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心得

2024-10-07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心得(通用11篇)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心得 篇1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5802211030

车辆工程112熊思源

大三了,期中考试考过,但是写论文心得考试还是第一次。也挺珍惜自己写一点东西的机会,没有作业的逼迫还是很少会动笔的,毕竟是学工科的,高考之后就很少自己动手写长篇大论了。不是计算就是画图,很少有写心得的。说了自己写论文的第一感觉,下面就来谈谈学了半个多学期的机械制造基础和做的三个比较典型的实验的心得与体会。

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从名字就可以听出来,是我们我机械的必学也是很基础很重要的一门课。具体来说主要内容有常用工程材料,工程材料的改性,机械零件的选材,铸造,锻造,焊接与粘接,板料冲压,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成形,无损检测,车削加工,铣、刨、磨削加工,钻削加工和镗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特种加工,常用非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钳工,拆卸与清洗,装配与调试等。

课本的学习还是不够的,我们的实验还是很重要的。我就十分的喜欢做实验急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是知识不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

第一个实验:碳钢及铸铁平衡组织观察

从书本的理论上讲铁碳合金的各个温度和含碳量的晶体状态都是不同的。十分复杂的状态,从简单的书本上看到还是不是十分的生动,让人记忆不是很深刻,看到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将热处理后的各试样制成金相试样,再将金相用4%的硝酸酒精进行腐蚀,使不同相得到不同腐蚀深度,并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表面进行观察,判定各试样的组织。步骤是挺多的,但是我们自己也就做了最后一步。之前的试样的处理还是老师给我们做好的,老师自己也是花了很长时间准备这个试样的。

在最后一步的观察试样中,第一次使用金相显微镜,感觉有点奇怪试样放在显微镜的上面。在对焦的过程中,老是看不到金属表面的状态,而是一直看到自己一直动的眉毛,还是旁边的同学帮忙才看到的。不过真的挺神奇的真的和观察细胞一样都有自己的条纹特征。每种试样都有自己独特的状态,比书上的生动多了。

第二个实验:碳钢的表面淬火操作

这个实验动手乐趣最多,自己选试样,自己加热,自己打硬度,挺好玩的。在加热时叫队友踩踏板,自己拿着虎钳在金属圈中加热试样,知道试样烧到通红,也就是表面加热到获得马氏体,再用水冷却处理,冷却后用将水擦干并用砂纸将试样两底面磨平及圆周面磨光。打硬度是小心控制着上升旋转,成功打下来试样的硬度54.9.问了老师这个硬度不错,感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打铁淬火的过程,自己晶体亲身经历到了,淬火之后铁合金的硬度挺高了很多,感觉还是蛮神奇的。自己上次在精工实习中心钳工自己做的小榔头加上木柄之后,然后使用起来非常软,敲两下就凹进去了。可以考虑淬火给它加加硬度。

第三个实验: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主要理论原理还是奥氏体化后的钢件,经不同冷却速度冷却后将获得不同的组织,在宏观上将表现出不同机械性能,通过对宏观性能的测定,判断其内部组织的不同。淬火后的钢件,经不同温度回火后将获得不同的组织,在宏观上将表现出不同机械性能,通过对宏观性能的测定,判断其内部组织的不同。经过一个大组分工的协作,好几组实验数据我们就一下的出来了。只是以前听锻造老师讲过锻件冷却的方法有很多种,原来这个也有好多钟冷却方法,而且冷却后的硬度也不一样,而且相差的很大,空气冷却的碳钢只有20HR左右的硬度额,而回火温度不同水冷的最高硬度可以达到60HR左右,这是十分大的差别。估计在工业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机械制造基础的学习和三个实验让我对制造的认识更加全面。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这样的实验。学习不能值停留在纸上谈兵,使学习更加有趣,更贴近以后我们的工作。锻炼动手能能力,不做书本的秀才,全面发展。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心得 篇2

一、课任安排

高职单招《机械类专业基础知识》由四门课程六大模块组成。四门课程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基础》, 六大模块是“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基础”、“金属基础知识和材料热处理”、“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由此可看, 机械专业基础知识涉及面广, 知识信息量大, 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只有合理安排课程才能使考生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建议由同一个老师承担全部课程, 执行一站式教学。以往本校升学班四门课各安排一名教师, 结果大家各自为政, 各施其责, 课程没有统筹, 相互分裂, 衔接性也比较差。当然, 由一个老师承担全部课程对任课老师是很大挑战, 但它的好处是能够统筹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课程。如在机械零件学习之前要先安排学习金属的力学性质、钢的牌号及金属的热处理, 这样在学习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时就会比较准确;再如, 把轮系的功用放在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中的车床介绍之后来讲, 学生对轮系实际应用就有感性认识。此外, 任课老师还应根据课程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反应来科学安排课程进度。

