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2024-08-15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共11篇)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1

利用乡土资源

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甘肃省玉门市第一幼儿园 张萍

游戏是幼儿自发地、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幼儿园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和提供的游戏材料。我园立足于乡镇幼儿园的实际,结合乡土化主题活动的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游戏活动,把游戏活动延伸到自然、社会、家庭中去,让每个幼儿在环境中获得自由、自主、和谐、愉悦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资源”的教育思想。

一、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为孩子创设具有乡土特点的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游戏环境。如在“家乡的春天”主题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创设了自然角,那嫩绿的蒜苗、胡萝卜苗、豆苗、麦子、玉米,饲养角里可爱的乌龟、蝌蚪、小鱼儿,再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在开展主题活动“泥沙乐”时,老师在区角里准备了大盆细沙,投放了不同大小的饮料瓶、纸盒、小筛子、小铲子,供幼儿探索沙子的特性,同时还提供饮料瓶让幼儿自制玩沙的铲子、小桶等,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在“种子的妙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从家中带来了花生、麦子、豆子、桃核等各种各样的种子投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并师生共同布置探索区“我认识的种子”,给幼儿提供了观察、对比、讨论种子的机会;在美工区,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种子及乳胶、棉签、双面胶、泡沫板等材料,让孩子自由进行“种子贴画”。那一幅幅稚嫩的作品,闪现着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在《好玩的石头》》主题活动中,老师带幼儿捡来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石头投放在活动区,孩子们在那里练习数数、排序、比多少,在石头上画画,用石头印画、滚画、拼贴画,能玩出那么多花样。这些材料的利用既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还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

二、利用乡土环境和材料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

乡土资源中很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又不用花钱的环境和材料,都可以用来开展富有特色的户外游戏活动。我们组织幼儿踏青、春游、拣落叶、捡石子、捉昆虫,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同时,幼儿在过水沟、走田埂、爬土坡的活动中不仅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的良好品德。秋天老师带幼儿去农庄掰玉米棒、摘玉米叶、抽玉米穗、搓玉米籽,带孩子用玉米杆、玉米棒、玉米籽制作长枪、手榴弹、手雷,玩“学做解放军”的游戏;用南瓜、冬瓜、西瓜、甜瓜玩体育游戏《运瓜乐》;用废旧轮胎玩各种背、抬、滚、跳、爬的游戏。发动家长利用乡土材料制作各种可以让幼儿玩一玩、做一做、锻炼锻炼的器械,如高粱杆、木头、黄沙、锯削、刨花等,经过加工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户外活动器具:用木头自制小推车、担水的扁担、陀螺、打尕;用木棍做木马、花轿;用柳条做山洞、做体操圈;用锯削做沙袋、用黄沙做沙包、用岌岌棍做挑棍……这些玩具既漂亮又实用,远比在商店买的运动器具更具有野趣和挑战性,更能让孩子在锻炼、游戏中获得快乐。

三、利用乡土材料丰富角色游戏活动。

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家长和教师都是游戏材料的收集者,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和幼儿一起讨论、商量各种材料的特点与用处,为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奠定基础。在商店和超市的游戏中,有孩子们自己收集的各类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包装盒、塑料瓶;在医院游戏中,有用一次性纸杯做的听筒、纸盒做的X光机器、废旧报纸做成的各种药丸;在娃娃家游戏中,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在教师与孩子的加工后,变成了娃娃家里的电脑、电视、空调、洗衣机、家具、灶具,变成了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小区的漂亮楼房。在美食城游戏中,孩子们用纱布、海绵、泡沫纸、橡皮泥、废旧的布做成的胡萝卜和青椒、藕、面条、各种烧烤等。这些游戏材料干净卫生、经济实惠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给孩子留下了较多的想象、创造的空间。

四、利用乡土材料丰富建构游戏活动。石头、沙子、黄泥等这些都是农村取之不尽的自然材料,幼儿对这些材料都有着天生的感情,建构游戏中,我们将石头洗净,选取干净的黄沙与细腻安全的黄泥让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孩子们用石头盖房子,用黄沙堆砌、塑造各种造型,用黄泥制作小动物。另外,我们还提供大小不同的纸盒和各种饮料罐,让幼儿堆积成各种形状的楼房;提供大小不同的木块,供幼儿进行造型创作。“农家小院”中成串的谷穗、玉米、辣椒、稻草制作的粮仓;用蔬菜制作的南瓜娃娃、马铃薯小猪、玉米老爷爷、萝卜船,丝瓜瓤制作的长颈鹿,都是老师与孩子们的得意创作。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

乡土材料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利用,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弥补了乡镇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了幼儿园教育内容,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更加关心社会,了解家乡,更加关注家乡的变化,并从中体验到一种被社会接纳、重视的感受,形成对家乡的良好情感。同时,也折射出了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更体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2

在农村幼儿教育中, 必须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实现幼儿教育的低成本化与高质量化, 这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由于农村环境本身条件所限, 许多农村幼儿园都存在着诸如教玩器具与操作工具缺少、教育经费短缺、教玩区域紧张等问题, 因此农村幼儿园应该结合区域活动的原则, 从本土环境出发, 发掘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区游戏。

一、收集乡土资源, 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农村由于种植有大量农作物, 因此在不同季节、不同时令, 当地盛产的各种农作物、花花树树、野草野果等都可以作为幼儿的天然玩具。通过这些植物的运用, 不但丰富了儿童的教育资源, 而且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帮助他们认识世界, 相当于他们与自然界相处的钥匙。教师需要收集其中有价值的乡土资源, 进行研究, 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 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材料收集的活动, 敢于和其他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品,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探讨, 进一步明白活动思路, 了解各种材料的收集途径与可涉足的收集范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有目的地收集材料, 另一方面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将各种资源进行归类整理。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福建漳平地区的农村特色, 将收集到的乡土材料分为植物类、动物类、沙石类、劳动工具类、废旧日用品类, 在分类的基础上为日后的特色活动区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 应该开发收集乡土资源的途径, 应该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资源收集的过程。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 例如家长会、亲子会等, 使家长理解在开展特色活动区游戏的过程中材料收集的重要性, 通过亲身参与真正体会不同材料的可塑性与再造性。教师还可以向家长们展示一些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出的成品或是半成品教玩器具, 通过视觉上的享受激发家长参与材料收集与工具制作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 之前收集到的材料就可以派上用场, 家长可以通过想象制造各种手工教玩器具, 不但激发孩子的创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近一步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利用乡土资源, 提升幼儿游戏效果

