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2024-10-15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精选13篇)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1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数学课堂应是充满创新性的课堂;数学创新教育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数学问题的探索中有新的发现,在数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思维层次上有新的提高。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敢于奇思妙想,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培养其创新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开展广泛的教学改革探索。许多研究者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教与学的改革。因此,基础教育教师必须掌握和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艺术。那么对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创新性教学的探讨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

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必须让学生有广泛的兴趣,教师必须明确怎样教,怎样引导和鼓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接受新东西。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主要靠学习者自己领悟和实践得来,而不是单靠教师的传授与灌输。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求异思维

创新性教学反对形式化,体现在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上。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尽量采用新奇、独特的方式。

三、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全方位、多途径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在知识传授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想激起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创新就失出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诱发创新思维。

(二)在改进数学教法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获得顺利完成。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范式教学为创新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成为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创新性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一种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原理,从教学过程自身的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主要目标,具有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2

一、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做中学”

传统的教育模式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和抽象的。绝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 甚至是惧怕和厌恶, 特别是在初中接触了几何与函数之后。这种情绪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几何画板》具有强大的动态变化功能, 一流的交互功能, 能以浓缩的形态给学生提供数学背景,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亲手操作, 枯燥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图形, 原本不明白或不甚明白的概念等变得一目了然。以往用圆规、三角板绘制几何体, 是不动的一个图形, 几何画板运用动态的几何图形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当我们使用《几何画板》动态地、探索式地表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还有像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等等, 都能把形象变直观, 实现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原本静止枯燥的数学课变成了生动、活泼、优美感人的舞台, 学生情绪高涨, 专注、渴求和欣喜的神情挂在脸上, 作为老师的我们感到无限欣慰, 《几何画板》一时成了师生的热门话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眼睛可以看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一面”“数学原来也能这样来学”“想不到数学还真有趣”……

二、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 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

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 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化具体为形象, 因而, 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缺数时难入微。”《几何画板》为“数形结合”创造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它不仅对几何模型的绘制提供信息, 同时, 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绘制的图形, 而且提供了图形“变换”的动感, 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 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使学生从画面中去寻求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 并从画面中去认清问题的本质。在引入《几何画板》之后, 可以测量各种数值以及进行各种函数运算, 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 数量变化特征也可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以形助数”, “用数解形”, 这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办到。如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一节中, 如何向学生说明y=ax2、y=ax2+k、y=a (x-h) 2、y=a (x-h) 2+k等函数图像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也难以用文字语言说明。通过《几何画板》只需用鼠标上下移动点a、h、k, y=ax2、y=ax2+k、y=a (x-h) 2、y=a (x-h) 2+k等函数图像便可一目了然, 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学生也在a、h、k的变化过程中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利用《几何画板》反复动态演示y=ax2、y=ax2+k、y=a (x-h) 2、y=a (x-h) 2+k等函数图像的相互变换, 学生便可比较顺利地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上下左右平移的知识难点。

三、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 让学生自主“研究数学”

《几何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 还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 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 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这样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 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

四、利用《几何画板》解决开放探索性问题

《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探视问题求解的环境, 这时情况就和传统教学大不一样了。例如:在解答问题“顺次连接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时, 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效果就比过去灵活得多。在《几何画板》的支持下, 可以在屏幕上给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 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忽而是凸四边形, 忽而是凹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也是不断变化的, 可能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 也可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因为问题可以是非常开放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的条件将导致何种结论。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41-01

在2013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又一次提出了“创新教育”的问题。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以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浅谈一些体会。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质疑问难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质疑欲望,并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的质疑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1.讲明质疑益处,激发质疑欲望

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有的这一些都说明了质疑对学习的益处。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才能充分激发他们质疑的强烈欲望,例如,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以的数必须是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时方程才成立”这样一个事实,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 计算(a+3b)2(a-3b)2,就可以按下面的方法:(a+3b)2(a-3b)2=[(a+3b)(a-3b)]2=(a2-9b2)2= a4-18a2b2+81b4,显然,逆向运用幂的性质解本题要简单的多。

2.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提问题,即使问了也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有深度、有价值,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1.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其次在课堂上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自由联想,积极探索思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2.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为学生创设一定问题情景,可以通过设问、提问、操作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从而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主动探索。

三、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大胆打破常规,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见解,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向独特性方面发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问题分析的能力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在分析、解答问题时,逆向思维是不依照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正确地进行逆向思维,对开拓解题思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数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准确思维,提高问题理解能力

