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剧本

2024-09-16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剧本(共12篇)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剧本 篇1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剧本

第一幕

(悟空走在前头,时不时抓耳挠腮。八戒牵马。唐僧款款的坐在白龙马上,念诵南无经。沙僧挑着担,艰难的走着。)

背景音乐:《敢问路在何方》(音乐到沙僧说话时停)

沙僧(放下担子,疲倦的说):师父,大师兄,二师兄,前面好像有户人家,吾等可以前去讨些斋饭来填填肚子。

八戒(一脸馋相):那还不快快前去讨些吃的来,我看前面的人家又耕田又绩麻,看来甚为富裕哩!

悟空(跳到八戒之前,狠狠戳了他一指头,不屑):呆子!枉你顶个天蓬元帅之名!这山周围。妖气缭绕!你难道瞧不见吗?

八戒(跑到唐僧面前,抬头说道):师父,这妖猴纯粹是为了自己偷懒,不去化斋,你还不快念紧箍咒来?

唐僧(闭眼,心平气和指着悟空):善哉!善哉!南无阿弥陀佛。行者,你还不快快去讨些斋饭来?

悟空(双手抱拳,驾起云来):师父保重,老孙去也!

(孙悟空下场,白骨精身披披风,站在高高的山上,眺望着师徒四人,冷笑道)

白骨精:哈哈哈哈!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他到不请自来了。

(白骨精摇身一变,跨上小篮子,款款的走着圆场来到师徒四人)唐僧(对八戒和沙僧):悟空刚才说这里没有人家,前面怎么过来了一个人?

八戒:等老猪去看看。(八戒放下耙子,整整衣服装出一副斯文样)女菩萨,去哪里啊?手里提着什么东西?

白骨精:长老,这里面是香米饭和炒面筋,特地来送给你们吃的。八戒:是给我们送吃的来了!

(白骨精走到唐僧面前,唐僧连忙合掌。)唐僧:女菩萨,你住哪里?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啊?

白骨精:师傅,我家住在山的西面,我父母信佛行善,凡是有出家人路过都会给些斋饭。我丈夫在北山种地,父母年老,我去送饭。路上遇见你们,想起父母乐善好施,所以就请师父们用吧!

唐僧:善哉!善哉!你还是送给你丈夫吃吧,我徒弟摘果子去了,马上就来。

八戒:放着现成的饭不吃,干嘛等那猴子的烂桃子?(说着拿起篮子递给唐僧吃。)

悟空(急忙赶来,一脸着急):慢!好你个呆子!竟把这妖精的饭菜递给师父吃,真是瞎了眼!沙师弟,快护好行李和师父,看我不打了这妖精!

(悟空举起棒子打死妖精。白骨精化作一缕烟逃走,留下一具尸体。)唐僧(大惊失色):你这猴头,无缘无故伤人性命!悟空:师父莫怪,你来看这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沙僧(提过篮子一看):师父,里面那有什么米饭?明明是青蛙和癞蛤蟆!(说完提着篮子下去了。)

(唐僧有点信了,八戒去在一旁挑拨。)

八戒:师父别听这猴头瞎说,这女施主明明是给我们送饭吃的好人,他偏说她是个妖精!他打死了人,又怕师父念紧箍咒,所以才弄个障眼法哄你。

(八戒说完下场。唐僧念起紧箍咒,痛的悟空直叫唤。)悟空:师父,别念了,别念了,有话好说!

唐僧: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你怎么动不动就行凶,平白无故打死好人?你回去吧,我不要这样的徒弟!

(悟空连忙跪下磕头):师父,我还没报答您的救命之恩,怎么能回去呢?师父,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唐僧:既然如此,先饶过你这一次,如果下次再犯,我将这紧箍咒翻来覆去念上个二十遍!

悟空:是,师父!

第二幕:

(八戒、沙僧上台)

旁白:孙悟空又去化斋,唐三人在草地上休息。白骨精呢?其实白骨精并没有死,而且准备变成先前女子的母亲再去抓唐僧。孙悟空心知这点,于是去而复返。

八戒:猴哥,你怎么回来得这么快?斋饭呢? 悟空:俺是不放心你们,怕那妖怪去而复返。八戒:瞧你说的,哪有什么妖怪。悟空:去....悟空(转身向唐僧):师父,我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一个圈,你们呆在里面不出来,那妖精便没法伤害你们了。唐僧:这....沙僧:师父,就照大师兄说的做吧。唐僧:好吧。

悟空(开始画圈,画完以后叮嘱):师父,我回来以前你们可千万别出来...八戒:知道了,猴哥快去化斋吧,早点回来。悟空:老孙去也。

白骨精(站在云端恨得咬牙切齿):听说这孙悟空厉害,果然名不虚传。不行,我不能劳而无功,一定要将那唐僧弄到手!(这时,白骨精变成了先前女子的母亲悄悄走了过来。)

(唐三人背对着白,白伸出手,向唐背后抓去,忽然被孙画的圈子弄伤了,哎呀一声,唐三人发觉了。)唐僧:这位施主是....白骨精:长老,请问你们看见我的女儿了么?(唐三人尴尬。)

八戒:哎,你的女儿?没有,没看见。

白骨精(一眼看见地上女儿的尸体,扑过去):哎呀,我的女儿,我苦命的女儿呀....唐僧想走出去安慰:这位施主....沙僧:师父,不可以走出去....八戒:师父你看,猴哥打死了人家女儿,现在人家母亲寻来了。白骨精:什么?你们打死了我的女儿。(猪捂嘴)

哎呀,我苦命的女儿呀,你怎么就被那些坏人给打死了呀。(唐走出去安慰。)白骨精:你们这群强盗,还我女儿命来。(向唐僧扑过来)

旁白:说时迟,那时快,孙悟空化晚斋回来,正好看见妖精欲行不轨。孙一棒打来:妖精。白忙躲到唐身后:长老救我。沙拉着孙:大师兄,不可。孙甩开沙:别拦着我。

唐僧:悟空,你再胡来,为师可要念紧箍咒了。(孙继续追白。)唐忽然举起双手念起紧箍咒。悟空:啊,紧箍咒。头痛,好痛。(唐继续念,孙更痛。)

(白很高兴,伸出爪子抓向唐。这一幕只有孙一个人看见。孙忍住痛,一棒打来,白倒。)

唐僧:悟空,你太不像话了。

八戒:是啊师父,你看,人家老娘也被他给打死了。唐僧:从此以后,我不再是你的师父,你走吧。悟空(追上去,拦在唐面前):师父要我回去也行,您念个松箍咒,把我的箍拿下来,我就回去。要是没有松箍咒,师父就还带着我一起走吧,不然当年堂堂的齐天大圣,如今回去头上戴着这个箍,没脸见人。

唐僧:那就再饶你一次,千万不能再行凶了。悟空:好的,好的,师父!(第二幕完)

第三幕

白骨精(站在云端里观察):一会唐僧过了这座山,就不归我管了。要是让别的妖怪捉去,岂不便宜了别人?

