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工教学

2024-10-19

幼儿手工教学(精选12篇)

幼儿手工教学 篇1

一、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手工活动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中的材料应用上也具有较强的多样性,教师要对幼儿的接受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估,由浅到深地对材料的用途和形态进行介绍,并给予幼儿足够的创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幼儿实际操作过程的引导,并且鼓励幼儿产生自己独特的创作意图,让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的主观设想来进行创作,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要关注对幼儿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幼儿阶段的手工活动教学,要对创作中的艺术构思进行体现,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美进行发现,让幼儿审美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例如,对一些折星星、叠小船、剪窗花等教学活动开展中,提前让幼儿对材料进行选择,并且自己对换进行构造,再进行拼剪,并且对不同的材料进行主动的尝试和利用。在手工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对不同形象的理解和观察,通过自身内心来对事物进行感受,并让他们利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描述。以大班幼儿手工活动《三角鱼》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去收集废旧报纸来制作三角鱼模型,在此之前可以播放各种鱼类的纪录片,使得幼儿有着不同鱼类的概念,由此去进行实际模型的制造,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也体现出幼儿主体性的特点。

二、打造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

手工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确保教学活动具备足够的针对性,并且结合幼儿具体的接受水平和认知能力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课堂活动的开展既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同时也能提高教学的全面性。在手工制作技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确保幼儿在阶段性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形式的确定中,教师也要重视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兴趣为驱动力,带动幼儿参与学习活动。在手动活动教学中,要对幼儿的求知欲望进行激发,更好的启发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手工活动教学上,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发挥幼儿感官方面的活跃性,让他们对事物进行直观地感受,充分地调动幼儿的思维。例如,教师在手工内容安排上,可以让幼儿手动制作花,这样幼儿在对花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对花的构造和形状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将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融合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幼儿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的美术能力得到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教学氛围的营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对幼儿进行鼓励,让幼儿对手工教学活动有着更加深入的认可,让幼儿形成情感方面的认知,让幼儿在实际动手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幼儿也能更加深入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三、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手工活动的时候,一些铅笔、剪刀、胶水等应用的过程中,如果不够小心,就很容易会对幼儿产生伤害。幼儿在操作上可能会不小心被剪刀划破,不小心吞食橡皮泥等。在手工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这对幼儿日后的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手工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对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对一些工具的危险性进行明确的阐述,并可以利用一些案例和故事来进行介绍,这样幼儿的理解效果可以更加深刻。例如,在剪刀工具的使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不能玩大剪刀》中的小点点或《大耳朵图图》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幼儿剪刀只能用来剪纸不可以伤害自己,并且不能将剪刀对着别人,避免对同伴造成伤害。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对幼儿的秩序感进行培养,让他们更好地遵守课堂秩序,这对幼儿的成长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针对幼儿对“警察叔叔”的崇拜心理,开展角色游戏《交通警察》,让幼儿扮演他们所崇拜的“警察叔叔”,使之懂得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走失时要找警察叔叔帮助,能较熟练地说出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或用电话求救。

对于幼儿阶段的启蒙教育来说,手工活动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相关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确保教学活动具备较强的趣味性、针对性以及创造性,并且结合幼儿特点,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更好地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摘要:幼儿教育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当前教育体系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幼儿教育的开展,对于促进幼儿思维、智力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是其中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关键课程。手工活动教学开展通过利用简单工具,对于所给定的材料进行加工,是一种造型方面的动手活动。这种动手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关键。

关键词:幼儿教学,手工活动,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琦.小班幼儿手工活动中的秩序感培养[J].家教世界,2012(22).

[2]刘宇泽;陈丽.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3]冯文红.幼儿手工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2015(24).

幼儿手工教学 篇2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手工教学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手工教学计划范文1

一、学情分析:

学前班的小朋友刚刚入学,习惯比较差,注意力差等问题,课堂教学组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本期将引导学生美术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2)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3)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4)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传授版画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2、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

3、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全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9月

认识美术给我们的情趣,欣赏各种美丽的画

10月

画简单的物品动物及手工艺制作

11月

画简单的植物手工艺制作

12月

画简单的生活用品手工艺制作

1月

幼儿园手工教学计划范文2

情况分析:

中大班的幼儿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而他们表现的欲望很旺盛。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进行手工活动时,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材料按自己的喜好随意地进行选择并对要制作的主体材料进行修饰创作(涂、画、捏、粘、撕、串、剪、拼等等都可以),制作出生动有趣、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由此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创造性,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手工DIY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2、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3、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好吃的冰欺凌

第二课时:七彩报纸鱼

第三课时:球球仙人球

第四课时:小丑的帽子

第五课时:铁树

第六课时:小花伞

第七课时:漂亮的笔筒

第八课时:气球报纸做花瓶模型

第九课时:报纸球绵羊

第十课时:卡纸灯笼

第十一课时:折纸:篮子

第十二课时:三款漂亮的雪花剪纸

第十三课时:大鳄鱼

第十四课时:三角形和圆形的海底世界

幼儿园手工教学计划范文3

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选修课。手工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它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不断丰富和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本课程重点在学习纸材的平面与立体制作系列等,以及各种材质或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而创作的作品。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提高审美情趣,深化对创意、造型、色彩与选材等问题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工作的计划性、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1理论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手工艺术了解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手工艺术的内容和基本原理,了解手工艺术的主要流派,手工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表现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手工艺术的目的及意义。指导学生掌握手工艺术的基本制作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全面了解手工艺术的基本功能,审美功能合和实用功能。

2.2实践要求:

使学生理解手工艺术的概念,了解手工艺术的构成,了解手工艺术的的特征以及手工艺术的规律,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具体综合运用手工艺术规律的教学和创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手工艺术的的表现技法,使学生掌握手工艺术创作中的多种表现方法,把握手工艺术语言的艺术性、多样性、趣味性、丰富性。

2.3学生学习要求: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手工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手工艺术造型中的艺术性原则。通过反复训练和强化训练加深学生对手工艺术的技法表现力,熟练掌握手工艺术的知识理论和实操技能。掌握结构的概念,建立结构思维来表现手工艺术的空间。

2.4教师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掌握手工艺术的基本制作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全面了解手工艺术的基本功能,审美功能合和实用功能。课堂训练中以短期作业为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实践操作又熟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全面提高对手工艺术的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概述(2学时)