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其次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时,能正确阅读及表述(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4

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事,数学课堂教学中定理、公式的推导论证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时也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文用真实的教学案例,论证了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初步培养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从而使他们真正的热爱生活。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教学

【正文】: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标准形成的最佳时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就以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握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堂教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观点,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以上观点中。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5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微”的时代,诸如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等诸多新的元素开始在生活中普及。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了让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微学习”理念走进了教育教学当中。所谓微学习,就是一点一点的学习,每次学一点。现代的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施为微学习提供了便利,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而也促进了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将微课真正地融入课堂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直新的模式,也必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微课辅助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针对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设计情景化的教学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创造一种立体式的探索求知环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力争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历、总结以及微课的教学特点,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抽象而又难以理解的教学现状,使初中数学课堂多一份活力和趣味。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那些积极学习、进步很快的学生大都是因为他们喜欢数学,积极钻研,在学习中获取乐趣。这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发挥作用。兴趣是指人们在学习探究过程中的一种倾向,它是人们认知事物、探究事物的强有力的保障。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做法就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依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接触新的知识,消除对新知识的胆怯心理,然学生自主去探索。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不容易,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微课的特有功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热情低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数学课堂能够真正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意趣去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吕维智老师的微课《无理数的诞生》中,他主要介绍了如何从有理数来探究勾股定理,进一步向学生解释无理数是如何诞生的。吕老师一直奉行“把教学当做高级游戏来做”的理念,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直“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成功的、高效的。

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微课能够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数学的教学中,一些知识是抽象的,由于接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对新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障碍。将微课引入到数学课堂,很大程度上将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图文结合,将一些数学原理借助微课中的变化过程度的演示、模型的模拟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使初中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中提供的空间图形的各种组合、剪裁、拆分等方式,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组合过程,让学生对这些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逐步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样,微课就能够将凭空想象的数学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微课能够延展教学空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查阅很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资料,如果从一本一本的书中去找,是很繁琐、费时的。而当今的信息网络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能够借助信息资源查询无限的教学资源,通过微课找寻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料,能够节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一些练习软件和测验软件随之产生,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微课进行对比,发现问题,不断缩小差距,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方法和学习内容,解决那些在课堂上存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在多次的练习和测验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以总结,充分发挥了微课的辅助教学作用。

总之,微课作为现如今的一直新生事物,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就教学选择和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注意力集中了,课堂就会变得更加充满活力,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我们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微课在教学中的各种应用方式,不断加以总结,从而使微课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优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6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吕哲

摘 要:“教师讲,学生学”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出发,对初中数学的参与式教学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应用;培养能力

“教师讲,学生学”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而数学的抽象和严密使其显得呆板且无趣。理论上,我们常常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却常常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势在必行,将参与式教学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理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光中先生认为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为参与式教学;牛东亚先生认为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的教学方法是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那么如何将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和教师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收获成果?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1.平等互动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的角色被大多数人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充当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显得格外的重要,使学生的创新才能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案例,设置不同的问题和探究方向。从桌椅的摆放到教师的行为举止,都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走下讲台,在学生之间讲解和走动,学生成立小组,互相合作,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领悟要学习的内容。

2.尊重认知

现实中,学生生理的个体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喜好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造成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内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伤害学生心灵,要用充满人情味和鼓励性的话语,这样的语言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切忌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而,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可以把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竞赛组三个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3.注重灵活

教师可以将布置作业的形式多样化,避免简单的写与算,使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得到改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存入银行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若干年后收到的利息是多少,也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每天存一元钱,若干年后的存款是多少等等。学习轻松了,成绩提高了,思维也就开阔了,学生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张扬。

4.熟练技巧

教师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时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教材特点以及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要求创设更多的参与方式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为己任。教师需在课前准备、活动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再墨守成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取失败的教训,与他人分享成功的经验;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勇敢面对学生可能提出的教学错误,并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开发潜力,也要不断地学习,开发自身的潜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参与能力培养

