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技巧

2024-05-23

高考备考技巧(通用12篇)

高考备考技巧 篇1

高三一年是在不停地努力之中度过的,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临了, 在这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 谁有了好的备考技巧, 谁就是赢家。以下是几种备考的技巧方法。

一、科学计划, 临阵不乱

在这阶段一定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1]。高考的考试时间安排在上午9:00-11:30和下午3:00-5:00, 所以考生要力争使自己的兴奋点与考试时间相对应。在备考阶段, 考生要注意晚上睡觉不要太晚, 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早上也不要睡懒觉, 确保上午有充沛精力。睡午觉也很重要, 午休是下午精力旺盛的保证, 但时间不要太长。参考时间表:早上6:30-7:00点起床 (看晚上情况而定) , 看一会儿书, 做做小运动;上午认真学习4个小时, 尤其要强化9:00-11:30考试的科目———理综和语文;中午午睡40~60分钟 (假睡效果也不错) , 不可贪睡, 因为思维的激活需要一定的时间;下午认真学习3个小时左右;尤其要强化3:00-5:30考试的科目———数学和英语;晚饭后适当休息, 参与一些体育活动, 如散步、打球、练字、猜迷语, 当然也要看点书;晚上学习3~4个小时, 晚上11:30前结束一天的学习, 带着一天的收获入梦。

二、避免误区, 松驰有度

(1) 多休息, 不要做不利于集中脑力的事。备考不是堵大坝, 要的是休息而非拼命, 你必须保证休息。严格禁止类似玩网络游戏、看小说等不利于集中脑力的事情。类似睡觉、运动等事情, 则必须在计划中严格执行; (2) 不要钻牛角尖[2], 钻牛角尖是一切考试的时间杀手。如果不是想成为华罗庚式的数学家, 也不是要在数学领域内死抠难题、偏题、怪题, 那有什么可钻的?时刻问自己:究竟是弄不懂这道题还是弄不懂这个知识点, 如果只是前者, 则给自己敲一记警钟清醒一下; (3) 少切磋, 多咨询。不要没事就很无聊地和同学掺和在一起。集中时间, 把笔记本上记录好的、弄不明白的地方一次性地找老师或高手讨教就可以, 这时候可千万不能客气, 要追着问高手而非追着找跟自己水平半斤八两的人争论; (4) 越到考试前, 越要抓紧时间。也许会有人在考试前一周告诉你说:“反正没多少时间了, 你不如休息一下。”我清楚地告诉你, 这一休息就等于谋杀了自己的大量记忆细胞和试卷上的几十分, 越到考试前, 越要抓紧时间, 详细计划到分钟, 认真执行计划, 绝对有利无弊。不能在考试前放松, 不然就不要考了。这一黄金规则, 一直有效到最后一科考试开考前的最后一分钟。

三、收网及时, 主动备战

(1) 已做过很多题之后, 把3月份以来的试题资料装订好;这些试题你若都消化了, 就一定是最棒的!切记:温故而知新胜过陷入题海茫茫中。当然, 适当练练新的完整试题也有必要, 但难度必须控制在高考之内; (2) 错题本和记录本的资源考前经常见见面 (睡前看看也有催眠的效果) 。可防低级失误和解题方法模糊; (3) 在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上加强记忆、整理。模块题上经常选几个有代表的题目做做, 并做到答题完整、格式规范、表述准确、结论正确, 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四、准备充分, 增强信心

成功只垂青时刻准备着的人, 准备充分, 必会信心百倍, 谁有了自信, 谁就是赢家[3]。那么如何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呢?英国心理学家克列尔·拉依涅尔提出了10条帮助增强自信心的规则:每天照三遍镜子;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你感觉明显的事情, 其他人不一定注意得到;不要过多地指责别人;多数人喜欢的是听众;为人坦诚, 不要不懂装懂;在自己身边找一个荣辱与共的朋友;不要试图用酒来壮胆提神;拘谨可能使某些人对你含有敌意;避免使自己处于一种不利的环境中。

五、保持良好的心态[4]

我认为最佳的心理状态是拥有一颗平常心。“闲看天边云卷云舒, 静观庭前花开花落。”无论是进步还是失意, 别太在意, 只要没到高考就还有提高或改变的时间, 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的最好的。对待模拟考成绩态度尤其重要:名次、分数不重要, 总结、提高才是关键。要有这样一种想法:要全力以赴争分数, 无论备考形势如何, 理性、平静地对待它, 才能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真正将知识装进脑子里, 并在高考中发挥出来。当学生发现自己有郁闷、烦躁、心慌、颓废的倾向时, 一定要及时解决:可以找父母、老师、心理医生、同学, 或聊天, 或讨论问题, 或散步、赏荷, 或下棋、打球, 尽量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疏导, 从而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以上是我对高考备考技巧的一点看法, 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最后送给全国考生一句话:愿你创造奇迹———因你有备而来!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438.

[2]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436.

[3]杨小微.现代教育理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207.

[4]胡夫兰德.大众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122.

高考备考技巧 篇2

1.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3. 劝学

4.曹刿论战

5. 烛之武退秦师(“夜缝而出??乃还”)

6. 邹忌讽齐王纳谏

7. 逍遥游(“北冥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8. 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庄不得击”)

9. 出师表

10. 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11. 桃花源记

12. 归去来兮辞(不包括“序”)

13.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4.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声断衡阳之浦”)

15. 师说(“睦乎??其可怪也驮”)

16. 陋室铭

17. 小石潭记 柳宗元

18. 阿房宫赋(“一人之心??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19.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0. 醉翁亭记 欧阳修

21. 前赤壁赋(“圭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

22. 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

23. 爱莲说周敦颐

(二)诗词曲( 22 首)

1. 氓

2. 国殇

3. 归园田居(其一)

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梦游天姥吟留别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 春夜喜雨

9. 蜀相

10.登高

11.琵琶行(不包括“序”)

12.泊秦淮

13.苏幕遮(碧云天)

14.念奴娇?赤壁怀古

15.定**(莫昕穿林打叶声)

16.声声慢(寻寻觅觅)

17.书愤

18.钗头凤(红酥于)

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21.窦娥冤([滚绣球])

22.沁园春?长沙

说明:文言文凡未注起记的,即要求全文背诵。

同时:20xx年北京高考大纲指出在“附录”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20xx年、20xx年这12部经典阅读篇目将逐步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分别是:《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文学名著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 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 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近年来文学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书”,同时在题型上采取主、客观题相结合,避免了简单的考查识记。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相应的评判。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 、理解概括类、 赏析评点类等。

文学名著备考技巧

针对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

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识记辨别类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例如: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下列情节相对应的五个主要人物的姓名。“怒鞭督邮、割须断袍、单骑救主、辕门射戟、白衣渡江”,相对应的人物依次是张飞、曹操、赵云、吕布、吕蒙。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理解概括类题型。要求概述故事情节或场面,就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就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词来贴标签。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应该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概括归纳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

高考备考技巧 篇3

13套试卷共考查成语42个,使用“恰当的(正确的)”有12个,使用“不恰当”的有30个,这些成语都是我们使用频率较高而且又很容易用错的成语。鉴于此,笔者从2012年高考成语题命制的错项入手,审视其命题专家命制的角度,了解成语误用类型,把高考成语试题的错项命制类型归纳如下,以期为考生提供一些备考技巧。

一、 望文生义

【命题点密】

我们知道,成语是在长期的习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词素意义的简单组合,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真题展示】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广东卷第2题A项)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属望文生义之误,可改为“一清二楚”。

2. 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新课标卷第13题C项)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望文生义。

3.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江西卷第3题D项)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望文生义。

4.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山东卷第4题C项)

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此处用来说明长期休假没有回到工作岗位,属于望文生义之误。

5.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大纲卷第2题A项)

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备考锦囊】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三人成虎、下里巴人、河东狮吼、侧目而视、马革裹尸、江河日下、曾几何时、细大不捐、危言危行、万人空巷、登堂入室、不足为训、差强人意、望其项背、振聋发聩、空穴来风、捉襟见肘、噤若寒蝉、不刊之论、火中取栗、不赞一词、文不加点、涣然冰释、屡试不爽等。

二、 情感失准

【命题点密】

使用成语时,要考虑到目的、场合、对象以及语境的不同,表示赞扬、夸奖的用褒义成语,表示贬斥、批评的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往往故意用反,所以考生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辨明成语的感情色彩,否则容易犯情感失准的错误。

【真题展示】

1.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山东卷第4题A项)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音乐。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用在这里情感失准。

2. 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四川卷第3题A项)

如期而至:比喻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一般用于人们所期望的对象。此处“安全事故”不是人们期望的,属于情感失准之误。

【备考锦囊】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满城风雨、趋之若鹜、亦步亦趋、蠢蠢欲动、始作俑者、倾巢出动、重整旗鼓、半斤八两、同心同德、弹冠相庆、无所不为、处心积虑、翻云覆雨、改头换面、有口皆碑、东山再起、指日可待、形形色色、闲言碎语、巧言令色、好为人师。

