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特色

2024-09-21

乡土特色(精选12篇)

乡土特色 篇1

乡土舞蹈是指在农村 (包括县以下城镇) , 以农民参与为主的舞蹈活动, 主要有广场民间舞及民俗舞、宗教祭祀舞等, 富有地域特色的。本文主要就浙江的乡土舞蹈现状展开阐述, 并对舞蹈特色进行详细分析, 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浙江乡土舞蹈的魅力。

一、富有特色的浙江乡土舞蹈

浙江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 其民间艺术更是璀璨夺目。就民间舞蹈而言, 有奉化布龙、长兴百叶龙、青田鱼灯、十八蝴蝶、余杭滚灯、上盘花鼓等, 数量极多, 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典型地、形象地表现了浙江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成为表现浙江人民精神风貌的一种独特的形式。

例如青田鱼灯, 它是浙江省灯类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根据瓯江淡水鱼的形象制成道具, 而舞蹈动作也同样是根据瓯江淡水鱼的生活习设计而成, 具有地域性, 体现了浙江的自然特点。至于青田鱼灯的服饰则是照着古代武士的包头巾、扣护腕、系腰带、打包腿打扮, 至于伴奏的乐器, 主要有锣、鼓、钗、钹等, 营造了喜庆的气氛, 整个舞蹈保留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体现了中国民族好热闹的天性特点。

青田鱼灯舞的人数各地各不相同, 一般分弹珠和双柱, 前者领队的是技术, 为十五到二十一人, 后者领队的必定是偶数, 为十六到二十二人不等, 表演的原则是“操灯要活, 起伏要大, 跳跃要高, 速度要快。”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曲调, 这些表演的要求体现了鱼灯舞极娱乐性和健身性为一体的特点, 乡土气息极为浓郁。

再如, 民间舞龙通常都在正月里举行, 但浙江开化龙舞的时间却是在稻谷收割之际的中秋佳节。这时, 农家收获了新谷, 人们便将稻草扎成龙, 高高兴兴地将草龙舞起来, 热热闹闹地欢庆丰收, 虔诚地感谢龙的恩泽。开化草龙, 又称稻草龙、香龙, 是中国典型的稻作文化的产物。它的产生与稻作生产密切相关的。

二、浙江乡土舞蹈的现状及发展走向

中国当下的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的基本状态是“夕阳西下”。虽然也有一些民族一些地区的民间舞蹈仍焕发着生机, 但大部分却是在逐渐失传。

导致民间舞蹈逐渐走向消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失去依托, 因为很多民间舞蹈都是依附在民俗仪式或是民俗活动里面, 但由于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和现代文明的观念的影响, 很多民俗的仪式都被简化甚至被抛弃, 这就使依附于民俗的舞蹈也陷入危机;二是现代文明的冲击, 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的兴起, 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变得丰富多样, 可以看电视、上网、唱卡拉OK等, 而不再把舞蹈作为单一的娱乐方式。年轻一代对民间舞蹈失去兴趣, 无疑会导致以口传身授的乡土舞蹈的消亡。浙江的乡土舞蹈也不例外, 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浙江乡土舞蹈的保护。

对浙江乡土舞蹈的保护, 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浙江省省委政府和文艺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可以通过申请非物质遗产保护、举办比赛、给予经费赞助等手段。在这方面, 浙江政府做得比较成功。比如, 青田鱼灯这个舞蹈, 不仅成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并且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逢喜庆节日, 青田城乡都会表现鱼灯舞。此外, 省政府和文化部门支持该节目走向艺术表演比赛的舞台上, 甚至走向国际。

二是不妨对乡村舞蹈进行继承性改编, 使其适应大众审美。虽然青田鱼灯等一些民间舞蹈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但是毕竟政府力量有限, 不能使每一个舞蹈都申请到非物质遗产保护, 也不可能让每一个节目都推向国际, 更不可能在每个节日都把每个舞蹈节目演编。这就有必要使民间舞蹈进行改变, 自动适应大众的审美趣味, 这样才能传承不衰。在这方面, 政府可以在当地的高等教育学校里设置这些舞蹈的课程, 并吸取这些毕业生到文化部门工作, 这样他们在继承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 同时融入时代的元素, 从而使这些舞蹈可以得到普遍青睐, 传承不衰。

广场民间舞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广场民间舞是指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 表现一个民族戒一个地区的文化, 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 且在广场上进行的以自娱为主的群众性舞蹈。一般由生活在某一地区的人围着源泉或拍成队形舞蹈。汉族的《中秧歌》《高跷》、朝鲜族的《农乐舞片》、彝族的《阿细跳月》、藏族的《弦子》、蒙古族的《安代》、苗族的《芦笙舞》等, 还有流传在民间的灯彩, 如龙灯、狮灯, 无计其属。广场民间舞是广大农民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是最为广泛的自娱型乡衬舞蹈。它包含了社会舞蹈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让民间舞蹈走向市场, 商业化。一般认为民间舞蹈是无偿性的自娱自乐, 其实我们应该抛开这个认识误区。自古以来, 就没有一个民间舞蹈活动是丝毫不与经济挂钩的, 生活在农村里的人就知道, 每逢举办民间舞蹈活动, 组织者都会挨门挨户地零星收敛, 或是乡村里村社捐助部分。毕竟这些小打小闹很容易让即使是新一代的农村青年失去兴趣, 但是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 一些优秀的民间表演舞蹈可以实现从无偿自娱到有偿服务的转变, 把民间舞蹈推向市场化、商业化。

也就是说, 民间舞蹈可以通过找赞助商给予一定的赞助经费, 把其推向舞台上, 一些优秀的民间舞蹈还可以努力争取上到拥有更宽广观众的电视、电影等多媒体, 而民间舞蹈通过舞台的宣传可以为赞助商带来经济效益, 推动赞助商所在公司的发展, 可谓一石二鸟。

综上所述, 浙江的乡土舞蹈富有特色,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文化, 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虽然像青田鱼灯等一些乡土舞蹈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但同时关注不被注意甚至走向消亡的其他乡土舞蹈, 力求使浙江乡土舞蹈呈现百花齐放的艳丽景象。这就要求当地政府、文化部门以及当地民众持之以恒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袁学骏.《民间文艺论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3]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论中国民间舞艺术——中国民间舞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集》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版.

乡土特色 篇2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乡土植物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观赏特点,甚至许多种类为当地所独有。乡土植物姿态各异,不同姿态的树种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各地的乡土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呈现不同的四季季相景观;乡土植物的观花、观叶、观果、观枝等众多的观赏特性在植物配置中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美景观[2]。

2.2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该整体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功能,经过长久的发展,每个地区都会建立的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若在该已建成的系统中引进1个新品种,导致的结果是外来物种不适应当地的环境,或由于没有天然限制其生长的因子而横生蔓延,影响其他物种的安全,造成地域生态失衡[3]。而乡土植物资源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适应当地的气候与土壤,生长势旺盛,能够自然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特别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土地上,种植乡土植物的优势会很快地显现出来,乡土植物平衡维系着植物生存和群落演替,可形成稳定和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其应用力度的加大必然会减小因“生物入侵”对本土生态环境及景观的破坏与改变的风险。

2.3更能体现地方文化和历史

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地利用历史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植物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总和,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地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各地的乡土植物衍生出绚丽多姿的植物文化。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固然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而乡土植物又根植于地方文化,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因此,以乡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极富生命力[4]。

