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复方

2024-10-23

黄芪复方(通用6篇)

黄芪复方 篇1

茯苓多糖、黄芪甲苷为我国传统中药茯苓、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 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可用于医疗保健、食品领域, 应用前景广阔。

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肝、催眠等作用。黄芪所含甲苷、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将两者配伍, 标本兼治, 提高药效, 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因此, 选用合理的茯苓多糖、黄芪甲苷提取工艺意义重大。

1 传统提取工艺

茯苓多糖、黄芪甲苷的提取主要与提取次数、时间、固液比、温度及提取液p H等有关。随着提取次数增多, 目的物的浸出率升高, 但提取次数不宜过多, 一般为两次。提取时间延长可提高目的物的浸出率, 但浸提时间过长, 有可能增加杂质的溶出, 通常选3h。在保证浸出率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液体体积, 以减少浓缩工作量。多糖、甲苷的浸出率还与浸提温度有关, 随后者的升高而提高, 但温度过高可能破坏目的物的活性, 一般选择80℃提取。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回流法。

2 新的提取技术

2.1 酶解浸提法

该法通过酶解细胞壁, 促进目的物溶出。通常加入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解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提高提取率, 缩短浸提时间, 提高得率, 保持活性。黄才欢采用有机溶剂预处理-木瓜蛋白酶水解加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 使得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明显提高。刘超等研究发现, 从微生物中代谢产生的黄芪甲苷糖苷酶可将3糖皂苷转化为黄芪甲苷, 提高黄芪甲苷。

2.2 微波辅助浸提法

微波提取法利用细胞内的水分子吸收微波能, 使胞内温度上升, 水汽化产生的压力冲破细胞膜和细胞壁, 使胞外溶剂溶解并释放出胞内产物。该法具有受热均匀、快速、高效、安全、节能等优点。郑丽红等研究表明微波辅助水提取的茯苓多糖对机体无潜在的毒副作用。李莉等将微波辅助法提取黄芪甲苷与煎煮法进行了比较, 煎煮法收率为101.62mg/g, 微波辅助法收率为145.59mg/g, 提取时间短, 效率高。

2.3 超声波辅助浸提法

超声波提取技术具有方便、快速、提取物活性高的特点。赵声兰等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茯苓多糖, 提取率最高达到1.6%。张宇等将药材粉碎成粗粉, 加乙醇浸泡后超声提取, 加正丁醇萃取, 显著缩短了浸提时间, 提高了黄芪甲苷的浸出率, 同时也保证了其稳定性。

2.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高扩散性、高溶解能力、低温操作、无毒无害、成本低廉等优点。赵子剑等以茯苓多糖为评价指标,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CO2超临界流体萃取茯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茯苓多糖的平均得率为5.276%, 超过了水提醇沉提取法。孙海燕等研究了利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工艺的可行性及最佳提取工艺。超临界萃取黄芪甲苷得率为0.127%, 与水提取黄芪甲苷相比提取率增高了30%, 且提取时间由6h缩短为2h。

3 展望

第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 生物酶解、微波破壁、超声波破壁、高压破壁等辅助手段在天然产物提取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但在茯苓、黄芪等传统中药材免疫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应用方面报道为之甚少。

第二, 提取罐特别适合于天然产物的浸出提取, 适用于中药、食品、化工等多种行业。

第三, 现代中药药理学表明黄芪、茯苓的有效成份均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因此对复方免疫促进剂基础工作的深入研究, 以功能性食品、药物制剂为桥梁, 为其产业化或工业化奠定基础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摘要:茯苓多糖、黄芪甲苷为我国传统中药茯苓、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 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可用于医疗保健、食品领域, 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近年来茯苓多糖、黄芪甲苷的提取工艺现状做出综述。

关键词:茯苓多糖,黄芪甲苷,复方免疫成分,提取工艺

参考文献

[1]郑丽红, 陈冠敏, 林鸿, 等.微波辅助水提取茯苓多糖的安全性研究[J].海峡药学, 2010, 22 (10) :17~20.