三、对象错位

【命题点密】

成语的适用对象有人和物之分,有其特定的“指向性”,命题者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如果不了解成语的适用对象,使用起来就容易弄错。

【真题展示】

1.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四川卷第3题D项)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此处用于歌声,属于对象错位之误。

2. 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大纲卷第2题B项)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处用于立体报纸,对象错位。

3. 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地久天长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天津卷第3题)

地久天长:形容历史悠久或形容爱情永久不变。此处用于思念,用错对象。

4. 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重庆卷第3题D项)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用错对象。

5. 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浙江卷第3题D项)

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此处却用在事件上,属于对象错位之误。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不慌不忙地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溜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

(湖北卷第3题)

第一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可以排除A、C、D三项。第四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参考答案:B。“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只能用在人身上,用错对象。“痛痛快快”形容十分高兴,畅快。形容兴头很足。只能用在人身上,用错对象。“尽情尽兴”,形容尽量由着自己的感情和兴趣做事情。用错对象。

7. 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江西卷第3题A项)

如数家珍: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指“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这里却用在“自己的情况”,属于对象错位之误。

8.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江西卷第3题C项)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此处用于皇家的婚丧嫁娶,属对象错位之误。

9. 陵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辽宁卷第13题A项)

“方寸之地”,用来指人的心。此处用于区域面积,属对象错位之误。

10. 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全国新课标卷第2题A项)

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此处却用在姑娘的外貌长相上,对象错位了。

11. 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大纲卷第2题C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的情况或兴趣,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

【备考锦囊】

容易对象错位的成语还有:繁文缛节、漫无边际、良莠不齐、活灵活现、自顾不暇、楚楚动人、卓尔不群、沸沸扬扬、休戚与共、美轮美奂、相敬如宾、破镜重圆、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琴瑟之好、豆蔻年华、耳提面命、遇人不淑、声情并茂等。

四、 搭配不当

【命题点密】

一个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比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了这种搭配方式,就容易出错,如修饰语与中心语不搭配,动词谓语与宾语不搭配,主语和谓语不搭配等。

【真题展示】

1. 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安徽卷第16题C项)

与日俱增: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的意思,而竞技状态只有好坏,不能增长。属于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之误。

2. 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山东卷第4题B项)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此处属定中搭配不当。

【备考锦囊】

容易搭配不当的成语还有:如履薄冰、笔走龙蛇、熟视无睹、出奇制胜、茅塞顿开、望其项背、置之度外、漠不关心、一劳永逸、司空见惯、安居乐业、和颜悦色、蔚然成风等。

五、 不合语境

【命题点密】

成语的使用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否则极易造成使用错误。成语使用时,由于忽略了整个语境,或与其所处的语境不协调,就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真题展示】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江苏卷第2题)

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备考锦囊】

容易不合语境的成语还有:兵不血刃、不期而遇、不绝如缕、三令五申等。

六、 语义重复

【命题点密】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往往会出现成语自身的含义和语境中的某些词句的含义重复的情况。

【真题展示】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浙江卷第3题B项)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备考锦囊】

容易语义重复的成语还有:(一群)芸芸众生、(众多、无数)莘莘学子、忍俊不禁(地笑)、(背地里)阳奉阴违、(让人)贻笑大方、责无旁贷(的职责)、(独自)孑然一身、(全身)遍体鳞伤、(更加)变本加厉、难言之隐(的苦衷)、(人民)生灵涂炭等。

综上所述,从成语错误类型的命制来看,谦敬失当和轻重失度没有在今年的成语试题中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明年不考,所以我们也要重视这两类错误类型。

要正确使用成语,除了工夫在平时(多记多背多练)之外,还要着重把握常见的错误类型,尤其是对象错位、望文生义、感情失准等类型要多加小心,做到有的放矢。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解答成语题时的备考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一、 看提问方式

看清题干,辨清题干提问方式,看是选择“恰当(正确)的一项”,还是选择“不恰当(不正确)的一项”。

二、 看成语词义

看成语词义,就是要我们注意成语的意义,这个成语是否在使用时极易和其他成语造成混淆,这个成语的词义轻重怎么样,这个成语有没有多层含义。

三、 看适用对象

看适用对象,就是要求我们注意有些成语是有特定的适用对象的,如上文所举的“相敬如宾”等词语只能用于夫妻间,就要注意命题者是不是用在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了。

四、 看感情色彩

看感情色彩,就是要求我们注意成语有没有褒贬之分,或者褒贬两用及成语的语体色彩。

五、 看逻辑关系

高考备考技巧 篇4

一、高考复习三阶段

数学学科要进行三轮复习, 这是实践证明了的十分有效的复习策略。

一轮复习是系统地回顾高中阶段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打好基础, 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梳理,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及基本技能训练, 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跨越。要重视课本中重要的例题及习题, 深刻体会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举一反三。一轮复习的时间要长一些, 一般为9月初到次年的3月中旬, 要做到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二轮复习是进行专题复习, 要针对高考的热点进行专题选择、专项训练。复习时间一般从3月中旬到4月底。高考数学需要我们掌握7个核心专题。加强知识与方法的整合,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 以专题、板块的形式对重点内容和热点题型进行复习, 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轮复习是进行冲刺演练。一般进行套卷模拟和强化, 训练应试技能技巧, 查漏补缺, 巩固前两轮复习的成果, 调节学生智能、情感、意志等因素, 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高考的各项要求。

二、研究考试说明, 重建知识架构

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领会其命题风格, 以不变应万变来把握高考。学生不妨以具体案例 (重庆市组织的考试试卷:说明上的样卷, 一诊的两套调研卷, 高三上期的期末考试卷) 来对高考说明进行初步理解, 并在后续复习中逐步修正对考试说明的解读。宏观上要从几套试卷中总结归纳考题的分布、知识点的章节分布及对应的分值分布情况;微观上要明确每个题目包含的知识点、蕴含的数学思想、需要的解题技能, 思考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和问题间的相互转化方式。结合一轮复习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类似考题、类似转化等一系列类似及相似的知识及能力再现。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知识点的纵向、横向联系, 在原有的知识网络基础上架构一个跨章节跨模块的主体知识网络, 并加强对通性通法解题的训练。

三、习惯培养与技巧训练

良好的习惯会给高考带来稳定的发挥, 较好的应试技巧会提高得分效率。

1、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平时要加强对应试习惯的养成训练: (1) 答题从审题开始, 从字到词到句, 必要时可在重要处作标记, 避免“猜”、“漏”两种不良习惯; (2) 学会使用演算纸及试卷, 过程不多的可在试卷上记重要步骤, 过程较多的要把演算纸看成试卷的一部分, 要工整有序, 并写上题号以便检查; (3) 遇到长题目时不要有恐惧感, 应沉着冷静, 通过标记重要字眼将题目化整为零的方式弄清意思; (4) 遇到无从下手的题目时不要慌张, 应弄清楚每一句的意思, 并将其作为新的出发点, 形成发散, 联系结论, 收罗其他条件看能否形成解题通路, 从而最终确定解题切入点。

2、数学高考题的容量是需在120分钟内完成大小21题, 时间紧, 每个人都要有适宜自己的应试技巧以提高应试效率。

拿到试卷后, 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 而应通览一遍, 摸透题情, 本着“拿得到的一定拿下, 拿不到的尽量得分”、“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的原则, 合理安排答题的顺序和时间, 以稳扎稳打的方式步步推进。解答试卷的三种题型需要不同技巧。 (1) 选择题要求快而准。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 如特值检验法、极端性原则、排除法、数形结合法、顺推破解法、逆推验证法、正难则反法、特征分析法、估值选择法。 (2) 填空题要求快、准、巧。要审题仔细、考虑全面, 结论准确, 解法灵活, 推理巧妙, 思路优化, 运算快速。 (3) 解答题要求重视步骤书写:近年重庆高考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 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 应走一步解决一步, 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平时加强解题步骤的书写训练, 注重书写规范、简明扼要。不会做的题也要尽量通过正确书写解题步骤来提高得分。

四、树立信心

高考除了是对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进行考试外, 还是对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行“考试”,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 以和平的心态参加考试, 合理支配时间,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现实是部分考生信心不足, 心理素质不过关, 到了高考就晕菜。一些考生“内在自信心缺乏, 外来方法欠佳”。所以,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及考试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信心和考试信心。

学习信心重在积极的心理暗示。进入高三前学生已有11年的学习经历, 呈现出的部分问题往往体现在学习信心上。如成绩波动大, 说明能力还是有的, 不然就不可能有成绩好的时候——或因心理状态不好情绪不高, 或者因知识掌握的片面性。解决办法是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既然其他的我能掌握, 这个也行”, 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 经常保持愉快和兴奋, 在心态良好的情况下维持成绩稳定。

