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通用11篇)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 篇1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心得体会
在小学阶段美术手工课和绘画课同样占有相当大比重,在手工课上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混乱、无序、学生无所事事、教室弄脏的局面,难以收场。面对这些问题,怎样让手工教学井然有序的开展,我体会如下:
1、课前准备很重要。提前发通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有很多的材料可在家中提前准备。
2、找准难点,面对手工课,学生动手能力差异很大,有些孩子掌握能力弱,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找准最难表现的难点,强讲,多演示。
3、手工课上最应该让我们重视的应该是安全问题。比如像道具的选择,应该选择可以折叠的或者是平口刀。避免危险性的发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手工课上或多或少的会给教室带来污染,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强化学生的卫生观念,或者最后留几分钟时间清理垃圾。
5、展评。不但要即时的展示学生的作品,还要做出有效的评价。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 篇2
目前的美术课越来越讲究学习活动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通过计划的实施和课堂中切身的体验, 我认为以下几点可提高小学美术课中手工课的质量, 并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一兴趣是知识的“第一生产力”
兴趣是世界上所有有效活动的基础, 更是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推动力,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也充分地对“兴趣”进行了体现。在教材编排内容上, 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不仅增加了教材的美感和吸引力, 而且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较强的学习功能。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 不遗余力地发挥课文插图的直观作用, 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学习图片, 不仅初步使学生掌握了手工操作的基本要领,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动手的欲望。
如在学习漂亮的书签一课时, 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把商场中各种各样的书签展示给大家, 让大家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 并说一说受到的启发等。然后, 我再把漂亮书签的价格展示给大家, 学生会张大嘴巴, 不约而同地发出“啊!这么贵!”这时我就启发大家“我们能不能动手做一做, 可以模仿商场里的, 也可以自己创造出更加漂亮的书签”。因势利导把学生强烈的愿望转化为学习动机, 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教学中, 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获取新知识。
二家庭是学生手工制作的支柱
家是孩子的港湾, 也是手工制作的支撑。做好家长乃至整个家庭的工作, 把学生的课前准备问题解决好十分重要。手工课上需要的材料比较杂、比较多, 仅仅让孩子自己去准备是不可行的。这时, 家长的力量会凸显出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我利用开家长会的时间与家长交谈, 说明手工课的重要性;到学生家进行家访, 让家长明白, 孩子们的手工课是在开发他们的潜力。
三让学生当小老师, 以点带面, 全面开花
教师不能小瞧学生的能力, 他们的水平和智慧往往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小组合作不仅只是体现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上, 在美术课上同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小组中, 六七个孩子的能力不同, 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都不一样。通过孩子们的互相观摩、互相指导, 对自己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入, 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哪些地方还不够完美。
四做好范作供学生观摩
在美术课教学中范作是很重要的, 范作可以是教师的作品, 也可以是学生的作品。手工制作课对范作的要求更高。范作是学生手工课制作最直接的模本, 我们应如何收集制作范作呢? (1) 根据所要教的内容自己动手制作范作。这种方式是现在很多美术教师常用的方法, 教师的制作过程也是体会教学重难点的过程, 教师精彩的范作会带动学生制作的积极性。 (2)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范作。在日常生活中美术作品随处可见, 如超市、商店、回收站等都有可能有美术教学的范作, 只有我们留心观察, 细心收集就能找到很好的范作。 (3) 在教学中注意收集优秀的作品, 作为日后的教学范作。学生的美术作品有的也很优秀, 比日常收集的范作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三种收集作品的方式, 很快就有了丰富的资料。
在手工课教学实践中, 范作利用得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到手工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利用得好, 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手工课的学习。现在的美术课程中很少有步骤教学, 即便是有步骤也很简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真准备好范作, 在准备范作的同时, 准备几件半成品, 让学生通过研究半成品来完成手工课的制作方法学习。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 篇3
关键词:美术;手工课;教学策略
一、正确认识手工课的教学意义及现状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反复强调,要始终将学生的个人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小学美术手工课能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审美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高的教学实用价值。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的教学地位却岌岌可危,一般小学美术课程只占小学整体课程的十五分之一,而美术课程本身又分为绘画、欣赏等不同的课程项目,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手工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实际地位。再者,由于不受学校的重视,学生个人对美术手工课也产生了轻视的心理,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使手工课的教学出现困难。同时,小学美术手工课在实际课程活动中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材料不足、教学创新性较差等,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手工课教学