2.4符合节约型园林的发展趋势

首先,乡土植物造价成本低。乡土植物往往在当地有着更为广泛的栽培繁育基础,价格低廉,取材便利,更能节省运费、特殊防护开支及人力物力,极大地降低了栽植和管理的成本。其次,易于养护管理。应用乡土植物进行园林绿化,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抗逆性和耐受性都很强,生长发育良好,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大大降低养护管理难度和强度,与外来植物相比,更易于养护,减少了工作量,方便栽植管理,保证并提高绿化效果。

3乡土植物在地域特色景观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3.1选育研究方面

随着对乡土植物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各地对乡土植物资源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大都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鲜有成熟的乡土植物生态习性和繁殖技术的科学研究并获得大量的市场推广应用。而且由于园林苗木培育周期长、投资大,(下转第249页)

(上接第247页)

使得乡土植物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苗木需求量。

应加大对乡土植物资源的调查力度,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做好野生乡土植物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筛选适合当地城市环境的乡土植物种类,深入研究人工繁育和栽培技术,提高乡土园林树种资源的利用率,建立乡土苗木繁育基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苗木需求。

3.2设计应用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业内对乡土植物缺乏必要的科普宣传,另外,园林建设出资方及设计方自身的知识层次、审美情趣及对园林项目建设的利益出发点不一致等若干原因,存在对乡土植物普遍认识不足等现象。个别专业人员设计水平有限;一些施工单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求速度不计生态习性,私自简化施工和管理,降低规格和质量,使乡土植物配置不科学,浪费植物资源。因此,导致乡土树种的效果和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使绿化设计缺乏新意,观赏价值不高,动摇了城市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生物基础,使生态系统面临着病虫害大面积传播蔓延的潜在风险。

应从多渠道大力开展对乡土植物的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以致喜爱乡土植物。在园林专业课程中增加相应的教学课程内容或讲座,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逐步培养和引导学生注重乡土植物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鼓励和扶持在园林绿化设计和施工中应用乡土植物。

4小结

在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挖掘乡土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域特色,将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精神相结合,探索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树种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贴近自然、贴近该地区的植物景观环境。

5参考文献

[1] 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65.

[2] 郭建斌.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应用[J].中外建筑,2010(2):98-100.

[3] 杨建虎,魏琰.浅析乡土植物在西安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35(28):343-344.

乡土特色中的快乐体育 篇3

一、挖掘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器材

我国老一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初看看与你所教的没有关系,仔细研究研究看,也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只有充分开发出适合幼儿体育活动的农村常见用具,才能实现开展好体育活动,提高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我园的孩子都来自农村,对于农村,他们有着独特的感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跳草绳、爬竹梯、在蛇皮袋上打滚……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及资源本身的特性,筛选出适合的、自制的一些体育活动器械和玩具。

例如,我们老师积极动手动脑,利用身边的资源——竹,制作了许多“竹体育玩具”,瞧:两个大大的竹篓倒放在地上,小朋友可以玩跳山羊的游戏;几张竹梯拼搭在一起,可以玩走平衡木;在一个竹簸箕画上眼睛、嘴巴等,用线在周围围上一圈,再加一些布连接改制的“竹狮子”,一下子就激起幼儿的兴趣,都在抢着舞狮子呢!而用几个圆圆的竹匾中间用渔网连接的“龙”,更让幼儿爱不释手,玩起来像模像样,真像个“龙的传人”。稻草搓成长绳,可以供幼儿跳长绳,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另外,把稻草长绳绕成团,上面再绕上红色的线,变成了草球,可以供幼儿投掷、踢等。稻草还可以做成草垫、草环等,供幼儿开展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

总之,作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和利用这些近在身边的丰富资源,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更多适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器材,使其发挥独特的教育价值,从而促进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效地开展。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唤醒他们对农村资源的良好认知,同时也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根据地理条件,组织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

相对于城市幼儿园的场地局限,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了农村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广阔天地,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地理资源,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使幼儿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获得锻炼。

1.根据幼儿园周围的文化资源,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材料简单、内容易学、种类丰富、玩法多样的特点,它不受场地、人数、幼儿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不同的教师由于学习经历、生活经验的不同,儿时所玩过的民间体育游戏也不同,我们正好可以借此将教师孩提时玩过的民间游戏收集起来运用到活动中,如,40岁左右的老教师会滚铁环,30岁左右的会玩各种橡皮筋的跳法,还有跳房子、抛石子等,让他们学生玩民间游戏。如,“跳房子”,锻炼腿部肌肉及跳跃能力;“编花篮”,培养幼儿互相协调、团结友爱的精神;“滚铁环”,锻炼幼儿的控制能力及自主创造能力;“跳皮筋”“手推车”等游戏则锻炼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还有“马兰花”“贴膏药”等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拉近了师幼的距离。

2.充分利用田间地头,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农村广阔天地为幼儿准备了很多天然的健身器材:田野间窄长的田埂可以练习平衡能力;纵横交错的沟渠可以练习跨越和上下跳;田间散落的土块,是练习投掷的最佳设备;一簇簇的草垛,可以用来捉迷藏、堆草垛等。我园有着丰富的地理环境资源,幼儿园紧靠小黄山公园,这些都是幼儿活动和获得发展的天地,我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带幼儿去爬山、远足……让幼儿融入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活动环境,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春天来了,油菜花开了,我们带着幼儿去欣赏田间遍地黄油油的油菜花,带领他们开展走田埂比赛,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夏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幼儿到小竹林里,玩爬竹竿、捉迷藏等,锻炼他们的灵敏性;秋天来了,带着幼儿来到稻田里的平地上,练习单脚跳、双脚跳、助跑跨跳、立定跳远等一系列跑跳的动作;冬天来了,教师可以带幼儿到麦田里,玩跳房子、单脚跳、双脚跳等,锻炼幼儿跳跃的能力等。

实践证明,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有许多自然资源可利用。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它不仅能开阔幼儿的视野,解放幼儿的时间、空间,还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蕴藏着的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符合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客观上形成了我园幼儿教育的特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最为重要的是,幼儿不但在活动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而且通过材料的收集和活动的“创造”,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董智容.乡土材料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Z1).

乡土特色中的快乐体育 篇4

一、挖掘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器材

我国老一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初看看与你所教的没有关系,仔细研究研究看,也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只有充分开发出适合幼儿体育活动的农村常见用具,才能实现开展好体育活动,提高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我园的孩子都来自农村,对于农村,他们有着独特的感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跳草绳、爬竹梯、在蛇皮袋上打滚……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及资源本身的特性,筛选出适合的、自制的一些体育活动器械和玩具。

例如,我们老师积极动手动脑,利用身边的资源———竹,制作了许多“竹体育玩具”,瞧:两个大大的竹篓倒放在地上,小朋友可以玩跳山羊的游戏;几张竹梯拼搭在一起,可以玩走平衡木;在一个竹簸箕画上眼睛、嘴巴等,用线在周围围上一圈,再加一些布连接改制的“竹狮子”,一下子就激起幼儿的兴趣,都在抢着舞狮子呢!而用几个圆圆的竹匾中间用渔网连接的“龙”,更让幼儿爱不释手,玩起来像模像样,真像个“龙的传人”。稻草搓成长绳,可以供幼儿跳长绳,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另外,把稻草长绳绕成团,上面再绕上红色的线,变成了草球,可以供幼儿投掷、踢等。稻草还可以做成草垫、草环等,供幼儿开展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

总之,作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和利用这些近在身边的丰富资源,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更多适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器材,使其发挥独特的教育价值,从而促进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效地开展。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唤醒他们对农村资源的良好认知,同时也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根据地理条件,组织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

相对于城市幼儿园的场地局限,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了农村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广阔天地,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地理资源,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使幼儿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获得锻炼。

