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手工教学之我见

2024-11-04

小学美术课手工教学之我见(共11篇)

小学美术课手工教学之我见 篇1

展开想象的翅膀 打造手工教学新课堂

新民小学 张有英

摘 要:在小学美术课中,手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手工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多出手工制作精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课;手工;兴趣;评价;提高质量

手工是学生特别乐于参与的一项美术活动。比绘画课和欣赏课更让学生喜爱。在手工课上,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或简单的辅助工具,按着自己的意愿,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或具象或抽象、或美丽或滑稽、或平面或立体的手工作品,有的具有观赏性、有的具有实用性。因此手工教学是小学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课。那么,怎样上好手工课呢?我做了有益的尝试。

1.教师要了解美术教材的编排情况

现今美术教材改变了以技法课、绘画课为中心的模式,取消了绘画、工艺、欣赏三大类型的分类,引进了设计意识的培养,更加重视了民族、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民族特点。并通过中国画和民间美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教材编排中,综合型手工教学的比例加大了,几乎占了整个教材内容的一半。这种综合型手工是典型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课。学生在创作时,不但体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多种知识、技法的探索,而且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和美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重视美术课的手工教学。

2.上课用的工具材料要齐全

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齐全做手工的材料,如果缺手工材料,就会影响手工课的教学质量。由于课程不同所带的工具材料也不同,每次上课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有的材料在商店里就能买到,而有的材料却要日常生活中积累才行,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又是一个走进自然、认识环境、认识社会的过程。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记住带齐工具材料,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手工课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玩泥巴》一课,教师首先想变戏法似的出示一个个泥巴作品,什么小鱼啦、大象啦、小鸭子啦、花瓶啦„„学生看到这么多有趣的泥巴形象,小手一定痒痒的,然后告诉学生是泥巴做成的,想玩泥巴就要带齐工具材料,学生听后会自觉主动想着。另一方面是得到家长的支持,因为美术用具毕竟需要花钱,有些家长不愿意支付,再加上有的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理解,对孩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强,导致美术课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找到原因就要想办法克服,让学生做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家长看,使家长知道他的钱没有白花,家长就会支持和督促孩子带美术的工具材料了。

3.创作兴趣要浓厚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如何教,让学生学会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的培养。新美术大纲要求我们不能单纯的让学生来模仿老师的作品,因为统一的模型,统一的材料,统一的作业要求,学生很难在构图、造型、色彩以及创造等方面展露自己的个性,作业成果整齐统一,缺少新意,几十个作品交上来等于一个作品。新美术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首先,要让学生从认识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材料入手,例如小剪子、双面胶、透明胶、色卡纸、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橡皮泥等等,学生认识后一定会特别兴奋,很想尝试用这些材料做出新颖的物件来。其次,要让学生欣赏用各种材料做出的优秀作品,学生看后会感到新奇、喜欢,并从这些作品的制作中得到启发,汲取知识。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这节课中要学习的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设计出完美的手工制作。例如:在教学《纸品画》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漂亮的皱纹纸贴画,然后,让学生在兴奋之余,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最后了解皱纹纸以及它的性能,如何使用皱纹纸。也可以先认识皱纹纸,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用这样的纸来贴画,学生想到的方法五花八门,然后用大屏幕展示花样繁多的皱纹纸艺术品,学生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得到启发,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皱纹纸贴画,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浓厚,创作的作品会更加有创意。

另外,课堂上还要根据情况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完成,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兴趣和技能,这种合作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创新能力,还能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

4.教师评价要及时

教师往往重视教学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欲望。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从展示的作品中,挑选有特点的作品进行点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中国龙》一课,学生分组用彩色卡纸绘制的龙头、龙身、龙尾惟妙惟肖,龙身上的花纹各具特色,色彩艳丽,很有气势。我及时表扬了有创意的作品,并安排学生进行了舞龙表演,让学生在学中玩,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糟糕的作品,教师都要耐心的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说“如果这个地方在这样处理一下就更好了”“这里做的很不错,下次再细致些就更完美了”,永远都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5.针对手工课存在的问题搞好教学

上手工课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1)学生创作时间不够用,比如做”粘贴画”,一节课40分钟,学生需要用小剪子先剪出组合成形象的一个个小个体,然后再逐一拼贴在一起,端详好了,再用胶逐一粘牢。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创作过程,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往往做不完,因此手工做的稍慢的学生只能做出半成品。(2)学生带来的材料不齐全或不合格,比如有的学生买的黄泥含胶少,根本不沾,做成的作品还没等到干就散架了,有的双面胶粘度不够,连纸都不沾,给美术课带来麻烦。(3)有些工具很不安全,如小剪子,、壁纸刀、铁丝等,小学生年龄小,使用时难免会伤到手和脸,而专用儿童小剪子又不好使。(4)学生做好后的作品,因为数量多,或者保存难度大,没有地方保存,只好扔掉。以上这些都是手工课有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美术课手工教学中,采取两点有效的做法:一是手工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作品内容尽量贴尽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制作手工作品,深刻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美术。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出个性化的手工作品。让学生亲自观察,亲手制作手工作品,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美术手工作品大放异彩。