1.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兴趣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对课程本身充满兴趣,才能推动教学课程的实际开展,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上好美术手工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简单而实用的教学手工入手,如,制作漂亮的书签、植物标本等,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简单的制作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选取其中几个比较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欲望,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教学,鼓励学生从家中带来不用的废品,不设定题材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将废品集中,由全班学生共同完成一件创新作品。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对美术手工课程的学习兴趣。
2.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因此,家长的思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也就是说如果家长不重视美术手工课程,那么学生必然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手工课程本身需要的材料较多较杂,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本身就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美术手工课程的教师必须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交流,这一点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可适时召开家长会,集中讲解手工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也可以私下家访,了解家长个人意见并说服家长,最终达到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虽然小学生的个人能力不足,智力和生理都尚未发育完全,但是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被拘束。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进行范作模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在点评时,教师要照顾到小组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努力都要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模仿中不断创新。当然,小组分工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就是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4.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很多美术手工课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都会为学生展示一个图片供学生参考,但是小学生很难通过图片完成模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模仿制作中,与学生共同完成作品,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完成模仿制作,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朋友,更好地交流互动。而在教学中,模范对象的选择也需要教师深思熟虑,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又要具有一定的模仿价值和创造空间,最好是生活实际中处处可见的艺术,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模仿“超级变变变”节目,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创新,或者自己准备几件半成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新。
美术手工课程归根结底是需要逐步进行的,作为教师,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根据具体情况寻找解决办法,积极与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努力开展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提高小学美术手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探索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尹志刚.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一点体会[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3(Z1).
如何上好美术课 篇4
感谢单老师给我这次为大家讲讲如何上美术课的机会,说实话如何上好美术课也曾经是我的困惑,但潘老师曾经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那就是教孩子画画,不在乎你有多深的美术功底而是要有善于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和启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的美的能力。所以今天就当成跟各位老师共同学习的机会吧。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心理学家将幼儿的绘画分成以下四个阶段:涂鸦阶段、象征阶段、定型阶段、写实阶段。美术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幼儿天性喜欢美术,但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却非易事。每一堂美术课教师都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幼儿园美术教育领域:绘画、手工、欣赏等,美术内容包括主题、情节、形象;美术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我们往往把美术内容与形式的理解相分离。比如:教师满足幼儿图画时内容是否丰富,主题是否鲜明,而忽视美术教育形式方面的有意识培养训练,或者是在美术形式上(即构图、线条等)的训练不得法,以临摹一些成人设计的简单形象为主要手段,因而造成幼儿过早地步入“模式化”的局面。美术教育的根本,必须着眼于审美教育这一条主线,从提高幼儿艺术素质入手,以美术教育为纲,系统地、有序地组织和设计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把线、形、色、构图等基本要素,作为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核心。
一、选好内容要做三点:
1、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定;
2、活动内容难易适中容量恰当;
3、活动内容要体现教育,科学性。
二、确立好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又分为“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教育目标”。