考试信心离不开平时的培养和考试时的及时调整。学生平时考试后要总结以下三点: (1) 这次考试中有哪些优点值得发扬。 (2) 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3) 心理因素对此次考试的影响点在哪里。通过平时的考试来训练自己的考试信心, 建立考试自信。高考前, 学生应暗示自己有绝对的自信完成高考, 调整好心态以保证考试稳定发挥: (1) 要有正确的好坏观, 把期望值建立在能力上; (2) 考试时不要心存杂念, 要入境; (3) 考试中及时调整心态应对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习有信心, 考试才有信心;考试有信心了, 学习就更有信心。二者只有形成良性循环, 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冲刺高考,高考语文后期备考技巧 篇5

广东题有一个特点,考了这么多年,有很多的类别,包括歇后语等等,惯用语,广东一直考察的是成语,也就是说没有一次是例外的,全部是考察成语,成语也是我们后期复习的重点。成语里面后三年考察的是情境当中的成语,难度在逐年的降低,比如说情境成语题,第一年的提出的要求是选择正确的一项,难度比较高,而在后两年,题目变成选择错误的一项,这个难度是降低了。所以大家平常做这个题不正确,不要太慌张,把平常见到的查一查搞清楚,尤其说这个成语是否单独使用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成语使用的问题。第二个要注意成语跟这个语境是否协调一致。第三个要注意成语的色彩问题,因为有的成语具有多种的色彩,有贬义和中性的色彩,这个方面要稍稍留意就可以了。一定要具备成语使用的意思。

病句题:

很多的同学都很害怕病句,大家需要做的就是把你做过的病句你反复的看一下,第二个要记住句子主干分析法,一个病句总是把简单的搞复杂。

文言文:

很多的学生很害怕,实际上广东卷里面到目前为止只出现过一种文体,就是叙述类,没有出现其他的情况,比如说描写类,在广东试卷里面都没有出现过。也就是说广东试卷里面以叙述为主,实际上广东不是想考其他的,不是不想,但是要冒非常大的风险。比如说议论类,即便是出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次深圳就出了以议论为主的,一个是翻译里面的句式和一般叙述类的不太相同,第二个是内容的综合体里面涉及到写法的问题。这个很容易判断的。在虚词比较里面注意还有6个没有考的虚词,这6个虚词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家如果是看高考的考试说明,就知道里面有一个范例:的一篇叙述类文言文,考察的是句式,这个范例提供两个信息,第一个高考以叙述为主,第二个是不见得从24史里面选的,选其他的人也行。第三个信息是文言文里面最大的变化是第七题,要变就可以变成文言句式,广东以前考过两次。除了省略句、判断句还有被动句,被动句也是有可能考的,文言文如果有变化的话就是在第七题,里面有可能出到文言句式题。

文章摘要: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

实词辨析:语境中解词;结构中解词;要有古今差别的意识;常见实词活用的知识。

虚词比较:六个未考的虚词:乎、者、也、焉、何、若;注意虚词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理解“意义”与“用法”的概念。信息筛选: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最后一句把前面所叙述的内容都概括出来了。综合分析:判断选项,代入原文,综合比较,注意不同文体设置问题的方法。文言断句:一定要研判文章大意,注意句式的特别,注意断句标识,注意先易后难。古诗鉴赏:题目两种形式,大家一定要把握诗意,要通标题、诗眼、注释、题干引导语引证自己的把握。我讲一下注释,广州一模的试卷里面就是注解,一般高考里面的诗歌不会轻易加注的,加注的是起到什么作用呢?对你后面的答题是有影响的,就是说你后面答题用得上的才注,用不上的就不注。我们的学生不是看诗歌,是浮想联翩的,阅读题里面的时候想象的可多了,作文的时候没有想象。这几年广州出过的题,从到,你可以悟出很多的东西,要多看看,多比较,你就发现炼字、意象这些出现的非常多。

名句名篇:很多的学生向老师求助,问默写背诵有没有方法,我后来就想出了一个绝招,就是抓好四分之三,42首古诗加高中古文5篇,尤其注意没考的两篇--《师说》《逍遥游》。这些出题的人还要想想,没有出的一定是我们的重点,有的人说逍遥游怎么背,你把重点的背了,比较难的篇章都是考的比较容易的句子,比较容易的篇章考的是比较冷僻的句子。注意名字周边的句子,我把高考的卷子拿出来,我就惊人的发现,有90%的不是名句,很多人同学都背名句,所以一定要学会比较和归纳,看看高考考什么,我备考就备什么,很多的同学高考考什么他就不备什么,那是不行的。

必考现代文:

三个地方的模拟题选题全部来自于报刊。高考选文大都来自书籍,高考选文更规范、更容易理清结构。出版社的要求越新鲜越好,出题的老师就专门找这样的文章,千万不要被一些模拟卷误导,高考的文章阅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大家不要慌,一定要按部就班的来,文章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出了一篇老师都读不懂的文章,当时我读起来都非常的困难,更何况一般的中学老师根本都读不懂,所以大家不要慌,出题的人都会考虑的,我们不用考虑。文学类:按照以前高考的排序,到要轮到散文了。所以模拟卷集中火力到散文,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广东题都是出人意外的,按照一般的出题原则,在一套试题里面考点和选取的文本最好不要重复。但在广东卷有可能出现重复的地方。所以你不要想象老师告诉我们散文很重要,就一个劲的钻在散文里面不出来,小说也很重要。实用类文本:深圳模拟卷里面有一个文本。第一年考的是访谈,第二年是科普,第三年是传记。广州如果今年要重复的话,最有可能的就是科普。因为科普好出题。汕头考的是新闻调查,会研究广州的模拟卷,如果他看到深圳出传记,广州是科普,汕头出的新闻调查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一定要注意文体的特征,注意题干要求,注意答题思路,注意做过的同类题的横向比较。我们班的考的非常好,就是横着读,沿着事物横向的比较。

语言运用:

广州卷就是考写建议,写留言。深圳卷是拟对联,创写诗意的句子,汕头卷是图文转换,写宣传语,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不管怎么说,你们注意一点,复习和备考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追求创新的题目,把基本的东西搞的扎扎实实,比如说广州这次写建议看样子是很实用。

作文:

广州标题作文多走一步,深圳卷新题材作文是跟黄药师有关系的,标准作文是两只翅膀的翱翔,汕头卷缺省话题的话题作文空间。广东是最喜欢考话题作文,人家说广东老是考话题作文,后来考了一次标题作文,但是很多的学生就写了话题作文,后来还不行就变成了常识文化了。我觉得今年要考这个形式的可能性有没有,我认为最有可能的还是标题作文,其次不是材料作文,而是缺省话题的话题作文。这两种形式是最有可能的。但是标题作文,在我的网上作文讲座上讲得非常清楚,我在讲的时候,特别强调偏正式的标题,它的重点在于偏,实际上是个比较的题目,很多的人为什么打分特别的低,不敢往低了打,因为会把平均分拉得太低。若果没有这些限制,很多同学都会不及格,因为很多的同学写的根本看不出是多走了一步,还有的根本是搞不清楚是怎么走的,关键是他写出来的不是多走一步,有90%的出问题都是出在这里。

高考语文后期备考策略共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文言文只有一篇范例,是不是不可能搞两篇,为什么文言文只搞一篇我觉得有一个明显的导向型,高考以叙述类的为主,文言文最大的变化是第七题,有可能出句式题。比如说语音题,很多的出题目还要注意一个字里面加一个注音,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差别,广东只给你提供两种范例,一个是看它的读音完全相同或者是完全不相同。高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的考点有51个,虽然在所有的考试科目里面不是考点最多的,但是是一个最为复杂的学科,所以一定要备考一定要加强计划性,高考总体的有一个计划,我们的学生要拟好阶段性的计划,这个计划你拟的好和不好,跟你高考备考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关系。

第二个是立足考纲说明,吃透过往试题。很多的同学很喜欢做新题,大家不要相信这些东西,我自己都不相信,其实高考题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最好的训练题就是高考题。没有比高考题再好的,高考题不仅要做它,并且要研究它的答案,我举一个例子,这次广州一模很多学生得分非常的低,最大的原因就是探究题,我们的学生答不全,让我答我也答不全,这个是依据的探究题来出的题。答案的形式跟20的高考题是一致的,就是多方面涉及的答案,答案有三个形式:第一个是文章里面的看的清楚的,第二个是专指作者的,第三个是基于现实的针对性的问题,这三个东西,就是答题模式的问题,考试当中一定要追寻。我们的同学不是不想答全,老师也交待的很好,考试一定要答全了,但是我们的学生想不到,这个东西怎么去想,依据是什么,过去高考题的答案,我再举一个例子,年高考的四个鉴赏题。第一个的题目让我的学生去做,平均分惊人的一致,都是1分,为什么都得1分,因为大家如果是研究过这个答案的话,你马上会发现有一些要素我们平常根据都没有强调,而在高考里面的答案里面是占分的,这些东西你怎么弄明白,高考过去的答案分数的构成,这个东西对高考的复习备考非常的重要。