参与能力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待数学这门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参与乃是人的情感问题与态度问题。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对待这一问题十分不够重视。不可设想,一个对数学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怎么能够学好数学。因此,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探究、交流、合作中得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要解决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两个问题。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把主要精力用在给学生讲解知识上,缺乏激励学生发展和提高主体性思维参与的意义、观念、措施和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被动重复前人结论的活动,没有自己的思考,缺乏创造性。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懂得寻找解决问题的立脚点和出发点,从而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牢固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当今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单纯的知识的传授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这是新时代给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那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确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大胆突破、创新。教师必须通过挖掘教材, 高效地驾驭教材, 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促使学生去探索、发现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思想和方法, 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 弄清知识、原理, 学会例题, 完成练习;要及时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阅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 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更多知识提供可能。同时, 我们也应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概念的建立, 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 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这样学生通过探究摸索的过程, 从而, 体会到自主寻觅学习果实的快乐, 就能够将知识掌握牢固, 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要创设宽松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发挥创造性, 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因教师的过度主宰, 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提供学生自主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学生在能够与教师一起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 做学习的主人,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习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方式。教材上的传统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 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比如一题多解、开放题等。例如:“要使4a2+1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 需要添加的单项式为______。”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此题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 全方位观察思考, 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来解答, 完全平方式为a2±2ab+b2 的形式, 这时4a2 有可能是平方项, 也有可能是中间项。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编拟习题,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产生于思维, 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如教学《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引导学生:“姚明穿的鞋是56码, 你能算出他的脚大约有多少厘米长吗?……”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 让学生“跳一跳, 就摘到桃子”, 问题高低适度, 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因兴趣而学, 并提出新质疑, 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一) 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 培养其创新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对学习的最好的激发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 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力, 对学生来说, 每一天, 每一节课, 每一道题都是“新”的, 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 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比如, 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 展开想象的翅膀, 使学生的不同特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 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 感受成功的心理, 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培养创新的兴趣。

(二) 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 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图形的密铺》时, 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若干全等图形, 以铺地砖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观察, 思考, 找出什么样的图形能拼接成整块的图形, 引出密铺的相关学习内容。哲学家赵鑫珊曾讲过:“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提出数理学科的美, 因为那是一种点金术, 是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符咒。”生活中大量的图形, 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 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 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 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 给学生最丰富的感知, 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引入课堂教学, 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 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 促使他们的创新兴趣维持长久。

(三) 利用数学史的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喜欢听趣人趣事, 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 像数学理论发展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对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 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 丰富知识, 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从中学习创新精神。

(四)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赞许

初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还较低, 常默认教师的评价, 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 学生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自己的评价, 这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 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 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积极评价,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数学教师应当立足实际, 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探索有效的方法, 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根本性任务。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时代发现的需要, 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要创设宽松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环境,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数字资源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6-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那么,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应用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数字资源中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老师节省出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思考和思索的时间。

一、数学课堂教学急需手段创新

数学教学是一项具有实用性且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显得尤为突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灌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能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代教学应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这对当今培养创新人才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从学生喜欢广大教师在数学课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已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数学教学的特色,使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动活泼,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二、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符合“大众数学”的思想

1984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数学为大众”的口号,“数学为大众”很快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数学为大众”的提出正好适应了社会要求对数学教育进行变革的愿望,人们普遍认为它将成为未来数学教育的方向。我国的数学教育长处是学生有扎实的双基,短处是缺乏创造意识,教育的主旨是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考试,拿到名次,乃是“功利性”的刺激。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境界。让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对数学好奇,由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将是一件大工程。大众数学将使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进一步普及,许多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有电脑而且在教师的优质课评比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成了第一选择,数学与计算机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日益深入,甚至会出现许多用于个别化学习的多种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材和属于智能游戏类的学习辅助产品去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三、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是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上课前,我们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实行调节,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圆的认识”时,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圆的概念、定义及圆的面积公式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二是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 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定. 我们在设计这个课件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无限延长,及把线段两端延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

总之,数字资源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法从教学过程本身丰富了教育的手段,能够成为新世纪课程教育的一个亮点,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数学课程标准》.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9

数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也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促进教学的发展。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其中的难点内容。 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师进行演示之后,可以具体某一个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 在情境展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理解证明此观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线、BC 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 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 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多种物体,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制成演示文稿: 使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徐徐展开,如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飞机、蓝天白云下的埃菲尔铁塔、车水马龙中承载的杨浦大桥等画面。 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认识到其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很重要的。 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学习方式创新的一大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手段,认识网络的价值,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10

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覃兰芬

摘要:运用游戏和手语教学是特殊里对智障学生教育的大胆创新改革,更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优势。应用游戏和手语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率,促使智障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关键词:游戏手语 智障学生 数学教学