在特色活动区中利用的资源与材料都是孩子们无形中的教师, 它们能让孩子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 通过一步步接触自己所创造的材料, 来有效地拓宽视野。因此, 教师应该选取适当的材料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让其自觉主动参与到游戏中, 这样通过游戏所得的收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植物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根据时令与季节变换, 与村子里的种植户达成协议, 定期带领孩子们前去了解这些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和生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 引导孩子做好相关的植物观察笔记。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亲身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灌溉、采摘、收获的过程, 并帮助孩子完成菜品的制作。通过亲身体会, 不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劳动不易, 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还使孩子们收获了动手的乐趣,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踏踏实实地践行每一步。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作物归置在自然工具角, 将其作为指导工具, 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对自己采集到的各类作物进行细致、正确的区别与分类。之后孩子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采集到的各种野花、种子、稻草等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玩具, 例如将收集到的种子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制作成拼图;利用各种不同的花花草草制作成可爱有趣的手工作物画;利用收集的稻草编制成可爱的稻草娃娃, 等等。

其次是动物资源的利用。对于孩子们来说, 自然界中的各种小动物都充满了新奇性与神秘性, 因此, 教师可以让孩子近距离接触自然界中可爱的小生灵, 比如说在春天的时候,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到河边观察小蝌蚪的生长与变化的过程,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孩子们肯定都很好奇, 丑丑的青蛙与可爱的小蝌蚪怎么会有联系,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他们会认真地听从教师的指挥与安排,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观察与探索。

三、投放乡土资源, 明确幼儿游戏目标

在收集并准备好需要的乡土资源之后,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展特色活动区游戏时所需要的材料的投放, 这些材料的投放正确与否与孩子行为的目的性有着密切联系, 既能够指向幼儿教育的目的, 又能够架构起孩子们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正确地利用乡土资源,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学习与探索兴趣, 达到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 在投放乡土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乡土资源投放的一物多用性与层次性, 将其与孩子的发展全面结合, 使每个孩子都能从中收获到乐趣, 收获到成长。

首先是乡土资源投放的一物多用性。从创作与探索的过程来看, 选用各式各样的材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思维拓展与生长, 带给幼儿更多心灵上的启发。在福建漳平地区竹资源丰富, 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竹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制作创造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完成在“过家家”中所需要的“家具”的制作。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竹子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各种家具等, 例如有的孩子用竹子制成框架作为相框;有的孩子将竹叶以及竹子制作成可爱的竹制座椅等。

其次是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投放资源。例如对于同一种材料的投放, 小班的孩子进行的是最简单层次的制作应用, 中班的孩子运用的难度可以增加一个等级, 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进行比较完整的资源制作了。

四、开发乡土资源

乡村中蕴含着各种各样可以利用的天然乡土资源, 教师应该开发各种资源, 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幼儿完善特色活动区游戏资源库。首先就是自然物质的利用。我们知道农村中最不缺的就是沙石土木了, 在成人看来, 它们毫不起眼, 但是在幼儿教育中, 它们却可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教师可以开辟出一个专门放置泥巴与木材的场所, 孩子们在其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河边采集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利用其形状的差异性来制作卵石画并进行卵石拼搭游戏。

结语

农村幼儿生活在广袤的大自然环境中, 大自然为他们提供了一切成长的可能, 不但有蓝天白云, 还有一切可爱丰富的自然资源。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慷慨, 挖掘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将其投放到孩子们的教育中, 在尊重孩子成长的前提下, 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在玩耍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艳凤.自然角创设与利用的有效性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综合一专辑) [C].2006.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3

关键词:资源;教育;幼儿;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0-01

我园立足于乡镇幼儿园的实际,结合乡土化主题活动的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游戏活动,把游戏活动延伸到自然、社会、家庭中去,让每个幼儿在环境中获得自由、自主、和谐、愉悦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资源”的教育思想。

一、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为孩子创设具有乡土特点的角色区、探索區、美工区、音乐区、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游戏环境。如在“家乡的春天”主题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创设了自然角,那嫩绿的蒜苗、胡萝卜苗、豆苗、麦子、玉米,饲养角里可爱的乌龟、蝌蚪、小鱼儿,再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在开展主题活动“泥沙乐”时,老师在区角里准备了大盆细沙,投放了不同大小的饮料瓶、纸盒、小筛子、小铲子,供幼儿探索沙子的特性,同时还提供饮料瓶让幼儿自制玩沙的铲子、小桶等,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在“种子的妙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纷纷从家中带来了花生、麦子、豆子、桃核等各种各样的种子投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并师生共同布置探索区“我认识的种子”,给幼儿提供了观察、对比、讨论种子的机会;在美工区,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种子及乳胶、棉签、双面胶、泡沫板等材料,让孩子自由进行“种子贴画”。那一幅幅稚嫩的作品,闪现着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在《好玩的石头》》主题活动中,老师带幼儿捡来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石头投放在活动区,孩子们在那里练习数数、排序、比多少,在石头上画画,用石头印画、滚画、拼贴画,能玩出那么多花样。这些材料的利用既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还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

二、利用乡土环境和材料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

乡土资源中很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又不用花钱的环境和材料,都可以用来开展富有特色的户外游戏活动。我们组织幼儿踏青、春游、拣落叶、捡石子、捉昆虫,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同时,幼儿在过水沟、走田埂、爬土坡的活动中不仅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的良好品德。秋天老师带幼儿去农庄掰玉米棒、摘玉米叶、抽玉米穗、搓玉米籽,带孩子用玉米杆、玉米棒、玉米籽制作长枪、手榴弹、手雷,玩“学做解放军”的游戏;用南瓜、冬瓜、西瓜、甜瓜玩体育游戏《运瓜乐》;用废旧轮胎玩各种背、抬、滚、跳、爬的游戏。发动家长利用乡土材料制作各种可以让幼儿玩一玩、做一做、锻炼锻炼的器械,如高粱杆、木头、黄沙、锯削、刨花等,经过加工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户外活动器具:用木头自制小推车、担水的扁担、陀螺、打尕;用木棍做木马、花轿;用柳条做山洞、做体操圈;用锯削做沙袋、用黄沙做沙包、用岌岌棍做挑棍……这些玩具既漂亮又实用,远比在商店买的运动器具更具有野趣和挑战性,更能让孩子在锻炼、游戏中获得快乐。