第三个是弄清命题话语,提升审题能力。高校的题目都是高校老师出的,所以很多的同学在平常的训练还是不错的,一到高考的时间就蒙,平常的时候我们怎么去适宜高考的习惯?就要通过高考题的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广州的一模大家称之为很变态的诗歌鉴赏,划线词句是怎么写的愁情的?请简要分析,有很多的老师也好奇为什么不能答情境交融呢,包括很多改卷的老师也不明白。大家要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的是写,不是抒发的,只能答描写的技巧,情景交融是抒情的技巧。我们的同学为什么在审题当中出问题,就是因为没有仔细的研究,包括我们很多的改卷老师也在骂,为什么要出这样的诗歌鉴赏题,实际上这个出卷的老师比窦娥还冤。答案我们还可以商谈,但是从出题者的角度没有任何的问题。

高考失分有显性失分,也有隐性失分:

显性失分表现在答错题,隐性失分表现在答案的要素不全。考试中因答案要素不全而扣分的比例远远超过因答错题而失分的比例。考场中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比率是相当高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加以重视。要解决这一问题,考生就要在平常的训练中充分注意“审题”训练。除了做适量完卷练习外,更多的是对过去做题中的错误进行反思,时刻提醒自己注意题干要求,以免犯答非所问的错误。我经常要求我的学生把做过的试卷和作文装订成册,经常的看一看时刻的提醒自己哪些东西要注意,很重要,细节决定成败,我就不讲了。所以一定要注意细节,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我说了四个字:细节、冷静,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发热肯定是会出问题的。以往有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些高考题目比较容易的年份,改卷中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要求就特别的严,这也是有一些同学自以为考得不错,而所得得分数与自己的预测的相距甚远的内因。既然课改中高考命题的走向是趋向于平易,那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就更应该加强答题规范方面的训练。落实以改带练,力争升格作文,这个非常的重要,一定要落实,后期备考很多的学生告诉我一个星期写了多少篇作文,一个星期写两篇,可能不算多,但是有这么多的内容要复习,就多了去了,我们两周才做一篇,为什么一个星期写了这么多,过去的问题有改正吗?问题是我们的同学在不断的犯新的错误。以改带练是练作文的一个法宝。无论命题的方式如何,在行文之前都要把握审题。要注意作文的升格,标题不好,就改改标题,开头结尾不好就改改。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方法不会跑题,广东这些年的高考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管是标准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但是有一点始终如一坚持不变的,就是这些题目它都有提示语,这个提示语是一个什么东西,简单的就是说保证你高考不跑题的东西,所以对提示语的分析和解读是你将来的救命稻草。所以平时要加强对提示语的分析。如果以前经常跑题的话,现在要高考不跑题,你就得加强这个分析。是否切题也是很关键,尤其是对导语的审读。调整心态,激活临考状态。很多的同学成绩不理想,就会说我的状态不好,问题是你如果高考的时间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事情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调节,这个调节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做几道语文基础题,把过去做过的题目拿出来翻一翻,想一想,整理整理,本身就是保持状态的好办法。这也是夯实基础要做的基本方面,考试成绩的好坏,不能光看你积累了多少知识,临场发挥得做题感觉也十分重要。

文章摘要:“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语文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课程比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 一律。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语文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课程比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 一律。最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找出这门学科的规律,获得入门的途径,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的学习方式。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们必须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改进,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有可能爆个冷门。刚开始我也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每到考语文之前就要“酝酿”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谓的“感觉”。后来,通过与几个同学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师兄师姐们介绍学习经验的书,我渐渐觉得,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我比较喜欢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看《散文》,是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教我语文的陈武老师是一位文学功底很深的人。他的课真正花在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他更愿意教我们一些从课本里引出来的知识。三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文学修养方面提高不少。记得当初他向我们推荐《散文》时,没有说太多,只有几个字我印象特深:“腹中有书气自华。”于是我开始学着欣赏《散文》。刚开始时,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文字的美攫住了。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一段很普通的经历到了作家笔下,却完全可以获得诗一般的美感。我喜欢反反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直到把它们背下,然后不经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笔果然有了提高。同时,通过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觉我就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习惯,这一点在做文字表述题的时候特别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准确。?

此外,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记得高三那年,老师让语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语或容易出错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等,下课后大家都会自觉地去看一看,一些细心的同学还会把它们都整理在一个本子上。到高三下学期做模拟试卷时,我们班同学在这种题上出错的已经很少了。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除了个别“感觉”突然变得特别好的之外,平时是怎样的水平,高考就会考得怎样。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出现,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考前语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好复习的,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你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文学常识,翻翻杂志什么的,或者做一两份模拟试卷,保持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够了。最重要的还是信心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平时语文成绩不稳定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放下一切的包袱,你一定会在高考考场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文章摘要: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名师点评语文卷:作文新颖 考的是审题立意

文章摘要:语文“三模”试卷在命题总体形式上沿用了安徽高考模式,是在《20安徽高考考试大纲》颁发后的一次模拟考试,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试卷评析

语文“三模”试卷在命题总体形式上沿用了安徽高考模式,是在《年安徽高考考试大纲》颁发后的一次模拟考试,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试题内容依然体现了安徽特色,同时也融入了事实素材和社会热点,试题既平稳大气,又不失灵活变化。

试题紧扣《考试大纲》中的考查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第1题考查对“草原文化形成标志”的理解,答题前要明晰文章结构思路,然后确定答题区间,最后进行筛选;做第2题前要审清题干,紧扣“原因”一词,辨析出不是原因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确句与句、层与层间的逻辑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注重基本阅读能力的检验,一般不涉及深层意蕴。

古代诗文阅读的文言文部分,致力于突破正史传记文的藩篱,在选材角度和范围上继续创新,选用了清中叶安徽桐城作家姚莹的《噶玛兰台异记》,对考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第7题翻译题是对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检测,答题前要明确两句中的得分点,如“既”、“无所”、“以闻”、“焉”、“安知”、“然则”、“如之何”,本题既考查了实词翻译、虚词运用,也检测了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

默写题第10题,不仅紧扣《大纲》要求的“常见”,也体现出《大纲》的变化。所设题目不仅涉及到初中的必背篇目《出师表》等,还涉及了高中必修篇目。涉及面广,可选余地大,要求考生把功夫用在平时。

《考试大纲》把“探究”作为一种能力层级并提出明确要求。本次模考采用了散文阅读的模式,选用了迟子建的《窗里窗外的世界》,要求考生对原文中“窗里世界”和“窗外世界”的关系进行理解,进而引申发挥,在“学生学习”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

作文题创设新颖,考查学生对不同形式材料的审题立意。这次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作文形式,采用了漫画材料作文的形式,侧重考查考生对画面的观察和体悟。漫画作文的审题一般要看画的题目、画面内容、画中字和夸张处,本题的关键点显然在于“画中字”,这是准确立意的出发点。

◇复习建议

第一、明确此次考试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纠正和弥补。

第二、强化识记部分的复习巩固与补缺补漏。

第三、加强主观表述题答题技巧与规范的训练。

第四、最后一个月里继续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新鲜的写作素材是必须的。

第五、不搞题海战术,精选精做,提高速度,总结规律。

1.高考冲刺: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技巧

2.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要点

3.高考语文备考教案

4.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5.高考语文题答技巧

6.高考语文作文技巧盘点

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

8.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技巧

9.高考语文复习技巧

托福独立口语备考技巧 篇6

不打无准备之仗

曾被托福口语考试“摧残”的考生都会发出各种感叹:“唉,准备时间太短了,我都还没有想好思路”“答题时间太短,还没说完时间就到了”……其实,这些考生考后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没有在备考时对如何答题做好规划,无法以不变应万变,将自己积累的有限口语素材覆盖无限的口语话题。

考生掌控时间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口语成绩的高低。托福口语前两道题的准备时间为15秒,答题时间是45秒。那么,考生如何充分地利用这15秒去构思,并且能在45秒内用很有逻辑的语言将题目要求的内容表达出来呢?这就需要在考试前做好准备工作。凡是托福口语能拿到25分以上的考生都是在考试前对口语话题进行了充分准备的,如果只是临场发挥,考生在紧张的状态下是无法于15秒之内想到尽可能好的用于展开话题的素材。所以,托福口语拿高分的必备条件就是要在考前做充分的话题准备,学会组织口语素材和回答问题的技巧,不可打无准备之仗。

熟悉官方标准,明确备考方向

《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即俗称的OG)对托福口语的评分标准是有详细说明的。OG上强调的托福口语评分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信息的传递(Delivery),第二是语言的使用(Language Use),第三是话题的展开(Topic Development)。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分别详述。

1. 信息的传递(Delivery)