(1)知识性目标:根据本班幼儿现有水平确定知识目标,而且这一目标要能让幼儿增长知识,发展智力。(2)能力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能力发展水平设立相应的能力目标,目标设立要体现本活动特点,并要有重点。(3)情感教育目 1
标:要根据本班幼儿情感特征设立相应情感目标,目标设立要有利于幼儿兴趣和非智力发展。
三、目标活动设计都做好了,那就要活动做课前准备了,它又包括环境扬地准备和教育材料准备。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和活动要求,场地要宽敞、整洁、无安全隐
患,要有必要的生活用品,卫生用品要备,做到这此环境场地的准备算是做足。玩教具材料准备须做到:
1、根据内容提供恰当的操作材料;
2、玩教具材料要适合幼儿特点、安全、清洁、无毒
3、幼儿取放方便,可按意愿自选
4、根据活动需要利用废旧物品。
除了以上两项准备,还有不可忽视的知识经验准备,既根据活动内容丰富幼儿有关知识经验。
四、目标确立好后,便要进行活动设计了,好的活动设计既要选好内容,又要选好教学形式。注意好美术课的组织实施。
教育形式的选择要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要根据活动需要选择分组,集体,个人活动,形式选择要体现活动特点,活动设计结构严谨,层次分明。A、在活动过程中要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活动的目的明确贯穿始终,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活动中注意智力因素的培养。B、活动时间的安排要做到各个环节时间分配合理,各个环节衔接无拖延,无等待时间C、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幼儿参与度,为幼儿自主活动提供条件,根据活动需要为幼儿提供交流机会,要使幼儿情绪积极愉快,乐于参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术行为,正是检验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美术行为即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和内部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是常常会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丰富的联想;有的还会伴随着语言、动作;但也有的会伴随着痛苦的表情,或不好的情绪。有的在作画时思维流畅、落笔迅速;有的则是停停画画、断断续续。种种的行为表现其根本还是取决于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何,对美术活动的驾驭程度如何。而提高幼儿的美术兴趣,表现能力正是我们进行美术课程改革所要实现的。
(二)、积极探索,应对孩子的美术行为
拿到画纸后,看着纸发呆;爱问:老师,我可以画××吗?每次作画时间有
得多;爱临摹老师的范画;老皱着眉头,一脸为难状;捂住画不让老师或他人看;画画时爱玩蜡笔等作画工具,老爱东看西看;…… 落笔很快,线条流畅;爱自己动脑筋画;一次作画时间正好够用;喜欢与老师画得不一样;脸上时而泛出笑脸;画画时比较自信;画画时很专心;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纸张的横竖;……
针对这些正负行为,教师分析原因后,寻找合适的教育对策,使幼儿的负行为向正行为转变。如:幼儿拿到纸后看着纸发呆,这是因为幼儿没有考虑好作画内容,或者不敢落笔,生怕画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采取以下方法:①、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直到哪些幼儿经常出现正行为,哪些幼儿经常出现负行为,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②、可以在画画之前尽量多启发,多引导,或多准备一些范画。③、要对此类幼儿进行鼓励鼓励再鼓励,使其放下思想包袱。④、在此类幼儿的作画纸上先打好部分的形,减低对他的作画要求,使其有能力接着画。这样,幼儿的负行为被逐条突破,逐渐转变为正行为,那我们的课程改革也就逐渐成功。
五、培养幼儿美术的兴趣
1、美术内容内容生活化。
2、美术活动游戏化
例如:小班的色彩单元“基本色训练”:①、以“笔宝宝跳舞”的游戏认识基本色。②、以“种豆豆”、“吹泡泡”的游戏电三原色。③、以“红旗飘”、“大海里的鱼”进行涂色和形的练习。④、以“红太阳”、“蛋糕”进行色块练习。这样把课题按单元组织起来,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相对集中地学习一个单元序列,3、美术过程趣味化:丰富美术活动的内容,接触多种作画种类,尝试不同材料的美术活动,树枝点画、吹画、沙画、拓印、水墨画并按复杂程度,由易到难,有顺序地、螺旋式地加以推进,较容易取得成效也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原有的美术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重新调整安排:小班以随意涂色、意愿画为主;中班以基本形、构图为重点,并接触多种作画工具;大班以线条画、水墨画为主。除了绘画以外,我们还可以对幼儿进行手工、欣赏能力的培养。这样系统的安排,对幼儿美术兴趣的保持、美术技能的提高、美术表现力的培养更有利。
4、给幼儿情感的宣泄的机会:不要要求孩子画的象与不像。艺术家与幼儿在画一样东西时,他们都不是临摹它的线条、形状和轮廓,而是画出内心的感受,从自己的心中寻找轻和重、动和静、格局和方向。绘画是孩子表述自己内心世界的语言。
5、给幼儿放飞想象、大胆创造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夸张、与众不同。
6、老师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作品的展现、教师的表扬、获奖的体验等等都能成为激发幼儿进步手段。对每一位幼儿的作品,我们都想办法让它展现,对每一位幼儿的进步,我们都给以肯定,为使幼儿能有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定期在班级、年级组、全园内开展幼儿意愿画比赛、幼儿自制玩具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美术比赛。
如何给幼儿上好美术课 篇5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市里在丽晶幼儿园组织的观摩研讨活动,通过看北京王老师《我的妈妈》一节美术活动,听她关于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答,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内容设计,使我对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有了新的思考。
一、明确开展美术活动的目标,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一)先要确立好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又分为“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教育目标”。(1)知识性目标:根据本班幼儿现有水平确定知识目标,而且这一目标要能让幼儿增长知识,发展智力。(2)能力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能力发展水平设立 相应的能力目标,目标设立要体现本活动特点,并要有重点。(3)情感教育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情感特征设立相应情感目标,目标设立要有利于幼儿兴趣和非智力发展。例如《幼儿教育》一书中曾载美术活动,我看到的十字路口,它的教育目标为:(1)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帮助幼儿回忆整理十字路口的主要特征,为幼儿美 术表现准备丰富的经验;(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十字路口不同方向的汽车,行人,建筑等。其中(1)为知识性目标;(2)既包括能力目标,又包括情感教育目标。
