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高考考生论文(共12篇)
体育类高考考生论文 篇1
近年来体育考生高考竞争激烈, 竞技水平逐渐提高, 而体育考生很多是没有大赛经验, 考试中容易出现意外失误, 发挥不稳定, 影响高考成绩。我结合十几年带学生参加比赛、高考的实践经历, 得出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一、考前注意事项
1. 住宿:
提前2—3天到考场, 选择的住宿地点最好是考点内的宿舍、招待所或者是离考场最近的地方, 减少车马劳顿, 防止交通意外, 便于考试。师生同住, 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心理等问题, 及时解决, 同时节省体能。
2.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尽量减少外出和不必要的应酬, 有事外出必须经过带队老师的允许, 防止外出发生事故, 安全第一。
3. 证件的管理:
学生的身份证、专业准考证等, 统一交带队老师保管, 考试前准时发到学生手中, 防止丢掉证件不能参加考试。
4. 饮食问题:
饮食多样化, 多食蛋白质、糖类含量高的 (糖类) 易消化的食物, 少吃辛辣、生冷等食物, 以免刺激肠胃, 不宜食油脂含量高、难消化的食物。集体就餐, 不要随意外出吃零食, 防止食物中毒。
5. 作息时间安排:
每个人的考试时间是不一样的, 考试前应该开准备会, 让每位考生都详细地记住自己的作息时间、考试时间, 何时吃饭、睡觉、做准备活动、考试, 等等。
6. 提前适应场地, 了解场地器材, 适应考场周围环境。
适应场地时要求准备活动充分, 强度不宜过大, 点到为止。
7. 体验考试氛围, 熟悉考试流程。
到比赛场地, 观看其他地区考生的考试, 特别是100米、800米, 100米的发令节奏及起跑问题;800米的抢道、节奏问题。
8. 女生生理原因的调整。
女生的月经期要跳开考试的那几天, 最好提前到考试前一周结束, 防止考试过程中出现例假, 影响成绩。
9. 天气问题:
往年考试一般在3—4月, 天气变化比较大, 注意带好随身保暖衣物及防雨用具, 防止感冒生病等。带队老师要随身带好常用药物, 以备不时之需。
二、考中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考前制定的衣食住行, 严格按作息时间休息, 注意休息, 防止疲劳。合理饮食, 不随意外出喝饮料、吃零食。
2. 从住宿处出发, 首先检查自己的装备运动服、跑鞋、钉鞋、饮料等, 入场前带队老师及时将证件发放到学生手中。
3. 心理调整:保持良好心态, 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练习, 提高临场状态。只要能正常发挥就行, 不要幻想超常发挥。
4. 准备活动要充分, 强度由小到大, 节奏由慢到快, 准备活动至少要做到身体微出汗。
5. 考试进场后, 注意跟队, 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 不要错拿, 防止丢失, 影响考试。
6. 考试技巧:100米考试时进场后: (1) 听发令枪声及裁判员口令的节奏 (反向起跑练习) ; (2) 尽快安装、调整好起跑器, 避免浪费时间, 跑前争取做1一2次起跑和加速跑, 但距离不应超过30米; (3) “预备”口令后, 考生应集中注意力倾听“枪声”, 尤其不能受他人干扰, 即使有人违例, 只要未听到召回信号, 就必须继续跑进; (4) 途中跑应该注意动作协调, 平视前方, 防止串道。高速冲过终点时, 切勿往前跳, 否则不但影响成绩, 而且容易造成受伤。铅球正式投掷时做好充分准备, 预摆动作做完, 快速蹬转后把所有的注意力和力量转移到最后出手上, 投完后千万记得从后半区出来;立定三级跳远两脚站定后, 不能移动, 不能垫步, 脚尖不能翘起;800米起跑后注意抢占有利位置, 在跑过抢道线方可抢道 (如果不分道跑, 注意枪响后第一时间抢占有利位置) , 抢道或者抢位时避免违规, 千万不要在弯道抢, 因为会跑更多的距离, 在直道上才有利于抢道, 跑前需要根据自己的速度耐力水平控制好第一圈的速度, 千万不要盲目跟随, 当“极点”出现后, 要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跑下去,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坚持克服极点阶段, 同时加强呼吸, 加强摆臂, 努力保持节奏保持住高速的途中跑, 这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时候, 一定不要打乱跑的节奏, 保证不要被前面落下或被后面轻松超越。在最后150—200米时要全力进入冲刺跑, 冲刺时不要管旁人, 尽量加强摆臂、摆腿与后蹬, 自己调整呼吸, 加快、加深呼吸节奏, 拉大步伐, 根据自己的节奏, 进行冲刺。冲过终点后, 尽快离开跑道, 防止冲撞, 以免受伤, 不能马上坐下来休息, 注意跑后的放松。
7. 一定要遵守考场纪律, 尊敬考试工作人员, 有问题及时询问考试工作人员, 要注意灵活对待裁判, 如发挥失常, 尽量请求裁判给一次机会, 要以情感人, 切忌与裁判顶撞。避免与考试工作人员或者考生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摩擦, 影响考试。
8. 注意核对自己的考试成绩, 做到心中有数, 如遇到成绩错误或不公正时可以向主考提出, 申请核对。及时向带队老师汇报登记成绩。
9. 注意天气变化对考试的影响。特别是低温、大风、雨、雪等天气对考试的影响很大。运动员平时要加强抗干扰训练, 及时调整心态, 以免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考试中碰到这种天气要注意防寒保暖, 准备活动要充分, 把天气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每项考试结束后要注意做放松活动, 让身体及时恢复, 注意防寒保暖。
1 0. 考试期间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 团结协作, 互相鼓励, 共同进步。
1 1. 每项考试结束, 带队老师要及时帮助考生做好小结, 有问题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以免影响下一项考试。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体育高考注意事项.http://wenku.baidu.com/view/d19013c3aa00b52acfc7ca61.html.
[2]魏本好.体育高考生专业考试注意事项.田径, 2011 (5) .
[3]毛国兴.江门市台山培正中学.体育高考生注意事项.
[4]魏超.体育考生素质加试的临场技巧.田径, 2003 (07) .