1.明确手工学习的意义与工具材料的准备

2.手工的大体分类

3、代表作品赏析

(二)纸艺篇(8学时)

1、概述

2、纸工艺的基本技法

3、常用折纸技法

4、剪纸的技法与创作

5、染纸的技法与创作

6、纸浮雕

7、多面体

8、立方造型结构组织

9、几何形化具象造型与整纸切折造型

(三)雕塑篇(2学时)

1.泥雕(陶泥、橡皮泥)

2.木雕

3.牙雕

4.石雕(影雕)

5.核雕

6.漆雕

7.沙雕

8.冰雕

9.肥皂雕

10.红萝卜、白萝卜雕刻

(四)、珠串篇(2学时)

1、手链

2、项链

3、戒指

4、挂链

5、其它装饰挂件

(五)、布艺篇(2学时)

6、香包

7、钱包

8、手机包

9、钥匙包

10、手提包

11、杯垫

12、布艺画

13、布娃娃

14、其它

(六)、绣艺篇(2学时)

1.珠绣

2.十字绣

3.丝带绣

4.传统刺绣(苏绣、蜀绣、湘绣等)

5.欧式刺绣

(七)、编织篇(2学时)

1.围巾、手套、帽子编织

2.钩针、毛衣编织

3.梭编

4.蕾丝编织

5.凤眼梭编

6.中国结

四、实践要求:

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科教学中除了对中外最新的手工制作技巧的学习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凡创意能力,在实践中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以及具备能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巧妙组合,提高材料的表现力。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在课内外对手工制作的本质、语言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为今后的手工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本课程拟以课内示范和课内专题训练为主,教学中的专题训练结合理论阐述并联系课内外作品进行互动性的探究和分析,并努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手工制作的技巧与方法等。同时要求学生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取手工材料并利用创意理念在课内外进行手工的制作,通过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系统手工制作的技能技巧。

(一)教学重点:

纸工艺的基本技法

常用折纸技法

剪纸的技法与创作

纸浮雕

几何形化具象造型

与整纸切折造型

布艺画

彩绘类手工

豆贴画

废旧材料的创造与再利用

(二)教学难点:纸工艺的技能技法

装饰的手法

废旧材料的创造与再利用

(三)教学方法提示:

1、讲究图文结合、讨论、设疑、示范教学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来获得多方面知识,并在这过程中生成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和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2、讲究语言的生动性、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内容的针对性、师生的互动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2、及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反馈。

幼儿手工教学 篇3

活动目标:

让幼儿通过制作脸谱锻炼动手能力,巩固对人体五官的认识,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了解、认识过人的五官。物质准备:有关京剧脸谱的PPT,幼儿人手一份绘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五官图像和椭圆形的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播放有关京剧脸谱图片的PPT,然后提问:“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提示:“这是唱戏时演员画的脸谱。”接着一边介绍,一边继续展示有关京剧脸谱的PPT。

二、联系生活经验

老师提问:“你们看过脸谱后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拿出事先画好的脸谱贴在黑板上,介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做的脸谱,它和PPT上的脸谱不太一样,却和小朋友长得有点像。”引导幼儿相互观察自己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分别长在脸的什么位置、与脸谱有何共同之处。

三、操作

老师拿出五官图像和椭圆形白纸,提示幼儿:“这张椭圆形白纸像人脸吗?但这张脸上什么也没有,请你们把五官图像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撕下来,粘在椭圆形的脸上好吗?”老师边说边做示范,再请幼儿操作,自己巡回指导。

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幼儿的动作精细化程度不高,出现了把五官图像撕烂的状况。于是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了剪刀,请他们把五官图像剪下来,再贴到椭圆形白纸上。

四、展示

老师把幼儿制作好的脸谱放在教室外的展览墙上,请家长观赏。

案例2:“种葡萄”

活动目标: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请幼儿以看看、说说的形式初步了解制作葡萄的不同方式。请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与分享的喜悦。

活动准备:

《小猴子种葡萄》的动画视频、有关制作葡萄不同方法的PPT、葡萄架、画纸、蜡笔、皱纹纸、胶棒、颜料、饮料瓶盖、棉签、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猜一猜,它是谁呢?”播放动画视频《小猴子种葡萄》。然后提问:“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幼儿:“葡萄。”老师:“对,是动画片中一串串又圆又好吃的紫葡萄,那最后他种出葡萄没有?”幼儿说:“没有。”老师:“你们看,小猴子又浇水又施肥,还是没有种出葡萄来,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幼儿高兴地同意了。

二、介绍操作材料、方法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画纸、蜡笔、皱纹纸、胶棒、颜料、瓶盖、棉签、即时贴等材料,现在我们来看几种制作葡萄的方式吧。一会儿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来制作葡萄,做好后可以把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老师播放各种制作葡萄方法的PPT,有用手指、棉签蘸颜料画葡萄的,还有用皱纹纸、即时贴制作葡萄的……

三、操作

幼儿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葡萄。在操作过程中,一开始多数幼儿选择用棉签、皱纹纸、即时贴等材料来制作,只有两个幼儿用瓶盖在纸上印出圆形的葡萄来。这时老师拿起其中一个幼儿的作品说:“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多棒,他用瓶盖画出了又大又圆的葡萄,我们来表扬一下他。”于是,其他的幼儿也开始用瓶盖画葡萄了。

四、展示

老师把幼儿做好的作品粘贴在葡萄架上,总结:“这就是今天小朋友们种出来的葡萄,你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种出了各种各样的葡萄。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观赏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这是两节非常典型的手工课,老师按照传统手工课程“导入—幼儿操作—总结”的流程开展活动,下面我们来结合实例分析一下:

一、优点

1.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每个活动的导入环节对教学效果都起着关键作用。在案例1中,老师从幼儿熟悉的戏剧脸谱出发,请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手工制作。在案例2中,老师以事先设问的方式请幼儿带着问题看动画片,既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也为活动的开展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这两位老师还都使用了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教学内容简单生动,衔接新旧经验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老师需要明确的是,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并不是培养他们参加某项比赛的竞技能力,而是要普遍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老师应尽可能选择简单有趣的活动内容。在这两个案例中,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结合了中班幼儿之前学过的知识,易于操作,难易适中,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材料丰富多样,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操作经验。在有丰富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再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把头脑中的想法在手工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中案例2的老师在确定了主题后,为幼儿提供了相对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操作中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问题

