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2024-10-18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精选12篇)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篇1

0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是中职院校的一个重点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不仅有关于车的铣、刨、磨,也涉及到了相关数控等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的方法。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普遍较低,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块式方法应用到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的现状。

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做合一”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1.1 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模块化课程改革

机械制造业的工艺基础模块化课程在当前环境下面临改革,分析改革的方向需要将“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主要的改革动向,同时需要兼顾改革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改革过程当中,教研组的相关成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使教材的模块化更加明朗。在改革的时候,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科的性质,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模块的划分,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机械加工模块、毛坯加工工艺模块、特种加工模块、机械装配模块、机械加工过程、对先进的制造技术进行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细分,并划分成若干个子模块。

在机械制造当中需要对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不断的呈现,同时还要兼顾新工艺和新材料,每一个课题的背后最好设置相关的知识拓展模块,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扩展和迁移[1]。

1.2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做合一”的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需要做好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并将其不断地进行模块化,所以更好地对机械专业的实验班级进行划分,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首先,确定各个模块中要学习的相关理论,然后,进行实践的模块学习,做好相关实践理论的应用。教师需要在现场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以教师为主导,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相关的调控。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将其有效地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动脑和动手的紧密结合,它也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3 建构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做好模块化教学,并促使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构建有效的评价体制。需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人生观和价值观,采用正确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全面的反映,同时要不断地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发掘,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做合一”模块化的教学因素分析

2.1 完善相配套的教学设备

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做合一”的模块化,需要完善相配套的教学设备。而这种教学一般以现场教学为主,所以需要对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进行不断的构建和设立,因此学校需要设置相关的铸造和车工实训室,不断完善电焊工和其他相应的实践基地。对于教室和实训区域要做好划分,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一体化的整合,并配备多媒体教学实验室,能够便于教师采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2]。

2.2“教学做合一”模块儿化教学体系之下的学习活动与及教师活动研究

进行模块化的教学一般采用分组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一致性的分组,分组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取长补短的原则来进行划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具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也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开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所以在进行学习任务和相关学习方案设置的时候,做好任务的分工和资源的分配工作。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做好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相互交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也应该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进行相互监督。教师对于课堂的整体计划的实施起到了主导作用。

2.3“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师的关系

为了不断地促使“教学做模块化”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不断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有更加完善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才能够将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应用到教学当中,使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融会贯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自身应该多参加相关的岗位技能培训,有效地弥补自身的技能缺陷。而学校也需要聘请相关的机械制造行业的一线工程师进行指导,这样能够有效地完善双师结构。

3 结语

本研究主要分析“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当中的实践应用,笔者认为,机械制造工艺的课程的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在进行改革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地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并将教师作为主导。模块化的课程中应该将任务作为主要的载体,并且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相关的操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善相关的技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吉虎,杨小梅.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12(08):142-143.

[2]李斌.基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03):32-33.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篇2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 实习生产教学

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来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具有重要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等特性。

不同的内容、教学对象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重要性角度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加速发展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该课程的开篇可以采用讲授法,强化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激励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增强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打下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在生产过程中,工艺规程是全体有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的纪律性文件;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关系,以及工艺文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打好基础。

课堂讲授法主要在教室内完成,教学方法要点为精选教学内容、精心锤炼语言、精心设计板书、精心选用实例。

精选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备课,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解析清楚。

精心锤炼语言:教学语言组织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做到通俗易懂,节奏分明。

精心设计板书:板书标题要排列清楚,做到整齐、美观、有序。

精心选用实例:该课程相关的生产实例很多,教师平常要注意筛选。

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技术性角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涌现,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例如,各种无切削工艺的问世,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节省了金属材料,并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高硬度刀具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对工件淬硬表面的切削,其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可与磨削媲美;特别是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小批量乃至单件生产能够实现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生产。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得心应手,教好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现场参观,加深学生对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解决理论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问题。

如可以通过电脑制作,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比较规范的加工、装配过程,还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最新成果应用示例制作成视频,配以声音、动画,用投影仪播放,可以形象逼真地把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表现出来,从视觉、听觉方面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好、学精专业技术,掌握职业技能,为机械制造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综合性角度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错综复杂,它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工作,还包括生产准备工作和生产辅助工作。

工艺过程是指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因为如此,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繁杂,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要做到有条不紊,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做到灵活多变。

例如,在进行第四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理论教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是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其次讲解清楚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

笔者是这样安排第五章车削教学过程的: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参观,让学生在生产现场观摩、了解和学习车床的部件及其功用、传动原理,主要附件和工件的一般装夹方法;然后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车削内容、方式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车削的主要内容、方式;而对于车削的工艺特点,除了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车削是工件旋转做主运动、车刀移动做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外,还要通过实习教学让学生掌握车削的工艺生产技术要点,做到一专多能。

在实习生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实习生产教学安全生产要全面落实;实习生产教学准备工作、辅助工作要完善;实习生产教学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要求;实习生产过程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改正;实习生产完成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认真填写实习生产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2】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技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广,内容相对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往往较差。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好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要上好第一节课。

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先做自我介绍,除了介绍自己的姓名外,还可以介绍自己成功的求学经历或教学经历,这是最能吸引学生的。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拼搏、进取、智慧和博学,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教师。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结合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实际例子加以讲解。

