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创新意识

2024-08-16

教师的创新意识(精选11篇)

教师的创新意识 篇1

教师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作为老师,要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这些学生能力的提升,就应该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让教学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生动性,充分尊重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这里老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成了关键。因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是不能只*教案、教参然后照本宣科能够达到的,它要求老师注重自身的能动作用,在充分把握、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创新安排教学形式,设计活动方案,让课堂教学中多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而老师只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交流、主动地去学习。

例如《祝福》这篇课本的教学,按照传统教学程式来授课,就是用四课时来分析文章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环境等等,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较被动地去接受,这样就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无法契合。我自己也是用传统教学程式教学,但后来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祝福》教学实录的文章以及听了另外几位老师的课,让我真正意识到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了。下面就简单介绍两种创新教学方式,用来督促自己在以后教学中也应重视创新意识,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第一种:活动式。

这种教学分三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以阿毛的身份写一篇反映“母亲”不幸遭遇的文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握小说的情节,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并通过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第二课时,让学生分成小组研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人物性格、归纳小说主旨,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第三课时,组织道德法庭,进行法庭辩论和审判,由学生分角色担原告、被告、原告律师、被告律师、审判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争辩,在争辩中明晰,锻炼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这样的教学活动把学生推到了教学前沿,让学生在一个情境中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种:研究式。

这种教学分四课时。第一课时,老师简单介绍小说背景,然后把学生分成9个研究小组,每小组负责研究一个课题,然后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寻找资料。第二课时,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在研究小组内讨论、争辩,然后形成共识,再指派一人负责整理,老师在课上充当引导者、咨询者。第三、四课时,每研究小组选派一人汇报研究成果,让其它同学分享,最后老师再布置每位同学回去完成一个研究性作文,这就可以做到点与面的结合。

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寻找资料、争辩、汇报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知识形成过程,特别是汇报的同学要把形成共识的观点进行整理,然后成文,更是锻炼了思维、写作能力。

“穷则变,变是通”,老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创新意识 篇2

1 培养教师创新意识的非常重要

江泽民同志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前进,就必须敢于走新路,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而不能只是按部就班,跟在后面小心翼翼,亦步亦趋。这就需要中国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作为育人的教师,就必须拥有创新意识,才能够培养出创新人才。

(1)从教师的作用来看,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他做事,授课,教育学生都是老一套,那么跟着他学习的学生会什么样?他一定会和老师学习,一样处事,一样对待问题。教育界一直有一句老话,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老师一定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拥有一个水的源头,而老师没有,学生哪里会有?所以这就要求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从而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这就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从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会有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从师生关系看,具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催生剂。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老师或害怕老师的感觉,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向师性,一切都模仿老师,向老师学习,所以,教师具有创新意识,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事,会相当大的影响到他的一大批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的教诲相当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催生剂。

2 教师创新意识的内涵

教师创新意识是指他们必须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执著的拼搏意识,坚持真理的独立意识,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和执著的拼搏意识。

(1)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如今的信息与社会发展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每秒钟都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有适应意识,适应社会的变化,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这样的教师思想敏锐,遇事处理恰当,这样一定会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影响与教育学生,拥有这样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生活在其中的社会。

(2)执著的拼搏意识。如今社会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到处充满竞争,有可能时常会受到各种挫折,而作为教师,一定应该不惧怕竞争,不怕挫折,做事情要有执著的拼搏意识,战胜各种困难,让自己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作为新一代的未来骄子,这种能力更为重要,所以,只有教师拥有这种能力,才能培养拥有执著的拼搏意识的学生。

(3)坚持真理的独立意识。坚持真理的独立意识是指,教师要相信科学,以人为本,坚持真理。不向世俗所屈服,不被领导所左右,认清自己,认清现实,服从科学事实,这样才能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思考前人为思考的事,探索前人为探索的领域,开拓通向真理的道路。

(4)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如今社会,知识是丰富的,而获取的途径也有千万种,而作为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应该能够拥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获取知识。拥有服务于人民的能力。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影响他的学生,主动从不同领域获取知识,拥有学习的能力。

