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师之我见

2024-08-20

创新型教师之我见(精选14篇)

创新型教师之我见 篇1

“未来教师”之我见

今天是最后一个模块的开放日,我既感到轻松,心中又有隐隐的不舍,这次的网络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一职业。“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这句话从理论角度对未来教师做了全面概括,我个人认为能集教育者、学习者和反思者于一身的教师堪称“教育家”。那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1、爱岗敬业

俗话说:教学是良心活。一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怀有满腔热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担负起这份责任。

2、为人师表

孩子出生后,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而上学后,他们知识的获得,个性的形成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与教师息息相关,因此教师的举止言谈应符合这个职业标准,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3、学识魅力

课堂是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舞台,在这一舞台上,教师丰富的学识,课堂的驾驭能力,以及教学艺术充分显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教师学识的丰富带给自己的快乐。

4、不断反思

以前,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夸大教师的作用,忽略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教师遇到问题,很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不足与失误。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观念的改变,逐渐意识到反思不仅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使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进步,教学思想更成熟。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以此类推,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这句话将激励我们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自己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心理品质不断成熟,做一名称职的未来教师。

创新型教师之我见 篇2

关键词:创新,传统,教育,能力

创新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但在实际教育过程的运用中, 几乎都没有摆脱“借鉴”“模仿”的束缚,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 也会使创新型教师的定位模糊, 无所适从。教育要创新, 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的理念也要创新。如何在新形势下做一名合格的创新型教师呢?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何为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基本内涵

从词义上看, 创新教育概念涉及“创新”和“教育”两个基本词语。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 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创新是指抛开旧的, 创造新的。从词义上可以看出, 创新教育是指创造新的教育活动, 结合当前经济时代特征, 我们可以把创新教育定义为:创新教育是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到创新性教育的转向, 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向注重教育的文化革新功能的转向。这一转向涉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 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是带有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对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所以, 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必须把握一下几点:创新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原则、创新教育是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由此可见, 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教育的组织者——教师的角色该如何转变呢?创新型教师, 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二、创新型教师具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已经发生变化, 由传统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智能、潜能和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来。要做到这几点, 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和角色定位, 要根除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绝对权威的桎梏, 建立适合学生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教师中心”转向师生互相关心、理解和支持。

三、创新型教师具备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1世纪是注重综合素质的时代。作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型教师, 更应该具有德才兼备的教育能力。尤其是当前,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的重要性, 口头说教苍白无力。创新型教师应该具备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 健全学生的各种心理素质的发展。

四、创新型教师具备自身创新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 教师具备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学生。教师的创新性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创新:一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二是教学过程的创新。

五、创新型教师具备综合学科和教育科研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一体化的社会,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型教师既能在自己所教学的领域一展其长, 又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很好地归纳——总结——发展,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合格的创新型教师, 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深厚的教育科研水平。

总之, 教育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型教师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要想成为合格的创新型教师, 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思想素质, 最终达到创新型教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如何成为创新型教师之我见 篇3

首先,创新精神要体现在转变教育觀念上。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教师要创新,必须努力实现自身的解放,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能老是沉浸在“春蚕”、“红烛”的赞誉声中,而是要解放眼睛看形势,解放头脑为人先,解放嘴巴多质疑,勤于动脑,创新思路,才能在求是中求真,在求真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具体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竞争意识、冒险精神、敢于否定与怀疑的意识、承受力、决断力、群体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等,并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远大奋斗目标,确立阶段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囿于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标准件”式的“整齐划一”的社会产品,而应突出个性、重视潜能开始,培养创新人才。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这样势必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养,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扬、个性得以张扬、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创新精神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会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因为干扰与错误不再只是具有消极意义的因素,而可能成为引发学生内部认知重组的积极诱因,是通往创新的必由之路,教师将充分发挥他的创新思维科学地处理教材、艺术地切入突破口、捕捉契机、灵活地变换角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动机,把继承性学习提升为创新学习。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多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安排小组讨论、评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求异思维,也可以有完全对立的意见,让学生在讨论、评议中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不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师,会鼓励他的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发挥逆向思维、延伸思维、发散思维,不惟书、不惟师、不惟权威,克服从众心理,勇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独树一帜、追求创新。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制作小桔灯,检查时发现竟有几个同学做的是萝卜灯、苹果灯。动手之前,学生肯定曾自问,萝卜能不能做?苹果行不行?创造性的想、创造性地做了出来,这便是创新学习,创新地学,创新地教。