例如,在绪论部分,笔者就结合当今最热门的高铁、歼20战斗机等,以提问题的方式讲解知识,如怎样把它们加工出来,用什么方法加工。

这样学生就会开动脑筋,于是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甚至会试着抢着回答问题。

这时,笔者就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各种加工方法,包括激光加工,甚至3D打印技术,让学生看得真实、看得实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好。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师要关注国内外各种最新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并尽可能多地收集视频资料,以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要善于纠错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教材里难免有错误之处。

教师应该把它们找出来,在课堂上予以纠正,并讲解理由,要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牢记不忘。

某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中就有好几处错误。

例如台阶轴的车削,教材中介绍车削的第一步是将毛坯伸出三爪自定心卡盘约75mm,这是错误的。

图中Φmm外圆为基准外圆,Φmm外圆中心线对基准外圆轴线有Φ0.03mm的径向圆跳动要求,为确保达到这个要求,这两个外圆必须一次装夹加工完成。

因此,毛坯伸出三爪自定心卡盘至少要达到100mm,加上加工余量约5mm,毛坯伸出量应为105mm左右,而不是75mm。

三、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改革

1.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课。

此时,笔者学校的学生对车削、焊接已经比较熟悉了,因为他们在第一学期已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车工、焊工实习,并且以后每学期都有相关的`实习,所以,笔者对车削、焊接两章进行了处理、补充和完善。

笔者主要采用了分组讨论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数控专业实际,删除了齿面加工及装配两章,特别加强了铣削、磨削二章的教学。

2.教师要善于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位。

中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改变了,不再是“满堂灌”了。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笔者学校大多以行动导向法开展教学,这是中德合作项目在笔者学校实施成果的体现。

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并配以工程实例,例如汽车、机床等应用实例,利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讲述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及过程,包括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零件的各种切削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和组装装配。

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要合理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零件切削加工工艺,讲到各种切削机床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机床的感性认识,笔者经常把学生带到实习工场现场,以直观的教学方式教学,然后再回到教室,利用多媒体视频讲解机床的组成、运动原理等基本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教学 模式

一、发挥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是认识主体(学生)和认识对象(教学内容)的中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向导和顾问,指导学生顺利掌握知识并合乎规律地发展。教师还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教育影响源,在讲授专业知识前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是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收集机械制造方面的视频资料在第一堂课上播放,让学生了解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以及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工业,向学生阐述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后续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课堂上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中的主宰。学生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思维进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其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还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巧设问题、创设情景等方式。其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相对繁杂,与实践联系紧密,技校学生缺乏对机械制造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师仅凭板书和口头语言很难将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描述清楚,学生听起来也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铸造、锻压等章节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录像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内容丰富的影像资料将铸造、锻压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内容,从多角度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使学生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通过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对铸造、锻压工艺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三、以能力为本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都是提倡以能力为本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车削、刨削、钻削、铣削等章节的学习,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实习车间,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照课本和机床实物自主学习。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现场讲解机床的主要部件和功用,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讲解的更准确、全面。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床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机床的运动以及工夹量具的名称、作用及如何使用,这样就使课堂上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关于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方法,教材按照概念、工艺范围、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及方法、工艺特点的模式编写。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完整详细地讲授一种切削加工工艺的概念、工艺范围、工艺装备等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此模式自行探究、分析其他种类的切削加工方法知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先给予适当的辅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起各类切削加工方法的知识框架。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实践服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加强课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现场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利用校内实习车间进行现场讲解。比如在焊条电弧焊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焊接实习车间对照现场实物讲解焊条的结构、电弧焊的原理、引弧的方法、运条的方法及焊件的缺陷等。这样使教学过程兼具理论知识的条理性和生产现场的直观性,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

二是参观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进行实地参观、调查、研究和学习,指导学生观察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典型零件的加工等。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就理论学习中和参观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请教工人师傅并做好记录。在参观结束后,学生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报告。参观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化和补充。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篇4

认真上好第一堂课上第一节课时, 应该先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大致的了解,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我从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史讲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不断涌现, 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如各种少切削、无切削工艺的问世, 已使愈来愈多的零件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 从而节省了大量金属, 并大幅提高了生产率。再如, 高硬度刀具材料的出现, 实现了对工件淬硬表面的切削, 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可与磨削相比。采用硬滚工艺加工的硬齿面齿轮, 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特别是计算机、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工艺过程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需要大量的相关技术人才, 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教师要使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从社会需要、个人需要入手, 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第一堂课应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尽快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要直观形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水平, 我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挂图、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对学生认识问题和接受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例如, 在讲到普通外圆车刀的5个独立的基本角度和刀具静止参考系时, 5个主要基础坐标平面根本不存在, 是假想的。为了便于观察和讲解, 一开始我采用挂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几个假想平面的关系, 接下来根据几个面的关系要求制作了模型, 再拿上一把普通外圆车刀, 放置在做好的模型中, 刀具的五个独立的基本角度就十分明显了, 并且要求每位学生画一幅刀具切削部分的主要角度图。这样讲起课来得心应手, 学生学起来也容易领会, 挂图、教具和实物的利用, 可便于教师对问题的分析, 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授课语言力求准确规范教师授课必须先吃透教材, 记准规定, 授课语言应准确无误、通俗易懂、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例如, 在车削外圆时, 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大部分由切屑带走, 传入刀具的切削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传入工件的切削热, 会导致工件受热膨胀和伸长, 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学生会问到底各占多大比例, 此处必须说明, 分别是:切屑70%~80%, 刀具15%~20%, 工件5%~10%, 这样, 通过具体数据说明, 学生就会明白, 虽然传入刀具的切削热只占很小一部分, 但由于刀具切削部分体积很小, 温度容易升高, 在高速切削时仍可达1000℃以上, 致使刀具材料软化, 切削性能降低, 磨损加快, 进而影响加工质量, 缩短刀具寿命。