1.根据幼儿园周围的文化资源,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材料简单、内容易学、种类丰富、玩法多样的特点,它不受场地、人数、幼儿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不同的教师由于学习经历、生活经验的不同,儿时所玩过的民间体育游戏也不同,我们正好可以借此将教师孩提时玩过的民间游戏收集起来运用到活动中,如,40岁左右的老教师会滚铁环,30岁左右的会玩各种橡皮筋的跳法,还有跳房子、抛石子等,让他们学生玩民间游戏。如,“跳房子”,锻炼腿部肌肉及跳跃能力;“编花篮”,培养幼儿互相协调、团结友爱的精神;“滚铁环”,锻炼幼儿的控制能力及自主创造能力;“跳皮筋”“手推车”等游戏则锻炼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还有“马兰花”“贴膏药”等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拉近了师幼的距离。

2.充分利用田间地头,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农村广阔天地为幼儿准备了很多天然的健身器材:田野间窄长的田埂可以练习平衡能力;纵横交错的沟渠可以练习跨越和上下跳;田间散落的土块,是练习投掷的最佳设备;一簇簇的草垛,可以用来捉迷藏、堆草垛等。我园有着丰富的地理环境资源,幼儿园紧靠小黄山公园,这些都是幼儿活动和获得发展的天地,我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带幼儿去爬山、远足……让幼儿融入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活动环境,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春天来了,油菜花开了,我们带着幼儿去欣赏田间遍地黄油油的油菜花,带领他们开展走田埂比赛,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夏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幼儿到小竹林里,玩爬竹竿、捉迷藏等,锻炼他们的灵敏性;秋天来了,带着幼儿来到稻田里的平地上,练习单脚跳、双脚跳、助跑跨跳、立定跳远等一系列跑跳的动作;冬天来了,教师可以带幼儿到麦田里,玩跳房子、单脚跳、双脚跳等,锻炼幼儿跳跃的能力等。

乡土特色 篇5

形成六合特色的乡土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今年以来,六合区纪委、监察局按照《实施纲要》的部署,结合本区实际和过去的成功做法,本着积极稳妥、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和农村,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市纪委领导的肯定,《中国纪检监察报》、《南京日报》等媒体作了报道。

一、加强领导,凝聚力量,共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

倡导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一样,关键在领导。必须紧紧抓住“领导是关键”这个环节,始终抓住“龙头不放”,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积平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亲自抓、抓落实,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有关街镇、区级机关部门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研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事宜,区级机关部门和街镇党政负责人也带头倡导和实践廉政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今年初,我们在制定全区2005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意见时,就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今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下发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由区纪委负责协调,区委宣传部、妇联、文化、教育、广电、党校等部门积极参与,整合了手段,形成了合力。在工作中做到了“三到位”:

一是在宣传推动上到位。我们充分利用区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江南都市报六合版等区域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意义,同

时,区委主要领导在区委扩大会议和负责干部大会上进行动员,使党员干部认识和了解廉政文化,营造了舆论氛围。

二是在组织措施上到位。我们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确定开展廉政文化具体的内容和方案报区纪委备案待查,区纪委根据各单位的计划时间进行跟踪督查,使之落到实处,并作为年终党风廉政宣教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在组织协调上到位。将纪委唱“独角戏”转变成“大合唱”,共筑廉政文化,并形成了“三主动,四会同”的工作机制,即主动向区委汇报,争取区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向有关部门通报宣教工作情况,争取配合;主动承担责任,牵头组织好大型宣教活动;会同两级党校研究制定党风廉政教育培训计划;合同文化局、文化馆联手创编廉政文化的戏剧、小品、歌曲等文艺节目;会同区电视台拍摄宣传反腐倡廉成果的专题片。

二、发挥优势,创新载体,搭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

为适应廉政文化的特定内容,区纪委、监察局发挥优势,区分层次、创新载体,搭建四个廉政文化展示平台,使各项宣教活动的开展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搭建示范和警示教育平台。采取学、树、讲、看、谈的方法,选树了一批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一方面,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习“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和学习身边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领导干部中开展评选“勤政廉政好干部”活动,涌现出蒋贤来、谈平等一批先进人物,通过召开表彰会、演讲会形式,进行大力宣传表彰。在全区区管干部中,开展“读书思廉献策”学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注意运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及时进行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组织全区新提拔的区管领导干部到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接受现身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搭建文化资源平台。充分利用六合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民歌小调和书画资源丰富优势,编演勤政廉洁内容的文艺节目,先后创作《常在河边不湿鞋》、《一封家书》、《我唱廉政人人夸》等曲艺小品,深入街道社区、广场进行演出,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欢迎。该区四合农民画是全国仅有的三家农民画产地之一,前不久,举办了六合区四合农民廉政画展,80多幅栩栩如生、清新质朴的农民画的展出,吸引了3000多名党员干部观看。

搭建阵地辐射平台。坚持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农村,把廉政文化意识深深播种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在百姓之中。在社区设置廉政文化长廊、黑板报、举办广场廉政文艺晚会、歌咏会、“反腐倡廉大家谈”,开展创建廉洁文明家庭活动;在机关办公楼走道、会议室设置图文并茂,有廉政格言、廉政提醒句宣传板块,在办公桌上摆放廉政台历,举办廉政书法比赛,在区政务中心等窗口单位流动屏中增设警言、警句,营造良好廉政氛围;在农村文化站设立“廉政文化角”或“清风角”,收集创作编撰《六合地区民间廉洁歌谣》、举办 “六合农民廉政文艺调演”、廉政书法春联送万家活动,形成六合特色的农村廉政文化。

搭建电化网络平台。在新浪网开通“六合纪检”廉政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廉政文化内容寓于之中,在六合广播电台开辟专栏节目《廉政之声》,与电视台配合拍摄《茉莉花故里唱廉歌》等专题片。运用网络技术制作反腐倡廉动漫画作品,举办了全省首个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动漫画制作大赛。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建廉政网站,办廉政专栏、展廉政大赛,全方位地感受到廉政文化气息,使廉政教育入脑入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常抓不懈,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活力

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注重重心下移,着眼基层融入基层,面向群众、贴近群众、拓展廉政文化新领域,针对不同阶层的人创造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廉政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让廉政文化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入耳、入脑、入心,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建设廉政文化在形式和途径上抓创新。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载体。无论是举办“倡廉杯”书法展,还是举办“正气歌”反腐倡廉专场文艺演出;无论是举办学习贯彻《实施纲要》知识竞赛,还是举办廉政文化主题演讲,都突出了常抓常新出效果。《今夜月儿亮光光》、《让廉政文化之花绽放》分别获得市廉政文化演讲比赛一等奖、三等奖。《清正廉明的县知事唐诏》、《武铁肩》等一批清廉官吏故事,至今读来仍感人肺腑,把这些故事编撰《六合区清廉官吏故事集》,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讲故事、阅读的好教材。

二是建设廉政文化在资源的整合和运用上抓创新。如充分运用“四合农民画”这一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创作并举办“四合农民廉政画展”,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给予了高度评价。西厂门等五个街道常年活跃着多个群众文化团队,我们已在五个街道整合建立了20支舞蹈、合唱、书法等廉政文化志愿者队伍,在14个镇原有文化户的基础上,建立100户廉政文化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三是建设廉政文化,在宣教重点工作中抓创新。如我们结合建区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特别是针对查处发生在身边的极少数领导干部的反面案件,成功地举办六合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果展。吸引了近万名党员干部尤其是社区居民自发观看,此外,我们还将本次成果展编印成画册,制成光盘,下发到各街镇和系统,极大地鼓舞了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反腐败的信心,社会各界反响很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巧用乡土材料,凸显特色区域 篇6