再次,创新精神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中。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会遵从创新教育的置疑性原则,让学生思维处于一定的疑惑状态,提出诱发创新思维的诸如“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通过上面的例子,我相信大家能发现一条很有意思的规律”等问题,他会紧紧抓住这些创新点,精心设计、巧妙诱导,让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及依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一定也能领会置疑性原则的精髓,抓住创新教育的关键,设置诱发性问题,诱导学生发现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还会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淡化学科间的人为差异,注重学科交叉、渗透。既会注意学科内部各教学内容间的纵向联系,还会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沟通,由语文课上“双重否定就是肯定”联想到数学上的“负负得正”;由地理课上 “地球南北有极点而东西方向环绕”联想到成语“南辕北辙”而不能“东辕西辙”等等。引导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重组,使各种知识、技能相互迁移、渗透,互成体系,使学生最终形成的“能力链”越来越结实,“知识树”越来越繁茂。

教师文明礼仪之我见 篇4

八五小学

张芳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3)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4)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与学生谈话: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创新意识之我见 篇5

《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学习中专家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创新意识地位:创新意识培养应贯穿数学教育始终。从“分析与解决问题”到“发现与提出问题”。根据年龄特点——在日常教与学中不断积累经验。“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

这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鼓励“质疑——发现和提出问题”。现实中为我们的孩子不会提问,缺乏问题意识。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课堂上创造宽松的适应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环境,给孩子以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胆质疑。

二、鼓励“在做中积累经验”。“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还课堂给孩子,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的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动手、合作互助、讨论、发现、交流、分析、思考、总结中积累经验,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三、老师要带头。

教师责任心之我见 篇6

申冠昌

苟堂镇玉皇庙小学

2011.4.6

责任心是教师师德最好的诠释

学校近段时间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在这次活动中,我又一次深深地感觉到,教师的责任心,才是教师师德的最重要的体现。校园需要责任,教师有一种责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责任心的最好的诠释。

一、何谓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担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等相比,是“群心”的核心。

如果一个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那么他就是缺乏了基本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原则问题上应该能做到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的、怎么做才是对的。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自己工作的成败。对教师而言,责任心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没有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责任心呢?

我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工作负责,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就是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这个职业确认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时,才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表现出责任心。二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三是要对学校负责。所谓对学校负责,就是要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诠释一个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展现教师的风采。四是要对自己负责。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始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成为学生成才报国的引领者。否则,无法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二、责任心的重要性

1、责任心是这个社会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做人需要道德约束和责任心。作为教师,责任心就是教师应具备的高尚师德。只有在责任心的驱动下,教师才会爱岗敬业、言传身教、钻研进取、关爱学生。可以说,责任心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2、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础。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很多,虽然他们生活的环境和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拥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对自己深深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态度。

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对教师而言,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只有每一位老师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会拥有不断进步的动力,才会拥有勤奋工作的热情,才会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具有责

任心的教师不需强制,不需责难,甚至不需监督。他们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细微中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

三、如何增强责任心

责任心对一个人,特别是教师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培养责任感呢?

1、要有一颗对自己负责的心,做积极向上的人。一是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根本,精雕细刻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二是要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明确奋斗的目标,并为之而不懈努力,才能促使责任心与成就结伴同行。三是珍爱生命,做合格公民。生命可贵,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生命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质量,这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2、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意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负责就是责任心的体现。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将来的发展。工作中,我们既要严格要求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也要善于欣赏每一位学生;既要让学生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从业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品格;既要让他们健康成长,也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

