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手工教学

2024-10-12

美术手工教学(共11篇)

美术手工教学 篇1

美术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越来越得到了广大教师与家长的认可。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手工制作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发挥学生想象力,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最常用到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粘贴法、造型法、剪刻法、撕纸法、拓印法等。传统手工制作课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创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动手能力强的生理特点, 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功用。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的重要性

(一) 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课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符合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加明智, 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些都指出了动手、动脑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美术知识与其他艺术成分, 在头脑中进行构图, 进而通过动手以美术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构图与制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

(二) 将绘画技法和想象结合起来

在一个优秀的手工制作中融合了作者独特的绘画技法与大胆的想象, 使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想象得到了巩固与提高。绘画技法和想象二者是完美统一的, 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 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片面强调想象, 学生纵有奇思妙想也无法表现在作品中;片面强调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 学生的作品就会出现题材枯燥无味, 构图形式教条、死板, 失去童真。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集中表现在手工创作中, 才能让作品焕发生机与活力, 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力。手工制作课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绘画技法, 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挖掘学生的潜能,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美术手工制作课的有效实施

(一) 教师要成为创造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参与者, 是沟通知识与学生的桥梁。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美术创作中, 教师总是以一定的作品作为范本, 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 使得学生的手工制作只是在照着葫芦画瓢。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 如同工厂里生产的零件, 没有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学生的手工制作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来模仿教师或他人的作品, 而是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个性的东西, 让其作品富有灵性, 富有生命的活力。要做到这些, 教师就要成为创造者,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形成教师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首先,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标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 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其次, 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 我们既要以教材为依据, 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 对教材整体把握, 并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本地学生的实情, 更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再次, 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教师要提前制作, 对制作方法、步骤、过程等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把握, 明确教学的重难点, 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规范、准确、熟练, 才能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动态因素灵活处理, 使教学有序进行。

(二) 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美术创作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美术大家都是深入生活, 用心体验生活, 才能创造出经典之作。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同时美术创作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要让学生学会用耳去聆听, 用心去感受;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自然美、心灵美, 让学生看到不同工艺制作品的美, 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创造美的激情与欲望。如我让学生制作一个时钟, 引导学生留心生活, 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进行制作。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收集了各式各样的材料, 如树叶、易拉罐、塑料瓶、纸板、彩带等。经过学生的精心设计, 制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而这些作品的材料都是平时经常见到的, 学生的作品也几乎没有相同的。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 将手工制作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一是与绘画相结合。制作与绘画是相辅相成的, 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制作的激情,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如学生用纸盒做出机器人后, 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来进行修饰, 学生在机器人身上用画笔画出了许多新的东西。二是与游戏相结合。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 游戏是学习, 游戏是劳动, 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深爱小学生喜爱, 它可以与任何教学内容相结合, 设计成综合活动,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形成技能。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将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如折纸中, 我们可以看哪位学生能够折出更多的花样等。三是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化静态为动态, 化无形为有形, 化枯燥为生动, 化抽象为形象的功能, 可以将美术教材立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尤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一些难以讲解清楚的关键性知识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呈现出来, 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化解教学重难点, 使小学生轻松理解, 深刻记忆, 灵活运用。

总之, 我们要给予手工制以充分的重视, 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创作动机, 来提高小学生的制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仍会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投入到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 在点滴中积累。我坚信, 只要勤于实践, 勇于探索, 不懈付出, 就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感悟 篇2

手工制作是儿童较为感兴趣的美术课活动形式之一,所谓“人类的智慧反映在手指尖上,”儿童进行手工制作也是人类劳动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儿童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了改变传统手工课教学中老师教一步,学生跟着学一步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我对“学一做一玩一赏”的手工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思维,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以下是本人对手工课教学实践的几点总结和感悟:

—、探索求“学”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故宜随时减轻学生之依赖性。“如在教第三册的《纸盒家具》一课时,在一个班,我让学生一步步跟着我做,由于纸盒折叠较复杂,所以尽管我不停地示范、讲解,仍有近半数学生不会做;在另一个班,我给每一桌学生发一个做好的纸盒家具模型,要求学生拆开,边拆边记,然后再按纸盒原样组装折叠。反复几次,学生不仅能做出这种纸盒家具,而且能根据书中的示意图,组装出新的家具,甚至设计并制作出书中没有的一些家具模型。“实践出真知。”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但掌握了折叠家具组合的基本技能,而且学会了一种寻求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和创作能力,比一点一画的模仿技能更有价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二、合作长“技”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我的手工课上,我要求学生积极寻找学习伙伴。我让学生进行合作练习,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合作等不同形式完成作业。我常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些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些同学合作练习,取长补短,便是最佳组合。大家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如果有些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一个人兼顾不过来,如第五册的《笔筒》,那就必须两人合作,一个剪一个贴,便能顺顺当当完成。这样,作业的时间相对缩短,作业质量提高了,效率提高的同时,学生增强了合作意识,得到了共同进步,事半而功倍!