总之,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只要我们站在这个讲台上,我们就要拿出全部的热情,用责任、用激情去培养学生的手工素养。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的点拨,让难题迎刃而解。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动脑、动手能力,去创造奇迹。

小学美术课手工教学之我见 篇2

一、低年级学生从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入手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力, 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美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也便于学生积累各种知识, 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敏感性, 集中性与持久性, 为以后的深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至6岁的学生, 因为他们的自制能力差, 耐心也相对较差, 很难让他们较长时间关注一件事, 课堂纪律很难维持, 但是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 老师要抓住他们这种好奇心, 多引导他们进行观察, 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 从身边的小物件到室外的蓝天白云, 都是他们进行观察的对象, 有了对事物的感受和观察能力, 才能在大脑里储存和积累一些绘画的素材, 没有这种积累他们的大脑将是空的, 画的时候就不知如何下笔。当然, 养成好的观察习惯, 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 对孩子其它方面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我曾经带一些小孩子进行室外写生课, 我没有要求他们动手画画, 而是让他们每人在校园里找到不同的树叶和花的种类, 种类越多越好, 然后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和比较, 分析它们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孩子们都非常积极主动, 热情空前的高涨, 将自己摘来的不同的植物放在一起, 他们惊喜的发现原来大自然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不同的树叶形状, 不同的花卉颜色, 不同的茎叶脉络等等, 都是他们以前没有注意的, 稍大一点的孩子回去就写下了观察日记, 家长发现通过这样的观察课程让孩子的作文内容也丰富起来, 对作文的写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个时期还应为他们开设一些欣赏课程。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记忆力好, 为了为了吸引低年级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美术欣赏教学可以带来的知识与审美能力的增长,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片, 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和诱导, 使学生在视觉上耳目一新, 能够各自发挥想象的空间。因为比较感兴趣, 学生可以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欣赏中, 老师也要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老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再逐步的熏陶中加强审美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 在美术课上老师要有亲和力, 要对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和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 在平时课堂或生活中, 学生有创新的地方, 老师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 这样学生会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 精神愉快, 观察灵敏, 思维活跃, 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低年级的学生, 如果有了足够好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再加上他们的想象力和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 学生才能创作出有充分个性有灵气和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二、高年级学生不可盲目临摹

给学生样本, 让学生临摹是很多绘画兴趣班的主修课, 一些老师经常拿来图画作品放到学生面前, 让学生一笔一划的照着临摹, 也不管是否属于优秀的范本, 这样的教学事实上是少儿美术课最忌讳的。学生一边画, 老师一旁进行着所谓的鼓励:“你画得真像”“你看某某那颜色涂得多准”“某某你看图片上有两个人你怎画了三个啊”这些话是老师经常说的, 表面看上去是老师严格要求, 实际则触犯了美术的大忌, 试想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自由发挥的才能吗?的确,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审美能力, 整体的美感素质增强了, 也有了一定的耐性久坐, 老师在这期间可以让学生从临摹开始, 来学习大师的构图以及用线, 用笔方法, 但这种临摹并不是生搬硬套, 毫无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这样的教学方法, 只会使学生画出来的画看起来都是一个模样, 失去趣味性, 显得木讷。我曾经碰到一个学生家长说她的孩子在一个美术培训班画画, 说那个培训班请了几个没有教学经验本科学生代课, 每天上课就是照着老师自己画得作品临摹, 画完后老师就会表扬学生会的好像等等, 她说:“我的小孩没学画画之前, 自己涂涂抹抹能画十几种树, 但学了以后, 只会画老师教的两种树了。”事实上是的, 这个学生学了两年的绘画, 除了照着范本能画出来, 让她画想象画头脑一片空白, 这样的美术教学害人匪浅,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大师的画, 可以适当临摹学习他们的用笔方法, 可以去借鉴他们的构图, 但是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不要一味死临摹, 融入自己的观点在里面, 加入自己的想象, 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符合自己个性的美感, 并且要用心感悟艺术大师的作品之美, 只有这样, 才会使每一个学生在拥有好的绘画技术的同时还能体现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使画面生动起来。千万不要随随便便不加选择的拿来一张什么画就照着画, 全然不管这是一张什么档次的作品, 是否值得你临摹学习。

三、注重师资力量的提高

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 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教育家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这一基本需要, 为学生多提供创新机会。近几年, 许多家长也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美术班学习, 这说明我国的美术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家长也意识到美术对儿童智力早期开发所占的比重, 都愿意从小抓起, 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很多人就是利用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 自己有点美术功底, 就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大肆办美术培训班。他们完全以赚钱为目的, 这其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就直接为学生讲课, 有的干脆请学生代课, 完全违背了学生的发展特点。这样的话, 对学生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而且, 已经上过多次美术班的学生, 被太多的成人模式化的东西束缚了手脚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没有了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与思考方式, 只会生搬硬套。几十个学生画出来的画几乎是一个模样, 毫无个性而言, 而这些学生一旦面临写实写生更是会束手无策。我曾见过一个美术培训班, 只有一名老师, 却要肩负八十名学生的美术培训, 而且这些学生学的课程也不一样, 年龄参差不齐,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试问这样的一个班集体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学好吗?纵然此老师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哇, 根本别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课程的教学。由此可见, 美术师资力量的投入和提高迫在眉睫。

