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2024-08-13

2018高考化学备考策略(共8篇)

2018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篇1

高考化学备考“十大策略“

【策略一、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①狠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务必依纲扣本,夯实基础,切莫好高骛远;②加强训练:苦练书写、作图、运算、表达、实验等基本功。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快速提能。③养成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认真纠错、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策略二、专项训练,全面突破】

①题型练:对各种高考题型分别进行专项训练,掌握题型特点和其解题规律。②方法练:对各种思维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等进行专项训练,如分析法、综合法、对比法、逆向法等,以求融会贯通,熟练运用;③规范练:对主观性试题要加强模板化训练,严格标准,规范过程,一丝不苟。争取解题过程不失分;④提速练:在做对的基础上尽量做快,提高解题速度,追求解题效率;⑤满分练:对一份试卷的作答,可不限定时间,但必须要求满分(作文除外),倒逼自己对不会的问题弄明白。上述各项专练要注意多练基础题、经典题、易错题、创新题,不要一味追求高难题。

【策略三、恰当运用“题海战术”】

有人认为“题海战术”就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机械地重复练习。从哲学角度讲,量变引发质变;从心理学角度讲,适当的反复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中国自古有训:千锤百炼,熟能生巧。有教育专家认为,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恰当运用“题海战术”,但需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不要追求数量,见题就做。有的高考状元也认为:“题海战术”应因时而宜,因科而宜。

【策略四、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最具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很值得细做品味、挖掘探究。这不仅仅是分析的深入、理解的提升,更多的是对高考的自信。把近五年(至少三年)的高考真题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反复做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因为有些很顽固的题目,即使做了几遍还可能纠结不清,想搞清楚就必须下大气力,从中找规律、找趋势、找特点,分析其考点分布、命题思路、考查意图、选材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方式等。

【策略五、落实“日清-周理-月结”】

①日清: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等、不靠、不推、不拖。②周理:周末要把一周内学习的重难疑热点、易错易混点、常错常考点、典型问题、重要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③月结:月考后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可用图表方式),总结和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问题,查缺补漏,认真纠错。

【策略六、查错析错,四步纠错】

考试答卷是演练,考后总结才是提高。每次考后,要分类找出自己卷面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分析错因,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思维短板,切实解决“根本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各种问题。错误分类:①粗心大意之错:分明会做,反而做错。②似是而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应用不熟练,表述不清楚,答案不严密、不完整、不规范、不确切。③根本不会之错:卷面空白或答非所问。把典型错题记入错题本,拿出下步学习措施。

四步纠错法:①使用错题本,按照“原题+错解+错因+正解+总结”的顺序写进错题本,并注明回望日期;②在回望日期重做该题,要用“不容二错”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③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进行变式训练;④与同学交换错题本,汲取他人教训,为我所用。

【策略七、“两慢一快”,突破“压轴”】

①首先对压轴题要有正确的认识。面对压轴题要有信心、有勇气,不要见题色变或置之不理,要沉住气,啃骨头,钻到底。压轴题一般是第一问容易(占分不一定少),一定做;第二问中难,尽量做;第三问最难,争取做。

②认真审题:审题要慢,利用“六字法”。a.摆(摆出已知条件,标明关键词语)。b.提(提炼题干重点)。画(画出示意图)。c.挖(挖掘隐含条件)。d.导(由已知导出未知)。e.联(建立条件和结论的联系)。

③规范解题:从“格式、书写、表述、作图、步骤、结论”六个方面规范。若解题过程需要列出方程,务必使用常规方法和分步列式。运算求解过程要慢,书写要快。

【策略八、密切关注新闻热点】

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的新闻热点,可作为多学科命题的背景材料。“时政热点”不再是政治学科的特权,“科技创新”也不再是数理学科的专利,这也同时贴近了“文理不分”的新高考模式。例如,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给出的材料中,介绍了属于自然科学的“量子通信”和被誉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教授。那么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港珠澳大桥开通”等等都有可能作为高考的命题素材。

【策略九、回归调整,查缺补漏】

考前两周务必做到:①回归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②查缺补漏,注重通性通法,记牢吃透会用;③跳出题海,不在死攻难题,不在拘泥细节;④看错题本,做到类错不犯,熟悉高考阅卷规则;⑤考前交流,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学习或心理方面的沟通,扬长避短;⑥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进入考试状态。

【策略十、考场高分技巧】

①做题合理排序——向顺序要分。先易后难,一次做对,不怕大题得分少,就怕小题失分多;②科学分配时间——向速度要分。要速度,更要准度,做题不搞“加速度”,不钻“牛角尖”;③细节决定成败——向步骤要分。注重细节,淡化技巧,步步“踩”住得分点;④强化解题格式——向规范要分。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能力;⑤沉着认真细致——向心态要分。不紧张,不畏惧,难题面前人人平等,人难我难不怕难,人易我易不大意。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各类题型

选择题中的“坑”

⊙过量还是少量

⊙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

⊙选“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是”

⊙排序时,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

还要特别注意:

1.阿佛加德罗常数题中:

①水:常温下是液态;

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

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反应转移电子数易多算。

⑨注意选项中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2.离子大量共存:

①注意酸碱性环境;

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等;

③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离子方程式正误:

①看电荷是否守恒;

②看物质拆分中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其它一律不拆;

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

④看原子是否守恒;

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4.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

解答题中的“坑”

⊙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点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

⊙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写全

⊙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

还需特别注意:

1.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

(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

(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3)用语严谨:如pH试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表示。

2.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3.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4.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5.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6.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7.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8.mA(s)+nB(g)pC(l)+q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9.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0.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1.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酯的n元环是碳原子数加O(或N)原子数。

12.解推断题,实验题。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13.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14.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5.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

①分子式写错

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

③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以上情况发生,全扣分

④分子量算错

⑤讨论题,缺讨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

⑥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

⑦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主要计算过程、答、单位、有的题目还要写出推理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16.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结果反而出错,一样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思维定势;碰到难题决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机会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都难。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试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你应该得到这分。

17.解题时,切莫在某一个“较难”或“难”的考题上花去大量的宝贵时间,一个10分左右的难题,用了30多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去考虑,非常不合算,不合理。如果你觉得考虑了几分钟后还是无多少头绪,请不要紧张、心慌,暂把它放在一边,控制好心态,去解答其他能够得分的考题,先把能解决的考题先解决。再回过头来解决它,找到了感觉,思维活跃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决了。

