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活动

2024-10-06

手工活动(共12篇)

手工活动 篇1

新课标的实施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使广大师生从保守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从此, 我们的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同学们对英语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 而是自由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是课堂的看客, 而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 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而已。同学们通过参与课堂教学中饶有兴趣的各种活动, 他们将会学得有趣, 学得愉快, 学得主动, 学得有劲, 学得精彩, 学有成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合作, 互相学习, 互相探讨, 互相竞争, 互相交流, 互相促进, 整个课堂充满了学习研讨气氛, 这种学习效应必定会延伸到课外, 产生巨大的效能。

当前我国初中学生正在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Go for it》 (新目标) , 该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模式, 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 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根据《Go for it》的设置特点, 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灵活多变的“开放性”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一个自由自主实践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近年来, 笔者在《Go for it》课堂教学中适度地引入“课堂手工制作活动”, 收到了英语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双丰收”。在此,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见解, 与同行朋友共同探讨。

一、开展手工制作,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 我们应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及手段的同时, 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 只靠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课堂学习气氛往往显得沉闷, 容易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 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每节课都要引入一些活泼有趣的英语实践活动, 其中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手工制作 (主要指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而开展并用于课堂对话的Card制作) 。看似简单的small cards, 实际上也富含学问, 它的制作在讲究个性化的同时, 也考查个人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手工作品的完成效果和各小组团结合作及分工配合水平。这种活动比较适宜初中生的年龄及其心理特点, 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学习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比如, 教学七年级《Go for it》上册Unit 1“My name’s Gina”时, 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人与人之间互相问候的对话录音, 接着导出重点词汇“personal, numbers, 0-9, phone number, first name, last name, Hi, Hello”并作简单讲解, 再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了有关人物自我介绍、问候他人、询问和给出电话号码的动画短片, 然后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制作好“个性名片” (老师在课上作适当的指导) , Modle (如下样式) :

学生对制作“个性名

片”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积极参与制作活动, 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利用各自的ID card分组进行PAIRWORK (结对活动) :A:Hello!What’s your name (first name, last name) ?B:My name’s….A:I’m…B:Nice to meet you!…直到学生熟练掌握相互介绍和相互问候的对话本领为止,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附学生手工作品 (如下) :

A

B

二、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及相关结对活动, 其实是课堂任务型教学目标的驱使, 其本质是对学生就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情况的考查, 更是对学生信息综合运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手工设计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学习自信力等学习技能的锻炼和培养。

比如, 教学七年级的《Go for it》上册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 首先让学生明确Language Goals:Ask about prices;Talk about clothing;Thank someone.此外, 课前布置学生二个任务:Task 1.让学生熟悉自己所穿衣服的英文名称, 并联想自己穿的各种衣服及颜色, 找出相应的英文名词、形容词等。Task 2.让学生搜集服装图片、模拟买卖衣服的场景, 练习相关对话:Can I help you?How much are your shoes?…当我传授P43, 3a时, 我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手工制作:假设你想去买一件衣服, 请正面画出你想要买的衣服样式, 并标上价格, 背面附上conversation。手工制作好后, 以就近4人为一组, 进行模拟购物情景, 开展对话操练活动。

附学生手工作品 (如下) :

A

B

从以上学生手工作品可以说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目标———物品价格标签表示, 价格询问, 物品颜色, 购物时使用的礼貌用语等;而且还掌握了能力目标———学生学会动手绘画, 并设计一段购物活动中的对话, 懂得使用一些礼貌用语, 学会如何合理消费, 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特别是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

三、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发展, 要关注过程, 关注发展。因此, 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最准确最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语感等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求知、学以致用、思维创新等综合能力。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活动而开展的手工制作, 它不是单纯的动手练习, 而是涉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对相关知识的发散联系和对未知知识的初步探究;同时还能促成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风尚, 并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真可谓能收到“一石多鸟”之功效!

比如, 教学《Go for it》上册Unit 8“When is your birthday?”时, 为了让学生学会日期表达法 (月份、日期) 及理解自己生日更多的含义, 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生日卡———正面内容:以本单元重点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作为话题, 并根据各自的实情回答。背面内容:可自由表述。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附学生手工作品、 (如下) :

A

B

从以上A、B学生作品, 可见活动的成效: (1) 从A、B作品充分说明学生的设计能力不可低估, 所制作的爱心卡和蛋糕+蜡烛型卡片充满人性化的情感。 (2) 从学生自由表述:I like Eng-lish very much!I like my class!I likeall the teachers…感人肺腑的语言足以说明学生对英语、班级、教师的热爱, 作为教师, 应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3) 从知识目标角度看, 学生不仅学会了日期的正确表达法, 而且通过设计个人档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手工制作促成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何乐而不为呢?

四、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需注意的事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手工制作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中必须注意如下几方面的事项, 以确保日常教学的高效运作。

⒈注意引导, 讲究合作

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因其年龄尚小及心理好动等特点, 他们对手工制作等活动虽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缺乏耐性, 做事较为粗心大意, 常常把手工制作及相关对话练习敷衍了事。因此, 英语老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明确每一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通过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不断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能力与水平。

⒉注意方法, 讲究难度

初中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常常缺乏正确的方法, 导致学习活动的效率不高。为了在极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好手工制作的纸皮等材料和颜色笔及剪刀等工具。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应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方式方法的指导, 并在课前设计课堂手工活动方案时要讲究适中的活动难度, 以方便学生的实践操作, 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而又快捷的方法去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

⒊注意调控, 讲究时效

英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手工制作活动时应注意调控好课堂节奏, 努力做到教学目标及任务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这就要把握好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 要求学生在每次实践活动中力争做到按时按量地完成好活动任务;对于一些不能按时完成活动任务的学生, 在规定时间到来之时必须马上停止他们的相关活动 (对他们只能在课后作适当的辅导) , 决不能因少数人活动不达标而拖延时间以致影响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运作!