重视教师主导, 积极评价, 促进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总离不开师生间的问与答。对每一名学生而言, 他们内心都渴望受到重视, 渴望得到成功。有时候学生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此时教师如给以严厉批评、训斥、指责, 将会压抑学生的思想, 从而阻止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 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即使说错了, 也应肯定点滴可取的见解, 要客观、公正, 更要热情诚恳, 尊重学生, 宽容地对待学生,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 在讲拉削时, 我以挂图的形式展示了卧式拉床的示意图, 由于拉削时拉力较大, 所以拉床一般采用液压传动, 并对拉孔时所用的拉刀结构重点讲解。拉刀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刀具, 它有校准部起校正和修光作用, 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突然有位学生提问:“老师, 拉刀那么长, 怎么拉孔?”我表扬了他, 告诉学生拉孔前必须有预制孔, 由于孔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才采用拉孔, 而拉刀沿轴线的直线移动是主运动, 于是, 学生豁然开朗,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问一答, 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 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学生都想提问题, 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相关知识的补充说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面广、概念性强, 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知识, 如书中图形涉及材料的牌号及热处理方法、相关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标注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等。为使教学顺利进行, 使学生较快掌握知识, 在典型零件的加工一章中, 要求教师对所涉及知识进行及时补充说明。所以, 一开始我就耐心地引导学生看图、识图, 对图中的符号逐一讲解, 并贯穿机械加工的工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大多数学生已能利用图形解决问题, 并且初步掌握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若一带而过, 必然使学生含糊不清, 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 适当安排现场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 与实践结合紧密。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讲清、讲细, 要求学生真正掌握, 能够用于实践。对于难点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 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分析, 并与生活实例结合。例如, 在讲到影响总切削抗力的因素时, 对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切削液的影响学生都非常好理解, 而刀具角度影响则不太好理解。前角增大, 能使被切层材料受挤压变形和摩擦减小, 排屑顺畅, 总切削抗力减小;后角增大, 刀具后面与工件过渡表面和已加工表面的挤压变形和摩擦减小, 总切削抗力减小, 而学生对角度的认识不够深入, 认为会磨即可。于是, 我在课中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菜刀和斧子来类比, 楔角越小越锋利、越省力, 但易崩刀, 强度差。在教学中还应适当安排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 有其特有的要求和特点,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以实物为主, 强调直观性, 以达到应知应会的目的。现场教学要求学生能将书中理论知识与实物对照。在现场教学时我选定的内容是“CA6140卧式车床简介”。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分析课题内容和教学方法, 查阅相关的图纸资料, 确定了教学重点, 经过精心的准备, 在实习车间与实习教师一起讨论, 现场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对车床主要部件功用及其传动路线有了深刻的理解, 学习兴趣大增, 反映特别好。

总之, 技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 不断进取, 不断总结, 紧密联系实际。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他们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 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 为社会服务。

摘要:技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应注意认真上好第一堂课;课堂教学要直观形象;授课语言应力求准确规范;须重视教师主导, 积极评价, 促进师生互动;还要注重相关知识的补充说明;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适当安排现场教学。

关键词:技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现场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志聪.工艺课的教学体会点滴[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6) .

[2]王向阳.《机械加工技术》实习中学生心理特征的分析与引导[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6) :148.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习题答案 篇5

一、填空:

1、零件

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机器的质量最终是通过

装配

保证的。

2、装配系统图是。

表明产品零、部件间相互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

3、装配精度包括的内容是

精度、精度和

精度。

相互位置

相对运动

相互配合4、保证产品精度的装配工艺方法有

法、法、法和

法。

互换法

选配法

调整法

修配法

5、装配调整法保证装配精度时又有

法、法。

固定调整法

可动调整法

6.选择装配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法、法和复合选配法。

直接选配

分组装配

二、选择:

1、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

B。

A.精度要求最高的环

B.要保证的装配精度

C.尺寸最小的环

D.基本尺寸为零的环

2、大批、大量生产的装配工艺方法大多是

A。

A.按互换法装配

B.以合并加工修配为主

C.以修配法为主

D.以调整法为主

3、在绝大多数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但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这种装配方法称为

B。

A.

完全互换法  B.概率互换法 D.选择装配法 B.修配装配法

4、在机械结构设计上,采用调整装配法代替修配法,可以使修配工作量从根本上

B。

A.增加

B.减少

5、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环数最少)原则,即

A。

A.“一件一环”

B.“单件自保”

三、问答题:

1、什么叫装配尺寸链?它与一般尺寸链有什么不同?

答: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位置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

它与一般尺寸链的不同点是:

1)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一定是机器产品或部件的某项装配精度,因此,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十分明显的;

2)装配精度只有机械产品装配后才能测量;

3)装配尺寸链中的各组成环不是仅在一个零件上的尺寸,而是在几个零件或部件之间与装配精度有关的尺寸。

2、简述制订装配工艺的步骤是什么?

