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考备考策略(精选12篇)
体育高考备考策略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在此过程中, 人们普遍认识的体育运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家在新时期也开始加大对体育运动的支持, 表现在学校方法, 就是学校普遍提高了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在高考中, 体育运动也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高考体育成为国家选拔体育人才的重要渠道, 这大大提高了体育运动在学生和价值心目中的地位, 部分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开始加入到体育运动的锻炼中去, 希望通过高考体育发挥自己的价值, 作为体育人才被国家选拔出来, 为自己的人身发展开启一条新的道路。然而如果想真正地在高考体育中获胜, 教师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进行体育备考, 为考生高考体育理想成绩的获得奠定基础。
1 在体育备考教学中, 教师制定有效的体育高考备考策略
体育高考备考策略对学生备考是很重要的, 体育考试在高考中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 体育考试在备考过程中能否使自己的身体素养和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考试能否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考试在考试过程中能否成功应对一系列突发情况, 是体育考试顺利发展, 使自己的体育技能得到正常发挥都需要有效的备考策略。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制定科学有效地备考策略, 使学生有效备考, 为提高高考奠基。
在制定体育备考策略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 比如学生对自己成绩的期望值, 学生的体育水平, 学生参与锻炼的具体项目的要求, 学生在训练中达到那个级别, 学生对高考取胜的信心度如何等情况制定备考策略, 这样学生才能在训练中依据备考策略认真锻炼, 不断提高, 无论是体能和技能还是心理素养学生都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最重要的是, 只有备考策略符合学生实践,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才能在实际练习中, 信息十足地投入训练中, 带着激情、热情进入考场, 学生的高考成绩自然会很理想。
2 体育高考备考的具体内容
2.1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对于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讲述和传授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很必要的
在高考体育备考中, 教师要针对高考考察模式对体育的高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巧进行系统复习,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系统复习中, 丰富自己的知识, 完善自己的技能, 对高考体育的所有考试内容进行有效复习, 更好地应对体育高考。如果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没有只对高考内容使学生进行系统复习, 学生在学习锻炼中, 就可能厚此薄彼, 在体育高考中失利。因此针对高考内容, 对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备考是很重要的。在系统备考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对某个体育考试的某些薄弱环节, 在训练和学习中, 教师要给这些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使这些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锻炼和学习, 把弱点和不足在备考过程中有效解决掉,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考。
另外, 在备考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这点虽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经常提倡,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 体育考试训练强度极大, 文化课成绩普遍不是太强, 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在备考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长期有目的的人文关怀使体育考试感到更多的温暖和爱, 只有这样, 学生在备考学习中才能有更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备考。比如在100m训练备考中,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 一句“某某同学, 你是最棒的, 在百米训练中就像一阵风, 忽的一下就到终点了”, 这样一句简单的表扬, 学生的就会在百米训练中信心百倍地投入训练, 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备考既是备考知识技能也是备考教师的爱与热情, 只有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 备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2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要充分突出激励因素的价值
激励形式很多, 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重视激励价值, 突出激励的意义。在高考学习备考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纸本进行互相激励。比如在进行100m训练时, 一节课学生要跑上五、六次, 在每次训练跑之前教师都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口头激励, 更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笔进行自我激励或者是互相进行鼓励。在每次训练之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期望值写在纸上, 通过一节课的五、六次训练, 学生会发现每次训练后自己都会离期望的目标近一点, 这样学生在整个一节课的训练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自己有使不完的力量。另外,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纸和笔进行互相激励, 在训练前, 临近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目标纸进行相互鼓励, 在训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比出优劣, 让优秀的学生交流成功的经验, 同时大家互相鼓励, 向更高、更强看齐, 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 相互督促、许多好的备考经验和体验被总结出来, 并发挥巨大的作用, 促进备考成果的有效提高。
2.3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备考内驱力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调动学生的备考热情, 使学生发挥备考内驱力是很重要的, 内驱力也是内在驱动力, 是学生学习训练的内在动机, 在备考中, 要使学生把这种内在动机充分发挥出来, 促使学生以一种强大的力量, 参与到备考过程中去。在传统的体育备考活动中, 教师都是通过不断的“逼迫”方式使学生参与备考学习训练, 学生学得吃力, 练得辛苦, 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学生对体育备考充满了畏惧和厌恶, 渐渐地学生对体育备考开始长久地持“不耐烦”, 这对学生备考极为不利, 在这种状态下备考效果自然不好。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用心理学的“强化”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训练, 通过强化使学生发挥内在的驱动力, 在学习训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取得最佳的备考效果。比如, 在100m的训练中, 教师可以用一些口头奖励和实物奖励的形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激励。这样, 也许奖品是很小的物品, 比如一块巧克力或者是一些糖果, 但作用是很大的, 这代表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 代表着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会在小小地激励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 得到奖励的学生会拿出自己的奖品与大家分享, 这样在枯燥的训练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一种甜蜜, 在甜蜜中学生互相促进、互相督促、共同提高, 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备考效果也会很突出。另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讲一下体育名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使学生在名人的指引下不断向前冲, 取得较好的备考效果。
2.4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教师要使学生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
体育备考一般都很早, 从高一时就开始了, 一个学生从高一参加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 每天都有机训课, 学生的一天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在进行体育活动, 自然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比其他学生少的多, 这样体育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必然和其他学生有差别, 但普通高考是既考文化课又考专业课, 好多学生都是因为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高考失利, 因此, 在体育高考备考过程中, 教师就要使学生认识到把文化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 共同提高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较为详细的备考计划, 把每一天的时间分成若干小块, 每一块安排不同的内容, 既要有体育学习训练的时间, 也要有文化课学习提高的时间, 特别是在高考前半年, 一定要把文化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 通过有效的时间安排和不同内容的训练学习, 双管齐下, 拿下高考。
参考文献
[1]邵杰.提高体育高考成绩的有效措施[J].体育教学, 2009 (8) .
[2]万美军.浅谈如何应对体育高考[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4) .