二、时间安排

升学班一般安排一学年的考前辅导时间, 周学时8节为宜。一学年按30~32周计算的话, 总学时约为240~250。第一学期上完《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和《静力学》, 第二学期上完《材料力学》和《机械基础》。第二学期大约120节课, 应留下45节左右的时间复习、讲评, 其中制图复习用到4~6节、金工8节、力学8~10节、机械基础8节, 其他时间用于模拟考和讲评试卷。历年的高考真题是很好的练习材料, 一般做完5份真题后就会对考试内容、形式、重点有了真切的了解, 而后要安排真题试卷讲评, 对学生感到特别有难度的部分要详细分析解答。之后再做三次实战模拟考试, 实战模拟考试要严格执行考场纪律并不得拖延时间。

三、备课实务

鉴于由一个教师承担此全部专业课程, 在时间紧、任务重, 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任课教师必须全力以赴。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 吃透复习指导书, 熟悉全部考纲内容, 对不熟悉的模块, 找出至少三本同科目专业教材, 进行自我学习和比较。

2. 编制课件。针对学生缺乏对机械和工厂的感性认识, 需要教师在掌握复习指导书的基础上编制课件。对于课时只有一年, 内容如此庞大的学习, 最佳的途径是给学生编制有实景、有动画、有图像的课件。编写课件可借助于在网上有各个学科的精品课教学课件、同行教师教案。编制课件时, 特别要注意PPT上的文字不要太多, 多用插图, 视频、动画, 使其生动形象。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对教师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笔者在网上找到了所有的车床基本知识、车削加工和钳工等操作视频, 以及大量的机械专业知识的Flash, 比在现场看得更清楚。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收藏有用的网页, 遇到困难时才知道去哪里找寻。

3. 教学的通俗化。学过机械的人都知道, 这个专业的学习是很枯燥的。因此, 在遇到复杂理论问题时, 要力争用学生能够了解的生活体验, 通俗化讲解。例如, 学生反映材料力学很难, 其中讲到应力、应变时, 学生弄不懂, 笔者就用生活常识来讲解。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讲解时打比方, 一套100平方的房子售价100万那么每平方是多少钱, 学生马上回答是1万, 怎么得来的?100万÷100m2=1万, 那么这1万便是单位面积的价格。即100万是总价, 而1万是单价, 应力的概念与此相似, 内力是由外力引起的作用力, 是使杆件变形的总力, 如果内力是100N, 杆面积100mm2, 应力就是1MPa, 即100N÷10mm2=1MPa (注1N/mm2=1 MPa) , 100N是杆受力总量, 1MPa就是受力的单量;同理, 线应变公式中, △L是变形的总量, ε变形的单量;所以直杆线应变就是在应力作用下单位长度的相对变形量。再如, 应力集中, 是构件截面突然变化时局部应力显著增大现象, 快熟面塑料包装袋设小缺口容易撕开, 就是利用了应力集中原理, 反之阶梯轴的轴肩处设圆角就是防止应力集中易破坏。总之, 在授课时应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讲解纯理论,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积累日常生活所蕴涵的学科理论, 化深为浅, 化繁为简,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

4. 制作图表和编写口诀帮助学生掌握关键学习内容。有些重要节点可编成口诀, 如按载荷性质划分轴:心轴受弯不受扭、传动轴受扭不受弯、转轴受弯又受扭。公差:间隙配合孔大轴小、过盈配合孔小轴大、过渡配合孔轴大小同。常用车刀种类和材料:常用车刀五大类, 切削用途各不同, 外圆内孔和螺纹, 切断成形也常用;车刀材料种类多, 硬质合金高速钢, 高速钢刀可水冷, 防止退火保硬度;硬质合金勿水淬, 骤冷易使刀具裂。有的还可制成图表 (如表1) , 便于学生记记。

四、考前辅导

考前辅导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考前辅导包含 (上接第55页) 两个内容——知识准备和心理疏导。考前两周以做题、解题为主, 针对学生在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归纳出来重点提醒, 不理解的部分一定要讲清楚。对程度稍差的学生以鼓励为主, 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去参加考试。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笔者总结了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具体地说就是:经过10份左右的高考真题模拟考试后, 学生对自己的实力会有一个实事求是的估计,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期望值, 但要注意不要互相攀比, 以免挫伤自信心;个人的水平不同, 告诉学生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就算是成功;考前多多鼓励学生, 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表扬;让学生多对自己做积极的暗示, 努力克服焦虑情绪;这样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并在考场充分发挥。

