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汤

2024-10-06

黄芪桂枝汤(精选10篇)

黄芪桂枝汤 篇1

1 中风先兆证案

金某, 男, 51岁, 朝鲜族, 2004年10月13日就诊。患者2周前头目眩晕, 时觉脑中昏愦, 语言现一过性不利, 呕吐多痰涎, 纳呆肢倦;继而口眼歪斜, 口角流涎, 左半身肢体麻木, 肢冷, 头重脚轻, 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脑血栓”。经输液用药治疗后, 病情有所改善。患者今日来院进行住院治疗, 证见形体肥胖、皮缓肉松、口角流涎、口眼歪斜, 左半身肢体麻木、肢冷、纳少肢倦, 舌质淡, 舌体胖大, 苔白略腻, 脉沉缓滑, 且脑CT颅内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经诊断, 证属气虚血瘀、痰浊阻络, 治宜益气活血、祛痰通络, 方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包括黄芪35g、桂枝15g、赤芍15g、生姜7片、大枣10枚、半夏15g、茯苓20g、陈皮15g、胆南星15g、石菖蒲15g、远志15g、丹参15g、地龙15g、全虫3g冲服, 蝉蜕15g 5剂, 早晚水煎温服。药尽5剂, 肢体知温, 口角流涎明显减少, 药已中的, 黄芪更为50g, 加木耳25g, 继服10剂, 口角流涎、口眼歪斜症状消失, 半身麻木, 上下肢萎软无力现象明显改善。仍以上方随证略予增减, 药尽37剂, 诸症消失, 握持, 步履已如常人, 其病告愈。嘱其服丸剂, 以善其后。

按:本案系阳气不足, 血行不畅, 脉络瘀阻, 又因脾阳不足, 运化失司, 则水停为湿, 湿聚为痰, 气血痰浊阻滞, 脉络不畅, 诸症乃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益气温阳、行气活血。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石菖蒲、远志涤痰化饮, 开窍醒神;丹参、地龙、全虫、蝉蜕活血化瘀, 解痉通络;佐以木耳祛风通络, 解痉柔筋。诸药相伍, 共凑益气温阳、涤痰醒神、活血化瘀之效, 故疗效满意。

2 产后身痛案

赵某, 女, 32岁, 汉族, 2003年7月19日初诊。患者产后2周始现畏寒、汗出、肢倦乏力、身痛症状, 继而四肢关节时现麻木酸痛。其家人认为系在医院行剖腹产后寒温失宜、调养不周所致, 故煎取生姜汤, 覆被取汗, 而汗后疼痛非但不减, 反而诸证有加。刻诊:证如前述,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证属阳气虚弱, 营卫不调, 系感受风邪, 血行不畅所致。治宜益气温阳, 活血通痹, 药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包括黄芪35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7片、大枣12枚、秦艽15g、木耳25g, 5剂, 早晚水煎温服。药尽5剂, 自汗消失, 气力有增, 身痛、四肢关节麻木、酸痛症状明显减轻。上方加附子8g, 继服9剂, 诸证消失, 嘱其寒温适宜, 饮食有节, 调其膳食, 以善其后。

按:本案系产后气血大伤, 复又服生姜汤覆被, 强取其汗, 致使阳气更伤, 阳气痹阻、血行不畅而诸证乃作。药以黄芪补气固表, 桂枝温经通阳, 白芍养血通痹, 生姜、大枣补益脾胃, 调和营卫;秦艽乃祛风之润药, 祛风而不伤血;黑木耳有润肺生津、补益气血之功效, 民间常用于治疗四肢麻木、抽搐、筋缓等证。诸药相伍, 阳气温通, 气行血行, 寒邪得祛, 经络得通, 其证乃愈。

3 口僻案 (面神经麻痹)

朴某, 女, 47岁, 朝鲜族, 2010年7月9日初诊。患者于2周前清晨起床后突感左侧面部不适, 早饭时发觉饮水时口角漏水, 咀嚼时食物滞留于左侧齿颊之间, 餐后对镜观察, 嘴角已明显向右侧歪斜, 左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 鼓腮时漏气, 左侧鼻唇沟明显变浅。当地卫生院诊断为“面神经麻痹”, 经输液、针灸治疗, 患者未见明显好转。今日来院要求服中药治疗。刻诊, 诸症如上所述, 舌质淡红, 舌体略胖, 苔薄白, 脉浮缓。证属正气不足, 络脉空虚, 营卫失调, 风邪乘虚而入, 伤气血、中脉络, 致使气血痹阻而发此证。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包括黄芪35g、桂枝15g、赤芍15g、当归15g、羌活15g、防风15g、全虫3g冲服, 白僵蚕15g、生姜7片、大枣12枚, 5剂, 早晚水煎温服。药尽5剂, 饮水时口角漏水症状消失, 其余诸证明显好转。药已中的, 原方继进10剂, 诸证消失, 康复如初, 告愈。