答:

1)将机械产品分解为可以独立装配的单元。装配单元即为各部件及组件。

2)选择确定装配基准件。它通常是产品的基体或主干零、部件。

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 实习生产教学

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来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具有重要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等特性。不同的内容、教学对象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重要性角度

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速发展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课程的开篇可以采用讲授法,强化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激励学生学好该课程,为增强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打下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在生产过程中,工艺规程是全体有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的纪律性文件;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关系,以及工艺文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打好基础。课堂讲授法主要在教室内完成,教学方法要点为精选教学内容、精心锤炼语言、精心设计板书、精心选用实例。

精选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备课,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解析清楚。

精心锤炼语言:教学语言组织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做到通俗易懂,节奏分明。

精心设计板书:板书标题要排列清楚,做到整齐、美观、有序。

精心选用实例:该课程相关的生产实例很多,教师平常要注意筛选。

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技术性角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涌现,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例如,各种无切削工艺的问世,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节省了金属材料,并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高硬度刀具材料的出现,实现了对工件淬硬表面的切削,其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可与磨削媲美;特别是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小批量乃至单件生产能够实现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生产。这一部分内容教学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得心应手,教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现场参观,加深学生对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解决理论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问题。如可以通过电脑制作,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比较规范的加工、装配过程,还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最新成果应用示例制作成视频,配以声音、动画,用投影仪播放,可以形象逼真地把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表现出来,从视觉、听觉方面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好、学精专业技术,掌握职业技能,为机械制造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综合性角度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错综复杂,它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工作,还包括生产准备工作和生产辅助工作。工艺过程是指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繁杂,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要做到有条不紊,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做到灵活多变。例如,在进行第四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理论教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是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其次讲解清楚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笔者是这样安排第五章车削教学过程的: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参观,让学生在生产现场观摩、了解和学习车床的部件及其功用、传动原理,主要附件和工件的一般装夹方法;然后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车削内容、方式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车削的主要内容、方式;而对于车削的工艺特点,除了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车削是工件旋转做主运动、车刀移动做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外,还要通过实习教学让学生掌握车削的工艺生产技术要点,做到一专多能。

在实习生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实习生产教学安全生产要全面落实;实习生产教学准备工作、辅助工作要完善;实习生产教学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要求;实习生产过程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改正;实习生产完成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认真填写实习生产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讲授法,现场教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机械制造工艺是各种机械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学科。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从而增强工作的适应性。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本课程内容的思考和研究, 把本课程内容归纳后, 提出相适应的四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工艺理论基本知识

工艺理论基本知识的内容主要是毛坯制造, 零件切削加工的各主要工种、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以及常见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对于工艺理论基本知识主要采用讲授法。在讲授过程中, 尽量利用生产、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 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第一章“铸造”时, 首先, 从一个学生比较能理解和了解到的生活问题“金店如何加工手饰”的入手, 进一步点出铸造方法是手饰加工上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具体讲述戒指成形的浇注过程, 在激发学生兴趣之际, 引入铸造的概念, 自然而然地切入了课题的中心, 顺利完成特点、分类等基础知识的介绍。在采用讲授法时, 还可以辅以对比法和总结法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1.对比法。针对各种容易发生混淆或理解上可能产生模糊的概念及加工类型进行对比, 必要时采用图形进行鲜明的对比。如:在讲授“分离工序中的冲裁方法”时, 采用实体直观对比:课前先准备好落料和冲孔加工出来的制件展示并指出哪个是冲压制件, 哪个是废料或余料 (如下页图1 (a) 、 (b) 所示) , 可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落料和冲孔的区别, 然后, 引入落料和冲孔的概念, 增强对冲裁这种分离工序的理解。

又如, 在上第六章“刨削和插削”时, 采用列表的形式把这两种切削加工方法中的工艺特点、机床运动特点等表达出来 (如表1所示) 。

通过表格列出的异同点, 清晰表达出了刨削和插削加工方法及工艺特点。

2.总结法。在讲授第三章“焊接”时, 对焊接的类型运用总结手法 (如图2所示) 。

通过总结后, 使繁多的焊接方法有了完整清晰的条理, 学生接受起来容易。

现场教学法———机床结构及操作方法

机床结构及其原理、各种机床操作方法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 在课堂上讲起来抽象, 学生不易接受。如第八章“铣削”中介绍X6132型卧式升降台铣床的主要部件及其功用, 以及铣床附件、工件的一般装夹方法等内容, 在课堂上讲解, 费尽精力后, 效果仍然不好。如果教学中充分发挥实习工厂的作用, 通过学生对实际设备的观察和对操作方法的观摩, 可加深直观印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程中, 绝大部分的内容均可采用现场教学法。如:在介绍“磨床”这一章节时, 把学生带到现场, 首先让学生认识磨床的种类: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万能外圆磨床等。在介绍磨床种类的同时, 让学生了解各类砂轮及各种磨床对应的加工范围。然后着重介绍M1432B型万能磨床, 参照现场的实物讲解其主要部件及其功用, 实际演示操作, 让学生理解主运动与进给运动, 并初步了解规范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课堂上难以讲解的磨削方法也可以在现场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展示不同的工件外形, 讲解纵向磨削法、横向磨削法等的加工特点和适用的加工范围, 浅显易懂且很有说服力。最后重点解释如何在万能外圆磨床上加工圆锥面, 磨外圆锥面的方法:转动工作台法, 转动头架法, 转动砂轮架法;磨内圆锥面的方法:转动工作台法和转动头架法。这些在课堂中很难表述的问题, 在现场对照实物能够轻松解决, 而且学生更容易懂。当然这些内容不可能在一次的现场教学中能完成, 得安排多次的现场教学才行。