⒋注意评价, 讲究鼓励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手工实践活动, 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求知能力, 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要注意课堂手工制作活动的评价方式, 做到重参与、重过程, 不论学生手工制作水平如何, 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学生的手工作品完成后, 可让学生本人作自我评价, 或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估, 老师对不同的作品应给予客观而又带鼓励性的点评。每次活动被大家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 可在课室宣传栏张贴展示, 从中鼓励并激发广大同学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使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精彩, 更有成效!

总之, 在使用《Go for it》过程中, 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勇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还学生一个自由自主学习的权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给学生一个自主施展才艺的活动空间和自由时间, 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手工活动 篇2

1、继续练习撕点状物,并尝试在轮廓线内无缝隙粘贴。

2、感受几种色彩相混合的强烈视觉效果。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面有苹果轮廓的背景图若干。

2、红、黄、绿三色彩纸,糨糊,苹果。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苹果上丰富的颜色,感受自然色彩变化之美。教师:苹果上有哪些好看的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呢?今天我们来给苹果宝宝穿上漂亮的外衣吧!

2、出示画有苹果轮廓的背景图,引起幼儿装饰的兴趣。

3、引导幼儿用三色彩纸撕点状物,并示范在轮廓线内进行无缝隙粘贴。教师:先选择不同颜色的纸撕成点状物,然后在苹果的轮廓线内抹上一层薄薄的糨糊,再把撕好的碎纸一片片放在苹果的轮廓线内。

要点提示1)要将碎纸片一个紧挨一个地粘贴,使纸片之间无缝隙。2)紧贴轮廓线里圈进行粘贴,以确保苹果的造型。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细致地粘贴;撕时可根据缝隙的大小有针对性地调节点状物的大小。

5、师幼共同布置一棵大树,把苹果粘贴上去进行展示。活动建议☆活动廷伸可用油泥代替纸片,让幼儿在封塑板上填充,训练手部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环境创设布置水果超市,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水果,并用自己的撕纸作品丰富游戏区。

教学反思

《我是一个大苹果》是小班的.一个语言活动,主要从孩子能听懂儿歌和会念儿歌入手。帮助孩子很好的掌握儿歌的内容。首先,在教学的设计上,我用了一个悬疑式的开头,先出示一个神秘的口袋,让孩子们猜猜里面可能是什么。大胆的发展了孩子的发散思维,使得孩子能自由想象。这样的设计其实也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但是在课后一想,让孩子胡乱的猜测只会导致孩子们盲目而不知选择的瞎猜。因而,在开头的环节设计上,我觉得可以给孩子一个范围,让孩子们都有目的有选择的去猜测,这样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才能符合有效课堂的原则。

中班手工活动:纸袋玩偶 篇3

1.利用纸袋,通过对折、剪、贴、画等技能表现人物形象。

2.激发幼儿制作玩偶的兴趣,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作意识。

3.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与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视频动画《请朋友》,用纸袋制作的成品玩偶两个。

2.纸袋若干,各色卡纸,双面胶,毛线,棉花等。

活动过程

一、动画欣赏

播放视频动画《好朋友》,引发幼儿对纸袋制作玩偶的兴趣,引出主题。

二、情景导入

1.老师操作玩偶小熊猫和小兔跟小朋友们打招呼:“瞧,这两位好朋友来到我们中四班了,我们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在认识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好朋友”是用纸袋做成的。

2.教师讲解示范:

①观察纸偶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们好好观察一下这两位朋友,他们长得什么样?纸袋娃娃的脸上有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纸偶步骤。

我们将纸袋的嘴巴朝下放置,这样等我们做好纸偶后小手伸进去做玩偶。

用纸袋作纸偶的脸,先在纸袋上用铅笔画出纸偶五官,方便我们后面制作时知道五官所需的大小及粘贴的位置。

画好后,我们开始制作五官。想想自己想制作什么样的五官,然后找到相应的颜色纸对折,在上面画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再将画好的图案剪下来。我们一共剪了两个一样的图案,对称地贴在脸上。每剪好一个部位就用双面胶粘贴在纸袋的相应部位上。全部做好后,我们为纸偶人粘贴好看的头发,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设计发型。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设计不同的纸偶。

4.请做好的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纸袋玩偶,互相欣赏,并利用纸袋玩偶进行游戏。

三、总结,启发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手工活动中幼儿的“六大解放” 篇4

1. 解放幼儿的双眼,使之能看

“池塘边,柳树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鸭,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哭着叫妈妈……”一次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背景下的泥工活动“小花鸭”,在幼儿清脆的歌声中开始了。随后,我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小花鸭,请幼儿观察并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借助我提供的泥工板和橡皮泥,幼儿开始制作了。过了一会儿,一只只有模有样的小花鸭就呈现出来了。可是,幼儿晨晨没有成功,他的泥工板上只有一堆像小山丘形状的橡皮泥。我快步走到晨晨面前,悄悄询问他做的是什么。他很自信且大声地说:“你们看,这是我做的小花鸭呀,它正在睡觉呢。”晨晨的声音引来了其他幼儿的目光,幼儿纷纷嘲笑晨晨。晨晨又气又急,说:“鸭子睡觉的时候就是头缩在身体里的,变成一团的呀,不信你们去看饲养区的小鸭子。”说完他向我投来了求救的目光。

