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纳入高考

2024-10-18

体育纳入高考(共12篇)

体育纳入高考 篇1

1 体育纳入高考的积极意义

在高考选拔人才看分数的环境下,学校体育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为提高自己的升学率,缩减体育课时,鼓励文化课老师占用体育课时,学校体育被严重忽视。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下,体质下降在所难免。虽然有各种规定规定每周的体育课时数,和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但考试成绩与体育毫不相关,在考试成绩重要的大环境下,体育不重要,已成事实

体育纳入高考的春风吹来,体育考试成绩不及格将不能升学,彻底的给体育进行了平反,把体育拉上大雅之堂。一方面学校为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必然会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会严格按照规定,开设体育课,开足体育课,而且会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学生为提高高考分数,或不想因体育不及格而与大学擦肩而过,体育课上不再拿着考试科目的书籍或卷子学习,而是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随着学校体育被重视,体育老师的地位和收入得到保障。如近日烟台市区几所高中学校的体育课开始“吃香”,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也空前提高[1]。体育教师的课时费、课外训练补贴费,高考奖励等都得到保障。2012年,我国体育教师缺编近30万,很多学生无法得到正规的体育教师的指导。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很多学校缺少在编的体育教师,但是教育部门要的体育老师少之又少,致使很多学体育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体育并入高考,由于高考成绩的重要性,使学校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同时教其它科目的代课体育老师会“下岗”,所以专业体育教师的需求量会增加,体育纳入高考从某种程度上会刺激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2 体育纳入高考的消极意义

在鲁政发(2011)31号文件《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中,“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 h,把学生体质状况和参加锻炼情况纳入各类招生考试之中”[2]。这意味着,山东省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将学生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已成定论。但是很多人担心体育加入高考很可能变成应试教育,因为高考靠分数选拔人才,没有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学生们都是考什么,学什么,体育纳入高考也只是测试常见的有限的几个运动项目,局限的几个运动项目很难满足全部学生的兴趣爱好,久而久之,体育活动成为考试工具,学校体育失去其健身、娱乐、教育功能,变成了应试教育。用高考这种应试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体质,改变了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

某专家认为,全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是高考,高考在人们的心中是很公平的,而体育考试与其它文化课考试不同,它没有权威性的、代表性的知识点,体育“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不能明确,再有,高考体育考试很难全面的体现学生的体育素质,加之,考试环境、裁判、自身素质等条件的不同,体育考试的实施很难做到公平。从这一点来讲,就会引起学生家长的质疑。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3]认为“高考加入体育是不明之举,其原因在于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很大,如何科学确定体育考试的标准是个问题”;“毛振明[2]则认为:以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锻炼,相当于“以毒攻毒”,虽属无奈之举,但肯定会有明显效果,如在中考中加试体育已经施行10多年了,效果非常好,从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中发现,初三学生的体质是各学段学生中最好的[4]。因为中考考体育,学生、家长、老师都会像重视其他文化课一样重视体育,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剥夺体育课的现象不存在了,课外体育活动也按时开展了,这就是考试指挥棒的作用。

3 体育纳入高考的可行性分析

把体育纳入高考,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就把学生体质提高的难题推给了学校体育。而学校体育的功能有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和学校只会注重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这样人们又会质疑学校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的价值。所以,把体育纳入高考,对学校体育来说是不公平的。

(1)体育测试比较复杂,受气候、场地、裁判尺度的掌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同,体育基础设施也不相同,专业体育教师的配备数目也不同,规定考试项目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不同裁判在测试同一项目时的误差不同,这就需要考前对裁判进行统一培训,把握好精确度,才不会影响现行高考的公平性;对裁判的选择,考前培训考前管理都是广大考生所注意的问题。

(2)体育课的四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测试要想全面涉及到这四个领域是非常难的,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及格是怎样规定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是通过测试什么项目,更能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目的,都有待于研究。

(3)由于男生女生身体条件不同,他们测试项目也不同,在制定评分标准的时候,要必须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科学验证。对于肢体残缺,先天缺陷以及考前受伤不能参加锻炼的考生,他们的体育成绩如何评判,需要做出细化的规定,而且规定必须有说服力。

(4)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体育纳入高考的面前,在实施过程有太多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掺杂在其中,高考中的体育成绩可信度就很难说服大众,这样高考的公正公平性也会受到质疑。体育高考必须全面包含学生各项素质,做到不掺杂人为误差,可行性高,成绩评定体系或得分方法,公平公正,才能说服广大考生和家长。

体育纳入高考,首先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育考试测评体系,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成为选拔人才的工具,才具有权威性,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体育纳入高考在实施上存在障碍,可行性不高。

4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

(1)规定每天的一小时运动,跑、跳、投等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们可能会觉得厌烦,在每天的一小时运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创新或挖掘其它的运动项目,如受孩子欢迎,并达到锻炼效果的“江南style”骑马舞,少数民族的竹排舞,都可以在这1 h内开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不仅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减轻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开设“学校体育俱乐部”,包括有篮球、足球、排球、街舞、轮滑、柔道、击剑等,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一项或两项加入,每周至少运动一次,一直坚持三年。在尊重每个人的运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设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体育课,创建更好的运动条件来吸引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只有这样,体育锻炼才能深入人心,体育锻炼才能成为一种习惯。

5 结语

学生体质的改善要从长计议,需要社会,家长,学校的支持。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青少年身体素质高了,祖国的未来才有保障。体育纳入高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所享受到体育的快乐,光靠测试成绩,来推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不是长久之计。

体育纳入高考能够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但也可能丧失学校体育的其他功能。体育纳入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障碍,所以体育纳入高考的可行性不高。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应该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坚持上好体育课,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摘要:面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严酷事实,体育纳入高考被提出,从而引起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体育纳入高考是一把双刃剑。体育纳入高考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还会解决体育专业毕业学生的工作问题,但体育纳入高考也可能会变成应试教育。该文对体育纳入高考的积极意义、消极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且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教育部门对学生体质检测的结果表明,近年来学生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心肺功能等素质下降。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把体育并入高考”被提上日程,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及体育专家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体育,高考,学校体育,身体健康

体育纳入高考 篇2

中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记者刘玉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后,体育课成绩的好坏可能会影响高考(微博)的录取,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体育科目今后将可能进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

在当前年轻一代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综合考评能否成为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呢?

学生也有“三高” 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在清华大学(招生办)体质测试现场,江苏海门的黄圣濠学生看上去比较轻松,而身边来自河南濮阳的小胖子苏子强则喘着粗气。不过黄圣濠对今天的测试成绩并不特别满意。

黄圣濠:感觉测的不是很好,因为肺活量吹得低了一点。

苏子强的额头已布满了汗珠,他却挺乐观。他说就是看看自己的身体情况。

苏子强:主要是来试试,想了解一下自己的体质状况。

记者:平常是不是不太热爱运动?

