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共11篇)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寺口中学
韩春梅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交汇点,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而且还能使学生亲身感受的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合理的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更有利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的纸上谈兵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等课程理念的贯彻。
关键词: 乡土地理资源
地理教学
重要性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引进乡土地理资源是初中生心里发展的需求。
现代教育的直观鲜明的图像、声、光、形、色俱佳的多媒体的教学的引入,能极大的增强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知识点,把与之相关的乡土内容下载到教学的网络中,就可以解决学生对生活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独到的判断力和思维性。以往的“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思维需求,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封闭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堵塞了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性。这种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上是“过期的”无用的“人才”,是现代教育最不可取的。在教学中,试时的把乡土地理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组织,就可以让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检验书中的知识理论,从而达到活学活用,有的放矢,以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性和缜密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最“好动”的时期。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的摸索中探取知识。在地理教学中试时的把学生解放出来,带领他们进行野外考察、环境监测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观念。在学中玩,在做中思,这更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需求。
二、在初中地理适当的补充乡土地理资源现代地理教学必须的 1.乡土地理资源的引入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乡土地理的内容丰富,学生对其有俱来的亲切感。把平时生活中的乡土地理素材挖掘出来用到课堂上,课堂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由喜欢学、到爱学、直至好学。如六年级的《地球的公转》,我先让学生分析家乡的四季变化现象,有的同学说:夏季的影子要比冬天的影子要长;有的同学说:夏季五一时期我们要睡午觉,而冬天就不需要;还有的说:夏季的早晨5:30天早已很亮,但在冬季的这个时间段,天还是灰蒙蒙的......。针对同学们发现的现象,作为导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再在此基础上加上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就会带着‘为什么’的探索精神投入到新的教学中,把生活中的疑问现象与课本的理论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乡土地理资源的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再如六年级上册的《天气与气候》部分,历届的中下游学生总是对天气和气候的两个概念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让同学描述了近几天的天气转变情况,恰巧那几天的天气风云多变,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通过对话,学生很容易的掌握了天气的特点,把两者的概念区分开来。
2.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解决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地理名词理解难的问题
地理教学是一科范围很广的学科。而其中的自然地理又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其中的一些地理名词含义非常让学生费解、困惑。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地形图的判读》,学生对于利用等高线判读不同地形的名词比较疑问。为了帮助同学解决这个问题,我带领同学熟悉家乡的地形。栖霞是一个丘陵地形,山地较多,实地考察让同学们对于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有清楚明了的认识,解决了地理名词理解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到家乡的实地考察更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初中的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的计算能力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的能力。要把这些能力运用的实处,与乡土地理资源紧密结合是最有效的办法。乡土地理是学生们能具体熟悉的,具有直观性的最佳资源。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解决身边的问题,更大的铸就了学生的成就感。如七年级地理课的《水资源》,针对学校水资源 浪费的情况,我让同学们直接或间接性的对学校的用水情况、家属、工地、班级以及学生日常用水情况作一个调查,最后整理合成资料,形成合理化的建议,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的板报栏上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及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联系到一起,避免了死学、死记,又让学生养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4.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中学地理教育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目的是使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要使学生树立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新态度和新行动,以此作为理解、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行动的思想基础和自觉意识。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以实现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在讲解《中国的农业》部分,我选取了栖霞的金牌农业-苹果。栖霞有“果都”的称号,苹果行业非常出名。本课的农业知识,我让学生回家做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果园的总数、平均每户人家的果园亩数、每家的年底果园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另外还要观察自己村庄的地形、了解气候对果园发展的影响、分析制约果园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苹果的销路问题等。回校后小组为单位进行总讨论,一起分析栖霞未来果业发展的方向。区域地理要摆脱那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单摆浮搁的结构,从区域条件、问题和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建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培养学生成人后参加地区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能力。
5.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在教学中穿插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让学生直接对祖国有深切的感受,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的补充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让学生真实的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毅力。在实地的考察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丰富了地理知识,懂得了如何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王晓慧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时代教育
2007年
陈淑清
高效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 刘友良
初中地理教学资源
2008年 乡土地理教学大纲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2
一、乡土地理知识的主要特征
“乡土”一词, 在《辞海》中解释为“家乡、故乡”, 即本乡本土。乡土的界限比较模糊, 一般是指省市以下较小的范围,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们约定俗成对于家乡的限定。乡土地理是指本区域内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环境、植被分布等自然资源, 以及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乡土地理知识丰富多彩, 形态各异, 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 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直接联系, 有着统编教材无法比拟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征。
二、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学习乡土地理的地域性特征, 能够丰富初中地理课堂, 使抽象概括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真实可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具体运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课程, 主要学习的是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 培养的是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统编教材因为考虑到使用地域广、学生基础不一样等多方面的因素, 不论是在知识编排还是具体概念的讲解上, 都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厚。而乡土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让学生感到十分熟悉、亲切, 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也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乡土地理知识,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化解教学难点, 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阶段, 具体形象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理解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和知识, 可以适当运用乡土地理知识, 从学生耳濡目染、有着丰富感性认识的乡土地理入手,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从而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掌握。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的时候, 笔者以本地近几年的天气变化为例, 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天气, 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认识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应用与探究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到实际生活之中深入了解和探究当地的地理知识, 在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如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中, 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 在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入了解中学习地形地貌、经度纬度、土壤情况等地理知识, 以及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当地农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实际研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进行人文道德教育