2018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篇2

关键词:高考,化学实验,能力,规范,策略

一、回归教材, 以本为纲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 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 尤其对一些物质的制备实验和物质的性质实验进行深入探究, 对实验中所涉及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掌握。教材是命题的根据, 但学生在复习备考时, 由于盲目做题, 大规模训练, 把教材抛开一边, 犯了备考大忌。科学备考应回归教材, 以本为纲。我们要求学生要熟悉和理解新教材课本上的112 个演示实验和36 个学生实验 ( 含选做) 的原理、操作、现象、结论, 并分析归纳实验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上的共性和特性, 掌握实验规律。

二、注重归纳总结, 整合实验知识

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往往是零碎和分散的, 零散的化学知识不能形成有效解决化学实验题的能力。学生常常出现做过的习题也陌生, 类似的原理不会套, 相同的方法不会用, 这都与归纳不到位有关。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能力, 也是高考化学考查能力的重要方面,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如何将实验知识整合?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 一) 归纳化学实验仪器和用品

例如, ( 1) 燃烧实验需要铺沙或盛水的实验有: 铁在氧气中、铝在氧气中、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铝热反应等。 ( 2) 硫酸作催化剂的实验: 苯的硝化反应, 淀粉、纤维素的水解, 乙醇制备乙烯、乙醚, 硝化甘油、硝酸纤维的制备, 乙酸乙酯的生成以及乙酸乙酯的水解等实验中硫酸都作催化剂。 ( 3) 漏斗在过滤中分离物质, 可以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倒扣的漏斗防倒吸。 ( 4) 干燥管可以用于气体除杂、干燥、尾气吸收、防倒吸, 在定量实验中盛碱石灰的干燥管放置末端防空气中成分进入系统从而产生误差。对玻璃棒、棉花的总结已为人们所熟知,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对滤纸、沸石、水等多种仪器和用品作总结。

( 二) 疏理各种实验技能

如取用药品的技能, 先固后液; 加热玻璃仪器的技能, 先预热后加热; 组装仪器的顺序, 自下而上, 从左到右;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技能; 喷泉引发的技能; 玻璃活塞的使用技能; 各种试剂保存的技能; 防倒吸的装置; 尾气处理的方法; 各种量气的装置; 仪器洗涤方法的归纳等等。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归纳和总结, 更应该交给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达到不教自通。

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走向, 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虽然立足双基, 但“面目”却常考常新, 化学实验往往以最时新的材料、能源和科技为载体, 既考查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 又考查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注意选取积累生产和生活、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素材, 解题时高度重视思维的开放性、强调答题的多样性, 提倡考生通过分析判断、演绎推理、联想转化、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 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回答问题。

四、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 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综合题主要以探究实验为主, 探究实验题是新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最大特色, 侧重考查学生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有利于真正参与了实验探究的学生, 有较好的导向性。因此, 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探究, 强化实验设计训练, 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步骤 ( 尤其是画出实验方案简图) 、描述现象和结论等各个实验环节, 还要能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实验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假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实验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尤其要强调探究实验设计中的四原则: 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等量性原则、控制变量原则。要有针对性的训练数据处理和绘图能力。

五、提高“规范”意识, 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性、准确性、严密性”训练, 做到落笔生分, 提高得分率

高考实验探究题对考生用正确的化学术语进行表达的要求较高, 导致试题的得分率不高, 考生应有针对性的通过实验训练自己文字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 避免在答题过程中出现表达不准确甚至错漏、内容概括不全面的失误。认真审好题才能做好题, 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 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 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 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六、分析高考实验试题及热点问题, 把握高考动态

俗话说, 知已知彼, 百战不贻。分析近五年来的高考实验试题及题型, 熟悉高考实验试题的命题特点, 掌握高考实验试题每年的变化趋势, 把握最新高考动态, 再精编精题, 对我们的学生应试高考实验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可关注高考热点问题, 就如电化学腐蚀、燃料电池、蓄电池等跟原电池有关内容, 是这几年高考实验的一个热点。也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热点素材中寻找理论和材料背后的相通点, 及时将热点信息和课本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篇3

【策略一】重视课本知识  灵活处理情境问题

近年浙江高考理综试卷第7题是考查学生化学素养能力,第8题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其试题内容(选项)大多取材于考纲规定的化学必考教材。

例如2014年第7题中出现的“光催化还原水制氢和电解水制氢”问题,“氨氮废水(含■及NH3)氧化法处理”问题,“燃料的热值”问题等均是教材中的内容。第8题中“金属汞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的处理问题,pH计问题,电子天平问题,茚三酮试剂检验氨基酸等问题也是教材中的内容。

但是第7题C选项要求判断“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这是情景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假设单个细胞(V≈10-12L)内有N个目标分子,则细胞内浓度为N/(6.02×1023)/10-12 mol·L-1,当N约为1~6个分子,细胞内浓度则为10-12~10-11mol·L-1,即说法正确。第8题D选项为:“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因为茚三酮这种化学试剂,它主要用于检测氨、一级和二胺、尤其是氨基酸,但不能用于检验蛋白质。因此,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不能证明含有蛋白质。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高考试题的取材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如“光学检测”技术取材于前沿科学领域题材,用假设法计算是高中化学常用的方法,体现了高考题对化学素养的考查。对茚三酮试剂应用的考查,突显了高考试题知识点横向延伸的特点。

我们复习的策略是一定要重视课本知识,尤其是《拓展视野》的栏目内容是考查学生化学素养和实验素养的最好题材。例如“人体中极少量的NO会促进血管收缩,防止血管扩张”和“ 广范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测量范围相同,但精密度不同”这两个选项均来自教材,学生要能分析其中错误所在。瞄准2015年理综必考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本书和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两本书。指导学生通读和理解相关内容,课堂上对相关内容要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则一定可以突破第7题和第8题的思维障碍。

【策略二】核心考点归纳整理   倡导微专题复习

近年浙江高考第9题是考查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推理分析的应用。例如2014年第9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试题如下: 如表1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 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 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 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

首先要突破元素推断的问题。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X为N,Y为O,Z为Cl,W为Si,T为Ge。A选项考查了N、O氢化物的氢键对沸点的影响。B选项考查了N、H、O三种非金属元素也可形成离子键。D选项考查了Si和Ge同主族元素半导体的相似性,GeCl4、SiCl4化学式的相似性。C选项因为四氯化锗是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把SiCl4分子晶体镶嵌于SiO2、Si3N4的原子晶体中,增加了解答的困难。