苏子强:其实挺喜欢运动的,只不过可能消化系统比较好,吸收效率就高了一些,又长肉了。

这是记者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体质测试现场采访时的情况。这一年体能测试首次作为选测项目出现。在测试好有机会加分、测不好也不会扣分的原则下,有机会参加复试的全国1000多名学生中有690多人参加了体质测试,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与很多高校从不进行体育项目测试相比,清华是全国最重视体育的高校之一,在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刘波看来,清华有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传统,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在于向社会传递一种导向,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素质,清华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刘波:这是今年第一次清华在自主招生中加上体质测试,我们要招的学生不光是学习好,或其他方面有一些特长,还希望他们的身体更健康,体质更好。这实际是一种导向。

然而,测试结果则出乎意料。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无人获得90分以上的优秀,获得良好的考生仅占总数的7.8%,不及格(60分以下)考生占到6成以上,这还不包括另外一半没参加体能测试的学生。

事实上,近几年学生突然昏倒在操场的情况经常出现。长期观察教育行业的《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高级记者汪大勇也慨叹,现在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的确在下降。

汪大勇:一种信号出来,现在的孩子身体越来越差,近视眼发病率越来越高,学生也有三高了,初中生都高血压。中日对比,日本的孩子也长高了,中国孩子的身体越来越不行,未来怎么竞争。

体育或纳入高考 专家建议谨防成后门通道

对此,教育部等部委在日前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到,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这些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为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意见要求各地要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从起,教育部还将按生源所在地分省公布高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据了解,目前,辽宁、安徽、江苏等多地已先后有将体育与健康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的打算和做法。

《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汪大勇则提醒说:对于意见中的各项要求,各地要认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推进,毕竟最重要的还在于如何落实。不要让好政策走偏,成了少部分有权势的学生家长走后门的又一通道。

民族团结将纳入中、高考范围 等 篇3

教育部:民族团结将纳入中、高考范围

前不久,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今年秋季开学后立即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中小学要在思想品德类课程框架內,分年级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也要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高校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二是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三是充分运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教育部:公派留学首次纳入高考

今年起,教育部将公派留学纳入普通高考录取程序,学生可以通过高考报志愿的方式填报留学志愿。留学志愿是在高考志愿的“提前批次”一栏中填报,如果考生没有被公派留学录取,将不会影响考生填报的国内高校对考生的录取。今年,古巴政府单方奖学金项目中的700多本科生名额,就是首次通过全国高考,从四川、内蒙古、河南、重庆、陕西等12个省(区市)录取的。

地方

北京:首次明确学生综合素质将成为高招参考

新学年一开学,北京市将对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进行模拟填写。明年1月22日第一学期期末前,正式生成新高考首批考生的首份“高考成绩单”。

据了解,北京市教委研制的《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将用作学生升入高等学校的参考信息,拟用作学生毕(结)业档案的基本内容。

北京市教委规定,报告册中部分内容将分别从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系统中生成。最终完成期限,初步定于高三第一学期末,数据提取时间基本与高招信息采集同步。

上海:今年去外省市院校的考生比重上升

今年上海市共有7.38万人参加本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际录取考生6.1万名。共有673所高校(本市64所,外省市609所)参加上海市秋季招生录取,在实际录取考生61240名中,本市院校录取51906名,占84.76%,外省市院校录取9334名,占15.24%。外省市院校录取考生总人数与去年持平,但占录取总人数比例较去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

上海市报考外省市院校优惠政策继续发挥作用,考生主动报考外省市知名院校积极性较高。今年,3个批次共有1982名考生享受到报考外地院校的加分投档政策而被外省市院校录取,第一批、第二批本科享受到外地院校降分投档录取优惠政策的考生也有351名。

高校

清华大学:尝试打破文理分科界限

清华大学今年在全国首次尝试打破文理科类界限,挖掘文理汇通的人才,为优秀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如广东省2009年理科第一名刘若旖,先以文科生的身份参加了清华保送生、自主招生考试,并以广东省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至清準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之后,她又以理科生的身份参加高考,以总分702的总分被清华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国际班录取。

据了解,在清华大学2009年自主招生选拔阶段,就有10名理科生申请就读文科专业,经过专家组面试,有4人获得了通过;在今年高考结束后,又先后有20余人申请跨文理科类选择专业,其中10余人通过了面试。

复旦大学:2010年面向上海招生比例将降30%

复旦大学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3000名,其中实际在沪录取1000余入,约占总人数的33.6%,已经较去年的1200余人有所减少。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教授透露,根据教育部调整部属高校属地招生计划的要求,2010年该校招生计划中上海生源比例将进一步降低。由于未来几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呈下降趋势,考生将几乎感受不到“减招”带来的影响。

与此同时,明年复旦将继续实施,只分大类、不分专业,招生,即一半以上院系被分为10大类招生,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社会学类、经济学类、数学类、化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临床医学(5年制)类。

中国农大:录取创新高 更多考生选择农科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录取学生的第一志愿率为97.86%,为近年最高。普通本科共录取各类新生3368名,生源质量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其中,新生中非文史类、文史类考生的投档成绩分别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55.10分和35.34分,均为近6年来最高。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表示,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考生愿意选择农科院校。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打造“无专业”本科教育

前不久,中山大学公布今年新创设的博雅学院招生计划,计划在8000多名新生中遴选出30位新生入读。据了解,这批学生将不属于任何院系、不分学科接受4年精英式“博雅’教育,毕业后获得哲学(博雅)专业学位。

博雅学院最大的特点是,最终被录取的学生将不再属于原录取院系和专业。本科四年,博雅学院的学生将在中大广州南校区集中住宿和学习,此外,优秀本科毕业生将有机会被推荐直接入读硕士班继续深造。据介绍,博雅学院的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1iberal ArtsCollege)的经验,课程设置“少而精”,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3-4门,但每门课有大量阅读和作业,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是四年学习的重点。

据悉,这种通识教育先在博雅学院打造,稍后还将在珠海校区4000名新生中试行,一两年后将在全校推广。

声音

教育部回应文理分科称将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

针对网友关于高考文理分科的问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法制办公室主任孙霄兵前不久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有利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回答网友关于高考文理分科的问题时,孙霄兵表示,前一段时间在媒体上对文理分科的讨论中,广大网友有不同的意见,有的支持文理分科。有的不支持,教育部对这些意见都非常重视。

