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2024-10-23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选8篇)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篇1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中学曾凡银

【摘 要】数学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

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课程既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 发展 规律,删除“难”、“繁”、“偏”、“旧”的内容,引入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推行素质 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然而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数学教学仍是停留在应试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只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与思维发展不同步、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普遍。这不仅违背了新课改理念和数学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数学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仅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

新课改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树立终身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志向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博大胸襟。由于新教材删除了“难”、“繁”、“偏”、“旧”的内容,引入了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把生活实际与数学应用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摆老资格、凭经验、对新教材不屑一顾,必须从零开始,精读课标,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度,按教材的结构编写好教案,设计好教法。当然,在编写教案时不要受教材的约束,该详细的要详细,该简略的要简略,该调换的要调换,该改编的要改编。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特点,精心组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张扬个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教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鼓励辅导启发引导,加深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确定教学进度,设计教学梯度。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布置难度各异的作业和练习,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多辅导,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应用题时,提出问题:在三角形ABC中,a=3,b=4,求c=?有的同学回答c=5,有的同学指出没有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c≠5;我接着说如果给它加上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呢?大多数同学回答c=5,少数同学反对;我接着说如果这个直角三角形没有注明C是直角呢?同学们立即明白:这个问题应该分两种情况作答,如果LC是直角,则c=5,如果B为直角,则C=?;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A不能为直角呢?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得出答案:因为A的对边是a,不可能是最长边,所以A不能为直角。通过这样启发引导,可以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所学过的知识。

三、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诱导者和协作者,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根据知识的背景、学生生活环境、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观察、猜测、思考、推算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实现自我价值。例如,我在讲授直线一节时,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探照灯”和“手电筒”的动画图像,诱导同学举出现实生活中直线图形例子,然后抛出问题:你认为直线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同学们激情飞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谈到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看目的已达到,于是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同学们逐步熟悉了几何语句,准确区别直线、射线、线段等几何图形,并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学生学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同时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四、榜样示范,鼓励创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得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榜样人物,如用华罗庚的故事、陈景润的故事等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中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强,如果教师能捕捉他的闪光点,及时对他给予表扬,那么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更高。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躬实践、力促创新。

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形中位线时,没有直接指出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而是让学生在自己预先准备好的硬纸片上画三角形ABC,在AB、AC上分别取其中点D、E,并沿DE剪开,把三角形ABC分成两部分,然后让他们充分讨论这两部分怎样才能拼成一个特殊的四边形?并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结果我发现有的学生动手画、有的学生动手剪、有的学生动手拼、有的学生在找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课堂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增强。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讲究教学策略、富有创意,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那么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得到相应的培养,为其终身 发展 打下坚实基础。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篇2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 知识传授仅局限于课本, 就课论课, 所以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标准, 课堂上教师一个人主宰, 教师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 充当“传声筒”角色, 循规蹈矩, 不敢越雷池一步, 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 回答成了学生必须履行的义务。特别是初中生, 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 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 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 总怕出差错, 久而久之, 课堂教学成了教师唱“独角戏”, 无论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口若悬河, 侃侃而谈, 学生顶多欣赏一下教师的口才听听课, 这样的课堂教学实际上不但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而获取东西, 而且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为了改变教学中这种不尽人意的现状, 初中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转化教学观念。只有转化教学观念, 创新教育才得以实施。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化“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2) 化“重分数”为“重能力”。 (3) 化“学答”为“学问”。 (4) 化“一言说”为“群言说”。

二、改进教学手段, 激发创新潜能

传统的语文教学, 就是三尺讲台, 一支粉笔, 一位老师, 数名学生。近年来又多了块小黑板, 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幻灯片、投影器、录音机, 这一改革为课堂增色了不少, 但一味地面对投影片那几种永恒不变的颜色, 时间一久, 也会觉得索然无味。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 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电脑在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 旨在通过这种紧扣时代脉博的手段, 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诗词学习, 一味空讲情感、韵味, 学生会觉得抽象、空泛, 从而无从把握。但若用一些精致的画面来展示诗文, 用如泣如诉的音乐来营造氛围, 用饱含感情的朗读来作范读, 作引领, 那么学生就容易入情、入景、入诗。借助多媒体可以在各个空间自由往来, 使学生的创造思维随着多媒体的介入在时空中纵横驰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在多媒体教学中都得到激发。