体育类高考考生论文 篇2
扬州网讯日前,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江苏省20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办法。今年,江苏省共设有5个体育专业考试考点,其中我市考点设在扬州大学。报考要求
文化课超过3个D取消报考资格
根据要求,考生须参加江苏省“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高考及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在内的七门学业水平测试。
其中体育类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的考生,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可均选择必修科目测试;体育类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的考生,除参加必修科目测试外,还须参加两门选修科目测试。如报考七门必修科目、又报考两门选修科目,在其参加体育类专业录取时,只选取七门必修科目成绩作为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考生报考了五门必修科目、两门选修科目,在其参加体育类专业录取时,其两门选修科目成绩视为相应的必修科目成绩。
另外,考生填报体育类院校志愿的最低要求为七门必修科目测试等级中D级不超过三门(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也视为D级)。如考生拟报考院校对必修科目提出更高等级要求的`,则考生的必修科目测试等级还须满足院校的要求。
综合素质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须合格
综合素质评价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要求是,“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必须合格;“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综合素质评价仅对应届毕业生进行。
体育类高考考生论文 篇3
一、素质练习
1. 力量训练。原地三级跳对下肢肌群的爆发能力、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训练。 ①蹲跳起。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②单脚交换跳。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60秒)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③纵跳摸高。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 ④斜坡蛙跳。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2. 速度力量练习。如快速抓举、后抛铅球、前抛铅球、杠铃快挺、壶铃蹲跳、杠铃蹲跳、杠铃弓步跳、负重沙背心单脚跳栏架、负重沙背心双脚跳栏架、负重沙背心跳跳箱、负重沙背心跳深、负重沙背心跨步跳、负重沙背心单足跳、负重沙背心双脚跳台阶、负重沙背心单脚跳台、负重沙背心在沙坑中做各种跳跃练习。
3. 连续跳跃能力的练习:①跳深练习。立于60厘米高的跳箱盖上,双脚起跳落地,再以起跳脚跳上同样高度的跳箱盖上。②50~100米的多级跨步跳。练习时要上下肢配合,节奏感要强,培养正确姿势,放脚动作因人而宜。③50~100米的跨跳结合练习,即脚起跳后两个单足跳一个跨步跳,连续进行。
4. 快速跳跃能力练习方法。为了适应原地三级跳远技术向速度型发展的趋势,应选择一些带助跑性的快速跳跃练习或计时跳跃练习取代传统的一些跳跃练习。如:助跑五级跨步跳、助跑五级单足跳、助跑十级跨步跳、助跑十级单足跳、50~60米计时跨步跳、50~60米计时单足跳、50~60米计时两单一跨。
5. 髋关节柔韧性练习。原地三级跳远是在静止状态下利用摆臂、屈膝,全身给地面的作用力开始用力在跳跃过程中,对髋关节的灵活性要求很高。所以,强化骨盆的转动是关键,应做各种压腿、踢腿、劈叉等练习。
6. 提高协调用力的能力。在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的时候,重点练习单足跳、跨步跳和单足跳+跨步跳以及两腿交替弓箭步跳等练习。
二、技术训练
原地三级跳整个动作的进程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三跳之间应有合理的比例关系,理论上三跳应由一个小→中→大的跨距组成。有专家抽样调查测量了2007、2008两年间某省260名参加体育高考加试男生的原地三级跳远3跳成绩,对其3跳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被研究不同成绩段落的考生三跳比例不尽相同,但总体原地三级跳远的三跳均值比例为24.8%、31%和44.2%。成绩在9m以上男生三级跳远的三跳均值比例为23.20%、32.05%、44.75%。
原地三级跳远技术特点要求有两次着地再起跳,保持三跳的连续性就必须加强连续起跳能力的训练。技术熟练目标是:在保证一、二跳的步距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高度,保持最快的水平速度,为第三跳的充分腾越创造条件。整个技术动作轻松、协调。 要求身体重心起伏较小,尽量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
1. 原地单足跳。左一左一右一右……,或者右一左一右一左……。在松软的土地上或草地上连续做单脚跳、连续跨步跳、双脚起跳有力脚落地练习,单脚交替跳台阶练习、负一定重量的半蹲跳或跨步跳、单足跳接跨步跳反复练习。
2. 双脚起跳跳过栏架,单脚落地,跨过较低的跳箱盖(横放)跳入沙坑,可用分组比赛形式,以提高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
3. 原地三级跳远练习,要三跳动作连贯、有力协调。学生可站成一排,看谁跳得更远;也可以分成3~4人(力量大约均衡)一组,进行分组比赛,方法是第一人先跳,第二人从前者第三跳(足跟落地处)开始跳,像接力赛一样,依次类推,看哪一组跳的最远;在平整的助跑道上练习并跳入沙坑内;负重在松软的土地上进行练习,通常用系沙袋的方法较为安全。
4. 多级跨步跳练习。主要解决学生上肢摆动技术、单足落地技术,一般讲求快速有力的积极扒地式落地动作,它的优点就在于:第一,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这样就加速了身体重心向支撑点前移的速度;第二,减少了起跳产生的制动和水平速度的损失;第三,有利于完成快速有力的起跳动作。
怎样指导高考体育考生专业应试 篇4
一、考前减轻压力, 增强信心
1. 我们在竞赛期 (大约4月份) , 与兄弟学校之间举行热身赛, 让考生有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
2. 最后几次的测试成绩不必告诉考生, 稳定其思想工作, 做好必要的总结。
3. 在应试期间, 若考生缺乏信心, 即使能熟练掌握各项技术, 也有可能造成失败。
教练员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考生思想工作, 因人而异地制定适合考生自己的奋斗目标。考生的期望值不宜太高, 也不必过分低估自己的实力。尤其在竞赛前与别人比较实力更不可取, 必须抱平常心态去应试, 方可取得优异成绩。
二、做好考生身心适应性训练
1. 考前对于路途较远的考生, 教练员可以提前带考生到考点, 安排好食宿, 注意安全 (乘车、财物、卫生等) 。