[3]赵益民.浅论体育考生在新高考方案下的训练[J].中学时代, 2012, 10.
[4]朱国鑫.体育高考训练方法创新初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 18.
体育高考备考策略 篇2
回归教材,回归基础。高考题虽然千变万化,但“根”在教材。最后冲刺阶段要系统梳理一遍非重点知识,特别是选修3—3(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选修3—4(振动和波、光学、电磁波、相对论)、选修3—5(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等系统性不强、遗忘率较高的知识。考纲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及教材中涉及的科技应用,以及需要记背的物理学史、物理方法,均不要有遗漏。
回归错题。要针对试卷中错题进行反思,查找自己的思维缺陷和解题方法的不足,进行修复。
高考备考策略 篇3
关键词:环境;氛围;机制
备考的目标直指高考,最终体现在分数上,功利性很强。先从备考的实际出发,结合多年的备考经验,谈谈备考的策略。
一、强师德,优行风,创建优良的备考环境
不管是机关干部还是学校教师,都应该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找差距,对照《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要求抓整改,努力做到内练硬功,外树形象。创建风清气正的教育大环境,干群和谐,师生融洽,校园稳定,无安全事故,确保一心只为备考。
二、建队伍,促发展,营造积极的备考氛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领导的运筹帷幄,一线教师的真抓实干是我们决胜备考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师资力量的强弱象征学校财富的众寡。因此,学校务必要兴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有了这样的教师队伍,就如同有了无价之宝,有了制胜之法,我们才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莘莘学子笑傲人生的竞技场。
三、行监测,存档案,制订长效的备考机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三备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常常是高一高二基础年级遗留的后患。诸如由于教学偏激致使掉队学生较多,到了高三可推可保的学生数量受限;学习习惯培养不够,答题、作图不规范等等。一些常年教高三的教师总是在埋怨高一、高二的教师没有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有三年备考思想,立足基础,着眼高考,加强质量监测,建立长效发展追踪档案。
备考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智谋。备考充分,才会驾驭考场,才会捷报频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沈健.提高成绩从“心”开始:中高考心理辅导.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04-01.
[2]潘斌.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高等教育研究,2006(5).
体育高考有效备考策略的实证研究 篇4
关键词:体育高考,有效备考,实证研究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维护人类身心方面所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与国家对于体育项目的支持日益增加,其表现在学校中,则是对学校体育活动的日益重视以及高考体育分数的体现。体育成绩作为目前高考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学校、家长与学生的重视。本文则通过实证研究的相关方法,结合自己的体育实践活动,谈谈体育高考的有效备考策略,一方面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在高考之中体育成绩。
1 实证研究的基本内涵
在研究体育高考有效备考策略时,单纯的依靠理论研究远远不够。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之中,笔者选择了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所谓“实证研究”指在研究过程之中,通过研究者通过身体力行、亲自调查与观察收集一手资源,进而对提出的假设而展开的相关研究。实证研究其特点在于直观性,其研究方法强调的是指研究的成果需要建立在观察与实验数据基础之上,通过数据来说明问题,进而揭示与反映其规律。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主要原因是其所体现的数据较为直接的反映出相应的体育备考策略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有效备考策略的选择。
2对于N校高考体育备考策略的分析
笔者在对N校高考体育备考过程之中(两届学生),笔者结合自己对于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最初采用了以下几方面进行实验性探索。
首先,采用随机划分的方式,将所任课的两个班随机记录为A、B,两个实验班级。其人数为37人、40人。从高三新学期开始便对这两个班级进行实验性探索。
其次,对于A班仍然采用传统高考备考手段,即采用加强体育训练方法,进行耳提面命式的说教。对于B班则采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手段,例如,加强体育训练的游戏性、采用小奖励的形式对于进步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等等。在体育备考阶段的训练内容增加训练强度,加强对于课堂趣味性、人文性内容等。
第三,对于B班每个月进行“激励问卷”调查。笔者自己设计了“激励问卷”,其中题目如下(部分):
1.您的引体向上比过去提升了几个,在此基础上,您希望能够再增加吗?希望增加几个。
2.您认为体育成绩在高考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有没有信心将体育成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高度请您设想一下是什么样的?
3.体育成绩的最终取得会让您有什么样的想法,请想象一下您可以拿到高考成绩满分时的心情?