按:本案属正气不足, 脉络空虚, 营卫失调, 风邪乘虚而入, 伤其气血, 阻其脉络, 致使气血痹阻而发此证。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益气温阳, 行气活血。当归、赤芍养血活血、通络 (乃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意) ;防风、羌活祛风散邪;全虫、白僵蚕乃虫蚁之属, 有活血通络、祛风解痉之功效。诸药合用, 阳气通, 气血行, 风邪祛, 脉络通, 邪祛正复, 其证乃愈。

4 结语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 黄芪补气固表, 桂枝温经通阳, 白芍养血通痹, 桂枝、白芍相伍调和营卫, 生姜、大枣补益脾胃, 益气温阳、行血通痹。该方虽为治疗血痹之主方, 但临床应用广泛, 笔者以此方为主, 随证加减变化用药, 治疗气血虚弱、阳气不足引起的诸多病证, 广收良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芪桂枝汤 篇2

【摘 要】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功用益气通阳,调畅营血。笔者跟师得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产后缺乳,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产后缺乳;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65-01

产后产乳极少,甚至全无者,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中医又称“产后乳汁不行”、“乳汁不足”、“产后乳无汁”等[1]。《诸病源候论》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临床上多用中药或其他辅助疗法治疗。笔者跟师得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缺乳验案一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李某,女,25岁,2015年9月17日初诊。诉产时出血较多,产后10余天,乳汁稀少。患者两乳无胀感,伴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无华,乏力懒言,纳谷尚可,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双侧乳腺彩超检查示双侧乳腺未见明显异常。证属营血亏虚,乳汁生化乏源。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20g,桂枝9g,白芍15g,熟地黄15g,穿山甲15g,王不留行15g,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5剂后,乳汁增多,乳房有胀感,头晕心悸减轻,饮食增加。7日后复诊,上方又进3剂,乳汁明显增加,已能正常喂养婴儿,诸症悉除而告痊愈。电话随访,患者未出现不良情况。

2 讨论

产后缺乳是常见的产后病,其主要病机一为化源不足,二为瘀滞不行。主要原因有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其中以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比较常见。《傅青主女科》论治产后缺乳着眼于“气血”,虚则补之,实则疏之,“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矣”又谓:“乳汁之化,原属阳明,然阳明属土,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羞愤成郁,土木相结,又安能化乳而成乳汁也。”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乳汁的通与不通与肝脾息息相关。《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月水,上则为乳。”妇女产时失血较多,亡血伤津,耗气伤血,气血虚弱,营卫俱虚,乳汁化源不足。治疗上应该以补气养血,温经通络为主,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白芍、当归双补气血,桂枝、穿山甲、王不留行温阳通络下乳,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温阳补血,以助黄芪、桂枝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使气血充足,乳汁自生。同时提醒患者注意哺乳期的调护,加强产后营养,保持心情舒畅,维护气血和调,保证乳汁生化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罗颂平,谈勇.中医妇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21.

黄芪桂枝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脑病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病人9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0岁~72岁(31.45岁±11.20岁);病程0.3年~2.1年(0.80年±0.35年)。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2岁~75岁(32.12岁±12.15岁);病程0.3年~2.0年(0.70年±0.48年)。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技术治疗,方法包括良肢位摆放、运动训练、气压治疗、手部冷疗、超短波、针刺、温灸疗法等。操作由年资6年以上专业康复治疗师、针灸医师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技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桂枝12 g,白芍12 g,当归15 g,川芎12 g,茯苓15 g,薏苡仁12 g,片姜黄10 g,地龙10g,全蝎5 g,甘草5 g。全方加水没过药物约2 cm,浸泡30 min后采用自动煎药机煎煮取汁约200 m L,分早晚两次服用,30 d为一疗程,共3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评定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2]对受试者的患侧上肢进行运动功能障碍评定:正常为100分,上肢0分~66分,下肢0分~34分。总分<50分,提示患肢严重运动功能障碍,几乎无运动功能;50分~80分,提示患肢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分~95分,提示患肢中度运动功能障碍,手功能障碍;96分~99分,提示患肢轻度运动功能障碍。

1.3.2 肩痛评定

治疗前后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定两组病人肩痛:在一张纸上画一横线,长度为10 cm,设定0为无痛,10为极痛,让病人在横线上画记号表示疼痛程度。

1.3.3 手功能评定

依据偏瘫手功能使用能力评定法[4]:要求病人完成5个动作:5个动作均不能完成为失用手,仅能完成1个为辅助手D,只能完成2个为辅助手C,只能完成3个为辅助手B,只能完成4个为辅助手A,5个动作均能完成为实用手。

1.3.4 关节活动度评定

所有受试者治疗前进行初评,30 d复评,评估由3位专业康复医师共同完成。

1.4 疗效标准

①痊愈:肩痛消失,关节活动无限制,肌肉无萎缩;②显效:肩痛、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减轻,肌肉萎缩不明显;③有效:肩痛、关节活动受限有所减轻,肌肉萎缩不明显;④无效:肩痛、关节活动受限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性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两组病人运动功能障碍评分(FMA法)比较