三、做中促“情”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这样感叹,这无疑给教育者提出了新的使命: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

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教会了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通过合作练习,让他们并肓作战,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学会与伙伴平等地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让他们乐于交往,善于交往。

我在教第八册中《纸拖鞋》一课时,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讨制作方法,制作出的拖鞋花样新颖,款式多样,并且还特别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设计了拖鞋,学生不仅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并且养成了尊老爱幼的好品德。

四、“玩”中增“趣”

明朝著名教育家王守仁先生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他认为儿童在“心中喜悦”的状态下才能不停地进取。孩子最“喜”的莫过于玩了,然而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带劲了。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能学到很多知识。教三年级《流动风轮》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下位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的快,并找出转的快的秘诀。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的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还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及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很大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问题,究其根源,最终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孩子在身心的愉悦的状态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赏”中求“进”

“赏”指欣赏、观摩。早在二千年前,中国的《学记》中就提出“摩赏”的教学原则。“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从某种角度看,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意义。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对于那些尚幼的学生,模仿同学更甚于模仿教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相近,更宜于模仿。只要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是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的。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而我更多的则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利于学生即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益的。同时,组织学生看展出和有关的电视录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快地进步也是很有利的。

对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探析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探析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总书记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而要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从小学教育抓起。而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就可以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 让他们对科学和文化产生兴趣, 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完善他们的人格。小学美术手工教学要明确其承载的任务, 做好教和学的统一, 积极吸纳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结合当前城乡教育水平的不平衡性, 做到有的放矢,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水平。

一、我国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美术教学现状呈现极不平衡性, 城乡差距明显,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 形成了多层次教学差异。有些城市和先进地区的小学生作品会成为国内、国外获奖作品。还有些地区由于当地人们受地域及宗法等陈旧观念的束缚, 受教育程度不高、观念陈旧, 认为只要学好语、数、英等主课, 而其他的课可学可无。有些小学生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手工教育, 还有国家教育部门设定教学教材没有考虑到地域和城乡差异, 导致一些教材和实验材料用品都不符合落后地区的学生使用, 导致教材成为摆设。

二、对当代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几个重要方面的探析

1. 明确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承载的任务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因此, 小学美术手工要为小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性, 使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从而发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除了这些之外, 我们还应该看到小学美术手工还是一种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剪纸艺术、刺绣艺术, 如甘肃东部的香包、陕西的布老虎、山西的皮影、江西的陶瓷、河南的泥泥狗、剪纸等, 这些都是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精髓。从横向来说,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了解自己的过去, 这叫“知己”;从纵向来看,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与当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 就是“知彼”。知彼知己, 方能百战不殆。

2. 注重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小学美术手工教育必须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应面向全体小学生, 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世界走向一体化, 创新和协作等一系列素质和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力方面的重要凸显方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迫在眉睫。与此同时, 要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培养审美等能力。“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教师应以兴趣、创新为基点, 为小学生以后形成的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我国美术教育的不平衡和多层次是我国小学美术的现实状况, 要做好小学美术手工教学, 知道这一基本情况是前提和基础。同时, 这种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区域差距也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和美术教学教育的丰富性和特色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 要求有关部门在制定教材和教学目标时, 不能一刀切, 尤其要明确,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应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 制定出符合不同民族和群体的使用教材和教学方式。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因此每个民族与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构成与特征, 因而在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态度上, 我们应始终以一种从容、大气的态度对待,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同时,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国外, 人们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的学科”, 这种包容的态度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 学生整体艺术素质要比我国的高, 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 对工作、对事业也就求新、求异, 讲究创造性。

4.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全社会共同重视小学美术教育

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 美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教育, 尤其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阶段, 更要对他们进行审美观的系统培养, 促使其全面发展。一个美术教师肩负着祖国未来教育事业的重担, 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素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 不仅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自我完善, 而且关系到学校教育任务的出色完成, 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做到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对真善美的热爱,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家长在孩子成长和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小学生对家长的依赖和模仿作用。同时, 家长应该提高对小学美术课程的认识, 协助老师做好美术教学, 督促孩子在家完成作业任务, 给孩子鼓励和关爱。可以说, 家长在美术手工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还有全社会应该正确认识小学美术手工教学, 使其走向一个正常的轨道, 比如创建一些边缘山区的教学基金, 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使我们的孩子在欢乐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清娥.小学美术手工教学评估设计[J].中国美术教育, 2002 (2) .