调查

2009年本科毕业生起薪点比2008年下降11%

前不久,智联招聘发布《2009年上半年职场薪酬报告》。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毕业生起薪点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2009年不同城市的毕业生起薪点与2008年相比有所降低。其中,上海的毕业生起薪平均值为2691元,下降了9.73%;北京的毕业生起薪平均值为2655元,下降了7.56%;深圳的毕业生起薪平均值为2575元,下降了5.2%;广州的毕业生期望薪酬下滑5.2%,为2573元。报告同时显示,大连、天津等二线城市的毕业生起薪降幅低于一线城市。

报告还显示,金融行业毕业生起薪点最高,为2417元,仍排名第一,但降幅最大,与上年相比下跌11.3%;高科技行业排名第二,为2375元,降幅为1.29%;房地产行业与制造业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

不同学历毕业生的起薪点相对于2008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硕士毕业生起薪点为2741元,下滑了11.18%;本科毕业生起薪点为1825元,下滑了11.37%;大专毕业生起薪点为1375元,下滑了13.14%;博士毕业生起薪点的降幅较小,仅为1.89%。

盘点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1万高校毕业生,到今天的610万,从100个考生只录取四五个人,到今天10名考生中能有6个考上大学,60年足以改变几代人的容颜,千百万经历过高考的人心中都刻下了它的深深烙印。这里,我们对60年的高考进行一次简单的盘点。

1949年新中田成立时,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

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1978年,在文革中中断了10年的高考正式举行。当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570万人,录取人数为27万人,录取率仅为4.7%。

1996年,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招33.1万人。这样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53万,招生增幅达到42%。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人,随着1999年全国大规模高校扩招,2006年这一数字变成504万人,2007年达560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29万人,在历史上首次突破600万大关,预计平均录取率将接近62%。而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也达到610万人。这一系列的数字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才拥有的“奢侈品”。

体育纳入高考的利与弊 篇4

1 体育纳入高考的益处

1 . 1 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 缓解心理压力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评优的唯一标准。如果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中,在高考中增加体育成绩,那么学生就会为了提高高考成绩,把体育科目当作重要学科对待,进而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那么小胖墩现象就会越来越少。另外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压力时,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充分释放,比如:围操场快跑和呐喊,或者把心理压力应用在体育器械上,通过击打体育器械把心理压力转移。

1 . 2 有利于提高体育学科的重视度

现在的体育课由于学校没有严格项目训练要求与原则,大多数学生都把体育课当成一种娱乐课,对体育课的重视性不高。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上体育课,不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如果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中,体育成绩差影响高考成绩。那么,学校、家长、学生就会转变对体育科目的看法,不再认为是一种娱乐课,而是把它跟语、数、外等必考科目看作影响高考成绩的必不可少的科目。

1 . 3 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地位, 增加体育类人才就业率

在升学制度下,把体育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必考科目同等分值,学生为了提高高考成绩,跟随体育老师认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把紧张的时间挤出一部分用于身体锻炼。体育老师作为教育者,必然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在学校中的地位也会相应的提高。由于高考成绩的指引,学生参加运动的次数增多、人次增多,从而需要有大量体育工作者为其作相关的指导与教导。部分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又想提高体育成绩的学生会选择参加体育兴趣班、专项培训班、技能水平提高班等,为保证供求平衡的基础上,体育局和教育局要不断培养和及时向相关学校单位速送大量体育类专业人才,这样不但增加了很多体育类人才的择业途径还必然会增加体育工作者的就业率,缓解体育就业压力。

1 . 4 有利于提高高考成绩

体育高考成绩的评定标准是根据大多数学生身体所能承受的标准制定的,在政策出台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科目进行学习与锻炼。在专业老师指导的同时,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并了解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知识及要求;积极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包括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课外的任务);坚持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的安排,克服学习的中种种困难,努力坚持锻炼,在高考体育考试中夺得高分也就不再只是个“传闻”了。对于考生家长而言,不但提高了孩子的体育考试成绩,提高了孩子的升学率而且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得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孩子身体健康和学有所获的双丰收是每个家长的都期盼的,也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也是学校培育的新一代的有用人才目标。

1 . 5 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器械利用率

中国很多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很多人认为学校的体育器材缺乏时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但放眼望去学校的操场,很多体育器材都变成了操场上的“花瓶”,学生甚至不知道器材的名称,更不用说他们是否还了解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作用。尤其是某些看似很复杂的体育器材,学生几乎不会进行锻炼,即便是有人接触到,也会错误的当成是自己理所当然想象的玩具。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后,在高考成绩的引诱强逼下学生不得不参加体育锻炼,老师就必须把哪些所谓的“危险器材”的使用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更多的体育器械。出于新奇、新鲜,老师和学生锻炼的兴趣高涨,体育器材就会被经常利用,从而提高学校体育器械的利用率。操场上的器材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被学上冷落而当作“花瓶”。

1 . 6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中国学生体质下降的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老师的逼迫下才会进行体育锻炼,课余时间,他们宁愿三五成群在一起打闹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某项体育运动中来。再次体现了学生爱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心理现象。没有学校的要求,没有老师的带领指导,学生不会自愿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即使有那么几个对体育运动的项目稍微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不能持续很久,在大多数不爱运动的同学的影响下,他们渐渐地淡忘了自己仅有的一点体育兴趣。校园里愿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寥寥无几。一旦体育被纳入到高考中,那么学校的领导会积极重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的重要性,将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学生的健康和高考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只要领导强烈要求的,校园里的将会处处出现体育锻炼者的身影,处处充满学生们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欢声笑语。学校搞学生运动会,教职工运动会频率也挺高,老师的身体素质也很重要。全校上下都动起来,学校形成一股体育锻炼的热潮,影响学生、老师,甚至家长。

1 . 7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善

现在全国大部分学校中都有体育课程,但是却没能改变学生身体素质普遍积弱的态势,反而出现每况愈下的现象。这种差异的形成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均衡导致的,体育课所占课程比例太少,课程教学方法有所欠缺,没有重视体育在整体课程中的地位,以致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把体育纳入高考这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过往的教学方法既然效果不大,就应该改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增强他们的身体健康。

2 体育纳入高考的弊端

2 . 1 校园场地资源不足

当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后,在高考中,为了不在体育科目方面成绩落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加体育运动热情强烈,校园里出现积极运动的景象。很多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固定,能够容纳的体育器械也是有一定数量的。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锻炼时,校园场地体育器械数量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高年级的学生霸占体育器械的坏现象也随之而来,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出项一系列的矛盾,严重影响校园的和谐及秩序。