在明确活动目标后,为了激起幼儿创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进行导入。(1)故事导入。幼儿爱听故事,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其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例如:在教幼儿粘贴小鸡时,可以给小朋友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可是有一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我们帮助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不好,这样幼儿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粘贴小鸡时就特别用心和仔细。(2)儿歌导入。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利用儿歌导入可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使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3)歌曲导入。幼儿大多都喜欢唱歌,而且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形象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教幼儿手指点画草地上的花,让幼儿先演唱歌曲《春天》,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幼儿想把春天画下来的愿望。
二、为幼儿投放适当的材料,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在美术活动中,在首先尝试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幼儿自己选择,感受不同技法带来的艺术效果和快乐体验。其次,教师一定要利用启发诱导式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促进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为了增强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在《多彩的春天》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剪刀、纸、橡皮泥、油画棒、颜料、纸盘等。孩子们很有兴趣动起手来,有的拿起剪刀,有的拿起了油画棒,还有的调起了颜料,只有橡皮泥无人问津,我说:“橡皮泥可以帮忙吗?”“可以捏一棵柳树!”“捏几朵花”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来。“盘子也可以帮忙吗?”有个小朋友说:“老师,你看!”只见她的小手指蘸上一些粉红的颜料,在盘子上印了起来,不一会儿,一朵漂亮的桃花就展现在大家面前,其他的小朋友也试着印起来,这样一来孩子们很感兴趣,也很开心。
由此可见,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懈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只有将各种方法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效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
三、引导幼儿认真观察,鼓励自主创作
观察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获得的知识越广泛,越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清晰,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并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指导他们进行多方面的观察。
在绘画活动中进行观察时,我们一定要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 目的与任务。例如在绘画活动《宽宽的马路上》进行前,我让孩子们在回家的时候认真观察一下马路,并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观察,马路的中间有什么,两边有什么,这样幼儿的观察能力就会明显提高,幼儿绘画时兴趣很浓,用笔画出了宽宽的马路,白色的斑马线,各种各样的车,还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路两旁的花草树木,幼儿不仅完成了绘画,并对自己的画进行了讲述。
因此,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经常带幼儿走向外面的世界,去观察捕捉题材,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作品,尽量不要采用范画的方式,只教幼儿基本的方法,毕加索说过:“我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孩子认为老师做的都是对的,会尽量模仿老师,出来的作品是千篇一律,真正好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越不一样,越美。
四、发挥教师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大胆的发挥想像,大胆的创作,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建议的语气灵活的激发幼儿的想像,让幼儿不停的迸发创作的灵感,如果幼儿的创作偏移了活动的命题或目标,教师要委婉的给予建议,客观的评价,不要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在否定自己,否则孩子很容易丧失好不容易建立的对美术的信心及对美术的兴趣。在活动中当幼儿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不统一时,要冷静处理,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孩子能说出理由,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给予理解和建议。总之,教师不要太注重活动的结果,要注意寻找孩子在活动中的进步和亮点,要以孩子是否在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愉快的、自主的动手动脑为目标原则。当孩子看到老师给予了自己肯定和尊重,会更喜欢美术活动,使美术活动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真正的意义。
如果不会画,可以引导孩子。碰到不动笔的孩子,我会说:“我相信你会画好的,你是魔法师,在两分钟之内把XX变出来。”孩子会想尽快画完,给老师一个惊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有一个语言上的交流,创造性的体现在美术上就是敢画,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敢说。
五、正确评价幼儿作品,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评价的形式一般有教师讲评和孩子互评两种形式,有时两种形式同步进行,不管哪一种,我们都要先做到肯定孩子的作品,因为每件作品里都蕴藏着孩子的情感,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会使孩子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信心百倍。我们在表扬孩子的作品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比如说,“你的这幅画非常有创意,你是怎么想到的?真是太好了,不过,你的颜色可以涂的更均匀一些,下次看你的!”“你画的很好,线条这么流畅,不过画面上的东西似乎少了些,你瞧,空的地方这么多,你可以画的更丰富一些吗?你一定能做到!”