1.目标表述与教学实际不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在案例2中,老师预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请幼儿以看看、说说的形式初步了解制作葡萄的不同方式”,但在活动中老师以展示课件、自己描述的方式代替了幼儿的自由讨论;第二个教学目标是“请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其中“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现”也没有实现,在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模仿了课件中展示的方法来进行操作,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2.老师主导性过强,忽视了幼儿自主性

手工课的操作环节应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但在这两个案例中,幼儿的操作过程基本是在老师的要求和控制下进行的,老师的主导性过强,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

案例1中的老师为幼儿提供的五官图,是按人五官的位置画好的,对幼儿来说缺乏挑战性,他们只要简单地进行“复制”“粘贴”即可;老师也没有考虑到幼儿已能较熟练地使用工具的实际情况,在操作中只是单纯地让幼儿用手撕,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权、发展空间较小,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发挥,影响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案例2中,老师虽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却在幼儿创作前播放了有关葡萄制作方法的课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发挥想象力,使他们本应充满创意的操作变成了单纯的模仿。

3.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了解

幼儿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为使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老师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在案例1中,老师在进行教学前没有结合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情况,考虑到用手撕纸的难度高于使用剪刀,所以没有为幼儿事先提供可供选择的操作工具。

4.教学活动缺少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在系统地收集相关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它可以帮助师生发现自身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对活动和自身发展情况有更客观、清楚的认识,产生进一步学习、进步的愿望。但在这两个案例中,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缺乏评价,只是简单地把幼儿作品收集起来进行展示,不仅不利于幼儿了解自身的发展水平,也不利于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建议

1.加强老师手工创作技能的培训

手工课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助于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老师应加强手工创作技能的培训,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能力和对幼儿的指导水平。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的学习和反思,只接受培训但没有实践和反思等于纸上谈兵,对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

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手工活动中,老师应该是材料的提供者、随时给予幼儿帮助的朋友,引导、促进、监督幼儿手工操作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留下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不过多地限制幼儿。《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应该是与教育活动并行的一个过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和监督的作用,是课程成败的关键环节。任何一个活动的开展都直接指向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也是老师进行师幼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在手工课中最常用的是观察评价法,老师与幼儿亲密接触,直接观察其言行,进而有针对性地跟据幼儿手工活动的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行评价。

(2)做好观察记录。及时记录下幼儿较为突出的表现和活动中有教育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记录把握幼儿的认知、发展的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活动,促进教育活动的日益完善。

(3)对幼儿表现做出及时的反馈。对幼儿的评价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好不好”等笼统化的语言,这样会使幼儿失去学习手工的兴趣。应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生动地评价,重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手工教学 篇4

一、针对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制定教学内容

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 民间手工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如印染、刺绣、剪纸、泥塑、糖人、风筝、纸扎、漆画、漆艺、年画、木雕、竹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草编、布艺、编织、彩塑、戏曲脸谱、紫砂陶器等。民间手工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 为我们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的任务不是培养艺术大师, 而是培养能胜任幼师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针对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 我们应以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制定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的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简单易学、对材料工具要求不高且易出效果、儿童熟悉的简单又容易制作的题材入手, 还要考虑到造型和表现形式, 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 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开发儿童的大脑。如剪纸、编织、泥塑、剪贴画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相关联, 学生们也会特别认真地去学习, 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学生以此教学内容上的手工工艺为主要学习内容, 然后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 引导学生去挖掘和整理当地的民间手工制作, 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赋予其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制作,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二、着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能胜任幼师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脑协调的活动, 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 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 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掌握手工制作技能。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亲自操作时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 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 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每小组成员自己定好小组长, 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作品, 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上摸索、领悟, 在实践中掌握手工制作技能, 提高动手能力。

(2) 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幻灯片、投影仪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步入课堂, 比起传统的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 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而且提高了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扩大了课程的知识容量, 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具体,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手工制作方法与技巧, 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 提高了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积极性与兴趣, 更有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 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秀的手工工艺品, 提高了审美能力与设计能力。

(3) 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用, 学用有机结合的教学, 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能有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 (1) 组建手工兴趣小组, 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在平时, 兴趣小组可以对班级、宿舍、学校有关活动区域进行布置、装饰, 也可以帮助邻近的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等;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 兴趣小组可以做些以这些节日为题材的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红灯笼、五彩花、彩球等手工艺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在互教互学中丰富了手工制作知识, 锻炼了综合能力。且这些活动既能活跃气氛, 又联系实际, 把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 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 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思想意识, 进一步提高了手工制作教学的意义。 (2) 定期开展手工技能竞赛, 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等活动, 让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组织师生观摩, 学校统一进行评比, 形成学习手工制作的风气, 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学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使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总之, 教师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中, 应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 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总结经验, 有所创新, 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要通过手工制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培养善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且心灵手巧, 能够胜任幼教事业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手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手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幼儿园小班手工教学方案 篇5

1、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并用画、塑、包装、彩纸剪贴等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即能美化生活,又有实用性的装饰品。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技法和材料进行创作。

3、通过寻找生活物品,学会观察、发现美和创造美,并大胆地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生活态

教学重点:

能合理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创作,掌握装饰废旧物品的方法,包装美化生活中的物品。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用途合理选用装饰方法和材料进行设计、装饰生活物品。

教学准备:

课件、画笔、收集形态各异的废旧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毛线、缎带等材料,准备彩泥、颜料、胶水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问:见过老师这儿展示的物品么?有什么用?你想把放在什么地方?请猜猜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师:揭示物品原本面目。用装饰材料将废旧容器全部掩盖起来,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这样就让普通的瓶子、盒子等变成了非常独特漂亮的艺术品了。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做“花花衣”。

2、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赏析教材。

师:现代人很重视对物品的装饰,美的物品能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这是我国陕西民间早期的一种生活用品,是用来喂马的一种木质器具,叫做马勺。

问:这是怎么装饰的?

生:

师:当地民众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彩绘于马勺之上,形成马勺脸谱,经过一代代艺术家们得继承和发展,马勺脸谱已经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珍品。

问:马勺艺术可以装饰在哪儿?还有什么意义?