黄芪复方 篇2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

Agilent 1200液相色谱仪 (Agilent公司) , AlltechELS33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Grace公司) ;UV-2501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 ;BS423S型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SHZ-D (III) 型循环水真空泵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01-1-BS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旋转蒸发器RE-52-99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WS70-1型红外快速干燥器 (上海浦东跃欣科学化工厂) ;真空干燥器。

1.2 试药

党参 (批号:130221;产地:山西;广州致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经鉴定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的干燥根) , 黄芪 (批号:130101;产地:甘肃;广州致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经鉴定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 mongholieus (Bge.) Hsiao的干燥根) 。D-无水葡萄糖对照品 (批号:110833-200503,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黄芪甲苷对照品 (批号:110781-200613,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乙腈为色谱纯, 水为蒸馏水;正丁醇、甲醇、硫酸、苯酚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溶液制备

分别称取黄芪、党参药材各100g, 加10倍药材量水进行回流提取, 提取3次, 每次1h, 提取液滤过, 合并滤液, 浓缩并定容至1 000mL容量瓶中, 作为样品溶液。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2.1 多糖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吸取“2.1”项下样品溶液50mL, 加水定容至500mL, 滤过, 精密吸取续滤液2mL, 加水定容至100mL, 作为多糖供试品溶液。

2.2.2 黄芪甲苷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2.1”项下样品溶液50mL, 浓缩至20mL, 移至分液漏斗中, 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 每次20mL, 合并正丁醇液, 蒸干, 残渣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0mL, 摇匀, 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5mL, 加甲醇定容至25mL, 摇匀, 即得黄芪甲苷供试品溶液。

2.3 多糖含量测定

2.3.1 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于105℃下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24.93mg, 置于50mL容量瓶中, 加纯化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作为葡萄糖对照品溶液。

2.3.2 检测波长选择

取葡萄糖对照品溶液0.1mL于10mL干燥容量瓶中定容。取2.0mL溶液置于具塞干燥试管中, 加入5%苯酚溶液1.0mL, 摇匀, 然后沿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5.0mL, 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 取出, 冰水浴冷却至室温;另取供试品溶液和纯化水各2.0mL同上操作, 其中以纯化水作为空白液。采用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ⅤA) ,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200~8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结果显示, 葡萄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最大吸收波长均为490nm。结果见图1、图2。

2.3.3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mL、0.2mL、0.4mL、0.6mL、0.8mL、1.0mL于10mL干燥容量瓶中定容。再分别量取2.0mL置于具塞干燥试管中, 按“2.3.2”项下方法自“各加入5%苯酚溶液……”操作。于最大波长490nm处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 (A) 对检测浓度 (C, mg/mL) 进行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A=12.71C+0.049, R=0.976, 葡萄糖在49.86~498.6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4 换算因子测定

取干燥至恒重的黄芪、党参多糖混合物20mg, 置于100mL容量瓶中, 加纯水至刻度, 精密吸取1.0mL, 按“2.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按“2.3.2”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求出葡萄糖浓度, 按下式计算出换算因子F=121.25 (n=3) 。

F=W/ (C×D)

其中, W为黄芪党参多糖重量 (mg) , C为多糖中葡萄糖的浓度 (mg/mL) , D为多糖的稀释倍数。

2.3.5 多糖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各2.0mL于试管中, 按照“2.3.2”项下从“各加入5%苯酚溶液1.0mL……”开始, 同法测定, 在490nm处分别测定吸收度值, 并计算多糖含量。

2.4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2.4.1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五氧化二磷低温真空干燥24h的黄芪甲苷对照品10.80mg, 置于10mL容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再精密量取1mL, 置于5mL容量瓶中, 加甲醇定容至刻度, 作为对照品溶液。

2.4.2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Dikma C18 (250mm×4.6mm, 5μm) , 流动相为乙腈-水 (30∶70) , 流速为1.0mL·min-1, 柱温为25℃, 进样量为20μL, 检测器雾化室温度为50℃, 气体流量1.5L·min-1;黄芪甲苷峰保留时间约为17.4min, 对照品及样品色谱见图3、图4 (图中1为黄芪甲苷) 。