摘要:机械专业基础知识涉及面广, 知识信息量大, 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文章探讨如何合理安排课程, 使考生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任安排,时间分配,备课实务,考前辅导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心得 篇3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兴趣在中职学校任教以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中职学校理论课部分十分不感兴趣,但是理论课又是实践课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学科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统一起来,把以往的理论部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从实践中给学生自己学习和总结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总结理论结果,然后我们在到理论课中与学生得出的结果进行对照,从而找到最为理想的理论知识。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我们就运用了这样一个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视和逐渐的感兴趣,达到愿意上理论课和接受理论课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也不断地被提升。

一、总结经验探究多种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在中职学校的招生中,多数学生的理论和文化知识都是比较偏弱的,同时对机械知识的接触也是十分少的,有的刚听到都觉得一脸的茫然,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立体几何部分的想象力十分薄弱,对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能达到良好的接受效果,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机械基础教学课堂上,应该多利用可便携的实物进行实景教学,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实验,将理论上的知识和实际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相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有亲身感受感,学生能够听明白的同时感觉又非常的真实,也就能够把理论专业知识理解的更加渗透。在发动机构造及维修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常规的挂图式教学和多媒体投影辅助授课,这样的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细部的零部件是看不清楚的,但是通过立体整合图形的演示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官的认同,仍然不能一目了然地知道里面的内部结构,这样我就把实际的曲柄连杆机构、气缸垫、凸轮轴等实物搬上讲台,然后配合三D效果图。实物的有无和实物的大小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来实现。我在讲解一个器械工具的几何角度时,由于这个器械工具的外形相对较小,无法把切削的部分完全展示给学生看。因为,我就在课外时间自己制作了一个大小近乎其十倍的相同器械工具,以书作为平面。尽管有些学生可能存在想象空间差的问题,但这个方法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利于课堂内容真正的被学生理解。学生就一下子领会了知识和实际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搞好专业性的教学。《机械制图》课中学生总是存在空间想象力差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克服。

通过我们不断地钻研教材和充分准备好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就能够更好地上好机械基础专业课,我们常说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桥梁,同时也是教师实现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们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在教材浓缩上有了一定的因素,很多素材都是大学里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虽然在中职学校的内容降低了,但是教材和内容之间有的衔接有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找到合理的教材内容和讲解方式方法。教师钻研好教材的内容和掌握适宜的教学场景,再讲课时就可以把握好教材的宗旨和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接受教材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做到突出重点,掌握难点,理解教学目标。

二、努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目标下,虽然已经体现出课程改革的实施内容,但是许多教师还是出现以书本为不变的讲解,没有提高学生的感官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迹象,再加上学生的理解能力上的偏差,教师就无法达到讲解的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针对我们目前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以实际的情景教学入手,先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学生体验到的结果上入手,找到适宜的教学方式,然后在巩固理论知识,这样学生看到实景教学,感官兴趣就来了,这样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心理因素就产生了,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就非常好进行了,教师再想一些合理的办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更加愿意对学习进行钻研。

三、在中职学生学习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机械设计基础实习心得体会 篇4

部分教师似乎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致使在后期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不知从何下手,而在工作中,不善于将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应用操作不合理甚至发生重大错误。

因此,通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内容与就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提高自我找错,及时改正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我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

有研究者将教学的观点归纳为两种: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师的教和传授,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对教学词条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认为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所知所能告诉、展示给学生,使之听到、记忆、看清、模仿、学会。第二种观点,强调学生的学,认为教学就是使学生学会、会学。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从自身活动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到底哪种合适?

此前,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所有的中、高职机械基础类课程都沿袭本科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教学,轻视实验和实训,甚至有些学校没有机械基础实验室或成为摆设,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全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近几年,众多学校都派出骨干教师远赴德国学习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了本科教育“重教学,轻理论”的教学模式,提出了“用实践教学督促理论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并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模块化,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形成。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具有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科实验能力,同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此目标,我们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的全新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的项目化、模块化实现课程内容重构,方便不同专业的同学学习。课程设计方法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的宗旨,课程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实践性。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步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具备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

2.重构知识,以就业为目的

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淡化纯理论分析,强调应用性知识的灵活运用。对教师而言,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追求全面讲解,其结果是对学生来说最重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常常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这就需要教师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简化非重点”。在选取实例时,注重实例的典型性、覆盖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并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适合学生学习,既保证了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在学习过程中要符合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结合专业知识,与其就业相结合,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轴的强度计算和设计步骤等难度较大,对较为繁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让学生对轴的类型、功用和结构设计重点掌握,对复杂的设计计算过程简单了解,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应用基本和常用知识,为兴趣较浓的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留出余地。