3、要有对学校负责的意识,做有益于学校的人。集体是水,我们是鱼。所以,无论你处在那个岗位,你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学校负责。对学校负责,源于对学校的热爱。教师只有热爱学校,热爱岗位,热爱学生,才会刻苦钻研业务,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保持对工作愉悦、专注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去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教师专业成长之我见 篇7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这是从思想方面促进教师成长。做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 要有“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无论从事任何工作, 只有首先对它热爱, 从心底里喜欢,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才能千方百计地克服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遭受的挫折, 才能干好, 也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教育工作, 从心底里不喜欢、甚至反感, 但迫于现实, 只把当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这样的教师就不会去深钻教材, 就不会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去思索、去改进。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结果自然是教学成绩低劣, 家长、学生均不喜欢。这样的教师, 教学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是停留在当初的水平。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去提高。所以, 教师要发展, 教师要成长, 要从一名当初不懂教育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成为名师, 成为教育专家, 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 热爱学生的心。古今中外, 凡是名师名家, 无不怀揣一颗爱心。孔子弟子三千, 陶行知办学有方, 吕凤子爱生如子等等, 这些, 无一不是对教育炽热、对学生爱护的典范。因为只有这样, 教师们才会去关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才会去思索、探究教育教学规律, 不断总结、提高, 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记得我走上讲台的第一节课, 就有一名学生趴在桌上, 当时我非常生气, 就叫他站在座位上, 而这名男生个子大, 我又是一名刚出校门的女大学生, 没有经验。叫他站着, 他就是不肯, 我去拖他, 他也不站。弄得我当时非常难堪, 在学生面前威信扫地。但不能就此算了。下课后, 我把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 进一步了解情况, 得知这名同学头天晚上, 家里父母发生矛盾, 要闹离婚, 到深夜两三点都还没有睡觉, 上课无精神, 更无心学习。了解情况后, 我教育他认真学习, 大人的事他们会处理。后来, 这名学生把精力用于学习, 在第一次月考中, 考了班上的第8名。他在日记中写到, 如果不是张老师的耐心教育, 他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也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言辞中充满着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经过这件事, 我明白对待学生, 不能简单粗暴, 更不能轻意批评学生, 哪怕一句话, 都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甚至毁掉学生一辈子, 也毁掉一个家庭。对待学生, 没有爱心是不行的。只有对学生全身心的付出, 教育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至此, 我身感教育责任的重大。

二、从教学业务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 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平台。

教研活动, 是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成长, 不只靠自身的努力, 还要学习、借鉴别的教师的成功做法, 而参加教研活动, 就是最好的办法。各类教研活动, 只要有机会, 都要积极参与。一是多听课。同一篇课文, 别人是如何设计的, 如何驾驭课堂的, 如何调动学生参与,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等, 这些, 要多听、多学, 然后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 日积月累, 就会受益匪浅, 让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提高。二是听取教研会上的讨论发言。在讨论会上, 要虚心听取教师们的发言, 听取他们对教研课的评议, 听取他们的真知灼见, 吸各家之长。同时, 也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遇到看法不同时, 要有“百家争鸣”的精神, 要相互探讨, 哪种更好, 更优。三是多上教研课、公开课, 多参加各类赛课活动。这类课的课堂, 要求比平时高, 准备比平时充分, 特别是公开课和赛课, 更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好磨砺。经过公开课、赛课的反复打磨, 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 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后, 也可以从评课教师那里反馈自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多了一份专业引领。如果把公开课、赛课写成课例或研究报告, 对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在现实中, 不少名师就是从上公开课、赛课中成长起来的。公开课、赛课活动, 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因为公开课、赛课是同一内容, 经过反复雕琢、苦苦思索而成的。有一次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参加语文赛课, 赛课要求之一必须自己制作课件。平时教学, 把别人的课件拿来改改就行了, 没有亲手制作过。这一次, 只好自己动手, 上网选择图片, 设计文字, 选择背景音乐, 翻阅课件制作书籍。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 终于把课件制成了。由于是自己制作的, 上课时得心应手, 在这次赛课获得了一等奖。通过这次赛课, 不仅自己的电脑水平得以提高, 教学技能也进一步增强。真可谓一举多得。

2. 博览群书, 不断学习, 补充营养———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

现在是信息时代, 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 不思进取, 停留于原来的知识水平, 那他肯定落伍。同时, 教师的专业成长, 需要理论的支撑。让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 从实践提炼理论。因此, 教师要选择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来学习, 丰富自己的内涵, 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还可订阅报刊, 吸取新的信息, 新的观念, 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教师还要善于做读书笔记, 学会收藏, 收藏对教学有用的、有价值的图片、文章、语句。语文教学, 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诗情画意的课堂, 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知识, 没有丰富的情感, 是很难上好语文课的。语文课涉及的知识面广, 文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各科知识均包含其中, 加上学生信息量大, 新的词汇不断出现。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探索, 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新的问题, 上课时才会信手拈来, 才会胜任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购书学习外, 还可上网学习。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吸取信息。网络学习的一个好处就是帮助教师更新观念, 了解最新教育动态,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3. 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任何一个教师, 任何一堂课, 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总有一些细节或环节处理不妥, 都有一些不足之处。教学之后,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 总会发现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记下来, 积极处理这些问题, 找同行请教, 上网查询, 就可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这样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 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就会不断完善自己, 使自己得到提升, 迅速成长。所以, 现在不只要求教师备课, 还应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心得, 让教师逐渐成熟起来。

