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绽放异彩

2024-06-06

让乡土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绽放异彩(通用5篇)

让乡土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绽放异彩 篇1

让乡土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绽放异彩

——农村幼儿园手工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初探

【摘要】:《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手工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种美工活动,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来学习制作多种多样的作品,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的手工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使幼儿的好动、好奇的心理得到满足,不但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同时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关键词】:手工活动 乡土资源 教学手段

今年3月份,我园有幸成为教育部攻关课题“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研究”的实践示范基地园,于是我园结合省级规划课题《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对提高农村幼儿美术素养进一步进行了重点研究,我们选择了多种乡土材料,生动活泼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农村特色手工活动,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并真正感受到身为农家孩子的无穷乐趣。

一、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展手工活动的宝库

1、巧用农村“乡土”材料

在农村,只要你走进大自然,你就会发现山林间的树叶、毛竹、野果,田野里的瓜果蔬菜、稻草麦杆,河滩上的沙子石头„„,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工制作材料,这些天然材料以它们独特的优势胜过市场上的手工制作材料,归纳一下,它们主要有以下三大优势:

(1)采集方便。在农村,可供幼儿手工制作的材料不仅随处可见,采集也十分方便。如秋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到附近的田野里捡落叶、采野果;可以从自家地里取来萝卜、蕃薯、芋艿、红薯;„„

(2)加工方便。以上这些材料不仅采集方便,加工起来也十分方便,如:萝卜、薯类、瓜类,它们肉质鲜嫩,便于幼儿雕刻、造型;棕榈叶、竹片,呈条形状,又加上柔韧性好,非常利于编织;树叶、干草,经过处理平整,接触面大,便于粘贴。小粒干果因其粒小,粘贴时十分利于造型;鹅卵形状各异,绘上色彩,就可折制成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动物;粘土也同样,只要将捏制成形的半成品晾干后,可以象鹅卵石一样绘上各种鲜艳的色彩,成为一件不错的手工作品。再如一些鲜嫩豆类、瓜果,由于质地鲜嫩,便于穿刺,利用竹签进行三维搭建造型十分便利。

(3)变废为宝。因为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新生事物,对同一种物品的专注时间很短,可以说他们时刻在搜寻不同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永远是没玩过的东西最有吸引力,哪怕是一个小小纸片、一个瓶盖。这样孩子玩的东西需要频繁的更新换代,而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充当孩子玩具,既经济实惠,又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增加孩子的活动兴趣。在农村,可供幼儿手工制作而又不花钱的材料大致有:农作物收割后的秸杆,如稻草、干果的一些外壳,如花生壳、瓜子壳;各种蛋壳,如鸡蛋壳、鹅蛋壳、鸭蛋壳;还有农村来料加工所剩余的小材料、碎布头等等。

大自然毫不吝啬,它给了我们这么多丰富、可贵的自然资源。它之于一般性的手工制作选材更广,制作方法更为简捷,艺术效果也独具特色,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富有趣味的创作中提高审美、选材的能力和手工制作技巧。

2、妙用祖辈家长资源

也许有人认为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没什么本事,可当你有心走近他们的时候,你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中也有许多能人。在我园大多数是留守幼儿,他们整天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

起,在许多祖辈家长中有的就是剪纸能手,一张纸他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形象;有的是来料加工专业户,他们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将这一资源利用起来,对农村孩子的手工制作能力提高是很有帮助的。我园就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将家长这一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了起来。

“请进来”,就是把有手工特长的家长请到幼儿园,给孩子们作有关手工制作的介绍,并与老师一起指导幼儿开展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走出去”就是发动幼儿请教自己的家长、邻居,拜他们为师,学习手工制作。