师:传统上多悬挂于厅堂、房室,用于镇宅辟邪、祈福纳祥,深受人们的喜爱。

2、寻找可以穿新衣的废旧物品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通过穿上花花衣变得更漂亮,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环境?课下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废旧物品。

生:

师:喝完饮料的空瓶子、用过的纸杯、餐盘上的花边纸、用过的蛋糕盘等等,都可以再利用。

3、怎样给废旧物品穿上花衣裳

师:欣赏用不同方式装饰成的漂亮作品,分析交流用到的装饰材料和方法。

生:

师示范。

归纳小结:画;塑;剪;贴??先根据物品形象特征进行联想,再选择装饰材料及装饰方法。

板书:绘画、捏塑、剪贴

问:还能想到哪些可用的装饰方法?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包装自己收集到的废旧物品?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选择收集到的物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给它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并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注意:颜色丰富,搭配合理,大胆想象,富有创意。安全使用工具,保持环境卫生。

生习作。

师巡视,针对性辅导。

四、作品评讲

1、请每一组选出代表将完成装饰的作业在实物展示台上给全班同学展示,并说出创作的构思和内容。表扬构思独特的作品作者。

2、请各组同学相互评述,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欣赏同龄人作品,请学生谈感受。

五、总结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改造和装饰废旧物品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更多的美。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树立起美化生活和环保的意识,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

六、课后拓展

从今天开始,运用多种材料为多种容器进行包装,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吧!

板书设计:

花花衣

幼儿立体手工制作的正确指导 篇6

立体手工活动主要是学前儿童对工具和材料进行的一个操作,制作出立体的手工作品。立体活动的制作,更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剪剪贴贴的模式。立体手工的成品,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成就感。在立体活动中,分为泥塑、折纸、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等。正确指导幼儿立体手工制作,让幼儿更好的爱上美术活动。

一、对泥塑活动的指导

橡皮泥十分的漂亮,颜色鲜艳,手感十分的好,可塑性比较强。幼儿泥工活动是一种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空间想像能力的活动,其操作性、创造性很强。幼儿制作泥工作品的过程就是其操作、想像、创造、自我满足的过程,泥工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

教师正确指导幼儿的泥塑活动,首先,要让幼儿真正的了解泥工材料。在活动中,我们经常时候的是橡皮泥。橡皮泥有各种鲜艳的颜色,而且质地十分的柔软,可以变成各种形状,泥工板是用来放橡皮泥的,小刀和小棒在泥工活动中起到辅助的作用。这个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很必要的。小班泥工活动《棒棒糖》中,幼儿通过对橡皮泥的团一团,插上一根吸管,就变成了一个棒棒糖。孩子们觉得十分的神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变成了不同口味的棒棒糖,这也是橡皮泥的特征凸显的地方。然后,教师就要正确指导幼儿学习泥工的基本技能。在泥工的基本技能中,有搓、团圆、拍压、捏、连接、拉伸、分泥等,正确使用泥工的基本技能,可以塑造出各种形状的物体,在我们看来,这些只是几何形体,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这些都是他们见过的物体。在区角活动中,小朋友使用黄色橡皮泥团圆和拍压的方法制作了蛋糕的底,白色橡皮泥制作了奶油,再使用搓的方法制作了蜡烛,连接的方法给蛋糕进行了装饰,十分的漂亮。通过几种技能的组合就能制作出一个漂亮的蛋糕。其次,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一些泥工的辅助材料。在制作小动物时,豆类就可以制作小动物的眼睛,火柴可以做人的四肢等。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使用制作好的泥工,来编故事,发挥想象力,例如小朋友集体制作各类小动物,组成一个森林王国,在王国里可以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

二、对折纸活动的指导

折纸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折纸是利用双手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幼儿通过折纸不仅可以锻炼手的动作的灵活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

在指导幼儿折纸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儿童学习折纸的基本术语,如:边、角、中心线、对边折、对角折等,这样幼儿在学习时能更好的理解教师的指导。例如对边折,可以折出飞机、纸船等,对角折以后可以折出小猫、小狗等动物头型。然后,教师需要指导幼儿掌握折纸的基本规则,有对齐、抹平,要让幼儿明白,如果不对齐,不抹平的话,折出来的东西容易歪歪扭扭,不美观。其次,如果教师在指导折纸时,容易忘记步骤,就可以先画好一张折纸示范图,在操作中更直观的表现出折纸的方法。在学习折纸《宝塔》时,幼儿一下子不能消化折叠的步骤,教师通过步骤图,幼儿在第二次操作就简单易懂了。最后,教师也可以指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折叠,看看能折叠出什么样的形状。

三、对废旧材料及果蔬等的制作指导

“变废为宝”是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的活动,废旧材料和果蔬等都是教师用来手工很重要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通过想象,合理的进行建构,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用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正确指导幼儿对废旧材料及果蔬等材料的制作?首先,废旧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是教师和幼儿家长的一同收集。但是废旧材料的选择一定是要五毒、无害、比较干净的,而且这些材料一定是需要有它的利用价值的。在大班活动《服装设计师》中,收集的报纸可以裁剪做出衣服,收集的彩色挂历纸因为比较薄和脆,只能对衣服进行装饰。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和蔬果制作成物体形状。例如,使用收集的盒子切割成需要的形状,这样的技法是减法;纸盒切割后组合在一起的方法是加法,我们在制作“房子”时,所使用到的方法就是造型技法中的加法。减法技能,我们所需要时候的工具是剪刀和小刀,所以在操作时要重点的观察孩子,保证他们的安全,而加法技能使用的是胶水、双面胶等黏贴物,相对来说较为安全。最后,教师可指导幼儿利用蔬果制作各类手工。在活动《蔬菜印章》中,教师选择坚硬的蔬果,指导幼儿将蔬果的一端切平,然后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在幼儿的手工活动中,手工的材料是很丰富的,手工的技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选择和合适的材料已经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技能,“因材施教”真正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技能,让幼儿爱上手工制作。

幼儿手工教学 篇7

关键词:民族手工资源,幼儿手工,教学资源,开发,应用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 这里充满了丰富且独特的民间工艺, 如苗族侗族服装、刺绣、蜡染、银饰等工艺。笔者认为这些独具特色的资源可与幼儿教育密切联系起来, 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本论文以凯里第一幼为实验点, 将民族工艺与幼儿的美术教学相结合, 开发苗侗民族多元文化资源的教学课程, 让幼儿在丰富他们手工活动的同时了解本民族文化, 开阔视野, 最大限度的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对苗族剪纸、苗族蜡染等民族工艺的引入

1. 苗族剪纸:

每一种艺术形象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黔东南苗族剪纸均出自于农村妇女之手, 是她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通过祖祖辈辈的传承, 一张张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剪纸充满着浓郁的地域特征, 反映着人们朴实、热情的精神世界。苗族剪纸又称为”剪花”, 是为刺绣而准备的, 因此一般不展示。剪纸大部分以神话传说为题材, 借物寓情, 线条流畅, 形象突出, 色彩单纯明快。

剪纸教学实例:

教学名称:《蝴蝶妈妈》

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

教学目的: (1) 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剪刀; (2) 学会对折剪法; (3) 了解蝴蝶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对折剪法。

教学准备:PPT、音乐、幼儿专用剪刀、蜡光纸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以故事为开头, 在音乐声中向幼儿讲解蝴蝶妈妈的故事, 让幼儿知道她是苗族人们崇拜的祖先, 引出“蝴蝶妈妈”话题, 并让小朋友展开想象, 说出自己心中“蝴蝶妈妈”的样子。 (2) 具体教学 (1) 在幼儿讨论后, 播放PPT, 教师随着图片来讲解“蝴蝶妈妈”形象; (2) 由教师向幼儿示范剪出蝴蝶造型的过程; (3) 由教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制作蝴蝶妈妈的造型; (4) 在小朋友完成后, 挑选较优秀的作品来展示, 并让幼儿自己介绍他们的作品。 (3) 教学小结:活动总结及延伸,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析, 将幼儿的作品收集进行装饰。本课适合4~5岁儿童学习, 对于小班或小小班可教幼儿进行撕纸或粘贴。

2. 苗族蜡染:

蜡染是苗族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 它以刀为笔, 以蜂蜡和蓝靛为原材料, 由点蜡、染色、退蜡等工艺完成。苗族蜡染图案制作精美, 纹样古朴自然, 深受大众喜欢。

蜡染教学实例:

教学名称:《奇妙的蜡染》

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知道制作蜡染的过程及方法; (2) 让幼儿试着用蜡笔和水性颜料, 制作蜡染画; (3) 使幼儿热爱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

教学准备:蜡染裙子、蜡笔、PPT、音乐、颜料、毛笔、纸张、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1) 舞蹈导入:教师穿着蜡染裙子领幼儿跳舞。师:老师穿的裙子漂亮吗?这条裙子里面么有一个秘密。吸引幼儿坐下来听老师讲故事。 (2) 具体教学: (1) 展示蜡染, 引出关于蜡染的话题, (2) 倾听蜡染的起源故事, 初步了解蜡染的来源; (3) 幼儿听完故事自由说说蜡染的制作方法, 教师结合PPT图片讲解制作过程; (4) 教师用变魔术 (水油分离) 的方法示范蓝印花布的形成, 激发幼儿动手操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白色蜡笔画好花纹的“白纸”, 用调好的蓝色颜料涂在纸上, 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 可以请幼儿来“变魔术”。幼儿互动, 分组操作, 自己“变魔术”, 教师巡回指导。 (3) 作品分享教学延伸:将幼儿的蜡染画进行装饰或粘贴。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民族特色

除了课程设置于开发外, 还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地方民族特色。玛利亚·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观认为:教育中环境所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 因为孩子们整日都与环境相联系, 并从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 能够积累到教师教学之外的另一种知识, 这是幼儿自我学习的一种过程。

以凯里市一幼环境创设为例, 在园内的环境中首先是教室布置要营造出班级的特色环境, 创设主题墙, 如“苗家山寨”“快乐的侗家生活”“民族印象”等;教室空间创设, 天花板上悬挂一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民族小挂件, 激发幼儿的荣耀感和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设置丰富的区域环境, 如美工区:为幼儿提供苗侗民族各种图片、有民族代表性的实物 (如苗族小娃娃, 幼儿可以为她们设计服装) , 同时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可动手操作。其次过道可创设出艺术文化长廊, 如民族文化风景线:以苗侗民族服饰种类、花纹、图腾、苗家吊脚楼、侗家鼓楼等为内容, 激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 感受幼儿园中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在室外的环境创设方面, 可设置一个面积较小的芦笙场, 一周举行一次小型的幼儿芦笙节活动让幼儿可以感受芦笙文化。此外为了避免审美疲劳也可不定期以幼儿作品举行小型展览会, 将各班选送出的优秀民族作品进行全园的展示, 为幼儿提供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

三、幼儿园民族手工资源与当代手工资源的结合

就现代化手工艺而言, 不管在造型、色彩、还是构成上都具有很强的现代生命力。因此民族的手工资源也可改良发展与当下流行手工相结合, 如苗族地区蜡染, 居于幼儿不便于使用原始工具和材料操作, 则可运用水油分离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银饰工艺可以用色彩质感类似于银饰的锡箔纸以包裹或粘贴的形式来制作银项圈、银手镯等, 用易拉罐剪出银箔画装饰墙壁;对于苗绣可用无纺布剪苗花, 用毛线绣出具有苗族风格的毛线绣等.以上均是可以尝试的新型儿童手工形式.同时纸浆画、刮画、砂纸画、纸浮雕、纸圆雕、气球造型等现代手工技术均可与民族手工形式巧妙结合运用于教学, 使教学不再单一枯燥。

教师作为民族手工教学的第一人, 要有开拓教育活动的新思路。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提高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学会把复杂的民族手工简单化、趣味化, 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彭咏.黔东南苗族侗族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邱金弥.学前教育中的手工教学[J].艺术教育, 2011.6.

[3]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4]刘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5.

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讨 篇8

一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手工制作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对于幼儿的双手灵活性以及在肌肉协调性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手工制作包括了剪纸、折纸等方面, 是一项充满教育意义的动手和动脑活动, 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在简单的动手操作过程中, 幼儿通过对可变性物质的裁剪或翻折来获得全新的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幼儿在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获得最佳的手工制作效果。然而, 当前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 难以在绘画教学和手工教学中寻求到平衡点

同属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范畴, 绘画教学与手工教学却很难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下得以实施。纵观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 教师往往将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置于绘画教学方面, 而严重忽视了手工制作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对于幼儿的右脑开发影响深远, 如捏橡皮泥、剪纸、折纸等, 对于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可见, 从思想上重视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应是幼儿手工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2. 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 经常可以看到, 很多教师仅仅将手工制作的任务布置给幼儿, 然后接下来的内容完全由幼儿独立完成, 不少幼儿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无从下手, 难以起到最佳的手工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指导对于幼儿手工教学来说必不可少, 突出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也是当前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中亟须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3. 评价方法的成人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在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时, 教师往往会拿自己的作品与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 将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判准则, 这对幼儿的创造意识显然产生了一定的约束, 不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形成。感受美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 每个人都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看法, 因此, 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创造意识, 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成功。