教师主导地位之我见 篇8

关键词:主导与主体,兴趣与创新

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理念,面对新的形势和全新的人才观,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确实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的一点是,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编导工作,首先的一点是,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不宜在被动状态中进行,要想让学生变为主动,就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对他们所学的东西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只要教师能立足学科教学,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有可能顺利的进行教学。

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那就是让他们深入到语文学习的情景中去。一个出色的演员,要想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投入其中,才能感动别人,也才能感动自己,而这个情景就需要我们教师来营造。我们在教读文言文时,由于时代较为久远,学生很难入境,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就应充分向学生介绍有关课文的情况,让学生在占有大量背景材料后,才能进行阅读教学。

其次是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就语文学科来说,所涉及的东西过多,学生很难把握住重点、难点,这时,教师就有必要给学生划定较为明确的范围,让学生有所适从。尤其是作文教学,由于高考试题有“文体不限”的说法,所以给学生造成了很模糊的印象,写起文章来是四不象,文体特征不明显,这样我们教师就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当拿过一个作文题时,首先要确定的是要写哪一种体裁,一旦确定了,就要严格按照该文体特征组织文章。课文教学,练习的设计,考点的复习都应该遵循这一规律。

再次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光喊口号,而应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创新,也全在教师的指导上。长期以来,教师的作用一直被定格在“传道、授业、解惑”上,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传道”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教师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会使一个个棱角分明的学生,经过我们的“关怀”,而成为一个个思维定势的标准件,象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所以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急功近利,就应该埋下头来研究一些有助于学生创新的問题。正如有人说要革命就得有牺牲一样,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上,不能仅为了应考而教学,有了这种思想,或者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才有可能让学生进入创新的大门。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是我们主导作用发挥的根本,我们每个人都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个性的学生,深入研究教法,深入研究学生,有时比深入研究教材更有必要,所以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深入研究教法和学生。

走出教师职业困惑之我见 篇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给人们通往“彼岸”自由世界的真理,这是“大道”。也可以理解为老师传给学生一条道路,一个方向,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授业”,“业”可以理解为事业,即人们的求生存的技术与能力。可以理解为“七十二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解惑”,“惑”疑问,疑惑,即人生历程中的困惑。下面我就谈谈在学习后我的认识:

我们得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教师要进行全面的自我探索,要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以及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通过自我分析,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从而顺利摆脱职业迷茫,重新确定人生目标和职业定位。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师节演讲稿:教师精神之我见 篇10

唐代的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教师不能再是解答疑问和传授本领了,创新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进行教育?当今的教师的职业精神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既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又无愧于我们的学生呢?

一、树立敬业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我们热爱自己的岗位要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因为这是我们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对于自己而言是生命的唤醒,是生命过程的丰富,使我们从这一职业中获得生存和精神寄托。对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燥,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底蕴。古今中外,多少在教育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敬业者。教师这个岗位没有显赫的权力和地位,没有丰厚的报酬,在社会上没有四通八达的关系网,有的则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献。正像有位名人所说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做叶子吧,因为叶总是谦虚地垂着他的绿荫。”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这样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才能无怨无悔。

二、树立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而热爱学生正是教育的灵魂,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正如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事业当作乐趣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前途命运主要靠他们来把握,我们的教育对象没有高低贵践之分,不能只关心个别学生,而应关心热爱全体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教育的爱作为人类复杂感情中最高尚的结晶,它不是一种自觉的情绪反映,也不是一种个人的狭隘感情,它超越了父母子女之间的个人情感需求的层次,它自觉真诚,普遍持久,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寄于教师的职业要求。