三、利用乡土材料丰富角色游戏活动

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家长和教师都是游戏材料的收集者,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和幼儿一起讨论、商量各种材料的特点与用处,为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奠定基础。在商店和超市的游戏中,有孩子们自己收集的各类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包装盒、塑料瓶;在医院游戏中,有用一次性纸杯做的听筒、纸盒做的X光机器、废旧报纸做成的各种药丸;在娃娃家游戏中,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在教师与孩子的加工后,变成了娃娃家里的电脑、电视、空调、洗衣机、家具、灶具,变成了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小区的漂亮楼房。在美食城游戏中,孩子们用纱布、海绵、泡沫纸、橡皮泥、废旧的布做成的胡萝卜和青椒、藕、面条、各种烧烤等。这些游戏材料干净卫生、经济实惠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给孩子留下了较多的想象、创造的空间。

四、利用乡土材料丰富建构游戏活动

石头、沙子、黄泥等这些都是农村取之不尽的自然材料,幼儿对这些材料都有着天生的感情,建构游戏中,我们将石头洗净,选取干净的黄沙与细腻安全的黄泥让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孩子们用石头盖房子,用黄沙堆砌、塑造各种造型,用黄泥制作小动物。另外,我们还提供大小不同的纸盒和各种饮料罐,让幼儿堆积成各种形状的楼房;提供大小不同的木块,供幼儿进行造型创作。“农家小院”中成串的谷穗、玉米、辣椒、稻草制作的粮仓;用蔬菜制作的南瓜娃娃、马铃薯小猪、玉米老爷爷、萝卜船,丝瓜瓤制作的长颈鹿,都是老师与孩子们的得意创作。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4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是幼教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颁发的《纲要》在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的运用。”但,纵观我区的农村幼儿园在教学中所折射出的信息却让人心焦!

从整体情况看:我区是广州市的北部山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表现的是:园里的硬件设施设备简单而陈旧;幼师的综合能力素养有待提高;幼儿因家庭的原因综合智力或是管教力度的欠缺也有待培养;幼儿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幼儿教材品种,教学形式的单一性等等,都制约着我区在幼儿教育这一块的发展和提升。而更重要的是作为幼儿园的软件之一----幼儿教师。我们知道幼儿教师是在幼儿教育中占重要的位置: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方式和形式的运用、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对幼儿教育的前瞻性意识等等无不影响着幼儿及幼儿形成的一系列的综合能力。而现实是:我们的幼儿教师在以上的各方面的要求都有待提高。提高他??的认识和意识,务求让我们的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利用资源让幼儿近距离亲近数学知识

“在生活中寻找资源,在利用资源中融入生活!”我想这是我们地处农村的幼儿教师的最好的折点。因为,我们的自然资源中蕴含着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教学的素材,只要我们教者有一颗发现的眼睛。让幼儿从我们的教本中的知识融入到我们的自然界的一切活生生的具体事物中了解数学,懂得数学的知识。例如: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到农村的田边游戏,这时孩子们会发现:每块田地的形状有三角形的、梯形的、还有方形的;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天上的小鸟有几只?这个树上的小花有几朵?在田野上耕作的牛有几只?再加上旁边的小狗共有几只?田里有许多刚收割了稻谷留下的稻草,我们玩捡稻草的游戏,从一到许多,比比多与少、长与短。从树上飘落的树叶有大、有小,由一片一片集在一起变成的许多;屋旁边的树木有高、有矮、树干有粗有细。等等的这些活动都是根据我们农村的需求而延伸的利于幼儿数学学习的所设计活动。幼儿在学习中注重的是形象思维。教具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是,我们许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具跟不上幼儿的变化:种类少,质量低!为此,作为农村的幼儿园,我觉得只要我们根据大纲要求,切合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好好利用我们农村固有的具有特色的自然资源绘制出我们所需要的教具是可行的必行的。农村幼儿园要根据园中的实际和地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可设计和制作一些孩子所需的,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安全性也有一定保障的家具和装饰的材料等。好像:幼儿适合孩子数数的小石头、小果实,适合幼儿画画的大石头、小树叶,适合幼儿做编制的稻草苗,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可取的材料都是我们幼儿园的活动材料。我们教者把这些材料好好利用,就是幼儿的独特而自然的教学工具,可为我们幼儿的数学活动的实效性更强!

二、巧用资源让幼儿灵活地探索数学知识

“巧用乡土资源,巧拨幼儿探索能力!”幼儿数学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我们教者在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幼儿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教具的安全系数!所以的这些的教具设计都是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不仅提供了可直接玩的成品和原始材料,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材料,以能更好的为幼儿的数学活动提供素材的同事也锻炼幼儿探索数学的进一步的求知欲。

(一)活用材料提高认识

充分挖掘农村地方资源,丰丰富幼儿区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孩子活动欲望,锻炼其思维。力求让教育源于幼儿实际源于幼儿生活。例如,各种植物的茎、叶、壳、种子、果实,沙石、收集汇集起来,经过加工制作,就是用之不尽的学具、玩具。我们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开展数学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悟,悟中感受到活动的愉悦性。

(二)妙用材料提升质量

操作材料的可行性是幼儿数学学习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投放材料是区角活动的关键所在,我们注重材料的多用性、层次性、多功能性。因为,我们知道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差异性是有的,你所设定的数学活动和启用的工具是他们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活用我们的理所能及的材料,孩子的综合能力肯定能上一个台阶。如在“给娃娃穿衣”的活动中,给幼儿提供的衣服有多种:有点点的、有数字的、有加减算式的,不同水来的孩子在操作中获得成功。让幼儿在操作活动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并感受体验到数学操作的`乐趣。