我带幼儿来到饲养区,这时,恰巧有两只鸭子蜷着身体在休息。晨晨高兴地叫了起来:“你们看,我说的对吧。”此时的我被晨晨的举动惊醒了,之前我提供了一个模板,幼儿机械地完成了千篇一律的小花鸭,这样却禁锢了他们的思想。而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小花鸭该如何呈现?我说道:“孩子们,你们看,老师制作的小花鸭像哪一只呀?那晨晨的呢?还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小花鸭呀?”在我的引导下,幼儿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有的幼儿发现了正在探头吃草的小花鸭,有的幼儿发现了摇摇摆摆走路的小花鸭,还有的幼儿发现了两两依偎的小花鸭……于是我带着幼儿回教室继续制作更多不一样的小花鸭。我很庆幸,因为晨晨我才懂得了只有解放幼儿的双眼,才能让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手工活动中,只要能找到的实物,我都尽量提供给幼儿进行观察,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看出实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其细节特征。

2. 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能想

在主题背景“春天来了”中,有一节美工活动“美丽的花儿”。制作讨论前,幼儿的制作思路比较狭窄,我带来了各种材料,给了幼儿更多的思考空间并让幼儿充分讨论,幼儿的思维开阔了,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糖纸、笔帽制作了许多的六瓣花、迎春花等。由于上一次泥工活动“小花鸭”的不足,在这次活动中我特别注意给幼儿发挥的空间,给他们的想象“留白”,这样他们回馈给我的是更多的色彩。

3. 解放幼儿的双手,使之能干

在幼儿集中精力动手创作时,无论幼儿在做什么,教师都不要阻止他们。相信只要解放幼儿的双手,幼儿就一定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在美工活动“美丽的花儿”中,当所有的幼儿都做出了与之颜色相匹配的花儿时,幼儿雯雯做了一朵像彩虹一样的花。我悄悄地询问雯雯的用意,雯雯表情神秘,告诉我昨天下午沈老师给她讲了一个彩虹色的花的故事,她表示自己特别喜欢故事里的那朵彩虹色的花,所以也想做一朵这样的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交流分享时,我特意让雯雯来介绍自己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幼儿听到了雯雯的介绍后,纷纷表示也想做不一样的花儿。

4. 解放幼儿的嘴巴,使之能说

幼儿作画的时候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应该“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例如:中班手工活动“有趣的面具”,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邀请幼儿参加化装舞会,正当幼儿高兴地跳起舞时,幼儿鹏鹏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其余的幼儿纷纷叫嚷:“鹏鹏的面具没有眼睛!没有眼睛!”听到幼儿的叫嚷,我关掉了舞会音乐,请幼儿安静地入座,说道:“我们请鹏鹏来解释一下吧,是不是老师给的时间不够,鹏鹏来不及制作‘眼睛’呢?”鹏鹏低下头,说道:“不是的,这个面具是给我老家的弟弟做的,他……他眼睛看不见,所以我不想抠出眼睛。”听了他的解释,我鼓起掌来。其他幼儿也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面具送给鹏鹏的弟弟。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要给幼儿提供说“画”的机会。

5. 解放幼儿的时间,使之能自由创作

在“各种各样的房子”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全班幼儿的作品都完成了,轩轩还在制作。教学活动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游戏时间了,我走过去示意轩轩把房子交给我,可轩轩表示自己还没有做完,想继续完成,于是我就让他到美工区继续制作。等到游戏时间快结束的时候,轩轩高兴地捧着他的作品来到我身边。他做了一座色彩并不明亮、房顶摇摇晃晃、底下自带轮子的大房子。我问他原因,他振振有词地告诉我说,房顶摇摇晃晃是因为可以旋转的,到了夜晚还会发光,能够探测到房子周围的情况。色彩并不明亮是因为房子外立面涂了防水漆,这座房子是可以穿越海洋的。自带轮子意味着这座房子是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看着幼儿的作品,听着幼儿的讲述,我想,有什么理由不解放幼儿的时间呢?在之后的活动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只要幼儿说“我还没有完成”,我就不会去催促,都容许他们用空闲的时间去完成。

6. 解放幼儿的空间,使之能与实景对话

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在制作内容多且复杂的作品时,解放幼儿的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大班剪纸活动“热闹的公园”,要求幼儿用剪纸的手法表现公园的场景。幼儿开始制作了,前半部分的剪纸进行得十分顺利,不一会儿,幼儿就开始拼贴了。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对景物的远近和遮挡没有概念,以致花儿长屋顶上了,小草长得比树高了,远处的小猫比近处的大了……这时我才清楚地发现,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完善。

手工活动反思 篇5

材料所幼儿园

金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心灵方能手巧。手巧促使心灵。动手、动脑。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话一点都不错。

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亦能有效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右脑智力潜能,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