这个试题告诉我们: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知识,可以涉及氢键、化学键、晶体类型及物质性质、元素周期律等化学考点。

鉴于上述理由,我们复习的策略是采取微专题的复习。

例如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等考点时,首先要理清这些知识点脉络关系,例如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可以编织如图1的脉络。

其次,分析归类本专题常考的考点:①微粒中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②核素、同位素概念的辨析;③较为复杂的电子式书写;④氢键对物质熔点、沸点、溶解性的影响;⑤共价键、离子键的判断和分析;⑥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⑦物质不同性质变化时化学键变化的分析和判断;⑧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⑨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⑩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判断。

再次,研究特例是复习的重点。如金属晶体的熔点可能比离子晶体高,也可能比分子晶体低,汞和钨就是典型的例子;HI、HBr、HCl其水溶液的酸性是依次减弱的;有的分子不存在化学键,如Ne;N和H两种非金属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或(NH4)3N;金属性Pb>Sn,但金属的活动性是Sn >Pb。

预测2015年的周期表和物质结构高考题仍然以推断元素入手,结合微粒半径比较、氢键、同素异形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化学键的破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的比较等考点进行考查,同时还要关注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策略三】考点内容问题化   深层思维提能力

近年浙江高考试题特别重视知识点的细节性和深层次考查,学生只有表层浅显的知识点是很难正确解答高考试题的。例如2014年第10题D选项要求考生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1H-NMR来鉴别。”许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理由是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属于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为3∶3∶2。而试题要求学生知道核磁共振氢谱中乙酸乙酯和丙酸甲酯峰的位置是不同的。而第三个层次要点如果老师没有拓展细化归纳,学生就很难正确答题了。endprint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复习策略是要对考纲涉及的考点,要尽可能设计成问题对其细化和深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日积月累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思维提高到较高的层次。而细化深化的问题在每个考点中均可以找到实例。

例如,一种反应微粒与多种反应微粒反应前后顺序问题是化学的难点。我们可以用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为例设计以下问题。

(1)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共有几对离子会发生反应?

(2)OH-能沉淀Al3+,也能与■反应,也会溶解Al(OH)3,它们反应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3)含有1mol的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含多少mol 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

(4)含有1mol的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含多少mol 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最大?

(5)当NH4Al(SO4)2与Ba(OH)2溶液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6)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为什么说2Al3++3■+3Ba2++6OH-=3BaSO4↓+2Al(OH)3↓是错误的?

(7)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分析离子方程式Al3++2■+2Ba2++4OH-=2BaSO4↓+Al■+2H2O是否正确?为什么?

(8)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分析离子方程式■+Al3++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种问题式复习,可以解决一种微粒与对应微粒反应的前后顺序的难点,也解决了离子方程式中各离子数的配比问题的难点,还解决了生成沉淀时涉及的定量分析问题。

预计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设计,一定是考深层细化的内容,在思维方面突破两个层次障碍是常见的试题,较难试题要突破三个层次障碍。建议在复习时多多采用这种问题深化式复习策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策略四】文字表达图像化   定性定量相结合

浙江化学高考试题历来重视图像题的定性和定量考查,因为图像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2014年第12题: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2(g)?葑Cl2(aq)                        K1=10-1.2

Cl2(aq)+ H2O?葑HClO+ H++Cl-       K2=10-3.4

HClO?葑H++ClO-                         Ka=?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l2(g)+H2O?葑2H++ClO-+ Cl-        K=10-10.9

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c(ClO-)=c(H+)-c(OH-)

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

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值得一提的是,A选项是盖斯定律在电离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迁移,属于定量内容。将题意中三个方程式相加,得到Cl2(g)+H2O?葑2H++ClO-+ Cl-,就有K=K1K2Ka,根据Ka=c(H+)c(ClO-)/c(HClO)=10-7.5×0.5 /0.5=10-7.5,所以K=K1×K2×Ka=10-12.1。B选项是电荷守恒式的灵活应用,属于定性内容。根据电荷守恒:c(OH-)+c(ClO-)+cCl-)=c(H+),c(H+)-c(OH-)=c(Cl-)c(HClO)+c(ClO-);因为c(HClO) 不等于c(Cl-),B选项错。C选项是读图能力的考查,由图知pH=7.5时,HClO浓度比pH=6.5时低,则pH=7.5时杀菌效果更差。D选项是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夏季温度高,HClO浓度比冬季低。

该题显著特点是体现了图像特殊点的应用,关于图像特殊点解题是浙江化学卷多年考查不衰的一个技巧。其实2014年浙江高考26题也是有关图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试题。

这个试题告诉说明:我们复习策略是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图示图像问题,因为图像问题既要定性分析又要定量分析。为了迎合高考复习,我们模仿2014年浙江高考第26题风格编制了一道试题,该试题传承了近三年浙江高考第26题的用实验手段研究物质、由信息推断物质、重在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精髓,试题难度与高考相当。

[例]某不含结晶水的无机物质X仅有四种元素组成,为了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另取56.8g固体X在空气中加热分解得40.0g固体2,并生成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6 g/L的气体A和另一中性物质B。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式为      ,B的电子式为      。

(2)X的化学式         ,固体X在空气中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endprint

(3)若固体2与NH3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砖红色固体,其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表示)。

(4)一定条件下,气体A与溶液2反应生成溶液3的溶质有多样性,若溶液3溶质有三种时,除必定含有的一种溶质外,其中另两种溶质的组合可能是         ,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固体3中二种溶质的阴离子        。

本题的亮点是以图像为呈现方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灼烧得固体2黑色,则固体2为CuO,中性物质B为H2O。定量计算:通过气体A密度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A为CO2, 40.0g固体2含CuO为0.5mol。设CuCO3为m mol, 另一化合物Cu(OH)2为n mol。则m+n=0.5,124m+98n=56.8。得m=0.3,n=0.2。X的化学式2Cu(OH)2·3CuCO3或Cu5(OH)4(CO3)3。另外,溶液2通入气体CO2,因CO2的量不同,可能生成NaHCO3或Na2CO3。最后若固体3只有两种溶质,一定是Na2CO3和Na2SO4,不可能是NaOH 和Na2SO4或NaHCO3和Na2SO4,因此只要检验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即可。

预测2015年高考元素化合物试题将以这种图示方式出现。试题将以化学新物质为背景,让考生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推断具体的化学物质。然后考查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离子检验等相关知识。