3 体育高考有效备考策略总结
笔者通过长达两年时间的调查,其中两届A班的成绩与其他班级体育平均成绩差距不大,但是,两届B班的成绩却大不相同,约比两届A班平均成绩高出5—7分。于是,笔者认为在体育高考备考时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对于体育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的传授与训练不能放松。要针对高考的考查模式进行系统的传授。要对部分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薄弱性做到心中有数,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在体育教学之中,加入人文关怀,虽然是我们体育教育过程之中一直所倡导,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笔者在对两届B班的教学之中,融入了大量的看似与体育课堂教学“无关”的教育因素,这些教育因素对于笔者而言是显性的,但是,对于身处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的学生却是隐性的。通过长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人文关怀,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学习会给予强烈的兴趣性。曾经在两届B班之中,均有学生说,“xx老师,我们一定会努力训练,最终考到一个好成绩,您就放心吧!”而A班的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虽然有高考的压力,笔者也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但学生的兴趣却未达到笔者所期望的效果。
其次,加强体育高考备考的激励性因素的体现。在两届B班的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尝试着将传统体育教学完全放弃笔纸的教学方式。虽然,体育课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习得可以不通过笔纸进行,但是,笔者不主张脱离笔纸进行教学。例如,在B班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个小皮本和一支笔。在进行高考训练科目之前,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期望目标写在纸上,在整个训练过程之中,笔者要求相临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目标纸,进行互相鼓励。等训练完成时,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他学生如何达到目标,如何达到更好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而在A班备考环境之中,由于传统“竞争”的意识的过度泛滥,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其备考经验。许多优秀的备考经验被其“合理的避免”掉,而不愿意说出来。
第三,在备考过程之中,要积极促成其备考内驱力的发挥。内驱力,简单说来,即是指动机。在A班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通过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和耳提面命的说教进行教学。许多学生仍持“不耐烦”的态度。在B班的体育过程之中,笔者引入了心理学之中的“强化”理念。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对于进步突出的学生进行小实物奖励、口头奖励。虽然,所投入的钱数并不是很多(只是一些巧克力、糖果等对于能力补充较好的小食品),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许多学生在得到这些小奖励后,能够与其他学生分享。笔者认为这正是我们教育所应当达到的效果———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相处。同时,伴随着这种以人为本、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成绩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第四,注重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中“移情”的运用。在实验过程之中,笔者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即一般在文化课程之中得到很高成绩的学生往往在体育课堂表现的并不出众。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即是“在一个领域之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往往会在另一个领域之中也表现的比较优秀”。两者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出入。于是,笔者找这些同学谈话,通过谈话法调查,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单纯的认为大量体育活动(许多学生称之为“玩”)会影响到自己的文化课成绩。第二,这些学生片面认为体育课成绩好的应当是那些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等等。由于这些思想在作怪,使得许多文化课成绩优异的同学在体育课堂表现的较为沉寂。笔者于是在谈话过程之中,运用“移情”理念对其进行指导。例如,“体育运动与文化课相比较,哪个更容易呢?”“体育课堂成绩重要吗?”“既然能够在文化课上拿到优秀,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在体育课堂的丰采呢?”通过一系列的问答,使一些学生不仅仅在文化课领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在高考体育成绩之中也遥遥领先。智育与体育由此得到完美结合。
通过两年来A、B两组不同类型备考课堂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可谓“教学相长”。同时,通过引入历届体育教师的刻苦努力实践与探索的教学成果,体育高考备考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应当能够清楚了解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优势与劣势。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高考有效备考。
参考文献
[1]赵文迪.高考体育备考不能忽视心理训练[J].才智,2011,(21).
[2]魏勇.中小学体育代表队的心理训练[J].体育博览,2011,(7).
[3]刘晓峰.抓好学校体育备考工作六环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9).
[4]陈明山.探究体育高考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7).
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篇5
总结起来,高三备考阶段的收获和经验,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整合、归纳。
2、体会、分析、研究新高考。
3、注重多种渠道、多种纬度教学资源的筛选及重组,加强资源的整合能力。
4、注重研究,重新审视教材。
一、注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整合、归纳。
高考三轮复习每一阶段的备考方法很多,在进入高三阶段后,我们查阅了很多关于高效复习的方法,努力摸索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尝试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第一轮复习中狠抓落实,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并且全面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总结出了“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听写落实,检测查缺,评讲补漏”的模式。在每一章的复习中贯彻这样一种模式,并根据每章知识,提前制定出教学中这五个环节的课时及教学计划。保证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高效复习,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按部就班的备课,让学生的学习及老师的教学做到有条不紊,稳扎稳打。讲,指的是对课本知识有全面、细致地讲解,难以理解的概念,在课堂上争取讲解透彻,让学生不留知识盲点,应对高考,适当延伸,同时尽量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练,是针对课堂讲解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精选例题、习题,编制适量的课后或课堂训练,达到“以练习促应用,以练习促记忆、以练习促理解”的目的。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自己批改,老师有选择地讲解,以此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练习环节应该保持一节一练的基本安排。听,是对高考高频考点落实和强化的必要手段,在平时学生也普遍肯定了听写的必要性。每章节中必有识记点,如“大气环境”一章中,“十三种气候类型的名称、特点、分布、成因”、“气候类型的基本判读方法”为必背内容,可提前告知学生听写内容使其有目的地记忆,如时间允许,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让学生自行识记每章节的中内容,老师在不告知听写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听写环节。听写环节我们是安排在每一章节复习结束后进行。测试环节与我们平时的月考、小测验略有区别,测验的知识力求集中在某一章节,并尽可能与听写内容契合,可以把测看成是听写知识的习题模式,说着说是课本知识的习题化的结果,在知识识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成对它们的应用及理解。评是对测验的讲评,在测验结束后老师及时批改试卷,并记录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记录个别学生暴露出的知识盲点。通过试卷的讲评,讲解学科训练中的基本解题思路。
第二轮复习中,注重专题知识的整合。以地理学科中的“气候”、“河流”、“地形”、“交通”、“农业”等等关键词为核心,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重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基础原理和概念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运用“环境整体性原理”、“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地理学科基本思维方法梳理以前复习的内容。如在“河流专题”中运用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总结和归纳河流与气候、河流与地形、河流与植被、河流与地下水及海洋水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的整合,可以形成学生便于理解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渗透地理学科的学科思维。再如在“农业”、“工业”专题知识的整合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主线,探讨工农业与区域发展问题,区位问题与区域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
第三轮复习的重点放在题型归类及答题规范上,对一些高考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一些如“统计图”、“等值线图”、“景观图”、“光照图”等等注重方法与技巧的题型归纳和概括出最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人文地理试题中简答题的规范问题进一步强化,包括基本的审题方式(审文字、审图表、审设问、审分值)、学科语言的应用,甚至是卷面书写及布局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学习高考——体会、分析、研究