2. 带好考生准时报到, 适应场地, 让考生从心理上适应他人的竞技状态与运动能力的表现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3. 教练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针对性适应训练。运动负荷以中、小为主, 时间不宜过长, 确保考生在应试期间精力充沛, 有较强的竞争欲望去应试。
4. 特别安排好考生考前辅导 (有条件可以陪同) , 熟悉考试路线。
三、精心组织,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 教练员制定好考生的临时作息时间表, 确保考生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做好保暖工作。
2. 在饮食方面, 要求考生特别注意安全与卫生, 不吃冷冻东西, 更不宜暴饮暴食, 要吃些热量较大、易消化的食物。有针对性喝些饮料, 少吃或不吃豆制品, 排除影响考生成绩发挥的隐患。
3. 教练员带考生认真学习秩序册, 制定好可行的测试方案, 明确考生每天各时段测试任务。
4. 弘扬团队精神, 教练员安排好后勤工作, 处理好有测试与无测试任务空档处理, 责任到人。
四、严密控制应试的整个过程
1. 必要的指导工作
教练员估计好时间到达应试点, 过早过迟都会影响考生发挥。检录过后安排好考生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带好必需品 (准考证、跑鞋、保暖衣服、饮料等) 。指导考生如何做好专项性准备活动, 从而提高n-sys兴奋性使肌体充分预热。考完每项后放松也很关键, 紧张-安静、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因人而异喝点饮料, 以补充体能消耗。
2. 合理运用适量考试战术
(1) 进考场后, 教练员要安排有比赛经验、心理素质较好的考生在场上当临时指导员, 要求考生把自己制订的方案合理运用到测试中, 把实力发挥出来。
(2) 高考体育一般分为几个项目, 各项分值也不一样, 要求考生确保优势发挥, 还要突破弱势。对于一些偶然性项目:定时投篮、足球运球绕杆射门、健美操倒立等, 容易得满分也易失败。要求考生注意力放在技术的运用上, 沉着、不可急躁。若紧张可做几次深呼吸, 调整好心态, 也可从同伴的鼓励增加信心。对于比较稳定发挥项目:800米, 指导考生如何起跑、抢跑、领跑、跟随跑, 在途中体力分配, 与同伴之间配合等。而立定三级跳远, 则指导如何起跳、三跳比例的把握等。
(3) 当个别考生发挥不理想时, 教练员及时做好他们思想工作, 不要用消极态度去对待他们, 多鼓励。当然, 还有个别发挥超常考生, 适时稳定其情绪。否则, 也会给队友带来负面影响。
五、
在应试期间处理好伤、病考生的生活工作
六、考后狠抓文化课的学习
体育类高考考生论文 篇5
北京高考体育特长生政策调整 考生需参加统测
从起,北京市正式调整高考体育特长生政策,应届高三毕业生中的等级运动员以及体育竞赛优胜者都要进行统一测试,测试合格才能享受高考加分。昨天,市教委正式发布测试通知称,北京户籍学生持有非北京市颁发的成绩证书或运动员等级证书不予承认。 由于外省市曾曝出高中体育特长生“注水”事件,教育部要求各地严格对体育特长生的审核,防止弄虚作假。从今年开始,未参加测试或测试不合格者,均不能享受相应的`体育特长生高考录取加分政策。未能按规定时间测试的考生,一律不予补测。 据了解,统测项目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手球、棒球、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含散打)、跆拳道、健美操和定向越野,共15项。 按照规定,在外地获得成绩或等级证书时是外地户口及学籍的学生,须出示省、市、自治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局正式公函成绩证明及证书证明,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共同确认;北京户籍的学生持有非北京市颁发的成绩证书或运动员等级证书不予承认。 (
体育类高考考生论文 篇6
如果生命还剩8年,你打算做什么?
我们做 《5年高考3年模拟》。
2016年的高考马上要来了。这几天,南方和中部个别省份的考生和家长好像有些不爽。其实,全国各地的同学,提起高考,都是又爱又恨,包括被“地方上的同学”各种羡慕嫉妒恨的北京同学。
为什么总说我们的录取分数低?
化化,北京人,2007年参加高考
谁说北京的录取分数线低?只不过清华、北大等高校对北京生源的录取率高一些罢了。但哪个地方不是这样?复旦大学招的上海考生不多吗?浙江大学招的浙江考生不多吗?西部地区个别省份考全国的高校都被照顾呢!
而且,北京许多学校更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读书考试,还要培养各种能力,上各种班,压力也很大。北京孩子上清华、北大也很难。为了让孩子上个更好的学校,有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其他省份去读书,然后再回来参加高考。竞争也很激烈。
作为文科生,我觉得北京好的文科类院校比较少,只有北大、人大、北师大等少数几所,不像理工科的高校那么多。相对理科生来说,我们文科生的选择面比较窄。我这么说,大家会不会骂我?我只是从个人的角度说我的感受。而且,北京的语言类学校对男女考生严重不公平,比如北语、北外,女生要比男生考的分高很多才能上。
让人崩溃的“3+大综合”和北京同学
彤彤,江苏人,2002年参加高考
江苏高考历史上,曾经有过唯一一届魔鬼程度创纪录的“3+大综合”,也就是语数外3张考卷+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生物一张大考卷。听着就很崩溃有没有。9门功课哪门也不能偏废。很不幸,姐就赶上了这一届。
姐所在的高中是江苏省一所国家级重点高中。高二毕业时,我们已经学完了高三的课程。于是整个高三我们都在复习、提高;做卷子、改卷子、讲评卷子……做完了各种官方模拟卷,老师就自己出题组卷,那叫一个“暗无天日”啊。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高一时班上来了两个北京的借读生,托了亲戚到我大江苏的学校来接受“魔鬼训练”的。她们的成绩比我们班的倒数第一还差很远!最终,她们回到北京参加高考后,都考上了北京还不错的二本。
姐还算没白吃苦,考上了江苏本地一所211学校。班上有一位北京同学,一问高考分数,比我差了100多分啊(当年,北京采用“3+小综合”,总分和江苏卷一样为750分)。不过人家挺淡定:要不是成绩差,谁到外地上大学啊。
省内没名校,政策不照顾人口大省
老王,河南人,1995年参加高考
我对高考最大的不爽有两个:一是相关政策没照顾人口大省,二是河南没有特别好的大学。
河南人多,高考竞争太激烈。我们填志愿时,学校要求:在河南招生的任何一所重点高校都得有人报考,但不能同时有两个人报考同一所,一是避免同学之间竞争,二是保证每个成绩好的同学都能上重点,三是确保学校的升学率。我当年想报考四川大学,但有个同学也报了,班主任就做我的思想工作,想让我报西部的一个重点高校。我不愿意,班主任就联合我父母一起做我的工作,他们说:我是应届生,成绩起伏很大,那个同学比我成绩稳定,估计我考不过他,等等。我就同意了。结果,高考成绩出来,我比那个同学分数高。我一个多月没搭理我父母和班主任。第二个不爽就是河南没有特别好的大学,如果有,我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西部读书了,河南考生的竞争也不会这么激烈。
省内好学校不多,大家挤破头考厦大
小孙,福建人,2010年参加高考
我对高考最大的不爽有两个:一是省内竞争比较激烈;二是福建好的大学不多,选择余地比较少。
因为福建的小孩高考都不太喜欢出省,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会挤破头往厦门大学那边报,所以厦大可能原本的录取分数并没有那么高,但是被省内的学生给挤上去了,特别高,搞得我们考厦大也比较难。
福建好的学校太少,一般最好的、不喜欢出省的学生都去厦大了,其次的去了福州大学,再来就是省内普通的学校了。选择余地太小。而且,北方的名校在我们这里招的人非常有限。
作文题目神马意思?