【策略五】有机复习抓转化   分类比较要重视

2014年高考有机化学考选择题和推断题。其中选择题考查了有机物乳酸薄荷醇酯的化学性质,同系物的判断,淀粉和纤维素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判断,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中1H-NMR谱的识别。大题考查了普鲁卡因分子的性质,反应试剂的选择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反应式的书写,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推断。HN(CH2CH3)2分子的合成路线。其中难点是流程图中的各种有机分子的推断。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有机化学复习策略要抓住重点内容分类复习。如烃的通式研究,要对比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求同找异;有机物燃烧时要对耗氧量、CO2和H2O的量进行对比分析;对有机反应式各种类型(包括条件、产物)进行深化比较;有条件限制同分异构体的判断要突出分类思维和有序思维;高分子化合物生成的类型要归纳,单体判断的方法技巧要归类比较;石油的炼制、苯和煤的综合应用进行相似对比和辨析;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油脂和糖类主线转化要对比细化。

例如酯化反应可以进行以下分类对比:(1)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脱羟基,醇脱去羟基氢原子,同时要注意断键部位。(2)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醇和羧酸盐而不是羧酸。(3)羟基酸分子发生酯化反应时,可生成链状酯,也可生成环酯,还可生成高分子酯,解题时要看清题意。(4)酯化反应实验时,蒸出的成分有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碳酸钠溶液能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5)酯的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酯化反应中,生成的酯基个数等于生成的水分子个数;酯水解时,水解的酯基个数等于消耗的水分子个数。酸和醇的反应的量等于生成酯和水的量。(6)酯化反应的各种类型也要深化:①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②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③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④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可得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⑤羟基酸自身的酯化反应,此时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⑥无机酸(硝酸等)与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⑦其他含羟基类物质(葡萄糖、纤维素等)与含氧酸(或酸酐)之间的酯化反应。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不考《有机化学基础》,只考《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预测有机试题的题量和分值均会减少,其考试范围也有所缩少,但仍然是考查深层次有机化学问题。

【策略六】实验题抓综合   类比迁移重应用

高考化学实验题综合性强。2014年的化学制备实验题中,集实验装置、试题信息、流程图示、数据分析于同一试题中,则实验考查题综合程度高,考查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丰富,考查学生能力水平更为突出,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试题给出了葡萄糖酸钙制取的两个方程式。给出了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溴化钙、氯化钙相关物质在水中和乙醇中溶解性表格。又给出了实验流程:

第(2)问CaCO3固体需有剩余的目的和本实验中不宜用CaCl2替代CaCO3的理由。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可提高葡萄糖酸反应转化率,是化学平衡原理的迁移应用。氯化钙与葡萄糖酸难以反应,是强酸制弱酸原理迁移的应用。第(4)问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用乙醇洗涤既可避免葡萄糖酸钙损失,又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这是盐析原理到醇析的迁移。

以上高考试题说明,实验试题主要考查:能合理选择实验条件;能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善于应用知识点的迁移;所学知识在新情景中的应用。

因此,实验内容的复习策略是:一定要强调以下五个方面的强化落实:①明确实验原理: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化学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化学仪器和药品;③设计实验步骤:在明确实验原理及所需仪器和药品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④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主要从发光、放热、颜色变化、出现沉淀、生成气体几个方面描述;⑤实验数据处理:要根据实验所用仪器的精确度去记录,去除无效数据,取几次平均值计算;⑥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结论。

预测2015年实验题仍以新物质的制备或性质为背景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实验流程的分析、评价等内容。这类试题重在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2014年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篇4

--------高二化学备课组

一、新课标化学试卷命题特点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卷化学试卷,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命题思想,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现对2013年新课程试卷特点分析如下:

1.难度稳中待降,稳中难降,居高不下。2013年试题没有繁难偏怪题,一般难度0.5左右,易中难比例5:3:2。不同的是试卷结构、呈现方式、考查角度。但同往年相比,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加大了计算题的考查力度。计算题量增加,数据运算复杂。

2.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兼顾能力,形成新的热点,依据教材不拘泥于教材。主干:n及NA,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热,电化学,物质结构,速率平衡,离子平衡,无机化工,有机合成,实验探究;

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能力,探究能力;

新热点:平衡常数,盖斯定律,Ksp,核磁共振氢谱。

3.综合性增强,设问点调整,图文阅读量增大,打破板块界限。第一卷:选择题设问,正误判断多,四个选项属性尽量不同,多覆盖。第二卷:设问点适度增加,版块间整合程度加大。

4.背景素材丰富,情景新颖真实。试题情景贴近生活实际,贴近STSE,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结合环境、能源、材料、药物,降碳节能减排,碳-14的特殊用途,光气的制备,太阳能材料,合成溴苯,合成有机防腐剂,新型电池,铁的卤化物成分探究,氧族元素的结构,氧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硫化锌材料,精铜炼制等。

5.更加重视实验和探究,二卷题题有实验。新课程特别注重:实验,是化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改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究学习。

二、2014复习备考策略

1.明确要求,把握方向。“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依据“考纲”选择复习内容和深广度,不搞“偏、难、怪”的内容,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坚决删掉,对“考纲”中降低要求的内容,坚决不拓宽、不加深,对“考纲”中新增的内容,要认真研究,复习时到点到位。这样,既把注意力放在重点、热点、难点及关键点上,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握了高考方向。

2.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目前学生的状况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有必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将几本化学教材通读,尤其是平时容易忽视的一些地方更应着重理解,同时加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所涉及方程式及其实验现象的反复记忆,以便高考时能快速、准确的提取基础知识进行应用。复习要针对理综高考化学科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以无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代表和反映有机烃与烃的衍生物官能团衍变关系的推断题,训练学生用正向、逆向、统摄思维进行推理,提高推理能力。同时要选择以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实验题,突出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操作方法、现象描述、简单设计、分析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实验题,提高 第1页

学生的创新意识。理综化学实验试题其考查不外乎从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操作、理解、评价、改进、拓展等,试题回归教材却高于教材,但每年考生的失分点却较多,因此,我们应重视教材上的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3.专题专项,科内综合。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深化知识,构建网络,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加快解题速度,提升准度。点应放在教师的讲评上,讲评应抓住重点,只讲学生存在问题较多的知识点,可以归类讲解,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切忌一份试卷从头讲到尾。在后期的模拟测试中,练习要限时完成,切忌随意性不定时的练习。综合训练题和模拟测试题不宜过多,不要搞题海战术。我们后期使用的模拟测试题都是质量比较高的理综试题,这对学生快速适应高考大有好处。