旁白:白骨精不甘心,这次,她变成了那位女子的父亲。

(唐三人在走,忽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公公,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佛珠,嘴里念着经,晃晃悠悠的走来。)白骨精:长老们好!唐僧:施主你好。

白骨精:长老们一路走来,可有看见我的女儿和夫人了么? 唐三人:这....白骨精:你们怎么了?莫非你们将他们母女害了? 八戒:不是我们,是我那大师兄一个人干的。白骨精:啊.......悟空:好你个妖精,你骗得了别人,可偏不了俺老孙!(白骨精吓得不敢作声)悟空:土地!山神!(土地和山神出场)

悟空:你们来给俺老孙作个证。

(说完一棒将妖精打死。唐僧气得说不出话来。)

八戒:好你个孙悟空,真厉害,不到半天功夫就打死了三个人。悟空:师父你看,这个妖精被我打死现了原形,你看她脊椎上有一行字,真的就是‘白骨夫人’。

八戒:师父,别信他的,他这是把尸体变成骷髅,掩人耳目。(唐僧念起咒来。)

悟空:师父错怪我了,那真是妖精,他是想来害你的。我好心保护师父,你却一再听信那呆子胡说,屡次要赶我走。算了算了,我走就是了。只是我怕我走了没人保护师父。

唐僧(气愤地):你这泼猴越发无礼了!悟净,拿笔来!(沙僧拿来纸笔,唐僧写下贬书递给悟空。)

唐僧:猴头,有这个为证,我不再是你师父,你也不再是我徒弟。你走吧!

悟空(把贬书收在袖子里,不舍地):师父,本想保你去西天取经,没想到半途而废。我们好歹师徒一场,请师父受我一拜。

悟空(拜完,对沙僧):沙师弟,你是好人,千万小心八戒的胡言乱语,以后要好好保护师父。

沙僧:大师兄,师父也只是一时气话,你再劝劝就好。悟空:要是有妖精抓走师父,你就说我老孙是他的大徒弟。妖精知道我的厉害,就不敢加害师父了。

唐僧: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坏人的名字。(悟空含泪再次磕头拜别师父。)尾声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剧本 篇2

正是这样一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并取得高票房收益的电影,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美学立意等方面,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反思。作为一部以传统文学名著为创作根基的国产电影,影片展现出的每一个亮点或问题都可能对以后中国电影的走向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自由情感美学[1]。

根据马立新教授的观点,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基于对自由情感的分析把握所建构的自由情感美学强调自由情感在人类生活中具有的独立价值,不能以善或真所替代,但这种独立价值对审美主体来说并不一定具有建设性。依据自由情感的激发机制和心理效应,我们将其分为感官型自由情感、沉浸型自由情感和陶冶型自由情感。感官型自由情感就是审美客体主要以外在形式刺激审美主体生理感官而产生的浅表性的精神愉悦,适量接触有助于主体缓解精神压力,但对心灵的滋养价值较小;沉浸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殊的内在形式刺激主体的生理和心理官能而产生的具有致瘾性质的较强精神愉悦,对主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陶冶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定的内容价值刺激主体的心灵官能所产生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对主体心灵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基于此,我们把感官型自由情感称之为快餐美,把沉浸型自由情感称之为高碳美,把陶冶型自由情感称之为低碳美[2]。

1 情节设置的美学追求

“三打白骨精”这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名称,其实是经过大众文化再演绎的结果。原著中的回目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而且原著也没有直接使用“白骨精”这个名字,而是将其描述为“一堆粉骷髅”,用孙悟空的话讲,“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脊梁上还刻着一行字:“白骨夫人”。原著中这“白骨夫人”幻化了三次,刚好凑成一家人,而孙悟空也将其打死了三次,于是“三打白骨精”也就成了对这个故事最经典的通俗总结。而到了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导演及创作团队用了这个冗长又保险的名字,但剧本情节已经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电影中淡化了唐僧收服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过程,几场戏就一笔带过,这样有利于情节的快速推进和影片轻重缓急的节奏把握,但在情节设置的美学追求上,不免过于粗糙和荒诞。举例来说,唐僧在收服孙悟空之后,师徒二人继续前行来到了一片荒凉之地。导演还没有对这突然的转场做一个简短有效的交代,一群衣着花哨、嘴里高喊着“淫贼淫贼”的女子就踉踉跄跄出现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中,紧接着是猪八戒幻化而成的“美男子”出现在镜头内。这样的情节设置不免让观众感到匪夷所思,人物的来龙去脉没有厘清,情节自然显得虚假而生硬。

情节虚假并非是此部电影的独有病症,而是当下我国影视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病态特征。情节虚假,即影视剧的情节设计或者不符合可能律原则,或者不符合因果律原则,也就是不符合生活逻辑,完全凭借艺术家想象杜撰而成[3]。由此看来,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情节设置上的美学追求过于粗浅和幼稚。

2 人物塑造的美学追求

在原著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矛盾主要发生在唐僧和孙悟空中间,白骨精只是充当反派的次要角色,激化取经四人组师徒的矛盾而已。而在这部电影中,白骨精的角色空前丰富起来,原有的两个人物对立关系演变成了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的三角矛盾。影片最后白骨精变化的形象和场景也相较原著做了极大的细节丰富。由此看见,导演在白骨精这一形象的塑造上是花费了一番功夫的。在这里,我们暂且只对巩俐饰演的白骨精这一角色进行剖析。

电影中的白骨精几乎带有了当代女权主义的反抗色彩,由于白骨精形象的立体,她跟孙悟空的互动也多了起来,甚至有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展现在情节中即当白骨精指着集市上被人耍弄、虐待的猴子时,分明是想证明孙悟空跟自己一样都是被人类社会蹂躏、欺辱的可怜之妖。白骨精意图吃唐僧肉的目的也没有强调“长生不老”,而是为了“永世为妖”。这又进一步印证了白骨精对人世间的拒斥:与其说是怕遭“轮回之苦”,倒不如说是饱尝世间冷暖彻底厌弃了这个冷酷的人类社会。