三、树立敬业精神——热爱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

书是万善之源。如果说教师也要索取的话,教师最大的索取就是要读书。作为教师,如果从业之后没有书的滋养,注定心灵会走向荒芜。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学习中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要通过读书营造一注心灵的文化深潭,让自己沉醉其间,让学生沉醉其间,那么,教书育人的工作定然走向快乐,走向幸福。因为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都不应该觉得有个稳定的职业和岗位就可以高枕无忧,无须进取,因为家长在选教师,社会也在选择教师,他们无时无刻地在时时关注着教师的成长。所以,每位教师都要朝着学者型的教师努力。

教师敬业精神的养成,还需要社会、学校的不懈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而我们的教师不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职业,而要当做一项事业去追求,因为时代在召唤着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本领奉献给自己的职业。体现出教育者的职业精神。

一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说,把职业当工作,往往一事无成;把职业当事业,往往成就非凡。的确,如果你把职业当职业,你想到的就是一份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就是挣钱养家……你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待遇不公、升迁无望等而生出诸多的怨言和愤懑,也会有不如意、不称心的感觉。于是你的工作就变得无奈、被动、消极,即便快乐也痛苦。

而当你把职业当作事业时,工作便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工作中,你就会主动开拓、奋发进取,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

教师培训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教师培训 问题 建议

前不久,一位从事宣传工作的朋友发了一张照片在“朋友圈”中,照片反映的是在一场讲座中,台上的培训老师在讲《如何发挥微信、微博在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台下参训者却都在低着头玩微信、聊QQ。照片的标题是四个赫赫大字——学以致用!

笔者长年承担着各类教师培训的组织工作,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教师的观察、问卷调查,以及与参训教师交流等,发现虽然通过教师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教师培训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培训效率不高,未能实现预想效果。

一、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培训内容过于繁杂

由于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教师培训也应运而生。普通话培训、计算机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标培训、教材培训、教法培训、教研组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林林总总,每个培训都具有其实际意义,讲授教师也经过调研,查阅资料,精心准备培训内容,但是培训的效果往往不能很好实现。因为面对各级各类培训,很多参训教师对于这些培训已经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甚至已经把培训看成是一次摆脱教学工作的“旅行”。

(二)教师工作压力过大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已是社会共识、国家积极重视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城市教师,每天处于“跑断腿、磨破嘴”的工作状态。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很多教师把培训看成是一种无用的负担,消极对待。这样的教师更没有办法在培训中得到提高,进而影响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工作中事倍功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教师培训形式单一

举办讲座固然是一种有效的培训形式,对培训者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培训形式,更是现在教师培训普遍运用的培训形式。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参训教师已经对这种培训形式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在个别的参训教师众多的讲座培训中,迟到早退、玩手机、睡觉、聊天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批改学生作业,这样的培训毫无有效性可言。

(四)教师培训评价的缺失

在现在的教师培训中,绝大多数的参训教师都能认识到应当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认识到培训内容可以服务自己的教学,但是职业倦怠与自身惰性往往使得参训教师在回到自己工作岗位上的时候并不能学以致用。培训结束后,培训者往往会要求参训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反思或者教学案例,但是很多参训教师上交的材料都是网络下载的、抄袭的或者是自己曾经写过的东西,并非通过此次培训自己所产生的感悟或者进步。培训者虽然知道此种情况,但却无计可施。

(五)教师培训缺乏系统规划

校级研讨,校际交流,国家、省、市、区各级培训种类繁多;培训部门、业务部门、电教部门等部门各自为战,使得教师培训多头无序,教师疲于应付。尤其是那些身兼数职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往往是教非所学,渴望得到专业的培训,但是面对每学期的培训又只能应付,而且很多培训内容缺乏连续性,存在跟风、随性的情况,导致参训教师只是对培训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根本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师培训的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各级各部门统筹规划,促进教师培训有序进行

教师的成长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培训应该是一个有主题、循序渐进的“工程”。各级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统筹规划,设立一个主题对区域教师进行相关的、分阶段的培训,避免教师培训出现重叠、冲突甚至是相矛盾的情况,使各部门多级别联动、多层面联手、多力量整合,组织的教师培训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互相服务,保证教师在一段时间的系统化培训中有一个稳步的提升。