采用现场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下问题: (1) 去现场前要充分准备, 无论是时间安排、地点选择、生产协调, 还是内容讲解都要认真考虑, 切忌“走马观花”。 (2) 参观现场时要明确目的, 例如参观铣床时要求把铣床的主体结构, 主要部件及作用, 铣床附件, 装夹方法作为重点。现场时要求做到“三带”, 带书、带笔、带本, 教师讲解时学生要记录, 确保参观质量。 (3) 要注意参观效果的检查与评述, 在参观过程中设问题由学生回答, 回到课堂上也可向学生提问。对参观中认真观察, 勤于思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学生参观时和参观后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及时解答, 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讨论法———零件加工方法实例分析

零件加工方法实例分析是在各类机床结构、操作方法、零件加工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之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内容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对常见典型零件进行分析, 主要知识点为毛坯选择、定位基准选择、主要表面加工方法选择等。如轴类零件加工实例, 套类零件加工实例等, 有了之前的基本知识, 配合挂图或零件模型和实件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学。讨论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同时, 也要避免一哄而起, 争论不休。因此,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1) 要善于提出问题, 且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和有针对性, 使学生易于接受。 (2) 要善于引导和启发, 对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或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要耐心引导, 鼓励。 (3)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准确、详细地回答。 (4) 对学生的回答和发言要恰如其分地评述和补充。

采用讨论法教学, 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可让学生到讲台上对照挂图或模型讨论;也可指定某个学生准备某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上重点发言;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组讨论等等, 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都要紧扣主题。

读书指导法———概述、简介类内容

本课程中有不少是属于简单介绍的内容, 大纲只要求学生作一般的了解, 如各章节概述中的部分内容及一些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等内容。对这一类型的内容可采用读书指导法, 具体做法是:课堂上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认真阅读、思考、理解, 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集中起来, 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另一种形式是教师在课前先把这类内容化解成各种针对性的问题, 用文字的形式列在黑板上,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阅读思考, 举手发言, 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对回答不全面的问题给予补充。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 又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运用四法教学的注意点

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 同时, 课堂中的挂图、多媒体的直观授课与现场教学的优势共同应用, 互相补偿, 加强了学生学习的适应性, 既丰富了感性认识, 又加强了理性理解, 教学效果较好。但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教师本身应该具有“双师型”的特点, 既可以传授理论知识, 又可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使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更加紧密, 增强教学效果。 (2) 在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 合理计划教学程序和授课具体课时,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直观教学、现场教学的时间, 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3) 现场教学的地点是实习场所, 必须事先与实习车间负责人取得联系, 同时组织好学生, 注意遵守进入车间的安全规范, 使现场教学顺利进行。现场教学期间, 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并及时整理笔记, 定时抽查笔记来督促学生完成现场记录, 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参考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篇8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到教学做合一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目前中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的理实结合,掌握知识。例如“砂型铸造”的教学,老师在理论教学区首先要详细讲解铸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由于铸造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了解不多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进行导入,如,利用模具制作糯米糕的例子。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向学生讲解砂型铸造的过程,最后再进行实训练习。实训中,教师可以用熔蜡代替熔金属演示砂型铸造的过程,并时时讲解造型和造芯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训,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填砂,有的负责紧砂,有的负责开浇冒口,有的取出模样认真修整,有的浇注蜡油,最后对落砂后的工件进行评比。这样边操作边思考,理论结合实践,使单调的教学变得多姿多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复杂问题简单化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一教材的主要特点是概念多、重点多,并且特别抽象,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教学的需要。这样一来,必须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图文并茂、多彩生动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动态、直观,让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学习思考,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具体、形象、生动,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金属切割机床”中的车床部分,CA6140型卧式机床的传动系统,从电机开始,再到主轴,最后到刀架的整个工作过程,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更直观地演示出来,从而能使传递运动的路线更加简明、生动。再如,车床的主轴部件,摩擦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原理、结构等,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后,这一组成结构、运动过程利用动画演示的方式使教学更轻松,学生领会更迅速。

三、讨论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交流与讨论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在加深理解、印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遵从此原理,将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对测量与设计基准不重合问题、尺寸链换算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一次操作讨论课,根据讨论课题,创设一种现场环境,将学生的角色转变为车间质量检验员。老师事先准备一些量具和零件,零件要准备合格品、废品与假废品三种,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判断零件是否合格,这样一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并且让各小组按照自身讨论结果进行测量、计算,最后得到答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得出正确的尺寸。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与判断,能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树立了自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四、项目模块化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项目模块化教学是将课程体系中的知识重组,使知识模块化。学生在学习这部分之前,已经学过了金属工艺学、机械基础等,因此,教师应适当地调整教材,重组知识结构,建立以“项目为章、模块为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中的机械加工技术部分,主要模块包括车、铣、刨、磨、钻、镗等传统的加工方法和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基础子模块。各种机械切削加工方法都包括了机床结构、刀具夹具选择、工件装夹和切削要素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总结机械切削加工的特点,再结合学生钳工、车工实训的经历,提出疑问,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自觉学习项目里各模块的知识点。

总之,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主动地学到更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3(4).