就信息的传递来说,托福口语考试要求考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考生误以为给出的观点符合考官的心思才能拿高分。其实,在托福口语考试中,观点是不分对错的,只要考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充分地阐述理由即可。官方给出的关于Delivery的定义和评分标准是:“How clear your speech is. Good responses are those in which the speech is fluid and clear, with good pronunciation, natural pacing, and natural sounding intonation patterns.”也就是说,要想在托福口语中得高分,考生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词:fluid and clear、good pronunciation、natural pacing和natural sounding intonation patterns。Fluid and clear是要求考生在表达观点时清晰流畅,但大家不要以为说得越多、说得越快就一定越好。Good pronunciation就是要求考生发音准确。有关发音,有些考生会问是不是一定要说得像英语母语人士那样才能拿高分。事实上要求并不那么严格,考生只要保证发音基本没有错误,不会让考官产生误会即可。笔者建议考生平时多做模仿练习,例如跟读BBC新闻、学习英美剧中的对话、多听名人演讲等,长期坚持一定会在发音方面有所提高。Natural pacing是要求考生把控语速,语速要适中,同时要充分阐述内容。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托福考试的口语测评方式较特殊,其第一遍是机器计分,第二遍是人工计分。由于第一遍是机器计分,考生需要对语速有很好的把控,语速过快的话机器收录可能会不清楚;而如果考生说得过慢或者有长时间的停顿,机器会默认考生说的内容不全面,所以考生要注意在陈述的过程中绝对不要出现超过两秒以上的停顿。英语母语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语速一般是每分钟125~150个单词,而对于不以英语为母语的考生来说每分钟110~120个词就可以了。托福口语的作答时间是45秒,所以笔者建议考生回答90个单词左右。Natural sounding intonation patterns指的是自然的语音语调,这一点需要考生模仿英语母语人士的语音语调。

2. 语言的使用(Language Use)

就语言的使用来说,托福口语考试主要强调考生使用语法与词汇的有效性。官方给出的语言使用的评判标准是:“How effectively you us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o convey your ideas. Raters will be listening for how well you can control both basic and more complex language structures and use appropriate vocabulary. ”考生必须把握住effectively、basic and more complex language structures 以及appropriate vocabulary这几个关键词。就语法方面来说,其有效性体现在使用正确的语法,避免犯语法错误。考生在口语中经常犯的语法错误有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there be句型和have/has的混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使用不当、非谓语的用法错误等。Basic and complex language structures是考查考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熟练、灵活地变换使用简单句、并列句和复杂句等句式,而不是重复使用单一句式。Appropriate vocabulary是要求考生能在相应的语境中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考生在考试时不需要堆砌过分复杂的大词,但也不要一味使用过于简单的词或者一些特别口语化的俚语等。

nlc202309091026

3. 话题的展开(Topic Development)

话题的展开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官方给出的评分标准为:“How fully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and how coherently you present your ideas. Good responses generally use all or most of the time allot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as and the progression from one idea to the next is clear and easy to follow.”要在这方面拿到高分,考生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考生要按照英美人士的思维方式来回答问题。西方人是典型的直线型思维,喜欢直抒胸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生动的例子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西方人的表达结构通常是“四步走”,即“观点句—理由—证据—结论”,此点后面举例说明。其次,考生要安排好答题节奏,要在规定的时间将自己的答案说完,既不要超时,也不要回答太短,留下空白时间。最后,考生在论述时要准确地使用连接词,以保证考官紧跟考生的思路。

如何备战托福口语

短时间内准备考试和冲分的考生该如何提高备考效率呢?首先,考生应将口语话题分类;其次,考生应学会按照上面所说的“四步走”方法展开话题,学会答题。下面分别详述。

1. 将口语话题分类

考生知道,很多托福口语题目的问法不同,但回答的大方向和框架内容可以不变,因此考生可以先将近期可能考到的题目范围根据主题进行分类,将有共性答案的题目分到一组,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练习,这样考生就可以通过练习一个题目来应对多个题目。下面来看几个以学习为主题、具有共性答案的题目的问法。

①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attend lectures. Others think that it is better to learn on their own. Which do you prefer and why?

②Describe one way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in your country. Use specific details and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③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A good school must have many textbooks. Please include specific reasons and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choice.

④Describe the steps, through which you once learned a new subject and explain how you learned it. Please include details and examples in your response.

⑤Describe a school activity that you once attended and explain why it was meaningful.

这五道题目的问法不一,但是都以学习为主题,考生如何将这五道题变成一道题,使用共性答案来回答呢?第一道题问的是听讲座好还是自学好,考生可以选择讲座。第二道题要求考生提供改进教育体系的方法,考生可以建议学校增加讲座。第三道题要考生回答赞成还是反对使用很多教科书,考生可以选择反对,并建议学校增加讲座。第四题要求考生描述学习一个新科目的过程,考生仍然可以陈述讲座对学习新科目的作用。第五题要求考生描述一项参加过的有意义的学校活动,考生同样可以选择讲座。由此可知,考生可以将描述讲座的优点套用到以上五个题目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用相同的素材进行回答时,需要根据题目所问的具体问题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要让回答听起来合情合理,而不是生搬硬套。

2. 用“四步走”展开话题:观点句—理由—证据—结论

笔者以上述第一个话题为例来讲解如何利用“四步走”将话题展开论述。

首先,考生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From my perspective, I prefer to attend lectures.” 接着,考生给出理由:“To be honest, attending lectures gives me more of a chance to interact with professors.”当然,考生也可以通过说明studying alone的弊端来凸显attending lectures的优点,比如考生可以这样说:“Actually, studying by myself can be inefficient for me because I admit that I am the kind of person who tends to learn by interacting with others.”接下来,考生就要给出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了,比如可以这样说:“Currently I am studying at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as a freshman and every two weeks there is a lecture on a certain topic for all the students, and I take every opportunity to expose myself to various points of view. While some points might not be as thought-provoking as I would like, I can still absorb lots of stuff that goes far beyond the textbooks. ”单一的理由和证据说服力还不够,所以考生可以再提供第二条理由和论据,比如:“In addition, during the lectures, we can raise questions on difficult or abstract ideas which we have been confronted with to ask for explanations, and our professors can usually give a clear answer.”在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与证据之后,考生最后再次总结出自己的观点:“To conclude, in my opinion, attending lecture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learning by myself.”

nlc202309091026

现在笔者再来演示如何把第一题的答题内容应用到回答其他问题上去,以第五题为例。针对第五道题询问“你参加的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上面的观点句变换一下,例如可以这样说:“I’d like to say that I find it quite meaningful to attend the lectures of renowned visiting professors from other well-known universities.”第二步,考生仿照第一道题的回答来给出理由,但是针对这道题考生只能正向说attending lectures的好处,而不能照搬上一题说自学的弊端,比如考生可以这么说:“In fact, attending lectures gives me more access to various insights than studying alone allows.”第三步,考生可以像回答第一题那样阐述证据,只需要对第一题的回答进行微调后使用,比如考生可以这样说:“To be more specific, I am currently studying at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as a freshman and every two weeks there is a lecture on a certain topic for all the students. I always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listen to various points of view. Undoubtedly, some points are highly thought-provoking as one would expect, and I can absorb lots of ideas that go beyond the textbook.”接着,考生再直接照搬上面的第二条理由和论据进行补充说明:“In addition, during the lectures, we can raise questions on difficult or abstract ideas which we have been confronted with to ask for explanations, and our professors can usually give a clear answer.”第四步考生再次针对题目的问答总结自己的观点:“To conclude, no other activities can be more inspiring than attending meaningful lectures.”

郝敏,内蒙古呼和浩特新东方学校教师,第一届星级课程讲师,呼和浩特新东方学校第一届校级演讲师;本科就读于海南大学,研究生就读于英国莱斯特大学。

高考备考技巧 篇7

一、考题分析

2011年的广西作文高考题涉及诚信的话题, 而“诚信”类作文, 曾经两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2001年, 以一个年轻人过河的故事引出“诚信”的话题, 今年则从彩民垫资购买足球彩票中奖引发的讨论作为审题材料。2001年考查的“诚信”属于话题作文, 2011年考查的“诚信”属于新材料作文。虽然都是“诚信”, 但2011年的考题更胜一筹:

1. 范围更为开阔

这个题目, 因为有了对彩票中奖事件的问卷调查, 所以涉及的范围比2001年的“诚信”更为开阔。比如有19.9%的人没有选择, 没有选择可能有各种想法, 因为为别人垫资购买彩票收益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也折射着我们许多行业法规不健全的现象。考生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写作。

2. 现实针对性更强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各种不诚信现象愈演愈烈, 随着打假反腐扫黑力度不断加大, 牵扯出的社会丑恶现象也越来越多:从三鹿问题奶粉、双汇瘦肉精, 到最近的食品添加塑化剂;从高校代写论文、学历造假, 到虚假代言;从运动员年龄造假, 到足协黑洞, 到官员腐败……所以考查这样一个主题应该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

3. 教育性更为鲜明

这些年来, 不少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 对大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许多缺失, 不少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蚀严重,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有关“诚信”、“利与义的选择”这样的作文题出现在高考中, 可见其教育性非常鲜明。

二、问题分析

从2011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情况, 也可看出考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1. 理解能力低下, 审题立意偏颇