1.创设意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 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 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 学生显身其中, 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 引发了学生极大兴趣, 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 主动求索的过程。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 本人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安塞腰鼓在大型活动中演出的录像, 把学生带入那粗犷、雄浑、铿锵激越的安塞腰鼓的演出, 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激发情感,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 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 便能使学生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触在一起, 入境生情, 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 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 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更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3.启发想像, 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想像是创造的先导, 是模仿到创新的阶梯。但由于受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驱使, 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 思维越单一, 想像力越有限。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 以激发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 为学生想像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 积极主动地思索。

三、改变课堂模式, 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六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课文分析、总结中心、写作特点。千篇一律,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这样时时处处控制了学生思维, 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 导致了教师说得头头是道, 而真正听、说、谈、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 教师一时口舌快活, 而学生装做“雾里看花”。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应根据“目标明确, 量度适中, 节奏合理, 方法得当”的基本要求, 吸收目标教学和尝试教学的精华,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初步探索出“目标尝试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新知,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点拨或引导学生再探究、寻找到结论, 发展智能, 使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强行灌输, 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 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 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的特色,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转变学习方式, 提升创新意识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 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 “填鸭式”教学是教师们惯用的教学方法, 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性丧失, 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 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 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发现, 合作交流, 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注重自主学习

没有自主性就不会有独创性, 所以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学活动应贯彻“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 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 计划让学生先定, 书本让学生先读, 问题让学生先议, 规律让学生先找, 习题让学生先做, 小结让学生先说……要鼓励学生敢想, 更要推动他们独创的乐趣, 学生的创造思维才具有价值。

2.倡导探究学习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质疑、探疑、解疑就是探究的过程。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有时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科学是极富创造性的, 其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质疑, 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3.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方式能够通过协商、讨论等方式集思广益, 便于学习者了解他人的观点, 从而产生碰撞并生成思想火花。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14-01

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课程既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 发展 规律 ,删除“难”、“繁”、“偏”、“旧”的内容,引入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推行素质 教育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然而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数学教学仍是停留在应试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只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与思维发展不同步、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普遍。这不仅违背了新课改理念和数学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数学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仅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

新课改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树立终身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志向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博大胸襟。由于新教材删除了“难”、“繁”、“偏”、“旧”的内容,引入了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把生活实际与数学应用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摆老资格、凭经验、对新教材不屑一顾,必须从零开始,精读课标,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度,按教材的结构编写好教案,设计好教法。当然,在编写教案时不要受教材的约束,该详细的要详细,该简略的要简略,该调换的要调换,该改编的要改编。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特点,精心组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张扬个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教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鼓励辅导启发引导,加深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确定教学进度,设计教学梯度。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布置难度各异的作业和练习,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多辅导,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应用题时,提出问题:在三角形ABC中,a=3,b=4,求c=?有的同学回答c=5,有的同学指出没有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c≠5;我接着说如果给它加上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呢?大多数同学回答c=5,少数同学反对;我接着说如果这个直角三角形没有注明C是直角呢?同学们立即明白:这个问题应该分两种情况作答,如果LC是直角,则c=5,如果B为直角,则C=?;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A不能为直角呢?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得出答案:因为A的对边是a,不可能是最长边,所以A不能为直角。通过这样启发引导,可以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所学过的知识。

三、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诱导者和协作者,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根据知识的背景、学生生活环境、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观察、猜测、思考、推算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实现自我价值。例如,我在讲授直线一节时,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探照灯”和“手电筒”的动画图像,诱导同学举出现实生活中直线图形例子,然后抛出问题:你认为直线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同学们激情飞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谈到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看目的已达到,于是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同学们逐步熟悉了几何语句,准确区别直线、射线、线段等几何图形,并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学生学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同时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四、榜样示范,鼓励创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數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得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榜样人物,如用华罗庚的故事、陈景润的故事等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中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强,如教师能捕捉他的闪光点,及时对他给予表扬,那么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更高。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躬实践、力促创新。

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形中位线时,没有直接指出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而是让学生在自己预先准备好的硬纸片上画三角形ABC,在AB、AC上分别取其中点D、E,并沿DE剪开,把三角形ABC分成两部分,然后让他们充分讨论这两部分怎样才能拼成一个特殊的四边形?并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结果我发现有的学生动手画、有的学生动手剪、有的学生动手拼、有的学生在找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课堂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增强。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篇4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创设数学发现活动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作为教学的开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式,而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新的问题。其目标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该做什么?