乡土不仅是一种地理环境, 也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归属,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有计划地融入乡土地理知识, 能够让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氛围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 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时, 认识家乡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同时, 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 能够让学生对资源环保、人口问题、环境与发展等现实社会问题产生更加真实具体的切身体会,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有助于学生正确树立情感态度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做好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地理学科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地理教学, 组织学生针对一些地理问题, 在当地进行野外实地考察, 带领学生认识当地的地理资源, 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应用。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 乡土地理 初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11-02
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及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对乡土地理的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 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用乡土材料,就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虽生活在本乡本土, 对周围地理环境并没有全面了解,更不要说科学的认识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了解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工农业发展状况等等,在了解过程中由教师适当点拨和引导,这样学生对家乡倍感熟知和亲切。将学生从对乡土地理的感知中引向地理教学,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效果。例如:讲解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时:
A.山顶 B.低地 C.悬崖(陡崖)
D.鞍部 I-H.山谷 M-N.山脊
首先对等高线、高度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接着将图在板书上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论概念、地表形态、特征有所掌握,再选择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形进行绘制。
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判断、推理、讨论,加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明确理解本乡县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既掌握了地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在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乡土地理是丰富的、可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新课标“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将课堂扩展到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地理现象、获取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所得、所感、所想,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三、结合乡土地理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
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教师应适当应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这一节的交通运输中“枢纽”(铁路、公路)这个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本地区汽车、火车站的情况。
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对外通道规划示意图
1.讲解基本知识
交通枢纽又称运输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的交叉与衔接之处,共同办理客货的中转、发送、到达所需的多种运输设施的综合体。由同种运输方式两条以上干线组成的枢纽为单一交通枢纽,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干线组成综合交通枢纽。
2.实地分析、考察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基本在同一个地方下车上学、回家,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交叉与衔接之处,这个地方就是交通枢纽,请学生回忆从家到学校是不是这样,在周末放假回家注意观察,做好记录,几条线路经过,人流、物流分别是多少。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枢纽”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交通枢纽及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四、利用乡土地理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资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什么时候降水(下雨)多、什么时候降水(下雨)少,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时,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家乡的河流,在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水水位高低、水量大小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同样,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引导学生回忆当地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印象等等。
五、运用乡土地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山区的学校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山地、地形,引导学生登山观察地表变化,这样,学生对多山的地形就有了大概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可以接着讲解山区的优越性:“山区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山区还是发展多种经济的好场所。在山区,山脚下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粮食生产),半山腰可以种植茶树或果树等经济作物,发展副业,在山顶还可以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有的地区还有草地,可以发展畜牧业,所以说,山区可以为农林牧副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了全面正确认识山区周围的环境,介绍山区的特点:“地面坡度大,土层薄,交通不便,人口较少。”自然灾害多发,引导学生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慎德.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4
摘 要:乡土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本土的地理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探析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结合的意义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乡土地理;高中地理教学;应用;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75
由于各地教材与实际地理情况的差别,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考试制度的限制、地域条件的影响、教学应用流于形式等,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导致了乡土地理案例在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应提升自己的地理专业素养,并深入了解本土的地理情况与人文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乡土地理与地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本土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一、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结合的意义
地理教材中所讲述的知识往往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学生不能够直观地理解。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造成现在地理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学生在本土长大,对周围的地理情况起码有着最基本的感官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的地理知识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直接地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这样教材上抽象的术语便能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易懂、明白。学生接受新知识快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也就高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实践的作用。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应多走出去,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实践探究的精神。学生不断地对乡土地理进行深入了解之后,便很自然地对家乡更加热爱。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祖国、家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