2.4.3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2、5、10、15、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按“2.4.2”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色谱峰面积, 以黄芪甲苷浓度为横坐标 (x) , 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 (y) , 计算回归方程y=5.675x+2.654 7, r=0.996 9。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在21.6~216μg·mL-1溶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适量, 按“2.4.2”项下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 黄芪甲苷峰面积积分值的RSD=0.98% (n=6) ,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5稳定性试验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 按“2.4.2”项下色谱条件进样, 于0、4、8、16、24h进样测定, 黄芪甲苷峰面积积分值的RSD=1.02% (n=5) , 表明对照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性良好, 能满足测定要求。

2.4.6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黄芪提取物 (批号:130814, 含量为4.32%) , 采用加样回收试验法, 按标示量的80%、100%、120%进行试验, 共测定3组浓度9份样品, 黄芪甲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11%, RSD=0.87% (n=6) , 表明该方法回收率符合要求。

2.4.7 含量测定

取“2.2.2”项下供试品溶液, 用微孔滤膜 (0.45μm) 滤过, 注入液相色谱仪, 按“2.4.2”项下色谱条件, 测定黄芪甲苷色谱峰面积积分值, 计算黄芪甲苷提取率。

2.5 黄芪党参提取工艺优选

文献报道黄芪、党参中含有的多糖类和皂苷类物质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 这些成分多为水溶性成分, 因此选用以水为溶剂的加热回流法, 优选黄芪党参的提取工艺。

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加液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 并根据单因素的考察结果, 设计正交试验方案, 筛选较优提取工艺。

2.5.1 正交试验

采用L9 (34) 正交试验设计, 以多糖和黄芪甲苷提取率为指标, 对影响黄芪党参提取率的加液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考察, 试验设计见表1。

根据因素设计表, 分别取处方量黄芪和党参药材各100g, 按L9 (34) 实验条件进行正交试验, 过滤提取液, 滤液合并, 减压浓缩至1 000mL。按“2.2.1”项下条件制备多糖供试品溶液, 按“2.3.2”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 计算多糖含量;按“2.2.2”项下方法制备黄芪甲苷供试品溶液, 过0.45μm微孔滤膜, 按“2.4.2”项下色谱条件, 测定黄芪甲苷色谱峰面积积分值, 计算黄芪甲苷含量,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根据正交试验表和极差分析结果可知, 影响黄芪党参提取率的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为C>A>B, 且提取次数对两药的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综合分析, 黄芪党参较优的提取工艺方案为A2B2C3, 即加10倍药材量水, 提取3次, 每次1.5h。

2.5.2 验证试验

分别称取黄芪、党参药材各100g, 平行称取3份, 根据“2.5.1”项下最优条件回流提取:加入10倍药材量的溶剂, 提取3次, 每次1.5h, 按“2.3.2”及“2.4.2”项下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结果测得多糖的平均含量为 (24.58±0.26) g/100g, 黄芪皂苷含量为 (102.51±0.14) mg/g, 表明优选工艺合理可行。

3 讨论

黄芪甲苷紫外吸收较差, 为末端吸收, 用紫外检测器测定存在灵敏度低、重现性差等问题。ELSD是近几年应用在色谱方面的新型检测器, 为质量通用型检测器, 其响应值取决于被测物质颗粒的数量和大小, 对紫外末端吸收物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已成为中药分离分析的重要工具。在选择色谱条件的过程中, 黄芪甲苷的检测选择乙腈-水 (30∶70) 为流动相, 分离效果好, 峰形对称, 保留时间适宜, 杂质峰达到基线分离。

注:综合评分= (多糖含量/最高含量) ×50%+ (黄芪甲苷含量/最高含量) ×50%;多糖含量为100g药材所含多糖的重量;黄芪甲苷含量为每克药材所含黄芪甲苷的mg量。

注:*F0.1 (2, 2) =9。

本研究中黄芪党参提取工艺的优选以多糖类和皂苷类物质为指标, 提取有两种思路: (1) 同时提取多糖和皂苷类成分; (2) 分别提取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 再进行合并。通过分析有效部位理化性质可知, 黄芪中皂苷多为环阿屯烷型三萜皂苷, 且分子中含有较多羟基、羧基, 亲水性较强[3];多糖类成分水溶性强, 一般不溶于乙醇, 故确定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均以水为溶剂同时提取, 在节约溶剂的同时提高效率。在单因素实验中发现, 黄芪党参的粉碎粒度对有效成分提取率影响较小,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确定药材不粉碎, 直接进行提取。

参考文献

[1]李淑芳.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 2013, 35 (6) :73.