小吴,安徽人,2007年参加高考
我对高考最大的不爽是作文题“不知所云”,坑人不浅。
连续多年,安徽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都被“吐槽”,因“不知所云”“晦涩难懂”而走红网络。有一年的题目是“提篮春光看妈妈”,有一年的立意角度是“弯道超越”,还有一年的材料是“不深不浅种荷花”,更离谱的是有一年命题是“梯子不用请横着放”……虽然都是角度自选,但是材料和题目生僻啊!这些与学生生活距离远,导致学生不会写、写不好的作文题目,真是坑人不浅。
700多分才能上清华!
小周,山东人,2004年参如高考
我对高考最大的不爽有两个:一是分数线高,二是侵犯隐私。
高考体育考生田径训练分组新模式 篇7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选择某县2012级30名参加高考体育加试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30名学生后将其平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5名, 分别应用不同的训练模式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对照组学生应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 观察组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具体训练内容应用新模式分组法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选取同一个训练教练员对两组学生进行训练教学和指导。学生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环境均相同。新模式分组法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1) 在训练教学进行前, 先对学生各项目的运动素质进行测定。测定的项目具体包括立定跳、30米单足跳、30米跑、800米跑、后抛铅球及训练高抬腿次数等。 (2) 将各项目运动素质测定结果与学生已进行的运动技术评定进行综合分析。运动技术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长跑、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高抬腿等技术。对学生的运动素质及运动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后, 再根据具体训练进度、训练内容等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训练安排。运动素质及技能水平相近或相同的学生安排在同一训练设计中, 让学生同时接受相应的训练。同时, 可根据具体训练需要将学生再分为训练小组, 训练小组的人数平均为3~4人。
3. 实验的具体步骤
第一, 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在进行训练分组新模式实验前, 对所有学生的运动成绩测试、技术定评等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动成绩测试资料主要是来源于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相关项目测试时所记录的分数。
第二, 实验实施, 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性训练教学。在实验组学生的训练过程中, 首先对学生立定跳、30米跑及单足跑、800米跑、10秒及30秒高抬腿次数等多个项目的运动素质进行测定, 然后结合分组之前已经进行的高抬腿、立定跳远、小步跑等进行的技术评定结果, 同时结合具体的训练进度对学生具体训练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在训练内容的安排过程中, 根据学生自身的速度、耐力、平衡、力量、协调等条件的区别进行分组。例如, 在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时, 按学生不同的腿力量进行分组。右腿力量较弱的组成一组, 左腿力量较弱的组成一组, 双腿力量较为均衡的组成一组。各组学生按照各自的训练量及强度进行练习。对学生进行分组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的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为后期的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实验完成之后, 对实验组、对照组所有学生接受试验后的运动技术、运动成绩测试等相关数据进行测定。技术评定数值为高抬腿、立定跳远、小步跑等五项技术评分的平均成绩。
4. 数据统计
按照统计学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以平均值和标准差来表示最终数据结果。
二实验结果
1. 运动成绩
接受训练分组新模式的实验组学生的平均运动成绩明显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对照组, 这个结果表明对体育考生实施训练分组新模式,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2. 技术评定
接受相应训练后, 实验组学生的技术评定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这个结果表明, 应用训练分组新模式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强化训练, 训练效果较为显著。
三训练分组新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1.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对体育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传统的训练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练员对学生进行训练示范和指导, 以教练员的教作为训练的主体, 而几乎完全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学生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有较强的被动性, 有被迫进行训练的感觉, 无法激发学生进行训练的积极主动性。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 应用新分组模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不但可明显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同时可有效增强学生在训练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各项运动训练的高效进行。
2. 学生自身定位及目标的实现
在训练分组新模式的应用过程中, 可使学生的优势在相应的项目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提高学生自信心。同时, 可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训练的动力, 提高学生训练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 在训练分组新模式的应用过程中, 可使教师和学生对个体存在的薄弱环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及弱势, 便于对弱势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使训练员对学生的差异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便于在后期的集体训练中优化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案,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学生在各训练阶段均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 围绕教师所制定的科学、合理训练方案及目标进行有效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不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训练方案进行优化, 促进训练目标的实现, 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促进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 合理进行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
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 常规性的训练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 学生的优势和缺陷未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训练过程存在一定的笼统性和盲目性。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 通常会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出现。学生只能在强的环节上不断加强, 而在弱的环节却无法得到提高。应用训练分组新模式, 可有效认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其自身的强项和弱项, 促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其进行动态分组, 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安排。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中, 学生的强项得到充分发挥, 而弱项也可得到有效训练, 促进学生综合运动技术的提高。