关键词:乡土材料;区域活动;农家小院

《纲要》指出:“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开展游戏活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故挖掘乡土材料,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实现低成本与高效益的幼儿教育创造了条件,为我们建立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挖掘自然资源和丰富而浓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起着决定的作用。更让孩子立足实际、快乐学习、收获着未来,让我们拥有新的希望。

[1]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性的自主学习活动。区域活动的特性,正符合新《纲要》所提倡的[2]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但近年来,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导致区域活动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些误区都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去探究、去感悟。我园由于地理积极实践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3]“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论,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创建了“农家小院”,拓展了课程领域。以“生活教育为引领,挖掘地域资源,创设育人环境,体验农家生活”是我园的办园特色,在这座农家处处显示着原生态的美……[4]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开展游戏活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我园周围都有着丰富的农村乡土材料,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融入乡土材料,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呢?又如何克服误区,紧紧围绕办园特色、主题教育活动以及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挖掘、整合乡土资源,精心设计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笔者作了一点尝试,现归纳如下:

一、乡土材料我们的最爱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实现的。芦苇作为我们“农家小院”中天然乡土材料之一,在结构区域中,我们准备半成品的芦苇棒,将它剪成长短不一,并配以辅助材料,让孩子自行创作,孩子们的作品逐渐精细。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既熟悉又有趣的活动乡土材料蕴涵着丰富而浓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更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索精神,使乡土材料成为我们的最爱。

二、分类利用孩子的最爱

科学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角活动的保证。我们不断调整和利用活动材料,创设会说话的区角,感染孩子,注重材料的投放为教育目标服务。同时注意提高利用效益,让幼儿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既提高了利用率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种材料在多个活动区使用;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使用。

三、 特色区域我们的自豪

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为孩子创设角色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和构建区等不同形式的区角及能体现班级特色的活动区。他们在特色区域环境中尽情地游戏,快乐地活动,健康地成长,使特色区域成为我们的自豪。

结论:通过实践证明,特色区域,能让幼儿自然地展现主题情景,产生真实情感。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对幼儿积极引导,合理安排。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不仅提高了能力和责任心,而且还使他们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总之,我们在实施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时,应当重视区角活动,合理开展区角活动。在制定区域活动目标和内容时,应依据教育主题、季节、幼儿兴趣等投放活动材料。[9]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要体现区域活动教育的层次性、递进性、自主性、互动性、多样性、探索性、情境性,从而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充满自信,快乐地参与活动,得到发展。因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建立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挖掘自然资源和丰富而浓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让我们的孩子在散发着农家味的环境中,立足实际、快乐学习、收获着未来,让我们拥有新的希望。但同时还应注意到:[10]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时,还应注意让孩子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第四点,2001,(8)

3、 范佩芬、王辉,中国学前教育: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八点,2001,(8)

5、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4,(5)

6、杨静,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幼儿教育,2003,(7)

7、吴荔红,论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学前教育,2007,(1)

8、张晓琳等,浅谈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学前教育研究,2007,(1)

9、赵丽、任平华,中国学前教育: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幼儿园无班界区域活动模式的探索)

种植乡土树种营造地方特色 篇7

关键词:乡土树种,地方特色

1 城市绿化概况

三门峡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区,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2℃, 年平均日照2354.3小时, 历年无霜期184~2l8天, 平均年降雨量550~800mm。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降雨在地区、时空分布上极为不衡, 大面积、长时间干旱时有发生, 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全市每年平均发生干旱1.8次, 春旱发生最为频繁, 初夏旱为次, 再次为秋旱。可在市区街头、公园、庭院所谓的“名贵”、“高档”, 却不耐寒、不耐旱, 寿命一般也不太长的南方花木随处可见, 而当地的乡土优势树种却不多见, 当然三门峡的地方自然特色, 个性化的自然风情, 也就无从体现。尤其是近两年的大旱, 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浇水, 苗木生长受到了抑制, 严重影响了园林苗木应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正常发挥。

2 种植乡土树种的优势

我市的森林资源丰富, 有维管束植物144科, 780多属, 2100多种, 其中木本植物82科, 211属, 512种。所谓乡土树种指的是原产于本地区, 经过长期种植、生长, 能很好地适应本地区的土壤、气候和生态环境, 已经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类植物。本区的伏牛山、小秦岭等山地不但植物种类极其丰富, 而且有不少珍贵的稀有树种, 主要有领春木、望春花、铁杉、银杏、秦岭冷杉、连香树、暖木、红豆杉、糯米椴、龙须木、水曲柳等。广泛分布有油料植物资源, 产量和蕴藏量以卢氏县和灵宝市为最多。油料用植物种类主要有核桃、黄连木、油松、华山松、漆树、文冠果和柏树等, 其它还有臭椿、连翘、花椒、苦楝、盐肤木等, 具有适应性强、病虫害少, 管理粗放等优点, 园林绿地建设中, 合理应用优良乡土植物, 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和养护成本, 提高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 还有利于营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

首先, 乡土树种体现了当地的自然特色。园林是一门应用艺术, 注重的是画境、意境的表现, 然而无论是画境还是意境, 都必须建立在生态的基础上。乡土树种适应本地气候环境, 是城市景观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它为基础构建的园林景观, 不仅具有浓厚的乡土自然田园风光特点, 同时还具有独特的园林风景景观特征, 能充分显示出地方自然景观、地方资源特色而彰显城市的个性与特点。目前三门峡市正在努力打造“宜居城市”和“国家级森林城市”, 这些城市品牌的打造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南方的广玉兰、桂花等所谓的名贵树种, 绝不可能代表三门峡市黄河沿岸特征, 而公园、庭院的株株乡土树种, 却一定会使人联想起三门峡市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其次, 乡土树种的适应性强, 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绝大多数乡土树种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抗逆性, 很少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在干旱少雨的三门峡地区广为分布的侧柏、皂角、柿树、国槐、五角枫、楸树等达百年以上的古树, 绝大部分从未享受过施肥、浇水、治虫的待遇, 却依旧长的郁郁葱葱。而相反, 市区栽植的南方花木入冬的防寒以及入夏的抗旱、治虫一直是园林工作的重中之重, 稍一疏忽, 不仅树势变弱, 而且还可造成苗木的枯死。

第三, 乡土树种维持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它的存在与城市周边的生态系统融为一体, 达到了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相互依存, 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对城市生态的破坏影响达到了最小,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与生物之间的共生, 被威尔逊称为“生物链”, 它提醒我们人类是被设计出来适应和生活在自然之中的。现代城市园林病虫害的加剧, 显然是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乡土树种经过长期自然和社会历史的选择, 形成了生产者 (绿色植物) 、消费者 (动物) 、分解者 (细菌、真菌) 三者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达到了生物、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并能相互融合, 相互依存, 有效缓解病虫害的侵蚀和抵抗来自该地域的多种自然干扰。

第四, 乡土树种的绿化美化效果俱佳。乡土树种树冠大、遮阴效果好, 使北方人的豪爽大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而且其季相变化十分丰富, 可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观。乡土树种的栽植提高了绿化率, 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这些乡土树种的萌芽力、成枝力强, 在生长期枝叶繁茂, 能有效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使人们有一种城在林中, 林在城中的感觉。尤其是选择性的栽植寿命比较长的乡土树种, 若干年后, 必然会为城市景观带来预想不到的迷人效果。

一般情况下, 乡土树种配置的景观功能主要是使群落层次分明, 主体突出, 切不能喧宾夺主, 造成层次不清、杂乱无章的负面效果。作为城市绿化植物群落中最易生长的树种, 选用时应与其它树木形成错落有致的组合, 搭配应适当。