[2]冯佩佩, 李忠祥, 原忠.党参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2, 29 (4) :307-310.

黄芪复方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3例, 年龄48~73 (56.3±6.3) 岁;病程2~16 (10.3±2.6) 年;心绞痛37例, 胸闷31例, 心悸20例, 乏力23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4例, 年龄48~74 (56.8±4.7) 岁;病程3~16 (10.7±1.4) 年;心绞痛37例, 胸闷30例, 心悸21例, 乏力24例。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复方丹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用法:5%葡萄糖+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 (1g/ml) +16ml黄芪注射液 (2g/ml) 。1次/d, 一个疗程14d[2]。对照组:患者进行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用法:5%葡萄糖+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 (1g/ml) 。qd, 一个疗程14d。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治疗情况, 治疗1个疗程后,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 不需要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半, 硝酸甘油等药物用量降低一半以上;无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未见减轻, 发作次数减少不足一半[3]。 (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治疗后, ST段回升约0.5mm, 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患者ST段、T波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 对照组为78.38%, 两组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 对照组为67.57%, 两组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心肌供血不足、冠脉狭窄以及氧自由基增多导致心肌需氧得不到满足而发病。本研究使用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 其中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中药丹参的灭菌溶液, 能够有效增加心脏血流量、降低心率、抗血小板聚集和凝结以及扩张冠状动脉血管, 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症状[4];黄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中药黄芪的灭菌水溶液, 能够保护心肌细胞、增强心肌收缩力以及抑制血栓形成等[5]。两药联用能够促使冠脉扩张、清除氧自由基、修复心肌、改善缺氧。

本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用药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74例冠心病患者, 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复方丹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采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 对照组为78.38%, 两组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 对照组为67.57%, 两组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联合使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冠心病

参考文献

[1]许小进, 沈建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8 (5) :525-527.

[2]汪宁卿, 汪素卿, 刁勇.复方丹参片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海峡药学, 2013, 25 (7) :212-214.

[3]叶太生, 张莹雯, 胡汉昆.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医药导报, 2013, 32 (1) :100-105.

[4]赵多胜, 薛小刚.复方丹参片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4) :23-24.

黄芪复方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男28例, 女20例;年龄39~76 (56±3.52) 岁;病程2~13 (8±1.65) 年;其中, 心绞痛11例, 心悸16例, 胸闷19例, 乏力22例。研究组男27例, 女21例;年龄38~75 (56±3.14) 岁;病程1~12 (7±1.98) 年;其中, 心绞痛13例, 心悸15例, 胸闷17例, 乏力21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本次入组的两组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协会拟定的相关冠心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本次研究均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 排除有重度心功能不全及重度、病理性的心律失常患者, 排除不能遵医嘱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排除有精神障碍或家族遗传病史者,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及更年期综合征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复发丹参注射液 (必康制药江苏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 将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到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qd, 连续治疗15d为1个疗程;研究组则采用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 (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联合治疗, 黄芪注射液16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到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qd, 连续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 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

1.4 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的用量等对治疗后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评定[2], 其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心电图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且无需在用硝酸甘油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ST段回升0.55mm、T波转为直立, 且硝酸甘油的用量减少50%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 ST段、T波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用χ2检验, 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为77.08%,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中, 研究组出现体温稍高1例, 而对照组出现皮疹过敏反应2例, 但症状均较轻, 均自行缓解, 未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的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的狭窄、氧自由基的异常增加导致心肌供血、供养不足, 临床上, 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 如β受体阻滞剂、抗血栓药物及硝酸酯类药物等, 但其疗效不太理想[3]。在祖国医学中, 冠心病属于“胸痹”、“厥心痛”等范畴, 对其治疗主要是以滋阴养血、温阳益气及扶正祛邪等为主[4]。

