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高考化学气体性质

2024-08-08

总结高考化学气体性质(精选5篇)

总结高考化学气体性质 篇1

1.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极易溶:NH3,HCl;易溶:HX,HCHO,NO2,SO2;能溶,可溶:CO2,Cl2,H2S,Br2;微溶:C2H2;难溶,不溶:O2,H2,CO,NO,CH4,CH3Cl,C2H4,C2H6;与水反应:F2,NO2,Cl2,Br2,CO2,SO2,NH3。

3.在常温下易发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气体HCl和NH3;H2S和SO2,Cl2和H2S,Cl2和HI,NO和O2,F2和H2。

2.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

启普发生器装置:CO2,H2,H2S(块状固体,热效应小)。

固-固加热装置:O2,NH3,CH4。

固-液加热装置:Cl2,HX,SO2。

固-液不加热装置:NO,NO2,CO,C2H2,SO2。

液-液加热装置:C2H4。

4.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CO,N2,NO,C2H4。

5.有颜色的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红棕色),NO2(红棕色)。

6.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HCl,HBr。

7.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2,HX,SO2,NO2,NH3,HCHO;H2S(臭鸡蛋味)。

8.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NO2,H2S,HBr,HCl,NH3,CO2,Cl2。

9.易液化的气体:Cl2,SO2,NH3。

10.有毒的气体:Cl2,F2,H2S,NO2,CO,NO,Br2,HF,SO2。

11.能使品红试剂褪色的气体:Cl2,SO2。

1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色的气体:NO。

1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SO2,CO2,HF。

1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H2,CO,H2S,CH4,C2H6,C2H4,C2H2;NH3(纯氧)。

15.在空气中点燃后火焰呈蓝色的气体:H2,CO,H2S,CH4。

16.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的气体:Cl2,H2,O2,CO,NO,NO2;CH4,C2H4,C2H2。

17.具有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SO2,NO。

18.具有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NO2,O2。

19.能使溴水和KMnO4/H+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2,C2H4。

20.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HX,SO2,H2S,CO2,NO2,Br2。

21.能用浓硫酸制取的气体:HF,HCl,CO,SO2,C2H4。

2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Cl2,HX,SO2,H2S,NO2,CO2。

23.能使AgNO3溶液产生沉淀的气体:Cl2,H2S,HCl,HBr,HI,Br2,NH3。

24.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25.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气体:Cl2。

26.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H2,O2,CO,N2,NO,CH4,CH3Cl,C2H2,C2H4,C2H6。

27.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HBr,HI,C2H2,C2H4。

28.能使湿润醋酸铅试纸变黑的气体:H2S。

29.能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Cl2,F2,NO2,Br2。

30.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H2S,HBr,HI,NH3。

31.制备时不需要加热的气体:CO2,H2,H2S,NO,NO2,CO,C2H2,SO2。

32.不能用CaCl2干燥的气体:NH3,C2H5OH(g)。

总结高考化学气体性质 篇2

一、气体具有流动性

气体具有流动性, 可以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 故用管道将气体按生产要求方向输送, 使生产连续化。实验室中, 使用玻璃管时, 玻璃管间必须使用橡皮管连接, 以便于操作, 防止玻璃管折断。

二、气体产生压力

气体不断产生、聚集、膨胀, 对器壁、管道壁产生压力。

1. 在反应速度过快、管道堵塞、气体不能及时扩散, 当管道或仪器承受不了气体的压力时, 可能发生爆炸。

例1:图1中A所示的装置可能是气体发生器 (产生气体的装置) , 也可能是气体反应器 (气体参与反应的装置) , 其装置有不妥之处, 试判断该装置的特点与作用, 并纠正其错误之处。

分析:此图类似氧气、氨气制备, 为气体发生器, 又与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相似, 为气体反应器。如果作为气体反应器, 当气体由a流向b时, 由于多余气体无出路而在试管中聚集、膨胀而易发生爆炸。故气体只能由b流向a, 可为气体发生器, 但由于玻璃管伸入试管内过长, 固体颗粒在加热时会溅出堵塞玻璃管, 而发生气体堵塞、膨胀、爆炸, 故两种情况均存在错误。当作为气体发生器时, 只有一个出气口, 没有进气口, 此时出气管伸入试管要短, 且出气管前放棉花团, 以防玻璃管被堵塞, 如B装置。当作为气体反应器时, 必须有两个口, 一个为进气口, 一个为出气口, A装置去掉橡皮塞即可, 如C装置。注意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 由于一氧化碳有毒, 必须封闭下实验并进行尾气处理, 如D装置, c口可点燃、可接橡皮球收集。