鉴于此,创作者对于白骨精这一艺术形象的包装与创新是十分值得肯定的。然而,纵观全片我们发现,编剧只注重了白骨精这一形象现阶段呈现出的“果”的塑造,而对于“因”的阐释和由“因”到“果”的过程描绘有些想当然的理想化。导演郑保瑞在接受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讲述白骨精不愿轮回为人的前世故事时,确实也拍了一段凄惨黑暗的人间故事,但在剪辑的时候最终剪掉了。由此可见,本片在人物塑造的美学追求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行为动机并不能充分立得住。所以,从创作者的角度而言,电影中的白骨精是一个层次仍可以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从表演者的角度讲,白骨精的饰演者巩俐,无疑用自己精湛的演技撑起了这个人物形象,成为这部槽点颇多的电影屈指可数的亮点。白骨精作为一个虚构的艺术形象,要求演员深刻理解这一角色,用自己的思想与动作,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形象转化为立体的、可以触摸的视听形象,巩俐在举手投足间就把白骨精女王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过犹不及,影片的服装设计为了最大程度表现白骨精女王的一面,其服装造型过于形式化、夸张化。

基于以上阐述可以知道,该片在人物塑造的美学追求上是有失偏颇的。对于人物塑造,无论从创作者的角度还是从表演者的角度,我们都应该追求低碳美学的人物塑造与表达,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对现实人生发挥出理论应有的建设性和指导意义。

3 主题表达的美学追求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生产与生活水平所对应的想象与审美,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就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而言,导演似乎也想让他在经典名著的基础上成为一部经典的电影,然而,本片似乎并没有表达出原著的深邃与精髓。

影片中冯绍峰所扮演的唐僧颇似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当孙悟空质问唐僧“她是妖怪,为什么不能打她?”的时候,唐僧则用无辜的语气回答道:“你们也是啊!”在这样一段对话当中,导演想努力表达出佛家众生平等的理念,但仍然掩盖不了导演本身对内地经典体验的缺失感和对故事挖掘的空洞感,从而导致其“蜻蜓点水”地触及佛教文化,却流失了名著的厚重感[4]。影片最后,唐僧不惜与白骨精合二为一,拿出了佛陀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精神,牺牲自己而度化了怨念深重的白骨精。随之而来的孙悟空最后一打,用“弑师”的极端方式完成了终极的拜师仪式[5],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近乎癫狂的改编。影片结束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唐僧为什么非要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度化白骨精,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这种极端的价值观在现代人看来却有点“不合时宜”。导演在前面的情节中也并没作过多铺垫性讲述,只是一味“落实”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现代性格与形象,不免让人怀疑郑导并没有真正了解佛教文化,所有的佛教台词皆是故事的符号,是向人们展示这是关于《西游记》的电影商品标签。这样的高碳艺术是一类损害艺术主体精神健康的艺术文本[6]。

再者,本片为了追求场景的逼真性,不惜重金做了很多特技。如在影片的最后,成千上万的白色骷髅排山倒海似的奔来,与孙悟空师兄弟三人做了一番殊死搏斗,场面可谓壮观之极。然而,细观之下不难发现这些白色骷髅有喧宾夺主之感,在最后殊死一搏的紧要关头,白骨精本尊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现,反而让一群不知名的骷髅抢了自己的风头。这些设计精良的视觉奇观固然能够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感官型自由情感”,让观众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但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此壮观的视觉奇观不能仅仅作为吸引观众眼球的一个独立看点,而是应当被更加完善地编排为展现真实人性的大环境,突出主题的美学表达。这才是一种典型的低碳设计。

4 结语

总之,影片在创新的道路上无论怎样的取舍都应当是值得鼓励的,但在美学追求上还应该秉持自由情感美学和低碳美学的理念,让情节、人物、主题都更符合、更有益于当下人们的观影心态。

参考文献

[1]马立新.论高碳艺术与低碳艺术[J].艺术百家,2014(6).

[2]马立新.低碳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3]马立新.论当下影视剧创作中的三大流行病象[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5).

[4]魏梾.让一个信恶的导演讲信善的故事,能出来什么效果[J].中国艺术报,2016(2).

[5]图宾根木匠.重要的妖精打三遍[N].新京报,2016-01-26.

从《三打白骨精》到《西游记》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进行了尝试:即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走进“课外书屋”来引导学生读书。对此,我们认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地配合单元专题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引导学生读整本书。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与名著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课文带名著的方法引出名著,打开阅读的窗口。那么如何利用教材资源,引领学生读整本的书?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引读原著—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去投入,把自己的全部活动集中地指向读书,与读书有关的神经活动才会处于最佳状态,他们在读书活动中才能够体验到欢乐和情趣。激励他们抑制疲劳,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读下去。

我在执教《三打白骨精》时,就拿课文为样本,品《西游》、赏《西游》,以激起学生对《西游记》的向往。

首先,力求让学生从平常的用词中体会到作者吴承恩的不凡之功。以“‘一’打白骨精”为突破口,重点抓住一个“笑”字。“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服,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一“笑”,白骨精真像我们初读时感到的那样真诚亲切地微微笑吗?联系上文“为了吃唐僧肉”再一想,肯定不是。是一种纯粹谄媚的甚至勾引的笑?可当时白骨精化身为一个“村姑”,不会那么露骨,再说宅心仁厚的唐僧也会起疑心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笑?细细品味,这“笑”竟像是一杯清茶,愈品愈有味。接着,联系全文“三打”,对比阅读体会。如,唐僧的表现依其发展变化,前“二打”分别是“责怪”“怒喝”孙悟空,到最后竟然是“上前护住”“老头儿”“赶”走孙悟空,如此严厉地对待刚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如此慈悲的对待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的白骨精——唐僧,你何其迂也!照这样举一反三,学生还能从许多字、词、句中体会到吴承恩轻描淡写一笔却极尽人物特点的深厚功力,顿生一种“当刮目相看”的欣喜之感。

其次,着力向学生展示吴承恩构思精巧的一面。以“‘三’打”为例。有了前“二打”,“‘三’打”理应是最激烈的。吴承恩怎么描写的呢? 你看,那白骨精化成的老头儿“手持拐杖” 来找“打死了”的“老伴和女儿”,大呼“救命”,多么可怜!可他直接“来找唐僧”,还利用唐僧的慈悲心肠,“冲到悟空面前”扬言拼命,故意激怒孙悟空,挑拨师徒间的关系,又是多么可恨!你看,那见妖就打的孙悟空在其一心保护的师父“上前护住老头儿”并“沉着脸”命令其“人以慈悲为本,不准杀他”时,还是坚持维护正义,“撇开唐僧,一棒打去,把那老头儿打下深涧”,多么可敬!可最后还是被“赶回花果山去了”,多么可惜!再看,唐僧一再喝阻悟空、保护“老头儿”,慈心可鉴,多么可爱!可他是非不分、人妖颠倒,“拦住”悟空,让“白骨精趁机逃跑”,还严责正直的孙悟空,多么可气!如此波折迭起、矛盾迭出,可又相生相克、合情合理,由不得学生那种钦佩之情不油然而生!

