空而言, 最痛苦的莫过于师父念紧箍咒, 最伤心的莫过于被逐出师门。面对唐僧的极端责罚, 悟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在第6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旁写上自己的体会。 (生自读, 批注)

生:“它是妖精!”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 悟空是在被师父念紧箍咒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当时, 他已经是疼痛难忍了, 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真是一条硬汉!

师:可不可以将“它是妖精”换成“师父, 我知错了”?

生:不能换, 因为按照悟空的脾气性格, 他根本不可能认错。

生:换了之后就不能体现悟空坚持正义的本色了。

生:我是将“师父若真不要我, 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和“若无松箍咒, 你还带我走吧”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读的。我觉得悟空非常聪明, 他没有直接让唐僧带他走, 因为他知道唐僧这时候肯定不愿意带他走, 而是故意先给唐僧出了一个难题, 让唐僧不得不带他走。

生:我从“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这些语句中感受到悟空的忠心, 虽然师父如此责罚他, 但是悟空对师父的心一点也没有变。

师:悟空为什么不舍得走?读读下面这段原文, 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老孙因大闹天宫, 致下了伤身之难, 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 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 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 万古千秋作骂名”。———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生:悟空虽然是一条铁汉, 但心中却柔情万丈, 他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师:下面, 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唐僧与悟空的对话)

4. 定格形象。

师:一个是不明真相的责罚, 一个是忍辱负重的坚持, 从这组冲突中, 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我读出了悟空的知恩图报、坚持正义、忠心耿耿、忠肝义胆……

【评析:阅读策略的教学不能仅限于学生的“知”, 而应着力于学生的“练”。在涵泳人物形象的过程中, 教者自始至终地带领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的阅读策略, 在文本两组矛盾冲突中穿行, 或品读, 或感悟, 或交流, 让“内存”于人物身上的种种优秀品质得以一一展示。】

四、纳入同质评价, 深化人物认识

师:所以, 没有任何疑虑, 不管唐僧怎样责罚, 只要白骨精还来蒙骗唐僧, 孙悟空照样———

生:打!

师:所以, 后来孙悟空被赶走之后, 当唐僧遇到危险的时候, 他还是赶回来帮, 不管碰到什么妖精还是———

生:打!

师:让我们从这个故事的矛盾冲突中走出来。有人说, 孙悟空是一个英雄, 你觉得这个评价恰当吗?

生:我觉得悟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更多的是因为悟空身上有英雄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比如说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等。

生:我喜欢悟空这个英雄形象, 因为他敢作敢当, 具有男儿气概。

师:同学们的思考与学者林庚先生有共同之处。来, 让我们一起来读林庚先生的话。

(出示:他的专注, 他的献身精神, 他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百折不挠的毅力, 总之是这样一些非凡的精神品格构成了一个英雄的重要标志。)

【评析:教者引入名家对孙悟空的同质评价, 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英雄”的层面来吸收、内化所品读到的种种优秀品质, 从而让学生对悟空形象的解读走向一个更深刻的层面。本教学环节其实也是在教给学生另一种阅读策略, 那就是借助别人的评价来丰厚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五、迁移阅读策略, 走向发现新旅

师:可是, 有人觉得悟空这个英雄太过好玩耍, 因为他每次都将打妖除怪当做一场游戏;还有人觉得孙悟空自高自傲, 喜欢任性妄为, 不善于处理取经队伍中的矛盾……在你心中, 孙悟空是怎样的形象呢?课后, 我们还可以继续抓住《西游记》中的矛盾冲突, 继续走向发现之旅——— (出示:孙悟空与玉皇大帝之间、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之间、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与西天取经的孙悟空之间的矛盾)

【评析:教者将“抓矛盾冲突, 品人物形象”的策略推广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去, 为学生真正习得该项策略提供了可能性。】

板书:

从《三打白骨精》到《西游记》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进行了尝试:即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走进“课外书屋”来引导学生读书。对此,我们认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地配合单元专题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引导学生读整本书。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与名著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课文带名著的方法引出名著,打开阅读的窗口。那么如何利用教材资源,引领学生读整本的书?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引读原著—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去投入,把自己的全部活动集中地指向读书,与读书有关的神经活动才会处于最佳状态,他们在读书活动中才能够体验到欢乐和情趣。激励他们抑制疲劳,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读下去。