在美术教学中, 多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让学生们手挥画笔, 尽情地用画笔创造美, 展示美, 无拘无束的发

音乐教育及其教育功能

刘伊萌 (河南省郑州市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音乐的教育目的在于让人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然后将美好的东西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进行音乐创造时需要有情感的投入, 这就要求了我们需要有轻松愉悦的氛围, 这种氛围的营造着就在于教师是否是一位知识渊博, 会启发心灵的导师。学习音乐不仅学习的是欣赏, 学的是情感, 更重要的在于对我而言所带来的教育意义。本文就音乐教育, 以及音乐教育的功能进行阐述, 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正确的学习音乐。

关键词:音乐的本质;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的教育功能;对现在音乐教育的启发

音乐是我们现在最直接接触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用专业的术语来解释音乐, 物体队则震动发出的声音为乐音, 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我们说音乐是什么?雨果说:阴雨是思维着的声音。而尼采说:没有音乐的人生, 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人生。我们不难知道, 音乐对于我们长在不管什么都极其发展的今天, 音乐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音乐随时随地的出现在我们周边, 当我们去逛街, 当我们去吃饭, 当我们去玩耍, 一路都有音乐的陪伴, 它似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像空气一样是我们无法割舍。凡事都有对立面, 音乐也是, 当我们把自认为美得、高尚的音乐播放给大众时, 由于人们欣赏水平或者欣赏方向的不同, 往往这时我们的音乐被称为了是“杂音”。因此我们对于音乐除了要有基本的鉴赏能力之外, 还有了解音乐的本质是什么, 从本质上去了解、去分析事物的两面性。

音乐的本质的话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音乐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结果, 每一种音乐类型都有其伟大的一面。柏拉图从数学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音乐的本质:数是万物之源, 在自然诸原理中第一是数理, 音乐具有数与比例这一思想根源, 在另一本书籍中他就谈到, 有些声音柔和而清楚, 产生一种单整的纯粹的音调她们的美就不是相对的, 是从它们的本质来的, 它们所产生的快感也是他们所特有的。因此在柏拉图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是这样的, 音乐就是理性, 也就是音乐的精神。柏拉图的这种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我个人是非常认可的,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没有规律的事物, 我们可以领会一切的事物的精神所在。人们对于音乐本质的不同看法只是学术以及知识的范围不同, 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别人的观点。音乐的本质一种精神, 这样的一种精神随着音乐的传播而发展, 它不会音乐的衰败而锐减, 也不会音乐的繁荣而增加, 它是不增不减, 永恒不变的一种精神, 一种追求理性的精神。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它的精神所在, 那如何将这种精神带到我们的教育中, 让更多的学生更理性的认识音乐, 了解音乐, 欣赏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 让学生有着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来了解音乐, 认识音乐, 从而更能将感情投入到音乐作品中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 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于一个初涉音乐的学生来说,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 对于音乐的审美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因此在常受到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来自于社会的影响, 再就是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我们走在大街上随时可听的歌曲, 不管是激情的还是哀伤的, 它是没有选择权的进行接

挥自己的豪情。这种活动, 往往都能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当然, 在平时课堂或生活中, 学生有创新的地方, 老师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会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 精神愉快, 观察灵敏, 思维活跃, 有利收。学校的教育影响就在于过于的古板和拘泥, 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因此说面对于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 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保持着清楚的头脑, 在学生那张纯洁无暇的白纸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一笔, 这也是我们教育的任务。

在进行教育的时候, 不管是文化知识还是专业知识我们都是从易到难的步骤进行, 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首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其次是欣赏能力, 再次是表达能力。音乐是深入人精神的艺术, 从好的音乐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出其中的真、善、美, 这也是我们一生所要达到的境界。在进行音乐的教育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音乐作品在创作时作者的初衷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音乐是有灵魂的艺术, 只有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 才会领悟音乐给我们到来的真正的精神。

体会到了音乐的本质和音乐教育的重点所在之后, 我们不得不说, 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美好, 当我们朋友聚会开心时, 我们可以高歌一曲祝福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当我们走在人生最重要的一刻的时候, 我们可以用音乐表达我们对对方的爱意;当我们感情受挫时, 音乐又可以抚慰我们内心的伤感;当我们工作失意时, 音乐又可以鼓励我们努力向前, 不怕艰难险阻等, 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音乐的目的不仅如此, 而作为一门教育课程, 音乐教育的功能更是不可以忽略的。