在原已感受到的想象奇特、情节曲折、人物鲜活的基础上,再加上用词精到、构思巧妙的体悟,《西游记》对学生已然又充满了无穷的新鲜魅力,“心向往之,神向往之”。等他们真正去读文言文的《西游记》,一定会多一些发自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吧!也许又会被那瑰丽华美的文字所吸引,从而加深对古文的修养呢!

二、精读原著——教给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如果说由课文走向原著是内容上的拓展、兴趣上的激发,那么原著鉴赏的切入点就是方法上的指导。俗话说“授人鱼只解一餐之饥,授人渔则终身有益”,说的就是教给读书方法的重要性。

窦老师在执教《三打白骨精》这一课,仅仅抓住《西游记》作为小说这种叙事文体的独特特点。以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构建教学板块。每一板块中都渗透了相应板块在小说美学中的作用。环境板块使学生初步感知了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情节板块借反复叙事使学生理解了情节的一波三折对于小说而言的重大的结构意义。人物板块,与学生聊出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对展现人物个性的独特作用。

层层铺垫、层层剥茧、层层深入、层层回扣,最后构成整体,我们怎能不惊叹于围绕“反复叙事”教学设计的匠心独运。我们的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学习,怎能不体会到反复叙事,这种震撼人的东西,这种叙述的魅力是如此简单,同时又是这般丰富。

同时,正因为反复叙事手法在其他名著中屡见不鲜,所以教会学生读一本书就相当于引导他们读了千万本书。对于即将毕业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反复叙事的概念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待到他们升入中学,读到《祝福》中祥林嫂反复对人叙说的:我真傻,真的;读到《皇帝的新装》中从皇帝到大臣、从贵族到骑士,每个人言不由衷地对新装的一次次的赞美;读到《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对待同一事件——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因为狗的主人变化而反复变色……乃至成年之后读到那样多得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这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唤醒,激发他们触类旁通的惊喜和深入胜境的愉悦,积淀成学生独有的阅读体验和生命体验。

三、品读原著——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中,学会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比阅读本身更重要。我感觉试图通过阅读一整本书解决深入阅读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也许对于一整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分两个层次,也许最初的阅读是浅层次的,学生的阅读可能仅仅是兴趣所致,阅读的速度可能很快,甚至来不及思考。我们不妨过一段时间再次阅读这本书,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深入思考和感悟上来,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体会和领悟作者的表达和情感上来,实现深层次阅读和策略阅读的目的。我们成人何尝不是也有这样的阅读体会,不也是需要对同一本书作反复阅读,才能领悟到书中的精髓吗?

作家肖复兴说过:“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我们通过利用教材资源,引领学生读整本书的活动,营造一汪沐浴孩子心灵的深潭,使孩子们沉醉于书的世界,咀嚼经典,品味生活,灵魂得以升华,精神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郑如桃,男,1980年生,皖天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教育。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剧本 篇4

因为看完后很受启发,所以忍不住动笔将感受比较深的部分与大家分享。因为只是看了一遍,里面部分对话未必与影片中完全一致,但我会尽我的能力,将记忆中的对话还原。

对话一:唐僧向悟空解释为什么历经苦难还要取经;“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造化,每一个造化都是修行。生命就是这样莫名的奇妙。”

人,生命开始,人生之旅就慢慢展开。

当人在历经一次次苦难而看不到转机时,在内心充满了恐惧。恐惧的不仅仅是未来走向何方,更是对生活在苦难中的惧怕。但是,这些难不会是无缘故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一定是来帮助你明白某个道理,如果我们可以从经历到的事情当中学到东西,那么每一难都是我们的造化,人生处处是修行。生命历程本身就不是一场苦旅,而是一趟奇妙的历程。

对话二:当师徒走在妖气阵阵的地界,悟空回过头来问唐僧:“怕了吗?”唐僧说:“怕。”悟空说:“怕还去取经?”唐僧回答:“就是因为怕才取经啊。”孙悟空问:“经书上说什么?”唐僧答:“真相”。

是的,我们就是因为怕,才要知道真相。

整部影片,最核心的就是这两个字“真相”。他多次出现:当唐僧责怪悟空打死人时,悟空说:“我是火眼金睛,我可以看到真相,你看不到”;当悟空被师父赶走,路遇观音时,菩萨对他说:“你看到的是真相,但你师父看到的是心相。”

何为真相,何为心相?真相就是物质本来的样子。而心相是由我们内心的判断而来的,你的内心是什么,你就看到了什么,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看到的都是善良;你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你看到世界就充满了不公平。这就是心相。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修行就是让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他背后的真相。正如萨提亚女士的冰山理论,当你看到一个人愤怒了,你只看到了冰山上面的表相,而这个愤怒的下面,这个人的感觉、想法、期待、渴望在这一刻到底是什么?我们往往只看到愤怒,而没有看到他愤怒的真相;当儿童还不能完全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时,成人能否看到他哭闹的冰山下涌动着的渴望?

对话三:当白骨夫人给唐僧讲自己的经历后,唐僧的几段对白:“光阴如梭,未必是世间良药,念念相续,苦痛里都是执着。但是只要你相信勇敢地迈出一步,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恨只能生出恨,你何必这样折磨自己呢?”“希望小僧的死,能带走白骨夫人心中的痴念。”

影片附予白骨精的前世一段悲惨的经历。而她一直因为这个经历,生活在怨愤当中,她执着于她的苦痛,无法释然。

人,为什么会有苦痛?因为执着,因为你执着在你的苦痛中不能、不愿出来。过去的永远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没有发生,想让自己走出苦痛就要放下过去,活在当下,否则就会像白骨精不停地咀嚼自己的过往,折磨自己,永无快乐。

这样的不快乐,在事情发生的当下,是他人带给你的,但当这件事情已经过去的现在,这个不快乐是自己痴念造成的,与他人无关。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身在天堂还是地狱,完全是自己的选择。

对话四:唐僧念了紧箍咒后,与悟空的对话。悟空:“你为什么不相信他们是妖怪?”唐僧:“我们两个人真的是很像,我们只相信我们眼睛所看见的,就是因为这个,佛祖才把我们连在一起结伴同行的。”

