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2024-09-28

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精选9篇)

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1

高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优化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全面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关键词:朗读

类比

拓展

启发想象

情感渗透正文: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所选的诗歌近二十首。这些诗歌作品上起《诗经》,下迄当代新诗,体式各别,风格各异,大致可以反映我国诗歌发展的轮廓。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优化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全面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朗读教学

我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见诵读是开启理解一首诗歌大门的金钥匙,是诗歌教学的灵魂。梁实秋先生也说过:“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诗歌。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喜悦;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忧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是激愤;“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豪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悲壮;“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只有通过朗读教学,才能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如教学《沁园春长沙》应指导通过学生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朗读,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园,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感受“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逢勃气象,领略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气概。古代诗词更应采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朗吟诵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享受美的熏陶,形成语感,培养想象力。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外,还可以在学习完这一诗歌后,专门设置一节诵读课:先由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直至背诵而出。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付诸于写作,进行诗歌创作。在教学完一个诗歌专题后,教师应安排一两节课举办班级背诵古诗词比赛、班级朗诵会、即兴演唱古诗词等活动。将学生创作的诗歌编辑、打印,装订成册,在班级或学校展览。这些有益的尝试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会唤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愫。

二、注重类比教学

在推进高中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在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诗歌教学中类比教法,不断训练学生的比较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其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更加喜欢哪一首,然后让学生从诗词中找出自己最喜欢之处,比如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美、气魄美、色彩美、情感美、动词美、结构美等,之后让学生自行分析和剖析一下各自对诗词美的理解,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文字材料。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诗词创作思维的“大练兵”“大检阅”。虽然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还显稚嫩,甚至比较肤浅,但是可以让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知道如何切入,如何深化,如何化大为小、化小为大等等,从而让学生的创作思维更加清晰,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注重拓展教学诗歌语言精美,内涵丰富,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有效拓展文本,不断挖掘深意。如教《归园田居》时,我在解答《归园田居》中“从何而归”这一问题时,就专门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出“尘网、樊笼”来作答,之后再从中分析它的比喻义,而不是简简单单地随口告诉学生是“从官场归”,借用“尘网、樊笼”向学生作答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比较贴切。因为官场就像网、就似笼,在官场的作者就如笼中之羁鸟,网中之池鱼,真正入木三分、具体可感地形容出官场之不自由、不自在,这比直接回答“官场”两字,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真正达到迂回启发的效果。教师在高中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挖掘引申之义。在讲清陶渊明“归去如何?”的问题时,就可以告知学生,作者在诗歌中不断歌颂田园之美,怒斥官场之厌,其实正是作者在不断追求自身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着人生更高的境界,如此的诗歌教学不仅仅教授了语文知识,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是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一举两得。发现的过程其实就是质疑的开始,许多看似容易实则复杂的问题正是在这种“疑义相与析”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的。在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学生对我照教参讲的“鸡鸣桑树巅”一句有异议,认为鸡怎么会飞到桑树上去叫呢?是不是古代的鸡和今天的鸡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当时令我也一时语塞。师生在课堂上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前一句“狗吠深巷中”写狗叫声从深巷中传出,写听觉,“鸡鸣桑树巅”是紧承上句继续写听觉,应是“鸡鸣之声高过树巅”之意。我又顺势发问:既然两句均写听觉,那么又表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反衬村庄的幽静。”教学的民主化开启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使他们发现了美。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教学杜甫的《登高》一诗时,我们就很有必要联系杜甫的生平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杜甫做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这首诗歌中,读出诗人老病孤愁、身世飘零之感慨,也才能体悟出诗人关注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走进诗歌,即从多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在情感与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切入点找准了,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别致生动。