(三)依照特点确定目标

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数学区角活动的总目标,并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性转化为抽象逻辑性的需要,在活动中让幼儿宽松、自由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掌握目标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得到发展。

三、创设环境让幼儿快乐地接近生活中的数学

“合乎学习的大环境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做到“让环境说话”。我们的农村幼儿园言之所至都是我们幼儿便于学习的数学环境,只要我们教者留心、细心和有恒心,创设便于幼儿学习又切合实际的在数学环境是可行的,也是有可能的。例如,荔枝时节,我们要求孩子在品尝自己的家乡特产的同时,还可让他们数数荔枝的个数,玩一下分果果的游戏.如:在楼梯上设计以数学为主题的画面,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等。同时,还将几何图形、排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融入其中;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根据墙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或立体相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并在便于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下方设有活动材料,供幼儿操作。

四、巧设游戏让幼儿全身心感知数学知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没有之一”。为此,我们教师一定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适合幼儿特点又能合理利用本土资源的素材的一些数学游戏和活动供他们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基础的知识的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团体能力、协助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涨知识涨能量,从而使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小班“运大米”的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了“大米”,并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每次只能运一袋粮食,引导幼儿按规则去游戏,比一比、数一数看谁运得粮食多等,使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提高按物点数能力。又如大班角色游戏“超市”,幼儿通过给物品分类、统计价格,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自制的钱币进行购物等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使用钱币,获得相应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幼儿的计算能力。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蕴涵数学知识的户外体育游戏“跳大海”既满足了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丰富了幼儿的数学经验。

五、家园配合让幼儿全方位进行数学活动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篇5

研究性学习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从狭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思索、探求知识的空间,同时,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采用一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从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与社会环境,相反,它一方面要弘扬学生与学校(社区)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特征和时代特点。各地学校如何结合当地实际与地理文化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开发切实有效的校本课程,来促进乡土地理教学,这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它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是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个性化、创造性的课程开发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通过结合乡土地理资源来实现的。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地形: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地质构造:名称、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开发现状、前景,气象及气候资源:气象要素的分布及特点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开发现状、水污染及环境保护,自然带及其森林、草场资源: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和保护,灾害性的地理现象:台风、梅雨、伏旱、滑坡、地震、泥石流。工业生产及工 业布局,农业生产及农业布局,专门市场的布局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特色产品的开发、形成及地位,环境污染的种 类、现状、影响和防治,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的格局及变化,著名学者的重要理论及其意义。这对学习者感知地理、认识地理提供了载体,也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就要发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或是本地区非常突出的课程资源,课程要体现本地区特殊的人文色彩,对本土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体现本土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学生来说,离他们最近的、感觉最为亲切的还是乡土文化,因为这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一方面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祖祖辈辈是怎样奋斗过来的,另一方面,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说家乡话,靠一方水土养育成长的学生又有几人了解家乡的地理文化。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与利用乡土地理资源,选择和确定学习主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合作构建乡土地理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要做好三件事:

1、组织学习小组

根据自由、自愿的原则,由4-6人组成一个小组,由组员推选出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及善于调节众人关系的人作为小组长,主持小组的工作,并同时确定其他各成员的分工,如负责文献资料或网络信息查询的,负责社会调查访问的,负责文献资料整理与打印的等,总之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在小组建立后,各小组都要先进行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常识: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调查工作的方法与步骤、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课题总结、成果的展示与汇报等等。让他们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科学选择,确定主题

科学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关键就是老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的主题。

在选题方面,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找好研究的切入点,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适宜选那些范围小的课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二是课题的选择必须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必须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于是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也就成了研究性学习可利用的最佳素材。况且这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不知道却又最想知道的。在这个方面,我最常用方法的就是结合课堂教学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乡土地理知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八年级地理《远古的居民》这一节中的“海陆位置的优势”时,我就结合惠安现状简单说了一下“海陆位置”的特征,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惠安最大的地理优势是什么?”没想到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在下课后,纷纷问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们,而是就顺手推舟,让他们去找答案,去考证一番,建议他们去参观找找资料,去斗尾港实地考证一下,由此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

3、制定计划

在主题确定之后,就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课题研究小组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根据所研究的课题内容,认真讨论,精心设计最佳的活动方案:选择社会调查的对象,采访的人,计划收集资料,分析社会调查表、研究调查进展,预期成果及完成时间。最后在老师指导下,由小组长执笔,认真、规范地写好课题计划表。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究过程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活动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材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和分析,鉴别材料的真伪及创造性地处理材料。

1、收集材料,帮助学生挖掘乡土历史资源

小组成员按照他们自己制定的计划,分工,自主地开展收集材料。材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由于我们的教学一般都局限在教室里,这难以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指导学生到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去学习、探究,要求他们都带上笔和笔记本,随时记录活动中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感受,每一个想法。在指导《中国的海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就曾牺牲节假日的时间,陪学生一起到斗尾港调查,走访了造船厂和修船厂建设工地,并指导学生做详细记录,并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开发校本课程,就要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这些资源,可以使学生掌握很多感性的材料。

(2)组织学生访谈调查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访谈调查,要求学生做好提问的充分准备,并做好详实的记录,这会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做访谈调查,往往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组织学生查阅资料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已经非常普遍,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学会了上网。我就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并把它积累起来。也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甚至指导他们到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党史办公室等去收集材料。一方面让他们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地收集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他们与社会交往的技能。

2、筛选整理材料,进行讨论,撰写小论文

对于所收集到的繁多的材料,必须进行详细的分类、筛选、加工处理。我的做法通常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来整理材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最后通过总结,撰写小论文。如在《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性学习中,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就进行讨论,整理材料,并最后写了一篇质量较高的小论文。(附:论文提纲:

①斗尾港简介②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历史③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④对斗尾港的保护⑤对斗尾港发展的思考)