2 . 2 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

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资源具有最大的普惠性。有些学生虽然身体很好,但就是跳不高、跑不快;还有些学生天生体质较差,体弱多病。这些都不是他们的错,如果因此影响他们上大学,显示失之公平与合理。一个考生身体素质再差,哪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依然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享受这一项公共服务。

2 . 3 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高中学习期间本来就是学生学习最累的阶段,每天的作业量繁重,还有接踵而来的各种学业考试,在承受了语、数、外和(文)理总的压力下还要接受体育的考试,对考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现在的学生一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6 h,早晚自习每天都上,周末各种学习辅导班在向他们招手。学生很难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果在进行锻炼过程中受伤了(如崴脚或者骨折),不仅影响锻炼更影响学习及考试成绩。

2 . 4 引发新的体育应试

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其目的是在中国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今天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然而即使将体育纳入高考后,体育考试项目内容也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不在高考这一大的指挥棒下落后,就会产生体育应试训练,高考体育考什么项目就会只锻炼这类体育项目,对其他体育类项目弃而远之。

2 . 5 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

考虑到学业负担沉重,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测试时,很可能放学生一码,不会动真格。在他们考试过程中对于某些身体素质弱的学生给他们按照及格成绩进行处理,收取学生们的“好处费”进行改成绩,虽然有严格的监管制度,但是这种现象也是容易会出现的。久而久之,如果教育部门不去治理,这种现象会被大多数学生掌握,那么虽然将体育纳入高考中,也不会有很多学生抽出时间进行锻炼,而是考试时用金钱贿赂监考人员。最后远离体育纳入高考的真正目的意义了。在此前的高考加分操作中,体育特长加分是加分腐败高发地,让人担心体育纳入高考会产生弄虚作假的现象。

3 结语

体育纳入高考 篇5

记者从2月8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将扎实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省教育将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新动作。

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我省将于今年启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开展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引导高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提高服务能力和创新水平,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新建、改扩建400所公办幼儿园

今年我省将新建、改扩建400所公办幼儿园,发展500所民办幼儿园。在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方面,将研究制定幼儿园办园标准、幼儿园分类定级管理办法等,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专业指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117县农村娃每人每天3元补助

今年,国家试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涉及我省连片特困地区60个县,由中央财政为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每生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我省还将另外57个老少边穷县纳入省级试点,将为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相同标准的营养膳食补助。省政府鼓励未纳入试点的其他64个县(市、区)政府开展地方试点工作。

我省还将制定实施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政策,把新扶贫标准以下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全部纳入免费中职范围。

今秋基本消除70人以上特大班额

我省将按照“2至3年内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总目标,制定完善工作方案,重点解决学校规划、校舍建设改造、资金投入、教师配备等突出问题。

当前,要认真执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杜绝超过学校办学条件承受能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坚持无正当理由不能转学,严格执行初中学校不得招收补习生政策。要加强城镇学校建设,科学配置教师资源,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因资源短缺、师资不足导致的大班额问题。要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差距。确保从今秋起,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人数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内,基本消除70人以上特大班额。

依法依规将代课教师纳入社保

目前,全省还有近2万名中小学在岗代课教师。省级相关部门正按照国家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指导意见,抓紧研究制定我省具体贯彻意见。

各地将对具备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办法,择优招聘一部分为公办教师;多途径转岗使用,学校空缺和新设工勤、生活服务岗位及农村公益事业空缺岗位用于优先选聘代课教师;依法依规纳入社保,根据不同情况,将代课教师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鼓励代课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高考改革方案将发布

,普高新课改的首届高中学生将迎来高考。会议透露,根据教育部安排部署,今年将研究制定并发布我省高考改革方案。

拓展训练纳入初中体育教学的研究 篇6

关键词:拓展训练;中学教育;必要性

一、拓展训练由来及内容

1.拓展训练的由来

拓展训练,是由英国的管理培训Outward Bound音译过来的,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商人船队经常遭受德国人袭击,使许多年轻缺乏航海经验的船员葬身海中,于是他们就专门设立学校来训练船员的海上应变能力和发生意外后的生存技巧。通过锻炼,船员的身体更加强健,生存能力也大大提高。战争结束后,这种独特有效的军事训练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首次引进并创办了第一所拓展训练学校。

2.拓展训练的主要内容

拓展训练必须要利用到自然资源和当地可利用的资源,训练项目根据地点可以分为三类:场地项目、野外项目和水上项目。拓展训练项目精心设计,主要锻炼参与者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分工和动手等能力,考验参与者在遇到困难时挑战自己极限和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素质,让参与者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从体验中得到启发,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这种新型的体验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参与者以主人公的身份在训练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团队中每个人的努力一起来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二、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1.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对于健康的定义,已不单单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初中体育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锻炼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拓展训练的融入,能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心理承受力以及抗压能力。作为从小就无忧无虑生活的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和自闭等不良个性,在拓展训练中,没有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一切困难都要靠自己和同伴来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养成独立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团队协作中促进彼此的友爱和信任。由此可见,学生在体育课中既能完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又能在拓展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拓展训练是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颁发的新的课改要求中,学生的健康依然是第一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身体与心理都要健康,因此,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创新体育教学,与时俱进。可见,拓展训练纳入初中体育教学是很必要的,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它在体育课的基础上既能让学生锻炼身体,也能在训练中增强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团队协作中理解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纳入拓展训练,安全问题是学校、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拓展训练必须是班集体到户外进行,中学生还处在不成熟时期,有些纪律性较差的学生不受教师的管束莽撞行动。因此,拓展训练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进行都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杜绝安全隐患,课前要认真检查训练器材,训练中教师要及时制止学生的一些危险行为,确保拓展训练的安全。

2.训练项目选择问题

体育教师在选择训练项目时,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训练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训练的项目。此外,还要考虑本校的场地、器材以及天气等因素,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练,要在学生完成体育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方式把拓展训练融入进去,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浓厚的兴趣,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

综上所述,将拓展训练纳入初中体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初中体育教学要与拓展训练的完美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茂军.关于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

体育纳入高考 篇7

近些年通过我国高中生体质健康监测显示, 高中生的身体形态、营养状况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但是身体素质、机能和健康水平则出现持续下滑;另外高中生面临高考, 无论是学生, 还是学校和家庭都把高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高中生把时间都用在文化课方面, 学校不重视体育课, 甚至取消高三年级的体育课, 这都导致了高中生体质的下降;为了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山东省率先把体育考试纳入高考, 在2012年2月正式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体育测试实施办法》。现在体育高考已在山东省实施两年, 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调查研究, 分析体育高考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体育高考的完善以及其他省份的体育高考实施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山东省部分高中学生、体育教师、学校及教育体育局。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考试纳入高考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体育考试项目的不认同。