美术与手工课“教学做”合一 篇4

系 教 育 教 研 室 李

斌 2011年9月7日

美术与手工课是幼师专业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幼师专业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幼师专业特点,扎实抓好手工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重视手工课教学。手工是一种培养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动手能力的活动。幼师是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因此,美术与手工课在幼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所以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老师可以作为课堂上的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对手工课的兴趣爱好,同时利用一些影视及其图片的观摩让学生对手工课有个足够的认识,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教授,从中学习手工课的一些方式方法,通过一个不断地练习,掌握手工制作的技能和技巧。同时选择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

注重示范教学,提高对制作技法的理解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

注重启发教学,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例如,在讲授《拉花彩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书本要求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启发他们大胆创新,找出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这样,是学生能更快的掌握,且一个彩球能翻拉出多种优美的造型。对这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手工教学与各学科紧密结合,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手工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地理学要求了解地形地貌知识,可在泥工中进行地形地貌图制作,还可利用泡沫塑料、纸板、有机胶板进行各种建筑模型制作;联系生物学,可利用海绵、泥巴制作松鼠、大象、熊、狐狸、骆驼等动物;联系物理学,可用纸板等材料制作船模、航模;联系数学多面体教学,可利用纸板进行多面体几何

模型制作,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造的精神。

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通过老师的教授,学生要善于挖掘和整理为以后从事幼师打下良好基础。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美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如下手工课外活动。

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对手工的学习兴趣,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课堂教学复杂。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上学年西安举办的大学生科研成果博览会,学生将自己课堂上的一些优秀作品拿去参展,充分体现了手工课的魅力,或者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在国庆节、教师节做些以歌颂祖国、热爱教师为题材的剪纸、彩带;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举办雷锋同志人像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幼师美术教学必须改变过去色彩、素描纯技法训练课时偏多的旧观念,注重“教学做”一体化,“教”是前提,“学”是基础,“做”是核心,只有通过教学做和统一配合,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手工课的重要所在,为以后从事幼师教学奠定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在教学做合一的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增加适合幼师职前教育的手工教学,以适应今后的教学

需要。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和笔者带队见习、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手工教学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手工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效果明显。在幼师美术教学中增加实用性强的手工课,是贯彻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研究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幼儿教育

0 引言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幼儿美术素质可能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审美水平,甚至是个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美术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老师进行的,所以幼儿美术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学前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

1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目的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即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手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开发大脑潜能。美术手工教育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理解能力、能动力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在接触美术手工教育中,学生可以提升对美的敏感度,以及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自信,[2]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幼儿头脑中留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幼儿审美素质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情感表达中不拘泥于语言表达,在有益的条件下健康的成长。

2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

(1)当前对学前教育的选择多是音乐方面的,而缺乏对美术尤其是手工的重视。所以美术手工教学的教学水平、师资素质都远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准,无论是知识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难以满足学前教育的要求。

(2)在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中,课程设置十分不合理。大部分用于对美术的欣赏与美术知识的灌输。过于重视美术基础教学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学生缺乏自主能动性,无法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只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美术学前教育的意义,达不到学前教学的目标。

(3)手工课往往因材料、师资以及完整的课堂设计的缺乏,而得到不应有的重视,甚至是不设立这一科,教学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合理的课堂规划。在教学中,教学者要求学生一味模仿,教学内容一般只限制在折纸等简单的手工制作,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达不到对美术手工学前教育的目的。[3]

3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方法

(1)调整课程设计,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

美术教学主要分为美术基础教学、手工创作两大部分,美术基础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美术作品的欣赏、对画家及其作品的信息了解以及对基础美术知识的了解,手工创作则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一般来说,传统的教学方面更注重前者,也就是美术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让学生对美术有着系统的认识,但这种方法往往过于程式化,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找不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所在,过多知识的输入,又会致使学生思想僵化。所以,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对幼儿绘画、手工的教育,提高幼儿的美术基本技能,并使印在幼儿头脑中的美的表象被激活,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有着实用性,学生有了对于美的体验,自然会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4]

(2)拓宽教学思路,注重内容的趣味性。

美术基础教学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美术基本技能教学和鉴赏,手工创作教学是利用手工制作进行创作教学,其内容主要是平面创作以及立体创作。而普通的按照美术规律进行机械地传授,内容单一又乏味。所以要将一些美术基本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丰富性。比如说,简笔画的内容与儿童彩色画的教学,线描与连环画相结合的教学,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绘画技巧与教室室内的装饰进行交融的教学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广泛接触美术的基本形式,发现其中的趣味性,在学生了解简单的艺术处理方式的同时,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手法,为未来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