图2是容易混淆, 比较相似的三个装置, A可以作为气体干燥管, 为了防止气体被堵塞, 其干燥剂只能是固体颗粒, 而不能是液体。B可以作为洗气装置, 干燥装置或排水收集气体装置, 前两者气体流向由a到b, 后者气体流向只能是由b流向a。C不可以作为干燥器, 它常用于存储气体, 均匀地提供气体, 并防止液体回流。

对于反应速度过快而无法控制的实验, 用常规的“封闭式”装置是很危险的, 教材采用的是铝箔包裹下“开放式”装置做此实验, 避免了气体对仪器超负荷压力。

2. 气体对管壁产生压力。当反应仪器封闭不实时, 气体就会溢出, 故实验前必须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现象, 用手握住仪器或加热给气体预热, 根据仪器中是否有气泡冒出、没入液体中的导管是否有水柱上升等现象判断是否漏气。

三、气体发生器中反应停止、温度降低或

气体溶于水都可以使气体减少, 相对于外界大气压力而产生真空 (小于外界压强) , 导致液体回流

1. 在加热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 如先撤去酒精灯, 则反应渐停, 温度降低, 试管内压强减小, 水槽中的水沿导气管回流至试管, 骤冷, 致使试管破裂。故不能随意中止气体发生器中的反应。

2. 对于极易溶于水 (如HCl、NH3) 或与溶液反应后迅速减少 (如尾气吸收) 的气体其吸收装置采用倒立漏斗的特殊吸收装置, 当发生回流时, 液面脱离漏斗口而回落。

3. 利用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溶于水或与溶液反应后气体迅速减少致使液体回流的现象, 可以做“喷泉实验”。

四、气体的溶解性

1. 对于溶解度小或不溶的气体, 我们可以用排水或排某饱和盐溶液法收集气体。注意:先排出的是反应器中的空气, 应先排空, 后排水收集, 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底部。

2. 对于溶解度大的气体:

(1)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 实验开始前, 仪器、固体药品必须烘干, 液体药品浓度大水份应少。反应中往往要加热, 以利于部分溶解的气体溢出。

(3) 对于极易溶解于水或与溶液反应后迅速减少的气体, 可以做“喷泉实验”, 采用特殊水吸收装置。

3. 根据不同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差别, 通过溶于水或某饱和溶液而清除溶解度较大的杂质气体。如用盐酸制备SO2、Cl2、CO2、H2S气体时, 气体中常混有杂质气体HCl, 可以利用HCl极易溶于水, 使混合气体通入水或分别通入Na HSO3、Na Cl、Na HCO3、Na HS饱和溶液来收集较纯净的气体。

五、气体的毒性、腐蚀性

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对人体和自然界都有危害。故在实验中注意:

1. 只有用手左右煽动下才能闻气体的气味。

2. 实验装置必须是全封闭的。

3. 实验应有尾气吸收或处理的装置与过程。

六、相对分子质量与气体的密度

气体由于密度不同混合时略有分层, 大者在下, 小者在上, 由此判断无毒无危险且与空气不发生反应的制取气体采用排空气收集气体的方式。相同状态下气体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且正比于相对分子质量, 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M=29, 设制取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当M>29时, 气体比空气重, 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当M<29时, 气体比空气轻, 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但当M≌29时, 如N2、CO、NO (也可与O2反应) 、C2H4、C2H6等气体, 与空气密度相近, 不能与空气分层, 或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均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只能用排水或排某饱和溶液法收集气体。

七、气体的颜色、气味

气体呈现的特殊颜色、气味, 可以用来判断气体的存在, 流动方向, 用于鉴别、区别气体。如硫化氢的臭鸡蛋气味、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间的转变与颜色的变化。