“体育测试男子项目包括1000米、立定跳远和掷实心球, 女子项目包括800米、立定跳远和掷实心球, 考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测试。”有些学生对测试项目不认同, 有些学生认为体育项目很多, 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没有考, 而恰恰考到了自己不擅长的体育项目。体育高考测试的是学生的体质水平, 而仅仅选择两个测试项目, 则有可能不能客观正确的反映学生的体质水平。

(2) 学生对体育考试不重视。

“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 , 分A (优秀) 、B (良好 ) 、C (及格) 、D (不及格) 四档计入考生电子档案, 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有关高校的特定专业在录取时可以对考生的体育测试成绩提出要求。”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 这在以分数决定成败的应试体系中, 体育测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3.2、体育考试纳入高考在体育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考试纳入高考的初衷是为了促进高中生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 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并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通过调查, 有些体育教师把体育作为另外一项高考科目, 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 在体育课堂上反复讲解练习体育考试项目, 导致体育课内容单一枯燥, 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体育教师教学目的的改变可能会把体育测试演变为“应试体育”。

3.3、体育考试纳入高考在学校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对体育考试不重视。

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 高考分数仍然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唯一因素, 而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 体育测试理所当然的引不起重视, 一些高中的高三仍然不开设体育课, 学校对体育测试不重视, 体育测试成了形式主义。

(2) 考试组织实施的差异与不足。

通过访谈调查, 山东省高考体育测试由各高中自行组织测试, 测试中, 天气、体育活动经费、老师的性格、对测试评判标准的把握程度以及测试水平的差异都会导致学生测试成绩有所误差。

(3) 体育测试的公平性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第一, 在体育测试中, 有极个别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太差, 考试不合格, 通过“特殊关系”修改自己的测试成绩, 虽然只是个例, 但是如果体育测试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这个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这有损于测试的公平性;第二, 体育测试是各高中自行组织测试, 有的地区高中为了顾及学校“脸面问题”, 在测试时, 提高自己学校的测试成绩, 暴露出地区之间的体育测试的公平性问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 山东省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导致学生、教师和学校都不重视体育测试, 体育测试成了形式主义。

(2) 体育测试是为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但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的改变, 导致体育测试成了应试体育。

(3) 体育测试在组织实施中, 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存在着差异, 对学生的测试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4) 体育测试由各高中自行组织, 监管不足, 存在公平性问题。

4.2、建议

(1) 建议体育测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使体育测试引起重视,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2) 提高学生对体育测试的认识, 加强学生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促进体育教师对体育测试的了解, 让教师明确教学目的, 加强体育课堂教学。

(3) 设立主管体育测试的行政部门, 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体育测试的统一管理, 减少测试差异。

应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选考科目 篇8

对这个提议, 多数网友表示赞同,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大家共同的观点是, 今天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 今天我们一日不能离开网络, 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网络和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争论之处在于, 有人认为, 今天的孩子大都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 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甚至不亚于教师;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科目, 可能对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孩子有利, 而对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孩子不公平。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虽说大中城市的孩子较早接触电子产品, 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但不等于信息素养就一定很高。信息素养包含很多方面, 比如, 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能力等, 信息素养还包括在网上应该遵守哪些网络道德与网络规则, 如何辨识信息的来源与真伪, 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 如何防范网络的攻击, 如何有效获取、加工、整合与发布信息, 如何进行社会化交流与合作, 如何在网上开展各项活动, 等等。这些能力并不是仅仅通过接触电子产品就可以有效获得的, 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

对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孩子来说, 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选考科目, 有助于提高当地政府和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 从而加大相关的投入与课程的建设。我曾经走访过一些农村和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校, 发现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开设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 有些学校即使曾经开设, 后来也都取消了, 理由是信息技术不在高考考试范围内。可见, 学校和家长都把信息技术课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农村和落后地区由于资金和师资的缺乏, 更倾向于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在那些高考的主要科目上, 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然而, 这种现象实堪忧虑, 它会加大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信息鸿沟, 加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信息贫困”, 不利于全面实现教育和社会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对今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极其不利。

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课程 (高考的选考科目) , 让学校、家长和孩子自主选择, 可避免由于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由于教育条件的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由于只是选考科目, 而不是必考科目, 在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和学校, 考生可以暂不选择信息技术作为高考的选考科目, 因而不会影响他们的总成绩。待条件具备之后, 再选择该科不迟。

高校把瑜伽纳入体育教学初探 篇9

一、关于瑜伽

1. 瑜伽的定义和起源。

1.1瑜伽的定义:

瑜伽是梵文yoga的释音, 意思是统一、相映、对位、结合、和谐之意。

1.2瑜伽的起源:

在5000年以前, 瑜伽的修行者在印度喜马拉雅山脉的原始森林中修行时, 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痊愈, 因此他们模仿动物的各种姿势, 将这种紧张及松弛的方法运用于人体, 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发现被他们当作调整身体的手段即体位法。他们又发现能控制呼吸就能控制生命, 为调整紊乱的气, 因而有呼吸法的产生。

2. 瑜伽的功效。

2.1瑜伽的健康效果。

2.1.1矫正脊柱, 强化内脏;

2.1.2调节内分泌, 延缓衰老;

2.1.3消除紧张, 调试身心, 培养自信心;

2.1.4增强记忆, 开发潜能。

2.2瑜伽的美容效果。

2.2.1美肤。

2.2.2美姿。

2.2.3减肥。

2.2.4塑身。

2.3瑜伽的医疗效果。

瑜伽着眼于整体的调理, 提高人的自愈力, 使全身各部位得到治疗。

3. 瑜伽的健身目的。

3.1从生理学角度讲:

为使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正常;

3.2从心理学意义讲:

为了促进心神平静、开发直观的能力, 培养一往无前充满希望的健康精神。

4. 瑜伽健身的原理。

4.1调息; (瑜伽的呼吸法)

4.2调身; (瑜伽的体位法)

4.3调心。 (瑜伽的冥想法)

5. 瑜伽与健美操的区别。

5.1健美操的特征是身体机械的运动, 练习之后的效果是肌肉发达;瑜伽的特征是集中注意力、缓慢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伸展, 达到身心的和谐, 它的锻炼效果是因慢性过食扩大的胃缩小, 祛除橙皮样脂肪, 使身体四肢均衡发展。

5.2健美操运动后的身心状态是体力消耗大, 肌肉易疲劳, 需长时间的睡眠才能恢复体力, 食欲增强, 食量增加;瑜伽运动后的身心状态是:全身舒畅、心态平和、充满能量, 睡眠时间少, 质量提高, 食欲清淡, 食量减少;

二.瑜伽课的效果与学生的反馈情况。

问卷调查方式:

1.了解瑜伽了吗?

