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答题规范有哪些 化学如何答题(共12篇)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有哪些 化学如何答题 篇1
注意答题区域,按照网上阅卷要求,不要出边框,不要答错位置。要逐步养成边做题边向答题卷写答案的习惯。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语言表述要简洁准确、条理清晰。
答题规范
1、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分清是 “= ”还是“ ”,如盐水解方程式一般要用“ ”其产物也不能标“↓”或“↑”,弱电解质的电离一定要用“ ”,都不能用“=”。
3、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写。如“溶解度”单位是g,摩尔质量有单位为g.mol-1,物质的量浓度等,若不写单位就失分。单位要用字母表示,不能用汉字表示。
4、要求写“名称”一定要用汉字写,不能写分子式或其他化学式。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结构式、要求写离子方程式等要看清,防止张冠李戴。
5、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氟化氢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等。
6、请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指向性是“正确的是”还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
7、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要“陆、海、空”全方位进行。避免简单化,一叶障目。
8、防止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原电池正负极,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混淆。
9、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①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②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忽略了部分取用关系;③讨论题,缺讨论过程;④计算结果一定要准确;⑤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10、对推断题,要根据题意,无机物、有机物均应全面,综合考虑。注意关键词和关键步骤。
11、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如果填的是物理量,还要看注意带单位。
12、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要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号,反应热的单位注意是kJ·mol-1。写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条件、符号。
13、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要认真读题,找出关键词,寻找突破口,不要思维定势;碰到难题更要镇静,要知道,难大家都难。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试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你应该通过读题解题得到这些小分。
14、考试时切忌“反常”,仍然是先易后难,先做第一卷,后做第二卷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有哪些 化学如何答题 篇2
学生在答卷解题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分值是由于以下的因素而丢失的:简答题的表述不是不够科学、准确、规范、严谨, 而是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等;计算题存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数字的问题;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没有符合关键理论;审题时急于求成、马虎草率, 还没理解题意就答题, 没有注意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句等;没有根据要求回答。因此,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自始至终要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养成。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注意以下环节:
一、审题
“出题人是精明人”。高考试题中往往有多个信息点 (包括卷首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 大题指导语, 题中明显条件和隐蔽的弱信息如正确、不正确等相关要求类;无色、酸性等限制条件类等) 。如果遗漏或看错, 则使一切努力变为徒劳, 造成无谓的失分。审题是最大的障碍:应学会抠题眼, 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 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 然后仔细琢磨, 体会命题意图, 降低过失性失分。具体做到“四要”:
(一) 要理解关键字、词、句, 一个逗号一个逗号地读题。
如正确、错误,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结构式、电子式等等, 特别注意括号中给的信息。如果没有用的话出题者是不会给大家的。
(二) 要边分析边写出题中的所有反应或信息。
(三) 要明确题中所给的现象和数据。
(四) 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为此对Ⅰ卷的信息点可用笔打点或横线加以强化, 也为以后的检查速度奠定基础, Ⅱ卷虽不能做明显的记号, 但可通过反复读记达到强化信息点的目的。
二、规范用语,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阅卷人是挑剔人”。这是同学们在考试中失分较多的地方, 但又是学生高分不可轻视之处。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 而是比谁做得准。而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所以我们在平时做到认真、认真、再认真, 考试才能简答完整, 要点准确, 语言简练。
三、解题速度的控制
慢工出细活, 虽准但综合效率差, 快可节省时间, 但过快会使审题匆忙、看漏、算错、写错等势必增多, 得不偿失。因此平时训练应根据具体情况, 结合自己实际, 在保证审题仔细全面、分析透彻、计算准确无误的前提下, 尽量提高解题速度, 如书写尽量简明扼要, 不拖泥带水, 简答题写好“得分点” (要点) , 总之尽量做到审题要慢, 答题要快。
四、科学地分配时间
理综时间是150分钟, 平均每一学科分配50分钟, 化学试题是7+3+1, 即7道选择, 3道必做题, 1道选做题。个人情况不同, 解答各类试题所需时间就有差异, 合理分配时间就会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得分率。Ⅰ卷的化学选择题, 一道题平均分配时间1.5~2分钟, 主观题每题平均是8~10分钟。平时训练自己就要把握住时间, 1~2分钟, 8~10分钟大约多长时间, 如果还有拿不下来的大题时, 可实施分段得分策略, 会多少, 写多少, 能得几分算几分。因为就今年阅卷情况来看, 评分细节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五、临场考试的灵活处理
高考中, 总会或多或少地设置一些既可巧解巧算甚至不算就可推知的题, 又可用常规方法解答的题。显然, 巧解巧答节省时间, 常规解答浪费时间。因此做题时, 切不可拿题就算, 应先审视之后再动笔。
六、草纸的规划
高考中每科都发一定数量的草纸, 如何科学地安排和使用草纸也是有学问的, 东写一式、西画一笔, 哪里有空往哪里挤是不可取的, 一是不利于检查, 二是为检查 (重新验算等) 增加了时间, 从而造成时间的浪费, 因此草纸的使用应当规划好, 开考前大致分好区, 按题号整洁地列式计算, 保留好原始算式、分析过程等。这样在逐题检查时才有原始依据, 又快又准, 可以说这是历年优秀考生的成功经验和考试技巧之一。平时我们在使用草纸时就应做到整齐有序, 不杂不乱。
七、压轴题的分解处理
对中等程度的考生, 对难题或压轴题即使不能做出全题, 也力争把能解出的部分搞定, 得到相应的分数, 哪怕写几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给出的条件列几个有关的方程也好, 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总成绩。
