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之我见(共14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之我见 篇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之我见
636427平昌县涵水小学符春雷谭小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却能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现将我们总结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导与帮助。
一、铺垫要“实”。
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探究新知之前,对本节课所关联的先前知识进行复习,也就是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铺好基础。那么,这个铺垫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占据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它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个铺垫一定要“实”,一定要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复习好,做到心中有数。不然,在探究新知时就会出现知识脱节的现象。
比如:我们在学习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除法》时,在正式对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除法进行探究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的计算方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而前者是为学生在探究中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除法的计算方法作铺垫,后者是为学生在探究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除法中试商的问题作铺垫。这两个内容的有效复习,将会为后面学习铺好基础,因此,要做实铺垫这一教学环节。
二、引入要“新”。
教学引入主要是为了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调查表明,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对枯燥的学习总是感到头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将学生头疼的枯燥的学习变化为让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知识。从这一点上讲,教学引入必须要“新”——创设的情境很新奇、预设的知识有新意,这样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主地进入知识探究活动中。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是《圆的周长》这一知识,教材中采用两个孩子滚铁环一事作为情境引入,表面看来,滚铁环这样的活动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新鲜的事,因为,他们早已玩过这种游戏了。但书中提到: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有新意了。虽然他们早就在滚铁环,但他们并没有去了解过“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这一知识。所以,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从而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圆的周长》探究活动中。
三、探究要“活”。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力求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在多种算法中比较得出最为合理的一种算法。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探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9页例6,是有关工程问题的知识。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有的同学是用“假设法”,假设工作总量为300米、60米等,然后进行解决,得到了正确的答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有的同学则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发现:无论是将工作总量假设为300米,还是60米,以至于其他的X米,最后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于是,他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得出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进行解决是最为简便的。在这里,两种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认可,但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方法进行板书,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哪种算法更好一些。这就避免了以前教师枯燥讲解和学生听得乏味的矛盾,使学生学习知识更加有趣、有效。
四、总结要“精”。
总结,是对这一节课知识内容和学生表现的高度概括。从知识内容角度讲,如果教师总结精辟,就算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没有收获,那么,听了老师的总结,他也就会有所收获了解。从学生表现角度讲,如果教师总结精辟,说出了学生在整节课中的表现,会令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同时,对于个别学生,教师的精辟总结还会继续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课后认真思考、认真总结。
而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看到最多的总结就是:“老师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老师问:‘同学们,你认为你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等,学生随便回答一下,教师也不去深究,然后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这样的总结没有什么实效。我们应改变这种敷衍式的做法,在上课中认真观察、认真记录,在总结时做到精辟,给学生一个公正、合理、有促进作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总结。
五、巩固要“快”。
巩固是在学生探究新知,得到方法后,再利用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一般有即时巩固和课后作业两种巩固方式。调查表明:即时巩固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新知有很好的效果;课后
作业则起到了一个补充加深的作用。
根据多年教学总结,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巩固方式,都必须要“快”。同样以“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9页例6”为例,当学生探究得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后,教师应抓住时机,马上给出一道或几道与此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试做。当学生反复经历几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后,他们对这个知识点就记住了。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永远记住。所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要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永久掌握知识的目的。
六、纠错要“准”。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会出错。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除了宽容地理解、教育之外,更重要地就是要及时地与学生一起准确地找出错误的具体原因,然后加以改正。
通过多年教学总结,我们发现:计算常出错的问题成了我们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很多教师一提起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只能摇头叹气。其实,学生计算常出错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调查表明:学生计算出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会做;二是粗心。粗心的学生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忽略了对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行培养,从而养成了他们粗心大意的毛病;不会做的学生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准确地找出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帮助他们进行改正,从而使他们测评时计算出错。
这两个原因都说明一个相同的道理:那就是当学生出错时,我们一定要及时纠错,并且要准确地找到错误根源加以更正,这样才能有效地杜绝学生在同一知识两次犯错。
做好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我想:小学数学教学一定会取得实效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之我见 篇2
一、目标引领
一堂课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就无方向, 只有在漫长的等待中消极听课, 教师在上课中也可能漫无边际、抓不住重难点。为此, 一堂课的学习目标的引领是关键。
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 复习旧知。这一环节的复习题要对新课知识有铺垫性和迁移性。
(二) 揭示课题。通过复习题变式到与新知相关的尝试题,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巧妙引入课题。
(三) 明确目标。
教师在揭示课题后, 应立即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内容要把知识、能力、情感这三维目标以学生的角度明确提出, 语言表述要简明准确。
小黑板出示学校操场等平面图, 观察图形是按一定比例尺进行放大与缩小, 教师引领观察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生齐读:
1、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正确计算比例尺, 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自学尝试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自学探究能力, 在老师出示的“学习提示”的引领下独立学习例题, 然后试着解答尝试题。