四、注重启发想象

诗歌大多有形象感。利用诗歌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寥寥几笔,将几种景物组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田园风光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几句,单从表面上看是状写江水拍击崖岸的宏伟壮丽的景象,学生并不难想象。但是要联系到词的标题“赤壁怀古”,就可进一步想象出当年赤壁鏖战、曹军“灰飞烟灭”的场面:此火彼水,一红一白,色彩对比何等鲜明,古今比照何其强烈,恰是应“怀古”二字,实扣伤今之意。再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祖国江山色彩壮丽,世间万物争奇斗艳,促人上进,催人奋发。学生于此不正可以感受到一代伟人勃发之雄心、激荡之情怀?正是这些极富感性的诗句把学生带到了一种艺术创造的空间,在对它们进行咀嚼、品味的同时,也获得了思维的灵动、想象空间的拓展和审美情趣的升华。诗人借助诗中生动而有立体感的景物和优美和谐、富于节奏的声律,唤起读 潜在的思想感情,生发联想,虚构出形象或展现出某种意境,这种形象和意境美,或诉诸视觉,或诉诸听觉,能诱发鉴赏者更自由地去联想、想象。所以我们在吟诵诗歌时,要细心地去捕捉他们,进而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可以说,运用诗歌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应该是诗歌教学的主要任务。

五、注重情感渗透

诗歌本身既有形象性,又有情感性。其实,形象思维的特征之一就是情感性,所谓“触景生情”就是 这个意思。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仅仅靠朗诵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一定的形象思维手段。利用这一手段可以使一些学生的情感由“粗糙”而变得细腻,使烦躁的情绪得到控制。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期间的,越是和自己情感状态相近的内容,体会就越深。由于交代情节、描写人物不是诗的擅长,诗不可能更多地告诉什么,诗的特点在于抒情。读诗并试图达到正确的欣赏,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的事物。与其说是为了了解,不如说是为了感动。作为读者,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对诗中的意象要用心感受,要能在诗人情感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经历,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练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例如《致大海》的结尾,诗人的心灵充满了大海,他要把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浪淘的喧响,以及与大海有关的一切带进森林、荒原,带进诗人要去的一切地方。诗人太爱大海了,大海几乎占有了他全部的思想感情,好象大海流进了他的心脏,他的血液,大海就是他的理想和生命。诗情仿佛海浪,层层掀起,一浪高过一浪,动人心魄。可见,诗歌就是情感的化身。没有情感的诗歌就是没有生命的诗歌。总之,诗歌教学是一门艺术,富有挑战性,诗歌教学方法的探索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抛弃过去曾经有过的对诗词结构字词繁琐的分析和讲解,在纵情的朗诵和吟唱中领悟诗词的韵律之美,在亲身的创作中感受诗词的形式和用语之美,及时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努力探索新颖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提高诗歌教学效益,就一定会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2

一.兴趣入手

1.命题情趣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花香蝶自来, 题好一半文。”好题目能盘活全文, 照亮全文。例如:悬念设置法:《三个人一双眼睛》 (一个双眼健全的儿子牵着盲人父母走路) 。巧用修饰:《时间使记忆开花》 (比喻式) , 《月亮想圆太阳想弯》 (比拟式) , 《该出手时就出手》 (引用式) , 《现在?现在!》 (设问反问式) 。算式活用法:《99+1=0》、《助认为乐+悄悄走开=?》。巧用矛盾法:《没有翅膀的飞翔》、《富有的乞丐》。

2.及时鼓励

在作文教学中, 只要扣了题, 我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原则。不必强调种种规矩, 让学生放胆去写。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 走得快与慢, 好与差不重要, 只要每个学生都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写下来, 哪怕其中只有一个词、一句话有闪光点, 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这样, 学生觉得自己还不错, 还有可取之处, 兴趣肯定会大增。

二.注重积累

1.阅读

大量的事实证明, 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要提高语文水平,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方法上, 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 教师一般不加限制, 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定向阅读, 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 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 确定阅读作品目录。如大纲规定高中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 教师针对文体的特点, 有要求地布置, 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 以便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

我还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 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 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 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激发思维, 丰富语言, 大有好处。

2.练笔

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只学理论不实践, 不能达到提高的目的。定性作文与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结合, 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 (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外, 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 提倡写随意文, 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 让他们写自己的话, 写实在的话, 见什么写什么, 干什么写什么, 读什么写什么, 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 便于教师全面总结, 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

3.办报

这里主要指手抄报。我一般坚持一学期学生至少有一张较高质量的手抄报。这项活动的作用, 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 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

三.营造亮点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15项采分点, 只要一项达标就能获得那可爱的20分, 所以我非常重视亮点的营造。