4.重视习惯,严格要求。化学复习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当一轮复习结束时,可能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化学实验能力差、思维的变通性差等问题,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要进一步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边纠正的方法。一定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等现象。

5.及时反思, 查漏补缺。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末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高考命题具有必然性与随机性,命题组的潜意识里有一个3——5年的命题周期。由此若对近几年年的高考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必能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将会大大增强指导复习的针对性,大幅度提高应考复习的效率。同时,高考命题也存在着相当的随机。

三、提高整改策略

(一)强调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坚持对主干知识的集中教学。

1.坚持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近四年有关试题题量:2题,难度:较易;内容:同分异构、有机反应、有机分子空间构型、有机物的性质。2010年考查的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

对简单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涉及必修2中的内容,因此要通读该部分教材,了解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性质与用途,明确分馏原理、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流程,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聚合反应、以及蛋白质的变性与盐析等概念的含义。

2.坚持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考查力度逐年加大。

2011年、2012年、2013年不仅考查配平,还考查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推断反应产物、反应现象。

对此变化,2014年备考工作老师应从以下方面加强:

(1)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被氧化元素,被还原元素等概念判断。

(2)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包括补项。

(3)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化学融合,即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件强弱,进而书写化学方程式。

(4)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如金属溶于

酸,再与碱反应,用守恒法判断金属、气体、沉淀之间的关系。

(5)氧化还原反应与生产、生活、科技、能源(新型电池)的联系等。

(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书写新信息化学反应方程式。

3.坚持对离子反应的教学。

考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书写技能,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与氧化还原反应、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水解相关的离子反应是重点。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五类情况。

4.加大对化学计算、实验、书写化学用语等基本技能的教学。

利用盖斯定律,有关化学平衡,特别是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是历年考查的重点。热化学的方程式:主要考查热化学的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计算等。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中等难度。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反应热成为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近年来,主要以概念的判断、图象题、反应热的计算题型较为多见。

5.坚持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中离子平衡、电化学、原子结构等化学原理的考查。特点:全面覆盖、突出重点、难度适中。

(二)突出对科学素养、对能力的培养。

1.突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①用多种知识解决同一问题,考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有机无机综合进行推断。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科命题注意自主学习能力:①化学试题考查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形式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试题,观察实验装置、图形、图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新旧知识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考查通过对曲线观察,获取信息能力。

(三)继续突出对实验能力的教学

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在考查实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对实验的评价、分析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设置新情境,灵活设问,思维力度加大。

(四)考查思维过程的表达能力如描述现象,解释原因等

(五)重视考查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突出计算的工具性,但不单独出化学计算题。

(六)关于选修内容的考查——这里主要分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以有机推断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有机基础知识、有机分析、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考查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1.根据有关信息进行推断

2.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断

2018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篇5

(二)当腾讯国漫遇上互联网,“传统”也可以很年轻

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动漫作品进入国人视野,曾经颇具影响力的国漫如何重回人们的观看之中?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做了不少尝试,让国漫“牵手”互联网,赋予“传统”新的传播能量。

近年来,跨文化传播的浪潮影响全球,以动漫文化为代表的“二次元”经济逐渐成为行业热词。动漫作品作为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社会发展的时代性产物,逐渐构成一种由“边缘”进入“主流”的文化现象,并随之形成不断壮大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的“二次元”用户已达2亿。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动漫市场仅用14年时间就从不到100亿的市场规模增长至1000亿。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播出平台投身其中,以各自的传播优势对动漫文化进行呈现。2017年,腾讯视频立足于网生内容的全产业链布局,将国漫作品纳入其中并形成重要的内容产品矩阵。看似“传统”的国漫文化,经由互联网的“润色”后,能否迎来新的发展?

互联网为国漫创造另一种可能

视频网站以其年轻的内容表达与多元的内容风格,聚拢着庞大的青少年群体。这样的观看群体特征,与当前动漫作品的核心受众群高度重叠。凭借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国漫在2015年就进入了发展增长期,以超过40%的覆盖率超越日漫,打破了日漫与低幼向作品长期垄断国内动漫市场的旧格局,成为中国动漫市场的潜力股。

到2016年,青少年群体对国漫的需求与日俱增。凭借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洞悉,腾讯成为最早一批系统化投身动漫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同时,也能立足于平台自身优势,打造贴合动漫传播的“孵化”路径,为国漫崛起创造了新的契机。发展初期,腾讯视频规避了“重量不重质”的传播问题,将动漫创投与国漫覆盖升级作为战略部署,成功打造了“青春国漫剧场”。

《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等多部国漫作品陆续推出,在受众群体中获得不俗的反响。如今,已有20多部原创国漫作品从这里诞生,腾讯视频更成为国漫热潮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每天有近百余部国漫上线,日均播放量也从2015年的2500万跃升到今年的6000万;28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近80%,在当前的青少年社群中形成可期的影响力。

联动发展助力行业“升级”

2017年2月,文化部颁布了《文化部关于“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支持原创动漫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培育民族动漫创意和品牌”,此项规划的发布,反映着国家对动漫产业积极扶持的态度。

在政策的支持下,动漫文化也逐步彰显出更为积极、主动的面貌。它不仅一改过去的“小 众化”成色,以多元的内容题材在全年龄段形成影响力,也在产业化道路上更进一步。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边界正在迅速扩张,国漫产业逐渐进入以内容为核心,跨形态、跨媒介、跨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漫文化也不再仅仅着眼于内容制作的单一模块。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在专注作品创作的同时,逐步展开了以“二次元”为起点的泛娱乐共生体系的构建。

2017年7月6日,企鹅影视集中优势资源,连同阅文集团、米粒影视、玄机科技、视美动画、福煦影视等国内数十家版权合作伙伴及一线国漫制作公司,共同发布国漫“百番计划”,融合先进技术,在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上对国漫传播进行整体化的创新。

与此同时,腾讯视频也着眼于动漫的全产业链发展,多元布局动漫产品,实现动漫作品受众从核心“二次元”人群向泛“二次元”人群的传播,进而为更多优质国漫作品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和变现渠道。动漫、文学、影视、游戏融为一体,“影漫游联动”的模式令内容价值最大化。

用“年轻”国漫传承中华文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漫,把落点回到了“国”字上:以中国题材、中国元素为内容肌理,以中国表达、中国风格为外在样式,由此打造出的故事也令更多人对国漫形成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中国的动漫市场中,大量本土优质作品渐次涌现,“年轻”的国漫正不断收获着更多“漫迷”的喜爱与支持。

一直以来,各类文艺作品都会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视作珍贵的创作资源。企鹅影视推出的《观海策》《大食天下》《不科学唯物主义秘密档案》等作品,便呈现出植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的特点。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积极的立意取向,为人们带来一场场新的传统文化之旅。以《观海策》为例,它以中国古代奇志《山海经》为灵感,通过3D动画的形式重构了这一个人们家喻户晓的故事,作品里那位充满血性和力量的少年游侠,同样能令今天的年轻人充分移情。

国漫有着自身天然的文化价值,它能够将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以及中国精神借由动漫的表达形式呈现给中国观众。当国漫牵手互联网,“传统”也许还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王者荣耀》的荣耀?