智障儿童智力水平低于常人且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情感和语言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在学数学方面其能力更落后于正常儿童。记忆力差、遗忘快,计算速度慢、计算的准确度不高、计算时对小棒的依赖性强,是我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发现的孩子们共同的问题。特别是对小棒的依赖,没有小棒时他们的计算要比有小棒时的时间多好几倍。而且他们的生活管理能力又特别的差,上课时不是没有笔就是没有作业本,更别说小棒了,所以培智班的数学教学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完不成预期的教学内容是经常的事。

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对孩子们来说,游戏是生活的大部分。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游戏特别能营造出一种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具有同 样好玩、爱游戏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弱智儿童注意不集中、自制力差、对理性知识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弱、接受效果差等特点,合理地将游戏引进数学课堂,吸引弱智儿童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游戏能激发弱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弱智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在10至15分钟左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游戏,来吸引弱智儿童的注意力,引起弱智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弱智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游戏能补偿弱智学生的生理缺陷

许多弱智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的不灵活甚至残疾,而弱智儿童腕骨和指骨正处在生长过程中,指挥小肌肉群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尚未成熟,手部动作精确性较差,使他们产生学习上障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小肌肉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游戏教学则是补偿弱智学生的生理缺陷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大于号和小于号时,许多学生分辨不清,我采用手指游戏来帮助学生认识辨别;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大于号“>”,左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小于号“<”。教师提问:“大于号怎样记?”学生回答:“伸出右手剪一剪”;教师提问:“小于号怎样记?”学生回答:“伸出左手剪一剪”,并配上动作,既生动又形象,学生掌握后就不会再混淆。

三、游戏能培养弱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弱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合作交流,共享群体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交往、评价能力。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用“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就能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我让每个弱智学生挂上图形卡片,先看看自己身上挂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弱智学生寻找和自己身上图形挂卡相同的“图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后,互相手牵着手站在一起,在游戏中弱智学生情绪积极、饱满,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积极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心中的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轻度弱智生会主动热情地帮助中重度弱智生,纠正错误。这样将数学活动与音乐游戏科学有机地相结合,让弱智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团结协作的进行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弱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游戏是弱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不仅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弱智学生寓教寓乐,而且能挖掘弱智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

四、手语能让弱智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能力

想到用手语来帮助他们进行学数学上的计算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班有几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但由于经常和聋生交往,他们会很多手势语,特别是我班的学生黄升方、农卫红、莫佳丽在我上课提问题时,他们有时会不知不觉用手势语回答(我校是一个既有聋教班也有培智班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长期的接触中,他们也懂 了较多简单的日常用语的手势语)。但是我下决心利用手语来帮助他们进行计算,是一个偶然,那天我正在操场看聋班的孩子们排练节目,我班也有几个学生在那里玩,老师每讲一个要点,我班的孩子就加上他们自己的理解,也跟着用手在那里比划着,虽然他们的翻译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是他们仍在那里不停的做着他们认为很有意思的事情。看着他们的认真劲,于是我决心将手语引入他们的课堂,这样既能训练他们的思维,又能帮助他们计算,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包含了思维的训练、反应的训练、协调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中一步一步的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就如预期的一样好,常常是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并且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作业不仅仅是作业,还变成了一种游戏,不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每节课不再是因为学生不想学头痛,自从把游戏、手语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后,都能轻松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刘欣欣

.论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2011(2)。[2]王静

.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0(6)。[3]李数声

浅论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苑,2009(2)。[4]韩长郡

.论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J].教育研究,2009(12)。

[5]张晓静

.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研究[J].数学大世界,2010(12)。

[6]李丽萍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98-02

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是动因之一,课程也总是伴随一定的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于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的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部分教师过多强调学生的基础问题,而教师自身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情绪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创新即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分析教育哲学主人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心里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里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比如:在数学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这些问题中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的下结论,如在圆这一章的教学中,问学生几点确定一个圆,学生都会不加思考就自以为三点确定一个圆,而没有考虑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是不能确定一个圆的情况。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采用赏识教学,常表现为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实践.观察.探索.思维.讨论等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之中,不能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满足,因此,需要就是动机。学生的需要是多種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里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力,能使人的创造心里活动全部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懈的能源。

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于他的心里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里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即来而是后生获得的。所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创新教育。

总之,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的本质是"创新",只要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就行,不必过于苛求。通过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和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改革, 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新型的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地理素质, 已成为地理课教学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