3、多角度思考手工制作的造型

为了更好地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有效发挥手工制作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手工制作的造型并考虑如何对手工制作活动予以拓展延伸。如:在制作活动中利用大白菜、苹果、梨子、南瓜、西红柿等制作果蔬娃娃。幼儿剪贴头发、眉毛、眼睛、嘴巴。将这些果蔬娃娃制作的栩栩如生,俏皮可爱。利用萝卜、胡萝卜做一艘轮船。利用拉瓜制作大白鹅,利用花生制作小鸡,土豆作成的刺猬、鸭子、鸵鸟。一个个形象逼真,尤其是制作《小胖墩》的时候,利用水蜜桃天然的颜色、皮薄肉厚的形状做儿童那胖乎乎的小脑袋。为了突出肉墩墩的可爱的形象用双黑豆做眼睛,鲜红的枸杞子做嘴巴,花生仁做耳朵,肥短菜椒做身体,使他更加可爱,稚趣逗人。如《三个和尚》是利用光滑的土豆做和尚的头部,瘦和尚选用窄长的土豆做头部,胖和尚则正好相反。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的能力大增,同时也启迪孩子们的智慧。

二、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指南针”

1、循序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所在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一个从高到低的逐渐发展的过程,其运用材料的能力也同样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幼儿离成熟还相距甚远的时候,任凭怎样灌输,也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因此,手工活动的安排和设计,一是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认识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二是要了解手工活动不同内容的要求、规律,以使所进行的活动真正地能为幼儿所接受,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从事创造的和再创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

首先,要考虑幼儿的生理特点,三四岁幼儿大肌肉发育已良好,而小肌肉的发育明显地低于五六岁的幼儿,他们手部小肌肉还不够灵活,使用剪刀和做较精细的手工存在着困难,但随着身体的正常发育和适当的练习,幼儿对大小肌肉的控制能力逐渐提高,手眼协调性也逐渐增强。幼儿手工的活动内容根据这一特点,选择那些幼儿能控制并有助于他们小肌肉发育的活动内容,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不会出现操作困难而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幼儿思维的流畅性,丧失创作的欲望,相反他们在活动中能得心应手,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如:泥工活动,小班幼儿由于能力所限,对用橡皮泥制作成型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即使有的幼儿会自己搓成圆或其它形状,那也不一定是预先想好的,他们只是觉得玩橡皮泥有意思,从玩泥中得到快乐的感觉。因此,可以引导幼儿从玩的过程中来诱发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如:当幼儿团圆后,启发他们对团出的大小不同的圆进行想象:“小圆糖”、“元宵”、“皮球”、“西红柿”、“苹果”„„“元宵”压扁成了饼干,西红柿压扁成了“烧饼”,烧饼上可以手指“芝麻”、“饼干”上可以用玩具“印花”„„这样,虽说幼儿只学习团和压扁这两种技能,但也能进行简单的创造活动了;中班幼儿因其能力的发展,可增加捏边、压坑、连接等技能,创造的内容不断随之扩大大班幼儿可掌握伸拉、挖等技能,这样随着生理的发展,幼儿技能不断提高,创造经验日益丰富,最终,使幼儿借助所掌握的技能更好地进行创作活动,促使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其次,要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年龄小,创造性思维处于萌芽阶段,特别是思维的灵活性和精确性水平较低,且兴趣和注意持续时间较短,在活动的安排上,应由易到难、由

简到多,一次活动进行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幼儿感到困难而失去创作的兴趣。内容虽浅显,但一样能达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小班幼儿用彩纸做撕贴活动,有的幼儿撕出一大块花布;有的给小兔撕出细细的青草地;还有的撕出一片片小树叶„„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幼儿用相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作品,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随着幼儿心理的成熟,中大班幼儿可以把撕贴与拼图、折叠、制作结合起来,使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使思维的灵活性、精确性得到训练加强。