首先就是教育动能, 寓教于乐。我现在还能想起小时的儿歌, 像《一分钱》这样的歌, 它通过天真、简单的旋律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 做个正直的好孩子。《义勇军进行曲》用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树立正确的爱国之情和战斗精神。就像海伦.辛普森说的一样, 我们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 提高思想道德的教育作用。简单的音乐节奏, 优美的旋律直接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同时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其次开发智力, 启发思想。很多的哲学家都赞同这一理论, 爱因斯坦说, 要是没有早期的音乐, 恐怕我会一事无成;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我们说有了这样激情的火花, 才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现在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论证这一理论, 像很多的妈妈进行的胎教, 就是利用很多优美的轻音乐, 说是促进发育。因此正确的音乐教育对于激发人的脑细胞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就有就是我们知道的很普遍的功能像陶冶情操, 增加体质锻炼等, 说道增强体质锻炼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 但是我们说在我们生病的时候, 一首舒缓的音乐不仅能够减轻我们身体的疼痛感,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心情得到了安慰。在我们身边我们就不难发现, 那些喜爱音乐唱歌还有跳舞的人总是显得比同龄人年轻, 有活力。

因此我们说不管是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学生, 还是通过音乐来娱乐的大众来说, 音乐的发展已经延伸到我们的各个行业。但是我们仍有担心, 其实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来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观点, 但只要有正确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我们就坚信我们的音乐教育是成功的。真正的了解到音乐的本质, 体会到音乐的精神, 是我们教育音乐也是学习音乐的最大获益。

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艺术需要张扬个性, 鼓励创新, 如果只是在一味模仿的阶段停步不前, 就不会有发展有突破。总之,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赋予了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 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欣赏和需要。艺术教育,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促进他们艺术个性的发展, 最终达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美术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代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小学美术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审美观念素质教育创造力想象力

“美术”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美术对于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念净化儿童的心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现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使其全面发展,更是尤为重要。

但是,就当前美术教学的现状看,还很不尽人意,由于美术课是一门副课,而且也没有加入统考范围,许多家长对其不重视,在加上现在虽然我们对美术进行《新课程改革》,但是它还是处于一种摸索和探研阶段,所以美术课教学现在就处于一种新旧交替的阶段。鉴于此,探讨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美术教学”方法,就摆在我们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在我从教的数年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抑制儿童的创造力,厄止儿童的想象力。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教学方法是当今美术教育的一大热点。所以我们教师要摒弃以前的教学模式,而要善于灵活的应用现在教学方法,借助我种手段更直观深入细致和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素质教育。

儿童时期(特别是7岁-12岁的儿童),正是对外界事物最敏感的时期,世界的新事物,大到天体运行,小到花草树木,无一不对孩子生产刺激,从而激发儿童的兴趣。如果能够正确引导肯定能够调动儿童的情绪,引发儿童模仿表达的欲望。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果厄杀其想象和联想。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而且让儿童们失去了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主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学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的世界观、道德品质,教育方法是系列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

教学中最忌“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在教学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应用方面的教条主唱主角和死板公式”(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页)。何况是对事物有好奇的、有探探欲和表现欲望的孩子们呢?

所以在我近几年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小学的美术教学必须按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就奠定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调动了学生的主动钻研精神。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有厌倦情绪,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我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课堂教学中,力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例如:我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大嘴先生》这节课时教学目标: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材料进行青蛙造型艺术表现陶冶情感,激发大家对艺术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同学们猜一个关于青蛙的谜语。然后,我就先考考同学们看你们对青蛙了解的知识丰富吗?你们谁知道青蛙是怎样一种小动物,此时就调动起学生们对青蛙的兴趣。学生们都争先吼后的想说出自己对青蛙了解的知识。知识讲解完后,教师再补充学生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学生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更想了解青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这时我再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们研究一下青蛙的外型特征是怎样的呢?因为前面学生们对青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外型特征很快就找出来了。嘴大,眼睛大而突出,身上有花纹,前腿短,后腿长。这时我抓住学生对青蛙特征的了解,及时的出示教师制作的手工作品青蛙。这时学生们都省跃了,因为看到青蛙用手工制作作出来如此好看,好玩,学生们都积极探讨是用哪些工具和步骤制作出来的,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讲解步骤,并根据学生的讲解亲自示范制作,学生们知道了制作步骤开始动手制作,此时出示设计要求,让学生们懂得怎样设计青蛙,怎样加上自己的创作。

本节课最后,学生制作出来的青蛙特别有特点,不但在造型上有所创新,还有的学生在颜色上加以改进和创新,有的学生还给青蛙加上表情,说是因为人类大量捕杀青蛙,所以青蛙特别伤心。本节课由于前面的激趣,所以导致后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使学生们的作品都独具特色,也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对于小学美术教学,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更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植儿童的创造力,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美术教学也和其它学科一样,能不能开发学生想象力的这块宝地,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关键的关键。

儿童时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是最富于幻想的时期,神奇的天体太阳、月亮、星星,地上的花草、树木、河流、巧夺天工的建筑、都市来来往往的人流……这些事物却会令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令儿童由此及彼引发出神奇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老师的作用正是培植,扶持孩子的这种天赋而不是厄杀。