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既懂得原理又会操作,正是高职学生特点和优势所在,只有掌握了机床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驾驭它,进而减少不合理操作及由此带来的日常维护和维修问题。根据调研情况分析,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际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再三强调。例如,失效分析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是设计零部件的基础,是选择传动系统的依据,而失效本身是造成机床维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讲课过程中对带、链失效形式,需详细讲解,并仔细分析每一种失效的原因,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分析,对于齿轮、蜗杆、轴承等的失效形式,则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在由浅至深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也会注意自己的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失效操作,从而增加机床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岗位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3.教学手段,以多元为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按照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更为简单,采用以你问我答的形式,这对本科生是行之有效的,而面对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未必奏效。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有本质的不同,与此同时,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水平更不同,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要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

对比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法。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而任务驱动则是通过任务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授仅仅起到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思维的作用,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亲自实践,习题、大作业、设计方案讨论、参观等教学环节必不可少。例如,在学习机械传动时,以减速箱为设计目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

现场教学法。高职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甚至能熟练操作多种机床,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对理论与实践的转换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使大多数学生只会简单操作,不能将实际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既然有这么多实践的机会,为什么不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真真切切地打开机床,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零件的结构、工作状况,这样的教学模式生动、深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比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对比法,例如,学习三种机械手(平面连杆机构机械手、凸轮机构机械手、不完全齿轮机构机械手)的对比学习,培养了自身的创新意识,消除了学习机械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把静态的二维图像演化为动态的三维模型,使枯燥的传统教学变得直观和生动,从而弥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眼界,使最新的科技信息及时传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除了教学手段多元化外,考核模式也要推陈出新,除了采用传统的“一张考卷”定能力外,我们还可以考虑采用小课题形式。例如,若干机械课程设计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可单独完成,也可自由组合,也可设计多个方案。在此期间考虑到学生知识面不足的问题,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要由浅至深逐步过渡。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必备素质,团队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

总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前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不断地进行,不断地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改革必须和其他专业课结合起来,使整体教学脉络通畅,使《机械设计基础》更有利于激活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1.实习心得体会

2.推荐实习护士实习心得体会

3.大学生实习心得体会

4.服装厂实习心得体会

5.PS实习心得体会

6.土木实习心得体会

7.实习心得体会怎么写

8.报社实习工作心得体会

9.化工实习心得体会

10.物流公司实习心得体会

基础学习心得 篇5

为了加强我们的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学习,学校这学期给我们安排了《基础工程》这门课程。既然是学校安排的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基础工程这门课程也逐渐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习了这门课程,也让我有诸多的收获!

任何建筑物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一般而言,将承受建筑物各种作用的地层称为地基,而将建筑物与地基接触的最下部分,也就是将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称为基础。基础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为桥梁,道路及其它人工构造物基础及其所在地基的设计与施工,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

基础工程课程内容涉及其它学科较多,因而要求我们有较广泛的先修课知识如《公路工程地质》,《土质学与土力学》,《桥涵水文》,《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和《桥梁工程》。尤其是《土力学与土质学》,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要求我们要有较好的土力学基础,并且注意两门课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要能熟练的运用土力学的知识,来解决基础工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方案,计算中有关参数的选用,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上部结构形式,作用特性,材料情况及施工要求等因素全面考虑。施工方案和方法也应该结合设计要求,现场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设备,施工季节,气候和水文等情况来研究决定。因此,应在事前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必要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资料。这门课程是一门考察我们综合能力的课程。

《基础工程》课程总共包括七章内容,包括了导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桩基础的基本知识及施工,桩基础的设计计算,沉井基础及地下连续墙,地基处理和几种特殊土地基上的基础工程。我们主要学习了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及地下连续墙和地基处理。

学习了导论部分,让我对基础工程有了最基本的认识。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正常的使用起着根本的作用。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如有缺陷,较难发现,也较难弥补和修复,而这些缺陷往往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安全。

基础工程的进度,经常控制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基础工程的造价,通常在整个建筑物造价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或深水中修建基础更是如此。了解到这些内容,让我更加明确基础工程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在我们以后在工作中对基础工程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浅基础按不同标准的分类。按照受力条件可分为刚性基础(也称无筋扩展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两大类。而浅基础根据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刚性扩大基础,单独和联合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和箱形基础。

这一章我们还学习了刚性扩大基础的施工,了解了基坑的开挖及围护,基坑排水方法,水中刚性扩大基础修筑时的围堰工程的施工方法。学习了不同类型板桩墙的侧向压力计算方法,还掌握了基坑稳定性的验算方法和封底混凝土厚度计算公式。学习了如何确定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学习了刚性扩大基础的设计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基础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验算。这一章加深了我对浅基础的了解,让我初步认识到基础工程这门课的多样性,复杂性。