通过一年的手工活动教学实践让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此有些感慨和反思。

在活动中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而更重要的是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不能因为看不惯或其它原因而帮做或替做。这样的结果是——老师累,孩子没有得到锻炼。孩子回到家,所学的东西经不起家长的检验而使得家长对我们工作产生置疑,对我们的工作不支持等现象。

其实,最好从一开始就教会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幼儿自己动手,不管做的好否,只要动手做了就是好的。就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没有谁生来就会的,都有一个开始的过程。如小班的幼儿他不可能开始就会独立完成一件成形的作品。幼儿刚开始学习粘、折、剪、画时,难免做得不好或不完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但不是动手代替幼儿去做。)幼儿通过反复练习而循序渐进不断进步的。通过反复运用,幼儿便会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到了中、大班孩子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学前班时孩子就能完全独立的完成作品了甚至会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了。

当然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在活动中的要求也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而定。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除了降低要求外还要耐心帮助和指导,并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行。特别是刚开始学习的孩子首先应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特别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动手(老师不帮、不替、只做引导和启发),那么家长所看到的作品可能会与他们的期望值有所差距。如作品不干净、不漂亮,不精致、不完整等。家长也许就会觉得比较失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家长沟通,尽量与家长达成共识,让他们理解孩子的动手能力、技能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慢慢地进步和提高,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我们在教学中总担心家长不满意的压力就会减小。其次,老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能力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征得家长的配合,让孩子在家多多练习。必要时家长予以指导。因为孩子仅在幼儿园

一、两次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手工活动 篇6

一、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

幼儿的学习发生在与周围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师是环境的设计者,是利用环境因素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工程师”。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创设丰富的变化、新颖的环境,引发幼儿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的欲望,从而使其主动投入玩具制作活动中去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环境的创设应至少体现三方面的特性:一是环境内容的丰富性,即可运用多种材料丰富幼儿的制作表现手法,以激起幼儿的愉悦、欣赏之情;二是环境内容的新颖性,即每隔一个时段应有意识地投放一些新的玩具材料,陈列一些新的自制玩具作品,以引起幼儿对新颖物体及材料的注意与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构建其他物体,增加幼儿的制作兴趣;三是环境内容的可欣赏性,即在引导他们欣赏时,要将视线引向制作的方法上,使幼儿对成品中的点、线、形、色有个整体的感受,而这些正是制作的关键和魅力所在。

二、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

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就是教师适时介入幼儿之中,以同伴的角色与幼儿交谈,使幼儿受到启发、影响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在这样两种情况中运用较多:一是幼儿碰到困难求助于教师时,此时教师应不急于马上给予答案,而是介入幼儿的操作,与幼儿共同探索、观察比较,让幼儿自然地获得直接体验,掌握技能,发展想象力、独立性和坚持性。二是幼儿转移主题或半途而废时,此时教师应同样用同伴的口吻,鼓励幼儿坚持到底、获得成功。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旨在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宽松、和谐交流与沟通的氛围,并通过这种氛围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适度适当的指导策略

依据幼儿自制玩具活动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适时,更应适度和适当。所谓适度指导,指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应充当一名“二传手”的角色,在接到幼儿的求助信息时不急于将答案抛出,而是恰到好处地向幼儿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给幼儿留下思考和解决的空间,让幼儿自己成为问题的最终解决者。这不仅能使幼儿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且能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根据这一原则,教师的指导应旨在“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充分去探索”,而切忌以过多的语言和示范“制造幼儿统一的经验”,干扰幼儿的创作思路,抹杀幼儿的想象空间。

1.帮助幼儿选择制作主题。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应当帮助幼儿选择一些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比如玩具动物、娃娃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有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动物、娃娃等,有的孩子甚至能将玩具内部的构造通过想象制作出来。

2.鼓励幼儿用手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孩子在不能流利地说话,不能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需要另一种表现形式,手工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以及表现色彩的不同性质和象征的意义。

四、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

所谓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就是教师通过强化幼儿的点滴成功和优点,使幼儿受到暗示,驱使其积极上进、不断成功的一种教学策略。采用这一策略时,教师必须注意进行多方面的暗示,以利于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启发与发展。暗示内容可以包括:

1.发展新技能的暗示。当教师发现个别幼儿运用了与众不同的构造方法时,就可以鼓励他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新方法的演示。这同时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促使他们自然地学到了新技能,增加了表现作品的新方法。当然,教师自己也可以经常给予幼儿新技能方面的暗示,以帮助他们在自由结合自制玩具中积累构造方法,不断发展构造技能。

2.发展想象、创造能力的暗示。当幼儿的作品完成时,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应给予想象、创造方面的暗示。如有位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完成了“拨浪鼓”的制作,教师及时请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在肯定他动脑筋的同时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让拨浪鼓更漂亮些呢?”这一问题实质就是在给幼儿一定的暗示,促使其继续想象与创造。

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充分依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活动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既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独立操作,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湖光幼儿园)

提高幼儿手工活动质量的有效方法 篇7

一、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积累手工制作素材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优秀作品 ,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这是手工教学活动的开端,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丰富知识经验,让其能反映在作品中。

2.收集各种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尝试手工制作。教师要收集一些空瓶、空罐、纸箱、纸盒等废弃材料, 投放到美工区,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让幼儿接触和摆弄它们。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会逐渐发现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表现特性,并会通过想象尝试塑造作品,从而培养幼儿进行制作和创作的兴趣。