这一环节教师要完成三项任务:
1、出示尝试题。设计的尝试题与例题的难易程度、解题思路与方法要十分相近, 以便学生获取尝试成功的体念。
2、出示“学习提示”。设计一个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学习理解例题的“学习提示”, 特别要注重“例题中黄颜色部分的语句提醒”, 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3、巡视指导。教师要以学生身份深入学生个体, 与生为伴, 与生同学, 了解学生学习例题与完成尝试题的情况, 发现全班共性难点及时导引, 以便学生继续尝试学习。
如我在上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尺》时, 这一环节设计如下:
1、小黑板出示尝试题目:一个手表零件长为16毫米, 画在图纸上是8厘米, 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学生依据教师的“自学提示”自学书上第91页和92页例1、例2。
3、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1) 你怎样设计教室的示意图, 在小组内说说你的设计方案、思路。 (2) 为什么所画的示意图有的大, 有的小呢? (3) 什么叫做比例尺?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4) 比例尺有几种表现形式?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⑷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三、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释疑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小组交流。课前分好组, 一般6-8人为一组, 依据学生的数学成绩、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平均分好组并挑选好组长, 培养好组长的小老师角色, 交给学生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组长引领组内学生汇报交流、共商疑难点, 教师深入小组, 了解、引领学习, 发现共性难点及时提示全班学生。
2、全班交流。教师引领, 抽组汇报, 全班质疑, 教师及时引领重难点及注意点。
四、重难点引领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科学合理的指引, 起到巩固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强化本节知识重点、难点, 巧妙引导学生巩固、强化注意点。同时这一环节在整个各环节中均有巧妙体现。
五、达标检测
学生完成本节新知的学习后, 教师要及时通过检测题反馈学生学习掌握信息, 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再次指正。这一环节要注意三点:
1、练习设计具有基础性、层次性、拓展性。
2、统计了解分析达标检测效果。
3、对重难点、注意点再次引正强调。
如我在上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尺》时, 达标检测题设计如下:
1、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把数字比例尺1:3000000转化成线段比例尺。
3、一副比例尺为1:300的地图上量得小红家房屋的图上面积为20平方厘米, 则小红家房屋的实际面积为6000平方厘米, 对吗?为什么?
六、自主评价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引领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以上六环节的课堂实施, 学生在老师精心引领下, 独立思考, 勤于动手, 善于交流, 勇于质疑, 先学后教, 师生互动, 平等对话, 轻松学习, 愉快发展, 真正体现了“课堂是个大舞台, 人人都来展示风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主体地位 创新教育 师生关系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而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核心。
开展创新教育,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探索和创新。下面我就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要想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
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以新授课为例:
①预习交流。先四人小组相互交流预习认识,相互提高,训练人人思考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为进行全班交流作充分准备,提高回答问题的信心。——4分钟左右
然后每一小组的代表发言或是自由发言,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展现给全班同学,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完善对要学知识的认识。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有效地扩大学生接受的认识面,学生敢于想像、积极思考,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l0分钟左右
②小结知识重难点。教师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形成明确的学习重点、难点,并加以点拨,使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得到升华。——3分钟左右
③尝试练习。在学生初步全面理解掌握了内容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一些习题,体会解题方法的运用,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评讲,矫正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6分钟左右
④归纳总结。通过认识的交流、试练,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知识的要点,归纳总结出解决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了。——3分钟左右
⑤提高练习。在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判断对错、改正、在实践上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成果。——6分钟左右
⑥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弄清本课内容及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认识。——3分钟左右
这个课堂结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了学生说、练的时间,减少了教师说课的任务,整节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让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探索和创新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仅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学习探索和创新方法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突破"重结果、轻过程"、"重死记硬背、轻应用"的教学模式,坚持过程教学原则,通过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数学规律的形成与应用,让学生学习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首先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充分利用旧知识与实际发展的不相适应,或者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地进取。
其次,要从数学规律形成的教学中,使学生重视实践,学会观察、分析、概括。
三、建立宽松、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和谐情为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我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有些方法属一般常规思路,有些方法则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出乎老师的意料。尽管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但他们凭直觉的这种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结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篇4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点。我想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课堂设计要有创新性,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进行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出发,将“问题情境”置于学生学习的课堂上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了,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究新知作好了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二、课堂设计要有实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进行学习。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使其获得足够多的思维空间,得到广泛的体验和感受。比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事实证明,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具体、有效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课堂设计要有实效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掌握所学知识。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地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直观操作可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动手操作,学到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之我见 篇5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数学生本教育必然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课堂生态。知识不是数学教育的唯一目标,学生在数学教育中要学会如何更好的过好学习生活。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生本课堂”首先是教师要转换角色,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让学生从以前的课堂“无准备”到现在的“有准备”,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生本课堂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再者,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新授课堂上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去体会,去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由寻找求助伙伴,形成合作学习。此时教师也随时洞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把握不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预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让差生张开嘴,用起手,动起脑。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