总之,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积极端正的态度, 是决战高考的保障。十年寒窗, 就此一搏, 我们一定要深信“爱拼才会赢”。
摘要:化学作为高考科目之一, 其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总分数, 本文拟对高考化学的答题技巧作以阐释, 以期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如何做到规范答题 篇3
关键词:化学复习;规范答题;影响因素;细节
通过一些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做题时经常粗心导致做题失误。在高考和平时的考试中答题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经常可见,例如,很多考生将熟石灰的化学式写成“CaOH”,这就是一种全而不精的写法,考生只记到了形却没有将形完全的描述出来。考生其实会做这道题只不过因为他的粗心会答而不对导致失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答题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生在考试答题中有关化学用语及书面表达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学生会写但写不对。主要是因为学生喜欢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由自己的习惯主导了自己的大脑,审题不清、思维混乱最后答案错误。
(2)学生写对了但写不全。主要是学生的粗心所致,主要表现在思路清晰但是答题不够严谨没有进行检查。这说明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意义表述不清,难以把握内涵只是死记硬背。所以才会书写不准、丢三落四、有所遗漏。
(3)学生写全了但不精。虽然学写全了但是细节决定失败,假如你不能用精炼的、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化学现象,那么结果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有气泡出现”写成“有某某气体生成”等。所以学生在平时的测试时要踏踏实实规范的答题,避免在考试中出现“我认为......”的现象。
(4)学生的书写能力不足。有些同学在解答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时,经常出现错别字,导致阅卷老师看不懂因此失分。例如:“长(颈)劲漏斗”或“长径漏斗”或“长颈露斗”,“铁(架)夹台”等。
二、规范答题的培养
在大多数的老师看来第一次的化学表达教学是学生养成规范能力的关键。因为随着化学教学的进行,初中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表达方式,平时的化学表达会成为他们的习惯。实践检验真理,所以现在的老师更应该从早做起培养学生的规范教育重视一下几个方面的细节。
一、做好统计,找出易错点并进行诊断。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老师要想了解自己学生的做题习惯就得从他们平时的作业、试卷中总结出学生在那些方面的不足,特别是答题规范性的问题。这样老师才能有针对性的作出相应的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在答题这一块不吃亏。
例如学生在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文字书写方面:学生经常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例如: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由于考生有时没有真正的了解只是靠死记硬背所以有的学生对一些知识模糊不清。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
(3)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判断分子中有醛基?大多数的同学回答是,在分子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这样的描述就显得笼统,没有描述具体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二、语言要精练并且规范,多进行示范。
老师是学生教育路途上的指明灯,所以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学生毕竟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对这个世界上的每种事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往往学生都会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去模仿那些已经入世的老一辈。老师在学校中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学生经常按部就班,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老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还得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老师的示范性有以下几点:
(1)教师要准确的、科学的、严谨的进行语言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尽量不要造成太大的偏差,例如:“一摩尔水的质量是指1mol水的质量,单位是kg 而水的摩尔质量表示单位摩尔的水的质量,单位是kg/mol”。假如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话,极有可能就会给学生造成误导。所以说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化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老师在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的同时还要进行规范的化学语言表达。例如:不能把“烧杯”说成“玻璃杯”,把“燃烧匙”说成“勺子”。在进行化学反应的描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并且准确。
(2)教师在平时的板书要规范。
教师要注意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规范性。从最近的考答卷调查分析来看,学生因为在化学用语的不规范和化学书面表达的不科学是考生失分的一大块。考生化学用语表述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考生没有太过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二是老师在平时的授教中没有很好的注意到化学语言规范性的重要性。而化学用语是对化学现象描述的最精炼的、准确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就像是一个人的身份认证即使是一丁点的错误也就会造成极大地偏差。人的模仿力就像人的想象力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从小时候的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是在模仿,学生也不例外。例如:在写相同的一段话时有些老师就会用“~~~~~”表示,而学生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受到这种“示范”的影响。
三、多进行训练让学生产生大脑的肌肉记忆
调查表明人的记忆是间断性的也就是说记忆需要不断的翻新,只有这样才能深深的印在人的脑海中。对于这方面的训练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多说、多做、多看,使学生达到熟练的效果。
(1)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说教万遍不如亲身体验一遍,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再多假如学生听不懂的话也是白讲。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应多进行提问,一来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可以带动课堂的气氛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通过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更加规范性。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高考语文答题有哪些技巧 篇4