高中教师最终的目标是带领学生迎接高考,应对高考。如果将高考比作战场,那么在这个战场上取得胜利,无疑要做到“知己知彼”,这里有个环节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对新高考的钻研和学习。在未进入高三之前就听很多老师强调研究高考的重要性,但当时对所谓的“研究高考”不能够理解,在高三备考过程中,作为备课组长,我不时地问自己:“怎样做才能算是学习高考?怎样通过往届高考指导自己的高考复习备考?”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自己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最浅的一个层次是体会高考,即在感性上应该对高考有一定的认识,如高考的基本题型、分值分布、试题难度及时间掌控、半开放性试题的出现等。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做高考真题,在备考12年高考的过程中,在一轮复习前,作为备课组长的我已经系统地做过08年至11年的高考真题,对近年来新课标高考的基本信息和大概的命题趋势有一定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一年高考,三年备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关注每年高考。
学习高考的第二个层次是分析高考,在做完高考真题后应该多问为什么,努力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比如可以分析高考试题的图表特征,历年新课标高考真题中的图表具有简洁、明了、冗余信息少的特征;而简答题的文字材料短小精确,蕴含信息丰富,与问题的设问联系紧密;简答题中的各个问题指向明确,各小问的设问之间也有着由浅至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特点;高考标准答案,语言简洁,科学准确,层次分明。通过对高考真题的分析,可以指导我们更加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避免备考走弯路,引导学生更快的适应考试。当作为老师的我对高考的进行分析后,甚至有部分学生也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欣赏,甚至是评价高考真题,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感悟能力,对高考的把握更加准确。
学习高考的最高一个层次是研究高考,我个人认为研究高考不单指研究高考真题,而应该对一切与高考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及处理,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总结、分析来找出高考的走势或者规律。在高三备课过程中我收集了如下高考相关信息:统计近年来分批进入并使用全国课标卷的省份、2012年高考大纲、历年高考阅卷评分细则及高考标答。通过对全国各省参加新课程的先后批次的了解,使得我更加关注最早进入新课标高考的省区的高考相关信息;通过对2012年高考大纲的分析,更加明确了在三轮复习的过程中一轮复习注重夯实知识、二轮复习注重提升能力、三轮复习注重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得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而高考阅卷评分细则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高考的应试技巧。此外,综合对高考真题及考纲体会和分析,更加确定了高考几乎年年必考的“高频考点”,如气候的特征、成因,地理学中的区位问题(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在复习的最后阶段,确保了学生对高频考点的切实把握。
三、注重教学资源的获取、筛选及重组。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每月月考的试卷、地理空白填图、教学中直观感性的模型、教材或课本以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资料、复习及备考方法指导、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选取等等。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资源,但是我们复习备考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质量上讲良莠不齐,从数量上讲汗牛充栋。如何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生学的教学资源,这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在高三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获取、筛选及重组都是很重要而且难度很大的工作。
作为备课组长,我所使用的教学资源的搜集依靠这样几个途径:最主要的是互联网上的搜集。在互联网上的好的教学资料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学校购买的网络教育资源;互联网上免费的资料集,如百度文库,新浪资料等等;网络上的同行相互交流、分析的资料。资料的搜集不必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进行,这种对相关教学资料的关注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网络上有好几个比较有名气的地理教学论坛,在高三阶段我成为了四个人气很高的教学论坛的常客,平时在与很多网络同行交流教学心得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如网上同行发布的图表、经过精心重绘的历届高考题、各省区教学精英传于网上的教育心得和教学随笔等等。其次,是对大学教材的再次学习。在中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解释语焉不详,作为学生不必学的过深、过广,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将知识的前因后果弄懂,所以在工作之余,我们整理了大学时代的教材,对大学教材进行细致的研读,收获不少。比如,在高中教材中描述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中有一条是地球有合适的自转与公转周期,但是教材并没有详细说明原因,大学教材中就做了比较详实的说明。再比如高校教材中对各种气候类型的命名方式选取的标准不同,这让我更加认识了气候类型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必须有一定的先决条件。教学资源获得之后,老师必须在浩瀚的资料中选取能够为我所用的部分。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每月月考的习题选取是从宁夏、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区的模拟题中精选出来,而且要兼顾题型、考点、分值等,再组成一套合适的月考题。再如,在平时训练中需要用到很多清晰的空白地图,在教育论坛中就有很多的资源,我们备课组稍加编辑和整理就形成了一套很有特色的填图练习。
四、注重研究,重新审视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根本来源之一,高中教材一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对高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高三教学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充斥市面,也选花了老师学生的眼睛。而各种教辅资料对高考内容的总结不可谓不详实、透彻,但是作为教师和学生在这种高度概括和总结的教辅材料的诱导下,会忽视教材,导致在复习的过程中脱离教材,甚至有些学生扔开课本,以教辅代替教材。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曾经有段时间,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是通过对高考的研究,发现相对于教辅材料,课本知识反而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细致。例如,2010年新课标卷高考题第十题考察了以色列的节水农业的发展,作为特例,很多人很少知道以色列农业发展灌溉用水中有相当一部分依靠海水的淡化,当我拿到这道高考题的时候曾经抱怨过出题者,为何考察这种地理学中难以掌握的特例呢?但是当我再次阅读课本的时候,发现课本中有长达半页的阅读内容,对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做了详细的介绍。再如,学生在学习气候时,对于北半球四季、五带的概念是模糊的,而这也是必修一课本中做过准确的定义。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教学中的案例,使我更加认识到了课本的重要性,在第三轮的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读教材,注意教材中平时老师和同学未曾重视的一些细节知识。
第一次的复习备考总是留有遗憾,经过反思,在去年的备考过程中有方面还需要加强。
首先,应该在进行高考总复习期间做好详细的备考计划,这一点在刚刚结束的高考复习中做的不好。争取做到,在总的备考计划中教学内容和进度精确到每一周、每一天,并将备考计划公布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按部就班地安排时间进行复习。复习备考计划的制定要对高中知识有个全面的把握,花时间,费精力去制定合理的计划。在这点上我作为备课组长做的并不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养成制定周密计划的习惯。
其次,应该加强对高考考纲的研究,刚刚结束的高三备考中,我发现自己对高考考纲把握的不深,还只是停留在对考纲体会的阶段,由于时间和经验有限,未能挖掘出高考考纲对高考考试的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结合教材认识考纲要求,并且想方设法将考纲要求变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指导,使其感性化,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专题设置不太合理,某些专题的设置过大、过泛,导致学生很难把握,在今后的二轮复习中应该尝试选择切口小的专题设置。
高考英语写作备考策略 篇6
高考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跨越这条鸿沟,同学们首先要明白是什么阻碍了自己写作成绩的提高。经过大量调查,笔者总结得出,大部分同学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①无话可说。随着高考写作对学生综合水平考查力度的提高,高考写作的命题方向也在发生改变,半命题式及命题式作文的考查比例在逐年上升。此类作文的特点是题目简洁,仅提示方向,思考空间大,要求考生自由发挥的部分居多。由于长期缺乏写作锻炼和语料积累,考生看到这样的题目往往毫无头绪,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去写、写些什么,写作的过程变成了艰辛的凑字数的过程。可想而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必定质量不好。
②语法错误连篇。多数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都以为语法就等于单选题,认为学到的语法知识只要能够用来做好单选题就行了。但实际上,语法最直观的体现是在写作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高考语法中非谓语动词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许多同学都可以根据解题技巧轻松做出考查非谓语动词的单选题,但是如果真正让同学们去写一个包含非谓语动词的句子,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正是由于长期忽视语法在写作中的作用,许多考生写出来的作文常常会出现语序错误、主谓不一致、人称混乱、时态错误等现象,而这样的问题在高考写作中是致命的,必定会导致分数很低。
③句式单一。高考英语写作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五档作文(21~25分)要应用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而在实际写作中,大部分同学使用的语句及单词还停留在初中阶段,他们常常大量使用第一印象词和简单句,使得写出的作文没有亮点和区分度,最后得到的分数只能在中低档徘徊。
如何备考高考英语写作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同学们在最后一年的备考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高考英语写作的复习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而笔者认为,备考高考英语写作要经过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积累语料库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思路,不知道如何下手,是绝对不可能写出好作文的。所以,写作备考的第一阶段就是丰富写作内容的蓄水池,积累足够的语料,把写作的过程从凑字数变成寻找合适的语料进行拼图的过程。那么该如何去迈出这一步呢?