二、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结合的策略
(一)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直观理解地理知识
由于高中生生活所处的范围比较小,对许多地理知识或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不了解,便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僵硬,不懂变通。因此,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地理素材作为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对本土的地理地貌、气候变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探究,这样才能在向学生讲解的时候更加清晰、更易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节中有关大气环境问题时,可以举例当下人们最关注的雾霾问题,对于有些地区的学生来说,雾霾这个词并不陌生,并在冬天能时时感受到雾霾的存在。因此教师可以雾霾天气为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探讨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种案例教学的方法,能更好地加入学生的体会与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善用研究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地理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x不开科学的研究与考量,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即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尝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并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保证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一般的研究过程包括考察、实验、思辨、观测、论证等步骤,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与缜密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在用研究性方法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题目进行调研。例如在讲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关于农业经济中的生态农业问题,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去调查当地的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小组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生态农业情况,这远比在课本上学到的更加清晰、更加透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式也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三)尝试实地考察方法,应用学习生活地理
学习不应仅局限于课本,更应让学生走出去,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摆脱课本,回归自然,去感受实践的魅力,体会生活中地理的奥妙。很多学生虽然地理概念背诵得很熟,但是却不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本土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也让其学会了应用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知识不再仅限于书本,而能够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地理走进生活、走到学生身边。
教师在进行实地考察前,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进行任务分配。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实地调研的路线和地点,并准备好放大镜、指南针等考察工具和创可贴、纱布、消毒水等应急医疗用品。教师可选择地理地貌、土壤植被进行考察,也可以选择交通、人口等生活方面进行调研。教师在考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联系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能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与价值。学生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地理实践技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有趣之处。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的结合符合新时代地理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地理,在快乐中学习地理。同时教师引用乡土地理知识应当适度,而且也不能出错,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这既是对教育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负责,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乡土地理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5
一、背景
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怀有一种天然质朴、有如子女对母亲般的感情,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的名句,表明了中华民族也是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的。这种感情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不带有任何条件。哪怕是穷乡僻壤,人们依然把它作为故土而深深地铭刻在心中。很多海外侨胞尽管在海外有舒适的生活,但仍眷恋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垂暮之年都萌发“叶落归根”的宿愿。因而我认为教师如果能够正确使用乡土知识,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对课文感到熟悉、亲切、形象、直观。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变得灵活多变。艰苦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以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为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联系乡土地理知识,并对教学效果加以分析。
二、教学实录
(引言)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做个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是否都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对海南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起来谈谈海南吧。
学生感到特别的兴奋,整个课堂气氛马上被调动起来。
学生A:海南的气候四季如夏。……
学生B:海南是一个旅游大省。……
学生C:海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
同学生们都谈得很多、很好。下面我把同学们所谈的作了一个总结。请看录像。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海岛,也了解了它的大体情况,若让同学们来投资发展农业,你们愿不愿来?你们准备投资什么农业项目呢?
(学生)热带水果、花卉、粮食、蔬菜、林木……
这些想法都非常好,但可不可行呢?是不是合理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那么什么是区位呢?
(点拔)一是指具体位置,如东北和西南方向,二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根据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农业项目,你们主要考虑了哪些区位因素呢?
展示图(动画)
总结:影响农业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那么其中,影响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什么?(气候、土壤)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这些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海南发展农业种植热带瓜果、蔬菜、花卉――(学生 :气候)
(2)果树中,琼海白石岭的石榴在海南石榴中,口感是最好的,其他市县曾经把树种带到别的市县栽培,但效果始终不佳。――(学生:土壤)
(3)海南岛的气候都较炎热,但中心以林业为主,周边以耕作业――(学生:地形)
(4)这些年来,我们海南出现了大面积的芒果园、香蕉园、花卉园。――(学生:市场)
(5)海南的反季节瓜菜能及时的源源不断的输往各地。――(学生:交通)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商品粮基地。――(学生:政策)
总结: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知道各地区要进行农业布局时应都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农业的区位选择。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个报道。
展示:报道
海南花木首次进京点缀天安门
本报讯:近日,9.8万株(盆)色彩缤纷的海南花木运往北京,将被摆放于天安门广场,为国庆盛大节日增添色彩,据悉,海南花木进京点缀天安门尚属首次。
本报讯:首都绿化委经多方比较和充分论证,近日确定在海南建立全国大型花草种培基地,由北京市花木公司和海口绿琼京园林工程公司负责实施。据悉,该基地将为北京首都市政绿化工程和国家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的花卉美化及北京“绿色奥运”提供优质花卉。
教师提问:假若你做为北京的绿化委代表,能谈谈为什么选择在海南建大型的花卉基地吗?
学生A:气候条件好。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学生B:海南有优惠政策。……
学生C:海南现在交通比以往便利多了。如有了粤海铁路。……
学生D:但海南也会受到台风、寒潮的影响。哪又怎么办?……
学生E:海南地形也不是非常的如意,有很多山地,那么又能不能大面积的种植?……
学生F:海南有些地区较干旱,哪么又如何解决?……
……
通过乡土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让学生富有成就感。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解:通过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使用,可以防御气象灾害,化不利为有利,经济效益自然可以得到提高。
教师提问:除了利用温室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外,是不是还有其它不利的自然条件可以进行改造呢?
图片展示
学生讨论:1、干旱地区利用人工灌溉来改造水源条件。
2、丘陵山区利用梯田来改造地形条件。
教师讲解:由此可见,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努力,某些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可以改造的。
教师提问:那么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不是无限制的呢?
教师提问:在丘陵山区的缓坡可以通过修筑梯田来发展作业,为什么陡坡不行呢?