“诚信”类作文, 曾经两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 因此出题者的意图是很明确的:做人一定要诚信。但是仍有学生片面理解题意, 造成审题偏差。例如有的学生直接从材料中找出一个词语“选择”, 然后空谈“选择”, 并且所谈“选择”内容与店主选择诚信、良知、道德无关。还有的学生无视材料中心, 干脆论述如何买彩票, 如何消费资金, 论述如何碰运气等等。这些审题都被视为脱离材料内涵, 偏离题意。

2. 素材积累匮乏, 叙事议论粗糙

很多考生写议论文还是采取观点加材料的加法运算形式, 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论证。如有考生说:“一个缺少诚信的人, 很难想象他怎么能在世上混。”这类文章既无鲜明的观点, 也无典型的论据, 更无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 只有主观的假定与想象。有些考生, 只会贴标签, 根本不会分析论证, 文章虽有观点, 也能举出证据, 但只是停留在材料加观点的形式上, 两者之间缺少必然的逻辑论证。

3. 内容表达空洞, 认识缺乏深度

对诚信的理解过于泛化, 不能涉及某一具体的方面去写, 只泛泛地写诚信对人们社会生活的作用, 导致内容空洞, 认识浅薄。有些学生虽然也能关注时代, 结合社会现实立意, 但也还只是停留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列举层面, 很少能够进行有深度的分析, 也不能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4. 书写不够规范, 字迹难以辨识

有的考生字体潦草、笔画过细、字体太小导致难以辨认, 随意涂抹, 感到某一段写得不理想就胡乱涂画掉, 推倒从来,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得分比同类水平的作文偏低。

三、作文备考建议

1. 审清命题意图, 明确审题意识

“文章合为时而作”, 高考作文必然要感应当今时代脉搏。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力图引领考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思考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也就要求学生在审题阶段就明确意识到:作文应当展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分析力、体悟力和批判力, 使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任何高考作文出题者都不会仅仅着眼于写作技能层面的考查。出题者会力图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情感体验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考查考生的人格建设、道德观建设以及社会价值观建设情况。因此, 在审题时, 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 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审清材料中的情感倾向, 即材料中所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2. 注重文化积累, 学会具体表达

叶圣陶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 是一种准备功夫。”在高考备考阶段, 我们要带着积累作文素材的目的去读书, 并且也要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素材做一些整理。所以这时候的读书就要“专”, 即专注一个名人, 钻研一部名著。在备考阶段, 我们可以圈定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名人或一部名著, 对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 掌握其重要经历, 熟记并理解他 (她) 的人生阶段的主要作品 (重点落实在名句名篇上) , 这样必然有助于我们写好高考作文。同时, 我们还可以从媒体上得到素材。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信息, 不能全盘吸收, 而要有所取舍。从高考备考的角度来说, 抓住一个热点话题, 尤其是兴趣比较浓厚的某个领域的热点话题, 进行认真细致的追踪, 也是积累素材的不错选择。

3. 关注社会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

多年以来, “以作文促做人, 以做人促作文”是高考作文永恒的主题。2010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以漫画“猫吃鱼的故事”为材料, 考查的是坚守职责、不忘传统;2011年全国卷2有关“彩票”的新材料作文, 围绕“金钱”与“诚信”二者展开;2012年全国卷1“放下包袱挑秧苗”的材料作文, 考查学生关注内心、勇敢面对生活;2012年全国卷2则以“一个负责任的油漆工”的材料作文, 讲的是责任与感恩的问题。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与关注社会问题、学会处世做人有关。因此, 在作文中需要学生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 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 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作文中, 不就事论事, 尽量用高的眼光去看, 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4. 语言明白晓畅, 严格训练卷面

高考生物备考探究 篇8

一、制订可行的备考计划, 时刻做到心中有数

备考过程中要精心制订计划, 一进入高三, 就要有一个两学期通盘考虑的完整计划。该计划可以按一条线索进行。即常规的三轮复习, 包括第一轮教材内容专题复习;第二轮专题构建复习;第三轮查漏补缺题型复习。

高考前三周, 严格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要求层次, 认真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和复习, 认真对待题型示例及往年考题, 回归课本读图读书, 理解课本。

二、立足常规教学, 做好双基培养

首先把近几年的试卷放在一起研究, 就可以看出各部分知识点在命题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要研究学生答题状况, 师生共同建立错题档案, 切实做到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 高起点, 低落点, 做到不随意拓宽加深, 摆脱题海, 避免陷入偏、难、怪的歧途。其次就是教学中要快步走, 回头看。再次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三、平时精心选题, 学生高效做题, 教师认真评题

教师要立足学情, 优化精选练习题, 以“选题要精细, 密度要适度, 难度要适宜, 反馈要及时”以及“确保中档题拿高分, 带动低档题拿满分, 冲击高档题拿多分”为原则, 落实有效训练, 教师下“海”选题, 学生驾轻舟, 要在巧字上下功夫, 在精字上做文章, 做到多中求少, 少中求优, 避免面面俱到, 机械重复。

四、抓住学科的特点, 掌握教学规律

针对学科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两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个是收集陷阱类试题, 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 让学生文起来;二是向学生渗透五步做题法应对最后非选择题。即:读题搜出有效信息→审题找出解题思路→大胆独立地做题→标准答案写在旁边→对照中领悟两个答案的偏差。这是能力提升的关键, 也是学生反映受益最好的经验。

五、提高生物应考素养, 提升理综整体合力

当然, 高考的理科综合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 综合科成绩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和综合素质, 更能体现一所学校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针对综合科部分学生偏科现象, 科任教师及时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反馈信息, 调整计划, 改进措施等对综合科都很重要。

总之, 生物复习教学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合理安排复习进程。相信, 耕耘后一定会有收获的!

摘要:从生物学科的高考备考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力争为本学科的高三备考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考物理实验备考策略 篇9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命题特点, 本文梳理了高考物理实验备考策略。 笔者对2007年宁夏试卷到2015年的全国物理实验试题, 从考查内容、考点项目、答题形式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发现新课标下的高考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实验题“稳中求新”

实验题一力一电模式已深入人心, 分值也定格在15分。 依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基本仪器的读数与使用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

特点二:实验题“遍地开花”

1.考纲内容 “遍地开花”。 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十一个实验, 除探究动能定理暂未考查外, 其他实验均已考查, 而且拓宽考查了学生演示实验, 这突出了让学生较全面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思想。 这样的命题思想有利于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 这要求考生既要熟悉教材中课标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和提高。

2.考查内容 “ 遍地开花”: 力学中直线、 曲线, 电学中恒定电流、磁场均有考查。

3.仪器 “ 遍地开花”: 从题中可以看出大纲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主要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 除“秒表”外均有考查、突出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读数及操作规范、突出“过程与方法”考查的命题立意。

4. 答题方式 “ 遍地开花”: 有公式推导填空、 误差分析填空、作图、计算填空、仪器选择填空、分析实验步骤、分析待测量物理量等。

特点三:实验题“旧枝新芽”

如2014年全国二卷的22题, 这类实验题重视了课本实验, 但不再是简单地照抄课本上的实验, 而是对原实验给予改造、改进和创新。 此类题型回避了已学过的现成实验, 在考查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方面又有独特功能。 因此, 旧枝新芽的实验命题必然是新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特点四:实验题“移花接木”

如2013年全国一卷的23题, 此考题同时考查了“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两个实验, 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呼应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考生应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 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所遇到的问题。 不弃课本, 跳出课本, 突出“出活题”也集中体现课标理念“知识与技能”考查的指导思想。

特点五:实验题“野花飘香”

如2015年全国一卷的22题, 此题有“移花接木”特点, 却给人一种做作、不接地气 (玩具小车太大、质量为0.4kg。如果说是用铁球替代小车会更好) 的感觉。 放着这么多测速度仪器不用却故意整出用天平加圆周运动测速度。 但此题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考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应注重设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纵观历年试题, 一年比一年新, 年年都在变, 笔者只要抓住实验命题规律, 以不变应万变, 就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如何有效备考,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稳端 “碗”里的

新教材更突出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更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性、研究性和创造性。 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看, 绝大多数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 这种命题的方式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一方面引导高考复习要重视课本。 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高考命题原则。

抓基础促能力, 应对高考实验题。 笔者的经验是:

1.“基础问题尽可能不丢分”。 对于实验的复习, 仍然强调基础性。

①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要掌握每种仪器使用方法, 将读数与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结合起来。

②帮助学生弄清教材中每一个实验 (包括演示实验) 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做好误差分析, 以及强化解题表述的规范性。

③重视数学处理能力、作图能力的培养。

2.带领学生做好基本实验, 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 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进一步认识。 (练习打点计时器、练习多用电表的使用)

3.适度设计或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 与基础知识紧密结合的、带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通过亲自感知, 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进一步理解, 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 盯住 “盘”里的

1.做好以下方面的归纳总结:

(1) 同一装置可做哪些实验:如利用打点计时器串联力学实验:可以测物体间的摩擦因素、做“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测重力加速度、测小车的功率、测电动机的转速等。