其次,观察情境,形成问题猜想。要让学生针对教师或本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操作等。

再次,调动发散思维,研究问题。如今的初中数学题目大都是比较灵活的,有着多种解题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发散思维能力,深入研究问题,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发散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学生从问题中得出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平时积累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以单一思维方式解决多个不同问题。

二、“交流――互动型”教学方法

今年,观摩了我校的一堂“整式加减中的同类项”数学实验课,授课老师就较好地实施了这一模式。他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设计:在上课时先拿出几小袋硬币,要同学们数一下各有多少钱,结果出现:

学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中拿出来,边拿边加数:5角,1.5元,2元……(三分钟后报出共8.3元)。

学生2把1角的硬币十个十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两个两个地拿出来……(二分钟后报出共8.3元)

学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

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一分二十秒后报出共8.3元)。

老师设问,哪一位同学数得最快,并且不容易弄错?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学生3既快又准,因为采用了分类计数。”

至此,教师点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那就是――同类项。”

三、“辨析――应用型”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可采用这种方式:问题实例――分组研究――探索分析――归纳结论。但须注意,实例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举个例子,新教材“打折销售”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由电脑显示服装店海报,教师提出问题:

①你知道打6折是什么意思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标价、售价的概念:售价=标价×打折率。

②这家服装店老板将衣服打6折售出,果真是“跳楼价”吗?其中到底有何玄机?

③假如老板将一件衣服的成本价提高80%后标价,又以6折出售,出售价为216元,老板是亏了还是赚了?设成本价为x元,列方程:(1+80%)60%x=216,得x=200,结论是赚了16元,进而导出利润、利润率的概念。

④如果将上例中“若出售价为216元”改为“结果仍获利16元”,你能求出这件衣服的成本价吗?你还有其他的改编方案吗?

⑤假如你是一名老板,你将如何提高你的投资利润?假如你是一名顾客,你又最关心什么?在当今促销热中,面对抽奖、打折、大削价,你有何感想?

⑥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数学语言构建生活中打折销售的有关实际问题,与同伴交流。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交流探究。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对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 篇5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被广泛学习.实践也证明了合作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些探索.一、利用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然,不同的证法还有许多种,这里不再一一详述.通过对一道题目的多种证法的探索,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利用开放型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数学开放题,通常是指答案不确定或条件不完备,或具有多种不同解题方法的数学问题.数学开放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科学加工,从而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挖掘深层信息、创造出新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同时,数学开发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强大动力.因此,数学开发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设计开放性问题,以便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例如,在对初一学生进行“有理数运算”的教学时,设计有四个有理数:3,4,-6,10,每个数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又如,在进行“切线长定理”的教学时,设计:已知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B与OP相交于点C.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四个结论或者更多.这些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闪现出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智慧.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让自由的空间成为学生创新的乐园,这是数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乐园,这是数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使他们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对他们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课应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荷兰著名数学家、教学教育家弗赖德塔尔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也就是说,数学学习事实上不是要机械的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不是对所学内容的翻版和复制,而应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实践,因材施教,就可以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创造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学生一旦摆脱束缚,找到自我,创造的潜能便能得到挖掘.[江苏省新沂市城岗中学(221400)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篇6

初中数学课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初中数学课历来是学生们学习的一个重点课程,也是难点课程,由于过去传统保守的教学理念影响,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们学习兴趣不浓,已经不适应教育领域改革的需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其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分层教学模式最早是在上海出现的,分层教学的模式是基于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基础上而提出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不同,因此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接受能力不同,学生的成绩呈现出多层次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笼统地讲述知识点,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接受知识的差异,造成教学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

1.1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来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由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呈现金字塔般的分层模式,一些学生仅仅靠个人的努力和被动地学习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这就需要发挥团队学习和参与性学习的力量,来达到整体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1.2 分层教学的原则

1.2.1 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上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注重每??学生个体的特点,要对班级的学生认真了解,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独有的特点,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力。

1.2.2 循序渐进原则。“水滴石穿”,学生并不能一下就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由简到易,循序渐进,从而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真正掌握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难免要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教师要主动地解决学生们的问题,鼓励学生们认真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创新策略

2.1 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不同进行分层

教师应该主动地了解班级的每一名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平时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基础知识掌握好;B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掌握中等,思维较活跃;C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思维一般。当然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测试,从而重新调整学生的层次。这样可以使A层次的学生产生自豪感,学习积极性更高,而B、C两个层次的学生会以A层次的学生为榜样,激发起超越本层次的学习信心,同样会激发起学习积极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当然这种对学生的分层,教师一定要多方面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分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们学习成绩的重要作用,从而消除分到C组的学生家长的顾虑,赢得家长的支持,更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创新工作。