1. 按照话题将高考写作真题进行分类
高考写作题目虽然纷繁多变,但主线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常考话题是固定的。从历年高考真题来看,高考常考话题主要集中在四类,分别是学校学习类(如2012年山东卷书面表达,要求考生介绍课外英语学习的经验)、人际交往类(如2012年江苏卷书面表达,要求考生就同学之间发生摩擦这一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避免冲突的方法)、环境保护类(如2008年安徽卷书面表达,要求考生介绍环保购物袋的相关情况)及社会生活类(如2008年辽宁卷书面表达,要求考生写一篇关于健康生活的演讲稿)。通过对话题的分类,可以有效并快速地掌握高考写作的考查方向。同时,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与这些话题有关的词汇和表达,以备不时之需。
2. 分析范文结构并学习其中的有用表达
许多同学对于真题范文不屑一顾,基本不会看范文,更别提认真分析了。甚至有许多同学会觉得真题范文比较简单,自己也能写得出来。但实际上,大部分同学的鉴赏水平是高于自己的真实水平的。仔细读读范文就会发现,范文中有一些句式表达看似简单,但写起来并不容易。因此分析范文、从范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和积累各种表达非常有必要,是快速提高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分析范文时,最重要的是要研究文章的谋篇布局、句式结构,将有用的表达积累起来以备使用。那该怎样做到这些呢?下面以一篇范文为例为大家详细解读。
【真题再现】2010年高考英语江苏卷书面表达
假设你应邀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学习师生座谈会”,请你根据下表所提示的信息,用英语写一篇发言稿,简单介绍自己英语学习的情况,并对学校今后的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1. 英语学习的目的;
自己英语学习的情况2. 英语学习的方法;
3. 课外自学的途径;
……
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请考生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感 想,提出两至三点建议。)
【真题范文】
高考作文备考复习策略 篇7
那么, 在以后的高考作文备考中,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加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训练
命题作文首先要强调准确审题, 防止偏题。如重庆卷“我与故事”不能写成“我的故事”, 虽一字之差, 但相差万里。必须注意“我”与“故事”二者之间的关系。材料作文内容体现人为因素, 弘扬个性, 鼓励创新, 注重培养考生品质, 强化责任意识。备考中首先要关注社会生活, 关注人生感悟, 关注人格教育。在具体选题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会热点、探索创新、责任爱心、诚信爱国等;其次要注意培养考生的思维能力、思辩能力。对一个全面发展的中学生而言, 不但要有鲜明的个性, 还要有明辨是非和阐明事理的能力。第三要注意考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高考作文将在鼓励考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同时,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积累一定量素材, 特别是有新意的素材
高考满分作文往往材料充实、厚重、新颖, 阅卷者偏爱那种积淀丰厚的文章。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 材料丰富,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平时积累。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 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可以从这几方面积累, 即“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等。 (2)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先从正面再从反面;或先说必要性, 再说可行性, 最后说效果;还可以从结构、过程、功能的角度分层思考;可以从个人、集体、社会的角度思考。平时要多进行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等, 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 (3) 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我们平时忙于学习, 很少有时间思考人生, 思考社会, 回忆亲情, 感受友谊。借作文备考之机, 认真想一想那些让人感动的生活片段, 整理那些给人启迪, 让我们觉醒的事件。这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一个过程, 要珍惜练习机会。 (4) 要学会恰当地使用材料, 有对历史的回顾, 对现实的思考, 还可以展望未来, 拓展思维空间。
三.有个性, 有创新
作文尽可能做到有个性, 力求在某个方面有所创新。个性是作文创新的基础, 说真话、写真情、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力求写出自己的个性。举例来说, 主题方面, 逆向思维, 标新立异, 变换角度, 跳出小我, 大气高远;体裁方面, 旧瓶新旧, 与时俱进, 论坛网络, 编述故事, 大胆想象;结构方面, 时空迁移, 对照比较, 抑扬变化, 误会波澜;语言方面;讲究修辞, 细节传神, 绘声绘色, 名句点缀, 词语锤炼, 句式灵活, 注重情趣等等。
四.关注现实, 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写作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表达需求, 也要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 不回避焦点、热点问题。今年高考题中, 江西卷“圆明园兽首拍卖”、天津卷“我说90后”、辽宁卷“明星代言”、江苏卷“品味时尚”等题目, 均引导考生考生密切关注现实生活, 思考社会现象。平时要注意关注观察积累这方面的材料, 并注意认真思考, 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五.善于为作文设置亮点
高考物理实验备考策略 篇8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命题特点, 本文梳理了高考物理实验备考策略。 笔者对2007年宁夏试卷到2015年的全国物理实验试题, 从考查内容、考点项目、答题形式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发现新课标下的高考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实验题“稳中求新”
实验题一力一电模式已深入人心, 分值也定格在15分。 依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基本仪器的读数与使用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
特点二:实验题“遍地开花”
1.考纲内容 “遍地开花”。 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十一个实验, 除探究动能定理暂未考查外, 其他实验均已考查, 而且拓宽考查了学生演示实验, 这突出了让学生较全面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思想。 这样的命题思想有利于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 这要求考生既要熟悉教材中课标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和提高。
2.考查内容 “ 遍地开花”: 力学中直线、 曲线, 电学中恒定电流、磁场均有考查。
3.仪器 “ 遍地开花”: 从题中可以看出大纲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主要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 除“秒表”外均有考查、突出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读数及操作规范、突出“过程与方法”考查的命题立意。
4. 答题方式 “ 遍地开花”: 有公式推导填空、 误差分析填空、作图、计算填空、仪器选择填空、分析实验步骤、分析待测量物理量等。
特点三:实验题“旧枝新芽”
如2014年全国二卷的22题, 这类实验题重视了课本实验, 但不再是简单地照抄课本上的实验, 而是对原实验给予改造、改进和创新。 此类题型回避了已学过的现成实验, 在考查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方面又有独特功能。 因此, 旧枝新芽的实验命题必然是新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特点四:实验题“移花接木”
如2013年全国一卷的23题, 此考题同时考查了“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两个实验, 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呼应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考生应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 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所遇到的问题。 不弃课本, 跳出课本, 突出“出活题”也集中体现课标理念“知识与技能”考查的指导思想。
特点五:实验题“野花飘香”
如2015年全国一卷的22题, 此题有“移花接木”特点, 却给人一种做作、不接地气 (玩具小车太大、质量为0.4kg。如果说是用铁球替代小车会更好) 的感觉。 放着这么多测速度仪器不用却故意整出用天平加圆周运动测速度。 但此题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考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应注重设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纵观历年试题, 一年比一年新, 年年都在变, 笔者只要抓住实验命题规律, 以不变应万变, 就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如何有效备考,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稳端 “碗”里的