治疗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但治疗后两组病人疗效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病人疼痛评分(VAS法)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4 两组病人手功能评定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均无实用手,且失用手与辅助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5 两组病人关节活动度评定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前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活动度评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交感神经失调作用、神经源性炎症、周围神经受损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5]。治疗无确切疗法,国内外研究以多种综合康复技术为主。该病虽为局部经络受损,筋骨络脉失养,血气津液运行失畅出现局部症状为主,但临床常兼见阳气虚证候,如乏力倦怠,懒言,畏寒怕冷,水肿、汗出,舌暗淡,脉沉细无力[6]。故中医认为脑卒中后肩手疼痛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等有关[7]。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以黄芪为君,补气固表;桂枝益气温阳、和血通经,白芍养血合营以通痹,二者相伍调和营卫共为臣;片姜黄辛温走散,善通利上肢关节;茯苓、薏苡仁、泽泻健脾利水渗湿以消肿;当归,其味甘而重,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丹参善入血分,祛瘀生新,活血通脉;川芎可活血去瘀、行气祛风止痛;鸡血藤和血补血、活血通络;全蝎、地龙解痉通络;大枣、甘草甘温,养血和营,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综上所述,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SHS能有效提高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减缓疼痛、消退水肿,降低脑卒中病人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8.

[2]Durie A,Omerbegovie M,Ajanovie M,et al.Prevention of secondary brain injreies[J].Med Arh,2003(57):53-56.

[3]卢引明,傅立新,牟蛟,等.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9):976-978.

[4]洪丽蓉,陈波,喻森明,等.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队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9):25-26.

[5]蒋天裕,王兴林,张立宁,等.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及康复治疗[J].四川医学,2010,31(4):415-417.

[6]贾爱明,胡文梅,张红,等.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6(34):1933-1935.

桂枝汤临床运用举隅 篇4

[摘要]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太阳病。本文所述抵抗力差易感者,落枕,汗证,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皆用桂枝汤加味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桂枝汤;运用举隅;易感者;落枕;汗证

1易感者

肖××,女,61岁,2006年5月3日。患者素体虚弱,近来极易感冒,气候变化,稍不注意衣被的增减,即患感冒,出现鼻塞、流涕、恶风寒、头痛等外感症状。诊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畏寒、四肢不温、流鼻涕,舌质淡苔白,脉细。脉证和参:证属营卫不和,卫外不固,治以固表调营卫。处方以桂枝汤加昧:桂枝10g,白芍12g,甘草10g,大枣6枚,生姜9g,黄苠30g。3剂后诸证明显好转,续服12剂后神疲侵寒肢冷等症明显好转。以后嘱患者每周进服2剂,随访半年无复发。

2落枕

李××,男,33岁,2008年1月8日初诊,患者昨日晨起床右侧颈部不适,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无外伤。自己服用九味羌活丸无效。诊见: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缓。证属营卫不调,经络痹阻。治以和营通络。处方:桂枝汤加味:桂枝12g,白芍12g,甘草10g,葛根30g,茅根12g,防风12g,生姜6g,大枣6枚。4剂后痊愈。

3汗证

王××,女45岁,2009年3月15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身体赢瘦,数月来动则汗出,稍劳则汗出尤甚,易于感冒,长期门诊中西药治疗,可间歇控制症状,稍劳则又汗出不止。诊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白华,恶风,畏寒,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沉。脉证和参:证属肺气不足,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治以益气固表。处方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2g,甘草10g,黄芪30g,大枣6枚,浮小麦15g,牡蛎30g。4剂后出汗,明显减少,续服10余剂后稍劳汗出、神疲肢冷恶风等症状明显好转,随访半年无复发。

4体会

黄芪桂枝汤 篇5

关键词:产后身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中医药疗法

产后身痛也被称为亦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 主要是指在产褥期内患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等情况[1], 是妇女产后的常见疾病之一, 且发病率逐年升高[2]。西医就产后身痛缺少相对应的诊治经验, 且西医治疗疗效不明显[3,4]。笔者近几年通过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对产后身痛患者治疗的观察,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门诊患者, 其中治疗组25人, 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为 (31.24±4.49) 岁, 病程4个月~3年, 平均 (14.44±9.37) 个月。产前皆无身痛病史, 化验室有关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对照组25人, 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为 (31.44±3.96) 岁;病程最短1个月~3年, 平均 (14.12±9.59) 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 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

1.2 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5]

产后身痛统一诊断标准暂无, 本次研究参考娄玉钤著作的《中国风湿病学》[5]文中关于产后风湿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妇科学》中产后身痛的诊断[6]。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 关节功能出现恢复到正常的情况为痊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者为显效;症状减轻, 功能未完全恢复者为有效;治疗后未见好转者为无效。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患者口服痹祺胶囊 (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66109109) 。药物成分:党参、白术、丹参、川芎、三七、马钱子 (调制粉) 等10味。用法用量:口服1次4粒每日2~3次饭后服用, 不使用其他药, 10天1疗程, 连服3个疗程。