[2]赵春雷.中职模具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2008(12).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篇9

通过本课程教学, 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 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 掌握切削参数、加工设备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拟定和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等。了解轴类、套类及箱体类等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制造技术。

通过学习,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机械制造技术理念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通过对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和阐述等认知活动,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的特点

承前启后。由于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从纵向看, 前有数、理、化等文化基础课, 后有各类专业课和实践课, 因此,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对文化知识的巩固、专业课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内容广泛。该课程既包括了热加工 (铸造、锻压、焊接等) 工艺, 又包括了冷加工 (车、钳、刨、铣、钻、镗、磨、滚、插、拉等) 工艺, 还包括了特种加工 (电火花加工、电子束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等) 工艺, 因此, 教学内容广泛, 知识面宽。

实践性强。该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为专业课学习作铺垫, 与生产实践活动有紧密的联系, 是从事专业技能工作的基础, 因此课程的教学必须与实训、实习紧密结合。

有先导性。机械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 首先依赖于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 因此, 机械制造工艺的先行性决定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的先导性。当代机械工业发展迅猛, 已经步入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化”时代,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 因此,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跟上或适度领先于时代, 反映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水平及发展趋势。

2 现状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是包括技工学校在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 (机电)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文化知识的巩固、专业课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但在现行教学中, 由于大多采用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或理论与实践相对分割的教学方法, 使不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定的目标。笔者所在地区共有技工类院校16所, 其中开设本课程的11所, 学生900多人。每到本门课程上课的时候, 出勤的学生大约80%, 剩下的50%在课堂上要么睡觉, 要么心不在焉, 要么看课外书, 认真听课的至多10%。平时作业完成率只有75%, 而做的比较好的也就15%。期末考试优秀率6%左右, 不及格率达45%。毕业鉴定能比较正确回答的也就12%, 还有20%的学生几乎一点不懂。这种情况使得老师不愿教, 学生不想学, 被业界称为“惨淡经营之课”。

3 原因

针对学生出现的以上的情况, 笔者归结了一下几种原因。

3.1 任课教师的素质

部分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还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要么是理论知识相当丰富, 要么是实践操作能力强, 很多学校缺乏既有理论又懂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另外,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 教学过程显得过分呆板, 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的拓展能力不强, 往往是就事论事, 缺乏开阔学生视野的能力。

3.2 学生的特点

技校生相对于普通初、高中段学生来说, 文化基础较薄弱, 这是由生源本身所决定的。大部分生源来自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少量的城区生源也以低分段为主, 因此, 从总体上看, 学生入学分数较低, 厌倦于理论学习。

多数技校生的性情好动、喜玩、爱“游戏”, 动手能力较强, 适宜于动作技能方面的工作。

技校生的职业定位是“蓝领”, 毕业生大多愿意从事生产一线技能操作工作, 有当“白领”或升学要求的很少, 所以学习动力不足。

3.3 学校的管理和设备

一些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限于记录出勤状况, 所学课时的多少, 并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 调查和研究, 从而改进管理方法。灵活管理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学校的学习氛围就会好一些, 学生主动学习心愿就强一些, 学习效果就会好一些。

当今许多院校还存在设备不足, 学生实习的机会变少, 甚至一些常用的设备根本就没有, 学生到校之后, 就直接上理论课。没有参加认识和简单的生产实习, 对一些设备的功能没有感官认识。

4 改进意见和建议

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特点,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新生入校后, 根据学校自身的实力, 或是去工厂, 或是在学校实习车间进行1-3月的认识和生产实习, 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为将来学习理论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认识基础。生产实习结束以后要进行测试, 以此方法来初步了解学生对本专业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改进教师在教学中所想不到的问题。

增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情况, 对一些与本专业有联系的专业基础课进行3-4月的强化学习。巩固好其基础知识, 为其专业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提高任课教师的能力, 通过派教师出去进修或引进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使其胜任本课程教学。此外通过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来改进教学方法。

激励学生, 学校定期开展技能比赛, 并奖励成绩优秀的。此外, 要鼓励学习优秀的和能力突出的学生往更高层次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全省或全国举办的技能大赛。

5 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在的一些情况的看法和改进的建议, 有不全或不妥之处还望同行指出改正。我想, 如果教育界同行共同努力, 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 那么改变本课程教学现状, 提高教学质量将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第五版) [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3]苗喜荣.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4]吴启迪.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教结合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与教研版) , 2004, 3, 总第155期.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篇10

1 感性认识阶段

1.1 课题简述

就是在授课前, 教师在课堂上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所涉及的工厂设备加以概括和简介。讲述各章节课题及介绍相关工厂车间机床的名称、用途,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现场参观

就是在简述后, 把学生带到实习工厂或生产车间去参观。虽然这时学生已经有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 以及前几个学期的实习, 但对每种机床结构、原理、零件的加工工艺并不十分了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让学生带着课题纲要及疑问, 亲眼观看车间的工艺流程, 设备外观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看, 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让他们思考、观察, 并做好必要的参观记录。例如在第五章车削教学中, 先简述其主要内容, 再提出现场参观所要了解的问题。即:a.车床的主要部件有什么功能, 主运动是什么?进给运动是什么?b.车削外圆与螺纹在传动路线上有什么本质区别?c.车削刀具有什么特点?车削与拉削、钻削、镗削的应用范围有什么不同?在现场参观时教师的讲解要有的放矢, 要有梯度。让学生接触到设备, 要让学生学有所获, 初步获得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鲜明、生动, 记忆则更加牢固。

2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替阶段

2.1 演示讲授

就是参观后再返回课堂, 教师充分利用挂图、示教板、模型的直观演示或利用教学录像带, 系统详细地讲授课中的重点内容。例如:在车削这一章我运用了教学录像, 先介绍车床的主要部件及其功用, 再运用示教板讲解车床两类运动的产生与传递, 主运动与进给运动的区分, 车螺纹与进给运动区别。在讲授车削的主要内容时, 主要是强调车削各种回转面, 车床的优势在哪里, 让学生知道各种机床的特点、应用范围, 也为后面学好加工工艺打好基础。