最后,还要注意手工活动自身的操作规律。手工活动在幼儿园一般有纸工、泥工、制作三种类型,而每一类又有不同的内容和技法,单纸工活动中就有撕纸、剪纸、折纸、拼贴、编织、缠绕、造型等,而制作的内容更是繁多,若要把每个内容、每种方法都教给幼儿,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要找出对象的基本学习规律,便于幼儿掌握和操作,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创造思维活动,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因而,幼儿手工活动要从最原始的基本形体、技能入手,就如同一个木匠,只有其具备了刨、锯、钻、凿等木工技能,才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桌椅、橱柜等。以折纸为例,小班幼儿从基础入手,学习对角折、对边折后,可以由此展开创造,如:将长方形对角对边折两次后得到锥形,它可以成为“胡萝卜”,也可以成为“大树干”,将锥尖往上折,根据折出的长短,可变成天鹅、兔子、孔雀,将锥尖朝前折又能变成大象、木鸟、手枪等。在小班学习的基础上,中、大班幼儿再学习中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折等基本折法,然后积极探索每种折法的新变化,使幼儿思维不拘于固定的模式,最后学习组合折的方法,使思维更加丰富和开阔。可以看出,每一次新内容的操作练习,对幼儿来说都是创造活动,幼儿在前一个创造活动的基础上,再进行高一级的创造思维活动,它带来新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新的、更好的、更丰富的创造思维和作品。

2、组织指导的开放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原则

在手工活动中,教师的组织要灵活、机智、开放,遵循幼儿自发创造的原则,在充分激发幼儿潜意识创造思维的同时,渗透着理性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这就是组织指导的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地组织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对实物或范例的欣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但不能提供让幼儿模仿的对象,有关幼教专家指出,模仿不是创造,要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法探索实践,如,纸盒造型中,鼓励幼儿将纸盒横放、竖放、或是几个拼在一起,或添上其他材料来想象,这样,幼儿会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可以设计出楼房、汽车、机器人等,使幼儿的思维具有自己的独创性。

开放性地组织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感到安全、满足,注意力能更集中地放在材料的创作上。因此,在活动中,要给幼儿充裕的时间探索材料,至于将要制作的物体的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幼儿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

开放性地指导活动,能促进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在活动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创造性思维也会受到阻碍,结果,要立即给予帮助,使思想得以畅通。这种帮助不是直接告诉解决的办法,而是提供创作线索,帮助幼儿继续创作思维。如:当幼儿对一个饮料瓶束手无策时,教师拿着它模仿飞机(或小鸟)飞行动作,问:它象什么?让幼儿进行发散思维,然后再启发幼儿?还缺少什么?或还要添上什么呢?这样,通过向幼儿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促进了思维的流畅性。

开放性地指导活动,还能增进幼儿思维的精确性。在活动中,开放性体现在尊重幼儿的创造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不强求统一。能力强的幼儿,对其作品可在独创性的基础上,提出更高一级的要求,如:能考虑到作品的细节部分,使思维活动精确、细致;能力弱的,要求相对较低,在用语言提示的同时,还可以用动作帮助理解。如:将幼儿做的蛋筒帽戴在头

上,让其观察:为什么它容易倒下来?怎样才能戴得稳?这样,幼和在对作品的改进中,思维的精确性也得到了加强。

3、评价的积极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潜在动力

积极的评价是正面的、鼓励的,以表扬、激励为主,将不足之处以建议的形式反映给幼儿,让幼儿对自己有信心,对创造有兴趣,并能激发下次创造活动的积极欲望。

作品展示是一种积极评价的方式,它使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肯定。在展示中,幼儿尽情地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听取同伴的意见、评论,同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给同伴或成人看时,他是多么地开心和自豪,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对创造活动的兴趣。

积极的评价,不是对幼儿的作品作竞赛性的比较和评比的,以免挫伤幼儿的创造热情。如:两名幼儿用同样的材料而做出不同的作品,对他们的比较最好从构思上进行,而不是谁好,谁不好或谁更好。因为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散性,它所需要的就是产生多种的答案,以开阔人们的思路,幼儿作品的多样性是创造性思维发生作用的结果。如果总是对幼儿的答案进行评比,就失去了创造性的意义,也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会对自己的答案产生怀疑,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有的幼儿作品非常突出,教师不一定要表扬他的作品比别人都好,可以指出具体的优点,表扬他爱动脑筋,能想到自己以前没想到的新的办法,从而促进其他幼儿创造思想的活跃和发展。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有谁可以帮他们一辈子呢?坚持要孩子自己动手,不仅是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并对孩子们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创新精神是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0.9.颁布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01.基础教育司