对于无色无味但有毒或易燃易爆的气体, 由于它不易被发现而带来更大的危险, 如煤气中毒。为此可以混入有色或有气味的气体, 借此判断其存在、流动方向、浓度, 如石油液化气中就加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八、气体发生器装置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反应速度、物质状态、溶解性等

一般固体与固体之间, 接触面积小, 反应速度较慢。故常将固体大颗粒粉碎, 混合均匀, 在试管内摊平并加热, 以增加其受热面积和接触面积。为防止液体回流至高温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骤冷、破裂, 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一般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之间接触面积较大, 反应速度快, 产生气体迅速而且多, 故气体发生器多用容积大的烧瓶代替试管, 并通过漏斗控制液体反应物的参与量来控制反应速度, 并根据反应速度, 再决定是否加热。

启普发生器是利用气体产生、聚集、膨胀, 产生的压力将液体反应物压回至球型漏斗, 并与反应物隔离而中止反应, 从而实现操作的可控性。故它是液体与固体间的反应, 该固体与气体必须都不溶于水或该溶液, 否则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中止反应。

例2. (1996年全国高考化学试卷28题) 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 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 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 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 (图3) 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 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摩/升盐酸, 其他试剂自选 (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

填写下列空白:

分析:此题设计打破学生的思维惯性, 将解题突破口-气体发生器不是按常规放在左边, 而是放在中间或右边, 同时将较为相似的装置 (如A和E、C和G) 进行比较, 从而考核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 它依靠题海战积累的经验很难下手, 具有创新与经典两大特点。很遗憾, 该题没有经过命题者严格推敲检查, 在设计中出现两个原则性的错误。

气体发生器只有一个气体导管出口, 且出气管伸入仪器短, 而气体反应器装置必须有两个导管口 (包括敞口, 一为气体进口, 一为气体的出口) , 故B、I是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I烧瓶中的漏斗插入较浅, 不能被反应液密封, 生成的气体可通过漏斗溢出到空气中, 或者即便将反应液加至淹没漏斗口, 但烧瓶剩余的反应空间过小, 难以周转气体而发生爆炸, 这是该题出现的错误之一。作为气体反应器的A中, 为防止固体加热溅出堵塞导气管, 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可伸入仪器较长, 气体流出的导气管伸入仪器中短, 而A装置中导气管伸入仪器长短刚好相反, 这是该题出现的错误二。

根据H2可用排水法收集, 知第一个装置图为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制取H2的装置, 第二个图为利用盐酸与普通铁粉反应生成H2来制取“引火铁”的装置。B为水蒸气的发生器, 在D中直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 如氢气流不均匀, 则可能引起倒吸, C装置无一长一短导管非洗气装置, 这里它起的作用是防止水倒吸, 起到缓冲、均匀气流的作用。未经干燥且含有HCl气体的H2不利于“引火铁”的生成, 故U型管G起到洗气 (去除HCl) 与干燥的作用, 但不能使用液体干燥剂, 否则会发生堵塞。考虑到“引火铁”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及氢气为可燃性气体, 故E中不能有空气, 充分排气后在E管中发生反应前 (加热) , 在F出口处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E管中发生反应后, 点燃F出口处氢气, 以防止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引起燃烧而发生危险。

答案: (1) 普通铁粉;作为水蒸气发生器;防止水倒吸 (或用作安全瓶) ;氢气。

(2) 固体Na OH (或碱石灰、Ca O等碱性固体干燥剂) ;6摩/升HCl。

(3) A、B、E。

(4) 加快氢气产生的速度。

(6) 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

高一化学:金属的性质总结 篇3

【基础提高】

1、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有强还原性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有强还原性,钠离子有弱氧化性

B.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则钠离子被还原成钠原子

C.由于钠很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D.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钠原子有强还原性,钠离子有弱氧化性 C.钠与充足的氧气剧烈反应生成氧化钠 D.在实验室里,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离子半径比钠原子小

B.钠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C.钠能把钛、锆等金属从它们的卤代物溶液里还原出来 D.1个钠离子和1个水分子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5、钠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式为()

A.金属钠

B.NaOH

C.NaCl D.Na2CO3

6、关于钠离子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比较活泼,必须保存在煤油中

B.是钠原子的还原产物 C.比水重,一般存在于溶液的下部 D.无色

7、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只因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钠