观音对悟空说:“五百年前,你相信自己大闹天宫,五百年后,你还是没有变。为何不放弃自己去相信别人?你总是用自己的对与错,去看别人的错与对。”

我们每个人都只相信我们眼睛所看见的,但是不同的人眼睛所看见的都是不一样的。这便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又被连在一根线上向前走,我们能做什么?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书笔记 篇5

文中讲了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的经过。

一天,唐僧师徒来到一座高山前,唐僧感到有些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刚走,白骨精就变成一个村姑,假装来送饭,刚要接近唐僧,悟空摘桃回来了,看见了白骨精,劈脸一棒,但是白骨精化作一缕青烟逃走了。唐僧见悟空无辜伤人性命,非常生气,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几只蛤蟆,唐僧这才相信那村姑是妖怪。第二次白骨精又变成老妇人,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又是当头一棒,但是白骨精有用法术逃走了,唐僧见了一连念了二十遍紧箍咒。第三次她又变成一个老公公,但是这一次一下子被悟空打死了……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篇6

国文中的白骨精为了达到捕抓唐僧,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目的,乔装打扮,变成少妇,老媪和老翁,接二连三来欺骗唐僧,以伪善一面引人上当受骗。幸亏有孙悟空这样的金晴火眼看清妖怪及阴谋,出现了三打白骨精的场面,故事引人入胜,越看越想看。 情节中也生动描绘了唐僧分辨不了善与恶,是与非,被假善一面迷惑,反责怪徒弟,把孙悟空赶走,最后还是落在白骨精手中。

从国文中悟出一个道理,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和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蒙骗,特别在如今社会里,有些人的表面是虚伪的,内心是阴暗的,常常想方设法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却使用各种卑鄙手段。有些人常常用某种利益引诱你,又可能挑拨你和朋友之间的交情。所以人时时刻刻都要檫亮眼睛,要知道“害人之心不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剧本 篇7

一、设置“乐”境, 激情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学习知识非常重要。为此, 教学时, 我们可以将图片、音乐、视频、PPT动画片、时事、故事、影视片段等美学元素引入课堂, 美化课堂, 活跃课堂, 让学生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引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活动, 继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 上课伊始, 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从网络精心挑选后, 下载的儿童故事大全《三打白骨精》音画视频供学生观赏。当学生美美地享受了这道精美的视觉盛宴和听觉盛宴后, 心情极为亢奋。于是, 我趁机启发道:“请问, 我们刚才观赏的动画片《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哪一部名著改编而成的?”待学生正确回答后, 我继续启发道:“如果同学们愿意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三打白骨精》课文的话, 马上就会知道名著《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片段与刚才播放的《三打白骨精》故事有许多细节不同的地方。”话音刚落, 学生便主动地、兴致勃勃地认真阅读起课文了。可见, 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音画视频情境, 既可以渲染课堂氛围, 又可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设置“问”境, 多向思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我们应该紧扣课文内容设置有效“问”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教学《三打白骨精》时, 我曾预设了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一共写了几个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 在这个故事中, 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呢?请说说喜欢他的理由。

3. 在《三打白骨精》中, 有人说唐僧是一位大大的善人,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 在唐僧一行去西天取经的路上, 假如没有孙悟空, 那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呢?

当然, 也可以鼓励每个学生在阅读完《三打白骨精》课文后, 自行提出一个或者二个问题, 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 价值在哪里?如此, 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反思质疑中, 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设置“动”境, 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说明阅读是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教学时, 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个性化阅读的机会, 尊重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阅读审美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慧眼识得每个学生的别才、别志、别趣, 尊重每个学生的特智、特长、特能,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将恭顺温顺、循规蹈矩视为优秀学生品质特征的保守态度, 鼓励学生敢持歧见、标新立异, 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扬唯我独有的才华与个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设置有效“动”境, 引导学生在充满“动”态的教学环境中彰显自己的独特风采。

教学《三打白骨精》时, 我鼓励学生启动口、眼、手、心等多种感官, 从声、色、情等多方面感知文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分角色朗读文本等;也鼓励学生每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成立课本剧编剧小组, 将《三打白骨精》改编成课本剧, 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轮流上讲台表演一番, 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课本剧写得好, 哪一位演员表演得到位, 哪一个小组的课本剧表演得精彩。毋庸置疑, 在学生每次表演《三打白骨精》课本剧时, 我常常被学生特邀参加到各“剧组”中扮演谁也不愿意扮演的“白骨精”角色。多种“动”境的设置让学生思维和行动了起来,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 为整体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5) 篇8

53.唐僧又念起了紧箍咒,孙悟空捂着头,痛苦地在地上打滚。

54.妖精见此场景心中窃喜,而被吓坏了的沙僧和猪八戒则跪在地上为孙悟空求情,求师父停止念咒。

55.唐僧经不住哀求,停止念咒。孙悟空挣扎着站起来扑向妖精。唐僧见状立刻继续念起咒来。

56.孙悟空忍着万分痛苦,聚集全身气力,跳起来举起金箍棒向妖精砸去。只见妖精施了技法,顿时不见了踪影。

57.正当孙悟空准备起身追去,一朵云向他们缓缓飞来,一条黄色的绸缎从天而降。

58.黄色绸缎落在了唐僧的脚边。唐僧捡起绸缎,念道:“佛祖慈悲,再不允许杀生!”

59.唐僧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孙悟空说:“我们若是再与你同行,将永远取不到真经!你回花果山吧!”孙悟空说:“师父,这是妖精的另一个计谋,您可不能上当啊!我务必要保护您安全抵达西天啊!”

60.此时,沙僧和猪八戒也连连求情,希望唐僧不要将孙悟空逐出師门,而唐僧对于他们的话置若罔闻,还说驱逐悟空是佛祖之意。

61.不得已,孙悟空向两位师弟告别,再三叮嘱他们取经途中艰难万分,一定要照顾好师父。

62.接着,悟空向唐僧叩首告别,请求师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分辨善恶,分辨人和妖。说完,他依依不舍地踩着云朵飞向花果山了。

63.天渐渐地暗了下来,一阵阴风吹过,师徒三人心头一颤,默默地收拾行李,继续他们的取经之行。

64.师徒三人正想着找一个地方住宿一夜,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铃声,只见前方的一片小树林中出现了一座红墙庙宇。

65.来到庙前,大门上方的木匾上,“天王庙”三个大字甚是醒目。猪八戒看到庙宇心中大喜,兴奋地催促唐僧快进庙。唐僧看到后说:“我们可以在此膜拜佛祖了!”