学生A:因为工程量大,投入多。
学生B:困难度大,风险大。
教师提问:温室大棚既然可以改变外部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花卉,为什么不能用来种粮食呢?
学生:因其投入大于支出
教师总结:改造自然因素要切合实际,需要考虑经济条件是否允许,还要考虑改造时的投入和改造后的产出是否符合经济规律。
讲解: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毕竟只能在局部地区进行。要想大范围改造自然界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社会经济条件却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因而农民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对社会经济因素考虑得更多一些。那么下面我们就看看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师提问:为了解决我们所生活的地区――海口人们的生活所需建一个蔬菜、水果基地,你们打算建在哪呢?
教师提问:秀英区周围的农村种植蔬菜水果的很多,为什么呢?
学生A :因为其位于海口的近郊,交通便利。
学生B:海口人口数量多,消费量大。
学生C:为了满足海口人们的生活需求。
教师:如果没有海口这个市场的区位,自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蔬菜水果的种植。很显然,市场区位将直接影响农业区位。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
那么市场是不是一层不变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组关于香蕉播种面积与市场价格的数据。
展示表格
教师提问:上一年的价格与下一年的种植面积有什么关联?
教师推理:由于早期香蕉种植的利润颇高,所以,短时间内出现了很多的香蕉园,最终的结果便是市场供大于求,导致香蕉价格大跌。所以,农业区位的选择,必须要对市场的需求作出超前的判断,不能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由于市场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所以,市场区位和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教师提问:种植瓜果、蔬菜的人多了,在海南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同学们能不能谈谈接下来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1、通过销往外省市至出口来扩大销路。
2、在收获期间利用冷为将一部分芒果贮存起来,等到冬季再拿出来销售。
教师推理:运往处地销售也好,到冬天销售也好,对于芒果这种易腐烂的水果来讲困难很大。但是,有了便利的交通和冷藏技术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农产品不再局限于某时某地销售,市场的范围自然也就扩大了。
教师总结经验:农业生产是民生大计,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决,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全面权衡,超前判断;同时努力发展科技,使主观的行为与客观的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
巩固反馈:
(活动)讨论:在琼山区建花卉基地是否合理?请分析原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三、教学效果和反思:
1、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习地理的意识。
在整个教学中,紧密联系了海南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所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
2、训练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入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研讨,亲身体验了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地防止了学生教条地运用教材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3、培养了学生关注家乡建设的情感价值观。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6
[摘 要]在初中地理新课改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充分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创新思维意识,推动学生形成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研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地理教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即为在?n堂教学中将学生主体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指导学生展开合作联动、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课堂教学,能科学高效地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它能实现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交往与表达的频度和效率,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改善自身的缺陷,实现同步发展;能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该种小组合作学习依然存在过于注重形式而未达到理想成效的弊端。很多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表面的“合作”上,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具体实施期间问题较多,难以将学生合作学习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所以,笔者在下文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以保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涵义
小组合作学习也叫合作学习。美国最早在1970年就开始应用这种学习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从1990年开始对其展开实验研究,目前在广大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都已普及该学习模式。去基本做法即为以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状况、性格差异等为依据进行分组,以四到六人为一组。各组成员必须明确分工,树立相应的目标,经过个人努力、交流学习和合作研究,实现集体的整体功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效和目标。合作学习对真诚合作与积极参与较为注重,所以,全体学生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第一,结合反复模拟测验的成绩,对个体学生性格特点与内心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对“优劣组合、个性释放”的原则,由六人组成一个单元小组,并构建数个学习合作小组。将小组的各种风格特点展现出来,提高趣味性,还能为各小组编制有趣、独特的组合名字,比如“元芳小组”“宋慈小组”“陆小凤小组”等等;第二,为充分提高小组成员的活动热情与主动参与性,教师在分配任务过程中,要主要将责任落实到人,让各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将自己的智慧充分展现出来,让各个成员的探究行为和小组整体活动发展方向相一致,做好各自的工作,构建凝聚力,促进小组之间开展联动探究行为;第三,编号小组各成员的号码,对其位置进行确定,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进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展开分层教学,加强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和促进作用;第四,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奖惩策略,推行“生评”模式,提高学生参与效果评价的积极性,跟踪记录好学习整个过程的情况,在保留传统优秀理念的基础上尝试引进先进的策略和手段,不仅重视竞争意识,还要强调奖惩策略,逐渐形成有序的小组合作新机制。
2.精确设置教学问题
要花心思巧妙地设置问题,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探索地理知识,推动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和合作。提出的问题要高于教情学情的整体情况,还必须适当增加难度,不宜提学生轻而易举无需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设置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会竞相抢答,虽然学生纷纷起哄,但实际上没有良好的效果。长时间发展,教师对学情和教材的钻研在初次尝试后就停止,学生交流联动和合作研学的思维形成惯式并存在惰性,如此一来对于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产生不利,同时还会使学生投入到只求一时轻松愉快而学习的错误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形成常态化发展,而并非固态化,必须结合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确定考情。教学方式要反复斟酌精心选择。首先要对该种方式的载体进行充分考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的问题最好是和生活贴近、趣味性强,具有热点性、规律性、探究性的问题。比如,在《黄河的治理》这节内容学习中,学生对黄河有一定了解之后,设计如下内容:专家会诊到忧黄河,请阅读课本的内容,对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忧患进行探讨?这些忧患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忧患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能否结合各种症状提出合理科学的应对举措?设置的问题可从“忧”、“读”、“答”等层面展开。必须借助合作学习的教学载体的机会,准确地设计问题。
3.合作小组的有效评价