复方丹参注射液属于中药复方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及冰片等, 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丹参能够起到扩张血管的功效, 进而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减少心肌的缺氧和缺血情况;复方丹参注射液还能够进一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减少纤维蛋白原及血粘度, 防治血栓[5]。此外, 该药还能通过起到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进而保护机体的内皮细胞, 预防动脉粥样的硬化。黄芪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 其主要成分是黄芪, 该药能够起到扶正祛邪、益气养元、健脾利湿及养心通脉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黄芪注射液能够进一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 能够更彻底的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 加快冠状动脉的扩张, 修复受损的心肌,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现象[6,7]。本次研究中, 联合用药治疗的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 高于对照组的77.08%,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张少凡等[8]的临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此表明, 应用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观察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随机抽取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 分为两组, 对照组单纯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研究组则采用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的疗效。治疗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不良反应较轻, 未影响到治疗结果。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安全性较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冠心病

参考文献

[1]李少昆, 蒲玉芳.肌氨肽苷与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48例临床对照[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2) :129-130.

[2]郑志英.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 2013, 41 (10) :35-36.

[3]付强.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0) :2201-2202.

[4]王海山.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4) :494-495.

[5]付强.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0) :2201-2202.

[6]朱耀亮.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 2012, 09 (3) :23.

[7]黄媛, 占美, 吴逢波, 等, 黄芪注射液对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 2013, 22 (12) :61-64.

黄芪复方 篇5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疗效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较为常见, 该病进展迅速, 后果严重, 若病情长期进展可致心肌细胞不可逆性坏死, 导致患者死亡[1]。我们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引入中药辅助治疗, 联合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胸闷、严重乏力、心悸等, 心电图均有S T-T改变。所有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例。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1例;年龄17~63岁, 平均43岁。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3例;年龄18~64岁, 平均4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大体接近。

1.2 方法

两组均给吸氧、能量合剂、卧床休息和抗病毒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 具体如下:10~20ml黄芪注射液 (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规格:10ml/支) 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250ml静脉滴注, 同时给予40~60ml复方丹参注射液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十堰康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10ml/支) 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250ml静脉滴注, 均为每天1次, 2周为1个疗程。

1.3 效果评价[2]

治疗两周评价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无效:临床症状和相关的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软件统计相关数据,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期间无死亡病例, 无明显药物副反应。观察组显效27例 (87.1%) , 有效3例 (9.7%) , 无效1例 (3.2%) , 总有效率为96.8% (30/31) 。对照组显效19例 (61.3%) , 有效9例 (29.0%) , 无效3例 (9.7%) ;总有效率为90.3% (28/31)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3, P<0.05)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7, P>0.05) 。

2.2 两组心肌酶学变化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 S T) 、肌酸激酶 (C K) 和乳酸脱氢酶 (C D H) 均有明显改善, 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治疗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心肌炎指心肌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病毒性心肌炎由亲心肌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炎症, 常累及心包, 引起心包心肌炎。其病理过程目前仍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是由病毒的直接作用和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作用综合进展的结果。该病的治疗目的主要为杀灭病毒和消除病毒感染已经造成的损害。由于心肌受损, 患者可表现为心力衰竭, 严重者导致死亡, 所以改善心肌功能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1为两组治疗前比较, 2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黄芪注射液的成分主要为黄芪皂苷类、黄酮类和黄芪多糖等, 具有以下作用: (1) 抗炎。能抑制氧自由基、儿茶酚胺和单胺类等内源性化学因子和炎性因子的生产、释放,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增强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耐受能力, 保护心肌细胞。 (2) 提高免疫功能。可诱导生产干扰素, 增加外周T淋巴细胞群数量,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发挥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从而帮助机体提高抵御、杀灭病毒的能力。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成分主要有丹参素和丹参酮等, 除具有抗炎作用外, 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改善心肌功能[3], 可以在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下, 增加心肌血流量, 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微循环, 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 提高纤溶酶活性, 改善心肌细胞的缺氧缺血状况。此外, 复方丹参注射液还可以阻滞钙离子超载造成的心肌细胞中毒。

临床上关于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改善心功能的应用较多, 有研究显示[4,5],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 比单一用药发挥更好的改善心功能效果, 且不会明显增加副反应。从本文结果来看,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A S T、C K和C D H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显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保明利, 张林霞.41例病毒性心肌炎回顾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3, 10 (6) :525.