“一字不差”,字迹一定要工整,若是任选两题之一填空的话,就选择最有把握的一题来填。
1、文言文阅读: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文章内容。再读原文,阅读过程中见到加点字时要到题目中进行理解,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2、诗歌鉴赏题: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3、文学常识填空:“一字不差”;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
4、现代文阅读:先通读全文,用铅笔标好段落序号,初步掌握全文意思。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故意夸大缩小,混淆先后,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等。
5、作文:首先审题,理解原材料与话题,根据原材料提炼观点,若遇上新材料作文或漫画作文,要按考前辅导,将其转化成话题,然后再写作。若是命题作文,一定不要自拟题目。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 篇5
一.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
1、选择题答题技巧
(1)努力搜寻教材相关知识。
根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努力搜寻教材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答题一定要有依据,很多信息题背景虽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却落脚于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努力转化成教材中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破题。
(2)认真分析题干和选项的逻辑关系。
生物之所以是理科,是因为它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性。因此,答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推理,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3)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题小技巧。
近几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中,涉及“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约占一半。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错误原理”,这类题目才能迎刃而解。
2、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如果题中有图和表,努力将题图与题表进行结合,最后,通览全题,然后作答。
(1)答题时要保持得分意识。
一般答案只有两个出处,一在教材,二在题干。
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要从题干中获取。对于前面的空举棋不定时,往往也可以从后面的描述中找到提示,而有时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中。
(2)规范答题,注意生物术语的使用。
写解答题描述性答案时,不要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首先,根据问题整理思路后,在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能体现要点的一些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组织语言描述,这样避免答题漏要点,或者颠三倒四描述不清。另外,要注意规范书写,不能漏字或错别字。
3、简答题解答技巧
(1)概念上宜小不宜大。
(2)结构上宜具体而不宜抽象(宜细不宜粗)。
(3)功能上宜多不宜少。
(4)表述语言宜专业化,不宜口语化,例如:将“运载体”说成“运输体”;把“DNA连接酶”简写为“连接酶”;把“限制性内切酶”简称为“内切酶”等;把酶失活了说成是酶死了等等。
(5)表述生理过程不宜舍近求远。6.答案宜详细不宜抽象。
二.生物答题技巧方法
1.仔细审题,挖掘一切有用的信息
生物选择题在理综试卷的最前面。刚刚开始答题,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所以,建议学弟学妹拿着笔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题,划出关键词,例如:“一定”、“都”、“降低”、“细菌”、“蓝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再划出教材上没有的新信息,进一步读取题图中的有用信息。
2.努力搜寻教材相关知识
根据生物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努力搜寻教材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答题一定要有依据,很多信息题背景虽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却落脚于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努力转化成教材中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破题。
3.认真分析题干和选项的逻辑关系
生物之所以是理科,是因为它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性。因此,答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推理,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在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牧草的产量,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的判断,”这就属于一个逻辑推理的判断问题,需要学生仔细思考,挖掘题干条件,才能正确作答。而正确的说法是,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会导致其他种类草的数量会减少或消失,生态系统结构变的简单,故其抵抗力稳定性反而会下降。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 篇6
(1)努力搜寻教材相关知识。
根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努力搜寻教材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答题一定要有依据,很多信息题背景虽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却落脚于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努力转化成教材中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破题。
(2)认真分析题干和选项的逻辑关系。
生物之所以是理科,是因为它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性。因此,答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推理,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3)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题小技巧。
近几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中,涉及“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约占一半。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错误原理”,这类题目才能迎刃而解。
2、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如果题中有图和表,努力将题图与题表进行结合,最后,通览全题,然后作答。
(1)答题时要保持得分意识。
一般答案只有两个出处,一在教材,二在题干。
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要从题干中获取。对于前面的空举棋不定时,往往也可以从后面的描述中找到提示,而有时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中。
(2)规范答题,注意生物术语的使用。