新教材更突出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更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性、研究性和创造性。 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看, 绝大多数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 这种命题的方式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一方面引导高考复习要重视课本。 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高考命题原则。
抓基础促能力, 应对高考实验题。 笔者的经验是:
1.“基础问题尽可能不丢分”。 对于实验的复习, 仍然强调基础性。
①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要掌握每种仪器使用方法, 将读数与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结合起来。
②帮助学生弄清教材中每一个实验 (包括演示实验) 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做好误差分析, 以及强化解题表述的规范性。
③重视数学处理能力、作图能力的培养。
2.带领学生做好基本实验, 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 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进一步认识。 (练习打点计时器、练习多用电表的使用)
3.适度设计或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 与基础知识紧密结合的、带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通过亲自感知, 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进一步理解, 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 盯住 “盘”里的
1.做好以下方面的归纳总结:
(1) 同一装置可做哪些实验:如利用打点计时器串联力学实验:可以测物体间的摩擦因素、做“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测重力加速度、测小车的功率、测电动机的转速等。
(2) 归纳同一实验可以采用哪些不同方案。 当遇到一个实验时尽量从多个角度思考实验方案、 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如“电阻的测量方法”, 有伏安法、半偏法、 等效法、 电桥法、 直接用欧姆表测量等方法。
(3) 归纳同一实验有哪几种数据处理方法。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一是可以联立方程组法;二是描点画图法。
(4) 归纳同一数据方法、 处理处理方案可在哪些实验使用。 归纳哪些实验要平衡摩擦力;哪些实验处理时采用了化曲为直图像处理方法。
(5) 全盘复习课本思考与讨论、演示实验、做一做、讨论题等。 高考试题有向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拓展延伸趋势。
(三) 想到 “锅”里的
如果常与高考命题专家探讨问题, 那么你应该能够预知下一届高考实验试题的命制方向。 其实我们身边不缺命题专家。
1.《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就是你身边的专家。
2.“历年高考考试试题”也是你身边的专家。 以史为借鉴, 可以知兴替。 归纳历年试题命制特点, 大致能知晓高考命题思路。
生物学科高考备考策略 篇9
一、策略一:结合高考大纲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科内支撑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是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明确主干、掌握重点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是高中生物学科的主干内容, 在复习备考中要高度重视, 想办法设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将它们逐个击破, 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万无一失。另外, 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 尽最大努力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 对相关知识点从内涵和外延上、结构和功能上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学科内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应用,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网络, 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层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在考试中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例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涉及到生物的遗传规律、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内容, 教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讲解、分析;当然, 还可以将知识再次扩展、迁移。如将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的内容迁移, 与有丝分裂、细胞工程等内容同步复习, 这样可再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多方面应用的能力。
二、策略二:结合新教材, 创新设计,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与实践和实验相结合的自然学科, 所以, 在近年高考中, 注重对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 当然, 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项, 由此可见, 这是学生实验技能掌握薄弱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 加强实验设计理论的指导和实验设计的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 我们的重点要是培养学生如何提出假设、怎样设计方案和设置对照, 如何依据实验原理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所以, 在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对实验设计进行大量的专题训练, 促使学生提高对实验题的解题规律与方法技巧。例如, 在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中, 结合教材中的著名实验, 创新设计相关问题, 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的同时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三、策略三:结合科学与社会的发展, 关注生物科学, 联系社会生活
生物高考注重联系联系生活实践, 这是新课程、新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所以, 我们在备考复习中, 要注重基础、体现出学科本身的同时, 也应注重学科在社会生活上的应用性, 应多多关注教材中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的知识点。另外, 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如环境问题、基因工程产物、传染病和人类遗传病问题等。这样, 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养。
四、策略四: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
结合多年高考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信息转化是学生普遍较为薄弱的一面, 这一方面已成为制约学生提高生物成绩的瓶颈。因此, 在平时的复习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转化信息的能力, 特别是对图文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化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文字、图表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 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坐标图相关的题型, 应该让学生学会“三看”, 一看坐标轴意义, 二看曲线走向, 三看特殊点。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和能力, 在这种试题中就不会遗漏太多的信息。
五、策略五:精讲多练, 巧设问题, 回归课本, 注重基础