前不久,一款叫《王者荣耀》的游戏火了。杭州的一位13岁少年,在家长没收手机、训斥要少玩《王者荣耀》后,从四楼天台跳下,双腿骨折。《王者荣耀》从游戏演变成一个公共话题。

“网瘾”的说法,在什么情况下成立?是游戏问题,还是家庭教育或亲子关系问题?前段时间以来,网上围绕游戏与孩子的讨论越来越多元,反思教育和家庭的声音越来越多,且 渐成一种共识。游戏不再像往年一样背上“原罪”。

然而,游戏本身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低位的,也在一些语境中被污名化,将其等同于“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但更大恐惧来自于游戏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比如让孩子变孤僻、社交能力变弱,乃至产生暴力倾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玩毕竟百无一害”。

是这样吗?现有的研究数据,是否支持这样的因果关系?是游戏导致孤僻、社交意愿低,还是孤僻或有社交恐惧感者,更可能偏爱游戏?

游戏并没有那么糟

在当红游戏《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上线的第一天夜里,我和几个企业家以及投资人朋友猫在三里屯的一个地下餐厅里吃小龙虾喝红葡萄酒,其中一瓶酒的年龄比我还大。这顿晚餐属于很奔逸的组合有没有?然而当晚的话题还要奔逸:席间一位热爱手游的企业家在和我们分享他在《王者荣耀》里面联手精英们去斩获胜利的经历。据这位很早就晋身王者的玩家透露,他的朋友圈排行榜当中前二十名几乎有一半是知名的创投界人士,比如其中就有最近因为和马化腾吵了一晚上而爆红的朱啸虎。

这一点不禁让我想到凭着《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一书被冠以未来学家称号的简•麦戈尼格尔在其著作中所写到的一段“有人对包括CEO、CFO和总裁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做了调查,发现70%的人经常一边工作一边玩电脑休闲游戏。没错,绝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报告说,他们每天平均花15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抽空在电脑上玩游戏。”

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未来学家都是一些“为证明观点强出证据”的偏颇论者不足为信,那么在有迹可循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谷歌总裁拉里·佩奇和特斯拉总裁是会联手打电脑游戏的一对好基友。

此次《王者荣耀》的防沉迷三板斧中,有一条是为未成年孩子而设立,“十二周岁以下每天不得超过一小时”,这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小学生们的“炸毛”,也让他们打定了盗取爷爷奶奶们的身份证去开账号的主意——毕竟,爸妈们应该自己已经在玩没得指望了。

平心而论,这条小于一小时规定的设立也不完全是拍脑袋就来,2014年一个发表于《儿科学》期刊上、来自牛津大学Andy Przybylski教授团队的研究指出,相较于从来不玩游戏的孩子和每天玩三个小时以上游戏的孩子而言,那些能够把每天玩游戏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之内的孩子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

这一文章所用到的样本也还是比较可观的,5000名10-15岁的青少年接受了调查,和一般动辄不超过200人参与的调查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可说具有一定可信度。容我大胆地揣测一下,一小时规定的咨询顾问没准翻阅了此篇文献。同一团队在一年后还在《流行媒体文化心理学》上发表了对每天玩三个小时以上游戏青少年的性格和行为分析,认为他们存在更喜欢打架、对学业也更不感兴趣的倾向。

然而,任何一项游戏相关政策或规定的制定,且不说是否能在涉及公民权利的法律层面去推敲,仅仅就其设置合理性来说,都不可能只借鉴单一的研究结果。在我翻阅近年来有关电子游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文献过程中,并不意外地发现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正面的结论正在加强,而不像前十年二十年那样,仅仅停留在探讨游戏成瘾对人的危害或暴力游戏导致玩家犯罪的老生常谈。

换一个角度来说,当面对新生的事物时,视其为洪水猛兽永远是幼稚的做法,而如何去找到其可为我们所用之处,才是人类能够朝着更和谐社会演进的手段,这也恰恰和这些年来学界对人自身的研究也更多朝着积极心理学方向发展,而非一味和黑暗面来殊死困斗的趋势相吻合。甚至,从1970年第一个电脑游戏诞生以来,虚拟世界中的这类游戏早已经不算什么新生事物,我们对它完全犯不着担忧恐惧,这事儿其实就像你家里养了猫狗一样正常。

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了对游戏积极面的发掘之中,斯坦福大学的Allan Reiss是其中非常活跃的一位,他不仅利用游戏手段做了很多心理学和行为学猜想的验证,还据此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观点。比如他曾受同校设计学院副教授Grace Hawthorne之邀,去设计实验来验证后者的课程是不是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位爱玩游戏的博士借鉴“你画我猜”做了一个游戏。让被试们躺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中,手持一个消磁后的平板电脑,根据实验员说出的动词来画出一系列图,每个词用时30秒,之后再会为画出这些词的难易程度打分。

这些画会通过平板电脑传给设计学院的实验协助人员,让他们为就创造力评分,实验员则根据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的扫描结果分析每个被试的脑部活动规律。而这一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当被试更多去动用与思考相关的前额叶皮质时,创造力反而下降。这个研究恰恰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游戏心态的重要。

毫不夸张地说,在成人世界中,虚拟游戏早已经成为了不可替代不可抹去的生活组成,而我们也从和游戏的长相厮守中学习着面对不可知未来的能力。

虚拟游戏到底对于孩子有益或有害,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取决于对游戏的使用方式。对游戏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其与人的交互研究得越透,就越能使它们发挥出有利的一面,作为现实手段的补充。