3 乡土树种的发展前景

乡土树种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需要人们从观念上转变, 正确看待乡土树种, 同时也需要我们园林工作者的不断宣传, 正确引导, 将乡土树种纳入城市园林绿化的行列, 把我们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建设得更科学、更卫生、更舒适。笔者试想, 不妨组织园林技术人员深入本市农村对乡土树种做一番调研, 有选择的引进优良的乡土树种, 在公园、庭院进行栽植, 在一些象征性的纪念活动中提倡种植乡土树种, 以此带动乡土树种的栽植, 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观念, 动员全社会都来共同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种植乡土树种, 利民、利市、利国家,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 必然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乡土特色 篇8

长汀历史悠久, 有着丰富的客家本土文化, 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本土资源, 有效建构有乡土特色的游戏, 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感知、思考、发现、体验生活, 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 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之情, 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 了解客家文化

为让幼儿了解客家特色文化的神奇魅力, 我们深入挖掘客家本土文化中可利用的本土资源, 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小上海——长汀”主题活动并生成子主题——“我是汀州小导游”。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外出游玩, 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 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在“我是汀州小导游”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幼儿园充分挖掘家长资源, 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首先, 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下载一些有特色的风景名胜 (龙潭公园、客家山寨丁屋岭、曲凹哩等) 、古建筑 (如十大名街——店头街、唐代古骑楼、古城门、古城墙、跳石桥、太平廊桥等) 的特色图片和视频。

其次, 家长利用周末或假期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长汀神奇建筑的美丽, 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留影, 讲述神奇的传话故事等。

再次, 教师与幼儿交流各自的参观见闻。在谈话中, 孩子们谈到了“古城墙城门很神奇、龙潭公园很神秘、客家母亲源广场很壮观很好玩、太平桥廊桥很别致有特色”等感受, 小朋友们在参观交流与讨论讲解的过程中, 逐渐了解了家乡特色的建筑物和人文景观, 慢慢强化了热爱家乡的观念, 并对自己家乡产生了热爱之情, 为自己是长汀人而感到自豪。

最后,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把相关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以及富有本土特色的古建筑图片和幼儿留影的照片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观察, 播放小城大爱、大美汀州风景、小朋友们外出参观古汀州生态游玩的视频等让幼儿观看。通过教育合力, 小朋友们对主题的开展兴趣更浓了, 对客家神奇的建筑特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创设本土主题环境, 感知客家本土特色

建构游戏的开展应以幼儿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深刻感知印象为基础。为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客家建筑的神奇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 创设富有本土特色的环境, 让幼儿和环境互动。除在班上创设班级主题墙, 还在园内创设大环境。

如在楼道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设计古汀州一日游旅游路线图, 小朋友们把自己熟悉的图片或作品在旅游路线上展示并标示出来, 使墙面成为游戏活动展示、记录的平台;在幼儿园小晒台布置富有客家古城汀州特色的景点:精巧别致的客家两层古民居 (汀州古典骑楼) , 雄伟壮观的古城墙 (三元阁) , 古色古香的跳石桥 (桥墩、桥面、凉亭) , 形象逼真的龙潭公园 (千年乌龟、机灵小猴、腾空蛟龙等) , 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启蒙教育。

家长利用接送幼儿的有利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特色建筑, 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 (如房子是有层次的, 房顶有尖, 有圆, 房角是往上翘的, 太平廊桥上桥面两边是翘角的亭子等) 。

园中布置“秀丽山城——汀州”立体场景以及“客家母亲源广场”“客家山寨——丁屋岭”的背景图。抬头仰望, 天花板上挂着百家姓红灯笼;在迎面可见的小舞台上, 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风景图片, 孩子们一入园就可以到此玩拼图游戏, 还把相应的图片摆在相应的旅游路线图上进行讲解和介绍。

幼儿园处处洋溢客家本土文化的气息, 幼儿每天耳濡目染, 每天受到客家富有特色建筑文化的视觉冲击和熏陶。我们真正把幼儿园打造成了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本土文化环境, 让环境成为会“说话”的对象, 加深了幼儿对客家古汀州神奇建筑物的印象, 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想建构、要建构游戏的积极性。

三、收集整理本土材料, 彰显客家乡土特色

建构活动是一种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以想象为中心, 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和废旧物品, 通过手的创作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重现文化景观。

在了解和感知客家本土文化神奇特色的基础上, 活动前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确定建构活动的主题和建构所需的材料, 彰显客家本土元素。

如在讨论生成了“我是汀州小导游”的游戏主题以后, 幼儿以“小导游”身份导入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古汀州一日游”景观规划图,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回忆旅游景点中景物的主要特征, 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什么, 然后老师、家长与幼儿齐动手, 收集富有本土特色且随手可得的各种可利用材料。如竹制品 (竹枝、竹块、竹筒、竹板、竹竿、竹梯等) 、石头、瓦片、稻草、木块等自然类材料;纸箱、纸筒、纸盒、蛋盒、油瓶等各种生活类材料, 小朋友们把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带到幼儿园,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收集材料归类整理。

幼儿自主交流设计规划图, 幼儿分区域按意愿自选“建构牌”, 喜欢搭建什么区的景点, 就将该景区的“建构牌”挂在胸前, 每个区的小朋友协商分工, 一起交流讨论用什么材料建什么, 怎么建, 可以用到哪些辅助材料, 运用什么方法搭建既稳固又富有造型美, 尽显客家特色的乡土游戏。

四、合理利用本土材料, 建构乡土特色游戏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游戏活动之一。在建构游戏过程中, 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给幼儿更多想象创造的空间, 让幼儿主动参与, 自主建构, 大胆想象, 创造性地重现家乡优美、神奇、独特的景观。

如“我是汀州小导游”主题活动中开展的大班建构游戏“一江两岸”“客家山寨——丁屋岭”等活动中, 活动前老师先让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可以如何利用这些辅助材料, 在小朋友们热烈讨论和协商过后, 有趣又有特色的建构活动拉开了序幕。

小朋友们用蓝颜料画汀江河的波纹, 上面铺设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画好的鹅卵石, 、拼搭的轮船、小鱼等;一江两岸用竹筒、竹片、树墩、纸板、奶粉罐等做成;幼儿用平铺、延长、围合等方法搭建铺设栈道, 栈道旁用竹枝和竹片围成栏杆。

在区域活动中江的沿岸利用竹筒里装饰的美丽树枝, 上面挂满果实来表示其沿岸景色。河面上用竹筒绑成柱墩垒高成“桥墩”, 纸板、竹梯、木块作“桥面”, 用硬纸板进行镶嵌拼插成两边翘角的亭子, 再在亭子上画瓦片, 翘角亭上挂上红灯笼。纸箱盒画成砖块围成汀州古城墙, 用大纸箱挖出拱形的城门, 城门上竖起竹竿, 高高挂起小朋友们在区角活动中制作的百家姓灯笼;小朋友们用木墩、竹筒、木条和竹块搭建两层“古骑楼”, 用报纸、泡沫做成不规则的大小怪石 (有的像乌龟、有的像猴子、有的像腾空而起的蛟龙等) , 竹片和竹筒搭建凉亭, 活灵活现的“龙潭公园”展现在眼前, 富有特色的汀州美景展现在眼前。孩子们看到这些由自己收集、制作的本土废旧材料变成了形象的造型, 兴趣更浓了, 玩得特别投入。