3.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获取创作灵感。手工创作的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身边的废弃物,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如树叶、花、石头、贝壳、泥土等。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多提供丰富的范例,开拓幼儿的思维。丰富多彩的范例,可使幼儿充分感受美,积累感性经验,并从中受到启发。此外,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种成品、半成品范例,也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

5.将各种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可选择学科交叉中相关联的知识点, 引导幼儿把不同的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训练幼儿的新奇想象力,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素材。

二、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物体形状的 记忆

教师可以让幼儿多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学一学,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使幼儿对塑造的物品有深刻的体会、感悟和了解,帮助幼儿丰富表象。如, 在指导幼儿制作动物造型时, 教师可通过立体模型或多媒体演示供幼儿观察动物的形状, 启发幼儿思考:这个动物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怎样的?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等等。同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帮助幼儿加深对动物形体的记忆。

三、帮助幼儿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1.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例如,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剪出图形、学会基本的折纸技巧、粘贴简单的泥塑技能,等等。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才能运用简单的形体自己拼装和创造。在综合性的造型活动中, 幼儿除了要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外,还需学习切割、连接、装饰等技能,以此培养幼儿对材料性质的形体直觉能力及对空间的认识能力。

2.给幼儿多提供练习的机会 ,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教师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 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连接与协调。

四、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制作

1.明确目标。在成人的手工活动中,其目标是很明确的,但幼儿不同。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将制作目标明朗化, 引导幼儿紧扣目标进行构思、创作。

2.设计构思。幼儿明确了目标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想制作物品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 因素进行全面思考与设计。

3.动手操作。在幼儿进行制作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递增的原则,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手工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篇8

一、在对材料的观察、思考、选择、裁剪中发展幼儿思维, 启发智慧, 发挥想象力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有泥工、纸工、布贴、编织、刺绣、自然物剪贴、折纸等。而手工活动的材料也是极其丰富的, 对于每种材料的性质和作品之间, 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 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运用这些联系和规律正是发展孩子创造能力, 开发孩子智慧的钥匙。

进行手工教学时, 我并不急于告诉孩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而是让孩子先认真观察, 发挥想像, 说说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你想选择哪些材料来制作。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这个材料成为作品, 应当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比如, 在教孩子学习“编手绢”时, 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的“手绢”是怎样做的, 用什么材料来做的, 得出用“纸条”编出来的结论后, 再让幼儿尝试纺织。通过共同探讨, 幼儿就能很顺利地掌握“编织”的本领了。在此基础上, 我让幼儿仔细观察, 发挥其想象力, 编出自己喜欢的花手绢, 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到大班后期“立体纸工”时, 我改变了以往由老师准备材料的做法, 让孩子们带来很多大的挂历, 学着裁下长方形, 扇形、圆形, 制作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 一座座别致的小房子。尽管有的孩子做出来的“老鼠”比“猫”还大, 有的裁了一次又一次, 把一张很大的纸弄得支离破碎, 但经过多次启发、思考、尝试, 幼儿已知道扇形能做锥形的帽子, 长方形能做到圆桶的身体, 有的还注意到挂历图案的巧妙运用, 通过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为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给幼儿制作的基本方法, 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再经过老师的启发诱导, 他们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在手下展现出来。幼儿在教师传授技能的情况下, 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如我在小班利用孩子们印过手印画的彩纸进行撕贴教学, 示范时, 我只讲解了撕圆形、长方形、三角形, 拼贴成小娃娃的形象及其动态, 其它的由孩子自己去发挥。中班幼儿在设计“泥塑挂盘”时, 我只让孩子懂得用彩色橡皮泥可以在快餐盘上进行立体塑造, 方法是中间用大图画作为主题, 四周用细花边装饰, 并注意内容的关系, 色彩的搭配, 至于做什么, 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去创造。孩子们的作品可谓丰富多彩, 如房子、汽车、动物、植物, 等等。大班的刺绣是较难的, 而且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根本无法完成示范作品, 我就在画好的底样上只讲解了斜线、曲线、点、面的绣法以及怎样穿针打结, 并具体示范, 让孩子把作品带到课外凭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样, 孩子们可以仔细观察想象, 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三、用丰富多彩的实物使孩子充分感受美, 进而表现美, 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传统的手工教学总是崇一个实物、一个范例, 再根据范例逐步示范讲解, 这可能有助于孩子对作品的掌握, 但就培养创造力而言, 丰富多彩的实物和作品更可以使孩子充分感受美, 积累感性经验, 并从中受到启发。此外,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作品也有助于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 使孩子完成作品各具特色, 玩起来也特别开心。如教孩子制作树叶贴画, 我就准备了“小猫钓鱼”“老鼠航海”“狐狸吃葡萄”“跳舞的小人”“猪八戒吃西瓜”等多幅作品, 还从电脑中寻找到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幼儿欣赏, 使孩子充分感受树叶贴画的艺术魅力。即使是单一折纸教学, 我也尽量让孩子通过自己观察、探讨, 尝试, 得到制作的方法。并启发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贴在背景图上构成不同的画面。到了大班,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折纸技能, 我就让他们各显神通, 合作完成大幅折纸主题画, 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四、提供动手机会, 重在参与, 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创造力

对于手工活动的效果而言, 如果教师给孩子做好了一切准备, 只是让孩子照样子折、画、贴, 孩子们的作品可能会整齐、漂亮, 但幼儿手工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 还要发展孩子的能力, 培养其创造性, 其实更重要的是动手过程, 而不是结果。