高考的原则是:“源于教材、深于教材”。在新课程考试中, 高考生物试题越来越注重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的考查。因此, 我们有必要“回归课本, 注重基础”。如在高考实验设计题考查中, 虽然或许是教材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实验, 但是其实验原理和相关结论都来自于教材, 相当于“换瓶不换酒”, 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设计中明确原理, 熟练操作, 该题应该会迎刃而解。可见, 熟悉教材是根本, 掌握基础是关键, 做题的绝招和方法离不开教材。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 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不能浪费时间, 教师更不能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因此, 我们要对学生课堂精心设计, 对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试卷中的试题要进行合理地筛选和科学地安排。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更要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所以, 教师选择习题时, 应以中、低难度题为主, 对于过分强调技巧或过于综合的难题应予以删除。在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宝贵时间, 精讲多练, 以学生为主体, 从而巩固基础, 提高应试能力。另外, 在试题评析中, 要重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注意事项以及审题的技巧, 并注重解题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英语高考备考策略漫谈 篇10
一、利用好纠错本, 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掌握
英语高考内容丰富而琐碎, 涉及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夯实基础, 精确掌握每个知识点, 学会、记准。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善于反思与总结, 通过做题发现、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学习有欠缺的知识点, 将其整理到纠错本上。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补救和强化, 将学习的不弱环节作为备考的重点。到高考的冲刺阶段, 将这部分内容反复反刍、加强, 这就能保证夯实基础知识。
二、语法复习要把握重点
语法, 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出错较多的考点。教师要结合高考说明与出题方式, 有针对性地对语法进行训练。比如, 完形填空题需要学生结合语境判断所运用的语法知识, 是学生出错最多的题型之一。教师就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题型, 让学生结合语法知识反复揣摩做题的思路和技巧, 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对此类题目进行总结, 从审题、联系上下文、语法知识等方面综合思考, 提高学生的做题技巧。教师要把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作为学习的重点, 不但让学生掌握其理论知识, 还能在不同的题型中灵活应用。
三、总结做题方法, 提高做题技巧
高考是对学生几年学习的考察。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 还要具备一定的大体技能和技巧, 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展现出来, 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因此, 教师要针对不同题型的特点, 总结其解题方法和技巧, 增加学生的应试能力。比如, 听力试题, 在播放听力之前, 要快速浏览试题, 根据问题还原短文内容, 然后带着问题去听原文, 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做完形填空, 要静下心阅读短文, 理解文章内容, 充分利用文中已有信息, 并联系上下文, 结合语法、句法以及词的用法知识来解答问题。让学生对面对不同的题型, 都能快速找准切入点, 缩短学生的思考距离, 节省宝贵的考场时间, 做到事半功倍。
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 篇11
关键词:诗词;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98-01
古代诗歌作为一门常青的艺术,我们的学生是喜欢的,但对于高考诗歌这种鉴赏形式却是不喜欢的,毕竟高考诗歌鉴赏的最高能力层级为E级,难度太大,但怎样化险为夷,把诗歌从神龛上请下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既能意会,又能言传,还是值得思考的。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能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和评价这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所以,鉴赏和评价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它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审美认识和语言表达水平,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一、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分析
1、试题考查勾连课本
诗歌鉴赏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这种考查是以识记为基础,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陌生的考查内容看似与课本无关,但仔细分析,高考题目的设置都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花在墙外,根在墙内”的特点。
2、选材特色鲜明
从选材上看,相对比较固定,唐宋诗词是主流。2013年高考全国1卷考查宋词一首,全国2卷考查宋诗一首;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考查唐诗一首和宋诗一首进行比较阅读。同时,诗歌篇幅相对较短,完全符合《高中语文考试大纲》要求。
3、命题设问指向明确
高考试题,往往在考生的研读范围、思维走向、答题方法和数量上予以限制和暗示。比如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考题,第一问“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这道题的题干给考生明确了如下几个要求:首先要眼于诗歌整体,其次要指出手法,最后一定要结合内容来分析,落脚点必须是抒发的具体情感。
二、高考诗歌鉴赏题动向分析
1、文本材料体现浅易
近三年高考题选择文本篇幅相对较短,便于考生理解诗意。对于诗句含义比较晦涩的内容一般会附上必要的注释,避免出现考生大面积失分的现象,提高了试题的有效性。
2、考点覆盖稳中求变
近三年考题,呈现出考点轮换的趋势。这种变化的目的是与上一年形成考点互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从而提升考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3、更加重视文本内容的理解考查
2012年和2013年均有直接考查诗歌文本内容的试题,2014年直接考查文本内容的题目明显增加。其实不管考查的形式和指向有怎样的变化,最终的作答都必须建立在对诗句内容的深入理解上。因此,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重心必须放在提高学生对诗歌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上。
4、更加开放
今后,新课标高考仍将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但是会更加开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放性题目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会更多,赏析更能体现出考生的个性化。
三、高考诗歌鉴赏题复习策略
1、注重文化积累,扩大知识储备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诗句内容理解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捷径,唯有在平时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提升。因此,诗词文化的积累在我们的备考策略中成为重中之重。
2、授之以渔,教给鉴赏方法
在学生有了一定量的文化积累之后,便要注意教给学生鉴赏的方法。
(1)从宏观上把握整首诗词的思想意蕴和感情基调。是送别,是念远,是伤怀,是爱国,还是怀乡都要弄清楚;是爱慕,是幽思,是感慨,是喜悦,还是悲伤,这些也得大体了解。只有这样,对诗词才有较明确的认识。
(2)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解析它们的深层含义和隐含信息。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流露出作者的情感体验,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切入点。
(3)平时要多看诗词鉴赏性的文章,并对鉴赏性的文章进行鉴赏。自己动手写写鉴赏小文章,不断积累鉴赏方面的知识。
(4)从微观上教给学生考场作答的方法和技巧。不管考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总要通过具体的文字在答题卡上表述出来,在复习中要针对不同的题型教给学生具体的作答方法和得分技巧。现在是网上阅卷,答题的规范性是十分重要的,在高考中“表述重于理解”并非全无依据。
3、强化分解训练,培养鉴赏能力
高考强调考能力,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在备考中特别强调的策略。我们知道: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只能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的练习过程中获得。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的分解训练。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分解训练从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进行,具体分解为鉴赏语言、鉴赏形象、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四个方面。