3、成果的交流展示

让学生们自己撰写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质疑,交流研讨,老师做有针对性的点评。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大家都有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竞争、合作中共同成长。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虽然注重的是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现的目的,但老师在这过程中,并不是就无所为,而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因为,老师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有很多,一是要多研习一些理论书籍或参加培训等,从理念上转变传统的观念;二是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夯实基础,提高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多看当地的一些报纸,多了解本地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利用自身乡土地理的储备,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担。“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一人类命运的真诚和关怀,一种作为社会成员对自身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走上生活,并构建对过去、现实、以及自我的理解,最终实现民族的集体认同与开放的世界意识。这其实也是历史教育的人文关怀所在。一个地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这个地区上千年的地理文明,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资源。利用好这些地理历史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极体验社会生活,了解、认识本地的人文地理与现状,让学生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多一份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要遵循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要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地理与现实相结合,鼓励学生参观社会实践,搞社会调查,走访相关的部门,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从中汲取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6

教育家陈鹤琴主张以自然社会为中心,提出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强调儿童要得到真实知识一定要做中学,他还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和大脑,解放儿童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应把儿童禁锢在幼儿园里,局限与课堂上,主张让儿童到社会中去探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鲜明地指出了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的教育新理念。《纲要》还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在幼儿生活的周围乡土资源是最好的素材。

我们的家乡广州的后花园―从化,有着青山、绿水、蓝天,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失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而树叶、石头、泥巴、竹子、稻草是我们从化随处可见的自然资源,通过拼拼、摆摆、贴贴、搓搓、编编,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自6月,我园确定了由广东省教育学会立项的“利用乡土自然素材,开展美术活动”的课题研究。通过挖掘、善于利用自然素材开展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素质。

一、创设充满乡土艺术氛围的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的。”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环境所体现的文化氛围会对儿童起着认知和情感上潜移默化作用,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首先,我们组织幼儿到园内、户外寻找各种乡土自然素材,并利用收集回来的乡土自然素材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如:当我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各种花卉后,让幼儿在铺撒有石头的荔枝树下进行拼摆,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大胆拼摆各种各样的花。瞧,小朋友有的拼了一朵太阳花;有的拼了一朵像蘑菇一样的“蘑菇”花;有的拼了向日葵花;仪仪还拼了故事里的“七色花”呢!其次,我们还利用幼儿园活动室的三维空间,有计划、有目的地挂上和摆放一些乡土美术作品,如:稻草鞋、稻草手镯、稻草筐、竹筒、面具人……悬挂在墙上,这可以给幼儿带来一种“视觉”的感受,刺激幼儿观察、提问、想像。另外,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还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精神,把幼儿的乡土美术作品展示在美工区、乡土艺术长廊及乡土手工作坊。利用区域的环境作用,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布置了相应的主题墙饰,开辟了“稻草”、“石头”、“竹子”、“木头”、“陶泥”等特色区域,让在相应的材料、环境中进行操作,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利用乡土素材,提高幼儿的素质。

1、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昊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是班里的“开心果”,可这“开心果”又是一个不愿意动手学本领的“懒宝宝”。一次,在开展树叶印画:《漂亮的鱼》活动中,有小朋友向我“告状”,原来昊昊随意地把树叶涂上颜料印到画纸上,画纸变得脏呼呼。随后,我耐心地教他:认识树叶的正面、反面,让他感受叶子的天然纹理,一丰富其对树叶的认识。然后,我就示范树叶拓印的方法:先用毛笔蘸上颜料,均匀地涂在树叶的反面(叶子脉络清楚的一面),然后将叶子着色的一面朝下,轻轻放在画纸上,最后取下叶子。在我的言传身教后,昊昊能自己正确选好树叶的反面进行着色,最后,他能出色地完成我交给他的“任务”。

2、培养幼儿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如:开展稻草编织活动,它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手指灵活性。幼儿拿着一条甚至几条稻草进行编织,在活动中要运用卷、绕、拧、扭、编、交叉编、打结、穿插等动作技巧。幼儿能耐心地进行活动,对其很有兴趣。通过活动,幼儿的耐心加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如,因为大部分的石头是比较光滑的,所以,孩子们给石头着色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使幼儿在石头上能大胆均匀地涂色,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都鼓励幼儿要耐心细致地给石头着色,引导幼儿控制颜料的水分。幼儿在我的鼓励下,养成了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而且还提高了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3、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好吃的水果》石头彩绘活动中,当孩子完成自己的作品后,高兴地向我和其他同伴分享着制作的成功。 “陈老师,我请你吃红通通的荔枝”昊昊说。晋宇说:“这是一个又圆又大又甜的本地西瓜,我可喜欢吃了,陈老师,你喜欢吃西瓜吗?” 杰杰也向大家推荐自己做好的水果:“这是火龙果,我听农庄里的叔叔讲,火龙果的果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家璇讲:“这是新温泉良口里的橘子,可好吃了。”……可见,幼儿在分享制作的成功与快乐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

在竹圈印画 《奇怪的圆圆》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感知竹圈印画的技能的同时,向幼儿提供不同大小的竹圈,启发幼儿进行添画,变出各种圆形的物体,幼儿很感兴趣。幼儿拼印出不同姿态的花、蝴蝶、眼镜、皮球、灯、救生圈、车轮、面包圈、太阳、钟、杯子……又如:幼儿在《动物王国》活动中,能大胆、自主地利用各种形状的叶子来拼贴出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瞧!晴晴用紫荆树的叶子拼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风风用竹叶拼了一条长尾巴的“大海里的鱼”;昊昊用了一些厥类叶子拼了一只大尾巴的松鼠;立立用芋头叶拼了一只正在捉老鼠的大花猫,真有趣!

5、激发幼儿爱家乡、爱自然的良好品德行为。

在带领幼儿去郊游中,我们在树林中、小溪边、田野里、山坡上发现了许多自然乡土素材,如:树叶、竹子、石头、稻草、果实等,我们把这些乡土素材进行收集和对材料进行挖掘与制作。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家乡的美,懂得了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形成爱家乡、爱自然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6、促进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在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乡土美术活动,在“玩材料”中制作了许多乡土美术作品,使幼儿感受到了乡土美术活动的魅力所在。他们不仅在幼儿园玩树叶、玩石头、玩泥巴、玩竹子、玩稻草,还在家里与家人玩。许多家长都说:自从幼儿园开展了乡土美术活动,孩子回家玩玩具的次数大大减少了,也很少看那些超人碟,孩子喜欢玩石头、玩稻草编织……而且也不吵着买新玩具,星期六日还主动叫我们外出郊游,去收集这些自然乡土素材回家、回幼儿园玩,孩子从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十分赞同幼儿园的做法!