我在执教《三打白骨精》时,就拿课文为样本,品《西游》、赏《西游》,以激起学生对《西游记》的向往。

首先,力求让学生从平常的用词中体会到作者吴承恩的不凡之功。以“‘一’打白骨精”为突破口,重点抓住一个“笑”字。“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服,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一“笑”,白骨精真像我们初读时感到的那样真诚亲切地微微笑吗?联系上文“为了吃唐僧肉”再一想,肯定不是。是一种纯粹谄媚的甚至勾引的笑?可当时白骨精化身为一个“村姑”,不会那么露骨,再说宅心仁厚的唐僧也会起疑心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笑?细细品味,这“笑”竟像是一杯清茶,愈品愈有味。接着,联系全文“三打”,对比阅读体会。如,唐僧的表现依其发展变化,前“二打”分别是“责怪”“怒喝”孙悟空,到最后竟然是“上前护住”“老头儿”“赶”走孙悟空,如此严厉地对待刚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如此慈悲的对待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的白骨精——唐僧,你何其迂也!照这样举一反三,学生还能从许多字、词、句中体会到吴承恩轻描淡写一笔却极尽人物特点的深厚功力,顿生一种“当刮目相看”的欣喜之感。

其次,着力向学生展示吴承恩构思精巧的一面。以“‘三’打”为例。有了前“二打”,“‘三’打”理应是最激烈的。吴承恩怎么描写的呢? 你看,那白骨精化成的老头儿“手持拐杖” 来找“打死了”的“老伴和女儿”,大呼“救命”,多么可怜!可他直接“来找唐僧”,还利用唐僧的慈悲心肠,“冲到悟空面前”扬言拼命,故意激怒孙悟空,挑拨师徒间的关系,又是多么可恨!你看,那见妖就打的孙悟空在其一心保护的师父“上前护住老头儿”并“沉着脸”命令其“人以慈悲为本,不准杀他”时,还是坚持维护正义,“撇开唐僧,一棒打去,把那老头儿打下深涧”,多么可敬!可最后还是被“赶回花果山去了”,多么可惜!再看,唐僧一再喝阻悟空、保护“老头儿”,慈心可鉴,多么可爱!可他是非不分、人妖颠倒,“拦住”悟空,让“白骨精趁机逃跑”,还严责正直的孙悟空,多么可气!如此波折迭起、矛盾迭出,可又相生相克、合情合理,由不得学生那种钦佩之情不油然而生!

在原已感受到的想象奇特、情节曲折、人物鲜活的基础上,再加上用词精到、构思巧妙的体悟,《西游记》对学生已然又充满了无穷的新鲜魅力,“心向往之,神向往之”。等他们真正去读文言文的《西游记》,一定会多一些发自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吧!也许又会被那瑰丽华美的文字所吸引,从而加深对古文的修养呢!

二、精读原著——教给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如果说由课文走向原著是内容上的拓展、兴趣上的激发,那么原著鉴赏的切入点就是方法上的指导。俗话说“授人鱼只解一餐之饥,授人渔则终身有益”,说的就是教给读书方法的重要性。

窦老师在执教《三打白骨精》这一课,仅仅抓住《西游记》作为小说这种叙事文体的独特特点。以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构建教学板块。每一板块中都渗透了相应板块在小说美学中的作用。环境板块使学生初步感知了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情节板块借反复叙事使学生理解了情节的一波三折对于小说而言的重大的结构意义。人物板块,与学生聊出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对展现人物个性的独特作用。

层层铺垫、层层剥茧、层层深入、层层回扣,最后构成整体,我们怎能不惊叹于围绕“反复叙事”教学设计的匠心独运。我们的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学习,怎能不体会到反复叙事,这种震撼人的东西,这种叙述的魅力是如此简单,同时又是这般丰富。

同时,正因为反复叙事手法在其他名著中屡见不鲜,所以教会学生读一本书就相当于引导他们读了千万本书。对于即将毕业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反复叙事的概念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待到他们升入中学,读到《祝福》中祥林嫂反复对人叙说的:我真傻,真的;读到《皇帝的新装》中从皇帝到大臣、从贵族到骑士,每个人言不由衷地对新装的一次次的赞美;读到《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对待同一事件——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因为狗的主人变化而反复变色……乃至成年之后读到那样多得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这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唤醒,激发他们触类旁通的惊喜和深入胜境的愉悦,积淀成学生独有的阅读体验和生命体验。

三、品读原著——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中,学会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比阅读本身更重要。我感觉试图通过阅读一整本书解决深入阅读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也许对于一整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分两个层次,也许最初的阅读是浅层次的,学生的阅读可能仅仅是兴趣所致,阅读的速度可能很快,甚至来不及思考。我们不妨过一段时间再次阅读这本书,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深入思考和感悟上来,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体会和领悟作者的表达和情感上来,实现深层次阅读和策略阅读的目的。我们成人何尝不是也有这样的阅读体会,不也是需要对同一本书作反复阅读,才能领悟到书中的精髓吗?