二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探讨

手工制作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艺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体现深刻反映出我国幼儿教育中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 让幼儿在切实感受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也相应提高自身的动手技能。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极具观赏和实用价值, 这一手工技艺理应在幼儿教育时期就得到有效的灌输与传承。学前教育作为后期义务教育的奠基石, 关于幼儿全面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展正是从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双重角度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其具体的指导方法应包括以下几点:

1. 充分接触材料, 明确手工制作的意图

手工制作材料是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 让幼儿充分接触手工制作材料, 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 是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手工折纸就需要教师事先指导学生了解纸的特性, 让幼儿在团、压、搓、柔的过程中感受到纸的软硬和变化, 进而明确之后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此外, 教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制作动机。幼儿的肌肉和手指灵活程度状况不一, 这就需要教师在积极鼓励幼儿动手实践的同时充分肯定他们的作品, 培养幼儿必要的自信心。

2. 运用想象创造, 完善手工制作过程

认真细致地观察对于手工制作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象的基本特征, 理解物象的空间存在形式, 进而通过合理想象来丰富物象的内容表达。此外, 相关的意象联想对于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也有着积极影响, 是完善幼儿手工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作品欣赏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在欣赏佳作色彩搭配与材料选择的同时获得必要的手工制作素材。

3. 掌握工具使用技巧, 培养幼儿双手灵活性

了解手工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是实现手工制作构思的必然途径, 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幼儿灌输一些基本手工制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让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手工制作核心技巧。足够的练习机会对于幼儿手工技能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如剪纸制作就可以先让幼儿练习剪短线、剪长线、剪圆形、剪方形等, 在掌握基本手工制作技巧之后对于幼儿双手灵活性训练有着积极作用。

4. 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 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教学优势, 因此在手工制作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内心的动手意识, 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 进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此外, 游戏教学背景下的手工制作能极大地拓展幼儿的思路,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5. 营造教学氛围, 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

针对不同的手工制作内容, 教师可相应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环境, 类似蝴蝶折纸教学就可在教室四周贴满蝴蝶图案, 再配以相对应的轻快音乐, 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这对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激发意义深远。置于这种教学氛围之下, 幼儿的想象空间也势必得到有效拓展。

三结束语

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吸引力是与生俱来的, 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都需要遵循必要的教学指导方法, 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通常幼儿手工制作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经过三个阶段, 即手工制作构思、手工制作设计和手工制作修饰, 这三个阶段的实施互相影响, 任一阶段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制作特点。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 幼儿手工制作的教学实施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来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力求让幼儿在宽松、和谐、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必要的手工制作。值得注意的是, 幼儿手工制作技能的提升与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之间存在着必然关联, 手工制作应为幼儿提供足够宽广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让幼儿在互相交流的同时提升自我动手技能。正确的指导方法对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而言极为重要, 它不仅能缓解教学压力, 一定程度上对于幼儿动手积极性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开莲.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的问题解决与教师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2)

[2]陈聘婷、谌明霞.关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 2011 (1)

[3]王勇.浅议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师的指导方法[J].科技信息, 2010 (31)

提高幼儿手工活动质量的有效方法 篇9

一、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积累手工制作素材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优秀作品 ,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这是手工教学活动的开端,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丰富知识经验,让其能反映在作品中。

2.收集各种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尝试手工制作。教师要收集一些空瓶、空罐、纸箱、纸盒等废弃材料, 投放到美工区,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让幼儿接触和摆弄它们。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会逐渐发现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表现特性,并会通过想象尝试塑造作品,从而培养幼儿进行制作和创作的兴趣。

3.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获取创作灵感。手工创作的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身边的废弃物,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如树叶、花、石头、贝壳、泥土等。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多提供丰富的范例,开拓幼儿的思维。丰富多彩的范例,可使幼儿充分感受美,积累感性经验,并从中受到启发。此外,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种成品、半成品范例,也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

5.将各种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可选择学科交叉中相关联的知识点, 引导幼儿把不同的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训练幼儿的新奇想象力,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素材。

二、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物体形状的 记忆

教师可以让幼儿多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学一学,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使幼儿对塑造的物品有深刻的体会、感悟和了解,帮助幼儿丰富表象。如, 在指导幼儿制作动物造型时, 教师可通过立体模型或多媒体演示供幼儿观察动物的形状, 启发幼儿思考:这个动物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怎样的?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等等。同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帮助幼儿加深对动物形体的记忆。

三、帮助幼儿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1.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例如,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剪出图形、学会基本的折纸技巧、粘贴简单的泥塑技能,等等。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才能运用简单的形体自己拼装和创造。在综合性的造型活动中, 幼儿除了要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外,还需学习切割、连接、装饰等技能,以此培养幼儿对材料性质的形体直觉能力及对空间的认识能力。

2.给幼儿多提供练习的机会 ,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教师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 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连接与协调。

四、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制作

1.明确目标。在成人的手工活动中,其目标是很明确的,但幼儿不同。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将制作目标明朗化, 引导幼儿紧扣目标进行构思、创作。

2.设计构思。幼儿明确了目标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想制作物品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 因素进行全面思考与设计。

3.动手操作。在幼儿进行制作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递增的原则,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手工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篇10

一、在对材料的观察、思考、选择、裁剪中发展幼儿思维, 启发智慧, 发挥想象力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有泥工、纸工、布贴、编织、刺绣、自然物剪贴、折纸等。而手工活动的材料也是极其丰富的, 对于每种材料的性质和作品之间, 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 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运用这些联系和规律正是发展孩子创造能力, 开发孩子智慧的钥匙。