经过三年的实施,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在操作活动中,能大胆动手作画。可见,利用乡土素材开展美术活动来提高幼儿的素质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7

长汀历史悠久, 有着丰富的客家本土文化, 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本土资源, 有效建构有乡土特色的游戏, 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感知、思考、发现、体验生活, 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 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之情, 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 了解客家文化

为让幼儿了解客家特色文化的神奇魅力, 我们深入挖掘客家本土文化中可利用的本土资源, 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小上海——长汀”主题活动并生成子主题——“我是汀州小导游”。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外出游玩, 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 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在“我是汀州小导游”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幼儿园充分挖掘家长资源, 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首先, 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下载一些有特色的风景名胜 (龙潭公园、客家山寨丁屋岭、曲凹哩等) 、古建筑 (如十大名街——店头街、唐代古骑楼、古城门、古城墙、跳石桥、太平廊桥等) 的特色图片和视频。

其次, 家长利用周末或假期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长汀神奇建筑的美丽, 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留影, 讲述神奇的传话故事等。

再次, 教师与幼儿交流各自的参观见闻。在谈话中, 孩子们谈到了“古城墙城门很神奇、龙潭公园很神秘、客家母亲源广场很壮观很好玩、太平桥廊桥很别致有特色”等感受, 小朋友们在参观交流与讨论讲解的过程中, 逐渐了解了家乡特色的建筑物和人文景观, 慢慢强化了热爱家乡的观念, 并对自己家乡产生了热爱之情, 为自己是长汀人而感到自豪。

最后,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把相关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以及富有本土特色的古建筑图片和幼儿留影的照片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观察, 播放小城大爱、大美汀州风景、小朋友们外出参观古汀州生态游玩的视频等让幼儿观看。通过教育合力, 小朋友们对主题的开展兴趣更浓了, 对客家神奇的建筑特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创设本土主题环境, 感知客家本土特色

建构游戏的开展应以幼儿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深刻感知印象为基础。为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客家建筑的神奇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 创设富有本土特色的环境, 让幼儿和环境互动。除在班上创设班级主题墙, 还在园内创设大环境。

如在楼道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设计古汀州一日游旅游路线图, 小朋友们把自己熟悉的图片或作品在旅游路线上展示并标示出来, 使墙面成为游戏活动展示、记录的平台;在幼儿园小晒台布置富有客家古城汀州特色的景点:精巧别致的客家两层古民居 (汀州古典骑楼) , 雄伟壮观的古城墙 (三元阁) , 古色古香的跳石桥 (桥墩、桥面、凉亭) , 形象逼真的龙潭公园 (千年乌龟、机灵小猴、腾空蛟龙等) , 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启蒙教育。

家长利用接送幼儿的有利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特色建筑, 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 (如房子是有层次的, 房顶有尖, 有圆, 房角是往上翘的, 太平廊桥上桥面两边是翘角的亭子等) 。

园中布置“秀丽山城——汀州”立体场景以及“客家母亲源广场”“客家山寨——丁屋岭”的背景图。抬头仰望, 天花板上挂着百家姓红灯笼;在迎面可见的小舞台上, 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风景图片, 孩子们一入园就可以到此玩拼图游戏, 还把相应的图片摆在相应的旅游路线图上进行讲解和介绍。

幼儿园处处洋溢客家本土文化的气息, 幼儿每天耳濡目染, 每天受到客家富有特色建筑文化的视觉冲击和熏陶。我们真正把幼儿园打造成了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本土文化环境, 让环境成为会“说话”的对象, 加深了幼儿对客家古汀州神奇建筑物的印象, 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想建构、要建构游戏的积极性。

三、收集整理本土材料, 彰显客家乡土特色

建构活动是一种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以想象为中心, 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和废旧物品, 通过手的创作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重现文化景观。

在了解和感知客家本土文化神奇特色的基础上, 活动前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确定建构活动的主题和建构所需的材料, 彰显客家本土元素。

如在讨论生成了“我是汀州小导游”的游戏主题以后, 幼儿以“小导游”身份导入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古汀州一日游”景观规划图,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回忆旅游景点中景物的主要特征, 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什么, 然后老师、家长与幼儿齐动手, 收集富有本土特色且随手可得的各种可利用材料。如竹制品 (竹枝、竹块、竹筒、竹板、竹竿、竹梯等) 、石头、瓦片、稻草、木块等自然类材料;纸箱、纸筒、纸盒、蛋盒、油瓶等各种生活类材料, 小朋友们把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带到幼儿园,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收集材料归类整理。

幼儿自主交流设计规划图, 幼儿分区域按意愿自选“建构牌”, 喜欢搭建什么区的景点, 就将该景区的“建构牌”挂在胸前, 每个区的小朋友协商分工, 一起交流讨论用什么材料建什么, 怎么建, 可以用到哪些辅助材料, 运用什么方法搭建既稳固又富有造型美, 尽显客家特色的乡土游戏。

四、合理利用本土材料, 建构乡土特色游戏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游戏活动之一。在建构游戏过程中, 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给幼儿更多想象创造的空间, 让幼儿主动参与, 自主建构, 大胆想象, 创造性地重现家乡优美、神奇、独特的景观。

如“我是汀州小导游”主题活动中开展的大班建构游戏“一江两岸”“客家山寨——丁屋岭”等活动中, 活动前老师先让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可以如何利用这些辅助材料, 在小朋友们热烈讨论和协商过后, 有趣又有特色的建构活动拉开了序幕。

小朋友们用蓝颜料画汀江河的波纹, 上面铺设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画好的鹅卵石, 、拼搭的轮船、小鱼等;一江两岸用竹筒、竹片、树墩、纸板、奶粉罐等做成;幼儿用平铺、延长、围合等方法搭建铺设栈道, 栈道旁用竹枝和竹片围成栏杆。