写解答题描述性答案时,不要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首先,根据问题整理思路后,在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能体现要点的一些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组织语言描述,这样避免答题漏要点,或者颠三倒四描述不清。另外,要注意规范书写,不能漏字或错别字。
3、简答题解答技巧
(1)概念上宜小不宜大。
(2)结构上宜具体而不宜抽象(宜细不宜粗)。
(3)功能上宜多不宜少。
(4)表述语言宜专业化,不宜口语化,例如:将“运载体”说成“运输体”;把“DNA连接酶”简写为“连接酶”;把“限制性内切酶”简称为“内切酶”等;把酶失活了说成是酶死了等等。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有哪些 化学如何答题 篇7
一、第I卷仍以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为主
第6题:下列等浓度的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要求pH由小到大排序。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
第7题:有机物的区分,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第8题: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值。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
第9题: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
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
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第10题: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依据2CuSO4+2H2O■2Cu+O2↑+2H2SO4。电解的几种类型:电解水型、分解电解质型、放氢生碱型、放氧生酸型、电镀型,在教学中要重点讲,有人认为加入CuCO3也行,其实CuCO3通常不存在。本题表述不严密,通电时间如果太长,电解完硫酸铜后再电解的对象是水,C就不对了,所以得强调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仍显蓝色(表明还有CuSO4未电解完),才比较严密。
第11题:将足量CO2通入各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的基础题,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A项中SiO32-不能大量共存;C中的OH-和CO2反应;D中C6H5O-会和CO2反应形成苯酚,故只有B中离子还能大量共存。
第12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概念,要求概念清楚,注重细节。一个H2O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金刚石的结构为正四面体构型,每个碳原子可以和另外的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属于每个碳原子的共价键为2个;在46gNO2和N2O4 的混合气体中,46gNO2所含的物质的量是1mol,46gN2O4所含的物质的量是0.5mol,则其含有的原子总数都为3NA;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钠必然消耗完全,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必为NA个电子。
第13题:考查有关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计算,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molFeO·FeyCrxO3。则:A,n(1+y)mol,故A项错误;由铬元素守恒知B项正确;由铬电子守恒知C项正确;由铬得电子与铁失电子守恒知D项正确。C选项的表述有些不妥,电子数目不能用mol,应该表示为3nx NA才对。
二、第Ⅱ卷平稳中求创新、注重思维的灵活性
第27题:无机元素推断题,考查了中学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的考查,是一道比较基础的题,难度适中。由题意易推断A为O2、B为Fe、C为Al、D为C、E为Mg、F为MgO、G为Fe2O3(见旧大纲版课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P81页铝热反应的应用——焊接钢轨)、H为Al2O3、I为CO2,其(1)(2)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计算,解,可得关系式:Fe2O3~Cu,1.6gFe2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铜物质的量也为0.01mol,其质量为0.01mol×64g/mol=0.64g;(4)中一般不考虑过量的NaOH与CO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见课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P81页描述。
该题有多处“题眼”。依据题目信息知C、B是单质,G、H是二元化合物,C+G■B+H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知C为Al、G为Fe2O3、B为Fe、H为Al2O3;由于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知其为CO2,而Mg能在CO2中燃烧,且MgO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知D为碳单质,A为氧气。评分时
⑴Al+Fe2O3■Fe+Al2O3元素符号、化学式错误或不规范即零分,条件写“加热”或“一定条件”都扣一分。
⑵■若同一元素点差交替使用记零分。
⑶2Fe3++Cu=2Fe2++Cu2+ n(Fe2O3)=0.01mol,依据离子方程式,n(Cu)=n(Fe2O3)(无此步骤扣一分),则n(Cu)=0.01mol,m(Cu)=0.64g.在这里没写6H++Fe2O3=2Fe3++3H2O或Fe3O4与H+扣一分。两个合写记零分。没过程、不写单位或单位搞错的,均按零分处理。未带单位扣一分。
⑷2Al+2OH-+2H2O=2AlO2-+3H2↑
AlO2-+CO2+2H2O=Al(OH)3↓+ HCO3-
⑸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内壁黑色固体。三个现象缺一个扣一分。
第28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理论的考查,所涉及的都是相关的基本运算,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认真审题,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判断。图像题的解答要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义,曲线的走势,然后结合原理分析作答。
⑴依据图示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分别为1mol、3mol、2mol,故a∶b∶c=1∶3∶2。
⑵vⅠ(A)=(2.0-1.00)mol·L-1/20.0min=0.05mol·L-1·min-1、vⅡ(A)=(1.00-0.62)/15.0min=0.025mol·L-1·min-1、vⅢ(A)=(0.62-0.50)mol·L-1/10min=0.012mol·L-1·min-1。
故: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反了不得分。
⑶由图可知αⅠ(B)=0.5、αⅡ(B)=1.14/3.00=0.38、
αⅢ(B)=0.36/1.86=0.19,则B的平衡转化率最小的是
αⅢ(B),其值为0.19。
⑷第一次平衡后A、B的浓度从平衡点开始降低,而C的物质的量浓度突然变为0,则平衡向右移动,此时采取的措施是将C从平衡混合物中液化分离出去。“将C液化”也给分。
⑸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T2<T3。有的学生将“反应”写成“反映”,这是不对的。
⑹第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阅卷时斜率不做要求):