几年来, 无论是小、中、大班, 我都给孩子们设置不同程度的做做玩玩活动角, 大班还用各种月饼盒设计制作了一个可放材料, 可贴作品的“小巧手”, 平时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让孩子在自由活动时去摸摸、试试、做做。俗话说, 熟能生巧。只要孩子愿意尝试、喜欢尝试, 他就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纸可以贴成平面画, 也可以做成立体玩具, 只要认真去做并能制作出一定的作品, 我都给予表扬, 而不论作品好坏。

五、推陈出新, 师生共同努力, 不断创造

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 教师自己就要有创造的意识和才能, 平时我总是注意书报杂志、衣着服饰、居室布置等, 收集手工制作的材料并触类旁通, 寻找灵感。如在“快餐店”吃饭时看到洁白轻巧的泡沫盘, 联想到商店里的工艺推盘, 便有了“泥塑挂盘”的教学设计;看到电视里的“奔奔汽车”, 就设计了用各种形式的物品制作变形汽车的创造。通过师生的共同创造, 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 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摘要:通过对手工活动在培养幼儿创造力中所起的作用的总体分析, 然后从对材料的分析认识到制作方法学习进而自己实际动手操作, 最后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升华。充分阐述了手工活动对于幼儿创造力培养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手工活动,创造力,幼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牛津家训全书.新世界出版社, 2010.

[3]吕云龙, 孙法义.培养孩子创造力的60种方法.朝华出版社.

[4]胡芳.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珠海出版社, 2001.

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心能 篇9

幼儿的责任心主要表现为认真完成成人交给的任务, 完成日常生活规范所规定的义务, 以及对同伴和集体的事所采取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等等。而当今的孩子, 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生活在蜜罐里, 是父母的宝贝, 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一切都有家长包办, 养成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的性格。幼儿缺乏责任心的现象非常严重, 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而认为应该让父母帮他做。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 上幼儿园忘了带东西, 也怪爸爸妈妈忘记给他拿。幼儿期是责任感的萌发期, 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 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而手工活动事情繁杂, 能从多方面体现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怎样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探讨:

一、在手工活动中加强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责任心以意识为基础, 没有是非标准。我们可从幼儿一日的生活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让幼儿明白什么事应该做, 什么事不该做。而手工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如:在制作草编的手工活动中, 提前一周准备幼儿喜欢的草编图案, 让他们先观察, 然后幼儿制作, 当他们看到其他幼儿做出的各种漂亮的草编图案时产生了羡慕之情。我看在眼里, 喜在心头, 随机与他们进行谈话:“你们也想动手做吗?可没有彩色的线怎么办呢?以后老师布置给你们的任务能完成吗?”“老师, 下次我一定记得带你布置的东西。”……通过这一活动, 他们觉得只有认真完成任务, 才能更好地参加各项活动。在手工活动中不只是让幼儿明白了要记得带老师布置的东西, 还让他们学会了收拾各种物品、注意卫生、不乱扔纸屑、不妨碍别人、完成作品及各项任务等, 教育幼儿努力做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样不但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也有助于幼儿做出相应的责任行为。

二、通过树立榜样, 培养幼儿的心能

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 也是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手工活动中, 有许多行为能体现一个人的责任心, 如:准备好老师要求带来的材料;管理和收拾好自己的工具;把手工活动中产生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完成一幅作品等。幼儿会从这些方面模仿老师和同伴的行为。老师就要在各方面为幼儿树立榜样, 从而培养其责任心。

1. 教师的榜样作用。

幼儿与老师每天朝夕相处, 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因此, 老师处处都应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 用强烈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幼儿。例如:手工活动后, 幼儿正在活动室里玩游戏, 我忽然发现垃圾桶外有很多碎纸屑, 强烈的责任心使我不由自主的蹲下就捡。这时小朋友好奇的围了过来, 问我干什么, 我说地上有碎纸屑, 我把它们捡进垃圾桶, 话音刚落, 正在游戏的孩子也四散开来, 在活动室里到处捡垃圾, 直到活动室里变得干干净净, 我叫他们回座位休息, 才停下来。在这之后的手工活动结束时, 幼儿总能和我一起把活动室收拾干净。

2. 同伴的榜样作用。

同伴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老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积极评价和鼓励, 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如:在纸工课上, 优秀的幼儿仅在剪、折、粘、贴上都做得细致, 还会收拾自己的工具, 把废纸都扔进了纸篓, 这时的老师不妨表扬一下这些幼儿:“你们看, 这是静静小朋友做的灯笼, 多漂亮啊!”“这是彬彬小朋友剪的, 线条可真直。”“妮妮把剪刀和胶水都收好了。”“可可这里没有一片纸屑了。”我刚说完, 就听到有小朋友说:“老师, 你看, 我做的比他的好看。”“老师, 我也要慢慢剪, 剪漂亮点。”“老师, 我可以请他帮忙吗?”“老师, 我也收好了。”“老师, 我这里的纸也捡干净了。”……此时, 小朋友们做得比刚才认真多了, 好像在暗自比赛呢。