通讯地址:宝应县柳堡镇芦村幼儿园 联系电话:0514——88461729

让乡土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绽放异彩 篇2

一、精心预设, 积蓄生成

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 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形成弹性化方案, 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 遇变不乱。

如在教学《伤仲永》时, 分析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按照预设, 其原因是“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以至于“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有个学生却说仲永长大后不学习才是他“泯然众人矣”的真正原因, 他应该对自己负全责。我静心细想, 解释道:“方仲永满足于自己先天的才能, 没有继续后天的学习, 使自己最终‘泯然众人矣’, 他自己应负责任;他的父亲只看到眼前的小利, 带着他四处拜访, 不让他接受后天教育, 其父应负主要责任;邑人得知他年幼能做诗后, 以好奇的心态邀请他父亲带着他参加宴会, 花钱请他做诗, 使其父想到利用他的才能来生财, 因此邑人也应负一定的责任。”这样, 学生的提问受到了尊重, 教师的回答也得到了认可。整个课堂动态十足, 充满着和谐的气氛, 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 诱发生成

教师可通过实物、音乐、图画、影视等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情境, 让学生在美妙的情境中学会体验、学会思考、学会想象,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 个性得以张扬。

如在教学《金色花》时, 课前我播放视频, 展示一组母子的生活照片让学生欣赏。通过情境导入, 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出亲情、母爱的话题。接着出示泰戈尔的图片和简介, 让学生走近泰戈尔, 认识泰戈尔。还播放了课文的配乐朗读视频, 引情入境, 陶冶学生的身心, 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快下课前, 还播放《感恩的心》视频音乐, 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歌唱, 学会感恩。这样的情境创设, 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促进课堂资源的有效生成。

三、质疑探究, 推动生成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倡导学生积极质疑探究, 建立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灵活自由、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这样, 学生的求知欲才会被激活, 课堂才会不断生成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 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 有一个学生问:“孔乙己穷困潦倒, 可身材高大的他为什么不去找工作呢?”我提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了什么?”学生说:“‘站着喝酒’, 说明他生活贫困, 经济拮据, 地位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 说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硬摆读书人的架子, 唯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我接着问:“他的长衫‘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说明他有怎样的思想?”学生回答:“说明他四体不勤, 好逸恶劳, 爱面子, 总想摆读书人的臭架子。”我总结说:“孔乙己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所以, 他骨子里总是鄙视劳动, 鄙视劳动人民, 认为自己再穷, 也总比干体力劳动的强, 而不肯去找工作谋生。”对学生的质疑, 我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而是在质疑中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多元的理解, 让学生在层层深入、自读自悟中发现、生成文本意义。

四、捕捉细节, 有效生成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关注并恰如其分地处理课堂细节, 才能使课堂变得魅力无穷。

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 我正和学生一起欣赏“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突然发现有一个学生不听课, 便生气地走到他的身边。这时, 映入我眼帘的赫然是一幅简笔画:近处的烽烟, 远处的夕阳, 绵延天边的大漠。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 横的是河, 圆的是落日。简约的线条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原来他正在画他所感悟到的画面。我很高兴, 把他的画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夸他会学习, 能边学边想象诗中意境, 把诗变成画, 王维是“诗中有画”, 他是“画中有诗”, 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学习。同学们惊羡地望着他, 他也欣喜地笑了。这时我更明白了教师、教学、生命、生成的深刻意义。

让乡土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绽放异彩 篇3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强调“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相关的数的信息”。我园地处农村,周边环境中可开发利用的乡土资源相当丰富。在课题《园本化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游戏研究》实施过程中,我园尝试将各类乡土资源投放到数学区域活动中,丰富各年龄班数学区域活动内容,引发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积极探索与实践,促使幼儿在与操作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区域内容