通过桩基础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单桩,单排桩,多排桩不同的特性,以及各种桩基础的适用条件。桩基础按承台位置可分为高桩承台基础,低桩承台基础。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沉桩,灌注桩,管桩基础,钻埋空心桩。按桩的设置效应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按承载性状可以分为摩擦桩,端承桩,主动桩,被动桩,竖直桩与斜桩。按桩身材料的组成成分又可以分为钢桩,钢筋混凝土桩。

根据基桩的构造不同,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这一章还介绍了各种桩基础具体的施工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水中桩基础施工的特点,方法,注意事项。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如何检验桩基础质量。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单桩承载力。在学习单排桩基桩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我们了解计算地基系数的不同方法包括m法,K法,C法,和常数法。有了单排桩的基础我们,还学习了多排基桩内力与位移计算,掌握了这些计算方法,我们也就掌握了桩基础设计计算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我们期末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学会了如何设计桩基础还不够,我们还学会如何验算自己设计的桩基础是否合格。我们学会了从单桩轴向承载力,单桩横向承载力,单桩水平位移及墩台顶水平位移,弹性桩桩侧土的水平土抗力,群桩基础承载力和沉降量等几个方面检验设计好的桩基础是否合格的方法。当然一个完整的桩基础少不了承台,我们也学习了,承台的设计计算和承台局部受压,抗冲切,抗弯和抗剪承载力验算。这一章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沉井基础及地下连续墙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沉井基础的特点,适用条件,沉井基础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混凝土沉井,钢筋混凝土沉井,竹筋混凝土沉井,刚沉井。沉井按形状分类可分为圆形,矩形,圆端形根据井孔布置方式又可分为单孔,双孔,多孔沉井和多排孔沉井,按沉井的立面形状可分为柱形,阶梯形和锥形沉井。

同时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沉井基础的构造,了解了沉井基础的组成部分——井壁,刃脚,内隔墙,井孔,射水管,封底及井盖和它们各自的作用。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各种沉井施工的过程,注意事项及各种施工问题的处理方法。我们了解了地下连续墙的概念,类型,特点,构造及其应用与发展。我们还自学了沉井的设计与计算。

在地基处理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什么是软弱土地基,以及它的危害。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方法主要有一下几个类别置换,排水固结,化学加固,振密挤密,加筋。每种类别里面都包含了若干种具体的施工方法。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在不同的土类中产生不同的加固效果,并也存在着局限性。

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条件等亦存在显著差别,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因此,对于每一工程必须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方案的比选,选择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可行的方案,既可以是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

我们了解了软土的成因及划分,软土按沉积环境可分为滨海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沼泽沉积。软土的工程特性包括1含水率较高,空隙比较大2抗剪强度低3压缩性较高4渗透性很小5结构性明显6流变性显著。我们掌握了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软土地基的沉降包括固结沉降,瞬时沉降,次固结沉降。我们详细解了换土垫层法的过程和它的优点,排水固结法的原理,施工方法。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基础工程方面,也早就表现出高超的技艺和创造才能,许多宏伟壮丽的中国古代建筑逾千年仍留存至今安然无恙的事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河北赵州安济桥,是世界上首创的石砌敞肩平拱桥。采用扩大基础建在较浅的密实粗砂地基上。赵州桥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有关桥梁基础工程方面的工艺和技术成就,因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仅限于凭经验的感性认识阶段。

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我国的桥梁技术一度陷入停滞状态。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专家学者的赶拼,我国桥梁技术水平在五十年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经过我国桥梁工作者呕心沥血,锐意进取,我国桥梁深水基础技术已进入世界前列,进入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的先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迎头赶上外国的先进技术,我们今天更要认识到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学好基础工程未将我们祖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出一份力。

通过一个学期的基础工程课程的学习,我从一开始的不了解到现在慢慢的认识到基础工程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这是老师平时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的结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课程的了解也逐渐的加深,自己对课程的认识也有了根本的改变。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和信心,也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工程学习心得 篇6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基础工程》,任何房屋都有基础,那基础工程的重要程度就不言而喻了。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基础工程这门课程也逐渐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习了这门课程,也让我有诸多的收获!