4、规范书面表达,养成良好习惯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形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有悖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加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训练,要求其必须要有明确的思路,做到答题表述的规范化。
浅析体育高考专业生的备考 篇12
在我们农村学校, 体育高考专业训练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 也把高考体育人数看作是高考人数的增长点。要求要特别注意做好体育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抓好体育高考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全力提高升学率, 探索新的高考增长点”, 加强对体育生的选拔与培养。班主任对体育生的学习时间、训练时间作明确的规定;课任教师不放松体育生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从以上可以看出我校对体育高考的重视程度, 这就为展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导向下体育教师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有利形势为我市的高考出一份力, 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二、研究方案
1. 发扬研讨活动的作用, 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研讨活动在原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且开展得相当出色, 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活动的内容很多, 达到了多样化, 如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体育高考训练研讨会、校际交流、亲临现场指导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我校训练能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目的, 针对性强, 且各项活动交替进行, 每个活动都有针对性, 能有目的地解决各个时段出现的问题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到未雨绸缪, 这些多样化、系列化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促进了训练的有效性。
2. 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一个供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 平时大家忙工作、忙训练, 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 在课题组成员的参与下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家互相交流, 了解兄弟学校的科学做法以便取长补短, 调整训练方法, 达成共识。
3. 从总结中发现规律, 找出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法
通过和全县同行的交流, 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如选材要注意的问题、选材的大概标准, 冬训要注意的问题与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都需要教练员总结存在的一般规律, 从而掌握先把工作做在前面, 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通过研究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同时也提高了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三、研究计划
各种活动在课题开题之前已经开展, 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与开展打下了基础, 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课题的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 并严格执行、实施。
总的计划是: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 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经验;开展各项活动, 展开校际交流, 总结经验, 明确不足, 改进措施, 取长补短。
1. 阶段计划
经过选题讨论, 制定方案, 理论学习等程序, 2010年我校召开了开题现场会, 各课题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对这项课题研究的价值大家一致认为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同时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愿意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并对研究任务进行了分工。在实施阶段, 各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研究, 抓好自己的训练队, 及时总结, 发现出现的问题, 及时上交训练总结, 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交流, 避重就轻。
2. 活动计划
自开题仪式之后, 我校至今已召开了多次课题研讨活动, 会议都针对高考体育训练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了解、预测、跟踪等, 各种交流活动让大家了解兄弟学校的优势, 从比较中明确自己的不足, 从而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 使之更科学有效, 从而改进训练手段, 抓好训练的每个阶段, 学校还针对学生进行了跟踪, 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加强学习, 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四、研究过程
1. 以活动促交流
本课题开展活动形式多样, 有研讨、讲座等, 不同的活动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促进同行之间交流,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经验的高三教师总结了取得的成绩, 新高三教师介绍了考生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
事物都处于不同的变化中, 及时了解其变化有助于了解身体的发展动向, 及时了解训练中的发展规律, 从而掌握一般规律, 找出适合本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手段与方法。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情况, 每月测试一次, 了解训练情况, 及时做出评估与调整。
3. 及时总结, 形成理论
对平时实施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经检验后及时进行总结, 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总结下来与大家交流或形成论文, 为后续训练打下良好的经验基础。
五、研究成果
1. 提高青年教师的训练水平
青年教师训练大多没有经验, 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与各种交流活动, 青年教师训练水平成长迅速, 从选材、训练到加试整个过程都胸有成竹, 已经能独立承担训练任务。
2.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许多青年教师已逐步成长起来, 许多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提高, 现在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教师能参与运动训练的局面。教师专业有了发展, 教师的研究、训练水平、业务能力也大有提高, 在各种比赛中课题组成员都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训练论文数目有所提高, 同时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发表得也很多。
3. 及时参与课题, 教学科研有成果
因为参与课题的研究带动了许多老师参与训练、教学方面的研究, 能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 并与理论相结合形成论文与总结, 有的已经发表。取得的成果如笔者的论文《中学体育高考生800米的强化训练》、《少年儿童耐力训练的基本方略及手段》、《中学400米体育高考生的强化训练》在田径杂志上已发表。
六、研究反思
对成果的取得感到自豪, 感到高兴。存在的不足, 将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不断弥补。相信在以后的时间当中, 全体成员将会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过程中成长, 在总结、交流、互动中不断完善, 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加强对高考体育考生的选拔与培养, 展开校际交流, 总结经验, 明确不足, 改进措施, 取长补短。通过研究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同时也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体育高考备考策略】推荐阅读:
2011届体育高考备考总结05-24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06-12
高考英语备考策略08-20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策略06-01
高考英语写作备考策略09-21
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09-25
2018高考化学备考策略08-13
高考备考的基本策略12-01
美术高考的备考策略10-23
2024年高考化学备考策略及重难点解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