培养,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反之就是失败。

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早在30年代就提出来了,并不是今天的发明创造。

早在30年代林风眠老前辈,就曾大胆提过这一教学方法,而且取得了极其丰硕成果。

因此,我们今天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力争在开创想象力上下功夫,在这方面我是这样教学的。例如:在教五年级《川剧变脸,多彩面具》这节课时,就力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我应用视频给孩子们放了一段《川剧变脸》,让学生们进入到我国传统艺术变脸的情境中,然后讲解变脸是因为面具而形成的,就代出世界上各式面具,让学生欣赏这些面具在造型和颜色上的大胆应用,从而开拓了学生们的狭窄的面具视野,也给学生们创造思维打下了一个基础。学生们通过欣赏面具,知道了面具的制作原来有这么多的样式和方法,这也就提升了生学们对面具的造型视野,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学生就可以大胆的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来,制作自己喜欢的面具。

本节课效果特别好,学生们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制作出来的面具也非常有特点,在造型和颜色上也都体现了学生的发散形思维和拓展性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使得学生们创作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

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 篇4

信息技术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教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从2004年起,我们学校一年级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且由我来担任1—4年级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虽然我已经有十多年3—6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于3、4年级学生的特点还算了解,而1、2年级学生我却从来没教过,况且,我又是第一次教这门课,因此,这对于我来说,责任是重大的,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1、2年级学生普遍有年龄小、组织纪律性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个性强等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组织信息技术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教学工作,其难度是相当大的。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与总结,下面就低年级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如何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等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喜欢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开端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揭示主题。

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电脑,一切都很陌生,但又很想玩。所以绝对不能将那些枯燥无味的软件应用、操作系统等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会使原本在学生心中很有趣很神圣的电脑又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失去兴趣,以后再想有所发展的话,真的是难上加难了!

小学生学习电脑,尤其是低年级,更多的应该是“玩”电脑,而不是“学”。善于从“玩”中学习,从“玩”中感受到学习电脑是多么简单、有趣的事。这样就会对学生今后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兴趣”的基础,因此,我经常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例如,运用Windows中自带的“扑克”与“地雷”游戏训练鼠标的操作,运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游戏练习键盘的操作,我也找了一些很适合儿童玩的益智游戏,如“食人花”、“捉蝴蝶”等,这些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良好效果。当然,目前能进入课堂的游戏还比较少,必要时也可以自己开发一些诸如地理填图等方面的小游戏,服务于课堂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学生的爱好要给予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成为电子游戏的牺牲品。

二、突出目标,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 篇5

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魏未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搞好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鉴赏相比之欣赏,更多了主观意识的参与,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不只是去“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鉴”。

关键字:美术鉴赏、美术教学、高中美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更是来自生活。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和艺术家本人的身世、个性、世界观、艺术观、创作激情、潜意识等密不可分,这些就如同基因一样被带入作品的每一块色彩与笔触之中。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美术作品,不仅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可视形象的艺术世界,而且还散发着这些“基因”的信息,它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 作品的鉴赏就关系到人的生活品质的提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呢?这就是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目标之所在。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

高中美术鉴赏课以鉴赏为主,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但在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单纯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过于枯燥,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不知所云,纯粹是“看热闹”,整堂课上的是索然无味。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如何更有效的组织鉴赏课堂产生了一些想法,并用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收效。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思维敏捷,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获得自主的、有益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洞察力和乐于探索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这些能力的形成无法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不受传统束缚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更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电化教育的广泛应用正是教育发展经历的又一次革命,它是教育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适时、恰当、合理、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充分的发挥其声、形、光、色的优势,把无声的教材变的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形象直观、以其新颖、感染力强的特点步入课堂。

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第三、教师自身应具备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几条原则

1、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理解某一件艺术作品,而是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他们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这种对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能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学生在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

2、要注意平时的搜集整理。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可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

3、举办校园画展,为学生提供比较作品的机会。当学生意识到他们对作品的一些假设需要修改时,说明了他们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经过仔细挑选并且在题材、风格和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作品,如: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可以举办了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可以是临本,也可以是其它,内容可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等等,这种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也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要想更有效的组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只要我们美术教师带着一颗热爱美术教育的事业心,带着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满腔激情地投身到美术课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去,一定会使的美术教学会成为一门特色,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高中美术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谈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篇6

美术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了广大教师与家长的认可。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手工制作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最常用到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粘贴法、造型法、剪刻法、撕纸法、拓印法等。传统手工制作课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动手能力强的生理特点,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功用。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的重要性

(一)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课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符合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些都指出了动手、动脑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美术知识与其他艺术成分,在头脑中进行构图,进而通过动手以美术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构图与制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

(二)将绘画技法和想象结合起来

在一个优秀的手工制作中融合了作者独特的绘画技法与大胆的想象,使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想象得到了巩固与提高。绘画技法和想象二者是完美统一的,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片面强调想象,学生纵有奇思妙想也无法表现在作品中;片面强调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作品就会出现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集中表现在手工创作中,才能让作品焕发生机与活力,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力。手工制作课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绘画技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美术手工制作课的有效实施