4. 增强教练员的教学水平, 促进训练效果的提高
训练分组新模式的实施核心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 训练过程层次分明、目标明确。教练员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 需充分准备好各层次的教法、讲授指导等。这就要求教练员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训练的进行做准备和设计, 从而促进教练员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 训练分组新模式的应用可有效地对训练的效果标准及效率标准进行有效的优化。首先, 在训练分组新模式的训练目标中, 其具体包含了教养、发展、教育等多种目标, 可综合学生的技能、知识、品质等进行锻炼和提高。其次, 在训练分组新模式中, 可有效地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 进而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及方法, 可有效地实现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物力和精力获取最理想的训练效果, 促进预期目标快速、高效地实现。
5. 存在的不足
训练分组新模式具有诸多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其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训练分组新模式大大增加了高考体育考生教练员的初期指标测量及训练过程中的工作量。 (2) 高考体育考生教练员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训练指标的选择和标准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和论证。 (3) 分组过程中出现的临场交换性及不确定性对教练员的技能及管理具有较高要求。
综上所述, 应用新分组模式对高考体育考生进行田径运动训练,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及技术水平。同时可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 增强挖掘自身潜力, 促进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郭林翠、郝亮.高考体育专业考生短跑训练的对策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 2008 (3)
[2]朱寒笑.普通高校体育基础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2 (3)
[3]陈国伟.论现代田径训练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
体育高考影响考生发挥的四个因素 篇8
一、良好的竞技状态是基础
为了使考生在考试期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考前训练应做相应的调整, 一般把考前一个月作为考前准备训练期, 考前8~14天为强度缓冲期。考前训练以量小、强度大的运动量为主, 第一周负荷较大, 第二周负荷最大, 第三周负荷最小, 第四周是考前场地适应。同时还应注意:大负荷的力量练习后应安排小强度的技术练习;高强度技术练习后应安排一些小力量练习;中等强度技术练习后可安排一些速度和跳跃练习, 或者球类技术练习, 这能使考生体能达到充分恢复和超量恢复。考前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段应相对减少, 训练主要以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为主, 通过测验和模拟考试的方式使考生心理上和技术上达到稳定状态, 使动作流畅、技术熟练、调整身心状态。同时, 针对考生易出现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指导和修正, 以巩固技术和稳定情绪, 使身心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二、场地适应是关键
考试的考点一般是指定学校, 考生是在陌生的环境考试, 对考场环境、场地、设施等情况都不熟悉, 场地适应是考生考试发挥的关键。熟悉场地器材能使考生迅速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和不适, 减少因紧张和不适而出现发挥失常的几率。为避免和尽量减少因场地不熟悉而产生的不利因素, 首先, 提前一周左右到达考点学校 (考点将提前3~4天封闭场地) , 对考场周围环境、各考点环境及场地设施情况进行了解和熟悉, 主要包括 (1) 准备活动场地; (2) 各项目考试检录处、考试地点位置; (3) 厕所位置; (4) 出口与入口。其次, 适应各项目考试场地和器材情况, 如感觉跑道的软硬程度、沙坑的松软, 场地的光滑程度以及器材情况等, 好的场地适应能使考生对考试环境和情况心中有数, 从生理、心理上迅速适应, 减少考试时不必要的失误, 为考试正常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精力充沛是前提
考生良好的身体状况, 保持精力充沛是考试良好发挥的前提。如果身体状态不好, 考试不可能正常发挥, 更不用说超常发挥了。因此, 在饮食和睡眠方面注意调整, 在饮食方面:考前要多吃鱼、肉制品、蛋白质、蔬菜、水果等食物, 增强营养。考试前半月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 到考前三天开始多吃高糖食物, 考前还应避免过多的饮食和饮水。考试当天吃饭八成饱, 要利于消化, 比赛前30分钟~40分钟可以饮200ML40%葡萄糖水浓度。另外吃2~3片维生素C, 不宜吃巧克力。睡眠方面:考前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 每天晚上固定10点左右睡觉, 使自己的生物钟形成一定的规律, 同时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考试前一天应保持原来的睡眠时间, 避免吵闹, 不做与平时习惯不相符的事情。例如有些考生担心自己晚上会失眠, 特意听音乐睡觉, 结果导致大脑受到一定刺激, 反而睡不着。
四、强化信心是保障
体育类高考考生论文 篇9
关键词:体育训练,高考,体育考生
在高考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 高考体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全国范围来看, 报考体育类院校的考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与之相对应的全国各体育院校对体育类的招生指标却没有多少增加, 如此便导致了高考体育竞争异常激烈。如何提高考生质量, 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提高本校体育考生升学率, 广大的中学体育工作者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本文作者通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解析高考体育训练方法, 力图为考生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一些参考。
一、目前高考体育训练现状
目前的高考体育训练基本面是好的, 国家关于高考体育的各项大政方针都能得到贯彻和实施, 高考体育训练也能基本上承担起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体育人才的任务。这是国家体育教育政策和广大中学体育工作者辛勤付出的可喜结果, 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高考体育训练由于受到传统训练方法的制约, 在培养高素质高考体育考生方面,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科学合理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高考体育考试是一个体能和技巧兼而有之的考试, 它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巧, 以及必要的心理素质, 而包括考生心理素质在内的诸多素质只能通过训练获得。因此, 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是考生获取各项必备素质的根本保证, 高考体育训练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考生身体和心理等应试素质的高低, 从而也就直接关系到最终考试成绩的好坏。因此, 科学训练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提高考生成绩的训练方法
基于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 可从如下训练方法入手提高体育考生成绩。
1. 重视力量训练, 开发学生心肺功能
力量素质是高考体育考试各项成绩的关键所在, 没有力量成绩就不会有应试成绩的较大提高。而力量发挥能动效应的关键又在于协调能力的大小。所以, 在力量训练中要安排协调能力训练, 二者共同协调发展。如,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 采用不向重量的杠铃练蹲起, 不同的负重练加速和上坡跑, 不同的负重练跳跃, 以此增强腰腿腹三个部位的力量, 运用十字往返、追逐跑以及华尔兹步等各种游戏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
在心肺功能的开发方面, 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安排运动的量和强度从小到大, 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如, 在跑步训练中可以采用:间歇跑200~400米, 重复4~7次中间休息2~4分钟, 重复跑300~600米, 重复4~8次, 休息4~5分钟;变速跑则采取:直道加速, 弯道减速的方法。此法主要在于开发学生的有氧、无氧混合乳酸供能能力和速度赖力。总之, 要保证在训练中学生最高心率不超过180次/分钟, 力求训练时心率保持在130次/分钟的较佳状态。以此合理开发和保护学生心肺功能, 取得训练效率的最大化。