诸如2001年《门诊护理管理》期刊上一项研究探讨了在儿童慢性病治疗当中游戏能够发挥的作用,2008年《健康技术和情报学研究》上一项研究称微软的寻宝游戏是不可多得的儿童心理治疗工具,2013年2月《当下生物学》上一项研究发现玩游戏有助于诵读困难症的孩子去练习更有效的注意力,2015年《心理学前沿》上一项针对中国孩子的研究认为“喜羊羊说”能提高孩子的抑制反应能力„„类似例证还能举出很多。一些综述性的文献更是分析说游戏在辅助学习、健康和社交上都具有极大潜力,正如《福布斯》上“想要成为更好的人?玩游戏吧”一文所指出的那样,在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解决问题、学习团队协作能力、学会面对失败、获得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这些方面,游戏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2018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篇6

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司马光《训俭示康》)

⑶“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致梁思顺》——梁启超给长女的信)

结合上述材料,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人立德立家风

①性格,可以反映人品;人品,可以影响人生。性格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我们受基因的影响,在成长中磨砺,在苦难中拼搏,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自我。我们的话语、举止无不受其影响。由此可见,好品质对人意义之重大,而环境对人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即家风。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用紧紧十几个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淡泊宁静。当静下来,用心去感悟,融入这个世界,然后才能前往彼岸。假如人人皆意气行事,理智的一边往往输给感情,那么鲁莽虽能逞一时之快,后果不堪想象。

③相反,若人生来淡泊世俗,喜好高雅,就不会犯下冲动之错。他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每一件事,谨慎思考,方得以“宁静致远”,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长远。

④那么,什么塑造了人的性格?如果说环境是塑造性格的主要因素,则家庭教育,即家风在其中占很大的比重。因为从出生那一天起,家人的教导,为人处事等行为,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的范本,更是我们成长的教材。

⑤家风是家庭教育的集中体现。家风,不仅是前人的教导,凝集着他们的智慧,更是我们与前人交流的通道,因为那一字一句都是前人性情的流露。梁启超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写道:“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他认为,人若尽自己的力量做好一件事,便已成功。不求鸿鹄之志,不必鹤立鸡群,做到不让自己的后悔就好,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富含哲理。同样,司马迁任职太史前,其父曰:“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论著矣。”因这句话,才有了他忍受宫刑完成《史记》编写的感人故事。前人的箴言总会启迪我们,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⑥责任来自家风,勤俭是担责的基础。诸葛亮、司马光等优秀的历史人物,都用朴素的话语,谆谆教诲后代,勤俭持家。这样的子孙将来才能堪当家庭大任,而传承优良家风的人,是国之重器,能担当国家大任。没有家风哪有民俗?没有好家风,哪有好民风?我寄勤俭与世人,世代相传百业兴,正是“唯诚唯信行世事,克俭克勤践家风。”

2018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篇7

一、理综三科是一盘棋, 应强化“大局意识”

由于理综是三科合卷的模式, 物理重在思维、化学看重细节、生物讲究积累, 所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此, 无论是理综各科老师, 还是学生, 都应该以“使学生的理综总分最高化”为原则和目标, 老师要在备考中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

1.指导学生平衡三科的学习时间

面对6科的学习, 对很多学生来说, 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 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 要指导学生合理分布学习时间, 让学生不要放弃任何一门学科, 即使某科基础不好, 也要用心学, 力求拿到基础分。当然, 学生的学习节奏是由老师定下的基调决定的, 所以这也需要各科老师的协调统一, 尤其是在作业的布置上, 要尽可能做到细水长流。

2.指导学生学会平衡三科的考试时间

高考要求在150分钟内, 学生要完成一张按“单选生化物, 双选物化生, 大题生化物”的顺序编排的试卷, 这种全新的试卷结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多数学生都要经过多次训练和反复尝试才能选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即使学生各科都比较优秀, 也有可能因为做题的顺序不当或时间安排不合理而难以取得高分。

理综的答题顺序不外乎两种:一是按试卷顺序作答, 二是分学科作答。

如果学生按试卷顺序答题, 建议选择题应安排在40~50分钟内完成;非选择题应控制在90~100分钟为宜。

在这两届的理综考试中, 我校学生多数都是选择分学科作答的答题方式。部分学生因为做题速度较慢和不会合理取舍题目等原因, 总是出现150分钟只够做完两科, 却留一科没能做的情况。因为没时间做而白白地丢掉这科的基础分, 真是十分可惜。因此, 我指导学生在考试时, 要把握好时间, 有把握的题目一定要能做到稳、准、快, 得全分。把不会做的题暂且搁置一边, 每科答题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50分钟。我敦促学生重视平时训练, 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理综考试后, 都要对该次考试的答题顺序进行评价与反思, 如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事实证明,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 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绩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此外, 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比较弱, 因此需要老师在学生前面, 必须重视并及时跟进和深入分析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反常现象。比如, 2011届的部分学生在“深一模”考试中发挥失常。问及原因, 竟是因为“惠一模”“惠二模”“惠三模”的考试, 包括月考、周考时, 老师为了方便改卷, 都是将理、化、生的答题卡分开印刷的, 他们很容易就根据答题卡上的题号找到了相应的物理题、化学题或者是生物题。但是“深一模”的答题卡是按试卷题目的顺序印的, 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时紧张, 不能快速而准确地将各科题目分开, 所以改变了一直来的分学科作答的答题方式, 而是按试卷顺序做答。但新的问题出现了, 临场改变做题顺序, 导致他们把握不好做题时间, 对于多长时间该做完全部的选择题, 该留多少时间做大题, 心中没底, 所以考试就在慌乱之间结束了。于是, 我就有针对性地提出, 学生要熟知各科试题在试卷上的具体位置。学生在随后的考试中发挥了良好的水平,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见, 老师的有效介入, 将帮助学生明确方向、重拾信心。

二、理综化学的有效备考

1.有效教学——课上落实, 消除盲点

总结知识体系, 建构知识网络, 通过分类对比, 明确共性, 认清差异……都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高考目标之下, 我注意到:理科生对一些识记的内容往往不够重视, 认为多做题才是有效的。但是, 恰恰是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准确, 常常导致学生出现答非所问、听得懂却不会做、做题效率低等很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对学生自信心的打击又是致命的。老师只是口头的说教或“强调”, 对学生而言只会“左耳进右耳出”。所以, 我会将一些识记的内容安排在课上时间进行强记或默写, 让学生带着任务限时完成, 效果良好。

2.有效作业——每日一卷, 定式、定量、定时

进入理综高考模式后, 2010化学《考试说明》取消了过去难易题的比例限定, 明确规定“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这就提醒我在复习中要以选择“中等难度题”为主。