[2]单艳华, 张勇刚, 王云, 等.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16) :82.

[3]谢红娟, 付海英, 朱彩凤, 等.丹参注射液对大鼠体内稳态华法林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的影响[J].医药导报, 2009, 1 (28) :36-39.

[4]樊丽.黄芪联合复方丹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4) :93-94.

黄芪复方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川芎嗪注射液:无锡市第七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50508110。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公司, 批号:0706027。Ⅶ型胶原酶:美国Sigma公司。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ENVision Two-Step Histostaining Reagent:丹麦DAKO公司提供。Rabbit来源的多克隆抗体AQP4:美国Labvision IVeoMarkers公司。立体定位仪:第二军医大学生产。HPIAS-10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中国武汉同济千屏影像工程公司。SD大鼠:8周龄, 清洁级, 雌雄各半, 体重 (200±10) g, 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动物模型复制

参照Rosenberg[1]造模方法。大鼠经10%水合氯醛按400mg/kg体重腹腔麻醉后, 将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 行头皮正中切口, 剥离骨膜, 暴露前囟, 于前囟前1mm线向左旁开3mm处钻一直径为1mm的小孔, 用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的微量注射器沿钻孔进针, 深度为5.9mm (左侧尾状核位置) , 缓慢注射含0.1U/ulⅦ型胶原酶的生理盐水5μl, 注药后留针10分钟, 退针缝合皮肤, 术后观察神经症状和体征。

1.3 动物分组与给药处理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 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仅开颅不注入胶原酶, 造模后12小时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l。模型组:用胶原酶脑内注射作脑出血模型, 造模后12小时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l。6、12、24、36小时治疗组:造模后6、12、24、36小时分别腹腔内注射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 以后每12小时给药1次;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剂量每次按川芎嗪80mg/kg、黄芪8g/kg给予。实验期间对动物的进食、饮水不予限制, 以上各组连续给药, 造模后5天断头处死取脑。

1.4 动物残疾评分评定

依据Zausinger法[2]进行残疾评分评定。0分:不能自发行走;1分:自由走动状态下向病变对侧旋转;2分:抓住鼠尾, 大鼠向病变对侧旋转;3分:对于施向病变对侧的侧压力抵抗力下降;4分:能伸直病变对侧前爪, 甚至全身向对侧屈曲;5分: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双盲法。假手术组大鼠均无神经功能缺损, 均入组。在造模后3天给予残疾评分。

1.5 脑血肿体积计算

60只大鼠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 开胸暴露心脏, 经左心室行主动脉插管, 钳夹腹主动脉, 剪开右心耳, 快速灌注生理盐水冲洗血液, 直至由右心耳流出的液体变清亮后, 继之以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pH (7.4) 200ml灌注固定, 先快后慢, 共持续20分钟左右, 剪开颅骨, 取出脑组织, 立即放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取材时测量脑出血的多少以及出血区最大切面测量其长和宽, 然后进行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和切片, 标本从后至前以2mm为一间隔作冠状等距切片, 选用有血肿的切片行常规HE (苏木素-伊红) 染色后用装有体视测试系统的光学显微镜计算血肿体积[3]。

1.6 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4, AQP4) 表达测定

免疫组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AQP4阳性细胞胞膜和胞腔呈棕黄色。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 (A) 值。

1.7 统计处理

实验数据用undefined表示, 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采用方差分析 (q检验) 和t检验。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情况

所有大鼠无一例死亡, 模型组2只大鼠, 6小时、24小时、36小时治疗组各3只大鼠未见明显血肿, 造模失败。假手术组大鼠一般情况良好, 造模各组大鼠部分全身向对侧屈曲, 自由走动状态下向病变对侧旋转, 甚至不能自发行走。