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我们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卢梭说过,一个受过错误教育的孩子,远不如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聪明。与其在错误地道路上狂奔,不如站在原地不动。教育的反面就是反教育。在反教育的道路上,一定是违背儿童的天性的。在违背儿童的天性的时候,一个教师越是敬业,越是认真,对学生的损害就越严重。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做正确的教育,远比正确地教育重要。教育工作是需要面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的工作。在儿童的
生命面前保持必要的谦卑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所面对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世界的唯一,永远不可再现。正如人不可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永远不可能第二次得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育。因此,教育是犯不起错误的事业。正因为这样,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时时保持反省的意识与精神,时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之我见 篇6
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我安排让学生跟着视频到超市购物的环节,最后定格“9种货物的图像和单价。提出:买两种需要的商品,其中有一种商品买两个以上。想一想应该付多少钱?你能用一个算式表达出来吗?想好以后,说给小朋友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语言描述,还要动笔计算。并且通过讨论又意识到,我们都是先计算买两个以上的那种商品,从而得出有乘有加,先算乘法的道理。接着提出,如果有20元钱,买3罐糖果,每罐6元,钱够吗?学生的想法很多:
6乘以3等于18元,
20减去18等于2元;
20除以6等于3余2;
6*( )<20.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7
1. 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1 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 又要联系学生实际,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 给学生极大的吸引力, 抓住学生认识的特点, 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1.2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
1.3 利用合理的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 积极配合教师共同实现目标。
2. 联系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学教育是人的教育, 是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 数学教育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 体会到数学的用途, 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 在教学“秒的认识”时, 教师先出示一个钟, 让学生仔细观察, 知道钟面上走得最快的针是秒针。接着, 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滴答声、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或拍手等方式来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 再让学生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动, 体验“分”和“秒”的关系。最后创设多种活动情境, 如: (1) 跟着“眼保健操”的节拍做“眼保健操”, 体验1拍的时间大约是1秒; (2) 闭上眼睛数出60秒; (3) 估计戴好一条红领巾用多少秒, 让学生脱离钟面再次进行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 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 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 这是一大亮点, 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 使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 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 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 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都经历过的。因而学生很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 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 教师更关注知识过程的呈现, 开展了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 而是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的技能训练, 让学习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 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4. 设计质疑教学, 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充分挖掘教材, 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思维方法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 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5. 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 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 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6. 课堂学习自主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有较多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坚持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 教师决不提示凡是学生能独立操作的, 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 教师决不示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8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作为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必须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建立以育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改革是新一轮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许多方面进行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实施新课程,数学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共同成长;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个体差异、各具发展潜能和动态发展的学生观;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质量观;要树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等。我们数学教师还要树立新的课程观,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只有成为课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课程再创造的主体,数学课程的实施才会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数学教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增强信心,在新课程实验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心地是善良的,但他自身缺少知识和教育能力,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其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断地注重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和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项理论知识、数学相关学科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更应具有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既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上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又要求对学生严格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教育的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三、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呢?