(5)善于发问的探究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做为教师应该作一个善于发问的人,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从而,才能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寻求解答。这样的探究意识,非常重要。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意识,对于创新意识来说最为难得,但也是最为珍贵的。

(6)追求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一件事,可以说有多种解决办法,而有些人喜欢标新力意,喜欢用新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有些人就喜欢习惯的用老方法,而实(下转第111页)(上接第95页)际上,虽然新方法有时会失败,但总会给试验者带来一定启示,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从主观上要求自己有追求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 培养教师创新意识的方法

(1)要有接纳新事物的习惯。作为教师一定要做一个先行者,从主观上喜欢新鲜事物,接纳新事物。并且时刻教育自己的学生喜欢新鲜的东西。

(2)教师要学习新知识,做个有渊博知识的人。在如今知识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教师没有新知识,想教育好学生那是不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更是空中楼阁。作为教师,还必须加强对一定科目的研究,这样才能把担当的教学任务富有创造性地教授给学生。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日日学习,时时学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从而给学生献出新知识,让自己带着学生快步走在时代的前沿。

(3)教师要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如今接触各种事物的学生,不适合他们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师也必须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这些新的手段,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学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4)教师应该多交有成就的人为朋友。大凡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一定在为人上有突出之处,在处事上有创新之地,但是作为教师平时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工作中比较少的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人,所以在校外,要尽可能交一些这样的朋友,多向他们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

(5)多修养自己的品格,做“大写”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进步,而改进自己,从而实现自我的创新。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多鼓励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6)教师要学习创造技能。科学家姆傅曾说:“人们对付当代世界性的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性之潜力。”可见,创造性是多么重要了。而实际上,创造是有一定技能的。所以,教师应学习创造一些方法。多用理论来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创新意识的人。

综上所述,培养教师创新意识的内涵非常宽广,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培养教师创新意识的途径也很多,所以,从学校角度和教师本人,都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因为,教师要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希望。只有教师有创新意识,才能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从而培养出能适应世界激烈竞争的、富于创造性的人才,进而开创一个创新的民族。

参考文献

[1]江总书记讲话.

[2]新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教师的创新意识 篇3

第一、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说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的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有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 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要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理念。

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把学生看成过去的那种“徒弟”,要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學生的潜能。

第三、教师要有开明意识,鼓励学生发难。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企业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 篇4

-读《本田的发展史》有感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之上,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高度成长,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期间,日本一群优秀的企业家带着他们的团队,以其雄厚的实力和独特的经营方式,取得让世人为之惊叹不已的巨大成功。20世纪80年代,美国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纷纷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指出日本企业发展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适合自己本国的企业文化,而本田公司的巨大成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俗话说: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能挖掘潜力,发挥潜力才有了高效率和高回报。本田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把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注入于企业的竞争机制之中,使本田人自觉地勤奋学习,不断开拓创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一、本田的两大基本理念

1.“人间尊重”理念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人为本。本田公司的“人间尊重”理念即尊重每一个人。本田文化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而激发员工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本田的所有员工没有职务称呼,一律用名字相称,也不需要员工对公司有任何承诺,也无派系之争,让员工在一个和谐轻松环境之中工作。本田宗一郎的名言“为自己工作”就是高度尊重个人精神的具体表现。本田公司用“自我申请制”来安排、调动人员,使每个人有自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方向的权利。

2.“三喜”理念

“三喜”理念即购买之喜悦、销售之喜悦、创造之喜悦三大理念。通过企业的各种活动,使购买商品的人感受到购买之喜悦,从事商品销售的人感受到销售之喜悦,从事开发新产品及一系列企业活动的人感受到创造之喜悦。这三大理念体现的就是让顾客满意、高兴。与此同时,也让企业员工把工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做,使每位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二、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

1.注入忧患意识,增强企业活力

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本田高层领导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工作长期固定不变,企业中有些员工多少会产生惰性,缺乏一定的敬业精神、必要的战斗力和竞争力。如果维持这种消极状态,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其实这些员工并非是庸才,只是在疲劳期时缺乏一定的活力。所以本田公司每年会从外部“中途录用”一些年轻有为、实力强的人才,实施让这些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过人学识,来调动一般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只有外来的压力,才能让员工感受到竞争气氛,才会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才能使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积极调动员工学习各种技能的主动性,使员工洋溢在学习干劲足、创新意识强的工作氛围中。