在高考考场上, 千万考生面对同一个作文试题, 思路大同小异, 材料似曾相似, 语言难分彼此, 这需要我们精心打造亮点———题目新颖一点, 题材精彩一点, 构思新巧一点, 表达鲜活一点, 意蕴丰富一点, 首尾美丽一点, 文面漂亮一点, 这样以后, 我们的分数就会多一点。

四.重视评改

作文评改也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帮助他们写好文章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效果较好:

1.面批面改

一般情况下, 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批改的作文, 学生看看分数和批语就永远锁进抽屉里了, 这样效果极差。我把学生喊到办公室 (有时在教室) , 当面批改, 共同阅读他的文章, 一起找出文章的不妥之处, 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例如, 这次的参赛作文《怀里抱狗的那个人》, 有个同学审题偏了, 主人公写成了狗。我和他共同阅读文章的同时, 指出这一毛病, 他豁然开朗, 欣然接受, 并主动提出修改, 重新写。这样, 他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 提高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2.自批自改

如果每次作文都面批面改, 时间和精力是不够的。有时也需要学生自己相互批改。老师讲清该次作文的要求, 从字词到谋篇布局到亮点营造等等, 都给学生大致的方法和要求, 学生当一回老师, 他就会主动从作文的方方面面去批改这篇文章, 从而领会作文的精髓。

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各地高中教材使用上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人教版与各省版教材不断更替的情形更是令人诧异。对于高中的教师而言,如果能根据起始教学的特点,教学得法,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搞好高中数学起始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更为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的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是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三、难点、重点的突出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课堂所讲的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这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首先做完,再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型和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

作为高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注重情感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去发现和创造,适时地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老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的欣赏者。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智慧的火花,敢于采纳学生的点子和方案,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会很好的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五、良好习惯的培养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性”课程,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最主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是各科共同的,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动脑、课后及时复习和适当进行课外练习等。而数学又是思维训练学科,主要通过认真阅读、深刻理解和反复练习、反思、归纳、总结来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所以学习数学有其要养成一下一些习惯。

六、教学难易适度

教学内容由初级中学较浅显、具体的内容一下子转到高级中学较深奥、抽象的内容,普通高中学生数学成绩残差不齐,学生能力相差悬殊,如在数学阅读方面,初级中学对阅读教材的深度、难度、广度要求较低,而高级中学阶段要求了解更多的物理及其它自然学科知识。特别是初级中学普通代数及平面几何与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所以高中教学起始教学,尤其要适当降低起点,减少坡度,放慢速度,尽可能使全体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起步前进。这样可使本身数学不理想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活其自身的学习机制,满怀信心地学好高中数学。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关键在于使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阶段的教学自然衔接和平稳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高中阶段以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分析、指点为主。这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甚至以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还获得了一份自豪感。此外,“起始教学”就意味着新的起点。学生普遍有新的打算,有学好功课的决心和信心,即使成绩差的学生,也有迈步从头越的决心,因而教师因该珍惜这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云,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标方案导读[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鲁献蓉,曹为存,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状况调查分析,中学教学研究。2008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4

重庆市酉阳县第二中学

韦路

【摘 要】我们在高中升学压力的重压下不可谓不敬业,学生废寝忘食,老师也是费尽心思想各种妙招。本该学生家长逢年过节享受节日快乐的时光都用来补课了,可是我们物理的教学效果于学生、家长、老师都不是太满意。根源在于什么呢?本人拙见还是应该多提倡“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的理念,这才能提高我们的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高 高中物理 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在多数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和教好的一门学科。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有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尊重学科特色属性,引导和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很轻松。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就是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那我们改如何提高我们物理有效教学呢?本文我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分别对待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如课堂提问时,对低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显浅,并一点一滴地启发。通过提问使低等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等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上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在中等基础上深化、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课堂才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1.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缺少练习、体验的时间。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上课到晚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甚至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讨的论坛。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低效的学习!

