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

2024-07-09

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共7篇)

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 篇1

学习乡土地理心得体会

学习乡土地理这门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每到一个地方,心中总会不由得生出一些疑惑来:为什么这里的建筑风格是这样的?为什么这里的饮食习惯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个地方要这样取名?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感受,但这种体验让我很快乐,也激发了我更多的求知欲。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与家乡一直是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片土地见证了我的生活和我的成长,我却从来没有深入的了解过它的一切,那些年我们踏足的那片土地、走过的那些小道、经过的那些不起眼的房屋,还有难以忘怀的家乡的味道……原来这里的一切形成都不是毫无理由的,而是有史可查,有源可朔的。从狭义上讲,乡土地理讲的就是每个地方的“衣食住行”文化的差别,这些差别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从广义上讲,乡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研究一个地域的文化,而且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故事、有传说的存在,每个地方的人文历史更是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究的部分。

对于“乡土地理”这个词,我们可以一分为二的解释。谈到“乡土“,有很多伴随而来的词汇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乡音、乡土、乡情、乡亲、乡俗、乡愁、乡风……我们最常听说的有关乡土的一句俗语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指的就是“地理”,即每个地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的不同的地域文化,每个地方都是由不同姓氏的一群人或一个家族组成,他们的祖先最早来到这片土地上,因地制宜,安土重迁。形成了每个地域独特的乡土文化。这句话大概是对“乡土地理”这四个字最接地气、也最通俗易懂的解释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首先会问彼此的两个问题一定是“你来自哪里”?“你叫什么名字”?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蕴含了一种地域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内涵,还有一种乡情的因素在。都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对于同一个地方来的朋友,我们总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在,如果恰巧你们还是同一个姓氏的话,那绝对是亲上加亲,对彼此的第一印象肯定比其他人要深刻得多。这就是乡土的力量,他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论走到哪,故乡的一切总会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当距离越远,我们对故乡的那份眷恋就越深。

我来自一个叫潮汕的地方,这个地方,古代叫海阳,近代叫潮州,现代才叫潮汕。潮汕似乎是一个域名,可更是一种母语的象征。人只要脱胎而习母语,便注定摆脱不了他的羁绊,那种永远也脱离不了的乡音。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无法彻底消弭这种母语音色与音调的残留。大人们都说,潮汕是一座城。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便相信潮汕是一座城,所有说潮汕母语的地方,不管他是城市、乡镇,抑或田园,他们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总是自觉地互相靠拢,互相取暖,互相簇拥着而成为一座无边无垠的城。在海隅之地,有着“皇帝厝,潮汕起”的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这些典型的潮汕民居,是庇护着我们成长的地方,如今印象最深的是年少时屋前屋后一起玩闹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嬉闹过的小路,一起玩耍过的河边,在今天都已变了模样。后来才知道,曾经的那座小屋、那条小路、河边的那棵大榕树,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和历史印记,它们就静静的立在那里,呈现出古朴而又低调的气质。家乡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迁,但有一样东西始终不变,那就是潮汕人民的信仰,每年的家族祭祀和迎神活动是村里最热闹、也最轰动的时刻,大人们忙前忙后,孩子们则在一旁快乐的玩耍,最怀念戏台前卖冰糖葫芦的老奶奶、和拿一根木棒在糖桶里不断转圈就能变出棉花糖的老爷爷,这在儿时觉得十分神奇的事情,今天依旧受到小孩子们的追捧。在潮汕地区,祭祀和迎神活动不仅是为了感恩神明,更是联络宗族和乡亲之间感情的桥梁,在这一天,在外的游子都会回乡与亲人团聚,感谢神灵保佑他们在外一帆风顺,这是比过新年还要热闹的日子。

感谢乡土地理这门课程,让我重新回忆起自己的年少时光,也让我从地理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家乡的变迁和潮汕的历史,让我对潮汕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多的热爱和更浓的情怀。

乡土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篇2

类别:

中学地理

编号:

【内容提要】如何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以乡土地理知识作为敲门砖,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并以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农业谚语

如何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人也一直在不断摸索,结合我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提出的:“把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要求,现以鲁教版必修二《 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观察、关注生活的习惯。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差异呢?文章随即给出了解释:“水土异也”。也正因如此,像人参,以吉林的品质最佳;三七,以云南的最好。

2、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自然因素则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据此,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所以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