2.2 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残疾评分、血肿体积及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见表1。

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与6h组比较△P<0.05, △△P<0.01;与24、36h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出血在中医多属脑部脉络破损, 血流不循常道, 溢出脉络之外, 停积于局部而成血肿、血块。目前认为脑出血是离经之血属于瘀已成共识[4,5], 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 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 新血不生。瘀血既为脑出血之病理基础, 又为脑出血之病理产物, 故活血化瘀为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之关键[6]。从80年代到现在, 国内已有不少关于小样本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报道, 结果表明:活血化瘀治疗急性期脑出血 (发病7天内) 可能有效, 有降低脑出血患者病死和严重致残的趋势。本研究发现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12、24、36小时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程度, 其中以12小时治疗组减轻最明显;而6小时治疗组有加重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可能。因此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在一定时间窗对脑出血后的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杨万章[7]认为不同活血化瘀中药应分别用于脑出血的不同时期, 大黄三七活血作用迟缓, 可用于脑出血超早期, 破血类药如水蛭破血作用强大不宜用于脑出血超早期, 活血化瘀代表药丹参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本实验表明6小时用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治疗大鼠急性脑出血有扩大血肿体积, 继发出血的可能;而12小时以后 (包括12小时) 用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治疗大鼠急性脑出血可使血肿体积明显减小, 尤以12小时治疗组效果最佳。本研究说明活血化瘀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有应用时间窗。

脑出血后脑水肿是导致病情恶化及影响临床预后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发现一种对水有高度选择性的细胞膜转运蛋白AQP4 (aquaporin4, 水孔蛋白4) 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关系密切[8], AQP4主要分布于脑内胶质细胞膜及室管膜细胞, 在朝向血管及软膜面星形胶质细胞膜区选择性地高表达, 是胶质细胞与脑脊液及血管之间水调节和运输的重要结构基础[9], 当AQP4功能失常或结构破坏, 诱导表达升高时, 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从而诱发脑水肿[10]。

本实验应用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治疗大鼠急性脑出血表明:6小时内应用有提高AQP4表达, 增加脑水肿的可能;而12小时以后 (包括12小时) 应用可使AQP4表达降低, 尤以12小时治疗组降低最明显, 说明川芎嗪黄芪注射液在适当时间窗具有活血化瘀, 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因此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是可行的, 只是应该注意应用的时机。活血化瘀中药种类很多, 活血程度不同的中药其应用时机可能也存在差别, 有待以后实验和临床进一步完善。

黄芪是常用的理气药, 他的主要成分是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等。川芎嗪 (Ligustrazine) 是我国传统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同时又可理气、疏风止痛的中药川芎中的一种生物碱。临床上常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本实验应用川芎嗪黄芪复方注射液进行了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 表明此复方注射液具有更多的作用靶点。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GA, Mun-Bryce S, Wesley M, et al.Collagenase induc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Stroke, 1990, 21 (5) :801.

[2]Zausinger S, Hungerhuher E, Baethmann A, et al.Neurological impair-ment inrats after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a comparative study under various paradigms.Brain Res, 2000, 863 (1~2) :94.

[3]郑盛富.细胞形态立体计量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1:201.

[4]魏自敏.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探讨.中国中医急症, 2004, 13 (7) :448.

[5]陈内青.脑出血急性期当重活血化瘀.河北中医, 2003, 25 (11) :1821.

[6]张天益, 丘冠植.复方丹参佐治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5, 12 (6) :336.

[7]杨万章.出血性中风活血化瘀法治疗时间窗探讨.中国医药学报, 2002, 17 (12) :743.

[8]Manley CT, Fujimura M, Ma T, et al.Aquaporin-4delectionin mice re-duces brain edema after acute water intoxication in ischemia stroke.Nat Med, 2000, 6:159.

[9]Badaut J, Verbavatz JM, Freund Mercier MJ, et al.Presence of aqiuaporin-4and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astrocytes and ependynal cells in rat brain:a clue to a commonfunction.Neurosci Lett, 2001, 297 (3) :163.

上一篇:成本与服务下一篇:优质土鸡的饲养管理