(2) 归纳同一实验可以采用哪些不同方案。 当遇到一个实验时尽量从多个角度思考实验方案、 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如“电阻的测量方法”, 有伏安法、半偏法、 等效法、 电桥法、 直接用欧姆表测量等方法。

(3) 归纳同一实验有哪几种数据处理方法。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一是可以联立方程组法;二是描点画图法。

(4) 归纳同一数据方法、 处理处理方案可在哪些实验使用。 归纳哪些实验要平衡摩擦力;哪些实验处理时采用了化曲为直图像处理方法。

(5) 全盘复习课本思考与讨论、演示实验、做一做、讨论题等。 高考试题有向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拓展延伸趋势。

(三) 想到 “锅”里的

如果常与高考命题专家探讨问题, 那么你应该能够预知下一届高考实验试题的命制方向。 其实我们身边不缺命题专家。

1.《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就是你身边的专家。

2.“历年高考考试试题”也是你身边的专家。 以史为借鉴, 可以知兴替。 归纳历年试题命制特点, 大致能知晓高考命题思路。

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策略 篇10

一、单项选择

由于各方面原因, 语言知识的传授仍然是教学的重点或次重点, 教学中仍大量采用单项解决逐项训练的方式, 高考试题中仍保留了相对数量的单项测试题。

此题考查方向为:基础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情景交际 (即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词语辨析 (词义理解) 、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情景交际等5类内容。

单项填空复习策略:

1.务必把动词作为复习重点。对动词时态, 常见基本概念要搞清楚;弄清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 要在对话中体会和形成语感;非谓语动词用法十分重要, 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练习。高考对各种从句的考查必不可少, 可通过对阅读材料中长难句的理解和做一定量的练习来解决。

2.加强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的训练。

3.要摈弃孤立语句知识的学习、单纯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语法为纲的教学思路。应按实际交际的需求 (语境设置) 进行语法知识的分类与教学, 按社会话题的需求进行句型和用语的分类和教学。

二、完形填空

该题旨在检测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文所设计的语言情景中, 综合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和词汇辨析。完形填空专题的知识覆盖面:词汇知识——词义、用法、搭配;语法知识;篇章知识;生活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完形填空短文的选材常体现如下原则: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符合时代要求;短文难易程度一般略低于阅读理解的短文;体裁可以是叙述文体, 陈述事实, 也可以是夹叙夹议, 引出多个人物语言, 增加题目难度。

答题思路一般为:

1.做题前, 先通读全文, 形成宏观认识;不可采取看一句做一题的单项解题法;

2.逐题微观选择时, 要分析各题测试意图, 理清前后关系;左顾右盼, 弄清句子结构, 注意备选答案动词的主谓搭配、动宾搭配, 名词是否有与前后动词、介词的搭配。

3.根据上下文关系寻信息, 推理判断空白处所缺内容, 再去选项中寻找所需词语, 避免错误选项的干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信息和常识作出最佳选择。

4.解题陷入困境时, 要充分利用推导和逻辑联想来判断;选项完成后, 再次核对推敲, 纠正失误。

三、阅读理解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词汇量为前提。那么, 学生到底应该掌握多少词汇, 掌握哪些词汇, 在阅读时才会得心应手呢?这样的问题恐怕谁也不好回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 掌握3000个词汇应该够了。但是, 实际情况是, 即使学生认识教材中的每个单词, 在阅读时还是会出现困难。更何况, 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不具备考试大纲要求的词汇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最常用词入手, 尤其掌握好文章中的常用结构词;养成快速阅读、获取文章大意的习惯;培养猜词能力。

猜测的词义可能不够准确, 但大方向是可以把握的, 不会影响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猜测词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定义线索猜测词义。2.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猜测词义。3.利用因果关系猜测词义。4.利用同位语、定语猜测词义。5.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 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除了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猜词能力外, 我们还必须让学生熟悉文体, 熟悉文章的“六要素”即“5w+1h”。同时, 我们要对阅读理解试题的类型加以分析、研究、让学生熟悉常见的题型, 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答题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任务型阅读

该题型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语言技能目标: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任务型阅读”题的解题难点是: (1) 限词填空; (2) 部分题目自行概括; (3) 所填词汇受限于空档前后句子环境, 部分词汇需要适当变形; (4) 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水平与高考要求有差距, 而且知识面不够宽; (5) 部分学生不具备篇章结构分析能力, 难以完成短文内容与图表的切换。

“任务型阅读”解题技巧是: (1) 读表格了解文章的结构, 这样在阅读文章时就会有针对性, 也便于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 (2) 在看完题目后, 考生不妨采用“三读法”来对付此题。“三读法”的具体操作是:第一步, 首先通读文章一遍, 弄清文章大意;第二步, 细读文章一遍, 一边读, 一边做, 在读的时候要留意与题目有关的信息点, 在做的时候, 要及时找到文章中的相关段落和对应的信息点;第三步, 考生在做完该题之后, 还要把所填表格中的内容细读一遍, 检查所填之词是否符合表格要求, 注意词性、时态、单词拼写等。

五、写作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熟悉文体, 有一举两得之效——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文章的写法。具体说来, 要让学生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 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让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一些基本的句型结构。

2.让学生掌握、熟悉各种文体基本的开篇写作、段落写作和结尾写作方式。

3.用好连接词语。连词能将一个个零形部件般的提纲式单句或段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作品, 这些词在文章中能起到启、承、转、合的作用, 以增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使文章条理清楚、自然流畅。总之, 写作有法, 却无定法, 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灵活运用。

4.采用多样化的句式。一篇好作文不可能由单一的提纲式的句子组成, 学生的英语作文应力求避免一味地使用单一句型。如“主+谓+宾+状”这一基本句型, 有时可以换成“状+主+谓+宾”的句式。适当利用状语前置, 倒装、从句等, 可以避免文章句式的呆板乏味, 收到良好的效果。

研究高考 科学备考 篇11

【关键词】作文 高考 复习 方法

09年的高考备考工作已经进入重要阶段,关于作文的备考,大家都很关注,因为我们知道考生考场作文的应试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考生在考场上能写出好文章,在有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有应试技巧。老师们在关注这些的时候,建议大家注意如下几点:

一、研究阅卷实际

目前的高考阅卷基本上都是网上批阅,这项工作,尽管国家作了很多努力,力求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但由于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诸如考后10天必须出成绩;由于经费的问题,不能抽更多的人阅卷,十几、二十几秒钟的时间定出考生的成绩,高速的、粗扫式的阅卷实际等,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尽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这些必须成为老师们应考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写出让阅卷老师一看就眼前一亮的、能很快把握住文脉的文章,以适应这种粗扫式的阅卷实际。

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们,可能很有体会,快速的粗扫式的作文评阅,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中间的关键点、夹叙夹议处等,都很重要。好的题目,他认为你写对了;好的开头结尾,他认为你写好了;好的关键处,他认为你写实了,很快给你打个好的分数。相反亦然。这点老师们要很好的重视,很多老师平时就忽略了这点,对自己的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不够,考场失分严重。为了你的学生也为了你自己的教学效果,要好好研究这些问题。

二、注意文体特征

考场作文中,文体特征项的分数是20分,考生稍作努力,应该能稳妥的得到。这方面基本的要求是写什么像什么。动笔前,对自己要使用的文体必须有明确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对文体知识要清楚明白。写书信式的,就必须懂书信的格式,散文就要做到形散神聚,议论文是讲道理,记叙文是讲故事等。

笔者去年参加了河北省的高考阅卷工作,受考试院委托作质检。我们在检查中,经常会看到考生的作文在这方面出问题。有的用的是书信体(如写给灾区的同学们的一封信),却没用书信格式去写;有的用的是书信格式,可落款处的格式又不懂,把署名写在年月日的下边等;有的写的是议论文,中间却讲了一个大故事。结果尽管你的语言很好,内容很丰实,还是让阅卷老师不能给你打高分。

这里提醒老师们,在最近的备考中,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做点专题训练,让自己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准确的掌握文体知识,有个强烈的文体意识,别在简单的问题上失分。

三、审准材料含义

所谓“审准”,当然应该是对材料的含义的理解正确,要有能力做到不枝不蔓,不偏不倚。近年来的作文材料,已经从原来的话题材料,变为可多角度立意的材料,我们叫它新材料。08年全国一卷的作文材料叙述了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举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行动体现出的很多美与善的东西,作文时写以人为本;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无私奉献;传递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然有大灾,人间有大爱;民族凝聚力;坚韧顽强或责任担当等,都是对这则材料的含义的正确理解。作文时应正面的在这些角度里选其一立意,联系实际成文,均可以得到好的分数。

就本次考试而言,很多考生的文章写得很轻松,看着这些考生的作文,有种感觉,他们似乎很有经验,都是扣着几个关键词“灾难”、“大爱”、“凝聚力”等成文,写进几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议论几句,就得了四十多分。如果语文的功底好些,就着大的主题的脉络,写出些亮点句,就很容易成为考场上的优秀文,得到50多分。这是为什么?朴素的说,就是人家写的对,对材料的含义理解的准,你说不出什么不好来。