(一)教师要成为创造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参与者,是沟通知识与学生的桥梁。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美术创作中,教师总是以一定的作品作为范本,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使得学生的手工制作只是在照着葫芦画瓢。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如同工厂里生产的零件,没有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手工制作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来模仿教师或他人的作品,而是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个性的东西,让其作品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活力。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成为创造者,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形成教师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标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其次,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整体把握,并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本地学生的实情,更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再次,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教师要提前制作,对制作方法、步骤、过程等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把握,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规范、准确、熟练,才能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动态因素灵活处理,使教学有序进行。

(二)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美术创作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美术大家都是深入生活,用心体验生活,才能创造出经典之作。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同时美术创作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要让学生学会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自然美、心灵美,让学生看到不同工艺制作品的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创造美的激情与欲望。如我让学生制作一个时钟,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进行制作。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收集了各式各样的材料,如树叶、易拉罐、塑料瓶、纸板、彩带等。经过学生的精心设计,制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材料都是平时经常见到的,学生的作品也几乎没有相同的。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将手工制作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一是与绘画相结合。制作与绘画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制作的激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如学生用纸盒做出机器人后,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来进行修饰,学生在机器人身上用画笔画出了许多新的东西。二是与游戏相结合。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深爱小学生喜爱,它可以与任何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将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如折纸中,我们可以看哪位学生能够折出更多的花样等。三是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的功能,可以将美术教材立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尤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一些难以讲解清楚的关键性知识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化解教学重难点,使小学生轻松理解,深刻记忆,灵活运用。

总之,我们要给予手工制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创作动机,来提高小学生的制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会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投入到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点滴中积累。我坚信,只要勤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懈付出,就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之我见 篇7

首先, 上好信息技术课, 就要以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 假如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就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与实践的热情也就不能被充分地激发。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巧设情境、渲染气氛, 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 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欲望和高度热情。然而, 传统教学, 教师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 轻技能的培训, 使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能自主探索,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啦! 信息技术教育是创新的教育,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独立探究学习, 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话, 不仅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而且使他们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创造潜能得以不断开发。因此, 我们教师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 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要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 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时间很难的事, 因为有的学生连键盘上字母都不认识, 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 从而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实践, 要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 设计新颖的导课, 让学生欣赏,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或找一些较贴切并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 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 一听就懂, 很快就学会了, 效果显著。

其次, 上好信息技术课, 就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 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 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 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 因为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 加上有的学生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不理想, 总会存在担心、畏惧等心理因素, 部分胆小学生所以就会产生压力, 我们要是全体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 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 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再次, 上好信息技术课, 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中品尝乐趣。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俗话说得好, 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 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中, 我们要把探究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 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总之,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 要尽力避免传统课程的缺欠, 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教育,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才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根本目的。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去做, 就一定能够适应时代要求, 在教育变革的大潮中把握正确方向, 完成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素质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55-01

当一幅绘画作品摆在面前时,该怎样去欣赏呢?在美术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还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都是教师讲授的时间多,多数都在30分钟以上,一些甚至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学,这样的课堂,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很累,更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根据自身的教学体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

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有解说型、问答型、讨论型及自由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解说型。即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很容易形成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但若能深入挖掘欣赏话题,选择好的作品,同时运用高超的解说技巧,就可以将上述缺点予以克服。问答型与讨论型的方法有一定的关联性,但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为理想。自由型教学方法具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欣赏的优点。此方法是最理想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充分认识教材,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充分把握

为了提高欣赏内容的趣味性,使课堂内容得到充实,教师不仅要做好备课工作,写好教案,还要先选好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的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和授课也要有不同的侧重,一些作品应对时代背景与历史故事有所侧重;一些应对艺术家的奇妙构思有所侧重;一些应对形象的空间组合与画面构图有所侧重等。

事实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件作品都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教师的个体劳动,他们可以自己决定重点欣赏分析哪些教材作品,哪些可以点到为止。但不论教材怎样变化处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在于教师不但要有能力将每件作品的所有美点找出,还要将作品中众多美点之中的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准确抓住,以此来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不可千篇一律,教师欣赏教学工作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怎样引导学生对每件作品进行发掘,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让学生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培养。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主动参与,才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自身的创造潜能加以调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观赏者在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观赏时,最初的感受常是获得美感的关键基础。学生更是凭借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他们的直觉会受个体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与质量都非常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预习时间,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从而将其与欣赏内容的距离缩短,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马上讲解,可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再让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鼓励其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相结合,对作品内涵进行领悟。

美术欣赏课不能仅仅是欣赏,还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临摹,从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美国教育家艾斯纳的DBAE教育理论将美术教学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和美术评论四个领域,认为这四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向互动的关系。所以,欣赏教学和工艺、绘画的教学也不是孤立的,欣赏教学应贯穿整个美术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更好的理解和实践,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所谓“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优点与美的因素进行了解,才可以对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做出有效指导,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3、创设情景,对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行品味。

每一件优秀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即所谓的意蕴美。在欣赏者的感觉受到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的刺激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经验进行积极调动,激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及想象。众所周知,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但其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使得人们在欣赏音乐时能展开联想,跟随音乐节奏的起伏,不断变换眼前的情与景,同时也不断变换人的情感。在美术欣赏课中若能将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收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效果,且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总之,教师应用心去领悟作品的内涵,指引学生去正确地认识作品,体会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美术欣赏教学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也没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就需要广大美术同行和专家学者来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不断探索,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锡丽.培养审美,潜移默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5(27):82.