我在对订购的复习资料进行合理利用和删减的基础上, 还自行编写作业作为补充。“内容”是从近年的高考题和广东省各市的模拟题中进行精选和编排, “形式”则按高考试题的组题模式和常考题型来编排, 形成相对固定的作业套路。

学生都已习惯, 化学作业天天有, 每次布置一张试卷的作业量, 而且在半小时之内必须完成, 绝不占用和挤压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此外, 在批改作业时, 随手标注学生出错比较多的题目, 将学生的知识缺漏和错题进行分类汇总、重新组卷, 定期重复训练。注重点滴记录, 就可以有效补缺。

3.有效指导——有沟通, 才有理解

“这个题并不难, 为什么学生会出错?”当老师有这样的疑问时, 与其凭主观去揣测, 不如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学生的错误是珍贵的教学资源, 简短的沟通, 就可以有效地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学生有可能是因思维定势产生的错误, 还可能是因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 也可能是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导致的错误……面批有助于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情, 然后“对症下药”, 同时也对课堂的讲评和课堂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所以, 面批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题是有效指导的保障。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发现, 很多时候, 学生需要的不是表扬, 更不是批评, 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要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就要主动走近学生, 理解学生, 在接纳学生情绪的基础上, 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老师完全可以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我相信这一点, 我也是这样做的。

经过连续两届理综考试模式下的用心备考, 我深刻地体会到: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坚持去做, 将常规工作落到实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 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积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作为教师, 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师, 让我们用心去感动我们的学生, 用行动感动我们自己!在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同时, 促进我们的业务不断提升!

摘要:结合近两年关注到的学生在备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从理综三科是一盘棋, 应强化“大局意识”;理综化学的有效备考两个方面, 对广东高考理综备考及化学备考进行了探讨。

2018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篇8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 化学试题特点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29-01

新课标高考全面实施已有三年时间(除广西省)。同时,这三年也是新课标高考全国卷出现Ⅰ卷、Ⅱ卷两套试题的三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些特点,应如何组织化学科高考复习备考?

一、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1、“稳”字功课在避嫌

2013-2015年化学学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除题型示例有所增删外,无论在考试范围和内容、能力要求、考试时间、分值、题型、题量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但是,近两年的高考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却让教师和考生觉得变化不小,甚至有些始料不及。如2014年考纲题型示例中,集中增加了2013年Ⅰ卷的27题、36题和Ⅱ卷的27题三道工艺流程图,致使绝大部分教师和研究人员,都认为2014年必考的三道大题中会有一道工艺流程图题,各种复习模拟测试卷及月考卷,也无不命有一道工艺流程图题,考生也认为一定有这道题,不想拿到2014年高考试卷,却发现必做的三道大题中,无论全国Ⅰ卷、Ⅱ卷,都没有典型的工艺流程图题。

2、“变”字功夫在细节

化学高考的一个重要功能任务是考查学生仔细认真的科学态度。曾经,为达这一目的的考查,使用的是“正确”还是“错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元素名称”还是“元素符号”、“装置序号”还是“仪器代码”,再到“大于”还是“>”、“偏高”还是“偏大”、“强弱”还是“大小”。新课标高考不再玩这种文字游戏,而是更加细化知识内涵及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如2015年核裂变等考查方式的出现。都使试题的“变”颇增了新意,陡显命题的创新和亮点,更加体现能力立意及能力考查、科学素养考查之目的所在。

3、“新”字寻求重基础

高考试题的变革与创新一直是命题者追求不变的真理,但限于大纲要求和考生实际,这方面很让命题者难堪,但苦心的探索还是有好的结果出现。如新课标考题曾经出现的“浓度为多少g/mL”,课本中不曾有这样的表述,易被考生误看成密度或不知所云,但其实就是基于“浓度”这一概念的涵义。2014年Ⅱ卷26题中“c(N2O4)以0.002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巧妙利用了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及浓度c与速率v的差异;13题中实际是对溶液中粒子存在形式、△H符号和盖斯定律的考查。而浓度、阿伏伽德罗定律内涵、溶液中粒子、△H的符号、盖斯定律等都是学生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4、“主干”核心不曾变

虽然每年高考化学试题较之以往有变有创新,但考查的知识主体没变,都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2014年仍以考查主干知识、核心知识为主,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计算、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盐类水解、电化学知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等主干知识,而且注重回归课本。2015年同样考查了元素推断、阿伏加德罗常数、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常见有机物化学性质、常见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电化学知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实验、有机合成推断等主干知识。

5、“能力”始终抓在手

综观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都力图把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的考查贯穿始终。这方面应该说还是可套用曾经的表述来概括,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及“起点高,落点低”。总体上,新课标高考注重设置新情景,重视利用图形、图表、图象、实验现象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重视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考查。

二、新课标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1、深入研读考纲教材、认真研做考题——为师功课要做足

新课标新增了对“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这实际是为考查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开辟了路子。

又如新课标大纲在考查能力的定位上与旧大纲有明显不同,不再独立分为观察、实验、思维、自学四种能力,这一变动说明新课标高考在能力考查方面,着重于对各种能力的综合考查。

认真研做各年高考化学试题,对高三化学教师会有很大启迪,会让其对考纲了解更深入,能让自己的教学更为得心应手。

2、注重整合必修、选修教材内容——破解时间不足瓶颈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知识内部结构的整理和归纳,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既便是第一轮复习,也应将教材各模块按知识结构进行整合。通过整合知识的方式组织复习,不仅可以提高复习效果,还可节省复习时间。也可打破一、二轮复习界限,按知识结构以专题形式组织复习。

3、重视基础、重点、关键知识的内涵挖掘——立足学科能力培养

教师一定要改变一本资料讲到底,讲题蜻蜓点水,一题一题对答案这一极不负责的教学方式。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更要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化学思想,重视化学观念。

4、按高考卷面高频题型分类精编精练精讲高考真题——让学生心中有数

新课改实施至今,全国新课标卷、各省自主命题卷,从最初的每年几套到近年每年有近20套高考试题。高考题是高考复习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其中不乏好题。选好用好近年的高考试题,是高考成功的重要捷径。

要利用高考试题讲评之机,把学生容易迷茫的地方讲清理透,充分挖掘试题的内在功能,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策略。

5、注重社会热点和新增知识点的复习——命题出新的利剑

试题注重对社会热点的考查,如2013年理综Ⅱ卷第7题考到了“地沟油“,并通过选项的巧妙设置,倡导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变废为宝等理念。

上一篇:英语中的礼貌用语下一篇:教导主任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