灌云地处温带地区,虽理论上属于北方地区,但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介于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过渡地带。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人们总结出了比如“枣开花,种棉花”、“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三九四九,满河插柳”等谚语,指导人们适时安排农事。

另外,像“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高粱熟,收稻谷”、“麦扬花,排黄瓜”、“青蛙打鼓,豆子入土”等谚语,非常浅显易懂,指导人们不违农时,以适时地完成“春耕夏种秋收”等各类农事活动。

这样,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加上有意识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大有用处。再让学生尝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乡的建设中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等。

1、在讲解气候(水源)因素时,可以引用谚语“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因为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春雨只占年降水量的10~15%,有的地方甚至不足10%。因此在我们灌云,历来就有“十年九春旱”、“春雨贵如油”等的说法。

究其原因,春季紧随秋、冬两个少雨季节,土壤墒情本身就不好,较易形成冬春连旱。且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有风日多,在阳光照射下,土壤水分蒸发、散失强烈。同时春季我国夏季风势力还较弱,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多在华南、江南一带与冷空气交锋,在那里形成丰沛的降水。而西北、华北地区要形成雨季的话,往往要等到7月份,随着

夏季风的增强,大量暖湿气流到达这一带才可以。总之,华北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旺而导致了春旱。

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田不要问,深耕多上粪”可以用来通俗地说明技术条件中的“化肥”这一因素;而像“种子不纯,坑死活人”、“种子不好,丰收难保”、“种子买得贱,空地一大片”等,则可以充分说明良种在保证农业丰收中的重要作用。

三、工业地域的形成类型:

工业地域有自发形成与规划建设形成两种类型。

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一般属于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本人便以“灌云县临港产业区”为例。首先简介临港产业区的一些基本概况,并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在临港产业区内,企业之间并无产品上的紧密联系。但它们为什么会集聚在一起呢?通过分析得知,其集聚的最大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的协作和交流。如果时间、条件许可,再带领学生对临港产业区进行实地考察,在获得了基本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实地探究,将使课堂教学与活动探究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惠州乡土地理讲稿49-4 篇3

地理位置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素有“粤东门户”之称。总面积1.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0多万人,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自然概况

惠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全市。常年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平均气温22℃。广东省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和西枝江横贯全市,北部多山地,中部和沿海地带多横积小平原,东、西部为丘陵台地。

惠州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地下蕴藏有铁煤、钨、钛等30多种矿务。盛产稻谷、甘蔗、花生、荔枝、柑橙等。沿海出产优质食盐,山区富藏山珍野味。惠州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230公里,海域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水产品种达...0多种。人文历史

惠州为广东省历史名城,传说中仙人乘木鹅翩然而至故得名“鹅城”。惠州自然景色迤逦,集湖、山、泉、海、江于一体,有远近驰名的惠州西湖、罗浮山、南昆山、大亚湾和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等风景名胜。惠州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故享有“岭南名郡”之美誉。经济发展

惠州市处在广东省经济最发达、发展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市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了以电子、纺织、化工、机械为主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电子工业已成为优势产业。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1亿元,工业总产值1348.5亿元。到2003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办起了80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目前,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惠州已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

目前有来自美国、日本、欧洲、澳洲、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惠州办起各类企业8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00多亿美元。大批海内外各种类型企业、公司的进入,使惠州加工制造业直接连结全球经济链,一个国际性加工制造基地正在形成。传说有一位仙人骑着木鹅从北方飞来,看见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愿离去,木鹅化作一座山岭卧于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鹅城”。

从这个传说,可以想见惠州风光之美,与惠州人之自豪。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香港与深圳,有国家森林公园一座(龙门南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平海海龟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惠东古田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处(惠州西湖、罗浮山),省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惠东平海古城),还有温泉、海滩、文化遗址、独特民俗……惠州虽小,旅游资源却是异常丰富。