小学美术课手工教学之我见 篇9

一、手工制作融入绘画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以五年级美术字教学为例,他的通常教法:打格子、分部位、笔画统一,满格子等。这种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生自然就没有什么兴趣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美术字的基本技法的教学活动中,把其教学设计成“镂刻制版印字课”、“雏鹰小队旗制作课”、“节日彩灯设计课”、“横幅标语制作课”等等。这些课实际上仍是让学生写美术字,但加上剪、贴、刻、印等活动,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当他们看到自己刻印出来的美术字,线条挺拔,字迹清晰,他们心头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又如,小学生画人物画比较困难,他们对人体的比例、五官部位、人物的动态等不易掌握。是否可以把人物画的技法教学与制作纸人的手工课结合起来呢?方法是先把人体各部分按比例印在画纸上,让学生把各部分剪下来,用线穿钉成关节活动的小纸人,使学生在做做玩玩中熟悉人体的结构比例。然后再引导学生把做好的纸人摆出各种姿势,要求学生写生,学习画人物动态。在学画正面人物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把画好的人物沿线剪下,启发学生为纸人设计各种服装,来改变人物的造型,变化出各种人物形象。采取这种教法后,大大提高了学习中的趣味性,所以学生能在课堂里自始至终兴趣盎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二、手工制作融入绘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美术课不是一堂单纯的绘画技术和理论的传授课,而必须从培养人才出发,把德育、美育教育贯穿其中,用美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去陶冶学生的心灵,所以必须把德育、美育寓于绘画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教学之中。

如把手工制作同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教学生制作高架公路、建筑模型、机器人等,对学生进行时代美的教育。教学生设计制作造型新颖的包装盒、商品装潢等,对学生进行服务社会、做有用人才,进行劳动美的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校园的花草树木、环境布置,教学生制作风景的贺卡,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生制作家俱模型、立体贺年卡、活动课程表,进行生活美的教育。

除了这些以外,还通过手工制作来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如,小学生的服装是由家长购买的,学生的穿着打扮往往体现了家长的审美情趣,其中有的是和谐的,也有的是不和谐的,在服装设计的课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服装才算美的教育。通过师生讨论,使学生懂得“流行”不一定就是美、“时髦”也不一定就是美,不应去羡慕那些奇装异服,而应该讲究朴素、美观、大方。然后欣赏有关的服装图片,之后使用挂历纸自己设计、剪贴服装。这样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不但设计出了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服装,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并且学生在思想上也受到了比较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设计、制作,都必须力求做到构图美、线条美、造型美、色彩美,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由感受美,而产生爱美的感情,这样的美育是潜移默化的,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从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手工制作融入绘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绘画与手工制作结合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绘画知识,而且能把学的绘画知识运用到手工制作中去,从而使所学的绘画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设计,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绘画与手工制作结合是方便可行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材料是纸与废旧物品。比如,用废纸盒制作建筑模型、机器人,用废挂历制作各种各样的服装,等等。真所谓“废品变宝,全在手巧”,只要在教学中多动脑筋,材料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0

建湖县冈西小学

陈真广

小学生们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就有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

一、体验生活

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去观察、体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见多而识广,也就有话可说。

1.记录丰富的家庭生活

“家”,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板块,便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①人的个性(即家庭成员不同的性格、特点);②人的故事(成员之间因交往引发的趣事、烦恼事、开心事等);③人的活动(包括家务劳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有一位学生在人的故事这一板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放学后,我走进家门,就觉得不对劲儿。原来,是爸爸、妈妈吵架了。唉,怎么办呢?我拉着他们作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和好了。”这是平常的家庭生活记录。虽然细节部分不够具体,但事情的结构条理清楚,能为习作提供原汁原味的素材。

2.观察奇妙的自然景象

自然是奇妙的,又与我们紧密联系,只要注意观察,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田野河流景色优美,它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感受,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围绕自然生活情境去选择美的场景,感受美的的生活,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比如,去年冬天,下了一场雪。下课后,同学们全都拥到走廊上,欣赏空中飘飞的雪花。„„几个男同学按捺不住,去雪地里奔跑。上课了,我像拉家常似的说:“下雪好玩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由于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有学生说:“看着这雪景,就像走进童话故事里,多么神奇呀!”有的说:“雪花像许多白蝴蝶在空中舞蹈„”“愿意用你手中的笔留下这美好的雪景吗?”我趁机说。同学们纷纷拿笔写起来,把观察、感受到的美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3.关注校园生活的多彩

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以及学校生活,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因为习以为常,很少将这些带入习作,我要求学生课间去校园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为了让学生更细致、有序地体验学校生活,我引导学生将学校见闻分类积累:(1)学校美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校园的一角》)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场地去真实记录,展开联想,许多作文都能言之有物。(2)人物描写(老师和同学的特点、个性)如在教《我的同学》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先选定对象,仔细观察同学的外貌特征,回忆同学故事,总结同学特点,作文充满真情实感;(3)校园故事 记录与同学、老师交往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4.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