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绩来检验。各组小组选派一名成员作为代表,把本组讨论的结果阐述出来,教师不仅要对小组整体性评级给予重视,还要留意个人表现。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在地理教学中,能为各位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首先重视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构建互相学习和尊重彼此的良好关系,吸引学生参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期待每一节课。展开小组合作教学,笔者必须指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全面领悟,使所有学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让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授“地形地势”有关课程时,笔者巧妙设计了以下三点内容:首先,积极促进各个成员间的合作和协调,保证每一个小组的代表能展开集中、系统的发言;其次,按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大力创新,使各位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最后,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良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毋庸置疑,这一教学概念的改变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巨大影响,更浓缩了初中地理教师努力的结晶。经实践检验,在初中教改的背景下,正逐渐萌发了直观生动、形神兼具、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灵活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必须积极发现和大胆探索,进而保证灵活地进行运用,全面锻炼学生,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提高其自信。
参考文献: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7
所谓研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由于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是学生容易观察和了解到的, 所以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优势, 教师可以从身边的问题出发, 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的主题。下面我就谈谈研究性学习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施。
一、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 它介绍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以往乡土地理的教学仅限于课堂, 而且教学时间也不足, 学习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研究性学习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 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 这对培养他们应用知识、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1. 激发学生关心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乡土地理环境对生活于本乡本土的学生来说, 各要素的呈现是可感可触的, 不用太多费用和精力就可以展开实地调查, 从而得出自己的家乡环境是否优美, 经济是否发达, 交通是否便宜等结论, 最后产生热爱自己家乡, 维护或改善自己家乡落后局面的想法。比如, 广东省惠州市的自然环境是半城山色半城湖, 自然风光秀美, 市区工业极少污染, 空气非常干净, 许多学生能为生活在这样的城市而感到自豪。
2. 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突出区域地理特征, 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要走出课堂, 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本地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等诸方面的影响, 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收集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第一手资料, 了解到了人类经济发展、人口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曾几何时, 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 医疗污水等随意排放入广东省的惠州西湖, 结果导致惠州西湖湖水混浊, 臭气熏天, 死鱼成片, 给惠州市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 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 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 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乡土地理中研究性学习选题多样, 内容涉及面广, 具有跨学科性, 要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 往往要涉及和应用到其它学科的知识。如进行水污染的研究, 除了地理方面的知识外, 还要用到化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资料、在网上进行及时的交流, 最后在网络上展示研究成果。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互相交融, 使学生能立体地、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和知识, 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大大的拓宽。
4.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
“乡土地理”的教学被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的最后部分, 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样便为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 选题多样, 可以是自然地理方面的, 如对广东省惠州市东江水文, 惠州市地形等的考察;也可以是人文地理方面的, 如调查广东省惠州市的三高农业的农作物品种, 惠州市商业网点的分布等, 要进行这些课题的研究, 学生就要以进行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收集资料, 在收集整理资料和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乡土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实施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 (活动) 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 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 (活动) 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要素, 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土地利用、历史沿革、人口、民族、工农业生产、交通建设、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等,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更适合用课题研究类, 下面我就主要介绍乡土地理教学中课题研究的实施。
1. 确立课题
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是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 课题的可行性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由于乡土地理涉及自然、经济、环境、旅游、交通等各方面的内容, 可探讨的内容非常丰富, 选题的面也很广泛, 有时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这时教师就要起到指导作用, 帮助学生选定合适可行的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 不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自身积累的经验、兴趣爱好, 还必须考虑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实施调查研究应具有可操作性, 要考虑课题小组的人员配置, 经济实力的可承受范围和必须的设备物资来协助实验调查等。如我指导学生去调查惠州市大型的超市———人人乐商场, 通过调查让他们分析, 人人乐商场盈利的原因, 这个课题切实可行, 注重实用性, 学生不需要承受什么经济压力就可开展研究。
2. 制定课题方案
课题选定后, 要认真分析产生该课题的背景, 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然后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有些学生容易出现不知道如何制定研究方案的情况,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了初步的方案制定,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给学生做一个“怎样制定研究方案”的专题讲座。一般来说, 研究方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来规划研究步骤及采取的基本研究方法, 确定研究成员的分工, 设想研究的结果, 预算经费, 考虑研究所需设备的来源及使用规划, 等等。
3. 收集和整理资料、信息
研究性课题方案制订好, 就进入具体的方案实施阶段。