2.建立各种有效机制,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日本是个资源极其贫乏,并时常饱受地震、台风、海啸等威胁的岛国。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日本人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才能获得的生存、发展的条件。因此,这种不利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团队精神和创造性,本田公司为了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了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1)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

经营者是靠人来进行,所以经营者要信任员工。本田公司自1953年起就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制度,凡优秀的合理化建议,本田公司不仅在精神上得到鼓励,还给予免费出国旅游的物质奖励。

(2)设立员工设想工作室

本田公司鼓励员工可以“异想天开”,而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创造环境,其中员工设想工作室就是给普通员工提供了一个把设想具体化的平台。员工在不违背公司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发、创新,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也许员工犯错。

(3)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

现代化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发挥员工最大限度能力,公司不仅给创新员工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还为创新员工提供必要的人手,同心协力共同去开拓创新。

本田倡导“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活动理念,让员工在思想上精神上感受挑战梦想的最高境界。

三、本田企业文化的借鉴意义

本田文化赋予个人的是更多的职责和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本田公司保持年轻和富有活力。同时在全球战略、产品概念以及可持续使用的资源等方面本田公司坚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但是相比之下,由于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起步较晚,在企业文化定位和经营策略等方面还十分模糊,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理论根据和规范实证方面缺乏必要的研究。员工还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意识与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与实践的能力。

1.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时,在合理界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优化企业员工的创造环境,全面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管理者要抓住多种机会,利用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去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员工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并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个企业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应该努力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让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把学习当作是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检验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此外,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规范来加强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合作意识,以便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创新欲,形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合力,尽可能把员工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适合于当今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要营造适合于人才潜能发挥的环境和企业文化。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人才潜能发挥的润滑剂。经营者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相互理解、精诚合作的良好

和谐关系,从而使每个员工都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岗位上。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开拓创新。

3.要提高和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就要适度地授权或放权,让员工在宽松、和谐环境中成长锻炼。这样不仅不会让员工放任自流,反而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自信心、组织能力和处理事物的各种应变能力。

对创新意识的认识 篇5

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心理倾向。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

创新意识是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表现。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①新颖性。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②社会历史性。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阶级社会里,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③个体差异性。人们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相应,它们对创新起重大推进作用。而这些方面,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

我们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求知欲。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其次,培养好奇欲。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第三,培养创造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第四,培养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从多角度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提问,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一定要以锐不可当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造活动,也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把创新意识培养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创新精神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我们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树立科学的创新理念,明确创新的真实含义,既要面对现状勇于创新,又要防止把创新当时髦,空谈误国,把创新当成没有实质性新内涵的新提法、新名词;即要着眼于解决现有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又要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制定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措施。我们一定要注意把创新精神培养与科学求知态度结合起来,克服重创新的过程,轻创新的结果;克服重创新的数量,轻创新的质量;克服重一般的技术创造,轻科技含量高的、核心技术的创新的思想。我们一定要注意把创新精神培养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增强自己培养创新意识的信心、勇气和能力。

教师的创新意识 篇6

摘要:供电企业的大局意识是指坚持“全局一盘棋”理念,处理好与上级单位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并按照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大局的原则及其程序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企业做好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创新是供电企业的发展源泉,推动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能促进企业发展与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供电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大局意识 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理应重视塑造员工的大局意识,为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全面开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实施员工知识与技能培训。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

供电企业在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中,首先要综合指导员工认知“什么是大局意识”,让员工牢记供电企业的大局意识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全局一盘棋”理念,处理好与上级单位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并按照下级服从上级和局部服从大局的原则及其程序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1]。其次,供电企业应注意培养员工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引导员工树立大局意识,加强自身政治素养,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矛盾,活用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技能。要将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核心价值观贯穿企业发展与经营目标,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指导员工学习本企业的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同时,注重用党员意识来强化员工的大局意识,培养员工淡泊名利的心境和职业奉献精神,塑造员工不唯名、不唯利、只唯公的大局意识。可以用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引导员工,用榜样的精神感化员工树立大局意识,如焦裕禄为工作而献身,牛玉儒被誉为“孺子牛”,郑培民一心为民等。