(3)加强手工实验室建设,以便学生美术手工课程的实践。

学前教育所要求的动手制作种类应是多种多样的,从纸类制作、木类制作到小型金属的制作都要包括,而绘画种类都要有基本的了解并可以进行应用,过去的普通教室和画室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这就要求一个设备齐全、类型多样的美术教室,已满足这些实践的要求。例如,绘画课程和平面手工的课程就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工作台面和较方便洗涤的盥洗区;对于各种立体手工的制作,要有适合的较为宽敞且方便的工具放置及其操作区,可能有危险工具的安全的使用区,还有对插排电线的合理布置;在对泥、陶这些特殊材质的制作,就需要一些可以放置或处理特殊材料的工具,像是小型搅拌机或者是碾压器。并且要绝对安全,注意这些工具的摆放于处理,避免发生安全问题与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4)以展览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美术手工教育是一个缓慢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展示的过程。要注意学生的情绪,给予学生鼓励与赞赏,让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推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的热情。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是一个需要引导发展的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认可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展示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产生极大的荣誉感与满足感,让学生予乐于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良好的环境下逐步成长。

4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作用

学前美术手工教育,就是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快乐与美术手工这一课程的乐趣。使学龄前学生接触周围环境及其生活中美好的人物、环境等,让他们有了感性经验,体会到艺术的奥妙,激发学生们对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兴趣。针对学生对美术手工的不同的理解和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受到美的熏陶与对艺术的培养。[5]

5 结语

对那些有着艺术天赋的学生,尤其要关注并发展他们的潜在能力,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提倡学生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方式和心理活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对于他们各自不同的审美和表现方式要给予应有的肯定,并让他们彼此分享动手的乐趣。在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堂活动,并表達出来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绘画能力。为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教育者们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技能,向新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2(10):1011.

[2] 脑、认知、情绪与教育——情绪的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学报,2012(4):78.

[3] 鲁道夫·施泰纳.儿童发展观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5):89.

[4]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特色儿童发展观[J].现代商业,2013(17):12.

分析小学美术手工艺创新教学 篇6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内涵

美术作为人类发展的社会行为, 它和实用、审美一直是相辅相成的状态, 同时也是生活设计、美化与创造的学科, 它是人类物质创造时赋予的劳动, 它不仅是物质生产形式, 也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在物质产品中给予了自身知识、兴趣与想象力, 让别人去感动、欣赏、学习、应用。在此基础上, 纯美术开始出现, 它的基本意义是从理念、抽象的审美中提取愉悦精神, 从而为人类开创出一个更富有想象力、纯洁、理想的世界。

在小学教育中开设美术教学, 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学活动, 而是从激发美术学习兴趣着手, 让学生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从而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现行的美术课程标明了人文发展历程, 同时这让教育意蕴更加宽广, 意义更加重大。新的美术教学意味着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技巧课、技能课。美术教学中的人文特性, 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 掌握中国地理、历史各种人文知识。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 美术老师不能拘泥于单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中, 而是从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要求中, 努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和艺术造诣, 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与自主合作精神。

二、小学美术手工创新教学的具体方式

1. 提高学习兴趣, 发展创新思维

兴趣作为开阔学生思维、促进手工创新的动力, 同时也是激发求知欲望的内动力。因此,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必须引导学生参与, 通过增强其创造性思维, 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首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老师必须正视兴趣对学习的作用, 从带动手工创造热情出发, 增强其创造性思维。例如, 在《小风车》纸杯工艺创作中,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用纸杯制作的各种小风车, 通过欣赏与观察激发他们对各种小风车的制作兴趣。然后播放《大风车》主题音乐, 让其在感受工艺美的同时, 欣赏音乐, 全身心都投入到风车知识中, 此时讲解风车的制作原理, 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风车制作中。在制作中, 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 老师应该及时进行引导, 或者利用美术图片、实物观赏等形式, 抓住学生注意力, 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而焕发学习与制作兴趣, 进行创新思维。

2. 增强互动, 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美国某著名学者曾经说过:“很难想象, 一个连与人相处都不会的人怎样在社会上立足。”从这句话中, 我们可以看到合作与交流对社会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 我们必须注重交往能力, 并且努力将学生培养会交往、善于交往的人。在美术手工教学中, 我们必须有目的的训练学生合作、分工精神, 以达到团队训练的目的。因此, 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 通过协作分工等形式, 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团队意识以及学习效率。例如, 在《校园新构想》中, 我们可以利用互动分组的方式, 将四五个学生分成一组, 然后再让他们确定校园思路, 进行合作与分工, 当制作结束后, 再对校园构想进行对比, 看那个小组制作的又好又快, 谁最具有创新力, 并且设计几个奖项, 对成绩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 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更加具有创意。