作家肖复兴说过:“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我们通过利用教材资源,引领学生读整本书的活动,营造一汪沐浴孩子心灵的深潭,使孩子们沉醉于书的世界,咀嚼经典,品味生活,灵魂得以升华,精神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郑如桃,男,1980年生,皖天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教育。

悟空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9

这本书里面有降妖除魔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僧,黑白不分的唐僧,还有一路奔波的白龙马,诡计多端的白骨精等许多人物。书里面都把这些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令人浮想联翩啊!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一个个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识破了白骨精的阴谋,一次又一次地想把它打死。可是,唐僧的善良与无知,让白骨精跑了好多次。孙悟空恨得直咬牙,由于唐僧又说了几句,又听不下去孙大圣的解释,孙悟空实在气不过就一气之下,腾云驾雾,消失了。不一会,白骨精来捉唐僧,猪八戒又打不过白骨精,唐僧就落到坏了的手里,猪八戒也只好到花果山把孙悟空请来去救师傅。经过一番波折,孙悟空便去救了他的师傅。孙悟空不但救出了师傅,还告诉了他要爱憎分明的道理。

三打白骨精片段读后感500字 篇10

“三打白骨精”在原著小说中是比较短小的一段。如果没记错,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的时候就将其直接打死了,并未与其发生实质性的交流。本片在做改编的时候,并未让孙悟空直接将白骨精打死,而是把白骨精当做了终极Boss来塑造。孙悟空和白骨精的对立关系,成为了本片的最大矛盾。但如此一来,影片的核心矛盾变得极其透明,还可从何处进行提升?

这就要说到如今已经征服了全世界的好莱坞漫改超级英雄电影了。我们会发现众多的超级英雄,无论哪一个的哪一作,其核心矛盾都高度同质化,无外乎主人公与邪恶反派的正邪对立。可是这些电影就是凭借着视觉上的新鲜和角色个性上的差异化,实现了常胜。星皓影业对孙悟空的定位一开始就是中国的超级英雄。本片的创作用心也很大幅度地放在了这两个方面。

《大闹天宫》涉及到神魔两界的战争,因此特效主要用在大场面上。在其立下华语标杆后,这种大场面的视觉特效逐渐走入了瓶颈。前段时间上映的《寻龙诀》尽管在大视效上再创高峰,却已经难以给观众带来新鲜刺激。于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视觉特效不再发力在“大”上,而是发力在“小”上。尤其是白骨精和孙悟空两个人,都有很丰富而强大的变身法术。这种变身视效的要求,就是细节上的精化。白骨精的周身可白可黑,黑白流转。白骨精发功时眉间出现的异物,飞行时带动的空气流质感变化,都是细节特效的出彩。还有我们熟悉的孙悟空给唐僧画的圈圈,以往都是普通的美术,而这次则是电脑特效给出了精细造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细化后的特效,令《三打白骨精》再次占领了华语视效的顶峰。

三打白骨精观后感 篇11

今天中午,又看了《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终被唐僧赶走。唐三藏本是西方佛转世,虽有人身,但佛性依然。不伤生,为佛性中重要一条。无耐到人间后肉眼凡胎,不辨真假,常闹乌龙。妖精呢?诡计多端,善于乔装,加上猪八戒煽风点火,沙和尚冷眼旁观,终于把大师兄送回了花果山。这二人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少不了妒忌。论本领,猪八戒也能腾云驾雾,拥有三十六般变化,与大师兄比只是稍逊风骚;论兵器,逊金耙也是上古名器,出自仙界始祖太上老君之手,丝毫不比金箍棒差;论人脉,二师兄也和上天诸路神仙混得滚熟;论前世,一个是吸收日精月华的石猴,一个是总管天河水府元帅,无论怎样看猪八戒也不比大师兄差多少。但在降妖除魔上,大师兄出尽风头,猪老二吃尽苦头,受尽嘲讽,这怎能不使他颇有微词呢?再看沙和尚,前身也是上天神仙,见过各种世面,一到下界,西天取经,却被当成挑夫,任一石猴差谴,心中不免也有几份怨气。在唐僧驱赶大师兄之际,猪老二巴望着孙悟空被赶走,自已好展身手,沙和尚也巴望着少受使唤。三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终于把孙赶到了花果山。假如,在唐驱孙时,猪八戒、沙和尚都用自已的前身、现在的法力一致认定大师兄打的是妖怪,唐绝不会一意孤行。

西天取经路,也是修行路,当境界达到了,人、魔、怪,绝无不同。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12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是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创造,完成的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在我国文化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十分生动,然而我个人局的《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当属——《三打白骨精》。

读后感之前我想先讲一个之前看到的故事:

古时候,有位年轻的猎手,他箭法极准,却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向一位老猎手请教,于是,老猎手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在那有只雁奴,只要一发现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难,年轻的猎手和老猎手潜伏在那,雁奴见了,立刻汇报。于是,大家纷纷出逃,可并没发现什么,又回去了。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汇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逃、回去。大家都认为雁奴谎报军情,把它啄得半死。猎人们趁机而入,雁奴虽然看在眼里,但也懒得管。于是,年轻猎手拉满了弓。

悲剧往往是这样发生的:忠诚的人被误解,被误解的人伤透了心,不再坚持!忠诚被误解的事例在人类历史上可谓是数不胜数,最典型的就是下面我要讲的《三打白骨精》:

首先我想先讲讲“白骨精”,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我眼里,她(白骨精)是一个既聪明又有胆识而且还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女人”,不是吗?你瞧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使自己长生不老,那真是费劲了心机,使尽了绝招,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她知道自己不是孙悟空的对手,所以就随机应变巧手利用唐僧的菩萨心肠:她先变了一位给给丈夫送饭的贤惠娘子,接着变成了一位寻找闺女的老太婆,然后又变成了一位等待妻子和女儿归来的老头。三次变化都没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让孙悟空一一打死了,这样一连三条性命死于吃斋念佛的唐僧的眼皮之下,实在无法忍受孙悟空这种残忍做法的唐僧,一气之下将孙悟空逐出家门,这一来,正好中了白骨精设下的全套,孙悟空一走,唐僧便成了白骨精的阶下囚!

再来谈孙悟空,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并认为孙悟空打死了好人,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可见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里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们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即使悟空其实一心除妖,而且就算一直都遭到师傅的误解,他还是不抛弃,不放弃,最后还是选择了回来。

猪八戒也看不清事情真相,在白骨精这件事上,师徒四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想让别人都听自己的,觉得自己的认定就是正确的,可是这怎么可能呢?如果真是这样,别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就是七七四十九难,也成问题。在师徒四人想法不一致时,不应该固执己见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互相商量,全面地看问题,静心地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相互新任并且忠诚,才能看情事情的真相,并且解决问题。否则,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一直拖下去,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解决,只有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团结一致互相新任并且对团队忠诚,才能解决问题。其实依着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的暴脾气来说,没有道理都不会饶人更何况其实这件事错还不在他,但最后悟空还是回到了师傅和师弟们身边并且消灭了白骨精,这其实悟空已经不把护送西天取经当做是之前许下的承诺了,而是把师傅把师弟们当做是自己的家人了,他的选择和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在校园生活还是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面对同学、朋友、同事伙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要做到互相信任并且忠诚。

因为,误解忠诚是心灵和社会的悲哀,能够改变这种悲剧的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辨别真诚的心。事情有开始就有结束。结束悲剧的方法,是即便我们的忠诚被误解,也仍要不折不扣地坚持。

中学生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13

看完了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的力气很大,他也有正义感,而且他的武功也很厉害,所以我喜欢他。

自从我刚开始识字,一直我读到五年级,对于古典名著《西游记》我特别爱听、爱看。我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录音讲、看电视、小说。

今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我最爱看的《西游记》,我打开就看了一遍,发现了我最喜欢看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看得连晚饭都忘吃了。文章讲了唐僧与他的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途中遇上了妖怪白骨精。白骨精的三次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然而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后来,唐僧被妖怪捉回洞里被吃掉。幸亏孙悟空及时赶到。变出了许许多多的孙悟空,围住白骨精,口吐神火,把妖怪烧成了灰。

我越看越觉得很好看,我被这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吸引住了。孙悟空爱打妖怪,每次都会把唐僧就出来,我们要向孙悟空学习,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这样才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就让我学到了更多的本领。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一课,这一课主要讲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事情。这篇课文还体现出了孙悟空的机智、冷静、英勇无敌、明辨善恶、为人正直、忠心耿耿、武艺高强。唐僧的固执、顽强、心慈手软。还有白骨精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

第一次白骨精化作村姑,孙悟空劈脸一棒。第二次白骨精又化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孙悟空当头一棒。第三次白骨精再次化作白发老公公,孙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本文可化简为一句话,白骨精三次骗唐僧,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唐僧两次责怪孙悟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读后感多篇 篇1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特别在如今社会里,有人表面是虚伪的,内心是阴暗的,利用各种卑鄙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范文四百字

★ 三打白骨精读书笔记

★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500字精选

★ 六年级下册语文三打白骨精预习学案

★ 孙悟空闹天宫新编小学四年级作文

★ 新编400字作文

★ 关于孙悟空的作文

★ 新编精卫填海作文

上一篇:字优秀的高一军训作文:涤荡心灵的漫长军训下一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