B.硫粉

C.烧碱 D.食盐

8、下列离子方程式的错误的是()

A.Na投入CuSO4溶液:2Na+Cu2+2Na++Cu B.CaCO3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C.H2SO4稀溶液与Na反应:2Na+2H2O= 2Na++2OH+H2↑ D.FeCl3溶液中加入一小块Na:

-2H2O+2Na = 2Na++2OH+H2↑

-Fe3++3OH=Fe(OH)3↓

9、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钠,质量是10.8g,投入水中,完全反应得H2 0.2g,则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

A.4.6g

B.6.2g

C.7.8g

D.9.2g

10、取等质量的钠分别投入足量下列物质中,放出气体质量最大的是()

A.将Na投入NH4Cl溶液中

B.将Na投入食盐水中 C.将Na投入水中

D.将Na投入CuSO4溶液中

11、把11.5克钠投入过量水m1g中得到a溶液,把12克镁投入过量盐酸m2g中得到b溶液,若m1=m2,则a,b的质量关系是()

A.a>b

B.a

C.a=b

D.无法确定

12、金属钠分别在过量的O2和Cl2中燃烧,产生的现象相同点是()

A.都产生白烟

B.都产生黄色火焰 C.都不发生发热

D.都生成白色固体

1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有无色气体产生

B.有金属被还原出来 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D.钠与石灰水可以发生反应

14、在100g HCl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和100g HCl的质量分数为1%的盐酸中,分别投入2.3g钠。钠全部反应后,所产生的气体()

A.一样多

B.在HCl质量分数大的盐酸中产生的气体多 C.在HCl质量分数小的盐酸中产生的气体多 D.由反应的剧烈程度决定产生气体的多少

15、少量金属钠着火时,应选用下列哪种物质或器材灭火()

A.水

B.煤油

C.泡沫灭火器

D.黄砂

16、碱金属单质与稀酸的反应与钠相似。某碱金属单质1.5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0.04g。该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7

B.23

C.39

D.85.5

17、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NaH与水反应时放出氢气,其反应方程式为:NaH+H2O=NaOH+H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H的水溶液显碱性

B.NaH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相同 C.NaH中氢离子可被氧化生成氢气 D.反应中水是还原剂

18、钠与下列物质反应产物是惟一的是()

A.HCl

B.H2O

C.O

2D.Cl2

19、取一块钠在燃烧匙里燃烧,下列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黄火四射;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20、将4.6克钠投入到95.4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A.等于4.6% B.等于8% C.大于8% D.小于8%

【提高拓展题】

1.某合金为铷(原子量为85.5)和另一种碱金属组成,取4.6g该合金样品与水完全反应后,共放出0.2g氢气,此合金中的另一种金属是

A Li

B Na

C K

D Cs 2.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灼烧氯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 B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 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 氢氧化铷是弱碱 3.Cs是稳定的核电荷数最大的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铯与冷水反应,会发生剧烈爆炸 B 铯是有金色光泽的固体

C 铯的氧化物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CsOH D CsOH可以受热分解 4.焰色反应可检验

A 化合物的性质

B 元素的性质

C 单质的性质

D 离子的性质 5.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Peter Agre和Roderick Mackinnon以表彰他们在“水通道”和“离

++子通道”的研究成就。Mackinnon教授的研究内容主要是Na、K体积很接近,但在生物体内呈现的差别

++却高达1万倍,他革命性的让科学家观测Na、K在进入离子通道前、通道中以及穿过通道后的状态,可为病人在“离子通道”中寻找具体的病因,并研制相应药物。下列关于钠、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钠的密度比钾的密度小

B 钠和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过氧化物 C 钠和钾都是短周期元素

D 钠和钾的合金[ω(K)=50%-80%]在室温下呈液态

6.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面有关锂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锂难溶于水

B 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锂小

C 碳酸锂受热很难分解

D 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氧化锂

7.一定质量的Na、K分别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中a、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投入的Na、K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 曲线a对应的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C 曲线a代表K的反应,曲线b代表Na D 两反应中盐酸必须是足量的