又如, 在《快乐一家人》手工制作中,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与游戏教学的作用, 运用语言和音乐进行渲染, 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理, 让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进行学习, 并且融入课堂, 掌握人像画法。本次制作的重点是利用手工绘画等方式表现人物形象, 并且表现人物形象特征。

3. 增强差别教学, 增强创新意识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层次是每个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受智力、家庭环境、教学成长等因素影响, 他们在学习中表现的特征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才能实现多样化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发展。例如, 在《生肖鼠》中, 我们可以运用差别教学法, 对领悟力与能力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其制作的生肖更加完美、可爱、新颖;对于成绩和能力稍差的学生, 只要能够表达创造方式就可以。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成长, 同时这也是锻炼学习能力与团队意识的方式。

三、结束语

手工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对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培养动手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必须整合学生实际情况, 从加强学习分工、协作能力出发, 采用有效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方园园.浅谈当前小学美术课之创新教学[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4, (5) :263-263.

[2]朱朋杰.小学美术手工布艺创新教学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4) :87-88.

初中美术课堂手工制作教学的探索 篇7

一、趣味导入,激活好奇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年纪的他们头脑活跃、精神饱满,但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也不强。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美术就成了开展美术教学的关键。初中美术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应当增强导课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听课、学习。

比如,笔者在讲解初中美术教材中《霓裳之舞》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系列的服装,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视觉体验,从而加强学生对于不同服装之美的把握。相比于直接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直观观赏到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从而调动起学生美术欣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欣赏完服装之后,笔者又为学生介绍了服装的具体分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在逐步了解和熟悉手工制作的过程中,理解服装制作的具体含义,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增强课程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此外,学生带着好奇去学习,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十分活跃,这也提升了教师的讲课积极性。

二、结合范作,类比学习

美术课堂中的手工制作不能只靠学生自身的感悟和想象,还应当借助一些好的作品,使学生仔细体悟这些手工制作范作的优秀之处,学习其色彩的搭配、形体的表现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当多借用一些优秀的范作,让学生通过学习范作中优秀的表达手法,来提高手工制作能力。

比如,《清明上河图》一课,教学目标为认识、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实际教学中,笔者先与学生共同赏析了《清明上河图》中以形写神的特点,进而整体感知中国古代风俗画中通过人物的冲突来解决画幅与内容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风俗画的认知。与此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对比学习这幅图中的创作手法,并选择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进行创作,也可以根据优秀范作对主题内容的诠释方式进行类比学习,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想象力。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优秀范作进行手工制作的学习,打破了学生心中对于手工制品范围的桎梏,帮助学生拓宽了自身对于手工制品的认知。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范作,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收集废品,充实材料

开展手工制作中材料准备的好坏以及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着成品的效果。而手工制作所需要的材料也不一定非得是买来的或者是专门用于手工制作的,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用剩的一些材料也可以充当手工制作材料。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品并将之应用于手工制作的实践课程之中。

比如,笔者在讲解初中美术课程中《装点生活》的内容时,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来装点生活。笔者要求学生提前收集生活中的废品材料,并将其拿到课堂中制作身边的物品。于是,学生积极地寻找生活中可以充当手工制作材料的废品。课堂教学开始后,笔者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十分丰富,如用过的易拉罐、塑料瓶子,家里不用的五颜六色的扣子和布料等。手工制作课程开始后,学生纷纷利用自己收集的废品进行手工制作。准备易拉罐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了创意笔筒;准备塑料瓶子的学生则是用几个瓶子搭配组合制作出了烟灰缸;准备扣子的学生则是根据扣子的不同颜色进行了色彩搭配后,制作出了一条条美丽的手链;准备了布料的学生则是自己裁剪制作了沙包。

让学生收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废品来充当手工制作的材料,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跳出固有手工制作材料的桎梏,创造出更加精美的手工制作。

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上开展手工制作,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美术、钻研美术的兴趣,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动静态美感的把握,使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高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摘要:当代素质教育下要求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学生应当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开展多种活动,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开展初中美术手工制作教学可从趣味导入、结合范作、收集废品三方面着手。

美术手工教学 篇8

我们平时的美术教学的对象都是些孩童,本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但我们却过多地做着许多揠苗助长的工作。究其原因是教学对象都是些独苗苗,在人们普遍提倡优生优育的大前提下,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学生在画图上也要画出个像模像样的东西来。再之,在教育教学的诸多评估以及一些常规性的检查中,我们的教育行政官员们也多半以学生的图画质量去定性。这就给一线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美术教学随学生不得,一定要达成一定的标准和质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般都以成人化的教学方式去实施教学的行为,譬如小学生的手工总要求得体、得当,要栩栩如生等。应当说此等要求是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窃以为,小学美术教学所需要秉承的理念应当是让学生去生动发展,让学生去自由发展,让学生去和谐发展。这样的发展不容许我们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夹杂任何的功利色彩,尤其是急功近利。这样的发展要求我们的美术课堂应当是学生充分自主且十分阳光的课堂。譬如说我们的手工教学,学生在手工学习制作中的造型表现要完全根据自己的愿望和心理,不需要我们的指手画脚,哪些地方需要夸张等,完全由他们自己去做主。