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必须重视强化中层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与执行能力,因为中层干部在供电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既可以管理好基层员工,也能够协助上层管理者做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工作。供电企业须建立科学、严明的中层干部管理制度,对其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刚性制度安排,对常规事务处理的程序和政策予以明文规定,对其在知识、技艺、能力,特别是决策能力方面予以详细规定,并体现高度的专业化和制度化,进而逐步提升中层干部的大局意识。供电企业还应在中层干部的培养与教育工作中融合重能力、重素质的用人机制,引导中层干部协助本企业做好基层员工的招聘?c提拔工作。对待基层新进员工,中层干部应按其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分配工作和确定薪酬。随后,基层员工按照工作年限规定,只要在工作中展示了足够的能力,并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就可能很快得到提拔重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而且能够为本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引导员工坚持大局意识,必须注重满足员工的精神生活需求,为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促使员工自觉顾全大局,为企业的发展而积极工作。供电企业应努力改善工作场所,优化企业内部的软硬件设备设施,根据本企业的条件,合理安排员工的休息时间[2]。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和睦相处,引导他们协同工作,有效增强企业的合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与才能,避免员工人心涣散。供电企业还应通过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来优化内部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与精神支柱,供电企业应精心收集、整理和提炼企业文化内涵,将企业宗旨、大局意识、目标、愿景、价值观、使命、行为准则、企业标志、企业歌曲和企业形象等纳入企业文化理念,并通过图册、网络和教育培训课程等载体成功展示企业文化,让员工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工作,潜移默化地提升员工的政治文化素养,激发员工的大局意识与创新思维。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创新供电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应立足于企业管理的文化性与开放性,创设良好的企业网络文化管理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通过建立企业网络教育管理机构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潜能,丰富员工的企业管理工作经验,让他们获取多样化知识,熟悉本职工作技能,升华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供电企业应结合全体员工的兴趣爱好与工作热情,以优化企业文化管理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网,引导员工在网络平台中学习与探讨政治理论知识,发表有关论文,建立“企业思想政治知识库”等,全面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此外,供电企业应重视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指导员工学习和实践企业文化,强化员工对创新能力的正确认知,分析自身在创新意识方面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增强自身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强化同事之间的沟通,辅助企业正确决策,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和工作热情。加强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必须全面加强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应顾及大局意识,利用网络平台的宣传功能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其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恪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可以通过构建“供电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网”,细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等理论知识,让员工们意识到: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科学世界观、基本意识形态与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发展出来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理论,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也称作“毛泽东主义”,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将中国长期革命实践的独创性经验概括、总结而成的思想体系,开创了中国独一无二的革命道路,基本观点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思想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即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防军队与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与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的理论,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在解析邓小平理论时,应让员工熟知邓小平理论属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时,首先要让员工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浓缩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与执政之基。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设计“中国梦”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网页时,需要让员工了解到:“中国梦”是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所提出的共产党执政理念,其基本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

做好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工作

实施供电企业员工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需要坚持五大原则,即战略性原则,学以致用原则,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兼顾原则,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原则,效果的反馈与强化原则等[4]。其中,战略性原则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将员工的培训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认知,因为员工培训工作有时能收“立竿见影”之效,很快反映到供电企业发展效益和员工的工作绩效上,而有些培训可能要若干时间以后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对企业管理员工的培训工作。学以致用原则主要是指培训供电企业员工必须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如果培训与使用出现脱节,培训就会失去其目的和意义,所以员工培训工作应当有针对性,从实际工作出发,与岗位特点紧密结合,根据受训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使员工培训规划与供电企业规划相一致。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兼顾原则是供电企业员工培训的核心原则,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是提升员工综合素养的前提,而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与员工的态度密切相关。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原则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供电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并重视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效果的反馈与强化原则是员工培训工作必不可缺的环节,培训效果的反馈是指在培训后对员工进行考核检验,巩固员工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的强化主要是加强员工的培训意识。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做好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应注重塑造员工的大局意识,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加强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修?B。