《基础工程》课程总共包括七章内容,包括了地基基础设计原则,浅基础,连续基础,桩基础,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地基基础抗震。我们主要学习了浅基础,连续基础,桩基础,和地基处理。

浅基础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浅基础按不同标准的分类。按照受力条件可分为刚性基础(也称无筋扩展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两大类。而浅基础根据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刚性扩大基础,单独和联合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和箱形基础

通过桩基础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单桩,单排桩,多排桩不同 的特性,以及各种桩基础的适用条件。桩基础按承台位置可分为高桩承台基础,低桩承台基础。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沉桩,灌注桩,管桩基础,钻埋空心桩。按桩的设置效应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按承载性状可以分为摩擦桩,端承桩,主动桩,被动桩,竖直桩与斜桩。按桩身材料的组成成分又可以分为钢桩,钢筋混凝土桩。根据基桩的构造不同,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这一章还介绍了各种桩基础具体的施工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水中桩基础施工的特点,方法,注意事项。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如何检验桩基础质量。

在地基处理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什么是软弱土地基,以及它的危害。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方法主要有一下几个类别置换,排水固结,化学加固,振密挤密,加筋。每种类别里面都包含了若干种具体的施工方法。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在不同的土类中产生不同的加固效果,并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一个学期的基础工程课程的学习,我从一开始的不了解到现在慢慢的认识到基础工程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这是老师平时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的结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课程的了解也逐渐的加深,自己对课程的认识也有了根本的改变。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和信心,也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心得 篇7

一、总结经验探究多种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在中职学校的招生中, 多数学生的理论和文化知识都是比较偏弱的, 同时对机械知识的接触也是十分少的, 有的刚听到都觉得一脸的茫然, 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立体几何部分的想象力十分薄弱, 对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能达到良好的接受效果,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方式和方法,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机械基础教学课堂上, 应该多利用可便携的实物进行实景教学, 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实验, 将理论上的知识和实际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相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有亲身感受感, 学生能够听明白的同时感觉又非常的真实, 也就能够把理论专业知识理解的更加渗透。在发动机构造及维修一课时, 我首先利用常规的挂图式教学和多媒体投影辅助授课, 这样的方式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细部的零部件是看不清楚的, 但是通过立体整合图形的演示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官的认同, 仍然不能一目了然地知道里面的内部结构, 这样我就把实际的曲柄连杆机构、气缸垫、凸轮轴等实物搬上讲台, 然后配合三D效果图。实物的有无和实物的大小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来实现。我在讲解一个器械工具的几何角度时, 由于这个器械工具的外形相对较小, 无法把切削的部分完全展示给学生看。因为, 我就在课外时间自己制作了一个大小近乎其十倍的相同器械工具, 以书作为平面。尽管有些学生可能存在想象空间差的问题, 但这个方法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 利于课堂内容真正的被学生理解。学生就一下子领会了知识和实际的效果,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搞好专业性的教学。《机械制图》课中学生总是存在空间想象力差的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克服。

通过我们不断地钻研教材和充分准备好相关的专业知识, 教师就能够更好地上好机械基础专业课, 我们常说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桥梁, 同时也是教师实现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 我们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在教材浓缩上有了一定的因素, 很多素材都是大学里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虽然在中职学校的内容降低了, 但是教材和内容之间有的衔接有些问题, 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 找到合理的教材内容和讲解方式方法。教师钻研好教材的内容和掌握适宜的教学场景, 再讲课时就可以把握好教材的宗旨和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接受教材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做到突出重点, 掌握难点, 理解教学目标。

二、努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目标下, 虽然已经体现出课程改革的实施内容, 但是许多教师还是出现以书本为不变的讲解, 没有提高学生的感官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迹象, 再加上学生的理解能力上的偏差, 教师就无法达到讲解的最佳的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针对我们目前了解到的实际情况, 教师应该以实际的情景教学入手, 先让学生亲身体验, 从学生体验到的结果上入手, 找到适宜的教学方式, 然后在巩固理论知识, 这样学生看到实景教学, 感官兴趣就来了, 这样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心理因素就产生了, 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就非常好进行了, 教师再想一些合理的办法, 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增强, 学生更加愿意对学习进行钻研。

三、在中职学生学习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心得 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探究 创新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根据教育部[2001]6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其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产学习活动。”它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4大类型,即课题探究类、项目设计性学习类、体验性学习类和实践性学习类;3种主要组织形式,即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4个主要步骤,即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处理撰写研究成果;5个主要性,即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6个主要目标,即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毫无疑问,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团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策略

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是极富生机活力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我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了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结合学科特点,发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围绕的问题一般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它远比学生在课堂和课本中所面临的世界更广阔、深远而且更生动。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知识。机械设计基础是基于实验(训)基础上的一门专业技能基础性学科,很多概念、机构都与实验(训)、实例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训)探究,不仅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和规律。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并且能长期坚持下去,则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及利用信息的能力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被动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当学生选定研究课题后,自己收集并处理信息,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分析、归纳。同时讨论、交流、辩论,既可以在学生间进行,也可以在师生间进行。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的综合性特点,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学科综合。如在学习绘制极位夹角、机构运动简图时,学生就需要运用机械制图中的作图法来完成;减速器中轴传动图也需要机械制图中的识图知识,这将会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及信息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传统教育中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期中、期末考试,即考试分数高,被称为好学生,否则就是差生。而研究性学习,在传统教材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学生平时的积累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来综合评价学生。我是通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记录下每一位学生自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就某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及进行这项活动的心得体会、有待改进和提高的方方面面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等来综合评价学生的。