二、手工教学造型表现能力培养需科学方法应对

十多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是多么期望教育的素质化。在人们探索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时,有学者提出要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笔者不可能对其进行比较准确的界定,也不可能对其加以任何评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美术教学、手工教学的造型和表现都无定法,但都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窃以为科学是我们美术教学必须追求的至上目标。何谓科学?怎样才算得上是科学?应当说没有固定模式和统一的标准,但是,如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且富有创造活力的,那最起码可以说是已经近于科学的范畴了。譬如说手工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以怎样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我们首先必须探究的话题,小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不可能都对手工具有强烈的兴趣,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对手工具有其浓厚的兴趣,小学生的手工兴趣有时也呈时起时伏之状态。所以,我们的教学课堂应随时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手工的主要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他们所喜欢玩的那些木头都应当成为手工造型表现的主要对象,小手枪、小陀螺……当他们对自己所玩的东西产生莫大的兴趣时,小学生的手工表现兴趣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我们还要完全把权力交给学生,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欲望敢于创新,既不迷信自己所见到的事物形象,也不迷信前人手工造型表现的东西。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小学生造型表现出异于他人或者说具体事物却又符合审美标准的新形象。

三、手工教学造型表现能力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

我们都知道荷叶上的露珠是可爱的,但它只是昙花一现,稍不留神儿就会稍纵即逝。所以,人们极力去保护荷叶上的露珠,因为它圆润、晶莹。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手工造型表现能力,我们尤其需要对它进行保护,因为学生能力的背后蕴藏着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创造潜能。如何去保护我们的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手工造型表现的劳动成果。一次手工课上,一个学生为了表现一个生动的故事创造了许多不伦不类的形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可笔者从该生的手工造型表现看到了个中真谛,因此,借助课堂做起伯乐相马的事儿,让该学生去述说其手工造型表现的内心想法,可学生却欲言又止,生怕又要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这时笔者感到很有必要为学生去引出所说的话题,因此,对学生的手工造型表现中的突出之处做了一定意义上解说,而后该生则开始支支吾吾地讲起来,虽然其所说出来的还不那么有板有眼,但那却是他手工造型表现之原委的内心表白。从学生的不够口若悬河的表述中,其他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原来我们的手工造型表现还可以去表现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这对我们教师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精彩的故事情节能够赋予平凡的事物以神奇的色彩,小学生完全可以也必须把对自己对生活故事的兴趣转化为手工造型表现的兴趣。这应当源自于我们对学生所表现的尊重和信任。由于我们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手工造型表现之能力和效果是不可能等同的,但发展确是硬道理,我们的学生不管存在着多大的差异,教学的唯一准则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只要学生能够在手工造型表现上有一丝的发展,那毫无疑问都应当得到我们的尊重。

摘要:美术教学的真谛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进而使学生能够充分把握现在的学习机会,以此达到创新创造之目的。小学美术教学应当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这个有效载体,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活力。本文作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对小学美术手工教学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仁的诸多思考。