66.唐僧下马,师徒三人进入天王庙,在佛祖石像面前双膝下跪,祈求佛祖保佑他们一路平安。

67.突然,石像张开了嘴巴,发出粗鲁而刺耳的声音:“愚蠢的和尚!分不清是非!抓住他!”瞬间,佛祖慈善的面孔变成了白骨精的嘴脸!

68.唐僧一下子就被妖精抓住了。看见师父落在了妖精的手掌之中,沙僧和八戒拔出家伙上前营救,但被妖精们团团围住。

69.沙僧试图反击,也没能逃出妖精们的魔爪;猪八戒毕竟是天蓬元帅出身,一番搏斗后,逃出了天王庙。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模版] 篇9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故事讲的是:这天,孙悟空来到一座高山前,孙悟空去给唐僧他们采野果子吃,孙悟空走之前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唐僧他们围在中间。并告诉他们不要走出圈子。

孙悟空走后唐僧他们被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来到圈前看见唐僧伸手去抓,突然地上的圈发出万道光芒,好像一道铜墙铁臂。

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一个村姑,手里跨着篮子,篮子里放着馒头。她让猪八戒吃馒头,还说要带唐僧他们去庙里。唐僧他们走出了圈子往庙里走,被巡山的孙悟空发现了,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那姑娘。她的真身一缕烟逃走了,孙悟空随后去追。

白骨精不甘心变成了一个老太太来找唐僧要女儿,看见姑娘的尸体哭了起来,让唐僧去买棺材埋葬女儿,不料又被孙悟空识破了,孙悟空打死了老太太,白骨精的真身又一次逃走了,孙悟空要去追,被唐僧拦住了。

白骨精两次差点丢了性命,这次他变成了一个老爷爷坐在路边等唐僧他们,孙悟空认出白骨精,要打老爷爷,老爷爷冲到孙悟空面前,让他赔他的女儿、老伴。孙悟空生气了一棒把老爷爷打下深涧。唐僧说孙悟空杀了三条人命,让他回花果山。

孙悟空回花果山了,唐僧他们来到一座庙里,唐僧他们去拜佛,里面的菩萨是白骨精一伙变的,他们抓着唐僧和沙和尚,猪八戒逃了出来。

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来救唐僧,孙悟空走到半路看见小妖怪请来白骨精的老娘,孙悟空打死了老妖怪,变成了她的模样,进到洞里,打死了众妖怪,口吐神火烧死了白骨精,救出来唐僧他们继续西行。

我觉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很厉害,白骨精变化了三次都被他识破,孙悟空很聪明,他变成妖怪的老娘混进洞里。唐僧很善良,连妖怪都同情。猪八戒很笨,总是被妖怪骗。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一个道理: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文/陈婉仪

《三打白骨精》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山高林深的白虎岭。唐僧骑在马上,感到有点饿,就叫悟空去化斋。悟空听后,纵云飞上了天,他看到南山有一片红透的山桃,便前去采摘。没想到这山岭上有个白骨精。此时,那个白骨精正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了唐僧,心中大喜,因为人人都说吃唐僧一块肉,就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刚准备下去抓唐僧,忽见唐僧身边有两个徒弟护卫,不便硬取,于是计上心头,在山坳里变化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只见那个女子左手提一只青砂罐,右手提一个绿瓷瓶,向唐僧走来。唐僧看见那个女子,吓了一跳,急忙问八戒他们怎么回事。八戒过去询问,那女子编说是斋僧的。唐僧问了她好几个问题,她都一一回答出来。正在这时,悟空回来了,识别那个女子是妖精后,便一棒打过去,那白骨精使了个解尸法逃就念紧箍咒,悟空好不容易劝说,唐僧才留住了他。那妖精又变成一个老婆婆,悟空见又是那个妖精,举棒就打,那妖精又使解尸法逃跑了。唐僧见了,二话不说,把紧箍咒念了二十遍。悟空又说了许多好话,才又被师傅留住。那妖精恨死了孙悟空,又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老公公走向这里。悟空发现这老公公还是那妖精变的,打死他吧,又害怕师父念紧箍咒,不打吧,师父定会被抓去。他召出土地神,设法打死了白骨精,唐僧见状坚决撵他走。悟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给师傅磕了头,飞回花果山了。

读完《三打白骨精》后,我有很多感想。孙悟空本来和唐僧相处得很好,但是突然出现了一个白骨精,把唐僧和孙悟空弄得不欢而散。孙悟空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火眼金睛”,能发现变化了的妖怪,而其他人则不能。白骨精第一次变化时,她用办法使唐僧师徒相信她是斋僧的好人,眼看师徒三人就要中白骨精的诡计,就在这时,孙悟空及时发现并把那假尸打了一棒,悟空让他们看了饭罐唐僧才相信,可是,猪八戒在旁边挑拨,孙悟空说了好话,才被师傅留住;第二次,孙悟空打到尸体的时候唐僧又要赶他走,还好他又说动了师傅,再次留了下来;第三次,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自己也被师傅无情地赶走了。唐僧是个一心向佛修善之人,但他的善心却被妖精所利用。在妖精的迷惑下,唐僧不能分辨真伪,再加上猪八戒在一旁火上加油,孙悟空被师傅冤枉也是可以理解的。孙悟空爱憎分明,一双“火眼金睛”善辨真伪,并且他对师傅十分忠诚,他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物形象。而猪八戒则又懒又馋又爱凑热闹,虽然有些令人讨厌但也有他的可爱之处。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几个道理:一个人的好坏不能光从外表来看,还要从内心深处去看。与人为善是对的,但是一定要分清对象。如果发现对方不是善良的。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文/张皓月

“唐僧,你怎么能这样呢?那三个人是妖精变的呀!”每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嘴里总会这样自言自语。

孙悟空火眼金睛,可唐僧是肉眼凡胎不识妖怪。这一天,唐僧一行人遇到一座高山,唐僧让悟空去化斋。一会儿,崎岖的山路上走出一个貌似天仙的女子来,左手提着一个青纱罐儿,右手提着一只绿瓷罐儿,其实她是妖精变的来捉唐僧,可唐僧看不出来。