每一次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会把社会、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当作主要渠道寻找信息,进行广泛的阅读,参与社会实践,他们主动地提出问题,敏锐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思维品质,对在研究性学习中突现的“灵感”或“创新”的想法或做法,也可以提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和延伸,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欲望。

4.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机械设计基础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在课程教学研究中,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尊重他人的想法,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加强了学生对社会市场的了解和认识,增进了学生与本专业、行业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靠传统教师给予知识的传授,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还需要通过在职业学校各类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Java基础学习心得笔记 篇9

Java基础学习心得笔记

对于很多只会C语言的初学者而言,面对java基础语法学习,反而感觉很难,其实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语法难,而是一种编程思想的转变。面向过程就是把你的代码封装成函数,然后依次去做一件事情,面向过程是把你要做的事情抽象成对象,告诉对象去做。所以要想学好java入门,必须知道类和对象的概念。

类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抽象描述,比如人类,动物类,交通工具类;对象即是对类的具体实例化,比如张三是人,猫是动物,飞机是交通工具(对象-----类)。Java基础入门学习路线可以总结为四步走:

1.java开发环境的搭建;

2.java初级之基础语法学习(80%类似C语言);3.java中级之面向对象编程学习(重点); 4.java中级之应用编程学习。

第一步:JDK软件开发包时java软件开发环境,包括jre运行环境和jvm虚拟机,在oricle官网下载javaSE版本JDK包;配置好环境变量就可以使用了。

第二步:java初级语法学习,1.基本数据类型整形,字符型,字节型,长整形,短整形,浮点型,双精度,布尔型;

千锋教育-中国IT职业教育领先品牌

千锋教育 精品课程 全程面授

2.运算符+,-,*,/,%等; 3.控制流(while,switch,if else);4.数组的定义方式。

此阶段基本无难度,只要了解练习例题。

第三步:java面向对象学习,1.类和对象;

2.java语言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3.一些关键字学习(static,final,abstract,extends)等。这是重点,大家根据知识点一步步研究学习才是关键。

第四步:java应用编程,例如:文件IO,集合(类似C语言数据结构),异常处理,线程,网络,JDBC数据库操作等,都是掌握面向对象以后,在查找不同的类使用类中不同的方法达到应用的效果,所以并不会很难。等基础语法掌握了就可以继续后面框架学习(java web方向,android学习),相信明确思路你会豁然开朗,更有学习动力。

以上没有具体的实例和知识点讲解,分享的只是完全没接触过java的初学者自学java的思路和学习的流程,应该把握的重点,希望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想学好Java,找一家靠谱的培训机构,能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千锋教育-中国IT职业教育领先品牌

千锋教育 精品课程 全程面授

千锋教育的Java培训对互联网的历程及发展有着极为远见的规划,因此结合大数据潮流,融合最前沿资讯,对接名企最新需求,对Java的发展及潮流方向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控,让学员赢在现在的同时,更让学员赢在未来。

千锋教育力造IT培训领导品牌,学员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大专以上学生,力求为你营造最优质的学习环境。千锋教育现在更有0学费入学、2周免费试听、跨学科周末班限时免费送活动,一次报名,学习双技能,如同打了五折。欢迎你前来咨询,试听。

千锋教育-中国IT职业教育领先品牌

千锋教育 精品课程 全程面授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篇10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三个月过去了,在这我讲讲我的一 些学习心得。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后面我如果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以上便是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三个月的心得体会了。

孟晨凝

2017.2.8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篇11

关键词 机械制造基础 金工实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因其知识点多、涵盖内容广、实用性强而被列为理工科类各专业,特别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工实训等前述课程的具体应用和理论的提升;是机械设计、生产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三新”知识不断涌现,而课堂教学课时又大幅度压缩,这一矛盾使得教师不得不在理论教学内容的取舍、组织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寻找出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笔者认为,明确课程的特点,教授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学习方法,并以两条主线和一点为平台,精简并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等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明确课程特点,做好教学互动的思想准备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在组织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双方都应有所思想准备。

(1)课程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课程本身内容多、理论上微观层次多、实验(实训)上宏观规律多、具体材料种类多、实际工艺方法多。(2)实验和实习是重要的基础—实践性。本课程的发展与基础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材料科学自身的理论是建立在自己特有的实验基础上的。有的图表完全是由实验测得的,目前还不能从理论上推导出来。更多的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对此要有思想准备。