美术手工教学 篇9

一、手工课程教学要与幼儿园环境布置的需要相结合

幼儿师范的学生所学习的手工知识, 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的, 因此, 他们所学习的大多数手工制作是简明而易于操作的, 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的, 是趣味性较强的。但是, 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 不光是仅仅教会师范学生学会折纸、剪纸、编织、橡皮泥、粘贴画等这些基本的手工制作, 而是还要根据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实际需要, 教会学生墙饰的设计、游戏区的综合设计、自然角的综合设计、校园区的综合设计等与幼儿园环境设计密切相关的手工知识。为了使学生了解到手工制作与幼儿园环境布置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师可以在六一儿童节 (在这个专属于儿童的节日里, 幼儿园往往被装饰得最为美丽) 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幼儿园参观他们的校园, 从而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 还使学生认识到手工制作在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手工课程教学中, 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在传统的幼儿师范美术教学中, 主要以色彩和素描等纯技法的训练课居多。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幼师学校增加了手工制作和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教学内容。但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 学生虽然学会了手工制作, 并在进行制作时“得心应手”, 但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面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却往往无所适从, 不能够学以致用。究其内因, 就是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和技巧与实践相脱节。即一方面学生所学习的手工制作的技巧不能“举一反三”地付诸实践, 不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合理地运用;另一方面, 学生所学习的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内容, 只停留在课堂上和理论中, 却缺少“实战训练”, 从而不能将书本上所学到的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知识顺利地转换为实际的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技能。针对这种情形,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 指导学生认真深入地分析幼儿园环境, 并积极思考, 拿出装饰方案来,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观察能力, 增强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顺利地付诸实践。需要说明的是, 从学会手工制作到学会幼儿园环境布置,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要求教师通过循循善诱进行引导。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手工制品在小范围内进行合理地安排利用, 即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 按不同的年级, 组织不同难度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校庆、教师节和国庆节等节日里, 让同学们制作大红灯笼、彩球和彩带等;在元旦和春节等节日里, 教师可以要求兴趣小组成员剪窗纸、雕福字等,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主安排灯笼、彩球、彩带怎么挂, 剪纸、福字怎么贴等。教师再进一步以教室作为实践对象, 即假设这是幼儿园的活动室, 要求学生提出布置和装饰的合理化建议, 并引导学生将构思的具体内容做出可视模型进行展示, 经过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进行进一步改进。然后,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幼儿园, 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 并画出其结构平面图, 再进一步做成立体缩略图, 结合所学习的知识, 对幼儿园的主题墙壁、室外墙壁和走廊等提出装饰主题和具体的装饰方案等。实践证明,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校外实训, 并实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的幼儿园环境进行设计和布置, 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从而使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三、在手工课程教学中, 培养学生以创新意识布置幼儿园环境

在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制作流程和统一的“装饰模板”, 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 与现代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笔者认为, 教师在幼儿师范手工课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教学这一内容, 应以美术课程教学为基础, 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创作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学习、锻炼和提高, 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为幼儿所喜爱的幼儿园环境, 从而更好地为幼儿园的教学服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对于如何培养幼师学生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的创造性, 有这样几点体会。其一, 要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分析和构思如何布置和装饰幼儿园环境;其二, 要引导学生从幼儿的视角范围和思维角度进行思考;其三, 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创意空间, 不可“一手遮天”, 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更快地将美术手工的学习内容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幼师的美术教学内容, 不仅仅是基本的手工制作, 还与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密切相关。因此, 教师在美术手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要与幼儿园环境布置的需要相结合, 要教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要培养学生能够以创新意识设计与布置幼儿园环境, 从而培养出适应幼儿园实际需求的幼教人才。

美术手工教学 篇10

小学美术手工实践在素质教育被频繁提起的当下,美术课程作为一门可视性艺术在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程度也迅速攀升。小学美术教育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艺术的兴趣和鉴赏力至关重要。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示之以形、动之以情、寓教于乐是美术教育三个基本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及娱乐性的具体表现。在当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开展手工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都有益处,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一、美术课程中手工实践的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素质教育早已渗透入各个学科。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手工实践是一种能够培养学会设计思维、创造意识、动手动脑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最新的美术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手工教学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艺术课程的全面开展,让学校对“美育”有了新的诠释。从学校开始承担艺术课程的改革试验开始,美术课程中的手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大量实践证明,采用手工教学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展手工教学的方法

(一)着眼于生活,从细微之处找寻灵感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灵感和敢于探寻的勇气,尤其能够发现生活中微小事物的独特,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而言,日常生活可以提供诸多灵感和素材。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类似的灵感空间,即美术始终在我们身边,只是在等待去发现寻找,而创新在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积极利用这些创新点可发散学生思维,放飞灵感。

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出设计题目,如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到春天了,请同学们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风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熟悉的事物,同样也是极具艺术性的生活化物品。不仅如此,风筝也深受各个年龄层人群的喜爱,布置这样的题目,能够激发小学生动手的兴趣。第二天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风筝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有燕子状、老鹰状、菱形、蝴蝶状等传统的风筝,也有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做成风筝的,如机械战甲状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天马行空的学生自己想象出来的样子。形状各异,让人目不暇接。在欣赏了学生制作的风筝后,笔者将准备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视频中有很多风筝制作的画面,有球形的风筝,还有能够蹬着自行车飞上天的风筝等,完全颠覆了以往大家对风筝的印象。这也愈加勾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纷纷举手提问。此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开展手工创作。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创意思维被充分激发,各种奇思妙想跃然纸上。再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鲜艳的包装纸》时,提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包装纸,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包装纸上的图案,了解包装设计的概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美术存在的意义。