8.镁、锂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特殊“对角线”位置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例如:它们的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时均只生成正常的氧化物。以下对锂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Li2SO4能溶于水

B Li遇浓硫酸能产生“钝化”现象

C LiOH受热能分解

D Li2CO3受热分解,生成Li2O和CO2 9.碱金属溶于汞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某种碱金属的汞齐4.6g投入足量水中,产生2.24L气体(标准状况),并得到密度为ρg/cm3的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12/ρ)%

B(0.8/ρ)%

C(0.48/ρ)%

D(0.24/ρ)% 10.某碱金属6.28g与足量水作用时产生标况下1.8L氢气,此金属是

A Li

B.Na

C K

D Rb 11.用右图的实验装置可以进行钠跟水的反应实验,并可收集、检验生成的气体。Na的密度为0.97g/mL,煤油的密度为0.87g/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物质添加完毕后,关闭活栓,打开右边胶塞,向煤油中加入一小块钠,立即塞好胶塞,反应开始前钠的位置在_____处(填a、b、c);

(2)反应后,钠在煤油层和水层界面之间上下跳动,反应平缓连续进行。试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写出Na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装置中的漏斗在反应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5)本实验除能使反应平缓连续进行、收集并检验气体外,还有一个优点是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制氧化钾往往不直接用金属钾与氧气反应,而是用钾还原KNO3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

13.切割钾的方法跟切割金属钠一样,但要特别小心,新切开的表面不能跟未切割的钾的表面接触,否则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而引起爆炸,试叙其原因。

14.某金属A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橙红色,反应产物为B和C的固体混合物。该混合物与水反应生成D并放出气体E。E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试确定各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5.某金属A与水激烈反应,生成的产物B呈碱性。B与某种溶液反应得到C,C在无色火焰中燃烧呈黄色焰色。在C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D生成,D可溶于氨水溶液。一黄色粉末E与A反应生成F,F溶于水得到B。E溶于水则得B和G的混合溶液,G的酸性溶液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放出气体H。试确定各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C

6、B

7、C

8、A

9、A

10、A

11、C

12、C

13、B

14、A

15、D

16、C

17、D

18、D

19、C 20、C

2参考答案:

1A2A、B3D4B5B、D6C7A、C8B9C10C

11、(1)a

(2)当Na跟水反应剧烈时,H2气流将a托入煤油层,反应停止。随着H2气流减少,Na沉到煤油层和水层的界面,反应又进行。

+-(3)2Na+2H2O=2Na+2OH+H2↑

(4)防止水溢出

(5)安全。此反应在隔绝空气下进行 12、2KNO3+10K=6K2O+N

2①如用钾直接与氧反应,往往难以控制,产物不纯;②用此法可使生成的氧化钾处于N2的保护之中

13、未切割的金属钾的表面往往有比较多的K2O2,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而新切开的表面是新鲜的金属钾,它是一种强还原剂,当这两者接触时,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爆炸。

14、A:Li B:Li2O C:Li3N D:LiOH E:NH3

15、A:Na B:NaOH C:NaCl D:AgCl E:Na2O2

F:Na2O G:H2O2

初中化学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总结 篇4

固体的用途?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高考工作总结 篇5

2014年高考落下了帷幕,看到理综化学卷的习题不禁再一次被高考出题人的高超智慧所折服,为他们对考试主导方向宣传与习题呈现的“言行一致”感到庆幸,为学生能否表达准确和灵活应变感到些许的忧虑。在我们满怀这些复杂心情关注着化学高考时,仿佛同时也看到了出题人正满怀笑意地注视着考生们如何破解他们给出的谜题。高考是人生的转折,化学考题也是一场智慧的盛宴。

一.总述

本次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整体呈现出了较大的梯度,选择题相对大题来说较为容易,但是考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题目,一些我们认为的重点题型却没有出现。大题的难度是渐进的,连续两年出了有机实验后,而本次的实验是无机实验。选考试题继续保持稳定,去年比较难得选考3,今年也稍微降低了些难度。计算延续去年强调了计算的过程,无形中增加了难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去年相比较分数有所增加。整套试卷难易适中,在难度和区分度上是有的,在内容的覆盖面上比去年较全面!