1、学会交流。老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處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2、学会鼓励人性。常言道: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
四、把握教学互动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师生互动是实实在在表现于课堂教学之中的,从实践的层面来看,至少有三个重要环节:
1、教师的监督与学生的自律体现在教学的组织管理环节上
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教师权威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体现在知识传输环节上。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育者,承担着对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筛选、加工、整理,然后以学生能理解、接受、便于掌握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职责。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带有极大的智力成分,所以,需要教师发挥主动实施,愿意施教的热情与自觉性,需要教师抛弃机械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要使教学互动克服枯燥、被动的局面,只有教师的善教才能激发学生的乐学的热情。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新体现在操作训练环节上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育内容的设计者、执行者,也是儿童学习、游戏、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学习者,更是一个细心全面的指导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动口,学生动手,老师展示操作方法,学生在模仿教师基础上一次次地操练,然后进入自主创新阶段。当然,教师根据学生的处境和情况不同,所指导的重点和侧面也就不一样。对胆怯、孤僻、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主动与他们一起开展智力活动,并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解说、真挚的感情来吸引感染他们。对情绪时高时低,又有攻击性行为且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随时留心他们的行为表现,一旦表现突出并有了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把新思想和新观念再现给其它同学,使其创造性得以发挥,逐渐消除不良行为。对学习积极性高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操作活动的学生,教师应做有效的促进者,给他们以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展示个人才华,并带动和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五、要做到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基本训练序列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现代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形象、生动直观地传播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接受情况,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调节教学步骤,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小学数学教学设境激趣之我见 篇9
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察北小学
马莉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小学数学课堂往往存在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境问题,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数学课堂中可适当地利用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以故事导入新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 支配,教师应该创设生动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导入对于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注意力不宜集中的特点,教师可运用故事导入新课,如创设“数学城堡”、“动物乐园”、“森林联欢会”等,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分类”内容时,便运用故事导入新课。首先,我给孩子们讲了森林里开了两家文具店,分别是“小鹿文具店”和“小熊文具店”。接着,我就话题一转,问孩子们,今天,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逛一逛这两家文具店吗?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一齐响亮地回答“愿意”。接下来的教学便自然流畅地按照预先的敲定而进行。因此,故事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地运 用故事导入新课,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故事与游戏相结合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 一种缓冲地区。”如果能将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故事与游戏相结合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钟表的认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练习题。我给同学们讲了“懒羊羊的一天”的故事。“懒羊羊是同学们喜爱的角色,你们知道懒羊羊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我在课堂中娓娓道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当听到懒羊羊因为贪玩而忘记写作业,第二天急得满头大汗时,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笑声。故事讲完后,我又出示了这个故事的幻灯片,分成四个组,让每组同学找出故事中一天从早到晚所出现的整时,并运用刚刚学过知识在种表上拨出来,比一比哪组是优胜组。进行完这些学习活动后,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同学们说一说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想。想不想像懒羊羊学习,为什么?懒羊羊怎样做你才会更喜欢他?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角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获得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故事与游戏的结合让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进行了很好地巩固,通过故事也让孩子们明白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我想,这比枯燥的说教更易于让孩 子们接受。