因为幼儿绘画教学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决定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作品都应给予肯定,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只有其中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可以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
六、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妥善保管幼儿作品
完成作品后,认真整理作品和用具,不遗漏。请幼儿互相观察并看看教室,桌子脏了擦干净、纸屑掉了捡起来……渐渐的幼儿每次下课前都能这样做,慢慢习以为常,教室也变得干净、整洁了。幼儿良好绘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进行交叉反复培养,及时树立榜样,发现点滴的闪光点,予以肯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上好小学生美术课 篇6
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 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
,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
激起创作的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阶段。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大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像片段,再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等知识介绍给学生。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像个化妆师。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其次,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上桥梁。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
再次,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四年级的《用色彩画风景》等,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提高了。
三、
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美术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于是,那个孩子自信的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这至少是个好的开端。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篇7
比起老教材,如今的课本更偏重于理论性和综合性。单从名称上来看,鉴赏,指的是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鉴赏相比之欣赏,更多了主观意识的参与。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不只是去“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鉴”。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能在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思考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评价、反思作品的能力,并能在鉴赏之后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那么究竟该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呢?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探索心得:
第一,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作为教师,如果让学生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的。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只有课堂活跃了,才会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也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呢?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有新意,经常改变一下讲课方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可以试着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放一段音乐,比如讲中国民间艺术的那一课,可以选一些粗犷浑厚的陕北民歌;而讲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的时候,可以放《高山流水》、《梁祝》等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目。这样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到你所讲的新课中来,也为下面的开场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更让这节课的听众对你所要讲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第二,要加强学生的参与。
这种参与可以是在教师讲课过程中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之前或者之后。比如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上课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组成正反两方,以辩论的方式进行探讨———习动力。
3.丰富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授课中应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由浅入深,英语讲解由少至多。多采用讨论、练习与案例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言,教师或其他同学用英语作总结。选择适当的练习,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以训练其书面表达能力。双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授课,增大授课信息,丰富授课内容。双语授课初期,学生需要一个适应期,由于专业词汇与四、六级词汇重点有所不同,专业教师开始讲授本门课程前可先让学生熟悉核心专业词汇。随着双语课程的深入,双语课程信息量大,原版教材阅读量大,双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专业知识、熟练外语。
漂亮是否是美术鉴赏的标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究竟是美丽还是丑陋。等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加以引导。导入这一课最重要的知识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这其中重在内涵而非外在。使学生脱离只能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作为“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开始。
除此之外也可以变换一下角色,让学生也当一回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容易理解的一课,比如中国民间美术。先布置学生预习,并在课下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上课后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为学生提供道具,将各组划分成“年画馆”、“剪纸馆”、“玩具馆”、“刺绣馆”等。在讨论过后让每组选一名“馆长”,在其他组员的协助下,向全班同学介绍讲解一下自己馆中的“收藏品”。相对于平时总是听教师讲,这种带有更多个人色彩和自由发挥的讲课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也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各个“展览馆”都介绍完毕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补充和总结。这样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及其艺术语言特征,更重要的是了解各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我们民族古老的民族文化和这背后的凝聚力。
第三,要不断充实教师自身的知识含量和储备。
相较于原先的教材,新课改后的教材更突出了知识性和理论性的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应广泛地涉猎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丰富自我。首先要将中外美术史论理解透彻、梳理整齐,只有自己清楚了,在授课的时候才能将需要的知识点举重若轻、更有选择性地传授给学生。除了这些基础知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与其相关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名家名作背后的故事,将这些穿插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画家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刻地对作品加以理解。无论如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