乡土资源具有易获取、成本低、操作性强的优点,有着其他资源比不上的优势,幼儿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它能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掌握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排除有毒有害和不卫生的资源,数学区最常用的是稻麦秸秆、农作物种子、果壳等材料,这些材料收集容易,消毒方便,操作便捷,放在数学区中让孩子进行分类、排序,比较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非常适用。如稻麦秸秆常用来测量;种子常用来点数、计数;果壳用来排序、统计等。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玩”到了游戏,也“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巧用乡土资源,激发活动兴趣

1.同一乡土材料在不同年龄班数学区的巧妙运用

在“区域游戏研究”课题实践中,我们尝试将同一种“乡土资源”投放到各年龄班数学区域游戏中,以达到“一物多玩”的目的。如乡土类资源主题“豆豆总动员”中,大班幼儿可以将橡皮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蛋糕,根据“点餐单”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蛋糕切成“二等分、三等分、六等分”,将12颗豆豆均匀地粘贴在每一等分“蛋糕块”中,帮助幼儿掌握“数量等分”的抽象概念。中班幼儿则可以将橡皮泥做成“雪糕”,雪糕棒上贴有数字几,就在“雪糕”橡皮泥块上镶嵌几颗豆豆,进行数量匹配练习。小班幼儿可以将豆豆装在口香糖空罐中,盖子上标有数字几(或几个圆点),就在空罐中装几颗豆豆,进行“响瓶摇摇乐”游戏,鼓励幼儿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享受自制“响瓶”玩具的乐趣。

2.不同乡土材料在同一年龄班数学区的整合运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多种乡土资源整合运用在同一年龄班的数学区,以达到“多物同玩”的目的。如小班组数学区活动中,利用各类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让幼儿进行“种子分类、种子点数”等游戏。又如中班组数学区活动中,利用黑豆和橡皮泥做成“豆豆魔方”玩飞行棋的游戏,每一面镶嵌不同数量的黑豆做成“豆豆魔方”,抛滚“豆豆魔方”后,朝上面是几颗黑豆就走几步。又如大班组数学区活动中,可以将“秸秆”作为尺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测量,看看桌子有“几杆”?钢琴有“几杆”……测量同一物体的还可以相互对比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以此判断自己或同伴的测量方法是否科学、准确,有效提升幼儿科学、规范测量的操作活动意识。

3.同一乡土材料在同一年龄班数学区的灵活运用

在投放乡土材料的时候,我们不仅关注同一班级内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学习需求,还注重分层促进幼儿的个体化发展。如小班根据班内不同幼儿数学思维发展水平,设置“红、黄、蓝”三色区域,代表不同操作难度的“区中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需求及能力发展水平,自行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活动;中大班设置“闯关”的游戏环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关卡”进行数学操作游戏,以此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成功感,有助于每一位幼儿都能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顺利过渡与发展。

三、共享乡土资源,提高游戏水平

为实现“游戏材料共享”的目的,我园平行班之间经常进行“资源交换”,一种游戏活动可以在平行班之间进行分批轮流游戏,既节约游戏材料成本,又能让教师在共同商讨、交流切磋中积累“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与经验,顺势提升教师数学区域游戏指导与管理能力。我们还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大家总结在数学区环境创设、乡土材料投放、游戏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效,梳理各自零碎的实践经验,积累“互助研讨、经验共享”的团队研究成果,提升参研教师新课程执行能力。

在“区域游戏研究”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园积极筛选、巧妙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为幼儿营造出自由探索、积极思维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幼儿通过操作式、体验式学习获得个性化发展,逐步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水平。在今后的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坚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区所特有的各种乡土资源,为幼儿的各类自主性学习活动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让识字教学在身边绽放异彩 篇4

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明德小学 马文玲

内容摘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把抽象的文字与具体事物的认识相结合,根据字形结构巧妙的分析汉字,建立语言文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准确的认识汉字。

关键字:激发学生兴趣

以读促记

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新课改以来低学段识字多,难度大,传统单调的识字教学,使原本枯燥的识字课更加乏味。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识字课有滋有味

在新课改下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我把抽象的文字与具体事物的认识相结合,根据字形结构巧妙的分析汉字,建立语言文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准确的认识汉字。