三、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故事作为主线,营造轻松活 泼的学习氛围。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善于将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教学《分类》时,我运用多媒体引导孩子们参观完“小鹿文具店”和“小熊文具店”,让孩子们说出你喜欢哪个文具店,为什么?学生踊跃回答喜欢“小鹿文具店”,认为它整洁、摆放有序,容易很快找到所需要的物品。而“小熊文具店”凌乱,他们不喜欢。这时,“分类”的意义通过学生的比较便自然得出。接着,我又适时地提问:你能帮小熊重新摆放一下文具吗?学生争着要帮忙。通过指名回答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学生很快将文具摆放整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同一类的文具应摆放在一起。然后,完成这一环节后,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进一步提问:“你的小书包中也有很多文具,你会和故事中的小熊一样吗?你能整理得整洁有序吗?”这时,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像故事中的小鹿学习,自己动手整理起小书包来,本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因此,故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之我见 篇10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比看教师分、理,听教师讲解获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主动去学习。课堂上问题并不在多,而在于质量。何谓高质量的提问?高质量的提问自何而来?我认为,高质量的问题应该具有趣味性、开放性、挑战性、差异性和实践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饱含着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应用。而高质量的问题来自于教师的刻苦钻研,对教材的研究,发掘数学知识中隐含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的研究,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水平及学习新知识时可能有的思维方式和各种困难等;对以往教学的研究,反思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的主线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应在突出实效性,追求高效性上下工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之我见 篇11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用问题去激发求知欲;促使学生欲罢不能地去探究数学知识。把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动力、深化,贯穿课堂的始终;使教学在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从而去唤醒学生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让数学知识的传授于无迹,随着问题自然地进入学生心田。
一、巧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开始不仅要设计好的情境,还要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恰到好处地提问可以引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让新知的教学在学生强烈的要求下巧妙的进行。
例如,《认识众数》一课,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先来玩个“脑筋急转弯”: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请想象一下,这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简单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结果出示的答案却是:5岁、5岁、5岁、5岁、5岁、65岁。出乎预料的结果,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这时我紧接说:“如果是一个65岁的老大爷领着5个5岁的孩子做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是题中的什么信息影响了你的思考呢?”学生大声说:“平均年龄(平均数)”,我又提出:“对于这一组数据来说,用平均数“15”来作代表,恐怕不太适合,因为老大爷一个人的年龄把平均年龄一下子给抬上去了。那么是否应该站在另一个角度,寻找另一个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呢?”学生若有所思,点头默认。这时我适时地板书:众数。问:“想认识什么是众数吗?”全班齐答:“想!”……
用一个打破常规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揭示课题,由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迫切的等待知识的到来,使得教授是那么的必要。
二、解问新知,自主探究
思源于疑。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困难之处,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知识和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会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使知识在不知不觉的简单一问一答中,刻在学生的心中,从而让学习的动力永不停止。课堂提问有的放矢,才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提问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的提问下,通过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突破思维的转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思维能力。
我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理解分数中的单位“1”时,请每位学生都拿出一张数学作业纸,让他们上下、左右对折后开始提问。
师问:现在这张长方形纸折后成了怎样的了?
生答:折成了大小相同的四個小长方形。
师问:如果每个小长方形用1表示,那么大长方形用几表示?
生答: 4。
师问:如果两个小长方形用1表示,那大长方形用几表示?
生答: 2。
师问:如果我把大长方形看作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那每个小长方形用几表示呢?
生答:四分之一。
师问:那“四分”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平均分成四份。
师问:“之一”呢?
生答:就是四份中的一份。
通过操作和不断的问题,启发学生对于知识由抽象到直观,由具体到概括,在思维中有着比较充分和完整的感知,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的透彻。
三、设问总结,深化知识
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有目的地设计问题,从而去巩固所学,丰富学习的形式,让数学活动带领着学生走入生活,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消除对数学的厌倦感,让数学在学生的心中更加的鲜活。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后,进行了这样的课堂总结,问:“要想算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样的条件?”生答:“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接着问:“如何计算呢?”在学生回答后,又提出了一道问题:同学们家里都铺了地板砖或木地板,那你们知道去买这些材料时,事先都要做哪些准备吗?总不能把建材市场的地板砖和木地板都买回家吧!学生讨论后,出示: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两种型号的地板砖和木地板,①;边长50厘米的地板方砖;②长1.5米,宽15厘米的木地板;如果把你们家的客厅铺地板砖,卧室铺木地板,你能算出各需要买多少块吗?