五、结语
我国的双语教学还需要一个逐步完善、发展、成熟的过程,为展现双语教学最佳的效果,不断地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改革,才是检验双语教学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Jack C.Prichards.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苏秦等.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4]王海燕,等.高校双语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连海市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建构主义”观点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倪国军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教学中遇到的困境,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提出教师必须有效运用“建构主义”观点,以学生已获得的经验知识为起点,帮助学生把会计知识建构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以求学生真正理解会计,灵活运用会计,并在日常会计教学中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观中职会计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令人满意。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跟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惹的祸———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言堂”现象严重。而另一方面,学生也并没有真正理解会计的意义,并没有把会计知识建构成自己知识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灵活应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状态,积极运用“建构主义”观点,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建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才能真正获得新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应用原则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20世纪90年代前后兴盛于美国,风行于西方,并逐渐引起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注意和兴趣。
“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心理的积极运作过程,“在他们看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所以,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依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由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成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认知框架),或者说,认识即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要有效地学习,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同时,新的知识必须同原有知识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这里,“建构主义”又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概念,那就是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新的知识纳入到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只有借助于同化过程,新知识对主体来说才获得真正的意义”。当主体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或“解释”新知识时,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革,使之与新知识相适应,这个过程称之为顺应。正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主体的认知结构不断重构与发展。也就是说不断地学习获得新知。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精华就是对人类学习的本质作了一种新的比较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人类在遇到新的知识时,术教学,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四,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和更感性认知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是添加音乐。有时候为了烘托气氛和导入课题,可以在课件的开头和结尾添加音乐,但应尽量避免在讲课过程中使用背景音乐。因为国内目前高中大都采取班级授课制,极少能为教师提供麦克风和扩音设备。而使用背景音乐如果音量控制不当的话,非常容易掩盖教师自身的声音,使学生尤其是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台上的教师到底在讲些什么。
总是会不自觉地跟原来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然后顺应同化,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发展和丰富。
“建构主义”的关键是强调“知识的有效建构”。要在教学中有效应用“建构主义”,必须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一)学生中心原则
就是所有教学工作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课前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考虑他们目前的知识接受状态,然后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在上课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调整学习计划。
(二)经验起点原则
即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先分析学生到目前为止到底学到了哪些相关的知识,然后再找出新知识与原来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新知识,以便灵活运用。
(三)情境创设原则
因为人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特别快,所以有可能的话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相关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接收。
(四)互动合作原则
即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大家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这个互动合作不光是学生与老师之间,更须重视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五)评价融合原则
即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反对以前“一刀切”的做法,积极主张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标准,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国客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建构主义”观点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可能
“建构主义”观点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除了它本身具有传统教学观念无可比拟的优点外,还因为会计这门特别需要“建构”,特别适合“建构”。
(一)从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角度
新时期会计服务的范围已经扩大,涵盖了会计、审计与咨询等许多方面。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服务的多元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学校有限的专业教育已无法满足学生终生工作的需要。因此,会计教育应改变现有的培养目标,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上。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第一号公报就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也许中职会计教育
其二是课件中的链接按钮应简单而不花哨,尽量避免使用音响效果。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力求完美,运用了许多漂亮的链接装饰,有的还喜欢在链接上加按键音效果。但事实上这么一来很容易喧宾夺主,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其三是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少添加大篇幅文字说明。我们运用课件,目的就是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直观化、感性化。所以在课件中添加大幅文字完全是画蛇添足,只能让学生分出更多的精力从大屏幕上阅读原本从课本上就可以读到的东西。