2.2 现场教学

就是把学生再带到实习工厂。一改传统“教师讲, 学生听,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现场教学法, 边教边学边做, 边听边看边练, 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在讲授车削方法时, 把学生带到现场, 边教边学边做。先介绍车刀的种类、用途、特点, 装夹要领。其次切削用量选择:即粗加工主要目的是切除加工表面的大部分余量, 提高生产率, 在允许范围应尽量选择大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 而切削速度则相应选取低些。精加工主要考虑保证加工质量, 应选取较小切削深度和进给量, 而切削速度则可高些。最后演示讲授车削方法。例如圆锥面三种车削方法, 即斜置上滑板法、偏移尾座法、靠模法。教师可进行现场操作, 讲解这三种不同的方法, 各自的特点, 适用的范围等, 有些问题本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在现场教学中也会很顺利的得到解决。

2.3 边学边做

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每个学期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安排10周左右的实习时间, 为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用性, 我们根据专业的不同, 所确定的课程重点也有所不同。实习前就给学生布置实际生产中的零件工艺编制任务, 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主搜集资料、自行组织讨论、自主完成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体验从不知到知、从知到知其所以然的成功。例如数控专业 (车工专业) 在实习前布置一些作业, 例如a.了解典型零件车削加工特点;b.了解一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c.实习期间完成一件生产零件工艺编制。机械维修专业主要是对设备维护、维修管理, 要求了解各种机床结构、原理, 维护方法等。

3 理性认识阶段

课堂教学注重剖析生产项目的实际工艺, 以期让学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强调“授人以渔”。同时, 加强师生互动,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在第二学期教学中主要是讲授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以课堂教学为主。本人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例如数控专业主要以车削为主, 重点介绍车削加工特点, 编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学生实习时轴类零件也接触到不少, 这时候教师应精选实例, 做到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 注意从简单的实例通过引申、变化、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并采用一例多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编制工艺的能力。对学生编制的零件加工工艺, 同一零件允许有不同的工艺过程, 只要合理可保留, 最后评选出好的方案, 以资鼓励。同时创造条件, 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多种类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的项目训练。他们利用下午第三节课以及双休日, 组织本专业的同学进行研究学习, 他们以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设立课题。通过收及资料了解现状, 然后研究解决的方案。例如数控专业设立课题有:a.薄壁零件的车削工艺。b.细长轴的车削工艺。c.车削螺纹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等。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 实习教师的指导,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4 三阶段教学法的优势

4.1 直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综合运用

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了常规教学方法, 原来学生听起来十分吃力, 枯燥乏味的现象得到改善。通过三段式教学法,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恰好避免技校生对理论教学的厌学情绪, 而对现场教学的渴望。

“三段式”教学法, 将挂图、示教板、模型、录像等直观教具与现场教学的各自优势共同应用, 互相补偿, 既充分利用了教具的直观性, 又加强了学生对生产的适应性, 既丰富了感性认识, 又加强了理性认识。

4.2 体现了边教边学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现场教学教师讲解、示范, 比在课堂的讲授学生易于接受, 从而克服了课堂教学的抽象性, 教学中的难点也不攻自破。实习期间又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作业, 为下一学期理论教学奠定基础。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 以教促学, 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三段式”教学法将更完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教学软件、课件, 通过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动画表现力, 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生动、具体、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现和对比, 相信今后的教学手段会更丰富多采, 以提高教学效果。

5 三阶段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既可传授理论知识, 又可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并具备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否则理论与实践不能衔接, 会影响教学质量。例如学校的每位理论教师都获得相关专业技术等级证, 专业理论课教师还获得相关专业中、高级的技术等级证。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直观教学、现场教学的时间, 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由于场地不同, 必须事先与实习车间负责人取得联系, 同时要组织好学生, 使现场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

6 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篇11

摘 要 半导体制造工艺是半导体器件以及集成电路制备的基础。《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重点研究半导体器件以及集成电路的制备方法与流程,是微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此,本文对《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进行探索。