论彭家煌乡土小说的艺术特色 篇9

一、平凡日常生活题材表现深刻的社会内容

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里曾说过:“对象越是平凡, 诗人就越需要崇高, 才能够从中抽出不平凡的东西来, 使这不平凡成为完全的真实”。彭家煌的许多作品, 尤其是乡土小说都取材于平凡朴素的日常生活, 但我们往往可以从这些淳朴的作品中读出社会的复杂。“彭家煌不为表现某个特定的主题去净化生活, 逼真的生活细节在彭家煌的乡土小说中俯拾皆是”。如《怂恿》, 禧宝和郑屏买卖猪的事, 在当时现实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常事, 却折射出了旧乡村宗族械斗的残酷现实。郑屏夫妇明知被人利用了, 却怯于积威而自甘受辱, 可见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之深。而二娘子, 本不愿做替罪羊, 但因为“天经地义”的“出嫁从夫”, “为着要圆牛七和她丈夫的台”, 竟做了一对死猪的殉殡。可见, 封建礼教纲常思想严重束缚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再如《陈四爹的牛》, 则揭示了农村中最底层的劳动者受着精神与肉体的摧残, 最后导致死亡的“人不如牛”的可悲命运, 揭示了社会中弱者受欺压的残酷现实。彭家煌的乡土小说, 正是选择这些乡村中平淡无奇生活画面, 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展示闭塞落后的乡村现状。鲁迅先生曾说:“这些平常的, 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 正如无声的语言一样, 非由诗人画出他形象来, 是很不容易觉察的, 然而人的灭亡于英雄特别的悲剧者少, 消磨于极平常的, 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多。”可谓道出了彭家煌笔下用日常生活揭示社会现实的真谛。

二、淋漓展现异地风情和俗语俚语

彭家煌努力捕捉与小说人物故事相关的湘中民俗, 并将其十分和谐、恰到好处地置于作品之中。“在彭家煌的许多小说中, 民俗描写成为小说故事的核心, 通过几句民俗色彩的故事的叙写, 揭示民俗故事中所包含的深邃意蕴和深厚情感”。在《怂恿》中二娘子被小通州和盛大汉上下通气的一幕, 这种带有滑稽意味的毫无科学道理的乡俗描写十分精到地刻画了乡村生活风貌。这种风俗的存在, 除了增加受害人的痛苦之外, 还成了有权有势人家仗势欺人的把戏。将民们的麻木不仁以及受害者的悲惨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怂恿》中最能传达乡音的要算那些丰富的方言土语了, 这些俗语在文中到处都有, 如冯郁益叮嘱禧宝买猪时“莫手续不清, 明月又来枷绊, 翻门坎”, 说牛气爱惹事“随事什么, 爱寻缝眼的”“爱称长鼻子”。说枚老倌事没办成“空的, 蛆婆子拱磨子不起”, 谁撞了牛七, 就是“小娥子扑灯火”, 禧宝想将买卖讲透明“当面的锣, 对面的鼓, 打开天窗说亮话”, 禧宝能说会道“随便放句什么屁, 都像麻辣子鸡样塞在人家口里, 又厉害, 又讨人欢喜。”这样的话语全篇很多, 言简意赅, 通俗易懂, 很有生活气息。乡间俗语方言的运用灵活而不晦涩, 既表达了彭家煌的悠远的故乡情怀, 又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乡土韵味。此外, 一些民间俗语、谚语, 如“酒醉聪明汉, 饭胀呆死鸵”, “十斤的磨子, 不能不硬着背”等。鲁迅在三十年代写的一封信中曾提出一个论断“文艺作品越有地方色彩就越有国际性”, 他从木刻谈起, 然后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 有地方色彩的, 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即为别国所注意。”

三、人物刻画体现出人道主义情怀

在彭家煌笔下, 作者刻画了许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为乡土小说, 这些人物无一例外都沾上了泥土气息。他们有着典型的奴隶性格, 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陈四爹的牛》中, 作者虽然描写了土财主陈四爹对猪三哈的盘剥, 但他这种盘剥却是出于他吝啬的本性, 在作者笔下, 他其实并不那么的凶神恶煞, 他是以“力耕起家, 栉风沐雨, 很知稼稿之艰难的”。而且在小说中更多的篇幅被放在对猪三哈的不求上进, 不知羞耻的奴隶本性的揭示上。虽然作者极力表现出“怒其不争”但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哀其不幸”, 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怂恿》中, 二娘子被牛七作为敲诈的砝码, 安排到别人家去上吊, 虽然是牛七等张扬跋扈之人从中作梗, 但我们看到的是二娘子只是“关着房门痛苦了一场”, 然后就是顺从, 准备做“一对猪的殉殡”, 她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 反映了旧中国妇女连动物都不如的生存地位。这些人物, 无一例外命运都是悲惨的, 自身的性格也是有缺陷的, 但即使是令人讨厌、有缺点的人物, 我们也能找到真诚的同情。这就是彭家煌在他的作品里倾注的人道主义情怀, 但这种人道主义感情又不是廉价的直接的宣泄, 而是将之化成切实的生活体验, 在朴实、平静的叙述里表现。人道主义是一种关心人尊重人, 把人当做人, 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思想观念。越是对悲苦的下层民众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我们越能体会作者对这些人物赋予的深情.“在彭家煌那里, 真正令人讨厌的人物是非常少的, 作者似乎总能体谅他们, 同情他们, 即使是在评判讽刺他们的时候, 也不能不带上一点伤感。”。可见作者将人道主义的思想表现的多么深刻。

参考文献

[1]刘麟君.彭家煌小说创作特色初探.[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2)

[2]季玢﹑韩廷俊.“茶杯里的风波”:彭家煌小说的艺术表现.[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3 (04)

[3]孙叶林, 董正宇.楚语湘音的原生态再现——彭家煌乡土小说《怂恿》新论[J].船山学刊, 2009, (01)

乡土特色 篇10

一、开发乡土教材的重要意义

(一) 开发乡土教材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强调, 要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开发乡土教材, 对于垫江这个二元化结构突出的农业大县与工业后发县而言,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发展规划、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是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必要手段, 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实选择, 对于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事做人,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增强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实践性功能。

(二) 开发乡土教材是打造特色教育的迫切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设特色学校, 发展特色教育, 是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内涵选择。特色教育的核心, 是在特色文化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发乡土教材和打造特色教育是紧密联系的, 开发乡土教材是前提和基础, 打造特色教育是目的和结果。作为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试验县, 深度挖掘“千年古县”、“牡丹故里”等文化资源, 大力开发乡土教材, 既是垫江教育承担“先行先试、探路示范”的历史使命, 也是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特色教育的现实选择。开发乡土教材, 发展校本课程, 有利于促进“一校一品”, 加快形成以区域特色为基础、学校特色为龙头的特色教育发展格局, 从而促进垫江教育后发崛起、全面跨越。

(三) 开发乡土教材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必要之举

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市委三届六次全委全强调, 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文化的“软实力”, 其实就是经济发展的“硬功夫”。乡土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是深入挖掘和开发牡丹文化、千年古县文化的过程, 是弘扬和彰显“农民铜管乐之乡”、“书画之乡”文化艺术魅力的过程, 有利于培育敢为人先、自强自立的优秀人文精神。同时, 作为人口大县和教育大县, 高初中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会留在家乡, 一部分会求学他乡, 一部分会谋职异地。珍视乡土的价值观、热爱乡土的认同感以及发自内心的乡土情谊, 既是留守者建设家乡的精神动力, 也是求学者和谋职者宣传家乡、推介家乡、支持家乡的思想源泉。此外, 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也是开发垫江资源、打造垫江名片、提升垫江形象的过程, 对于垫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以及区域竞争力的提档升级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开发乡土教材的现状分析