正扯着,孙悟空摘果子回来了,睁着火眼金睛一瞧:“那里的妖精?敢在这儿骗我师父!”它放下果子一棒打去,那妖精用了“解尸法”,真身化阵风逃走了,唐僧还怪孙悟空无故伤人,念起了紧箍咒。那妖精又变成老太婆来捉唐僧,结果又被孙悟空识破打伤了,唐僧不信那老太婆是妖精变的,就念了五遍紧箍咒并告诉它不要在无故伤人,可是那妖精不死心,又变成了一位老公公来捉唐僧,这回被孙悟空狠狠的一棒打死了,现出一堆白骨,可是唐僧仍不信孙悟空的话,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戏说西游话沟通:三打白骨精 篇10

早已看破了生死的唐僧对煮并不害怕,但一想到前往西天取经的重任就要落空时,再回想自己从东土大唐一路走来,不知经过了多少艰难险阻才走到了现在,眼看成功了却就这样消失,心中的痛不可言表。(每个人心中总有说不出的痛,唐僧也不例外)

多少次,面对着妖精们的刀尖,唐僧丝毫不觉得害怕,佛心静如止水(面对困难,临危不惧,唐僧情商不错)。因为他知道那个拥有超凡能力、任性、淘气但忠心耿耿的大徒弟孙悟空一定会救他出去。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管面临多大的危险和困难,悟空总是会在最后关头挺身而出,将自己救出(大多数时候,人们的心理需要有所依赖,才能保持镇静,信心对于困境中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但这次不一样了,由于自己对白骨精的迷惑性认识不足,上了白骨精的当,不顾悟空以及徒弟们的苦苦哀求,将悟空无情的赶走,这还不算,气头上还毅然断绝了师徒关系,关上了最后一扇通向师徒和解的门(千万别说绝对话,为后来的沟通留下空间)。从悟空临走时绝望的目光可以看出,这次悟空是真的走了,回到了花果山,当他的美猴王去了,这种日子本来就是他想过的,这次正好遂了他的愿(哀莫大于心死,冲突一定要控制在一定水平内)。

“阿弥陀佛,既有因,必有果,世间一切皆有因缘,看来这次我是真的没得救了”,想罢,唐僧不停的摆头和叹气(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唐僧的情商出现严重问题,内心开始从积极走向悲观)。

“师仆――――!”,八戒讲话总是带着很重的高老庄地方口音,唐僧经常都要纠正他的发音,可是却没什么效果,对于八戒语音的改变,唐僧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但在唐僧的内心深处对八戒却有着一种深深的喜欢,有时候这种喜欢甚至发展到依赖的程度。是啊,每每唐僧走累的时候,八戒总是鞍前马后的侍奉着他,扶他下马,把石头吹干净,又安置他坐好,还听他讲佛经,甚至讲小时侯在庙里的僧侣生活(唐僧对八戒的自我展露,说明已把八戒当成心腹),无论唐僧说什么,他都百依百顺,从不惹他生气,一开口总是能说道他的心里,西天取经的一路上大部分地方都是荒山野林,要不是有八戒陪着,日子还真难过(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尊重,唐僧这样的高僧又是西天取经团队的最高领导也不例外,生活中处处可见八戒的影子,我们要学会接受并认同他们的存在)。

哎,悟空要是能象八戒一样,那该多好呀!(能干的人往往比较骄傲,不合领导的意思)

悟空,一想到悟空,唐僧的心不由得痛了一下,如今一别,师徒间再永无见面之日。

悟空很能干,这点唐僧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西天取经能够坚持到现在,可以说离开了悟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唐僧总感觉得他与悟空之间隔着那么一层薄薄的透明的东西,看得见彼此的心,却永远走不进去(无形的玻璃墙让在外企中工作的中国人感到前途茫然,心中的玻璃墙让两个走得很近的人却永远无法相知)。

客观地说,自从五指山收复悟空后,尽管开始他非常不愿意,还曾经大逆不道的要棒杀自己,但在自己的谆谆教诲和观世音菩萨赐予的紧箍咒的帮助下,悟空一天天的显示出他性格中忠诚的一面,可以说在忠心二字上面,他绝对不低于其他任何徒弟(在复杂的环境中,人的思维和行为往往会随着自己的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那为什么我们之间沟通中却依然有那么多的问题呢?唐僧经常看着悟空的背影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忠心虽然是很多领导择人的标准,但它并不能确保沟通一帆风顺)。

“师仆――――!”,看着唐僧没有理他,八戒又用他哪不标准的地方音重复着令人愉悦的话。

“师仆,你不要生气,也不要怪大师兄,都是我的责任,是我没有尽力地留住大师兄,我原本想他消了气之后会回来找我们的”八戒说到(当面临冲突双方都很重要,而且调和的可能性很小时,作为第三方调解,八戒善于通过包揽责任,达到“补偿双方”的目的)。

“八戒就是八戒,一开口就是这么专业,明知道自己在叹气,在懊悔自己的决策,却不道破,还叫自己不要生气,让自己永远站在主动的一面。悟空离开我们,如果非要说责任的话,也应该是我和悟空两个人的,跟八戒是八秆子都打不着的事情,而关键时候,为了顾全大局,八戒不惜自我牺牲,勇于承担责任,为我和悟空师徒二人的和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僧在心中想到(沟通的任务不仅要解决问题,也要加强关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八戒在唐僧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

“八戒,在这件事情上面,为师的也有错,是我没有认清楚妖精的真面目,才导致了悟空出走的悲剧,我应该负主要责任!”唐僧对八戒说道(面对问题,唐僧勇于承认错误,情商开始恢复,八戒的努力开始见效)。

“师傅”,这次八戒终于发出了正确的语音(经过努力,人会发生很大改变,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对人报有成见),“您老千万别这样说,要说错误的话,一定是徒弟们的,您老一心向佛,慈悲为怀,看见大师兄接连打死一家三口,您又不知道他们是妖而不是人,您生气当然是应该的,如果您不生气,放任大师兄的行为,那岂不是有悖佛家慈悲的本性,那样的话,我们也不用去西天取经了,取经有什么用呢,我们历尽千辛去取经不就是为了救苦救难吗(高,实在是高!本来是唐僧决策失败的案例,经过八戒的转换,将唐僧因不认识妖怪导致悟空离开的失败责任转换为歌颂唐僧慈悲为怀的高尚情操,而且合情合理,八戒真乃印象管理的大师也)!” ?