2.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3.是否学会了教师所教的内容?

4.肢体动作有进步吗?

5.心态调整、情绪管理如何?

6. 今后打算继续练习吗?

7. 想传授给别人吗?

结果有95%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

三、瑜伽与现代生活。

学生在学校里修习瑜伽, 除了达到修身、健身的目的之外, 修习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它可以持续到今后的工作当中、生活当中、后代当中, 它的可持续性和终身性会不断体现出来。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压力锅, 现代人每天生活在形形色色的都市森林里, 往往在工作、人际、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这种无形中所积累的压力, 最易被人忽视, 也长成为健康的最大敌人, 长期处在焦虑、忧郁的身心状况下, 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调和, 人的身体最终或许就会像臻至临界点的压力锅, 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懂得适当减压是很重要的。

比如糖尿病、血管硬化、胆固醇过高、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贫血……是营养过剩或饮食失调所造成, 此外, 现代人常有的焦虑症、神经衰弱、紧张、心悸、失眠等, 也是身体健康发出的警讯。如何能常葆身心平衡、化压力为正面的动力呢?首先就要学习养生之道。中医通过“望闻问切, 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四诊八纲, 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 简单来说, 体质分成寒性、热性。寒性体质者多血液循环不良, 适合温补, 可多食羊肉、多喝温水;反之, 热性体质则睡眠要充足, 早睡早起, 少食辛辣、油炸等燥热食物。正如体质为天生, 保养则需靠后天, 一切养生理念皆合乎自然, 所谓“致中和, 则无病”, 阴阳调和为万物生生不息之理, 与瑜伽的功效也不谋而合。

总之, 修习瑜伽, 心意要完全拓除物质的纷扰, 并能以一种纯粹的理念关照自我, 让感官处在一种超然的欢愉之中, 以习得一种智慧的通透和人格的高品位。

摘要:本文受构建和谐社会的启发, 从发展和谐体育的角度出发, 总结多年从事健身教学的经验, 试从瑜伽教学的视角, 阐述自己对全民健身、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性、体育的多元化发展、体育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的终身发展观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瑜伽,健身,健心,健康,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 .《学校体育》2005年。

[3]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 .《瑜伽》, 人民体育出版社, 张惠兰、柏忠言编著。

体育纳入高考 篇10

1. 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

在一些地区, 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主要在一些乡村地区, 而在城市当中, 这些项目开展的非常少, 甚至一些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学生, 都没有见过这些传统项目, 这些项目因为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所以从事这些项目的人主要是用于自我健身, 而这些人想把这些项目广泛流传开来的想法却非常少, 我们在了解中发现, 这些人群认为目前这些项目喜欢的人比较少, 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比较喜欢, 另外知道的人群也比较少, 再加上现在大多数都比较喜欢流行的时尚体育项目, 对于这些传统项目关心度不够, 所以他们也仅仅用于自身的健身没有想法把他们推广, 也不希望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这些传统体育慢慢的只能在一些历史博物馆中才能见到, 懂得人越来越少, 我们对于在校学生调查了解到, 学生人群当中对于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有了解的人数相对比较少, 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了解这些项目, 这些学生主要来自一些农村地区, 其中大多数本地区的学生对于这些项目也是所有耳闻, 但是懂得学生比较少, 但是学生对于学习这些项目的行为却很少, 主要是因为学校并没有这些项目, 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些项目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2.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现在大多数高校开展的都是选项课教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项目, 但是这些项目都是现代体育项目, 很少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 可能唯一能算是传统体育项目的只有武术了, 而且大多数院校开展的武术项目也仅仅是太极拳, 其他内容也并没有过多的介绍和学习, 但是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学生还是希望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 这种学生寻找体育项目和学校不断的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之间本应该是很容易找到切入点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新增加的体育项目却越来越难得到学生的认可, 因为这些项目往往都是一些带有旅游特征的项目, 虽说一开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 学生很难对它们产生兴趣.

3. 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 传统项目因为在地区中老年当中有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在五十周岁左右的人群当中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 所以他们的子女从年龄上来讲, 基本上都在大学学习阶段, 所以从小在父辈的影响下, 对于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虽说他们关注度不高, 了解甚少, 但是如果在高校当中能够进行专业的体育教学学习, 势必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 并且很容易会发生兴趣, 而对于一些乡镇地区的学生而言, 他们可能小时候接触过一些传统项目, 甚至小时候在学校, 尤其是在一些乡村小学, 可能从小他们的体育课教学就是传统体育项目, 所以他们对于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感情, 进入大学之后, 如果他们接触到体育项目, 可能会很快的想起来小时候的学习场景, 对传统体育更容易发生兴趣.

其次,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 大多数学生都是本地区的学生, 所以学生来源相对比较单一, 所以学生在对传统地方体育项目的认同上更容易达成一致, 这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学生基础, 当然,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 他们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还必须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中接触到一些传统师傅, 而这些人不一定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学学习, 但是他们对于传统的体育却有着深刻的认识, 所以老师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技术动作都需要向这些人员请教, 从学习的来源来讲, 学生的祖辈可能学习也来源于这些师傅,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会增多, 学生更有一种学习的荣誉感, 更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 这刚好符合我们终身体育教育的价值观和养成体育习惯的目的.

其三, 新型体育社团的建立非常适合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发展.目前在高校, 大多数体育项目的业余学习和兴趣培养都是依靠各种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社团, 而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之后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 成立传统体育项目社团或者俱乐部, 这样可以主动吸收感兴趣的学生, 这样对于学生和社团而言都是一种双向选择, 如果学生人数太多, 社团自然会萎缩最终消失, 如果学生人数比较多, 社团自然会不断壮大, 逐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流项目, 所以这对于传统体育项目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 高校体育项目的不断改革最终目的是刺激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而传统体育项目如果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体育习惯, 作为高校管理人员和高校体育教师,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试点教学, 给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教学一个向前发展的机会.

摘要:传统体育项目是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柱, 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目前从事的人却越来越少, 但是这些项目是国家文化的瑰宝, 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中应该承担重要的责任, 尤其是地方高校体育工作对于地区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传统体育,高校体育,体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花家涛.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审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何文清.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教学中的效能研究——以珍珠球教学为例[J].搏击 (体育论坛) .2011年02期.

[3]向政.民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薛孟哲.民族传统体育走进大学校园[J].北方文学 (下半月) .2011年08期.