进行手工教学时, 我并不急于告诉孩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而是让孩子先认真观察, 发挥想像, 说说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你想选择哪些材料来制作。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这个材料成为作品, 应当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比如, 在教孩子学习“编手绢”时, 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的“手绢”是怎样做的, 用什么材料来做的, 得出用“纸条”编出来的结论后, 再让幼儿尝试纺织。通过共同探讨, 幼儿就能很顺利地掌握“编织”的本领了。在此基础上, 我让幼儿仔细观察, 发挥其想象力, 编出自己喜欢的花手绢, 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到大班后期“立体纸工”时, 我改变了以往由老师准备材料的做法, 让孩子们带来很多大的挂历, 学着裁下长方形, 扇形、圆形, 制作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 一座座别致的小房子。尽管有的孩子做出来的“老鼠”比“猫”还大, 有的裁了一次又一次, 把一张很大的纸弄得支离破碎, 但经过多次启发、思考、尝试, 幼儿已知道扇形能做锥形的帽子, 长方形能做到圆桶的身体, 有的还注意到挂历图案的巧妙运用, 通过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为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给幼儿制作的基本方法, 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再经过老师的启发诱导, 他们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在手下展现出来。幼儿在教师传授技能的情况下, 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如我在小班利用孩子们印过手印画的彩纸进行撕贴教学, 示范时, 我只讲解了撕圆形、长方形、三角形, 拼贴成小娃娃的形象及其动态, 其它的由孩子自己去发挥。中班幼儿在设计“泥塑挂盘”时, 我只让孩子懂得用彩色橡皮泥可以在快餐盘上进行立体塑造, 方法是中间用大图画作为主题, 四周用细花边装饰, 并注意内容的关系, 色彩的搭配, 至于做什么, 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去创造。孩子们的作品可谓丰富多彩, 如房子、汽车、动物、植物, 等等。大班的刺绣是较难的, 而且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根本无法完成示范作品, 我就在画好的底样上只讲解了斜线、曲线、点、面的绣法以及怎样穿针打结, 并具体示范, 让孩子把作品带到课外凭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样, 孩子们可以仔细观察想象, 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三、用丰富多彩的实物使孩子充分感受美, 进而表现美, 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传统的手工教学总是崇一个实物、一个范例, 再根据范例逐步示范讲解, 这可能有助于孩子对作品的掌握, 但就培养创造力而言, 丰富多彩的实物和作品更可以使孩子充分感受美, 积累感性经验, 并从中受到启发。此外,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作品也有助于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 使孩子完成作品各具特色, 玩起来也特别开心。如教孩子制作树叶贴画, 我就准备了“小猫钓鱼”“老鼠航海”“狐狸吃葡萄”“跳舞的小人”“猪八戒吃西瓜”等多幅作品, 还从电脑中寻找到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幼儿欣赏, 使孩子充分感受树叶贴画的艺术魅力。即使是单一折纸教学, 我也尽量让孩子通过自己观察、探讨, 尝试, 得到制作的方法。并启发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贴在背景图上构成不同的画面。到了大班,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折纸技能, 我就让他们各显神通, 合作完成大幅折纸主题画, 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四、提供动手机会, 重在参与, 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创造力

对于手工活动的效果而言, 如果教师给孩子做好了一切准备, 只是让孩子照样子折、画、贴, 孩子们的作品可能会整齐、漂亮, 但幼儿手工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 还要发展孩子的能力, 培养其创造性, 其实更重要的是动手过程, 而不是结果。

几年来, 无论是小、中、大班, 我都给孩子们设置不同程度的做做玩玩活动角, 大班还用各种月饼盒设计制作了一个可放材料, 可贴作品的“小巧手”, 平时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让孩子在自由活动时去摸摸、试试、做做。俗话说, 熟能生巧。只要孩子愿意尝试、喜欢尝试, 他就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纸可以贴成平面画, 也可以做成立体玩具, 只要认真去做并能制作出一定的作品, 我都给予表扬, 而不论作品好坏。

五、推陈出新, 师生共同努力, 不断创造

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 教师自己就要有创造的意识和才能, 平时我总是注意书报杂志、衣着服饰、居室布置等, 收集手工制作的材料并触类旁通, 寻找灵感。如在“快餐店”吃饭时看到洁白轻巧的泡沫盘, 联想到商店里的工艺推盘, 便有了“泥塑挂盘”的教学设计;看到电视里的“奔奔汽车”, 就设计了用各种形式的物品制作变形汽车的创造。通过师生的共同创造, 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 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摘要:通过对手工活动在培养幼儿创造力中所起的作用的总体分析, 然后从对材料的分析认识到制作方法学习进而自己实际动手操作, 最后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升华。充分阐述了手工活动对于幼儿创造力培养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手工活动,创造力,幼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牛津家训全书.新世界出版社, 2010.

[3]吕云龙, 孙法义.培养孩子创造力的60种方法.朝华出版社.

[4]胡芳.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珠海出版社, 2001.

略谈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篇11

关键词:手工活动;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法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工、纸工、布贴、编织、刺绣、自然剪贴、自制玩具等。其中纸工又有撕纸、剪纸、折纸、立体制作(厚纸)等、而自制玩具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许许多多的废旧物都可以成为自制玩具的材料。在每种材料的性质和作品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运用这些联系和规律正是发挥幼儿思维能力,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钥匙。怎样指导幼儿的手工活动才能到达良好的效果呢,我结合平时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接触材料,明确手工制作的意图

手工制作材料是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充分接触手工制作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手工折纸就需要教师事先指导学生了解纸的特性,让幼儿在团、压、搓、柔的过程中感受到纸的软硬和变化,进而明确之后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此外,教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制作动机。幼儿的肌肉和手指灵活程度状况不一,这就需要教师在积极鼓励幼儿动手实践的同时充分肯定他们的作品,培养幼儿必要的自信心

二、在演示制作方法、步骤时要清晰、完整

演示时,老师要讲清楚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有哪些步骤,每一个步骤的方法是什么,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作品的难易程度,可以是老师示范后幼儿练习,也可以是引导幼兒跟老师逐步练习,还可以是引导幼儿在完整看示范后按步骤图提示进行练习。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我常常确定一个主题,教给制作的方法,而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如在小班进行撕贴教学,示范时我只讲解了撕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拼贴成小朋友形象及其动态,其他的由孩子自己去发挥,而不是单一的只教《幼儿趣味手工》中的教材。中班时在设计小纸偶活动,用硬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最初的提线纸偶,但纸偶的胳膊和腿不能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多次探索和尝试,最后总结出不用钉子之类的材料,用软一些的毛线系住,用正、反两头打结的方法,果然纸偶的关节轻松动了起来。