在动手测量算出面积,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延续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深化。
课堂中问题的提出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用问题去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始巧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求知的欲望;课中创造层层深入的问题,步步推进新知的渗透;课尾设计开放的问题,调动跃跃欲试的情绪。用问题去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享受解决后成功的快乐,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美妙。让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阵地,弥漫着学生思索的硝烟,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12
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 辅以个性引领, 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 体现出其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活动其乐融融, 能够让学生展示能力并运之于实践, 最终提高素质, 兹综述如下。
一、让学习成为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教”的主体是教师, “学”的主体是学生, 只有当师生情感达到和谐一致, 亲密无间时, 这种“双主”关系的相互转化才顺理成章, 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完成。以教师为主导, 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所起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 益于关于引导、启迪, 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聆受。”而以学生为主体贴入微, 却正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使学生能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 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 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由想学、爱学、学会到会学, 并逐渐形成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整理复习中提出问题
整理复习是学生归纳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整理复习中, 不断补漏查缺, 随时进行阶段总结。尤其是小学毕业班的学生,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都能明确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之处, 通过系统的复习整理知识, 都能主动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三、时时刻刻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来导入实用知识的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兴趣。如“实际测量”一课的教学中, 我首先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时要用到哪些工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回答:直尺、三角尺、木尺、皮尺等, 我再问:测量土地时要有什么测量工具合适呢? (皮尺、测绳、标杆) 我拿出这些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各自的名称, 然后再到操场选择两点,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测量, 老师从旁适当加以指导。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入新课, 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学生兴趣很浓, 很投入。
当然教法无定法,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教师在每堂课前都要根据新知识的特点设计与之相适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督促学生养成快节奏的习惯
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 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我们也知道, 快节奏的音乐使人振奋, 让人精力集中, 鼓舞斗志。艺术是相通的, 教学也是如此。一个班级, 如果节奏慢慢吞吞, 学生们就会无精打采, 甚至浑浑噩噩, 他们的心情会沮丧低沉, 甚至阴暗。所以, 优秀的教师, 要让学习成为快节奏, 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有一种动力, 由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锻炼自学能力
自学极其锻炼人, 锻炼学生自学, 益处难以言说。比如, 引导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 彼此相互出题, 每一位学生都给同学们出一张卷子的数学题, 等等。解题过后, 自己验证, 相互验证;由于改变了学习方式, 行动、心理意识都随之改变, 学习的主动性大为增强,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学生们感觉到学习成为了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责任, 对学习不再感到枯燥和恐惧, 对学习产生一种好奇心和娱乐感。
小学数学复习之我见 篇13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布希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知识有内在的兴趣。”这充分说明兴趣对于一个人认识新事物,探索新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打开学生心灵上兴趣的窗口,知识明媚的阳光才能投进儿童的心房。因此复习课要从新的角度,引发新的思考,给学生新的感受,使学生产生复习的兴趣,从而掌握教材的顺序和结构体系,使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不断积累分化,从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
在小学数学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复习兴趣。
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支持下,自主地、能动地搜索已经学过的
知识。
如:“文字叙述题” 的复习
学生在解答文字题“36乘以8加4的和,积是多少?”时,往往有的学生“走一步说一步”,一看8离乘以最近,就用36乘以8,然后再加上4,显然就错了。于是在教学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一句话:“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然后带领学生通过缩句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即:弟弟吃了苹果。接着马上质疑“能不能因为哥哥二字离吃了最近,就可以先理解为弟弟吃了哥哥呢?”学生大笑,连说不行,应该全面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时再出示例题,学生已能正确理解了。
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相关的知识也一一激活,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联系,使之串联成线,连结成块,形成知识结构。
二、提供生活素材,明确复习的重要性,激发数学复习的兴趣 根据复习目标,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让复习游离于教材之上,回归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心理的再发展。
如:“量的计量”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写日记,我们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写好日记对我们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下面是一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他写 的一篇生活日记,请看:
今天是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
早上七点钟,我被闹钟吵醒,便从长6厘米,宽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我拿起一支长15米的牙刷刷牙,不知不觉过去了2小时。想到今天老师叫我们早点到校,于是我赶紧端起一杯200升的牛奶一口气喝完,背起1200千克重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生:哈哈大笑。
师:(故作正经)你们笑什么? 生:这位同学的日记里单位用错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发现了日记里的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1:可见我们要正确使用计量单位,不然会闹笑话。生2:生活中如果用错单位,甚至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师: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2:例如医生用药时错用了单位,那病人可就麻烦了。师:太棒了,可见学会正确使用计量单位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请同学们帮这位同学把用错的单位改过来。
引出课题“量的计量”
这里教师从学生很熟悉的日记引入,故意错用单位,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思维发现问题,还引导学生说出了生活中错用单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让学生立刻感受到学习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设故事情境,用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去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
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如:“线段的复习”
师:在黑板的一端画了一条狗,另一端画了一个包子。问学生:这条狗要吃到包子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呢?