2.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
根据人体生理学的分析, 一般认为, 在一天中, 下午的3:30—5:30是开展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段, 这一时间段内人体的抗疲劳以及肌肉爆发力等处于一天中的最佳状态。除此以外, 这一时段内气温较高利于准备活动的进行。因此, 考生训练应该有意识地选择在此时段进行。在整个高考体育训练中, 冬训是最为关键的阶段, 在这一时段应该抓紧进行以力量、赖力、速度为主要内容的训练, 并且采用以周为单位的循环训练方式。具体可采取如下安排进行:周一进行力量和速度训练, 采取蹲杠铃 (重量为体重的80%至120%) 和分组60米接力加速跑 (每组7至8人) ;周二进行负重速度训练, 具体为拖轮胎 (根据情况分30公斤和15公斤两级) 。周三进行力量训练具体为举杠铃 (重量20至40公斤, 3至5人一组, 每次举3至5次) 、俯卧撑 (一般3人一组、节奏由教师控制) ;周四进行速度训练 (平跑30米+上坡跑40米+平跑20米, 5至7人一组) ;周五进行耐力训练 (4乘400米、一般定时一分钟至一分十五秒、中途间歇一分半至两分钟) ;周六休息;周日进行弹跳训练 (跳台阶、蛙跳) 。
笔者坚持认为, 在训练中, 强度安排是很有学问的, 过犹不及, 适当的强度才能有效地提高考生水平。高考训练团队由于受身体原因, 训练目的以及学习因素等的影响, 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能采取专业运动员那样的高强度, 职业化训练,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合理的训练强度, 以最终实现高考的要求。
3.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高考体育考生绝大多数缺乏比赛经验, 心理承受能力差, 自信心不足。在日常训练中有经验的体育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通过游戏等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 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提高学生自信心。通过模拟考试消除学生的临场兴奋和怯场心理, 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4. 因人而异, 及时补差
高考体育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的速度、力量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仅凭一项优势是难以达到高考标准的, 所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成绩及时补差, 及时加强个别学生的薄弱环节, 避免掉队学生的出现。对于体能差的学生, 教师应该在蹲杠铃、俯卧撑等力量型训练方面予以特别加强, 可适当减少其在其他项目方面的训练时间, 从而把多余的时间添加到体能训练上。对于耐力不足的学生, 教师在训练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其在4×400米及1000米等科目上的训练并且适当要求其进行针对性的课余训练, 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而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应该进行专门心理辅导。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其平时的测验成绩、身体条件以及心理素质和潜力, 制定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专门训练计划, 并逐步去实现, 最终实现总体目标。
综上所述, 提高高考体育考生成绩关键在于高考体育训练方法上, 在目前体育招生异常激烈的现实条件下, 创新体育训练方法应该成为各中学提高体育考生升学率的主要突破口。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对高考体育训练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总结, 是推动高考体育训练方法革新的根本保证。高考体育训练方法的优化是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和国家体育人才质量的有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郭学强.高考体育训练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7) .
体育类高考考生论文 篇10
1 营养的基本知识
人体进行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重要来源主要是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提供的。供给人体机体所需能量的前体主要是体内所拥有的有机物质,例如糖、脂肪、蛋白质,还有为保证有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 高中生日常代谢状况
对于参加高考体育考生来说,他们每天所承受的不仅仅只有艰苦的训练,还要承担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他们所需的能量应该远远超过其他同学。下面就对体育生每日所消耗能量进行计算和对能量计算公式给予阐述。研究发现,高中普通学生的每日的活动所需的能量包括,首先是食物本身特殊动力消耗的能量,其次是机体维持自身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最后是完成不同形式的体力劳动和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所消耗的能量。研究发现,对于17岁、19岁和20岁的普通人来说,他们的基础代谢率分别是40.8kcal/kg、39.2kcal/kg和38.6kcal/kg,对于在高中就读的学生来说,他们归属于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消耗的能量是35~40kcal/kg。但是对于参加运动训练的体育生来说,从事的体育项目主要是田径、足球或者篮球等运动项目,据研究他们训练一日消耗能量分别是3214kcal/kg、4090kcal/kg和4637kcal/kg。下面把目前热量消耗量计算公式公布给各位:(相对代谢率+1.2)×(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60×运动时间),体育生可以通过以上公式来计算每日所消耗的能量。
3 心理状况对营养摄取的影响
文化课的学习和高考训练的压力会使高考体育生出现,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情绪比较低落或者食欲不振等状况。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处在过度用脑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中,使他们身体和心理一直处在超负荷状态,致使他们心跳加速和血流变快,也会使人体内其它器官,特别是肌肉组织,能量的消耗是平时的l~2倍;同时,机体产生的废物也远远超过平时,机体为了尽快清除这些废物,机体的内脏器官也受迫加紧和努力的工作;这样过度的消耗了机体内含有的营养素。另外,还有研究发现,长时间处于抑郁的患者,胃中分泌的消化液会逐渐减少,食欲也会比正常人递减;长期处于恼怒的失眠者,他们的系统功能会失调,消化液在胃中的分泌会比正常状态有所增多,完全超过机体生理的需要,由于多余的胃液较长时间侵蚀胃黏膜,会致使机体各器官产生炎症或溃疡,从而影响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最后使体内营养素的缺乏更加严重。
4 高中体育生平时训练中的营养补充
合理膳食是满足高考体育生营养素需要和保持基本体能的物质基础,为他们保证其正常训练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非常重视对人体营养补充的研究,科学的营养供给,不仅能保证运动员身体处于健康状况,还会对提高他们运动成绩产生的巨大的促进。为了保证高考体育生身体的能够正常生长和体育技能能够正常的发挥,合理的营养供给对策应该进行格外的考虑。下面本人就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4 . 1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补充
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吃的糖,是人体能量来源最主要物质之一,1克的糖大约可产生的热量为4千卡。研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每日需要补充的50%能量都是来自源于碳水化合物。当机体参与运动时,大量的肌肉组织被动员,其需要摄取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为安静时的20倍以上,致使体内肌肉组织中肌糖原的含量大量减少;大脑的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物质也是碳水化合物,其主要是大脑在执行对机体的命令时提供能量。所以,只有体内储备充足的肌糖原和保持和保持正常血糖水平才能保证肌肉组织和大脑的正常工作,才不会影响神经肌肉组织的传导、才不会减慢机体的运动速度和使全身协调能力受到破坏,最终不会对人体的运动成绩造成影响。