治疗组: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组方: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5g、当归12g、鸡血藤30g、陈皮12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0g、苍术15g、怀牛膝15g、炒薏苡仁30g、防风10g、白术10g、生姜、大枣适量。辨证加减:气血不足加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肾虚症见腰背疼痛、胫膝酸软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寒湿重加制川乌、淫羊藿;风寒重加秦艽;上肢重者加羌活、葛根、姜黄;下肢重者加独活、海风藤、青风藤;足跟痛者加骨碎补;出汗较多者麻黄根、浮小麦收敛固涩止汗。在针对病理因素治疗的同时, 注意对症用药。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早、中、晚饭后温热服用, 10天为一疗程, 连服三个疗程。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典型病例

患者吴某某, 女性, 37岁, 2010年10月14日行人工流产术后。产后调摄不慎, 劳作受寒, 自1月初出现双手、双膝关节疼痛, 沉重, 麻木, 屈伸不利, 足跟痛, 活动及受凉后加剧, 得热后稍缓解, 形体瘦弱, 面色少华, 神疲乏力, 畏寒, 晨起时明显, 纳食不香, 夜寐欠安, 二便正常, 舌淡红, 舌边齿痕, 苔白腻, 脉沉滑。查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均正常, 双手、双膝关节X线片均正常。曾服用中西药治疗, 效果欠佳。结合舌脉,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产后身痛-气虚血瘀、痰浊阻络。治以益气健脾, 化痰通络止痛。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组方同1.3治疗组处方加羌活12g、独活12g。每日1剂。连服药21剂后, 患者自觉双手、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沉重、麻木感消失, 屈伸不利减轻, 但仍觉足跟痛, 加骨碎补15g, 伸筋草15g, 温补肝肾, 舒筋通络。又服药114剂后, 患者诉双手、双膝关节疼痛好转, 无沉重、麻木, 屈伸不利改善, 足跟痛明显好转, 加寄生30g, 连服14剂后, 临床症状消失。随访一年, 患者病情无反复。

3 讨论

产后身痛,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灵枢经校释·五变第四十六》“肉不坚, 腠理疏, 则善病风”[7,8], 指出产后正气不足, 腠理疏松, 易于感受外邪, 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留着经络、关节, 使气血运行受阻, 瘀滞而作痛。又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和《妇人大全良方》等均认为产后身痛是以气血亏虚为主, 而中医素有“产后多虚”之说, 强调产后百脉空虚, 腠理不密, 若气候异常, 居处环境欠佳, 或起居调摄不慎, 易为风寒湿邪所乘袭, 导致气血凝滞, 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表现为产后身痛及气血虚弱的一系列症状。符合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中的病机、症状, 治法以益气养血为主, 辅以温经通络, 故现代医家广泛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治疗产后身痛, 获得良效[9,10]。

笔者经年临床发现, 许多产妇产后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由于产后气血不足, 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加重脾胃负担, 损伤脾胃, 导致脾胃虚弱。故本病虽以虚、瘀为本, 但临床中痰湿是不容忽视的病因病机。须详辨虚实标本, 本着见病治源、治病求本之意。笔者认为, 目前治疗此类疾病, 既要抓住多虚、多瘀的病机, 更要注意抓住“脾虚湿困”的发病环节, 在治疗中要审清病因, 分清主次, 勿要盲目投用补益之品, 正确应用健脾燥湿的治疗法则, 脾健则湿无内生, 治疗才会井然有序, 标本兼治[11]。所以笔者在治疗本病时, 不仅重视产后的气血亏虚之本, 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而且在此基础上加用苍术、怀牛膝、炒薏苡仁以清热利湿, 通筋利痹;防风、白术、炒谷芽健脾化湿, 益气固表, 防风取其风能胜湿之意;全蝎穿筋透节, 逐湿除风, 考虑患者久病多瘀, 予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络。

总之, 诸药合用有助于患者的脾胃运化如常, 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能有效的使得患者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 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能有助于患者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参考文献

[1]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06~208

[2] 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2

[3] 张瑾.祛风散寒益肾和络法治疗产后身痛5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28 (12) :1010

[4] 钟素琴, 谢勤英, 陈雅莉, 等.中药浸浴治疗产后身痛40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33 (5) :112~113

[5] 苏玉珂.黄芪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及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5) :911~912, 903

[6] 王红梅, 李莲, 周沛, 等.十全大补汤加荆芥治疗产后身痛50例[J].河北中医, 2012;34 (9) :1349

[7] 徐丁洁, 刘金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61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8;8 (6) :57~58

[8] 河北医学院校释.灵枢经校释?五变第四十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83

[9] 樊占兵.生长抑素联合黄芪体外抑制SW480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 (7) :1228~1230

[10] 水新华.产后身痛汤治疗产后身痛3 0例[J].中医临床研究, 2012;4 (4) :97

黄芪桂枝汤 篇6

40例均为2006-01~2011-05本院住院病人8例, 门诊病人32例;男18例, 女22例;年龄43~82岁, 平均年龄58.4岁;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23年。诊断标准参照WHO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黄芪50~100g、桂枝10~15g、当归15g、白芍15g、党参30g、丹参25g、麦冬15g、土鳖虫10g、水蛭5g、炙甘草15g。生姜、大枣为引, 每日1剂, 水煎2次, 早晚分服。14天为1个疗程, 2个疗程间隔2~3天。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心绞痛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或由重度减到轻度, 即症状减轻进步2度;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减轻, 或症状减轻进步1度;无效:症状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ST段的降低或T波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 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 在主要导联测量中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 平坦T波变倒置, 或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3.2 治疗结果