第29题:与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相同,也是实验题。是用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内容,学生知识点比较熟,既有很基础的知识,如各装置的作用;也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如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选取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命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⑴气体制备一般包括四部分:发生装置、除杂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由于题中提到该装置是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所以B的作用是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收集氯气也给分);C的作用是安全作用或防止D中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或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⑵①由于NO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应用排水法收集,那么最适宜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Ⅰ(A或a①无分)。
②
(稀硝酸不注明不给分)
③现象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A中铜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管上部无色逐渐变为浅红棕色,随着反应进行又逐渐变为无色;A中液体由无色变为浅蓝色;B中水面逐渐下降或B管中的水逐渐流入烧杯C中。
第30题:有机合成题,题目形式较常规。题目中不仅涉及烯烃、卤代烃、酸等有机物的典型性质、反应类型、结构式等,而且还涉及烯烃的氧化、环戊二烯的合成等高中化学教材中没有的知识,体现了新旧教材的衔接。该题对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⑴依据乙烯分子6原子共平面的特点,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共面;⑵依据金刚烷的结构,其分子式为C10H16,其分子中的CH2基团6个;⑶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1-氯代环戊烷(这6种均给分:氯代环戊烷,环戊基氯,1-氯环戊烷,一氯环戊烷,1-氯代环戊烷,氯环戊烷);反应②的反应试剂NaOH的醇溶液,反应条件是加热(三要素同时有2分,缺一则0分)。⑷由题目信息可知,双键碳上连有H原子的,经过反应后双键断裂可以生成醛基,则其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⑸二聚环戊二烯的分子式为C10H12,其不饱和度为5,又A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则A的分子必有苯环(4个不饱和度),另外还要有一个碳碳双键,则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苯环,五元环书写不规范;-CHO写左边为OHC-,其他错;CH3-与苯环连接时“-”不能掉;键线连接位置要准确)
三、高三学生考试的几点技巧
1.强化规范答题。答题时要将答案写在相应位置,地方实在不够可用箭头指向。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常出现错别字,如将“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漏”等等。类似容易出错的词语还有:脂(酯)化、酸(羧)基、消(硝)化、油酯(脂)、氨(铵)盐、金钢(刚)石、爆(暴)沸、倒析(吸)等等(括号内为正确字);还有的考生易混淆概念,比方说,将“无色”写成“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等等。有的考生甚至还会漏写,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了“水”,缩聚反应的生成物漏写了“小分子”等等。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元素符号,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下标,键线连接位置等的书写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注意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如: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不要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物质名称的,不要写成化学式;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的,不要写成化学式;要求写电子式的,不要写成结构式等等。
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 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等。
3.重视实验,加强技能训练。要充分分析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改进和评价实验方案,特别要在应用性和开放性题目等方面进行强化。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如:实验现象的有效迁移。我们无法去做每个实验,但有的实验做了,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方说,Mg在CO2中燃烧与Mg在O2中燃烧相似。
4.重课本,抓基础。回归课本,整理做过的试卷和纠错本。抓好基础是高考制胜的关键。不能一味地做题,应将学习重点放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上,归纳、整理知识网络,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知识框。做到“脑中有框,考试不慌”。
5.抓关键点,简明答题。步骤齐全,尽量减少失分的环节。语言描述要力求准确、简练、到位。阅卷时评卷老师将“踩点给分”,抓住关键点简明答题有利于老师看出得分点。
6.解无机推断题的关键是“题眼”。根据题目条件和依据物质特性确定突破口,即“题眼”。平时复习就应注意有关知识的积累。所谓“题眼”即题中所给的有效信息,主要体现在题中特征反应、特征现象、特征结构及特征数据等等。解题时要注意: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特别注意“当得出明确的肯定结论后因不能共存而得出否定的结论”。③要注重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转化型、图表型等。解题方法思路是: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即:产生印象(找突破口、意向猜测、验证确认。规律是:抓住现象,执因索果;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7.历次化学考试考生常丢分的地方:①排列顺序时,须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还有“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②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须分清是等号还是可逆号,如一种盐水解方程式一定要用可逆号不能用等号,其产物也不能标“↓”或“↑”,弱酸、弱碱的电离一定要用可逆号而不能用等号。③别忽视题干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④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⑤要求写“名称”却写分子式或其他化学式,要求写分子式或结构式却写名称。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结构式不看清,张冠李戴。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表示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混为一谈。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⑥所有的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而误认为双原子分子。⑦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⑧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⑨请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要看清楚。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⑩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分子式写错;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分子式量算错;讨论题,缺讨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等。