关键词 半导体制造工艺 课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01-02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以施敏所著教程为例,该课程在对基本原理介绍的基础上注重对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描述以及工艺参数测量方法的介绍,并在半导体制造的几大工艺技术章节中加入了工艺模拟的内容,弥补了实践课程由于昂贵的设备及过高的实践费用而无法进行实践教学的缺憾。故熟练掌握《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半导体制备的了解,为我们学习微电子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对《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的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半导体器件和关键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基本的制造步骤。第二章涉及晶体生长技术。后面几章是按照集成电路典型制造工艺流程来安排的。第三章介绍硅的氧化技术。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讨论了光刻和刻蚀技术。第六章和第七章介绍半导体掺杂的主要技术;扩散法和离子注入法。第八章涉及一些相对独立的工艺步骤,包括各种薄层淀积的方法。《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最后三章集中讨论制版和综合。第九章通过介绍晶体工艺技术、集成器件和微机电系统加工等工艺流程,将各个独立的工艺步骤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第十章介绍集成电路制造流程中高层次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电学测试、封装、工艺控制和成品率。第十一章探讨了半导体工业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工作量来看,发现《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内容过多,根据学校安排的学时很难上完。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的口述以及PPT展示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书中的图片特别是工艺过程及工艺效果只是简单的图片展示。从教学深度来看,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演示,学生对工艺的参数没有概念,故对书本上的内容理解的深度很是欠缺。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故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 4 进行同步仿真与书本相结合将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工艺仿真不但能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工艺内容,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工艺参数的重要性。下面将结合书本对这种方法进行讲解。《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第一章介绍半导体工艺技术基本步骤,属于概论,为了节约课时对其内容有所了解即可。第2章介绍晶体生长从熔融硅中生长的区熔(float-zone)法单晶生长工艺,为了节约课时对其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即可。第3章介绍硅的氧化包括热氧化过程,由于氧化工艺是半导体工艺的重点内容,应详细阐述,并且教会学生应用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 4 进行同步仿真,观察每一步氧化带来的硅片上结构的变化,对氧化的效果有直观的了解。第4章介绍光刻技术,采用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 4 对硅片进行光刻,观察硅片上光刻图形的变化。第5章介绍了刻蚀包括湿法化学刻蚀和干法刻蚀,刻蚀技术是工艺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采用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 4 对刻蚀进行仿真,比较两种刻蚀方法的效果,并观察每步刻蚀带来的结构变化。第6章介绍了扩散包括非本征扩散,横向扩散。同样采用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 4对扩散过程进行仿真验证,观察可扩散的温度,时间,离子的浓度等参数对扩散结构的影响,为重点教学内容。第7章介绍了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半导体工艺的核心部分,也是常见的工艺步奏,通过采用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 4离子注入进行模拟仿真,观察离子注入的浓度,能量,退火时间以及退火温度等参数对离子分布的影响,加深对工艺参数的理解。另外第8章介绍薄膜淀积。第9章介绍MOS工艺。第10章介绍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封装等工艺技术。最后这三部分由于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器件和电路,内容较多故可以一个典型例子为例进行讲解,同样采用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 4进行工艺仿真,学生能熟练掌握工艺仿真软件后面的内容可以自己进行仿真验证。

四、结束语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 4来模拟工艺过程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工艺的了解。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半导体制造流程还需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进一步改革。c

参考文献:

[1]施敏.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秀琼,余学功.半导体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2).

[3]李琦,赵秋明,段吉海.“半导体器件物理”的教学探讨[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11,(2).

基金项目:(1)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教改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32014);(2)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GX-006)。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篇12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示范项目、练习项目、实训项目的学习, 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可以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辩解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 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 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如何利用项目教学法

在认识了项目教学法之后就可以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对于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1. 要确保项目任务的可行性。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每个章节或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即每个章节讲解了一种加工方法。各个知识体系的容量及实践性具有各自的特点, 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 项目的设定必须考虑其低成本性和可操作性, 否则将会把所设项目变成说书式、逐步脱离实践的理论说教, 弄巧成拙, 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车削为例考虑学校的设备、时间和耗材, 笔者没有要学生加工较大的零件而是采用了一个较小的零件 (但是这个较小的零件包含了车削这一个大项目的所有内容) , 如图:

这个简单的零件包含了车削所有的内容, 有外圆的加工、台阶的加工、沟槽的加工、锥面的加工、孔的加工和螺纹的加工等本项目中的6种加工方法。即以这个简单可行的零件作为一个项目完成车削这部分的教学。

2. 要注意利用项目的发散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项目结构中除了要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模块主体外, 还需要有拓展知识、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的发散点。这些发散点有的是新知识的起点, 有的则是学生思维的敏感点。例如在车削每一个加工子项目中都要向同学们提出是否还有其他加工方法, 或者可以事先列出多种加工方法, 让同学们试试看能采用几种加工方法。如在车削外圆后要进行倒角处理。

3. 要重视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实感性。

项目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 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而项目任务的引入与学生的认知距离过远, 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激情, 减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深度。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首先, 项目设计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生产实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要仔细研究和检索其应用情况, 筛选出更合适的项目素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取得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其次, 项目设置要有渐进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逐步引向新的高度。以轴的结构知识点为例, 选择减速器中轴上零件的装拆为项目内容, 随着学生对每个零件的安装及拆卸方法的应用, 在教师有步骤的提醒下, 学生逐步理解零件轴向和周向定位, 轴与零件的配合特点, 轴的加工工艺, 等等。逐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非常贴近生产实际, 缩短了教育与就业的距离。

4. 要适当增加同一知识目标的项目数, 推动不同类型学生能力的提升。

针对学生智能、兴趣的差异, 教师在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 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在教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设计多个项目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 增强学生项目实践的主动性。

5. 要做好项目教学的过程控制。

项目教学的过程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发展而言, 是学生运用和寻找新理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首先, 学生面对新问题情境、新知识的应用时机及如何选取适当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路较为狭窄。其次, 因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 知识和能力并未真正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在实际问题面前, 本来似乎清晰的规律和方法受到各种环境干扰后又变得模糊不清, 从而渐离教学目标。另外, 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的发生需要随项目展开的时间节奏和内容的序向进行调动和调节, 否则会干扰项目目标的实现。针对以上两方面的情况, 笔者将项目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内容投放节奏控制和教学评价节奏的控制两个部分。通过知识获取节奏的控制使学生能较深刻地把握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性、准确性。再以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项目为例, 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知识分成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进行细化投放, 具体操作时以加热温度的控制为投放时刻, 从而注意了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有效地构建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项目过程中的评价是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自我激励的有效途径, 评价要有多样性, 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要注意项目评价的节奏, 通过有节奏的评价机制为学生的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动力, 而不是打乱正在运行的动力体系。另外, 做好项目过程控制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项目体系的设计, 拓展项目设计的思路, 这样教师产学研结合的能力会更快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课程改革方向是以能力为本位,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实际需要, 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密切的专业基础课程, 选择、设计好合理的项目模式有利于建立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上一篇:伦理审查机构下一篇:体育纳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