如何上好美术课 篇8
初中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说其他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徐悲鸿说过:美术教育就是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上好美术课是我们美术老师的神圣使命。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做好美术教学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我们的美术课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地去进行。通过各种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应以学生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力来评价学生。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让美术课堂活色生香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本身思想应有创造性和新鲜感,使学生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老师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以引导好学生,让他们自由创作。比如,学生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则要把握好时机,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再鼓励进行规定的内容,使学生乘胜进步。
三、引導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美和欣赏美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美,美无处不在。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讲“生活与设计”,谈到家庭装饰设计——“家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品味等方面的信息。”让学习与生活相连,学生可以更真实地去感受和发现美。
四、注重写生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写生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很重要。每个学生眼中的世界都不一定相同,因为人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课间活动的某个场景,充满生命活力的动植物,都是很好的入画题材,坚持让学生以画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日积月累,定能提高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教无定法,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方法,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美术课才算是一门艺术的课。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生的美术课 篇9
一、通过国培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生的美术课
我教书十年有余,一直教美术,在这些年的美术课教学中困扰我的是怎样上好学生的美术了。原因是,缺教具、缺的东西太多了!这次有幸参加国培,本人倍感荣幸。我希望通过这次国培能帮我解决这十几年的教学心病------如何上好学生美术课。
二、浅谈我的美术课
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小学任教,小学教学模式是非常单调的,在美术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老师对题目的分析、老师的引导,然后就让学生创作,总之是老师自己打磨出来的流程。只是这简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美术水平很难得到很好的提高,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平常的美术课教学,请专家指正。
1.欣赏,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与课程有关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获得视觉上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在欣赏的同时引入新课,我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材的内容编成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欣赏。这里图文结合,充分利用教材。
2、示范,示范是小学教美术课的重要环节,教师范示使技法、操作过程一一呈现,使学生能清楚辩论材料性能、操作方法、制作步骤等基础技法知识。运用范示的教法应是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基础技法,而不应被视为学生完成作业效果的规定和示范。但是,也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教学。
3、讨论,在以上的过程中已经给学生脑子里留下里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然后进行讨论,讨论是对欣赏取得的感性知识和教师范示给予的理性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质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把欣赏作品和观看教师范示的的感受讲出来,并且通过讨论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互的互补,培养了学生的胆量与口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内容。
4、训练,这是最难的完成的环节,因为小学缺少教具,不能用多媒体教学,是学听课还是感觉很抽象的。所以就出现“说谎作品”。这也很难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这也很老师头痛的问题。
5、讲评,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标准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所以我要慎重地处理好学生作品的量化。面对学生作品,我从来不简单地以优与差来区分,以免人为地造成学生心理的障碍,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总之,这个环节我花的时间最多。我觉得作品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品进行表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美术手工课教学反思 篇10
美术手工课教学反思
汪良燕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本学期美术授课的内容上,我做了很大的调整。以往的美术课只要以画画为主,学生缺乏兴趣,且完成的作业效果不理想。本学期我结合教材内容,主要以手工课为主。如《瓷器风韵》这一课,我选取了其中一个内容《青花纹饰》。为了了解青花瓷器形特点,学生用气球卡纸等材料制作瓷胎。第二课时,学习青花纹饰的特点,以及表现技法,用蓝色记号笔代替青料在瓷胎上作画,完成一件“青花瓷”作品。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非常感兴趣,且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在准备一些材料时有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本册第五课《巧用身边的材料》,布置学生搜集材料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材料,如磁带、饮料瓶等。这一课,我还根据学生对卡通漫画的喜爱,上课时结合《卡通天地》的内容。第一课时,在卡纸上绘制自己喜爱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的卡通形象;第二课时,用一些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卡通形象。在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探究发现,体验了制作的乐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学生是否在学习中探究,完全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学习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我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某种单一的本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本领。
以上是我对这次教学实践的点滴体会,也许还比较初浅,我想我应该不断的进行反思,使自己逐渐完善。本课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将用努力来弥补这些不足,希望同仁们多多指导。
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篇11
一、美术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徑