一、创新性教学应该采取的措施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目光来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 也是学生享受求知乐趣的所在。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必须创造一个集和谐、热烈、融洽、紧张、愉快于一体的课堂气氛, 创设良好的教学软件环境, 让师生间独特的友好情感贯穿于教学始终, 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全方位的有效互动。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 自觉地把握好积极的教的活动, 同时, 教师要相信学生, 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 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充足的讨论时间,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同时还注重用自已的身心去影响, 用自已的激情去诱发, 用自已的热情去感染, 使学生和教师协调一致,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交换自已的想法。对学生错误表现应在批评的基础上, 给他以鼓励, 并耐心点拔和诱导, 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种带希望的鼓励会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教师在讲课中, 应该提出一些答案不惟一、不固定或一题多答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探索, 创设一些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训练内容, 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 探索问题, 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课中只要抓住学生好奇特点, 进行点拔, 引导学生思维, 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提高。在上课前不仅准备教案, 更重要的是准备一个好心情。在上课时能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微笑, 就一定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喜欢他们的, 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的, 同时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并感染学生的情绪, 教学效果肯定是很理想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好奇心是人类一种与学习有密切关系的天然本性, 这种本性事实上是推动学习去获得新知识的主要动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良性的循环。”诱发学生的兴趣要密切结合教学目的和内容, 善于捕捉时机, 创设情境, 不断地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实践, 不断向新目标挑战,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点燃好奇之火。因此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如何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 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来培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 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的我们都要吸收, 都要利用和发展。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 而不是肤浅的兴趣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学习动机教育, 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目标, 那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和地理基础, 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 大胆实践, 不断地向新目标前进, 使它们产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师生互动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13

中的应用

姓 名:武 学 号:年 级: 专 业:小学教育本科 时 间:二〇一〇年八月

20081340050189

2008春

论文提纲

绪论: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电教媒体展现出教学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本论: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在电教媒体的引导下,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电教媒体通过一些优美的图像、动画等,将教学中理论性较强而学生对它的变化规律又没有感性认识的问题简单化。小学教学的电教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游戏动画界面,再结合具体的教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掌握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结论:在教学中简单的运用一些电教媒体,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和繁杂,培养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产生感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浅谈电教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武 雷

论文摘要:体现新理念、新课标的关键在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教学效果。因而要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运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电教媒体;小学数学;应用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体现新理念、新课标的关键在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育研究者们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整体效益。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应用和认识。

一、发挥电教媒体优势,正确认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地获取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和繁杂,培养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产生感情。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不甚理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把握好,电教媒体能够使教师掌握控制权,驾驭课堂。小学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一)灵活应用电教媒体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由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心理规律,从学生认识的发展的角度看。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及获取知识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并逐步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突破了重点后,学生对知识的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某些数学课件中最常见的败笔就是将计算机当作高级投影仪,与其把简单的画片或者文字放到计算机屏幕上,还不如使用传统的投影仪或幻灯片来得干脆。好的数学课件机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动感强!学生喜欢具有强烈动感画面,这样的画面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全动态画面是数学课件的一大法宝。电教媒体通过一些优美的图像、动画等,将教学中理论性较强而学生对它的变化规律又没有感性认识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内容。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重复大量的繁琐、机械简单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在教学关键处,巧妙借助电教手段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电教媒体能够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来解决那些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奏效的教学内容。如教学低年级数学时,多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运用电教媒体出示半文半图的课件,有时候伴有声音旁白,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能力能复述题意,对一些题目能够初步掌握最基本的数量关系,选择算法,列式计算。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电教媒体展现出数学概念的简单统一;数学图形的和谐对称;数学结构的协调完美;数学公式的简练齐整;数学知识的奥妙无穷;数学性质法则的概括典型;数学方法的奇妙多样等等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和繁杂,培养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产生感情。

(三)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恰当应用等级媒体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将新知识、新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情结合起来,以此引导学生从已知推出未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地容入课堂教学中。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将新知识、新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情结合起来,以此引导学生从已知推出未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这种思想也应体现在课件中。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在屏幕上呈现动画之外,还有生动的角色配音实时播放。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和逼真的配音所感染,兴趣大增,很快将注意力集中于提出的问题上,积极思考,将会收到常规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如两步应用题时,我首先出示图片,伴之旁白:“书架上有125本书,哥哥放上去78本画书”,利用“自定义动画”设计哥哥放书的动作,吸引学生注意力,运用动态的图,学生不自觉的就能把题目叙述完整,很轻松列出算式;然后显示出第二张图片,补充条件“又放上去37本故事书”问题不变。学生观察后会发现和刚才做的题目相同,但是多了一个条件,学生会分两步列出算式,然后鼓励学生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提醒学生“我们以前在做应用题时,列式计算好后要做什么?”学生会回答:带上单位,写出答。思路清不清关键是教师,解题思路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培养,辅之于课外。学生很轻松的就学会了两步应用题。教学也很容易就从旧知识延展到新知识,通过生动的游戏动画界面,再结合具体的教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掌握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全面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只有切实贯彻和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技术,只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教学中,才能达到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在屏幕上呈现动画之外,还有生动的角色配音实时播放。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和逼真的配音所吸引,兴趣大增,很快将注意力集中于提出的问题上,积极思考。