心绞痛疗效:显效23例, 有效12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7.5%。心电图疗效:显效10例, 有效17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67.5%。

4 体会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 其中以心气不足为主;标实主要为寒凝、气滞、痰浊、血瘀, 其中以血瘀突出。临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本病, 效果颇佳。

黄芪桂枝汤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 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 心绞痛患 者142例,男81例,女61例,年龄42岁 ~79岁( 58.34岁 ±5.22岁);病程0.5年 ~21年( 6.56年 ±2.10年);稳定型心绞痛3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混合型心绞痛26例,劳累型心绞痛18例,自发性心绞痛13例;病程程度为轻度42例,中度68例,重度3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慌、心悸、气短、气促、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心绞痛或胸痹诊断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甲亢、扩心病、肥厚性心肌病等,无严重肝、肾、肺等器质性病变,无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同意参与此研究者。在征得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和家属同意情况下,按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71例)和研究组( 71例)。

1.2方法对照组:急性发作期,采用0.3 mg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缓解期, 10 mg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日3次口服, 75 mg肠溶阿司匹林片,日一次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桂枝9 g , 薤白10 g ,丹参10 g ,红花12 g ,大枣12枚,白芍14 g , 炙甘草15 g ,生姜18 g ,黄芪30 g 。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研究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收集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病情、既往史、治疗方法、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等方面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1.4评价标准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心电图基本正常,在正常范围内;有效:ST段上升0.05 mV,T波恢复为直立或倒置波变浅25% 以上,房室、室内传导阻滞明显改善;无效:心电图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症状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达显效标准;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达有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心电图达无效标准。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标准α=0.05,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资料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类型、病情等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1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治疗后均安全出院。研究组治疗后心电图显效32例,有效32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0.14%;症状显效46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4.37%。对照组治疗后心电图显效24例,有效29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4.65%;症状显效36例,有效21例,无效14例, 有效率为80.28%。两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有效及症状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两组临床指标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0.55± 0.12)次/日、持续时间(2.56±1.01)min/次及硝酸甘油用量(2.94±1.12)片/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1.31±0.93)次/日、(4.52±1.35)min/次、(7.11± 2.31)片/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因复合糖及脂质蓄积于冠状动脉内膜上,诱使后者产生粥样硬化病理改变而形成斑块,引起一系列心脏缺血性症状[4]。在中医上,胸痹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气虚血瘀,以痰浊、瘀血、阳气亏虚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 冠心病心绞痛治 疗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5]。

本研究中,经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患者心电图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治疗有效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疗效。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 对照组相应指标 (P <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可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病情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

传统医学治疗胸痹多注重活血化瘀,而鉴于病因病机复杂,在临床治 疗中亦应 重视正气 不足这一 方面[6,7]。本研究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针对胸痹病因病机出发,综合治疗。桂枝联合黄芪可益气通阳,改善心肌代谢及营养状况,减少自由基损 伤;薤白可行气止痛、通阳散结,抑制血栓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丹参联合红花亦可行气止痛、活血化瘀[8],红花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营养状态及缺血状况,预防血栓形成,而丹参则可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大枣、生姜可调和营卫;白芍养血和营,可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栓形成[9];炙甘草可行气止痛、补脾益气,降低血脂,抗氧化[10]。

黄芪桂枝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②已行手术治疗, 术后接受化疗;③KPS评分在60分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糖尿病;③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共纳入患者11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7例患者, 观察组男25例, 女32例, 年龄31~68岁, 平均年龄 (48.72±10.73) 岁;对照组男23例, 女34例, 年龄33~69岁, 平均年龄 (47.92±12.24)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奥沙利铂200mg, 第1天;紫杉醇180mg, 第2天;21天为1个周期, 连续治疗4个周期。观察组在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中药汤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基本组方为:黄芪30g, 鸡血藤20g, 芍药、炙甘草各15g, 桂枝、生姜各10g, 大枣6g。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症状适当调整:肢体出现较严重麻木症状者, 加用桑枝15g, 防风、防己各10g;肢体出现严重麻木兼疼痛症状者, 加用桃仁10g, 姜黄15g;同时存在筋骨痿软症状者, 加用杜仲20g, 桑寄生15g。上述组方每日1剂, 分2次服用, 连续服药至本周期化疗结束。对照组未应用专门预防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干预措施。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从化疗开始至化疗结束后急慢性神经毒性反应情况。急慢性神经毒性反应诊断标准:化疗用药至发生神经毒性反应时间≤24h, 诊断为急性神经毒性反应;化疗用药至发生神经毒性反应时间>24h, 诊断为慢性神经毒性反应。神经毒性反应严重程度评估: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U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制订的神经毒性反应严重程度评定标准 (Common Criteria of Toxicity, CTC) , 共分为4级:Ⅰ级:腱反射消失, 出现麻木、针刺样疼痛感觉, 但神经功能完全正常;Ⅱ级:病变部位完全丧失感觉, 或出现麻木、针刺样疼痛感觉, 神经功能轻微受损,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Ⅲ级:病变部位完全丧失感觉, 或出现麻木、针刺样疼痛感觉, 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影响日常生活;Ⅳ级:病变部位长时间完全丧失感觉, 神经功能出现严重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神经毒性反应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急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n (%)