三、巧用多种材料,增添“制作”的乐趣

大自然犹如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艺术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制作素材,发挥素材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这样一来,幼儿才可以从不同的制作素材中发挥想象力,引发更多的联想。比如,在学习“京剧脸谱”的制作前,我让幼儿先向家长了解京剧,同时让学生注意收集吃过的螃蟹壳和废弃的木勺子。在幼儿收集了这些材料以后,我设计组织了一次手工活动《螃蟹壳和木勺上的艺术》,即利用木勺上凹进去的椭圆部分以及螃蟹壳上凸出来的部分,用橡皮泥做京剧里的角色贴在上面。幼儿们在观察京剧角色的图片之后,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在木勺上、螃蟹壳上贴了各种角色,有旦角、小生、丑角等。从幼儿透露着艺术灵气的作品中,你能看到幼儿的丰富的想象。这样做,既能变废为宝,也让幼儿大胆地去创造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

四、形式多样,促进“制作”灵感的产生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一般比较丰富,形式也很多样。如刺绣、泥塑、纸艺、编织、彩绘等都是幼儿手工制作中常见的形式。在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时,教师启发幼儿将绘画等方法参与进来,利用各种形式来装饰制作的手工作品,既能让手工作品变得活灵活现,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能增添幼儿的制作乐趣,同时还能让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

五、将幼儿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把手工制作富于趣味教育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游戏与教育的双重目的。如在一次“化妆晚会”的活动中,我用做游戏的口吻:“今天,我们要举行一次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同时,我们要比一比谁做的最有特色,好不好?”话刚说完,幼儿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有的说:“我要做一条漂亮的裙子!”有的说:“我要做一条好看的围脖!”……这样幼儿的兴趣就像水被蒸发到了沸点一样,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手工制作中。

废旧材料在幼儿创意手工中的应用 篇12

一、废旧材料在幼儿创意手工教学中的教育意义

尽管人们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得到一定提升, 而且幼儿的玩具各种各样。 然而, 在对幼儿的观察中发现, 他们对废弃物品, 如饮料瓶、一次性纸杯及各种包装袋的兴趣比较大。 因此, 废旧材料在幼儿手工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对幼儿利用身边废弃物品的进行其他活动的开展, 老师应该正确进行引导, 在指导幼儿收集、加工、 创造废旧材料的过程中, 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而且具有一定的环保价值与现实意义。 另外, 运用废旧材料在幼儿的创意手工教学中能够积极挖掘其中的资源价值与教育价值, 使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勤俭节约及爱惜物品的优秀美德, 以此在运用中使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以提升, 使幼儿能更加热爱生活, 幼儿创意手工制作课的教学质量提高, 加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幼儿创意手工教学中选择废旧材料的标准与要求

1.废旧资源的材料要求

幼儿手工创作课上应该对废旧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尽量挑选与卫生要求相符合的材料, 依据卫生要求对材料加以管理, 还要做到经常消毒处理, 从而保障幼儿身体健康与安全。另外, 应该为幼儿提供能够动手操作的材料, 如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可以进行弯曲、拼贴、切割等, 从而促进幼儿造型能力的提升。

2.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废旧材料资源的选择应该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年龄相符合, 针对制作过程的难易情况进行挑选。 例如可以挑选鸡蛋壳展开多种手工活动, 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而且符合材料的安全性、易得性及幼儿的兴趣爱好等。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幼儿手工制作课的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指导幼儿如何做到废旧资源的一材多用, 使幼儿的新颖、独特的想法激发出来;还要鼓励幼儿不断观察, 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及结构等观察, 从而使幼儿能够得到丰富创作素材的积累。

4.对手工活动评价方式与标准的完善

幼儿手工活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法与表现法, 应该加强对表现评价法的运用。 在手工课堂上, 老师应该抓住手工活动的真实情景, 对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从而使幼儿的创作欲望与参与性得以充分激发出来。 另外, 评价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能够与幼儿的经验知识相符合;还要加强老师对手工活动评价细则的掌握, 从而使幼儿手工活动课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三、废旧材料在幼儿创意手工教学中应用策略

1.恰当处理与加工废旧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属性与特征, 因此在幼儿手工创意课的材料运用之前, 应该针对材料的特点对其进行再加工, 从而使其能够符合各种作品的创作要求。 首先, 应该对材料进行变形处理。 比如通过教孩子进行叠纸游戏, 将其叠成任意形状, 如飞机、青蛙等, 使孩子能够理解不同的东西形态能够发生变化;还可以将小纸盒箱拆开, 使孩子对立体与平面的物体具有一定理解;其次, 可以进行材料的组合。 如引导幼儿借助旧毛线、火柴棍及废纸盒等的组合, 能够创造出如小书桌、小房子等物体;最后, 可以通过上色处理, 由于材料本身的颜色可能不能满足我们的创作要求, 因此可以借助蜡笔、水彩笔及橡皮泥等为其上色, 从而能够积极满足我们对作品的要求。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

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性格特征, 应该在手工课堂上对其进行材料与创作作品的分工, 有效解决幼儿在材料使用上的分歧, 这也是运用科学教学方式的表现。 幼儿自身的表现欲望比较强, 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 因此老师应该积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比如对于男生来说, 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旧挂历等进行金箍棒的制作, 还有唐僧的手杖, 或者是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等;而对于女生来说, 可以让其运用挂历进行花篮的折叠, 或者制作小裙子等。 老师在学生完成以后, 还要进行适当点评, 使幼儿能够体会到废旧物品创作的乐趣。 借助这种方式, 能够增强孩子对手工制作课的参与热情, 使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等得到一定的提升。 因此, 老师积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非常必要。

3.保证幼儿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幼儿在手工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要进行有效保证。 手工制作课是幼儿创造性与想象力发挥的最合适的平台, 课堂中幼儿能积极发挥自身想象力, 通过手工材料的剪裁、搭配、折叠、填色等, 能够有效促进个性发展。应该积极避免传统教学方式的运用, 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针对“ 春天” 这一主题, 进行作品创作, 而学生能够按照自己对春天的理解进行自己的个性创作, 使学生积极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手工制作课上使自身的创造力得到积极发挥, 不要用一些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发展, 这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扼杀作用。

4.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创意手工课堂中, 在学生创作作品的同时, 应该加强对其艺术精神的培养。 手工制作作为一种与美术、美工密切相关的艺术发展课程, 在幼儿阶段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 因此, 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发挥自身作用, 在对幼儿创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应该善于表扬幼儿的具有艺术性的思维, 对作品中体现出幼儿的个性特征加以肯定与赞美, 从而有助于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工程量清单招标评标下一篇:Java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