但是有很多考生的作文仅就材料的枝节意义立意行文,比如谈坚强,谈责任,乍看似乎没错,但行文中不谈抗震救灾中的“坚强”或“责任”,而大谈历史上的司马迁、文天祥,或现当代的典型的人或事,这就是对材料的含义把握不准,这样的文章基本就被视为偏离了题意,因而得不到好的分数,吃了大亏。所以考前的审题训练很重要。要很好的训练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就材料的主旨含义上立意,不要就枝节舍主干,不要走极端。

在这问题上,有的人认为,这属于新材料作文,从哪个角度立意都可以。这个问题,阅卷场上也有人提出了异议,但是在去年的考场上,凡是这样写的,即不谈抗震救灾,离开它,去谈这个含义中的枝节含义,都吃亏了。这点在考试中要格外注意。必须审准材料的本质含义,把握住材料含义的主脉,在这主脉之上,选准切入点,确立自己的子话题。再多的角度,也不能离开材料含义的主脉,否则就是不切题。

四、积累写作素材

大凡优秀的考场作文,无不外显着过人的语言功底,蕴藏着诱人的经典材料。这些考生的作文,构思好,语言美,材料新,令阅卷老师不忍心不给他打高分。

比如,今年河北某考生的《一个幸存者的自述》(51分),这里摘录几段:“记得《神曲》是这样开头的,就在一片昏暗的森林中我醒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一个高贵的灵魂,是该去忍受狂暴命运的刀剑相加,还是该拿起武器去与那苦海相争,以反抗将他埋葬?这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王子的深思”,“别去琢磨这么独特的命运,存在就是义务,即使不过是一瞬。这是《浮士德》中的一句话。雪莱在《西风颂》中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如此等等,一篇800多字的作文,像这样亮点频出,能不得高分吗?这就要求我们的考生平时要有阅读积累。什么叫积累?首先要读,读了要记住。摘记些富于哲理内涵的东西,摘记了还要背下来,要能准确的复述,否则,读了,到时什么也说不出来,头脑里都是些浮光掠影的东西,这不是积累。要做到用时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平时不妨开展些小活动,比如“讲一分钟小故事”,“说个小笑话”等,既活跃了生活,促进了积累,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广泛涉猎,丰富积累。有了充实的头脑,就会写出充实的文章。

五、规范考前训练

作文的规范化训练可以从作文体裁的规范化,结构的规范化,开头结尾的规范化等入手。具体操作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立训练的具体目标。同时要注意“示范、练习和讲评”相结合的原则。老师可以先搜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按结构模式分类,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熟悉几种模式,再练习,再讲评。在练习与讲评的同时,有选择的印发学生习作。不可无目的叫学生随便的写,那样做徒劳无益。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备考。

规范化训练虽说是一种无奈之举。文章可以无定法,但考场作文是有定规的,考生的作文符合了规则,就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现在有些学校的有些老师,对作文的训练,茫然无计,随意性很大,以至于学生不爱写,写了也没什么变化,原因就是训练不规范。

关于高考作文的要求,有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即考纲的要求和评卷老师的要求,这话有道理。作文的评改,相对其他科目或题目而言,仍然较多的受到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认识、情感、习惯等,另外,如前所述,现在的网上阅卷,单篇作文被关注的时间太短,无形中又突出了个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所以,考前的作文训练,一定要研究阅卷实际,要让考生心里装着阅卷老师,写出中心醒目,结构清楚、严谨,语言规范的文章来。

体育高考备考策略研究 篇12

1 在体育备考教学中, 教师制定有效的体育高考备考策略

体育高考备考策略对学生备考是很重要的, 体育考试在高考中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 体育考试在备考过程中能否使自己的身体素养和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考试能否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考试在考试过程中能否成功应对一系列突发情况, 是体育考试顺利发展, 使自己的体育技能得到正常发挥都需要有效的备考策略。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制定科学有效地备考策略, 使学生有效备考, 为提高高考奠基。

在制定体育备考策略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 比如学生对自己成绩的期望值, 学生的体育水平, 学生参与锻炼的具体项目的要求, 学生在训练中达到那个级别, 学生对高考取胜的信心度如何等情况制定备考策略, 这样学生才能在训练中依据备考策略认真锻炼, 不断提高, 无论是体能和技能还是心理素养学生都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最重要的是, 只有备考策略符合学生实践,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才能在实际练习中, 信息十足地投入训练中, 带着激情、热情进入考场, 学生的高考成绩自然会很理想。

2 体育高考备考的具体内容

2.1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对于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讲述和传授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很必要的

在高考体育备考中, 教师要针对高考考察模式对体育的高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巧进行系统复习,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系统复习中, 丰富自己的知识, 完善自己的技能, 对高考体育的所有考试内容进行有效复习, 更好地应对体育高考。如果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没有只对高考内容使学生进行系统复习, 学生在学习锻炼中, 就可能厚此薄彼, 在体育高考中失利。因此针对高考内容, 对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备考是很重要的。在系统备考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对某个体育考试的某些薄弱环节, 在训练和学习中, 教师要给这些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使这些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锻炼和学习, 把弱点和不足在备考过程中有效解决掉,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考。

另外, 在备考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这点虽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经常提倡,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 体育考试训练强度极大, 文化课成绩普遍不是太强, 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在备考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长期有目的的人文关怀使体育考试感到更多的温暖和爱, 只有这样, 学生在备考学习中才能有更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备考。比如在100m训练备考中,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 一句“某某同学, 你是最棒的, 在百米训练中就像一阵风, 忽的一下就到终点了”, 这样一句简单的表扬, 学生的就会在百米训练中信心百倍地投入训练, 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备考既是备考知识技能也是备考教师的爱与热情, 只有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 备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2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要充分突出激励因素的价值

激励形式很多, 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重视激励价值, 突出激励的意义。在高考学习备考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纸本进行互相激励。比如在进行100m训练时, 一节课学生要跑上五、六次, 在每次训练跑之前教师都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口头激励, 更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笔进行自我激励或者是互相进行鼓励。在每次训练之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期望值写在纸上, 通过一节课的五、六次训练, 学生会发现每次训练后自己都会离期望的目标近一点, 这样学生在整个一节课的训练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自己有使不完的力量。另外,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纸和笔进行互相激励, 在训练前, 临近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目标纸进行相互鼓励, 在训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比出优劣, 让优秀的学生交流成功的经验, 同时大家互相鼓励, 向更高、更强看齐, 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 相互督促、许多好的备考经验和体验被总结出来, 并发挥巨大的作用, 促进备考成果的有效提高。

2.3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备考内驱力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调动学生的备考热情, 使学生发挥备考内驱力是很重要的, 内驱力也是内在驱动力, 是学生学习训练的内在动机, 在备考中, 要使学生把这种内在动机充分发挥出来, 促使学生以一种强大的力量, 参与到备考过程中去。在传统的体育备考活动中, 教师都是通过不断的“逼迫”方式使学生参与备考学习训练, 学生学得吃力, 练得辛苦, 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学生对体育备考充满了畏惧和厌恶, 渐渐地学生对体育备考开始长久地持“不耐烦”, 这对学生备考极为不利, 在这种状态下备考效果自然不好。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用心理学的“强化”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训练, 通过强化使学生发挥内在的驱动力, 在学习训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取得最佳的备考效果。比如, 在100m的训练中, 教师可以用一些口头奖励和实物奖励的形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激励。这样, 也许奖品是很小的物品, 比如一块巧克力或者是一些糖果, 但作用是很大的, 这代表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 代表着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会在小小地激励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 得到奖励的学生会拿出自己的奖品与大家分享, 这样在枯燥的训练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一种甜蜜, 在甜蜜中学生互相促进、互相督促、共同提高, 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备考效果也会很突出。另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讲一下体育名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使学生在名人的指引下不断向前冲, 取得较好的备考效果。

2.4 在体育高考备考中, 教师要使学生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

体育备考一般都很早, 从高一时就开始了, 一个学生从高一参加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 每天都有机训课, 学生的一天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在进行体育活动, 自然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比其他学生少的多, 这样体育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必然和其他学生有差别, 但普通高考是既考文化课又考专业课, 好多学生都是因为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高考失利, 因此, 在体育高考备考过程中, 教师就要使学生认识到把文化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 共同提高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较为详细的备考计划, 把每一天的时间分成若干小块, 每一块安排不同的内容, 既要有体育学习训练的时间, 也要有文化课学习提高的时间, 特别是在高考前半年, 一定要把文化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 通过有效的时间安排和不同内容的训练学习, 双管齐下, 拿下高考。

参考文献

[1]邵杰.提高体育高考成绩的有效措施[J].体育教学, 2009 (8) .

[2]万美军.浅谈如何应对体育高考[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4) .

[3]赵益民.浅论体育考生在新高考方案下的训练[J].中学时代, 2012, 10.

上一篇:恐怖袭击下一篇:行政事业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