2.2 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成合格、良好、优秀,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的“倍角公式”知识点时,可以要求A层面的学生会根据教学内容推导出公式,以培养今后解决复杂题型的能力;对于B层面的学生则要求学生们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的过程中加深对倍角公式的理解;而对于C层面的学生则要求牢记住公式,从而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当然这种分层方式对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但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3 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方案进行分层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因材施教。对于A层面的学生,教师选择一些难度高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并让学生们总结习题的规律,从而举一反三;对于B层面的学生,要让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方面的锻炼;而对于C层面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做大量的基础练习题,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决,从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使一部分学生向B层面转变。例如对于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的反比例函数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题,“一个一次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P(-2,1)和点Q(1,m)上,求:

1、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

2、点Q的坐标是什么?

3、当X取什么值时,一次函数的值要比反比例函数的值要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从难度上呈现除了递增的趋势,教师可以要求A层面的学生通过问题3总结其规律,灵活地运用了函数图像知识点,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深入地理解;而对于B、C层面的学生要求其从掌握基础知识,通过问题1和问题2巩固了反函数的概念和特点,熟练记住,然后在根据情况进行提升,从而实现不同的层次的学生的转化。教师要着重给予B、C层次的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从而共同进步。

2.4 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分层施教。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以自学为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锻炼思维能力,并通过思考发现学习的规律;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讲解知识点为主,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们理解这种类型的题型,然后让学生们课后做类似的习题,从而掌握知识点;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重点关注,积极指导,教学时先由简单的知识点讲起,循序渐进,然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这样逐步进步。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初中数学9年级的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设计出三种题型进行讲解,第一种:5x2-4x=0,(2x+1)×(3x-2)=0;第二种题型:若(a+b)(a+b+2)=8,则a+b=?;第三种: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则m=?,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三种题型,根据难易程度对学生们分层方式教学,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2.5 对学生们的评价考核分层

教师对学生们的评价考核要分不同的层次进行,从而使评价考核起到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告诫他们不骄不躁,争取在今后始终保持这种学习状态,做的更好;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行表扬,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今后在学习中予以改正,争取向A层次方面努力;对于C层面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锲而不舍,从而有所进步和提高。总结

分层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竞争,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要高度重视分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针对分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予以完善,从而带动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篇7

一、精心备课与及时讲评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关键

1. 试卷讲评要及时

试卷的讲评尽量放在测试后第一节课。此时教师刚阅完卷,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 而学生对于试卷内容也是非常熟悉, 此时他们的热情也正高涨, 不仅急于知道分数, 更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 求知欲极强。如果时间过长, 学生逐渐淡忘, 也就失去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

2. 做好试卷统计工作

主要包括:知识点分布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 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考查类型的统计;错误类型的统计, 主要是统计出错的问题类型及出错的学生人数, 甚至还可以把有代表性的错误统计出来。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 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 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的原因,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对此, 应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二是出现知识漏洞, 讲评时应及时补充、完善;三是粗心大意, 多为审题不慎造成;四是心理紧张, 平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只有分析好试卷, 讲评时才能开出“良方”, 避免再犯同样的“病”。

4. 确定讲评的内容

一般以下列内容作为讲评重点: (1) 具有典型性, 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 (2) 全班出错率较高, 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 (3) 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 重点技能; (4) 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多次接触, 多次矫正, 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 (5) 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6) 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上述各项内容往往在同一习题中相互渗透, 叠加。

二、试卷讲评要重视技巧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讲评过程中, 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对那些典型的错误可以让学生讲解, 对于那些考试时答对的学生, 可以让他将当时的思路、解题方法向大家介绍, 让大家评论, 对于当时答错的学生, 教师也可以让他将当时的想法讲出来, 看看有没有共同的根源。当然, 此时教师应该特别慎重, 对于敢于向大家公开自己的不足的学生要给予肯定, 充分保护其自尊心, 切忌随口说出一些指责其考试时粗心、马虎的话语。

2. 注意分析归类, 注重减负高效

教师在讲评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进行分析归类,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可按三种方式归类: (1) 按错误类型归类, 可分为:a.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b.读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C.思维定势的负迁移;d.数学模型建立失当;e.运算错误等类型。 (2) 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 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 (3) 按解题方法归类。通过归类思想的练习, 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 避免“题海战术”, 从而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3. 重视启发学生