体育纳入高考 篇1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学生花式跳绳技术掌握情况、制约因素等方面入手,对该校花式跳绳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认为花式跳绳运动在该校发展迅猛,但是并没有纳入体育课程。研究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花式跳绳运动的发展现状,对推进花式跳绳运动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探索出一条更好的推广和普及的方案,对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重要的理论决策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花式跳绳 体育课程 健康

一、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花式跳绳运动开展现状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1】。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中提倡继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2】。作为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传播广泛的体育活动,花式跳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受场地、器材、天气的影响,可提高人的反应、协调、弹跳等多方面的能力【3】,很适合在中小学开展。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是开展花式跳绳运动较早的学校之一,几年来,在该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花式跳绳运动得到较快地发展,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宣传发展了这项运动。

(一)花式跳绳运动开展现状及分析

跳绳运动不断的发展创新,从简单的跳绳发展到现在的花式跳绳,都是因为它有自身独特的娱乐性、趣味性及健身效果。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跳绳被广大群众所熟悉,群众性普及率很高,也是中小学生进行游戏热身活动主要方式之一,中小学生大都对花式跳绳运动的兴趣很浓,会主动的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参与花式跳绳的频率很高,每周三次参与运动以上学生超过50%,而且时间、地点分布广。但是该校在体育课程中却没有花式跳绳的教学,仅仅是作为学生的课间活动和特色运动项目,在课余时间开展。对于体育课不专门开设花式跳绳教学,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没有学习任务,没有考试等硬性规定作为前提;其次,体育教师对跳绳运動本身了解甚少,没有认识到花式跳绳运动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第三,“素质教育”面对现实的“应试教育”不得不让路;最后,中考体育测试中,还没有把跳绳作为一个评价标准,没有得到体育等相关行政部门的关注。

(二)教师及学生对花式跳绳技术掌握情况

通过教师的访谈调查可知,部分教师会把花式跳绳运动作为准备活动,也有将花式跳绳作为调整部分的,还有的教师会将其作为结束部分。表明该校的花式跳绳运动教学时间安排明显不够,体育教师只是为了参加花式跳绳运动的比赛而进行阶段性的训练。经询问得知,第二课堂中,学生自己带上跳绳先进行“自由式”的练习,热身之后再由教师教授新的技术。体育教师对跳绳运动了解的途径也很单一,基本还是教授自己以前掌握的技术技能和知识,也有教师在电视媒体上看到花式跳绳的表演,进行深入学习之后再传授给学生的。一些老师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花式跳绳运动,还会在网络上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方法,编排新的绳操进行训练。

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大半的学生了解花式跳绳运动主要是来自体育课,即老师的教授,还有部分是从电视和同学处了解。分析原因认为,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跳绳被群众所熟悉,是青少年儿童进行游戏和玩耍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花式跳绳在中小学普及率高,学生们参与花式跳绳运动兴趣较浓,当然花式跳绳运动本身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也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

(三)花式跳绳运动教学内容

经过访谈了解到该中学没有进行过有关花式跳绳的专门的课程教学,但是教师会将花式跳绳动作编成绳操、绳舞等套路动作。由于要求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影响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于花式跳绳教学的内容,也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参考教材,基本是“即兴教学”,接到比赛任务才开始教学,影响了学生兴趣的延续性,不利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违背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得知,体育教师大都采用指导和练习相结合进行教授,也有少数的老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结合走访了解到非专业的体育教师在动作示范的规范性、专业术语的表达、学生的组织等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存在专业知识的差距。

二、师生对开展花式跳绳运动的态度

(一)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跳绳运动兴趣情况

通过访谈得知教师们认为大多数学生非常乐意参与花式跳绳运动当中,特别是女生。表3显示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高于三年级的学生。分析原因:该戏花式跳绳运动技能的内容与比赛内容一样,并不更新增设新的花样、技术,学生在开始学习时还有很浓的兴趣,越到高年级的就越没有兴趣,变成为提高比赛运动成绩而进行练习,参与率直线下降。另外老师们对花式跳绳运动技术也知道的少,本身的专业技能不是很好,不能够及时的给学生补充新的学习内容,提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目的

表2显示,该校学生在所上的体育课内容中最喜欢运动项目的选择中,选择花式跳绳运动的学生占16.1%,说明喜欢花式跳绳运动的学生不在少数。原因可能是学生们觉得花式跳绳简单易学,很容易掌握,而且种类丰富,即可以一个人练习,又可以和同学、朋友一起练习,在学习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容易找回自信。当然,老师也会尽可能的使花式跳绳开展的更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对花式跳绳运动的兴趣,多数学生乐意参与跳绳运动的训练和比赛当中去。

(三)教师及学生对增设花式跳绳内容的观点

经走访调查得知多数老师希望改变或者增设花式跳绳运动的比赛内容,分析原因可能是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比赛。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很强,提供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励学生参与锻炼,参与学习。由表3得知学生乐意参与花式跳绳运动的训练和比赛的占54.3%,不愿意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占9.6%,无所谓占36.1%。对课余训练的内容的态度,多数学生希望增设更多的花式跳绳内容。分析情况,有超过一半学生还是选择希望参与花式跳绳运动的训练,更多的学生希望增设花式跳绳运动内容并和教师一起参与运动,愿意在课余时间参与此运动。

三、结论与建议

为了在北京市各中小学更好的开展和普及花式跳绳运动,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改革促进。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师资的培养,加派优秀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及时了解学校体育、花式跳绳运动的最新动态。教师自身要认真负责,完成每一节体育课,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特别是对于花式跳绳运动这种传统的运动项目,要随时关注其发展动态,及时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其次,针对花式跳绳体育教师的缺少,可以尝试用专业花式跳绳教师带动一批体育教师,采用“自产的方式”培养新的“花式跳绳教师”。

最后,采用多种形式不定期的举行花式跳绳运动的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培养学生花式跳绳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可以将花式跳绳设为期末体育测试项目,引起学校、家长的重视,这样就会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综上所述,本论文为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体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使得作为该校的特色运动项目---花式跳绳运动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从而实现充实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体育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的目标,也为花式跳绳作为中小学正式体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委[2006]6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陈许兰.湖南农村中小学跳绳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隆回县农村中小学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蹴鞠纳入校园体育的可行性研究 篇12

1 蹴鞠与现代足球的区别

国际足球主席布拉特先生曾在第三节世界足球博览会上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齐国故都临淄,经过百年甚至千年的发展,蹴鞠和现代足球的表现出了差异。