3.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而不是真正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1.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情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①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②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情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图象情景教学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不同的信息对大脑中不同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传向左半脑,引起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完成数字计算和演绎,而具体的形象图形和图像信息将传向右半脑,引起形象思维,形成空间概念。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交替传递到大脑的左半部和右半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和抑制部分在左、右半脑交替出现并相互补充,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保持持久的兴奋。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通过图象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反馈、归纳、总结所学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一个有条理的人会经常整理内务,物品摆放有序,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①每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②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③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1 篇5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因此,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是目前中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任务。为此,在诗歌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研究,全当抛砖引玉,不足之处,以期方家批评指正。

一、朗读感悟法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典诗词中哪一首不是诗人心声的真实流露呢。“许多欲语而莫可以告人之处,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那一声声带血带泪的歌吟,假如我们不去大声诵读,怎能体会诗人的情绪呢?唯有入情入境地朗读体悟,才能跨越时空,感悟到李白的傲岸不羁旷达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心怀忧愤,李清照的忧思缠绵愁容不减,陆游的精忠报国壮志难酬,柳永的离愁别绪儿女情长。如果离开诵读,就很难把自己融入这些诗歌的动人心魄的境界之中。诵读的方法很多,可以笑着读,呼喊着读,摇头晃脑的读或者自由读、齐声读,不管怎么读,一定要将感情倾注其中。如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例,课文第一自然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此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突出了一个痛字。因此对于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这些句子,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中的“痛”,要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痛”。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 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因此,“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要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诵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另外,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密切。因此,精心挑选一些古典管弦乐,在朗读前播放,以优美动听的乐曲声营造气氛。朗读时再进行配乐,让学生融在其中,乐在其中,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选取最能体现诗词意境的画面,让学生在生动、直观、流动的画面中诵读。让学生观其画、吟其词、入其境、悟其情,教学效果就会事半而功倍!

二、专题讲座法。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开一些专题讲座,来集中讲授有关诗歌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如在写景诗当中,经常会涉及到意象、意境这些专业术语。老师可以结合一些典型例题对这些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具体操作如下:先告诉学生概念: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物象、景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然后告诉学生鉴赏写景诗从以下几点入手。1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2是画面色彩;3是动态;静态。4是声和色的结合5白描手法6点面的结合7正侧的结合。接着结合实例说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B、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C、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最后进行总结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进行如关于表达技巧方面的专题讲座,或者关于古代诗词中常见思想感情的的专题或关于古诗中艺术形象总结等等。可以在讲授新课前集中开一些这样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引领学生登堂入室,在诗歌瑰丽的殿堂自由翱翔。

三、开展背诗竞赛。

在课堂上适当开展背诗竞赛,如男女生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诗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美妙。

高中生物互动教学之我见 篇6

一、教师精心备课,为互动式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互动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堂的开放性。为了能对教学的节奏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广大高中生物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积极思考学生在课堂中所要提出的问题,从而做出良好的预先解答。比如,在讲《光与光合作用》这一课之前,教师要考虑以下问题:绿叶中对光能进行捕获的色素有哪些?怎样对提取液当中的色素浓度进行测定?化学合成的食品色素添加剂非常多,那么为了防止人们在使用了食品之后而中毒,怎样把制作中天然的色素进行提取呢?等等。教师要尽可能地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做全面的准备,以能够给予正确解答,为互动式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生物的`动态世界当中,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优化,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从而产生主动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讲到《细胞增殖》之细胞周期概念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细胞周期除了用圆饼图表示以外,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把细胞周期的直线图给画出来,并分成a、c(分裂间期)以及b、d(分裂期)两种形式,这个时候再问学生:在同等时间下,细胞周期的概念能不能解释为从一次分裂的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的开始?那么,它与物理学讲到的机械波的周期有什么区别?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细胞周期的概念,不仅增加了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调动,而且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生物教学在良好的交流互动中进行。

三、注重小组学习,倡导生生之间的价值互动

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提倡学生之间的小组学习,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选择,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有价值的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生合作学习。比如,在教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课时,教师在讲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之后问学生:如果你是科学家,要怎样运用实验把转化因子的物质类型给证明出来呢?这时,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积极引导,尽量排除学生之间谈论无关紧要的话题。经过讨论学生回答:首先要发现问题:S型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糖类以及DNA这三种哪一个是“转化因子”?接着提出假设: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实验验证:把DNA、蛋白质以及多糖等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来,分别把它们加入到R型细菌的培养基当中。观察结果: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把R型菌变成S型菌。实验结论:DNA是转化因子。这样的小组互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并想方设法予以改正。

互动式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并真实地表达情感、愉悦地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实施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中提升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中互动的课堂中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陆晶晶。以核心话题创设情境 开展互动式教学[J]。北京教育,(03)。