在区域活动中江的沿岸利用竹筒里装饰的美丽树枝, 上面挂满果实来表示其沿岸景色。河面上用竹筒绑成柱墩垒高成“桥墩”, 纸板、竹梯、木块作“桥面”, 用硬纸板进行镶嵌拼插成两边翘角的亭子, 再在亭子上画瓦片, 翘角亭上挂上红灯笼。纸箱盒画成砖块围成汀州古城墙, 用大纸箱挖出拱形的城门, 城门上竖起竹竿, 高高挂起小朋友们在区角活动中制作的百家姓灯笼;小朋友们用木墩、竹筒、木条和竹块搭建两层“古骑楼”, 用报纸、泡沫做成不规则的大小怪石 (有的像乌龟、有的像猴子、有的像腾空而起的蛟龙等) , 竹片和竹筒搭建凉亭, 活灵活现的“龙潭公园”展现在眼前, 富有特色的汀州美景展现在眼前。孩子们看到这些由自己收集、制作的本土废旧材料变成了形象的造型, 兴趣更浓了, 玩得特别投入。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8

一、组织专门教研组,挖掘农村自然资源中的游戏素材

农村幼儿园应组成专门的教研组,负责挖掘农村自然资源中的游戏素材。教研组要根据幼儿对农村自然资源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游戏活动。例如某中心镇幼儿园的幼儿对各种各样的种子产生了兴趣,该幼儿园教研组就以此为契机,制定了数学游戏活动:利用实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让小班幼儿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认识1和许多;让中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排序;让大班幼儿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单双数的练习。

各农村幼儿园的教研组应集思广益,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设计游戏活动的大赛,发现好的游戏方案并将之推广。例如某乡镇幼儿园教师设计的“黑猫警长”游戏,就是让黑猫警长走田间小路,跨田垄,冲进用玉米秸搭成的山洞,救出被大灰狼挟持的小白兔。诸如此类的游戏不仅充分利用了农村现有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发展了幼儿的游戏能力,非常有借鉴的价值。

二、挖掘和创新农村民间游戏,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农村民间游戏较充分地利用了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农村幼儿园要对其进行挖掘和创新。如将“石头、剪子、布”和“老鹰捉小鸡”这二个游戏结合在一起,在玩“石头、剪子、布”的过程中,谁赢了,就可以做“老鹰”。又如将传统的民间游戏“跳皮筋”在保持原有游戏规则不变的前提下,配上适宜的童谣(长皮筋,拉拉好,大家都来跳一跳。一、二、三,左脚跳;三、二、一,右脚跳。左脚跳好换右脚,蹦蹦跳跳身体好),让幼儿边唱边跳。

有些农村民间游戏如“斗鸡”“鸡鸡林,砍大刀”等存在不安全因素,教师要注意区分和取舍,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如“鸡鸡林,砍大刀”,原游戏规则是A、B两组幼儿面对面间隔一定距离,若A组幼儿唱:鸡鸡林,砍大刀,你那班里随俺挑?则B组幼儿问:挑谁?A组幼儿需答:挑××。由于被挑中的幼儿需飞跑向A组并将手拉手的幼儿冲开,往往会使幼儿受伤。因此,应将其进行改编,如让幼儿之间相互扯着长布条,被选中的幼儿只需冲开长布条就可。

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辟情趣盎然的游戏场所

农村有草地、小河、果园……这些都是进行游戏活动的天然场所。教师可有计划地带幼儿到柔软的草地上做模仿操、徒手操;可在形同平衡木的田埂上练习平衡动作;到小河边练习投掷。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农村场地大,自然物多,许多游戏都可在野外进行,有助于克服农村幼儿园体育器械、设施不足的困难。如游戏“老鹰抓小鸡”“小兔钻山洞”“追影子”等,只要组织得好,没有头饰等游戏媒介,幼儿照样能玩得兴高彩烈。以游戏“学做解放军”为例,教师可引导幼儿采些野花、柳条做伪装用的头盔。用石头、小树枝当武器……这就解决了无解放军装备这一难题。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9

王纪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而这个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历史信息掌握上的绝对劣势,因为学生不具备大量而丰富的的历史知识,加之缺乏历史分析和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仅靠课本所提供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的收获和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是促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因此在以前,我们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参考书等,事实上,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认识,造成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利用的出发点和角度的局限,使得课堂教学完全被束缚在了课堂、书本、学校而忽略了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因为,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对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课程资源,这其中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要全面而科学,使所有的资源都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地方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址和历史

记忆。

我们所在的灵武市是一个具有二千二百年历史的地方,境内发现了著名的黄河中上游水洞沟人类遗址,这为学生了解和学习我国远古人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素材和证据,也更加拉近了学生生活和历史的距离。同时,灵武市是古代灵州古城的所在地,这里曾是唐肃宗继位并结束唐朝安史之乱的重要地方,留下了大量相关史料;宁夏是历史上西夏国所在地,具有西夏时期的重要文物遗址。这些乡土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很直观的可以直面历史,走进历史遗存。

2、典型是回族聚居区,学生生活中的内容都蕴含这大量的历史信息。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回族,他们生活的内容中离不开宗教的痕迹,大到生活中的建筑,如清真寺;小到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都体现了回族特色和伊斯兰教的特点。而这些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都涉及到了内容,这类资源可以说是本地学生所独享的宝贵资源,如果能够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农村地区保留了大量地域历史信息和近五十年的历史内容。作为农村学校来说,学生来自农村,他们身上依然保留了不少历史的遗存,生活中的语言、行为习惯、风俗都为很多的历史现象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自己身上发现历史,感受历史这种效果是课本所不能给予的。同时,学生生活的地方不是很发达,很多改革开放前后的带有明显那个时代特有特征的建筑,场所和代表

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工具都还有很多的保存,在学习过程中也些资源可以被利用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和感受历史的发展进程。