1 . 1 蹴鞠的发展演化

蹴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但是蹴鞠在唐宋时期到达了这项运 动的巅峰。在汉代时 期出现了直接对 抗分队比赛、裁判员、比赛规则、比赛场地和球门,蹴鞠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从欣赏性向竞技性和军事性演变。到唐朝时期,蹴鞠逐渐转化为娱乐性质的体育活动,其逐渐在民间和宫廷节目中以娱乐节目的形式呈现。宋朝时期,蹴鞠有了“球星”,有专门靠踢球维持生计的足球艺人。随着朝代的不断变化,到明朝时期,皇帝禁止了这项运动。明朝灭亡以后,清朝逐渐发展满族的体育活动,蹴鞠在体育活动中逐渐消失。蹴鞠在中国古代的发展中,主要体现了娱乐性和表演性,与现代足球的对抗性有较大差异。

1 . 2 现代足球的发展方向

随着巴西世界杯的结束,比赛结果反映了亚洲球队跟欧洲和美洲球队的差距。全攻全守战术的出现,要求球队保持良好的阵型和高度的整体性。在高速全攻全守中,队员在攻防转换之间转换快而频繁,这就要求在快速转换之间要发挥高速度。在现代足球发展中,足球进攻时更难,可利用的空间和时间也越来越少,双方在最大的限度内双方球员冲撞、拉拽、突破等身体对抗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从巴西世界杯来看,“球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整体打法逐渐转变为以“球星”为核心的带动打法,在球队的胜利中,核心球员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球星”或者组合不仅具有极强的个人突破能力,而且在串联全队中起到了稳定军心、鼓舞全队的作用。

1 . 3 现代足球与蹴鞠的差异

1.3.1 现代足球的伤害性事件不断发生

随着现代足球对抗性不断增强,运动员发生伤害性事故越来越多,但是足球场上的伤人事件大多是有意伤害造成的,这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体育道德,违背了人道主义,而且也违背了足球运动的本身意义。与现代足球所不同,蹴鞠,由最初的直接对抗转变成唐朝时期的间接对抗,使伤人事件减少。蹴鞠也从汉朝时期的军事训练转变为唐朝时期的娱乐性体育活动。

1.3.2 现代足球的娱乐性逐渐降低

在现代体 育运动项 目中, 足球是参 赛人数最 多、对抗性最 激烈、欣赏性最高的一项运动,各国的元首甚至官员都到现场观看比赛,不少各国元首对足球也发表过不同的评论。2009年10月习近平在出访德国时,曾经表示:“世界杯出线、举办世界杯比赛及获得世界杯冠军是我的三个愿望”,“举办完奥运会之后,中国下定了一个决心,既然我们在其他的运动可以拿到金牌,那么足球,一定要下定决心搞上去,但是这个时间会很长。”但是随着足球的炒作的不断加大,特别是种族歧视的不断出现,使得球员无法正常比赛,成为了足球比赛中的一大毒瘤。而现在足球最大的祸害不是种族歧视而是黑哨的不断出现,全世界各个国家不断的出现裁判操纵比赛,使比赛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向发展,从而破坏了足球的公平性,损害了这项运动的形象,降低了足球比赛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2 蹴鞠纳入校园休闲体育的实施方法

蹴鞠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运动之一,也可以作为现代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近几年来,不断有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加入到校园体育中,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蹴鞠引入到校园休闲体育中。

2 . 1 不断开发蹴鞠运动的体育资源

在汉代时期,蹴鞠曾用于军事训练,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蹴鞠在军事训练中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培养人们的意志力,我们可以把蹴鞠加入到新兴的体育运动中。最近几年,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分类,通过改变体育 规则,改良原有 的体育器 具,创新出不 同的运动 项目。2013年4月1日,临淄区晏婴小学的学生们通过练习蹴鞠舞蹈来迎接清明佳节。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 现代技术不断开发 新的蹴鞠运动。我相信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蹴鞠能在淄博市发展,也可以在全国掀起蹴鞠热潮。

2 . 2 蹴鞠在体育专业中率先开展

学校是发展各项运动的基础,而体育专业学生是发展蹴鞠的载体。任何一项运动要想在社会上的到重视,首先要在学校中开展才能发展壮大。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柔韧等方面都平均好于非体育专业,因此,无论在学习技术还是传播方面都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蹴鞠要想在将来的发展中得到壮大,就必须先加入到体育体制中去,加入到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否则,蹴鞠就会被人们所忘记,之前被学者所挖掘的信息也会当作匆匆的过客。

2 . 3 抓好师资对于建设, 培育专业的蹴鞠教师队伍

体育是一门社会化的学科,不同的时期对体育工作者的要求也不同。在21世纪的高速发展时期,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变,学校要不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新的体育改革本身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现在新型体育项目的出现,要求教师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蹴鞠作为体育项目,现在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学者要不断研究出古代蹴鞠的体育规则,开发新型的蹴鞠运动项目,培育高素质的体育专业蹴鞠教师队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性,才能在高校休闲体育中发展蹴鞠运动。

2 . 4 规划好学校的硬件设施

学校是发展蹴鞠的最大的空间,应该最大限度的开发蹴鞠运动的资源,设置专业的比赛规则,建立专业的比赛场地,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发展蹴鞠,使蹴鞠能够得到蓬勃发展。

3 把蹴鞠纳入校园体育建设的必要性

3 . 1 蹴鞠能全面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质

蹴鞠运动可是运动员持续进行长时间的运动,这能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运动性心肌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加;蹴鞠运动的参与者处于跑、跳中,呼吸器官处于加倍工作状态,从而使呼吸系统的得到改善;蹴鞠运动还是一项团体运动,比赛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得具体的动作随时产生反应,经常从事这项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蹴鞠运动中动作变化复杂多样,经常从事这项运动可以使肌肉的协调性得到提高,使骨密质增加,从而使骨骼更加坚 固。

3 . 2 蹴鞠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蹴鞠对人的心理健康是多方面的。在古代,帝王将相视蹴鞠为娱乐项目和军事项目,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宫廷都可以见到表演者,始终受到帝王将相的微笑,使得民间或宫廷气氛异常活跃,充满欢乐。把蹴鞠以娱乐运动的形式放入校园体育中,也可以在校园内见到欢乐。这种以娱乐运动带了的气氛可以有效的防止沮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挺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于蹴鞠在规定的场地进行,因此蹴鞠还需要人们更加耐心的去研究、探讨,争取有关于蹴鞠的运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蹴鞠的这种运动气氛可以使长时间处在紧张压力下的学生得到精神放松,提高精神、学习和生活的质量,为更好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做好准备。

3 . 3 蹴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体现了他们对人生、对自然的认识及感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蹴鞠作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之一,我们有必要让蹴鞠这项运动在中国持续进行下去。如果把粗具纳入校园体育中,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使中国的文化继续得到传扬。

3 . 4 蹴鞠可以增强学生的娱乐精神

上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下一篇:放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