2010年3月至5月, 笔者采取深入乡村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 对垫江县乡土资源特别是乡土教材的开发及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掌握了开发乡土教材的现实基础、有利条件, 摸清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丰富的乡土资源奠定了乡土教材的开发基础。垫江县历史悠久, 古迹众多, 资源丰富, 具有开发乡土教材的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历史来看, 垫江县系全国首批36个“千年古县”之一, 于2008年3月18日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千年古县”称号。二是从景观来看, 垫江县拥有华夏牡丹花海生态旅游区、沙坪油菜花海、黄沙白柚园林、宝鼎山森林公园等10余个享誉市内外的旅游景点。三是从土特产品看, 垫江石磨豆花、黄沙白柚、东印茶叶、永安咂酒等土特产品在市内外小有名气。四是从民间工艺文化来看, 垫江县系“农民铜管乐之乡”、“书画之乡”, 角雕、竹编等民间工艺文化积淀厚重。垫江人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这方水土, 为乡土教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巨大的需求空间提供了乡土教材的开发条件。城乡教育统筹的深入推进, “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正在形成并将继续扩大为乡土教材的需求市场。一方面, 是课程改革推进之需。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积极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已成必然趋势。乡土教材的开发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平台, 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载体。另一方面, 是特色学校建设之需。按照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 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启动实施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建设特色学校, 离不开特色课程的开发和打造。据笔者调查, 全县95%的学校一致建议县上统一开发乡土教材。

3、单一的素质结构催生了乡土教材的开发责任。课程的功能应聚焦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 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社会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与发展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 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教材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现象相当严重, 导致学生素质结构十分单一。学生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文化, 以及土地上的人民了解甚少, 认识上存在陌生感, 情感上存在疏离感。据笔者调查, 57%的学生对“千年古县”缺乏认识, 43%的学生甚至不知晓此事;垫江市民郭胜雄的角雕艺术享誉全国, 但97%的学生竟不知此人;垫江系“牡丹故里”, 但73%的学生不了解牡丹栽培技术。学生对乡土文化的陌生感与疏离感及其引发的素质结构的单一, 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开发乡土教材的重任时不待人。

4、落后的发展态势激活了乡土教材的开发动力。自2000年教育部实施三级课程改革以来, 全国各地已经开发或编写了不少具有地方性知识特色的乡土教材, 乡土知识传承和乡土课程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 在重庆市40个区县中, 已有8个区县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 如:武隆县的《武隆旅游》、万州区的《我与世界》、綦江县的《腾飞的重庆, 可爱的家乡》、忠县的《川东重镇忠县》。目前, 垫江县仅有8所学校编写校本教材, 但大多系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类, 内容也多为复制, 缺乏创新, 且课时保障无力, 利用流于形式。与全国以及全市先进区县相比, 垫江县显然比较落后, 与城乡教育统筹试验县的地位极不适应。

三、开发乡土教材的目标思路

开发乡土教材, 必须立足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实际, 着眼于打造垫江特色教育, 突出“千年古县”、“牡丹故里”以及“农民铜管乐之乡”、“书画之乡”等文化特色, 着力开发一批能展示垫江历史文化风貌、反映时代主题、传承文化传统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乡土教材精品。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以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为指导, 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发展观为引领,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协调, 着力深度开发, 努力打造精品, 把乡土教材开发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城乡教育统筹、服务垫江特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平台。

2、主要目标。

(1) 打造特色教育。通过乡土教材的学习, 展示垫江风土特色, 打造城乡教育统筹亮点, 促进“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建设。

(2) 丰富教学内容。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 改变课程结构,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容。

(3) 提高学生能力。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评判能力以及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4) 培养乡土情感。通过乡土教材的学习,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视乡土、建设家乡的情感。

3、基本原则。

(1) 贴近生活原则。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参观、调查、访问相结合, 以学生实践为主, 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 贴近教学原则。课程内容是国家课程的补充, 具有知识性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基础课程以外的乡土历史文化、生产知识、旅游知识等。

(3) 贴近学生原则。乡土教材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理解能力相符, 要能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 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 培养个性化的创造精神。

四、垫江乡土教材的内容框架

开发及编写垫江乡土教材, 应当充分挖掘和整理垫江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民俗风情、语言文化、人物等乡土资源, 着力突出垫江特色。在内容选择和框架设计上, 大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古县古迹。包括32大寨卡、72小寨卡古迹, 明代高僧大智法师舍利塔, 驸马坟、公主坟, 高安顺河老街、永安镇梅家场风物古迹群、九龙天星桥清代民居, 裴兴摩崖石刻等的了解、探访、考察。

2、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太平山水牡丹的历史、品种、种植、观赏价值、药用价值、旅游打造;沙坪油菜花大观园油菜的品种、种植、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旅游打造;五洞唐家坡李子花品种、种植、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旅游打造;宝鼎山历史沿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打造等。另外楠竹山、明月山钟嘴寨、天宝寨、高安湫烟洞、白家湖岛之乡、普顺迎风湖等自然景观也可纳入介绍。

3、人物风情。主要包括夏帮谟、陈幼学、白勉、程伯銮、李惺、任鸿隽以及孙才新、刘德彬等垫江历代风云人物, 以及垫江地方语言、民俗习惯等。另外, 威风锣鼓、铜管乐、金钱棍、莲花闹、戏曲、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项目, 以及唢呐、抬工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适当介绍。

4、土特产品。主要包括东印茶山历史、茶的采摘、茶的种类、茶的加工制作、沏茶饮茶文化、旅游打造;黄沙白柚种植条件、种植技术、品种优化、贮藏技术;垫江石磨豆花历史、种类、制作过程、佐料配制、品牌打造;永安咂酒历史、原料、生产流程、包装设计、特色打造;赵牛肉的配料、制作过程、包装设计、特色打造等。

5、民间工艺。主要包括角雕工艺的历史、锉皮、打磨、描图、雕刻制作过程和鉴赏, 以及垫江棕竹拐杖、大石竹编工艺等。

五、开发乡土教材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乡土教材的开发利用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 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 唤回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唤回学生学习的快乐感, 让教育回归到“以育人为本”的轨道上来。

1、乡土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语言文字表述尽量深入浅出, 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 亲切自然, 笔调生动, 引人入胜;尽量多使用照片、图片直观介绍, 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 难易程度恰当, 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乡土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加强探究式学习、社会实践课程实施力度, 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乡土教材内容的呈现, 运用真实的情境与虚拟的情境相结合, 有些知识不一定都写进教材, 教学中的补充、铺垫、搭桥工作可以留给教师、学生去进行, 鼓励学生想象和思考, 设置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猜想和论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 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和活动式学习, 留足时间空间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

3、乡土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教学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授课的内容和授课的顺序, 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部分内容, 从乡土教学这一层面体现“一校一品”。比如桂溪镇可重点学习角雕工艺、石磨豆花、赵氏牛肉这几部分;新民镇、沙坪镇可重点学习“东印茶山”、“油菜花大观园”这一部分;太平镇可重点学习“太平牡丹”这一部分;鹤游、坪山等镇可重点学习“千年古县”这一部分等等。

4、课程评价标准应以过程学习为重点。乡土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方式, 不断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空间, 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探索。所以课程评价必须重视过程的评价, 特别是情感、态度和责任心的评价, 淡化学习结果, 不做定量评价。

乡土特色 篇11

一、改变观念,提高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新认识

作为农村学校,我们依托农村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以面向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素养。路是人走出来的,经验也是人在实践中总结所得,农村小学比城市小学更具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这也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了信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各种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提出活动主题,通过实践,并从中获得经验,产生体验和感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体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价值,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的规定和要求。