资料是研究的前提, 没有资料, 就无从研究, 更谈不上观点的创建。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报纸、杂志、网络上收集相关的文章、数据、图片等资料, 有些数据和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 通过有关的实验等方法来获得。广东省惠州市的水门桥位于市中心, 常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为什么会发生交通拥堵呢?我以这个为课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调查。为了获得不同时间段里通过该桥的车和人的数量的数据, 我指导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在桥头数来往人和车的数目, 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数据, 为研究课题提供了充足有力的数据和证据。
一般来说, 搜集来的原始资料是很多的, 这些资料并不能马上使用, 还要进行一番筛选、取舍, 要辩别资料的真伪, 确认其深浅程度, 是否合适选用等, 最终寻找出课题所需要的材料。
资料和信息在进行去伪存真, 去劣存优的处理后, 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以得到结果。对非数量型资料, 可以采用判断、归纳、演绎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而对所获取的数量型资料进行分析, 主要是采取统计学上的一些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 如利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可以很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并形成形象直观的图表。
4. 交流结果
学生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后, 得到的结果可以给出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成果加以展示与交流。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展示, 如调查报告、研究论文、一块展板、一场辩论会、一张自制地图, 如果学校建有研究型学习网站, 学生还可以自己制作成果交流网页, 在网上交流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另外学生还可以把研究过程中得出的一些有建设性和实践意义的结论提交给政府的相关部门, 为解决某个问题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我指导的学生在调查广东省惠州市水门桥的交通后, 找到了交通拥堵的原因, 之后他们针对原因设计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如建议在桥边加设红绿灯, 还有适当把一些人流和车流分到水门边的滨江路等, 这些方案提交给了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 得到了交通管理部门人员的强烈认可。
实践证明,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不仅能让学生亲自并全面感受家乡的环境变化, 还能让他们初步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其长大后建设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学习活动, 由于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所以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从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乡土地理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尹后庆.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 2001, 17.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乡土资源 初中美术 应用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使人类共享社会的文化资源。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实现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培养。乡土资源作为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和内容,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和特点,从某个角度来说它是美术的一个载体,一个现实化的展示。运用乡土资源,有助于让学生更清楚的感受和认知美术,进而增强自我学习美术的动力,同时也能够从根本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教育性的价值和意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乡土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往往说不知道创作什么素材,往往临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不能够深入的感受到艺术的美。陶行知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本身是泛泛的,没有特定的要求。学生家乡的自然风光无疑是美术教学的最佳内容,诸如:春天道路两旁的绿树丛林、秋天的硕果累累、成片的田野、小河流水等等,都是最自然且是学生身边的内容。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乡土自然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即: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真正的去感受自然美,进而产生创作美的欲望。
如:在学习《春天的暢想》教学内容时,笔者组织春游活动,带动学生走进田间,让学生自由的观察、并用美术手法表达美。学生走进田间,用心的去感受,发现家乡的自然美,纷纷开始进行创作,诸如:有的画公路两旁树木新出的叶子、有的画绿油油的田地、有的画田间的迎春花、有的画田间灌溉等等,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春天的感受。
二、运用乡土造型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新背景下的初中美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中增加了不少手工创作内容。而乡土资源中有着多元化的造型资源,诸如:植物、动物、生活用品、衣物等等。近几年社会上也不乏出现运用乡土造型来进行美术创作的案例,诸如:运用秸秆进行创作清明上河图、运用粮食粘贴创作人物画等等,学生对这些都很感兴趣。而这些乡土造型资源也是简便、实效性轿强的。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了乡土资源美术造型材料利用这一课题,鼓励学生运用乡土资源进行创作美术。
如:在学习《装点我的居室》单元中的装饰画教学内容时,笔者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自己动手创作,首先,让学生进行材料的收集;之后,引导学生确定创作方向,筛选材料;最后运用材料进行创作。学生纷纷开始就自己的喜欢进行选择、创作,诸如:有的运用玉米粒粘贴自己的画像、有的用稻草杆制作劳动的人民、有的用废旧毛衣线制作屋内设施等等。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乡土造型资源随心所欲的进行美术创作,强化了学生对美术知识构图、形象、色彩等的认知和运用,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活化了美术教学。
三、运用乡土社会人文资源,升华美术教学认知
初中美术范畴较广,涉及的内容更是多元化的,诸如:涉及、绘画、欣赏等等领域。然而,初中就美术教学内容时间的安排是有限的,一般都是每周一节或者两节课,且课与课之间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教师在课程上以及作业安排上的困扰。传统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以娱乐形式出现的,学生过后都忘记了,教师对于美术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的,从而使得美术失去了其教育的意义,也不能够很好的促使学生人文与艺术的融合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乡土社会人文资源,来打破传统美术教学课堂时间上的局限性,将美术学习与生活相关联,即:每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乡风情和生活风格,笔者运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灵活的美术创作,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陶冶自我情操,感受美术的魅力和价值,升华自我对美术的认知。
如:在学习《格调高雅的生活品味》一单元时,里边涉及到剪纸的内容。对此,笔者安排了“剪出中国梦,我的梦”的展览活动,准备时间为两个星期。学生看到这个活动之后,开始走访家乡的剪纸能人,虚心的去学习剪纸,之后共同合作创作出一幅幅带有梦想的美术作品。整个过程,学生都比较积极主动,从学习中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民间文化的精髓,进而端正自我对生活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等等,增强自我学习美术的信心。
总的来说,乡土资源已经成为现下教育中所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其中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等都有着很强的教育实践意义。教师合理的运用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熏陶学生的审美意识,宣扬民族精神等,一举多得,值得每位美术教师去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雷万鹏.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2] 孔维克. 山东省美术创作工程作品[M].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9
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用英语进行交际,不以语法为中心,而是让语法教学为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服务,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每一种语言的语法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同的语言,其语法内容也大不相同。张今在《英汉比较语法纲要》里说:就英语来说,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八种:
1、词根法;词根代表物质意义,词尾和语尾代表语法意义;
2、内部屈折;
3、错根法;
4、辅助词:包括助动词、介词、连词等;
5、词序;
6、语音;
7、语调;
8、结构关系:如冠词、数词都是名词的形式标志。汉语由于形态不丰富,更多地依赖词序、辅助词、结构关系来表现语法意义。这又说明英语和汉语不仅在词态学(morphology)层面上有着质的区别,在语法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语法在语言的功能中显然起着主导作用Grammar is clearly central to the working of language。”搞清楚英语中的这些语法特点,对学生更容易地学习英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语境可概括为以下四个特点:
(1)多数英语老师并非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而是讲汉语的中国教师。
(2)课余(甚至课堂上部分)师生间的对话都是用汉语进行的。
(3)因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而使学生很难学会符合于英语本族人的正常表达法。
(4)学生很少有机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
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英语语法的辅助和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0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将影视资源引进语文课程,充分发挥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语文的教学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影视资源
语文课程
开发 利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电影、电视、其他图书、报刊、网络等等都是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资源,做好影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为语文的学习找到丰富的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初中学生的的文化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影视资源引进语文课程,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语文的教学彰显出无穷的魅力。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如何有效利用影视资源。
一、紧密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选择和课文紧密相关的影视作品来为学生播放,使课文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让课堂教学变得富有吸引力,也增加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比如,初一课本中的《木兰诗》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花木兰的人物形象,体会木兰作为一名女子,她那种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紧紧扣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在这节课的开始前,播放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选段,通过电影画面的渲染,将学生带入课文美的意境当中,通过对《花木兰》电影片段中的形象的欣赏,学生自然会带着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古代女子?为什么男扮女装去替父从军等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探究之中。而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花木兰的形象就会渐渐生动、丰满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去观看动画片《花木兰》、豫剧《花木兰》等,通过影视资源的导入,很好地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音乐之声》,这是一篇著名的音乐剧剧本的节选,其教学的重点是主人公玛利亚的形象,难点是体会音乐剧剧本的特点。教者设计时,可以紧紧扣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两个环节:一是在学生阅读感知玛利亚的形象之后放映一个相关片段,然后让学生探究、比较、区别,从而导出剧本的特点,再让学生来朗读体会。二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播放电影的开头片段,既是欣赏,也是对教学内容形象化的再理解和小结。这样就能很好地将电影与语文课堂结合在一起。既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又缩短了探究时间,还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出文本之美,感受到电影带来的视觉美感。
二、利用影视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普及,生活节奏加快。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当下人们浮躁的心态和实用主义的观念也日益加剧,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被影视作品的观看所取代,这一点表现在对名著的阅读上,更为突出。基于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对优秀影视作品资源的利用,以此来促进对宝贵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多部中文名著和畅销书,都是因为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才广为传播。比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围城》《阿Q正传》《简爱》《哈里•波特》等等,因为学生更喜欢观看影视,这就给阅读开辟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对某些课文和课外读物的关注和阅读,往往是受热播的影视作品的影响。对此,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引导工作,一般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对比法,在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针对影视的改编,去分析原著,找出不同点,来进行讨论。比如学生在观看了新版《水浒传》第71集《智取生辰纲》的电视剧后,对照课文,比较哪里进行了改,你认为导演为什么这样改,你认为改动得好吗?有的学生在随笔中写道:电视剧更搞笑,更直观。在引导学生读原著,看电视剧的同时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原著的阅读分析也更加深入细致。
三、利用影视作品丰富的内容题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力
影视资源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通过精彩的画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力,启发学生通过对表象的分析,来进行综合的概括,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在学习《黄河颂》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诗歌中颂赞黄河,颂赞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笔者在课文的讲授中,插入了《上甘岭》《亮剑》《董存瑞》等等影视的片段,学生通过感受片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感人情节,再联想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那种雄壮无比的力量和无坚不摧的伟大气概时,对《黄河颂》的真正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对黄河也有了深层的认识,从内心深深的震撼中,激发出了对黄河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赞颂,也得到了难以忘怀的思想教育。
把影视引进语文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感染、艺术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渲染教学氛围,去打动学生心灵,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内化。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最后部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教学时,可以将电影《城南旧事》中的几个相关桥段相机地引入课堂,比如英子去医院探望生命垂危的爸爸的情景、英子听了爸爸的话之后的表情等等,将整个课堂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又有隐隐的希望的氛围,然后再请学生交流体会。特别是,可以在结束欣赏《送别》这个片段,在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将这种氛围渲染到极点,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领悟到这首歌在电影中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暗示成长过程中的悲伤、离别。这样整个课堂就有了较为强烈的审美效应。
四、在影视资源的利用上,要处理好师生、教材及影视的关系
影视资源的利用,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可以使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选择这些影视资料的片段时,要注意切实结合课文的难点和重点,要有较好的感染效果,在放映的时候,不能让这些内容占有过长的时间,语文教学不能因此办成了“影视课”。