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一高远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根据题目本身或所提供的材料反复推敲, 正确理解题意, 明确写作要求的过程。审题的正确与否, 关系到作文的成败。高中作文一般都以话题或材料作文为主, 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行训练, 并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如话题作文中, 有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等,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不同短语的侧重点在句中的位置, 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等。不少考生往往不重视审题, 拿到试卷对题目粗略地一看, 便草率作文, 结果偏离题旨, 失分严重。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审题训练, 学生在度过审题这一难关后, 写作就会变得更加顺利。

1. 审清“题眼”

“题眼”是题目的核心, 把握住了“题眼”, 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开窗”这一话题作文, 许多学生都能想到心灵的窗户, 但也有学生忽略了窗户的“打开”。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还要围绕“题眼”审清写作的体裁, 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灵活进行选择。

2. 审清材料

对于材料作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材料, 领会材料的内涵, 然后根据命题要求进行构思, 力求准确。一篇优秀的文章, 新鲜有创意的材料或构思, 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富有时代特点的时尚素材作为写作材料来增强新鲜感, 还可以借古喻今, 以时光穿梭的模式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增添文章新意, 或者写写自己独特的经历、真情实感, 同样能够增强文章的魅力。

3. 审清话题

对于话题作文, 要从话题含义出发, 确定写哪些内容, 然后再把这些内容浓缩成自拟的题目, 这样便于发挥。对短语式话题, 要紧扣关键词, 兼顾其他修饰、限制、补充成分, 以此来确定要写的内容。

二合理的行文结构

一篇文章给人的第一形象就是它的结构。梁启超曾说:“教人作文要教结构”。阅读和写作能力训练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路, 而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再现, 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把钥匙。如一般议论文的结构都是以下形式:提出问题 (引论) ——凤头;分析问题 (本论) ——猪肚;解决问题 (结论) ——豹尾。

但是光了解“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思路还不够, 学生还要了解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基本结构方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形式等方面进行行文结构的训练。

1. 写好开头

常言道:“凤头巧摆文生俏。”文章能否引人注目, 有没有一个靓丽的开头至关重要。靓丽的开头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愉悦感, 让人不得不对你的作文刮目相看。

2. 写好结尾

文章的结尾总的要求是总结全文, 呼应开头, 深化主题, 耐人寻味。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结尾的方法, 如卒章显志, 篇末点题;回应开头, 首尾圆和;强烈抒情法;希望号召法;引人深思法;设置空白, 让人想象等。

3. 写好段落与过渡

文章的段落要自然, 小而简约, 可小段连缀, 也可以反复穿插, 切忌“一段到底”或全文“三段式”。段落要求与题目统一, 中心突出, 不蔓不枝, 注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文章的过渡要自然, 可以运用适当的抒情议论过渡, 可以穿插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作为过渡, 也可以反复出现标志性词语或语句过渡。另外, 还要讲究段首句的设计运用, 可适当引用诗词、自拟对偶句来加以点缀。这样, 既能使段落结构严谨, 又丰富了文章的语言。

4. 结构形式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近几年的考场作文出现了一些新颖的结构方式, 如几何求证式、诊断书式、电视直播式、广告推销式、网站发帖式、短信互动式等,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作些介绍, 让学生作文时加以借鉴。

三丰富的素材积累

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疼, 究其原因就是胸中无物。如何让学生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1. 善于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多看、多听、多思, 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只要我们勤于观察, 善于挖掘, “处处留心皆素材”。

2. 深刻领会生活内涵

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我们觉得生活苍白而毫无内涵, 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对生活的体验, 缺少独特而细腻的心灵感悟。如农村中, 父亲脊背上滚动的汗珠, 母亲额头深深的皱纹, 寺里求神拜佛的举动;城市里, 来往如麻的人流, 赌博吃喝的现象, 高大宏伟的建筑……学生如果能对这些事物或现象进行认真思考, 然后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学生就会发觉写身边之人, 叙身边之事, 状身边之物, 议事中之理, 都是很好的作文题材。