“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八戒也!”,唐僧在心中大发感慨。

“八戒,我们不谈这个了”,唐僧说道(以默许认同了八戒的想法,但不说出口,高语境的环境可以采用自我隐形的表达方式)。

“八戒,你认为我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唐僧问到(信息表达不完全,令八戒很难回答)。

“是啊,是什么地方呢?”,八戒回复到(八戒想进一步确定“我们”是否指师傅和大师兄,以及师傅到底想说什么,所以采用了反射式回应,探询唐僧进一步的真正想法)。

唐僧开始回忆昨日将悟空赶走的情形。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观后感 篇11

虽然不知道自己会选择以上三款中的哪一款,但确信自己肯定不会选择的类型就是唐僧这一款的。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唐僧懦弱、自私、多疑、优柔寡断,总觉得自己和这种类型的男人相处起来还没和姐妹们相处的轻松,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执念源于童年时看电视剧《西游记》时的感受,尤其是三打白骨精这一集的剧情。非常讨厌唐僧的人设,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什么就不能信任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徒弟呢?为什么他能忍心对保护自己的徒弟一遍遍的念紧箍咒,使自己的救命恩人身体和心理都痛苦万分,直至狠心把他赶走呢?唐僧是这样的无情无义,就像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救。从童年时起对唐僧的厌恶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简直无法动摇。

大年初一去影院看电影只为图个乐,选择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开始就是冲着特效和打斗去的,想来不过是一个降妖除魔的商业片罢了,压根没指望还能看出什么情怀和感动。但看完之后发觉剧本写得不错,内容有新意。最重要的是,多年以来对唐僧的厌恶感终于破冰,我开始学着理解唐僧了。

一开始出场的唐僧是呆萌可爱的,他劝说老虎不要吃掉自己马的时候会说:“你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它放弃舒适的皇宫生活也不容易,你不如放过它吧。”他说话很啰嗦,性格也婆婆妈妈。救了孙悟空,又收了猪八戒和沙僧做徒弟后,他与徒弟们的相处模式也几乎是朋友般的,并没有板着面孔高高在上,一脸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亲和力让我开始不那么讨厌唐僧了。

白骨精以老妇人的形象出现,唐僧会认真倾听她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理解她并感同身受。孙悟空识破妖怪身份后一棒打死妖怪幻化成的人形,唐僧见自己阻止不了孙悟空,第一次念了紧箍咒。但事后他也会主动爬到山顶去找孙悟空谈心,他说自己和孙悟空都是同一类人,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师徒相视而笑,他们终于从一开始的互相不理解往前跨进了一步,心在慢慢靠拢。

白骨精再次幻化成年轻的女性和孩子,孙悟空不得不再次出手除妖,唐僧终于忍无可忍再次念了紧箍咒,同时赶走了孙悟空。想回花果山的孙悟空被观音挡住了去路,她说了一句话触动了孙悟空,同时也触动了作为观众的自己。她告诉孙悟空:“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对与错,去看别人的错与对。你师父看的是心相,你看的是真相。”

白骨夫人告诉唐僧自己不愿轮回,曾经被人深深的伤害,被人当做妖孽处死,这种怨念她永远也放不下。唐僧不愿看着白骨夫人消失,为了度化她,不惜牺牲自己送她前往轮回。在唐僧看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走在往生的路上,一袭白衣的白骨夫人真的好美,面容平和而安详。坦白的说,或许是因为不喜欢《霸王别姬》中的菊仙这个人物,又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从来都不认为巩俐漂亮,觉得她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类型,但在那一刻,真心觉得她很美。电影的最后给了人们以希望,孙悟空和其他徒弟们带着唐僧的.真身继续上路,观音菩萨的一滴甘露,唐僧又回来了。

看完电影,发觉自己似乎不是那么的讨厌唐僧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往往有一个缺点,就是正面人物性格塑造总是完美无缺,而反派就完全是十恶不赦。这其实是不客观的,我们所处的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怎么会没有缺点呢?人性是复杂的,好人就一定没有弱点吗?坏人就一定没有闪光点吗?电影剧本让唐僧变得亲民,和徒弟们平等相处,唠叨啰嗦但同时又很富有人情味儿,不再是一个只会说教的冷冰冰的躯壳。当然这或许也要感谢冯绍峰的出色演绎,他让我相信了唐僧的眼泪是真实的,痛苦是真实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有人或许会认为唐僧牺牲自己去救一个妖怪简直太可笑、太不可能了,谁会有那么傻?其实或许这就是宗教的魅力。宗教让人有信仰,一心向善,内心变得平和。躯壳不重要,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载体,把这种善念传递下去。于是开始反省自己,或许自己在生活当中往往也是像孙悟空一样,总是希望去求得一个真相,所以难免会有犀利、刻薄、毒舌、得理不饶人的成分存在于性格当中。而紧箍咒就像是时时提醒自己的一个戒律,得饶人处且饶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像《一代宗师》中所表达的一样,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代宗师,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唐僧能透过人性恶的一面去度化,他见到的是众生,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这是大爱,所以纵然他没有半点功夫,却依然能做其他人的师傅。

怒与恕,就像是孪生兄弟一般,看起来好像,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怒是奴加心,心被周遭的一切所奴役,所以为人处世中难免会充满了戾气。而恕,是如心,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与事呢,自己就真的很完美吗?对他人过分的苛责,是不理智的。或许就像高仓健先生说过的那样:“去跟那些美好的人相遇,要保持一颗对他人温柔的心,就不能站在厉风里,要去和风吹佛的地方。”亦或者是像马天宇所说的“宽恕才是真正自由”,他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胸襟,真的好难得。或许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做错事的时候,都曾希望自己能被宽恕。我们自己都不完美,又有什么权利去苛求他人呢?

三打白骨精课文 篇12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拓展: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三打白骨精是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过程。其中第一次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第二次更是念了20遍紧箍咒,第三次悟空终于打死了白骨精,证明了自己清白。

唐僧总是心肠慈善,以慈悲为怀,但唐僧分不出是非善恶,悟空就不一样了,他有火眼金睛,是人是妖一眼便可看出,所以唐僧总是冤枉了悟空,还念紧箍咒惩罚悟空,有时候我看着都气愤,明明就是妖怪唐僧认不出来就算了,悟空认出来了唐僧还不相信,甚至要赶悟空走,我想我如果是孙悟空就走,管它取不取经,可是孙悟空并没有离开师父,对师父忠心耿耿,一路护送师父到西天取经。每一次唐僧被妖怪捉走,都是孙悟空勇敢的去救师父。尽管唐僧一次又一次要赶悟空走,悟空都舍不得离开,尽管孙悟空有一回走了,可当得知师父有难时还是义不容辞的立马赶去救师父。孙悟空机智勇敢,但是它也有缺点,骄傲,可是他的品格是好的。孙悟空是个好徒弟,唐僧会糊涂但是他是幸运的,能收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好徒弟。我也要学习孙悟空的那种精神。

上一篇:村老年协会成立讲话下一篇:网络青晚直播个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