教学“棉”字,我这样一步一步引导:首先让学生明白棉花的生长特点,从其特点引出汉字偏旁的特点。我告诉学生棉花种在土壤里长大了就像一棵棵小树,所以棉是“木”字旁。“棉”字的另一部件我这样提示学生:秋天棉桃开了露出雪白的棉花,棉花被纺成线,织成毛巾所以“棉”字是“木”字旁加“白”和“巾”摞起来。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我让学生用“棉”组词。学生很快说出:棉花,棉桃,棉线,棉布„„我将这一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很快能举一反三。如学习带三点水的字,他们能联想到与水有联系。带提手旁的字联想到与手的动作有联系等等。

教学“瓜”字,用多媒体出示“瓜”字,老师引导:看到这个字我们就会想起,自己曾津津有味地吃过(学生补充西瓜、甜瓜、香瓜„„)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瓜里都长有种子。种子摇身一变成了“瓜”字的“点”。所以写这个字时不能忘记写点儿。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注意了“鸟”字不能少点。“羊”字的一竖不能出头等等。

二、结合语言环境,以读促记

课文是语文识字教学的载体,结合具体的语言以识促读,以读促记。低年级学生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生学习的字词容易忘记。教材中的儿歌或小故事,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记下来,但是单个的生字却不一定能记住。因此,在上早读时我先让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然后放慢速度一字一句的让学生反复用小手指读课文,使学过的生字反复出现,学生在语境中无意注意的识记生字。遇到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文中生字又比较多,我采用摘句朗读以读促记。如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把容易读错的生字“爬”“趴”“急”随机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并读出生字所在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先找优秀生的表演读,再由小组内交流读,以优带差,然后齐读这样不但认识了生字也练习了朗读。一年级课文内容都很简单,主要是朗读和背诵。这样也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三、走进生活,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生活处处有语文,儿童的想象是新奇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识字的源泉,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易于接受,效果会更好。如:教学《在家里》我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家观察自己客厅里摆放的家具,然后由家长帮它们把名字记录下来做成卡片,看看谁能把自己卡片上的字准确的读出来。第二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的卡片,相互交流着指认着,兴趣很高。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自己的卡片?学生都举起了手,我指了一名积极的男生,他跑上讲台一边举卡片一边读,“我家有‘椅子’‘桌子’‘电视’‘电话’‘电灯’‘沙发’‘茶几’。”又有一名女生举起卡片说“我这还有电脑、钟表。”接着学生开始补充,我这儿还有书橱等等。这节课学生不但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教学《菜园里》我让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市场或超市寻找蔬菜的名字并观察蔬菜的颜色、外形。因此这一课全班学生都很轻松的认识了生字,背熟了儿歌。教学《棉鞋里的阳光》用“奶”组词语,梁璇组了“纯牛奶”我问:“你从哪儿看到过这个词?”他说:“我每天都喝牛奶,从包装盒上认识的。”是啊学生平时吃的用的有许多都有包装,从食品包装上识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孩子们回家最喜欢事的是就看电视、玩电脑。好多家长在这方面都觉得很伤脑筋。既然孩子喜欢看就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于是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每天看半小时的少儿节目。在看的少儿节目中记录下你认识的生字、新词。第二天小组交流,这样一周下来学生能认识许多课外生字。识字课上教学用“收”组词任凯冉同学写了“收买”,毕艺文用“合”组词写了“巧合”。这都是从电视上学到的词语。在满足孩子欲望的同时也起到识字的作用。在班里创作自主识字专栏把学生在课外自主认识的生字自制成各种各样的生字卡片贴在专栏上。每周一评,评出本周的识字大王加一颗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习惯,又激起他们自主识字的兴趣,顺应了学生的个性。