美术课的教学更注重绘画基本技巧的学习和锻炼。而美术欣赏能够提高欣赏者的欣赏水准,培养审美情操,使学生用心灵去感应美,接受美的洗礼,坚定美的信念。美术作品的美,往往蕴藏于笔墨、色彩、意境、神韵之间,欣赏者常常不能直观地领略作品美的意蕴,这在于讲解,在于细细揣摩神会。开设美术欣赏课,我们注重以名家大师的作品为对象。“断臂维纳斯”是古希腊艺术家的杰作,但有的学生却戴着“黄”色眼镜去审视她,这实际就是单纯地从作品中寻找感观刺激,满足于生理上产生的快感,而没有从精神上产生美感,堕入了低级趣味,这就脱离了艺术欣赏的本质。欣赏“维纳斯”这件作品,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女性丰腴典雅、端庄宁静之美,而且清除了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出现的种种误区,确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欣赏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等山水画,让学生领略其作品的崇高之美、博大之怀、深厚之实、肃穆之境,领略其画的线条粗犷、壮美,墨色的光华照人,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瑰奇壮丽。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领略其永恒的微笑蕴含的古典之美,领略其内心静谧、柔和四射的魅力。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领略中国农民历经苦难的苍桑之美,领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领略其万马齐鸣、气势磅礴之美。欣赏白石老人的花鸟画,领略其丰富和谐、端庄古雅、形神合一、信手拈来的独特魅力……这些优秀的作品,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作品表现出来的永恒的美,在欣赏中认识了美,领略了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二、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该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既不感到枯燥无味又能在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时,锻炼想象力及创造思维,这是值得美术教师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艺术理论的学习,联系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运用作品比较法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理论知识,如再现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学生很难掌握,更不用说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了。在这种情况下,在给学生介绍这些理论的同时,要通过不同作品让学生自己比较、理解。如再现主义美术的欣赏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再现性美术就是艺术家“意”在再现客观世界,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与模仿的写实性作品。学生往往对这样的艺术理论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因而印象不深,影响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为此,笔者选择内容相同的反映自然物象的图片和再现主义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发现艺术模仿现实这一理论的表现方法:再现客观对象特征,形象具体真实,艺术形象趋向典型化。如将米勒的《拾穗者》与现实生活中收割的劳动场面的图片作比较,让学生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让学生体味到画家要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环境。例如:画农民,就必须对农民生活、农民的气质和形象特征有深刻把握,还要在艺术表现中将农民的本质特征予以强调表现,能真实再现典型性的艺术形象。
美术欣赏教学不能再以艺术理论中只是一家之言的模仿说教来指导教学实践,而应该广泛了解和吸收各种理论的长处。为此,我们同样采用作品比较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通过作品比较,了解这一艺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通过作品比较,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以及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倾向的艺术形式。如将毕加索的《宫女》与委拉斯凯兹的《宫女》作比较,将蒙得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与纽约百老汇繁华的夜景图片作比较对照,学生很快便了解了抽象绘画中的内容以及所体现的形式感,促进了欣赏能力的提高。在中西方绘画区别的欣赏教学中,联系再现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理论,再结合作品比较法,学生就容易理解掌握。中国的写意画就是表现性的美术,强调“意向造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家画荷、竹、菊、梅、兰等,与真实的花卉不一样,是赋予形象以人格化、感情化,成为画家人格的写照,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精神性。而西方绘画特别是写实主义绘画,强调形体准确,质感逼真,立体感强,强调物体的真实性、科学性。如将中国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与西方绘画《蒙娜丽莎》作比较,学生就能很直观地作出区别,并加深了对中西方绘画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再现主义、表现主义在中西方绘画中的体现的认识。
2.运用探究式、对话式欣赏教学的方法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探究式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用探索研究的方法,创造性地解释、理解美术作品。我们把这种欣赏方法运用到表现主义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去。表现主义是继再现主义艺术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艺术理论。表现性的美术作品不同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它是以描绘的对象为媒介,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趣、思想、意念等主观世界为主,为此而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予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表现主义强调“艺术从根本上说是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观点的”。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服这个艺术理论呢?我们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从美术作品中发现、证实。如:蒙克的《呐喊》是一幅典型的表现主义美术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表现主义理论的引导再结合探究式美术欣赏方法欣赏这幅作品。
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的启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要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就必须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欣赏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与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在欣赏时的表现,教师不能像法官一样给予是与否的判定。其次,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然的课堂教学氛围,决不能板着面孔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道德训诫,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美术和音乐这两朵姐妹艺术之花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假如在美术欣赏可中能够把既符合主题又旋律优美的音乐引入课堂教学,将能达到图音并茂的效果,增加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充满新鲜愉悦的艺术气氛中认识美。发现美,将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增加表现力、创造力。况且抽象主义美术作品本身就趋向音乐性,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色彩与声音可以产生联觉。如低音产生深暗色,高音产生浅亮色。因此,在欣赏抽象主义美术作品教学中,我们把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体味抽象主义艺术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和形式。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推荐阅读:
如何上好美术手工课09-10
如何上好美术课05-23
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05-16
如何上好中学美术课07-05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07-31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生的美术课10-22
如何上好习题课06-06
如何上好制图课06-10
如何上好一堂课07-11
如何上好微机课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