三、开展分工合作的活动, 培养幼儿的心能

在分工合作的活动中, 必定有分工还有合作, 而分工表示各有各的任务, 只有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才能更好的合作, 从而完成一个活动。在手工课上, 开展分工合作的活动, 分给每个幼儿具体任务, 督促幼儿努力完成任务,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在主题活动“我爱家乡”中, 我带幼儿开展了一个“美丽城市”的手工活动。这个手工活动是一个分工合作的活动, 是由幼儿一起来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通过孩子们的讨论, 先确定好了城市建设的轮廓, 再把幼儿分成了三组:构建组, 负责用废旧盒子搭建各式各样房子;绘画组, 负责画出马路、动物园、公园、人及所有的小花小草;剪贴组, 负责剪贴车子、大树、路灯及收集来的动物图片。在活动中, 大部分幼儿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只有剪贴组两个幼儿没有认真做好自己的事, 总是去看别人建好的房子。活动快结束了, 构建组和绘画组都已完成, 剪贴组的车子才贴了一辆。我带孩子们一起欣赏这幅作品, 问他们:“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许多孩子说:“马路中间太空了。”“车子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剪贴组的一些孩子说:“涛涛和宇宇他们没有剪。”他们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和孩子们说:“只有我们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 我们的城市才会更美丽。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吧!”孩子们一起动手, 一会儿, 马路上多了许多车子, 城市也变得更美丽了。这会儿, 涛涛和宇宇是做得最认真的。课后, 他们还和老师说了对不起, 以后会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个活动, 通过分工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 通过合作让幼儿明白了责任心的重要性。在手工课上, 我们还经常分小组开展活动, 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较大的作品, 表扬完成得好的小组, 让幼儿争先恐后地完成好作品, 争取得到表扬。这样的形式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手工活动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手工制作,创新教育

幼儿手工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和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各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对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对结构、比例、空间、位置等要素的感知与理解,对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致的好习惯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积累知识经验,为手工制作提供素材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和社会。通过多渠道丰富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扩大其知识面。经常带领孩子走出教室,通过散步参观等方式,接触公园、动物园、商店、街道等幼儿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动物、植物、建筑、车辆等等,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

(2)引导幼儿欣赏手工制品。首先,欣赏不同材料制作同一主题的手工作品,如纸卷菊花、果冻盒菊花、毛线菊花、包装带菊花等等;其次,欣赏一种材料制作出不同主题的手工作品,如一次性盘子可以做母鸡、孔雀、金鱼等手工作品;再次,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各种形象的作品,如带领幼儿参观各班用果壳、麻绳、布等废旧材料布置的主题墙面。通过欣赏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在造型、色彩、材料形成的选择和组合上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激发了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

(3)集废旧材料,引导幼儿联想。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注意收集手工材料,比如树叶、贝壳、随手丢弃的盒、瓶、纸等。然后组织幼儿谈话,启发幼儿思考:饼干盒可以用来做什么?有的想象成汽车、有的想象成帆船、有的想象搭建楼房等,使幼儿获得不同的启示,培养灵活的创造性思维。

二、提供培养创新意识的环境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首先,确定手工制作的主题后,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将收集的有关主题的图片、图书、录像等资料分类计数,布置一个“资料馆”。幼儿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阅读“资料馆”的图书、图片,相互交流各自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对主题充分地感知,为下一步制作做铺垫。其次,提供手工制作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的操作材料,使孩子们通过更多途径投入到手工制作的活动中,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探索中独立获得制作经验。再次,让幼儿一起参与设计和布置外墙环境,商量如何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2)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在制作活动中,不能用一些条条框框束缚他们,应该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材料制作的机会和创作时间。帮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使其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特征。

三、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思考

(1)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在组织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要改变以往的机械方法,采用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方面,不要刻意去教制作技巧,而是让他们在创作中不知不觉地积累形成技巧。在制作活动中,要注意运用适当的范例进行启发引导。例如,制作“螃蟹”时,出示一只用一次性饭盒、夹子制作的,另一只用一次性盘子、吸管、叉子制作的。这两只“螃蟹”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对制作螃蟹的材料孩子们议论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自主探索,迁移经验。为了使孩子们能够继续尝试其他材料的制作,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的美工区投放各种材料,给幼儿继续探索提供条件。此外,要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的制作方法,当孩子们将各自带来的材料摆放在桌上时,他们兴趣盎然地讨论着:用橘子、泡沫、月饼包装盒等做螃蟹的身体,用牙签、生日蜡烛等做螃蟹的八只脚,用小铲子、冰糕棍等做螃蟹的两只钳子。通过交流,扩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幼儿的经验,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了创作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

父母的参与会增强孩子的创作热情,通过家长会请家长观摩手工教育活动和家长交流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手工制作对幼儿的作用。另外,孩子的创作热情感染了家长,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通过巧妙构思、精心制作而成的手工艺品,家长们无不感到惊叹,纷纷加入到孩子们的创作中。每次手工制作活动中,都把教育内容书面告知家长,提出配合的要求,还要经常开展亲子趣味手工制作活动。家长提醒幼儿收集废旧材料,有了新的想法,随时可以动手制作。但是,要强调制作过程尽量由孩子独立完成,家长不能处处代劳。要更多地给予鼓励和称赞,实现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锻炼孩子们的合作制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亦丹.幼儿大班手工制作教学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3).