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最后得出走直路最近。(从而引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思维活动,巩固了有关线段的知识,更使学生体验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策略之我见 篇14
清凉城小学张志尊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但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内容有些“枯燥”,毕业复习时学生会越感无味,总复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关系到学生的毕业成绩,更是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毕业复习是对小学的全部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复习效果的好坏,复习质量的高低,与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的理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复习的兴趣有关。为把好小学数学最后一关,我结合今年任教小学毕业班数学的点滴体会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乐学
到了毕业总复习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1、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及社会和电视的一些影响,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开始有了变化,集中不了精力学习。
2、认为所复习的内容都是新授时已学会的知识,不必再听。
3、认为自己笨,学习基础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所以便得过且过,无心学习。
4、不明确学习目的,认为自己是为别人读书,抱着读成什么算什么的态度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学习就会下降,学不好知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消除不良思想,树立温故而知新的思想,克服得过且过的思想,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努力学习。怎样使学生乐学呢?“乐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与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处于一种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时,心情会感到很愉快,自然会进入学习的最好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大胆尝试等学习活动中去。但由于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面对教师严肃神情,不敢说出自己在解题上的见解,怕说错了会遭到老师的责备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所以,要让学生乐学,必须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能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学习环境,这是学好数的前提。
二、抓好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对课堂教学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课程改革提倡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倡合作学习,但不是不要纪律的学习。如:一堂课上由于某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并与张三说说笑笑,与李四打打闹闹,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甚至慢慢会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说笑中,使得想学的同学也集中不了注意力听课。这样,任凭再有水平,再有经验的老师讲得再精彩,这堂课是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类似的问题,我们做老师的没见过也听说过一些。所以,我认为,不管教学时间多么紧,当课堂纪律出现问题时,教师应把纪律放在首位,多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保证同学们有一个不受别人影响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能好好听课,同时把这些闹、笑、捣乱课堂学生的精力引到学习上来,把学习学好。
三、结合实际有计划、有侧重点的进行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
1、结合实际制定总复习计划
合理的总复习计划能保证总复习的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这次复习更好的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所以,计划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合理制定。制定的计划要有重、难点及侧重点,并要根据学生情况去设计,基础好、优生多的可以增加复习的难度和加快复习进度,基础不好、差生稍多的要放慢进度,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从易到难。如:基础差的,可从概念知识入手,弄清法则、性质,会进行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会根据关系式、性质解方程,解比例,会解简单的应用题和一般的复合应用题,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的知识。基础好的:对于基础性的概念,简单的计算及简单的应用题可少花时间,而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比如:简算,稍复习应用题,有关几何知识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及有关应用题等要多花时间。
2、抓住复习重点,突出难点。
复习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回忆知识,不搞老师讲学生只能听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各部分知识复习时要让学生先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并且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计量单位的进率。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日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重点,必须通过多接触多练,提高技能。应用题要归类复习,数量关系是基础,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几何知识和应用题是复习的难点,几何知识注重公式的熟练和运用。
3、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要有侧重点。
复习时,要注意复习重点内容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需注重让学生多练习什么。例如:四则运算的复习,先让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后,侧重于口算和简算的训练;几何形体知识,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后,主要侧重训练口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复合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于审题,抓关键,分析和列式的训练,而计算过程不必每题都进行。
4、对常考易错题需多讲多练。
常考易错题多是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而往往又是学生一不细心就错的题,从实际考虑,这类题的失误、丢分,都会让人感到太可惜、不应该。所以,在总复习时,我们不能忽略此类题的复习,只有通过复习,才能让学生学会细心抓住关键之处正确解题。具体说:有些题,不细看会认为是一模一样的题,但细看后,并不一样,并且解题的方法完全不同;有些题,看内容和形式不同,但解题方法却完全相同。解题时,由于学生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分析,常会解错题。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合理算法的能力。
五、教师要注意归纳方法,交给学生一些巧妙的方法。
复习时,总有一些学生不会用最好的方法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归纳方法交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用最好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之我见】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之我见09-28
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11-07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时效性之我见07-15
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09-28
有效的数学课堂之我见10-18
中职高二数学教学之我见09-09
打造高效课堂数学教学之我见07-13
数学课“六步”教学法之我见05-08
特教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我见05-18
新课程下高一数学教学之我见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