参考文献:

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7

一、转变教师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是课堂教育的统治者, 教师把讲台当作自己教学的表演场, 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滔滔不绝的宣讲中埋没了, 教师根本没有“学生主体”的概念, 只有自我表现的意识, 观念的桎梏造成教学中只重知识的传授, 不重能力培养的定势,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变成跟班走式的死记硬背模式, 所以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学习新课程理论, 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善于分析学生实际和反思教学过程, 善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敢于尝试新的教学途径, 不拘泥于教材所说的条条框框, 善于处理和灵活运用教材, 突破前人的经验, 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创新教学模式。因此, 转变教师的观念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

二、在培养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句名言:“兴趣是成功之母。”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才能够主动参与, 积极思维, 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也只有如此, 才能把语文这门功课学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应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 只有喜欢读书, 才会细细品味书中的奥妙, 做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自由读书,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学好语文。“自由阅读”是必由之路。其次, 语文老师对学生要适时加以引导, 在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的同时, 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本阶段课程合理安排, 针对性地引导学生。

三、充分利用课堂讨论,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讨论是激活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的制造“迷点”, 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 诱导他们质疑, 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样就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走一步, 再走一步》一课的时候, 学生复述事情的经过, 了解“我”冒险的起因和脱险的经过后, 我就提出了一个讨论题:假如父亲没有来, 你作为“我”的同学, 将怎么办?学生经过讨论, 一组同学说可以找梯子来帮助“我”下来, 可以回家叫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帮忙;另一组同学马上进行反驳, 说一是梯子不好找, 就是找到了也不适合作为爬下悬崖的工具;二是去找大人帮忙花费时间多, 夜幕中留“我”一人在悬崖上不安全, 不如把自己爬悬崖的经验告诉“我”, 就像父亲一样指点“我”爬下来。哪个方法对“我”更好?学生在激烈讨论中就会学到许多成长过程中的哲理, 同时也为理解下文中“历险得出的经验”作好了铺垫。可见, 同一问题, 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探究, 顺向思维, 逆向思维, 多角度思考,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在丰富积累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 篇8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 策略

数学创新能力多是指在教学中发展起来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愿望和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或者简单的实际的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对数学现象保持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

一、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中充满着创新。教师首先要具备优秀的创造性才能,转变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一切教学服务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更新教学形式,追求教学创新,实现教学中的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教师要重视更正自己的创新认识。

初中数学教师要讲解创新教育。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创新教育不只是脱离教材的小制作小发明等创造性的活动,也不是借助问题让学生说,让学生行动。其实,每一个情理中的新的发现,新颖的观察角度都可以说是创新。初中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是否具备创新性,不是这个问题和解决方法别人是否提到过,而是对这个学生来说是不是属于新颖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实现学习的创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领会教材的特点,深刻把握教材,高效驾驭教材,将很多新的问题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的高度融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充分积累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2.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讨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经过质疑,带领学生解决疑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个性,铸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创造教学的环境,鼓励学生打破思维的限制,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多种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激发学生数学创新的欲望

创新欲望是学生的本能。每个学生内心都渴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发现者,研究者。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的渴望。教师要教育学生,也要注重熏陶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挖掘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增长学生的创造性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鲜活新颖而充满创造性,让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保证学生有着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产生持久坚定的创造性实践。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强化学生的创新欲望,更要将这一目标作为长期的追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增长学生学习的好奇心,领导学生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追求知识,学会发现问题,重视多角度多种方法地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再发现,再创造。数学教师还可以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要进行创新教育,为创新而开展教学,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探索未知问题的好胜心,多讲解一些数学典故故事,历史故事,数学家的趣事,数学中的美等,激发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很容易消逝,教师要增加保护,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做到:

1.教师要首先分清楚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不能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对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能着急进行评价,要先分析原因,看学生是有意出错,还是思维的结晶。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学生,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發展的评价。教师要保护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加强数学学习与研究。