所以说,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对于网络相对落后,学生获取信息相对困难的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扬长避短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小游戏、文物模型)等,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宁夏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西夏国的国都所在地,在讲解中国古代史《北宋、辽与西夏》一课时,当说到北宋与西夏的关系时,我们就利用书本地图和现在的地图帮助学生分析两个政权的地理位置,加上搜集的关于兴庆(银川)的很多内容,学生一下子就能够切实感受到历史离自己很近,而且更愿意走进历史,来了解发生在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演进。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地处灵武市。而在灵武市水洞沟就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而这个历史资源我们在讲解《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这一内容时,作为补充资料,这个历史的说服力就非常强了,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自己出生的这片土地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学生有了自豪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2、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作为初中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必然有较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也较差,倘若仅用历史教科书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结论,会使学生丧失历史学习的兴趣,严重制约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可根据学情,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学习:重视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培养学生的 “探究式 ”学习相结合,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尽管学生搜集和处理课程资源的能力还很有限,学生课题研究和问题解决的水平与真正的史学研究也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它却能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获得主动探索的 “经历 ”,并有助于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 “探究式 ”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也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有利于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渗透和陶冶

例:“南京大屠杀”的教学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包括相关照片、影视资料(纪录片、故事片)、幸存者和见证人的回忆、纪念馆等。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历史真相,可以看清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本质,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的精神。

当然,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性是最主要的。学校之外的历史教学资源,例如历史遗迹、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碑)、历史遗址、博物馆、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它们呈现出多元丰富、直观生动的特点,但是往往空间分布较分散,资源本身缺乏系统,对学校的历史教学而言,在利用方面受到较多限制(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层面的限制),需要教师着意安排、开发和整合。

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目前我们还是只能靠老师自己去查阅、搜集各方面的资源,对于利用乡土教材作补充还没有实现,尽管如此,丰富的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为学生学习起到了很大作用。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10

2、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六.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作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必要的预测和理论准备,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5年2月)。课题组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撰写活动方案,典型案例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专家鉴定,推广成果。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①以调查分析为起点,确立研究的起始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有哪些乡土资源可供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开发和利用。针对现状,设计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通过活动实践,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品质的形成。

②着眼整体联动,着力构建本土化环境下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系。

在课程资源多元结构的情况下,其开发和利用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易变性,必须构建起本土化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系。

③注重务实多样,着力寻求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的途径。 一方面乡土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财力、物力、人力、网络设施等条件相当有限,要在这种反差下发展性地开发出乡土课程资源,必须找到有效的途径,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开发无果。

④有效生成,着力探索本土化环境下发展性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模式 。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 篇11

关键词:幼儿;农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认为农村幼儿园应认识到自身的特点,自身所处的地理优势有着与城市幼儿园所不同的人文地理和自然景观,认识到大自然对幼儿园充满的无限诱惑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因地制宜,以幼儿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实施立足于农村的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落实首先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由于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教研能力不足,这就需要幼儿园帮助教师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其相关的能力。具体而言,幼儿园可以组织本园教师到相关教育机构进行培训,或邀请当地文化的搜集者、地方志撰写者、民间山歌手,到幼儿园来进行知识、技能层面的培训。在教师具有了理论知识以后,幼儿园可以召开教研活动,把筛选出来的民间乡土文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活动中运用孩子听得懂、看得明的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其次,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只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方面,幼儿园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实施乡土文化教育时,必须考虑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其他常规课程,这就需要协调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与常规课程的关系。在此,幼儿园可以将常规课程与特色课程进行整合,例如一周一次特色课程,其余时间是常规教学,以保证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利用农村自然条件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的物质世界,我们的孩子生在其中,长在其中,对周围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有着直观形象的认识,无尽的田野随着四季的变化而悄悄的展示着不同的风采,春天万物,百花齐放,红的桃红,白的梨花,黄的油菜花,使得孩子流连忘返;夏天瓜果累累,圆西瓜,扁扁豆,绿黄瓜,红辣椒引得孩子欢涎三尺;秋天小山似的稻草堆,有趣的稻草人使得孩子欢呼雀跃;冬天万物萧条,随风而舞的落叶,引来孩子们阵阵欢笑。还有那摇着尾巴看家的小狗,猫捉老鼠,青蛙捉虫,蚂蚁搬家,蜜蜂采蜜,蚕儿吐丝结茧,小麦水稻从播种到收获都是农村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对我们的孩子而言,可以突破以往的观赏价值,更多的是将教育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它们引导孩子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尝试进行种植和饲养,通过实验活动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激发兴趣,懂得道理。

同时由于工业发展而引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这些幼儿看得见,摸得着,能亲手体验的活教材也是幼儿学科学的对象。

二、发挥农村优势,合理组织幼儿体育活动

农村幼儿户外大型体育器械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呈模式化设施,同时都以传统的户外活动器具为主,如大型滑滑梯,荡椅,中小型体育活动也以球、绳、圈为主。其实放眼望去农村有着广阔的体育活动天地,我们可以利用周围丰富的自然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如晨间活动,组织幼儿到校园附近的田间小道上散步,迎着朝阳,呼吸清新的空气,聆听虫鸣鸟叫,锻炼腿部肌肉力量;户外活动带上幼儿寻到田间地头,纵横交错的田埂是孩子的天然平衡木,一条条小水沟是孩子练习跨越的天然屏障;农忙季节到了组织孩子帮助农民拾稻穗拔拔杂草。不仅锻炼孩子的体能还培养了孩子可靠耐劳的精神,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这基础上我还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活动量大小,注意运动负荷的适量性,调到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满足幼儿模仿运动娱乐,交往,表现,竞争,审美的多种需要。为农村幼儿具备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美工活动

大自然有着深藏的底蕴,在农村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植物种子长年不断。这些形态质地各异的自然物成了我们极好的美术创作材料和内容。将黄瓜,辣椒,土豆装饰成的各种人物,动物既好玩又可装饰教室;将绿豆,黄豆,玉米,谷子等进行拼贴,添画,串联,可做成漂亮的衣服,小包,和首饰等。孩子们在这些自然条件的运用中,不自觉的对它们的质地,形态,色彩都有了新的认识,深刻的理解,不仅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些看来毫无价值的素材,几乎家家可见的东西,让孩子自己收集,带来幼儿园,活动区一下子成了他们“宝贝”领地。神奇的稻草作用可大了,可以吹泡泡,扎辫子,编围幔,还可扎成各种小动物。放飞自己亲手利用竹片,竹枝制作的风筝,心情是何等的欢喜!这些充满灵性、活力的自然资料,让幼儿在活动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更加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上一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下一篇:优秀网格员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