四、识用结合,提高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起始部分,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巩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每节识字课上,我都要求学生用认识的生字进行组词,说话训练。字识了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记牢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故事。我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经常性的组织,引导学生听故事、看课外书。学生看书时我总是提醒学生注意看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他在故事中组成的什么新词,看到后把他告诉同学和老师。课下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校园文化。室内走廊的墙壁上张贴着成语故事,名人名言,学生的手抄报。室外有黑板报、宣传栏、花坛的警示标牌等。能不能找到你刚认识的生字,找出来告诉大家。这样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见学过的生字,起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同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字词。

让阅读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绽放异彩 篇5

【关键词】培养动力 自主学习 综合创新

阅读理解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性技能,如果缺失该能力则根本无法进行其他项目的训练,而小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达到足以应对小学考试的水平,但小学学生的学科倾向性强、能力水平不均,而阅读能力又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无疑给教师们平添负担。因此要切實开展阅读能力训练,就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不受他人指导的情况下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兴趣,增强动力,让阅读成为小学学生英语成绩能够突破的基点,使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各方面受益。所以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应着眼于以下两点:

一、创新课本讲解,化兴趣为动力

本校选用的英语课本不仅包括课文和习题,还包括语法、听力等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感、思维能力及情感价值等综合素质的优质教材。课本以单元为单位,每单元都以独立的主题命名,并且这些主题都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能够展开讨论的基本论题。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内资源,创新课本的讲解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化兴趣为动力,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们通常采用的授课方式是先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主题,然后快速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整理出课文的结构和层次、推出全文中心后对文章的语法点、重点词句进行非常详尽的讲解,最后回归到题目当中,做适量的练习。而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已经习以为常,若要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的创新力就至关重要,不但要更注重细节和实际,还要建立新型课堂。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力、运用力不断增强,从阅读中总结相关的语法、词汇及作文素材来投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时,既然课程内容明确地指向了自然环境方向,那么就要从大方向切入所讲内容。学生们先列举常见的环境问题,再由教师说明如何正确地用英语表达,然后着重讨论本单元的沙尘问题。讨论的方式可以是资料的展示,比如图片、数据、新闻等;也可以是书面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书本和资料来合作一篇调查报告;还可以用生动的表演展现人们受到沙尘暴侵袭的情形。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自主查阅、思考以及准备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兴趣,并引发他们想要完成的动力,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也让其深刻认识了沙尘暴这一自然现象,了解了相关知识。但所有的任务都要在英文环境中进行才能科学地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之后对课文的学习奠定理解的基础,做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把语言的功能性完整地展示出来。

二、自主合作学习,高效提高成绩

学校对于班级的编排和教师的分配都是随机来确定的,但每个班级孩子们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就意味着班级英语水平不均。因此,我们就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来普遍提高学生成绩,并且教师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每个成员都要有所长又有所短,并且在同组内形成互补,让整组具有一定综合实力以与其他小组竞争。这帮助优秀的学生查漏补缺,更为后进生积蓄能力,增加其学习自觉性,最终促进全班共同进步。教师应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但也要规定每位同学都要在活动中有所贡献,让每个人都能抛开成绩,融入其中。

例如:在讲解课文核心知识点、做阅读完型专项练习或上写作构思课时,需要同学们根据自身知识储备来思考问题,其中牵涉说、读、写的技能和语法、词汇等内容。那么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要求语法欠佳的同学组织说辞,词汇量不足的同学思考用词,写作能力弱的同学撰写草稿,口语不流利的同学就来汇报,总之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最不熟练的工作并用自己的专长帮助其他成员,切实做到“take and give”。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会因为怕出错的心理而认真准备,进一步弥补自己的缺漏,巩固自己的已有知识,并直接促进全班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时汇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同时可以结合PPT和视频资料,给足学生们准备时间,并进行简单指导,让他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充分表现,以增强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学生们的初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若学生经其自主高效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做到合理引导和分配,就能为学生们带来积极的学习动力,使人人得以发展。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自主学习和激发动力的方法,使它助小学英语教学一臂之力,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李伟.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课例研究[J].学周刊,2015,30: 133.

[2]王英.基于教材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6,02:65.

上一篇:张鼎奇老师好人事迹永惠版下一篇:感恩节班会主题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