高考体育生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除了要满足机体在正常生活中所需蛋白质外,机体在运动也要需要蛋白质,所以他们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远超过同龄人,在运动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不是在于为机体提供热量,而是肌肉组织进行更新和修复的物质基础。人体往往需要补充的蛋白质是机体本身不能够合成的,是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也就是常说的必需氨基酸。
机体正常摄取从膳食中获得的蛋白质,一般正常的肌肉活动是不需要增加蛋白质,除非是在力量运动训练中增加机体肌肉含量时需要增加少量。蛋白质生理价值的高低完全是决定于其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是否齐全和含量比例是否恰当。在日常摄取的食物中,鸡蛋是蛋白质生理价值相比较是最高的,其次是纯牛奶。一般普通成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是0.8g/kg/d,高考体育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需要量要超过成年人的每日摄入量。但是由于鸡蛋中,特别是蛋黄中含有胆固醇较多,专家建议,每日吃2~3个鸡蛋为宜,最新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理比例的补充能够更加有利机体对它们的吸收。
4 . 2 维生素的补充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代谢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于高考体育生来说更有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由于机体运动训练时机体物质代谢能力增强,肌肉组织被大量动员和汗液的大量排出,使得机体内许多水溶性维生素大量丢失,如果在运动训练后不能及时的得到补充,就会严重造成维生素缺乏。体内维生素含量不足时,机体就会表现出运动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和容易发怒等症状。如果长时间的缺乏维生素,不仅会影响高考体育生的训练成绩,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研究发现,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会推迟或减轻疲劳的发生、加快疲劳的恢复和对提高机体有氧运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机体肌肉组织内蛋白质合成,从而提高肌肉的质量。维生素E也具有促进机体的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并且还会提高肌肉的耐力作用和改善肌肉活动时血液的营养供应。
5 体育考生考试时期的营养补充
5 . 1 体育高考前的营养补充
高考考试是体育生最关键的时期。在考试前,他们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状态最佳,调整身体最佳的体重,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到最佳,考前营养的补充的时间和补充的量就显得至关重要。考前的合理营养有助于他们不仅能正常发挥训练水平甚至还可以超水平发挥,还将利于他们消除考试所带来的疲劳;相反,考前不恰当的营养补充,他们竞技能力会降低,甚至还会出现腹痛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高考体育生考前补充的营养:第一,在考试前2~3h内完成,保证在考试时营养物质已经消化;第二,体积和重量都尽可能要小,发热量要更高而且易消化,避免过多的摄取难消化、富含纤维和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杂粮、韭菜、干豆类及肥肉等;第三,是他们平时所习惯的食物,避免突然的增加或变换食品种类,以免他们的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反应;第四,应以糖类为主,补充糖可以增加体内的糖原贮备,蛋白质不要过多补充,蛋白质的代谢物会使体液偏酸,会致使机体产生疲劳感,对考试非常不利;第五,可包括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饮料,这样使机体达到饱和状态,禁止服用酒精类和碳酸类饮料。
5 . 2 体育高考后的营养补充
考生如何提高高考的心理素质 篇11
在高考前“一再告诉自己要冷静沉着要有平常心”,是不是在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焦虑、注意力分散呢?人的心理是非常神奇的,“心理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一切从心开始!”希望不要什么,对不起,此后紧紧跟随的,一定还是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知道人的潜意识是无法分析、辨别、处理否定词的,例如,当你让自己“不要去想红色”,脑海里浮现的偏偏就是“红色”;当你让自己“不要紧张焦虑、注意力分散”,偏偏出现的就是 “莫名其妙的紧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被干扰。
有人问“我怎么会这么脆弱,关键时候掉链子,高考是一次机遇为什么自己没能把握它?心里怎么那么经不起事呢?是不是我心理有问题了”,要说问题,我想它很可能与内心的感到虚弱有关。因为如果在学习上感到自己虚弱,就导致了不自信的产生,因为不自信,所以就把注意力关注到了怕紧张焦虑、怕分散注意力、怕被干扰之上。这种关注促使我们的下意识对大脑发出“紧张焦虑、分散注意力、被干扰”的命令,继而我们的大脑就会指挥身心按照其命令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造成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就是俗话说的“不想什么,偏来什么”的科学原理。
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我要说的是在高考或重大考试的考场上出现紧张焦虑是不可避免,也是必然的。既然出现紧张焦虑是不可避免和必然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接受它,习惯它,将紧张焦虑当成是考试的好朋友,同时用内心的语言告诉自己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它不仅不会害我,反而会让我从中受益。甚至你还可以选择和自己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可能最坏的结果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其次,紧张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有效方式,说白了就是面临刺激和困难,身心要调动准备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就来源于紧张,所以在考试过程中有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答题的效率,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告诉自己:每个人在此时此刻都和我一样,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身心反应,它不但有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答题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我知识技能水平的发挥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用内心语言告诉自己“紧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你还可以紧张心理对话,比如“我为什么紧张呢?”“我所担心的可能就是最坏的结果”“出现了最坏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样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第三,当你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千万不要克制或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焦虑,而是以坦然的心态对自己说:紧张焦虑就让它紧张焦虑吧,反正我豁出去了,大不了明年再补习一次!用不了几分钟紧张焦虑就自然而然消除了。同时要正确认识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并非全为坏事,这是人面临重要的、紧迫的事情时出现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反应有“预警”和“发动”作用。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促进我们积极迎考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不要一发现自己有焦虑情绪就紧张,认为会影响自己的复习和考试发挥,这样压力就会更大,容易加深紧张和焦虑感。
第四,我们要明白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道小门槛,对于自己的未来以及整个社会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看重已远远胜过文凭本身。所以考上大学也不见得是将来的成功人士,考不上的学也不见得我们的人生就会是一塌糊涂,只要我们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追求计划和行动,即便是考不上大学,我们也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第五,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所以我说命运只是负责洗牌,而打牌的是我们自己。考试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是你玩它,不是它玩你,所以我们要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去玩它。