二、就地取材,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效地依托乡土资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丰富乡土特色的素材。

1.收集农民语言

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我们因地制宜,让学生搜集这些生动的语言。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农民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搜集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语言,如:

月晕晴,日晕雨。

芒种下雨火烧溪,夏至下雨湿漉漉。

……

此外,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如《百里村的由来》《小龙望娘》……

通过收集农民语言,学生既增长了见识,又丰富了词汇,还传承了优秀的民间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2.了解土特产品

本地富有特色的物产也是课程资源。如,石湫狗肉、屏湖鱼头……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说说这些产品的特色、分类或者种植方法、加工方法等。学会向他人推销这些特产:可以写解说词,可以写广告词,可以做宣传画……

3.寻访杰出农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为此,我们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农民企业家、反季节蔬菜种植大户进行采访、调查。如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农民企业家,教师指导学生以小传记的形式写出农民企业家坎坷的创业经历,使之成为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教材”。

4.采集风景名胜

作为百里秦淮发源地之一的溧水,有太多迷人的风景和名胜古迹,如天生桥、洞壁琴音……家乡的这些风景名胜展现出迷人的风姿,阐述了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底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或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风景名胜,包括相关的文字介绍、民间传说、古诗词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又能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还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探寻风土人情

作为农村小学,我们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婚丧嫁娶、过节的风俗习惯,知道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等。为此,组织学生拍摄体现风土人情的照片,撰写关于风土人情的通讯报道,并在红领巾广播站播出。既有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又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既让学生认识了家乡的面貌,又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三、策划组织,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合作精神,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搜集资料等环节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

1.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我们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组成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先按黄梅戏、端午节、春节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情况并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关系,将学生分成几个六到八人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订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

2.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搜集资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例如,在开展“我身边的白色污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有的实地拍照;有的向科学老师请教;有的到图书馆、书店查找;有的上网搜集下载;还有的甚至几个人合作一起摘录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通过办手抄小报、编写公益广告词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和资源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3.凸现“语文”,习得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的兴趣点不能只落在“好玩”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以《身边的传统文化》为例,在“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一些规模小的活动,如贴春联、搜集年夜饭的习俗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总之,我们认识到实践活动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语文资源,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延伸,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乡土特色 篇12

在农村幼儿教育中, 必须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实现幼儿教育的低成本化与高质量化, 这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由于农村环境本身条件所限, 许多农村幼儿园都存在着诸如教玩器具与操作工具缺少、教育经费短缺、教玩区域紧张等问题, 因此农村幼儿园应该结合区域活动的原则, 从本土环境出发, 发掘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区游戏。

一、收集乡土资源, 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农村由于种植有大量农作物, 因此在不同季节、不同时令, 当地盛产的各种农作物、花花树树、野草野果等都可以作为幼儿的天然玩具。通过这些植物的运用, 不但丰富了儿童的教育资源, 而且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帮助他们认识世界, 相当于他们与自然界相处的钥匙。教师需要收集其中有价值的乡土资源, 进行研究, 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 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材料收集的活动, 敢于和其他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品,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探讨, 进一步明白活动思路, 了解各种材料的收集途径与可涉足的收集范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有目的地收集材料, 另一方面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将各种资源进行归类整理。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福建漳平地区的农村特色, 将收集到的乡土材料分为植物类、动物类、沙石类、劳动工具类、废旧日用品类, 在分类的基础上为日后的特色活动区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 应该开发收集乡土资源的途径, 应该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资源收集的过程。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 例如家长会、亲子会等, 使家长理解在开展特色活动区游戏的过程中材料收集的重要性, 通过亲身参与真正体会不同材料的可塑性与再造性。教师还可以向家长们展示一些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出的成品或是半成品教玩器具, 通过视觉上的享受激发家长参与材料收集与工具制作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 之前收集到的材料就可以派上用场, 家长可以通过想象制造各种手工教玩器具, 不但激发孩子的创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近一步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利用乡土资源, 提升幼儿游戏效果

在特色活动区中利用的资源与材料都是孩子们无形中的教师, 它们能让孩子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 通过一步步接触自己所创造的材料, 来有效地拓宽视野。因此, 教师应该选取适当的材料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让其自觉主动参与到游戏中, 这样通过游戏所得的收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植物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根据时令与季节变换, 与村子里的种植户达成协议, 定期带领孩子们前去了解这些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和生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 引导孩子做好相关的植物观察笔记。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亲身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灌溉、采摘、收获的过程, 并帮助孩子完成菜品的制作。通过亲身体会, 不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劳动不易, 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还使孩子们收获了动手的乐趣,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踏踏实实地践行每一步。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作物归置在自然工具角, 将其作为指导工具, 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对自己采集到的各类作物进行细致、正确的区别与分类。之后孩子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采集到的各种野花、种子、稻草等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玩具, 例如将收集到的种子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制作成拼图;利用各种不同的花花草草制作成可爱有趣的手工作物画;利用收集的稻草编制成可爱的稻草娃娃, 等等。

其次是动物资源的利用。对于孩子们来说, 自然界中的各种小动物都充满了新奇性与神秘性, 因此, 教师可以让孩子近距离接触自然界中可爱的小生灵, 比如说在春天的时候,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到河边观察小蝌蚪的生长与变化的过程,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孩子们肯定都很好奇, 丑丑的青蛙与可爱的小蝌蚪怎么会有联系,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他们会认真地听从教师的指挥与安排,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观察与探索。

三、投放乡土资源, 明确幼儿游戏目标

在收集并准备好需要的乡土资源之后,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展特色活动区游戏时所需要的材料的投放, 这些材料的投放正确与否与孩子行为的目的性有着密切联系, 既能够指向幼儿教育的目的, 又能够架构起孩子们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正确地利用乡土资源,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学习与探索兴趣, 达到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 在投放乡土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乡土资源投放的一物多用性与层次性, 将其与孩子的发展全面结合, 使每个孩子都能从中收获到乐趣, 收获到成长。

首先是乡土资源投放的一物多用性。从创作与探索的过程来看, 选用各式各样的材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思维拓展与生长, 带给幼儿更多心灵上的启发。在福建漳平地区竹资源丰富, 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竹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制作创造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完成在“过家家”中所需要的“家具”的制作。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竹子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各种家具等, 例如有的孩子用竹子制成框架作为相框;有的孩子将竹叶以及竹子制作成可爱的竹制座椅等。

其次是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投放资源。例如对于同一种材料的投放, 小班的孩子进行的是最简单层次的制作应用, 中班的孩子运用的难度可以增加一个等级, 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进行比较完整的资源制作了。

四、开发乡土资源

乡村中蕴含着各种各样可以利用的天然乡土资源, 教师应该开发各种资源, 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幼儿完善特色活动区游戏资源库。首先就是自然物质的利用。我们知道农村中最不缺的就是沙石土木了, 在成人看来, 它们毫不起眼, 但是在幼儿教育中, 它们却可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教师可以开辟出一个专门放置泥巴与木材的场所, 孩子们在其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河边采集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利用其形状的差异性来制作卵石画并进行卵石拼搭游戏。

结语

农村幼儿生活在广袤的大自然环境中, 大自然为他们提供了一切成长的可能, 不但有蓝天白云, 还有一切可爱丰富的自然资源。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慷慨, 挖掘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将其投放到孩子们的教育中, 在尊重孩子成长的前提下, 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在玩耍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艳凤.自然角创设与利用的有效性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综合一专辑) [C].2006.

上一篇:人居环境科学下一篇:城镇水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