注:*P<0.05, 与对照组比较。

2.2 慢性神经毒性反应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慢性神经毒性反应总发生率、III级慢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n (%)

注:*P<0.05, 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目前CIPN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中化疗第1天仅给予奥沙利铂, 因此急性神经毒性主要由奥沙利铂引起, 发病时间为用药24h以内, 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感觉缺失、麻木, 部分患者可出现烧灼样疼痛, 甚至发生急性喉痉挛。急性神经毒性起病迅速, 并非由化疗药物累积所致, 而是一种急性离子通道病变, 由奥沙利铂的急性药理学效应引起。已有研究报道, 通过减缓奥沙利铂的输注速度, 适度延长给药时间, 部分患者的急性神经毒性症状能够自行缓解。慢性神经毒性在化疗24小时以后发病, 与两种化疗药物均存在密切相关, 主要由化疗药物在外周神经系统的蓄积引起[3]。目前西医防治CIPN的药物较多, 但其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因此, 探索中医药防治CIPN的方法越来越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有效预防急慢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而且有利于降低慢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CIPN按其临床症状, 应属中医理论的“血痹”范畴[4]。其发病是由气血亏虚、邪阻经脉所致。肿瘤患者由于手术原因, 自身正气亏损, 气血不足;术后化疗采用含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更损机体正气, 导致经脉气血不畅, 邪毒阻滞经脉, 导致肢体麻木[5]。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中, 黄芪益气固表, 桂枝温经通脉, 两者配伍, 可助阳化气, 和血通经[6];芍药具有补血养血、敛阴止汗的作用, 与桂枝同用, 可调和营卫;生姜能够疏散风邪, 可以增强桂枝的药效;大枣养血益气, 甘草调和诸药;鸡血藤补血行血, 舒经活络。上述诸药合用, 能够达到补益正气、活血通络的效果, 从而有效改善CIPN的症状。

综上所述, 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有效预防及改善CIPN症状, 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保障化疗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预防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1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57例, 两组化疗方案相同, 观察组在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中药汤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每日1剂, 连续服药至本周期化疗结束。对照组未应用专门预防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从化疗开始至化疗结束后急慢性神经毒性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神经毒性反应总发生率 (22.81%) 低于对照组 (40.35%) (P<0.05) ;观察组慢性神经毒性反应总发生率 (49.12%) 低于对照组 (71.93%) , III级慢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 (3.51%) 低于对照组 (19.30%) (P<0.05) 。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有效预防急慢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而且有利于降低慢性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化疗

参考文献

[1]张晓燕, 刘宁, 王彦红.临床常用药物的神经毒性[J].山东医药, 2014, 54 (1) :101-103.

[2]GUOY, PALMER JL, FORMAN A, 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oral alpha lipoic acid to prevent platinum-induced polyneuropathy[J].J Clin Oncol, 2011, 29 (15) :901.

[3]王丽君, 黎治平, 郑智, 等.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治疗研究进展[J].肿瘤药学, 2013, 3 (6) :409-411.

[4]田君, 姚学权, 吴晓宇, 等.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奥沙利铂的周围神经毒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22) :325-330.

[5]张威, 赵庆春, 史国兵.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 (7) :1564-1566.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篇9

关键词:桂枝汤 调和营卫 补益营卫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86-01

桂枝汤是《伤寒杂病论》群方之魁,药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在临床应用甚广,但对调和营卫的理解却各抒己见。要用好桂枝汤,应首先对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要有全面的认识。桂枝味辛、性微温,有发散风寒、温经助阳之效;白芍昧酸苦、性微寒,有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之效;生姜昧辛、性微温,有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药食毒、急救昏厥之效;炙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效;大枣味甘、性平,有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效。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辛甘化阳,白芍、炙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实本方乃桂枝甘草汤合芍药甘草湯加姜枣而成,故具有温阳养阴、解肌散邪、调和营卫、调补气血、调理脏腑功效,是攻补兼施之剂。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 营卫不和兼淤血症

患者白某某,男,35岁,一年前食海鲜后开始全身泛发如米粒大的淡红色风团,略隆起,成不规则形,伴奇痒,反复发作,中西药少效,刻诊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恶风、自汗,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数而涩。证属营卫不和兼有淤血,法当调和营卫,活血透疹。处方:桂枝15克、赤芍10克、白芍5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酒大黄5克,2付。复诊:药后诸症大减,仍照原方加黄芪20克、防风15、白术20克,数十剂而获全功。其后体渐健壮,未复发。按:柯韵伯云: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将桂枝汤列为解表之剂。王子接称桂枝汤为“和方之祖”,将其列为“和剂”。称桂枝汤为“和”剂,乃是其具备微妙的调和能力。桂枝汤既能调和营卫而解表,用于太阳表证,有可调和气血、调和脾胃、调和阴阳而和里。这些功用突出了一个“和解”效力,用于因误治、失治的各种变证及杂病。桂枝与白芍,为桂枝汤中的主药,桂枝主气分,芍药主血分,一阳一阴,一开一合,一散一收,协调配伍,阴阳相济,气血相合。再配酒大黄活血解毒透疹而收速效。