第六,科学实验表明:平日里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和应对方式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些清晰的痕迹会直接影响到紧急情况下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所以从现在开始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常想“我一进考场就会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 大脑里就会有个痕迹记载——一进考场就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当我们真的走进考场时,大脑就会做出指示—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于是,他的预言就实现了。所以想到进考场,就想到“我镇定自若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感觉很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积极设想,这样就用利于他消除紧张。
第七,静下心来分析自己“进入考场做题时却莫名其妙的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旁边的学生总是擤鼻涕,自己就很烦很受影响,看到旁边的扭头就觉得他在看自己的卷子” 的原因——准备不充分?是因为没有信心?还是因为怕考砸了难以向父母、老师、同学交代?还是因为这次考试将从此决定我的命运?还是……把所能想到的可能的原因都写下来(记住:一定要写下来)。一点两点地列出来,然后,再一一地加以分析,再一一地加以推翻。比如,如果你写的原因是你的父母亲给了你太高的期望和压力。那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给你那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到底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如果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说他们所以对你有高的期望,是出于对你以往成绩的肯定和信心。那你可以想一下,万一你考砸了,他们并不见得就会像你想的那样来责怪你或否认你,谁会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认定一个人的能力呢,更何况是自己的父母。相反他们也许还会来帮你寻找原因,鼓励你。你所以担心是因为你自己在假设而已。如果他们的期望是没道理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要求完全是一厢情愿、超出了你的实际能力的,那么你尽可能地让他们明白你的实际情况。除此以外,你也可以试着去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作为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想法对于大多父母亲来说,重要的并不是马上改变他们的观念,而是要告诫自己不要成了他们这样一种心态的牺牲品。经过这样一番面对、分析、推翻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心里肯定踏实多了。
nlc202309040410
第八,做一些心理放松活动。①短暂放松:在学习或工作中,要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好的心情会使工作有更高的效率。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平静”情景,深吸一口气,七秒钟后慢慢地呼出来,呼出时想“平静”二字和相应的情景,配合吸气时肌肉紧张到呼气时肌肉放松,大约每次七秒钟。也可运用暗示语:“我感到呼吸轻松自如;我感受到新鲜的空气进入,肺部很舒服;我现在很安静;我感到精力充沛”。②想象放松法:想象放松法是通过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你要尽量运用各种感官,观其形、听其声、嗅其味、触其柔……恰如亲临其景。比如,你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散步。在一个暮春的下午,夕阳西下,余辉相映,你踩在柔软的草地上,清新的野草味、花香味以及田园味阵阵扑鼻,不时还有鸟儿鸣叫、蜂蝶飞舞。你身临其境,微风拂面,就像小时候妈妈温柔的抚摸;柔光沐浴,就像出远门时父母的谆谆叮咛;高天远山令你心旷神怡,你此时舒展全身,慢慢地做深呼吸,感到无比轻松舒坦。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③深呼吸放松:长长地、慢慢地吸气。你可以将你的肺部想象成一个气球,你想尽量将这个气球充满。当你感到气球已经全部膨胀了起来,就表明已经气沉丹田,保留两秒钟。然后,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吸气持续四秒钟,呼气也持续四秒钟。你可以一边呼吸一边数秒。为了放慢速度,你数秒的方法可以做些改变,将“一秒”变成“一个千分之一”这样可以将速度基本上降到大约一秒钟一个数字。开始吸气时,你的脑子里便开始数:“一个千分之一,两个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四个千分之一”,你一定要将吸气坚持到数完“四个千分之一”,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呼气。你可以在以上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第九,当你在答卷的时候感觉到紧张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比如,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one”;再如,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看黑板上的一个字,或发卡上的一朵花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还如,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并将自己置身其中,想象得越真切越好。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以及思维阻塞。
第十,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不去考虑能不能考好,而要考虑每道题审两遍,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我们就会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试卷之上,我们的焦虑和恐惧也就会随之消失。
“重庆高考考生减少”说明什么 篇12
考生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生因升学无望被学校劝退, 大部分学生则担心大学毕业后的出路而自动放弃。消息见诸媒体之后,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对学生放弃高考的行为赞成者有之, 反对者有之。反对者认为这反映了“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的抬头, 赞同者则认为“读书无用论”正对应“读书万能论”, 学生放弃高考的行为是理性的, 读大学不是成才的唯一道路。
我们暂且把“读书无用论”放下不谈, 仅从学生退考的事实就可以看出, 一些农村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可能并不仅仅是获得单纯的知识, 而是强烈渴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 或者说, 他们对教育的需求与未来的就业预期是直接挂钩的。但现实情况是,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并非专业技能的培训, 而是通识教育。需求上的差异, 加之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一些农村学生在衡量教育成本后作出退考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
孔子开门授徒, 门下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弟子们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选择各异, 子夏选择了文学, 公西华则选择政事。教育本身应当是多样化的, 因此,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学生退考行为作出评价,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退考后的选择做好引导, 正视他们对教育的需求, 并提供适当的渠道满足这种需求。
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 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为退考学生解决就业需求的破题之解。职业教育培养熟练技工, 出师快, 回报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方面要在教育资源投入上更多地往职业教育倾斜, 完善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体系, 使一些有就业需求、有工作技能需求的学生有学可上;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与就业观念, 为职业学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