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 篇4

一、利用乡土地理材料的直观性,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等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很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认为地理就是简单的背背,所以,对地理中一些逻辑性很强的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讲授“季风气候”这一课时,对于初中生来讲,“季风”根本就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利用重庆当地冬季吹的西北风和夏季吹的东南风进行解释,西北风又叫冬季风,东南风又叫夏季风。冬夏季节改变风向也发生改变,那就是季风。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学生在感受乡土内容的同时也吸收了地理知识,而且,也减轻了教师讲课的负担。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朝夕相处其间,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适时恰当的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则有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应用乡土地理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虽然对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但往往是一知半解,互不联系的,理解起来也不深刻。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二分省地理的第一站“祖国心脏---北京市”的环境问题时,北京市的自然环境问题之一的水资源缺乏问题。通过学生看书,学生讨论,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了解到北京缺水的原因:降水少,属于半湿润地区;过度的开采地下水;北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激增,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增;再加上污染加剧。使得本来就不足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试着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湿润地区、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重庆缺水吗?原因何在?学生们联系实际,重庆尽管位于湿润地区,两江交汇处,可在降水不正常的年份,部分农村村民的`生活用水都相当困难,前不久綦江上万的村民生活用水困难。因此,为了缓解缺水问题,我们提出了节约用水,防止和治理水污染。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发现独具特色、且被他们漠视的乡土,发现乡土新世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提高他们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应用这些乡土材料,促使学生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利用乡土材料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 篇5

摘要:乡土地理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特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载体作用可使地理这一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服务。

关键词:乡土地理;互动性;教学始终;民情民风;综合能力

乡土地理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特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载体作用是非常有必要,因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服务。

一、乡土地理载体能够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教学的效果,最主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进行有机的互动、融入其中,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组织要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实际生活以及自身的经验和感受,而乡土地理知识都是学生们看得着、经历过、切身感受过的内容,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达到拓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感知,使学生对家乡、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也使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乡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精讲多议,让学生从亲身经历谈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并根据课本内容,联系乡土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形成准确的、较全面的乡土观念。例如,讲我国的位置和面积时,把我县的位置和面积也指出来,通过比较,可使学生较好地记住这两个地方的位置和面积。

二、乡土地理载体可以贯穿中学地理教学的始终

乡土地理涉及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每一章节都可以与当地实际相结合,通过乡土地理这个载体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的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乡土地理教育能够结合本乡本土的实际,使学生生动更好地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之间关系,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与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大气污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环境等内容,使乡土地理教学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实际。例如讲我国的气候时,让学生归纳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一是季风气候显著,这时可以联系本地季风气候的实际,让学生说说他们亲身感受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

三、乡土地理载体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情民风

乡土地理教学能够使学生走进家乡,切身感受家乡的风土民情,了解家乡历史,有助于学生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乡土是学生自幼就熟悉的.地方,因此他们对家乡的人文社会变迁都有着切身的感性认识,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家乡人民勤劳向上的精神、家乡独特的风俗习惯等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激发起学生热爱乡土乡亲,激起他们的乡土情结,从而树立献身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例如:通过板报和专栏、读乡土历史等读物、介绍延边名人等活动,不但有利于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感性认识的加深。比如举办“延边风光”图片展,介绍古今历史上一批杰出的延边人,激励学生为家乡争光。通过课堂教学自然渗入乡土地理,渗入家乡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旅游观光、环境保护等内容,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乡土地理载体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乡土地理教学强调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通过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可以使地理教材知识得到延伸,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将乡土地理知识作为背景资料作简单介绍,告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去查找。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认识和分析各种地理要素对居民的生活习惯、独特的地理景观、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的影响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以整合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多角度地综合分析、判断地理现象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和培养其观察能力,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讲“北半球夏季时昼长夜短,冬季时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汪清夏季和冬季白天时间长短变化情况,学生很容易得出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而冬季则相反的结论。然后教师再加以详细解释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由于其日常经验相验证,自然就加深学生对这个结论的印象。

五、乡土地理载体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

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 篇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千五百万名中小学在使用新课程。从21世纪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已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7年来,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之中,走向新课程,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作为一名分配到乡镇中学的顶岗实习地理老师,自己也在努力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积极地投身到这次改革的洪流当中,现就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实施新课改的一点体会。本次我的实习学校为柳州融安县板榄中学,融安县板榄镇初级中学创建于1956年秋,是融安县北部山区办得最早的一所农村中学,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浪溪江畔,坐落在板榄镇板榄社区辖区内,地处板榄街北面。

传统的课程内容弊端有目共睹,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知识陈旧,内容严重滞后于科技发展,跟不上时代。不能因地制宜,使用的都是全国的统编教材,过死太僵,没有地方特色,没有人文特色。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现状,加强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新的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乡土地理的教育课以“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本乡本土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用于地理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科学态度。学习乡土地理,是学生对初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研究方法、思想和能力初学后的总结、应用和提高的必要过程,是学生爱国主义高尚情感得以切实回归,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得以具体充实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乡土地理所发挥的教育作用和功效,是地理其他课程内容所不能替代的。