(二)加强学习,建立一支优秀的培训者队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参训教师的知识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所以培训者应当尽量做最先学习的人,了解前沿知识,既要做到以丰富的理论知识解答参训教师的困惑,又要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使参训教师信服。只有这样的培训者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才不会被参训教师对教师培训贴上“无用”的标签,才能够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参训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丰富培训形式,减轻教师培训压力

改变传统培训形式,在培训中考虑参训教师的特点,有效利用丰富的资源,使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过程当中。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从积极的体验,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礼、学习的乐趣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帮助等都能切身感受,就会积极参加培训,甚至对教师培训充满向往。

(四)建立资源库,通过网络完成教师培训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通过互联网完成的培训越来越多。教师培训可以通过建立资源库完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上传教学资源,培训者、专家点评等方式,完成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助人自助,既解决了教师培训的时间、空间限制问题,又能够节约培训经费,更能赋予教师对于培训资源的选择权力,增强针对性。

(五)完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学以致用

创新教育之我见 篇12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本质力量所在, 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性地计划、组织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 社会、学校必须要改变对教师评价的标准, 不以分数高低论成败, 让教师能够放下包袱,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教育中, 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留有更多思考、探究的空间,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学生也要更新分数至上的旧观念, 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能力上来。在课堂练习中, 积极思考, 大胆质疑, 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2. 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 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 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 实行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创新教育需要外, 还要在挖掘教材, 设置新情境, 拓宽学生思路, 引导学生求异、创新等方面下工夫。课堂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 还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怎么样”, 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 而是努力促使学生去探索“多”。如我在讲希特勒“焚书”“残害犹太人”时, 我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不是希特勒的新发明, 此前有没有这方面的例子?有的说:秦始皇焚书坑儒, 有的说清朝大兴文字狱……学生们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一通百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 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 对真知的执著追求, 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大胆创新。同时, 教师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深入到学生中去, 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 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 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提出的观点或问题, 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 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观点; (3) 不讽刺嘲笑, 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才会积极质疑, 勇于创新, 才会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职业幸福感之我见 篇13

(一)首先,我们先说说“幸福感”吧。

到底什么是幸福呢?怎样才算是拥有幸福感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问了班上的同学。女生们说,幸福就是又买了一季流行的衣服;就是碰到药妆店打折,大送赠品;就是终于买到合脚又漂亮的高跟鞋;就是去吃自助餐,“横扫千军”般地把美食尽收肚里……男生们说,幸福就是踢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就是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就是游戏闯关成功那一刻的得意与自豪……

问完后,我想了想:这些,真的是幸福吗?同学们回答的似乎都是那些令他(她)们满足一己私欲的事情,让他(她)们激动一时的事情,而这些事物带来的美好感觉转瞬即逝…...也许,同学们没有仔细想过,幸福的感觉不应该是转瞬即逝的,它和开心有着本质的不同。开心总是短暂的,幸福却应该是绵长的,细碎的,淡淡的而持久的感觉;想潺潺清流,慢慢地,缓缓地,丝丝缕缕地流过心田。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整个过程都伴有的微微淡淡的开心!那么,许多人都想错了。他(她)们所认为的幸福,从来就不对。他(她)们幸福过吗?也许有,只是他(她)们从来没意识到幸福的存在。

可见,没意识到幸福存在的人,占大多数。

(二)然后,我们再说说职业幸福感。

根据英国《太阳报》关于“谁是最幸福的人”的征稿,答案是:1.完成满意作品,吹着口哨的艺术家;2.沙滩上完成沙雕城堡的小孩;3.给婴儿洗澡的妈妈;

4.完成成功手术的医生。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幸福的关键词,那就是奉献,劳动,爱心和成功。那么,能够提供这几样东西的职业有哪些呢?换言之,从事什么工作将带给我们职业幸福感呢?

先看看劳动和成功吧。哪份工作,哪种职业不需要付出劳动呢?又有谁在工作中不追求获得成功,取得成就。可以说,几乎所有职业都能提供劳动和成功。再看看奉献和爱心吧。是不是所以职业都能提供奉献和爱心呢?我看不见得。有些人在工作中索取比奉献多;有些人的工作根本与爱心无缘。

那么到底还存不存在同时具备奉献,劳动,爱心和成功这四种因素的工作

呢?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重要,对与我年纪相仿的人来说也极其重要。它关系到我们的择业与就业。我想没有人愿意选择从事不能提供职业幸福感的工作。环顾校园四周,想找寻答案。我发现,校园内的人们远比校园外的人群快乐与轻松。校外人群拥挤而匆匆,神情紧张,要不就是麻木;校园内的人们轻松自得,洋溢在脸上的永远是自信与安详的微笑,春风拂面般得意,意气风发。我是个感性的人。见此,我下了结论,校园内的人比校园外的人幸福。因此,我想留在校园里工作应该是不错的选择。那么,做过老师吧!