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美和肯定。学生的时候自我评价能力比较差,经常会默认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在评价中多给学生一些支持和肯定、鼓励和赞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多角度的评价,不能片面。教师对学生的正确的行为应该进行明确的赞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肯定,增长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数学教学给学生很多好奇的源头。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学生思维的源泉,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学生就有了创新的欲望,就能努力研究,并发展自己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塑造学生优秀的创新性心理品质。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运用好奇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的合作,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篇9

郑煤集团米村煤矿时咏梅

邮编:452470

摘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主要培养幼儿自主地观察、想象、表达、操作、探索的兴趣和意识。

关键词:培养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的幼儿,就是祖国明天的栋梁,他们将肩负着建设祖国、繁荣社会的重任。而学前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重视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幼儿的创造性火花,尤为重要。幼儿因其好动、好玩、好奇,对周围事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常常带着为什么等问题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因此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大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就成为我们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

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可以增强其感受力、悟性、创造性和适应性。在我们与幼儿的不断接触中,会经常发现幼儿的“创新”。他们可以把苹果画成三角形、方形;他们会把草画成黄色、红色;他们会把红太阳

打扮的五颜六色;他们会给汽车加上翅膀;他们会把楼房画的高过白云„„这都是出自孩子的想象和创新。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孩子们异想天开,其实不然,现在方苹果已经问世了,这些是异想天开的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创新的表现。这些异想天开更需要得到保护、得到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对幼儿多鼓励、多支持、多肯定,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保护幼儿初步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充满自信、保持旺盛的创造欲。

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着导演和指挥官的角色,起着领导和控制活动的作用,幼儿则担当着演员和士兵的角色,是被领、被控制地参与活动。而在创新意识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传统的输出知识的教育者,也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学习,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如在幼儿语言的教学上,教师为确保知识目标的落实,一味讲授,要求幼儿背诵儿歌、复述故事、记住作品的题目、作品中的角色,能按照教师的范例看图讲述等,所有这些都极大的损伤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目前,已有不少教师正在尝试角色转换,比如有的教师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做法,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与幼儿围

坐在一起,完全以语言教材中的角色身份出现,与幼儿一起讲讲、唱唱、跳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轻轻松松。从表面上看,这只是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幼儿为教学主体,为幼儿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环境,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实现。对幼儿集体活动而言,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幼儿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幼儿的独创性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归根到底,教师观念的变化,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

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平等、民主的交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幼儿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告知他人。然而由于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的语言常常会出现使用“错误”和“创新”。此时,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些“错误”和“创新”,而是采用讽刺、嘲笑等不正确方式相待,幼儿的好奇心、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压抑,培养幼儿的创新思想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正确对待幼儿,给他们支持、鼓励及补充和修正的机会,相信他们会在交往过程中有效的调整,不仅会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幼儿创新,让他们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要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掌握幼儿的特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自由自在宽松的环境中直接自由的发挥想象,进行创造。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针对幼儿的特点,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如投放那些具有多种玩法的物品,给幼儿以充足的想象、创造空间,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一些瓶瓶罐罐、木片、彩纸、小棍、豆子、沙石等安全的废旧物品,幼儿就会从中创造出所需的婴儿瓶、小轿车、小哑铃„„,这些玩法看似简单,却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创造。

要适时组织小组讨论。在幼儿的活动中展开小组讨论,能为教师与幼儿之间提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激发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学习能力,并且能使幼儿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迪,取长补短,对所讨论问题不断深化认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是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友好的气氛,特别是要包容幼儿讨论过程中的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从而形成一个让幼儿愿意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氛围。

要给幼儿充分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组织各种活动,应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空间。如在讲故事的时候,可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停止讲述,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让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自豪感和快乐。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意识 篇10

读《教师十个怎么办》有感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不断涌现,对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领域内部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本身,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紧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呢?我认为当代教师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意识:

一、责任意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党的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着学生的信任、家长的期盼和学校的重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增强责任意识,满腔热情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尽己所能将教学工作搞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二、忧患意识。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下,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应用,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新技术革命,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黑板时代”向“多媒体时代”跨越。另外,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发生重大转变。和以前的普通学生相比, 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爱好广泛、崇尚自我,对老师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盲从,而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果教师仍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水平、迷信于现有的教学经验,局限于以往的管理方法,将无法跟上教育发展的节奏,不能被学生所认可,最终将无法胜任新的教学要求,被时代所淘汰。