3. 重视阅读和视听

大量课外读物内容丰富, 意蕴深刻, 是前人观察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阅读量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同时, 多读一些经典名著, 以开阔视野, 吸收前人的成果。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恰如其分地引用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内容, 足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此外, 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也为我们传播着大量的信息。但凡留心身边生活, 经常读书看报, 关注重大时事的同学, 都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四巧妙的语言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言是文章的外衣, 外衣漂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穿着者”的看法。文章的语言清新活泼、优美流畅、富有文采, 是成就优秀作文的重要因素。语言的魅力, 可以将平凡的生活表现出不平凡的一面。要培养学生善用成语及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将文章新意用更完美的语言表现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语言技巧:

1. 引经据典

“腹有诗书气自华。”恰当地引用诗词佳句、名言警句、俗语谚语, 能使文章文采飞扬。

2. 巧用修辞

修辞是扮靓语言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比喻、排比、设问、对偶、夸张等, 能大大增强语言的韵味, 吸引眼球。

3. 幽默风趣

幽默也是智慧的象征。幽默的语言能使文章充满情趣, 让人在微笑中受到教育。

高中词汇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语音 构词 语境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词汇量低,可谓举步维艰。在现实词汇教学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却又“很传统”的问题。不少教师每次教授新课,必将课本后所附的生词表打开,集中教授生词,引读──讲解──记忆──听写,学生经过被动的练习,而后再进行主体内容(如课文或对话)的教学,似乎“顺利”地完成了规定任务,但实际上“得来容易”的东西并不能在脑海中留得更长久。再者,教学中生词的解决方法单调,平铺直叙,学生失去思维的紧张度,兴趣和能力培养不起来。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因此,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强化语音教学

众所周知,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记不住形,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什么义。因此,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听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先听音,后开口和发准音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音”的训练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自己读,也可用录音带,要求学生静静地听,并告诉学生听后进行模仿。教师先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辨出哪一组发的是哪个音,也可以把音标写在黑板上,读一个句子或一组词,让学生辨出含有该音的词。语音教学虽然重点是语音,但不能就音论音,而应把单音放在词和句中,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教师要把语音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

二、重视构词规律教学

英语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便于记忆。英语单词是由词素(词根、词缀)构成的,词义是由词素构成的。单词的核心是词根,单词的附件是词缀,词根在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是由词根结合词缀意义,还有其它的构词法,比如复合法等。借助构词法知识进行教学,在高中阶段可以大量运用。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与识别常见词缀,并加以掌握和运用。如:-ness / -tion / -ism/ -ee / -er / -or / -ar / -ian / -ist等构成不同类型的名词,-ful / -ive / -ial等构成形容词; -en / en- / -ize 等构成动词。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含多重词缀、较为复杂的词汇,如 independence,disability,evaluation等,还要接触到一些新的缩略词,如:smog (smoke fog)、telecast (television broadcast) 等。让学生仔细观察生词,结合词境,鼓励其大胆去分析、猜测,指导学生通过旧句型学习新单词或短语,或者通过旧单词、旧短语来体现新句型,以达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三、重视词汇意义的教学

英语词汇十分丰富,一词多义情况较多。要使学生掌握词的实际意义,准确无误地运用所学每个单词、词组,注重词汇意义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识记单词,重视常见词、惯用法的学习,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基本用法及其辨析和常用词搭配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历年高考的重点、难点考查项目。英语的词义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两大类。表示语法概念的意义,叫做语法意义。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现的内容。如:尽管come,comes,came,coming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它们的词汇意义却是共同的。因此,词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知道词的基本含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教师应举例说明这些词的区别,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再如,同一单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下意义各不相同,也有必要让学生掌握。请看下列短语:

Cover twenty miles a day(每天行走20英里)

Cover the trial(报道这次审判)

Be covered with snow(覆盖着雪)

以上从几个方面归纳了英语构词的特点。教学中,研究并根据这些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词义,达到正确运用的目的。

四、注重语境教学

词汇教学、学习一定要在语境中进行。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偏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对词汇教学注重死记硬背,忽视实际运用,结果学生学的是死知识,甚至最简单的英语会话都无法进行。所以,教师要从词汇教学入手,积极创造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动口、动手、多读、多听的机会,让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以求学生全面提高。为此,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力求用较短的时间讲授知识,以较多的时间进行操练。采用学生间问答、英汉对译、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讲授知识进行练习,练习中尽可能在新句型中练习旧单词,在旧句型中练习新单词,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掌握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