(二)思考与实践结合,手脑并用

要想成功地实现手工教学的创意,就必须将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手脑并用。在手工实践中,学生对于美术构图基本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也体验了颜色运用的技巧以及绘画的技巧。学生通过双手感受到美术的存在,更加喜爱这种动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挥想象力。此外,手工实践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就此看来,手工实践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创造的艺术性,因为手工实践要手脑并用,相辅相成。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部分与剪纸和折纸有关。因为其原材料易获得,而且剪纸与折纸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成果,可以快速对学生的手工实践活动作出反馈,进而提高创新与尝试的频率,实用性比较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第二课《万花筒》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彩色卡纸、剪刀、彩笔、胶水(或胶带)、双面镜等工具。在上课时,教师拿出已经做好的万花筒,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观看,然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你们所看到的花与正常的花有什么区别,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先让学生对万花筒的成像原理有大致了解,接着教师还可提问:“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万花筒。”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教师可对万花筒的制作原理进行讲解,在学生充分了解制作方法后,放手让学生分组制作。学生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底片设计怎样的图案比较好看,学生自己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万花筒制作好后,让学生彼此交换作品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彼此制作的万花筒,学生很快就能对比出不同,并且与他们之前绘制的底片图案进行联系,观察出万花筒的折射原理。这样就在美术课堂上将思考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构图中的几何图案和线条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创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学生的天性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喜爱,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实践,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也得到尊重和强化,从而能够不断发展自身爱好,最终加强演变为自身的特长才艺。教师在手工实践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个性化展示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我,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在打造良好的美术课堂手工实践氛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以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彩泥》为例,这节课程原本设计就是与手工实践有关,在二年级课程中也十分受学生们喜爱。在美术手工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彩色的橡皮泥进行观察,并联想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及其颜色搭配。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彩泥创作,不限定题材,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或者自己创造的形象。在布置完要求后,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作。之后让各组互相评价作品,教师最后再作出点评。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手中的橡皮泥进行了各种创作,创造性思维被充分激发,这对学生对色彩及构图的技能都是一个提升。

三、结语

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教学一线教师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感,创设开放、愉悦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和创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其创新意识和思维广度,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必勇.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15):184.

[2]郭巍.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16):156-157

[3]余慧骊.跳动指尖上的智慧——小学美术手工艺课中培养学生设计意识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58-59.

浅谈手工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美术手工课来源于对生活的发现和创造,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 当不同的学生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个性走进丰富的美术世界, 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充分地表达, 并得到肯定, 从而创造出他们自己所理解、关心的事物, 能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个性得到发展, 并且提高了自信心, 增强对事物的创新能力。

( 二)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手工课开始的过程当中, 动手能手是必不可少的。当自己的想象在小组共同努力之下, 变成成品之后, 内心的喜悦是无法抵挡的, 学生能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 三) 感受动手的乐趣。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 学生获得体验、获得快乐,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也为他们开辟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动手实践锻炼, 并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当前美术手工课实施中的问题

( 一) 手工课的地位不受重视, 经常被忽略。手工课相对来说, 花费较多, 特别是对于我们乡镇初中来说, 有一部分家长不支持, 认为可有可无。对于学生来说,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要到钱后自己消费了, 上课时随便拿点材料应付一下。在这一点上, 女同学相对来说做的好一点, 大多数同学的手工课变成了废弃物的利用, 材料不充分, 再怎么制作, 也制作不出想象中的作品。

( 二) 学习材料带不齐, 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影响。 ( 1) 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差。近几年虽然将音、体、美列入了考试科目, 但是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 占得比例小, 分数少, 导致有些学生认为, 这些课就是耍课, 调节气氛的, 可有可无。 ( 2) 部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在现代社会, 一大部分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阶段, 他们对于美术这一类的科目本身就不重视, 不用说还需要物质上的支持, 而且难以给学生提供物质上的需求。

( 三) 学生作品缺乏创新, 缺少个性。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它的发展前景是可怕的。对于学生来说, 本身就有一定的惰性, 所以在课堂上, “依葫芦画瓢”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手工课的创作过程中, 我一般让学生四人一小组, 共同思考, 齐动手, 将自己的思维、制作过程综合起来, 形成自己的劳动成果, 从而避免懒于动脑的习惯。

三、改进美术手工课实施现状的对策

( 一) 与学生、家长多交流, 明确手工课的作用。交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只要对学生有益的, 通过沟通, 多数家长还是能够理解的。

( 二)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适时地表扬、鼓励。对于学生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自己的创作成果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时, 他们的内心升起的那种成就感, 会让他们更加努力。

( 三) 多欣赏范作、在积累中不断进步。质量高、数量多的范作欣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只有发现美, 才能创作美。同时个人的欣赏水平在创作中不断进步。

( 四) 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在现代社会, 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节课的时间, 一个人要制作一个作品在时间上有点紧张, 而且在手工上时间太紧, 制作也不精细, 所以, 分共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四、五个人一组, 共同努力时, 不但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 而且是大家共同思维, 共同协作, 共同劳动的成果, 每个人心里都会升起一种成就感。

上一篇:电磁泄漏下一篇:翻译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