8.控制好心态,去解答其他能够得分的考题,把能解决的考题先解决。再回过头来解决难题,找到了感觉,思维活跃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决了。不要思维定势,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高考英语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篇8
2.非谓语选ed或ing;看主动被动doing前有人称代词宾格,物主代词所有格的对
3.冠词选几个选项的交集a、atheba不填c不填the;daa就选a如果只有一个空就选a
4.时态也先交集原则,然后有过去进行选,没就选一般过去或者havebeendoing
5.动词短语也是交集,还是选不出来就选c
6.情态动词选can could shall有法律文件的命令威胁警告语气
7.虚拟语气过去时间为主had done或would have done should,would……选should
8.名词从句选what定语从句选where状语从句whenbeforewhile然而尽管
9.it’s开头选that看看it’s,that去掉后剩余部分能否组成一句话,能就对了
10.倒装句选部分倒装:主语前有助动词,主语后有真正的动词主语在中间的:didsbdocansbdo
11.选项有to,to be,to have的要选
12.动词原形+and/or/otherwise+willdo的要注意尤其是后面那个willdo很重要,选动词原形为主
13.时间条件状语从句中主句将来时态,从句现在时态即主将从现
14.it,one,the one,that选it为主that可以指不可数
15.so+形容词+a/an+名词such+a/an+形容词+名词
16.介词beyond,with是关键
英语选择题秒杀法
一、找共同点。
比如说有一道题的选项有四个:A.study B.to study C.learning D.to read
可以看出,其中的study有两个;其中的不定式也有两个。所以两个显著特点集于一身的to study的选择可能性就十分的大。
二、找矛盾点
比如一道题问: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其中,有两个这样的选项:
B.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小。
D.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大。
三、培养“蒙感”
这个所谓“蒙感”,就是这蒙题的感觉。因为不可能一面卷子上你一道题也不会做(当然也有例外),你也有很大可能有不会做的题。这时,就要看蒙题的感觉了。所有考试的人都知道,选择题中选择B、C选项的占绝大多数。所以遇到不会的题,就往B、C上靠,几率会大一点。
五题中不能都选同一个选项 如都选 AAAAA,BBBBB CCCCC, DDDDD
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的答题要点 篇9
一、实验操作方法
1、如何检验某离子已经沉淀完全?
答: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则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未沉淀完全。
2、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
答: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使水自行流下,重复操作2~3次。
3、如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以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制得Fe(OH)3沉淀后过滤为例,
答: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已经洗涤干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如上例中,要检验氯离子,而不能检验OH-或Fe3+。
4、过滤实验中要用的玻璃仪器有哪些?
答:漏斗、玻璃棒、烧杯。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中要用的仪器有哪些?
答:(1)若是用固体溶质来配制溶液:托盘天平、药匙、x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若是用浓溶液来配制稀溶液:量筒、x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怎样进行定容操作?
答: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
7、在萃取和分液实验中
(1)用要到的玻璃仪器有哪些?
(2)分液的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答:(1)分液漏斗、烧杯。
(2)萃取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塞子或者将塞子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重合,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小心地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沿着烧杯内壁流到烧杯中,及时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8、怎样检验某未知溶液中含有SO42-?
答:取少许待测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将溶液酸化,若无明显现象,则滴加少许BaCl2溶液(若有沉淀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不含SO42-。
9、怎样检验某未知溶液中含有NH4+?
答:取少许待测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含有NH4+,否则不含有NH4+。
10、怎样检验含有Fe3+的溶液中含有Fe2+?
答:取少许待测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少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退去,说明含有Fe2+。
11、怎样检验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被CO还原后的黑色产物是FeO(不含Fe和Fe3O4)?
答:取少许产物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解,无气泡产生,证明黑色固体中不含铁,将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滴加少许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证明黑色固体中不含Fe3O4;在另一份中滴加少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退去,说明含有Fe2+,则证明原黑色固体为FeO。
注意:溶解固体不能用盐酸。
12、怎样检验CO气体?
答: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怎样除去酸性CuCl2溶液中含有的FeCl2和FeCl3?
答:先用氯气或H2O2溶液将Fe2+ 氧化为Fe3+,再向溶液中加入CuO或Cu(OH)2或CuCO3等物质调整溶液的pH,促进Fe3+水解,使Fe3+完全沉淀,过滤。
14、怎样从溶液中得到溶质的晶体或结晶水合物?
答:(1)若溶质为加热易分解(NH4HCO3)或易水解(FeCl3)或欲得到结晶水合物时,必须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易水解的盐还要采取措施抑制水解。
(2)若溶质为加热不易分解也不水解的盐(如NaCl)可用蒸发结晶法。
15、怎样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答:先后通过的试剂是: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各试剂的作用分别是:检验水,检验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硫已经除尽,检验二氧化碳。
16、制取氯气并制备氯化铝或氯化铁的实验流程是怎样的?
答:实验流程是:制备氯气→除氯化氢气体→除水蒸气→与铝粉或铁粉反应→防水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各装置所用的试剂分别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氯气和铝粉或铁粉,浓硫酸,NaOH溶液。
17、怎样引发铝热反应?