2 抓概念找规律,训练学习方法

2.1 彻底搞清主要的基本概念

名词术语:搞清定义,弄清思路;概念:需要花力气彻底弄清实质;观点:仔细弄清思路。

其中最重要的是概念。只有概念清楚,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术语,才能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才能在复杂的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2.2 始终抓住“一个核心两条线”

课程的基本观点提出:材料的性能决定于内部组织—“一个核心”。

改变材料性能的因素有二:化学成分(内部因素);各种加工工艺(外部因素)。因而有:成分—组织—性能;工艺—组织—性能。这样,就可以将繁杂的内容理顺,将前后各章节内容建立有机的联系。

2.3 头脑中要建立一系列的图像和模型

对于机理和概念必须建立具体的模型(如结晶过程图像、晶体结构模型等)。用图像、图表、曲线等科学语言来理解、表达和记忆课程中的理论、概念、观点和规律,既简便又明确。

3 合理归纳重点和难点,大胆取舍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的取舍是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是否能达到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仔细分析教材,然后才能做出取舍的判断。

(1)将直观教学能获得较好效果的有关内容安排在金工实训中完成。例如,可将各种铸造方法、特别是砂型铸造方法等内容安排在金工实训中完成,理论教学只归纳,不细述。又如各种传统机械加工机床的结构、传动原理及加工范围等内容,也可以安排在金工实训中完成,理论授课时干脆舍去不讲。现场教学更直观,更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对容易理解的内容安排以学生自学为主。例如,可以将铸造 、锻造、焊接及粉末冶金等各种成形方法安排在课前自学,理论授课重点讲解成形原理,由此引出各种成形方法的优缺点、容易出现的缺陷,从而归纳和提升成形方法。

4 以两条主线和一点为平台,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总的教学课时,首先安排好“三新”知(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52页)识内容的授课课时,将传统加工知识内容以两条主线进行归纳、总结式教学。

(1)以铁碳合金状态图为主线,将热加工部分内容串成一线。包括金属材料热处理(重点在“四火”)、铸造、锻造和焊接等内容串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由加热的温度不同,引发出各种成形方法带来缺陷不同,进而引入避免和消除这些缺陷的办法也不同。

(2)以加工精度为主线,将冷加工部分内容串成一线。由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引出它们的加工特点。例如,虽然牛头刨床的加工精度较低,但是它的运动很有特点。它的主运动是由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而得到的,它的进给运动是由间歇运动来完成的,这些运动的形成是刨削的一个突出特点。经过分析,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掌握机构学及传动机构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的生产实习指引了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从积屑瘤的成因过程,可以引发学生了解切削用量选用原则,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各种切削方法的加工能力与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3)以“新”字为点(重点),及时引入“三新”知识内容。所谓新,它是在传统的材料、传统的加工方法及工艺和传统的加工技术无法或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诞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使用前提要求)新材料→(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或难以完成的)新工艺→(针对性地产生了)新技术。

当今“三新”知识新月异,更新周期短之又短,而教材内容总是至少要滞后3年左右的时间。例如,当我们的教材刚开始引入AutoCAD/CAM知识的时候,沿海地区已经大量采用基于Pro/Engineer的NC加工技术和集CAD/CAM/CAE于一体的UG集成技术。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及时搜集相关知识,并及时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及早触摸前沿技术。这样,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对“三新”知识的理解。

5 将“工艺”贯穿课堂教学始末

无论是传统的成形方法,还是各种新的成形方法,课堂教学都应紧扣“工艺”两个字,特别是切削加工部分,更是重在工艺。最后引出工艺过程的概念,这是本课程的高潮,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总结和提升。通过对工艺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不但冷加工的各种加工方法需要运用工艺过程的知识,热加工的各种成形方法也需要运用工艺过程的知识。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知识,不单是传统成形方法需要,采用数控机床等新的加工方法,也都必须首先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由此可以使学生对工艺过程部分内容引起重视。

6 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使课堂教学直观、清晰、生动、易于理解,可以大大地扩充知识内容,使有限的授课课时充分发挥作用。

例如,可以将平常难以见到的激光焊、爆炸焊等焊接方法用录像片段展现,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电弧焊基本原理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联想到焊接缺陷的产生和防止。又如,粉末冶金在课堂上花两节课时间讲授还只会使学生一头雾水,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十几分钟可以使学生明明白白。对一些有关原理和工艺方面的知识点,制成CAD、CAI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环节,是个复杂而细致的问题,只有不断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才有可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參考文献

[1] 周积德.机械制造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在派出所实习的总结报告下一篇:300字初三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