我喜欢这样,先做猜测,然后,找寻细节证据,证明我的猜想。是不是老师这个职业能提供职业幸福感呢?

先看看劳动:老师的付出的劳动,这是全民皆知的。首先,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的认真备课当然必不可少。做好这个环节是需要费脑力的。其次,上课过程中,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控制教学进度,需要老师使出浑身解数既管理号班级,又赶上教学进度,可谓多任务教学。然后,课前的,课堂上的劳动还是远远不够,想要保证学生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还需要在课后认真辅导,耐心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学生是不是真的学到了知识,还需要通过测验等手段进行评估,老师需要做好记录与点评。可见,做个老师应该是不容易的,需要身兼多职,同时扮演教学设计者,管理者,引导者,启发者,服务者,学生在校监护人,好朋友等等角色。

其次,我们再看看成功。老师成功与否该怎么衡量?我认为,老师的成功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应该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像公司的业务员,只有硬生生的数字显示公司业绩进步才能证明业务员的成就。老师的成功,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比如,一名差生在老师的辅导下成绩有明显的进步,这是成功;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老师的强化培训指导下,在学习能力竞赛中获得好名次,这是成功;一名顽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懂得反省改过,这是成功;一名恋上电子游戏,玩物丧志的学生听了老师的劝诱终于“弃暗投明”,开始认真学习,这是成功;一名自恃家境富裕而忽略学习重要性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学习的可贵,这也是成功;一名因为学习成绩下滑而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充实学习的信心,这也是成功……由此可见,老师这一职业的成就感来源是多方面的,衡量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也就是说,老师成就感的获得应该是较为容

易的。

那么,接下来再说说奉献和爱心吧。我想谁都不会怀疑老师这一职业奉献的程度。奉献程度光从老师需要付出的劳动就可见一般。老师需要奉献的是大量极其宝贵的时间,以及超出常人的耐心。爱心,这一点更无需怀疑,若不是带着爱心,又有几个老师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若不是带着爱心,谁愿意去奉献,去付出,去牺牲。

由此可以总结出,奉献,爱心,劳动,成就,老师这一职业一应俱全。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应该是强烈的。然而从第一部分得出的结论是,能感知到幸福存在的人在少数;那么在工作中感受幸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是不是与第二部分的结论相悖呢?其实不然。相对来说,老师是较容易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的工种。只要做老师的能够怀有一颗常常感恩生活赐予幸福的心,相信做老师应该是这世上再理想不过以及再幸福不过的事情。很少人感知到幸福,而老师这一职业提供强烈的职业幸福感;想到这里,我感性的大脑再次果断做出决定:做个老师吧,我会幸福的!

(三)从猜想,到分析,到下结论、做决定,接下来,我应该去验证一下我的猜想了。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采访之旅”。采访内容为:做老师是不是真的幸福?

采访过初中的英语科任老师林老师。林老师是这么说的:我觉得我比较幸运,可能较之其他老师会更幸福。我教的是英语,学生们的兴趣比较大,对我科目的关注比较多,我自然觉得欣慰。而且我不担任班主任,没有太大的责任和压力。感性的小结:看来,责任小的人比较幸福。

接着采访了初中的语文科任老师王老师,三年的班主任。班主任是这么看的:班主任不一定不幸福。像我,我觉得我做班主任得到的欣慰更多。天天跟学生在一起,天天面对他们,我的心情也好像年轻了很多。做一份工作能把心理都带动得变年轻了,这是多么不简单的啊!感性的小结:哦,做班主任可以让心态变得年轻,值!