二.选择题

2014年选择题延续了13年的特征,即贴近课本、高起点低落点的进行试题呈现。选择题的难度再次下降但考点丰满,突出对思维模式的考查而对死板的做题模式有所回避。从选择题看,试题的稳定并非知识点和表达方式的一成不变而是概念原理方面知识获取和解释的思维水平思维程式比较稳定。

三.必考大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相关的图像,相关计算和影响因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解原理的应用;物质组成的实验测定,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分析及相关计算。

四.选考大题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五.对于今后出题方向的猜测

1.本次选择题的题型改变告诉们,不要臆想的认为某些题目过时了不会再出了,也不要臆想的认为有些题只会在大题中出现,不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个 1

人猜测今后选择题的出题方向可能是这样的:①稳定的题型继续稳固,阿伏伽德罗常数问题(可能会有些许变化,加入一些之前没考过的内容),有机基础知识(可能和社会热点结合比如塑化剂),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今年没有出现),电化学问题应该继续稳定出现; ②一些题型将有可能进入选择题,能量变化(利用图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判断吸放热),化学平衡,实验除杂或者实验仪器选择类,元素计算类;③今年没有考查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由于是核心主干内容相信明显应该会换个形式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选择题的复习还是力求全覆盖不遗漏,重点突破核心内容,不放过低频内容。

2.必考大题每年都会出现大变化,但是概括起来必然是元素化学一道题,化学反应原理一道题,化学实验一道题。对于元素化学这道题来说,个人认为框图推断类(最近一次出现是2010年)再次出现的概率极低了,因为现在的选考主流都是有机化学,如果必考再出现推断的话必然学生做题时间吃紧,当然出题专家出人意料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的,元素化学出题的主流的话应该还是工艺流程类及2012年26题那种以某个元素为核心进行全面考察的试题。复习还是立足书本核心元素及核心方程式,以高考试题为蓝本进行合理外延及拓展,掌握陌生方程式说些技巧。化学反应原理大题个人认为今后将有可能出现等效平衡的考察,这将再次使得本来很好拿分的一道题将再次变难。化学实验题个人认为持续走低的趋势将会有所遏制有机实验类型估计很长时间不会出现了,化学实验题将会继续11年以前的正常情况,复习的时候还是应该力求将各类实验题型都覆盖到。

3.选考大题三个题目当中,个人认为选修2的潜力是很大的,因为纵观这几年的新课标选修2考察到选修2书本知识的就一次(2010年水的净化及硬水软化)并且所考察的知识点在必修2当中都有所提到,而剩余的几次考察的都不是选修2书本上内容,都是必修1必修2选修4当中出现过的知识。

六、复习反思

1.如何看待课本知识?

重视课本知识的呈现和变式,仍需对以往教材和现有教材进行研读和对比,挖掘各知识模块的生命力。高三复习中仍需充分利用课本情境进行知识的整体化讲解

和探究,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结果更要再一次帮学生理清知识的形成过程。备课过程中需要明确每个部分对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进行台阶式的提升而不能盲从于习题,从而兼顾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提升。

2.如何看待模拟题?

高考出题未规避各区模拟题的出题点是可喜的方向,这使我们在利用模拟题时与学生的沟通更为顺畅、能够更好的对知识点进行落实,因此广泛练习模拟题是不可缺失的途径。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模拟题对知识方法的关注往往由于地区局限性而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因此在练习的基础上还需整合各区习题在思维训练中的优势,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锻炼思维的广度和韧劲。

3.如何看待对学生的落实?

从今年的考题看,试卷对学生的要求从对知识的片断性被动记忆逐渐转为主动性系统化分析,那么课堂上我们不仅需要教师在知识呈现时就进行整体化设计和样例分析,还需要使学生对于信心输入与输出并举,尤其是对信息输出的途径需要加以强化和改善。学生的整体信息输出是程序性思维的反映,任何程序性思维在形成时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和困扰。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讨论和修正自我的机会,也许真的需要基础知识之上再进行一些试误性的成长。因此学生的课堂落实需知识和能力并举、记忆和解释相承,学生的整体化思维形成将是我们长期需要努力的。

上一篇: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评价与策略下一篇:三八节给女人的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