(二)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授课,尽可能用学生所学单词、短语、句型进行提问、对话。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之我见 蔡立国 篇9

江苏省阜宁县沟墩中学

蔡立国

【摘要】高中英语的“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在做事。是教师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英语潜力、兴趣,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和谐条件,使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各自体验成功喜悦。

【关键词】明确目标 因人施教 分层教学 学生分层

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在做事。掌握学习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及因材施教学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对学生教以同一内容,势必有部分学生听不懂,部分学生吃不饱。教师根据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基本原则,参考复式教学的经验,面向全体学生,安排与每个学生学习程度和要求相吻合的课堂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能在教师安排下,参与适合自己程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各自体验成功喜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被激活,学习负积累逐渐降低,各层次学习成绩会大面积提高。下面,我就自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承认差异,实施有效分层

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由于各自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生理基础、生活经历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作为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并且还要从心理上接受它,正确对待它,从而研究并利用它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素质教育的教学主体观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本”的模式。真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发展的、有个性的个体。“分层教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施教对象认真地研究,然后把

他们有效的分层并因材施教。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的调查问卷和评价卡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及相关理论,将学生分成A、B、C、D四类。A类:基础知识好、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佳;B类:基础知识较好、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效果不佳;C类:基础知识较不好、学习效果不佳、但学习兴趣较高;D类:基础知识不好、学习效果不佳、学习兴趣不高。当然,学生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和各种情况的变化,学生的分类肯定要随之变化。

二、分析差异,确立分层的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多是教师以《大纲》、《考纲》为依据,以教参、教材为根本,往往仅是考虑一个阶段(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而素质教育的整体观则要求把“教”与“学”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它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及运动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的、又是怎样促使学生大面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分层教学”确立的教学目标,要考虑同一阶段学生个体在同一课堂的差异因素,努力使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掌握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注意帮助开发每位学生个体的智力潜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故此,我们提出:所有英语教师在现有的班级内,一定要针对英语科的学科特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征,确立相应的教学分层目标、预习分层目标和分类指导方法。努力做到:学习的一致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然,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处理各种事务,遵循“下保上不封”的原则,保证基础学生达标、中等学生向上层分化、优秀学生超前学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而体味成功。

三、研究差异.制定计划和教案。

教学目标的不同,就决定了教学计划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研究相应的学法;一定要研究教材,研究适合每位学生学习的教法,研究如何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从而合理安排,制 2

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全体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应该说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根本保证。

我们的做法是设定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以基础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同时,适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第二层是针对中等学生而言。重在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广度、深度和创新精神,力促他们走向优生。第三层以发展优生为主要目的。许多时候,他们是同学羡慕的对象,是教师的娇子,是班级的财富。对于他们,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鉴别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品质。

四、检验分层,确保因材施教。

教学效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内容之一,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课堂练习是当堂消化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根本保证;阶段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但是,试题难度若整齐划一,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题量太多,可能会使部分学生畏而不前;题量太少,又会让少部分优秀学生“吃不饱”而兴趣大减。而因材施教,分层检测则可以通过矫正、调节、互助等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达到分层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于练习和测试,我们也设定了三个对应的层次:第一层为基础练习。主要以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宗旨。还可以视情况降低难度;第二层为综合练习。把所学过的知识适当进行整合,原则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增加少许自学的比重。第三层为提高练习。旨在发挥学生的潜能,拓展他们的思维。这类题目既有所学知识的迁移,又有学过知识的综合。

检测结果(考试分数)可以说是老师和学生都很关注的事情。掌握得好,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充分尊重所有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不以分数论英雄。多一些关爱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讽刺;注意把评价的甄别功能与激励功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循 3

序渐进,稳步提高。

五、促进分层,搞好评估调整。

分层是为了所有学生更好的学习,为了每位学生各自的提高和共同的进步。但是,分层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分层要遵循多样性和动态性的原则。既可以有一级指标,也可以有多项指标,决不能一划而定终身。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成绩、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原有的学生分层进行阶段性或随机性的调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这也应是我们期待和追求的教学教果。我们要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人尽其材,各有所得。

上一篇:浅谈无机房货梯设计下一篇:火电厂实施状态检修的意义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