三、学习意识。教师要想走在时代的前沿,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经常给自己充电。首先,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精心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教学,而搞好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即通常所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盆水、一桶水、甚至一缸水。科技的发展使知识的更新变得异常之快,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虚心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文化层次,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根据当前学生特点和管理工作实际,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一位老师仅仅只满足于上好课、勤答疑,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因为他最多只完成了“授业”和“解惑”,还有一项“传道”的工作他没有做好。因此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传授他们正确的为人之道,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当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老师不再是盲从,师生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呈上升之势。旧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有的学生状况,以至于不少老师发出了“现在的学生真难管”之类的感慨。针对当前现状,一味回忆过去、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教师要主动研究当前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习他人优秀的管理思路,探索新时期的学生管理模式。再次,在学习对象上除了要主动向老教师学习之外,也要善于汲取年轻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在工作中我们一般都很注重向老教师学习取经,却往往忽视了身边的年轻同志。实际上不少青年教师刚刚步出校门,他们身上具有很多我们所欠缺的知识、观念和技能,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创新意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创新理念,在工作中将难有大的作为,甚至无法立足。因此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的新使命。要培养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学生,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新的教学对象、教学要求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一直遵循既有的教学方法,停滞在现有的知识结构、局限于固有的管理模式,不图创新,不思进取,是无法跟上教育发展的潮流。我们通常所说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发出“江郎才尽”感慨的主要原因。我们唯有在工作

中牢固树立开拓意识,不断学习新的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操作技能,更新原有管理思路,以创新为动力,在开拓创新中求发展,自我加压,负重前进,在原有教学模式上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才能更好的完成现在的教育教学目标。

五、服务意识。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一个学校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推出自己的教育品牌。构成学校教育品牌的因素很多,有师资力量、专业设置、教学水平、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但归根到底只有一条:办学要有服务理念,教师要有服务意识。只有在教学中树立服务意识,才把学生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服务的对象,切实落实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办学宗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妥善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要求。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各项活动深入人心,为广大同学认可、接受,从而树立起人民教师在同学心中的光辉形象,打造出学校的教育品牌。

教师的创新意识 篇11

关键词 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作用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广大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但是,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很多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这使得许多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被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面对思维方式已基本形成、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高校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并成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揩模,导方向,作人梯。因此,只有具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教师必须要敢为人先,打破常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承担起为国家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任。

一、善于鼓励,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往往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力受抑,创新能力差。当遇到问题时,甚至有些学生离开家长、老师这根拐棍后完全不知道应如何解决。由此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根本不具备创新能力,此问题如果在大学阶段仍得不到解决,这些人将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选择的要求。针对此种现象,必须让学生明白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也就是要鼓励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创新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从而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进而发掘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巧妙设问,激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的结果,使有些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当教师打破常规时,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提出异议,此时如果教师进行妥协,则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曾亲历过这样一件事,在进行课堂小测验时有一道题的设问方式与常规设问方式不同,测验后有学生表示,从小到大从未遇到过这样的设问方式。借此机会,本人向学生们讲述了某地小学生以动物腿脚个数计算船长年龄的故事,以此教育学生应有个人见解,不能进行惯性思维及点式思维。本人相信,此事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此事件中,本人也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要敢于承担责任。如果教师墨守成规,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巧妙设问等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路、方法和意愿去解決问题,抓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造动机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问、多质疑,提出课本乃至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提问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帮助学生消除点式思维、线性思维的影响,激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三、适当辅导,为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间

教育名家有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动、唤醒和鼓舞”。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法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让学生激动,从而使其自觉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教为主"的观念,树立"教为不教"的观念,面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适当”辅导,甚至是用“引导”代替辅导,为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间,避免学生只会一味地照着葫芦画瓢。

总之,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通过适当引导,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为创新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成为为学生开聪启智的潜能开发者,学生前进过程中的助跑器。

参考文献:

[1]贾琼.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9).

[2]课题组.工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及措施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3(4).

上一篇:第三次月考语文高二下一篇:无线网防黑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