学生与社会也紧密相连,大街、商店、菜场、游乐场内,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去记录。许多学生记录下自己去商场购物的经历见闻,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们的素材、视野开阔了,思维也活跃了,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咬笔头,苦思冥想了。

二、勤于练笔,表达真情实感。俗话说“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小学生的作文也应当勤于练笔,表达真情实感。当学生获取生动、丰富的感受,触动情感,唤起情感体验时,教师要鼓励他们用习作来记录、表达。

1.创设轻松氛围,体验习作乐趣

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应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启发,进一步激励表达欲望,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2.记录点滴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生活是个大舞台,时时上演好节目,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抓住这些及时的信息,有效利用,往往给作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发现鲜活的生活素材,及时习作,让学生明白习作不是作业,而是表达的途径,激发习作兴趣。

3.表达内心感受,感悟习作意义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内心想法,都有表达的需要,与别人交谈是常见方法,习作也是表达的重要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在家庭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也需要表达,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让学生从说到写,表达真情实感。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老师,我很

(伤心、烦恼、幸福、委屈、苦恼、快乐„„)让学生自主作文,并鼓励大家:“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实话实说,想写啥就写啥。”“同学们一个个畅所欲言,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领悟了作文的真正意义。

4.精心讲评指导,提高写作信心。

作文讲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已完成的作文是一个小结,对下次至以后是一个指导,我是这样来讲评的。

(一)对作文的交流和品味,(二)对作文得失的分析。

(三)对文字的推敲。同时注意抓住重点,要重在鼓励,先让学生自己改,然后组织讨论,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找出不足。总之,作文教学应跳出文体框格,让学生不拘泥于某一文体,“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5.提供实践机会,施展习作才华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刺激,最初是对学习的过程更感兴趣,以后逐步过渡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在学生习作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好文章,除了要有生活基础之外,还要多读点书,多吸收营养,写起文章来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小学美术课手工教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脸谱;传统文化;美术课堂;情绪;情感

脸谱是指戏曲演员脸上的化妆图案,脸谱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构成各种图案,象征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忠、奸、善、恶等各种特质。脸谱还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长久以来,脸谱一直备受青睐。在小学美术课中教授脸谱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色彩的运用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何让脸谱艺术与美术课堂完美结合起来?以下是我在上《昆曲脸谱》这课时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一、研读教材,打造基础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独立理解能力,同时,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比较感兴趣。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能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我正是以此为契机展开美术教学的。

文化学习的积累是美术创作的基础。我首先让学生参与到体验和认识美术文化内涵的学习中去,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出精华,以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个质的上升,并且与美术学科相融合,体现其美学价值,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对脸谱的五官、表情、图案、色彩进行联想,让脸谱设计变得生动有趣。而在涂色工具的选择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进行运用。

二、激发创作欲望

1.以播放视频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好奇心

《游园惊梦》是经典的昆曲曲目,在授课前播放能够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讲课作铺垫。有学者指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1%来自味觉,1.5%来自触觉,3.5%来自嗅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用影像和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2.游戏教学激情导趣

游戏是课堂活动的首选,当孩子听昆曲的时候,仿佛穿越到远古时代。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自己置身其中,使学生有更深切的体会,让学生总结图案、色彩与性格的关系,再由学生嘴里说出来,更有利于他们的理解记忆,也有利于学生贴切地设计角色。游戏互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方式既能充分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昆曲脸谱的传统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并在其间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游戏法不仅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脸谱传统艺术文化,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

3.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联想

小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积累是有限的,由此导致他们的想象力也受到限制。因此,要想丰富孩子们的绘画内容,就要教会他们储备有用的信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有接触各类作品的机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了解脸谱艺术,掌握要点,深刻体会,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创作的时候才会运用自如,才会有优秀的作品出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脸谱应该有的特征和创作要点,把常识性的东西给学生展现出来:关羽重义气,忠于刘备,画红脸;张飞勇猛,画黑脸;董卓奸诈,画粉脸。脸谱图案可以表示人物特性,如周仓额上画虾,表示他能识水性;钟馗额上绘蝙蝠,说他像蝙蝠一样,昼伏夜出,捉鬼除害,为人造福;赵公明是财神,额上画元宝。学生对这些相关知识更是兴趣大增,从而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示范教学的时候,我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联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最终目标是积累脸谱知识,让学生明白传统脸谱特征、色彩及结构关系,如何把传统与创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法的讲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和情感体验。因为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题的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

4.做好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可以自评,说自己的创意构想,也可以相互欣赏与评价,大胆地评论别人的作品,学习彼此的优点。教师做最后的点评,将传统脸谱与学生的创意作品进行比较对照,找出学生创作亮点,适时提出其中的不足,并且给出关键性指导。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体会,更能体会脸谱艺术的魅力,让脸谱艺术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向学生传授优秀的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孩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个人体会,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总务主任总结下一篇:数码相机家庭数字化的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