雾霾·手工·梦想环保小分队活动 篇11

我搭徐若笑的车去的白塘公园,到了以后发现一共有六个人:刘宇晗、覃树宁、张子航、黄昱皓。徐若笑把我们分成三个小组,我和她一组,她说谁捡的垃圾最多就有奖品。

公园里虽然有许多垃圾桶,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把垃圾扔进去,偏偏走到哪扔到哪。我们从门口开始捡:花丛中、草丛间、树底下……我们捡遍各个角落,捡到了不少垃圾。不过捡垃圾也不容易,好几次我以为是垃圾,走近一看,结果不是杂草就是下水管道露在外面。后来男生们居然说要翻垃圾桶,我说翻垃圾桶捡垃圾不算。不过他们也只是开玩笑罢了,怎么可能真翻呢。

后来我和徐若笑说起话来,家长们说我们不是来捡垃圾的,是来聊天的。我很生气,心想我们捡了不少垃圾了,聊会天又没关系。后来妈妈说:如果你是清洁工,你说话的话会影响别人,还会影响手里的工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马路上或车多的地方)。唉,原来捡垃圾也不容易呀。

查看成果的时候到了,刘宇晗说捡的比我们多。我说你们捡的是大垃圾,都是瓶子袋子罐子之类的;而我们捡的都是小垃圾,比如糖纸饼干盒餐巾纸之类的,面积看起来当然比你们的小了,但数量不比你们少。徐若笑连声附和,最后评定我们组是冠军。我拿到了奖品:一支白色的圆珠笔。

通过这件小事,我有个愿望:地球只有一个,希望大家从小事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环境,不然我们的地球就game over了。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星湾学校陈晓萍老师指导)

手工活动 篇12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幼儿,手工活动

一、在自主感受、选择材料中发展思维能力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纸工、泥工、编织、布贴、剪贴、自制玩具等。其中纸工又有折纸、剪纸、撕纸、立体制作等。而自制玩具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许许多多的废旧物都可以成为自制玩具的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每种材料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开拓、提高、发展幼儿的思辨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教师无须直接告诉幼儿需要什么材料来制作,可以先让幼儿进行独立思考。

如我们要做一个娃娃,需要什么呢? 幼儿会根据已有经验来选择什么材料。有的幼儿认为需要布、棉花,有的幼儿认为需要纸,有的幼儿认为需要橡皮泥,有的幼儿认为需要毛线,等等。然后,我们提供这些材料,让幼儿思考: 如何用这些材料制作娃娃呢? 他们有的尝试用布来粘贴,有的尝试把纸卷起来做立体娃娃,有的尝试用橡皮泥来塑造。虽然他们的制作不一定成功,但是慢慢地幼儿发现: 布粘贴比较简单,要用针线缝制比较麻烦,平面的纸可以粘贴成立体的图形,橡皮泥可以塑造各种东西……这样幼儿就慢慢形成了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也增加了对生活中各种材料性质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能独立的、更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材料。

再如,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思考: 树叶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 一片普通的树叶,其实是千变万化的,小片的圆的树叶可以拼贴成小鸡,细长的可以拼贴成小船,大片的树叶经过修剪可以拼贴成金鱼、乌龟、蝴蝶等。这时,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在观察思考中了解到树叶的特性,学会了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丰富了生活经验,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自由观察、拆装范例中增长知识

以往手工活动教学中,教师会先做好范例,让幼儿观察感知,形成制作的方法,而范例会被闲置一旁。幼儿看着范例,尽管教师讲了一遍又一遍, 幼儿还是不会做。现在改变方式,让幼儿拆一拆、看一看,发现制作的秘密,这样,幼儿从拆、看中找出制作的方法,教师再稍作技法指导,幼儿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比如,在制作折纸大树时,我们先给幼儿提供一些折好的大树范例,让幼儿观察,并拆开看看是如何折的,分几步。幼儿拆开好, 能看一看折痕和步骤,互相讨论一下,再发给幼儿各种彩纸,让幼儿试一试,从折中,幼儿发现折多折少会影响树头的大小。这样,对于范例我们就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幼儿也从中享受了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三、在大胆想象、创造作品中提高探究积极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教学任务之一, 对幼儿来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教师应抓住一切契机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启发和指导,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拓展, 让幼儿独特的想象充分表现出来。

比如,一些简单的纸条,展开拼贴可以成小河、高楼、各种图形等,卷起来贴可成一些小动物,也可以成卷纸娃娃、其它纸卷画等,竖起来拼贴也可以做成迷宫、立体画等。在制作这些时,我们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运用其它辅助材料来完成造型。如想做伞,你想用什么材料? 如果想做小动物,你又想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式来实现你的想法? 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引领,又留给了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幼儿都能自发地进行创作,再创作,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

四、在欣赏、评价作品中获得灵感

幼儿之间也需要互相学习,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般幼儿都比较喜欢手工活动。幼儿会觉得手工好玩,如果是很枯燥的说教版教学,幼儿只会厌弃,很难产生真正的兴趣,更不会有主观的能动性和趣味性。分析幼儿在手工教学中的特点和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很愿意在自己的一些创作中夹杂进自己的一些理念或者意图,或者他们本身的一些理解。七巧板,变形金刚,还有一些精彩的拼图是很能吸引他们的眼球的,粘泥、彩纸,使幼儿觉得有趣味性,好玩,他们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把他们塑造成型,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从而获得一些更积极的心理以及情感上的体验。而且他们非常善于模仿,一般通过简单的模仿后都能学会操作的技能,有的稚拙一些,有的通透一些,但是这些都能培养幼儿的智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

上一篇:人文景观下一篇:黄芪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