在教学《加法的意义》这节课时,本来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简单,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运用学生爱当“小老师”的爱好。这样设计了一个环节,运用课件出示:小明想考考大家对加法交换律掌握的怎么样,出来这么多题。你们来做做看一下小明难住你了没有。然后让学生给全班同学出题,利用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显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二)运用电教媒体,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 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之基础,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有着愈加广泛的应用。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可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小学教学的电教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游戏动画界面,再结合具体的教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掌握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数学学科的某些内容只靠言是难以让学生理解的,而是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步骤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加教学密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重视求证,突破难点。对于判断题,一般学生很难断定,教师若教会学生根据题目采用相应的求证方法,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判断3 6 9 0 0 ÷ 1 6 ≈ 2 3 0 0„„1是否正确,可引导学生利用求被除数方法来验证。2 3 0 0 × 1 6+1=3 6 8 0 1与原来的被除数不符,所以是错的。进一步求证得出2300×16+10 0=3 6 90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而余数变了,余数也会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样,抽象的题目就变得具体化了。根据教材内容的难点,采取恰当的验证方法,也是突破难点的一种重要途径。重、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密度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处于高精度、高效率,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缓了学生观察、思辩的困

难,将教学重点逐一突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同时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四)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进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计算机软件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开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学习抽象概念,困难更大,这样,具体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我在教学《乘法简便运算》如234×101这个例子时,运用幻灯片出示算式?提出问题,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酸楚这两个数的积?利用投影仪出示学生的计算步骤,如没有用到简便算法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明白如果是一道口算题,这样计算是不是太复杂了。请学生运用乘法的意义解释本题,求101个234的和,可以先求100个234,再求1个234,的和。看看结果是否与列竖式计算的结果一样,运用课件出题练习,先练习基本题,然后练习变式题,这个变式题指的是183×98这样的数学题,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但在此同时会有部分学生能用基本方法计算,说出先求100个183,再求2个183,的差。教师应强调“差”字,因为另一个因数是98不够100,所以是差。使学生不经意间概括思想,举一反三,即掌握了新知识,又加深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过程,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钻研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特点的同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法改革的同时,也要认真研究一下学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为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创造条件。启迪心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六)注重实效,适时、适度的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

电化教学不仅涉及到教学媒体和技术,也涉及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一般的教学手段不同,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人的交互性,实行双向交流。它不但界面友好,信息反馈及时,而且通过人机对话,学生可以发挥主动性,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学习的进度,所以又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数学课件与录像、投影的本质

区别在于是否有交互性,即学生能不能和计算机产生一定方式的交流。如果一个数学课件没有交互性,也就存在其致命的缺陷。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可选用投影仪;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的时候,教学内容需要展示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有其他电教手段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能将图像复合、对比,将细微的景象放大,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和思辩的难度。

(七)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发展信息素养,使“数学”教学与时代更贴近

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和逼真的配音所感染,兴趣大增,很快将注意力集中于提出的问题上,积极思考,将会收到常规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多媒体课件换个角度审视,不能仅把电教媒体当作课堂教学的装饰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滥用,不要千篇一律,只有辩证地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用进行反思与探索,才能有效合理地体现其特性,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因此,让电教媒体走进课堂,合理运用,不仅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实了教学容量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总之,利用电教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出良好的思维情境,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方面显示出了独到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电教媒体展现出数学概念的简单统一;数学公式的简练齐整;数学性质法则的概括典型;数学图形的和谐对称;数学结构的协调完美;数学知识的奥妙无穷;数学方法的奇妙多样等等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和繁杂,培养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产生感情。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导下,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把参考文献中相关作者和出版年份补充完整,以反映出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1] 陈孟建:《计算机多媒体CAI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年4月

[2] 祝智庭、钟志贤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第1期 [4] 张志勇:《创新教育》,山东教育社

上一篇:经典的高考祝福留言下一篇:生命的绿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