答:在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上加少量的氯酸钾,并插入一根镁条,用燃着的木条引燃镁条。
二、几个易错的知识点
1、在电解池或原电池中,电子不能通过溶液,而是在两极发生得失电子的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
2、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或84消毒液的pH,因为氯水和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能使pH试纸先变色再褪色。
3、最外层电子数为3~7的都是主族元素。因为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1或2,0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4、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H2必须过量,因为氢气除了作还原剂之外,还要用于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和作保护气。
5、配制480mL溶液时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计算时要按照500mL计算。回答实验仪器容量瓶时一定要说明规格。
6、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熔融NaOH、Na2CO3等碱性物质时要在铁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瓷坩埚。
7、对于平衡体系降温或加压时,可能会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发生改变,平衡移向发生改变。
8、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Al2O3、Na2O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是不成盐氧化物)。
9、银制品在空气中变黑的原因:是银与空气中的微量的硫化氢反应生成Ag2S的缘故,与电化学腐蚀无关。
10、分别向试管中加入:
①等体积含1molH2SO4的稀硫酸和含1molBa(OH)2的Ba(OH)2溶液;
总结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 篇10
一、【考点分析】
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
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
A.反应物是什么;
B.发生了什么反应;
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
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
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
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 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 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
(一)原料的预处理
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
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④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⑤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和组成,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和石灰石。
(二)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pH值的控制。
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
开始沉淀 |
沉淀完全 |
Fe(OH)3 |
2.7 |
3.7 |
Fe(OH)2 |
7.6 |
9.6 |
Mn(OH)2 |
8.3 |
9.8 |
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应该怎样做?
提示: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再调溶液的pH到3.7。
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
A、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
B、不引入新杂质。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原理:CuO、Cu(OH)2、Cu2(OH)2CO3与H+反应,使溶液中H+浓度减小,PH上升)。
②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物质的水解,提高产率
③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由题意而定)
④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⑤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
⑥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①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浓缩蒸发)
重结晶是利用固体物质均能溶于水,且在水中溶解度差异较大的一种除杂质方法。
②过滤——固、液分离
③蒸馏——液、液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分离
⑤萃取——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⑥升华——将可直接气化的固体分离出来。
⑦盐析——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四、【常见文字叙述方法】 详细见第2部分
1.洗涤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注意:①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没有完整概括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②审题要抓住关键,如看清楚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并注意配平。
五、【难点解析】
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
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
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1)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2)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
而像Al2 (SO4 )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OH)3、H2SO4、NaHCO3、NaOH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3)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含Fe2+、SO32-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4)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固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2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进入装置中。
(5)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2、注意外界条件对工艺流程的影响 在很多流程图的题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出现,不同的工艺对物质反应的温度或压强有不同的要求,它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却都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所在,也是命题专家们经常要考察学生的地方。对外界条件的分析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2)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
这里主要说一说温度的影响,归纳总结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形式来考察学生:
①趁热过滤(或冰水洗涤)的目的: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或升温时会溶解)而带入新的杂质;
②冰水中反应或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③反应中采取加热措施的作用:一般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或加速某固体的溶解;
④如果题目中要求温度控制在具体的一个温度范围内(可用水浴或油浴来控制):
一般有以下几个目的:
a、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也可能是为了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出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侯德榜制碱中,将CO2通入NaCl的氨溶液中,保持溶液的温度为(30+2)℃,可得NaHCO3晶体,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目的就是防止NaHCO3分解。而在Br2的制取过程中,出溴口的温度控制在80-90℃,目的就是要使Br2挥发出来而又减少水蒸气混入Br2中。
b、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好:如工业合成氨或工业SO2氧化为SO3时,选择的温度是500℃左右,原因之一就是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高。
c、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如乙醇的消去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70℃,原因是就是在140℃时会有乙醚产生。
d、对于一些工艺来说,降温或减压可以减少能源成本,降低对设备的要求,达到绿色化学的要求。
以上有关温度的总结只能说是有这种可能来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高考化学复习重点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有哪些 化学如何答题 篇11
2019高考文综各科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一、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1、将所有设问认真阅读理解。