在影视资源的利用中,教师是该项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要在认真分析和研读教材后,剪辑出能和教材完美衔接的影视资料的片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注意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老师和学生要构成思维的互动关系,把影视资料作为学好课文的补充,老师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的辅助手段,有了这些辅助手段的帮助,可使老师高效地完成教学的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的特点,把好的影视资源引向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把影视文化吸引到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来,有效地发挥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使它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的资源,这也是当前的创新之举,做好这项教学工作,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才能和着时代的节拍,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
[1] 黄兴惠;谈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乡土地理 初中地理教学 实践
乡土地理,顾名思义,就是本土的地理知识,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学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及问题,乡土地理与学生和教师息息相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乡土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形象具体地学习地理知识,而不是仅靠教学图片和自己的想象,这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实际中,将乡土地理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分析一下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各个学校可以重视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
1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
众所周知,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来自于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怎么可能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呢?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乡土地理教学,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周围环境有着最直接的认知,对于一些现象不甚了解,在遇到不知原因的现象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西安为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会学习“年降水量”这个词,学生只是直接的从书本上了解到这个词语的含义,并没有在脑海里有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学校借来试验器材,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实践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在每个月降雨的时候在户外采集雨水量,将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降雨量进行记录,在试验结束之后,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组的试验记录,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西安的年降水量,或许这个实践活动的周期有些长,但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关于地理知识的问题,无论是请教老师还是查找资料,这些地理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解决的地理问题及知识印象深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身边的地理
地理学科其实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在地理课堂上可以学习到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世界,比如企鹅生活的南极,炎热的非洲地区等,但是这些毕竟离学生有些遥远,学生无法亲自感知,这样一来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乡土地理能直接的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的身边的地理环境中。
在地理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水资源污染的,教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水资源污染的理论,例如,水域污染是由工业排污、船只泄露有害物质、人民生活排污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可能只是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因为学生根本没有在实际生活中亲眼见到这些所谓的原因。如果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后,让学生成立调查小组,调研西安周围水资源受到污染的原因,根据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做成报告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就会对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为课本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学生在调研活动中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具体地应用到了生活中,这使得学生在看到一些有关地理的现象的时候,可以立刻想起地理知识,发现身边的地理。
3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头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诸如环境考察、社会调查等户外活动,而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就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亲自动手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对学生培养综合思维有非常大的好处。
在初学地理学科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先教学生认识中国地图,还会让学生在纸上练习画中国地图,很多学生其实不知道国家地图是如何测绘的,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进行测量,将测绘地图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绘制一张校园地图。这样学生对地理测绘工作就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与了解,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自己所生长的环境的地理状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养成综合思考的好习惯。
4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李白曾寫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每一个人都是热爱自己家乡的,家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人们的内心,中学生亦是如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家乡变化的情况告知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加的有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 总结
综上,借助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身边的地理,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头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离自己很近,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地理教学便更加丰富有趣。另外,在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常平.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地理教学关系[J].教育界,2011,(11):45-46.
[2]吴艳萍.让地理教学走进生活——浅谈教学中乡土地理案例的引入[J].新课程·中学,2013,(1):326.
[3]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91.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乡土地理资源08-25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05-14
浅谈乡土地理教学08-09
乡土地理知识09-02
乡土地理教学论文05-26
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07-09
结合乡土实际设置情境进行地理教学初探09-11
乡土地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07-19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6-02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感想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