然后,采访了高中历史科任老师陈老师。他是这么认为的:别人幸不幸福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我教历史不够幸福。学生不重视我们所谓的“副科”,整个

教育体系也不够重视。上课的时候就像在唱独角戏。有时候看着讲台下麻木的一个个,心寒哪……感性的小结:原来……做老师的也需要被关注才有幸福的前提……

采访到这里,我开始迷惑了:不是所有老师都幸福的。在这个外人看似幸福的职业里,幸福的程度也要分“三六九等”……

为了弄清楚,我最后又采访了一位老师,高中语文老师韩老师。韩老师教学生涯最久,对行业的了解应该最全面,感触应该最深。没想到,韩老师的一席话彻底把我幸福地当老师的美梦打个粉碎:做老师嘛……有得有失吧。得到的,也许是在外人看来较为单一单纯的工作环境,没有太多厉害关系和冲突。职业生涯稳定,收入稳定,生活没有太多变数。看似得到的不少。可是,得到的同时我们也让许多机会从手中溜走。比如,拓展自己的视野的机会;见识大场面的机会;实现大抱负的机会……总而言之,做一名老师,也许你会得到安静的幸福,但你不会有令人震撼的成功。

感性的小结:原来,做老师的还是会失落,因为生活太平静。而“平静”,对有些人来说意味着“平庸”。

几个采访结束后,我真的不知该何去何从了: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到底算不算高,算不算强呢?而我到底要不要加入到老师的行列呢?

想到这里,或许我应该倒回去看看第一部分下的结论:什么是幸福?之前已经想到很清楚,幸福和开心不同,它是安静的,是持久的微小开心。老师的生活断然是平静的;要说喜悦应该也是一天天一点点而来的,那必然是持久而微小的。嗯,我再次确定,老师,是幸福的。

至于“幸福程度分三六九等”……其实不然。分程度等级是在同一行业中比较。如果不同行业中比较,断然还是做老师的幸福感更高。注意,这里我们不谈别的,如丰功伟绩,如家财万贯,如成绩斐然,我们谈的是“幸福”。严格参照“幸福”的含义来考虑问题,得出的结论才有效。也许很多人看来,做老师的不够成功,因为成功有大有小;可是获得的快乐却是一样的。谁快乐的时间更长,谁就更幸福。

最后总结:教师职业幸福感至于我,是强烈的。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至于其他行业,是更高的。只要时常怀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做老师的就会发现,幸福

教师发展性评价之我见 篇14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教师、课程、学校甚至区域性的教育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曾将“君、亲、师”供奉一堂,使为师者成为“无所不知”的人之楷模,备受尊崇。很少有人怀疑教师有人格及心理适应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中所阐述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如果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驾驭课堂。难怪不少教师都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觉。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如何对教师进行评价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才更有实效性,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一、端正评价思想是做好教师评价工作的基本前提

思想观念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只有评价者确立正确的评价思想,才可能科学地设计和操作实施评价,才可能合理地处理和应用评价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价必须有新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比如,对于教学的理解,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教学有两个层次,“教学生”是第一个层次;“教学生学”是第二个层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思想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如果站在当今的时代背景来看,“教学生学”就只能是一种低层次的教学,“教学生会学”才是高层次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师的责任已不仅在于给学生多少信息或教会学生掌握、理解多少人类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而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处理好教师评价与学生质量评价的关系

对教师工作效果的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质量又是教师工作效果的直接反映。但是,学生的.发展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果从检查某一阶段教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还有一个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是不能忽视的。无论学生发展的好还是差,都不是由教师的作用单方面所能完全左右的,它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在教师评价工作中.不能用学生质量评价的结果来代替教师评价,更不能完全用它来评判教师。反之,就可能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引入歧途,可能伤害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教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三、注重教师评价中的心理变化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它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我们知道,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如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在心理咨询中发现,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普通教师,如担心公开课上得不成功;害怕学生在竞赛中发挥不出成绩;拿不准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因此,教师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在真实的世界里发挥工作的潜能。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能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但在评价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教学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呢?若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学生在学习技能及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教师往往忽略或不愿意接受这种差异。凡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各科老师最大的精力似乎都放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不管这个学生是否有能力学好,不管他对教学有什么样的感受,也不管他还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反正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挂钩。令人欣慰的是近期来许多学校,特别是小学,根据教育部减轻课业学生负担的指示,强调教育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了教师工作中的压力;教师评价的另一个问题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教育过程,现在学校进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而形成性评价更能关注教学、教育过程,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高的机会,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等。教师评价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上一篇:人力经理述职报告下一篇:干部讲奉献有作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