2、带着设问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读懂文字,关注标点符号设置,划分层意,多点概括——用白话文,一般不能摘抄原文)。
3、一般设问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或两者兼有的,“根据材料……”,指的是试题提供的对应的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的是需要联系课本知识。
4、适当注意材料中的“边角零料”——材料出处、材料文字中的注释、括弧、时间(朝代、皇帝)等,这些环节往往意味着相应的“暗示”或“限制”。
5、关注材料的多样性呈现——文字、图片(画作、照片等)、表格、柱状图、曲线图;在阅读后三类材料时,务必关注“纵”、“横”两个角度,找出失误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找出变化的阶段和发展的趋势。
6、答题技术细节
A、注意答题格式:分段分层,标题化、序号化。
B、文字可以不漂亮,但尽可能要工整。
C、少出错别字,特别是重要概念,外文译音(按约定俗成的写)不能出错。
D、文字表述尽可能参照课本的科学规范表述,不能过于通俗,象散讲。
E、若需改动,用笔明确划掉,保持卷面干净。
二、高考地理特征题答题技巧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三、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规范答题技巧
第一步:先归纳题目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步: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即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三步: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
这是答案的主体,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这一寸步的层次由理论依据的层次而定。要遵循由远及近, 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层层剖析。
第四步:联系重大时事。
主要是联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联系一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加以说明,主要是指党代会、人代会通过的决议,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等。
第五步:用事实证明(包括史实、事实、数据等等)。
答题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据。特别注重由基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事实(实践)证明”。
如何用事实证明呢?“事实证明”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
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中心及论点,确定论据。
在读题时,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解题要求和条件,必须明确,答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
其次要明确中心,只有围绕中心答题,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
再次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
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包括政策根据、事实根据和数字根据。这是解题的钥匙。
②归类对号,落实课、节、框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范围,然后胸有成竹,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文综复习备考技巧
政治是相对比较正统的学科,政治上是不能犯错误的,所以对于政治科目的学习,只需要注意一点儿——学会抓重点,把各种马克思主义的定律、我国政治制度的铁律、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等背好了,遇到题目的时候多角度代入,做到面面俱到,政治分数就基本可以保证了。
所以说,政治对于背诵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真的对政治感兴趣的同学,不妨看些杂志,对政治语言有一个了解。
历史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科,以史为鉴,历史和现代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历史越来越平民化、趣味化的趋向,使得历史出题没有固定的套路,相对来说比较有趣,尤其是选择题。即使是很优秀的历史老师,也会在一道题上栽跟头。可历史主观题基本上是不会脱离课本史实的,所以课本是必须要重视的,可以把课本内容多翻看几遍。
在博览之后,可以开始做专题提纲,以另外的角度重新串理知识体系,即是再次的记忆过程,也是一次自我对历史发掘能力的提高。针对历史的客观题的灵活性,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一些答题技巧,比如答案矛盾排除法、最优选项法、背景联想确认法等,多看一些题目,与此之外,可以偶尔看一些野史类的东西,扩展自己的历史观角度,有一个判断的视角。
地理是一个偏理科的学科,很多文科同学可能不喜欢地理学习,而且很神奇的是,地理在大学的时候是隶属于理科学科的。所以,其实高中地理不同于大学地理,纯理性的东西本质上并不多。高中地理的学习关键就如数学一样,两字:练题!
高考历史规范答题 篇12
一、规范作答
1.答题格式规范。做到提示化、序号化、条理化。
(1)提示化:根据要求写明 “表现”、“原因”… …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
(2)序号化:做材料题组织答案时把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用序号标明,以便阅卷老师迅速阅卷和判分。(3)条理化:一是指先后顺序条理。二是次序条理分明。有些答案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回答。
(4)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话短(答案组织:A、摘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用上专有名词、习惯用语。(5)先概括(多用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后分析;史论结合
2.语言规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书写规范。整洁、不要超出答题区域。不要串题(随意对换题号);不要留空。
二、答题技巧
1.选择题技巧
(1)材料型选择题:做好这种题型首先要读懂材料,对材料能够进行由表及里地分析,坚持两个有效的原则,即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包括引导语和材料和主体部分)。
(2)图像型选择题:先弄清图名,然后对图像认真观察和解读。多个图像的,要善于进行联系和比较。最后做到“论从图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概括或推断。
(3)最佳选项选择题: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答题时需要对比找出最优选项。
(4)因果选择题: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5)否定选择题: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2.材料解析题技巧
(1)、总体思路:联(联系课本、笔记内容,寻找是否有依托的内容和观点,然后迅速简单记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证材料是否有课本提及的观点,逐一标示出)→→联(对材料与课本吻合的观点,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2)、具体步骤:明(明中心)→→审(审问题)→→划(划材料)→→联(联答题)A.明(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明确中心方法有四:
①浏览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
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 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 ④根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B.审(审问题:三审一挖不分割):
①审清题目能力要求(论?述?比?评?析?尤其是比,技巧性最高)②审全求答项及分值,依此定分点及观点(答点≥分值)。尤其要注意结合**(如背景)列举(或评价)**(如措施)此类问法,别忘记要答结合后的求答项;
③审准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如时间)、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以防止答非所问。答案来源有以下三种情况:a、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完整;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提炼;c、请回答,则答案来源同②。
④挖:尽量挖掘题干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
⑤不分割: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考,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C.划(划材料):根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要求:必须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该如此,一句话往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缩写)D.联(联答题)
①运用好“联→→找→→联”公式
②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所以注意前后问是否有递进关系,前面的问往往为后面的问提供答题的思维方向(或许,回头就是答案)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有哪些 化学如何答题】推荐阅读: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10-06
高考考生生物答题技巧有哪些10-13
中考化学的答题方法06-13
从高考阅卷看规范答题07-16
百题知识竞赛口答题(化学)05-26
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08-22
高考文综各科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文科生复习文综的方法技巧05-14
2024年中考化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10-01
湘潭大学物理化学复习简答题要点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