2 腹痛症

患者康某,女,6岁,脐腹时有隐痛已两月余,伴纳食不香,夜寐汗出。曾在外院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胃B超:浅表性胃炎。体检:面色不华,腹部平软,脐上轻压痛,无肌紧张。麦氏点无压痛和反跳痛,舌淡红,苔花剥,脉濡细。此属脾胃不和,气机不调。治拟调和脾胃、温中理气。药用桂枝汤加白芍、陈皮、广木香、炒谷麦芽。连服1周,腹痛除,食纳亦增。按:此例腹痛属脾胃失调所致。小儿脾阳原弱,如嗜冷饮,日久必伤中阳,以致脾胃失和。脾胃受损,升降失调,气机郁滞,食谷不化,故时时腹痛隐隐,纳少。用桂枝汤能调和营卫,振奋中阳,内和胃气,外扶肌腠。方中加重白芍药量,有和中止痛之效,陈皮、木香疏理气机,谷芽降胃气,麦芽升脾气。诸药合用,共奏温运中阳,调理气机之功。临床所见小儿胃炎属脾胃中阳受损,气机不利导致胃脘部或脐腹部隐痛者,用桂枝汤加减每能奏效。

3 治身痒

患者范某某,男,24岁。患者自1978年起,每于打球或劳动后汗出,全身瘙痒,搔抓后局部起淡红色线状痕迹,有时随搔随消,日久搔后两三日渐消散。初起一二年间,服用抗过敏药有教。近来每在活动后,身体发热瘙痒加剧,不畏风寒,口和,舌润、薄白苔,脉缓略弦。拟从调和营卫,佐以疏风人手。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桑皮15g,地肤子10g,路路通15g,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二诊:服药后,自述瘙痒基本控制,劳累汗出舒畅,肌腠阊的郁热感不复出现,诸身轻奥,脉息和缓,舌苔白润。要求服药巩固,仍依前方,再进5剂,此后来再复发。按:桂枝汤是治身痒的良方。究其身热汗出身痒,且经年不已,脏无他病,实为营卫不和,风寒郁遏于肌表,故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于外,稍佐桑皮、地肤子、路路通祛在表之风,药中肯綮,虽属固疾,尤可取效。诚然,用此辛温之荆,如系阴虚血热之身痒,或郁热于表之身痒,皆在所不宜,必须明辨。身痒多责之于血热有风,或是阴虚血亏。其实不然,属于营卫不和者,亦不乏其例。其特点是,身痒无明显皮疹,搔抓之后亦无痕迹,亦无阴虚、便结等燥象。故身痒者,不能概以凉血祛风药统治,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身痒,亦属正治之举,并非旁门左道。

《伤寒论》中关于桂枝汤禁用之人有:适用于麻黄汤证之人不可用;“酒客家”不可用。因本方偏于温补,对实证不可用。临床上,本方应用甚广,可以治疗虚人感冒,且认为桂枝汤是治疗虚人感冒首选方。《金匮要略》中用阳旦汤治疗产后伤风(阳旦汤即桂枝汤),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发热者疗效亦佳。其机理是产后耗气伤阴,气血两虚,所以用本方补益营卫。

参考文献

[1] 聂惠民.聂氏伤寒学[M].学苑出版社,2005,1

桂枝汤的现代应用研究 篇10

1 桂枝汤的现代药理作用

1.1 桂枝汤具有解热作用:

通过向大鼠的脑室注射能够诱致发热的Y-TNF或者IL-1,其得到的发热峰值是2.0、2.5、1.67 h,发热曲线下面积为(1.45±0.31)、(1.63±0.89)、(1.42±0.65)。在注射时和注射前1 h各对大鼠进行一次口饲桂枝汤,每次含量为10 g/kg。大鼠服用桂枝汤后,发热曲线有所下移,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0.72)、(0.62±0.74)、(0.48±0.33),与服用桂枝汤之前的曲线下面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充分说明桂枝汤具有良好的解热效果,通过蛋白质组技术发现,丘脑组织中蛋白质的修饰和表达会受到桂枝汤的影响,从而达到解热的效果[2]。

1.2 桂枝汤具有抗炎作用:

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致炎前的3 d开始对其进行剂量为4、7、9 g/kg的灌胃给药,能够对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和急性足爪肿胀进行有效的缓解,对继发性关节炎关节液中的TNF-α、IL-1β活性进行抑制,并降低关节液中PGE2的含量。因此,桂枝汤对于佐剂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够对炎性介质的含量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进行抑制[3]。

1.3 桂枝汤具有调节免疫作用:

根据实验发现,通过对痹证小鼠使用桂枝汤能够使其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得到增强,对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进行诱导。实验表明,通过桂枝汤能够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并且抑制脾脏中T淋巴细胞的功能。通过对大佛水鼻喷雾剂、扑尔敏和桂枝汤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桂枝汤对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正常心肌的血流量有着显著的作用。

1.4 桂枝汤具有镇静作用:

将桂枝汤注入到子小鼠的腹腔中并且再加上异戊巴比妥,与注射生理盐水进行对比,对小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数和活动次数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通过将巴比妥类催眠药物与桂枝汤,联合使用,能够加强其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桂枝汤也具有较好的镇静作用[4]。

1.5 桂枝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个方面:对体温的双向调节作用、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对胃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1)对体温的双向调节作用。根据实验发现,通过对酵母致发热大鼠使用桂枝汤能够达到解热的作用,而对于安痛定致低体温大鼠使用桂枝汤能够达到升温的作用。这也说明桂枝汤对体温具有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桂枝汤能够对低体温大鼠的下丘脑中AC活性进行促进,从而增加下丘脑中cAMP的合成,使该部位的异常降低cAMP含量得到回升,因此而能够对体温进行双向调节。(2)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适用无损伤大鼠尾脉搏测压法进行实验,可以发现桂枝汤血压也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该实验还筛选了桂枝汤对血压双向调节的有效部位。根据实验结果显示,桂枝汤能够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得到明显的降低,而对于复方降压片致低血压的大鼠而言,桂枝汤又具有良好的血压升高的作用。因此桂枝汤在血压方面也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3)对胃肠运动的双向调节。对于新斯的明引起小鼠肠推进加速和胃排空加快的症状,桂枝汤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阿托品引起的小鼠肠推进减速和胃排空减慢的症状,桂枝汤也有着明显的拮抗作用。桂枝汤能够使这两种偏抑和偏亢的胃肠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小鼠的胃肠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对于正常动物而言,桂枝汤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也说明桂枝汤在胃肠运动功能方面也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

2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研究

2.1 桂枝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梁旭[5]选取了58例桡骨远端骨折端着,使用桂枝汤配合中药熏洗两种手段进行治疗,并在熏洗过程中进行功能锻炼,治疗14周后对患者进行Dienst进行功能评定,共有36例优、19例良,优良率达到了94.8%。

2.2 桂枝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王丽娜[6]使用桂枝汤配合黄芪对3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对患儿在6个月内的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以及两次发病的间隔时间进行回访。以停药后6个月内仅发生一次呼吸道感染或者未发生呼吸道感染为显效,以感染次数减少或病情减轻为有效。显效的患儿为12例,有效的患儿为20例,总有效率达到了88.9%。

2.3 桂枝汤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解平芬[7]选择了2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并使用桂枝汤甘草汤对其进行治疗,每天服用剂,7 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服用2~3个疗程。共有18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达到了90.0%,心动过速的症状消失。

2.4 桂枝汤治疗肩周炎:

石海林[8]选择了68例肩周炎患者,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二仙汤对其进行治疗。每日服用一剂,每天2服,以4周为1个疗程。

以患者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体征或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体征和症状无改善为无效。68例患者中有48例显效,19例有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8.5%。桂枝具有和血通痹、益气通经的作用。

2.5 桂枝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陈国伟[9]选择了63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进行治疗,每天服用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共治疗20 d。共有36例患者临床控制,11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5.2%。

2.6桂枝汤在其他临床领域的应用:

桂枝汤在儿科、妇科、外科、内科的很多疾病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顽固性盗汗、冻疮、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流感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等等[10]。

总而言之,桂枝汤的基本作用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其具有内调脏腑和气血、外调营卫的作用。桂枝汤的配伍还具有协调阴阳、温通血脉的作用。在现代临床各科中,桂枝汤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现代药理学来对桂枝汤进行一次深入的研究,奠定了桂枝汤的使用基础。

摘要:桂枝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药方,该方被喻为仲景群方之冠。在《伤寒论》中共有70个桂枝汤随证加减药方,约占全书总方的63%。实践证明,桂枝汤在多个临床领域使用都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对于桂枝汤的现代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桂枝汤具有良好的解热、抗炎、镇静、调节免疫、双向调节等作用。

关键词:现代应用,桂枝汤,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晨光,许鹏,曹永升,等.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恶性肿瘤心得[J].中医杂志,2012,53(3):151-153.

[2]张红霞,毛兴兵.桂枝汤适应证解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4):167-168.

[3]霍介格,胡莹,杨杰,等.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化疗致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J].中医杂志,2012,53(23):157-158.

[4]冷治文.桂枝汤类方中桂芍用量变化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730-731.

[5]梁旭.武当神效桂枝汤配合中药熏洗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5):211-212.

[6]王丽娜.黄芪桂枝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6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11(1):38-39.

[7]解平芬.桂枝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动过速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4):27.

[8]石海林.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二仙汤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2013,34(2):33.

[9]陈国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12):28-29.

上一篇:手工活动下一篇:高职艺术欣赏课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