讲评课教师应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 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设计的相关数学知识, 挖掘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现正确的数学模型, 建立方程等, 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数学情景。

4. 试题的变式或延伸

讲评课上, 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 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 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可从3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 从而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5. 要重视思想的激励

学生一般对于分数十分重视, 往往看到高分就兴高采烈, 而一些成绩差的学生, 则灰心丧气, 低头不语, 不敢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因此, 教师在讲评练习前应对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帮助他们分析成功之处, 失败之因, 使他们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 重获自信, 恢复进取心, 切忌一味地批评。

三、重视讲评后的内容的消化, 问题的复现和个别辅导

1.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讲评内容

讲评后, 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消化讲评内容, 清理自己的失分点, 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典型错题建到自己的错题集中, 以便随时查阅反思, 避免下次再犯累似的错误, 从而提高了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多数情况下, 课堂上师生主要是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个别学生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 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得到关注。这就需要课后老师与学生个别交换意见, 进行个别辅导。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 更不要忘了对学生的欣赏,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解题中的成功之处, 增强学生的信心。

3. 重视讲评后的普遍问题的复现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试卷中普遍问题的复现工作, 教师应把这些问题加以整理, 做好笔记, 为下次考试命题做好准备。在整理过程中, 最好变换角度, 重新设计题目, 以达到彻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

试谈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篇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引言

数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学好数学是学好其他理工科的必要条件。同时,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中语数外这三门主干科目中重要的科目,在教学中以及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对数学内容足够地熟悉。但是数学同时作为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较为困难的科目,它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每一个部分都有缜密的逻辑联系,需要学习者充分理解各个部分的关系,这就让很多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较大的阻碍,其结果只能是教师授课进度缓慢,学生学习质量降低。

针对这种现实,必须仔细研究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寻求突破之路。首先是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不可否认的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改进而来的教学模式无疑是有其优点的。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方式让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掌握,也为学生自主发展数学方面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注重给学生解题训练,让学生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保证学生可以有基本的缜密的数学逻辑,这是统数学教学的重点;最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针对考试而设置,让学生对于解题策略和解题思路的掌握更加系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对于教学的要求也在转变,原来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日程。传统教学所导致的人才的“标准化“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就高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创新性的改进措施提出一些观点。

一、注重应用性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传统的方式注重习题的练习,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求解思路之后都是大量的习题。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掌握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却没有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长此以往,一

方面会让学生把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忽视数学是学习理工科的基础,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这一道理,学生知识钻研解题的思路,而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数学的手段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反复的进行解题训练,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增加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同时忽略了数学应用中的有趣的一面——实践中对问题的简化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兴趣,哪怕是学生自己凭着坚定的信

念学习效果也不见得会如何好,更何况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坚定的信念来学好数学。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更多的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现实中的问题引入数学中的概念或者理论,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种理解不仅仅是理解概念本身的含义,更是对于概念背后所蕴含的实际问题本质的真正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数学之美,见识数学的神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不妨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数学建模活动,高中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学应用水平,有着相当扎实的知识基础

和强大的自学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数学建模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方法通过让学生体会和见识应用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的

实际应用能力,以用促学,真正的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

二、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关注的核心要素。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在思维上深层次的参与。为了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坚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而数学内容的开放,学习资源的拓展,必定带来学生参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的学习由室内走向室外,由校内走向校外,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发展平台。同时,师生关系也要由老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系统。

三、网络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由于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数学教学的方式得到了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时间和地点变得更加灵活,为学生开拓更多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空间。教师可以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答疑,提高教学效率。网络技术的教学应用增强了师生的交流,方便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锻炼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评比,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体验社会经验,增强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网络技术能够将复杂的数学图形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圆锥曲线”的教学,展示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因此,网络技术的应用使高中数学课程的讲解变得生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四、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模式的合理性

高中数学教学应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给学生营造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双向交流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地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指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解过程中融入社会生活案例。例如,在学习对数时应结合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问题;在学习概率问题时,应结合彩票、双色球等例子;学习函数概念时,可以引入航天器运行轨道问题和气象问题。这样,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生活气息,学生乐意学,自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结束语

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得出在推行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启发、引导教学模式和应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性的特点,改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高效实现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刚.創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2012(6).

上一篇:关于预防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的通知下一篇: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