何谓“乡土”?乡土是一个边界比较模糊的概念,“家乡,故土”,泛指地方,“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其区域范围的界定也经历了“省,市(或地区)县,区(和乡)”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范围的“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课以讲授本地区(地级市)地理”的规定,进行因地制宜的地理教学。

实施乡土地理的教学,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但要注意教学的理念、思想和课程,目 1

标的表达等方面,做到遵循宪法,体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同时又要在乡土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学生,教师的地域特征等)实际情况,着力反映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现状与发展,充分展现本地的“乡土”特色。

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的资源,乡土地理教学应力图将乡土区域地理的知识予以精炼的概括,以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为学生学习知识,认识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力图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内容,还应逐步地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如何从区域地理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接受学习法到创新学习。

在实施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把握这几个原则:

1.生活经历是学生产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来源。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的进程,每一位学生,他(她)们生活在一定的地理区域,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区域内的一些地理事件或现象,老师可以将这些事件挖掘出来,贯穿在教学之中,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这也是唤起学生地理知识的意识,促使其萌发探究地理问题欲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

【案例】如本次实习的学校所在地,地处柳州市融安县东北部,东北与桂林市临桂县、永福县及本县雅瑶乡毗邻,南接本县大将镇,西与本市三江县相连,北与桂林市龙胜县接壤。北部东岭村与三江、龙胜、临桂交界板榄镇属山地、丘陵地形,镇内河流主要有浪溪江和保江河,流经全镇12个村,境内河流长约65公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发展林农业,年平均气温18.2℃,年均降雨量1897毫米。在讲解《中国地形》这一课时,我打算与当地地形结合进行教学。

针对这一案例,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看表象,然后去思考,为什么。最后思考解决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所处的自然环境,得出所处的地形为山地后,再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当地的地形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对不同的地形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讲解后发现,学生的确对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能对周围事物有较快的反应,对所教学的内容能很好地接受。

2.形成问题是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重要的起点,设疑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从问题开始。教学要促进学生产生思维和探究行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应该就教材讲教材,不能通过地理教学只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要清楚为什么。一般而言,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奇异的事物和现象。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当注意运用本地的地理事物,现象,创设地理问题的情境,布置一些层次分明的地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地理问题,也从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由问题进入实际探究的示范性案例。

在实施该地理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研究,调查本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农业,资源,物产等基本情况。并以书面的形式作一份关于乡土地理的研究调查报告,老师再进行对其修改。

3.树立实践学习的核心地位。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构建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进行知识的复制。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就是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与已有经验高度相关的区域地理材料,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新认识”。

【案例】针对这些有地方特色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利用,要充分的利用,做到让学生去想一想,去观察一下,去问一问,去翻一翻。查一查它的资料,如本地的林业比较发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林地、林业、森林资源等相关知识时,都会对学生进行强调,让学生对本地的特产、当地特色有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在实施乡土地理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上。

特色鲜明乡土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以最能反映“区域个性”或特色的区域自然、人文环境方面的内容为主要素材。

联系学生实际要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选择学生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提取、加工,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家乡地理的兴趣,激发和过程的推进,进而形成求实、科学的研究区域的态度和探究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突出人地协调注意选择一些生动的本地实际事例,有利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区的人类活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本区的环境生态状况发展的趋势怎样?原因是什么?区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减灾防灾的措施有哪些?

关注变化注意介绍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新时期的发展规划及将要重点建设的项目,让学生分析、了解这些变化和建设项目对本区的发展可能

产生的影响。

强化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多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调研、多考察、多讨论,多提出自己的想法。

2.内容的整合和运用上。

内容的整合既要从符合所在地区的总体区域特征的角度进行,又要注意给各县(市)、区的教学留有展示本地区特色的一定的空间;要有利于师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和考察旅行等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从而拓宽学生学习地理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理解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切忌出现简单的排序和罗列。

3.表现方式上。

充分以图、表、照片、阅读材料等形式,呈现本地地理事物、现象和地理探究性问题。尽量减少直白式的阐述。

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 篇7

在新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地理案例教学己成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案例教学法己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和关注。案例教学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将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同样也关系到我们能否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是学生身边活色活香的地理现象,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因而以乡土地理作为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并接受。我个人认为高一下册一些内容如以乡土地理作为案例来讲述,课堂效果会更好点。现以5、2《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如下:

蔺草原产于日本,后来被引进种植于福建一带,现主要集中于江苏省苏州车坊镇、浙江宁波市、安徽省等地都是历史悠久的产草地,蔺草的生长与土地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对蔺草的生长有很大的作用,这里的蔺草细而且长,质感较硬且具韧性。由于蔺草是天然材料且清凉舒爽,因此大部分均用在居家用品方面,重要产品:床席、坐垫、枕席、榻榻米等,深受人们喜爱。我们这里蔺草大部分出口到日本。

鄞州区古林镇被称为蔺草种植基地。现在很多地方改种葡萄等其他农作物。如鄞州区古林镇翁姚葡萄观光园现在有很多农民工在采摘葡萄。这些农民工都是葡萄园招聘的当地人,月收入900元以上。稍晚些,前来收购葡萄的商贩和观光客络绎不绝。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蔺草田。但近年蔺草行业滑坡,农民收入减少。当地两名先富起来的农民向别人租赁了近500亩田,搭建了钢架大棚,种植了“甬优一号”、“美人指”、“夏黑”等多个优质葡萄品种。眼下,100多亩葡萄已经成熟。这是全市最大的钢架连栋大棚葡萄园,旁边的垂钓区、烧烤区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农业观光休闲园。

葡萄园负责人毛佰均向我们算了一笔账:农民将田出租种葡萄每年每亩收入750元,比租给种蔺草多收入约300元;同时,葡萄园优先招聘当地农民,每月工资900元到1200元。今后,随着葡萄园里成熟的葡萄增多、葡萄架下养鸡及其他休闲项目的启动,就会需要招聘更多的农民工。因此,这一项目得到了鄞州区农业部门和镇政府的大力扶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蔺草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气候?能不能在山东种植?这说明了农作物与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

(2)古林以什么地形为主?

(3)古林的蔺草主要出口到哪里?宁波有什么交通优势?(4)为什么现在有些蔺草地改种葡萄?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针对上述4个问题,可以展开师生互动,互相探讨,最后教师总结来进行。第一题第一问答案在材料中可以找到,比较容易,第二问其实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来回答的,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能或不能”,从学生中推举两个代表分别来回答为什么能

或不能。最后教师总结,这两种答案都对,不能种植是因为山东的气候跟我们这里气候不一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在山东也有可能可以种植,这个就可以为后面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打下一个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第三问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最后教师总结: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第二题叫熟悉古林的同学来回答,马上回答出是平原地形,那么教师总结: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所以古林发展种植业。接着马上提问:鄞州西部主要以山区丘陵为主,那么在鄞州最西部四明山杖锡主要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种植什么?可以叫来自那里的同学或熟悉的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现在杖锡主要种植茶树,因为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一般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这里提到了茶树,教师就把茶树的生长条件讲一下,这样就引出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题比较简单,教师叫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里要强调的是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我们这里蔺草可以通过北仑港再通过船运到日本去。在这里教师要指出蔺草是一种不易腐烂的农作物,可以通过海运这样时间较长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是像牛奶、花等这些容易腐烂变质或容易萎谢的农产品,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第四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样,但是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看材料中农民收入的变化,那么也不难得出市场现在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大,如材料中蔺草地现在改种葡萄,因为现在种葡萄的收入比种蔺草的收入要高得多,从而指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这里还可以问宁波的近郊现在主要种植什么,以前是不是一直种植呢?为后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打下伏笔。

上面的问题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再追加一个题目:除了上述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也能影响农业的布局?学生回答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在材料中最后一句话中指出政策也是影响农业布局的一个因素,当然学生也可能会提到劳动力素质、人的口味等等,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下,但在最后要总结下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是哪些。

上述是对《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通过引用乡土地理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我也实践过。事实证明通过应用我们身边活色活香的地理现象,在课堂教学上学生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学生对与这节课的内容容易接受,效果相当不错。除了这一课,下册还有很多课的教学可以通过乡土地理这种形式来讲解,如《工业的区位选择》可以联系到我们西乡的笋厂、《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可以用宁波城市作为案例、《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可以用宁波的中心商务区为案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用奉化藤头村为案例等等。

【会理县乡土地理汇编】推荐阅读:

四川会理06-19

理县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06-11

上一篇:团市委青年群众工作调研座谈会发言稿下一篇:【赢商共享】2007年度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